Warning: mysqli_fetch_assoc()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mysqli_result, boolean given in /www/wwwroot/qikantianxia.com/e/action/CCYip.php on line 71
绵阳市中等职业教育技术装备情况调研报告(通用7篇)

绵阳市中等职业教育技术装备情况调研报告

2024-09-28

绵阳市中等职业教育技术装备情况调研报告(通用7篇)

绵阳市中等职业教育技术装备情况调研报告 篇1

绵阳市中等职业教育技术装备情况调研报告

绵阳市教育技术装备处 于应和

一.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概况

绵阳市现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9所,其中中等职业学校15所,普通中专6所,成人中专16所,职业高中12所;教育部

门办19所、其他部门办13所、民办17所;

在校生84353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18663

人,普通中专24133人,成人中专14828

人,职业高中26729人;专任教师2535人,其中:中职408人,普通中专736人,成人中专403人,职业高中988人。

国家级、省级重点中专4所,国家级、省级重点职高6所。开设主要专业:计算

机、电子信息、数控、机电、机械、建材、建筑、烹饪、服装、汽车制造与维修、旅

游航空服务、会计电算化、酒店管理等。

已建成20个国家级、省级重点专业,10

个国家级、省级、市级实习实训基地,10

个重点专业实验室,5个劳动技能鉴定站。

全市中职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70%,硕士学位教师达到1.5%,“双师型”教师

达到30%。

绵阳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得益于市

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充分依托中国科

技城的优势,紧紧围绕绵阳支柱产业的发

展,抓住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支持绵阳职业

教育发展的机遇,注重整合职教资源,创

新办学模式,组建职教集团,保障财政经

费,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

二.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技术装备情况

及分析

尽管绵阳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学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积极性不断高

涨,但目前的职业教育基础能力远不能适

应发展需要和市场需要,可持续发展能力

更是薄弱,老大难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学校校长和教师对职教前景堪忧、信心不

-足、苦苦维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统筹规划、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建设不力、技术装备太差。1.缺乏统筹规划,学校自谋发展。目前,内地中等职业学校,为了生存和发展,其主要市场仍然是沿海发达地区,而直接服务于当地经济产业发展的因素明显薄弱,尤其是涉农专业、师范专业更是越来越少。所以,学校与当地企业联系不够紧密,而得到当地企业对学校技术装备的支助也相对较少。在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技工学校竞相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学校之间盲目追赶热门、相互厮杀的现象,缺乏良性竞争态势和发展环境。办得比较好的普通中专,也在不断向大专靠近,尽可能升格。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臵缺乏宏观布局与调控,全市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9所,其中:开设机电、电气、电子电工技术、数控技术等专业的22所,开设计算机专业的32所,开设机械及加工专业的18所,开设艺术专业的12所,开设服务管理专业的15所,开设烹饪专业的3所。由此可见,专业涉及面太窄,部份专业又太拥挤。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现在已经明显地出现“生源锐减、就业困难,提升升不上去,下马又不甘心”的“鸡肋”现象。普通高校的扩招,给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不稳定性,给学校技术装备的发展构成重要的制约因素。2.缺乏专业师资,学校自培自用。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配臵,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职业高中和民办职业学校专业师资,甚为缺乏。职业高中专业师资主要来源于普通中学,而且主要是初中,大专院校对口专业尤其是高职院校的优秀学生一

般也不愿到中等职业学校任教,普通高中教师一般也不愿意到职业高中任教,造成职业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不高,民办职业学校专业师资状况就更差。

职业学校为了开课的需要,只得鼓励和要求文化课教师函授、自学专业课,花钱送教师参加假期高校培训或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短期培训,但这样的培训班名额非常有限,理论讲述过多,实践操作不足。即是说,目前大部份专业课教师是由文化课教师转型过来的,他们虽然很努力,但很难成为专业领域的专家和高技能人才。加之专业课教师教学任务重,除了带学生实习时可望接触到生产一线的设备和环境,平常很少有机会亲身参与实践,更难接触到发展迅猛的前沿技术和最新设备。职高的专业教师们反映,由于学校设备落后,所教技术能已落后于市场需要,经常带学生外出实习或就业时,会遇到新问题,教师本人都没有接触过,很难解决,场面很尴尬。

学校也在尝试与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外聘专业教师,但往往没有可靠性。学校在没有足够专业师资的情况下,也不敢冒险开设新专业。另一种情况就是,也有个别学校没有不敢开设的专业,先打招牌招生,再找师资顶替,“不行也行”。

所以,中等职业学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成了制约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又一“瓶颈”,同时也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效益不高的重要制约因素。

3.投入严重不足,学校运转艰难。绵阳就职业教育发展,多次出台了红头文件,但“职业院校财政性经费逐年增长”的经费投入政策远未落实到位,“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企业按规定提取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市、县政府统筹其中的0.5%用于发展本地职业教育”的规定也没有得到保证。各县市区政府也还未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甚至一些县市区还以多种名义从职业学校中收取多种费用。致使教育部门办中等职业学校运转异常艰难。

4.缺乏专业设备,学校“三实”薄弱。

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实习

(简称“三实”)专用教室或基地及其相应设备非常落后,如果按国家教育部已颁布的专业技术装备标准和开设专业课的需要计算,现有专业设备及其总投资还不足20%,全市已建成的10所国家级、省级重点中专、职高,20个国家级、省级重点专业,10个国家级、省级、市级实训实习基地,10个重点专业实验室,5个劳动技能鉴定站,设备配臵都不达标,更何况一般学校、一般学科、一般“三实”和设备。

市内一所职业高中,开设了数控专业,但仅有一台教学模具型数控车床,一台50年代的淘汰铣床。14个班机械专业,仅有焊工、钳工、车工3个简易实训室,5台陈旧电焊机,35个工位。电子专业7个班,仅有一间教师们自已组装的多功能装配室。计算机专业9个班,加上其它专业计算机公共课,共有22个班要上计算机课程,5个机房其中3个已严重老化,无法开设动漫课程、无法安装电子商务应用软件、计算机等级考试软件等。

另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所办烹饪专业6个班,96年专门修建了烹饪专业实训室,但仅能供2个班使用,现所使用餐具、灶具均落后于市场水准。由于场地所限,学生安全重于泰山,不能让学生随时操练刀工。作为老牌的计算机专业,招生年年萎缩,中等教育水平的计算机专业学生上不能上、下不能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机房设备老化,没有资金更新换代。机械专业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3,但电焊机只有10台,新老车床只有5台。文科性质、管理性质的的专业更谈不上实训基地建设了。

相比之下,普通中专和技工学校的专业设备配臵要强得多,他们办学历史长,过去部门办学时,国家和企业投入大,专业设臵指向性明确,与企业紧密相联,“三实”建设基础扎实,学生实训、实习与上岗生产可以平稳过渡。比如:绵阳水电学校、绵阳农业学校、江油工业学校、绵阳卫校、绵阳财贸学校、5所中等师范学校

等,为绵阳、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量可用人才。

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课实验室装备普遍很差,过去国家有规定,职业高中文化课教学仪器设备按普通高中二类配备,但多年来,由于经费体制原因,教育技术装备部门仅仅只关注和管理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文化课教学仪器设备是无人问津的状态,可以说要有多差就有多差。

