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纪守法教育教案

2024-10-07

遵纪守法教育教案(精选8篇)

遵纪守法教育教案 篇1

遵纪守法专题教育

授课教案

(共分上、下两篇)

目 录(上)

第一讲 增强法律意识 自觉学法用法

第一节 法律的基本常识

第二节 学法用法是依法治国、依法治警的必然要求 第三节 消防官兵应做学法用法的模范

第二讲 正确行使权利 忠实履行义务

第一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 第二节 公民的基本义务

第三节 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第三讲 熟知法律法规 预防违法犯罪

第一节 一般违法行为及处罚 第二节 刑事犯罪及处罚 第三节 军人违反职责罪及处罚

第四节 公安消防机构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

(下)

第四讲 遵守条令条例 严格规范行为

第一节 条令条例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第二节 条令条例的精神实质和内在要求 第三节 违反军队纪律的表现与处分 第四节 全面落实“五条禁令”

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内监督条例》

第五讲 认真履行职责 严格依法办事

第一节 依法做好消除监督和灭火救援工作 第二节 依法维护军人的合法权益

第六讲 树立正确价值观 抵制拜金主义

第一节 金钱与人生 第二节 金钱与职权 第三节 金钱与法纪 第四节 金钱不是万能的第一讲 增强法律意识 自觉学法用法

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令,依法办事,是每位消防官兵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消防部队是要完成保卫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历史重任,就必须不断提高部队战斗力,而法律素质的提高又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止,每名消防官兵都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努力学习法律知识,熟练掌握法律武器,自觉做学法用法的模范。

第一节 法律的基本常识

法律是指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一、法律的产生及本质特征

(一)法律的产生

在原始社会,没有阶级和压迫,没有国家,也没有法律。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社会产生力的不断提高,逐步产生了私有制,才有了奴隶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则,法律随之产生。

(二)法律的本质特征

1、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只有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才能把本阶级的意志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并由国家定成法律。其目的在于确认、维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 利的社会和社会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法律,也就是必须地要体现工人阶级和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用法律来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地位和充分享有的民主权利。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制定法律的两种方式。所谓制定,是指有立法权利的国家机关按照立法程序创立法律。所谓认可,是指国家根据实际情况和客观需要,把某些已经存在的风俗习惯和道德规范等用法律形式确认下来。也就是说,只有通过一定的程序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的名义发布的,才能被称为法律。

3、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国家强制力是指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器。法律的强制力,一方面表现在压迫敌对阶级和敌对势力服从统治阶级的统治;另一方面表现在要求和约束统治阶级内部成员自觉遵守。消防部队担负着保卫国家经济建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神圣使命,就是国家强制力和法律意志的一种体现。

4、法律是规定人民权利义务的行为规则

一般地说,规定人们可以做的某种行为,就是法律赋予人们的权利;规定人们必须的某种行为或不准做的某种行为则是法律要求人们承担的义务。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主要内容

我国的法律既包括国家立法机关依照立法程序指定的规范性文 件,也包括国家其他家馆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中央军委制定的条令条例及公安部和消防部队制定的规章规定等均具有法律效力。

(一)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它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职权组织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及其职权和活动原则、国家的根本任务和经济制度等。在我国所有法律中,宪法是“母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居于主导地位,其他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二)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它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做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及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家财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和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三)婚姻法

婚姻法是调整婚姻关系和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的婚姻法包括婚姻家庭关系的原则、结婚的条件和程序、家庭成员的权利义务、离婚的条件和程序等内容。这些内容,既涉及婚姻家庭的人身关系,又涉及婚姻家庭的财产关系。婚姻法关系到前家万户、男女老幼的切身利益,是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关系的准则。在我国的婚姻法中,对军人的婚姻家庭做了特殊保护,其中规定,现役军人 的配偶要求离婚,必须征得军人同意。这有利于部队的稳定和现役军人安心服役。我国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外,还包括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等。

(四)行政许可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公布与施行,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建设的一件大事。行政许可法是继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后又一部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法律,对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都有重要意义。

(五)军事法

军事法是规定国防和军事活动行为准则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任务是保证我国武装力量在党的绝对领导下,顺利地进行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保证战备和各项任务的完成。军事法既包括兵役法、军官和士兵服役条例等专门的军事法律、法规,也包括军委指定的条令条例,如纪律条令、内务条令、队列条令等。

