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河市镇化解乡村债务工作总结

2024-06-15

街河市镇化解乡村债务工作总结(通用3篇)

街河市镇化解乡村债务工作总结 篇1

街河市镇化解乡村债务工作总结

根据国办发[2005]3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镇委镇政府按照我镇实际情况科学决策,使镇村两级债务明显下降,按照“制止新债、摸清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要求,积极稳妥开展了化解镇村债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和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近几年来,一、充分认识加强乡村级债务管理,坚决制止新增债务的重要性。我镇围绕乡村减负轻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由于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化债成效不十分明显,村级债务沉重仍然是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村级债务无法偿还,村级行政组织运转困难,干群关系仍然紧张,严重影响了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直接危及基层政权的巩固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各村必须充分认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统筹城乡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实现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认真履行职责,采取措施,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要树立发展是政绩,化债也是政绩的理念,把化解乡村债务提高到落实“三个代表”,全面摊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改善农村发展环境,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来认识,积极稳妥地做好我镇村级债务的化解工作,力争用3—5年时间全面完成化债工作任务。

二、经过近五年的努力,我镇村级债务总额从2003年的1025.22万元下降到2008年底(账面余额)953.19万元,下降72.03万元,下降7%。

三、积极探索化解债务的新途径,保证村级经济良性循环。

化解村级债务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工作。对清理核实后的债务,要积极稳妥处理,分期分批逐步化解,各村要在政策、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大胆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化债途径和办法。一是清收债权还债,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对有承受能力的村民,经村民大会评议,促其主动还款。对其它单位和个人要依法清收,对拒不还款的国家干部和职工可以申请法院依法清收。二是

加强和完善村级债务管理工作,坚决制止发生新的借贷行为。村级组织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管理好村内公共事务,办好村内公益事业。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和完善村务管理:一是精简人员,压缩开支。结合实际精简村干部职数,严格按照村级定额补贴标准控制支出,压缩一切不合理开支。二是村委会不得以任何名义从金融机构贷款或为企业提供担保,严禁借(贷)款垫付各种税费和用于村级支出。三是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重点抓好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债权债务管理、资产台账等制度建设。坚持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制度,完善村民议事规则,重大财务开支必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实行“村账民理乡监管”,使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四是尽快完善“ 一事一议”制度,促进村内生产、公益事业的发展。兴办公益事业要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办事,不得超出“一事一议”控制标准,不得借债兴办公益事业。三是结对抵冲销债,同比例降低债权、债务数额。四是划转债务减债,对以村集体名义为个人和独立法人企业形成的债务,一律划转单位、个人和企业,冲销村集体债务。五是追缴历年财务清理中的违规违纪资金偿债。六是盘活资产还债。七是按“土地法”规定,通过开发中心村庄等形式所取得的收入全部用于还债。八是发展经济化债,增加农民收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是解决村级债务的根本性措施,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化债的新思路。

四、坚决制止新增债务,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为了巩固化债成果,镇政府按照上级规定制定了制止新债,化解旧债的硬性规定:一是村及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开支要精打细算、开源节流。必须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严禁举债兴办公益事业;严禁举债垫付各种税费;严禁举债用于村级支出;严禁超出规定订阅报刊;严禁超村级定额补贴标准发放报酬、补贴;严禁村委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以任何名义从金融机构贷款或为企业提供担保。二是确定年度化解债务工作任务,纳入年终干部工资考核结账。三是建立行政干部包村责任制,对所包村的债务化解工作负总责,与村组干部捆绑结账。四是设立债务警戒线,按月对化债情况进行通报,超债务警戒线的村除经济处罚外,还要追究相应的纪律责任。

五、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规范村级收支行为。

要建立村级资产台账,加强村级资产管理,严防村级资产流失。在坚持资金所有权、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全面实行了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建立健全村级十大财务管理制度,完善了村级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制度,确保村级民主理财落到了实处。按照“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的原则,制定年度财务预算,年终决算并及时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固定资产资源性资产的处置、拍卖、发包等重大财务事项必须经全体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兴办村内公益事业,要严格执行“一事一议”的有关规定,逐步取消村级招待费,健全村级财务审计制度,防止出现村级债务先还后欠的问题。

