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汇报

2024-08-03

贵阳市“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汇报(共8篇)

贵阳市“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汇报 篇1

贵阳市“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汇报

贵阳市农业委员会

(2012年2月17日)

贵阳市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东部,全市总面积8034平方公里,总人口480万人(含流动人口),其中城市人口258万人,是西南交通枢纽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为切实抓好“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保障广大市民的消费需求,稳定物价水平,贵阳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将“菜篮子”工程建设摆上突出位臵,紧紧围绕“抓基地、保增收,抓质量、保安全,抓市场、保供给”的工作目标,认真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不断加大生产基地建设投入,“菜篮子”工程建设逐步进入生产稳定发展、质量安全可靠、市场波动可控、农民增收稳定、市民得到实惠的可持续发展轨道。截止2011年,全市蔬菜总产量达180万吨,实现外销量达75万吨,占总产量的41.6%;食用菌产量达1.83万吨;水果产量达13.75万吨;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6万吨、3.3万吨、5.3万吨,实现应季蔬菜、肉禽、禽蛋等“菜篮子”产品自给率达100%。

一、主要做法

(一)出台优惠政策,扶持产业发展

贵阳市高度重视“菜篮子”工作,先后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实施“菜篮子”工程建设。颁布了《贵阳市蔬菜基地保护办法》和《贵阳市新菜地保护实施细则》两项地方性法规,设立了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统筹用于新菜地开发、建设和老菜地的改造,为稳定和加大城市保供专业菜地及新菜地开发夯实了基础。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生产能力稳步提升1

一是以生态蔬菜、观光蔬菜、特色蔬菜三个产业发展为重点,着力打造以“黔山”牌蔬菜为主的特色(精细)观光蔬菜、高原夏秋反季节(外销)蔬菜、低热河谷地带次早熟蔬菜等三大蔬菜产业带。2011年,在花溪、息烽、清镇启动实施了4个万亩保供蔬菜基地建设,在白云、南明启动实施了2个食用菌产业园建设,启动了2个蔬菜专业村项目建设。使全市蔬菜播面达140万亩(次),产量达180万吨;食用菌产量达1.83万吨。二是以发展“一乡一品”为主导,以“高速公路产业带建设、苗木繁育体系和繁育基地建设、精品标准园区创建”为重点,建成了以猕猴桃、枇杷、桃等水果品种为主的专业生产县、公路经济景观带和区域板块示范区建设,全市水果种植面积达40万亩。三是以发展生态畜牧业为重点,依托三联公司、好一多等乳制品生产企业建成了全省产业化程度最高的乳制品加工产业;依托温氏、大发公司在清镇建成了全省产业化程度最深的肉鸡产业集群;依托台农公司等生猪养殖企业在开阳建成了全省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商品猪生产基地;引进南江公司等禽蛋企业在开阳建成了全省标准化程度最高的禽蛋生产园区,形成肉鸡、蛋鸡、生猪、奶牛四大优势产业为主导,肉兔、肉牛、特色渔业等为补充的发展格局。2011年,全市共建成规模养殖场1960个,实现年出栏生猪137万头,出栏家禽2300万羽,牛奶产量达5.3万吨。

(三)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菜篮子”安全供给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切实保障“菜篮子”质量安全,我市进一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力度,致力把好农业投入品准入关、农产品生

产关、产地准出关“三个”关口,并通过报刊等媒体定期公布农产品抽检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截至2011年,全市蔬菜、水果、畜、禽等主要菜篮子产品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数达606个,在2011年抽检的14.2万批次农资及农产品中,样品合格率达99.97%。在农业部例行监测中均排位前列。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贵阳属于典型喀斯特地形,山地、丘陵面积分别占土地面积53%、35%,坝地仅占11%。土地破碎导致菜篮子生产基地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不高。

2、基础设施仍很薄弱,综合生产能力弱;农民组织化程度比较低,市场信息滞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脆弱。

3、是产业内部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主要表现在蔬菜总量自给有余,但存在品种季节性缺口与周年平稳供给的矛盾;生猪出栏总量充足,但仔猪出栏比例高,而育肥猪出栏的比例小,市场缺口大,自给率相对较低。

三、下步工作打算

按照集群经济的理念,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推行县联县、乡连乡、村联村、户联户的基地“集群”发展模式,实行连片开发,板块生产,做大做强一批具有一定规模、主导产品明确、地方特色突出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不断提高“菜篮子”供给能力。一是突出抓好蔬菜基地建设。2012年计划巩固和新建万亩蔬菜基地15个,实施蔬菜标准示范园建设20个,蔬菜科技示范园20个,建设蔬菜专业村10个,完成蔬菜播面160万亩(次),使蔬菜产量达205万吨。二是继续加快水果优势产业带建设,立足优势扩大规模。2012年计划新建无公害果树基地10万亩,创建果树标准园6个,果品产量达14.5万吨。三是以扩大生猪、蛋鸡、肉鸡规模和稳

定奶牛为重点,突出抓好规模化畜禽基地建设。2012年计划新增15万头生猪,实现年出栏生猪150万头;新增出栏300万羽肉鸡,实现出栏家禽2550万羽,使全市肉类总产量达16.5万吨、禽蛋产量3.5万吨、牛奶产量5万吨。

四、恳请农业部支持解决的问题

1、恳请农业部在贵阳市建设山区现代立体生态农业示范区予以大力扶持,在重点支持贵阳市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现有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减灾抗灾能力,进一步改善贵阳市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2、恳请农业部在成立贵阳市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区部级工作指导站,指导贵阳市山区现代农业的发展,为探索山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出经验出典型。

3、恳请农业部将贵阳花溪农产品物流园列为农业部鲜活农产品定点市场,在农产品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将贵阳花溪农产品物流园打造成为贵州省农业产业园。

贵阳市“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汇报 篇2

一、中心城区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中心城区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 也是全市人才资源最为集中的中心地带, 人才资源总量为148884人, 占全市人才总量的五分之一以上。

(一) 基本情况

1. 行业分布。

中心城区人才主要分布在机关事业单位、产业集聚区及各类企业, 其中:党群系统32681人, 政府系统60763人, 3个产业集聚区 (光电产业集聚区、新能源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共计45440人, 个体、私营经济企业10000人, 机关事业单位容纳的人才占人才总量的62.8%。

2. 岗位结构。

按照人才结构来分, 中心城区各类人才岗位结构情况是:管理人才25623人, 专业技术人才59143人, 技能人才64118人, 分别占人才总量的17.2%、39.7%和43.1%。

3. 学历层次。

中心城区人才学历层次主要集中在本科以下, 具体为:硕士及其以上学历5088人, 本科42265人, 专科47832人, 中专及其以下学历53699人, 本科及专科学历人才共占人才总量的60.5%。

(二) 现状分析

1. 结构不优。

从学历结构看, 中专及其以下人才占人才总量的36.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人才只占3.6%, 从业人员整体学历水平偏低。从岗位结构看, 技能人才比例过大 (占人才总量的43.1%) , 管理人才及专业技术人才比例偏小, 创造性不足。

2. 分布不均。

从行业分布看, 62.8%的人才分布在中心城区各级机关事业单位, 企业优秀人才短缺。尤其在各产业集聚区,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较为匮乏, 限制了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主要成效

(一) 人才总量增加, 素质提升

以政府系统人才情况为例, “十二五”初期, 中心城区政府系统机关和事业单位人才总量比“十一五”初期增加3942人, 增幅达到14.8%。2011年以来, 政府系统事业单位通过“绿色通道”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721人。在人力资源持续开发过程中, 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学历层次有了较大提高, 专科以上学历人才占人才总量的63.9%, 本科以上学历占31.8%。

(二) 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南阳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南阳市加强沪宛人才、智力合作意见》《关于培养选拔南阳市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的意见》《南阳市引进高层次人才、智力若干规定》《关于引进海外留学人才来宛创业服务的若干规定》《南阳市优秀乡土人才选拔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 加强了人才宏观调控力度, 增强了人才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提出了关系到各类人才切身利益的具体优惠措施, 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市直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特殊 (短缺) 专业人才“绿色通道”的意见》《关于振兴南阳中医药事业畅通引进专业人才“绿色通道”的意见》, 人力资源开发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三) 产业集聚区人才培养引进机制逐步确立