(六)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体现了江泽民主席“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消防工作在领导、组织、监督、宣传、保障等方面的职责和义务,使社会各方面在同火灾的斗争中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坚强的整体,必将对我国消防事业的发展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学习《宪法》录象片)

(一)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们国家由什么人当家作主,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制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纲领和根本任务是什么,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和义务,设臵什么样的国家机构等。这些都是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大事,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成为国家生活的最高准则。

(二)从与其他法律的关系上看,宪法居于最高地位

人们通常把宪法称为“母法”,把其他法律称为“子法”,这更加准确、形象地说明了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宪法是制定其他的一切法律、法规的依据,一切法律、行政发队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与宪法想抵触,否则就是无效法律法规。

(三)从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其他法律要求更严格

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需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队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而其他法律的制定或修改,则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或者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即可。在宪法实施过程中,如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常务委员会才有这种权利。

四、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依法治国录象片)

(一)有法可依 有法可依是指指定比较完备的法律以供遵循。这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先决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立法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先后颁布各种法律以及地方性法规5000多件,初步形式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为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有法必依

有法必依是指依法办事,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这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中心环节。坚持有法必依,一方面,必须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既平等的依法享受权利,又平等地依法承担义务;既平等地受法律保护,又平等地受法律约束。另一方面,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律一经颁布生效,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武装力量和一切国家工作人员及每一个公民都必须严格遵守,而不得违背法律规定,否则将受到法律惩处。

(三)执法必严

执法必严是指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必须严格执法,一丝不苟地按照法律规定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与权威。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条件。任何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都要忠实于法律,严格执法,不徇私情,对触犯刑律的任何人都毫无例外地追究刑事责任;严格依法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保证一切公民不受非法侵害;认真贯彻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方针,一旦发现办案中的错误,要坚决纠正,防止冤假错案。对执法不严或者包庇、放纵违法犯罪行为的 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任何公民都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四)违法必究

违法必究是指一切公民,不分家庭出身、宗教信仰、职位高低、财产状况,只要违了法、犯了罪,一律应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绝不允许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殊公民”存在。这是国家政治生活中不可动摇的准则,也是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保障。坚持违法必究,不仅是执法机关和人员的职责,也是公民的权利和责任。

第二节 学法用法是依法治国、依法治警的必然要求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党和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时常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实施依法治国的方略,必须严格执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消防部队作为一支执法队伍,学法用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依法治国录象片)

一、学法用法是消防部队只能所能决定的

消防部队既是我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又是一支公安执法队伍。我们肩负的防火灭火和抢险救援任务,都必须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去完成。比如,进行放火安全检查时,必须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有关规定;担负战备执勤时,就必须严格执行公安消 防部队的执勤条令等法律规定。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消防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艰巨,我们只有努力用法律法规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会依法执勤、依法监督、依法治火,才能更好的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二、学法用法是贯彻依法治警方针的必然要求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从严治军、依法治军,是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重要内涵,早在1991年,中央军委就提出了“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依法治军的方针”。1997年3月颁布的我国第一部国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依法治军”,把依法治军的方针写进军事法规。

1979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委、解放军四总部先后颁布和修订了100多个军事法规,从部队在国家中的地位及其职能,到业务训练、政治工作、后勤保障、基层建设、部队一日生活制度等,都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从而使部队建设的各个方面进一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提高全体官兵的法律素质,这是建设一支正规化革命部队的一个重要方面。依法治警是消防部队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我们只有认真学习和运用这些法律、法规,才能保证消防部队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人证实现统一思想、统一制度、统一纪律,步调一致地建设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消防部队。

三、学法用法是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内在要求

消防部队养兵千日,用兵千日,战备执勤工作始终处于常备不懈状态,要经得起艰难困苦和流血牺牲的考验,坚持依法灭火;

在消防执法过程中,还要经得起情于法、权与法的考验,要做到终于职守、秉公办事,依法监督,依法办事;

