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建设培训方案

2024-10-25

农村公路建设培训方案(共11篇)

农村公路建设培训方案 篇1

鲁村镇农村干部培训方案

为了进一步深化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强化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农村干部自己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和合力,促进全镇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镇党委、政府决定对全镇农村干部进行集中培训,现就培训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先进性这一主题,以提高农村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为重点,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为目标,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丰富内容,创新方式,落实责任,确保效果,进一步提高农村干部素质,充分发挥村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骨干带头作用,为建设经济文化强镇做出更大贡献。

二、培训形式和要求

1、集中培训。全年对农村干部集中培训不少于7次,一方面通过会议、培训班、深入各村巡回授课等形

式对农村村干部进行集中学习培训,以促进教育培训取得实效。

2、巡回培训。通过现场解答、发放科技明白纸等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

3、远程教育培训。利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信息丰富、覆盖面广、灵活快捷、生动直观的优势,编播党的基本知识、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农业科技知识、农村实用技术、婚育、卫生和法制教育等群众喜欢的节目,并开展远程教育与民主议政日“学议互动”活动,加强对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

三、培训内容

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重点以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纪律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农村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现代农业科技文化知识等为主要内容。

附:鲁村镇农村干部培训课程安排表

2009年1月3日

农村公路建设培训方案 篇2

关键词:农机培训,新农村建设,作用

2009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化农业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 农机技术培训有着重要的作用。农业机械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当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和优势, 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1 农机培训工作的发展趋势

农机培训工作应与当前的市场经济相结合, 必须因地制宜, 重点突出, 把农机化技术发展置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需求中来考虑。在农机化发展的总体思路上,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创新为内容, 以农民稳定增产, 持续增收为目的, 坚持“立足农业, 面向农村, 服务农民”的培训宗旨, 采取以“农机为主, 多种培训”的办学方针, 走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道路, 全面推进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 我国已进入新一轮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农业结构大调整时期, 它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加快了农机技术的引进步伐, 并将农机化宏观管理运行全面转入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改革势在必行。必须顺应新形势, 拓宽服务领域, 积极步入市场, 按照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市场化、社会化的进程, 结合市场需求, 创新技术, 鼓足培训后劲, 适应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加快开发研制农业生产中急需的关键技术和装备, 举办形式灵活多样的专项培训班, 向农民传播新技术、新知识、新机具, 引导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选择节本增效的农业机械化技术, 从而有效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1.1 积极推进农机培训信息化建设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 我国已进入新一轮的思想解放、观念更新阶段和农业结构大调整时期, 它促进了农业产业化, 加快了农机技术的引进步伐, 并将农机化宏观管理运行全面转入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一是增强信息宣传工作的计划性, 确定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要点, 明确农机化信息宣传重点和任务;二是抓住关键时段集中宣传;三是抓住重点内容, 突出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法律法规, 着力营造依法促机、依法治机的良好氛围, 狠抓农机化工作新举措的宣传报道, 掀起全社会关注农机化、支持农机化的高潮;四是抓住主流媒体扩大宣传。

1.2 建立农机信息网

建立农机信息网, 可以加快农机知识的培训速率, 大大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使农业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分析及农业信息中介、网上农机教育、网上产品交易、农机定单、物流配送等一系列农业生产、流通活动, 真正通过信息化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农机培训工作要用好信息网络, 通过互联网了解最新的市场化信息, 用市场化手段尽早抓住目前农业发展中急需的新机具、新技术、新知识。提高培训水平, 使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3 加强培训学校的自身建设

加强基本设施建设。农机培训是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科技兴农的基础工作。培训质量的好坏直接体现在农民生产安全上, 所以要争取各级领导支持, 注重农机培训工作的社会效益, 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保证培训工作的需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完善先进教学模具, 给农机教师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给农机户提供一个完善的培训基地。

要有成效地搞好农机培训工作, 就要因地制宜, 结合农村机械化发展实际和农业结构的需要, 从培养人才的目标出发, 组织教师编写相关实用技术教材, 赋予老教材新的信息, 增加实用性课程, 并制定一系列培训计划。鉴于农户素质不高、居住分散、不易集中的特点, 可采用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教学方式开展培训工作。

2 农民素质有待提高

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 作为主力军的农民, 其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进行, 决定着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能否实现。因此, 全面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把我国农村经济的增长方式转移到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上来, 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纪的新农民, 是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有文化

文化素质反映的是我国农民整体水平的素质, 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和文化水平, 也就没有新农民。目前, 全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农村劳动力中, 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8.2%、初中文化程度占49.3%、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11.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0.6%;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有9.1%, 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只占5%。农民文化素质的低下, 已经不能适应新农村和现代农业的需要。

2.2 懂技术

在农业生产方面, 农民要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 科学合理的使用肥料, 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采取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等;在农机具使用方面, 农民更应该掌握一些关于机械常识和安全操作方面的具体知识。新技术是农民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不论是我国的现阶段还是在以后的发展中, 农业都将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懂技术是农民的致富之宝。只有农民懂了技术, 他们才能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2.3 会经营

所谓会经营, 是指农民具有一定的市场意识, 信息接受与反馈及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经营者无论从事什么项目, 关键是要有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 对自己的机械驾驶水平及农机具操作水平, 要在创优争先上做文章, 不仅要安全驾驶, 还要做到文明驾驶, 更要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在市场经济主导的社会, 农民只有技术是无法脱离市场走上致富之路的。

2.4 讲文明

具体表现为思想观念, 精神面貌, 移风移俗, 民主选举, 修养提高等方面。讲文明就是要建设乡风文明的新农村,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 其核心是推动和引导广大农民树立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提倡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努力创造一个农村群众安居乐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邻里和睦相处的良好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

