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科技城

2024-08-14

绵阳科技城(精选8篇)

绵阳科技城 篇1

摘要: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为城市创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而且能够提升城市知名度, 美誉度和城市形象。绵阳是我国唯一的科技城, 四川省第二大城市, 拥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各种优势。但当前绵阳文化产业存在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文博产业及相关产业, 打造节庆品牌、提升绵阳城市形象是发展绵阳文化产业的必要路径。

关键词:科技城,绵阳,文化产业,文化资源

作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和“朝阳产业”, 文化产业具有产业附加值高、产出绿色化等众多优势。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为城市创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而且对于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调整和促进就业结构起到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 文化产业在提升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牌等方面的作用明显。

一、绵阳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

绵阳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我国唯一科技城, 四川省第二大城市, 绵阳交通便利, 历史悠久, 文化资源丰富, 经济基础较好, 拥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各种优势。

(1) 区位及交通优势。一个地区或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其区位及交通设施密切相关, 良好的区位及便利的交通设施是一个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绵阳区位独特, 交通便利, 位于成都、重庆、西安“西三角”的腹心地带, 是成都平原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绵阳市区南距成都98公里, 东距重庆300多公里, 北距西安700公里, 绵阳已成为四川省西北部的次级交通枢纽城市。公路交通:成绵高速公路、成绵高速公路复线、绵遂高速公路、绵广高速公路、成德南高速公路等贯穿绵阳全境。即将开工建设的有绵 (阳) 西 (充) 高速公路, 正在规划建设的有绵九高速公路 (绵阳至九寨沟) 。铁路交通:宝成铁路、成绵乐城际铁路贯穿绵阳, 乘坐火车北上可直达西安、上海、青岛、北京等城市, 南下可到达重庆、成都和昆明等地。2014年12月底成绵乐高铁的开通, 使绵阳到成都的时间缩短到1小时之内, 绵阳融入成都一小时经济圈;成绵乐高铁将绵阳与成都、乐山、广汉、德阳等多个城市连接起来;通过成绵乐城际铁路客运专线, 两小时内可穿越省内10个城市。航运交通:绵阳南郊机场是仅次于成都双流机场的四川省第二大机场。2014年绵阳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 通航城市达到21个, 初步构建起联结东西、沟通南北、覆盖全国主要区域的航线网络。[1]

(2) 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系统中最基本的组成要素, 在文化产业系统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实质是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价值的实现过程,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2]第一, 旅游资源丰富。绵阳处于大九寨国际旅游环线和三国蜀道文化国际旅游线上的主要节点, 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绵阳拥有国家级5A景区1个 (北川羌城旅游区) , 4A景区9个 (绵阳科技馆、梓潼七曲山大庙、江油窦圌山、江油李白纪念馆景区、三台梓州杜甫草堂、北川药王谷风景区、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西羌九皇山猿王洞、平武报恩寺) , 3A景区3个 (佛爷洞景区、李白故里、寻龙山景区) , 2A景区6个 (富乐山公园、龙门小桥村、芙蓉汉城、碧水蓝天旅游景区、涪龙苑旅游景区、子云亭公园) 。1第二, 历史文化资源厚重。绵阳历史悠久, 文脉迁延, 文化遗存丰富, 文物古迹较多, 绵阳境内边堆山遗址出土有45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陶器。2013年, 绵阳全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5处,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4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3处, 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处。[3]绵阳历史名人资源丰富。绵阳江油是李白故里;欧阳修、文同、李调元、沙汀、邓稼先、冯达仕等曾在绵阳居住过;司马相如、扬雄、蒋琬、宋哲元及杜甫、王勃、杨炯、卢照邻等在绵阳留有重要遗迹或作品。第三, 科技文化资源突出。绵阳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 科研机构和科研人才资源丰富, 包括两弹城、亚洲最大风洞群等。绵阳科技场馆众多, 包括绵阳科技馆、数字球幕影院、亚洲娱乐风洞、中华科学家公园、长虹科技馆、中物院科技馆、绵阳科学城、绵阳博物馆等。

(3) 经济基础。文化产业是文化的经济化形态, 是文化经济的存在形式, 是文化生产分工细化、文化生产方式增加、文化流通销售载体变化、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增加的产物。[4]经济基础是文化产业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也是影响和制约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之一。一个城市文化产业发达程度与其经济基础密切相关, 经济越发达的城市, 往往文化产业越发达。2014年, 绵阳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9.89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9.1%。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位, 增速居全省第9位。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4.77亿元, 增长13.0%, 总量居全省第2位, 增速居全省第10位。2

(4) 城市品牌及城市荣誉。文化产业与城市知名度、城市品牌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一般而言, 城市知名度越高, 其文化产业越发达。绵阳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我国唯一科技城,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创业先进城市、联合国环境规划基金会“杰出绿色生态城市”等。

二、绵阳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 总体发展水平不高。2012年绵阳文化产业增加值为58.48亿元, 居于四川省第二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34%, 居四川省第2名。[5]从文化产业增加值来看, 绵阳文化产业增加值与成都之间仍有很大差距。2012年成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03.95亿元, 绵阳58.48亿元, 二者之间相差达到345亿元左右;而绵阳与第三名的乐山之间差距仅20亿元左右。从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看, 绵阳有较大提升, 从2011年的2.29%上升到2012年的4.34%;绵阳与成都的差距, 从2011年相差近2个百分点到2012年相差0.6个百分点。

(2) 区县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绵阳部分区县文化产业底子薄、基础差, 文化产业规模小, 占GDP比重低。2012年, 涪城区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9.17亿元, 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9.88%;除江油市外, 其他各区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均低于8亿元。其中, 北川县和平武县文化产业增加值低于1亿元, 仅占当地GDP比重的2.56%和1.89%, 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和质量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

(3) 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绵阳文化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总体上仍处在培育阶段。根据相关统计数据, 在绵阳文化产业发展体系中, 文化休闲服务占14%, 文化产品的辅助生产占29%, 文化用品生产占51%, 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工艺美术品生产、新闻出版物发行等只占6%, 现代传媒业、文化艺术培训业、创意设计业和文博会展业等新兴产业所占比重偏低, 能够走出去的文化产品还不多, 缺乏竞争优势明显的支柱产业。

(4) 缺乏知名文化品牌。缺乏知名品牌是绵阳文化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一大问题。例如, 提起成都, 人们会联想到大熊猫、金沙等, 大熊猫和金沙已经成为成都享誉国内外的知名文化品牌;锦里、宽窄巷子等已经成为成都的文化地标。相比之下, 绵阳还没有全国知名的文化品牌, 也没有形成文化地标。李白是绵阳重要的名人文化资源, 但对李白文化产业的开发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绵阳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1)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绵阳处于大九寨国际旅游环线和三国蜀道文化国际旅游线上的主要节点, 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丰富, 文化旅游产业是绵阳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点行业。根据绵阳市旅游局统计数据, 2014年绵阳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277.26亿元, 接待游客2821.86万人次, 全市旅游总收入在全省排名从2013年的第五位上升到第三位。3第一, 推进绵阳建设旅游目的地城市。针对目前绵阳还未成为旅游目的地的现状, 应加快推进绵阳建设旅游目的地城市。绵阳应以已有的城市荣誉和城市品牌为平台, 扩大区域交流、国际交流, 加快推进绵阳文化旅游产业的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同时着力提升绵阳市的都市旅游功能, 建设不同主题的都市游憩区, 加快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 建设绿色通道、立体交通网络, 实现“无缝对接”;统筹城乡旅游协调发展, 营造良好人文生态环境。第二, 打造四川省旅游副中心、休闲副中心。绵阳是四川省第二大城市, 是成渝经济圈的重要一极, 同时绵阳处于“大九寨国际旅游区”和成绵乐旅游经济带上, 从各方面条件来看绵阳有成为四川省旅游副中心的可能性。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城市排名优势, 充分利用绵阳在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等各方面的优势, 将绵阳打造成为四川旅游副中心、休闲副中心。

