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水平

2024-07-10

规范水平(精选12篇)

规范水平 篇1

四川煤矿地质结构复杂, 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差, 煤层薄、渗透性差, 这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压力。受煤炭资源赋存条件的制约, 四川矿井生产规模小, 除少数国有重点煤矿外, 多数是民营小煤矿。其中, 开采薄煤层、极薄煤层和大倾角煤层矿井超过矿井总数的70%, 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占矿井总数的31.25%。保有储量中, 70%以上是高瓦斯和突出煤层, 因此, 四川也成为全国煤矿瓦斯灾害的重灾区之一。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立足四川实际, 按照“安全生产年”的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三项行动”“三项建设”, 以机制创新为抓手, 切实履行煤矿安全监察职责, 突出落实地方政府安全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 狠抓煤矿整顿关闭和瓦斯治理两项基础工作, 大力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安全高效矿井、瓦斯抽采利用系统及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建设, 强化煤矿安全基础管理, 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实现了稳定好转。

规范监察行为促进廉洁执法

近年来,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围绕规范监察执法行为, 促进监察执法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 积极探索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范化, 始终追求严格执法、公正执法, 较好地塑造了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形象。

一是规范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2006年6月,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针对国务院446号令在监察执法中存在的行政处罚幅度太大, 行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标准差异太大等问题, 结合四川煤矿实际, 制定下发了《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 (试行) 》和《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参照执行标准 (试行) 》, 明确了适用法律的原则、从重和从轻处罚的情形, 较大数额处罚的审理程序, 对煤矿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处罚条款制定了参照执行标准, 规范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实施。

2009年9月,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印发《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实施标准 (试行) 》后,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及时将裁量标准统一到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制定的实施标准上来, 并结合之前试行中出现的问题, 重新修订下发了《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 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实施原则、实施程序、报送备案等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明确, 为严格执行行政处罚实施标准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2007年,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共实施行政处罚1 001次, 罚款4 210万元;2008年实施行政处罚851次, 罚款4 446万元;2009年1~11月,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共实施行政处罚887次, 罚款4 656万元。

二是正确把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实施标准。为贯彻执行《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实施标准 (试行) 》,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还组织专家专门编写了20多万字的《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实施标准 (试行) 培训教材》, 对实施标准进行逐条解读, 不仅为监管、监察执法人员提供执法依据, 也为煤矿企业及相关人员提供执行标准。

除此之外,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还将《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实施标准 (试行) 》翻印了6 000本, 将其免费发给全省产煤市 (州) 、县 (市、区) 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企业主、矿长、技术负责人, 委托四川矿山安全培训中心负责对煤矿安全监察员、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监管人员和煤矿企业负责人进行培训, 有效宣传和贯彻了执法标准, 同时也使安全监察、监管执法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统一认识, 准确掌握和熟悉实施标准, 为严格执行行政处罚实施标准营造了良好的执法环境。截至2009年10月,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已培训监管、监察人员250人次, 煤矿企业负责人1 217人次。

三是建设强有力的监察执法队伍。强有力的执法队伍是严格执法的基础。2007年以来,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针对监察执法队伍中出现的部分人员执法偏软、偏松的情况, 按照《干部交流轮岗管理办法》的规定, 加大了干部交流力度, 局机关和监察分局的处级干部普遍进行了异地交流轮岗。据统计,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共有40多名煤矿安全监察人员进行了交流, 其中有15名处级监察员。

结合四川实际,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提出了廉洁执法“十不准”, 对廉洁执法提出了具体要求, 监管监察人员每次监察执法时要填写廉政卡片, 从是否公正执法监察, 是否接受红包礼品, 是否接受监察对象宴请, 是否到娱乐场所由监察对象支付费用消费, 是否违犯其他纪律等5个方面进行动态监督。

创新监察方式加大执法力度

近年来,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围绕落实三项监察, 提高监察效能, 不断创新监察方式, 积极开展交叉监察、集中监察、示范监察、联合执法等多种形式的执法活动, 着力提高安全监察、监管执法水平, 加大了监察执法力度, 严格了监察执法标准。

一是开展全省交叉集中监察。几年来,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多次组织交叉集中监察, 通过听取有关市、县 (市、区) 人民政府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汇报, 对县 (市、区) 人民政府和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落实煤矿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责任情况进行督查, 监察结束后, 与县 (市、区) 人民政府交换意见, 召开片区煤矿业主大会, 曝光监察中发现的问题和处理、处罚情况等, 促进地方政府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煤矿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开展隐患排查治理, 推进煤矿瓦斯治理和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等工作力度。

二是开展联合执法工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督促检查的通知》要求,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在各监察分局会同所在地市 (州) 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联合开展煤矿安全集中监察执法的基础上, 协调四川省监察厅、总工会、国土资源厅等省级部门组织了3个督查小组, 对重点产煤市 (州) 煤矿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了重点执法监察, 对29个产煤县 (市、区) 的162处矿井进行了执法监察, 查处各类隐患1 921条, 实施罚款258万元, 对地方人民政府下达监察建议书5份,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推行解剖式示范监察。为贯彻落实《2009年煤矿安全工作要点》要求,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和各分局在实施三项监察执法时积极推行了解剖式示范监察。2009年2月,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与川南分局、泸州市安全监管局在古蔺县、叙永县组织了由监管、监察人员、驻矿安监员和周边煤矿矿长、技术负责人参加的对古蔺煤矿东段和川煤集团叙永煤矿进行解剖式监察, 梳理出各类隐患近100条, 并针对两个矿存在的问题, 要求其他煤矿参加人员回矿后对照检查, 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2009年6月,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在组织交叉监察执法时, 各组也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解剖式示范监察。2009年以来, 川西监察分局组织开展了解剖式示范监察10次, 监察矿井10处, 有91名县 (市、区) 煤矿安全监管人员、67名乡镇监管人员和253名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参加, 有效促进了煤矿安全监管工作水平的提高。

四是实行煤矿事故异地调查处理。2007年, 为了深入贯彻执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制定下发了《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案件审理程序规定》和《四川省煤矿事故异地调查工作制度》, 加大了对煤矿事故的查处力度。对煤矿较大事故以及事故性质恶劣、原因复杂、牵涉面较大的煤矿生产安全事故,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组织实施异地调查处理。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决定由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案件审理委员会审理决定。

进行量化考核提高执法水平

近年来,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围绕落实责任、履行职责, 不断完善执法责任制度, 规范执法程序, 加强执法考核, 有力地促进了监察执法水平的提高。

2008年底,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对原《四川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执法监督试行办法》进行了修订, 印发了《四川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执法监督办法》, 规范了四川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执法行为, 落实了四川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执法责任制, 完善了四川煤矿安全监察规范性文件制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案件审理、执法监督检查、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规定。

2009年初,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又印发了《关于加强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定期监察工作的通知》, 明确了三项监察执法的实施、考核内容和标准, 将执行行政处罚实施标准做为重要内容进行量化考核。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在对分局现场检查时, 严格按照制定的考核办法进行, 一方面要对分局监察执法的基本情况按执法主体、执法证据、执法依据、执法程序、结案情况等进行量化考核, 执法依据的重要内容就是看是否严格执行行政处罚实施标准;另一方面, 对分局的执法文书进行抽查, 每次在每个分局抽查50份文书, 按照文书的制作使用、送达、跟踪执行、结案等进行量化考核, 同时将执法检查考核情况作为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对分局进行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 这些措施提高了分局的监察执法水平和执法效能。

规范水平 篇2

努力提高社区规范化管理水平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城市的支撑,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和需求的直接承载体,是党和政府与民沟通的重要渠道。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有效、有序、有力地推动社区发展,扩大基层民主权利,发挥社区在“保民生、保发展、保稳定”的基础作用,潜江市民政部门着力在三个方面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加大三个力度,铺就社区发展正常化轨道

社区是政府加强基层社会管理的组织。近几年来,我市社区工作在加强建设、规范管理、扩大民主、为民服务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处于摸索阶段的我市社区,由于机制不畅、责权不分,社区本身定位不准,社区行政化倾向越来越突出,客观影响和制约了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化进程。要实行社区行政化向公共服务功能有效转变,首先要实现“三个加大”。

一是加大党委政府的主导力度。要以全市民政暨社区工作会议为契机,按照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深化城市社区工作的意见》,切实履行对社区建设领导的主体责任,正确处理社区与政府部门的关系,实行政府行政管理和居民自治管理有效对接。解决用政府行政管理替代居民自治管理的错误认识。众所周知,社区是基层政权的基础,是社会稳定,城市发展的根本要素,社区接近居民、贴近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风向标”。全市民政暨社区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社区建设纳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保民生、保发展、保稳定”的总体部署,进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社区工作,及时出台和制定相关政策,着重解决责权不分、职权不明、位置不准的问题,合力推动社区自治建设,把社区从繁重的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使社区自治功能得到归位。

二是加大民政部门的指导力度。民政部门对社区工作具有不可推卸的指导责任。2009年,民政部门要认真履行市委、市人大关于社区工作的参谋作用,发挥社区管理助手作用,履行社区发展的推动作用。按照条块结合、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城乡社区发展总体规划,培育扶持新型城乡社区;争取省、市社区资金投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进社区活动,依法指导社区开展以直接选举、公正有序为基本原则的民主选举实践,以村(居)民会议、村(居)民议事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要