2.5 守法纪

守法纪是指农民应具备一定的法制观念, 主要表现在能够遵守法律和学会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建设新农村, 调动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 首先就是要让农民认识到他们与城市居民一样, 都平等的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只有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和民主意识, 新农村建设才是个相对完整的事物。

3 在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

3.1 领导重视

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农机化技术培训在农机化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认真研究解决县级农机化技术学校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加强对县级农机化技术学校培训基地、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的基础建设, 使其成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训中心, 提高社会知名度和地位, 增强拖拉机驾驶员对参加技术培训的兴趣。

3.2 抓好农村成人职业教育

农村成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安于农村服务农业的人才。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也渐渐提上议事日程, 这就决定了农村成人教育培养目标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因此, 政府相关部门要精心设计、统筹安排, 努力在基础教育中加入一些职业教育的因素, 加强农村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劳动力的在职培训。政府要加大投入, 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 充实教学设备, 资助贫困农民接受职业教育, 将对开创农村成人职业教育的新局面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3.3 改变培训方式

农机化技术培训学校要彻底改变老套的做法, 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新路子。要深入到基层, 进村入户, 认真研究解决拖拉机驾驶员在技术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调查摸底, 对应培训的学员做到心中有数, 并直接“上门请客”, 反复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动员工作, 广泛宣传“先培训、后上岗”的重要性和“先上岗、后培训”的危害性, 用无证驾驶的典型事例教育, 动员拖拉机驾驶员及时参加技术培训。

3.4 提高培训质量

农机化技术培训学校要根据成人教育的特点, 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 针对不同的技术培训对象, 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精讲多练, 讲练结合, 使拖拉机驾驶员实实在在学到驾驶操作技术, 做到学以致用, 用以见效, 尽快为农业生产服务。

3.5 国家政策扶持

国家十分重视“三农”问题, 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 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实行补贴就是其中之一。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连年翻番, 从2004年开始, 中央财政给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从7 000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130亿元,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农村中农业机械的增长, 使农机驾驶员的培训显得尤其重要。

3.5 加强对农机培训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农机培训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农机的迅速增长给农村、农业带来了显著的变化,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各家各户购置的农业机械因大小的不同, 所需的培训知识有所不同, 所以迫切需要农机培训知识到乡到村。

加强农机培训是农业机械拥有者的迫切需要。无论社会怎样前进与发展, 农业机械拥有者都需要一个综合的农机培训服务基地, 使农机能得到充分的维护和保养, 机手得到广泛的信息和技术培训, 同时也能休息和就餐。综合性的农机培训服务基地, 要以解决有机户的困难和需求, 同时也能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和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宗旨。

4 发展农机化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农业机械化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重要推动力量, 农业机械化是构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以农机化促进农民增收,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农业机械化的过程, 必将是农村劳动力的替代和转移的过程, 必将推动小城镇建设,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农村公路建设培训方案 篇3

方案要求各试点省要根据农民意愿科学设计培训计划,安排培训内容,提供扶持和服务。应着重按照种植、畜牧、水产、农产品加工、农村服务五大产业分类开办培训班,产业相对集中的地方可开办具体的专业班。培训对象重点从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和有志于农村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中选取,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创业意愿强烈,具有与创业项目相适应的产业基础,并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各项目县对选定的培训对象,应编制填写《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学员登记表》并报省(市)农业主管部门备案。培训经费由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县从项目经费中统一安排,每人的培训费用原则上不超过2000元。

各试点的创业培训环节包含集中培训、市场考察、创业设计、实践学习和创业发展五个环节。要求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20天(120学时以上),创业实践和市场考察时间不少于10天。

农村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方案 篇4

省教师培训中心:

根据省教师培训中心工作计划,现就落实分配我市的农村小学骨干教师(语文、数学)培训项目制订如下计划。

一、组织管理

1.我处负责对该项目实施的领导和组织工作。

2.委托XX市广陵区教育局师资培训中心具体组织实施该项目。

二、培训时间

考虑到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和实践性(课堂教学观察与分析),我们计划将这两个项目的培训时间分别划分为两个时段进行,第一时段安排在五月份进行,第二时段安排在暑期进行。

具体日程安排见“附件一”和“附件二”。

三、培训地点

XX大学附属小学多功能大教室。

四、培训对象

全市农村小学骨干教师语文、数学学科各80人。

五、培训内容

这次培训的主题是“有效课堂教学”和“行动研究”。基本思路是:通过观摩名师课堂教学、名师课后说课和学员与名师现场对话,分不同课型来讨论、加深理解和研究如何构建有效课堂;通过专家讲座,进一步明晰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教学的新理念,拓宽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路径,改进课堂组织教学的方法,提升教学设计的水平;通过专家讲座,引领学员掌握“行动研究”的内涵、程序、方式和方法。

具体培训内容安排见“附件一”和“附件二”。

六、培训经费

1.培训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全部用于学员的伙食费、住宿费、资料费、场地费、专家讲课费、招待费、差旅费和结业考试考务费用以及管理费,绝不挪作他用。

2.所需费用一律造表列支,由我处统一管理,存据备查。

七、结业考试

按照省厅“有训必考”的要求,培训结束前,将举行结业考试。结业考试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进行,命题将突出开放性和实践性。阅卷采用密封装订、流水阅卷的方式进行。结业考试成绩将被转换成相应的教师继续教育课时,作为奖励,合并记入培训总课时数。

