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现状

2024-12-01

中国石油现状(共10篇)

中国石油现状 篇1

紧迫的石油形势

中国石油的战略安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权威人士指出,所有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能源短缺的瓶颈制约作用是必然会出现的。除石油出现危机外,今夏电荒、煤荒亦接踵而来,中国面临着能源危机的挑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79%,原油消费年均增加5.77%,而同期国内原油供应增长速度仅为1.67%。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此后原油进口量逐年增大,由1996年的2622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9112万吨。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石油净进口量增加了7倍,外贸依存度已经逼近30%。最迟在2005年,中国的石油进口规模就将突破1亿吨大关。

国际能源机构(IEA)在其《石油市场报告》中称,“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引擎,并且中国的工业和交通领域还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经济发展趋势方面的资深研究人士分析称,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交通运输业对原油消费需求自然也会增加。2003年前三季度,国内GDP增速为8.5%,而同期原油消费需求增长竟高达9.2%。

中国的石油用量,已由2002年的每日495万桶,增至2003年的每日539万桶,今年则已增至每日570万桶。据总部位于巴黎的国际能源署公布的最新数据和预测显示,中国石油需求增长将占近两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1/3。

中国原油需求持续膨胀。科技部“中国后续能源发展战略研究”对中国2010年和2020年的石油需求做了预测,分别为2.80亿吨和3.60亿吨;中石油研究报告预测,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中国原油需求分别为2.7亿吨、3.10亿吨、3.5亿吨和4.0亿吨。

在庞大的需求背后,是中国的石油储备和开采能力的日益窘迫。目前中国剩余可采储量为23.8亿吨,储采比仅为14.8,已开发油区的储采比只有10.9。在这样的储采比配置下,中国原油稳产已处于临界状态,目前年产油在1.8亿吨,到2020年至多也就能达到2.0亿吨。保守估计,在2005年、2010年和2020年,中国需要进口原油大致为1.0亿吨、1.5亿吨和2.0亿吨。按目前的开采速度,中国将在14年后出现石油枯竭的局面。

据预测,如果中国未来15年的经济增长维持在7%以上,原油需求将至少以4%左右的速度增加,但同期国内原油产量增长速度难以超过9%,国内原油供需缺口逐年加大,中国原油的生命线将越来越脆弱。一旦世界风云突变,中国的能源安全将首当其冲地受到威胁

安全隐患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买家。然而,随着世界油价的飙升,中国获取石油的代价已经越来越大。在20世纪90年代,一直平静地徘徊在20美元附近的国际原油价格,最近已经疯狂地赶上和超过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水平,达到41美元/桶。

中国石油能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世界石油资源的短缺或长期供应能力不足,也不是由于政治、军事冲突而对我国实行石油禁运。上海社科院刚刚完成的《2004中国国际地位报告》关于能源方面的分析报告指出,中国石油能源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中东地区突发事件引起的国际油价波动,当然也不完全排除由于其它国家间的重大冲突造成短期石油供应受阻波及中国。

粗略估算,如果每桶石油的价格上升1美元,按照目前的进口量推算,中国将多支付6亿美元的外汇(1吨折合为7.3桶),而进口达到1.5亿吨则需多支付11亿美元。

据投资银行美林公司估计,如果每桶原油平均价格达到33美元以上,除日本以外的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可能减少0.5个百分点。由于中国是东亚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显然全球石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的影响不会低于上述数字。以现在中国每天进口200万桶石油计算,如果国际油价每桶上涨5美元,那么中国每天就要多支付1000万美元。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负责人张大伟认为,中国石油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供求矛盾日益显著、原油进口通道单

一、原油供给受制于人和应对石油风险能力脆弱等。

中国的石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非洲、东南亚地区,90%以上进口的石油需要从海上船运,其中90%的海上船运由外轮承担。进口原油运输4/5左右是通过马六甲海峡。一旦遇到战争、外

交或是其它不可抗拒的风险,中国的石油运输安全将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

能源安全问题,还取决于原油进口来源地的政治经济是否稳定等因素。

从中国原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看,2002年80%以上进口的原油来自10个国家,60%以上来自中东和非洲的5个国家。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从中东及非洲地区进口石油的比例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中东、非洲地区正是目前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动荡的主要地区,局部冲突持续不断,恐怖事件频繁发生,而且无论是从中东还是从非洲进口原油,大都采用海上集中运输,其重要通道马六甲海峡安全隐患突出,石油进口面临较大的运输风险。

此外,由于需要大量进口,石油受制于它国日益突出。从目前中国同大国之间的关系来看,美、俄、日等国在能源领域已对中国构成了较大牵制,中国利用国际资源的环境并不十分理想

国际经验证明,战略石油储备具有三大功能:一是保障供给。即保证一段时间内的石油应急供应,使国民经济各重要部门特别是军队能够正常运作;二是稳定油价。庞大的战略石油储备本身对市场就起着制衡作用。尽管石油储备是对付石油短缺而设置的头道防线,但其真正的作用在于遏制油价的上涨;三是威慑作用。在紧急情况下,国家能及时利用战略石油储备,减轻和限制石油武器或石油危机的冲击力,为解决危机和其他一系列问题赢得所需的时间,还可迫使潜在对手慎用“石油武器”。

中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早从1993年就已经开始酝酿,直到2004年才正式得到批准。按照规划,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预计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准备用15年时间分三期完成。预计2007年至2008年,大连、黄岛、舟山其他三大石油储备基地将陆续竣工。四大基地建成后,总共能形成约10余天消费量的石油战略储备能力,再加上逃? 石油储备能力,届时中国总的石油储备能力可超过30天。

也就是说,15年后,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也才只能满足全国30天的消费。而据有关资料披露,目前已经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发达国家,美、日、德、法四国的政府储备加上民间储备,可分别满足158天、161天、117天和96 天的石油消费。相比之下,我们的战略储备远远不及。这就难怪国务院官员称,向战略储备基地注入第一桶油,“从整个中国能源战略来说,这还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构建石油储备体系不只是注油这么简单,有关石油储备管理模式的选择、管理办法的制定、新储备基地的选址、符合中国需求的储备规模和油品结构、战略石油储备立法等,都需要深入研究。

