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建设

2024-10-09

贵阳市建设(通用8篇)

贵阳市建设 篇1

贵阳市新建小学建设方案

一、大门

方案:大门改建,用钛金字体在大门上方设学校名称“贵阳市新建小学”,在大门上方立着的柱子上设校徽。

意义:钛金字体醒目、大方,与学校大门配合相得益彰,校徽是一个学校的标志,将校徽放在这里是学校文明的体现。

二、宣传栏

方案:宣传栏改建,在宣传栏处加上玻璃,并且在宣传栏前的花坛里加一些鲜艳的花草。

意义:宣传栏加上玻璃后更显美观,还可以起到保护宣传栏内容的作用。加上鲜艳的花草可以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三、主席台后彩砖

方案:主席台花坛内的植物改成低株植物,将彩墙改为与对面墙成对应的八子浮雕即“孔子 孟子 老子 庄子 荀子 墨子 韩非子 孙子”。

意义:主席台的原有植物太高了将后墙挡住了,换成低株的植物可以凸显后面墙上的浮雕。将彩墙改为八子浮雕,与对面墙上已有的“孔子、孟子、荀子、墨子”浮雕搭配相得益彰。

四、大门前操场

方案:大门内侧小操场正中放上关于学习的雕塑,大门右侧大树下设休闲椅,大门左侧花坛重新绿化,并设休闲椅。

意义:雕塑可以美化校园,同时配合学习的主题,可以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绿化可以使一个学校充满朝气。两旁的休闲椅供学生课间休息使用。

五、值班室门口花坛

方案:值班室门口的小花坛进行绿化。意义:绿化是校园更加充满生机。

六、楼梯间文化

方案:楼梯间加上注意安全的标语 安全性:

(1)走楼梯守次序,进教室不喧哗(2)教室走廊不奔跑,安全第一真是好(3)为了你的安全,请别乱跑(4)请靠右行,请勿拥挤(5)上下楼梯请慢走

(6)教室走廊不嬉戏,同学玩乐守秩序(7)师生安全重于泰山 励志性:(1)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 ———白居易(2)道德的分量有多重,人生留下的脚印就有多深(3)请使用文明用语

(4)为了大家的学习效果,请勿吵闹

(5)有了喧哗,自己无法静心;有了打闹,别人无法凝思(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义:在上下课时,楼梯间有可能发生拥挤现象。在楼梯间设置安全性标语,可以提醒学生上下楼梯要注意安全,可以使学生心平气和。设置励志性标语,可以激励学子向伟人学习,提升学子的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

七、楼层指示牌

方案:更换为明显的指示牌

意义:楼层指示牌,是学校师生进入教学楼的一个重要索引,清晰的楼层指示牌能更有效地帮助学校师生直观、明了地看见教学楼的楼层指示。

八、楼道

方案:在楼道空白处增添以三字经或励志为主题的小故事,再配以相关图画。内容为: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励志小故事:

达芬奇画蛋的故事

达·芬奇从小喜好大自然,他经常画山、画水、画花草,忘记了回家。有一天,他找了一块木板,在上面画了很多动物,有蛇、蝙蝠、蚂蚱…… 爸爸看到他有绘画才干,就把他送到了一个大画家那里拜师。老师让学生画鸡蛋,开头达·芬奇还挺感喜好。第二天,老师还是教画鸡蛋。

第三天,老师还是教画鸡蛋。达·芬奇不耐心了,扔掉笔不想画了。老师让他从不同角度往视察鸡蛋,看到的鸡蛋果然不一样。达·芬奇专心画画,画了好多大大小小、外形不同的鸡蛋。渐渐地,达·芬奇的画越画越好,超过了老师,老师兴奋地笑了。

后来,达·芬奇画的《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成了全世界国民非常喜好的名画。

达·芬奇小时候自认为画画很好了,想放弃画蛋,差点就失去了他锤炼绘画基本功的机遇。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学生,没有好的基本功就不会有后来的胜利。将来,学生的生涯、学习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题目,告诉孩子不要被暂时的艰难吓倒,在艰难中挖掘积极的一面,再坚持一下,就会找到通向胜利之路。

意义:《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在楼道放置《三字经》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适合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以生动幽默、浅显易懂的故事题材告诉小学生一些深刻的道理,形式丰富,内容生动。

九、校门前花坛

方案:

1、在两个花坛里增添绿化,增加绿意。

方案:

2、在两个花坛分别放置以“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为主题的文化石。

意义:优美的绿化环境是体现一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花坛增加绿化,设置文化石,起到花坛美观的作用,凸显校园文化气息。

十、洗手池

方案:在水池上方设置宣传标语。

1、你拧紧水龙头了吗?

2、水龙头在哭泣,你看到了吗?

3、我们要做节约用水的好孩子!

意义:以图文并茂、诙谐幽默的漫画式标语代替刻板冰冷的禁止性用语,让小学生更容易记住应该遵守的行为。

十一、奖牌

方案:在教学楼一楼设置玻璃展柜,陈列出学校荣誉的奖牌、锦旗等。意义:学校荣誉及锦旗陈放在玻璃展柜里,突出学校对其的重视程度,同时也可以让外来人员清楚、直观地看见学校荣誉,增加对学校的了解。十二、一楼宣传栏 方案:一楼原有宣传栏换成全新玻璃宣传栏。

意义:改成玻璃宣传栏,美观大气,同时宣传内容可随时更换,到达整体性效果。

十三、篮球场

方案:

1、在篮球场旁的墙壁上补上和原有主题类似的浮雕,并在篮球场地旁设置运动休闲椅。

方案:

2、给篮球场旁的花坛增加绿化。

意义:球场左侧墙壁的浮雕,韵味独特,在空墙上也做类似的浮雕,提高整体性效果,也增强学校运动气息。花坛绿化增加观赏效果,凸显绿意,达到更好的校园文化建设。

十四、乒乓球场

方案:

1、原有的乒乓球台更换新的。

意义:原有的乒乓球台已显陈旧破损,影响学校的整体美观;同时,破损的球台在师生打乒乓球时带来安全隐患。将乒乓球台换新能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更能保障师生体育运动的安全,体现学校教学的人文关怀思想。方案:

2、乒乓球台旁边墙面换成乒乓球姿势或其他图案的浮雕。

意义:墙面环绕着操场,在其他位置的墙面都设有各种图案的浮雕,将此处墙面改造成与其他墙面一致的浮雕,更能呈现出浮雕墙面环绕操场的美丽景观。将墙面一体化,能打造出一堵充满艺术感的文化墙,突显学校的文化底蕴。

十五、教学楼示意图

方案:将原有的教学楼示意图更换为立体导向牌。

意义:能增加立体感,更贴切楼层指示牌的主题。以导向牌的形式,不易损毁,也能增加美观。突显学校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体现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十六、教学楼右侧二、三楼宣传

方案:将宣传栏换新,设计成色彩鲜艳、卡通、美观的宣传栏。

意义:色彩鲜艳,配有卡通图案的宣传栏,美观、可爱,与小学生活泼、热情的形象相吻合,更能给人带来充满朝气的感觉,能调动整个学校的环境氛围,突显学校生气盎然、充满朝气的气氛。

十七、教室

方案:

1、将后面的黑板更换为磁性黑板。

意义:磁性黑板材质健康,易于书写,方便图纸展示。方案:

2、将光荣榜更换为木质芙蓉板。

意义:木质芙蓉板造型美观,易于上榜名单的更换。方案:

3、饮水机旁边设小书柜。

意义:小书柜可以摆放教师的教材,方便教师教学;也可以放置课外书,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方案:

4、教室后门处设清洁柜。

意义:清洁柜可存放教室清洁工具,简洁、大方、美观,让教室更整洁、美观。

十八、走廊横梁

方案:在横梁处设置卡通图案的牌匾,内容以通俗易懂的成语和简单的注释为主。如:

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 最悬殊的区别——天壤之别 最昂贵的稿费——一字千金 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 最反常的气候——晴天霹雳 最绝望的前途——山穷水尽 最难做的饭——无米之炊 最短的季节——一日三秋 最高的巨人——顶天立地 最长的腿——一步登天

意义:卡通造型美观、可爱,易于学生接受。通俗易懂的成语,易于学生接收。在课余休息时,学生抬眼就能看到这些牌匾,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学生也能从简单的成语中学到一些知识。改造后的整个走廊,生动、充实,展现出了一道富有内涵、充满学识的文化景观,能增添学校的文化氛围,能美化学校。

十九、主席台

方案:在主席台上设防滑地板,造型与塑胶操场搭配一致。

意义:地板与整个塑胶操场互相搭配,更美观、大气。主席台上容易积水,设置防滑地板可以增加安全系数。

二十、垃圾桶

方案:将原有的垃圾桶换成卡通图案的木质垃圾桶。

意义:卡通图案造型可爱、美丽,深受小学生的喜爱,更能培养小学生文明处理垃圾的意识,避免学生随手乱丢垃圾。木质垃圾桶不易生锈、腐败,经久耐用。

二十一、主教学楼墙面

方案:以“拥抱未来”为主题设置浮雕。

意义:与另外一处彩砖壁画墙面相互辉映,突显“未来”这一主题。小学生是初升的太阳,是国家新一代的栋梁,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以“拥抱未来”为主题更好的展现了小学生的朝气、希望。通过精美的设计,浮雕既能美化学校,又能鼓励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积极向上、充满朝气,让学生在不断的成长中拥抱未来。

二十二、走廊宣传栏建设

方案:将原本的“德高为范,学高为师,师者为师亦为范”的标语牌改底图案为兰草,字不变。将中学教师职业规范底图案改为竹子,字不变。

意义:君子如兰,师者君子也,并且兰清幽淡雅非常漂亮。竹子图案与兰草图案都是表现为人师表的气质。

贵阳市建设 篇2

1贵阳市“公园城市”建设战略提出的必要性

贵阳市别称“林城”, 是我国贵州省的省会;是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是沟通珠三角、长三角的重要交通枢纽与物流集散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城市;是我国的避暑之都。近年来,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贵阳市的城市基础建设越来越完善, 旅游业已经成为该市重要的支柱产业, 因此, “公园城市”建设战略的提出有其必要性以及基础性[1]。

“公园城市”建设战略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具体实施策略,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此外, 贵阳市“公园城市”建设战略的提出,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贵阳市城市的转型, 降低城市的高能耗, 实施清洁生产, 循环利用各种资源以及能量, 有助于将城市中的各种污染物变废为宝, 化害为利、循环再生, 从而促进贵阳市城市的生态发展、健康发展[2]。

2贵阳市“公园城市”建设战略的主要内容

2.1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1) 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贵阳市“公园城市”的建设需要贵阳市水资源利用、交通设施以及绿地系统等的不断完善, 来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营以及景观生态的整合性, 从而促进“公园城市”建设战略的落实。 (2) 交通是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交通影响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也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贵阳市位于长江流域, 沟通了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 在一定程度上交通比较便利。但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 过多的人口, 使得城市交通并不是十分便利, 因此, 在“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 贵阳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个重要的解决因素。“城市绿化”是贵阳市“公园城市”建设战略中的重要因素。在当今时代, 社会物质财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人们在日程生活中更加关注生活的质量, “生态城市”、“绿化城市”以及“公园城市”, 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的必然要求。

2.2确定城市人口的适宜容量

城市是由人所组成, 城市服务于人, 但是我国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 城市人口的密集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贵阳市建设“公园城市”, 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限制城市人口数量。根据贵阳市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贵阳市的地理环境等, 政府在综合考虑与分析的情况下, 确定贵阳市城市人口的最大容量以及适宜容量, 从而保证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

2.3 发展循环经济, 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在市场环境下, 传统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不适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贵阳市提出的“公园城市”发展战略适应了当今社会发展的现状, 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为保证“公园城市”发展战略的切实落实, 发展循环经济, 推进清洁生产, 发挥城市建设中的各种潜力, 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城市生物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一种重要标志。在当今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人类在城市发展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此过程中, 城市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很多原有生物濒临灭绝。贵阳市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中心城市, 其周围的生态环境要求“公园城市”建设的同时保证生态种类的多样性。

2.4 完善法律法规, 保障城市建设的顺利实施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城市建设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完善城市建设的法律法规需要政府根据城市发展现状以及城市发展前景做出长远规划。将生态城市“、公园城市”等的建设纳入到城市长远规划中, 并且根据“公园城市”的发展特点以及面临的问题, 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 从而保证城市发展“有法可依”, 用法律的强制性促进贵阳市“公园城市”的建设。

3结语

公园城市建设不仅仅包括扩大城市的绿地范围, 美化城市建设, 还应该包括城市生产方式、教育、生态、观念、文化等各方面。人作为城市的主体, 是城市建设的动力也是城市服务的主体, 因此, 在“公园城市”建设的过程中, 应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摘要:城市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的载体, 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标志,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城市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 城市建设战略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贵阳市的“公园城市”建设战略进行了有效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贵阳市,“公园城市”,建设战略

参考文献

[1]张秀飞.太原市生态城市建设战略研究[D].山西大学, 2010

贵阳市建设 篇3

贵阳市始终把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作为改造贵阳市资源型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的努力,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取得阶段性成果,生产装备能力得到了提高,初步形成稳定的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实现了良好的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一、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现状

(一)工业固体废物

贵阳市磷、铝资源丰富,形成了铝及铝加工、磷煤化工为主导产业的重化工产业结构。主要工业固体废物种类主要有磷石膏、粉煤灰、赤泥、磷渣、铁合金渣、煤渣、电石渣、选矿尾矿等,综合利用率约为65%,资源综合利用产值超过10亿元。其中粉煤灰、冶炼废渣、炉渣、电石渣的资源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0%、100%、86%、100%。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居前四位的是磷石膏、粉煤灰、赤泥、黄磷渣,其中产生量分别为580万吨、160万吨、121万吨、110万吨,这四种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占到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比重的80%。