目的的民主管理实践,以村(居)务公开、财务监督、群众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推进村(居)自治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三是加大相关职能部门的共驻共建力度。在近6年的社区建设工作中,我们逐步摸索出了“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建设运行机制。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社区的共驻共建是社区能够平稳发展的主力军,驻区单位和有关部门对社区要充分履行支持职能,充分发挥各自资源和优势,积极开展共驻共建和义务服务活动,为社区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营造社区良好发展的氛围。

二、创新三项载体,着力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水平

近几年来,我市城乡社区蓬勃发展,社区基础功能不断完善,社区干部待遇进一步落实,为推动贵阳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民主政治权力,维护社会稳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立足2008,展望2009年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创新社区基础设施投入机制,着力打造贵阳社区品牌。我市现有社区37个,多年来,由于诸多因素,社区办公条件差、社区干部待遇差、社区基础设施差一直是个“解而未决,进展缓慢”的问题。2009年,我们将采取争取项目、加大投入、社会资助的方式,筹措资金90万元,着力实施社区办公场所的改造,使社区办公场所和活动场地不少于300平方米。分期分批进行投入,改善社区办公设施,并确保每个城市社区的工作经费不低于7.25万元。在集镇社区上,市民政局将利用两个月的时间,组建专班对新成立的10个新成立的集镇社区实施有效的指导、落实办公场所、人员配置、经费保障等工作。

2、创新社区干部培训制度,着力提升为民谋事能力。社区建设工作要靠社区工作者组织落实,因此,提高社区干部队伍素质,提升他们为民谋事能力是社区良性发展的基础。2009年,我们要采取四条途径对社区干部进行培训。一是在选派优秀社区干部分两批赴省进行培训;二是以市委党校为平台,在5月份组织全市城乡社区干部进行轮训;三是在10月份组织召开全市社区经验交流会议,让他们取长补短,积累经验;四是选派社区干部到窗口服务单位进行挂职,到先进社区进行考察,开阔工作视野,拓展工作思路,提升他们为民服务的本领。

3、创新社区自治机制,着力推进社区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进一步落实好群众“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这是畅通基层民主的有效途径,也是社区自治的核心内容,在社会转型期,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不断增强,利益诉求不断增多,我市社区在继续

健全完善居民代表大会、居民议事会议、居民会议的基础上,必须深化“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落实民权”的理念,不断创新和健全新形势下社区自治机制,构建八项机制,实施社区规范管理,多渠道,深层次,全方位保障基层民主政治权利和社会根本稳定。一是建立社区民情总结机制,以会议形式,召开社区居民大会,认真梳理社情民意,及时反馈居民热点,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二是建立社区事务协调机制,明确社区干部工作范围和职责,提升社区干部处理纠纷、解决矛盾、协调沟通的能力;三是建立社区决策听证机制,对社区的组织建设、资金投入、建设规划、规章制度、居民公约等重大事项,建立居民听证投票、过半数方可实施的监督机制;四是建立社区工作绩效评议机制,以季度或半年一次的形式召开居民代表大会,评议社区干部,评价社区服务,评论重大决策的执行情况;五是建立社区工作内容平衡进展帮扶机制,党委政府、民政部门、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责,各尽其能,抽调人力、物力,帮扶解决社区工作内容的弱势项目,促进社区工作项目的平衡发展;六是建立社区评议单位机制,完善督办行政事业单位的评先,评优必须征求所在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意见的制度,着力纠正“行政化”、“命令式”倾向,促进社区与单位之间“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互为补充”服务链的形成。七是建立社区文化事业发展机制,以图书室、棋牌室、腰鼓队、秧歌队为载体,鼓励和倡导“居民演居民”、“居民说居民”、“居民说社区”的社区文体活动,弘扬社会新风,凝聚居民人心,营造和谐氛围。八是建立社区争先创优机制,在全市城乡社区开展“综合示范减灾社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等创建活动,以环境保洁、庭院绿化、设施改造、综合治理、就业服务等为重要内容开展文明城市创建进社区活动,提高我市城乡社区整体水平。

三、强化三项协调,增强社区公共服务质量

社区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民政部门在充分履行社区建设的指导责任的同时,也具备履行社区工作实行“费随事转”条件下的协调作用。

一是协调建立社区公共服务事务准入制度。政府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不得将由自身承担的行政性工作摊派给社区,对确需进入社区的公共服务性事务,如计生卫生、劳动保障、城乡低保、司法调解、信访维稳、环境监测等,主管部门须经社区工作机构审核后,依法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采取“签单购买”、“合同约定”的形式,委托社区组织承担。

二是协调建立费随事转的适时拨付机制和自然增长机制。进入社区的公共服务性工作,市财政要纳入各部门年初预算支出,在年初和年中予以拨付,以保证公共服务工作的顺利推进。年底,各部门可根据“签单购买”或“合同约定”量化考核办法,对社区公共服务性工作进行汇总。根据考核情况,由市财政对社

区实行剩余费用直达。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分工的细化,社区的公共服务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公共服务项目会越来越多,进入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签单”和“合同”单位可能越来越多,这些部门应充分考虑当前物价上涨、生活水平提高、服务成本增加等诸方面的因素,给社区适当增加工作经费,建立“费随事转”经费自然增长机制。

规范水平 篇3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财务管理;会计信息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至关重要。而会计基础工作作为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基础,其作用也不容小觑。会计基础工作包括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等。规范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有助于规范执行《会计法》,防范管理层决策风险,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因此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意义重大,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关键。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和特点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主要内容

会计基础工作是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的统称。一般而言,会计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明确会计基础工作的负责人及其管理责任。一般由财务部经理具体负责公司会计组的管理工作,由其负责领导所属的出纳员、记账员、会计员按时、按要求记账收款,如实反映和监督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保证各项经济业务合情、合理、合法;并负责对本组成员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考核,及时解决工作中发生的问题,保障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2.设置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设立专职的会计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能适应工作要求、具有必要专业素质的会计人员,是做好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及时组织本单位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核算,实行有效会计监督的必要保证。

3.设置适合的会计岗位,明確各岗位职责。根据企业性质和实际业务需要,对会计岗位专人专岗,细化企业内部分工,明确岗位职责,保证责任到人。

4.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资料。按时编制企业的月、季、年度会计表,定期汇总各类会计凭证;审核各类原始的收支凭证,核算企业的管理费用、业务费用和每月的预提及待摊费用;负责企业的税金核算和税金缴纳工作;另外还负责对公司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财务计划和重要的经济合同的妥善保管。

5.实施会计监督。企业会计人员可以根据国家的各项会计法律法规,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的有效的监督,帮助企业规范生产经营活动,从而达到企业预期的目标。

(二)会计基础工作的特点

1.专业性。会计基础工作应当是会计人员在相应的会计准则的指导下完成的,对会计事务的判断更是需要专业的会计知识才能完成。从事会计基础工作的人员上岗应当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否则是不允许从事会计工作的。另一方面,会计从业人员还要具备较好的会计职业素养和道德规范,能够从客观上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合理的评价和选择,以便更有效的完成会计工作。

2.全面性。会计财务的基础工作涉及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各方面,一个企业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企业内部的产品生产过程,再到产成品的营销宣传;从企业货款的收支到企业员工工资、福利待遇支出,再到企业纳税,企业的每一项经济活动都离不开会计基础工作的支持。

3.客观性。企业的会计工作是企业各部门工作的核心,所有的会计基础工作都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这也就要求每一个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应当始终坚持客观、中立的态度,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为会计信息的需求者提供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

二、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对提高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企业财务活动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和股利分配、企业并购、股权激励、套期保值、业绩评价等一系列活动,而这些活动都是与基础会计工作息息相关的。

会计基础工作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首先,所有的财务管理活动都是基于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企业的基础会计工作能够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第一手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是企业实施财务管理的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如果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就会直接影响财务管理决策的准确性。而且,财务管理活动一系列行为的具体落实也离不开会计基础工作。

其次,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可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与否直接决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又主要体现在其所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上。扎实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帮助企业经营者制定更有利的经营决策,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耗费,使所有会计工作责任到人,帮助企业降低管理成本,也就间接地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益。

三、加强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建议对策

当前我国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视不足,会计规章制度不健全;个别单位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操作不规范;伪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有些会计人员不遵守职业道德,违反会计制度甚至参与违法违纪活动等等。会计基础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基础,也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保障。规范的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更是的企业有效经营管理的必然要求。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快会计制度化体系建设

高效完善的会计制度体系是保障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必要前提。定期对企业的相关会计管理制度进行整理和组织会计人员进行集中学习,帮助企业会计人员树立制度观念,并且能用制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加强在职人员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的教育

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是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关键。企业规模越大,对企业会计人员的数量及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要求也就越高。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首先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要把具备高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作为首要的标准;其次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实际,配备必要的会计人员,并加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再教育,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参加专业培训,丰富他们的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水平。对财务部门的负责人,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作为负责人,他们不仅仅是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还要对整个部门的工作进行把关,发现漏洞,纠正错误,为其所领导的团队成员树立榜样。