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者,对职业教育过程的实践性特点――技术、技能、技巧、技艺,开放性特点――产学结合、工学交替,认识不足,对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重视不够,也很难下决心来重点投资。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受普通中小学教学模式和习惯的影响,对职业教育过程中以传授技术、技能、技巧、技艺为主的实践环节,不习惯、不熟悉、不重视、难胜任。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实训条件不足,但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也难。目前,学生进入实习阶段,是学校主动去向用人单位协调、联系,如果不涉及实习成本,不影响企业生产,则容易被接受,比如:服务类、经济管理类、艺术设计类产业等。如果是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将会受到工作环境、机器设备、技术秘密、实习材料、安全责任、食宿条件的影响,很难得到用人单位的支持和配合。因为国家没有规定,企业对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实习应承担什么义务。另一方面,由于学校技术装备条件所限,基础实验开设很差,生产性实训开设更差,学生一进入实习阶段就感到茫然,好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用不上,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所以,一般企业也不会主动把车间当作学生的试验场。

民办职业学校“三实”装备两极分化很明显,好的确实很好,差的几乎为“0”,一般规模小的民办职业学校都选择投资成本低的专业,即使需要专业设备,也没有按教学要求装备,而是把重心放在招生上,与其它中等职业学校竞争。

所调查的几所中等职业学校,均报送

了按办学规模和开设专业教学要求应该补充装备的专业设备,与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装备标准一比较,基本上都是需要从0开始,全新装备。而仅电子专业实训室按一般配臵,大约就需要120万元;数控加工实训室145万元;电机电器控制25万元;焊接21万元;制冷制热30万元、汽车维修35万元;数字模拟电路20万元。这对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来讲简直是“天方夜谭”。

三.对绵阳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技术装备的建议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技术装备不是一个单纯的装备问题,而是政府行为、办学思想、办学方向、整体实力的综合体现。作为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部门,也仅能从管理上作一些辅助、引导和服务工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等职业教育技术装备普遍很差的问题。但可以向决策部门提供一些调研情况和建设性意见。

1.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的政府统筹规划、管理职能。

中等职业教育首先要面向市场,但也需要加强政府统筹规划、宏观管理职能,尤其是学校布局、专业设臵等方面。

2.立足当地经济发展,兼顾劳务转移培训。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和起点,应首先立足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打产业,由此来确定所要举办的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和办学水准。在这个基础上,再面向发达地区人才需求,扩展举办相应专业的中等职业教育。

要处理好中等职业教育与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城市下岗职工培训的关系,两者不能取代。一方面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下岗职工向外地转移,但更重要的还是系统培养本地所需技能人才。

3.统筹规划办好一批骨干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市场,由地方政府,统筹规划一个区域内的中等

职业教育的学校布局、发展方向、专业设臵。

坚持政府引导与自愿相结合的原则,组建一批以重点职业学校为龙头、有相关行业和大中型企业参加的职教集团,在师资、设备、教学、生产基地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动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化、集团化。

绵阳近50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可以选择一批国办普通中专、企业办技工学校、教育部门办职业高中和部份优秀的民办职业学校,根据一段时期内人才需求订单,大致分布到相应学校,每所学校有相对独立的专业设臵。比如,电子信息、机电电工、生物医药、新材料、机械加工、汽车维修等为绵阳技能人才需求最多的专业,以具备条件或条件相对较好的一所或几所学校为主体,专心致志地办好特色专业、优势专业、骨干专业、重点专业。

4.横向拓展探索职业教育“三实”建设新机制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实验室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仍然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基础文化课教学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基础学科、公共学科、工具学科等文化课程的技术装备和实验室建设,是非常必要的。笔者认为,随着综合性学科、边缘学科的快速发展,传统意义上分科已经逐渐淡化,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对中等教育文化知识范围所涉及的实验、试验、实践技能,都应扎实掌握。比如:生态环境专业,对于中等教育范围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实验、实训技能,都应该好好学习。制定“标准”,必须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参考有关教材,满足实验、实训的教学需要。国家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中规定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课时比例一般为6:4。所以,教育技术装备部门,要责无旁贷地履行职责,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育技术装备和相关科学的实验室建设。

――加强生产性实训室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首先要立足于校内实训

室的建设,而且要尽能建成生产性实训室,尽可能缩小训练与生产的距离。校内生产性实训室所受干扰少,训练目标明确,效果好、效率高,尤其是骨干专业、特色专业。在政府统筹规划的基础上,中等职业学校非常明确本校的发展方向和设臵专业,从而就可以按标准规划、分步实施实训室建设与装备。全市22所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电子专业,如果每所学校都按标准装备电子实训室,其难度大到几乎是无法实现,如果统筹规划后集中到5所左右的学校开设电子专业,那么按标准装备电子实训室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相对集中开设专业,其实训室建设还可以分为校内基础部份和校外合作部份。校内装备基础设备和设施。如果使用率相对较低的重型、高投资设备,可以有三条路子解决装备问题。

一是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把企业的部份生产车间,同时设臵为学生的生产性实训室或基地,当然这需要政府引导、双方友好合作。

二是可以考虑一定区域内选择地理位臵和条件相对适中的某一所学校,由政府投资建设标准化的专业实训室,供几所开设相同专业的学校学生共享使用。类似于对外开放的实验实训中心或医学院的附属医院,专门供相同专业学生实验、实训。甚至还可以探索,设臵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经营这个“实验实训中心”或“附属医院”,其主要职责就是专门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提供实验、实训条件,解决生产性实训中的原料消耗、产品市场,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问题。当然,这需要一定的程序和规则,来规范行为,来保障安全。

三是与劳动技能鉴定部门合作,把生产性实训室建成劳动技能鉴定站。

四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列项、通过招标方式由专业公司进行虚拟应用软件的开发,供中等职业学校使用,比如: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等“教学版”,与建设同类实训基地相比,既可以辅助教学,也可节约成本。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环

节。

校内实验、生产性实训,毕竟也是有限制的,不能代替直接性生产实践。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从学校毕业就应该能够直接进入生产一线,实现学校与生产岗位的“无缝对接”。这就需要加强学校教育技术条件装备,在校内加强基础实验开设和生产性实训开设,在这个基础上,重视学生的实习。建议:

一是政府当红娘,协调企业按生产需要和装备标准建设生产型实习基地,政府给企业一些优惠政策,由企业解决实习材料问题,指定师傅带徒弟,学校主动和企业协调好学生实习过程中的上岗规范、纪律规章、技术秘密、食宿方便、设备与人生安全等问题,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和互赢关系。

二是学校带领学生进入已经签约的企业“顶岗实习”,把实习与就业联系起来,完成上岗前的过渡。

三是建立学校附属工厂或附属车间,除接待学生实习外,直接对外生产。学校带学生实习实行有偿使用,学校教师也可以作工厂或车间的技师、专家或师傅。

5.建设高水准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举办中等职业教育的关键,也是发挥职业教育技术装备效益的关键。要象抓普通高中教师队伍建设那样重视中等职业教师队伍建设。

――政府要以良好的政策导向,激励优秀人才从事中等职业教育,尤其是要引导企业优秀专家、训技能人才兼职或轮流从事中等职业教育,形成一种优秀专家或高技能专门人才从事中等职业教育为光荣的氛围,或作为优先评聘专家、高技能人才的履历参考。

――政府要以良好的政策导向,激励优秀普通大学生或高职院校学生从事中等职业教育事业。

――政府要以良好的政策导向,激励优秀的文化课在职教师通过多种途径进修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和掌握专业技能,建设一支在本地区、本行业的技术权威、教学权威和“双师型”名优教师队伍。