以上方案当否,请审批为盼。

附件一:XX省农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日程安排表

附件二:XX省农村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日程安排表

XX市教育局师范师资处

鼎城区农村优秀无职党员培训方案 篇5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不断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无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党建工作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农村工作实际,以提升农村无职党员思想政治素质为重点,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为目标,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全面推进我区“二次创业”。

二、培训对象

全区各行政村(居)一名优秀农村无职党员、大学生“村官”、乡镇(场)组织委员参加,共计697人。

三、培训方式

在区委党校采取轮训的形式,分五期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期:蒿子港、中河口、十美堂、黄珠洲、黑山嘴、韩公渡、镇德桥(共140人)

第二期:石公桥、大龙站、石门桥、谢家铺、唐家铺、园艺场、特养场(共140人)

第三期:港二口、斗姆湖、尧天坪、丁家港、许家桥、逆江坪、长茅岭、花岩溪(共137人)

第四期:周家店、灌溪、蔡家岗、石板滩、雷公庙、双桥坪、长岭岗、芦苇场(共143人)

第五期:牛鼻滩、黄土店、草坪、沧山、钱家坪、武陵镇(共137人)

四、时间安排

每期培训两天。从10月12日下午开始报到,到10月22日上午结束。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期:10月12日下午报到,10月14日上午结束 第二期:10月14日下午报到,10月16日上午结束 第三期:10月16日下午报到,10月18日上午结束 第四期:10月18日下午报到,10月20日上午结束 第五期:10月20日下午报到,10月22日上午结束

五、培训内容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无职党员如何发挥作用;

2、宣讲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3、参观鼎城经济开发区及新农村建设灌溪示范片;

4、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反邪教、打击地下“六合彩”;

6、观看党性观念教育片。

六、宣传报道

鼎城电视台、鼎城党建网全程宣传报道。鼎城电视台:

①安排专人采访,开设专栏。重点宣传无职党员践行“五带头”、发挥党员作用及参加培训后的心得体会等;

②及时向上级新闻媒体进行推介和宣传;

③宣传推介对象由乡镇(场)从本单位参训对象中确定1名相对比较突出的党员。

鼎城党建网:

①制作宣传专栏,全程报道培训活动的开展情况,对优秀无职党员的典型事迹、经验做法等进行宣传推介;

②及时向各官方网站推介宣传;

③宣传推介对象由乡镇(场)从本单位参训对象中确定一名相对比较突出的党员。

七、组织领导

区委党校对整个培训活动负总责,具体抓好培训班的

农村公路建设培训方案 篇6

—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着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幼儿园教师队伍,依据省市部门的的相关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适应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需求,让拟转岗到幼儿园任教的教师和未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的在岗教师,领会《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主要思想和基本要求,帮助他们转变专业理念与师德观念,更新专业知识,形成保教技能,具备保教实践能力,能够适应幼儿园教育保育工作。

二、培训目标

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国培计划”课程标准》为指导,围绕幼儿园教师日常教育活动,以提升幼儿园教师基本保教技能和幼儿教育活动实施能力为主题,从案例的学习、分析、反思中理解学前教育的专业性、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参训教师形成初步的保育、教育能力。

(一)理解新修订的教师专业标准,并通过案例分析与交流,让参训教师掌握处理伤害事故的能力,提高教育保育能力,提升参训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道德水平。

(二)领会“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的教育教学理念,形成持续、系统地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意识和习惯。

(三)掌握基本的事故处理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和保育、教育知识,形成初步的保育、教育能力。

三、培训对象

我县农村幼儿园未从事过学前教育工作的转岗教师和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师。

四、培训原则

(一)实效性原则。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幼儿园教师日常工作为基础,实施案例教学,学习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性知识,提高幼儿教师实践性能力。

(二)主体性原则。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员为主体,让学员积极的参于到活动中去,激发学员的自主性与创造性。为学员搭建相互交流与合作学习的平台,以平等交流的研修活动作为提高培训质量的保障。

(三)多样化的原则。培训方式多样化,授课、学习和研修结合的新培训模式,将案例分析、知识讲解,课堂学习、网上自学,讨论互动、咨询答疑等有机结合。学习方式多样化,网上学习与线下交流相结合,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相结合。

五、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 依据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以幼儿教师面对的实际问题为中心,以生动的案例故事为载体,以系统的专题讲座为导引构建课程体系。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让参训教师做到学以致用。

(一)集中培训

本次培训开设了《幼儿园法律法规及伤害事故的处理》,《幼儿舞蹈赏析与创编》,《幼儿园实用绘画》,《幼儿教师心理健康与调适》等课程,合计80学时。

(二)跟岗实践

共40学时。参训教师分成两组,在两个幼儿园同时进行。

六、组织管理与工作要求

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成立项目领导办公室,下设培训组,安全组,材料组,后勤保障组,网络信息组。责任到人,多方联动。学员分成两个班,每个班设一个班主任,负责管理平常的日常事务。

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参训学员必须按要求参加培训。各班班主任做好学员的考勤,保证学员的出勤率。

七、评价考核

培训结束时对参训学员进行评价,以课程学习、参与互动、出勤情况,在岗实践四个方面作为主要评价内容,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对每一名学员形成最终评价结果,反馈到参训学员学校。

八、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成立由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罗建龙同志为组长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再分培训组,材料组,后勤保障组和安全保卫组。各负其责,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学校党支部要根据上级党委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培训活动方案和活动通知,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召开会议,细化分工,让每一项工作落实到位。保证培训质量,提升培训效果

(三)协调一致,服务至上

各小组有分工,也要保持协调一致,才能保证本次培训活动的顺利的开展。各小组成员要坚持为参训学员服务的思想,及时解决参训学员生活,学习上的困难,让学员安心参加培训。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这次培训任务。