消防部队实行“条块结合”的体制,执行任务时接受地方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的统一指挥,还常常同公安机关的其他警种配合作战,我们必须模范地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服从大局,搞好配合。这就更要求每一位官兵必须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既能在高度分散的环境条件下自觉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又能自觉灵活地利用法律武器独立处理问题。总之,认真学法用法,掌握法律武器,提高法律素质,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就有了基本的保障。

第三节 消防官兵应做学法用法的模范

掌握法律武器对于消防部队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每一个官兵都应努力强化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自觉依法办事,用实际行动做学法、用法的模范。

一、认真学法,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

一方面,要熟悉和掌握与我们消防部队执行任务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宪法》、《刑法》、《兵役法》、》《民法》、《婚姻法》、和《消防法》、《警察法》等。

另一方面,要认真学习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熟悉和掌握部 队政治纪律、群众纪律、火场纪律的基本内容。只有这样认真学法,才能做到知法懂法,为依法完成好各项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自觉守法,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

自觉守法,就是要依照法律的规定行事,以法律规定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对各项法律法规和条令条理我们都应该严格遵守。无论是在领导还是战友看得见的场合,还是无人注意的场合;无论是对自己有利的时候,还是对自己不利的时候有;无论是有人提醒的时候,还是个人独处的时候;无论是自己占理的时候,还是自己受到委屈的时候,都要自觉守法。

三、勇于护法,坚决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第一,有检举、揭发、控告违法犯罪的权利。对于违法犯罪者,不论是国家机关还是个人,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公民,任何人都可以检举、揭发、控告。

第二,有扭送犯罪分子的权利。法律规定:对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及时被发觉的,通缉在案的、越狱逃跑的、正在追捕的人犯,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执法部门处理。

第三,有作证的义务。法律规定,凡知道案情的人,都有义务实事求实地向司法机关提供可靠的证据,是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重要方面。

第四,在实施正当防卫、制止犯罪的权利。法律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第二讲 正确行使权利 忠实履行义务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应享有的权利,是通过法律来保障的。每一个公民都应以高度的主人翁姿态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确行使公民的基本权利,自觉履行公民的基本义务。

第一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宪法和法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在我国,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的规定,最主要的有以下几项:

一、公民的平等权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平等权包括:任何公民都平等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人都平等地受法律保护,违法犯罪都应受到法律相应的追究。任何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二、政治权利和自由

政治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物以及在政治上表达个人见解和意愿的权利。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我国宪法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处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法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二)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宪法赋予公民的这些权利和自由,是为了便于人民表达自己对国家大使的意见和要求,监督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工作,真正当家作主。但是,这此权利的行使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原则和程度来进行,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否则,不仅会破坏国家和社会的稳定,而且公民个人也会受到法律的处罚。

(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的权利 宪法赋予公民上述权利,是为了保护人民当家作主,更好地参加国家管理,同时也是向官僚主义、不正之风等腐败现象作斗争的重要手段。

三、宗教信仰的自由

它的含义是:任何公民都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有入教的自由,也有退教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对公民进行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扰乱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四、人身权利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人身权利是公民享受其他权利的前提条件。

(一)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查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废话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二)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是指公民所具有的自尊心和应受到社会和他人最起码的尊重权利。人格在法律上表现为姓名权、肖像权和名誉权。宪法和法律规定,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当公民的人格尊严受到侵犯时,有权要求侵犯者停止其侵犯行为;如其不听,可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控告。对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应追究法律责任。

(三)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即公民的住宅不得随意侵入,不得随意搜查,不得随意查封。司法机关为收集证据、查获罪犯,需要对被告人以及其他可能隐藏罪犯或犯罪证据的住宅进行检查时,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对于非法搜查和侵入他人住宅的,要依法祝酒法律责任。

(四)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任何公民在政治、社会、家庭、个人生活方面,都可以按照自己 的意愿,用书信、电报、电话等,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见、建议和愿望而不受外来的干涉。任何人都不能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的信件、电报,不能私自偷听别人的电话。如因国家安全或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需对通信进行检查、扣押,应由公安机关或检查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五、社会经济权利

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是行使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也是赖以生存的基本权利。

(一)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在我国,凡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权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取得相应报酬;同时,劳动又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公民有义务通过劳动为国家创造财富。所以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国家提倡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