(二)工业气体废物

贵阳市每年平均产生的黄磷尾气约为2.3亿立方米,热值相当于6万吨标准煤,黄磷尾气的利用率达到73%。

由贵阳市公交公司自助研发的合成氨尾气生产液化天然气设备,主要是利用开磷集团生产合成氨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气作为原材料,生产汽车清洁能源液化天然气。目前,贵阳市公交大巴车及其部门出租轿车陆续改用液化天然气,车辆污染物排放基本能达到欧Ⅲ标准。仅贵阳市每年即可减少石油耗费15万吨,降低燃油成本2.6亿元,减少污染物排放1万吨以上,并带动相关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亿元左右。

(三)建筑废物综合利用

2014年,贵阳市建筑废弃物每年至少3600万吨,现有贵州筑利福建材有限公司等建筑废弃物利用企业近10家,主要通过专业的设备、技术生产线对建筑垃圾进行破拆,加工成骨料,可以用于园林绿化用土、制成透水砖和混磷土制品。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40%。

(四)农业废物综合利用

推进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和秸秆利用,构建了“养殖—畜禽粪便—沼气”、“种植—秸秆—食用菌/沼气/饲料”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建成了台农公司生猪养殖基地沼气利用、南江现代农业公司沼气利用及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等项目,形成了以“草、畜、沼、(菜)果”为代表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五)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贵阳市磷、铝资源丰富,。通过积极推广从矿产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磷矿、铝矿和石灰石矿尾中回收有价组分、生产建筑材料、充填矿山采空区等利用技术,引导尾矿综合利用企业向多途径、大规模、高附加值综合利用方向发展,尾矿利用率在15%以上。

(六)废旧资源综合利用

建立了以社区绿色回收为基础、市场交易和集散为主要目标的贵阳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已达到60%左右。2013年,贵阳白云经济开发区再生资源产业园区获国家批复成为全国第四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二、“双百工程”基地建设目标及措施

贵阳市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重点规划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废旧资源再生利用项目44个项目,建成投产后,新增产值约75.5亿元,年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约1800万吨。建成综合利用工业固废的示范项目25个,建成15个左右具有示范效应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企业。

力争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增长10—12个百分点,综合利用率达到80%。建筑废物的综合利用率60%以上。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提高到60%以上。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到50%以上,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率达到100%,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争取在赤泥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上有重大突破,赤泥综合利用率达到30%以上。综合利用产品产值比“十一五”期末增加30%。

(一)产业废物综合利用

赤泥综合利用——支持和引导赤泥综合利用技术创新,重点开发和使用赤泥利用量大、成本低、附加值高、放射性物质含量低的赤泥综合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组织实施赤泥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示范项目,争取在赤泥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力争赤泥综合利用率在“十二五”期末达10%以上。

磷石膏综合利用——加大新型节能环保墙体材料、绝热隔音材料、防水材料和建筑密封材料、建筑涂料等方面研发生产,推广磷石膏制磷酸联产水泥、制硫酸钾、硫铵和碳酸钙以及制硫酸铵、硫酸铵钾等化工产品的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磷石膏制水泥缓凝剂、纸面石膏板、建筑石膏、粉刷石膏、砌块、免烧砖等建材产品、磷石膏填充墙体;推广磷石膏、废矸石充填采矿技术,提高资源回采率,争取磷石膏综合利用率在“十二五”期末达到50%以上。

粉煤灰综合利用——重点推进粉煤灰综合利用的成熟技术,推进采用粉煤灰生产水泥、砌块、陶粒等建筑材料,推广采用粉煤灰建造水坝、道路路基,推广粉煤灰制取漂珠、空心微珠、碳等化合物技术;大力发展粉煤灰新型建材产业和循环经济产业,争取粉煤灰综合利用率在“十二五”期末达85%以上。

黄磷尾气综合利用——将其用于生产高附加值的甲酸、甲酰胺、甲酸钠等一碳化工产品,引进净化尾气制草酸、乙二醇及乙醇工艺;少部分用于三聚磷酸钠等生产过程中的热源;此外消耗不了的尾气通过在工艺末端安装燃气发电轮机进行发电。

黄磷渣综合利用——研发磷渣综合利用的新工艺和新技术;积极推广磷渣水泥、磷渣微晶玻璃装饰板、高掺量磷渣烧结砖(空心砖)等成熟技术;引导黄磷渣综合利用企业向多途径、大规模、高附加值综合利用方向发展。

钢铁渣综合利用——积极推广炼钢炉渣回收和磁选粉深加工处理技术,氧化铁皮回收利用技术,钢渣棒磨机、宽带磁选提纯技术,钢渣返回烧结替代石灰作为炼铁厂烧结溶剂技术,钢铁渣生产复合粉技术,钢铁渣生产水泥技术、钢铁渣公路材料技术、钢铁渣制砖技术、废钢渣生产磁性材料技术等。

电石渣综合利用——引导研发电石渣综合利用的新工艺和新技术,积极推广采用电石渣替代石灰石用于水泥工业、纯碱工业以及电厂的烟气脱硫技术。

锅炉渣综合利用——研究开发炉渣用作制砖内燃料,作硅酸盐制品的骨架,用于筑路或作屋面保温材料等技术。

(二)建筑垃圾综合利用

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修订完善建筑垃圾或工程渣土管理规定,逐步建立建筑垃圾管理、运输、堆放的申报及审批制度,对建筑垃圾运输实施规范化管理。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试点企业,提高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率。

(三)秸秆的综合利用

创建以秸秆为原料的新型生态工业,实行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秸秆生态工业四业相结合的高级阶段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推进开阳县、息烽县武汉凯迪生物质发电项目,使秸秆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推进农业部门采用秸秆发酵技术养殖牲畜技术推广,使秸秆成为牛羊的粗饲料;利用秸秆汽化原理和技术,进一步在农村推行秸秆沼气工程。

(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尾矿综合利用——积极推广从尾矿中回收有价组分、生产建筑材料、充填矿山采空区等利用技术;引导尾矿综合利用企业向多途径、大规模、高附加值综合利用方向发展,尾矿利用率在“十二五”末期达20%以上。

磷矿伴生氟资源的综合利用——充分开发磷矿中伴生有价氟、硅、碘及井下涌水和废渣等资源的综合利用,进一步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并通过资源转化,推动深加工产业链的延伸与固废物综合利用

(五)废旧资源综合利用

废旧轮胎——改进再生橡胶生产工艺,研发高温常压再生工艺、复原橡胶再生工艺及装备。推广常温橡胶粉生产技术,开展橡胶粉改性沥青技术、橡胶粉与废塑料并用技术研究及加大橡塑共混材料在建筑、橡塑包复式铁道枕木、防水、隔音产品、民用橡胶制品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力度。

废旧包装物——通过建设再生纸回收加工项目,每年可回收利用再生纸20万吨,并形成以废纸回收和处置到再生纸的制造生产利用,填补贵阳作为省会城市无再生纸加工企业的空白。

贵阳市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成运营后,可为产业园区内加工制造业和周边省份提供大量生产性原材料、配件、闲置设备等加工及调剂服务。并通过运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流、生产管理技术,形成专业、精细、有特色的装备制造产业关键性配套项目。

贵阳市建设 篇4

与北京科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座谈交流材料

(2013年8月8日)

各位老师及同学们:

首先,欢迎一行人员到我市交流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会议安排,现将贵阳市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有关工作情况做一个简要介绍。

一、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情况

在2007年12月召开的市委八届四次全会上,贵阳市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五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务实部署下,经过全市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城乡面貌变化巨大、生态优势更加凸显、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尤其是连续几届成功举办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把生态文明的理性探讨、观念传播和实践推进推向新的阶段。

2008年初,市委就下发了《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筑党发[2008]1号),提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5年奋斗目标、指标体系和基本原则。出台’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意见(试行)》和《贵阳市生态建设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完成《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产业布局规划》的编制工作。初步建立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涵盖生态经济、生态环境、民生改善、基础设施、生态文化、廉洁高效等6个方面33项指标,以此衡量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成效和进度。

2009年初,下发了《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抢抓机遇进一步加快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筑党发[2009]1号),编制完成《贵阳市生态功能区划》和《贵阳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修编)。2009年6月,环境保护部正式将贵阳市列为第二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

2010年,下发了《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执行力抢抓新机遇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筑党发(2010]1号),着力从坚定发展信心、提升城市品位、提高生态经济发展质量、解决民生热点问题、提高市民生态文明素质、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和提高各级干部执行力入手,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同年,颁布了《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贵阳还被国家环保部列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城市”,并开展了《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总体规划》的编制。当年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9-2010)》显示,在全球500个城市中,贵阳市综合竞争力提升42位,提升速度排列第4位。

2011年,贵阳市牢牢把握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遵循“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市”总路径,大力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战略。这一年,贵阳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成功协办了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成功入选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的“中国十大低碳城市’’,低碳城市综合发展指数为o.456,居当年参评的西部地区地级城市第4位。

2012年,市委抢抓《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出台的机遇,结合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提出了“到2 0 1 5年,加快建成经济实力更强、生态环境更好、幸福指数更高的生态文明城市,全力实现“一先二超一提升”的奋斗目标(“一先”指提前五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二超”指经济总量增长1.4倍以上,超1个省会城市,排到西部第6位,进入第二梯队;经济年均增长17%以上,超约7个省会城市,进入全国前列;“一提升”指市民幸福指数提升3到5个点,达到93左右)。

通过多年的努力,截止2 0 1 2年底,我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建成了花溪区十里河滩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等深受群众欢迎的民生项目;实现了“两湖一库”的成功治理、“两湖”水质从原来的劣v类稳定在III类;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3.2%,建成区缘化覆盖率达42.8%,建成区绿地率达41.5%,城市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全年空气质量优为1 0 6天,良为2 3 7天,优良率高达96.1%。初步预测,2 0 1 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700亿元,增长17%左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525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871元,增长18%,各项指标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纵观贵阳市五年来的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从2008年到2010年,党委每年的1号文件都是围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出台的,把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到战略高度。二是找准工作载体。“三创一办”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9年-2012年连续四年成功举办了“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使贵阳市的生态文明品牌进一步提升,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三是措施稳健有力。专门成立“两湖一库”管理局打响“两湖一库”综合治理战役,开展了石漠化综合治理、集中式饮用水地综合治理、南明河全流域综合治理、城市绿化专项治理等工作,狠抓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严格执法,狠下决心关停、搬迂了贵州水泥厂、贵阳发电厂、贵阳卷烟厂等一大批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的企业,实施污染企业“退二进三”。四是全市齐心合力。全市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围绕“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城市精神,勤劳务实、真抓实干。二、十八大以来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开展的工作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贵阳市结合实际,在总结成绩的基础上,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在全市范围开展专题宣讲活动,统一全市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深刻领会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意义,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政府、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重大意义。2012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这是国家层面首次批复的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规划,为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的动力。同月31日,市委召开九届二次全会,总结了2 0 0 7年以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实践经验,部署了今后8年的工作。提出要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系统谋划、分类指导、狠抓重点、试点先行、充分竞争、善借外力,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发扬“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精神,坚持不懈、百折不挠,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推动贵阳大步迈进生态文明新时代。

(一)理顺生态文明建设行政体制。在原市环境保护局、市林业绿化局(市园林管理局)、市两湖一库管理局基础上,整合组建“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并将市文明办、发改委、工信委、住建局、城管局、水利局等部门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职责划转并入。该机构作为市政府的工作部门,负责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等工作。目前,全市十个区(县、市)均成立“生态文明建设局”,理顺了行政管理体制。

(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机制。一是健全司法机制:在全国首家“环保法庭”和“环保审判庭”的基础上,将环保法庭更名为生态保护庭,成立生态保护检察局、公安生态保护分局。二是完善立法机制:出台了《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着手开展《贵阳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贵阳市排污权交易管理办法》、《贵阳市山体公园建设管理规定》等法规的立法工作。三是完善督查机制:制订综合目标绩效考核办法,建立1000分制进行考核体系,市督办督察局既作为市委工作部门又是市政府工作部门全程参与,实施目标绩效考核。

(三)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思路。围绕“3个关系”(即: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推进工业化与推进城镇化的关系),落实“2 1字工作方针”(即:作规划、治环境、调结构、保投入、惠民生、建机制、强队伍),实施“6大生态体系创建工程”(即:生态“产业”体系创建工程、生态“城镇”体系创建工程、生态“自然”体系创建工程、生态“文化”体系创建工程、生态“社会”体系创建工程、生态“政治”体系创建工程)的工作思路。

(四)细化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以《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为指导,以《贵阳审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为依据,构建生态文明城市的指标体系,完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指标体系,有针对性地分解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责任。

(五)实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作。启动实施了贵阳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综合治理、节能减排、环城绿化、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提升、黔灵公园改造提升、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二期、林业信息化建设、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等一批重点项目,启动“数据库”、“项目库”和“专家库”建设,开展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打响“控违、治水、护林、净气、保土”五大战役。

(六)紧抓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载体。我市将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作为贵阳市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重要载体。自2 0 0 7年报经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同意,正式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将“创模”工作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有机结合,形成“创环保模范城、建文明市”工作机制。去年,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力争2年,确保3年创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目标。今年,全市召开“一创四办”动员会,全面部署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协办2 01 3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第十五届科协年会、2 0 1 3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第九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会议和第三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各项工作。