农村公路建设培训方案 篇7

1 福建省创业型农民培训的现状和制约因素

1.1 福建省创业型农民培训的现状

目前, 福建省已形成贴近企业、面向社会的开放式创业培训体系。从2003年开始, 福建省就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创办民营企业创业辅导培训和提高民营企业管理水平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 为1.6万名民营企业创业者和高管人员提供了创业辅导和培训服务, 如厦门创业园、石狮3S激情创业培训、阳光工程、SYB创业培训、农村青年自主创业培训等工程为福建省农民创业贡献着巨大的能量。

1.1.1 培训的对象。

在法定劳动年龄内, 需要创办企业并有创业愿望和一定创业条件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均可作为创业培训对象。特别是掌握一定技术、技能和资金及有强烈创业欲望的农民。

1.1.2 培训的内容及模式。

主要聘请政府部门、大专院校的专家及成功企业家介绍创办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申领营业执照办理企业登记的优惠政策、办理税务登记的优惠政策、融资渠道、经营企业的政策法规, 讲授企业组织与管理、市场营销、商务谈判技巧、企业竞争战略与创新等课程, 传授创业的历程和经营企业的经验教训。培养提高创业人员的心理、管理及经营素质, 降低投资经营风险, 并跟踪解决创业中的难题, 帮助创业人员成功的创办企业。根据农民需要创业内容覆盖一、二、三产业, 各地结合农民实际情况和地方产业特色, 有针对性地开展地方美食、建筑装潢、纺织服装、电子装配等创业培训。创业培训实行“三三制”, 即学习时间1/3讲授理论、创业政策, 1/3时间由成功企业家介绍经验, 1/3时间由学员向辅导人员咨询, 到成功企业观摩, 编写创业计划书。建阳市还围绕其主导产业, 培训专业农民, 进村办班指导, 发展“一村一品”, 立足建阳实际, 以特色区域产业为主, 举办“村级班”。

1.1.3 培训的优惠政策。

《福建省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补助暂行办法》规定, 对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培训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在城镇务工并办理了进城求职登记的农民工, 包括外省来闽就业的农村劳动者, 经定点职业培训机构培训领取合格证书并在本省实现就业的或企业组织的“订单式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 可享受政府培训补助, 每人只能享受一次培训补助。根据《规定》, 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政府原则上按每人不超过3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对农村低保户、库区移民、失地农民、“一户一就业”农民等“就业扶贫对象”的培训、省内紧缺工种培训及创业培训, 可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但一般不超过500元/人。具体补助标准依据培训项目内容、培训工种、培训时间、难易程度以及财力状况等因素由当地财政、劳动保障部门确定。据福建省阳光办下发的《关于做好2007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 2007年, 省阳光工程培训示范县由原来的52个增加到61个, 占全省县 (市、区) 总数的73%。培训指标增加1万名, 培训经费增加784万元, 人均培训补助标准提高了75元。

1.1.4 培训的成效。

通过实施阳光工程, 福建省有效地整合了面向农村的具有较好基础条件的教育和培训资源, 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目前, 全省共有195家阳光工程培训机构, 教育、劳动、农业、卫生、建设等部门均有设置, 更有民办培训机构。阳光工程实施3年多来, 福建省培训农村劳动力近20万人, 实现转移就业近19万人, 就业率达96.1%。厦门市一些经过培训的学员开始走上创业之路, 至2005年, 由学员投资运营新创企业235家, 投入资金6 000多万元, 带动就业3 000多人。福州市2008年约有2%的学员通过培训走上创业之路。目前, 福建省已形成新泉美食、永定牛食品系列、武平簸箕饭等饮食产业, 建设了沙县小吃、闽清民间建筑、长乐纺织、连江海带加工、宁德海上养殖等以农民为主的自主创业基地。

1.2 福建农民创业培训的制约因素

1.2.1 农民观念落后。

2007年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院对福建11个农村进行了问卷调查, 发现农民在农业中缺乏主人翁精神。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 认为县以上政府应发挥主要作用的占36.50%, 而认为农民自己应发挥主要作用的仅占20.40% (其他:村集体18.40%、乡镇政府16.69%、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60%、龙头企业3.41%) 。充分说明农民对农业发展缺乏主动积极性, 这是造成福建省现代化农业发展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

农民对自主创业观念淡漠, 在希望参加的培训类型调查中发现:农业技术培训占34.26%,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占20.80%, 而希望参加农业经营管理培训的仅占14.08%。由于思想保守、观念落后、怕冒风险, 农民在思想上会夸大创业风险, 认为只有大老板、企业家才可以创业, 对自己缺乏信心, 惧怕失败, 不敢想更不敢干。

1.2.2 政府对农民创业培训的重视力度不够。

以前中央和省级政府只重视城镇发展, 把农村发展放在次要地位, 导致城乡二元差距越来越严重, 直到2005年, 中央一号文件才把三农问题提到了一定的高度。一些培训机构也是近几年才开始发展, 尚处于幼年期, 对农民的培训能力尚弱, 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民的需求。再加上政府对农民培训的划拨资金有限, 使得一大批本该接受培训的富余劳动力不能接受培训。

1.2.3 创业型农民培训的体系和机制不健全。

2004年阳光工程在福建省开展以来一直立足于农民工技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虽然成绩卓著, 但一直没有培养农民自主创业的理念。没有给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农民提供创业技能、管理技能的培训, 其他培训机构也是如此。现在农民创业培训在一些培训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 还没有根据农民需求形成一定的体系。如若培训机构与政府部门 (司法局、工商局、税务局) 、产业部门 (企业) 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不仅能给创业农民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 还能提供及时的市场信息及其他优惠政策。