通过深入产业集聚区摸底调查, 并按照行业、专业、学历、职称等要求进行了详细分类, 建立了全市产业集聚区人才需求信息库, 设立了人才需求信息台账, 协调用工企业和求职人员进行对接。通过人力资源市场为企业举行现场招聘会, 207家入驻产业集聚区企业通过现场招聘吸纳从业人员2141人。通过财政拨款和企业出资相结合的方式, 建立创立产业工人培训服务中心, 满足企业对熟练工人的用工需求。由人社部门牵头, 促成企业和当地高校、技工学校、职业教育学校的对接, 共同探索形成稳定高效的人力资源培养使用机制, 目前已有61家企业与各类学校达成意向, 由学校定期为企业培养输送人才。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 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

一是人才引进难。我市为内陆欠发达农业大市, 区位优势不明显,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不高, 对人才缺乏足够吸引力。同时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资金投入不足, 难以在住房、医疗、就业、子女教育等方面营造良好环境, 使外来人才无法产生归宿感。人才被引进后, 往往又受条件、设备、经费、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部分人才甚至处于闲置和半闲置状态, 难以做到事业留人。二是人才流失多。南阳生源高校毕业生, 考走的多, 回来的少, 毕业生回归率低。随着经济发达地区对人才引进的力度不断加大, 具有高级职称、研究生学历的高层人才外流呈上升趋势, 教育、卫生系统中高层次人才流失情况尤为严重。

(二) 招工与就业存在难题

在我市各产业集聚区, 一是普通工人招聘难。南阳作为人口大市和农业大市拥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但由于薪酬上的差距, 其中20~45岁年龄段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向沿海以及长三角等地区, 难以为本地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持续的用工保障。二是大中专毕业生到产业集聚区就业难。产业集聚区的行业分布特征决定了其提供的就业岗位主要是生产性岗位, 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岗位供给不足, 同时相对于经济发展的迅猛势头, 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相对滞后, 学科设置滞后于生产需求, 造成在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上大中专毕业生的求职需求与企业的人才需求不匹配。

(三) 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

在人才评聘中存在着重学历、轻能力、重资历、轻业绩的现象, 影响人才工作的积极性。行政职级能上不能下, 专业职称基本上是终身制, 部分人员一旦职称、职级到手, 思想上失去了目标, 工作效率低下, 同时影响了其他人积极性的调动与发挥。收入分配中没有真正形成把贡献大小与收入多少挂钩的竞争机制, “大锅饭”的现象依然存在。激励手段单一, 除了数额较低的物质激励之外, 没有包括优先培训、晋升职称等其他精神层面的激励机制。

(四) 培训教育力度不够

对各类人才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 导致人才多侧重于自我封闭的学习, 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跟不上, 实际效果较差, 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对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掌握不够, 人才作用不能持续发挥。相当一部分技能人才由于缺乏系统的入职和基础技能培训, 看不到自身在企业的发展前景, 造成流失。

四、中心城区人才队伍建设建议

(一) 树立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

要明确人才在我市中心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把人才工作纳入到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体工作中去, 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 制定人才发展总体规划, 进行人力资源整体开发, 同时将引才引智和招商引资一样纳入到考核评价体系中去, 推动人力资源开发,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二) 优化工作和生活环境, 建立用人留人长效机制

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影响人才流动和人才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 有利于提高从业者的植根意愿。中心城区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 实施各种引进人才工程, 重点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并不断推进与之配套的医疗、环保、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人才长期发挥作用解除后顾之忧。

(三) 建立产、学、研互动的人才培养机制

一是引导本地高校和各类职业技术学校通过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 实施订单式培养等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人才。企业可以通过在各类院校设立助学金、奖学金, 派出联络员, 开展定点服务, 针对急需人才提前预邀。二是鼓励社会机构参与人才培养, 为企业量体裁衣设置具有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培训课程, 满足各类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培训需求。三是通过财政拨款和企业自筹的投资模式, 根据各行业的综合需求, 建立面向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免费开放、无偿使用、功能齐全的公共实训基地。四是具备条件的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同建立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技术开发中心等, 助推企业发展。

(四) 完善柔性引才政策, 构建人才共享机制

贵阳市“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汇报 篇3

贵阳市始终把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作为改造贵阳市资源型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的努力,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取得阶段性成果,生产装备能力得到了提高,初步形成稳定的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实现了良好的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一、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现状

(一)工业固体废物

贵阳市磷、铝资源丰富,形成了铝及铝加工、磷煤化工为主导产业的重化工产业结构。主要工业固体废物种类主要有磷石膏、粉煤灰、赤泥、磷渣、铁合金渣、煤渣、电石渣、选矿尾矿等,综合利用率约为65%,资源综合利用产值超过10亿元。其中粉煤灰、冶炼废渣、炉渣、电石渣的资源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0%、100%、86%、100%。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居前四位的是磷石膏、粉煤灰、赤泥、黄磷渣,其中产生量分别为580万吨、160万吨、121万吨、110万吨,这四种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占到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比重的80%。

(二)工业气体废物

贵阳市每年平均产生的黄磷尾气约为2.3亿立方米,热值相当于6万吨标准煤,黄磷尾气的利用率达到73%。

由贵阳市公交公司自助研发的合成氨尾气生产液化天然气设备,主要是利用开磷集团生产合成氨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气作为原材料,生产汽车清洁能源液化天然气。目前,贵阳市公交大巴车及其部门出租轿车陆续改用液化天然气,车辆污染物排放基本能达到欧Ⅲ标准。仅贵阳市每年即可减少石油耗费15万吨,降低燃油成本2.6亿元,减少污染物排放1万吨以上,并带动相关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亿元左右。

(三)建筑废物综合利用

2014年,贵阳市建筑废弃物每年至少3600万吨,现有贵州筑利福建材有限公司等建筑废弃物利用企业近10家,主要通过专业的设备、技术生产线对建筑垃圾进行破拆,加工成骨料,可以用于园林绿化用土、制成透水砖和混磷土制品。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40%。

(四)农业废物综合利用

推进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和秸秆利用,构建了“养殖—畜禽粪便—沼气”、“种植—秸秆—食用菌/沼气/饲料”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建成了台农公司生猪养殖基地沼气利用、南江现代农业公司沼气利用及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等项目,形成了以“草、畜、沼、(菜)果”为代表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五)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贵阳市磷、铝资源丰富,。通过积极推广从矿产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磷矿、铝矿和石灰石矿尾中回收有价组分、生产建筑材料、充填矿山采空区等利用技术,引导尾矿综合利用企业向多途径、大规模、高附加值综合利用方向发展,尾矿利用率在15%以上。

(六)废旧资源综合利用

建立了以社区绿色回收为基础、市场交易和集散为主要目标的贵阳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已达到60%左右。2013年,贵阳白云经济开发区再生资源产业园区获国家批复成为全国第四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二、“双百工程”基地建设目标及措施

贵阳市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重点规划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废旧资源再生利用项目44个项目,建成投产后,新增产值约75.5亿元,年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约1800万吨。建成综合利用工业固废的示范项目25个,建成15个左右具有示范效应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企业。

力争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增长10—12个百分点,综合利用率达到80%。建筑废物的综合利用率60%以上。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提高到60%以上。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到50%以上,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率达到100%,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争取在赤泥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上有重大突破,赤泥综合利用率达到30%以上。综合利用产品产值比“十一五”期末增加30%。

(一)产业废物综合利用

赤泥综合利用——支持和引导赤泥综合利用技术创新,重点开发和使用赤泥利用量大、成本低、附加值高、放射性物质含量低的赤泥综合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组织实施赤泥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示范项目,争取在赤泥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力争赤泥综合利用率在“十二五”期末达10%以上。

磷石膏综合利用——加大新型节能环保墙体材料、绝热隔音材料、防水材料和建筑密封材料、建筑涂料等方面研发生产,推广磷石膏制磷酸联产水泥、制硫酸钾、硫铵和碳酸钙以及制硫酸铵、硫酸铵钾等化工产品的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磷石膏制水泥缓凝剂、纸面石膏板、建筑石膏、粉刷石膏、砌块、免烧砖等建材产品、磷石膏填充墙体;推广磷石膏、废矸石充填采矿技术,提高资源回采率,争取磷石膏综合利用率在“十二五”期末达到50%以上。

粉煤灰综合利用——重点推进粉煤灰综合利用的成熟技术,推进采用粉煤灰生产水泥、砌块、陶粒等建筑材料,推广采用粉煤灰建造水坝、道路路基,推广粉煤灰制取漂珠、空心微珠、碳等化合物技术;大力发展粉煤灰新型建材产业和循环经济产业,争取粉煤灰综合利用率在“十二五”期末达85%以上。