(2) 发展文博会展产业及相关产业。绵阳现有大型体育场馆2个, 建有科技城会展中心, 室内外展场面积达到7万㎡, 已经成为继成都之后四川会展第二城。第一, 发展文博会展产业。绵阳应发挥科技城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等, 发展科技博览会展产业, 形成科技会展格局, 并打造科技会展品牌, 将科博会 (中国 (绵阳) 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 打造为知名品牌。自2013年至2015年, 科博会已经连续在绵阳举行3届。科博会的举办有利于进一步推广绵阳城市品牌和发展绵阳科技旅游产业。2013年科博会期间吸引了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7400余人, 参展项目1304项, 参会单位签约项目214个、金额486.5亿元。[1]2014年科博会参展单位803家、项目2584项、展品9736个;共吸引49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余名嘉宾, 58.6万观众参会;共签约项目945个、金额883.6亿元。2014年科博会被评为“2014年度中国十佳品牌会展项目”。[6]第二, 开发文博会展业相关的文化创意衍生产品。将创意设计与博物馆原有的文化资源相结合, 能创造出优秀的旅游纪念品, 如梓潼七曲山大庙可开发七星点斗系列产品, 北川可开发羌绣系列文化创意产品等。将创意产品设计与旅游纪念品销售高度融合, 借助重点博物馆的平台作用, 一方面能够有效升高博物馆产业收入, 合理收入结构;另一方面, 能够促进创意设计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 加强文博会展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例如, 加快文博会展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以文化旅游业带动文博会展的发展。继续加强文物普查保护工作, 挖掘具备市场潜力, 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增资源, 发展打造可以产业化的新项目, 结合文物普查工作的进展, 挖掘一批可以产业化运作的项目, 加以引导和打造。

(3) 打造节庆品牌和民俗文化品牌。节庆品牌是迅速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 吸引游客、促进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策略。2006年四月在绵阳举行的李白国际文化旅游节暨绵阳市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是较为成功的节庆品牌, 大大提升了李白文化旅游和绵阳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 绵阳民俗文化丰富, 应打造民俗文化品牌, 以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来绵旅游、休闲和度假。例如, 安县的雎水“春社”踩桥民俗活动是川西北独特的、最大的民俗活动, 距今已有208年的历史, 可将其打造成一个全国知名的民俗文化品牌。

(4) 进一步提升绵阳城市形象。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产业密切相关, 良好的城市形象有利于招商引资, 从而促进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城市文化产业的兴盛和繁荣能够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城市宣传片是一张高度浓缩的城市名片, 能够展示城市的良好面貌, 迅速提升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外向度。2013年1月18日, 以“李白出生地中国科技城”为主题的绵阳城市宣传片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和新闻频道中午“新闻30分栏目”播出, 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一方面, 宣传片通过历史文化、科技人文、自然风光展示了绵阳良好的风貌, 提升了绵阳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有力地展示了绵阳“中国科技城”良好的城市形象;另一方面, 宣传片的播出引发了绵阳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 增强了市民的自信心, 引发了市民的自豪感。2015年10月央视中秋晚会在绵阳江油太白碑林广场举办, 大大提升了江油及绵阳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绵阳市情简介 (2014年) [DB/OL].绵阳政务网, 2014-12-02.

[2]丹增.文化产业发展论[M].人民出版社, 2005:101.

[3]绵阳年鉴2014[DB/OL].绵阳政务网, 2014-12-02.

[4]邓安球.文化产业发展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38.

[5]绵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Z].

[6]第二届中国 (绵阳) 科技城国际博览会专题报道[DB/OL].四川新闻网, 2015-07-8.

绵阳科技城 篇2

——绵阳市情简介(2014年)

中共绵阳市委绵阳市人民政府

绵阳古名“涪县”“绵州”,后因城址位于绵山之南而得名“绵阳”。幅员面积2.0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45.4万,辖6县2区1市,代管四川省政府科学城办事处。城市建成区面积107.5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118万。绵阳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出生地,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我国唯一科技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市、全国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创业先进城市、联合国环境规划基金会“杰出绿色生态城市”。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5.12亿元、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93.8亿元、增长1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0亿元、增长13.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1亿元、增长7.4%,地方公共财政收入90.48亿元、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00元、增长11.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257元、增长12.7%。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6.2%,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达到64.9%。

绵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公元前201年汉置涪县始,历来为郡县、州府治所。这里是我国早期人类活动地区之一,边堆山遗址出土有45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陶器;是黄帝元妃——丝绸之母嫘祖的故乡,中华民族治水英雄及夏王朝的缔造者大禹的诞生地;是我国中医针灸发源地之一,双包山汉墓出土的经脉漆木俑是现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人体经脉模型。古往今来,这块土地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孕育了李白、欧阳修、文同、李调元、沙汀、邓稼先、冯达仕等无数杰出人物,司马相如、扬雄、蒋琬、宋哲元及杜甫、王勃、杨炯、卢照邻等均在此留有重要遗迹或作品。

绵阳区位独特,交通便利。位于成都、重庆、西安“西三角”的腹心地带,是成都平原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已成为四川省西北部的次级交通枢纽城市。市区南距成都98公里,东距重庆300多公里,北距西安700公里。境内已有宝(鸡)成(都)铁路、成(都)绵(阳)高速公路及复线、绵(阳)广(元)高速公路、绵(阳)遂(宁)高速公路、成(都)绵(阳)南(部)高速公路,正在加快建设成(都)绵(阳)乐(山)高铁、成(都)西(安)高铁、成(都)兰(州)铁路,即将开工建设绵(阳)西(充)高速公路,正在规划建设绵(阳)九(寨沟)高速公路、绵(阳)遂(宁)铁路。绵阳机场开通有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拉萨、乌鲁木齐等22个城市的航线,去年运输旅客突破91万人次。拥有完备的海关、检验检疫机构,建有二类铁路口岸、公共保税仓库、集装箱货栈和出口加工区。境内的武引工程,灌溉绵阳及遂宁、南充、广元四市十县327万亩农田,被邓小平同志誉为第二个都江堰。

绵阳科教发达,产业兴盛。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西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1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6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5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1.7万。现有长虹、九洲、攀长钢、新华、富临等大中型骨干企业50余家,其中长虹加快向千亿企业迈进,九洲加快向200亿台阶攀登,攀长钢、新华、富临加快向百亿目标冲刺。拥有注册上市公司12家,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等优势产业基础坚实,北斗卫星导航、通用航空、新一代显示技术、3D打印、大数据和新一代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环保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2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1个。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城创新中心、科技城工业技术研究院、西科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中心等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成立有四川省智能电视、北斗卫星导航等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去年专利申请量4992件、增长38.6%,授权量2846件、增长66.2%,认证和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872家,六合锻造、富临精工、三阳塑胶等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2013年10月,绵阳承办了2013中国科技城科技博览会,吸引了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7400余人,参展项目1304项,参会单位签约项目214个、金额

486.5亿元。

绵阳人文绚烂,风光迤逦。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大九寨国际旅游环线和三国蜀道文化国际旅游线上的主要节点,拥有“北川羌城旅游区”5A级景区,七曲山大庙、九皇山、报恩寺、窦圌山和江油李白纪念馆等7个4A级景区。嫘祖文化、大禹文化、三国蜀汉文化、李白文化、文昌文化等历史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羌族文化、白马藏族文化等民族文化特色鲜明,两弹城、亚洲最大风洞群蕴含的国防科技文化独具魅力,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铸就的感恩奋进文化感天动地,文昌庙会、雎水踩桥等大众文化活动源远流长。有以李白故里、翠云廊、富乐山、越王楼、报恩寺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景区,以北川老县城遗址、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北川新县城为代表的“三基地一窗口”示范区,以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猿王洞、涪江六峡、小寨子沟为代表的自然生态景区,以仙海湖、罗浮山温泉为代表的休闲度假景区,以花城果乡、香草园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景区,以跃进路1958、芙蓉汉城、新北川“巴拿恰”为代表的特色街区。

绵阳生态良好,宜居宜业。城区四季分明、气候温润,涪江、安昌江、芙蓉溪三江汇流,绵山、富乐山、西山、南山群山环抱,拥有水域面积5.1平方公里的三江湖和6.3平方公里的仙海湖。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9%,城区人均绿地面积达到9.8平方米,去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2天,主要流域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区生活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率分别达92.4%、100%。市政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拥有国家级示范中职和重点中职学校7所、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6所,三级医院5家,大型体育场馆2个。城市商业氛围和生活气息浓厚,拥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6家,4星级以上酒店9家,万达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和沃尔玛、百盛、大润发等大型超市。建有科技城会展中心,室内外展场面积达到7万㎡,成为继成都之后四川会展第二城。公共交通便捷,建成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绕城高速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二环路一二期建成通车。

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绵阳发展和科技城建设。国务院成立了由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18个部委组成的科技城建设部际协调小组,在政策、项目和资金方面给予科技城强力支持。四川省赋予科技城19项省级经济管理权限,专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绵阳科技城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支持绵