三、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成立以来工作情况

贵阳市生态文明委员会自2012年11月27日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市委九届二次全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统一思想认识,理清工作思路,坚持:1个主题(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1个目标(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1个理念(“四多四少”:少砍一颗树,贵阳就多一分绿色;少挖一座山,林城就多一分秀美;少毁一池水,城市就多一分生机;少占一亩地,子孙就多一分福祉)。围绕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始终保持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挥部”、“参谋部”和“作战部”作用,肩负起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重任,全力以赴抓、实实在在干,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一)生态建设取得新起色。以全面展示我市生态环境风貌为着力点,实施城市环境绿化、美化工程。尊重贵阳的喀斯特自然生态环境特性,注重发挥“山、水、林、湿地”的组合优势,按照“显山、露水、见林、透气’’的原则,通过绿地、森林、公园、湿地、湖泊等生态资源,充分彰显“十里山水半入城”的山水城市特色,多栽树、栽好树,形成“点上成景、线上成荫、片上成林”,多栽花、载好花,做到“一路一景”、“一处一品”,提升城市自然之美。具体来说,加大了五个力度:一是加大林业建设力度。完成石漠化植被恢复、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营造林22.32万亩。实施森林抚育3.9万亩,中德财政合作贵阳市森林可持续经营项目6万亩,逐步优化森林资源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建设义务植树基地8 6 3亩,组织完成义务植树604万株,与共青团贵阳市委举行了“2013贵阳市各族各界青年及生态文明志愿者义务植树活动”,与贵阳警备区建设“贵阳民兵生态建设示范林”。启动《贵阳市林业信息化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2012-2020年)》,开展“数字林业”建设。

二是加大环城绿化力度。编制《贵阳市环城绿化建设规划》、《贵阳市龙洞堡机场至花溪迎宾馆通道绿化实施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贵阳市2013年环城绿化建设实施方案》,出台了《关于强力推进环城绿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争取省林业厅2000万元资金支持,整合市、县两级植被恢复费项目资金2406.91万元,3月份完成以龙洞堡机场至花溪迎宾馆为重点的1.2万亩通道绿化,5月份全面完成环城绿化1.7万亩建设任务,完成率100%。

三是加大生态产品生产力度。启动黔灵山公园整体提升改造:明确功能定位,不断优化完善提升改造方案,报请市政府主要领导审定后,着手实施提升改造。通过媒体宣传报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稳妥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按程序报批《黔灵山公园游乐设施拆除补偿方案》,全面完成公园游乐设施拆除。与修文县政府的对接联系,积极推进动物园搬迂。借助全市严厉打击违法违章建筑行为专项整治行动的东风,督促云岩区政府对小关湖区域违法违章建筑进行拆除。实施花溪十里河滩湿地公园改造提升:编制完成花溪十里河滩湿地公园改造提升工程景观绿化方案,提请市规委会第十六次全体会议研究,讨论通过《花溪十里河滩湿地公园提升工程规划方案》,指导花溪区政府、经开区管委会编制公园范围内相关村寨征拆方案,实施村寨征拆。组织施工单位进场实施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实施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二期建设:编制并优化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二期建设规划方案,布局自然生态博物馆,按程序报审。协调联系南明区政府和捐资企业,加快推进建设范围内房屋征拆,实施景观绿化建设。积极对接省林业厅,争取上级支持自然生态博物馆建设。在此基础上,按照李军书记的指示,在国家林业局专家的指导下,整合小车河湿地和阿哈水库资源,组织开展基础数据调查,编制总体规划和相关资料,积极申报贵州贵阳阿哈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启动红枫湖、百花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筹备规划编制经费,按程序确定设计单位(中国城市建筑研究院),开展现场调查、收集资料,着手编制规划。

四是加大城市绿化提升力度。编制二环路、八条重点骨干道路及机场站前区域绿化景观提升方案,从树种选择、植物搭配、土壤基质等方面进行优化,因地制宜实施机场路景观提升、甲秀南路增绿和立体绿化、北京西路及其它道路美化,增绿、添彩、丰富绿化层次和景观效果。新增绿地4 8万平方米,提升绿地面积3 0万平方米,维护绿地面积172万平方米。

五是加大城市绿化管理力度。印发《贵阳市园林绿化树种规划,城市绿化提升方案》,指导全市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按照“一创四办”工作部署,结合巩固创卫、创文成果要求,按照“精品化、精细化、精致化”的工作思路,制订《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长效管理的实施方案》,结合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落实网格化、长效化、常态化管理,以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提高从业人员水平,高水准管护城市绿化,保持园林景观效果,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的需求,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舒适度。

(二)环境整治取得新成绩。一是开展执法战役。打响“治水、净气、护林、控违、保土”五大战役。发挥森林公安、生态环境监察支队、资源林政等专业执法队伍作用,加强与生态保护“两庭三局”联动,建立司法提前介入的执法机制,严厉打击污染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和破坏环城林带、森林资源、占用林地违法建设等违法行为。开展洗车场排污、汽车销售与修理行业危险废物排污、磷化工企业环境安全、尾矿库非煤矿山及涉化涉危行业环境安全、饮用水源地保护、环境敏感点各类风险排查等执法检查,组织开展绿色护考、天网行动、雷霆行动、扫毒害保平安、缉枪治爆等专项行动,查处案件2 5 4起,处罚2 1 5万元。破获涉林刑事案件38起,移交生态保护司法部门查处环保违法刑事案件6起。有效保护了水体、大气、森林、湿地、动植物等自然生态系统,警示社会、震慑违法者,维护了生态环境安全。森林火灾受害率仅为0.028%。,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4%、火灾发生数下降55%。

二是开展大气整治攻坚。牵头组织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整治,制定了《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工作方案》,联合市城管局、市住建局、市工信委、市商务局、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各区(市、县)人民政府等2 8家单位,在全市开展建筑工地、道路和露天焚烧扬尘整治、机动车尾气防治、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市区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饮食油烟污染治理、油气回收、非煤矿山治理、绿化城区道路边坡和工程迹地等七大治理工程。通过综合整治,自4月份以来,监测数据显示,全市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较1-3月份的优良率增加29个百分点,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上升至全国省会城市第4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是推进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启动《贵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编制南明河沿岸生态景观走廊专项规划方案,按程序报审。积极参与和指导南明河地表水达标治理,组织技术人员对汇入南明河的支流各排污口进行定位,设置1 4个点位实施水质监测。积极对接市水利局,根据南明河水功能的实际,研究提出调整南明河水功能区划的建议,按程序报批南明河水功能区划调整。

(三)创模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力推进,做到七个强化:一是强化规划统筹。修编《贵阳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总体规划》,拟定《贵阳市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2012-2014年工作方案》、《贵阳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8项未达标指标单项攻坚方案》、《贵阳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2013年补充工作方案》、完成全市1 0个区(县、市)和经开区管委会的创模专题调研,帮助查找问题,开展技术指导。

二是强化领题督导。对18项达标指标进行巩固提升,对8项未达指标进行全力攻坚。由9位领导班子成员牵头,领题督导8项未达标指标和1项城市扬尘污染、噪声控制的城市综合管理指标的攻坚,强化督促推进,实施日检查、周调度、月小结,做到急事不过夜、难事不过周,有力地推进了未达标指标的攻坚。目前,贵州省危险废物暨贵阳市医疗垃圾处置中心试运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村寨搬迂、红枫湖取水口调整、污水处理厂建设、地表水治理、垃圾无害化处理、重点企业达标排放、环保能力建设等多项攻坚指标均取得重大突破。

三是强化督促检查。拟定了《贵阳市创建国家环境模范城市工作问责规定》、《贵阳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问责工作直报制度》,强化“每月对各责任单位的创模工作情况实行排名并公开,对排名落后单位实行问责”的督查制度,运用目标倒逼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创模工作。将考核结果进行公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极大地推动了各责任单位的创模工作。

四是强化污水垃圾处置。推进花溪、二桥、新庄、小河等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升级改造,完善重点区域污水收集管网近10公里,实施高雁、比例坝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升级改造,推进比例坝生活垃圾焚烧厂项目建设。

五是强化重点企业监管。启动市域污染源档案及数据库建设,与21家医院、22家工业企业签订了创模目标责任书,约束417家企业建立“一源一档”,按照“一企一策”规范生产,确保稳定达标排放。督促各区(市、县)落实辖区重点企业“一人一企”清洁生产审核、达标排放的监管。

六是强化节能减排。与2 6家责任单位签订2 0 1 3减排目标责任书。约谈减排项目进展缓慢的6个区(县、市),推进减排项目建设,3个国家减排责任书项目,已开工2个;19个省级减排责任书项目,已完工3个,开工7个。争取2 0 1 3年省级专项资金帮助7家重点企业开展工业节能技改,预计年节约标准煤20.3万吨。拟定强制企业清洁生产初选名单,按程序报批执行。落实2 0 1 3年省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我市水泥企业8家,造纸企业1家,按期推进工作任务。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审核和监督管理,完善综合利用产品认定工作流程,指导、鼓励企业合理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完成3 0家企业2 6个产品的初审,调动了企业工业固体废物的积极性。印发《关于组织申报2 0 1 3年第一批市级循环经济项目的通知》,组织上报备选项目2 3个,预计总投资10.5亿元,指导“十大工业园区”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按程序进行《贵阳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管理办法》立法,会同专业机构研究排污权交易操作程序,着手编制《贵阳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实施方案》。

七是强化氛围营造。印发了《贵阳市创模攻坚阶段宣传教育工作方案》、《贵阳市2013年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调查工作方案》,编写了《空气质量PM2.5科普知识读本》、《携手共建生态文明》、《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市民读本》,组建和壮大生态文明志愿者队伍,开展“减少白色污染、绿色购物、低碳生活“、“我为林城林带添抹绿”、“关爱山川河流志愿服务活动”、“河流污染随手拍”等系列活动,发动生态文明志愿者带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根据“河流污染随手拍”提供的2 8条线索,督促属地政府限时完成辖区内河流污染整治,河流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提升了群众对创模工作的参与度。整合环保12369、城市绿化12319热线组建服务平台,实行环境保护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受理环境污染的各类举报和投诉,及时处置环境污染问题,提升了群众对创模工作的满意度。

(四)论坛筹备取得新进展。一是完成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承办。按照第十五届科协年会总体方案,认真谋划“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分论坛,细化工作方案,加强与国家部委和支持单位的联系对接,积极争取省级部门的支持。认真做好嘉宾接待、会场布置、人员组织、会议就餐等各项工作,成功举办了第十五届科协年会“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专题论坛,圆满完成了科协年会工作任务。

二是201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为我国目前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部门,承担了“两会、五论坛、三活动、三环境,任务。两会:即国合会、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年会的筹备;五论坛:即城市饮用水源保护论坛、PM2.5论坛、亚洲林业论坛、西部林业论坛、湿地保护论坛的筹备;三活动:即生态产品博览会、生态项目招商签约和生态文明示范点参观及推介活动的筹备;三环境:即大气环境、水环境、绿化环境的整治。在时间紧、任务重、头绪多、要求高的情况下,全委上下坚持“一个目标,三个结合,五项措施,三个到位,一个精神”,圆满完成了筹办任务。

完成600余名参会嘉宾接待任务,占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嘉宾总数的1/3。其中,国家部委领导11人,国际性重要组织领导2人,外宾36人,其他重要嘉宾101人。完成7314平方米生态产品博览会布展任务。设立了12个展示区,共有中国、美国、英国、瑞士、韩国等8个国家、国际组织7个、国内组织6个、知名企业161家参展,采用电子数码、图片视频等高科技、高水平的技术手段展示不同主题,接待了2 9个国内外政要、组织和团队,社会各界和市民参观人数达到15.3万人。精心挑选和打造城乡规划、花溪青岩古镇、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观山湖区碧海社区等11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点,共涉及小城镇、社区、农村、企业、城市综合体——绿色生态城、生态湿地公园、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等内容,认真组织参观及推介活动,接待重要嘉宾和团队嘉宾127批次,参观人数达2026人次。

(五)机制创新取得新成效。我们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只有整合各种力量,形成全社会的建设合力,才能切实加快建设步伐,为此,我们着力构建十大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创模攻坚联动机制。创模工作是一项艰巨、系统的工程,涉及全市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全力攻坚的关键阶段,我委作为牵头部门,加强与区(县、市)和市直部门的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加强与环保部、省环保厅联动,争取帮助和支持;加强与环保组织和市民联动,营造创模社会氛围。通过强化创模联动,形成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各界参与、上级关心支持、市民理解支持的工作局面。

二是建立综合统筹联动机制。我委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牵头部门,承担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查检查的工作职责,机关的20个内设机构、下属的3 8家单位,组建履新半年来,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任务,全委上下思想统一,消除门户观念,党员干部发挥模范示范作用,业务骨干发挥带头作用,迅速融合在一起,合理调配力量,形成亲密无间、协调一致、联动合作的工作氛围。认真指导各区(县、市)生态文明局工作,形成市县联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层级工作关系,把精力放到思考工作、抓工作落实上来,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及时将“两潮一库”环境保护基金会更名为贵阳市生态文明基金会,扩大基金会的业务范围,拓展筹集资金的渠道,更广泛地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和行为,将募集资金用于生态文明示范项目建设、表彰生态文明建设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引导社会力量建设生态文明。与贵阳警备区共同研究军地共建生态文明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出台《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贵阳警备区关于军民共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实施意见》(筑党发[2013]16号)文件,建立军地共建的工作机制,借助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民兵师的力量,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

三是建立立法联动机制。积极主动与市人大常委会对接联系,采取开门立法的方式,全面参与《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贵阳市湿地公园保护管理规定》、《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起草和《贵阳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管理办法》、《贵阳市山体公园建设管理规定》立法调研,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到立法工作中,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法制体系。