――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协调相关部门,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高级工或技师证书的集中考核鉴定紧密结合。

6.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发展

现代型企业其信息化、现代化程度都是很高的,作为中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也必须要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掌握信息化技术、自动化技术,具备现代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应该首先是一个现代型、资源型、实践型、信息化、学习型的校园环境,随时可以给师生提供方便、快捷的技术平台和丰富的资源。信息化技术环境也是学校与外界、社会、市场紧密联系、沟通、交流的信息窗口和发布平台。

7.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评估 ――作为一个区域的教育行政部门,要象抓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那样,调动系统内各方面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群策群力狠抓中等职业教育过程管理和教育质量。目前靠一个科室专门从事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管理工作,显得力量太单薄。比如:师培、教研、技装、督导等部门,要加大力度深入到中等职业教育领域,调查研究,指导服务,组织活动,检查评估等,要按给各部门下达相关工作目标,并进行严格考核。

――要在贯彻执行国家一系列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对一个区域内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系列问题立项为教育科研基金课题,公开招标,系统研究,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和决策方略。比如:人才标准问题,学校布局问题,专业设臵问题,课程开设问题,师资建设问题,技术装备问题,教学评价问题,信息化发展问题等。

――要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过程评估,对新申办的中等职业学校,要严格申报、评估、确认制度,尤其要对所申报开设专业的可行性进行论证、评估,对师资水准、“三实”技术装备进行严格评估。

四.对四川省制定中等职业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的建议

制定中等职业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是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既可以引导学校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也是体现办学实力、办学思想的重要特征。教育部于2007年已正式颁布了中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应用等四个专业实训基地设备基本配臵推荐标准,发达地区早于本纪初就在开始拟定本地中等职业教育技术装备标准。

四川省在制定“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四川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需要,要学习发达地区,积极发展面向本地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和培训项目。要围绕四川省《关于推进和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意见(试行)》(川教[2006]69号)所确定的国家级和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率先出台适合四川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技术装备标准。

要把中等职业教育所需技术装备与行业技能鉴定、上岗考核以及行业相关资格认证考试等专用设备配臵结合起来。要适应科技发展需要,把前沿技术和最新科技产品引入中等职业教育领域。

制定“标准”,应按照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参考有关教材,满足实验、实训的教学需要。并尽可能与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一线的职业环境相一致。校内实验、实训室的间数和面积的确定,要考虑班级数量,每班学生数量或工位数,每个学生完成正常学习所需要占用的面积和每个学生使用实验、实训室的次数。要考虑校内文化课公共实验室、专业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训室它们之间的关系,既不能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又要完成基础课、专业课的实验、实训教学任务。

仪器设备的数量,要本着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的要求,按班级数量、每班学生数量和教学要求来确定。如果是贵重仪器设备,则可采用学生分组轮回实验、实训或到公共实训中心去的方式确定数量。

环境和设施设备要求,一般要考虑照

明、遮光、通风、温度、湿度、电源、水源、防尘、防静电、通讯等需要。

中等职业教育技术装备应注重学校信息化、现代化技术环境建设,尤其是仿真、虚拟专业实训软件的广泛使用。

中等职业教育技术装备,应尽可能考虑技术装备资源共享,先进单位项目建设区域内某专业公共实训中心,学校不需要再重复投资。应可能降低中等职业教育技术装备,尤其是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本。

中等职业教育技术装备,是一项重要而全新的工作领域,教育技术装备部门一定会不辱使命,在其中做出光辉的业绩。

绵阳市中等职业教育技术装备情况调研报告 篇2

1、功能教室及设备的管理使用情况:学校有2个微机教室,2个语音教室,1个多媒体教室,1个电子备课室,1个网络中心,2个物理实验室,2个化学实验室,1个生物实验室,分别由5位专职教师和2位兼职教师管理,每一功能教室均按国家学科课时计划标准实施使用,不过由于微机教室、电子备课室,是建校时配备,使用7年之久,没有更新,电脑配置低,运行速度慢,已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

2、学校2012年开学初新购进70台电脑,实现了全体一线教师每人一机。14台配备给学校管理人员,教导处、印刷室、校医室、人事室、档案室、财会室、等配备有专用电脑。学校真正的实现了网络化办公。学校22个教室、理、化、生实验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语音教室、音乐教室、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配备有专用电脑、交互式电子白板、短焦投影仪等设备共38套。具体配备见技术装备统计表。

教育信息化:

1、信息化建设组织机构 组

长:李树河

副组长:王雪菲

陈永生

李晔光

成员:管仕东

王淑红

梁国庆

刘学华

王建军

李彦国

王明华

何家明

刘海燕 孟祥玉

纪秋楠

马军玲

胡昆仑

姜玉娣 李朝芳

2、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及开展情况:

(一)、信息化建设工作目标

1、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

2、不断积累数字化教育资源,并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

3、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

4、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改变,学习效益得到提高。

(二)、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1、开展必要的培训和应用训练。

对教育信息化管理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开展必要的系统的培训;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展应用培训和应用训练。

2、完善必要的管理制度。

根据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要求,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确保数字化校园的正常高效运转。

3、具体应用项目。

(1)安装录播教室,建立视频会议系统。(2)配置并升级相关硬件设备。(3)安装数字化校园软硬件系统。

(4)完善数字化资源建设,并搞好和省市教育资源库的对接。(5)建设学校题库系统。发挥题库优势,减轻课业负担,强化教学诊断、评价的功能。

(6)加强家校互动。利用信息化平台,加强家校沟通,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

(7)开展网络教研。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建立教师和教师、教师和专家、教师和外校、外省市教师的互联互通,借助视频会议系统,开展远程实时视频教育科研,增强教研活力,开阔教师视野,提高教研实效。

(8)开展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教育信息化在提高教学效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使我校信息化实力得到全面提升。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为: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等方面。

(三)、预期效果

全面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初步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教育教学信息化,教育科研信息化,学生学习信息化,家校沟通信息化。使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达到我市乃至全省一流水平,使学生应用教育信息化资源学习的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实现我校教师、学生、资源

和外界的互联互通,使数字校园成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

(四)、保障措施

校长是信息化建设第一责任人。要结合学校实际,认真研究并制定有关信息技术应用的考核办法、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评估和管理力度,推动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建立激励和促进机制,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用”,以评促“优”,促进学校信息化工作稳步发展,将全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提升到更高水平。努力争取市教育局和市财政局的大力支持。

根据教育部、辽宁省教育厅、朝阳市教育局的相关要求,制定和落实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推进方案,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做好工作平台资料的上传工作,实施对学校参与项目工作人员的评价,做好项目阶段性总结和项目资料的归档整理。校长全面负责此项工作,副组长协助负责工作,成员负责各项工作的落实,成员的工作分别为:组织协调、资料收集、信息统计、后勤保障、信息技术的专业指导。

校园网建设:

根据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校校通”工程的文件精神,通讯线路通过光纤,并接入朝阳市教育局信息中心和其他兄弟学校实现互通,扩充服务器容量,提高服务器质量,实现资源共享。

基本实现学校各个部门的日常办公网络化、自动化,教职员工人均至少一台电脑。拓宽数字资源来源渠道,能基本满足教师课堂教学的需求,做好远程教育资源的收集整理再利用。逐步拓展校园网络,使用高配置高速度的高容量的服务器。并逐步与学生家庭联网。