制止新债、化解旧债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一是债务刚性太强,债权清收困难;二是村级经济发展滞后,满足当年平衡已属不易,更谈不上化债;三是化解债务工作缺领导力度,要形成全社会的良好化债氛围,必须靠行政手段;四是化债缺稳定的资金来源,各级政府财政必须加大投入扶持力度,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街河市镇财政所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乡清理化解乡村债务调查报告 篇2

(一)、人口、土地、耕地及经济收入情况:乌苏市**乡位于天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乌苏市西北8公里处,南与世界上最大的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护区相毗邻,东与车排子镇为邻,西与农七师126团接壤,北与12团、127团隔奎屯河相望。全乡幅原167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1万亩,现有耕地万亩。全乡8个村,19户,96人,**乡于1992年6月建乡,是本市最偏远的乡镇之一。是一个以棉花生产为主,农牧结合,二、三产业齐头并举的自治区级明示范乡镇。,全乡国内生产总值达162亿元,总产皮棉68万公斤;农业总产值722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76万元,第三产业总产值140万元,三产比重为44:466: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978元;财政总供养人口14人。

二、财政收支情况:20,全乡实现乡村两级财政收入6746万元,乡级收入201万元,村级收入14万元,其中包括:财政拨款万元,转移支付万元,行政经费万元,税收返还万元,土地承包费征收万元,加工厂利润上缴万元,村集体收入财政总支出201万元,其中行政经费2724万元;公用经费82万元;科技三项费用62万元;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支出100万元;道路修建支出28万元,全乡财政收支基本平衡。

(三)、村队基本情况:全乡共8个行政村,全乡村干部总数为8人,年实现村级总收入万元,包括财政转移支付收入万元。。。。,“一事一议”收入;村级总支出万元,其中:包括:。。。。

二、乡村债务基本情况:

税费改革后,乡村两级收入剧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全乡建设与发展。取消农业税以后,我乡村级历史债务更加突显出。由于乡村财政收入的锐减,财政体制的配套改革,乡村两级组织化解乡村债务的门路丧失。我乡面对沉重债务索取压力,日子将异常艰难。据乡农经站最近的统计数据,截止目前全乡乡村两级形成债务万元,其中乡政府1819万元,包括100万的防风治沙工程贷款,高新节水项目配套资金欠款4万元,历欠各类工程款80余万元,其他欠款;村级496万元,包括。。。。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形成乡村两级债务的主要原因是:

我乡乡村债务的形成原因有现行制度、体制、法律等宏观方面的因素,也有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短缺,举债办事等微观方面的原因。既是历史遗留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一方面,公共品供给,国家一直是向城市倾斜,很少惠及农村,于是本该由国家提供的农村公共品,却让乡村基层组织承担,加之事权和财权的不对称,乡村只有负债经营,举债办事,从而导致长期债务的形成。另一方面,由于制度的惯性,虽然国家实施了税费改革,取消了农业税,让“皇粮国税”成为历史,但是,某些制度弊端仍然在乡村组织运转中起作用,惯性作用不可避免。进一步分析,形成我乡乡村两级大量不良债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兴办公益事业是形成乡村债务的主要原因。近年许多一些公益事业急待要办,向上争取资金又比较困难,且向农民集资只能筹措到一小部分的钱,大部分资金缺口只有通过借款解决。据乡农经站清查统计,全乡乡村两级债务中,用于公益事业建设支出的债务高达万元,占乡级债务总额的%;在乡政府债务中,用于公益事业支出的债务万元,占乡镇级债务总额的%。公益事业建设包括乡村学校、道路、植树造林、自水、农电改造、水利设施、医疗卫生建设等,这些公益事业建设主要依靠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国家只给少量的补贴和扶持。乡村干部在公益事业建设上面临的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强上项目,且进行高标准建设,使得乡村公益事业建设不能实事求是地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没有资金只好大量举债。如2争取的防风治沙项目中为完成农田防护林建设上而形成债务100万元,占全乡债务总额的%。在全乡小城镇建设中耗资万元用于道路村庄环境建设,上级仅补助万元后,形成债务万元;这些债务除向农民集资偿还部分债务外,全乡仍有万元的债务无法化解。