2 国外农民创业培训的基本情况

2.1 日本的培训模式

日本的农民教育在根据“农业改良组合法”创建的农业者大学校进行, 目前日本有52个农业者大学校, 其中国立1所、县立48所、私立3所, 相当于短期大学。除农林省国立大学校无附属农场并聘用校外讲师授课外, 其他学校都设有附属农场, 有本校专职教师。学校设置的主要学科是农业、园艺、畜牧、经营、生活等。为适应农业发展的新形势, 日本注重培养中坚农户并以培养策划、组织、管理、判断、收集信息能力以及创新和合作精神、企业家精神等方面的培训为重点, 并注重人文教育。学生先到学校农场和农户劳动, 亲身体会后再回学校学习技术、经营、管理等知识, 边实践边学习是其最大特点。

2.2 韩国的培训模式

1998年, 韩国农村人口仅占9.5%, 农村青年急剧减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鼓励青年从事农业。韩国对农业后继者提供2 000~5 000万韩元 (1 100韩元=1美元) 的资金援助, 年息5%, 5~10年内偿还;对专业农户提供0.23~1.00亿韩元的资金援助 (国库补助10%, 地方政府补助10%, 国库融资28%, 农协融资42%, 个人负担10%) , 年息4.5%, 4~7年偿付, 规模经营农户可20年偿还。农业后继者培养和专业农户 (中坚农户) 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 统称为农业专门人才的培养事业, 大致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选拔阶段, 通过宣传教育、父母的劝导使更多的农村青年报名, 再通过一定程序公开、公平公正选拔录取;第二阶段是培养阶段, 通过农业院校、培训基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第三阶段是对创业者的财政援助阶段, 通过无偿援助或贷款等形式, 提供资助;第四阶段是进一步提高与完善阶段, 通过培训、财政扶持、跟踪服务, 从农业后继者中培植专业农户。

3 福建省农民创业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3.1 转变政府职能

近几年来, 政府对农民自主创业还没有予以足够重视, 对农民自主创业培训才刚刚起步[1]。要把农民自主创业作为解决我国农村问题的优先发展目标, 让农民在自己家里创业、就业是解决我国民工潮最好的办法。政府应制定农民创业管理和创业教育制度, 防止行业垄断, 宏观调控农村市场, 确保农民创业有市场潜力。要重点抓好农民创业教育的整体规划, 加强创业教育资源和资金的整合与统筹协调。加强教育培训基地建设, 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应成立农民创业教育办公室, 具体承担农民创业教育的规划、统筹协调、评价和监督等工作;要大力开展面向农村创业教育以及农村创业的环境与政策的研究;要加快农民创业教育培训的立法工作, 为农民创业教育培训提供法律保障。

3.2 加大对创业培训资金扶持力度

建议有关部门研究发放政府债券、发展农民彩票解决三农问题的可行性。如果可行, 则解决了由政府财政预算划拨资金不足的问题。向社会收集资金, 也是城市反哺农村的有效手段。

3.3 完善培训机制

3.3.1 转变办学观念。

近几年, 农民培训机构在各地开展得风风火火, 受到了农民的广泛欢迎, 解决了许多农民的就业问题[2]。但各个培训机构一直以农民工技能培训为重心, 而农民创业培训的项目却很少, 应把农民创业培训作为各培训机构的重点内容, 为农民自主创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业务帮助。

3.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各个培训机构五花八门, 蓬勃发展, 但其软件设施还很薄弱, 师资力量差。各个培训机构在培养自己的教师的同时, 应加强与各个学校、专业的专家、学者及成功企业家的合作[3]。让他们为农民提供权威的、含金量更高的、更适合农民基本情况的教学方法、创业知识和其他智力支持。不能只用专家、学者做培训机构的品牌和广告, 要让他们真正为农民传道授业解惑, 把实惠给予农民。

3.3.3 搞好培训调研。

培训机构在做培训之前要对当地的农村、农业、农民和市场情况, 作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农民的文化素质、创业意愿, 了解当地市场状况分析农民创办何种产业更为有利。因材施教, 对农民进行“对症下药”式创业知识和创业心理辅导。培训机构应设计学员报名申请表和培训需求调查问卷, 农民填写好后, 逐一评审, 对农民进行逐一估价、打分, 然后按照评审结果对农民进行针对性地培训。

3.3.4 创新培训内容。

一是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品质的培训。包括对农民的创业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培训, 提高个体创业的心理素质和对市场变化的心理应变能力, 他们是个体创业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二是创业知识和能力的培训。创业知识的培训是指为农民创业所需要的财务知识、经营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和创业所必需的职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性能力, 以及准确做出市场判断的知识、信息和能力进行了培训。三是创业过程的指导。创业过程的指导是指为减少农民创业不必要的损失, 增强其创业信心而给予的详细指导。

3.3.5 培训方式多元化。

培训要充分运用媒体和网络技术, 如用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的方式宣传农民创业培训的内容和重要性, 让老百姓知道农民培训的意义和价值[4]。更重要的是要让媒体在培训过程中起作用, 比如电视、报刊、杂志可以创办农民创业培训的专题栏目, 为农民介绍创业成功人士的典型事例、讲解创业知识等。网络还可以提供远程教学, 让老师跟农民随时保持联系。

3.3.6 培训信息反馈。

培训结束后, 学员填写培训效果表和教师评价表, 进行培训质量的评估。学员应分别从课程内容、资料准备、授课艺术、接受程度、课程实用性、案例与互动、总体印象等方面对培训教师、培训方式、培训内容进行逐一评分, 督促培训机构, 以便更好地满足农民的需求。

3.3.7 建立培训研发机构。

培训机构要进行农民创业培训项目的课题研究, 用科学手段研究农民创业, 研究创业培训中的各种问题, 为农民创业培训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振永.当前我国农村人才培训与成人教育[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24) :11785-11786.