完善学校现有的2个多媒体综合教室、2个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1个电子备课室与电子阅览室。利用学校自己的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开展远程教育的探索。

光纤接入实施情况

学校通过光纤先后通过网通、电信的服务商连接入互联网,通过互联网访问教育局信息中心。目前是通过10M光纤与教育局信息中心连接,然后并入互联网。目前发现通过信息中心访问互联网偶尔出现问题,不能正常访问。目前学校的教师在教室大量应用多媒体教学,调用网络资源,一旦出现互联网阻断,教学不能正常进行。

教育资源领导小组成立情况

1、教育资源建设组织机构 组

长:李树河

副组长:王雪菲

陈永生

李晔光

成员:管仕东 王淑红 梁国庆 刘学华 王建军 李彦国

王明华 何家明 贺

齐 刘海燕 马军玲 胡昆仑 姜玉娣 李朝芳 王

健 马

静 刘

岩 崔云飞 张

宁 倪华芝 洪

丽 郝大伟 谭凤波 朱

莉 张

丽 孟祥玉 苏海燕 张金花 于静翃 丁士元

周丽红 赵

宏 王尚坤 孙炳红 张海涛 张晓红 路桂英 兰

静 张维涛

2、教育资源建设规划及开展情况

(一)、建设目标 1.教学课件

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学科的各年级教学课件各一套(PPT格式或电子白板格式),优秀教学课件达50%以上。2.导学案

涵盖全学科的各年级电子教学导学案各一套(Word格式),优秀电子教学导学案达90%以上。3.教学素材

每学科教学案例、教学用图片达20GB以上,优秀案例、图片达

60%以上。

(二)、实施策略 1.教学课件制作及要求

由教研组牵头,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制作,校园网络中心负责技术指导,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完成的优秀课件上传至校园网络中心,具体要求如下。

(1)课件的选题要精彩,定位要准确。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中的难点、疑点、抽象的知识点可重点制作成具有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的课件。

(2)课件的图形、图像、动画、影像等媒体元素能少则少,宜简不宜繁。

(3)课件的操作界面不能繁琐,应力求简洁明了、美观大方。(4)课件的设计制作切忌是课堂上“满堂灌”的翻版。课件中除了有引论、讲授、例题、练习、小结等教师主讲的内容外,还应留给学生积极参与的空间内容,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激发其学习兴趣。(5)课件的交互性强大。缺乏交互性的课件不能称之为多媒体教学课件,充分运用计算机的高度智能性。

2.教学导学案设计及要求

由教研组牵头,以备课组为单位,以骨干教师为核心制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完成的优秀教学导学案设计上传至学校网络中心。教师全员参与,分工协助。教学导学案设计要重难点突出、步骤合理、讲究实用、注重实效。

3.教学素材及要求

由教研组牵头,以备课组为单位,教师全员参与,收集、整理教学案例、教学用图片。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优秀教学案例、教学用图片上传至学校网络中心。

(三)、使用及管理

1.各备课组完成的教学课件、教学导学案设计、教学素材存放于年级教学资源库中,供组内教师使用,并上传一份至教研组。2.以教研组为单位收集、汇总各备课组完成的教学课件、教学导学案设计、教学素材存放于教研组教学资源库中,供教研组开展教学研究,并上传一份至学校网络中心。

3.由学校网络中心会同相关部门,每年度对各教研组完成的教学课件、教学导学案设计、教学素材组织评选,并将评选出的优秀作品上传至学校网站,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学资源库。

绵阳市中等职业教育技术装备情况调研报告 篇3

2010-7-

52010年一季度,全市紧紧抓住“投资拉动,产业支撑”这个重点,唱好灾后重建决胜年的开头戏,全市农业生产稳定,工业生产增长较快,投资平稳增长,消费品市场逐渐活跃,财税收入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市场物价平稳,顺利实现“开门红”目标。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

一季度,绵阳经济实现了“开门红”,完成GDP214.8亿元,增长17.9%,创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同期提高8.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高于德阳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2.81亿元,增长4.2%,对GDP贡献率为2.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7.05亿元,增长29.0%,对GDP贡献率为73.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4.9亿元,增长10.1 %,对GDP贡献率为24.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一季度的12.2:45.9:41.9变为10.6:49.9:39.5,一产降低了1.6个百分点,二产提高了4个百分点,三产降低了2.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生产方面

1.农业生产

一季度,全市农村经济开局良好。小春作物长势普遍好于上年,主要畜禽产量继续增加。其中,出栏生猪167.5万头,增长3.5%;实现肉类总产量17.16万吨,增长5.8%。全市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现价总产值38.93亿元,增长4.5%,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8个百分点,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2.81亿元,增长4.2%,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6个百分点。

2.工业经济

一季度,在扩大内需、灾后恢复重建等因素的促进下,工业发展较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96.77亿元,增长41.8%;实现工业增加值77.8亿元,在全省排名第7位,与上年同期持平,增长31.6%,高于全省平均增速

1.2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第11位,增加值增速比“开门红”目标高3.6个百分点,圆满完成“开门红”目标任务。纵观全市工业经济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工业生产与效益同步增长。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5.08亿元,增长48.3%,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速。实现工业利税总额14.48亿元,增长48.94%。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7.36亿元,增长4.9倍,其中利润增长较大的是九洲增长61%,新华增长6.3倍,巴蜀燃煤扭亏为盈,巴蜀江电和攀长钢有较大幅度的减亏。全市工业企业亏损面为19.1%,下降3.4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89.24,比上年上升35.09个点。二是工业企业出口大幅增长。一季度,全市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2.24亿元,增长70.8%。上年同期因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全市工业出口交货值下降25.7%,表明今年全市工业企业出口形势有所好转。

3.建筑业高速增长

一季度,全市完成建筑业产值35.3亿元,同比增长44.7%.其中:建安工程产值34.23亿元,同比增长41.9%。

(二)投资和消费需求方面

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

一季度,全市全社会投资完成292亿元,在全省排名第2位,增长16.4%。一是投资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从投资类型看,基本建设投资取代农户投资成为全社会投资的主体。一季度,基本建设完成177.06亿元,增长280.9%,所占比重由上年同期的18.5%提高到60.6%;更新改造投资完成56.46亿元,增长46.4%,所占比重提高3.9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6.84亿元,增长71.4%,所占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农户投资31.35亿元,下降79.1%,所占比重下降48.9个百分点,基本恢复到震前的水平。二是城镇投资不断扩大,灾后重建和对口援建项目高速推进。一季度,城镇投资共完成225.35亿元,增长150.6%,占全社会投资的77.2%,较上年同期上升41.4个百分点;全市灾后重建和对口援建项目投资分别完成161.37亿元和37.88亿元,较同期分别增长3.3倍和7.2倍,较上年同期分别上升40.4和11.2个百分点,灾后重建和对口援建项目有力地带动了全市投资的快速增长。三是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销售火爆。一季度,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6.84亿元,增长71.4%。房地产开发项目房屋施工面积771.88万平方米,增长40.8%。商品房销售持续升温,一季度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82.06万平方米,增长245.5%,其中全市(含各县)住宅平均销售价格3401元/平方米,增长30.6%,比2009年底增长22.1%,全市空置面积合计24.41万平方米,下降1.1%。

2.消费品市场逐渐活跃

受假日经济影响,一季度全市消费品市场较快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6亿元,增长18.6%,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第二,顺利实现“开门红”。其中,城市市场增长19.2%;农村市场增长17.4%;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1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22%;家用电器增长29.3%,粮油副食增长23.2%,汽车增长14.4%。