黄磷尾气综合利用——将其用于生产高附加值的甲酸、甲酰胺、甲酸钠等一碳化工产品,引进净化尾气制草酸、乙二醇及乙醇工艺;少部分用于三聚磷酸钠等生产过程中的热源;此外消耗不了的尾气通过在工艺末端安装燃气发电轮机进行发电。

黄磷渣综合利用——研发磷渣综合利用的新工艺和新技术;积极推广磷渣水泥、磷渣微晶玻璃装饰板、高掺量磷渣烧结砖(空心砖)等成熟技术;引导黄磷渣综合利用企业向多途径、大规模、高附加值综合利用方向发展。

钢铁渣综合利用——积极推广炼钢炉渣回收和磁选粉深加工处理技术,氧化铁皮回收利用技术,钢渣棒磨机、宽带磁选提纯技术,钢渣返回烧结替代石灰作为炼铁厂烧结溶剂技术,钢铁渣生产复合粉技术,钢铁渣生产水泥技术、钢铁渣公路材料技术、钢铁渣制砖技术、废钢渣生产磁性材料技术等。

电石渣综合利用——引导研发电石渣综合利用的新工艺和新技术,积极推广采用电石渣替代石灰石用于水泥工业、纯碱工业以及电厂的烟气脱硫技术。

锅炉渣综合利用——研究开发炉渣用作制砖内燃料,作硅酸盐制品的骨架,用于筑路或作屋面保温材料等技术。

(二)建筑垃圾综合利用

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修订完善建筑垃圾或工程渣土管理规定,逐步建立建筑垃圾管理、运输、堆放的申报及审批制度,对建筑垃圾运输实施规范化管理。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试点企业,提高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率。

(三)秸秆的综合利用

创建以秸秆为原料的新型生态工业,实行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秸秆生态工业四业相结合的高级阶段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推进开阳县、息烽县武汉凯迪生物质发电项目,使秸秆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推进农业部门采用秸秆发酵技术养殖牲畜技术推广,使秸秆成为牛羊的粗饲料;利用秸秆汽化原理和技术,进一步在农村推行秸秆沼气工程。

(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尾矿综合利用——积极推广从尾矿中回收有价组分、生产建筑材料、充填矿山采空区等利用技术;引导尾矿综合利用企业向多途径、大规模、高附加值综合利用方向发展,尾矿利用率在“十二五”末期达20%以上。

磷矿伴生氟资源的综合利用——充分开发磷矿中伴生有价氟、硅、碘及井下涌水和废渣等资源的综合利用,进一步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并通过资源转化,推动深加工产业链的延伸与固废物综合利用

(五)废旧资源综合利用

废旧轮胎——改进再生橡胶生产工艺,研发高温常压再生工艺、复原橡胶再生工艺及装备。推广常温橡胶粉生产技术,开展橡胶粉改性沥青技术、橡胶粉与废塑料并用技术研究及加大橡塑共混材料在建筑、橡塑包复式铁道枕木、防水、隔音产品、民用橡胶制品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力度。

废旧包装物——通过建设再生纸回收加工项目,每年可回收利用再生纸20万吨,并形成以废纸回收和处置到再生纸的制造生产利用,填补贵阳作为省会城市无再生纸加工企业的空白。

贵阳市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成运营后,可为产业园区内加工制造业和周边省份提供大量生产性原材料、配件、闲置设备等加工及调剂服务。并通过运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流、生产管理技术,形成专业、精细、有特色的装备制造产业关键性配套项目。

邵阳市生态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篇4

邵阳市林业局(2006年5月24日)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全面打造绿色邵阳,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到2005年,全市林业用地达到1800万亩,有林地达到1580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544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6.8%,较2000年分别增长21%、34%、28%、17.8%,主要生态指标居全省第二位。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森林资源已成为全市人民的宝贵财富。

一、主要成绩

(一)生态建设来势喜人

新世纪以来,我市抢抓机遇,实施大工程带动战略,相继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国土绿化工程、公益林保护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等一批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争取国家投资37亿元,植树造林230万亩,实现了生态建设的大跨越。

——退耕还林工程。2000年,隆回县作为全省第一批试点县(4个)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到2005年全市共退耕还林200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88万亩,荒山造林112万亩(含封山育林10万亩),项目涵盖12个县市区、184个乡镇、4136个村、514565家农户、1527549人,锁定国家投资18.6亿元,已兑付农民钱粮补助4亿元。据有关部门监测,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90万亩,流失量减少50万吨。

——国土绿化工程。五年来,全市完成河道绿化1100公里,公路绿化1300公里,创建花园式单位32个,累计义务植树1.3亿株。2004年,市委、市政府将潭邵高速公路绿化作为为民办实事工程,投入资金一千多万元,对视野范围内的荒山荒地全部植树造林,对穿越线两侧用绿化大苗营造30米宽的林带81.3公里。隆回县采取“见缝插绿”、“开墙透绿”、“户户种绿”的办法,营造“青年林”、“三八林”、“红领巾林”,栽种友谊树、长寿树、纪念树等,全县宜林荒山荒地绿化率达到98.7%,国道、省道绿化率达到97.3%,农村绿化覆盖率达到25%,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3.9%,生态面貌焕然一新。该县继2005年获得“湖南省造林绿化先进县”的殊荣后,今年又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与此同时,城市森林建设蓬勃兴起。今年年初,我们编制了《邵阳市城市森林建设规划》,投资300万元用于三区绿化,完成植树造林7500亩。

——石漠化治理工程。邵阳市是全国主要岩溶地貌区,有石漠化山地300多万亩。隆回县人民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在全省率先开展石漠化治理。在南部岩石裸露率30%以上的石灰岩山地上,采取“选地适树、引入客土”等办法,营造柏木6000万株、枣树2000万株,成林面积18万亩。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他们石山造林的经验多次进行了报道。2005年,我们组织专门力量完成了全市石漠化监测工作,十一·五期间将再创石山治理辉煌。此外,在资水、沅水和湘江源头、干流等生态区,我们实施“保江河安澜、护绿水长流”的长江防护林工程,共营造防护林33.2万亩,改造低效林7.5万亩,封山育林12万亩。

(二)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生态公益林保护。1999年,邵阳市启动森林分类经营,以给林权所有者资金补偿的方式,落实了大江源头、河流两岸、湖库周围、公路沿线以及生态区位重要地区的生态公益林的封山育林、禁伐和限伐,不仅使邵阳的自然景观和森林资源得到有效恢复,而且实现了森林生态效益由无偿使用向有偿使用的历史性转变。到2005年,全市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1123.6万亩,占林业用地的61.8%,其中国家级公益林671.4万亩,省级公益林221万亩,市级公益林4.5万亩,县级公益林35.1万亩;纳入全国首批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试点549.6万亩,年补助资金1700万元。

——生物多样性保护。我市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建立了绥宁黄桑、武冈云山、新邵龙山、洞口那溪、城步沙角洞、隆回屏风界和新宁舜皇山、紫云山、万峰山等自然保护区11个、保护小区23个,面积103.7万亩。500多种珍稀动物、2800余种珍稀植物、9万株古树名木在这里繁衍生息。隆回屏风界鸟类自然保护小区,是迁移候鸟过境的天堂。2003年5月,国家林业局在此设立鸟类环志观测站,使过境候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绥宁黄桑自然保护区通过多年卓有成效的工作,今年晋级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它是我国仍至世界同纬度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森林生态系统和遗传资源的天然宝库。区内有银杏、红豆杉等濒危植物21种,有云豹、黄腹角雉等濒危动物26种,鸟类114种,特有动物735种,其中59种野生动植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和国际贸易公约》名单,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有害生物防治。生态安全,我们常抓不懈,在全省做到三个率先,实现了三大转变。一是率先建立森林病虫害防治公共信息平台,由消极治理向积极预防转变。2003年—2004年,全市投入资金500万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成了一个覆盖全市、连通全省的省—市—县三级共享的森防信息网络,测报覆盖率达到100%。二是率先实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由经验评估向科学测报转变。2004年,全市历时一年,调查了12个县级行政区域、196个乡镇、33个国有林场,查实有害生物62种,建立了林业有害生物数据库,病虫害测报准确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了90%。三是率先采取飞机防治,由单一化学防治向综合治理转变。马尾松毛虫是本土最严重的常发性病虫害,被群众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过去采用烟雾机化学防治,产生的副作用很大,对环境的污染和人畜的威胁也很大。现在,我们引进“BT+阿维菌素+病毒”生物农药防治,使病虫害相互感染、固定遗传,省时、迅速、高效。防治手段上,采用飞机防治和GPS卫星导航技术,共飞行437架次,喷洒生物农药152吨,飞防面积200万亩,森林病虫害防治走上了现代化进程。