[2]李岭梅, 赵鹏程.以县农广校为基地, 构建创业培训新模式——基于武胜县农民创业培训调查的思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2005 (6) :64-67.

[3]戴国宝, 王锁, 张斌国.农村科技创业人才培训模式初探——以邯郸培训模式为例[J].农业科技通讯, 2007 (8) :35-36.

农村公路建设培训方案 篇8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突出任务就是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农村职教中心作为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应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素质和职业技术能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快速高质量转移。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职教中心;劳动力转移;培训策略

任何现代化归根结底都离不开人的现代化,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养数以亿计的新型农民。《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将“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2006年《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促进江苏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其中一点就是“提高职教富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显示度与贡献率。”江苏省“十一五”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目标明确提出:“加强在岗技术工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农村实用技术推广等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工作,使江苏省劳动者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在此背景下充分认识农村职教中心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深入研究农村职教中心劳动力转移培训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向

新农村建设加快了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大量农村劳动力过剩。目前,我国4亿多农村劳动力中,剩余劳动力约为1.5亿,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4。江苏农村剩余劳动力900万人左右,剩余率约为34%。据测算,如果到2010年江苏城市化水平达55%,平均每年需要转移农村劳动力50~70万。剩余劳动力不仅是农村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更为农村发展增加了负担,给社会的安定和谐造成不利因素,这就要求必须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模,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成为现代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同时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也是我国推进城镇化战略、优化产业结构的基本步骤;鼓励、引导农民自主创业,则更是理想的缓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的重要途径。

农村职教中心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作用

“三农”问题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根本性问题,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将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宏伟目标的实现。

就发展农业二、三产业而言,需要以培育新型农民为基础。近年来,中央连续5个“一号文件”都特别强调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培训问题,提出要培育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为现代物质装备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采用,现代发展理念的树立,现代经营形式的形成,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都离不开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从解决“三农”问题的全局性重大意义出发,应当高度重视农村的职业培训。农村职业培训的主体是多元的,曾经作为农村职业培训主力军的农村成人教育学校、乡镇职业教育学校,由于布局过于分散、缺乏统筹规划、师资不足、设备简陋,其培训服务功能受到严重制约。随着农村职教资源的不断整合,农村职教中心成为农村职业教育的主渠道,因而必须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农村职教中心要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龙头作用,与乡镇成教联动,构建劳动力转移培训网络体系。

农村职教中心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策略

1.社会功能的多重性

面对新时期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需要,农村职教中心在自身的社会功能上,首要的就必须突破经济功能或升学功能的束缚,兼顾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功能的有效发挥。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过程中,不能为培训而培训,满足于“匠人”的培养,要做到“治贫”与“治愚”双管齐下,既要加强对学习者的科学知识、科学技术教育,也要注重对其进行现代观念、文明准则、乡规民约的教育,帮助他们增强遵纪守法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消除小富即安、封闭保守的传统小农意识,推动农村人口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

同时,农村职教中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也绝不意味着仅仅为本地经济需要培养人才。在培训服务范围上,农村职教中心要主动拓展,做到既满足当地经济社会需要,又满足更大范围区域需求,为跨地区甚至跨国界劳动力流动提供有效的培训服务。

此外,农村职教中心不能仅仅满足于教学功能的发挥,而要善于挖掘现有资源的潜力,努力成为地方农业科研、生产、服务、示范的中心。这些功能的发挥,不仅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社会地位,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而且有利于为农村职教中心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赢得广阔的空间。

2.培养目标的针对性

用现代工业武装农业、用高新技术提升农业、用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农业,以城市为中心架构农业,将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为此,农村职教中心应该符合、贴近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实际,确立“立足农村,面向城市;立足农业、面向工业;立足农民、面向市民”的办学理念,在具体培养目标的制订方面,针对当地产业发展规划,与时俱进,因地制宜,体现多样化和综合化的特点。既满足扎根农村的农民职业教育的需要,又适应农民走出农村,走向城市生活的职业教育的需要;既培养农业也培养非农业技术人员,既培养农民也培养市民,由培养单一技能型人才向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转变。

3.课程设置的实用性

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要以就业为目标,以就业培训为主,传授就业知识,培养就业技能,提高就业能力,拓展就业空间,以促进农民由“体力型”劳动者向“技能型”劳动者的转变。因此,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课程开发和课程设置要体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就业需求,以培养岗位所需要的实用技术为核心。要结合农村、农业、农民的实际,解决农民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技术、技能问题,使培训后的农民能较快获取培训收益。要突出职业技能的实用性,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的课时,构建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实现培训转移后高质量就业。

4.办学模式的灵活性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农村职教中心要树立大职教观,适应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农业生产的特点,积极推行弹性学制,采取农科教结合、职前职后结合、长短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的方式,不断寻求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增强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效能。为了加强培训工作,便利培训教学管理,如皋职业教育中心校创立了“安定培训学校”,专门负责社会培训工作。通过开办农民讲学班、农村青年培训学校,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学校、电话指导等传播渠道,广泛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宣传现代观念,扩大职业教育的覆盖面、影响面和受惠面。学校通过“校乡联合办学”的模式,与乡镇政府、乡农林站、水利站、电管站、兽医站进行联合,开展乡村干部培训,青年农民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促进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较好地实现了农村职业教育的价值。