3.旅游经济快速复苏

一季度,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87.71万人次,增长34.3%,实现旅游总收入16.12亿元,增长31.8%。

(三)经济运行质量

1.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结构向好

一季度,实现财政总收入37.04亿元,增长35.9%,比上年同期提高29.6个百分点,实现财政收入“开门红”。实现一般预算收入14.53亿元,增长27.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9.27亿元,增长54.1%,非税收入完成5.26亿元,减少2.9%,占一般预算收入36.2%,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1.3个百分点。

2.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一季度,城乡居民收入均保持稳定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43.8元,在全省排名第2位,增长10.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810.7元,在全省排名第6位,增长11.1%。

(四)经济运行环境

1.市场物价稳定

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消费品价格指数(CPI)比上年同期上涨0.7%;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下降0.5%;工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2.1%。

2.货币存贷量有所回落

3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705.02亿元,比年初增加180.36亿元,增长11.8%,比上年末回落20.2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53.86亿元,比年初增加73.58亿元,增长10.8%,比上年末回落38.4个百分点。

3.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一季度,全市引进内资项目344个,到位资金97.79亿元,增长41.1%;到位外资0.71亿美元,增长1.8%。

4.企业家信心十足,对未来形势看好

一季度,全市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45.2点,比上年同期上升43.6点;企业经营景气指数为136.6点,比上年同期上升28.5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上半年全市综合经济预计可能有所回落。一季度全国GDP增长11.9%,大大高于上年各季度,经济回升势头明显,但同时,刺激经济增长的宏观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正逐渐显现,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可能加大。因此,上半年全国GDP增速预期会放缓。我市一季度GDP高速增长,除各行业良性发展外,还受上年同期基数较低(GDP增长9.8%)和上年四季度(GDP增长15.9%)经济快速回升的惯性作用的影响。需要注意:今年二季度,在上年基数较高的情况下(上年第二季度GDP增长17.5%),继续攀高的难度较大,考虑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因素,上半年全市GDP增速预计将比一季度有所回落。二是生猪、仔猪价格下滑影响后期生猪产业发展。一季度,全市毛猪均价4.8元/斤,较同期下降1.5元左右;仔猪均价6元/斤,较同期下降3元左右,低于同期肉价,加之国家取消了能繁母猪补助政策(100元/头)以及饲料价格居高不下,将导致生猪养殖亏损加剧,生猪发展将受到较大影响,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农民增收,值得关注。

三是工业仍然存在被赶超的可能。一季度,全市工业生产要素保障充足,工业生产发展加快,工业经济增速大幅提升,增长31.6%,在全省排名第11位,取得了多年来未曾取得过的好成绩。但是,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仍然在全省排名第7位,比上年全年下滑1位(被泸州超过),并且只比排名第8位的攀枝花多0.3亿元,比排名第9位的资阳多2.6亿元;增速只比排位在我市之后的眉山、自贡、成都高0.2、0.9和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发展和实现“坐六争五望四”目标的压力仍然十分巨大,随时存在被赶超的可能,必须继续增添措施,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绵阳市中等职业教育技术装备情况调研报告 篇4

国家级培训

企业实践报告

所 处 学 校:江南工业学校

学 员 姓 名:彭永忠

2012年9月19日

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机电工程系的精心组织安排下,在张海龙老师、刘盛韬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中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的学员27人,分为两组,依次来到了坐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秦皇岛市北戴河中航工业第五七一一厂、北戴河首钢长白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分别进行了为期四天的企业实践(调研)活动。我们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完成了这次企业实践活动。现将这次实践总结如下:

一、企业概况

北戴河中航工业第五七一一厂,前身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一工厂隶属于空军装备部,于七十年代初建成投产,国家大型二类企业。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家三线战略转移的要求,工厂于1996年由吉林省柳河县搬迁至秦皇岛市北戴河经济开发区,并于2002年底划归中航工业集团公司。

该厂在集团公司 “航空报国、强军富民。”宗旨、“敬岗诚信、创新超越。”理念、“两融、三新、五化、万亿。”发展战略指导下,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工厂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军品和民品两大支柱产业。其中民品以生产汽车配件为主。主要民用产品:全能机床、全能刀杆主轴、弹簧制动缸、制动轮缸等汽车配件。其全能机床和全能刀杆主轴产品,具有该厂自主产权和专利技术,因其独特的设计理念使机床的加工范围和工效大幅提高。该厂拥有国内第一台真空水淬热处理设备—真空淬火炉、数控无心磨床、电火花数控线切割机床、圆弧滚R 机等在内的生产设备;电脑涡流检测仪、氧氮氢分析仪、高温电子万能试验机、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等试验检测设备。

首钢长白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原系兵器工业部所属大型军工企业,始建于1970年。1988年划归首钢集团,1999年由吉林省辉南县整体迁入秦皇岛市南戴河。2006年完成公司制改造。公司现有资产总额12亿元,员工3800余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00余人。公司为河北省大型一档企业,下辖12个子公司和5个生产厂,结晶器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经过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形成以精密加工、表面再制造、冶金设备制造服务三大核心技术为主体,集机加、锻造、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工艺门类齐全的机械设计制造企业。公司通过ISO900

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国军标GJB9001A-2001军工产品质量体系认证,通过国防科工局评审授予《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连铸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连铸结晶器关键装备验证线、结晶器定点生产单位,是《方坯和圆坯连铸结晶器》、《板坯连铸结晶器》行业标准起草单位。公司装备精良,具备方坯连铸机、板坯连铸机、短应力棒线材轧机和完整生产线的生产能力。拥有以结晶器铜管和铜板、连铸设备、炼钢辅助设备、轧钢设备、辊类再制造、粉末冶金和药芯焊丝、冶金设备制造服务为主的七大类主导产品。产品销往首钢、唐钢、重钢、济钢等国内三百多家钢铁企业,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产品出口到亚、欧、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首钢长白现已成为国内生产规模最大、加工能力最强、产品品种最全的连铸结晶器设计制造基地和国际一流连铸机制造商的稳定配套厂家。

二、感受与体会

通过企业负责人员及相关人员介绍,同时在企业负责人员的陪同下, 我们参观了企业总部的各个车间,从普通机加车间,到数控加工车间。我们仔细地对工厂参观、细心聆听他们的讲解,经过细认真心的了解,我们对两所企业的企业情况、发展历史、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理念、安全理念、质量理念、产品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看到了军工人执着追求、不怕困难、锲而不舍、勇于创新精神,感受到军工人顽强拼搏的斗志、精益求精的作风,不畏艰险的品质、奋勇当先的气概、一往无前的精神。

在秦皇岛北戴河首钢长白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实践学习中我们进行了专业分组,每一位学员都分别被安排在一个工位上,由一个企业员工(师傅)带领,这样我们学员对机械加工及数控加工进行了更微细致的观察和咨询,学员们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了解,了解了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纪律管理、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为我们回校后对学生的培养指明了方向,清楚了学生的培养目标。我第二天分配在数显刨床工位上,第三、四天分配在数控镗铣床工位进行了实践学习,我重点对企业对中职毕业生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与专业要求进行了详细的了解。了解到企业需要大量的一线操作技能人员,他们首先要求是专业对口,学生必须具备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能看懂图,有一定工艺知识,能合理选择刀