(二)盲目投资兴办乡村企业形成不良债务。建乡之初,上级大力提倡兴办企业,并将此纳入年度考核。一些项目便盲目上马,举债办企业,最终由于管理不善,投资无法收回,债务无力偿还,给政府造成了损失。

(三)垫交水费是导致乡村负债的重要原因。过去水费征收过程中迫于生产需要,我们想方设法通过垫支的方式完成水费的缴纳,采取借贷等办法,拆东墙补西墙地为少数欠帐的“针子户”垫交水费任务形成乡村负债。在全乡八个村的债务中,垫水费负债总额达万元,占村级债务总额的%。

(四)沉重的利息负担导致乡村债务不断增加。据调查,我乡村级债务主要是由村干部在民间高息借贷引起,借款年利率一般是8%至1%不等,高的甚至达到20%左右,且每年换据结息,息转本,本生息,基本上是至8年债务本金要翻一番。如**村在小城镇开发时,借万元,每年都要支付利息万元,?年多共支付利息余万元,但本金仍未偿还。全乡村级债务总额中,因支付借款利息而形成的负债万元,占乡镇债务总额的%;沉重的利息负担,使乡村债务进入了恶性循环。

(五)经费开支差口是产生乡村债务的重要因素。取消农业税后,财政收入渠道更加变窄,硬性支出又必须保证,加剧了乡村收支矛盾,农村税费改革后,我乡的办公经费尽管通过上级转移支付得到了一定弥补,但也非常有限,维持日常运转差口较大。据调查,全乡按干部人均拨付公务费元,只够乡政府办公电话、打印资料、水、电和干部出差补贴;召开会议、人客接待和干部职工年终考核奖励等必须的经费没有资金,只有依靠负债维持。村级除在职干部报酬、优抚、五保户补贴列入预算外,每村仅预算办公费元。从实际运行情况看,村级办公费主要用于了征订报刊,没有直接拨付到村,村级的一些正常支出难以保证。加之部分村队财经管理不善,不该支的钱支出了,应收的款项又收不上,造成支出大于收入,只有依靠借款维持收支平衡,由此也带一些不必要的债务负担。

---乡村债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和带的负面影响:

(一)严重影响着我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由于债务过重,全乡干部为乡村集体垫支了日常费用,有的多年以没有领取过工资,手中握的是欠条,难以调动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少数村级组织几乎处于瘫痪状态。

(二)严重影响着干群关系和政府形象。在我们实施借款时,大都是我们的乡村干部在还款时间、利息等方面作出的承诺,由于到期偿债资金不落实,无法兑现还款计划时,致使干部的威信和信誉下降,严重影响了干群关系和政府形象。

(三)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由于债务较大,资金没着落,我们的教育、敬老、广播、公路、水利设施的维修等公益性事业无力兴办,直接影响到群众对基层组织的信任程度,干部威信下降,正常工作难开展,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严重影响着基层组织建设。部分干部由于集体欠他们的钱,他们对政府怨声载道,不相信政府,根本不认真工作,政府因无钱兑现他们的欠款很难对其进行调整,导致村级基层许多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五)严重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稳定。由于偿债资金不落实,加剧了债权人与乡村基层组织的矛盾,有的债权人结伙到乡政府或村干部家中催要欠款,甚至因债务纠纷而发生矛盾冲突,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有的债权人在乡村讨债不成,就纠缠乡政府主要领导不放,有的甚至损坏公共设施和财物,聚众讨债,严重影响了乡镇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三、化解乡村债务的做法及成效