四是建立生态执法联动机制。建立司法机关之间、司法与行政执法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推进生态保护重大、疑难案件司法提前介入和警力互援等联动执法实践。采取联合执法、综合执法等方式,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案件查处过程中,由生态保护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执行、诉前禁止令等手段,及时有效消除违法行为危害的扩大和蔓延。

五是建立大气政治联动机制。加强与市直部门和各区(县、市)政府的协调配合,携手开展大气治理七大工程,建立联动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采取有力措施,从源头上防治大气污染。

六是建立水域治理联动机制。与安顺市平坝县合作,形成跨行政区域水域治理联动工作机制,做好红枫湖饮用水源保护,加强与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及市直相关部门的联动,密切配合,抓好南明河等地表水治理工程。

七是建立论坛筹备联动机制。加强与国家部委、省直部门、市直部门、论坛筹备组织机构的联系和衔接,做好系统内部组织和调度,建立统筹高效、措施有力、分工明确的工作机制,圆满完成“两会”、“五论坛”、“三活动”筹备任务。

八是建立“三库”建设的联动机制。注重抓好“数据库、项目库、专家库”3库建设,以数据库为基础,项目库是关键,专家库为指导,开展生物多样性、森林资源、湿地资源等调查,完善数据库;根据基础数据,谋划项目,完善项目库;邀请国内各领域专家进入专家库,指导各类项目实施,形成科学决策的工作机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

九是建立服务群众联动机制。将城市绿化1 2 3 1 9热线和环境保护1 2 3 6 9热线整合,搭建统一的便民服务平台,完善有奖举办制度,及时受理和处置群众举报、投诉,依法查处违法行为,督促责任单位落实环境治理,有效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加强与环保NGO组织、环保志愿者的联动,宣传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市民环境保护意识,参与和支持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

十是建立与新闻媒体联动机制。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形成宣传联动机制,强化宣传造势,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生态文明建设、创模攻坚成果,倡导市民践行绿色、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生态环保意识。运用舆论监督武器,曝光违法行为,公布典型案件,警示社会,震慑违法者。

(六)队伍建设取得新活力。我们认为,只有阳光的队伍才能担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为此,市生态文明委党委以阳光队伍建设为着力点,努力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队伍。一是开展“阳光党建”工程。开展“阳光氛围”、“阳光组织”、“阳光作风”、“阳光形象”、“阳光党务”、“阳光评价”系列活动。强化基层党支部建设,完善党员日常管理制度,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新党员。开展入党积极分子政治理论培养与党性教育,组织符合条件的9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市直机关工委2013年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

二是开展“阳光队伍”建设工程。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市委“三大纪律、九个严禁”,以强有力的措施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强化队伍执行力。开展干部职工日常考核制度,由分管领导考核中层干部,中层干部考核一般干部,每月公示考核结果,对连续三个月考核不合格的,中层干部轮岗锻炼,一般干部试岗培训,仍然不胜任工作岗位的,按程序辞退。落实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通过“三重’’(重要工作、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工作考察选拔干部,形成公开透明的选人用人工作机制,采取遴选方式任用乡科级副职1名;采取考察任用方式选拨正科级领导干部1名;采取公开竞争方式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1名;采取竞争上岗方式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1名;交流正科级领导干部2名。

三是开展阳光党务、政务公开工程。以政务公开为契机,提升政务质量,整合入驻政务大厅审核审批事项,建立生态文明委政务窗口,为办事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落实党务公开制度,及时公布党支部各项活动,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党员干部政治素养。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开展“抓典型、转作风、提效能、强服务”系统活动,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五条禁令、三大纪律、九个严禁,在全系统开展转变作风督查暗访,查处违法违纪行为,打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队伍。

贵阳市建设 篇5

专项规划

贵阳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

2010年10月

贵阳市“十二·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

项规划

第一章 前言

1.1 规划背景及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为继续贯彻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决定、实施中心城区 “畅通工程”目标要求,为完成“十二五”期间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生态文明城市整体服务水平,建设宜居贵阳的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市将不断完善以路网、慢行系统、公共停车场、污水和垃圾处理等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使贵阳市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十二五”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指导贵阳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规划编制的依据

编制主要依据为:《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贵阳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各区(县、市)总体规划、“十二五”规划前期调研相关课题及相关专项规划。

1.3 规划范畴

本专项规划包括贵阳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东起南明区永乐乡,西至清镇市红枫湖镇,南起花溪区青岩镇,北至修文县龙场镇、扎佐镇,含金阳新区、南明区、云岩区、白云区、高新区、花溪区、乌当区、小河区及清镇市青龙办事处、红枫湖镇、百花湖乡和修文县龙场镇、扎佐镇开阳、修文、息烽、清镇(三县一市)的城市规划区范围,总面积3121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东起小碧乡、永乐乡、东风镇,西至朱昌镇、金华镇、久安乡、石板镇,南起党武乡、孟关乡,北至麦架镇、沙文镇、都拉乡,总面积为1230平方公里。

1.4 规划领域

城市基础设施包括:城市道路、排水、供水、综合管网(电力、电讯、燃气)、公共交通(停车场、轨道交通)、慢行系统、垃圾处理、防灾减灾、园林绿化等设施。

1.5 规划期限:2011 ~2015年。

第二章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评价

2.1 城市基础设施现状

近十几年来,贵阳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城市面貌有较大的改观,人民生活条件、居住环境得到较大的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根据贵阳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贵阳市大力紧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贵阳市中心城区,金阳新区,以及各区(县、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都有较大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城市道路骨架网基本建成

贵阳市城区“三环十六射”的骨架路网大部分已建成通车,形成骨架路网。中心城区与金阳新区之间建成黔灵山路、北京西路、中心环北线三条快速路,以及百花大道一条主干道,南北部均可快速到达,行驶时间仅需十几分钟,以老中心城区,金阳新区共同构成的城市核心已基本形成。中心区与各区之间联系主通道基本建成,包括连接花溪区的花溪大道,新建的甲秀南路;连接龙洞堡片区及机场新建的机场路,汤巴关路(原机场高速);连接新添寨片区的贵开路,新建的水东路;连接白云、金阳的云峰大道;在建的白云至高新区的金苏大道等;连接小河区的沙冲路、黔江路、珠江路;连接贵阳市各片区的三环路已建成通车,二环路正在建设中;打通了贯穿中心城区东西的北京路,北京西路至金阳已建成通车,北京东路至三环在建;甲秀南路继续向北延伸,与正在开工建设的甲秀中路、甲秀北路贯穿贵阳市南北向,北京路与甲秀路形成“一纵一横”的主骨架结构。至2009年底,贵阳市城区面积为495平方公里,全市已建市政道路913.2

2公里,道路面积1684.8万平方米。

金阳新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建设区域,作为市委、市政府行政办公属地,经过十年来的建设,近期规划的17平方公里范围的路网建设已基本完成,“三纵六横”主干道已建成通车,内部服务功能为主的次干道、支路网在进一步完善中,40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全面铺开。

其他各区根据各自的区域情况,加大片区路网建设力度。小河区依托小河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区内五纵四横道路交通网络构架正在加快形成,新建和改造了黄河路、长江路、盘江路、清水江路等一批城市道路。白云区在金阳新区建设的带动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近几年来建设的主次干道有云峰大道、白云中路、云环路、金大路、白云北路、建设路等,区域路网格局形成。新天片区随着贵开路、航天大道的建成通车,与中心区联系紧密,交通十分便捷,同时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位于南明河下游河畔,区域温泉资源丰富,区域城市化进程较快。龙洞堡片区长期受交通瓶颈制约,城市基础设施落后于其他片区,现机场路、油小线已建成通车。三桥马王庙片区近年新建改茶路、三桥南路、北京西路、金西大道延伸段等道路,逐步改善片区基础设施落后,居住环境差的现状。花溪区随着甲秀南路、南环线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道路路网建设初具规模,城镇化进程较快。高新区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于2009年正式启动建设,金苏大道和麦沙大道两条城市主干道正在抓紧施工。

连接三县一市的道路,目前主要通过已建成的贵黄、贵遵高速公路,贵开二级公路等到达,交通十分便利。贵阳市“三县一市”依托便利的对外交通,城镇化进程取得较大的发展,但相对贵阳市各区,城镇内部路网密度相对较低,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市政配套设施逐步完善

贵阳市市政配套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老城区和金阳新区较为健全。老中心区城市人口密集,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较完善,供排水、综合管网(电力、电讯、燃气)等覆盖中心城区。为解决人车混行,贵阳市在老中心城区加大了慢性系统的建设力度,近几年来在主干道人口密集处修建了大量的人行立体过街天桥,过街地道等设施,加设无障碍坡道,完善交通指挥系统。金阳新区绿化、景观、路灯、公交设施、环卫设施、交通指挥等城市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较为完善,城市绿化率高,城市环境美观,打造了宜居环境。各区(县、市)供排水、供电、通讯等配套设施需加大建设力度。至2009年底,贵阳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116.5万立方米/日,排水管道长度1798公里,煤气(人工)供气总量22851万立方米,天然气供气总量844.26万立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5925.79 3

公顷。

为实现污染减排,近年来我市以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为突破口,大力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力度,确保了我市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的顺利推进。到2010年6月底全市建成污水处理厂已达到15座,实现各县均建成投运污水处理厂的目标,城镇污水处理能力从1999年日处理污水2万吨提升至日处理污水65.1万吨,其中城区建成污水处理厂8座,污水处理能力为58.05万吨。同时,配套城镇污水处理厂完成污水管网建设147.91公里。城区通过对南明河、市西河、贯城河、小黄河、松溪河等河道治理,逐步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

2.2“十一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以来,贵阳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城市道路交通路网的通行能力、给水系统的供给能力、污水及垃圾的处理能力等以及行业管理的组织调控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为贵阳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十一五”期间贵阳市全力以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基本建成了“一横一纵一环”、“三环十六射线”的城市道路交通主骨架路网,道路面积率达为

%,人均道路面积为

平方米;大力完善慢行系统,营造以人为本的绿色交通环境,老城区人均拥有人行道面积4.24平方米,共设置人行过街设施257处,其中人行天桥25座,人行横道185处,地下通道47处;全市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污水处理厂共有15座,污水日处理能力达65.1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逐步完善,垃圾处理率达到32.45%;雨污分流系统正在完善;轨道交通设施建设开始起步;;实施了饮水安全应急工程,新增日供水能力2079立方米/天,同时,新建、改扩建了部分乡镇供水工程,基本满足了我市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需要;先后有7项煤气工程和液化石油气工程建成投产使用,有效提高了我市燃气供应和保障能力;每年新增绿地30万平方米以上的速度完善我市绿地系统,生态恢复面积7266平方米;启动实施将军山物流中心、改貌集装箱物流中心、龙洞堡物流中心;启动金阳客运站、贵阳客运东站、贵阳客运西站、贵阳客运南站;开展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预案、4

监测预报等工作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工作,开阳县、息烽县的“十有县”创建试点工作已基本完成;推进信息化建设。组织开发了矿产资源开发及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系统,已通过测试和验收并正式应用。城市建设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金阳新区开发建设是贵阳市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实现强市升位的重要举措。金阳新区新型现代化城区雏形初步显现,“十一五”以来,金阳新区认真按照“十一五”规划制定的“完成17平方公里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并向40平方公里延伸”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目标任务,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实现市政基础设施结构优化布局,加速城乡一体化建设。

云岩区“十一·五”以来,主要完成了黔灵东西路、飞山街、松山路等拓宽改造工程;黔春路及排洪大沟等改造工程、雅关截污沟改造工程,水东路及南明河截污建设工程、金工路(云岩段)建设工程。道路建设改造投资21.86亿元,建设改造总里程25.58公里;大沟整治投资2.24亿元,建设规模全长5.27公里。同时,协助“三马”片区改造开发指挥部推进“三马”片区开发建设工作;北京东路、北二环、东二环、甲秀北路建设拆迁工作正在有条不絮地进行中。

南明区“十一五”期间,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发展总体水平为目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快推进龙洞堡新区开发步伐,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城市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配合贵阳市顺利完成了机场路建设,实施完成了南明区城市综合模块化管理系统项目。龙洞片区整体开发方面,按照规划先行、项目支撑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进行龙洞堡片区开发建设,积极推进片区内基础设施建设,龙洞堡片区排污综合治理一期(排污隧洞)工程顺利完成。龙水路、兴业西路、兴业南路、十号路及党校排水大沟、鱼梁河截污沟、龙水路1号大沟、龙水路2号大沟等“四路四沟”项目前期工作正加快推进。

乌当区“十一五”期间,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理念,围绕“黔中秘境,自然乌当”城市品牌,城市道路网络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水东路(乌当段)、四光路、新添大道(乌当段)、北衙路、观溪路、环溪路 5

等道路工程建成通车。加快推进松溪河、环溪河流域污水收集市政工程。新庄污水处理厂乌当段南明河截污沟工程全面完成。

花溪区“十一五”期间,完成了将军路、河滨路、民主路等城区多条道路的改造,为开展“十二五”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白云区“十一五”期间,完成了白云北路、刚玉街、建设路等三条道路的改造,总投资额为7668万元。迎宾路(白云南路)、金大路二期、建安路、长山路等四条道路因规划调整、财政资金紧缺等原因未进行建设。