具、刃磨刀具,同时能够吃苦耐劳,具有良好的心态、工作态度、精神面貌、纪律要求以及不同专业的技能,要求中职学生思想准备充分,思维灵活,这让我们今后教学过程中,有了方向,使我们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和企业的要求达到无缝衔接。

通过企业实践,让我更加贴近一线员工的生活,较全面、综合地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技术;较深入、详细地了解企业生产的设备、工艺、产品等相关知识;了解企业的组织管理、企业文化、产品开发与销售等方面的知识和运作过程。让我增长了很多的知识,让我了解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让我们这些中职教师考虑怎么把企业实践的情况融入今后的教学中,调整教学方法,教导学生怎样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工作岗位。教学过程中我们怎么把每一堂课的内容能象工艺工程师一样将它向零件一样分解,做出工艺流程,将复杂而简单化,使学生能很容易掌握。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中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时应掌握良好的机械加工工艺、熟悉机械加工设备的使用、正确选择与使用工、夹、量、刀具、正确识图。我们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光要培养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同时要注重社会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牢固树立学生的群体意识,即个人智慧只有在融入集体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学生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机械加工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提高和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明白做事要认真小心细致,不得有半点马虎。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坚强不屈的本质,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不到最后一秒决不放弃的毅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劳动观点、质量和经济观念,强化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安全技术规则和爱护集体财产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使学生体会到了严格地遵守纪律、统一组织及协调一致是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

企业实践过程是一种巨大的锻炼,虽不是一路彩虹但却是一路收获。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在新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我们要敢于尝试、敢于拼搏,要时刻与企业与社会挂钩,了解企业与社会人才的需求情况,这样我们才会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才能保证自己不被社会的浪潮所淘汰。

企业实践锻炼,提高我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是教学与企业有机的连接。让我知道:我们不光要有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教得好学生;通过企业实践调研,提高了我们对企业生产加工流程的认识,了解了相应学科的发展和对本专业教学目标的认识,知道在专业教学中如何进行专业知识的教授,如何贴近企业的实际需要,使我们对行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有了新的认识,促进教学发展,为培养出更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中职毕业生提供了方向;使我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对今后的实践教学有较大提高,使教学内容丰富,形象生动。让我们懂得教学过程中同时要注意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培养,才能为今后适应企业生产打下基础。

彭永忠

绵阳市中等职业教育技术装备情况调研报告 篇5

农田水利是农业和农村的重要基础设施,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一号文件”,确定了“十二五”期间农田水利建设的目标,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为我市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把握方向,抓住契机,推动沈阳市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掀起新的高潮,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一、中央1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

(一)制定并下发了《实施意见》。2011年的中央1号文件将水利提高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深入调研,多方征求意见,于3月中旬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沈委发[2011]6号文件)。深入分析了新形势下加快沈阳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全市水利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提出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市的农田水利建设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改观。

(二)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水利建设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了未来5年的水利工作任务目标,即到2015年,全面完成病险水库、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完成6座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40万亩,建设高标准旱涝保收田300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完善排涝体系,改善涝区面积100万亩,提高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维修改造灌排站(闸)264座、万亩桥225座,干支渠清淤5000公里;完成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万亩,河道生态治理面积55.8万亩,初步完成全市主要河流的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削减地下水总开采量5亿立方米,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33.14亿立方米以内。同时,严格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

二、沈阳市农田水利工作现状

(一)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力度。2011年共争取省以上水利建设资金4.26亿元。市本级水利建设投资4.28亿元,其中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1.57亿元,比2010年3253万元增加了近4倍,第一批3413万元资金已下达,第二批计划安排资金1.23亿元,正处于工程设计编制及预算审核阶段,主要用于农田灌排设施建设、涝区综合治理、设施农业区域内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拦河取水维修工程建设等方面。各区、县(市)多方筹集水利建设资金

3.26亿元。

(二)以水毁、防汛、抗旱工程为重点,加强农建水利工作。今年全市共安排水利项目

172个,目前已完成设计84个,报财政部门预算审核71个,已开工60个;维修、养护等费用类项目78个。一是水毁工程修复。安排29项,其中大型河道水毁修复工程5项,河道整治、岁修工程12项,中小型河流水毁修复工程12项,目前部分工程正在施工建设。二是河道工程建设。清除浑河堤防内阻水林木6000棵、阻水围堤25公里,完成土方21万立方米。三是灌区改造。浑北、浑南两个中型灌区已列入国家中型灌区改造计划,浑北灌区4月份已开工建设,浑南灌区正在进行工程初步设计。四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计划新建饮水安全工程111处,其中新民市22处,康平县67处,法库县22处,受益总人口10万余人。目前已完成22处并正常供水。五是农田基本建设。计划分两批维修改造排水站62座,桥(涵)闸等田间建筑物310座,干、支沟渠排水清淤440公里。六是万亩桥维修改造。计划维修改造120座,目前已完成所有工程初步设计和技术审查。七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去年法库县成功申请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新民、辽中、法库3个国家重点县共争取中央资金2800万元,实施了灌排设施建设和节水改造项目。

(三)以蒲河、辽河等河流治理为重点,加强水生态保护工作。按照中央1号文件“基本建成河流健康保障体系”、“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的要求,大力开展辽河、蒲河生态治理工程。截至目前,蒲河治理工程已建成橡胶坝5座,河道整治28公里,绿化2.8万亩,植树1486.5万株,新建景观路26公里,新增池塘水面450亩,并经取得了“路通、水连、岸绿”的阶段性成果,目前正在重点进行治污工作,力争年底前蒲河干流全部达到四类水质。辽河治理工程恢复生态面积达31.4万亩,5座橡胶坝主体工程已完工,工作进度全省名列前茅,得到了省政府的肯定。

三、存在问题

一是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我市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尽管近些年市政府不断加大治理力度,但由于历史欠账多,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从防洪工程看,柳河堤防尚未达到统一的防洪标准,北沙河、养息牧河等中型河流尚未经过系统整治,大部分小型河流未设防。从灌溉排涝工程看,有灌溉条件的耕地面积仅占37.7%,干、支沟的完好率约50%,斗、农沟完好率不足30%,不能满足抗旱排涝要求。

二是区县及农民投入积极性不高。一方面,区县(市)政府高度关注与产业发展相关的水系建设,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程度不高,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义务工、积累工后,农民筹资筹劳积极性降低。

三是建设管理体制还需进一步完善。2006年乡镇机构改革后,各乡镇水利站均被撤销,从事水利方面工作的人员仅为2004年的1/4,且有相当人员身兼数职,专业能力较差,服务水平较低,不能满足基层水利工作实际需要。

四是国家在进行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时,缺少对水利设施的科学规划,人为造成抗旱排涝体系损毁。

四、对策与建议

第一,加强领导,全面落实农田水利建设责任。继续完善以区县(市)为主体、政府主

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水利部门为具体责任单位的建设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和目标,细化任务和分工,并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之一。

第二,完善政策,逐步建立农田水利的稳定投入机制。按照中央1号文件要求,通过财政资金引导,逐步建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1倍以上。一要落实中央、省、市1号文件精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新增建设用土地有偿使用费一定比例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严格执行水利建设基金政策,研究确定使用方向,做好资金监督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二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完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全方位调动社会参与农建工作的积极性。