面对乡村两级沉重的债务,乡党委政府在广泛调研、多方征求干群意见后,以加强班子建设、提高群众积极性、开辟集体新财为突破口,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壮大集体经济、化解村级债务,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做法:

(一)加强领导,完善组织,落实责任。

近年,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化解乡村两级债务工作,按照上级有关精神,立足本乡实际,顺应发展要求,创新思路、创新制度、创新措施,加强领导,成立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化解村级债务领导小组,确定了发展目标,明确责任,细化工作方案,认真抓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为全乡集体经济的壮大与村级债务的化解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多措并举,突出重点,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大力化解村级债务。

1、抓班子,强基固本,为壮大集体经济、化解村级债务夯实基础。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化解村级债务,不断增强村队经济实力,关键要有一个好的村级班子。近年,全乡以“抓班子,促经济”的思路,按照政治强、靠得住、会管理、肯奉献的标准,狠抓了村队班子建设,使村队班子带民致富、发展经济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一是选好“领头雁”。以“两推一选”活动为载体,以抓村党支部书记的领导能力和带富能力为目标,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采取下派挂职、交叉任职等多种措施,对软弱涣散的村队班子及时进行了调整,从200年以,共调整村队干部29人,切实加强了村级班子建设,并下派6名机关干部指导督促各村工作,有力地带动了村级班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化解村级债务和带领广大农牧民致富的能力。二是二是精简机构和人员,做到减员增效。农村税费改革配套改革中,各村大力精减集体干部职数,积极开展选派下村政府干部到各村任职,实行交叉任职,提倡兼职。几年共精减集体干部2人,镇政府每年可节约开支1万元;三是强化教育培训。以“科技之冬”活动为契机,对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进行经常性的市场经济知识、实用技术、政策法规的培训,增强农村干部的市场观念和发展创新意识,提高村干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能力。四是强化监督激励机制。制订完善村干部监督激励办法,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和成效作为考核的硬指标,激励村干部把精力聚集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上。

2、调查摸底、清理资产、化解债务。

,我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资产、清收债权、落实债务工作。我们实事求是地对8个村的各类资产、债权债务进行了全面清理,摸清了家底,经过清理,乡级债务达万元,村级债务达16万元。根据清理结果,当年,在开展各项费用回收之际,乡党委、政府制定降息、减息和三角债抵顶转账等多项措施,鼓励和引导各村多渠道的化解和清理村级债务,20共化解乡级债务万元,村级债务146万元,200年化解乡级债务万元,村级债务万元,2006年化解乡级债务万元,村级债务万元。三年内共化解乡级债务万元,村级债务万元。

3、建立完善制度,加强村集体资金管理。

一是按照《自治区村级组织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了《村级财务管理》、《村级民主管理》、《村级民主监督》等村级财务监管制度,坚持“村有乡管县监督”的管理体制,发挥好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以及村民理财小组的作用,对村民委员会的财产收支及公开情况实施检查和监督,堵塞了财务管理漏洞。

二是坚持村务财务定期公开制度,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透明度。

三是对非生产性开支进行压缩。对村干部工资、补助等,积极推广“费用包干,定项限额”的办法,根据各村经济、人口规模、合理确定村干部人数和工资补助标准;对村级招待费实行零控制,严格审批程序,使集体积累逐年得到了增加,杜绝了不良集体债务发生。

4、盘活土地资,确保集体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

近年,我乡始终把土地问题看作是农民的根本及全乡经济发展的基础抓,加强管理,成立了土地管理领导小组,完善全乡土地档案,在现有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整合、盘活土地资,规范土地规划和审批程序,通过土地的租赁、承包等方式不断拓宽乡村两级收渠道,切实解决好“一块地”的`问题。