小河区“十一五”期间,根据已经确定的贵阳市骨干路网总体框架,谋划域内路网规划建设。着眼处理好打通“大动脉”和疏通“毛细血管”的关系,高度重视与环城高速公路、花溪二道、二环路西南段的有机衔接。区内规划建设的“五纵四横” 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工作已经全面铺开,到2010年初全区道路总里程74.1千米,道路总面积167.4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7.3平方米。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增强。建设实施了道路交通、给排水、污水处理、能源、水利、邮政通信等一批重大的基础设施项目。

高新区实际管辖范围为金阳园区2平方公里和新拓区的17平方公里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十一五”以来,高新区紧紧围绕加快发展高新技术的战略目标,以实施城市形象建设为载体,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金阳科技产业园规划道路基本建设完成;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于2009年正式启动建设,金苏大道和麦沙大道两条城市主干道正在抓紧施工。加强以水、电、燃气、通讯、垃圾处理、停车场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长岭变电站、金阳LNG燃气站等市政设施建设项目,基本完成金阳园区基础设施。

开阳县“十一五”期间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及推进城乡一体化为目标,按照“旧城改造、新区建设、优美乡镇”三轮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新建开州大道、污水处理厂一期、环湖新区绿地等一系列城市建设项目,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至2009年底,全县已建市政道路44公里。

修文县“十一五”期间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较大成绩,完成了县城翠微路、6

河滨路长征路口至新客车站段等道路建设工程、县城区城市主干道白改黑工程、综合管网入地约10公里、县城污水处理厂及县城截污干管建设工程、河道整治二、三、四期工程、阳明广场及河滨广场、河道绿化建设工程、阳明大道两侧绿化工程,完成慢行系统人行道彩板及青石板铺装工程。至2009年底,全县已建市政道路12.2公里。

息烽县“十一五”以来,围绕建设“经济活跃,城乡和谐,交通便利,生态文明”的城市发展目标,实现贵阳一小时都市圈重要节点的全面发展。充分利用好各类资源条件,扩大县城的经济规模总量,提升县城经济实力及综合竞争力,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4个绿化广场等工程。至2009年底,全县已建市政道路11.9公里。

清镇市把清镇建设成为“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城连水、水连城、依山傍湖的园林式、生态型、数字化,最适宜于人居住、最适宜于企业家创业、最适宜于科学家思维的避暑之都休闲湖城绿色家园”作为城市发展定位和城市发展思路,每年投入资金1000万元以上,重点用于市政道路、垃圾处理、公共厕所、集贸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先后建成云岭西路、云岭中路、云岭东路、红旗路等城市主干道13条,次干道12条,小区道路19条,城区道路总面积54万平方米。新建了人民广场、东门桥广场。实施城市“亮丽工程”,城区路灯覆盖率达95%以上。铺设红枫街等主次干道人行道彩砖6万余平方米。在市场、商业街道、居民小区、广场等重点地段建设水冲式公厕19座,新建垃圾中转站1座,并积极争取建设清镇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至2009年底,全县已建市政道路32.1公里。

2.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贵阳市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道路纵横,使贵阳以日新月异的姿态屹立于西南高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仍存在一些问题。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人口增加的同时,由于历史形成的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的现状,使得经济、建设、人口、资源、环境等之间的矛盾在局部地区反而更加尖锐。

由于贵阳市城市建设起点低,城市基础设施仍较落后,城市基础设施存在一定不足,7

主要表现在:

一、基础设施缺口大、历史欠账多,发展缓慢、公共设施落后。

由于贵阳市过去经济条件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匮乏,使得发展水平远低于全国城市的平均水平。各项城市基础设施有很大的不完善,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生产需求;各种历史原因使得基础设施建设已发展缓慢,公共设施落后;需待解决问题多。

二、老城区与各组团通道建设明显不足。

现状城区路网结构为“方格网+对外放射”形式,三环十六放射主路网骨架只不过完成的2/3,一环线道路已成形,但尚未达到环路应有的快速路标准;二环路中东二环、北二环正在建设中;三环路为高速路已建成。但老城区与各组团的通道建设不足,射线建设还有待补充。

三、路网系统与交通枢纽的协调不足,集疏通道建设不足。

现状市域公路网主要由贵遵、贵新、清黄以及东北绕城高速公路和贵黄、贵毕、贵开和102省道等高等级公路构成以贵阳城区为中心向四周放射的人字形公路主骨架,在市域内公路网技术等级的总体水平较低,高等级公路网络化程度不高,网络连通性有待加强,而城市道路与交通枢纽的连接道路处较低水平,功能转换不高。

四、人口密度大,交通量过分集中,现状路网级配不合理,道路交通功能不协调。老城区与各组团人口密度大,并交通都集中在主要的道路上,交通功能与服务功能不明确,道路面积率9.66%,与国家指标相比处于较低水平,道路密度2.86公里/平方公里,低于规范要求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的级配构成为0.9:1:0.85:1.63,特别在老城区次干路、支路明显不足。

五、停车场地严重不足等问题。

至2007年末,贵阳市全市拥有机动车32.48万辆,老城区占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的57.8%。贵阳市现状城区范围内共有路外停车泊位6.02万个,路内停车泊位1.56万个;路内、路外停车车位比例为20.6%:79.4%,城区平均每辆机动车摇篮有停车位0.58个,远远低于实际需求。其中,老城区内各种停车场744处,泊位34395个;路内停车泊位7187个,停车泊位总量占全市63%,但因交通需求集中,老城区停车仍是全高停车供需 8

矛盾最为突出的问题。

六、城市排污、雨水不完善、污水处理率不高。

老城区各种历史原因、排污、雨水系统不完善,雨污收集管网建设滞后,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不够。

七、在发展的大环境下某些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严重干扰甚至是阻碍了城市建设发展,例如征用土地和农房拆迁问题。

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城市交通道路虽然发展迅速,但仍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并且基础设施建设仍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资,融资渠道单一,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资金筹措,使一些需要立即上马并能产生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基础设施项目不得不暂缓实施。

九、综合管网部分、垃圾处理系统等需进一步完善。

十、我市在“十一五”后,城市园林绿地覆盖率达到了42.3%,但各片区间差距大,中心城区由于老城区发展限制公共绿地分布不均。城郊结合部绿地较少是我市绿化建设的盲点。可供市民进入的游憩、健身的开放性公共绿地较少,且绿地服务半径不尽合理,致使现有公园负荷量加重。

十一、防灾减灾工作包括防洪排涝、消防、抗震、地灾防治、人防、气象灾害防治等。近年来中国城市重大灾害频发,各种灾害种类俱全。总体看来,灾害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大,抗灾能力低,减灾任务重是贵阳市防灾减灾的真实写照。我市应对突发灾害的设施不够完善,并且,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发展,新建的道路、桥梁、隧道也在增多,对建筑的检测及加固工作量也在增多,并且在城乡区域有多个灾害隐患点需要搬迁。

第三章 环境条件分析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站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的关键阶段,城市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柱,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3.1机遇和有利条件

贵阳市被列为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布局的“重点经济区”-黔中经济区。黔中经济区处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沿长江通道横轴和包昆通道纵轴交汇地带,国家规划的多条高速铁路穿区而过,加之高速公路的建设,整个区域将逐步形成较完善的交通路网。此外,经济区内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工企业基础较好,在全省生产力布局中居重要战略地位。贵州将力争把黔中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以航天航空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烟草工业基地和南方绿色食品基地,西南连接华南、华东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和全国的商贸物流中心。地处核心圈的贵阳市将建设成为西南区重要交通枢纽及物流集散基地、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贵州省委十届九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加强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意见》,明确将按照以贵阳为中心、迅速培育黔中经济区的原则,不断优化城镇发展布局,加快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梯次明显、优势互补、辐射作用较强的城镇体系。国家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将进一步增大,省委、省政府也将大力推进以贵阳为龙头的城市经济圈建设,加大对开发区建设的支持力度。

贵阳地处西南地区的交通要道,是川渝南下最便捷的通道。这个给贵阳带来了莫大的发展机遇。随着全省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布局,贵阳作为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加强,省域向心积聚特征将得到强化。目前,随着沪昆高铁,贵广高铁以及厦蓉高速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开工建设,贵阳在西南地区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涌入贵阳,为贵阳的发展添砖加瓦。贵阳的发展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

3.2挑战和不利因素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存在不利因素:一是随着城市规模 10 的扩大,机动车辆迅速增长,城市河流水体质量日益恶化,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受土地、水、天燃气等资源的约束,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更加艰巨。二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人民群众对道路交通、园林生态、环境卫生、城市供热、燃气等生活设施的要求日益提高,使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完善的任务更加繁重。三是随着新一轮城市规划的实施,新、老城区的加快发展,统筹考虑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均衡区域发展水平的任务艰巨。四是建设资金瓶颈问题。随着我市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多,要解决城市建设中巨大的资金需求与有限财力之间的矛盾,必须大胆改革和创新投融资方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和实行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使政府有限的财力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第四章 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4.1 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来指导城市建设,以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根本,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提升城市运行的综合功能,加强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增强中心城市的聚集效应和整体服务功能,以适应现代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火车头”作用,牵引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要求,“十二五”贵阳市要以工业经济为主导,做大做强,并以此提升一产,带动三产,解决好投资和产业发展的问题,实现贵阳市“融入国际化、实现现代化、体现人文化、突出生态化”。“十二五”期间贵阳市城市建设将按照土地集约、产业集聚、资源集合、人口集中的原则,夯实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优化工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集聚和较高水平的工业园区。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目标,我们将积极实施“北拓、南延、西连、东扩”的城市发展策略,加快城市道路骨干路网系统建设,同步完善水、电、气、综合管网配套,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畅通便捷、城乡共享的基础设施网络,为加强工业经济区内部经济联系和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奠定坚实基础。

4.2 规划原则

4.2.1 以人为本,生态建设

发挥贵阳市在区位、交通、生态环境、气候、地理等方面具有的比较优势,坚持以人为本,以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适度开发资源,节约资源,建立有利于资源统一调配与合理开发的约束机制,科学合理地规划各类城市基础设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4.2.2 重点突出,统筹兼顾

以城市远期发展战略为指导,协调近、远期利益,明确近期发展目标,突出重点区域、重大项目建设,统筹旧城提升与新区开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进区域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共建共享,合理并相对集中布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提高配套建设水平。

4.2.3适度超前,适应发展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应充分考虑城市发展,建设适度超前,既满足当前需要,又适应未来几年的发展需求,不断增强城市的承载、聚集和辐射作用,引导城市发展。

4.2.4优化结构,提高效率

调整和优化城市基础设施网络结构,合理确定各类城市基础设施的规模,科学优化布局,形成规模合理、等级有序、联系密切的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充分发挥城市基础设施的作用,提高使用效率。

4.3 规划目标

根据贵阳市总体规划,至2015年市域常住人口460万,城镇人口345万,城镇化水平达到75%,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其中中心城区城镇人口约275万,市域外围城镇人口约70万。市域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350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280平方公里,其他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70平方公里。至2015年,贵阳市基本形成“一城三带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健康有序发展,初步建成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态文明城市。

“十二五”期间,贵阳市城区面积由495平方公里扩大至123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实施“北拓、南延、西连、东扩”战略,在路网骨架建设的同时完善市政配套设施,重点推进金阳新区、三桥马王庙片区、龙洞堡东部新城、沙文高新区、小河~孟关产业带、大学园区建设,调控城市人口和产业布局,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大力实施“稀化”战略,扎实推进“城中村”改造,完善和调和老城区用地布局结构,提升老城区人居环境质量;加快建设发展清镇、扎佐、修文、息烽、开阳等重点城镇,促进市域城镇体系布局更加合理;

4.3.1城市道路

完成中心城区“一横、一纵、一环”路网主骨架和“三条环路、十六条射线”道路网系统建设,建设一批关键截面上的快速通道,完善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加强规划近期建设的重点地区城市路网及交通设施建设,完成火车新客站、龙洞堡机场扩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配套功能路网建设。至2015年新建快速路60公里,新、改建主 13

次干道687公里,人均道路面积达到9平方米/人。

4.3.2供水工程

到2015年,优化调整现有供水工程的服务功能,合理利用水资源,建立质优、面广、量足、安全的城市供水体系。至2015年,全市城镇人均综合用水量450~500升/人.日,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达到165万立方米/日,自来水普及率100%,全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管网漏失率降低到18%以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5%以上。

4.3.3排水工程

至2015年,全市污废水排放总量5.98亿立方米,其中中心城区3.8亿立方米。2015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

4.3.4综合管网

至2015年,全市用电量约为380亿千瓦时,最高供电负荷约为5842兆瓦。加快输变电项目的建设,全市需新建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17座,110千伏变电站54座,实现中心城区220千伏电网全覆盖,构建安全高效的电力网络体系。新建金阳电信、金阳移动2座大型通信枢纽及一批目标交换局、移动通信基站。贵阳市中心城区燃气气化率达到95%,一市三县城市燃气气化率达到85%以上。

4.3.5公共交通设施

努力构筑“安全、便捷、高效、生态、多元”的一体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完善智能交通系统,规划建设公共停车系统,引导城市形成合理的道路交通网络。结合老城区改造,以实施“畅通工程”的区域为中心,重点解决一环线内停车需求特别大、停车设施少的公共停车场建设,同时在中心区二环线附近建设大型货运以及交通转乘停车场以解决重要交通枢纽点的大量货流、客流的转运、换乘需求。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政策,优化公交线路,建设一批公交换乘枢纽。

4.3.6 慢行系统

至2015年,中心城区慢行交通出行比例达到35%左右,其中以步行方式为最主要的慢行交通方式,非机动车作为部分有条件地域的补充发展方式。至2015年,中心城区人 14

均拥有人行道面积达到5平方米。

4.3.7垃圾处理系统

实行废弃资源再生利用,努力推进城市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三化目标。至2015年,贵阳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