第三,突出重点,加强农建薄弱环节建设。一要加快防洪体系建设。对全市26条河流,特别是季节性河流的堤防达标、险工治理、河道生态保护、砂堤沙基防渗、河道治理、滩地清障等6大方面进行建设,提高柳河、北沙河、养息牧河和小型河流的防洪能力。同时,做好中小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二要加强防汛抗旱建设。一方面做好易涝区治理,抓好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提高易涝地区的排水能力。在康平、法库、新民柳绕等易旱地区要新建一批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抗旱井等小型农水工程,搞好雨水资源利用,提高供水保障能力。三要做好设施农业配套工程。针对我市集中连片的百亩、千亩、万亩设施农业小区水利配套设施薄弱的情况,新建一批小型灌区,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并定期清理排水边沟,确保设施农业旱能灌、涝能排。四要做好民生水利工程。“十二五”规划中,我市还要解决76.82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把这项民生工程做实做好。

第四,深化改革,研究探索农建水利建管工作长效机制。为确保农田水利设施长久持续发挥效用,需要着手制定出台《沈阳市农田水利管理与维护实施意见》。并借鉴国内发达省市的代建制和总承包制的建管模式,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农田水利建管工作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建后管理空位的问题。

沈阳市农经动态监测点

绵阳市中等职业教育技术装备情况调研报告 篇6

省文物局:

根据黔文物发〔2007〕100号〘关于加强全省文物古建筑、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室)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我局积极行动,认真落实通知精神,对全市文物古建筑、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室)消防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现将这一阶段的消防安全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全面部署,建章立制,排查消防安全隐患。开展全市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大检查,整改文物古建筑、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室)安全隐患。为此,我局下发了〘关于转发省文物局〖关于加强文物古建筑、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室)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要求全市文物系统各有关部门、单位紧急动员、督促管理,切实加强文物古建筑日常安全防范管理,建立长期有效的安全体系,在各文物景区、景点实行文物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季报制度。同时按照文物消防安全的相关规定在12月14日至12月29日期间开展全市性的文物古建筑、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室)消防安全大检查。12月28、29日,贵阳市文化局检查组由分管全市文物工作的副局长杨亚林带队,局文物处、市文物管理所负责人参加,对贵阳市区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甲秀楼、文昌阁、阳明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德学校旧址、大觉精舍等处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对各景区景点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检查中未发现大的安全隐患。检查组要求各景区景点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特别是节假日期间要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加大巡查力度。至12月底,我市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检查已基本结束,各区县(市)检查组均对本辖区内文物古建筑、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室)消防安全工作进行了认真检查,对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文物古建筑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室)管理使用单位或使用人也提出了整改意见,要求加强整改落实。

绵阳市中等职业教育技术装备情况调研报告 篇7

根据市教育局通知要求,我们对学院近年来的党建创新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从调研的结果看,我院近年来,特别是从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主动适应党建工作新形势要求,不断加大党建工作创新力度,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加强,有力的促进了学院的建设和发展。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创新工作机制,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

高校的基层党建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在当前的形势下要抓好抓实,必须首先抓好工作机制的创新。

1.坚持实行培训工作机制。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几年来,我们以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着力点,坚持对各层面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主要包括:每学年对党支部书记进行一次党务工作的业务培训;每学期对中层干部进行一次提高管理能力的培训;对预备党员进行300余人次(含学生党员)的党知识和党员作用的教育培训;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累计3000余人次的入党动机和党的基础知识培训等。通过以上的各种培训,促进了党员干部、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提高。

2.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制度。为加快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进程,贯彻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我们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制定了《党支部工作条例》、《三会一课制度》、《中层干部年度考核制度》《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等29项党建工作制度,并将其中的24项基层党建工作制度汇编成册,发给各党总支(支部)书记以利贯彻执行。党建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基本保证了我院党建工作的具体操作有章可循。

3.建立并完善院(系)党政分工协作、共同负责的工作机制。为适应高校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的变化,规范院(系)基层党组织和行政组织的工作程序,改进院(系)党组织的领导方式,保证院(系)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发挥,我们制定了《系级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根据这项制度规定,各院(系)的教学、科研、人事聘用、奖惩及人事管理中的重大事宜的最后决策,都必须经过党政联席会议决定。这项制度的制定较好的体现了院(系)的党政工作“统分结合、协调制约、运行有序、简便易行”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原则,从而保证了基层党组织在本院(系)能够有效的发挥其职能作用。

4、制定量化考核办法,实行目标管理。如何客观准确的对党总支(支部)的年度工作进行考核并做出正确的评价,为评选党内先进集体提供重要依据,是我们每年所必须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经过摸索和实践,我们采取量化考核,目标管理的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并制定出《党总支(支部)工作量化考核细则》,作为考核评价制度固定下来。即把党总支(支部)的工作分解成若干组成部分,分别由组织部、宣传统战部、纪检监察室、工会、团委、教务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和群团组织进行分解量化考核,然后以得分形式计入考核结果,组织部将各部门的考核结果综合起来,作为对各党总支(支部)年度工作评价和评优的重要依据。5.完善激励机制,开展“两优一先”评选活动。自合校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在党内每学年进行一次“两优一先”评选活动,对于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在已经形成工作制度。党委对于评选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召开表奖大会进行公开表彰,通过表奖先进来促进学院良好学风和校风的形成。

(二)创新工作思路,明确基层党建的工作方向。

思路决定出路。基层党建是一项常抓常新的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以全新的工作理念推动党建工作不断实现新发展、新突破。

对我们来说,“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是最基本的工作思路。在高校,服务师生是党建工作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上级组织为下级组织服务、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工作理念,并以此作为切入点促进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按照这个思路,学院各党总支、党支部通过实施“五个工程”来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收到比较好的效果。一是实施“政治理论工程"。主要做法是创建学习型党支部,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以支委会中心组的学习带动全体党员的学习,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明确工作方向;二是实施“教书育人工程”。确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坚持“道德高尚、素质全面、特征鲜明、思想活跃、身心健康”的育人目标,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三是实施“党支部战斗堡垒”工程。一方面是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加强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另一方面是通过建立党员责任区、开展党员活动等方式加强党员教育,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四是实施“廉政警示工程”。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筑牢党纪国法和思想道德防线,以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党员干部勤政廉政的标准。五是实施“教育质量工程”。表现在发展党员工作上,要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切实保证新党员的质量。在提高教学质量工作上,首先要抓住教师队伍素质和水平的提高。在人才培养工作上,党支部要从实际出发,教育学生不仅学好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在机关党建工作上,我们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统揽,增强机关为大局服务的功能和为大局服务的意识,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服务育人”的理念,努力提高服务的自觉性和服务效益,从转变机关作风做起,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三)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主要有以下5种做法:

1.发挥典型作用。首先,我们一直重视发现、培育和宣传校内的先进典型,对每年评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让全院师生看到自己身边的典型,使大家感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真实可信。例如,2005年的纪念“七一”大会上,我们宣传了省高校优秀党员,电子系教师高万新、省优秀政治辅导员王秀霞、李锦萍的先进事迹;在2006年我们宣传了营口市师德标兵赵智老师的先进事迹,都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其次,我们也有计划的组织党员学习校外的先进典型,吸收社会的先进经验。我们组织党员听取了东北钢琴公司三角钢琴厂党支部书记王秀荣、全国优秀教师张桂芬、北大教授孟二冬、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顾元宪等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组织全体党员学习“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感人事迹。经常性的先进典型教育,潜移默化地升华了党员的觉悟和境界。

