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水平

2024-07-20

科技水平(共12篇)

科技水平 篇1

0 引言

科技成果指在科研中取得的能更新科学知识或具有实用价值的创新性结果。科技成果是科研工作的产品,产品质量的优劣体现为科技成果水平的高低。

2010年我国的科技论文数量已超美国,居世界第一,但论文的平均引用率却排在100名开外,真正的好论文,在中国是凤毛麟角[1]。科技论文出现大面积的质量问题,使我国的科技评价制度饱受诟病[2,3,4,5,6,7]。根本原因,就是科技评价的标准只是代表科技成果表观水平的一系列指标。

“科技成果表观水平”是指与科技成果的核心价值无必然和直接关联的表观指标。科技成果的核心价值在于增加了科技知识,或者创造了经济、社会或生态效益;其他诸如:论文数量、刊物影响因子、预期效益、立项级别、出版社档次、评价结论、奖励级别等等,都只是代表科技成果表观水平的指标。现实中这些指标产生的程序把关不严、“被操纵”现象司空见惯,如果再将这些表观指标作为科技评价的唯一标准、还要奖励一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所谓成果时,各种问题就会随之出现。

本文就科技评价存在的问题、科技成果表观水平流行于科技评价的原因、弊端及提高科技成果质量的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 现行科技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政府的责任和权力不对等,导致权力寻租和滥用

科技主管部门既制订科技管理政策法规,又评审项目、成果和科技奖励,还掌管科研经费分配。但对立项是否得当、经费分配是否合理,科研任务完成得好不好,科技成果是否有用,得奖成果是否货真价实,是否能促进科技或生产力进步等等,却不需负责。科技界只有权力,没有责任。

责任和权力的不对等极易导致权力寻租和滥用。管理者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好恶或亲疏关系来评价科研项目和成果,产生“行政化”和“关系化”偏向;而科研单位或科技人员一方面尽量从事管理者感兴趣的研究领域而抛弃自己的创新思想和探索精神,千方百计“包装”那些平庸的成果,因为评价结果攸关个人前途和单位声誉甚至存亡;另一方面四处攻关、行贿拉关系,以获得更多的科研经费和奖励。

1.2 科技成果评价被操纵,评价结论被挟持

我国《科学技术评价办法》明确规定了评价的基本程序和要求,但实际的成果鉴定或项目验收中,由被评价者聘请评审专家、支付评审费用,甚至事先打印好评价结论等有法不依的情况已成为常态[2,3,4,5,6,7]。

由于科技评价太频繁,专家大都有项目,都会被评价,今天你评我,明天我评你,大家互相关照,“当好人”“和稀泥”,敢说真话者越来越少,虚假的评价结果越来越多;“聪明人”将劣质成果甚至他人成果稍加修饰与包装,就堂而皇之地进行鉴定验收,而鉴定结论又可成为下次申请项目或报奖的主要依据;如此循环往复“玩游戏”,自然无往不胜,满目都是“国际领先”的成果了[6]。“红包一发,嘴角一擦,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或完美的评价结论)就此诞生”[2],也许正是一些成果鉴定、验收的生动写照。评审会变异成了“学术交易会”和“人际关系交易会”。

1.3 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科研不为解决科学难题,只为披上华丽外衣

缺乏科学的、客观的、可操作的定量指标,评审专家的专业水平、道德操守、亲疏关系、对主观标准的理解不同、行政干预等等,都会严重影响评价结论。

科研做得好、论文写得好,如果论文没有发表在“好”刊物上,就是白忙乎。更令人担心的是,研究生刚入校就被要求在读期间必须发表多少篇核心期刊论文(不管论文质量如何),否则无法获得学位;他们被迫苦思如何炮制与杜撰论文、如何找杂志发表论文,未来的科技精英们一入门就被带上歪路、就被“逼良为娼”了。

现在是用期刊来评价科技人员的科研成就和能力。无论在科研项目评审、验收鉴定、创新团队绩效评估,还是增选院士,只能看论文数量和所谓的影响因子。形成了论文导向式研究[7],科研的目的只为发表论文或获得评价结论。

尽管政府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但科技界却不敢对科技投入的效率和回报做出承诺,有人认为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对于科技成果质量和水平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世人已领教了科技界将经费变成论文的水平和能力,但将经费变成生产力的能力,则一直让人揪心。也许“缺乏创新成果评价的基本度量衡”可能成为毁灭“创新型国家”这个战略目标的“蚁穴”并不是耸人听闻[8]。

1.4 科技成果评价导致大量成果的知识产权流失

大量成果在知识产权未获保护的状况下公诸于众,极易造成知识产权无偿流失。科技评价对发表论文或成果推广应用指标都有一定要求和时间限制,为了项目能及时通过鉴定或验收,科技人员往往会赶在取得研究成果的第一时间发表论文,公诸于世;即使没有发表论文,在项目鉴定或验收时,研究成果也被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评委和工作人员面前,变成了公开的秘密。

1.5 对科技评价缺乏监管和责任追究

科技评价时对评审程序、评审规范、评审结论以及评审专家等缺乏信誉管理、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极易导致学术腐败、官学勾结。

1.6 科技成果评价导致的负激励效应

1.6.1 使研究工作中途“夭折”,导致科技成果难以转化

科研项目都有“最终成果”作为验收或鉴定指标。但“最终成果”通常只是实验室成果,距商品化的最终科技成果还有很大差距。而我国的科技成果管理、登记、鉴定、奖励等均以项目为单位,成果一经鉴定或验收,研究任务就算完成,奖励、荣誉、职称或职务等该得的利益都可收括囊中,研究工作也可就此止步。实际上,由于各种主观或客观原因,很多研究工作失去继续研究的动力,就此“夭折”;更有深谙此道者,将项目越做越小,成果却越来越多,收益也越来越大。

因此,这种针对项目进行的成果评价,很难取得可以产生规模效益的最终科技成果,不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开展,直接导致科技成果难以转化。

1.6.2 评价规模庞大,造成科技资源巨大浪费

科技评价涉及各级政府、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各研究院所、高校、企业,直到科技人员。各单位将科技人员升职、加薪、评职称、推荐院士、分住房等各种荣誉和待遇[6]都与科技评价挂钩。人人都高度重视评价,甚至不惜造假、剽窃、行贿。

科技评价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使评价项目日益增多。据统计:2009年立项的R&D项目61152个,每个项目都要验收或鉴定;项目立项评审每年约36.7万项(申报项目数按6倍于立项项目计),加上科技奖励,全国每年至少有42.8万个科研项目需要评价。每个项目评价平均需5个专家,全年有214万人次的专家奔波于各种评审会,这些专家大都是科研骨干。而2009年全国R&D人员总数229万人(全时当量),为了应付评价,评审者和被评者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无疑是科技资源的巨大浪费!