一是将家庭承包土地与村集体机动地、四荒地划分开,明确地块,确定属性,划分归类。为便于管理,合理统筹利用土地资。经乡土地管理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凡人均6亩地以外的土地均属于井地和乡村机动四荒地的范畴,且分别核定了收费标准。其中井地承包费为8元/年/亩(所收费用归村集体所有);机动地和四荒地承包费为10元/年/亩(其中2元归乡政府、78元归所在村集体),并规定每年须在播种前上缴完承包租赁费后方可耕种。

二是针对近年各村土地面积账实不符问题,年、2006年分别组织了两次土地丈量清查工作,通过清查核实,全乡耕地新增耕地面积为亩;包括机动四荒地面积9906亩,井地8919亩,仅机动地和井地两项每年就可新增乡政府收入7967112元,新增村级收入117819780元。

新增政府收入=9906*2元/亩+660*8元/亩=7967112元

新增村级收入=9906*78元/亩+29119*8元/亩=11781978元

三是统一规划,鼓励合理利用夹荒地,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由于近年全乡水利改革试点工作的成功,配水到户工作进展顺利,加之各项节水项目的实施,使全乡计划用水略有节余,为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合理开发现有土地,使之迅速转化为经济优势。经乡土地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凡新开发的集体夹荒地(指非公益林区),均由乡土地和林业部门现场鉴定,宜林则林,宜耕则耕,益牧则牧,并拿出初步规划渠、林、路、地的方案,经领导小组审批后统一编号、招标和发包,最后由承包方上缴一次性土地开发使用费后报乡农经站建立土地档案。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选好路子,促进集体经济稳步增收。

乡党委、政府按照“五个一”工程的要求,围绕服务农牧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本地资优势,搞活乡棉花加工厂经营,稳定其龙头企业地位,从各方面给予扶持,使加工厂逐步适应和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不断自我发展和壮大,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200年给乡政府上交承包费1万元,拓宽了政府收入。

6、积极争取项目,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近年,为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乡党委政府能够积极申报和争取农业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多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从200年至今全乡共争取高新节水项目11000亩,补助资金0万元,建成了高新节水项目示范区,提高了棉花产量,促进了农民增收,有力的带动了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同时,市乡信用社积极出台扶助政策,对基层村队提供了集体经济发展的信贷资金支持,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增添了新的活力。

7、立足实际,切实加大各项费用的回收力度。

近年,为足额将各项应收费用及时收回,乡党委政府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征收方案。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包片领导为副组长的费用征收领导小组,并下派了8个工作组,指导协助各村切实开展好费用的回收工作;二是出台优厚奖励措施,全力提高干群积极性。对凡在乡政府规定期限内完成各项费用的农户,最高按上交费用总额的7%给予奖励,对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各项任务的村队,按完成额的1%给予奖励,充分调动了全乡干群交款积极性,从2004年至今,三年共回收各类费用达万元,其中2004年回收额达万元,200年回收额达282万元,2006年回收额达万元。

四、化解乡村债务制止的建议

乡村债务的形成,有较长的历史过程和较为复杂的社会背景,解决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必然会导致旧债未还又添新债。我们认为,应本着“不操之过急、不增加农民负担、确保农村稳定”的原则,按照“禁增新债、化解旧债、分类处理、逐步消化”的思路,在政策、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大胆探索各种有效的化解办法。

(一)妥善处理现有的债权债务。一是对目前存在的乡村两级债务,我们将制定还款计划,按年度正常收入,建立偿债基金,依一定的比例定额逐年清偿。二是对不同的债务的化解,个人借款要明晰借款原因,明确债务;银行及信用社贷款要积极争取核减,停止利息,以偿本为主,逐年定量偿还;财政借款要加强预算,定量清偿,界定呆帐给予核减。三是建议改革现行财政管理体制,重新核定收支,调整上解补助比例。