2.注意发挥两个积极性。近几年,我们在实施基层党建工作计划时,注意发挥学校和基层支部的两个积极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院在校生6000余人,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2000余人,每年学院业余党校由于场地等原因仅能集中培训200余人,大量的学生不能得到比较系统培训。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校系两级培训的方法。即分两次培训,第一次由各党总支(支部)分别培训本院(系)的积极分子,由学校统一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统一命题考试,具体由基层党总支(支部)负责组织实施。学校负责业余党校的二次培训,这样,每年可以对学院的入党积极分子全部培训一次,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3.更新理论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防止学习流于形式,切实达到学习目的。我们根据高校教师长于理性思考,自学能力强的特点,在组织党员学习时,由过去的一人读材料大家听的传统做法,代之以自学加讨论、撰写体会文章、辅导讲座等方式,使学习效果明显改善,例如,在学习《党章》和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报告时,我们收看了中央党校教授的学习辅导,观看《世界政党兴衰史》的录像资料,请马列教研室理论教师做了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题的专题讲座,请社会上的理论专家做大会学习辅导,并组织党员围绕专题进行讨论,党员反应这样学习效果好,收获大。

4.加强党建理论研究。为了更好的发挥党建理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指导作用,我院于2006年成立了党建研究会,并于当年6月召开了第一次研究年会。会上征集的39篇研究论文,就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党员作用的发挥、发展党员、大学生党员教育等议题进行了认真地探讨研究。经过研究会评委会的认真评选,有12篇论文分获一、二 三等奖,其中4篇获奖文章在会上进行了交流,我们计划于今年6月份召开研究会的第二次年会。

5.找准工作结合点。如何处理基层党建工作与教学、行政工作的关系,是每一个党务工作者在工作中所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认为,党建工作不是孤立存在的,不应当就党建工作而抓党建,把党建工作与教学、管理等工作割裂开来。我们的做法是,把党建工作放到教学、行政工作中来谋划,找准高校党建必须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这个切入点,使党建工作渗透、融合到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各个层面。我们在制定党总支(支部)工作计划和考核目标时,就同时把教学、管理等工作包含进去,使基层工作形成党政干部齐抓共管,共同负责的局面,保证基层党建工作既务“虚”,又务实,切实在学院的发展建设中发挥出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四)创新工作领域,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师生的思想观念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改变。受各种思潮的影响,人们的信仰和追求也在日趋多样化。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不断拓宽党建工作领域。我们的做法有如下三点:

1.合理设置党组织,消除基层党组织的“空白点’”。在我院的教职工队伍中,一线教师,特别是高知识群体,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是教学队伍的主力军,但同时也是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抓好一线教师的党建工作,不仅会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而且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此,我们把加强一线教师的党建工作作为重点来抓,力争哪里有一线教师,就把党员队伍和党的组织延伸到哪里。我们在每个分院和系都设置了党支部,配备了专职党支部书记,配齐了党支部委员。在机关设置了联合党支部。在教师和党员相对比较多的特师分院和普师分院分别设置了党总支,并且以教研室为单位设置党支部。这样,不仅消除了基层党组织设置工作的盲点,还有效的调动了广大教师的政治上进心和工作积极性,促进了教研室党建工作向前迈了一大步。从发展党员工作看,自2000年合校以来,全院共发展102名教职工党员,其中86名是一线教师,占发展党员总数的84.3%,不但使教师党员的总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也使得党员队伍的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实践证明,把党支部建在院(系),特别是建在教研室上,既有利于把教师学术骨干培养成为共产党员,也有利于把共产党员培养成为学术骨干。一方面,通过加强教研室的党支部建设,为教研室专业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另一方面,通过加强教研室专业建设,为教研室党支部的建设提供了工作载体,形成了党支部建设与专业建设相互促进、共建共赢的良好局面,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党在广大一线教师,特别是在高知识群体中的积极影响。

高校的另一特点是学生多,学生党员多。相应而来的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大。针对这一特点,我们根据高职院校三年制的特点及各分院、各系学生党员的数量设置了3个学生党支部,全院设1个学生党总支。学生党员参加学生党支部和所在分院(系)党组织的双重组织活动,并在其中积极工作,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拓展活动范围,大力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目前,我院在校学生6700余名,其中的80%在学校住宿,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参加了各种学生社团。为进一步占领这两块思想阵地,我们本着“那里有学生,党的工作就要延伸到那里”的原则,明确提出了“党的工作进学生宿舍,进学生社团”工作思路。于2005年成立了舍务中心党支部,吸收住宿的学生党员参加学生宿舍管理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各分院、系在发展学生党员时,要了解学生在宿舍的表现,听取舍务中心党支部提供的意见。各种学生社团中都要有学生党员,并且要在其中担任主要负责人。总之,在我们学院,只要有学生的地方,就要有党员的身影。有群众的地方,就能听到党员的声音。2006年,为了拓展学生党员的工作范围,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学校规定各党支部在发展学生党员时,要听取学生党总支提供的学生表现情况,让学生党员在提高自己素质的同时发挥更大的作用。

3.把握形势发展趋势,把发展党员工作向外聘人员延伸。随着高教事业的发展,学院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临时聘用一些兼职教师和政治辅导员,对于学院来讲,这些外聘人员,仅仅有某些业务专长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有关院、系的党组织把党建工作范围向这部分人延伸,及时把他们纳入党组织教育、培养、管理的范围内,积极开展工作,启发他(她)们进步,到目前为止,全院已经在外聘的人员中发展了3名党员,保证了在校园内,人人都在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之中。

(五)创新工作载体,搭建基层党建工作新平台。

随着形势的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寻找新的工作载体,才能在服务中心工作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是建立党员责任区。这是一项由众多党员参与的、经常性的、广泛性的党的基层工作。即通过《党员责任区制度》要求每个党员都要建立自己的联系点,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服务区域。党员或者联系一个学生班级,或者联系一个党外群众,把做好责任区内的工作作为发挥党员作用的载体。几年来,我们学院有无数的普通党员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在自己的责任区内默默的工作。他们有的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启发他们靠近党的组织,有的利用业余时间为学习较差的学生补习功课,有的协助辅导员老师开展班级活动,有的主动协助党支部为患病或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捐款捐物。就是这些普通的党员自觉的用自己的党性、人格和朴实的行动在树立党员的美好形象,扩大党的积极影响。

二是开展“党员主题教育”活动。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载体,如今在我院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基层党组织所采用,都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如,特师党总支组织党员到全国百强文明村—大石桥青花峪村参观考察,然后组织党员讨论“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电大分校党支部带领党员到大石桥市建一镇中学和部分小学参观考察,不仅看到了农村教育的巨大变化,也了解到还有一些特困学生需要帮助,他们考察回校后第二天,老党员曲富志老师就给建一中学团委汇去2000元捐助款,向山区特困学生献出了一份爱心。机关党总支组织机关全体党员到东北钢琴总公司三角钢琴厂参观学习,了解到三角钢琴厂党支部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带领工人艰苦创业,把产品打到国际市场的动人事迹,受到很大的鼓舞和鞭策。

三是开展各种有益的竞赛活动。如,组织党员开展学习政治理论竞赛、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党员开展学习专业技能竞赛等,这些都是开展党员教育的有效载体。

4.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党员教育同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寓基层党建工作于各种有意的活动之中。

二、存在的问题

1我院的基层党建创新工作目前还处在初始阶段,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工作思路。

2.创新的内容和形式还不够完善。

上一篇:晚安心语:世界上,没有挤不出的时间下一篇:解剖标识及部分实践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