(三)会计岗位的设置及岗位职责要明确,不相容职位相分离,加强风险防控

对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企业,要根据内部分工的不同,将会计基本工作细分化,在“不相容职位相分离”的原则下,对资金核算,成本费用核算,工资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财产物资核算,往来结算,总账报表等实行一人一岗或多人一岗,实行“钱账分离”,要避免全部由一人集中负责,从源头上规避会计风险。

(四)规范会计核算工作,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准确编制各项会记账凭证。我们应当严格按照《会计法》中对记账凭证审核无误、内容完整、分类正确、连续编号的要求填制记账凭证,并进行认真的审核;其次,对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也要重视,坚持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这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约束,直接关系到会计核算工作能否顺利的开展下去;最后,按照《会计法》的要求设置会计账簿,有利于规范会计信息的提取和处理,明确会计管理工作的重点。

(五)加强会计监督

要真正做到规范财务基础工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建立规范制度,明确要求,到合理配置财务人员,使规范的财务基础工作成为可能,最后的一个环节就是监督,缺少监督就会使财务工作规范缺乏约束,使财务人员没有动力按照规范执行工作,所以要规范财务基础工作不能缺少监督。首先,财政、工商部门应当建立完善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约束体系,定期检查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对于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要严肃处理,贯彻落实会计法规;其次,强化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的自我监督;最后,企业负责人要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不断提高会计基础财务工作的水平。

(六)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第一,加强内部牵制和稽核制度。采取内部牵制制度,是为了避免有些财务人员只手遮天、大权独揽的情形,实施岗位轮换制度是达到内部牵制的重要方法,关键岗位轮换频繁一些,岗位轮换可以较好的发现原来执行人员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和处理。财务稽核是由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人员执行,审查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及时发现日常财务工作和会计核算的错误,并加以糾正,有利于识别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第二,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完善的内部审计是监督企业内部财务工作的重要方面。内部审计是企业监督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活动,内部审计发挥作用是有条件的,要求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要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直接对董事会报告所发现的一切情况,而且还要保证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管理层能够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四、结束语

会计基础工作是基石,高级财务管理是上层建筑,只有基础牢固,才谈得上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否则,再怎么先进科学的财务管理方式都是空中楼阁。所以只有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才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战略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志臣,高洪波.浅析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之弊端[J].商业研究,2007.

2.吴俊莹.试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管理问题[J].商业文化,2012.

3.李玉庆.浅析财务基础工作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商业,2011.

4.陈志耀.如何加强财务基础工作[J].财经视点,2009.

围绕改革抓规范提高财会核算水平 篇4

关键词:围绕改革,财务核算,提高水平

一、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为目标, 规范基础业务管理。

1、统一业务操作程序。

制定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优化会计操作规程, 明确了单位报账员、现金, 出纳等内部各岗位人员的岗位业务, 理顺了会计与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业务往来关系, 对本单位从申请用款、支款报账、会计信息反馈等都有明确统一的操作规定。

2、统一会计核算业务。

由于单位转型, 可能由于原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移交时会计核算五花八门。同时, 多名核算会计对有关业务处理方法也不一样, 一些业务和特殊事项有关文件和制度中又没有明确规定, 为此需要制定了会计核算规范, 对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 会计凭证的填制, 会计账簿的登记, 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等基础性工作作了明确统一的规定。每年年初, 可以根据有关规定修订出台单位会计科目设置规定, 对单位应执行的会计制度、会计科目设置、支出款级科目核算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使纳入管理的单位会计科目设置统一、会计核算方法统一、使单位所有的核算会计对同一笔经济业务能使用相同的会计核算方法, 对不同部门、行业的业务能够熟练地处理。这样通过长期不懈努力, 就会提高全体会计人员整体业务水平。

3、对单位招待费和通讯费支出认真审核监督。

一是对单位的招待费支出严格执行规定的范围和标准。所有公务就餐一律实名登记, 严格审批;在招待费支出报销时, 做到呈批单、原始菜单和正式餐饮发票“三单合一”。

4、对退回的不合规原始凭证跟踪审核监督。

一是对有涂改、挖补的、大小写金额不相符的原始凭证, 必须由出具单位重开。二是对手续不完备的原始凭证, 补办有关手续。三是对“白纸条”等不合规凭证, 由单位要求当事人重新取得合规凭证。四是对违规发放的个人性津补贴, 由相关责任人负责追回。五是对未按规定进行政府采购的支出凭证, 由县财政部门按政府采购有关政策规定处理。六是对专项资金改变用途的支出, 按专项资金有关管理规定处理。

二、以强化会计监督为手段, 营造良好的理财环境

为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 在实践中需要逐步建立了规范的会计监督审核程序。即对单位的原始凭证从单位报账员、单位财务负责人到会计本人层层审核把关和对退回的不合规凭证进行跟踪处理的监督审核程序, 在实施会计监督的过程中能抓住审核重点, 堵塞漏洞。

1、对单位所有的支出凭证全面监督审核。对单位的各类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全面审核。重点审核其支出是否符合规定内容填写, 是否齐全, 数字是否准确, 审批手续是否完备, 有无偷逃税现象等。

2、对单位个人性支出重点审核监督。一是统一规范个人性津补贴发放。建立了严格的个人性支出审批发放程序。二是对个人性支出进行全面清理。对照有关规定对不合规的支出项目予以取消, 对超标准超范围的部分予以纠正。三是对个人性支出进行指标控制。通过建立单位个人性支出指标台账, 严格按财政局人事局批准的项目标准执行, 对在规定之外巧立名目或超标准超范围发放的个人性津补贴一律不予报账。

三、以建立各项制度为立足点, 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1、不断加强内部制度建设。一是系统地制定了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 做到制度约束人引导人。二是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制度, 使之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三是将各项规章制度编印成册, 便于全体工作人员掌握并对照执行。四是以考核促制度的落实, 会计的各项制度均有相应的考核内容, 以考核结果作为评判制度落实效果的依据。

2、建立业务学习探讨机制。一是建立定期学习制度。二是有条件的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学习。根据业务需要每年均安排人员外出考察学习, 以拓宽视野、开阔思路。

3、建立内部业务考核机制。出台了会计岗位业务考核办法, 按季组织对每个岗位的各项业务进行全面检查, 对照考核标准逐项评定打分, 对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并与年终奖金挂钩, 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 向相关责任人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更正。

四、积极配合审计工作,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帮助审计单位解决财务管理上的一些遗留问题, 积极组织会计人员帮助审计单位清理财务并与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分析原因, 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要求, 使单位财务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为此,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采取相当措施。

一是认真落实审计整改意见。积极主动与审计部门联系沟通, 针对审计部门审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 积极应对, 制定措施, 及时整改, 规范支出。

二是加强沟通协调。如何进一步规范单位财务工作、加强单位内部物品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帮助单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单位内部财务管理。

三是加强基本建设会计核算工作。对基本建设会计核算中存在的有关问题, 结合单位实际,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会计核算方法, 提高基本建设会计核算水平。

四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结合年终部门决算, 督促、配合集中核算单位做好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 按照清查结果及时进行帐务处理, 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五、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的问题和对策

建立严格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事业单位应根据自己的实际, 建立一套内控严格、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对现金的管理、财产的审批、审批权限的分配、财务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资金的筹集和使用都要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与此同时, 加大会计法规实施力度, 强化单位负责人的第一负责人意识, 增强法纪观念, 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除要求及时整改外, 应严格依法处理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以下问题:一是业务核算粗放, 如有的单位将财政拨款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其他收入及拨入专款统统记入“财政补助收入”科目, 有的将正常事业支出和专项支出都合并在“事业支出”科目中, 混淆了不同业务的性质, 无法真实反映单位的业务情况;二是“以收抵支”现象屡有发生, 部分单位将收取的应缴财政专户款直接抵减支出。三是会计核算不完整, 有的单位将代收类业务不入帐核算, 只登记了流水帐;四是利用“暂存款”科目调节结余。

为此建议:1、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业务水平, 增强其核算意识;2、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一切收支业务, 做到细化, 特别对项目款, 要做到专款专用, 专户管理, 严禁将其混入正常业务来弥补正常经费不足;3、财政、审计、物价等部门要加强监督, 加大对偷漏税的查处力度。

总之, 通过上述改革措施, 有利于强化了对单位财务收支活动的监督, 规范了单位的财务管理, 降低了事业单位运作成本, 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现在一些单位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转换为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这就意味着财会核算管理的思路需要转型, 因为这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就是财政只拨付一部分经费的事业单位, 面对这种体制上的改革, 对于财务核算工作就面临了一项重要的挑战。

目前既要适应市场经济对事业单位现行财务管理体制的冲击, 又要注意事业单位的定位发生了变化。在新形势下, 如何深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改革, 是摆在事业单位财会人员面前的任务。当前, 事业单位所处的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现行的财务、会计体系已明显不适应转型后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就必须围绕改革抓规范, 规范管理求实效。