然而,即便是这样,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开始注油,也牵动了世界的目光。一者,中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储油数量堪称巨大,这极有可能打破国际石油供需的平衡,引起国际油价的波动;二者,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开始注油,从长远必然拉动国际石油市场的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高油价;三者,中国启动石油储备,是在国际油价连续下跌并接连创出年内新低的敏感时期,时时观察着国际油价的世界各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以及国际炒家的视线都紧盯着中国。出人意料的是,镇海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开始注油的消息,并没有对国际市场造成冲击,油价仍维持着下跌趋势。这说明:第一,中国启动石油储备的时机选择是恰当的;第二,中国注入镇海石油储备基地的石油主要来自国内,策略是正确的;第三,中国不是国际油价高企的“罪魁祸首”,“中国威胁论”再一次被事实否定。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已经明确表示,中国的石油储备“将采用一个可控的、渐进的方式来完成”;目前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将主要不会采用商业化采购方式从国际原油市场进油,而将以合作开采的“份额油”为主要储备油源。这表明,中国不希望自己的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注油引起国际油价波动。

起源

战略石油储备制度起源于1973年中东战争期间。当时由于欧佩克石油生产国对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石油禁运发达国家联手成立了国际能源署IEA。成员国纷纷储备石油以应对石油危机。当时国际能源署要求成员国至少要储备60天的石油主要是原油。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机后又规定增加到90天主要包括政府储备和企业储备两种形式。目前世界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达到90天以上。它本身服务于国家能源安全以保障原油的不断供给为目的同时具有平抑国内油价异常波动的功能。目前美国战略石油储备达到了7.27亿桶原油这使得美国不仅可以有效地保障石油供应安全同时还可以利用原油储备作为武器与欧佩克OPEC争夺国际原油定价权。反观中国如果没有完善的战略石油储备既无力充分保障国家原油安全亦无力争取国际原油价格定价权。

早在1993年随着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中国便对是否需要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展开了首次讨论。此后有关中国发展战略石油储备将对市场有何影响这个问题始终不绝于耳。中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的讨论正式始于2000年。当年我国原油净进口量为6000万吨对外依存度尚不到30%。但当时80%的进口原油却来自中东进口依赖单一而漫长的海路。基于规避原油供应不足或中断风险的考虑国家发改委、交通部、海运公司、石油公司等方面组成讨论组专题研究油源的多元化和建立石油储备问题。2001年在十年规划中我国正式提出了建设石油战略储备的计划。自2003年起我国开始启动第一期国家战略石油储备计划在海岸沿线的青岛黄岛、大连新港、宁波镇海、舟山岙山开工建设四大地上石油储备基地并同时开始调研二期战略油库选址。

在开始建立石油储备计划之前中国只能依赖于中石化和中海油的商业储备库存来调节国内石油需求而这些公司的库存水平远低于国际能源机构标准。根据我国石油战略储备建设计划2020年三期项目全部完成总投资额约为1000亿元届时中国储备总规模将达到100天左右的石油净进口量国家石油储备能力提升到约8500万吨相当于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这也是IEA规定的战略石油储备能力“达标线”。

中国石油现状 篇2

关键词:中国石油,钻井技术,现状

1 前言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 石油钻井业的技术也在飞速的发展进步着, 国内外的石油钻井技术自从九十年代以来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石油钻井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主要通过在钻井成本的控制技术、井眼轨迹的控制技术、钻井信息的控制技术、环境污染的控制技术、安全控制的技术、油层污染的控制技术以及井眼稳定的控制技术等方面全方位的进行[1]。研究石油钻井的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的趋势, 现在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研究的重点依然是安全、环保、效益等很多方面。

2 石油钻井现状主要的控制方面

2.1 控制钻井成本的技术

钻井业的经济效益是受钻井成本的最直接影响, 所以如何把钻井成本控制最低而获得的经济效益最大是全世界所有的钻井工程师最关注的一个问题。

控制成本要从多方面进行, 如在小井眼的钻井技术上, 如果采用直径为145mm的井眼进行钻井, 跟常规的井身结构钻井相比, 节约了40—70%的成本费用。在定向井和水平井的钻井技术上, 定向井及水平井虽然比单个直井的钻井费用高, 但是综合的成本比较却比单个直井的成本低很多, 如在浅海等区域, 水平井钻井成本比直井钻井成本低。采用大口径绳索取心技术是岩心钻井的主要手段, 这些年被很多石油钻井公司大力引进, 获得不错的经济效益。推广换钻头不起钻的技术, 对降低深井以及超深井的钻井成本有很重要的意义[2]。在经济地区探采开发新层位, 可以用套管开窗的侧钻技术来对成本进行控制。加深对老井的重钻技术也能控制成本。特别是应用新型的钻机, 大大降低了钻井的综合成本, 如顶部驱动钻机以及轻型钻机应用。还有新型钻头的使用, 降低成本的同时还提高了成井的速度。

2.2 控制井眼轨迹的技术

九十年代, 井眼轨迹的控制技术是最快的技术发展之一。多底井、水平井、分支井等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 把井眼轨迹的控制技术推到了顶点。九十年代的钻井技术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效果, 特别是关于钻头受力和水平井的钻柱突破性研究, 为井眼轨迹的控制技术奠定了扎实的理论。特别是FWD、MWD等先进工具的广泛使用, 以及可以调控的工具面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 已经能在地面对钻头的运动方向进行控制, 使得井眼轨迹的控制技术不是单纯的依靠个人的经验和盲目的控制。21世纪的今天, 井眼轨迹控制技术得到更快的发展以及更广泛的应用。

2.3 控制钻井信息的技术

信息科技的发展是二十一世纪的重要标志之一, 社会资源包括能源资源、物质资源以及信息资源。钻井信息的控制技术表现为:加工并且利用在钻井中获得的有效信息, 为方便获得有关地质的大量资料, 对钻井工程的实施进程进行同步指导, 保证井下安全的同时还能提高钻井的工作效率, 达到降低综合成本的目的[3]。综合录井仪等配套仪器的广泛使用, 钻井的全过程得到实时的监控, 大量有效的信息被反馈回来, 有利于对钻井的施工进行正确的指导, 建立专家系统以及应用计算机技术, 可以使我国的石油钻井技术向着智能化、机械化的管理模式发展。