阳科技城加快建设政策措施》10条,明确对科技城土地利用实行单列管理,规划建设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支持绵阳承办2014中国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省财政五年内为绵阳安排2.5亿元科技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开展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试点,推动中国科技城突破性发展。目前,我们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建设指挥部,正加快建设5平方公里的核心示范区启动区。设有驻北京、上海、重庆、深圳、青岛、福州和海外招商分局,成立由市级领导负责的6个重点产业招商引资办公室和行业协会,对重点项目实行市级领导对口联系和“绿色通道”审批。近年来,世界500强艾默生、宝马、IBM、神华集团、中航集团、中国建材和中国重汽、华晨汽车、海尔集团、新加坡芯联芯、浪潮集团等大企业纷纷入绵发展。

当前,绵阳正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工作会议和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的部署,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科技城要建成军民融合创新驱动实验区”和“绵阳要努力走在全省新一轮发展前列”的要求,大力实施“两化”互动和城乡统筹、创新驱动、开放合作、文化引领、民生优先、绿色低碳“六大发展战略”,以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要抓手,加快把科技城建成军民融合示范地、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集散地、创新人才汇聚地、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地,更好发挥军民融合“试验田”作用,加快建设中国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

绵阳科技城 篇3

社区体育是群众体育工作的起点和重点。文章依据社区体育的构成要素对中国科技城绵阳城市社区体育活动状况展开调查,指出:绵阳市社区体育建设过程中,应重视社区健身队伍组织的建设,政府应增加对社区体育发展的投入,改善社区健身场所环境条件,加快社区建设指导员队伍建设。

一、前言

社区体育是区域性的居民体育活动,而社区居民的体育活动又是社区体育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直接目标,研究社区体育活动也是认识一个地方社区体育发展水平和程度的重要窗口。通过对中国科技城绵阳市社区体育活动点的调查,考察社区群众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一般性特征,进而窥探绵阳市社区体育活动的基本状况,以期为地方社区体育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益之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中国科技城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高新区三个行政区的社区体育活动点的锻炼群众。随机调查社区体育活动点14处。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三、结果与分析

(1)整体情况

调查对象总数440人,男性71人,女性369人,其中青壮年28人,中年人284人,老年人128人。调查对象年龄最大者76岁,最小者20岁,平均年龄54.45岁,年龄中位数56,年龄众数60。调查对象中退休人员309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0.2%,未退休人员131人,占29.8%。从文化程度上看,大学本科学历者26人,专科学历43人,高中77人,中师中专56人,小学59人。从职业分布来看,从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及有关人数241人,占总体54.8%,其它依次是办事人员、不便分类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最少的是农林生产人员。

(2)运动频度

运动频度指每周的锻炼次数,是考察体育人口的基本指标。统计发现,参与锻炼者显示了良好的健身习惯,65.5%的锻炼者能够保证每周5次以上的运动频度。锻炼者在统计学上达到直接体育人口的首要特征(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人数有88.9%,反映了绵阳市城市社区健身群众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健身习惯。数据分析发现,不同文化层次的社区锻炼者在运动频度上并未呈现明显差异,锻炼行为具有一定趋同性,这一观察有别于传统观点认为的锻炼行为同文化程度成正比的观点。绝大多数锻炼者比较习惯于至少每周1次的运动频度,在长期的锻炼过程中受同伴效应的影响,加深了对健身的认识,已养成了良好的健身习惯。

从年龄与运动频度的关系上看,青年人在社区活动点锻炼的运动频度最低,而中年人和老年人锻炼频度最高,在每周锻炼5次以上的人群中,中年人和老年人是主力军(266人),该群体人数共占到288个对象的92.4%。年轻人的锻炼积极性没有中老年人的高,但有逐步增加现象。

(3)锻炼时间

锻炼时间是考察体育人口的第二个指标。数据显示,有55.9%的社区健身者每次锻炼的时间在1-2小时,有25.%的锻炼者健身时间在1个小时以内。但是从总体上看,95%以上的锻炼者练习时间均超过30分钟,这一时间是符合体育人口所规定的时间要求的。在活动点锻炼的青年人相比中老年人锻炼时间偏少,中年人和老年人在每次活动1-2小时这个区间上表现非常一致,一是人数(112+106)上集中,二是时间上趋同。另外发现,每周活动超过1小时以上的人数为304人,其中240人为退休人员,占79.4%。

(4)锻炼强度

数据显示,在活动点锻炼的居民中有超过的80.5%人采用了中等强度的锻炼,15.5%的锻炼者采用了小强度锻炼,4.1%的人采用了大强度锻炼。通过时间强度的数据交叉表,发现每次活动为中等强度且获得时间在1-2小时之间的人数是208人,占总人数的47.3%。以上说明,社区健身的时间强度符合健身阀的要求,锻炼是科学和有效的。其它年龄段锻炼者在各强度上表现没有大的差别。

(5)锻炼项目

调查显示,绵阳市民在健身运动的项目选择上有个者广泛的内容。其项目特点表现为轻体力、弱竞技、较为重视内修,并赋予一定的表演性。根据调查数据,参与度较高的项目排序为:健身舞蹈、健身走、太极拳(剑)、交谊舞、扇子舞、健身操、柔力球、羽毛球、骑车、跑步。

(6)锻炼场所

健身场所是社区群众开展健身的最基本条件,也是社区体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城市公共体育活动场所是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产品的要素,一定程度上反映社区体育建设的结果。数据显示,绵阳市城市社区群众体育锻炼场所集中度最高的是广场、公路旁、公园和住宅小区,这四个场所集中了锻炼人数的85.6%。这数据同全国其他城市相符,说明广场、公路旁的空地和人民公园在社区群众体育锻炼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向绵阳市政府提议修建“涪江全民健身体育公园”,截止2011年,绵阳市相关部门已经采纳了该提议,在涪江岸边建设了滨江绿道,该项目已经成为绵阳群众新的健身乐园。

(7)同伴关系

与朋友结伴锻炼是社区健身者的一般选择,72.1%健身者是与朋友结伴锻炼的,这种集群性的行为成为同伴效应。说明在社区健身活动中,朋友的体育行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与他一起锻炼者,健身者在锻炼时愿意与朋友一起练习。现实中我们发现这种现象以舞友、球友、朋友等方式存在。这提示社区体育建设过程中,要重视社区健身队伍组织的建设,要巩固和发展社区群众锻炼组织的内在凝聚力量,发挥健身组织的示范作用。

(8)锻炼目的

数据表明,绵阳市城市社区全民健身活动点参与健身锻炼者仍然是以增进生物性健康为和防治疾病发生为主要目的,以此为目的而参与锻炼的群众人数分别是388和196人次;其次才是消遣娱乐、减肥、减压放松等较为高级层级的需求。这说明,绵阳市城市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的层次仍停留在生物性健身阶段,尚未发展到更高层次的追求精神娱乐的层面上来。

(9)锻炼指导

绵阳市全民健身活动点社区居民的健身指导工作主要是以活动点指导老师为主,占调查总数的71.7%;其它获取锻炼指导的途径分别是自学、相关人士的指导;社会体育指导员参与指导的仅有6.8%。这一数据反映了当前绵阳城市社区居民健身指导的总体情况,缺乏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是一个明显和突出的问题,不少在活动点的指导老师未获得体育部门的认证,但是获得了锻炼群众的认可。数据还显示,49.8%(220人)的锻炼技巧是从活动点学来的,另有26.4%(116人)的锻炼技巧是通过自学掌握的,说明健身点的指导在社区群众健身活动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社区体育工作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10)参加本健身活动点的原因

绵阳市城区的多个全面健身活动点分布在公园和马路的两旁,参与者选择的面较为宽广,锻炼者选择一个健身活动点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总体来看,离家最近且收费低廉的活动点是最受欢迎的,其次锻炼环境的好坏也是群众看重的另一较为重要的方面,再者就是指导的效果。

(11)社区健身活动点的困难

调查发现,绵阳城市社区体育活动中所存在的困难同全国其他城市相比,具有同质性。活动点存在的主要困难是活动场地的拥挤,其次是缺乏统一管理和经费。绵阳市的人民公园和五一广场公园是社区体育活动最为集中的2个区域,每天早晚2个时段前往锻炼的居民,每个点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点与点之间彼此相连,常常为了场地问题闹的不可开交。而在街道边上的活动点则存在汽车占位、花圃、障碍物等占据练习,造成练习场地的拥挤,或者本身就是因为场地面积不足,致使群众健身空间严重不足。