参考文献

[1]、张仁兴, 加强乡镇财务管理。四川会计, 2003, (7) 。

规范水平 篇5

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服务分公司

为切实把公司开展的“规范管理年”大讨论活动精神落到实处,我们**服务分公司结合自身特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为目标,以查摆问题、健全制度、规范管理、落实责任为重点,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狠抓落实,努力在转变领导者的思想观念、改变经营者的行为习惯、提高操作者的执行能力、提升公司经济运行质量上下工夫,为进一步促进**服务分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广泛发动、全员参与,努力在转变观念上下工夫 **服务分公司在接到九龙实业公司开展规范管理年大讨论工作通知之初,领导班子给予充分重视,在公司召开了办公会议,会上明确了09年的工作目标,提出了规范管理、细化服务的工作要求。**服务分公司成立的时间较晚,我们要在保持良好的经营状态的基础上更加在规范管理上下功夫、在细化服务上做文章,走出经验型管理模式,融科学化、1

规范化、精细化为一体,探索一条管理型服务的新模式,认识、思考、落实09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在随后全公司上下开展的“规范管理年”大讨论活动中,首先,分公司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全面了解、掌握规范管理精神。其次,结合公司实际,制定相关专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使全体员工对“规范管理年”活动的根本目的和重要意义、“规范管理年”活动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规范管理年”活动在今后公司的发展中如何发挥服务保障作用有了更深刻、更具体的认识。把全体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在思想解放上有新突破,在转变职能上有新举措,在工作作风上有新改进,在机关形象上有新气象”上来。

经过讨论员工深刻意识到**服务分公司是一个以后勤服务为主的单位,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实现九龙员工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九龙公司的各项工作顺利实施,九龙人的需要是我们的最高命令,让九龙人方便是我们的最高准则。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的服务理念,一切习惯和规则都要与之一致,否则就违背了我们的服务宗旨。

二、查摆问题、深挖根源,突出在规范管理上做文章 结合公司工作实际,全面客观分析现状,自上而下、自

下而上摸情况、摆问题、找差距。员工根据工作职责从本职岗位找差距;管理人员从自身工作范围找差距;各小队的负责人从管理服务理念、管理服务思路、管理服务制度、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找差距。查摆出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基础管理资料欠规范;

二、管理制度相对滞后;

三、员工主动服务意识欠佳。

针对查摆出的问题,分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召开分析座谈会议,深入挖掘问题根源,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务分公司成立于2008年5月,虽然在去年的基础管理年中我们完成了很多基础资料的建立,但是由于成立时间较晚、服务种类繁多、工作经验不足等原因,各项资料和制度不全、可操作性不强;

二、**服务分公司服务的种类多、范围广,其中相当一部分服务工作具有生活气息性强、循环重复性高的特点,员工工作兴致不高;

三、员工对自身的定位不足,没有认识自身工作性质、没有明确自身岗位职责,存在着出现问题相互推诿的现象。

今年,结合“规范管理年”活动分公司开展了以“向常规要秩序,向改革要方法,向管理要质量”为口号的制度查补活动,结合新情况对缺少的制度进行了制定、已有的制度进行修订、补充、细化,使之适合分公司的发展运行。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时应注意其合理性、可行性、稳定性和发展性,避免朝令夕改,令人莫衷一是。工作质量要提升,必须落实

岗位责任制,否则制度等于一纸空文。在制度完善之后,公司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岗位责任目标,坚持从严考核,实行量化评比,奖优罚劣,优质优酬。

三、制定措施、落实责任,重点在提升服务上求实效 **服务分公司针对存在的问题何原因,以达到人性化服务为目标,针对思想转变、规范管理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认真制定了整改方案、提出了解决方法、明确了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方式,实行岗位落实责任制,避免问题出现时的扯皮现象。此外,将每项服务进行程序化的梳理,让每个步骤规范有序的进行,像齿轮一样环环相扣,服务水平节节提高。

生猪的繁殖、饲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猪场生猪养殖成本中主要就是饲料部分。为了控制今年467头生猪的饲料量,降低成本提升公司效益,负责猪场管理的潘经理设计了一整套关于生猪喂养的程序化循环管理模式。首先,将生猪按照猪的大小进行分类,并确定喂养饲料的标准,形成猪场每周的饲料供给计划;然后,保管员根据周计划进行饲料配比出库;最后,由饲料加工车间严格控制饲料的拣斤、定量、包装,然后配送猪场,进行定时定量喂养。期间,生猪成长随时变化的饲料用量保管员会随时根据配比数据报送饲料出库表给生产车间,随时变化、随时配比,这样既节省成本和饲料又保证了喂养的效果。这样,每头生猪出栏时所消耗的饲料量与原来相比减少了40公斤。

民以食为天,服务队肩负着这个看似细小而责任重大的关键齿轮,一直是分公司服务工作的主要窗口。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服务队工作人员严守纪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锻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工作队伍。每个月通过发放意见卡的形式,广泛征求意见,认真对待,及时处理,确保食品卫生安全。每餐都有多种菜品以供选择,周末也轮流安排值班,给加班的员工提供服务。

在小饭桌用餐的孩子们都是九厂前线职工的子女,由于孩子们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因此餐餐配搭要符合营养膳食比例,食谱周周进行更新。孩子们的上下学安全问题也是小饭桌员工忧心的一个问题,有段时间曾经试着去接送,但是孩子的数量较多不便于管理。后来小饭桌负责人仔细的分析了孩子上学路段实际情况和员工不宜管理的原因,后与学校的相关领导沟通,由学校派两名老师每天护送孩子们上下学路上的安全,小饭桌为两位老师提供午饭和休息室,通过这个互利双赢的办法孩子们的安全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在保证我们服务的同时注意到与之相联系的一环,将服务置于整体程序之中,延伸了服务链,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得到运用和升华。

在规范服务的过程中,员工们逐渐的意识到服务也需要

创新,并不是单调的需求和给与的过程。经过规范管理年的自查、改进过程,公司逐渐培养员工的“六心”素质,爱心,主动解决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精心,每个服务工作要严肃认真地对待,按标准、按规范去实施;细心,服务全面周到,不能有任何疏忽大意和马虎;耐心,做细致的服务工作、遇到重复问题要耐心处理;放心,让每个得到我们服务的人感到安心、舒心;虚心,对于别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虚心接受。

规范水平 篇6

摘要:企事业单位用来记录或是反映具体经济业务极为重要的证据、史料就是我们所说的会计档案。就目前情况下,在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档案方面的管理工作方面,依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存在的问题极大程度的影响了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以及整体质量。规范财务档案管理,能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效能,实现经济效益提升。

关键词: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管理水平

一.规范财务管理的意义

在企事业单位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企事业单位获得经济效益的管理环节。从国内外经济发展史可以看出,自从有了一定规模的企事业单位便出现了财务管理,而且随着企事业单位规模的扩大和现代化,财务管理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和加强。许多企事业单位的兴衰史充分说明,重视并加强财务管理,才能充分获益,迅速发展。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事业单位的兴衰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企事业单位各级领导层牢固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事业单位管理的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并将这种理念贯穿于企事业单位的各项日常工作中,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并不断创新,逐步提高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财务档案管理方存在各方面的问题

1、财务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财务档案工作是保存历史、服务现实,承上启下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在当前各单位财务工作人手少、工作繁杂、档案管理经费又较为紧张的形势下,对财务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应付思想。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往往被忽视,以致单位形成的一些重要合同及文件等资料散失、霉变;有的甚至将一些资料据为己有,在工作调动、岗位调整、离退休时一并带走。

2、会计档案内容不全、不规范

应归档的会计档案不但包括各种凭证、账簿、报表,还应包括纳税申报表及税务的其他材料,各种票据的领用使用登记簿,财务人员移交清单及交接登记簿,会计电算化磁盘拷贝及光盘,各种经济合同、资产评估报告,借款合同及抵押合同,验资报告、审计报告及各种内部审计报告等。而大部分单位只将凭证账表等归档,对于一些重要的应永久性保存的合同却不整理,以致多年后查无实据。

3、档案室的设施不完善

有的企事业单位没有设专门的档案室,有的企事业单位将财务档案与其他档案混放同柜,还有一些企事业单位档案室条件差,以致有些档案潮湿、污损,也没有配备一些专用设备,国家规定的《档案法》中的防虫、防火、防湿、防盗、防尘、防霉、防光的“七防”要求相差甚远。

4.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式不完善

由于企事业单位资金的限制以及信息化设备不完善的影响,大多数的企事业单位还未能实现财务的信息化管理。一方面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由于企事业单位管理中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并不十分完善,财务管理工作中并没有完全实现信息化管理,财务数据的信息化分析做得不够,数据没有被更有效的运用到管理中,严重影响了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专业知识不完善。

5.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监督工作不到位

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监督工作未能落实到位。一方面财务管理中缺少健全的财务监督制度。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审计工作未能落实到位。审计工作对于加强财务信息的监督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企事业单位未能充分重视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导致企事业单位中的审计工作仅仅是流于形式,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三、提高财务档案管理水平的措施

1、实现财务档案管理部门的专业技术水平与能力提升

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应当适时开展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方面的培训与指导,目的是为了促进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应当形成奖励机制,对从事该项工作业务能力突出和综合素质较高的员工进行奖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相应的监督管理的开展能够提高其档案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尽量减少疏忽,提高财务档案管理水平,提高档案的可利用价值。