1.6.3 投机取巧大行其道,严重扼杀创新精神

由于评价标准不科学,评价程序不规范、把关不严,评价材料中水分越来越多,巨大的估计效益、虚构应用证明、编造实验数据、抄袭或买卖论文、自拟评价结论……,从泛滥于网络的各种代写、代发职称论文、学位论文的服务项目可见一斑。

由于成果的表观指标可以操纵或包装,如果将表观指标作为科技评价的主要标准,却对成果的核心价值这个最难包装的指标缺乏考量,且不论评价结论是否真实客观,只要“外表”华丽就能衍生出巨大利益。必然给人们带来这样的启示:科研工作好,不如论文发得好、不如评价结论好。自然会助长各种急功近利和浮躁,沉重打击致力于长期探索和创新研究者的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精神,大大降低科技成果的质量。

真正创新性强的项目,由于难度大、研究周期长、研究结果不确定、不容易出成果,研究的风险也大大增加,残酷的现实使“十年只磨一剑”甚至“十年磨不了一剑”的人成了“傻瓜”。更多人宁愿选择急功近利的课题,放弃风险大、却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项目,这是造成我国科技成果大量低水平重复的根本原因。

1.6.4 评价结论模糊,科技成果难以甄别和筛选

由于上述种种弊端,科技成果评价既不能从质上准确定性、更不能从量上精确衡量,只能勉强得出含糊其辞的评价结论,满目皆为国内外领先的科技成果,就是不知道何处领先、领先或进步了多少、有什么用处。难以辨别真伪,更难以选择和转化。

2 表观水平流行于科技成果评价的主要原因

2.1 简单方便,貌似公平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创新性、先进性决定了它的深奥,只有同行专家才能明白其中的奥妙。

由于科学技术高深难测,能准确评价科技成果的内行很少,我国科技评价数量巨大,即使内行专家也不可能一一认真细致地审核;而运用表观指标来评价科技成果,既浅显易懂、简单方便,可对大量项目进行“批处理”,不需高深的专业知识,又有数据支撑、貌似公平合理,不易犯错误,不用负责任。不管内行外行,谁都可以、谁都敢来评审。

2.2 管理者追求任内政绩和显示度,科技人员希望有耕耘就有收获

管理者都希望自己任期内能有所作为,任期满时有漂亮的结论和“会说话”的数据。自然希望能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希望建立一些有显示度的评价指标。

艰辛的科研工作需要科技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对枯燥的科研探索有浓厚兴趣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当然科技人员都希望自己的耕耘能有所收获;尤其部分带着功利目标从事科研的人,虽然对科研没有兴趣、缺乏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毅力,但对科技成果带来的利益却很感兴趣,更不能容忍没有回报的持久探索,迫切希望找到功成名就的捷径。

科研是长期而艰苦并充满风险的探索过程,重大的科技发明和突破,都经历过千百次失败。那种“春播一担种,秋收万担粮”的好事,在科学研究中可遇不可求[2],更多时候科研是只有耕耘没有收获的。但从上到下太多人都急于多出成果、快出成果,缺乏足够耐心、等不到高质量科技成果产生之时。用表观指标评价科技成果,正迎合了这种急于求成的需要,因表观指标是“可操纵”的,不需要成果真正达到很高水平,不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更不需要折磨人的长期等待。

如果不论效果和产生的后遗症,用这种浅显易懂、有理有据的指标就可以评价晦涩难懂的科技成果,应该是每个人的心愿,自然容易博得管理者的青睐。自应用这些表观指标评价科技成果以来,我国的科技论文数量涨势汹汹,“硕果”累累,管理者有了会“说话”的数据、工作有了可显示的成就;科技人员也因此轻松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利益和荣誉。大家都各得其所,这些表观指标的作用也就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3 运用表观水平进行科技评价的弊端

3.1 将真正有苗头的科学研究“扼杀”在摇篮中

由于科学研究的不确定性,科学发现及重大突破常以不可预测的方法解决问题[2]。如果评价科技成果只用表观指标而不用成果的核心价值,在管理部门的紧迫催促下,为达到这些表观指标,研究者只得将刚出现苗头的研究结果匆忙发表论文,无异于揠苗助长;将自己的创新思想提前曝光,会引来更多的潜在竞争者。

3.2 导致投机取巧、学术不端、权力寻租及官学勾结

用表观指标评价科技成果,不需付出艰辛的努力,只要操作“巧妙”,就能将低水平成果摇身变成“高水平成果”。对那些披着科学外衣、对科学却并不真正感兴趣的人,必然导致不潜心科学研究、却专注于研究操纵表观指标的手段,不探索真理、却热衷于寻求登上科技高峰的“捷径”;也催生了以学术权力谋私、官学勾结等腐败行为。

3.3 诚实者吃亏,投机者得利

善于投机取巧、拉关系者,通过操纵这些表观指标可快速取得大量成果,获得由此派生的各种利益和荣誉;而勇于创新、潜心研究、却不善于操纵和拉关系的诚实者,很可能十年难磨一剑,即使有了成果也不一定被赏识。长此以往,诚实者只会越来越少。

3.4 假冒伪劣科技成果猖獗,科技资源浪费巨大

用表观指标评价科技成果,易于被操纵,使得科技成果水平“虚高”,难见精品,尽是半成品、次品、甚至赝品,假冒伪劣成果横行于世,造成各种科技资源的极大浪费。鉴定结论成为自欺欺人的伪装,并不存在的“核心技术”被鉴定为科技成果[9],将成为科学史上的大笑话,我们决不能因这些表观数据而沾沾自喜。

3.5 科技成果质量大面积滑坡

如果仅仅通过操纵成果的这些表观指标就可以轻易获得成功,对那些有创新精神、潜心研究的科技人员将会产生很坏的示范效应和沉重的心理打击,严重扼杀创新思想和科学精神,必然导致科技成果质量大面积、大幅度下降,阻碍科技进步。

4 提高科技成果质量的对策

4.1 坚持用核心指标来评价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核心指标在科技评价中应该具有一票否决权,既没有创造新的科学知识、也没有创造任何效益的“成果”,即使它外表光鲜亮丽,出自名门名家、发表在高级刊物或有“国际领先”的鉴定结论,也不能成其为科技成果。

当然,用核心指标考量科技成果,绝不像表观指标那么简便易行。首先,被评价者要明确指出成果的核心价值所在,接受科技界的评价和广泛监督;第二,制订各类成果的质量级别或技术水平标准;第三,严格规定可以进入评价程序的成果质量标准,管理者和被评价者都可据此判断成果是否需要评价,可大大减少成果评价的数量、大大降低总的评价成本;专家才可能认真对待、审查、关注成果的核心价值。第四,严格审查评审专家的资质和信誉,选用学术造诣高深、学术道德良好的专家。经过时间、实践以及同行专家的检验和监督,成果优劣自有评说。真正的科学家应该不会惧怕这种评价、质疑和监督[10]。

4.2 取消一般科研项目的事后评价,加强对科研项目的事前和事中评估

优秀的科技成果是踏踏实实研究出来的,绝对不是被包装或评价出来的。

科技成果评价属于事后评价,如果此时发现科研工作有问题,所造成的各种损失都已难挽回。因此,除了已产生重大学术影响或实践中已取得显著效益的项目外,一般项目都应取消事后评价,加强事前和事中评估及监督,将科研中的重大问题防范于未然。

“事前评估”的目的是确定合适的项目和项目承担者,确保课题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加强对“事前评估”的评价和监督,可防范和控制项目决策的风险。

“事中评估”通过检查项目是否按计划进行、项目进展状况、与预期结果的比较,发现问题可及时调整;并能对研究者的信誉、研究能力和成绩及时做出评价,考核“在研项目”的产出效率和质量,引导或督促研究者对研究计划或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是提高科技成果质量的重要措施。

4.3 建立科学而客观的评价标准

只有建立衡量各类科技成果质量和技术水平的客观定量标准,才能减少科技评价的随意性和可操作性,减少行政或人为的影响,才能准确判断成果达到了什么水平和质量,才能精确度量科技投入与产出,才能提高管理效率、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巨建国等已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尝试[11,12]。

4.4 科技管理制度改革应以科技评价和激励政策为主线

高效的科技管理制度能引导科技人员心无旁骛地注重和思考科学问题的真正意义,并不畏艰难险阻、探求真理、勇攀高峰、解决真正重要的科学问题;而不是吃喝奔跑争经费、包装拼凑搞鉴定、抄袭杜撰发论文…。落后的管理制度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桎梏,制度改革刻不容缓[7,12,13]。上至政府的科技政策法规、科技计划、管理标准、行为规范,下至科研机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科技评价、奖励、职称制度,科技人员工作制度和行为规范,都要配套改革、协调一致,才能收到成效。制度改革应以科技评价和激励政策为主线,从上到下的各种制度都应围绕这条主线进行创新。