5.培训工作的服务性

农村公路建设培训方案 篇9

一、培训目标

本次调查是在摸底调查表的基础上进行勘界确权调查,包括对户籍信息、权属信息、地块图斑界线、地类、种植类型、流转等情况进行调查;培训目标是让外调技术人员进一步掌握工作流程,正确指导村组开展下一步工作。

二、培训内容

1、工作流程 整体工作流程:

1)摸底调查;包括户籍信息和二轮承包信息的录入,软件检查,公示,修改,再检查; 2)勘界确权;包括工作底图制作,入户调查,勘界确权调查表填写,数据录入与处理,结果公示(图和表格),入户签字;

3)确权颁证;包括单户确权签字,证书打印发放; 入户调查流程:

1)入户第一天,了解村相关工作开展进度,与村干部协商所有工作流程,并明确第一天工作内容;

2)拼接所有工作底图,对村干部进行影像识别培训,根据村干部的判别,用红色笔将所有村寨小地名全部标注在图纸上;

3)由村干部协调1-2个农户,现场识别;农户核实确认户籍信息和二轮台账信息,由农户在工作底图上指界确认地块边界、位置、面积,询问每个地块的地类、流转情况和种植情况; 4)根据相关识别情况,根据户主排序表,在图纸上相应地块上标注该户主对应编号,并填写勘界确权调查表(包括户主姓名和地块编号,地类和流转信息、种植信息等相关信息); 5)对存在分户与合户的情况,应采取现场更正的办法,分出户籍信息并给予相应的编号,再开展相关地块识别工作;

6)集中实地补调:工作底图与实地情况、农户意见不一致的,在图纸及调查表上标注,并集中时间、集中农户到实地进行实地外调;

7)对于户主声明书,土地互换申请表,合户分户申请表等相关表格的填写,交由村小组长自行安排时间入户填写;

8)外调第一天工作以试点,摸底为主,结束后与村干部协商第二天工作情况,循序渐进,依次开展工作。

2、表格填写工作

1)户主排序表以组为单位,编号为1-1(一组),2-1(二组)依次类推;

2)勘界确权调查表的填写,若村组已经开展摸底调查,相关户籍信息以及二轮承包信息已经修正,则直接使用系统导出的勘界确权调查表进行入户调查;若村组摸底调查表未进行核实修正,则使用新勘界确权调查表格(单户调查表)进行入户调查; 3)户主声明书每户必须填写,合户、分户、土地互换(转让)、户主变更等申请表根据相关地块涉及情况如实填写;

4)以上所有到的表格包括工作底图标识,如需人工填写的必须保证信息完整,笔迹工整,清楚明白。

3、工作底图判别

工作底图完成拼接后,根据影像图上典型地貌、地物特征进行识别;(例如河流、交通设施、大型建筑物等)

4、相关政策

本次土地确权主要涉及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主席令[2002]第7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03]第3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主席令[2004]第28号)《贵阳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规范》(2012[4]号)文件

5、软件

熟悉掌握贵阳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具的使用,包括相关表格格式,数据输入、输出,数据修改,图形输出等功能;

三、组织分工

1、人员准备

鱼鳞图公司每个乡提供一名技术指导人员,乡镇、村组抽调相关人员组织协调、分工实施,农户配合指界确认。

2、每个乡镇需派一人专项负责,全程参与本乡所有村的勘界确权工作;村组需3-4人学习影像识别,地块勾画及表格填写等工作;

3、勘界确权前期由鱼鳞图公司指导、协助村组开展工作,后期由村组自行开展确权工作;

四、其它

1、资料准备

(1)调查工作底图(纸质)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勘界确权调查表(纸质)(3)户主编号排序表(以组为单位打印)

(4)工作底图缩略图,便于拼图使用(据技术人员情况而定)

2、工具准备

铅笔、油性笔(红色和黑色)、直尺、钢尺(卷尺)、交通设备

3、地块信息上图要求

(1)多余地块处理方式:工作底图中存在多余的地块时,在图上用斜杆填充。

(2)新增地块处理方式:工作底图因界线不清楚的情况下,经实地调查存在的地块,新增地块用红笔勾画界线、填写对应编号。

(3)分割地块处理方式:分割后的地块编号在该地块原有的编号后加“—1”,按顺序依次排开。分割地块用红笔勾画界线、并填写相应编号。

(4)合并地块处理方式:将合并后多余的地块编号上画叉。

4、调查内容 户籍信息调查

实地调查核实农户户籍信息情况,对分户、合户等情况进行补充完善。权属信息调查

实地入户调查核实承包地块的二轮台账与实测面积、位置、空间分布、四至等情况,对与工作底图不一致的,根据实际情况到地块进行调查丈量。地类调查

对每个地块按照田、土和其它类型进行调查。流转信息情况

调查每个地块的流转情况,如是否流转、流转方式和流转年限,其中流转方式分为转让、转包、出租、互换、入股。种植情况

农村公路建设培训方案 篇10

实 施 方 案

为进一步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农村妇女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培养一支有文化、爱生活,懂技术、善经营的妇女人才队伍,推进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的开展,为建设新XX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县妇联、县扶贫办决定举办农村妇女实用技术培训班,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的加强农村妇女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对农村劳动妇女进行最新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妇女发展生产和增收致富的能力。