(二)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加强“乡财县管”力度。一是实行财务预算制度,严格控制非生产性项目,特别是固定资产购建、公办公益事业、招待费等支出严格实行预算控制,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理财。二是要制定和完善农村集体资产法规,明确乡村集体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建立集体资产出售,登记、报告制度,明确债权、债务责任。三是坚决实行干部离任审计制度。乡村两级干部在离任时必须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作为其继续使用和升迁的主要依据。对任期内债务大量增加的干部不得继续使用、提拔,对任职内积极化解债务,债务明显下降的干部应优先考虑使用。

(三)进一步盘活土地等资产还债。对我乡目前闲置机动地、林地、小型水利设施、“四荒地”等资,按程序讨论、报批后,进行资产评估和产权界定,合理估价,采取公开拍卖、招标、租赁、承包等方式,综合开发利用,盘活存量资,筹集资金还债。

(四)采取果断措施,制止新的债务发生。为此今后,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即禁止举债搞基础建设,禁止购置豪华办公设施和小汽车,禁止举债办公益事业为名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禁止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搞超越实际的工程建设,防止新的不良债务产生。建立新增不良债务责任追究制,对不按程序擅自借贷形成的债务,按照“谁举债,谁偿还”的原则处理。上级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解决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加大乡村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的投放力度,切实减轻乡村负担,防止新的不良债务产生,从而使农村真正走上繁荣和稳定。

街河市镇财政所文明创建工作小结 篇3

2007年是全面落实“十一五”计划的关键年,全体干部职工在市局、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调整结构富民、振兴工业强市”的发展理念,按照“围绕中心、抓重点、力求突破;服务农业、搞活经济、力求创新;强化管理、扎实基础、力求规范;努力使我镇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指导思想,坚持以文明创建为载体,推动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取得了文明创建与行政工作的双丰收。自1994年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以来连续被授予松滋市十星级文明单位、荆州市文明单位、松滋市最佳文明单位至今,财政所集体被评为镇委表彰的先进党支部,多名职工被评为市、镇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所长覃士兵同志连续当选三届市人大代表,多届镇党代表、人大代表,其它行政工作也分别受到市局和镇政府的表彰,文明创建的成果在我所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一、围绕创建目标抓创建。

1、夯实一把手工程,不断加大创建力度。为保证创建工作卓有成效的进行,所党支部始终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将创建工作纳入党支部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①组建创建专班。根据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实际,我所重新成立了以所长覃士兵为组长的文明创建小组,保证创建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②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创建热情,增强全员创建意识,在全所形成浓郁的创建氛围。③进一步明确文明创建目标,在上届松滋市最佳文明单位的基础上保底升位,再创荆州市文明单位。

2、抓职工两个素质的提高,保证创建工作质量。①抓学习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建立了学习制度,按时组织职工在每月的10号、20号、30号开展学习;其次是建立授课、备课制度,所党支部成员按分工分别将十六大、十七大、党章、财政法规、涉农政策、业务工作等进行自学备课,然后进行集中辅导,保证了集中学习质量和效果,全年共组织集中学习27次;三是做到了学有所获。全所职工共记录学习笔记10册,学习心得30多篇,交流评价学习笔记9次,并有7篇在财政通迅等内部刊物上发表,增强了职工理论水平和写作能力。②抓培训,强基固本,利用了乡财县管契机送财会人员三人到财政培训基地参加培训;利用档案合并契机送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市档案局组织的培训,利用会计电算化契机送记帐员到市技校参加会计电算化比赛,全所支部成员分批参加了市委党校组织的专业培训,有效的提高了全所职工的理论素质和专业素质,为开展文明创建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围绕文明创建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①围绕文明单位的创建活动,大力改善单位环境投入一定的财力对办公室、食堂进行改造,特别是集中设立了办事大厅,方便群众办事和查询相关财政信息,所内场地绿化率了达到60%以上,全方位开放图书阅览室。②社会公德意识普遍增强,一年来所党支部号召全体职工积极捐款4次近4000元,捐衣物100多件慰问福利院老人和爱心救助刘中政家属等贫特困户,所集体筹资16000多元为全体离退休老人和在岗职工、分流人员统一办理了医疗保险,多次带领全体党员走访慰问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上的其它弱势群体。③真情所系全力协助联系村开展工作,同时多方筹资6000多元帮助文公山村因农业开发部分农户生产生活用水困难打沉井一口,缓解了该村干部与群众的矛盾。④综合档案管理上台升级,合并前财政所和经管站分别被评定为省档案管理一级单位,合并后整合成了新的综合档案室,所专管人员通过参加市局培训,尽心尽责的开展档案的搜集整理和利用,被省档案局验收合格,同时为村级单位提供档案利用服务160多次,较好解决了一些历史问题所引发的矛盾。⑤票据管理规范严格,对行政事业单位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票据使用严格区分管理,彻底杜绝票据乱用和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全年共发放使用财政票据620本,年终已全部回收检查,并接受市局的审核合格。