4.3.8 园林绿地

进一步改善南明河周边景观环境,加强城市自然山体的绿化和改造,建设一批具有山林河湖生态特色的城市公园,构建“一河、二环、三带、七点”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至2015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3㎡。加强园林绿地重点工程建设,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4.3.9 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轻轨重点服务中心城区,城市轻轨线网由4条主线构成。至2015年建设1号线、2号线一期工程。

4.3.10 防灾减灾

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贵阳市需要逐步建立完善城市的防灾减灾体系,加强以城市安全为目标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防洪排涝、消防、抗震、地灾防治、人防、气象灾害防治等。至2015年,初步建立起贵阳市的防灾体系,完善城市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确保城市安全。至2015年,防灾设施要求覆盖中心城区人口15%以上。

第五章

重点建设任务

在“十二五”期间,以“十一五”建设为基础,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主线,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进行重大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将贵阳建成西南交通枢纽的机遇,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切入点,大力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统筹城乡发展。

5.1 城市道路部分

根据贵阳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贵阳市中心城区形成“一城三带多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一城:以老城区、金阳新区共同构成城市核心,连片发展小河、二戈寨、三桥马王庙、白云等区域。多组团:在主城周边布局4个相对独立的功能组团。即主城北部的高新区组团,南部的花溪组团,东部的龙洞堡组团,东北部的新添组团。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目标,我们将积极实施“北拓、南延、西连、东扩”的城市发展策略,加快城市道路骨干路网系统建设,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畅通便捷、城乡共享的基础设施网络,为加强工业经济区内部经济联系和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奠定坚实基础。中心城区需要提高路网密度指标,改善路网结构。按照“大贵阳”的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贵阳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县以及卫星城镇联系的放射道路。

(一)建设完成“一横、一纵、一环”的路网主骨架和“三条环路十六条射线”的骨干路网系统。

“十二五”期间,贵阳市中心城区继续建设完善“一横、一纵、一环”的路网主骨架和“三条环路十六条射线”的骨架路网系统。其中,一横为北京西路——北京路——北京东路,现北京西路、北京路已建成,北京东路正在建设中,北京西路需向西延伸与清金高速连接,北京东路向东延伸至龙洞堡永乐;“一纵”为贵遵路——甲秀北路(金工路)——甲秀中路——甲秀南路(花二道)——花磊路,甲秀南路、花磊路已建成,甲秀北路、甲秀中路正在建设中,需继续完善甲秀北路延伸至贵遵路,花磊路至南环线,与惠水高速路相连;“一环”为环城高速公路,东北环线——西南环线——南环线,已建成通车。“三条环路十六射线”,一环路为老城区主干道,需对主要交通节点实施改造,缓解交通拥堵的压力;二环路:三桥——改茶路——贵黄路东段——南二环——富源路——东二环——北二环——贵遵路南段——三桥,南二环、东二环及北二环正在建设,;三环路为环城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十六条射线”道路,已建成北京西路、观山路、黔灵山路、金朱路、新添大道、机场路、花溪大道、花溪二道,在建道路有北京东路,拟建道路有盐沙线、富源路延伸段、东站路延伸段、桐荫路。

(二)按照“一城三带多组团、山水林城相融合”的空间布局结构,加强中心城区与各区域联系道路建设。

建设一批关键截面上的快速通道,逐步解决城市空间扩展的交通瓶颈问题。包括延伸北京东路、北京西路、甲秀北路;西北片区内部加强纵向联系,主要有云环路、210国道等;南部片区完善小河与花溪区、花溪区与环线的联系,主要有花孟大道、珠江路二期、开发大道四期、清溪路延伸段;东部新建龙洞堡大外环路,将龙洞堡机场服务区与北京东路、新添寨相连;西部建设金清线,将金阳新区与清镇市快速连接。

(三)结合各片区产业结构调整、集聚,完善基础设施配套。

金阳新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金阳新区改革发展的意见》,至2020年,要基本完成金阳新区198平方公里管辖范围内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功能配套建设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要求,努力把金阳打造成为生态型、园林式、数字化的新城区。金阳新区将在5年内形成快捷、高效的现代交通道路网络,重点建设文化山路网、金阳火车站功能区路网、宾阳大道、龙潭路等。

云岩区快速推进三马片区开发进程,配套物流商贸建设,将三马片区开发建设引向高潮。以水东路及南明河截污沟的建成为契机,全面推开东线片区的开发建设。加快推进盐沙路沿线城市规划调整,增加建设用地储备,为北线片区开发和招商奠定基础。确保新马王街、太金线、白云大道、百花大道、金阳环线等道路建设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完成贵黄路、贵遵路的改造。重点建设马王路、金阳大道延伸段、金阳环线、百花大道、长岭南路延伸段等。

南明区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升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味为重点,拓展区域发展空间、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努力提升区域竞争力。加快培育三个新的增长极,包括以新区开发为支撑的龙洞堡片区、以物流产业聚集为支撑的二戈寨片区、以都市工业为支撑的上下坝片区。大力实施区域“南延北接、东扩西进”城市发展举措,重点配合省市建设好以二戈寨为主体、以改毛和龙洞堡机场为空间结构区域、以航空、铁路、公路枢

纽相连接的贵阳市综合物流园区。龙洞堡区域配套空港物流中心、东部新城、食品工业园建设,重点建设“四路”(龙水路、十号路、兴业西路、兴业南路)、龙腾路、兴龙路、中兴路、建设路、见龙洞路、食品工业园园区路网等。完成二戈寨片“二纵三横”,配套国际性综合物流园建设,打通老城区与龙洞堡片区的联系通道,重点建设富源二路、二戈北路、南路等。

小河区“十二·五”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为目标,按照“规划科学化、建设最优化、机制市场化、管理法制化”的要求,加快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构筑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交通网络,真正把小河区建设成为贵阳市的开发区、开放区、中心区、生态区、示范区。到2015年,建成“五纵四横”(五纵:花溪二道、花溪大道、黔江路(黄河路、开发大道)、珠江路、桐荫路;四横:长江路、甘平路、金戈路、西南环线),的交通框架体系,大力实施南延北接、东扩西进的城市建设发展举措,道路总面积增加到220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9.5平方米,西部工业园、贵航军转民高新技术产业园、小河-孟关准备制造产业生态示范园区均初具规模。配套小河-孟关工业走廊、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建设珠江路延伸段道路工程、翁岩路道路工程、小孟园区道路、烟厂路二期、金戈路二期、甘平路、开发大道至王武道路、清水江路延伸段等。

白云区“十二五”期间,结合高新区入驻所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将以建设现代化生态都市新城和现代化生态科技新城为着力点,全力打造“一体两翼”城市发展新格局。结合白云片区控制性详规和白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谋划建设以旧城区为“体”,以南湖新区和都拉黑石头片区为“翼”的“一体两翼”城市新格局,进一步提升白云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区的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建设现代化生态都市新城和现代化生态科技新城。加快南湖新区功能配套设施建设,以完善商业街区及功能性配套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改善旧城区人居环境。配套铝工业基地、东西部合作产业园、粑粑坳工业区以及新区建设,重点建设云环东路、白云南路、南湖东路、朝晖路延伸段、建安路等。

乌当区结合贵阳市的总体规划接乌当区总体规划,以“拓空间、强基础”为方针,18

着力推进城市化建设。配套高新园区、体育公园的建设,重点建设乌当区食品工业园区路网、高新北路、马百路、乌当奶牛场及保利体育公园路网等。

花溪区“十二五”期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进行重大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结合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所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全力打造旅游城市发展新格局。谋划建设以旧城区为主,以洛平新区为辅的城市新格局,进一步提升花溪区作为省会城市旅游区的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建设现代化生态都市新城和现代化生态旅游新城。配套大学城、国家湿地公园、小河-孟关工业走廊建设,重点建设大学城主干路网、花孟西路、陈孟路等。

高新区以创新为原则,全力加快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提高金阳园区城市化水平,提升园区品位,增强园区功能,为企业进区创造优越的条件。到2015年底完成61条园区道路,道路总长度105.09 千米, 城市道路总面积318.2万平方米。在金苏大道与麦沙大道十字纵横主轴为主骨架的基础上,尽快完成“四纵五横”的园区主干道路体系建设,沙文区域以贵遵高速公路、贵修高等级公路为发展轴线,建设“麦架--沙文--扎佐高新技术生态产业经济带”、工业产业走廊。重点建设金苏大道、麦沙大道、青龙路、青山路、麦苏路、马南路、金干南路、干田路、苏庄路等。

开阳县以构筑功能清晰、等级结构合理、布局完善的城市道路网络,促进老城区和新城区的一体化发展为建设目标。至2015年,逐步形成 “三横五纵”(三横:县城北环线、开州大道-顶方大道、县城南环线;五纵:环城北路、胜利东、西路、环湖西路、环湖东路、迎宾路)的道路网结构。配套顶方新区及老城区建设,重点建设顶方新区路网、县城道路综合整治等。

修文县以改善旧城、拓展新区、突出特色为原则,实施龙场城区“一心两组团”(一心即旧城综合服务中心,两组团即城北阳明文化旅游服务区和城南居住综合区)、扎佐城区“一心双轴四组团”(一心即老城综合服务中心,双轴即沿凤阳路和磷铵大道形成的南北向发展轴,四组团即老城综合组团、万江工业组团、贵钢组团以及城北物流组团)的城市发展策略,旧城以结合阳明洞国家文物古迹景点,配套旅游服务设施,改善功能为主,带动城区发展。新区依托贵钢工业园、万江医药工业园区建设。配套重点建设龙

扎快速路,完善城区主次干道网。

息烽县“十二五”以“融入贵阳都市圈,打造新息烽”的总体发展战略,根据贵阳都市圈的总体发展要求,融入贵阳的产业分工和发展一体化,县城和中心城镇具有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成为贵阳、遵义地区的新兴经济增长极,完善县城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拉开县城总体框架,配合贵遵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建设柿花坪连接线,加强西山、永靖的联系。改造老贵遵路,增加出入口,打造县城向南发展的交通轴线。近期打通县城—柿花坪—西山柏香山村的城市道路,在西山柏香山村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县城主干道—息烽大道的向南拓展

清镇市至2015年,完成清镇市城北区一号路、城北新区三号、星坡路一期路、金清线干道、百花大道延伸段、星坡路、物流园区三号路建设。

(四)继续加大旧城改造力度,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结合城片改造、棚户区改造,打通断头路,完善路网。对老城区主要交通节点实施改造,缓解交通拥堵的压力。建设完善城市主次干道、支路。形成布局合理、联系顺畅的道路网络体系。

重点建设太慈桥片区路网、红岩路延伸段、贵沙路、延安路延伸段、贵黄路城区段改造、贵遵路城区段改造、彭家湾路网改造、青年路、渔安安井片区路网、四方河西路等。

5.2 排水部分

结合城区拓展和社会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全力推进城镇污水收集系统建设,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约45万吨,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日处理110万吨。全面完善城区雨污分流系统,提高城区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设施和中水回用工程,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结合城镇污水处理量的不断提高,按照“三创一办”工作目标要求,对污泥和中水进行资源化利用,完善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并结合贵阳城区河道景观用水和市政用水需求,积极组织推进中水回用系统建设。综合做好河道防洪工作,提高河道防洪标准,统筹考虑河道截污、污水处理、拓宽清淤、景观和防洪功能。

重点建设二桥污水处理厂二期、新庄污水处理厂二期、花溪南部污水处理厂、新庄

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项目、都拉片区污水处理厂、白云污水处理厂二期、金百污水处理厂、修文县城污水厂扩建工程、息烽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及配套管网、南明区四条大沟改造(党校排水大沟、龙水路Ⅰ、Ⅱ号排水大沟、鱼梁河截污沟二期)、清镇市东门河治理工程、开阳县城污水收集管网工程、麦架河河道整治、松溪河及环溪河河道整治工程等。

5.3 给水部分

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整合优化水资源配置,规划开发和合理使用优质地下水资源全面提高饮用水水质。不断完善供水管网,提高供水覆盖率,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水量水压,保证供水安全可靠。优化供水调度,改善供水服务,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形成应急保障管理机制。

重点建设东郊二水厂、孟关水厂、麦架水厂、修文水厂、扩建开阳大坡水厂、息烽永靖水厂、修文扎佐水厂等一批城乡供水水厂,同时结合水厂建设新建或改造三桥马王庙、二戈寨、龙洞褒、孟关等地区供水管网等。

5.4 综合管网部分

进一步提高城区各管线(电力、电讯、燃气)的安全、可靠性和覆盖率,对老城区道路下的管网继续加大管线入地的范围。

1)燃气:加快天然气引进和项目工程的建设,加快天然气进入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快原有燃气管网的改造、改建工作;加快燃气汽车加气站建设规划工作;加快市区原有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搬迁改造工作。

2)广电网络:重点新建两路两环管道;城区管网入地;贵阳轻轨迁改;贵铁迁改;双向城域网改造;村村通工程。

3)电信:重点实施宽带语音端口设备新建或扩容;WLAN无线宽带设备新建或扩容;CDMA移动网络基站设备新建或扩容;通信管道新建或扩建;光缆新建或扩容;电缆新建或扩容;机房新建或扩建;营业场所新建或扩建;平安贵阳、数字交警等新建或扩建。

4)电力:高新区“十二五”期间为电力供应满足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发展需要,新建220KV三河变1座,新建刘庄变、高山变110KV变电站2座;规划范围内大部分110KV、220KV、500KV架空电力线路保留现状架空敷设方式及路径,为更好优化规划用地,对220KV