科技评价可以监督政府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高低、职责履行好坏;可鉴别科研机构、团队或科技人员的科研水平高低、创新能力大小和科技成果优劣。恰如其分的评价可以发现优劣差距,有差距就会产生“势能”(即“位能”),在一定条件下势能可以转化成“动能”(即科研的动力)。有怎样的科学评价,就有怎样的科学研究[7],是非不分、颠倒黑白的科技评价只能得到是非难辨、颠倒黑白的“科技成果”。

评价不是目的,只是鉴别的手段,只有正确的评价才能正确鉴别,才能奖罚得当,才能正确引导,才能让领导者所希望的行为和结果与所奖励的行为及结果不发生错位。科技激励政策就是将这种“势能”转变成科技创新的“动能”和动力的外在条件,只要坚持奖励创新和科研诚信行为,严惩投机造假和剽窃行为,使不畏艰险、勇攀科学高峰的科学家体会到他们的选择没有错,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都值得;使那些投机钻营、造假剽窃的人身败名裂,没有出路,就能够迎来科学技术的又一个春天。

科技水平 篇2

提高科技产业水平迫在眉睫

TCL与作为全球第四大消费类电子制造商的法国汤姆逊公司重组事件终于水落石出.日前在广州举行的签约仪式上,两大公司联合宣布:成立一家名为TCL-汤姆逊的合资公司,共同开发、生产、销售彩电及DVD业务.新公司彩电的`年销售量预计达到1800万台,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制造商.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高科技与产业化 英文刊名:HIGH-TECHNOLOGY & INDUSTRIALIZATION 年,卷(期): “”(11) 分类号: 关键词: 

提升保定塑纸包装行业科技水平 篇3

北京科技协作中心应保定市科技局、雄县人民政府邀请,作为本次洽谈会的协办单位,负责组织了“高层论坛及项目洽谈”的专家邀请和项目遴选工作。会前,将已征集到的塑纸包装行业的科技成果信息及时传递给企业,供需求方在洽谈会前进行遴选(当地从事此行业的企业有2000多家)。

本次洽谈会邀请了清华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化工大学、中科院化学所、解放军防化研究院、中国轻工业塑料研究所、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等10多个单位的专家,参加发布的技术成果有120多项。

专家重点介绍的项目有:清华大学胡平教授的“可用于包装的可降解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应用”;北京化工大学苑会林教授的“多层共挤出膜、生物降解膜的进展及包装膜安全卫生的QS认证”;北京印刷学院陈强教授的“新型高阻隔包装材料及其发展方向”;黄蓓青教授的“塑料软包装印刷现状及趋势”等,受到了企业家们的热烈欢迎。其中,对清华大学胡平教授介绍的项目,几位企业家同时表示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洽谈。有位企业家说:“我们已考察了几个类似的成果,我认为此项目技术含量高、效益好。”北京化工大学苑会林教授介绍的“多层共挤出膜”技术也引起了企业家和当地政府领导的极大关注。对印刷学院陈强教授介绍的“高阻隔包装材料”项目,企业表示将尽快到印刷学院洽谈合作事宜。关于“包装膜的QS认证”,保定科技局及雄县政府都希望能尽快在当地办培训班,使企业尽早了解认证的具体要求,使企业尽快进行认证前的准备工作。

本次洽谈会受到了保定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会议期间,北京科技协作中心分别与河北省雄县塑料纸包装印刷生产力促进中心、雄县塑料纸包装印刷协会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利用首都与保定市共同搭建的科技合作平台,组织行业性的专题高层论坛、科技项目发布推介会,以解决行业存在的群体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的根本症结。

本次洽谈会共展示塑纸包装印刷行业最新成果120余项,现场发放企业技术难题征集表70多份,现场解决技术难题30多项,签订了一批科技合作意向协议。

积极开展省市合作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近日,第九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暨高新技术成果洽谈会,在唐山市举行。

北京科技协作中心接受唐山市政府、市科技局的邀请,作为大会的协办方,组织了北京化工大学、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钢铁研究总院、北京机电研究所、冶金自动化研究院、中国食品发酵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尾矿研究中心等20余家科研机构参加了洽谈活动。展示了一批结合唐山市情而精选的科研成果和技术项目,涉及钢铁、冶金、机械、建材、食品、电子、环保等诸多领域。特别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尾矿研究中心的矿山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项目受到多家企业的青睐,有5家企业签订了合作意向,4家准备立即启动该项目。

唐山市政府、科技局及参加洽谈会的中央在京科研院所,对北京科技协作中心参与协办洽谈会,并组织具有实质内容的科技交流活动,给予很高的评价和肯定。

在洽谈会上,北京科技协作中心表示:愿意更好地组织首都科技人才、科技信息和科技资源方面的优势,为唐山市能源、原材料基地的科技进步和传统产业改造服务。

(责任编辑 郭剑峰)

我国工程科技总体水平大幅提升 篇4

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在座谈会上回顾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工程科技的发展历程。他说,60年来,我们伟大的祖国,从饱经战乱、满目疮痍、积弱积贫中站了起来,在党的领导下,励精图治,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三、人民生活迈向总体小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跨越式发展。60年来,我们工程科技界以祖国的发展与强盛为己任,克服种种困难,攻克无数技术难关,实现了工程科技总体水平大幅提升, 支撑了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部分领域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并在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了基础性的智力和技术支撑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

徐匡迪强调,工程科技界应放眼全球,展望未来,清醒地认识我国与世界工程科技先进水平的差距和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认真思考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国家科技奖获得者王永志、金怡濂分别从载人航天和巨型计算机领域介绍了我国科技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刘德培、孙永福、陆佑楣、林元培、傅志寰、翟光明、殷瑞钰等院士也分别回顾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各工程技术领域发生的巨变。

科技水平 篇5

科技兴警,是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努力推进“五个警”建设的首要措施。按照“五个警”建设的要求,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全面构建现代警务工作机制、突出实战科技应用、发挥科学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效能,以提高民警科技意识和素质,所、队、室科技应用和科技效益为基础,积极探索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实战技能的方法和途径,大力推进科技兴警战略,全面提升了公安工作现代化水平,助力万江公安高水平崛起。

“加大公安信息化建设力度,力争在三到五年内,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达到全国一流水平”是科技兴警的主要目标。在知识经济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主导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打破向警察数量要警力的传统观念,必须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向科学技术要警力,要战斗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依托大情报系统平台建立情报信息研判预警机制,提高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

信息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是掌握情况、指导工作的重要途径,是进行科学决策的基础和前提。在工作实践中,市公安机建立了公安情报信息综合应用平台,本着重点抓好维护稳定、刑事犯罪、治安防范、治安管理、安全管理、热点舆情等六个方面信息收集,依托大情报平台构建了“层次严密,覆盖广泛,触角灵敏,传输快捷”的信息采集网络。在此基础上,公安机关两级情报分析人员利用公安情报信息综合应用与研判平台的信息搜索、综合查询、智能分析、动态管控和轨迹研判等功能,加强情报信息研判机制建设,大力加强信息分析研判和预警工作。对体现规律性的信息,认真分析社会稳定和治安形势,梳理归纳刑事犯罪特点;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信息,及时报告党委、政府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防止其滋长蔓延;对带有预警性的信息,超前落实相关对策,做到防患于未然。通过情报信息分析研判,进一步提高了公安机关对社会面的管控能力,确保了社会政治稳定。只要善用这个系统,就能为日常工作开展带来极大的便利。