2、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不断加大财务档案管理硬件投入,配备了专门的档案柜、计算机、灭火器、湿度计、干燥剂、档案凭证专用装订机、切纸机等专用设备,原则上应有专门的财务档案室,如企事业单位规模小可统一归入一个档案室,档案室应由专人管理,外人不得入内,档案室内应通风好,保持干燥整洁,这样才能为财务档案规范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提高财务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保障。

3、完善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的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为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规范,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为顺应企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需要不断的调整和修正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以保证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企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相吻合。落实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责任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分工,明确每个财务人员的岗位流程和工作职责,对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提高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4、实现企事业单位财务的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实现企事业单位财务的信息化管理是企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企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信息化系统,将财务信息进行统一的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系统将财务数据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业务单元,可有效降低企事业单位的产品成本和费用,为股东增加财富。另外需要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工作,促进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还需要不断完善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设备,为实现企事业单位信息化管理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5、加强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监督工作

企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健全财务管理监督制度,每一个财务岗位的设置都要体现相互牵制的作用。落实财务管理监督措施,提高企事業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在今后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还需要加强和落实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审计工作对于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监督作用,减少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此外还需要加强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对财务管理的监督作用,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工作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检查作用,及时发现财务信息不真实现象以及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随着现代企事业单位制度的建立,加强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日趋重要。财务管理担负着为企事业单位稳健理财,促进生产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任。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更新观念,将原来守财、保值、记账型的财务管理转变为生财、增值、决策型的管理,不断提高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真正肩负起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刘淑杰.如何加强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管理观察,2010(18):89-90

规范水平 篇7

我院是一所集医、教、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拥有百年院史的城中老医院。普仁大药房(简称为药房)是隶属医院的一个“三产”部门,经济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行政上由医院统一管理,统一分配。药房开业以来已有九年。药房共有员工11名,(其中:经理1名、执业药师1名、主管药师1名、药士5名均持有上岗证)药房地处市中心繁华大街,承担着对外社会药房的经营,对内为医院临床服务的双重任务。当前药品市场竞争已趋向白日化,普仁大药房的左右前后市民大药房、链锁药房、便利药房等七、八家药店所包围,一家紧挨着一家,可以说是“四面楚歌”,面对压力大,责任重,任务紧的客观现实,药房坚持克服困难,顶住压力朝前走。在历经了九年风雨和创伤,机遇和挑战、既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也吸取到了经验和教训,并使整个逐渐成熟,日益壮大,由原年销量为300万元,发展至今年销量达1000万元。为了更好地适应不断发展的药品市场和现代化医院发展的需要,药房立足本职,调整思路,规范管理,开拓创新,采取了突出重点,强化质量意识;明确职能,强化责任意识;打造品牌,强化服务意识;抓住机遇,强化创新意识等一系列措施,使整个药房的工作质量,服务水平,顾客信誉度和知名度得到了大大提高。于2004年被命名为《GSP》认证合格单位,在2008年无锡市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质量安全信用等级测评结果为“AA”企业。

1 突出重点.强化质量意识

药品是人类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特殊商品,对药品实施有效监管,是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用药安全,关系到顾客生命健康权益的维护和保障。而药品零售企业承担着直接为消费者提供用药服务的药品流通终端环节,起着对药品质量的管理和指导消费者合理用药的双重责任。因此必须做到:一是建立药品质量管理小组。由分管院长任组长,药剂科、医务科、药房相关管理人员为组员,成立药品质量管理小组。其宗旨是以药品质量管理为重点,以保障顾客用药安全为目标,确保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监控管理的组织实施。二是建立和健全药品销售安全制度。以《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为准绳,以《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定》(简称“GSP”)认证管理为指导,围绕提高用药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制订和规范质量管理制度,坚持做到合法性、实用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各项各项制度落实到实处。三是严把药品准入关。首先,为了从源头抓起,保障药品质量安全,完善采购计划和采购管理程序,实行药品准入制。严格审查药品供货方企业的法定资格,要求供方提供“三证”,即《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和《税务登记证》,经验收合格方可进入操作程序。其次,严格执行本行业“进货质量管理程序”的规定,坚持“按需进货,择优采购,质量第一”的原则,确保药品购进的合法性。第四,建立诚信供货方档案。将供货方的法定资格、履约能力、质量信誉等进行调查和评价,建立诚信档案,并且签订购销双方质量责任和质量保证协议书,确保药品经营质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明确职能,强化责任意识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在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全过程中,由于内外因素的作用,有可能导致药品质量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在相应环节上采取严格的管理控制,才能从根本上确保药品质量的安全、可靠、有效。一是严明职责,以“责任”管人。按照《GSP》及其实施细则规定,规范操作流程,根据标准进行量化、细化、分解到人,做到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对工作不认真、不到位、不规范、不符合标准的行为和方法进行不断的梳理整改,做到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二是严格管理,以“制度”管人。建立药品采购、验收、储存、养护等一整套具有专业性的质量管理制度,实施管理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进一步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工作技能,规范员工的经营意识和服务行为,从而为加快药房自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严格要求,以“标准”管人。围绕《GSP》认证管理标准,一手抓管理、抓流程、抓质量;另一手抓落实、抓服务;抓满意度,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一抓到底,做到持之以恒,长抓不懈,促使工作质量、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四是严格执行“准入制”和“培训制。”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从事药品购进、销售和处方调剂等岗位人员的就业资格进行严格审核,依法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应岗位的工作。同时,对药品从事质量管理、质量验收、药品养护、仓库保管等工作人员,定期和不定期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的质量意识和业务素质,不断促进药品销售安全、可靠、有序地推进。

3 打造品牌.强化服务意识

品牌化建设是每个企业永恒的主题和永远追求的课题,在打造品品牌化建设中,注重药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顾客满意度和顾客忠诚度,经营策略和品类管理,企业文化和团队培育等建设,都是打造品牌化的外延和内涵,以上方面的优劣与否,是打造品牌化企业的关键,也是企业必备的条件,从而,来贏得顾客的信赖。一是打造药房的知名度和满意度。做到“三个规范’。第一,规范统一标识。做到不乱张贴、乱做“广告”,在药柜上方,制作精美的灯箱,展示专科性疾病的症状、用药适应征及用药注意事项,不做虚假广告,扩大药效。第二,规范经营行为。做到提供优质商品,药品陈列规范,不经销劣质药品和濒临到期的药品,为保证陈列药品质量,方便消费者购药,按药品品种、用途或剂型分类摆放;按处方药与非处方分柜陈列;毒性及麻醉中药饮片专柜存放等,不做损害顾客健康和切身利益的事,为顾客提供保质保量的药品。第三,规范正确用药指导。做到不搞有奖销售,做到规范药品经营行为,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正确指导顾客安全、合理用药,不摘捆绑式或有奖销售来蒙骗消费者。二是打造顾客的满意度和美誉度,落实“三项服务”。顾客的满意度是建立在药品的价格、药品的质量、药品的疗效之上,是通过员工的专业水平和为民服务的举措及社会责任等方面来实现的。要提升药房在顾客心目中的地位,就必须做好三项工作,即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售后服务。售前服务:做好开始营业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店内的销售工作和迎宾服务工作、药品的标价、药品的陈列、补货等相关准备工作。售中服务.:做好接待、询问病史、药品介绍、用药指导、注意事项等一系列的服务,售中服务是顾客感受最直接、最深刻、最真切的服务。售后服务:包括电话回访、售后质量处理、赔款情况、送货上门等。如果我们的工作真正做到家了,顾客会因得到这些“额外”的服务,增加“信誉度”、“满意度”而流连忘返,由新顾客变成老顾客。

4 抓住机遇,强化创新意识

在当今消费者对购药程度越来越理性化的年代里,顾客对药店的期望值,不再是廉价的药品,也不是轰动一时的广告效应,而是实在的优质药品的质量和超越药品之外的优质服务,针对这一人群的消费心理,围绕“顾客满意”和“顾客美誉”度的工作思路,立足本职,创新管理。注重在规范药品经营的同时,实施差异化、专业化和多元化的经营,搞活经营方法,创出经营新路径。一是差异化经营。在经营中注重品牌药品和提供个性化服务,在特色经营上下功夫,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想顾客所想,急顾客所急,处处为他们着想,对老客户,老患者实行电话或网上订购送货上门服务;对急危重患者用药实行绿色通道用完结账;对慢性病患者实行批量优惠销售;对知识层次较高的患者提供药学咨询服务等等;为了方便顾客实行代加工、代包装和代邮寄等一系列人性化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二是专业化经营。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自身资源的优势,做好临床各科的延伸服务和保障供应工作。根据医院专科特色,例冠心病、抗肿瘤、眼科疾病、糖尿病等进行分类陈列药品专柜,方便顾客购药;设立执业药师坐堂咨询和用药指导服务,并根据妇女消费心理的需求,实行灵活经营,按需采购,为他们提供药理和护理产品,满足需求,保障供应。通过专业水平的服务,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和美誉度。三是多元化经营。根据顾客的消费需求,拓宽经营思路,调整产品结构,从多角度、全方位为患者着想,提供药品、保健品、营养食品、治疗性化妆品、医疗器械、计生用品和其他人类健康相关的产品,并提供各种各样的和人类健康相关的便民服务。