干东I、II回作局部迁改。

5.5 慢行系统部分

结合贵阳山地城市用地发展特征,优化行人过街设施布局,建立安全、便捷、舒适的城市慢性交通系统,营造以人为本的绿色交通环境,引导城市绿色出行方式结构的发展。

5.6 垃圾处理系统部分

推进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综合利用,以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发展方向,提高生活垃圾密闭运输率、无害化处理率。

主要任务:采用变废为宝的先进技术进行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进行综合处理,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保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重点:生活垃圾中型转运站;生活垃圾处置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改造;餐厨垃圾处理厂。

5.7 园林绿地部分

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努力方向,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人居环境。增加绿地总量,改善公共绿地布局。主城区以恢复和强化林城特色风貌,改善和提升主城区生态环境为重点,使我市成为绿地分布合理、植物多样、生态环境良好的园林城市。

重点建设公园步道建设;贵阳市森林公园大门建设;贵阳市长坡岭森林公园建设;贵阳市鹿冲关森林公园环卫设施及导游牌设计、公园排污系统建设;城市生活污泥园林资源化生产营养土;城市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新增绿地建设项目;花溪湿地公园建设;山体公园建设项目。

5.8 公共交通设施部分

努力构筑“安全、便捷、高效、生态、多元”的一体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完善智能交通系统,规划建设公共停车系统,引导城市形成合理的道路交通网络。结合老城区改造,以实施“畅通工程”的区域为中心,重点解决一环线内停车需求特别大、停车设施少的公共停车场建设,同时在中心区二环线附近建设大型货运以及交通转乘停车场以解决重要交通枢纽点的大量货流、客流的转运、换乘需求。重点建设都拉营货运站;竹 22

林货运站;金阳客运站;贵阳客运东站;贵阳客运西站;贵阳客运北站;贵阳客运南站。

“十二五”期间贵阳市的轨道交通将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一阶段本着量力而行、积极稳妥的原则,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强化组团间联系,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压力。按照《建设规划》近期项目建设时序要求,2015年建成1号线及2号线(一期工程)。

5.9防灾减灾设施部分

近年来中国城市重大灾害频发,各种灾害种类俱全。总体看来,灾害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大,抗灾能力低,减灾任务重是贵阳市防灾减灾的真实写照。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贵阳市需要逐步建立城市的防灾减灾体系,加强以城市安全为目标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防洪排涝、消防、抗震、地灾防治、人防、气象灾害防治等。

5.9.1防洪排涝

贯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强化管理;以泄为主、蓄泄结合、因地制宜、讲究实效、分区设防”的原则,合理确定防洪标准,有效控制常遇洪涝,在遇较大洪涝时,经济活动、社会生活不受影响;在遇超标准洪涝时,有预定方案和切实措施,确保社会稳定,不致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不影响全市长远规划的实施。

重点是编制措施防洪规划,确定合理的防洪标准,制定科学的措施防洪方案,实施贵阳市城市排水系统改造工程。

5.9.2地灾防治

按照“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监测预警、工程治理与搬迁避让,同时还要做好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处置与宣传培训工作。

重点是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实施信息系统维护与完善;地质灾害点185处的治理与137处搬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

5.9.3抗震防灾

按照《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2007),贵阳市为大城市,位于6度区,应逐步建立健全措施抗震防灾体系,提高贵阳市城市综合抗震能力。

重点是完成《贵阳市中心城区抗震防灾规划》的修编;规划一批避震疏散场地;保障城市对外疏散道路畅通,加强贵阳市城市桥梁检测及加固;对电力、供水、供气、交通等生命线系统,制定抗震防灾的对策和措施;防止和减轻地震次生灾害;严格建成区内新建建筑抗震审查,对已建建筑制定改造措施。

5.9.4城市消防

建立健全消防法规和严格的监督制度,完善消防基础设施,加强消防队伍建设,配备先进的灭火、救火装备,提高城市的防灾、减灾、避灾的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增强城市抗御火灾和处置特种灾害事故的能力,逐步形成现代化消防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贵阳市城市气象灾害应急移动(车载)服务系统。

重点建设贵阳市公安消防支队“贵阳消防站”。5.9.5城市人防

贵阳市是国家一类防空重点城市,必须建立防空工程体系,保证城市战时基本功能的运转;同时建立人防救灾体系,提高城市的防灾救灾能力。全市逐步建立健全省、市、区、街四级人防指挥、防护和生活保障体系。按照《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2003)国动字第8号】,到2020年人防工程人均面积达到1平方米。

重点建设市人防基本指挥所、市人防预备指挥所、云岩区人防指挥所、小河区人防指挥所、金阳新区人防指 挥所、枣山路地下人防停车场工程、贵阳北站站前广场大型公用人防工程、轻轨一期地下部分兼人防工程等。

5.9.6气象灾害防治

建立健全贵阳城市气象灾害应急移动(车载)服务系统,为防灾减灾作基础保障工作。

第六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6.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以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组建重大项目指挥部统筹协调,项目业主规范运作,各职能部门做好服务,区市县征地拆迁,市民积极参与,职责分明的建设体系,充分调动各方主观能动性,整合资源,综合协调,推动项目建设。

6.2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加快项目前期工作

根据规划确定的建设计划,分时序、有步骤地深入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相关部门落实前期工作经费,确保项目有序实施。

6.3改善建设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对建设项目手续办理,市政府出台相关简化审批程序的政策,规范项目管理,促进项目顺利建设。

6.4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强重大项目建设

贵阳市建设 篇6

一.调研背景

1949到2009,整整一个甲子的轮回,我们伟大的祖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的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无疑地都取得很大的进步,中华大地在这一甲子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农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极大地丰富了。

在这个祖**亲60岁生日的年份里,作为一名大学生,我知道我得为祖**亲献上一份我的礼物,我用我的实践给祖**亲做了这个中国西部农村的报告,它是一份对农村所取得的成绩、所处的现状以及一些今后发展思路的简单思考的报告。当然它所能体现出的只是农村建设的一部分,有些问题可能只是个别现,看待问题不是很全面,由于实践时间及能力有限所以会出现不足。

本次实践的过程中,我投入到村干的行列中,去体验到他们工作,了解一些他们工作得基本情况,参看了他们的发展计划等资料,自己收集整理加上自己的一些思路得到此报告。切身体验使我得到很多难得的收获。下面是我简单的整理。

二.下寨村基本概况

本村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与其他民族杂居的布依族村,辖五个村民组,地形呈J字形,共有389户,总人口1320人,总耕地面积为892亩,其中水田514亩,土378亩,主要生产水稻和玉米,有荒山(对本村经济贡献小的其他土地)800亩,其中寨林荒山500亩,主要包括竹林,房前屋后树林,村寨附近的小山,植被覆盖率高,有极高的生态价值,是生态农村的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另一种表现!也是当代农民环境意识增强的表现!是和谐农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寨林荒山适应种植果树,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其他荒山300亩,主要以草本、灌木、小乔木为主,是本村石门坎、青林、上寨三个村民组的放牧地,适于发展畜牧业,是本村可以开发的重要生态资源。

全村面积较窄,无水资源,无矿产资源,无煤资源,办不起企业,集体资金空白,发展困难。所以本村劳动力都往外流,去城市打工的占到总劳动力的65%,而外出务工带来的经济收入则可以占到全村总经济收入的70%,从2000年开始,本村劳动力输出人数快速增长,即使是全球金融危机严重的2008年,本村外出务工的返乡人数只有百分之几。外出务工经济收入成为我村农民收入的绝大部分。

(寨林一景)三.本村的文化教育

本村1320个人口中,正在上大中专学校的有25人,有高中以上学历的人数约为30人,其余全是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2000年以前本村无大学以上学历的人,高中专学历的仅有几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村民思想的转变,本村人口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本村于2004年建成了新小学,农村孩子结束了在危房里学习的历史,孩子们有了宽敞明亮的教室,有了崭新的课桌椅,学校还开设了食堂(国家有一定补助),为农村孩子提供了有营养、价格便宜的早餐,有助于解决农村孩子营养的问题;近年来,大批大学生到乡村小学支教,当然我村小学也从中受益,他们的丰富的知识和新颖的教学方式使得农村孩子得到比较好的发展。在每年的小升初考试中,本村都能取得好的成绩,在各种各小学间组织的活动中,我们村小学的代表队变现都比较优异。

本村是一个布依族聚居村落,有鲜明的布依族文化,每逢节日和村民办各种酒席的时候,都能听到很有地方特色的布依族山歌及布依族舞蹈,每年村里组织的各种布依族活动使得村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丰富,过去成天没事就聚到一起打麻将等赌博活动少了。本村村民活动室有许多农业知识的书,但阅览的人很少,这是有待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新型的村民新修建筑)四.本村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本村已经实现村村通水泥公路,寨林内的串寨路已实现全部水泥路,而且基本实现家家通,给村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摆脱了以前进城就能被认出是乡下人的窘境,雨天怕出门的困境,这样使得农村的卫生状况得到极大的提高。不过本村村民组间的串寨路没有直接联通,得绕由其他村,但这带来的问题并不大,因为绕行的路程并不远,但有的村民组的下田坝路却成为一直让村民烦的问题,每每下雨天或者收获的季节村民总是得面临无路可走的困境,因为下田坝的路是泥路,经牲畜踩成了像田一样。所以这是本村有待解决的村民最需解决的事,成为该解决的主要矛盾,相信有政府的支持和村委的领导加村民的团结,问题会很快解决的。

本村规划建设沿河沟乡村路,以此为基础,在相对比较平的地带建设大棚,种植各种蔬菜,促进农民增收,另一方面使得农民种田的各种运输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给农户带来极大的方便,促进新型农村的建设。

在能源建设方面,在最近五年的时间里,本村共建成农村沼气池138口,能为农民减少能源开支几万元,也为清洁能源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使得农村厨房面貌大为改观。

(美丽的田园景色)

五.本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本村建设取得不少进步,但相对而言还有许多问题,而且我们也应该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我们的生活水平只是相对几年前而言改观了很多,但和国家的平均水平比较还有距离,和发达省份的农村比较差距更大,所以我们的发展是任重而道远,得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本村没有企业,劳动力几乎都外出打工,不愿在家创业,外出打工每年虽可以带来很大的经济收益,但并非长远之计,村民不愿在家创业也缺乏创业资金和技术。

(二).由于人口素质相对还是较低,思想观念落相对后,技术缺乏,办理公益事业很难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引进发展项目困难,加上缺乏技术人才,项目缺乏保障,就算引进了项目,由于不敢确保成功也很难实施,小农经济思想浓厚,经济分散,思想分散,很难齐心半大事。

(本村的沙场,但因离居民区较近,已取消生产资格)

(三).基础设施相对还是落后,本村以农业为主,但水利设施建设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牛耕还是主要的耕作方式,农业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大,农业成本高。而且有的村民组水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天旱就只能挑水吃,停水成为经常发生的事。

六.今后的发展思路

(一).发挥农村干部、党员、能人的带头作用,着重对干部、党员、能人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对广大群众加大宣传力度,转变观念,党员、能人要带头发展经济,通过各种有效渠道寻找发展之法。

(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找方法、引技术、引人才发展经济农业,用人才、技术调动广大农户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农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村劳动力,带动农民至富。

(三).千方百计向上级部门申请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国家相关部门投入材料和资金,村民投工投劳,解决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的路的问题,为发展铺路。解决个别村民组喝水的问题,解决好灌溉水渠的维护工作,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利用500亩寨林荒山种植经济作物,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绿化了生活环境、保持了水土。

(五).利用300亩其他荒山,可引进优良草种,发展畜牧业,种植如金银花等藤本植物,可适当增加收入的同时也防治了土地石没化,绿化了环境、保护了生态。

(六).利用示范养鸡和养猪取得的成果,鼓励群众发展养殖,增加农民收入。

(七).修改村规民约,保护现有生态环境,杜绝森林火灾,提高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生态保护意识。

七.启示和结语

下寨村是贵州部分农村的典型,通过本次的调研活动,我了解了贵州农村发展取得的一些新进展,当然更多的是发展的问题,寻求发展之路的问题,如何可持续发展,用什么保障发展,需要思考的还有很多。农村无疑地在中国社会注意建设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好新农村无疑是国家大计,农村需要生么?农业如何发展?我们的“科学发展观”怎样知道我们的农村生产生活实践?这些是国家领导者、政府领导者思考的问题,当然也应该是当代大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当然农业工作者、涉及农业专业的大学生更应该思考,并且用行动、用科研成果解决自己所需解决的问题,为国家农村建设贡献自己,这是使命,是当代大学生该有的觉悟。

贵阳市建设 篇7

一终身教育与社区教育

早在1919年英国就出现了终身教育的概念, 中外学者对终身教育作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 虽然众说纷纭, 但是归结起来, 终身教育是指人在一生当中所接受的各种教育、培训和学习的总和。教育不再限定在固定的阶段, 即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 而是贯穿人的一生, 从出生到死亡;学习的形式和手段不再局限于学校教育、课堂教学, 网络资源、社会培训、自主学习等都成为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教育的内容, 不再是指定的教材和固定的蓝本, 而是可以随性而学、随心而学、随需而学。社区教育秉承了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教育理念, 对相对固定区域内的幼儿、青少年、成年人及老年人等不同年龄层次及不同学历层次的人群提供学习资源, 搭建学习平台, 实施教育影响, 整合各类社会资源, 共同构建各类学习型组织, 为丰富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社会服务。终身教育为社区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具体形式和途径, 两者相互依托、相互促进, 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为人的学习搭建了立体的空间, 真正实现了时时可学、处处可学。