2.4 控制环境污染的技术

在石油钻井技术中, 要做到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就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把在石油钻井作业中废渣、废气、废液进行无害化加工处理, 尽量把对环境的污染控制到最小化。对控制环境污染的研究技术上包括:油基钻井液是海上钻井使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 同时也对海洋的环境危害很大, 因而, 在上世纪末加强了对油基钻井液的技术研究, 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合成基钻井液, 基液的主要成分包括醚、酯、内烯烃、线形石蜡、a—烯烃等。这种合成基钻井液同时具有地质和钻井所需要的各种性能。多功能钻井液技术的开发利用, 具有固井液和钻井液的两种功能, 不仅可以大大减少钻井所产生的废浆量, 提高固井的质量, 还可以在地面同时固化处理钻井液的废浆, 得到环境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把泥浆转换成水泥浆的技术, 不仅可以降低钻井液排出的废浆量, 提高了固井的质量, 并且还能消耗高炉矿渣和粉煤灰等大量的工业垃圾, 得到非常明显的环境效益。主要以人工钠土为主的钻井液, 加入激活剂、缓凝剂、分散剂以及高炉矿渣等一起转化, 采用泥浆泵对固井进行质量的提高[4]。产品快速降解对附近的区域影响非常大, 但是可控速度的降解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可以降到最低, 使用添加剂的调节来对处理剂的速度进行降解。可控速降解处理剂已经在大部分的工业化的生产中投入使用。这些控制的技术研发和应用, 在石油钻井作业中大大降低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2.5 控制安全的技术

普及并且提高对工程的安全宣传, 制定合理的规范的科学的管理条例, 建立网络上的安全管理模式, 对石油钻井职工加强安全教育, 保证石油钻井内设备的安全、钻井职工人身安全, 保障石油钻井整体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的目的。要想做到对石油钻井的安全进行控制, 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工作:对职工的安全意识进行专业的培训;制定规范的科学的合理的安全管理条例;在网络建立安全管理系统;组织并且实施安全管理方案以及对安全控制点的确定。

2.6 控制油气层的污染技术

控制油气层的污染是对油气层的保护, 使外来的固体垃圾以及液体垃圾无法进入油气层。在石油钻井中主要采用负压技术、屏蔽暂堵技术以及多功能钻井液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屏蔽了外来的固体垃圾和气体垃圾进入油气层, 油气层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而且还明显的提高了石油钻井的经济效益。

2.7 控制井眼的稳定技术

在石油钻井技术中, 控制井眼的稳定技术一直是主要的研究技术之一。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不复杂井段的井眼技术已经相对稳定, 复杂井断的井眼的稳定问题还是石油钻井技术最需要解决的难题。

3 石油钻井所面临的问题

3.1 对复杂地层的预测失准

钻井前对地层压力以及岩石的性质预测失准, 不仅造成无法确定钻井液的密度和不合理的井身结构, 而且还会发生井喷、井漏等复杂的事故。

3.2 钻头的选择

钻前的预测和复杂的地质直接影响钻头的选择和钻头的最佳使用效果, 选择最合适的钻头型号是目前石油钻井的难点之一[5]。软塑性的地层和研磨性较强硬度又高的地层频繁交替的井段, 硬和极硬的地层还有一定的选择性, 而研磨性相对较低的泥岩地层更是难以选择到合适的钻头。复杂的地质结构, 给钻井技术上钻头的选择以及钻头的合理科学的使用造成很大的困难。

3.3 高陡防斜问题

在石油钻井技术中并没有突破山坡的高陡构造和防斜技术。常规的防斜用钟摆钻, 但是无法加钻压, 钻井速度被降低, 采用偏轴结构, 在防斜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效果还不能达到十分满意的地步, 因此还要加强研究。

3.4 井壁稳定问题

容易垮塌的泥岩地层, 断层、破碎等地质复杂, 导致井下情况也是复杂多变, 对地层的认识、高地压力以及复杂的压力系统预测失准等都是引起井壁不稳定的因素, 复杂因素太多就导致井深结构的设计难度加大。

3.5 井漏的问题

由于对石油天然气的深入勘探, 最严重最突出的是井漏事故。因溶洞的发育以及地层纵向大面积的开裂, 发生大规模的恶性井漏, 不仅影响了勘探的速度, 也对经济造成损失。

3.6 固井的问题

固井质量的问题存在于小间隙井、小眼井以及多压力系统下的长裸眼地段, 对固井传统质量的评价方法已经不适应现阶段的固井。

3.7 套管的磨损问题

石油钻井中的超深井和深井的套管磨损对钻井质量影响十分严重, 现在套管破裂只能采取回接的传统方法解决, 回接套管又给钻井的下一步工作带来更多的困难。

4 建议

(1) 钻井队伍专业化。学习国内外的钻井经验技术, 加强安全意识培养, 提高施工能力, 使钻井队伍更加专业化。

(2) 对水平井钻井技术、气体钻井技术以及欠平衡钻井技术进行积极的推广应用, 提升勘探的速度, 提高开发的经济效益, 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

(3) 把我国石油钻井技术的优势整体发挥出来, 加强相关的高端设备以及对相应软件的研究, 发展具有核心特色的钻井技术, 提高技术的专业水平。

(4) 提高海上石油钻井的高端装备, 保障顺利实施下海钻井战略。

(5) 整合资源, 促进各地区石油钻井的重组向专业化发展。

5 结束语

我国石油钻井技术自改革开发后虽然得到很大程度的进步, 但是还有很多技术上难以攻克的难题。加强加快对钻井技术的研究, 改进钻井技术, 促进经济发展, 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何石磊, 蔡和平, 韩礼红.提高S135钻杆强韧性的热处理工艺研究[J].钢管.2011 (S1) :161162