总之,面临难得的行业发展机会,在困难面前,只要树立信心,开拓创新,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发扬和秉承自身的优势和企业文化,不断完善药房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药房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和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优化组合,创新服务,就能获取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摘要:为了确保药店经营平安有效,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趋势,就必须加强和规范药店经营,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在管理水平、制度建设、服务理念、人员素质,设备设施等方面进行强化管理,优化组合,持续推进。从而,促进药店整体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规范水平 篇8

1 目前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

1.1 会计核算中的不规范

目前, 会计核算中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的做法, 主要表现在:会计业务处理不够规范, 会计凭证的填写与编制随意性较大、不能正确使用会计科目、会计业务处理流程设计得不尽合理。许多企业违规开设账户、登记账簿、结账和对账, 以致账表不符、账实不符、账账不符, 严重影响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1.2 会计监督中的不规范

会计监督作为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之一, 旨在保证会计行为的准确合理。为了确保会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 各单位会计机构应当设置会计稽核岗位, 并严格依照财经法规及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 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实施监督。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 并报告单位领导, 请求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对记载不准、手续不完备的原始凭证, 予以退回, 要求经办人员补充、更正等, 但是现实情境下, 会计人员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干扰下, 会计监督常常无法执行到位。比如, 有些单位会计人员违背会计法律法规, 不遵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 坐支使用现金和超越现金使用范围使用现金;有的会计人员在履行对会计凭证审核和监督职责的过程中, 不能尽职尽责。有的原始凭证在没有办理相关人员的签字手续的情况下, 就被会计人员接受了;有些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缺乏, 有的虽然建立了岗位责任制, 但疏于执行, 对于没有尽到责任的行为缺少问责;财务分析指标设置不科学, 无法提供客观的决策依据。

1.3 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任用方面的不规范

按照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 各单位应当根据业务需要设置会计机构、设置会计工作岗位、配备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会计人员。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 不得从事会计工作。但是, 现实当中许多小单位不设置会计机构, 而是从社会上招用兼职会计, 定期来处理会计业务, 导致会计工作失去了有效的监管。也有单位会计和出纳一肩挑, 缺乏基本的内部牵制, 严重背离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

1.4 会计工作交接中的不规范

会计工作交接中的不规范主要表现为对会计工作交接的认识、交接内容及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交接等方面。由于对会计工作交接的认识不到位, 导致应当移交的会计资料在没有很好整理的情况下草率移交。在会计工作交接的内容上, 有的单位缺少必要的制度、细则和规范的交接流程, 有的应当办理移交的人员, 甚至只是口头告知一声, 没有做出书面的会计工作交接手续, 交接时出现账实不符也时有发生。随着社会发展, 会计电算化的领域逐渐扩大, 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交接, 必须在实际操作状态下实现。

1.5 会计档案管理中的不规范

会计档案管理中的不规范表现多样, 有的是没有按照规定对会计凭证进行整理装订, 有的是没有及时交会计档案, 有的是没有对会计档案进行很好的管理, 有的是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认识不足, 有的是会计档案管理的制度缺位, 有的是监管不力等。

2 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成因

2.1 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 会计法律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会计法律制度虽然在不断地健全和完善, 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却普遍存在。会计相关法律制度没有很好的落实, 主要源于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视不够、法律意识淡薄、违规后的处罚力度较轻, 进而导致了很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的不规范现象屡禁不绝, 会计基础工作局面堪忧。

2.2 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单位忽视会计基础工作, 认为会计基础工作就是一个收付的问题, 抓好抓赖无所谓, 不会影响单位业务的正常开展。一切工作都是各单位的领导说了算, 上级部门无需过多干预。这样的观念就造成了这些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长期处于无人监管、检查的状态。单位会计人员没有得及时的进修学习, 知识陈旧, 跟不上国家会计基础工作更新调整的节奏。

2.3 会计人员的会计素质不高, 制约会计工作能力的提高

会计人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方面。虽然近年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在稳步推进, 会计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所提升, 但有的单位会计人员的学历层次普遍较低, 没有受过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的正规训练, 最多是岗前培训, 平时的业务处理全靠老会计传帮带或者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不注重会计职业的继续教育, 理不清开不明账证表之间的关系;有些会计人员虽说具有了一定的会计素质, 但平常不重视知识的更新和新的会计法规的学习, 以原来的会计规章制度和会计准则进行业务处理, 导致会计基础工作不能规范有序的进行。

2.4 弄虚作假、虚意伪造变造致使会计基础工作的混乱无序

有的单位为了一已之私, 在会计数据上大做手脚, 以致账实不符、账表不符, 人为操纵单位盈亏, 以达到偷漏国家税款、粉饰单位业绩和非法转移国家财产等不良企图。有的单位内部管理淆乱不堪, 单位负责人任人唯亲, 使用自家的亲属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等, 这些都必然带来会计基础工作的淆乱。

2.5 有关部门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管不力

有的上级主管部门在会计基础工作方面没有尽到监管责任。因此, 这些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实际上处于一种管理上的可怕真空状态。有的上级主管部门虽然进行一些检查, 但也多是流于形式, 随意地敷衍, 缺乏对下属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真正必须的监管。

3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手段

(1) 加强会计法律制度建设。

加强会计法律制度建设, 是加强社会经济管理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也是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并使之有序发展的关键。当前, 应当着重加大对会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 打击在会计基础工作方面的违法行为, 使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有法可以依, 违法必须究。

(2) 完善会计基础工作的内部管理制度。

标准规范、科学有效的会计基础工作的内部管理制度是会计基础工作进入规范化轨道的可靠保证。首先,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会计岗位责任制, 划分清楚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其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 自我管理, 自我监控,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最后, 单位应建立健全完善的检查监督制度, 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及时发现会计基础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偏、纠错, 做实会计基础工作。另外, 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录用情况的监督, 守好会计人员上岗的关口, 切实履行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管职能。

(3)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培养会计人才。

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实施产生极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 应当要通过会计领域的改革, 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人才任用、培养、评价机制, 充分调动会计人员提高身素质的积极性。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会计职业技能和会计职业道德培训, 吸引和支持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力量参与会计职业教育, 加快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素质, 培养现代会计人才。

(4) 建立和完善会计人员的激励机制。

管理当局应当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管, 建立和完善会计人员激励机制, 采用愿景激励、企业文化激励、工薪激励、情感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 激发会计人员的投入会计工作的激情, 在会计工作过程中营造互相学习、互相竞争的良性氛围, 整体提升会计工作的效能。同时, 管理当局还应该为会计人员深造和培训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使他们尽情施展自已的会计才华, 并最终规范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 全面提高单位的会计工作水平。

摘要: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也是经济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作为企业管理、财务监督的重要内容, 会计基础工作同时也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窗口, 能够充分体现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既可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保障, 又可以减少或杜绝各种违反财经纪律行为的发生。然而, 目前我国的会计基础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 为此, 就如何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从而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手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S].财会字[1996]19号.

[2]郭小峰.浅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现状及对策[J].会计之友, 2012, (11) .

[3]张金虎.浅谈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 (7) .

[4]刘水英.刘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现状与建议[J].会计师, 2012, (4) .

规范水平 篇9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和特点

(一) 会计基础工作的主要内容

会计基础工作是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的统称。一般而言, 会计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明确会计基础工作的负责人及其管理责任。

一般由财务部经理具体负责

公司会计组的管理工作, 由其负责领导所属的出纳员、记账员、会计员按时、按要求记账收款, 如实反映和监督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 保证各项经济业务合情、合理、合法;并负责对本组成员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考核, 及时解决工作中发生的问题, 保障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2. 设置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

设立专职的会计机构, 配备一定数量的、能适应工作要求、具有必要专业素质的会计人员, 是做好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条件, 也是及时组织本单位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核算, 实行有效会计监督的必要保证。

3. 设置适合的会计岗位, 明确各岗位职责。

根据企业性质和实际业务需要, 对会计岗位专人专岗, 细化企业内部分工, 明确岗位职责, 保证责任到人。

4. 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资料。

按时编制企业的月、季、年度会计表, 定期汇总各类会计凭证;审核各类原始的收支凭证, 核算企业的管理费用、业务费用和每月的预提及待摊费用;负责企业的税金核算和税金缴纳工作;另外还负责对公司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财务计划和重要的经济合同的妥善保管。

5. 实施会计监督。

企业会计人员可以根据国家的各项会计法律法规, 利用会计信息, 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的有效的监督, 帮助企业规范生产经营活动, 从而达到企业预期的目标。

(二) 会计基础工作的特点

1. 专业性。

会计基础工作应当是会计人员在相应的会计准则的指导下完成的, 对会计事务的判断更是需要专业的会计知识才能完成。从事会计基础工作的人员上岗应当有会计从业资格证, 否则是不允许从事会计工作的。另一方面, 会计从业人员还要具备较好的会计职业素养和道德规范, 能够从客观上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合理的评价和选择, 以便更有效的完成会计工作。

2. 全面性。

会计财务的基础工作涉及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各方面, 一个企业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企业内部的产品生产过程, 再到产成品的营销宣传;从企业货款的收支到企业员工工资、福利待遇支出, 再到企业纳税, 企业的每一项经济活动都离不开会计基础工作的支持。