二、以创建为载体,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1、全方位贯彻、公示“湖北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条例”,办镇级公开栏1个、村级公开栏15个、印发宣传资料10000份,按照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和民主议定,村级申报、乡镇审核、市政府审批的民主议定程序,采取了统一上报预算方案,经市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审核后,由市人民政府审批下达,镇财政所组织分解到户。2007年市政府审批我镇农民负担资金总额131.33万元,其中:一事一议筹资44.15万元;农业灌溉水费37万元;农业开发还款8.6万元;村组抗灾费19.55万元;荆南四河折资25.63万元。实际分解到户130.43万元,比市政府审批数减少0.9万元,卡内项目做到了市、镇、村、组、户五对口,无增项加码、搭车收费现象,村内公益事业投工投劳严格按照劳平10个标准工日计算上报审批,乡镇计划筹劳18.73万个,当年实际征收108.43万元,占85%,下欠22万元。

2、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惠民政策,把国家对农民的各项补贴分解发放到位,按照中发[2007]1号和鄂发[2007]1号文件精神,我所组织全所职工在五月份和十一月份分两次进村入户到田界摸底造册,核定了8800户承包面积32036亩,粮食种植面积55277亩,油菜良种面积21860亩,以村组为单位张榜公示7天以上,准确率和农民签字认可率均达到100%。发放和准备发放各项补贴资金214.32万元,其中粮食直补54.84万元;农资综合补贴82.27万元;粮食良种补贴43.85万元;油菜良种补贴21.86万元;退耕还林补贴11.50万元。农民人均得到补贴68元,亩平66元,户均243元。

3、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做到了五到位。一是公用经费补助到位;二是贫困生的两免一补落实到位;三是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到位;四是教师工资发放到位;五是“普九”化债责任到位。通过强化监管,在收费项目上实行公示制,制作公示牌20块,收费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制”,收支管理上实行了“领导全责制”,核算体制上实行了“校财局管制”,建立健全了治理乱收费的长效机制,全镇共发放两免一补资金82125元,惠及学生691人,其中初中生306人,小学生385人,划拔中小学公用经费1233250元,危房改造资金24万元。使我镇的教育管理和教学成果名列全市首位。