二、建设高效、统一的指挥调度系统,提高快速反应和整体作战能力

加强科技建设和管理、创新,并通过科技的整合与综合应用,增加公安工作的科技含量,实现科技成果向公安战斗力的转化,可以有效增强公安机关的综合指挥和对社会治安的掌控能力。按照“高起点、高标准、讲实用、求实效”的原则,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110报警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建成110、119、122“三台合一”的接处警系统,形成“集成数字化、网络规模化、打防控一体化”的指挥中枢,达到了报警信息共享,降低了警务成本,提升了公安机关快速反应能力和服务群众水平。确保了情报信息畅通、指挥调度有力、技术手段先进、反应快速灵敏、机制运转高效,对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接处警效率,增强治安动态管理及防控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加快推进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建设与应用,实现基础工作信息化

信息化是现代警务之基础。我区公安机关以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建设与应用为载体,坚持“科学性、基础性、实用性、关联性”的原则,积极推进警综平台建设与推广应用。工作中,严抓“信息源”录入环节,要求各警种基层民警必须及时将相关人口信息及场所行业等类别全部信息及时准确的录入警务平台信息库,并以广泛的各行各业社会信息为补充,确保信息源头的“活水”资源,初步实现了信息采集与日常工作一体化信息采集新格局。在此基础上,实现信息共享与利用的“最大化”。一方面,依托警务综合平台,实现了对行政案件以及刑事案件的网上审核、审批,极大地提高了全局办案的法制水平。基层公安机关以鲜活的信息资源为支撑,信息共享,充分运用到各项公安工作之中,直接服务于广大民警的各项本职工作,不断提升基层公安机关警务效能。另一方面,广泛应用于户籍、出入境、车辆管理等公安窗口服务和公安行政管理之中,大力推行网上流转、网上办结的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基层公安机关的服务效能。同时,还建立了以公文处理为主要内容的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各类工作动态、简报信息、通知通报等可以上网发布、网上实时传输和网络化管理,办公效率明显提高。

实施科技兴警战略,是科技创新战略在公安机关的延伸,是推动公安工作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新时期建设强大公安队伍和强有力公安工作的必由之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公安机关战斗力,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是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必然要求。公安机关应紧密结合实际,深入思考和研究执法为民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切实找准“科技强警”这个切入点,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高公安工作的科技含量。

科技水平 篇6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信息资源;整合策略

高校作为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高校是科技成果的重要发源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依托。从目前形势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已经普遍受到关注,但是高校科技成果与区域经济对接的状况还是不容乐观,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高校大部分科研成果被搁在实验室里,停留在论文或报告上,不能取得实际的经济效益。

高校应如何整合已有信息资源,坚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以科技成果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为依托的发展模式,加大风投、基金及银行资本介入的力度,提升高校适应市场需求研发高新技术成果的创新能力,增强高校为省内产业集群服务的能力,是高校科技转化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高科技成果的发展是决定一个地区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之一,作为高校科技成果研发项目首居前列。由于科研和生产部门之间相互脱节,缺乏沟通与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存在一定困难,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为15%~20% ,部分研究的成果与人类文化发展脱节,更谈不上转化应用,同时也容易造成人力物力浪费。众所周知,有了先进的科技成果,有了新的发明创造,不等于就能自然地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只有实现了科技与经济、科技与生产相结合,才能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才能把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落到实处。

二、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分析

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因素很多。问题的症结在于“基础理论研究、工程研究、产业化运作实施”三者严重脱节,没有以市场导向、共同的利益为驱动,造成高校科研成果束之高阁。

高校科研转化出现问题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①目标不一致。研究人员追求先进性,开发人员考虑如何获得开发经费,如何结题,报奖,并不真正关心成果的应用。企业关心高效产品,但是却难以得到适合市场发展的产品;②信息不通畅。现在的科技成果与企业的结合基本上是个别科研人员和企业领导个人努力的结果。有的企业希望投资,却找不到投资方向,有的科研人员有好的成果,却找不到资金进行产品转换。即使最终实现结合,也不一定是应用完善的最佳产品,或者由于没有跟进而失去市场商机;③没有利益驱动机制。产学研三者的利益脱节,没有构成闭合回路,形成不了良性循环的长效机制。

三、科技成果转化的信息资源整合策略

科技成果是科研工作的最终落脚点,也是根本出发点。下面从科技成果的产生的三个阶段(项目立项、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分析入手,整合科研成果各环节中的“人、财、物”资源,促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1.市场需求的信息资源整合

以市场为导向,确定科研工作的研发目标和技术标准,确保科技成果具有前瞻性、可行性、市场性。

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科研选题应该在充分做好市场分析的情况下,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以往的科学研究立项时,科研人员习惯于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重理论轻应用,把研究论文当作科学研究的最终成果。实际上,如何将高校科技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以实现科学技术解决生产环节中的实际问题,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

2.科研环节中的信息资源整合

明确科研需求,指定科研目标后,应尽快组织人、财、物等资源,开展科研工作。随着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交叉学科、多学科问题,在科研工作中已不可避免。在具体科研环节过程中,高校应整合不同的学科、方向以及不同的科研团队,发挥各自研究的特点,改变科研工作“孤军作战”的尴尬局面,整合研究队伍,凝聚研究方向,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完成既定科研目标。同时,在科研环节中,高校的人事、财务、设备管理等相關职能部门,也应积极配合科研人员,整合相关科研基础条件,真正实现科研环节中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有效运行。

3.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的信息资源整合

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既是技术、工艺、管理等各类知识的载体,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稀缺资源,更是转化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具有高素质、专业型的技术经纪人。高校中的教学科研人员大多缺乏市场营销经验和公关能力,因此需要组建一支掌握科技、经济、法律、管理、外语和信息等多学科知识和专业技术的高素质的科技转化队伍。首先主管部门要重视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各环节,进行人力分配和相应债权利制度,明确其攻克方向。

4.转化信息服务平台的资源整合

高校应根据所拥有科技成果的特点,主动参与服务平台的建设和管理,以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国内外科技成果资源,针对性地整合各个平台的资源信息,并进行归纳、分类处理,及时、有效地向高校科研人员提供信息服务,从而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四、结语

总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涉及的信息资源众多,权重投资人、成果发明人和高等学校的利益分配机制,加大落实各项政策的力度、建立成果转化基金、完善信息化网络服务功能,力争用二到三年的时间,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科技创新要素与金融资本共同推进的辽宁高校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平台,完善运营机制,提高辽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水平,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使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辽宁社会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弓兰秀.高校科研成果与区域经济的对接策略[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6)

科技水平 篇7

1数据来源与方法

选取SCI-E、EI、ISTP为论文来源数据库,统计海南省主要科技论文产出情况;以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SIPO)网站为统计源,统计和检索海南省专利产出情况;最后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科技产出进 行分析。上网检索 时间2014-0911。

2结果与分析

2.1科技产出数量年度变化情况

2.1.1论文产出量

科技论文是科研成果的主要载体,论文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研究的规模和学科的发展速度。通过主要数据库检索到海南省近10年共发文5 082篇,其中SCI、EI、ISTP分别收录 文献2 160、 2 239、683篇(表1)。从总的论文数量来看,从2004年到2013年海南省发文量总体呈递增增加(图1)。 由图1可知,2004年总论文只有64篇,到2013年增至1 145篇,10年间增长了17.9倍。说明海南省无论是基础性研究还是科技创新的实力都在不断增强, 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2.1.2专利产出量

专利是反应一个地区科技创新能力,也是科技成果的主要体现,以申请日期限定在2004年至2013年间为研究对象,获得海南省专利受理申请共计10 408件,授权公开日截止2014年8月,已有6 321件被授予专利权,达到60.7%(表2)。由于发明专利需要实质审查等过程,一般自申请日期,需要3年才能够授予专利权,因此,在2012年和2013年受理的申请专利至今有部分尚在审理之中,并未获得授权。从表2可以看出,近10年来,海南省申请专利的量总体上一直呈递增趋势,其中2004年受理申请专利278件,而到2013年达到1 768件,10年间增长6.4倍。说明海南省科技创新能力日渐增强,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科技影响力也在逐步提高。