[2]窦金永, 宋瑞宏.国内外气体钻井发展历程及现状[J].西部探矿工程.2010 (12) :69-70

[3]何世明, 汤明, 何青琴, 邢景宝, 刘永存.欠平衡钻水平井技术新进展[J].石油钻采工艺.2009 (06) :91-92

[4]周永红.浅析石油钻井监测设备的技术发展与改良[J].装备制造.2009 (08) :218-219

中国石油现状 篇3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为了实施“走出去战略”,与中亚的石油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中国与中亚进行石油贸易与合作的领域有: 1.1 开发石油资源

近年来,中亚主要油气国加强了油气资源的开发与销售,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2007年,哈萨克斯坦原油和凝析油出口额281.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8.9%,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出口占外汇收入的70%;乌兹别克斯坦能源出口比重也达到6.5%。自苏联解体后,中亚经济长期处于困境之中,因此采取了通过引进外资来开发油气资源的策略,使得外国资本在中亚国家的油气开发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2003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购买了沙特和美国公司在哈萨克斯坦的35%和65%的股权,中国公司对北布扎奇油田具有完全控制权。 1.2 石油管道建设规划

为落实“多元化”输出战略,中亚地区正在拟建一批新的管道,主要有:(1)土库曼斯坦经土耳其直至中东的油气输送路线;(2)土库曼斯坦—中国天然气管道;(3)TAP油管(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4)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中国新疆管线;(5)西伯利亚—秋明—鄂木斯克—德鲁兹巴—乌鲁木齐—阿克苏—喀什—印度石油管线。2004年,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在哈萨克斯坦承包了三个项目:肯基亚克—扎那诺尔油气输送管道、中哈石油管道线路和扎那诺尔天然气管道。这意味着中亚地区的石油每年有千万吨可以自由地到达中国。 1.3 工程建设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提供油气田地面建设、炼油化工、长输管道与储罐等专业领域的勘察设计、工程施工和监理服务。2011年,石油工程建设业务发展势头良好,经营规模和效益实现较大增长,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陆上油气田产能建设能力保持国内领先水平,拥有常规油气田以及高含水、低渗透、特稠高凝油田和高压、高产、高含硫气田地面工程建设成套技术,具备2 000万吨/年以上的原油产能建设能力和100亿立方米/年以上的天然气产能建设能力。哈萨克斯坦希望油田第四油气处理厂、土库曼斯坦巴格德雷合同区自备电站EPC工程等项目顺利完工。现在,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它们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需求量很大,还需要更新一些工业设备。2 中国与中亚地区石油贸易的重大意义 2.1 弥补中国石油短缺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使我国面临的石油缺口不断扩大。据估计,8年后我国的石油进口量将达到3亿吨。中亚地区石油资源丰富,而且生产成本低,因此只要中国与中亚的能源合作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在21世纪的工业发展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2.2 有利于保证中国石油来源的多样化

中国现在主要的石油供应源是中东地区,虽然中东地区从资源拥有量和产能来说都很具优势,但是其一直是动荡不安之地,中国对其的过度依赖将不利于中国的能源安全。除此之外,中国还从非洲一些国家和亚太地区进口石油,非洲地区路途遥远,而亚太地区与中国常年合作的主要是印尼和马来西亚。可是这种合作在今后将越来越难以实现。原因有二:一是亚太地区的石油资源过度开采,如今已日益衰竭;二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亚太地区的石油需求量日益增加。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亚太地区的石油出口国将转变为石油进口国。如果中国与中亚地区加强石油合作,可以缓解中国对中东石油的过度依赖,分流中国从海外进口石油的渠道,实现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俗话说,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多元化战略将大大降低石油进口的风险。 2.3 使中国获得稳定的能源进口渠道

现在中国原油进口达到2.5亿多吨,这个数字还在逐渐上涨,以往中国主要的石油进口来源——中东地区、非洲地区已经无法满足对中国的供应,中国必须得到新的石油进口渠道。中亚许多国家与中国毗邻,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友好合作关系,在政治、经济等许多方面的问题上与中国存在共识。因此,他们愿意并且有能力与中国合作,满足中国庞大的石油进口需求,为中国获得稳定的能源进口渠道提供保障。尽管中国加强了与中东、非洲一些国家的石油合作,但是这些进口源与中国隔山隔水,需要通过远距离的海洋运输,因此难以避免地要通过一些海上要道,如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等,而目前中国海军还没有强大到足以保护这些海洋航线的程度,这就给石油进口带来了风险。而中亚与中国山水相连、腹背相依,石油进口更具优势。同时,石油的贸易会改善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使中国获得长期、稳定的石油供应。 3 中国与中亚地区石油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3.1 国家竞争限制了贸易空间 中亚地区的地缘位置十分重要,这里具有丰富是石油储量,被誉为“小波斯湾”。各国为了争夺利益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在此进行激烈的竞争。 3.1.1 俄罗斯参与里海的争夺 (1)巩固自己能源大国的地位。从中亚获得资源,一方面可以向欧洲供应能源,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本国能源的低价使用;(2)改善地缘政治环境,扩大在本地区的影响力;(3)谋取经济利益。例如其从土库曼斯坦低价进口天然气,然后以超过两倍的价格卖给欧洲,从中获得巨大经济利益。 3.1.2 美国为了打破俄罗斯在中亚的垄断,打着反恐的名号进驻中亚 美国争夺里海的能源,目的不仅仅是从中攫取巨大的经济利益,还是其实现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目标的关键举措。从20世纪末开始,美国牵头修建了多条管线,并倡议铺设穿越里海的跨海管道,这条管道一经建成,就可实现不被俄罗斯控制将中亚的天然气运往国际市场。能源在21世纪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谁控制了更多的石油资源,谁就取得了更多的优势。美国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因此积极将石油经济发展为一种政治经济。在美国眼中,中亚是它除了中东之外另一个后备基地。中国与中亚的石油合作受到他国的影响和制约,竞争将更加激烈,成本讲更加昂贵,限制了能源合作的空间。 3.2 中亚地区自身的问题阻碍了发展

近年来,中亚地区的一些领导人纷纷倒台,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发生动荡,社会矛盾尖锐。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恐怖主义持续渗透,还有过境的国际贩毒等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中亚五国的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自身的发展,而且影响了中国与中亚石油贸易与合作的发展。 3.3 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不足