(12)绵阳市城市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的希望

增进健康是每一个参与锻炼者的共同愿望,而一个良好社区体育环境则是实现群众健身需求的基本保证。健身群众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希望有更好的场地条件(50.5%)和得到专业的体育指导服务(45%),在集体性的健身活动中,他们希望得到有关方面的支持,尤其是经费方面的支持(40%),再者就是希望能够有人管一管,使他们的组织正规化。群众当中,还有26.6%的人不知道国家已经颁布了《全民健身条例》,还有57.7%的人虽然知道条例,但不是很清楚条例的内容,还不知道如何保障自己的健身权益。

(13)街道社区体育工作

城市街道办事处是社区体育的建设者,社区体育工作是街道和社区工作中的一个方面。对社区健身居民调查发现,有35.9%的群众回答街道帮助建立了晨晚练活动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全面健身活动宣传,但仍有45%的群众不清楚街道在社区体育工作中的内容。这一方说明群众对街道社区体育工作管理内容不够清楚,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街道社区体育工作是社区体育建设中较为薄弱的一环。

从对社区健身群众的调查来看,群众的呼声在于政府能够兴建全民健身广场,能够安排专业人员负责社区全民健身工作,增加对社区体育发展的投入,并及时培养社区健身指导员。

四、结论与建议

绵阳市城市社区健身者的平均年龄是54.5岁,中年人和年轻老年人是主力军。他们比较习惯于至少每周1次以上的运动频度,在长期的锻炼过程中受同伴的相互影响,加深了对健身的认识,养成了良好的健身习惯。但从事体育活动的层次仍停留在生物性健身阶段,尚未发展到精神娱乐的层面上来。

绵阳市社区健身项目表现为轻体力、弱竞技、较为重视内修,表演性强,锻炼场所主要集中于广场、公路旁、公园和住宅小区,喜欢结伴锻炼,具有同伴效应特征。社区健身人群多从属于实质性体育人口。

社区健身指导工作主要是以活动点指导老师为主,持证社会体育指导参与指导有待提高。离家最近且收费低廉的活动点是最受欢迎的,其存在的主要困难是活动场地的拥挤,其次是缺乏统一管理和经费。群众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希望有更好的场地条件和得到专业的体育指导服务。街道社区体育工作是社区体育建设中表现尚为薄弱,是今后社区体育建设亟需重视的问题。

绵阳科技城 篇4

汶川特大地震中绵阳受灾严重, 经济社会发展遭遇极大困难。与2001年以来绵阳地区GDP年均10%左右的增长速度相比, 2008年绵阳市GDP增幅仅4.5%, 比2007年回落近9.8个百分点, 低于全省平均值5个百分点, 极重灾区更出现负增长的情况。[1]在千年不遇的大地震之后, 又遭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 双重压力之下的绵阳科技城建设如何实现《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设定的“绵阳市2000-2020年期间GDP年均增长速度将保持在8.1%, 到2020年, GDP总量达到1500亿元……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 无疑需要尽快找到有效的突破口。

2008年6月, 中国政府颁布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将知识产权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成为支撑我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同时, 国内的许多省份和城市也在加紧制定和实施以专利战略为主的知识产权战略, 并把它作为振兴本地经济、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大举措。相比之下, 作为西部明星城市的绵阳就科技城建设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灾后重建过程中如何科学制定和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弥补差距, 加快发展的意义还缺乏清晰的认识。

二、绵阳科技城建震后建设中制定与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意义

科技, 是绵阳的核心资源, 科技城建设的提出正是希望通过科技进步与成果转化引领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而绵阳本身又具有这样的先天条件———拥有丰富的知识资源, 同时具有较强的工业实力。但是, 如何将知识高效、有序地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需要一套系统的规划设计。知识产权战略正是研究如何对知识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充分保护、科学管理和积极运用, 以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 通过知识产权的形式实现其价值与效能。作为以建设中国科技城为目标的绵阳, 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与实施应该走在西部诸省市的前列。在科技城震后重建力争加快发展使经济社会各项指标重回四川前茅而缺少有效突破口的情况下, 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地区知识产权战略无疑是一项务实而又具有前瞻性的明智决策。

实践表明, 在知识产权战略的框架下, 依托版权、地理标志、遗传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多种途径, 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扬。尤其在绵阳北川等民族聚居区, 5.12大地震造成了许多地区特色建筑的损坏和传统艺人的死伤失踪等, 因此在恢复重建中最紧迫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抢救和保存好灾区的民族传统文化, 防止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传统技艺的失传。同时, 借助知识产权战略中的文化战略, 积极挖掘传统资源潜力, 通过商品化、科技化的手段繁荣文化旅游市场, 重振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走保护与弘扬相辅相成的良性发展之路。

良好的市场秩序和诚信的人文环境关乎长久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鼓励市场主体的创新, 促进高新技术的应用, 扩大招商引资的规模和承接产业化的转移。但也应注意到, 知识产权作为私权, 存在滥用的可能, 必须予以有效规制。绵阳科技城震后建设的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应该是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大方针下, 通过因地制宜地完善区域知识产权保护与反滥用机制, 构建有利于创造和运用知识资源的优良环境, 确保各类知识资源产权明晰、保护规范并以商品化的形态通过市场调节得以顺畅流转, 进而带动社会经济的和谐持续发展。

三、绵阳科技城震后建设中的知识产权战略要点思考

(一) 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调配合, 统筹完善各项政策与配套措施, 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

知识产权战略是一套系统战略, 涉及行政、科技、金融、司法等众多方面, 有必要由政府牵头, 建立全市的知识产权战略委员会, 研究制定与指导实施绵阳震后建设的知识产权战略方案与具体政策措施, 统筹完善各项政策法规;搭起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与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之间的沟通平台, 形成定期的交流机制;调查评估全市重点企业的专利、商标申请情况, 软件版权登记、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农林科技涉及的植物新品种登记保护情况, 清理各区县特别是地震灾区的民俗传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鼓励具有经济价值的地理标志注册;建立健全全市重点产业涉及的行业知识产权信息与预警机制, 培育行业协会的成长, 发挥集体联动的优势;组织全市的知识产权意识培养、法律宣传与氛围营造等工作。

同时, 应该认识到知识产权归根结底是建立在法律的界定、保护与规范之内。绵阳科技城的知识产权战略, 在灾区建设受到高关注度的情况下, 更应当强调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双轨制”模式逐渐向前者倾斜, 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 强化审判职能、拓展审判领域、提高审判质量, 逐步淡化行政保护和推动行政保护的改革, 为促进灾后建设的定纷止争、维护公平效率构建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 切实增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与原始创新能力, 鼓励高新技术的专利化与产业化

科技城建设知识产权战略的基本工作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高绵阳的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与质量。尽管2001年以来, 绵阳市的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一直呈上升趋势, 但在全省中所占的比例都还比较低 (均只占4%左右) , 不仅与成都市两项专利指标 (均达20%左右) 在川内的一骑绝尘相比有很大差距, 与德阳等川内其它城市 (也在3~4%左右) 相比优势也并未建立。与青岛、大连等东部沿海城市相比较, 则更是呈现一至两位数量级的差距。[2]绵阳专利数量的提高, 特别是专利质量的提升必须依赖于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

绵阳科研机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以军工类科研院所为主, 军工技术的先进性决定了其在科技研发与制造领域的排头兵地位。绵阳在灾后科技城建设的知识产权战略中要充分挖掘这一巨大的智力资源, 将其充分转化为知识产权优势。激励军工科研院所在允许范围内积极承担民用高科技研发项目, 推进军工科技向急需的民用技术的转化。

绵阳高等院校在灾后科技城建设的知识产权战略中责任重大。首先, 既要尽快提高理工类科研、应用人才的知识产权基本素质, 又要着力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其次, 是进行科技研发与理论创新, 特别是涉及防震抗震、灾后重建的高新科技更应得到重视。另外, 还应加快大学科技园区建设, 加速科技成果的孵化, 提高知识产权化的高新技术向企业转移的程度, 服务灾区重建。