2.2科技产出机构

2.2.1主要科技论文产出机构及篇被引频次

近10年来,三大数据库收录海南省科技论文产出机构较多,但总论文排位在第10位之后的机构发文量均不足30篇,因此本文对前10位机构进行了统计分析(表3)。发文量位居前三位的依次为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从篇被引频次来看,海南省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较少,SCI平均被引用频次最高的为海南师范大学,为5.31篇/ 次,而EI和ISTP篇被引频次均未超1,说明海南省的会议论文对海南在国际地位中的影响较小。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之一是人们对于国际会议论文投稿的重视程度不如本学科的权威期刊,并且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认知,会议论文学术价值的含金量低于各学科的权威期刊,所以发表国际论文时尽量少引用和不引用会议论文[5,6]。综上所述,海南省科研力量主要集中在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说明这些机构为海南省的科研事业做出了较多贡献,对增强海南省的国际竞争力有重要作用。

2.2.2高被引论文

高被引论文反映了最新的科学发现和研究动向, 可以说是科学研究前沿的风向标,并且在未来的更长时间内会产生广泛的学术影响。被引次数越高,说明该论文影响力越强,海南省EI和ISTP收录论文的篇被引次数较少,笔者未予统计。SCI论文单篇频次在50次及以上的高被引论文共计13篇,其中,3篇是第一作者,第一单位,其余均属于与其他研究机构合作发表(表4)。说明海南省发表论文相对其他地区论文影响力较小,并且多数文章属于合作研究成果,而自主研究能力较弱。

2.2.3专利产出机构

笔者统计分析了近10年海南省专利申请受理量前十位的 申请者,前十位申 请者共申 请专利2 831件,占总申请 量的23.3%,其中发明 专利最多,共2 122件,其次为实用新型,559件,外观设计最少,共149件,截止2014年8月已有1 471件(69.3%)被授权(表5)。由表5可知,申请者中,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位居第一,占总申请量的10.1%。

2.3研究领域

2.3.1论文的学科分布

分析学科交叉和类别的细分使得论文的学科分类相对来讲比较复杂。对各系统所收录论文进行学科划分时,首先参照各收录系统自身的分类主题和分类代码,然后参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学科分类与代码表》(GB/T13745-1992)中所列的52个一级学科进行统计分析[7]。从表6可以看出,海南省被SCI收录论文 学科主要 以生物化 学与分子 生物学、植物学等为主。EI收录论文中,化学和数学为优势学科。ISTP(CPCI-S)收录论文主要以材料科学、 电子电气工程等为主。

综合三大数据库收录论文学科分布可知,从大领域来看,农业类研究较多,从小的分类结果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化学以及材料科学为前三位学科, 是海南省的主要优势学科。

2.3.2专利技术领域

按照大类型来统计,海南省专利有8个大的领域,共10 163件,未标明领域有245件,其中农业类最多,10年间共申请4 430件(表7)。说明海南省在农业科学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这与科技论文学科分布在大领域上的统计结果一致。

3讨论

科技产出是评价一个地区或国家科技竞争力的最重要指标之一,而科技论文和专利的产出是科技产出的2个主要因素[8],因此,通过分析海南省科技论文和专利的产出可以间接反映海南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科技竞争力。其中,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反映了地方科研的基础理论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但地区之间差别较大,科研整体实力存在较大差距,海南省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相对落后,科研水平较低,难以形成稳定、长期、高层次的研究方向,虽然近10年海南省三大数据收录论文发文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尤其是2008年后的基础研究有了较深入的研究,科技成果产出增长较快,但海南省SCI单篇均被引频次为3.45,最高被引论文120次,ISTP单篇均被引频次仅为0.15,在数量和质量上远低于广东、北京、 浙江等地区[9,10,11]。 专利分析 在了解技 术的最新 发展、预测相关发展趋势,减少重复的研发投入、确定研发方向,跟踪竞争对手研发和市场动向、消化吸收先进技术、进行二次创新,锁定产品定位、找到新的应用领域,监控专利风险、发现和避免专利侵权行为,发现核心技术和创新热点以及协助申请自主知识产权等多个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沿海省市海洋科技水平评价 篇8

1 海洋科技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研究选择海洋科技发展基础水平、海洋科技投入水平、海洋科技产出水平以及海洋科技对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影响力等4个主要因素, 分别构建了海洋科研机构数量、海洋科学研究课题数量、海洋科技专利数量等14个二级指标。其中, 海洋科技发展基础水平、海洋科技投入水平体现了海洋科技的物质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 反映了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和科技活动的活跃程度, 是海洋科技的基本条件和前提;海洋科学技术产出水平、海洋科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力, 是海洋科技活动的结果, 也是海洋科技水平的外部表现。海洋科技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续表

2 海洋科技水平评价模型

2.1 主成分分析——海洋科技水平测算模型

假设有n个待评价的样本点e1, e2, …, en, 由前所述, 每个样本点均由p=14个指标变量描述, 则原始数据构成一个n×p维的矩阵

undefined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海洋科技水平测算模型, 通过把上述原始指标在没有信息损失的情况下转化为有代表意义的少数几个综合指标, 计算出这几个综合指标的加权和, 从而得到海洋科技水平的评价指数P, 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 对X进行标准化处理Z, 即令

undefined;j=1, 2, …, p

其中undefined;

其次, 令undefined, 求出R的特征值λ1, λ2, …, λm (m≤n) 和相应的方差贡献率undefined, 其中λ1, λ2, …, λm从大到小排列, 即λ1≥λ2≥…≥λm。

令undefined1>θ} (阈值θ通过实验确定, 一般取为0.85) , 得到前K个特征值λ1, λ2, …, λk, 并计算出其相应的特征向量U1, …, UK, 这些特征向量被称为主成分。

最后, 求出每个省市的原始指标ei在主成分生成的子空间Span (U1, …, UK) 上的投影, 记为Si, 即Si= (Pai1, Pai2, …, PaiK) T= (U1, …, UK) Tei, 其中Paij表示第i个省市在主成分Uj上的得分, 则第i个省市的海洋科技水平评价指数可以表示为:

undefined

2.2 灰色关联分析——海洋科技水平测算

模型

假设有n个待评价的样本点e1, e2, …, en, 由前所述, 每个样本点均由p=14个指标变量描述, 则原始数据构成一个n×p维的矩阵

undefined

根据所选指标确定最优指标向量e0= (x01, x02, …, x0p) T, 将最优值向量与原始指标矩阵结合, 构成灰色评价的样本空间:

undefined

由于在进行海洋科技水平测算中所选择的指标之间有一定的数量级差, 各指标的经济意义也各不相同, 需对样本进行灰色变换以保证各指标值具有同属性:

undefined是第j列的平均值)

对所得灰色变换后的样本求差序列:

undefined

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关联系数和关联度:

undefined, 一般取为0.5)