首先,资金的缺乏导致投资的规模受到限制。相反,美国的企业依靠其雄厚的资金,在石油的开发中抢占了先机。第二,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江泽民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这句话对企业来说也同样适用,没有一定的创新机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之后会遇到瓶颈,而且学习外国先进经验的意识还比较淡薄。缺乏创新是中国企业在中亚竞争力不足的根本原因。第三,缺少人才。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合作,需要大量的人才。他们不仅要懂俄语,而且笔译、口译要很熟练,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相关工作经验,这样的人才十分难得。国内有不少人笔译成绩十分优异但口语较弱。因此,有些企业去国外招聘相关的专业人才。虽然近几年中国的三大石油化工公司到国外去参与油气开发,积累了一些经验、技术,但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相比,中国的公司在人才、技术、资金、经验上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中国在与中亚的石油合作中应扬长避短,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才能使合作长久、有效的进行。 4 促进中国与中亚石油贸易的几点建议

中国在中亚地区想要实现的目标是明确的:希望中亚地区局势稳定,中亚国家和平发展,与中亚诸国能够和平共处,从多方面展开双赢合作,从而实现共同发展。如何达到这一目标,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4.1 进一步发挥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

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组成的一个国际组织。现在只有发展资源经济才能使中亚诸国走出经济衰退,而中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庞大资源以及与中亚毗邻的地理位置,为中亚诸国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因此,应在互惠、共赢的基础上,发挥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加强与中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促进中亚的和平发展,从而加强中国的能源安全。 4.2 加速中国西部的开发,促进多边贸易交流

中国政府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不仅有利于促进西部省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与该区毗邻的其他国家。在此,笔者提出未来中国和中亚之间的经济和贸易合作的一些建议:第一,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改善区域内投资环境;第二,加快管道建设,实现区域内实时、有效的连接;第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力,建立创新机制,创造合作新增长点。随着区域合作的逐渐深入,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的经济互补性更加突出,展示了巨大的合作潜力。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已经从10亿美元发展到如今的259亿美元,同比增长26倍。与此同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发展。 4.3 积极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中亚的能源开发,修建连接中亚与中国的石油管道,从而获得稳定的能源供应基地

中国企业应该积极向外投资,努力获得国外的油田开采权。如我国的中石油、中石化这类大型石油企业,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国家应制定海外石油投资的方针政策,给予中国企业一些优惠政策。例如,对在海外投资石油的企业予以优惠的税收政策。 4.4 积极推进中国与中亚的区域经济合作

中国在许多合作领域和目标都与中亚国家一致,例如与中亚国家参与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各有其合作重点和方式,但在很多合作领域和目标上都是一致的。例如摆脱贫困、建立运输管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竞争的,更是合作的。因此,应该依据各个国家的实际情况,做出不同的合作方案。中国应大力发展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往来,提高中国在中亚的国际地位,从而进一步推动发展与中亚各国之间的友好互助关系,共享合作机制的成果,为能源领域的合作创造条件,从而巩固中国的石油利益。

参考文献:

[1] 王晓梅.中亚石油合作与中国能源安全战略[J].国际经济合作,2008,(6).

[2] 吴伟.引人注目的中亚油气资源开发[J].中国财经报,2009-09-17.

[3] 刘云,等.取长补短,大力开展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J].大陆桥视野,2009,(3).

[4] 韩立冬.中国与中亚国家油气合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作者简介:沈晓语(1993-),女,安徽马鞍山人,学生,从事经济与贸易研究。(重庆长江师范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中国石油物探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 篇4

中国石油旗下的地球物理勘探企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支强大的物探技术服务力量,掌握有8项特色技术,其中,复杂山地、黄土塬等地震勘探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最近几年,在高端技术研发方面,也已经取得突出进展,高密度、全数字、多波等技术在复杂油气藏描述工作中初见实效;在软件和装备研发方面,已经开发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探一体化核心软件,大型地震仪器已通过道野外试验作业,即将规模生产.中国石油物探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未来几年将继续依据技术发展蓝图的指导,进一步加强物探核心装备的研制与大型软件开发,进一步加强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以应对“四大工程”对物探行业提出的挑战.

作 者:刘振武 撤利明 董世泰 邓志文 徐光成 作者单位:刘振武,撤利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董世泰,徐光成(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邓志文(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

石油天然气的现状 篇5

底,国际油价仍将处于高位,给基础化工行业带来很大的成本压力。,预计全球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欧债危机成为首要风险因素,世界石油供需将趋于宽松。国际油价总体将低于20水平,预计WTI油价为90-100美元/桶,布伦特油价为105美元/桶,两者价差将有所缩小。影响国际油价的主导因素主要包括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元走势以及中东地缘政治形势。短期来看,伊朗局势的持续升温造成了这一波国际油价的走高,但从中长期来看,主导国际油价走势的最主要因素是世界经济发展增速,20欧洲经济艰难运行,美国经济艰难复苏,新兴市场国家增速放缓,全球经济面临进一步下行的概率较大,所以油价较难超过年的水平。但受流动性宽松的预期以及中东局势的复杂演进,国际油价预计仍将在高位运行。油价的高位运行对于上游石油开采相关企业偏利好,对于下游的基础化工企业来说,在需求端低迷的情况下,成本端的挤压更使企业雪上加霜。

年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投资总额再创新高,在2011年12%的基础上,再增长10%,达到5980亿美元,增幅连续三年超过10%,勘探开发热点仍将是深水、非常规油气和LNG。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在中国将更加受到重视,主要由中国的能源结构决定的。中国的能源结构是“富煤贫油少气”,油气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2011年石油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5%,中国巨大的油气需求迫使政府和企业加大油气勘探开发的力度。石油方面,2011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深海领域的拓展;天然气方面,在西部地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另外,又加大了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与此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规划,如《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及各子行业的“十二五”规划,对强调了加大对相关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未来“十二五”时期,将是我们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发展机遇期。

海洋石油污染研究现状及防治 篇6

海洋石油污染研究现状及防治

石油是海洋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已经对海洋及近岸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文章概述了海洋石油污染的`原因、危害、微生物降解机理以及生物修复技术等内容,提出了微生物降解是海洋石油污染去除的主要途径.最后,提出以生物降解为基础,配合使用不会影响生物生长、繁殖的化学处理剂,将更好的处理海洋石油污染.