3. 客观性。

企业的会计工作是企业各部门工作的核心, 所有的会计基础工作都必须尊重客观事实,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这也就要求每一个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应当始终坚持客观、中立的态度, 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为会计信息的需求者提供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

二、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对提高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企业财务活动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和股利分配、企业并购、股权激励、套期保值、业绩评价等一系列活动, 而这些活动都是与基础会计工作息息相关的。

会计基础工作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首先, 所有的财务管理活动都是基于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企业的基础会计工作能够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第一手的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是企业实施财务管理的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如果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就会直接影响财务管理决策的准确性。而且, 财务管理活动一系列行为的具体落实也离不开会计基础工作。

其次, 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可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与否直接决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又主要体现在其所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上。扎实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能够帮助企业经营者制定更有利的经营决策, 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 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耗费, 使所有会计工作责任到人, 帮助企业降低管理成本, 也就间接地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益。

三、加强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建议对策

当前我国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突出表现在: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视不足, 会计规章制度不健全;个别单位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操作不规范;伪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有些会计人员不遵守职业道德, 违反会计制度甚至参与违法违纪活动等等。会计基础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基础, 也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保障。规范的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 更是的企业有效经营管理的必然要求。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加快会计制度化体系建设

高效完善的会计制度体系是保障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必要前提。定期对企业的相关会计管理制度进行整理和组织会计人员进行集中学习, 帮助企业会计人员树立制度观念, 并且能用制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 加强在职人员职业素质、职业道

德的教育

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是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关键。企业规模越大, 对企业会计人员的数量及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要求也就越高。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首先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要把具备高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作为首要的标准;其次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实际, 配备必要的会计人员, 并加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再教育, 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参加专业培训, 丰富他们的理论知识, 提高操作技能水平。对财务部门的负责人, 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作为负责人, 他们不仅仅是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还要对整个部门的工作进行把关, 发现漏洞, 纠正错误, 为其所领导的团队成员树立榜样。

(三) 会计岗位的设置及岗位职责要明确, 不相容职位相分离, 加强风险防控

对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企业, 要根据内部分工的不同, 将会计基本工作细分化, 在“不相容职位相分离”的原则下, 对资金核算, 成本费用核算, 工资核算, 财务成果核算, 财产物资核算, 往来结算, 总账报表等实行一人一岗或多人一岗, 实行“钱账分离”, 要避免全部由一人集中负责, 从源头上规避会计风险。

(四) 规范会计核算工作, 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 准确编制各项会记账凭证。我们应当严格按照《会计法》中对记账凭证审核无误、内容完整、分类正确、连续编号的要求填制记账凭证, 并进行认真的审核;其次, 对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也要重视, 坚持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这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约束, 直接关系到会计核算工作能否顺利的开展下去;最后, 按照《会计法》的要求设置会计账簿, 有利于规范会计信息的提取和处理, 明确会计管理工作的重点。

(五) 加强会计监督

要真正做到规范财务基础工作, 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从建立规范制度, 明确要求, 到合理配置财务人员, 使规范的财务基础工作成为可能, 最后的一个环节就是监督, 缺少监督就会使财务工作规范缺乏约束, 使财务人员没有动力按照规范执行工作, 所以要规范财务基础工作不能缺少监督。首先, 财政、工商部门应当建立完善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约束体系, 定期检查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 对于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要严肃处理, 贯彻落实会计法规;其次, 强化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的自我监督;最后, 企业负责人要重视会计基础工作, 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 不断提高会计基础财务工作的水平。

(六) 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第一, 加强内部牵制和稽核制度。采取内部牵制制度, 是为了避免有些财务人员只手遮天、大权独揽的情形, 实施岗位轮换制度是达到内部牵制的重要方法, 关键岗位轮换频繁一些, 岗位轮换可以较好的发现原来执行人员工作上存在的问题, 及时加以纠正和处理。财务稽核是由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人员执行, 审查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及时发现日常财务工作和会计核算的错误, 并加以纠正, 有利于识别企业财务管理风险, 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第二,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完善的内部审计是监督企业内部财务工作的重要方面。内部审计是企业监督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活动, 内部审计发挥作用是有条件的, 要求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要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 直接对董事会报告所发现的一切情况, 而且还要保证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 管理层能够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四、结束语

会计基础工作是基石, 高级财务管理是上层建筑, 只有基础牢固, 才谈得上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否则, 再怎么先进科学的财务管理方式都是空中楼阁。所以只有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才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促进企业发展战略得以实现。

摘要: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对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会计基础工作是财务工作的基本环节, 也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单位已经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文章从分析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和特点入手, 阐述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对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性,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财务管理,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王志臣, 高洪波.浅析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之弊端[J].商业研究, 2007.

[2].吴俊莹.试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管理问题[J].商业文化, 2012.

[3].李玉庆.浅析财务基础工作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商业, 2011.

[4].陈志耀.如何加强财务基础工作[J].财经视点, 2009.

规范水平 篇10

一、贯彻执行《会计法》

一是各单位负责人带头学习和认真贯彻《会计法》。领导班子深刻领会《会计法》的精神实质, 熟知各项规定, 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并带头执行。二是财会工作者加强业务修养, 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财会人员明确了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并依法进行会计核算, 自觉维护《会计法》的严肃性。三是公司通过组织会计知识大赛等方式, 大力宣传《会计法》, 增强了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同时组织实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考核确认工作, 有力地规范了会计工作。四是开展《会计法》执行情况的检查。公司结合会计基础规范化达标工作, 每年都要进行《会计法》执行情况的检查或抽查。

二、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烟草行业部分单位存在会计信息失真, 成本、费用核算随意性、科目运用不当、核算内容不准确、成本不实等方面的问题。公司通过调研, 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 加强了对存货、现金的盘点以及财务对账工作, 尤其是加强了公司与烟叶收购站、复烤厂、卷烟销售网点的对账工作。强化单位内部涉及各项经济业务相关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 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并重视和发挥内审机构的作用。从健全、完善制度建设入手, 用制度规范公司的每一项经济活动, 严格行业财务制度。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工作

公司财务科在会计电算化方面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 会计软件初始化工作准备充分、全面

会计软件初始化是整个会计电算化软件运行的基础, 因此事先要对科目设置、代码设计、数据转换的方案进行充分讨论、修改和完善。单位会计人员如果对计算机操作不太熟练, 就建议先进行账务处理初始化工作, 账务处理程序运行2~3个月之后, 再进行报表程序处理, 这样就能使会计电算化工作做到循序渐进, 稳步推进。

(二) 账务处理中基础数据的输入从年初开始

账务处理中基础数据的输入从年初开始, 既可与手工记账时间保持一致, 方便核对, 同时由于年初会计数据较少 (只有上年结转数) , 可以减少初始化工作量, 便于会计人员逐渐熟练掌握软件操作程序, 避免和减少错误的发生。

(三) 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规范、明确

记账凭证的填制包括凭证编号、凭证摘要、凭证内容等方面。在手工记账时, 凭证由于受规格限制, 一般只反映一、二级科目, 并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在最基本的明细科目中反映, 而在计算机录入凭证时, 则要求反映到最基本的一级会计科目。如果采用手工制单录入凭证, 并且录入人员与手工记账人员不是同一个人时, 容易出现记账凭证填写不规范, 从而造成手工与计算机记账明细科目不一致的情况。所以, 在手工制单时, 特别注意将会计科目反映到最基本的明细科目上。

(四) 进行认真细致的账户核对

凭证录入、审核后, 先不急于过账, 而是利用财务软件的模拟记账功能先对手工记账与计算机记账的有关 (或主要的) 明细账户进行核对。过账前发现录入错误并及时进行修改凭证, 目的在于尽量减少手工记账与计算机记账的不一致。

(五) 注重会计数据的安全性、保密性

及时备份会计数据资料, 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维护, 保证会计资料的安全、完整、可靠。会计数据资料有一定保密性, 所以公司严格控制上机人员。上机操作人员不得在微机上操作与工作无关的内容, 以防止计算机感染病毒, 破坏数据资料。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检测, 一旦发现病毒, 及时进行处理, 以确保数据运行环境安全可靠。

四、规范和完善财务工作流程

公司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新财务通则以及其他相关法规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体制与财务工作流程, 梳理岗位、明确职责, 使财务管理规范化、流程化。通过完善内部控制, 全面提升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资金监管、会计核算、成本控制的监管水平。加强对县区营销部报账员的监督考核, 强化报账员的责任感, 对本公司票据的合法性、合规性及填制的规范性进行监督、把关, 如出现票据不合法、不规范以及粘贴不整齐的现象, 每出现一次将从该单位当月工资核定总额中扣减200元。规范和完善财务工作流程是提高财务工作效率的基础之一, 为此公司尽力防止工作中的失误差错, 保障资金结算中心各环节的安全运转, 全面推动财务管理规范运作。

五、推进电子结算工作

加强电子结算是全面运行流程监管、线路催交、规避风险、促进规范的重要举措, 充分体现了监管流程化、风险最小化、经营规范化的特点。公司着手与邮政储蓄、交通银行联手拓展电子结算工作, 2008年已全面实施。强化电子结算工作, 打破县区行政区划地, 实现异地就近存款, 在农网客户范围内逐步引入农行和交行邮政的竞争格局, 提高电子结算率, 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基础上重点监督坐支销货款、赊销卷烟和违规经营的现象。