二立足自身、善于借鉴, 发展本地特色的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在发达地区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和影响, 贵阳市近几年才开始开展社区教育工作, 2013年开通了贵阳市市民终身学习平台。虽然贵阳市的社区教育工作起步较晚且潜力较大, 但应本着立足自身、资源共享的理念, 勇于探索, 不断创新, 逐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社区教育格局。

1. 注意教育活动的多样性, 注重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贵阳市作为贵州省的政治文化中心, 辖六区三县一市, 有468.4万人口 (2013年) , 其中0~14岁人口占17.17%;15~64岁人口占74.91%;65岁及以上人口占7.92%。受教育程度方面, 2013年具有大学 (指大专以上) 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60054人;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3830人;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3073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6863人。根据社区成员属性, 我们大致可以把他们划分为几个群体:第一种是常规群体, 这一部分居民是社区成员构成中常态性存在的, 这一部分人的生活、学习、年龄等相对稳定。在这一群体当中针对0~14周岁的儿童开展了“伴随成长”项目, 通过微信、市民学习平台等为家长免费提供教育培训这一年龄段儿童的相关资信;针对老年人, 我们与贵阳市老年大学联合举办各种社区活动, 聘请老年大学教师录制瑜伽、舞蹈、书法、民乐等各种适合老年人学习的课程放在贵阳市市民学习平台上提供给老年人。第二种是随着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新问题而产生的特殊群体, 例如失地农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下岗职工、进城务工人员等。针对这些特殊群体, 各个社区就要根据各自社区的实际情况及时扩充、调整社区教育的课程内容, 采取有效手段和方法, 满足这部分人员的需求, 发挥社区教育的功能。第三种群体是临时性群体, 这种群体是某一个时间段或因某种活动或原因而短时间形成的群体。比如寒暑假的时候, 学生不用上课, 就形成了临时性的学生群, 针对这部分群体, 社区可以根据本社区学生群的数量和年龄段等特点自行组织, 也可以几个社区联合组织, 开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程, 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让学生参与进来, 既保证了学生在假期得到适度的调整和休息, 又可以让他们学到平时想学而没有时间学的知识, 同时还解决了父母的后顾之忧, 让其安心工作。

2. 整合社会资源, 搭建和完善社区教育网络

社区教育是以社区内全体成员作为服务对象, 目的是要满足社区全体成员的学习需求, 提高全体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 完善社区学习化建设, 进而促进终身学习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如果仅仅依靠单个社区、个别单位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 社会资源的科学整合和合理利用对社区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贵阳市在建设社区教育过程中, 打破了社区地域的局限和人、财、物之间的局限, 利用贵阳市多种资源平台, 开展了每周一期的家庭教育大讲堂, 邀请在贵阳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心理咨询工作室创办人、心理咨询师, 甚至全国知名专家等为贵阳市的学生、家长授课, 分享家庭教育的理念、方法、感受, 传授家庭教育当中的沟通技巧、情绪情感控制的方法等, 让众多家长和家庭受益。贵阳市社区教育发展还应该要充分与地方文化、地方历史、民族民间手工艺、民风民俗等相融合, 大力挖掘地方特色资源, 打造一些地方特色课程。比如阳明文化、苗族的板凳舞、芦笙舞、蜡染、泥哨、茶文化等, 既可满足市民学习的需求, 又可让地方文化得以传承, 甚至还可以把社区教育与贵州旅游相结合, 让市民了解和热爱我们生活的城市, 人人都可以成为贵州旅游宣传员、贵州城市文化的讲解员。

3. 有鉴别性地借鉴先进经验, 引进优秀资源

如前所述, 贵阳市的社区教育工作起步较晚, 这是我们的劣势, 但同时也是优势。因为我们起步晚, 在学习资源的建设、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培养、理论研究、实践经验等各个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 要推进社区教育的发展, 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也将会遇到巨大的困难, 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发达地区的实践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现成的可供借鉴的范本, 为我们节约了试验时间和成本。然而, 借鉴不等于照搬照抄, 不等于一成不变。以贵阳市社会教育平台为例, 平台搭建的流程、组织、模块等我们可以引用发达地区的现成资源, 但是具体的内容, 是不是也可以照搬过来?那就未必可行了, 同样的课程, 在上海、北京地区也许很受欢迎, 学习效果良好, 但是到了贵阳就可能受冷落。这与我们本地的实际情况不相符有关, 贵阳是欠发达的地区, 不只是在经济上落后, 人口的整体素质也不如发达地区, 思想观念不同步, 看待事物的视野和角度不同, 接受知识和信息的度和量就会不一样, 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同理, 对引用其他资源也是如此, 要在立足本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有鉴别性的引用, 切不可生搬硬套。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终身教育成为人与社会发展的共同要求, 社区教育是实施终身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在终身教育的视角下, 贵阳市作为开展社区教育的新生儿, 各方面都显得很稚嫩, 为此探索一条具有其地域特点的社区教育之路对其可持续发展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终身教育,社区教育,区域,视角

参考文献

[1]赵苏阳.高等教育与社区教育之间互动的分析与策略[J].科技信息, 2010 (14)

[2]蒋建民.关于终身教育视角下创建特色社区教育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 2011 (1)

洛阳市社区建设问题分析 篇8

关键词:社区建设 问题

一、洛阳市社区建设和管理取得的成绩

做好社区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社区建设,对扩大就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市社区建设起步早、基础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洛阳市和谐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早在2003年,河南省洛阳市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的目标要求,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因地制宜,整体推进”的原则,把搞好社区建设作为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的主题,把社区建设列入全市“十五”社会发展规划。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市委、市政府把2003年作为城市“社区建设年”,并采取有利措施,强力推进。

近年来,洛阳市把和谐社区建设作为构建和谐洛阳的基础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拓创新,推动全市社区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09年10月底,洛阳市涧西区、西工区唐宫路街道、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夏路社区,分别被民政部表彰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和“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我市社区在加强城市管理,服务市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社区建设与管理作为一个新的课题,在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狠抓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先后下发文件,切实加强对社区建设的指导;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连维良,市长郭洪昌多次对社区建设工作做出批示,提出具体要求;市领导经常到城区检查指导社区建设,提出具体工作意见,有力地推动社区建设工作。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社区要设立“八室、一厅、一站”,即社区党支部工作室、社区居委会工作室、社区议事工作室、社区警务室、社区资料室、社区图书阅览室、社区娱乐活动室、社区居民学校教室、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和社区卫生计生服务站。市委、市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市、区、街先后拿出2800多万元投入社区用房建设,创建了一批建筑面积在1500-2000平方米以上、室外活动场所在5000平方米以上、服务设施较完善的精品社区工程,使全市社区用房建筑面积平均在500平方米以上。目前洛阳市精品社区数量已经达到19个。2008年,市政府为加强社区建设采取了一项重大举措:从全供事业单位中抽调816名人员分赴全市158个城市社区,到社区办事处从事经常性工作,并直接参与社区定岗、定位、定责及分工。壮大了社区工作人员队伍,为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牵头负责、民政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从整合社会资源入手,把全市原来的198个社区,整合为158个社区,实现了资源共享,规模适当,节约了经费,提高了办事效率。逐步创立了科学的“六四”工作机制,即:联席会议制度、督察制度、上报制度、通报制度、奖惩制度、市直单位联系社区制度。形成了社区建设组织领导、社区建设责任追究、社区建设资金投入和绩效考评4项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较好地推动了社区建设工作规范、高效运转。

(三)、完善社区服务体系,优化社区环境。全市158个社区全部建立了“一社一警”、一警一室、一协一队(治安巡逻队)的平安建设网络体系,形成了以社区保安或治安员为主体、专职与义务相结合的巡逻守望、看楼护院的社区防范和防控网络。同时加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力度,实现了社区卫生、物业、社会服务全覆盖。

(四)、强化了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社区组织体系比较健全。进一步健全了社区党组织、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培养和造就了一支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结构合理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改进对社区离退休党员、流动人口党员、下岗失业党员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党员参与社区活动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积极推进居民自治,社区民主自治有了新的进展,社区老年协会、业主委员、社区志愿者协会等社区中介服务组织得到培育发展,社区管理的主体作用明显增强。

(五)、狠抓服务实效。市委、市政府加大督查力度,委托洛阳日报社定期开展“洛阳市居民群众对社区管理满意率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情况,对相关单位发出通报、提示函、警示函,督促其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满意率,有效地提升了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六)、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普遍进行了社区工作者岗位培训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社区作为城市基层管理、为居民服务和社会工作的平台作用日益凸显。通过承接政府转变职能、国有企业改革分离的社会职能,社区成了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保障社会化的载体;通过推进居民自治,发展基层民主,社区成了推动社会民主、文明、进步的阵地;通过发展壮大服务队伍,完善服务设施,改进服务手段和服务机制,社区成了人民群众赖以提高生活质量的家园。越来越多的社区民众认同了社区这一“概念”和组织形式,也逐步感受到社区建设带来的便利。

二、 洛阳市社区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矛盾与突出问题

“社区虽小,管事不少”,小到环境卫生、水电暖气,大到邻里纠纷调解、下岗再就业等,都需要社区居委会做工作。作为地方社会,社区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社会问题,例如住房紧张、贫困户较多、教育资源缺乏、犯罪率较高、交通拥挤,以及老年人问题等等。一个社区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往往不是某一社区单独存在的,而是更大社会范围内的问题的具体表现。

近年来尽管我市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社区建设的投入,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与人民群众的需要,同一些兄弟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推进的过程中,社区与社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少人干事、缺钱办事、少场所议事”的现象仍然存在,在工作中也存在社区投入体制不完善、社区资源未充分利用等问题,理顺这些问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和办法予以解决。

(一)体制不顺

体制不顺,其表现是社区工作关系尚未理顺,建立新型的社区建设运行机制和社区管理体制举步艰难。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导致基层政府和社区角色与职能错位,事责分离、权责分离、事财分离现象突出。社区居委会的负担太重,行政化倾向明显,社区民主制度不够健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市社区居民自治作用的发挥。社区管理体制存在条块分割和责、权、利不配套的现象。现有社区覆盖面不广,特别是社区对企业下岗职工和离退休职工没有真正接管。社区的自治意识不强,市、区与社区仍然保持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没有转变为指导与被指导关系。

说起来社区居委会的性质是群众性自治组织,引导居民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但实际上,目前我们所处的社区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政府划定的;社区干部不是从居民中产生的,而是由政府招聘的;社区资金不是自给自足的,而是由政府财政拨款的。一系列的事实造成了社区具有明显的“行政社区”而不是“公民社区”的色彩。体制界定的不明确,使政府职能部门把服务到社区变成了把任务交到社区,社区干部疲于应付各种会议、统计、报表、检查、汇报,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功能没法很好发挥。就像有人说的“社区是汉堡包中间的馅,上有政府,下有百姓,最难为”。

(二)机制不新

在社区里,经常会碰到这个问题:社区居委会、社区物业、业主委员会到底是什么关系?应该说业主委员支持居民委员会开展工作,并接受其指导和监督。业主委员会监督物业的管理服务活动,支持物业正当的管理活动,同时听取和反映业主的意见和建议,协调与物业管理的关系。作为物业管理企业应当依据合同约定为业主提供服务,并接受业主、业主委员会的监督。而居委会和物业是为居民服务的两个不同的组织机构。在具体运作中,目前存在着社区居委会与物业管理关系不顺的问题,不利于社区建设的开展。在一个社区中存在着两个独立的机构,没有隶属关系,但工作职能却有很多交叉。如物业管收物管费,卫生费,停车费等,也承担着社区的房屋维修、清洁卫生、治安管理等,但是社区居委会不收费,却也承担着后两项工作,权利与义务的不相等,使社区居委会工作开展存在难度,特别是在居委会办公室和物业办公室同处一个小区的情况下,居民有事总是先找居委会,物业也因为同业主之间存在着利益关系,怕难收费而把事情推给社区居委会。

(三)人才缺乏

因社区工作负担过重,社区工作者压力过大,社区工作者待遇与超强的工作负荷难以对应等原因导致社区工作者队伍不稳定,变动较频繁。社区建设的工作可细分为100多项,上级机关部门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任务主要靠社区工作者去落实,致使社区工作者常常计划跟不上变化,没时间走访联片责任区,而且在上级部门考核工作时,如计生等工作还被列为“一票否决”,这些都令社区工作者感到工作和精神上疲于应付。一些年纪轻、文化程度较高、有技术特长的年轻工作者和男性社区工作者,他们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在社区岗位上往往持边工作、边观望的态度,一旦有新的就业机会,便辞职走人,社区人员流动性大。

(四)、经费不足

投入不足。城镇社区自身造血功能不足,承担大量社会事务,因“费随事转”得不到落实,经费短缺,致使相关工作难以开展。

(五)、待遇不高

主要表现是社区工作者待遇不高。按照省市建设社区标准要求,在社区工作者的配备和落实福利待遇相关问题上仍有一定距离,影响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六)、服务面窄

目前社区服务体系尚不完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亟待提高。我市虽有不少地方设立了社区服务中心(站),但因职责不明确,工作不规范,行政性事务较多,社区教育、体育、文化、卫生等服务项目工作开展少,社区服务的投资主体单一,社区服务队伍不够健全,尤其是中介组织和社区志愿者队伍尚在培育阶段,信息化服务也刚刚起步,社区服务专业化水平不高,影响了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七)、资源匮乏

社区基础设施薄弱,办公、服务和活动用房不足。存在一些社区办公设施简陋,组织开会、活动等很不方便,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备,与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很不相称,成了制约社区建设深入发展的“瓶颈”。

上一篇:留学美国申请签证 如何写一份好的学习计划书下一篇:初当班主任第一周感想-班主任工作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