作 者:方曦 杨文 Fang Xi Yang Wen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四川,成都,610500刊 名:环境科学与管理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年,卷(期):23(9)分类号:X55关键词:海洋 石油污染 海洋微生物

中国石油现状 篇7

自1978年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同时经济全球化也为我国企业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由于企业对最大利润化的过度追求而使得经济环境严重受损,一系列社会责任事件频发。在这些事故频发的行业中,石油行业由于技术问题、开采难度、保存运输等问题成为了事故高发行业。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作为我国国有企业的特大型企业和我国海上最大的油气生产商,更应该起到引导行业发展,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树立起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形象,进而增加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由于我国企业发展时间较晚,企业很多体系并不成熟,相应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并不完善,很多企业在这方面的认知很不够,跟国外的同期企业相比有较大差距。因此,研究石油企业的社会责任披露问题,进而推动我国石油行业的健康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对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理解的基础上,对国有石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现状进行分析。

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及其对国有石油企业的意义

1、社会责任会计及其内涵

社会责任会计是指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采用多种计量手段和属性,对企业的环境活动和与环境有关的活动所作出相应的反映和控制。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会计发展历史中一门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新分支,它以特定的会计方法对企业某一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伤害进行反映与控制的,使用社会责任的相关体系来评价企业的综合实力。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保障创造经济效益,还须创造社会效益,计量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大小。同时,社会责任会计还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其所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与其经济效益进行权衡比较,从而对其行为计量和分析管理活动。

2、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

由于企业经济活动对社会的影响主要包括环境和社会两个方面,而社会责任会计则主要是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让公众了解企业对社会做出了多少贡献。会计信息的披露主要分为:一是员工责任,主要包括员工的权益与保障、成长与发展、培训与教育、健康与安全、工作环境、劳工准则、‘以人为本、关爱员工’的管理理念等方面的内容;二是OHSE责任,主要是以SMS/QHSE体系为安全管理手段,为实现安全管理目标提供保障;三是社会责任,分为高级社会责任和海外社会责任,高级社会责任包括企业对石油资源及相应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社会公益活动、海上救助等方面。海外社会责任包括企业在海外发展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3、国有石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由于社会责任会计是外部人员了解企业对社会责任所做的贡献而要求企业披露相关会计信息,因此社会责任会计主要是反映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工作,及由此带来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有利于企业及其外部相关人员对企业的总效益的评价,促使企业局部经济效益与社会整体效益协调发展。

石油行业作为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基于其行业的特殊性,对其社会责任的履行有着更高的要求。国有石油企业是由国家控股,其社会责任的披露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其他企业的社会责任披露,具有行业指导性,同时也有利于社会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了解,并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进行的综合性评价。

三、国有石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我国石油行业受发展时间及理论缺失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的石油企业还未形成社会责任的观念,更别讲企业中形成良好的体系,为其出具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报告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短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特大型国有石油企业,其出具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报告也具有行业代表性。本文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为例,对国有石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其社会责任会计披露报告信息不完整

较一般的企业而言,我国的国有石油企业在其所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所披露的信息相当有限。在对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009—2014年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及非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发现企业披露的内容主要围绕“能源供应”、“OHSE责任”、“员工责任”等方面的内容,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与加工业等核心指标覆盖率仅为72.84%。这说明了我国国有石油企业在行业核心指标披露方面较少,行业核心指标涉及内容较浅,使得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报告不够完整,不利于专业人士对企业发展的评价。

2、企业海外社会责任实践的信息披露较少

在查看国有石油企业的报告中发现,其对国家社会责任方面还有所报告,但对海外社会责任的实践情况难以披露。在对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009—2014年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分析中发现,企业在海外社会责任信息方面信息较少,内容较浅,缺乏相应的图片说明与介绍,报告只是采用简单的文字进行介绍,且介绍内容较短,缺乏一定的说服力和有效性。这也反映出了我国国有石油企业对海外社会责任实践信息方面披露不足,未形成完整统一的披露标准体系,这样将不利于企业对外传播信息及海外市场的开拓。

3、国有石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缺乏行业可比性

社会责任报告的目的在于向社会大众披露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便于专业人士对企业效益进行客观评价,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企业一般有三种披露方式:一是在现有报表中添加新项目或者是在附注中反应;二是在企业年报中单独设立一个章节进行相关信息披露;三是编制独立报告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相关披露。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虽然采取的是编制独立报告进行信息披露,但是在报告的编制中,定性信息较少,与同行业的同类信息指标比对较少,一般只是跟企业以前年度的数据指标进行比较披露,缺乏一定的可比性。从这里也反映出了我国石油行业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方式没有统一标准,其体系也未形成。

4、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缺乏可靠性

由于我国社会责任会计起步较晚,发展不成熟,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指标不统一、评价计量标准不规范、相关会计准则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在社会责任审计上缺乏一定的操作性。我国国有石油企业出具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也多为一家之言,没有独立的第三方审计,这样也造成了我国国有石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报告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可靠性。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2012年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引入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专家委员会中的专家组对企业报告的评级及改进意见。这个也反应了我国国有石油企业正在逐步引进独立第三方的社会责任审计,我国的社会责任审计体系也在日趋成熟和完善。

四、国有石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对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近五年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及非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导致国有石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责任会计所需信息成本过高

与传统财务会计相比,社会责任会计更多的是对其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核算,其原始数据难以得到,其核算方法更为复杂。国有石油企业因为企业的特殊性,所以在核算内容方面要求更加复杂和广泛,对企业的环境责任、社会责任、员工责任等方面责任要求更高,所需花费的成本不但多而且复杂。这样一来,就大大增加了其信息成本,而这对于一些中小企业而言,根本就无力承担;而对一些大型企业而言,也是一笔大的费用。在经济效益之上的商业模式下,很多的企业都会选择放弃或是敷衍了事。虽然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每年都出具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即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报告,但是受信息成本的影响,报告中披露的一些内容不够全面具体,缺乏完整性。