(三)生态产业蓬勃发展

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山外拓市场,科技创效益,我市生态建设走上了资源节约、循环发展的道路。2005年,全市生态产业产值达到41亿元。

——培育“生态车间”。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市建成了四大优势资源。一是速生丰产林基地。全市现有杉木、松树、桉树、杨树基地800万亩,为板材业和造纸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绥宁县堡子岭乡阳武店村1988年营造的1867亩杉木林,现在平均胸径18厘米、平均树高14米,平均每亩蓄积16立方米;市林科所2001造桉树试验林,平均树高13米,平均胸径15厘米,每亩年生长量1.4立方米;全市有200万亩森林达到了国家速生丰产用材林的标准。以企业为主体办速生丰产林基地的热潮正在形成。二是毛竹林基地。全市现有竹林190万亩、活立竹2.6亿根,资源总量居全省第一;年产原竹1100万根,产笋17200吨,其他竹副产品1800吨。绥宁、城步、新宁、隆回、洞口、新邵6个主要产区县,竹林面积都在25万亩以上。全市有竹林1万亩以上的乡镇、国有林场51个。1999年以来,全市筹集开发资金21000万元,完成毛竹新造23万亩、低改60万亩,实现活立竹净增5000多万根。绥宁县的瓦屋乡、水口乡、麻塘乡,城步县的威溪乡,新宁县的麻林乡、黄金乡等地农民,毛竹经营每亩每年收入达到了1000元。按照每年低改12万亩、新造2万亩的速度推进,到2010年,邵阳市将成为全国的“毛竹之乡”,竹林面积将达到200万亩,高效竹林增加到100万亩,竹产业加工产值增加到20亿元以上。三是木本药材林基地。全市有金银花、红豆杉、杜仲、厚朴等木本药材基地52万亩。隆回县被誉为“中国金银花之乡”。隆回县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量人工栽培金银花,现有面积25万亩,其中1000亩以上的生产基地13处,100亩以上的生产基地319处,年产金银花(干花)1万吨。新宁县红豆杉名扬四方。红豆杉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树种,树皮、树枝、树叶等可以提炼紫杉醇,是抗癌良药。新宁县现有人工栽培红豆杉2万多亩,为全国最大的红豆杉基地,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四是经济果木林基地。通过大力调整生产结构,目前全市经济果木林总体规模达到132万亩,形成了邵阳它栗、雪峰蜜桔、新宁脐橙、隆回腰带柿等一批有邵阳特色的林产品。

——打造绿色品牌。丰富的森林资源催生了林产品加工业的蓬勃发展。全市现有加工企业1214家,其中木材加工企业1034家,毛竹加工企业169家,其它林副产品加工企业11家;年产值100万元以上企业的114家,产值上千万元的企业16家。年生产木材66万立方米、毛竹1100万根、木竹地板8万平方米、人造板25万立方米、木竹造纸9万吨、松香1100吨、松节油700吨,形成了板材业、林纸业、林化工三大支柱。在扩大加工的同时,我们注重技术创新和品牌打造。绥宁联合造纸厂生产的“宝庆”牌竹胶板畅销全国,一度占全国同类产品销售量的50%。城步造纸厂利用竹麻制浆特殊工艺生产的高级纸品,被国家税务总局确定为全国两家定点生产防伪水印发票纸的专业厂家之一。雪峰果业公司生产的“p10”清水笋罐头,一直出口日本,年产量在1万吨以上,年创外汇400万美元。绿色品牌的打造,使竹木加工企业在全市加工行业中一枝独秀,创造了全部盈利的记录,盈利率年增长20%左右,总计实现利税上亿元。

——开发森林旅游。依托丰富多彩的森林资源、灿烂多姿的人文景观,邵阳市积极建设森林公园、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武冈云山国家森林公园,新宁舜皇山、新邵龙山、隆回魏源湖、宝庆四个省级森林公园,就象5颗璀灿的明珠,已经成为湖南森林旅游业中的耀眼奇葩;加上以黄桑为龙头的自然保护区的对外开放,每年吸纳森林旅游人数近10万人次,创造旅游收入1000万元,带动其他服务业收入上亿元。新宁崀山,山奇水秀,林丰木茂,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在旅游开发中尝到甜头的崀山镇里溪村、船形村村民们潜心摸索绿意:绿化即生产,绿化即美化,绿化即开发。他们将自己房前屋后、沙洲滩涂上和一切可用土地全部种上花草树木,为“夷江飘流”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地处高寒山区的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是瑶族古老的一支——花瑶的主要集居地。近年来,他们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周围山上栽种金银花1.5万亩,四旁植树50多万株,全乡绿化覆盖率高达60%,春夏秋冬,鲜花如海,绿荫如潮,鸡犬相闻,宛若世外桃源。每年来这里旅游观光的人数已超过5000人次,村民人平旅游增收500元。

二、基本经验

我市生态建设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关键在于“三个坚持”。

(一)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生态的方针不动摇 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全市生态建设工作会议,落实党委、政府生态建设任期目标责任制,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200

年,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对生态建设给予了政策支持。不仅如此,主要领导还身体力行参与生态建设。市委书记盛茂林、市长黄天锡等领导多次到基层开展生态建设调研,每年带头参加义务植树。盛茂林强调指出,构建和谐邵阳,必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产出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如今在邵阳大地上,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群众造林护绿的热情洋溢。2005年,邵阳县动员所有机关干部筹集资金186万元,栽植绿化苗木78.5万株,着力打造县城绿化工程,县城新区被评为“全省十大街道绿化示范工程”。新宁县掀起四旁绿化“百万大行动”,全县以村旁、水旁、路旁、宅旁为主战场,每年户平植树100株,村平植树1万株,乡平植树10万株,全县义务植树160万株。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参与义务植树人数已达387.9万人,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6%;累计创办义务植树基地600个,植树1.3亿株,义务植树真正成为了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

(二)坚持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国土增绿的目标不动摇 当前生态建设之所以生机勃勃,就在于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深受农民欢迎的政策措施,找到了生态建设与农民利益的最佳结合点。几年来,我们坚持“绿山”和“富民”两条腿走路,将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工程,让农民在生态建设中得实惠。2005年,全市生态工程建设和绿色产业开发吸纳社会剩余劳力50多万人,创造就业岗位3万多个,林农人平以林增收380元,其中通过林(副)产品生产加工,人平直接增收90元;取消维简费、林业保护建设费和农林特产税,人平减负增收40元;生态公益林保护,人平护林增收20元;退耕还林已兑付钱粮补助40000万元,人平直补增收230元。城步苗族自治县茅坪镇农民易德勇,通过挖山兴竹,把自己的6亩杂柴山改造成为高效笋竹两用林,年产冬笋1400公斤、春笋1600公斤,产成竹200余根,年收益15000元,成了生态致富的典型,得到了市委书记盛茂林的大力赞扬。如此同时,生态建设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材料。金宁木业有限公司规划的10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项目,已投资1100万元买断绥宁县高坪林场1万亩森林产权,并与有关乡村签订了20万亩的合作造林协议。邵阳创兴人造板有限责任公司在新宁县完成了3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规划。公司加农户、基地联农户的做法,使企业生产经营有了可靠的资源保障,企业从中获益匪浅。

(三)坚持严格保护、合理开发、节约利用的原则不动摇 当前,我市经济发展正处在追赶期,加快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各地加快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另一方面,我市生态正处在恢复期,生态资源总量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脆弱。正确协调和解决这些矛盾,是全面建设绿色邵阳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良性循环规律,走出了一条“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生态建设新模式,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明确了三条原则。一是严格保护原则。针对过去一些地方和单位上项目时杀鸡取卵、破坏生态的行为,要求“各类开发区和各项工程建设尽量不占或少占林地,确需占用的,必须按法律程序报批,并足额交纳植被恢复费”;“严格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凭证经营加工,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采滥挖野生植物、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有序推进全市生态环境建设”。二是科学利用和节约利用原则。科学利用就是最大的节约。我们通过经济、法律、行业准入等手段关闭了一批高消耗、低技术、低效益的木竹粗加工企业,同时重点扶持了一批技术含量高、综合利用好、环境污染小的木竹加工企业。绥宁县还出台了对竹木加工剩余物再利用的企业实行减税、退税、免税政策。三是责任追究原则。市委、市政府对没有完成生态建设目标任务,或者出现重大毁林案件、重大森林火灾、重大违法征占用林地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黄牌警告。绥宁县委、县政府规定:凡每年发生林业行政案件10起以上或涉林刑事案件4起以上的乡镇,乡镇长三年内不能提拔调动,情节严重的就地免职。