4、关注弱势群体,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无钱看病问题,大力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征收管理,一是加强宣传,印制合作医疗政策宣传单10000份,张贴到户;二是规范操作,在合作医疗基金征收时与农户面对面签订协议9000多份,发放合作医疗信息登记证8000多个,使参合农民的权益得到了维护;三是全社会动员,依规征收合作医疗基金,全所组织职工在每年10至11两个月中与村组干部和卫生管理人员一道深入到千家万户,征收入库合作医疗基金124万元,其中2007征收45万元,涉及农户8000户,30003人,占农民总数的95%,优抚、五保、低保、贫特困人员的参合率和参合基金减免率均达到100%;四是全方位服务参合农民的看病、体检和费用报销工作,累计为2042人报销医疗费121万元,极大的解决了特困家庭和大病患者的经济负担;五是切实加强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设专户储存,建专帐管理,定专人负责,及时将相关信息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5、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有效,农村稳定形式一片大好,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党和政府对社会弱势群体给予了全面的关爱。一是对维护国家稳定,参军服役的优抚人员174人发放生活费25.12万元;二是对分散五保户163人,按人平900元发放生活费14.67万元;三是发放福利院集中供养人员生活费5.96万元;四是解决农村孤儿8人生活费0.96万元;五是解决农村低保213户、560人、17.87万元;六是解决城市低保248人39.6万元;七是提供大病救助金1.15万元;八是抗灾款5.58万元;九是农村特困慰问金1.2万元。累计提供社会保障资金112万元,极大的解决了他们的生产生活和看病困难,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6、农村财务管理规范有序运行,自2002年的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按上级文件规定,对村级财务实行核算和资金双代管,建立了街河市镇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和街河市镇村级债权债务监管中心。制定了若干制度,颁发文件,运行至今,成效显著,特别是广大村组干部切实体会到了管理带来的实惠和效益,为农村稳定和经济发展创造了很好的工作环境。

1>、精减机构和人员,极大的降低了行政成本。改革前后,村组干部净减267人,年减少工资支出55万元,通过合并村组减少行政管理机构173个,年减少行政运行成本47万元,特别是生活费对比前些年下降绝对数20万元,下降70%以上。

2>、增收节支化债成效显著。每年年初镇政府与各村支部村委会签订化债目标责任书,将化债工作纳入重要的工作日程加强监督管理,村级债务总额从税费改革的2002年的1328万元,减少到2007年的866.55万元,减少461.45万元,下降34.71%,其中2006年化债75.37万元,降8.1%,2007年化债77.48万元,降9.2%。

3>、村级行政费简称“四费”包干结帐日益完善。从2004年开始实施村级行政费结帐管理办法,经过几年的探索基本达到了规范要求,极大地缓解了干群关系,极大的扼制了不政之风的漫延,对个别放松管理、超支行政费用的村和人进行严肃的制度结帐,2006共有5个村赔12827元,村干部人平513元,对促进财务透明和干部廉洁自律起到了积极作用。

4>、国家对村级的转移支付补贴落实到位。2007年上级对村级的转移支付补贴累计96.32万元,按国家相关税费改革政策已全部落实到位,村组干部工资打卡发放,公用经费报帐拔付,彻底地杜绝了挪占现象。

7、农村土地承包管理走上了法制化轨道,经过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任务的完成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颁布实施,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高,国家对种粮农民的各项补贴政策的落实极大的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种田积极性,但因农村土地承包所产生的矛盾也越来越多,纠纷调解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为此我们一方面进行了强有力的政策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另一方面严格遵守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正确引导广大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增加土地经营效益,2007年共处理因土地流转的纠纷12件,引导农民合理流转土地1210丘块;三是建立规范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办公室和各项制度,将问题依法及时解决在基层;四是加强农村土地信息化管理,配备专职人员和设施完成了全镇9000多户、32000多丘块的信息化录入工作。

8、乡镇财务实行了家底清、责任明,按照财政厅、审计厅要求,我所接受了省审计厅的乡镇债务审计和农民负担审计,通过近三个月的专项审计工作,摸清了家底,锁定了债务,理顺归集了相关帐目,制定了符合实际的化债工作规划,截止目前我镇共有镇级债务总额1060万元,含原统筹费49.05万元;财政管理政府总帐860.45万元;城建所23.43万元;农技0.64万元;劳管所2.69万元;畜牧1.27万元;广播站42.97万元;计生办3.67万元,政府机关71.38万元。经过新一届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近两年镇级债务呈下降趋势,年终平衡靠借款已成过去。

总之,通过扎扎实实的创建活动,有力的促进了我所职工素质的提高,文明成果得到了展现,行业风气明显好转,财政职能充分发挥,财政形象进一步得到提升。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再做贡献。

上一篇:周明球先进事迹下一篇:云电商活动计划-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