(三) 引导、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 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就绵阳特大型、大型制造企业在灾后大面积基础设施重建的同时, 应当重视人才引进, 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 尤其要加快对核心专利的掌握, 实现技术的升级与产品的更新。一方面, 应学会综合运用《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及08年生效的中国《反垄断法》和TRIPS协议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另一方面, 积极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制定, 争取话语权, 寻求交叉许可。可学习日本、韩国早期以“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 大量申请和掌握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小专利”阻慑跨国公司发明专利欺压的做法, 构建起坚固的知识产权防护墙后, 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等方式集中力量经过数年技术攻关, 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增加商标及品牌价值, 扩大市场影响力, 最终实现从技术追随型制造企业向技术主导型创新企业的转变。

绵阳的高科技企业通常规模较小, 在地震中有形财产受损也相对较少, 并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计算机软件及通讯自动化领域, 要善于借助灾后重建政策的支持, 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 善于发现市场需求, 有针对性地主动创新, 重视在创新过程中对软件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及商业秘密的保护。创新方式可以考虑在拥有某项核心专利的基础上, 申请外围“衍生型”和“防御型”专利的策略。

四、结语

面对汶川大地震后恢复重建及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 绵阳科技城建设如何进一步调动和充分发挥智力资源丰富优势, 规避不利因素, 克服暴露出的不足, 以转“危”为“机”, 变“压力”为“动力”, 需要尽快制定和实施科技城震后建设的知识产权战略, 为绵阳经济的恢复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摘要:汶川大地震后的绵阳科技城建设应充分发挥智力资源丰富这一最大优势, 尽快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知识产权战略, 整合各方有利因素,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为促进灾后绵阳科技城实体经济的恢复、重振与提升和灾区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与良好社会市场环境的构建、完善, 实现科技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和谐进步注入新的动力。

关键词:绵阳科技城,震后建设,知识产权战略

参考文献

[1]2007年、2008年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www.my.gov.cn/MYGOV/144684735099043840/index.html.

绵阳科技城 篇5

2012年是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自主创新的重大战略部署,实施“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为了充分体现公共财政资金的宏观导向,切实发挥科技的引领作用,明确我市2012年度科技计划优先支持的领域和方向,引导和组织全市的科技力量不断攻克影响、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难关,确保自主创新取得重大成果,着力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特制定2012年度绵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一、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1.总体思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产业主导、军民结合、注重实效”科技工作思路,着眼绵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科技的实际需求,以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导向,以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为抓手,以军民融合为特色,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 和支撑作用。

2.基本原则

——产业优先原则。把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战场,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

——目标集中原则。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导向和放大作用,选择若干近期有望突破的技术领域,集中有限资源,重点支持一批重大产业化推进项目。

——创新驱动原则。支持自主创新,鼓励产学研联合,引导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军民融合原则。坚持军民融合,构建军民互动、统筹推进、协调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军品、民品、军民结合三大产业板块。

二、重点支持领域

壮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对接、参与国家重大专项。推动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等产业实现产业、产品升级换代,促进产业、产品、效益同步提高;加大以三网融合及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和非核动力技术应用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力度;重点解决现代农业、人口与健康、城建与交通等社会发展领域的关键技术。优先支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集中科技力量攻克制约我市支柱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延伸产业链。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促进企业掌握或拥有核心关键技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其发展壮大。优先支持孵化平台、技术转移平台及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提高技术服务、成果转化能力,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支持社会事业科学发展,积极推进科技富民与科技民生行动。

1.电子信息

物联网传感技术、设备及系统集成;“三网融合”关键技术及设备;国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地面综合信号关口站成套设备及通信终端产品;互动网络电视;大尺寸平板显示技术及器件;先进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智能交通技术、设备及系统集成;新型应急通讯指挥系统;智能化、节能化家电产品开发;汽车电子组件高端技术及产品开发;数字通信系统及其配套产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与示范。

2.先进制造

新能源汽车开发关键技术;新型汽车发动机总成、汽车零部件生产关键技术;辐照数字成像技术及系统;大功率激光加工技术及设备;数控系统与装备集成技术开发与应用;高端数字化医疗诊断设备及仪器开发;食品安全现场快检技 术及设备;食品精深加工设备及产品开发;民用核技术应用研究及相关产品开发;核安全检测系统研究开发;新型传感器及敏感器件研究开发;智能化、数字化检测仪器仪表研究开发。

3.新材料

高性能膜材料;新型农药;耐高温、耐腐蚀、高强度、高分子复合材料设计及合成技术研究;高性能多功能金属或非金属复合材料;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研究开发;表面涂层材料及涂覆技术;粉末冶金工艺研究及产品开发;特种工程塑料技术研究开发;超硬材料生产工艺技术研究开发;核材料、放射性同位素制品、辐照改性材料;新型绝缘材料;新型显示器件用材料;各类电子化学品。

4、节能环保

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与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及相关产品研究开发;高效白光LED器件,低成本、大功率LED照明产品开发及规模化生产技术、超级电容器与热电转换技术及产品;大功率安全锂电池开发及规模化生产技术;大气污染水污染防治技术及装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综合利用技术及装备;尾矿资源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及装备;高危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与设备;环境在线监测技术与设备;废旧家电、汽车回收资源化处理与再利用;新型节能环保装备研发和生产。

5、现代农业

农经作物新品种选育、引进及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示范与推广;现代设施农业技术的研发、示范与应用;畜禽、水产优良新品种(系)繁育、引进及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粮油、畜禽、果蔬及特色农产品开发、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储运包装、储藏保鲜等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示范;利用本地特色资源为原材料开发特色食品、饮品;种养业安全生产技术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新技术和畜禽高营养无公害饲料新产品开发与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的研究与应用等。

6、科技服务民生

数字化医疗、远程医疗技术研究与系统集成示范;中药提取、分离、纯化等关键技术,进行绵产道地药材优良品种选育、饮片、提取物、中成药等研究开发。新传染病、重大疾病和地方病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老年性疾病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食品安全与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安全防范技术及产品;公共安全与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及产品。

三、申报提示

(一)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必须是在绵阳市辖区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非外资)。鼓励产、学、研单位联合承担项目。联合申报时,原则上第一承担单位应为企业法人(软科学及社会发展类项目除外),并需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合作协议。

2.项目负责人应熟悉本领域的技术状况和市场发展动态,具有本领域的工作经验和技术优势,原则上年龄不超过55周岁,并实际主持该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同一负责人(主研人)仅能申报一项计划项目。

3.申报单位必须具备承担项目的基础条件。主要包括:具有优秀的管理团队及相应的技术开发人员;研发队伍中至少有2名以上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有能满足项目开发需要的研究开发仪器设备及生产、试验场地;具有保证项目实施资金筹措的能力及其良好的财务状况。

4.申报单位承诺:以自筹资金来补足申请科技经费金额与立项金额的实际差额。

(二)申报原则和时间要求

1.遵循突出创新、支撑发展、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

2.申报项目必须符合《指南》规定。《指南》规定范围以外的项目一般不予受理。项目的实施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二 年(24个月)。

3.申报项目应具备良好的研究开发基础和产业化前景,预期经济社会效益显著、能获得较为重大的科研成果,并对行业技术进步和当地经济发展有明显的引领支撑和示范带动作用。

4.项目内容具体,技术水平较高,并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和先进性。项目研究与开发的目标明确,知识产权清晰,成果市内产业和企业发展急需,技术路线可行,实施方案切实可行,研发队伍结构合理,项目经费有保证。

5.鼓励以企业为主的产学研联合技术创新活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申报项目时,必须提出明确的转化方向,并附有与企业进行技术合作或者转让的协议,项目主要研发内容与企业的主营业务相关联,项目申请团队中应有从事该项目相关应用产品的生产、研发的单位或人员。

6.一般性加工项目、单纯引进项目、低水平重复项目、单纯的基本建设项目和党政部门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不予支持。

(三)申报程序

1.申报单位进入绵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与管理中心(网址:http:///),按照软件提示进行身份认证、完成项目申报。申报人和申报单位要对申报书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2.申报单位将填写完整的《绵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申请书》用A4纸4号仿宋体字打印一式三份,加盖本单位的印章后送项目申报组织单位或主管部门(当地或本行业、本系统的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形式审查。

3.项目组织单位将通过形式审查的项目进行汇总,并将每个项目的《申请书》二份加盖印章、连同汇总表报市科技局综合计划科受理。

4.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申报项目:

(1)项目申报单位有未按规定结题验收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等不良记录的;