三、今后打算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定》和十一·五生态建设规划,我市生态建设的目标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与自然和谐为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力争到2010年,全市有林地达到170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5500万立方米以上,水土流失得到缓解,生态产业产值达到60亿元以上;到2020年,全市有林地稳定在180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65%,森林蓄积量达到7000万立方米以上,生态产业产值达到180亿元;到2050年,建成山川秀美、生态良好的“绿色邵阳”。具体而言,就是抓好三大工程:

一是“绿色屏障”工程。突出两个重点。第一,搞好乡村绿化。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机遇,在资江、赧水、夫夷水流域,加快防护林营造,构筑“绿色水道”;在潭邵、邵怀高速公路,207、302国道和洛湛铁路沿线,大搞植树造林,打造“绿色通道”;在农村四旁、房前屋后切实抓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和庭院绿化,建设“绿色家园”。第二,搞好城市绿化。市区以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通过以山壮城、以水秀城、以绿美城,着力打造“一圈、二带、三环”绿化亮点。在城市周围,通过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和森林公园建设,营造宽10公里的森林圈,让森林环抱城市;在资江和邵水两岸,搞好防护林营造,构筑30公里长的绿色景观带;以路网为骨架,在环城公路、高速公路、铁路沿线,切实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在穿越线两侧营造50米宽的绿化林带,用绿色装扮全线,使邵阳市成为山水相映、城林交融、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森林城市。

二是“绿色产业”工程。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必须要有产业的支撑。根据邵阳实际,立足资源优势,科学制订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毛竹产业、林产加工业、种苗花卉业和森林旅游业,形成区域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好、基地建设与加工利用相配套、初级产品与高端产品相结合的生态产业格局。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打破所有制、地域和行业界限,重点培植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建立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新型机制,大力推广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形式,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和中介机构,形成完整的生态产业链。

贵阳市“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汇报 篇5

1、功能教室及设备的管理使用情况:学校有2个微机教室,2个语音教室,1个多媒体教室,1个电子备课室,1个网络中心,2个物理实验室,2个化学实验室,1个生物实验室,分别由5位专职教师和2位兼职教师管理,每一功能教室均按国家学科课时计划标准实施使用,不过由于微机教室、电子备课室,是建校时配备,使用7年之久,没有更新,电脑配置低,运行速度慢,已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

2、学校2012年开学初新购进70台电脑,实现了全体一线教师每人一机。14台配备给学校管理人员,教导处、印刷室、校医室、人事室、档案室、财会室、等配备有专用电脑。学校真正的实现了网络化办公。学校22个教室、理、化、生实验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语音教室、音乐教室、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配备有专用电脑、交互式电子白板、短焦投影仪等设备共38套。具体配备见技术装备统计表。

教育信息化:

1、信息化建设组织机构 组

长:李树河

副组长:王雪菲

陈永生

李晔光

成员:管仕东

王淑红

梁国庆

刘学华

王建军

李彦国

王明华

何家明

刘海燕 孟祥玉

纪秋楠

马军玲

胡昆仑

姜玉娣 李朝芳

2、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及开展情况:

(一)、信息化建设工作目标

1、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

2、不断积累数字化教育资源,并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

3、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

4、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改变,学习效益得到提高。

(二)、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1、开展必要的培训和应用训练。

对教育信息化管理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开展必要的系统的培训;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展应用培训和应用训练。

2、完善必要的管理制度。

根据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要求,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确保数字化校园的正常高效运转。

3、具体应用项目。

(1)安装录播教室,建立视频会议系统。(2)配置并升级相关硬件设备。(3)安装数字化校园软硬件系统。

(4)完善数字化资源建设,并搞好和省市教育资源库的对接。(5)建设学校题库系统。发挥题库优势,减轻课业负担,强化教学诊断、评价的功能。

(6)加强家校互动。利用信息化平台,加强家校沟通,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

(7)开展网络教研。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建立教师和教师、教师和专家、教师和外校、外省市教师的互联互通,借助视频会议系统,开展远程实时视频教育科研,增强教研活力,开阔教师视野,提高教研实效。

(8)开展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教育信息化在提高教学效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使我校信息化实力得到全面提升。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为: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等方面。

(三)、预期效果

全面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初步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教育教学信息化,教育科研信息化,学生学习信息化,家校沟通信息化。使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达到我市乃至全省一流水平,使学生应用教育信息化资源学习的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实现我校教师、学生、资源

和外界的互联互通,使数字校园成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

(四)、保障措施

校长是信息化建设第一责任人。要结合学校实际,认真研究并制定有关信息技术应用的考核办法、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评估和管理力度,推动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建立激励和促进机制,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用”,以评促“优”,促进学校信息化工作稳步发展,将全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提升到更高水平。努力争取市教育局和市财政局的大力支持。

根据教育部、辽宁省教育厅、朝阳市教育局的相关要求,制定和落实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推进方案,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做好工作平台资料的上传工作,实施对学校参与项目工作人员的评价,做好项目阶段性总结和项目资料的归档整理。校长全面负责此项工作,副组长协助负责工作,成员负责各项工作的落实,成员的工作分别为:组织协调、资料收集、信息统计、后勤保障、信息技术的专业指导。

校园网建设:

根据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校校通”工程的文件精神,通讯线路通过光纤,并接入朝阳市教育局信息中心和其他兄弟学校实现互通,扩充服务器容量,提高服务器质量,实现资源共享。

基本实现学校各个部门的日常办公网络化、自动化,教职员工人均至少一台电脑。拓宽数字资源来源渠道,能基本满足教师课堂教学的需求,做好远程教育资源的收集整理再利用。逐步拓展校园网络,使用高配置高速度的高容量的服务器。并逐步与学生家庭联网。

完善学校现有的2个多媒体综合教室、2个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1个电子备课室与电子阅览室。利用学校自己的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开展远程教育的探索。

光纤接入实施情况

学校通过光纤先后通过网通、电信的服务商连接入互联网,通过互联网访问教育局信息中心。目前是通过10M光纤与教育局信息中心连接,然后并入互联网。目前发现通过信息中心访问互联网偶尔出现问题,不能正常访问。目前学校的教师在教室大量应用多媒体教学,调用网络资源,一旦出现互联网阻断,教学不能正常进行。

教育资源领导小组成立情况

1、教育资源建设组织机构 组

长:李树河

副组长:王雪菲

陈永生

李晔光

成员:管仕东 王淑红 梁国庆 刘学华 王建军 李彦国

王明华 何家明 贺

齐 刘海燕 马军玲 胡昆仑 姜玉娣 李朝芳 王

健 马

静 刘

岩 崔云飞 张

宁 倪华芝 洪

丽 郝大伟 谭凤波 朱

莉 张

丽 孟祥玉 苏海燕 张金花 于静翃 丁士元

周丽红 赵

宏 王尚坤 孙炳红 张海涛 张晓红 路桂英 兰

静 张维涛

2、教育资源建设规划及开展情况

(一)、建设目标 1.教学课件

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学科的各年级教学课件各一套(PPT格式或电子白板格式),优秀教学课件达50%以上。2.导学案

涵盖全学科的各年级电子教学导学案各一套(Word格式),优秀电子教学导学案达90%以上。3.教学素材

每学科教学案例、教学用图片达20GB以上,优秀案例、图片达

60%以上。

(二)、实施策略 1.教学课件制作及要求

由教研组牵头,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制作,校园网络中心负责技术指导,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完成的优秀课件上传至校园网络中心,具体要求如下。

(1)课件的选题要精彩,定位要准确。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中的难点、疑点、抽象的知识点可重点制作成具有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的课件。