2、社会责任履行意识较为薄弱

在经济效益至上的现代商业模式下,只追求经济效益而罔顾社会效益就成为了大多数企业的首选。石油行业属于高污染企业,行业中的部分国有企业甚至还在肆意破坏环境,造成石油泄漏,损害公共利益,危害公众健康,更别提社会责任的承担了。这也反映出了我国大部分国有石油企业及其外部利益者对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从而直接导致了我国国有石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不足。

一些跨国企业虽然在本国社会责任履行的很好,但由于我国对社会责任的不重视,所以在我国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也是不到位。这一行为反应了我国在社会责任会计上的监管力度不够,从而导致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淡薄。

五、结论

社会责任会计引入我国时日较短,发展不成形。石油企业由于其特殊的行业性质,加之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其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体系的完善。国有石油企业是由国家控股,其社会责任的披露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其他企业的社会责任披露,具有行业指导性,同时也有利于社会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的了解,并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进行综合评价。

本文在对国有石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进行分析时,发现了以下四大问题: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报告缺乏完整性、可比性、可靠性、海外社会责任实践的信息披露较少。然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成本过高、履行社会责任意识较弱。因此,我们应该推进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立法进程,创建良好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建立专门社会责任管理机构,构建适合石油企业的信息披露模式、加强社会对企业的监督力度,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审计。

参考文献

[1]郭超: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J].财会研究,2011(1).

[2]李晓蕾: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对策[J].会计师,2010(1).

[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009-2014年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书[Z].

中国石油现状 篇8

关键词:石油安全;东北亚;石油合作

随着中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中国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加,石油生产量与消费量之间的缺口逐年拉大,石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不得不增加石油进口来满足供求平衡问题。从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的进口量快速增加,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逐渐加深。2012年进口原油2.85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了58.7%。中国的原油进口大部分来自中东(主要包括伊朗、以色列、科威特、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非洲(主要包括阿尔及利亚、埃及、南非)。中国石油进口来源地相对单一,且石油供应地地缘政治复杂,局势动荡,使中国石油面临着较大的进口供应风险。

一、石油安全相关理论基础

1.石油安全基础理论。石油安全这一概念正式提出,是在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发生之后。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期间石油输出国组织中的阿拉伯国家,为了表达对欧美等国家在战争中支持以色列的强烈不满,联合起来大幅度提高油价以及削减石油产量,并对美国等国家实施石油禁运,历时 5 个月之久。结果导致美国经济严重衰退,出现通货膨胀严重、失业率飙升和工业生产总值急剧下降等现象。这给西方发达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混乱,因而引起了欧美国家对石油安全的广泛关注。

2. 石油安全涵义的界定。自20世纪石油资源广泛使用以来,石油已成为世界上使用量最大和应用领域最广泛的能源,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石油价格的波动不仅会引起股票、期货市场的震荡,而且会加剧通货膨胀,从而导致经济发展的滞后。作为一种商品,石油不仅仅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而且与全球政治、军事及经济的联系更为密切,是各国不可缺少的战略物资。

进入21世纪,人类对石油资源更为依赖,随着对石油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消耗石油及其相关产品释放出的碳所导致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引发了全球对石油的再度关注。虽然世界各国都已提出,要发展其他类型,特别是清洁型能源来取代石油资源,但在未来几十年内石油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仍然是无法被取代的。

二、东北亚区域中外石油合作的模式选择

1. 中国推进东北亚石油合作的必要性。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经济政治地位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这引起一些国家的不安,“中国威胁论”经常被某些国家鼓噪和炒作,在石油方面更是如此,中国庞大的购买力和不断增长的石油消费需求被一些国家视为竞争对手,某些国家甚至鼓吹“中国能源威胁论”,在能源国际活动的各个领域给中国设置障碍,企图干扰中国对油气资源的获取和运输通道的建设,以此拖延中国的持续发展。这种情况在中国石油企业进军非洲油气产地、与中东海湾国家开展油气合作、中哈石油管道谈判、中俄输油管道走向等国际石油合作活动中已经多次发生。目前,中国面临的石油安全形势非常严峻,如何利用地缘优势,妥善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尤其是依托并推进东北亚石油合作,对于保障中国石油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2. 东北亚区域石油合作的原则。东北亚区域国情迥异,利益错综复杂,为了推进东北亚石油合作,必须建立一套适合该区域特点和和各成员国石油供需现状的运行原则。该原则是建立合作性机制、进行制度化安排的基础。互利原则体现着经济活动中的基本要求,是国际经济交往过程中最基本的一项原则,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东北亚区域进行石油合作的目标及行动计划都应体现互利原则。这要求各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应当把其他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通过互利原则来协调彼此之间的利益冲突。东北亚区域内各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经济、文化、历史等差异,在社会政治经济体制和意识形态方面呈现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日本是发达国家,韩国是相对发达国家。中国是石油生产大国和石油消费大国,石油行业是处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的增长型行业。

三、基于东北亚石油合作的中国石油安全保障措施

1.促进中俄石油合作。中俄两国在亚洲互为两个最大的邻国,两国又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两国关系状况,对亚洲和世界的局势有着重要的影响。中俄睦邻友好、平等信任、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有利于亚洲的和平、稳定、发展和合作,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安全和发展。中国与俄罗斯在促进世界多极化发展,反对民族分裂与反对恐怖主义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共识。中俄两国无论是在地缘方面,还是在石油资源的互补性上,乃至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上,开展石油合作都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当然,由于种种原因,中俄两国近二十年的石油合作,总体来看仍然不尽理想。所以,两国应从长远发展角度出发,充分认识两国石油合作中存在的优势与障碍,积极发挥地缘优势,有效解决合作中的各种障碍因素,积极推动两国石油合作。