最后, 根据因素相对权重W, 求出关联度undefined。若关联度越大, 说明和最优指标越接近, 即优于其他待评对象。

3 沿海省市海洋科技水平测算

3.1 数据收集

2005年评价指数见表2。

3.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海洋科技水平测算

将表2中的沿海11省市的海洋科技水平评价指标代入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海洋科技水平测算模型中, 求出相应的特征值 (表3) 。表3中前4个成分的方差贡献率的总和已经超过了92.257%, 包含了原始数据中的绝大部分有用信息, 所以取这4个成分作为主成分。各主成分在总的海洋科技水平中的权重取为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 即:

undefined

为了更好地解释各主成分, 需要计算出主成分的因子载荷矩阵。一般的, 初始因子载荷矩阵并不能直观的说明各变量对主成分的影响程度, 还需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正交旋转, 表4是旋转前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由表4可以看到:第一个主成分主要由C7、C8、C9、C10、C11 (表中阴影部分, 下同) 决定, 反映的是海洋科技产出水平, 54.619%的方差贡献率说明这一主成分对海洋科技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二个主成分主要由C5、C6、C12决定, 反映的主要是海洋科技投入的高低, 18.749%的方差贡献率说明这一主成分对海洋科技水平具有较大的影响。第三个主成分主要由C1、C2、C3、C13、C14决定, 方差贡献率小于前两个主成分, 对海洋科技水平的影响较弱。第四个主成分主要由C4决定, 这个指标在4个主成分中方差贡献率最小, 对海洋科技水平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

最后, 计算出各主成分的特征向量Ui (i=1, 2, 3, 4) , 则给定某省市的指标值e的情况下, 该省市在第i主成分Ui上的得分为Pai=UTie, 从而该省市的海洋科技水平测算指标可以表示为:

P=CrT· (Pa1, Pa2, Pa3, Pa4) T= (19.974 9, 25.709 9, 25.928 5, 14.878 6, -6.720 7, 9.301 1, 16.417 6, 13.845 7, 14.261 8, 15.546 2, 6.057 6, 3.932 2, 16.535 5, 22.451 1) ·e

11个省市在主成分的得分情况及其海洋科技水平测算结果总结见表5。

由此, 各省市海洋科技水平的排名从高到低依次为:山东、天津、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辽宁、河北、广西、海南。

3.3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海洋科技水平测算

按照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海洋科技水平测算模型, 首先将选取出最优指标集。注意到, 海南省的海洋科技产业产值占R&D经费支出的比例指标是其他各省的数十倍, 这主要是因为海南省的R&D经费支出过少, 导致分母偏小造成的。显然, 海南省的该项指标值并不能代表该指标的最优值, 所以这里我们选取折中的方法, 取中间指标值10作为最优值。其他13个指标都是正指标, 即越大越好, 因此取各个省市中该指标的最大值作为最优值, 最后的最优指标集为:e0= (16, 1 914, 2 669, 920, 10, 41.3, 1 126, 163, 63, 176, 0.061 072, 0.26, 0.200 350, 0.240 709) 。

其次, 对最优指标集在内的所有指标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在此基础上求出各指标的关联系数矩阵, 结果如表6所示。

续表

最后, 计算关联度。关联系数的权重W取为主成分分析法中的指标权重, 即W= (0.252 2, 0.364 5, 0.383 0, -0.025 9, -0.438 5, 0.362 1, 0.243, 0.426 9, 0.395 7, 0.313 6, -0.555 4, -0.146 9, 0.450 1, 0.918 7) 。注意到, 当中有负值, 由于其代表的是对主成分的影响程度, 因此应该把各权重取为绝对值, 最后归一化到在0~1范围内得到新的权重向量W= (0.094 4, 0.121 5, 0.122 6, 0.070 3, 0.031 8, 0.044 0, 0.077 6, 0.065 4, 0.067 4, 0.073 5, 0.028 6, 0.018 6, 0.078 2, 0.106 1) 。将权重向量的转置矩阵与上表灰色关联度矩阵相乘, 可得出各个省市的灰色加权关联度 (表7) 。

因此, 各省市海洋科技水平的排名从高到低依次为:山东、天津、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辽宁、河北、海南、广西。

3.4 测评结果分析

通过两种测算模型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山东的评测指数在两个测算模型中均要远高于其他省市, 山东省在海洋科技上的投入水平和科技产出水平高于大部分省市。海南和广西在两个测算模型中的排名虽然不一样, 但这两个地区在两个测算模型中的评测指数都非常接近。表4中, 海南和广西在各个主成分上的得分都接近最后。

参考文献

[1]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281-343.

[2]伍业锋, 施平.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科技竞争力分析与排名[J].上海经济研究, 2006 (2) :26-33.

[3]陈光潮, 张辉, 韩建安.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区域科技竞争力比较[J].暨南大学学报, 2004 (2) :19-25.

[4]李桂香.海洋科学技术在海洋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海洋信息, 1998 (12) :27-28.

企业科技档案管理水平亟需提高 篇9

企业科技档案管理的现状

1. 管理模式与方法落后

很多企业档案部门在科技档案管理上局限于实体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 而对科技档案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则很少涉及, 没有认识到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以致于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多年来面貌依旧。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 随着科技档案类别、内容、载体信息的不断增加, 传统的科技档案实体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必须大胆改革, 摸索创新做好服务。

2.技术服务手段落后

在计算机和网络已普及到我们生活中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给服务领域技术更新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在企业科技档案管理中存在着计算机、扫描设备、相机等硬件设备不能适应需求的情况。导致有些企业只能简单地编制科技档案案卷目录、专题目录, 不能运用现代化通信技术进行科技成果转让和信息交流, 影响了企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服务方式被动

企业档案部门服务方式被动, 坐等上门。服务的内容、范围和方式都比较单一。服务的对象有局限性, 主要是为企业内部提供借阅和复制, 缺乏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与企业其他不用档部门的交流也比较少, 导致现在比较流行的知识管理只是停留在文字层面上, 还没有上升到技术和管理层面上。

4.科技档案管理缺乏人才

企业档案管理是企业的一个重要部门,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 基本上都是年龄比较大的、别的部门调任或准备退休的员工。或者, 管档案的人大部分都是没有接受系统档案管理教育的员工。在企业改革过程中, 档案部门往往受到冲击最大。大多数企业专职档案工作人员越减越少, 且身兼数职。这就只能应付日常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很难对科技档案信息进行再加工。

5.企业科技档案的新形势、新特点日益凸显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无论在纵向还是在横向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考虑新情况, 适应新情况。如企业之间的项目合作中的企业档案管理, 企业档案的打包代管等等新事物不断出现。

企业需进行科技档案管理创新

1.从市场出发, 完善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

企业是直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部门。企业在社会活动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而企业档案则是这种活动中所产生的最终产品。由于时代的变化以及新技术和新管理方法的使用, 使得现在的企业天天新面貌。现代企业档案管理的范畴已经不单单局限在对于显性知识的管理活动, 而更为重要的是实现知识经济时代软文化 (隐性知识) 的开发与共享。这不仅是企业的需求, 更是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趋势所在。

2. 逐步推进企业科技档案的规范化

档案管理规范化, 要求管理部门要成为学习型组织, 学习世界先进的档案管理, 了解新知识, 发现新问题, 实现档案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目标。

成功的将档案管理变成学习型组织一般应具备六个要素:一是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制度, 重在形成终身学习档案工作的步骤;二是多元反馈和开放的学习系统, 重在开创多种学习途径, 运用各种方法引进先进档案管理知识;三是形成学习共享与互动的组织氛围, 重在将企业文化融入档案管理;四是具有实现共同目标的不断增长的动力, 重在档案管理不断创新;五是工作学习化使成员更具生命意义, 重在激发人的潜能, 提升人生价值;六是学习工作化使企业不断创新发展, 重在提升应变能力。将档案变成服务经济建设的宝贵资源。

3. 企业科技档案管理渗透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也是一种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反映了企业的一种价值取向和企业精神。而这些正是知识管理应该重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文化同时也反映在企业档案管理中, 通过企业档案从而得以固化和确定下来。所以企业档案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无不体现着一个企业的文化之所在, 内涵独特, 不可复制。

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实践

1.过程管理

就科技档案而言, 在管理中对于细节的把握是很重要的。要从细节出发来看待档案管理。如在档案的交接和服务利用的环节中, 署名与日期不能分离, 仔细核对相关信息, 决不能出现任何的瑕疵, 不然就会给公司造成一定的损失。为了防止出现纠纷, 在档案的外借过程中, 要严格按照相关手续来借出和收回。