(2)课件的图形、图像、动画、影像等媒体元素能少则少,宜简不宜繁。

(3)课件的操作界面不能繁琐,应力求简洁明了、美观大方。(4)课件的设计制作切忌是课堂上“满堂灌”的翻版。课件中除了有引论、讲授、例题、练习、小结等教师主讲的内容外,还应留给学生积极参与的空间内容,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激发其学习兴趣。(5)课件的交互性强大。缺乏交互性的课件不能称之为多媒体教学课件,充分运用计算机的高度智能性。

2.教学导学案设计及要求

由教研组牵头,以备课组为单位,以骨干教师为核心制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完成的优秀教学导学案设计上传至学校网络中心。教师全员参与,分工协助。教学导学案设计要重难点突出、步骤合理、讲究实用、注重实效。

3.教学素材及要求

由教研组牵头,以备课组为单位,教师全员参与,收集、整理教学案例、教学用图片。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优秀教学案例、教学用图片上传至学校网络中心。

(三)、使用及管理

1.各备课组完成的教学课件、教学导学案设计、教学素材存放于年级教学资源库中,供组内教师使用,并上传一份至教研组。2.以教研组为单位收集、汇总各备课组完成的教学课件、教学导学案设计、教学素材存放于教研组教学资源库中,供教研组开展教学研究,并上传一份至学校网络中心。

3.由学校网络中心会同相关部门,每年度对各教研组完成的教学课件、教学导学案设计、教学素材组织评选,并将评选出的优秀作品上传至学校网站,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学资源库。

浏阳市妇幼保健工作情况汇报 篇6

一、基本情况

我市地处湘东,辖37个乡、镇(街道),总人口134万,现有乡、镇妇幼专干53人,村妇幼保健员397人。市妇幼保健院成立于1952年,是湖南省首家县市级“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曾被评为全国文明卫生单位、全国妇幼卫生项目先进单位等称号,2005年分别获得“杨崇瑞妇幼卫生奖励基金第四次表彰大会先进单位”、“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中国优生优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06年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贡献奖”先进集体称号。

医院设有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健教信息科3个妇幼保健科室,产科、妇科、儿科、外科、新生儿科5个临床病室,开设病床150张,共有干部职工180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70人。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积极探索和实施“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模式。一手抓面上保健管理,一手抓院内业务发展,围绕“两纲”目标,以降低孕产妇死亡为重点,加强妇幼保健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认真落实妇幼保健技术服务,取得良好效果。2005年,全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6.18%,住院分娩率达98.19%,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9.41/10万(连续5年控制在30/10万内)、9.06‰和13.00‰,较2000年分别下降了45.34%、42.55%和33.20%,全院门诊人次逾7万,住院五千余人次。

二、工作作法

1、加强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建设和管理

在网络建设和管理上巩固了以妇幼保健院为技术指导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妇幼保健员为基础的三级妇幼保健网络,我院稳定了一支专业队伍深入基层开展管理、督导、培训和服务,实行了分片、分线、分级管理制度,并从落实严把人员聘用条件,选拔外出进修学习、鼓励自学、在职教育、建立考核激励机制等措施,提高人员素质和工作质量。在乡村队伍管理上,一是从岗位准入、定责定编、人员聘用、考核奖惩、业务培训、保证待遇等6个方面规范了乡级妇幼专干的管理,并对其工作质量实行了环节质量管理制。二是在对乡镇妇幼保健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和考核的基础上,采取工作考核与个人述职相结合的办法实施了对妇幼专干个人考核。三是组织乡镇妇幼专干和妇产科医生开展了管理和业务培训,2005年共举办培训班4期,共训202人次。四是大力加强了村妇幼保健员的培训与管理,去年本着减员、增酬、提质的原则,按撤并后的新行政村实行一村一员制,对村妇幼保健员进行了全面调整和培训,除乡镇卫生院坚持召开村妇幼保健员月例会进行业务培训外,近3年来还每年组织于妇幼保健院集中培训一次,2005年共举办复训班3期,培训287人,新训班2期,培训110名,培训后进行严格考试,考核,并核发了村妇保健员合格证,作为聘用村妇幼保健员的依据。

2、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孕产妇死亡

控制孕产妇死亡是“两纲”的主要目标之一,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健全工作制度、职责、常规。近几年来,我们制定了《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制度》、《高危妊娠管理制度》、《实行住院分娩制度》、《高

危孕产妇救助制度》以及《孕产期保健常规》等制度、职责和常规。二是狠抓住院分娩措施的落实,从1997年起,我市开始推行住院分娩措施,通过采取加强健康教育,改善乡、镇卫生院住院分娩条件,实行边远山区免费住院待产,以及限额收费等措施,使我市住院分娩率由1996年的48.25%提高到去年的98.19%。三是大力加强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1999年我市制定了“浏阳市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标准”,依据标准改造房屋、添置设备、调整人员、开展培训、健全制度,2005年又按“省标”开展了创建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合格县(市)活动,通过努力,去年经过省厅专家组评审,以较好成绩顺利通过。四是组织开展集中孕妇培训、产检和高危筛查活动,每年于3月份、9月份由我院组织专业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对现有孕妇进行孕产期保健知识的集中培训和产前检查、高危筛查,利用与孕妇见面的机会既落实了服务,又可发现乡村级提供服务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五是强化高危管理,加强孕产妇救治。我们从高危妊娠的筛查、登记、追访和分级住院分娩进行了规范,并建立了孕产妇安全急救绿色通道,卫生局成立了高危抢救领导小组和抢救小组,发挥对全市孕产妇抢救的指挥、协调、指导和培训的作用,于妇幼保健院和人民医院成立了孕产妇急救中心,两个急救中心完善了管理制度,配备了孕产妇专用急救车,设立了24小时急救电话,组建了急救队伍,对孕产妇抢救实行先抢救后收费,决不能因为费用问题延误抢救。乡级建立了孕产妇转诊流程,确保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畅通。六是落实了孕产妇死亡评审制度,严格责任追究。

3、落实儿童保健措施,降低儿童死亡率

儿童保健工作对散居儿童主要落实了新生儿疾病筛查,7岁以下儿

童体检、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以及体弱儿管理工作。对集体儿童主要抓了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注册评审,开展卫生保健工作督查和培训以及开展入托儿童的入园体检、在园体检和工作人员体检工作,2005年全市7岁以下儿童体检率为56.35%,城区各幼儿园入园体检率达100%,在园儿童体检率为98.30%,工作人员体检率达100%。

4、提升医疗保健技术,提高业务服务能力

(1)拓展项目,体现特色

我们根据妇幼保健院职能,围绕妇女儿童的健康需求,积极拓宽妇幼卫生服务项目。如:妇科围绕妇女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生殖健康,突出特色服务,开展了无痛可视人流,宫腔镜、腹腔镜手术和利普刀、海扶刀治疗;产科在承担了孕产妇救治职责的同时,开展了“一对一”导乐分娩、无痛分娩等特色服务;外科则重点发展了小儿外科和乳腺外科,妇保、儿保科增设了多个保健门诊,开展了优生优育咨询指导,乳腺、妇科防癌普查,青春期、更年期保健,儿童体检,五官保健,儿童营养指导、心理咨询,高危儿保健和小儿脑损伤的防治等。

(2)提升技能,精强专科

重视提高业务服务能力,引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并加强人才培训。医院加强专科建设,先后成立了浏阳市妇幼保健技术指导中心、遗传优生检测中心、“小太阳”早教保健中心、生殖保健中心,购置了一系列的先进专科设备。2004年,分别与湖南省儿童医院、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联合成立了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和不孕不育诊疗中心。

(3)优质服务,人文关怀

一是实行优质服务,将各项服务量化、细化、标准化,提高服务水

平、服务质量,让病人满意、让社会满意。实行人性化服务,如妇科门诊设立分诊台,实行“一人一诊室”,B超室实行电子屏幕“等候通知”。

二是加强文化建设,树立人文关怀理念,营造温馨祥和的医疗环境,提高服务能力、服务素质。

三、存在困难与不足

“菜篮子”工程的目标与政策导向 篇7

“菜篮子”工程弱化的原因

“菜篮子”工程没有得到切实落实的要害问题是:近几年来一些城市发展目标脱离了群众根本利益, 其中一些城市的“形象工程”和“土地财政”弱化了“菜篮子”工程的投入建设。

“菜篮子”工程建设是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的为民办“实事”的城市工程, 为什么经过了20多年的建设还没有收到明显的成效呢?笔者认为是“菜篮子”工程建设在目标的确立与政策的导向上产生了偏差。