二、培训对象

今年全县共培训农村妇女300名,培训对象主要为:村组妇女干部、农村贫困妇女和返乡创业女性;已有经济实体、需继续提升技能的农村妇女。

三、培训的主要内容

1、加强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培育“有技能、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的,立足本地优势,开展与无公害优质农产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加工相配套的动植物种养、防治技术以及储存、保鲜、供销等技能的培训;以鸡鸭鹅猪、柑橘、油茶等为主的种养

殖技术、动植物疫病防治技术、牛羊暖棚圈养育等实用技能作为主要培训内容。围绕大棚蔬菜、农庄等高效农业、产业化农业开展相关的技术培训。

2、加强“三农”政策和法律知识培训,培育“懂政策,会维权”的新型女农民。加大惠农政策宣传力度。同时,向农村妇女宣传《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未成年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农村妇女懂法守法、安全防范、健康文明、和睦相处意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努力营造和睦美满、诚信友爱、安定有序、文明安全的良好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提高农村妇女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四、培训方式

邀请专家、农技人员授课、现场示范,组织参训人员开展交流活动。

五、培训时间及地点安排

各乡镇妇联要将农村妇女实用技能培训工作摆上重要

议事日程,积极组织广大农村妇女,扎实开展符合本地经济发展要求的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确保培训工作起到实效。同时,要注意各种资料和图片的收集与整理,加强典型的总结与宣传,做好总结上报工作。

XX县妇联

农村公路建设培训方案 篇11

一、坚持面向“三农”办学方向,着力培养科技兴农人才

在学校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上,必须坚持做到三项任务并驾齐驱:一是向上级学校输送高层人才;二是立足当地,培养科技人才;三是为城乡青年就业培训人才。这三项任务同等重要,没有主次之分。尤其是靠“农”字特色品牌起家的吉林省双辽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不但没有丢掉为“三农”服务这个宗旨,而且继续扎稳、扎实、扎深这个“农”字本根。另外,从本地受益的实际价值上讲,培养一个本地技能型人才,拉动就业,使其直接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不比向上输送一名大学生差,甚至更有意义。全校师生统一认识后,我们认为必须要把学校办成一个有利于提高各种职业技能的训练基地,为此与学校名称并列,正式挂上了“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的牌子。确立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后,学校继续坚持“农”字特色不动摇,同时还把立足点放到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上,放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上,既坚持了农职教学校的办学特色,又扩大了农职教学校的办学领域。

二、加强涉农专业实践教学园(区)建设,大力开展科技实训活动

多年来,学校针对全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和农村人才、科技的需求,在双辽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在市关工委、教育局、科协、农业局等几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学校本着实训与教学、实训与生产经营相结合的原则,建起了一个高标准、具有一定规模的种、养业园(区)。园(区)下设四个区,即珍禽饲养区、油料杂粮作物区、大田作物区、温室蔬菜和果树苗木区。为提高大田作物区的科技示范水平,2011年,我们抓住省里推广的节水灌溉技术的大好时机,通过市关工委帮助做工作,为我们的10公顷大田作物区免费上了配套的滴灌设备,总金额为12万元左右。同时,2015年还通过市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我们争取了2个国家级的试验项目,3个省级的示范项目。

为发挥种、养园(区)的载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科技实践能力,我们编写了温室蔬菜、大棚食用菌、露地果树苗木栽培以及农业实用技术、农机具使用维修、珍禽饲养、畜禽防疫等数万字的校本教材。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农学的比重。在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时安排上,达到了3:1。

为强化实践教学,在职业中专部成立了23个实践小组,在初中部成立了16个兴趣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实验项目。学校还根据办学要求和自身特点,把农业科研项目作为攻关的主要项目。如学校结合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先后把花生栽培、大棚油桃的种植、生态鸡、多元杂交猪和肉鹅的饲养等技术,也都陆续开展了起来。

三、拓宽多类人才培养渠道,提升学校特有的职业教育和综合素质培训功能

(一)校内教学

1. 适应市场,整合专业。一是巩固发展传统专业。如,在建校初期开设的仅有的种植、养殖、畜禽防疫等6个专业的基础上,现已发展成有生物技术应用、植物保护、农艺园艺、畜禽饲养与疾病防治、农机使用维修保养等12个涉农专业。还增加了生物制药、食品深加工两个被确定为国家和省级示范专业。二是大力发展非涉农专业。如,近年来陆续开设了计算机应用、财会电算化、机电一体化、学前教育、建筑施工、餐旅服务等6个非涉农专业。

2. 深化改革,引进多种办学模式。一是攀高结贵,广泛开展联合办学;二是校企联手,共建用人关系。近年来,我们已与吉林农大、北华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等7所院校,建立了“3+2”联合办学模式,经常开展有关科技、重点项目的相互合作;与中国天然气管道公司、山东潍坊国际船舶有限公司、大连尼特制衣公司以及双辽电厂、福耀玻璃厂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用人才输送关系,根据企业需要,以办岗前短期强化班的形式,开展定向用工培训。

(二)校外培训

1. 对村屯干部进行文化业务培训。前些年,双辽市村屯干部的文化科技素质相对比较低。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市委组织部下发文件规定,村屯干部必须具备中等专业以上学历水平,不够学历的,必须到职业中专进修学习。因此,每年到暑期的农闲季节,都有100多村屯干部到学校进行为期三周的学历教育。经过连续多年的培训,先后有500多名村屯干部如期毕业,获得了中专学历。

2. 对外出打工青年进行培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学校先后多次对全市城乡外出打工青年进行岗前培训。如全市的“千名保安进北京”的输出对象,从事餐旅、家政等服务工作的人员岗前培训,都是在我校进行的,各类培训的人数达2000多人。从反馈的信息看,都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上一篇:乡间美色作文750字下一篇:星期8小镇之旅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