2. 建立东北亚石油合作组织的构想。鉴于中、日、韩三国作为石油消费大国,在石油领域面临着共同的困境,诸如,三国均易受到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波动的巨大冲击,均严重依赖中东地区的石油,均面临不断增大的海上运输风险,均遭受亚洲石油“溢价”的盘剥,因此,组建区域性的石油合作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将会大大降低上述情形给各国带来的潜在损失。作为行动的第一步,东北亚区域首先应建立地区性的石油合作对话机制,开展政府与政府、政府与民间、企业与企业间的对话。东北亚各国也可以借鉴六方会谈、上合组织的经验,探讨组建“东北亚石油合作协商机构”,形成东北亚各国政府之间定期沟通与协调的机制,各国石油政策对外要公开透明。然后,探讨组建东北亚石油供求等数据信息网络,加强石油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并加强应急经验的交流,探讨建立统一的应急反应机制,完善石油安全应急体系,努力建立东北亚石油储备体系。

四、结语

如何利用地缘优势,处理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依托并推进东北亚石油合作,确保中国石油安全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稳定,而且关系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

参考文献:

[1] 何沙,秦扬.国际政治经济与石油安全战略研究[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

[2] 何贤杰.石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

中国石油大学介绍 篇9

学校已成为石油石化学科领域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为国家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被誉为“石油人才的摇篮”

合作各方将本着“双向进入、双赢共荣、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同步”的宗旨,建立以中国石油大学为主体的油页岩炼油及综合利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中心,以龙矿集团为主体的技术实验和成果转化基地,实现企业和学校的“产学研”全方位深度合作,围绕油页岩“开采-加工-炼油-发电-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链条,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逐步赢得油页岩综合利用行业标准制定的话语权,抢占国内油页岩综合利用产业制高点。

近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姜堰市人民政府签署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协调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就共同创造条件,组织、引导、推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与姜堰市石油装备企业多形式、多途径开展人才培养、新品开发、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和共建平台等达成协议。

中国石油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全国石油石化行业重要的科研中试及工业试验基地,学校在基础理论研究、石化应用研究等各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实力和广泛的影响力。根据协议,中国石油大学将为市经济开发区提供技术、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支持,促进精细化工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

中国石油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建校54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为石油石化系统提供了一批关键性技术服务。

中国石油现状 篇10

公司名称: 中国石油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 简历投递时间:2016-11-20至2016-12-20 拟工作地点:河北省,上海市,陕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资格要求

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热爱石油事业,认同石油企业文化及理念。

2.勤奋耐劳,责任感强,勇于创新,善于思考,善于学习,具备良好的文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团队精神,能有效沟通,服从工作安排,能适应岗位工作。身心健康,形象良好。

3.大学本科(二本)及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应学位。专业对口,成绩优良,符合企业实际需要。

4.本科生外语水平应达到国家四级,硕士生应达到国家六级。招聘详情

学科门类:经济学 专业类别:经济与贸易类 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 大学本科:1 说明:工作地点:上海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别:矿业类 专业名称:油气井工程 硕士研究生:1 说明:工作地点:陕西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别:机械类 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硕士研究生:1 说明:工作地点:陕西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别:机械类 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大学本科:1 说明:工作地点:秦皇岛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别:机械类 专业名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大学本科:1 说明:金属压力加工方向,工作地点:上海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别:仪器类 专业名称:测控技术与仪器 大学本科:2 说明:无损检测方向,工作地点:陕西、上海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别:材料类 专业名称:金属材料工程 大学本科:1 说明:工作地点:陕西

更多相关信息关注陕西中公教育网sa.offcn.com 陕西中公教育网 sa.offcn.com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别:材料类 专业名称:焊接技术与工程 大学本科:3 说明:工作地点:陕西、克拉玛依、秦皇岛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别:材料类 专业名称:材料加工工程 硕士研究生:1 说明:材料类相关专业,管材腐蚀与防护方向,工作地点:陕西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别:能源动力类 专业名称:能源与动力工程 大学本科:1 说明:液压方向,工作地点:克拉玛依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别:电气类 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大学本科:2 说明:工作地点:秦皇岛 薪酬福利

1.执行中国石油工资制度标准,按公司生产经营实际和个人绩效考核结果发放绩效工资,缴纳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和企业补充社保。

2.提供单身宿舍,个人缴纳相应管理费用。招聘程序

1.通过招聘平台发布招聘信息;2.毕业生通过招聘平台投递简历;3.进行应聘简历筛选,择优确定面试(考核)人选,面试(考核)时间、地点另行通知;4.根据面试(考核)结果,进行签约协商;5.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并进行签约人员公示;6.公示无异议后,报到时办理入职注册。招聘标准

优先录用学习成绩优异、优秀学生干部、具备特长、英语六级(含)以上,以及获得省(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科技奖项、国家奖学金或中国石油奖学金的毕业生。

备注

1.毕业生应如实、规范、全面的填写应聘简历,请按照要求上传个人近期照片,照片不得进行任何软件美化处理,除系统设置的必填项外,同时在简历中注明应聘的工作地点,避免信息不全而应聘被拒绝。

2.投递简历的同时请提交个人成绩单扫描件,发送到邮箱bsgzyn@cnpc.com.cn,成绩单扫描件分辨率控制在100dpi以内,以“毕业生姓名+应聘工作地点”命名,如:“王杰+上海”,对不提供成绩单扫描件及命名不按照要求的不予面试。

3.公布招聘信息学历为大学本科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均可投递简历。公布招聘信息学历为硕士研究生的,只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可投递简历。

更多相关信息关注陕西中公教育网sa.offcn.com 陕西中公教育网 sa.offcn.com 4.毕业生应在规定时间内,通过中石油招聘系统投递简历,请慎重投递,投递后请不要轻易撤销,逾期投递简历者,概不受理。

5.通知面试(考核)人员,应携带毕业生推荐表、就业协议书,并提交应聘简历、成绩单、外语水平证书、获奖证书、资格证书等有关证件原件及复印件。

6.毕业生要本着诚实守信,对自己负责的原则,确保所提供信息真实准确,对于审核或举报发现信息弄虚作假的取消资格。

7.未尽事宜可打电话或发送邮件询问。

更多相关信息关注 陕西国企招聘考试网

上一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人口计生宣传教育载体(领导讲话)下一篇:老板年会总结简短发言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