首先, 在目标实施的过程中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菜尤其是大宗蔬菜是中国消费者的民生中的核心品类之一, 菜价不稳人民的生活就不稳, 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政治局面就不稳, 这个建国以来的根本城市的政府领导必须牢记!因此要把“菜篮子”建设作为城市政府执政为民常年的、常态的“实事”的工程, 一刻都不能放松。

其次, 重农副产品的基地建设轻农副产品的现代流通渠道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对于生产的先导性作用越益显现。中国的农产品生产一直没有改变几十年来“多拉多啦, 少啦少啦”的局面, 核心的问题就出在没有好的适应“农村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流通政策与流通形式, 从这个意义上说, “三农问题”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为流通问题。

再次, 缺乏符合城市生鲜农产品流通客观规律的目标导向。世界城市生鲜农产品流通的实践告诉我们, 城市生鲜农产品流通主导的零售形式是连锁超市, 因为第一, 这种现代的商业业态可规模化对接农业包括“小农业”;第二, “农超对接”的流通方式符合生鲜农产品本身要求的渠道短、环节少的鲜度要求与价格控制要求;第三, 组织化程度高的连锁超市对生鲜农产品的安全控制;第四, 符合城市化进程中现代化城市的形象、卫生与安居的要求。

切实落实“菜篮子”工程的建议

为了使城市“菜篮子”工程的建设得到切实的落实, 提出以下的政策建议:

第一, 各级城市政府应将“菜篮子”工程建设的“菜地”保有量列为市长负责制考核的“红线”指标, 由人大来实行监督与考核。

第二, 在大中型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建立以连锁超市为主导, 以标准化菜场为补充的生鲜农产品销售体系。

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政府制定政策推进“农改超” (农贸市场改成超级市场) 和“农超对接”来逐步实现。由于菜场经营者的个体经营者特性, 当政府对市场进行调控之时, “菜场”将成为这种调控的盲区。中国城市“菜篮子”建设工程的“菜场”派和“超市”派之争虽然还可继续, 但“超市”派已经有了成功的实践案例, 而“菜场”派尚不能在中国找到成功的案例。因此, 在城市生鲜农产品销售主渠道政策导向的问题上政府部门尤其是市长一定要树立坚定的目标与信心, 要将超级市场革命进行到底!

第三, 为支持各级地方政府更好地实施“菜篮子”工程, 中央政府应调整税收政策。

超市卖菜现在碰到两个现实的难题:一是到农户田头直接采购农民不可能提供发票 (能够提供发票的农村合作社还处在萌芽发展之中) , 如按现行规定由农村乡一级组织开具农副产品收购证明作为税收抵扣依据在操作中是不可行的, 且又不能在跨地区的异地得到税收的抵扣;二是超市卖菜要向国家交纳13%的增值税, 但超市卖菜的成本要远远高于农贸市场。国家这两项关于蔬菜流通的税收政策必须要进行调整了, 实际上只要将农业税的免税政策延伸到蔬菜的超市销售环节就解决了问题的关键。据测算, 我国一年征收超市等现代零售业态卖菜的税收大约在200亿左右, 今天的国家财政完全有财力来实施这一税收减免政策。第四, 健全以法律为依托的“菜价”调控机制。

世界零售业巨头群聚在中国市场, 由于投资主体的国内外差异。国外企业与国内企业在利益目标、市场责任承担与决策权限上的差异, 客观上存在“菜价”调控对象与实施单位的外资企业“缺位”的真空现象。如何完整无真空地实施“菜价”调控措施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 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不能只要市场利益而不承担市场责任。在当前国家市场干预法律制度尚不健全的条件下, 类似“菜价”调控措施的政策落实要以本土企业为依靠, 同时政府的支持政策也应向本土企业倾斜, 如正在实施的国家对连锁超市的“农超对接”支持政策等。

贵阳市“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汇报 篇8

濮阳市实验小学(2013年1月22日)

市实验小学作为市基础教育的亮点校、窗口校,在取得显著办学成绩的基础上实现再发展再提升,更好地凸显办学特色,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心目中的教育品牌,是全体教职工共同的教育理想和追求。遵循教育内在本质,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关注教育人文细节,追求教育精神愉悦,享受教育意趣幸福,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为把内涵发展工作落到实处,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巩固‚适度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以享受教育理念促进适度教育,引导教职工做享受教育的引领者、实践者、传播者、受益者。本学期,学校取得了新的办学成绩:荣获了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实践基地、河南省学校文化建设百佳学校、濮阳市青年文明号等称号;11月顺利通过河南省 ‚教师发展学校‛的验收评估,得到与会专家的充分肯定和表扬,之后在‚河南省校本教研示范校‛研讨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屡屡获奖:窦明琦9月份参加河南省小学语文第九届优质课市级评选荣获特等奖,11月份作为河南省唯一代表参加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荣获一等奖;在市教师技能竞赛‚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应用优秀教学成果‛评选中,6人荣获课件制作一、二等奖;141人次荣获教学博客一、二等奖。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理清办学思路,确定内涵发展新目标 为了把内涵发展落到实处,新班子制订了《濮阳市实验小学关于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实施方案》,成立了内涵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各年级组长和处室负责人。新班子先后与处室主任、年级组长、教师代表和离退休老教师、部分家长主动谈心,沟通思想,回顾学校发展历程,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描绘学校未来发展愿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新学年的工作思路:转变一个观念,促进一个公平,挖掘三个资源,融合三个课堂,抓好四个窗口建设,实现两个全面提升,赢得两个好口碑。具体讲,转变一个观念,让服务理念入脑入心;促进一个公平,让每个学生享受教育公平;挖掘三个资源,最大限度开发教师、家长育人潜力和利用好网络资源;融合三个课堂,让学生在学科教学小课堂、校内教育中课堂、社会实践大课堂中全面健康成长;抓好四个窗口建设,促使路队、课间操、升旗仪式、体育课成实小亮点;实现两个全面提升,即教师综合素质、学生文明素养全面提升;赢得两个好口碑,得到学生家长、高一级学校的一致好评。新的办学思路为内涵发展指明了奋斗的目标和方向。

二、抓实十项工作,拓宽内涵发展新途径

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学校着力做好以下十项工作:

(一)理清新的工作思路。

(二)坚持以活动促提升。开展好如下实小特色系列活动: 一是坚持开展教研论坛活动,激发教师沿着梯级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迅速成长;

二是坚持开展‚师德建设大家谈‛活动,树立师德典型,弘扬实小精神;

三是开办‚真人图书馆‛,把一些在教育教学上有自己独特经验、独特经历、独特做法、独特成效的老师作为大家的‚阅读‛对象,让老师读老师;

四是深入开展‚学生最喜爱的教师‛评选活动,引领教师做学生喜爱、终生难忘的恩师;

五是坚持开展‚文明小标兵‛评选活动,让文明的言行举止成为实验小学学生的‚隐形校徽‛;

六是坚持开展德育常规活动,力促养成教育出新成效; 七是坚持举办‚体育文化节‛、‚科技艺术节‛活动,促使体育精神、科技素养伴随学生健康成长;

八是坚持开展‚校园吉尼斯‛评选活动,让富有各种天赋和才能的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品味成功的喜悦;

九是坚持开展主题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会思考、敢质疑、善钻研的学习品质;

十是坚持开展‚作业展评、漂流活动‛,通过细化评价指标、展示观摩,加强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发现问题,树立典型,促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十一是坚持开展‚幸福在实小‛活动,努力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融洽的校园人际关系,提升教师的幸福工作指数。

(三)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突出‚以人为本‛思想,坚持‚科学发展‛主题,突出其人文性和流程性,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四)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体罚和变相体罚、乱办班收费、教育公平、缺少耐心等作为查摆整改重点,深入开展学生喜爱、家长好评的教师评选活动。

(五)立足课堂,减负增效。一是以学科教学为中心,优化教室小课堂。二是以学科活动为中心,全面开放校园中课堂。三是以实践活动为中心,拓展延伸社会大课堂。

(六)挖掘家长教育资源,开发学生差异资源。

(七)坚持读书修炼,营建‚书香校园‛。

(八)抓好宣传报道,弘扬实小典型。

(九)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实小特色。

(十)优化工作方法:

一是从重结果向重引领、重过程转变,坚持典型引路。二是从享受教育角度看教育问题,把教育问题当成资源开发,把问题当成一种挑战。

三是转变工作方法,用庄稼代替杂草,将‚责怪链‛变成‚责任链‛。

四是增加工作的计划性,充分发挥组内作用与空间;与此同时,要加强沟通,调动大家积极性。

五是采取走动式办公,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发现典型及时表彰。六是善于反思,总结规律。