六、加强奖金福利费的监管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不再按照工资实发数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 企业发生的福利费据实列支。据此, 福利费的开支范围、标准和限额是公司监管的重要内容, 公司不断改善职工奖金福利发放的方式和时间, 使广大职工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工作。

七、加大食堂费用开支的监管力度

2007年8月公司制定了《关于食堂支出及补贴的有关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 核定了各县区营销部食堂的费用开支总额及单位补贴标准, 并要求各单位食堂采用备查账进行简易核算, 加强了对食堂备查账的监管。

八、加强专项资金的监管

2007年, 公司专卖科开发了“先行登记保存物品监管系统”软件, 充分发挥了监管系统的作用。通过这个系统加强对专卖查扣违法卷烟量进行监管, 同时也为专项资金监管提供了平台, 对于举报费、协同办案费、奖励补助费等专卖管理打假经费必须经专卖先行登记保存物品的监管系统进行审核确认才能支付, 以确保专款专用。

九、完善物流核算体系, 强化营销物流成本控制

物流中心成本费用的控制和核算体系是烟草行业今后发展的第三利润源, 也是财务工作研究探讨的重点。2008年, 公司在完善物流成本费用核算体系、加强物流成本费用控制、合理配置物流资源、降低物流可变费用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公司结合实际情况, 加强营销成本的控制, 细化营销、物流成本费用项目, 完善成本费用项目预算定额, 通过对营销成本和物流成本的全面控制, 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

十、强化业务知识培训, 提升员工素质

规范水平 篇11

【关键词】档案统计管理;统计工作;水平;问题;措施

一、前言

对于现阶段我国各级各部门单位来说,统计档案管理的内容已经逐渐广泛起来,传统的四个环节虽然非常重要,但却存在片面性,单纯的设计统计、调查统计和整理与分析统计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和管理需求,这就需要统计人员重新审视当前统计档案管理的特点,立足于社会发展形式和改革形势,用前瞻性的眼光和现代化的手段管理统计档案,这不仅是各个单位的发展要求,也是完善工作过程,替身工作水平的必然要求,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找到规范档案统计的有效方式,以为提升统计工作水平带来借鉴。

二、当前统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思想不全面

统计过程所需要最大的要求就是严谨,对于统计档案规范管理来说更为重要,但就目前形势来看,统计人员和各个统计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管理思想问题,管理思想是管理策略、手段的指导,带领着人员统计工作的方向,落后和片面的管理思想会导致工作范围的缩小和工作能力的减弱,尤其是针对统计工作的各个环节,过于注重对环节的依赖性,很容易使得统计档案管理的过程形式化,缺乏工作效率。众所周知,统计并非向上级提交统计报告就可以的,而是由很多很复杂的过程组成的,统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却常常用片面的思想和错误的眼光看待,私自简化流程,常导致平时工作看起来万无一失,但一到检查考核时就手忙脚乱,大大限制了统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性。

2.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统计档案管理存在的第二个问题就是统计自动不完善,这里所提到的统计制度与档案规范化管理有关,是形成各个单位数据记录,为上级部门和人民群众所监督的重要内容,需要科学细致的分类,而目前的统计档案管理过程拖拉,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内容也不够全面高效,普遍给人以统计档案工作就是又多又乱又复杂的第一印象,对统计档案管理十分不利。不仅如此,现如今多数统计档案管理人员都将应付上级检查作为主要工作目标,日常工作松散怠惰,一到领导检查时便效率超高,将统计资料的服务性和规范性发挥到极致,非常影响领导对工作的评价考核,对统计档案管理工作十分不利。

三、提升统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措施

1.拓展管理思路

想要提升统计工作水平,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拓展管理思路,将眼光放在长远发展的角度思考统计档案管理,作为一项渗透于日常生活的工作,统计工作的类别分界并不明显,常常做不到完全科学的分类管理,但这些只需要管理思路的正确引导,不局限于刻板的教条之中,丰富工作经验,才能够完善思想,实现实际统计工作的效率提升。对于统计档案管理工作来说,提升工作的标准化模式,将工作标准层次性提高,规范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都是拓展管理思路的重要途径,只有管理思路有所拓展,才能做到统计档案的长久保存,为单位的长久发展打下良好的资料收集基础。

2.规范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统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与管理思路不同,管理制度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在科学管理思路的指导下,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才是保证统计档案管理工作高效科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方面,各个单位要多吸纳统计方面和档案管理方面的人才,让专业的人才参与到统计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不仅如此,统计档案管理最重要的并非知识储备,而是经验积累,许多年长的统计人员虽然工作思路较为刻板,但却可以为新型的管理制度提供经验借鉴。因此,要让现代化人才和经验型前辈协同配合,相互补充,提升制度的合理程度,促进统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模式科学化,最终达到提升统计工作水平的目的。

3.创新管理模式

规范统计档案工作的最后一步就是创新档案管理模式,从过去经验可知,统计档案管理的模式刻板教条,但却无法让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因此,统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但与之配套的档案管理工作却长期无法取得有效进展,大大影响了统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在这一方面,统计部门分工作人员要立足于当前社会形势的发展趋势,根据本单位实际的工作情况,设置规范的统计档案分类,便于单位查阅检索的同时,也便于统计部门的科学管理,如,将档案分为4项内容,政策规章、责任制度、培训考核、财务统计,完善这四方面的统计工作,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统计档案管理程度,从而提升总体工作水平。不仅如此,在对统计资料的管理中,要采用专门的设备存放,既便于统计人员记录分类与查阅,也便于对统计数据进行良好保密,对于存放时间过长,单位已不再需要的统计文件要及时销毁,若一直需要,则需要封藏永久保存。

四、总结

总而言之,统计档案管理是各个单位日常最重要的管理工作之一,统计工作的水平直接影响了单位运行的效率。因此,应当从目前其存在的问题入手,依据发展的现实情况解决问题,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提升工作水平,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德香.浅谈档案数据统计与利用效果[J]. 中国科技信息. 2013(04) .

[2] 李守花.加强统计资料管理 提升统计服务水平[J]. 现代经济信息. 2014(16) .

规范水平 篇12

1 农业排灌线路存在的问题

1.1 用电设备安全隐患多,安全用电意识淡薄

由于农业生产、排灌抗旱用电季节性强,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对供电可靠性要求很高,而农业排灌线路大部分架设在田边地头,离村庄较远、布置分散、维护工作量大,给农业排灌用电管理带来诸多不便。私拉乱接现象仍然存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投运率不高,常常因用电设备漏电造成整个台区跳闸停电,甚至危及人身安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1.2 农业排灌设施简陋,增加农网线路损耗

农业排灌线路建设标准低,设计不规范,排灌用电负荷大、功率因数低不能进行无功补偿,造成大量无功电流,从而影响农网供电质量。由于农业排灌用电季节性强、负荷变化大,一年中大部分时间空载运行,且存在线路设施陈旧老化问题和不规范的用电行为,造成线损率大。

1.3 供电所人员少,安全管理不到位

平邑县地处沂蒙山区,供电所配置人员数量总体偏少,供电所要负责辖区内配电网运行维护、抄核收管理、供电服务等管理工作,再加上农业排灌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员工很难全面顾及农业排灌用电管理工作,容易造成管理上的盲区。

2 规范农业排灌线路管理的措施

2.1 认真调研,制定整改方案

以安全、可靠和便于管理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农业排灌用电因素,按照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标准要求,统一规划、统一材料、统一标准、统一工艺。采用集约、平行布置的方式统一安装电能表计;采用上下角钢平行固定布置具有防盗上锁功能的电能表箱;电能表进出线用PVC管绝缘封闭,防腐防水;农户按照“一箱一表一保一插”(一个电能表箱、一只电能表、一只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一个插座)的“四件套”安装固定的临时电源点,实现了“统一规范、安全可靠、美观和谐、使用便捷”。

2.2 按轻重缓急原则,制定分步实施计划

以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为契机,根据现有农业排灌实际情况,逐年安排资金计划,按轻重缓急的原则,对县域内农业排灌线路、计量装置进行分批改造,使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措施落到实处。从2014年实施农业排灌电能表计改造工程以来,两年累计改造农业排灌电能表计共5 196只,改造面达100%,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用电的安全风险,规范了用电秩序。

2.3 加强用电安全宣传,无偿为民解忧

深化供电承诺服务,打造电力支农“绿色通道”。在旱情严重,急需开展农业灌溉期间,对需报装及临时用电的农户,坚持特事特办,简化报装手续,无偿为用户架设安装线路和电能表计,消除了群众的燃眉之急。同时供电所有效融合和增强抢修力量,实行24 h值班,确保及时解决农业排灌期间出现的用电问题。开展农业排灌线路设备检查活动,定期对农业排灌线路设备“把脉问诊”,及时掌握线路设备运行状态,消除各类事故隐患,提高供电可靠性。同时,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在农忙用电高峰期来临之前,该公司组织放映队到各乡镇放映安全用电方面的宣传片,供电所将《临时用电安全手册》发放到每户农户手中,提高农户安全用电意识。

3 取得的成效

上一篇:破解技术下一篇:防汛辅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