(2)项目知识产权不明晰或企业法人代表正在接受司法部门调查的。

绵阳科技城 篇6

当前国内研究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方面的文献主要是关于课程设置与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方面的。例如王素军在《职校课程设置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一文指出:课程设置是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基础和核心,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教学管理不规范、课程安排随意性强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叶红英在关于重庆中等职业教育的一个调查显示:2003-2007年,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发展, 重庆市中职教师数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 但重庆市中职师资队伍建设仍面临经费支持不足、管理体制不顺、教师数量不足、双师型教师缺乏、教师素质不高、培训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此, 应更新观念, 加强组织领导和条件保障;改革管理体制;多渠道补充教师队伍;实施中职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完善教师培训体系。这些文献都比较客观地介绍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也是我们得以继续研究的基石。

一、绵阳科技城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绵阳是目前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科技城。同时, 绵阳作为汶川大地震的极重灾区, 它的高职与中职教育规模比较庞大。有关数据显示, 2007年绵阳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6所, 招生37 439人, 在校学生84 353人, 专职教师2 379人;2008年招生34 284人, 在校学生85 945人, 毕业生22 240人;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4所, 招生29 722人, 在校学生86 667人, 毕业生28 275人, 专职教师2 158人。可见地震发生后招生规模在逐渐萎缩, 毕业生人数在增加, 而在校学生总数与教师总数则变化不大。绵阳高职院校的软实力在不断建设之中, 其开办的中职教育也采取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实行订单培养, 因此, 就业率比较乐观。以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1年其培养的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100%, 很多学生早在毕业前一年就被用人单位抢订一空。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里的中职教育与一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相比, 在招生规模、软硬件、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就业等方面都要占上风。

与此同时, 政府对中职教育的扶持力度也不断加大, 经费投入逐渐增加。相关部门逐步完善了国家助学金制度, 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特别是重点支持了农村中等职业教育, 并计划逐步实现免费的中等职业教育。2007年绵阳市教育支出 (137 767万元) 占到了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811 716万元) 的16.97%, 凸显出地方政府对教育的关注与支持。

在承认中职教育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不可忽略后金融危机时期尤其是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后对绵阳职业教育的影响。企业用工需求发生变化, 职业教育学校专业设置、课程学习、实训实习等都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中职教育必须抓住机遇更新观念, 推动办学思想、办学机制以及办学模式的转变, 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优化结构, 以求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二、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课程教学体系不尽合理, 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

1. 现行的课程教学体系不合理, 教材使用效果不佳

在我们设计的教师问卷调查表中有“你对你所讲教材的内容满意吗?”一项, 令我们意外的是在调查中竟没有教师选择满意。中等职业教育应坚持生本思想, 即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 学校应为学生的发展负责,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 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引导与支持。因此, 课程教学体系是否符合社会需求、能否有利于学生就业, 就理所当然成为课程体系优化的重要标准。我们的问卷调查以省部共建国家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绵阳职教的中职学生为对象, 其中37份问卷认为学校在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现行的课程教学体系, 该选项占受访者的37.8%, 位居学校在实施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四个问题之首 (见表) 。可见, 学生与教师对现行教材总体上认为“一般”。教材体系急需向教学体系转化。

表学校在实施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

2. 文化课、专业课、实习实训课学时分配不科学

“三课”的学时比例能够反映出职业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办学方针。由于不同专业职业岗位要求不同, 文化基础和职业技能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这三类课程的学时比例也应有所区别。有关学者认为农林类和加工制造类专业应为3∶3∶4, 信息技术类、财经类和社会公共事务类专业应为4∶3∶3, 。在问卷调查中, 我们也发现灾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中, 文化基础课 (含德育课) 、专业课、实习实训三大类课程的学时比例均为4∶3∶3, 而相关教育专家认为适当的比例应为3∶3∶4。因此, 这一比例急需调整, 目前, 一些学校已经着手调整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3. 教师教学观念与技能有待提高

教师是教学质量的把关者和主导者, 是实施课程教学的关键所在, 也是实施职业教育和培养高素质劳动力的重要保障。问卷调查显示, 具有与本专业相关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占76.5%, 无经验的占23.5%。由此可见, 教师结构还比较单一, 双师型教师数量还存在较大缺口, 实践经验的缺失也导致部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较低。问卷还反映出部分教师教学手段的欠缺, 52.8%的教师上课不使用多媒体和电子教案, 17.6%的教师只使用多媒体, 35.3%的教师只使用电子教案。受访教师认为目前课程教学的主要问题是学生不重视 (占59%) , 大多数教师认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着力点是强调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 而非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占82.4%) 。比较中德两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管理及师资建设等方面的差异, 可以发现德国“双元制”的成功办学模式与教师破除陈旧观念是有很大关联的, 而中国西部中职教育的观念陈旧、师资及学科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瓶颈因素。

(二)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

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考核的重要一环, 它具有指挥棒的作用, 并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考试评价制度是否科学和完善, 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所以, 实施中职教育过程中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调查学生的问卷中, 30.6%的受访者认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学校实施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最大的问题, 而在市民问卷中高达57.9%的人有同样的看法。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科学不完善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又一重大问题。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要求教师既要具备专业理论知识, 又要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但是, 现实中的教师考评主要是看教师的政治觉悟、师德、态度、人缘关系、考勤和工作量, 而很少关注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在教师问卷中, 认为本校专任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学历都达标的仅占受访者的5.8%;在“您在讲课中是否使用多媒体、电子教案进行教学?”问题中, 52.9%的教师选择的是“不使用”。在学生问卷中, 认为教师上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属于艺术教学的仅有16%;在学生对任课教师总体上比较满意的方面, 选择工作态度的高达60%, 而选择知识渊博的仅仅是13%。可见, 教师自身的知识素质亟待提高, 教学方法的改进迫在眉睫。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需要引进社会评价机制。首先引入企业用工单位人事部门的考核意见和毕业生反馈信息评价机制, 大力推进产教研结合, 学校与企业联手解决学生就业前的实习难题。但是, 由于受地震和金融危机的影响, 绵阳科技城实训基地建设已成为难题, 灾区企业接纳能力也变得十分有限, 加之没有地方政府的强力推动与政策扶持, 学生顶岗实训难的问题在短时间内不易改观。

(三) 就业质量不高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有向后初中发展的倾向, 与高职教育的衔接力度不够。很多小企业自身风险大, 招聘新员工时一方面具有很多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又有很大的担忧, 担心留不住人才以及应聘者可能带来的危害而不肯或不能满足应聘者的要求。而当前国家宏观调控愈来愈严, 中小企业信贷萎缩, 麦克米伦缺口依然严重。

与之对应的是, 政府的经费投入较低、经费投入年增长率相对低。经费问题成为一些职业教育学校面临的严重问题。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学生就业工作就必然受到影响, 不少的中职毕业生对目前的工作不满意。

三、中职教育解困对策研究

(一) 政府引导专家主导课程体系改革

1. 科学规划教材的设置, 完善课程体系

针对教材使用效果不佳的情况, 教育部门要及时收集教师、学生、家长、专家和企业等多方面的意见, 以知识性、权威性、趣味性、操作性为基本原则,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材编写。考虑到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实际, 在教材发行时应配备光盘, 开发数据库是解决教材问题的又一途径, 强调学科的基本技能与前沿方法, 结合远程教育来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把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结合起来统筹规划, 结合行业与地区特点开发多版本的教材与教辅资料, 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绵阳灾区学校的校舍重建已经提高了档次, 网络配备比较完备, 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有机结合成为现实但是结合的力度还很不够。

2. 文化课、专业课、实训课“三课”学时协调分配

在美国, 教育的过程是将学生依照其特性加以分类进行教学, 也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因材施教。怎样识“材”施教, 这需要优秀的教师以专家的智慧来分析和主导并制定相应方法。在“三课”中, 实训课的比例应适当提高, 因为学生的动手能力非常重要, 而且也有利于蓝领工人的技能培养, 有利于让毕业生早日跳出职场要求的“经验怪圈”。针对绵阳灾区“三课”学时比例的偏颇导致的不平衡, 以及学生个体的差异, 我们必须动态地调整学习时间的分配, 以适应学生的培养需求。

(二) 完善评价体系

教育评估是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一部分, 为有效改进教学方法以取得更好的办学质量提供保障。

1. 改变教师评价机制

中职教师的合格产品就是学生成为人才、成为熟练技工, 所以必须从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来评价教师, 因为思想指导行动, 方法产生效率。在教师问卷中, 当问到专业课程教学中的着力点时 (多选) , 0%的教师选择传授新知识, 82.3%的教师选择强调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 52.9%的教师选择强调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可见, 这与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不一致的。因此, 我们需要将教师的观念纳入到为企业服务中来, 而且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 并通过教学研究活动来提高教学效果。