如今,全体教职工正按照内涵发展方案的既定目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尝试去改变,去提升。

三、做好“享受教育”四篇文章,激发内涵发展新动力 本学期,魏存智校长先后四次为全体教职工做‚享受教育‛主题报告,引导教职工做好四篇文章:

第一,做享受教育的引领者。要更好地践行享受教育,达到思想统一,行动超前,必须在享受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中做到引领:一是方针政策引领;二是精神文化引领;三是制度文化引领;四是物质文化引领;五是行为文化引领;六是专业(学科)文化引领;七是特色文化引领。

第二,做享受教育的实践者。引导老师深刻体会到:

一、教育就是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

二、教育需要公平: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给每个学生公平享受教育的权利。

三、教育需要喜欢:喜欢孩子,才可能有爱;喜欢事业,才可能用心做。

四、教育需要尊重:教师要尊重家长,家长、社会要尊重教师。

五、教育需要去功利化。

六、教育需要内涵。教育需要好环境,更需要有内涵。

第三,做享受教育的传播者,当幸福学生的引路人。引导老师们认识到:做享受教育的传播者,必须树立大教育观和大学科观,更多地关注细节,作为传播者,不仅仅是传播先进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播做事的态度,传播自信的个性,传播责任与合作意识,传播习惯与兴趣等。

第四,做享受教育的受益者——用管理方式的转变推动学校发展方式的转变。一是坚持‚好制度应从教师和学生中来‛,制度要征求意见,加强沟通交流,变被动执行为愉悦接受;制度要既面向全体又有利于个性发挥;不仅考虑制度的规范性、科学性,更要考虑其流程性和人文性;制度从形式、措辞上要有变化,变‚不准‛为‚应该‛,变‚禁止‛为‚提倡‛等。二是把‚责怪链‛变成‚责任链‛,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转变观念,重要的是明确责任,关键是团结协作,增强补位意识,根本是培养学生责任心。三是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显性文化要突出学校特色和个性;隐形文化重在内涵。四是立足课堂,内涵发展成亮点,立足学科小课堂,用好校园中课堂,开发社会大课堂。五是努力修炼自己,放平心态,用心做教育!

‚享受教育‛系列主题报告让教职工对享受教育的概念与意义有了较深刻的理解,真诚地热爱教育,用心做好教育,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有一个成功与幸福的人生就是享受教育的真谛所在。

四、抓师德促师能,带好内涵发展新队伍

塑造教师 ‚水之德‛。魏校长为全体教职工做‚从水之德看享受教育——我的师德师风建设观‛专题报告,从师德师风建设现状、水之德、打造‘水性’领导力等方面阐述了实施‚享受教育‛的思想基础、实施细节、方法措施。老师们从‚水之德‛的角度对师德有了全新的认识:师爱如水一般温柔,悄悄渗透在每一个育人的细枝末节;师爱如水一般透明,不受世俗污染,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它温暖的流动;师爱如水一般博大,无论是一株小草,还是一棵大树,都会毫不迟疑地拥抱每一个生命,触摸每一片叶子的生长,倾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而内涵发展正需要教师塑造如水师德,在进取中彰显人生价值,在奉献中享受职业幸福。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继续实施‚名师带动‛工程,除已经挂牌成立的6个名师工作室之外,还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导师制,目前学校共有导师团成员46名,70位教师结为师徒,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师德建设等方面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指导,效果显著。本学期,王振会、秦淑利、王晓君被评为省名师,吉晓明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何风彩被评为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专家优秀教师,刘君宏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申凤梅、陈少利被评为濮阳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李玉萍被评为濮阳市十大师德标兵,在濮阳市第十四届小学优质课比赛中,学校参评的语文、数学均获得了第一名或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师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130余人次。

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新一届领导班子每天坚持听、评课,本学期共听评全部科任教师课100余节。在听评课中,对课堂教学过程认真记录,课后随即与授课教师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对其教学成功之处给予充分肯定,对教学中存在的疑点问题,共同探讨,寻求对策,对于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将其作为校本教研课题,组织教师深入探究,力求构建自主高效课堂。通过深入课堂,坚持听、评课,不但全面了解了教师业务能力和整体教学情况,而且加强了对整体教研的过程管理。

五、抓实诚信德育,优化内涵发展新阵地

(一)精心打造诚信评价课堂,为孩子终生幸福奠基。学校再次修订了汇集小学生习惯目标的校本教材——《诚信评价手册》,始终坚持提出目标、承诺目标、践行目标、评价目标、表彰先进课堂环节,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有教师、有教材、有课堂系列化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二)拓展多种课外活动社团,打造千个成长平台。

本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学校让每个学生都享有管理监督和参与的权利。大队部选拔了上百人的大队委干部队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尽可能多地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风采的机会。各个中队实行‚一人一岗‛制,达到人人有岗位、个个有责任。

(三)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开启绿色上网通道。学校开通了咨询电话和心理咨询邮箱,在《濮阳早报》开辟心理教育专栏。对学生进行‚我的苦恼‛调查问卷,创设多种亲子、师生活动,为学生架起广阔的心灵沟通的桥梁,整理出11卷学生心理纠结案例,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为学生快乐学习、阳光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拓宽学生锻炼空间。本学期学校开展了教师节献词、‚童心向党 爱我中华‛歌咏比赛、手绘中国地图爱国主义教育、家庭及社会教育进课堂自助餐等活动,还参与了全市科技启动仪式。活动即教育,活动即生命,丰富多彩的活动平台为学生的多维发展创造了机会,给孩子们的金色童年增添了一抹亮色。

六、开展系列特色活动,丰富内涵发展新载体

举行‚主题性学习‛展示活动。‚主题性学习活动‛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一次成功尝试,现已在语文学科全面展开,效果明显。在主题性学习活动动态展示中,既有形式的创新,又有内容上的拓展,形成了班级主题性学习的显著特色,已经发展成了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学生科技作品展。为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热情,举行了学生科技作品展,共展出作品100余件。学生利用身边废旧物品进行科技构思后的发明与制作,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只要肯动脑,勤动手,科学其实就在自己身边。

举行‚童心向党,爱我中华‛歌咏比赛。为了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激发全校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组织了‚童心向党,爱我中华‛歌咏比赛活动。形式多样的曲目唱出了师生祝福党、赞美幸福生活的美好心声,展现了师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举行体育文化节。开幕式上,各班举行了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展示,兵乓球、武术、抖空竹、轮滑、摔跤、赛马等体育项目各具特色,精彩纷呈。此外学生还利用博客、书法、绘画、摄影等形式,充分交流展示自己在体育文化节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享受体育运动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七、实施校安工程,夯实内涵发展新基础

被纳入市校安工程的综合教学楼,自立项以来,按照工程时间节点,按时推进。截至目前,校安工程主体已完成(5500平方),学校大门改造已完成。另外,经过请示和论证,学校2013年将拆除玻璃幕墙,新建集教学活动、教师报告厅用房于一体的多功能教学楼。该项目已被列入2013年校安工程建设项目。校舍建筑面积的增加将极大地改善办学条件,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功能更加完备,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特长发展需要,为学校内涵发展夯实了硬件基础。

八、存在问题、改进措施及意见建议 存在问题:

(一)享受教育理念需要入脑入心。部分老师对享受教育缺少透彻的理解认识,对如何在工作中践行享受教育缺少思路。

(二)师德师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极个别老师在家校沟通、对待后进生等方面缺少工作艺术和方法,存在急躁情绪和过激行为,导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三)学校活动设计有待创新。‚以活动促提升‛作为学校发展内涵的重要途径,应不断丰富其形式,在活动中力求塑造个性化教师、个性化学生。

(四)师资发展不够平衡。由于缺编问题导致学校师资水平差距较大,再加上在编教师年龄老化,如何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如何发挥好中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改进措施:

一如既往地走好内涵发展之路,按照既定方案要求,深化享受教育理念,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抓实十项工作。

意见建议:

一是建立正常的教师缺编补充机制,做到随缺随补,以减轻学校负担。

二是面对招生压力的日益增加,在城区学校建设严重滞后的前提下,适当挖潜现有学校的招生能力,及时解决临时代课教师的工资问题(设臵临时编制,由政府购买服务,实现同工同酬)。

上一篇: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下一篇:浅谈多媒体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