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中院2007-2008年劳动争议案件审理情况综述

2024-10-23

贵阳中院2007-2008年劳动争议案件审理情况综述

贵阳中院2007-2008年劳动争议案件审理情况综述 篇1

创新举措 促进和谐

----贵阳中院2007-2008年劳动争议案件审理情况综述

近两年来,贵阳中院秉承公正高效的司法原则,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共审结劳动争议案件679件,依法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为促进贵阳和谐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近两年劳动争议案件的主要特点

(一)出现了“总体数量多、新类型案件多、群体性案件多”的“三多”特征。首先,两年来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持续大幅激增,2007年受理200件,收案数较上年同比增长99%;2008年受理479件,为上年的2.395倍。其次,在多元化劳动关系中,劳动争议呈现类型广泛、问题复杂的特点。受理的案件,除传统的工资争议、社会保险争议、解除劳动关系三大类型外,还出现了诸如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请求认定劳务派遣合同无效、诉请签订书面合同、请求赔偿遗失人事档案的损失等新类型案件,涉及了邮政代办员与邮局、保险业务员与保险公司、退休再就业人员与就业单位之间是否为劳动关系等等复杂的法律关系的界定难题。第三,众多劳动者与同一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群体性劳动争议逐年增长。2007年受理48件,2008年受理292件,分别均较上年同比增长177%和648%。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案件数量日趋上升、涉案人数日益增多、涉及面更加广泛,劳动争议案件的审判任务尤为繁重。

(二)过激性、敏感性案件增多,裁判影响面扩大,维稳任务艰巨。劳动争议案件一方面关系着劳动者的生计,一方面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双方利益对抗、互不退让。劳动者为达到诉求,时时以非常态方式表达意愿,要么群体性纠纷中的职工动辄扬言要堵路、围攻,要么言行偏激的单个劳动者扬言要杀人、爆炸。案件的过激性使法院在处理案件时要更多的考量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结合。另外,“案中案、案外还有案”的敏感性案件也在近年明显增多。还有的案件,表面看似个别劳动者与单位的纠纷,但实际却是“投石问路”,背后有一大批劳动者在等待,这些“案中案、案外还有案”的裁判结果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影响面已扩大到了案外,对整个行业、整个地区,甚至社会具有潜在的巨大影响,法院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艰巨。

二、工作举措及经验

面对挑战,贵阳中院高度重视,对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更新观念,倾斜保护保平等。贵阳中院通过学习《劳动合同法》等新的劳动法规,理解立法本意更新观念、调整思路,确立维护和谐劳动关系的司法价值取向,将爱民、护民、保民意识贯穿于诉讼全过程,率先提出向弱势的劳动者倾斜最终达到平等保护的审判思路。在案件审理中坚持四项原则:即“诉讼开门原则”、“主动释明原则”、“调解优先、贯穿始终原则”、“结果落实原则”。诉讼开门,就是将法院的大门向劳动者敞开。不仅坚持对困难劳动者给予诉讼费减、缓、免,更重要的是尽可能的畅通诉讼渠道,为双方当事人搭建对话平台,为劳动者提供救济途径,避免非常态事件的发生。主动释明,针对劳动者法律知识普遍欠缺的特点,贵阳中院始终坚持对劳动者多一点“职权主义”的方针,尽可能多的向劳动者主动释明,指导诉讼。调解优先贯穿始终,在审理中,为了维护和谐、及时解决纠纷、保护对单位依附性较强的劳动者的长远利益,在劳动争议案件审理中贵阳中院尤其强调以调解方式解决纠纷,要求将调解工作贯穿于整个诉讼过程。结果落实,一方面为保证审执协调,避免纠纷在审判庭“解决”后,不能得到实际解决,审理案件的业务庭把保证“结果落实”作为决定裁判内容的重要考量因素;另一方面,审判庭还通过判后主持双方当面交付等方式极力促成或帮助当事人在案件宣判后及时履行。

(二)调研并举,寻求对策指导审判。在情况复杂、劳动法规相对原则和滞后情况下,为了寻求审判对策,贵阳中院一直坚持“调研先行,以调研促审判”的工作模式。通过工作总结发现问题,及时下基层、下企业寻找问题,与相关部门交流、与各个环节沟通,辨形势、察端倪,做到“耳聪目明”;并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研讨、寻求对策。经过调研,两年来在省、市刊物上发表了《劳动争议案件中劳动关系解除的认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劳动争议案件审理中的几点问题的思考》等六篇劳动争议调研文章。在此基础上,贵阳中院通过“点上突破、面上总结”的方式,在调研对“第三人所致工伤的法律竞合”、“档案遗失赔偿的法律性质”、“劳动关系解除条件的界定”、“书面送达的宽泛理解”等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后,与贵阳市劳动仲裁院、各基层法院共同研讨,先后总结出了《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座谈会纪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升华了调研成果,提高了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使审结的案件更符合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要求,实现了调研与审判的良性互动。