2. 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对学生的评价重点

学业检查要注意平时与期终结合, 根据需要分别采用笔试、口试、实际操作等形式。尤其要注重对实践操作的考核, 考核应包括常用操作方法、操作技能、技巧的熟练程度、判断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工作态度等方面。要通过促进任务型学习策略来开展教学工作, 在学习与实践中创新, 在解决实践问题过程中掌握技能, 结合工作实际迸发出思想的火花。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用工单位对实习生和毕业生的反馈意见应当成为学生评价体系的重要一环, 因为企业才是学生的归属, 对劳动力有其独特的要求, 学生的实践能力用人单位最为清楚。

(三)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1. 政府加大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如果教育经费支出的增速低于财政总支出的增长, 那么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则相对下降。在教师问卷相关问题中, 高达82.3%的教师选择了“政府增加经费投入”一项。我们认为, 一线教师的呼声应当得到回应, 因为职业教育具有非营利性、社会性和外部性特点, 政府又是主要的办学主体。所以, 政府应当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发展职业教育、鼓励投资办学、捐资助学奖学、合作办学, 更要对农村民办职业学校在税收、信贷、师资、教学实体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以促进职业教育主体和投资多元化。为保证职业教育的公益性, 政府一定是主要的投资主体。二战后冷战结束时德国把原东德的企业办学全部改为政府办学, 这是德国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2. 经费分担机制必须落实到位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不执法则受罚。1996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第28条规定“企业应当承担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进行职业教育的费用”, 从而明确了企业的责任。但是实际上我国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投资甚少。虽然《职业教育法》第29条进一步规定:“企业未按本法第20条的规定实施职业教育的,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可以收取企业应当承担的职业教育经费, 用于本地区的职业教育”, 但在现实中形如虚设, 并未真正得到贯彻执行。对于“西部地区, 不分生源, 中央与地方分担比例为8∶2”, 在当前灾区应当加大中央分担比例, 因为灾区地方经济受损严重需要外力推动恢复与发展。

3. 切实增加教师收入, 减轻学生经济负担

中等职业教育教师收入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而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免费教育的趋势不可避免。在这一点上外国的经验值得借鉴, 在德国, 教师是社会公职人员, 其工资待遇也较高, 几乎每两年晋升一级工资, 因此, 德国教师的工资总体上相当于普通工人工资的一倍半到两倍。当然根据我国国情不可能完全仿效德国的做法, 但是形成工资上涨机制, 走绩效工资之路是切实可行的。

总之, 我们要按照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实事求是, 加大课程教学体系建设, 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统筹城市职教协调发展, 引导行业企业参与教学改革, 推进高职院校与中职教育的革新、交流与发展。同时, 加强学生创业就业课程全程监管, 改革评价体系, 强化增加经费投入比例机制建设, 实施教师绩效工资机制, 不断减轻学生经济负担, 使绵阳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

摘要:对绵阳市中等职业教育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 我们发现中职教育存在课程教学体系不尽合理、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不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 政府、学校及企业行业组织应联手整合办学资源, 政府引导专家主导课程体系改革, 以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完善评估体系与学生就业创业以及创新能力教育有机结合,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切实减轻学生经济负担与提高教师待遇。

关键词:绵阳,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对策,衔接“立交桥”

参考文献

[1]姚寿广.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思考与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12) .

[2]王文槿.关于校企合作的企业调查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2) .

[3]应智国.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J].教育与职业, 2006 (14) .

[4]方桐清.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09 (10) .

[5]丁金昌, 童卫军.关于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J].高等教育研究, 2008 (6) .

[6]叶红英.重庆市中职教师队伍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34) .

[7]王素军.职校课程设置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 2003 (3) .

[8]张中华.当代教育理论新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绵阳科技城 篇7

关键词: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发展现状,对策

一、引言

科技型小微企业是继我国经济学家郎咸平2011年最先提出小微企业概念之后,于近两年才出现的新名词。科技型小微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研发人员比例不低于10%研发强度不低于6%,主要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科技产业领域从事科技研发、服务、咨询和高新产品生产、销售的智力密集型小型和微型企业[1]。科技型小微企业、政府科技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等相关主体之间树立协同创新观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协同创新平台与机制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长足发展意义重大。从现状来看,涉及科技型小微企业长足发展的政府科技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等相关主体长期各自为战、各自发展,彼此联系不多,更谈不上构建协同创新体系,这种现状导致绵阳市乃至全国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缓慢。基于此,推动政府科技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与科技型小微企业形成协同创新理念,搭建相应平台,建立良好机制,能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建立一个良好的制度框架。

二、绵阳市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

(一)企业融资难,生存成本高涨

尽管近些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是总体而言,小微企业的外部融资环境并未得到根本改善。据全国工商联调查,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小微企业没有与法定金融机构发生过任何借贷关系。一方面,由于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难以对小微企业的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偿债能力等做出全面的评估,许多金融机构并不想给予小微企业更多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为缓解资金紧张,小微企业还采用自筹资金、信用垫资、民间借贷、企业间融资、从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等其他融资方式,这一举措将进一步加重企业的生存成本,严重的会因市场波动、主营利润下降而发生资不抵债现象。

(二)人才与市场对接存在极大的缺口

人才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尤其是关键人才的获取对处于初创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来说,更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由于现有科技型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且大多数企业负责人当前更在乎技术的深度开发和产品的尽早产业化,导致企业对人才问题的重视相对不足,因此不大可能在人才招聘方面投入过多,而是更倾向于利用原有人脉资源暂时维持企业运营。

(三)高管的市场意识薄弱。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能否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并努力加以拓展,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关键影响。通过调研发现,很多科技型小微企业负责人缺乏足够的市场意识,也尚未拟定明确的市场开发计划,使企业发展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由于企业负责人大多在高校或科研院所任职,他们更多地是关注技术的创新而忽略了技术的市场价值。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大多数处于孵化阶段,而且项目的技术成熟度也不是太高,以致企业的核心工作是技术研发而不是市场开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负责人市场意识的提高。

三、绵阳市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的发展新对策

(一)孵化器助推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

孵化器在中国也叫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为新创建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等提供物理空间、基础设施和一系列的服务,从而提高这些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的成功率,支持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从孵化器诞生以来,它成功的支持和扶持了世界上21世纪50%以上高新技术龙头企业。美国硅谷的孵化器经验证明:政府、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孵化器四位一体,终极目标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孵化器是企业发展的平台,大学(科研院所)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根基,政府是企业发展的推手。因此,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要以孵化器为平台,推动自身的发展,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

(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首先要树立企业协同创新观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持续技术创新。长期以来,科技型小微企业、政府科技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与科技中介机构之间沟通乏力,没能形成很好的科技合力是困扰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其原因主要是各相关主体各自为战,缺乏协同创新观念。因此科技型小微企业应建立一致的创新目标,更好地解决科技型企业协同创新的短暂性和一次性缺陷问题。其次,政府应该积极支持和引导科技型小微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培育扶持一大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群,形成科技型小微企业集聚区,帮助企业快速成长。同时还应着力培养和引进有文化的高素质科技创新型人才。

(三)构建高效的协同创新平台

构建高效的协同创新平台是开展协同创新的基础。利用这个平台,可以使得企业之间共享资源,共享实时信息,增强相互间的信任,提高协同创新效率。科技型小微企业是为骨干企业提供产品配套和服务外包的核心力量,积极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对解决就业问题、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政府可以利用改造的楼房、厂房与仓库等,建立孵化楼与创业基地,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便利服务,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比如提高科技型小微企业增值税的起征点,降低小微企业的社会保险费,完善协同创新活动风险补偿机制以及将知识产权、商标、股权等作为质押物贷款等,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集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的多种社会主体参与的多元化创新资金配置态势,从源头上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活动中融资难的状况。当然,为了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中道德风险的问题,有必要加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信用服务建设,包括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征集查询平台,建立企业信用奖惩制度,建立企业信用评价试点,推进小微企业内部信用建设。

(四)加强产学研的结合

加强和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联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为产学研结合创造良好的环境,激发产学研主体协同创新的内在动力。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联合建设高水平研究院、创新实验室、联合培养人才,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形成创新研发体系,缩短研发过程,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为企业加快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推动产业快速提升。

(五)树立协同创新观念,构建协同创新机制

观念是行为的支撑,观念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前提。协同创新首先需要转变观念、更新观点与统一思想,需要改革传统的创新理念和模式。长期以来,科技型小微企业、政府科技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与科技中介机构之间沟通乏力,没能形成很好的科技合力是困扰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既要考虑到企业产生创新行为的内在条件,也要结合创新活动的外部条件。作为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协同创新的重要外部力量,政府主要发挥宏观调控职能、信息职能、协调促进职能以及一定状况下的直接干预职能等,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考核督查,完善统计与监测分析,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提供具有导向功能并且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通过创立协同创新机制,科技型小微企业可以与金融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金融机构可以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建立完善的、多层次的融资体制及融资保障体制。科技型小微企业不仅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同时还面临信息缺乏、管理落后等问题,管理咨询机构与中介机构通过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协同创新,可以积极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服务供给,如提供技术创新信息、技术咨询、指导与培训等,从而提高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

四、结语

科技型小微企业是科技创新最为活跃和最具潜力的群体,激发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活力,对提高区域创新水平,支撑经济发展,深化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推进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核心在于科技型小微企业、政府科技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与科技中介机构等相关主体之间的协同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建林,赵玲.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体系探析当代经济[J].当代经济,2013(1):34-37.