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 一个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有耐心和细心精神。永远正确是不可能的, 我们只能尽最大的努力来控制和减少错误。档案本身具有的原始性提醒我们, 一旦工作出现瑕疵, 将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要力避差错出现。

2.档案的数字化

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企业目前存在一些需要逐步解决的问题, 一个是档案法对电子档案的合法性的认证问题, 另一个是图纸印章扫描电子版的红印解决问题。这也是以后需要解决的问题。相信在不远的未来, 这个问题会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式。

3. 科技档案目前争议的焦点

科技档案管理中有两个很有争议的问题。一是代表图的存留问题, 二是施工图和竣工图的不匹配问题。这两个问题目前在科技档案界还是很有争议的问题。代表图一般用于随项目的工作人员用于核对时使用;而施工图和竣工图的差别, 在于具体操作中有很多未知的问题存在,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修改。这就产生了图纸变更联络签。在许多时候当项目完成的时候, 设计单位存放的图纸和竣工图纸存在很大的误差。项目一旦出现问题, 在解决时就会存在责任问题和其他问题。

4. 企业档案管理人

要管理好档案, 档案管理人一方面要有一股好学精神, 不懂一定要问, 不要擅做主张。一定要深入了解自己所处的公司和单位, 包括公司的构成和主要业务, 以及公司的管理特点等。而且一般需要到一些比较正规的档案管理部门才能更好的锻炼自己。在科技档案管理中一定要保护身体, 有些行业的科技档案由于行业特点, 会危害身体。同时, 在档案管理中, 年轻人一定要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看似清闲, 实则责任重大, 学会为自己解压, 这一点很重要, 这是许多有档案管理经验人员给我们的启示。

5. 开发利用是企业科技档案的最终目的

科技档案的服务利用是衡量企业科技档案价值的最高标准。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是做好企业科技工作的最终目的。在加强科技档案管理的同时, 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科技档案的服务利用上。积极主动的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 把企业各阶段重点工作作为档案工作的中心。应用先进技术来提高科技档案的服务质量。开展档案信息的编研工作。

论甘肃省科技进步环境水平 篇10

关键词:科技进步,环境水平,甘肃

1 2007年综合科技进步水平现状

2007年, 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显示, 全国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比上年提高3.67个百分点, 基本状况表现出四个特点:一是科技投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各类科技经费投入均比上年有较大增幅;二是科技产出规模不断扩大, 专利、科技论文、重大成果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成效显著, 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已经突破1万亿元大关;四是技术市场稳步发展。

2007年, 甘肃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较2006年提高了1.43个百分点, 国内排序第25位, 比上年下降3位, 暂排在西藏、广西、云南、贵州、江西之前。

2 2007年科技进步环境评价

作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的支撑, 科技进步监测体系设有五个一级指标, 即科技进步环境指数、科技活动投入指数、科技活动产出指数、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每个一级指标分别由下设的2~3个二级指标加权综合而成。

2007年, 甘肃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下降了3位, 主要是一级指标中的科技进步环境指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下降所致, 而科技活动投入指数、科技活动产出指数等仍呈现增长态势, 见表1。

2007年, 甘肃省科技进步环境指数较上年下降了6.88个百分点, 国内排序下降7位, 主要表现在构成科技进步环境指数的二级指标科技人力资源和科研物质条件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直接原因是构成科技人力资源、科研物质条件的三级指标出现下滑。

科技人力资源与国民的受教育水平密切联系。科技人力资源指数由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 (人/万人) 和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 (人/万人) 组成。2007年甘肃科技人力资源指数较上年下降了11.39个百分点。其中甘肃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由2006年的41.30%上升到2007年42.67%, 提高了1.37个百分点, 说明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呈稳步发展趋势, 但从长远来看, 仍需加强对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认定。甘肃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由2006年的42.61%下降到2007年的33.02%, 降幅达9.58个百分点, 减少近百人, 这个减幅在国内仅次于内蒙古和青海, 成为影响我省科技进步环境指数的主要因素之一。

用于研究与发展活动的科研仪器设备是科技活动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而固定资产投资是提高科技进步水平极为重要的手段。科研物质条件包括每名R&D活动人员新增仪器设备费 (万元/人) 和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占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比重 (%) 。2007年甘肃科研物质条件指数较上年下降了7.16个百分点, 其组成指标中, 虽然甘肃每名R&D活动人员新增仪器设备费 (万元/人) 2007年比上年增加了6.56个百分点, 但是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占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比重却下降了20.88个百分点, 居全国最后。说明2007年甘肃省财政对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入在下降, 成为影响我省科技进步环境指数的又一主要因素。

科技意识由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量 (项/万人) 、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与全社会平均工资比例系数 (%) 和万人吸纳技术成果金额 (万元/万人) 三项指标构成。专利申请不同于专利批准, 注重发明创造, 具有较强的专利意识是反映科技意识的重要内容。而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就业人员的工资水平反映了政府及全社会对从事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业人员高水平工资待遇的认可程度。2007年, 甘肃科技意识指标较上年降低了0.58个百分点, 国内排名没有变化, 指数下降的原因有三级构成指标中的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量较上年下降了0.23个百分点, 但主要原因是甘肃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与全社会平均工资比例系数 (%) 下降了3.91个百分点, 国内排序直接下降了6位, 这说明2007年全省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工资水平较低, 科研人员待遇相比其他行业没有提高。2007年甘肃吸纳技术成果金额 (万元/万人) 较上年提高2.29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 导致2007年甘肃省科技进步环境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全省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减少、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量、省财政对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入下降、全省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人员工资水平降低, 科研人员待遇没有提高。

3 改善甘肃省科技进步环境的措施与建议

通过对2007年甘肃科技进步环境监测指数分析, 可以看出, 由于科技进步环境指数对应的二三级指标的降低, 成为导致2007年甘肃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 这些下降的二三级指标并不是主要由于科技工作自身造成, 相反, 大部分却是教育、财政投入以及科研待遇不高所致。因此, 只有在保证原有增长指标的基础上, 强化专利申请, 进一步提高全省学历教育, 不断增加财政科技投入, 确实改善科研固定资产投入和科研人员工资水平, 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甘肃省科技进步环境。

3.1 确立企业自主创新地位, 加强企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自2006年实施建设创新型甘肃战略以来, 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 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围绕企业自主创新, 政府在资金、人才、项目、政策以及环境等各个方面, 有效整合资源, 全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两年来, 成效显著, 但是在企业内部, 由于受企业评价专业技术人员方式的限制, 工程师、高工在企业中的数量偏少, 尤其是教授级高工;同时, 企业员工的待遇不是依据技术职称, 导致企业不重视员工技术职称的评聘, 这些都造成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减少, 所以, 经过专业统计口径调查, 显得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比较弱小。因此, 建议有关部门就如何评聘企业员工专业技术职称给予规范和改革, 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进而改善甘肃科技进步环境。

3.2 加强专利工作, 提高专利申请数量

2007年, 全国专利总量虽然迅速增长, 但国内专利集中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趋势继续深化, 最能体现自主创新水平的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中, 国内部分占比例小的格局并无明显改观。同样, 甘肃省专利也大体存在类似的特点, 这就要求在今后的专利工作中不但要重视数量, 特别是发明专利的数量, 还要从根本上做好专利质量工作, 唯有如此, 才能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3 提高财政对科研基础设施投入,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2007年, 科技进步监测显示, 甘肃省财政对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占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比重大幅下降, 居全国最后, 说明2007年省财政对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相比其他行业投入在减少, 直接影响了科技进步环境建设。加强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投入, 是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尤其对于经济欠发达的甘肃显得更为重要。