(三)创新举措、寻求契机,多方联动促调解。贵阳中院通过大力推行《法官进言》举措和“民事调解排行榜标兵”评选活动,健全了调解机制,强化了激励手段,使调解成为了劳动争议和谐诉讼的最强音,形成了“案案重调解,人人讲调解、时时促调解 ”的新风尚。审理劳动争议的法官们以“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方百计”的“三千”精神、倾注“爱心、耐心和热心”的“三心”情怀,穷尽一切办法把调解工作直至做到判决书送达之时,总结出了“上完审委会、写好判决书、送达同时还可调”的工作经验。在调解方法上,贵阳中院开展了“信任调解法”、“联动调解法”、“双赢调解法”、“讼访相济调解法”等多种方式的尝试。在审理涉访案件过程中,贵阳中院创新了“诉访相济、两级联动”的调解新思路。例如,在调处扬言要赴京上访乃至杀人爆炸的杨某某夫妇与市府灯饰公司的劳动争议案时,省高级法院孙华璞院长、李祖良副院长亲自接访了杨某某,贵阳中院赵军院长亲自挂帅,打造法官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协调沟通绿色渠道,孙贵丽副院长亲自接待双方当事人,与合议庭法官的共同辩法析理,对当事人耐心疏导。通过“讼访相济、两级联动”的调处,双方达成调解,杨某某夫妻当场领取了灯饰公司给付的补偿金6.39万元后满意离开法院,取得了案结事了、息诉罢访的审判效果。贵阳中院通过对案件调解方面所作的努力,收获了令人欣慰的成果:首先是审理的所有劳动争议案件未发生过任何过激事件,其次是以调、撤方式审结的案件122件,其中2007年42件、2008年80件,较上年同比分别增加了525%和177%,在艰难的条件下仍然保持了调撤率的持续增长。

(四)“三个衔接”、良性互动,协同力量保稳定。贵阳中院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中,制定了 “耳聪目明察秋毫、协同力量保稳定”的工作方针,主动完善“法院与党委衔接”、“法院与仲裁等政府部门衔接”、“上、下级法院衔接”的“三个衔接”机制,做好沟通和配合。与相关部门的无缝衔接,首先使得法官能够通过劳动仲裁、基层法院、主管部门等多种渠道尽可能及时、全面的了解案情,掌握案件背后隐藏的敏感因素;其次,做好沟通,特别是群体性案件的沟通,排除互不通气情况的发生,避免了当事人利用法院与仲裁的原则性冲突 “互为矛盾”加以攻击,避免了当事人因两审裁判大相径庭而将一审或二审法院置于不公的指责中,激化矛盾;第三,了解社情、市情、民情,有利于将每个案件的处理都放在社会背景下考虑裁判结果,有效的保证了裁判符合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的司法要求;最后,协同各方力量共商处理方案,尤其在敏感性案件的调处中,无疑为争取党委、政府支持,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维护社会稳定的最佳方案。

(五)加强指导、夯实基础,着力化解矛盾在基层,努力解决纠纷在萌芽。为了夯实基础,及时消灭矛盾,贵阳中院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基层法院的劳动争议审理工作,通过定期召开业务研讨座谈会、下发座谈会纪要和指导意见、成立对口指导小组、在创办的业务交流刊物《民事审判评析》上开辟劳动争议专栏等形式,指导全市劳动争议案件审判,提升基层法院的司法能力。

2009年,面临崭新的机遇、艰巨的挑战和更高的司法要求,贵阳中院将继续坚持“司法公正,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按照“三个至上”标准,注重“三个效果”统一,贯彻“主动应对、靠前服务”的“一个理念”,推行“应对挑战,调研送法”、“四项措施,追索农民工欠薪”、“尝试委托调解,探索调解机制改革新模式”、“专业化审判,设置劳动争议专门合议庭”和“司法建议,协同律师解纷争”等“五个举措”,进一步提升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司法能力,扎实推进劳动争议审判工作。

上一篇: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学习总结下一篇:英语口语连读有哪些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