[2]尹辉,周军.协同创新视角下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研究[J].科技与进步,2014,31(2):108-112.

绵阳科技城 篇8

关键词:科技企业孵化器,调查,对策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培育和扶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它是我国创新服务体系的重要核心内容,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就业岗位的重要手段。绵阳是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科技城,境内科技资源丰富,技术开发实力雄厚。但是,绵阳地处西部,区位劣势明显。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就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具体思路进行探讨,以期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

一、绵阳科技企业孵化器现状调查

通过对绵阳市科技局等政府部门及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走访调查和座谈交流,课题组成员发现,2013年以来,绵阳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战略决策,把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作为进一步鼓励创新创业、容纳大众创业的主要承载平台予以统筹规划、协调推进。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孵化器有34个,其中国家级孵化器5个。除仙海区外,其余12个县市区、园区均组建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市建成孵化器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入驻科技型中小企业1580余家。(见表1)

通过实地调研,可得出如下结论:绵阳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从服务方式和服务对象上分,主要有三类。一是综合孵化器,面向各种类型的初创期科技企业开放,为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和基础设施,降低创业者的风险和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如: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科创区创业服务中心、各县区的创业服务中心等。二是专业孵化器,除为孵化企业提供一般性孵化服务外,还提供公共技术平台、通用的专业技术设备和专业化的孵化服务,如高新区生物医药孵化器。三是新型孵化器,主要有两种:一是投资促进型,这类孵化器针对初创企业最急需解决的资金问题,依托其平台吸引汇集优质的创业项目,如科创区1716创新工场。另一种是专业服务型,它以服务移动互联网企业为主,提供行业社交网络、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及产业链资源支持,帮助互联网行业创业者成长,如高新区电商产业园、绵阳互联网联盟、文化科技产业园等。

二、绵阳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采取的举措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绵阳市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经过多年发展,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进以及科技创业家培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发展情况总体良好,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提升解决。

(一)绵阳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采取的举措

资料来源:绵阳市科技局

2013年以来,在绵阳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抓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1. 加强指导,明确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重点

2013年以来,在年度市科技工作要点、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工作要点等指导性文件中,绵阳明确各县区、园区建设孵化器的任务指标。同时,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特点,提出当地建设科技孵化器的指导性意见。在涪城区、游仙区、高新区、科创区、经开区等中心城区要求在拓展完善综合孵化器建设的同时,重点围绕互联网创业,组建软件产业园、互联网联盟、电商产业园等特色孵化器;在江油、安县等工业基础较好的县区,要求利用闲置地产组建孵化器,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发展态势;在平武、盐亭、三台、梓潼、北川等山区县,指导当地根据经济特点组建小型孵化器,围绕传统产业的提质升级,引导和鼓励返乡人员创业。通过2年多的共同努力,全市逐步形成了国家级大型综合孵化器、各种小型、新型、特色孵化器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2. 统筹协调,合力解决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难点

孵化器建设,涉及部门多,工作难点多,需要多方协调,合力推进。在孵化器物理空间的解决方面,一是根据原有规划,加快新建孵化器建设进度。2014年,新建的科技城软件产业园、创新中心二期、游仙孵化中心等先后投入运行,新增孵化器面积约20万平米;二是整理利用闲置地产,进行二次开发,组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安县创业服务中心、平武科技企业孵化器、北川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等均利用闲置的办公用房、闲置地产进行组建,新增孵化面积约4万平米。在投资主体解决方案上,积极动员民间资本、大型企业以及社会力量参与孵化器建设和管理。绵阳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大部分由政府主导创办,也有由大学主导创办的,例如西南科技大学科技园;企业主导创办的,例如长虹公司创办的虹云科技孵化器、科源公司创办的梓潼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等;还有由政府、企业合作创办的,如高新区电商产业园(尚高创意联邦)。在孵化器投资方向上,积极鼓励和引导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综合孵化器突出区域经济特点,规模大的有主要专业方向,规模小的有突出特色。至2014年底,已孵化小微企业共计185家,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140家。

3. 抓好培训,着力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效能

首先,明确管理依据。绵阳根据国家、省两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结合本地发展状况,研究制定市级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明确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认定标准、开展的工作范围、绩效评定指标等内容,确保对孵化器的管理有法可依。其次,抓好管理培训。组织业务部门管理人员走出去,到天津、中关村等孵化器发展较完善的地方考察学习,开阔眼界,吸收经验。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进行专场培训,提高各层次管理人员理论素养,确保做一个明白的管理者。再次,协同提升管理效能,推动政府职能部门简化创业程序,推广“一站式”服务模式,提升创业服务能力,整合政策资源,引导孵化器营造快速、高效、开放的创业环境。

(二)绵阳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绵阳科技企业孵化器经过数年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成都、天津、北京等先进地区相比,无论是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种类、数量、分布区域还是建设的水平等都需要加大力气加以提升。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孵化功能不足以跟上当前孵化器发展的新趋势

当前绵阳还没有涵盖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链条创业孵化培育平台,没有形成从项目初选到产业化发展的一体化创业孵化服务体系。

2. 民间资本、社会力量参与孵化器建设运营的程度与发达地区相比明显不足

目前绵阳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投资者仍主要是各级政府。民间资本、社会力量参与的孵化器建设虽然数量上约占了三分之一,但孵化面积较小(一般是不到1万平米)、孵化能力较弱,得到的扶持资金也比较少。民间资本、社会力量参与孵化器建设,进而推动大众创业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释放。

三、加快绵阳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对策

针对绵阳科技企业孵化器存在的突出矛盾与问题,应着力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环境、提升孵化能力、增加社会投资、提高服务水平、推进服务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加以改进与完善。

(一)建立创意创新创业俱乐部网络,打造众创空间

学习创客空间、创新工场、创业咖啡等新型模式,发挥长虹、九州等大型企业以及创业投资机构、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的作用,充分利用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科研院所的有利条件,建立创客俱乐部,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建立退役转业军人创业园、农改区青年创业园、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形成创业网络联盟。鼓励各类人才、社会企业家和相关投融资机构等社会高端人才,创办、领办、共办创客俱乐部,完善俱乐部的功能,建立以俱乐部人才库、项目库、企业库、金融机构库、中介组织库、风投机构库、创业导师库等为支撑的信息系统,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网络、社交和资源共享空间。

(二)促进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多证联办”、“并联审批”的工作机制,大力推广“一站式”代理服务,减少创业环节。在绵阳科技城创新中心二期建设军民融合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引进、新建一批专业化、高水平的服务机构;形成功能齐全、机构集聚、服务集成,具有绵阳科技城特色的科技服务新模式,开展军民两用技术的展示、交易、投融资服务,科企政务、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科技成果、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等服务,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长期服务。

(三)深化投融资体系建设

加强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结合,用好科技城投融资服务平台,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建立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多层次科技金融体系。完善创业投资、天使投资退出和流转机制,促进科技初创企业融资,引导科技专营机构推出支持创业的金融产品,打通创业初期融资渠道。

(四)完善创新创业孵化链条

一是做大孵化器。以政府为主体、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建立孵化器,力争孵化器总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二是做好加速器。涪城区、游仙区、高新区、科创区、经开区根据产业发展特点和需求,组建企业加速器,重点支持成长速度快、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加速器培育壮大。

参考文献

[1]梁佳.绵阳高新区:提升孵化能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J].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3-12-09.

上一篇:师生的沟通艺术下一篇:网络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