3.4 提高全省人口素质

2007年, 在全省人口基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 全省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呈现减少趋势, 直接影响了全省科技进步环境建设。全省人口素质教育, 特别是学历教育, 是关系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3.5 提高科研人员待遇

科技水平 篇11

摘要:本文通过对榆树市近年来粮食单产提高的有效做法和经验的回顾,提出了提高榆树市粮食单产水平的对策措施,以期为我市提高粮食单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粮食单产;提高;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6.006

榆树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地处松嫩平原,幅员4712平方公里,总人口129万,其中农业人口109万。现有耕地562.5万亩,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保障粮食安全、增粮维稳是榆树市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长远发展战略。在不增加耕地面积的情况下,提高粮食单产显得尤为重要。

1 榆树市粮食单产水平现状

榆树市坐落在世界黄金玉米带上,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素有“天下第一粮仓”之美誉。耕地大部分为黑土型,多属于中性和微酸性。一年中大于10℃的积温在2800℃~3150℃,无霜期135~145小时,年降雨量500~600毫米。气候条件、土壤条件适合种植玉米。玉米常年种植面积均在430万亩以上,总产量227.1万吨以上,占粮食作物的80%左右,对全省乃至全国粮食生产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先进实用技术在榆树市粮食生产中的大力推广和应用及各级政府对粮食生产的重视,榆树市粮食生产有了全面的发展,粮食单产有了较大提高。以玉米和水稻为例,2003年全市玉米667平方米产量633.5公斤,水稻581.7公斤。2014年全市玉米667平方米产量达到了774.3公斤,水稻产量815公斤。十几年来,玉米单产增加140公斤左右,水稻单产增加233公斤左右。榆树市之所以粮食单产水平有较大提高,主要是采取了以下有效措施。

一是积极推广优良品种。二是常规技术推广工作落实到位。测土配方施肥、赤眼蜂防螟和农田统一灭鼠等技术在榆树市已达到全覆盖,保证了粮食的稳产。三是完善技术服务体系,科技培训深入到村组。成立专门的技术专家组,共同制定技术方案,加强协作攻关,深入开展巡回指导和服务。抓关键技术,做到入户四到位:入户指导到位。示范区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5%;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到位;辐射到位。通过示范片建设活动,带动了周边群众积极发展玉米生产;物化补贴到位。为核心示范区免费提供肥料补贴和农药补贴。同时组织技术人员,以示范区的重点农户为依托,围绕推广的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在玉米生产的关键环节,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指导,确保技术进村入户到田,提高农民群众的种植技术和水平,确保粮食高产稳产。四是稳步推进乡(镇)“两站”试验、示范和高产攻关田建设。每个乡(镇)“两站”通过承包托管等方式,建立试验、示范田和高产攻关田,规定产量指标,明确主推技术,并对其进行插牌立标,使高产示范田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促进粮食增产。

2 影响粮食单产水平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榆树市粮食单产虽然有了大幅提高,但在粮食生产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耕作模式不合理,耕作粗放。导致耕地可持续生产能力降低,土壤肥力逐渐降低,中低产田增多;二是粮食种植还是传统的“天养”农业,基础设施整体水平不高,配套不全,遇到灾害性天气,直接导致产量降低;三是虽然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较高,但是后劲不足,特别是取消玉米保護价后,农民种粮积极性受挫;四是作物生育后期的病虫害防治不及时。农民粮食种植初期,比较在意防治作物生育期内的病虫草害,但到后期则忽视病虫害的防治,导致单产水平下降。

为了进一步提高榆树市粮食单产,一方面依靠科技的进步和指导,另一方面取决于政策的导向,只有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提高了,才可提高粮食产量。

3 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的建议

一是改变耕作模式,提高复种指数,调整种植结构,改造中低产田;二是采用适合本地的优良品种,改进栽培技术,挖掘单产潜力;三是调动农民积极性,主要在粮补政策上要进行适当的调整。目前都是按种植面积进行补贴,如果按照实际面积补,会调动更大的种粮积极性。另外,近两年补贴提高的幅度赶不上农资价格的上涨幅度,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粮补的作用,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影响;四是抓好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科研技术人员的作用,加大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实现良种良法的配套,把专家的实验产量变成农民的现实产量;五是强化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统防统治,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减少病虫害损失,保证粮食产量;六是机械化的水平高低将影响整体生产效率和效益。榆树市作为农业大市,只有提高机械化程度,做好农机农艺相结合,才能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从而实现增产稳产。

4 结语

确保榆树市农业生产资料与粮食生产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局面,不仅要依靠科技进步、物质和劳动力的投入,同时还要依靠制度和政策的创新。以科技为手段,以调动农民积极性为前提,以政策扶植为辅助,将农机农艺有效结合,做好病虫害的防御工作,多措并举才能提高粮食的单产水平。

参考文献

[1]崔淑艳.吉林省玉米高产栽培模式的探讨[J].种植养殖,2011,(21).

[2]刘玉涛,王宇先,等.寒地玉米高产栽培模式初探[J].作物杂志,2011(05):100.

[3]张相波,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06):22.

[4]吕冬梅,郑哲,等.提高农安县粮食单产水平的对策与建议[J],科学种养,2014,(07).

[5]金京淑,刘妍.吉林省粮食单产影响因素分析[J].吉林农业科学,2010,35(03).

农业科技水平评估体系构建研究 篇12

关键词:农业,农业科技,科技评估

农业与畜牧业分工之后, 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 迎来了“刀耕火种”的农业时代, 农业开始成为人类抵御自然威胁和赖以生存的根本。即使人类由农业时代进步到工业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农业仍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基础性地位。纵观农业发展的历史, 就是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历史, 农业科技的每一次突破和创新, 都带来了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构建农业科技水平评估体系, 对于科学的测量农业科技水平, 采取恰当的措施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农业科技水平一级指标权重系数

根据农业科技的整个流程, 我们将农业科技水平评估定位为四个基本维度:农业科技人力资源水平、农业科技开发水平, 并分别用字母A、B、C、D代替, 然后按照层次分析法的要求构造判断矩阵 (见表1) .

根据线性代数中的理论, 将上述判断结果作为一个矩阵, 然后求解最大特征根对应的有效特征向量, 对特征向量归一化处理, 就得到了指标的权重系数 (见表2) 。

二、一级指标的一致性检验

根据美国运筹学家萨蒂的一致性检验公式, 我们首先要计算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

当A具有完全一致性时, CI=0。在决策理论由最佳决策发展到满意决策这个阶段, 要求判断某个矩阵内的各个因素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的时候, 需要将CI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数RI进行比较, 计算满意一致性指标CR。对于1-9阶判断矩阵, 萨蒂给出了标准RI值 (见表3) 。

当CR=CI/RI<0.1时, 说明专家在对系统内各个因素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是正常的, 可以通过一致性检验。根据上述理论, 很容易计算出满意一致性指标CR= (4.0710-4) / (4-1) =0.0237

0.0237明显小于0.1, 因此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的计算通过了理论验证。

三、基于权值因子判断表法确定二级指标权重

由于层次分析法偏重于定性方面, 而且涉及到的数值比较少, 因此在二级指标权重系数的计算时, 大多采用权值因子判断表法。为了避免各个因子之间的差距过大, 我们采取通用的4分值标准。

为了保证判断结果的科学性, 我们总计邀请了10位专家进行权值因子判断, 以农业科技人力资源水平为例, 判断结果 (见表4) 。

按照权值因子判断表法的程序, 对其余三个一级指标所属的二级指标进行判断, 最终构建了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评估体系 (见表5) 。

参考文献

[1]Paul Thompson.Philosophy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M].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Sciences, 2009.

[2]吕火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研究[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 (2) .

上一篇:大学生涉网现状及问题下一篇:新环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