(二)休息权

休息权是劳动者为保护和提高劳动效率而休息和修养的权利。我国实行8小时工作制、节假日休息制、探亲假制等,就是公民享有的休息权的体现。休息权和劳动权是紧密相连的。因为没有劳动权,也就是无所谓休息权;休息的目的正是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从而使休息的权利更有物质保障。

(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宪法规定,公民的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国家和社会保障退休人员和残疾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人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为了保护人民健康,增强人民体质,国家还在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同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鼓励和帮助公民在这房面进行创造性的有益工作。

六、文化教育权利

文化教育权利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权利。

(一)受到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受教育的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劳动技能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其他方面教育的权利,包括学龄前儿童有获得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适龄儿童、少年有享受9年制义务教育的权利,成年人有继续接受教育的权利等。

(二)科学研究的自由

任何公民都有进行科学研究的自由。国家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事业,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奖励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发明创造;对从事科学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三)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是公民享有文化教育权利的重要内容。为保证这一权利的实现,宪法规定,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

七、妇女、儿童和婚姻家庭受保护的权利

宪法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行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还规定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八、华侨、归侨和侨眷受保护的权利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这一规定,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尊严,有利于国际友好往来,有利于激发华侨的爱国热情,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大业。第二节 公民的基本义务

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指宪法规定的公民对国家应当履行的主要责任。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这是公民义务的核心。维护国家统一,就是要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政权统一和主权不被分割。维护民族团结,就是要各民族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友爱合作,既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每一个公民,都应当像爱自己的眼睛一样,竭诚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积极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贡献,坚决同一切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保护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的义务

遵守宪法和法律,就是要自觉地用宪法和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处处依法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不可侵犯的尊严。保守国家秘密,就要按保密守则坚决做到:不该说的秘密不说,不该问的秘密不问,不该看的秘密不看,不该带的秘密不带,不在私人书信中涉及秘密,不在非保密本上记录秘密,不用普通邮电传递秘密,不在非保密场所阅办、谈论秘密,不私自复制、保存和销毁秘密,不带秘密载体游览或探亲访友。爱护公共财产,坚决同损害公共财产的行为作斗争,不仅 是公民的法律义务,而且是道德义务。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就是要认真按照生产劳动中的规章制度办事,养成遵守社会秩序、工作秩序、生产秩序、教学科研秩序和人民生活秩序的良好习惯,真正做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宪法规定的这些义务,是对公民最基本的要求;坚决同违反这些义务的行为作斗争,是每个公民英俊的责任。

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权益的义务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维护祖国的安全,就是当祖国受到国内外敌对势力威胁时,要勇于挺身而出,誓死斗争。维护祖国的荣誉,就是要热爱祖国,处处维护祖国的声誉,坚持捍卫祖国的尊严。维护祖国的利益,就是当个人利益与祖国利益发生矛盾时,自觉地以祖国利益为重,一切服从祖国的需要;当祖国利益受到损害时,躬屈膝,丧失民族自尊心,丧失人格、国格;出卖国家机密,危害国家安全;内外勾结走私贩私,不惜损害国家利益;甚至认敌为亲,走上背叛祖国的道路行为,都是应受到法律制裁的犯罪行为。

四、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兵役义务,也是每个公民忠于祖国、报效祖国应尽的责任,任何逃避、决绝兵役义务的行为,都是可耻的,情节严重的还要受到法律制裁。

五、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依法纳税,是爱国守法、支持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行动,每一个公民都应该自觉履行这一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偷税、漏税、拖税、抗税的行为,都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公民有权揭发、检举和控告这些违法行为,积极协助国家做好税收工作。

六、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个国家,控制人口增张,实行计划剩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关系高国家前途、社会发展和子孙后代的幸福。因此,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宪法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所以,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把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作为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

第三节 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在我们国家理,公民享有的广泛民主权利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真实性;公民所应履行的义务,体现了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人翁身份。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我们每一个同志都应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处理号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一、要正确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出现的现象。在剥削阶级社会里,权利和义务是割裂开来的,剥削者只享受权利而不尽的义务,把主要义务转嫁到劳动人民身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 次改变了权利和义务相割裂的状况。真正做到了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在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马克思说:“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公民既享受权利,又履行义务,在权利义务上平等。第二,某些基本权利,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第三,权利和义务互相制约、互相促进。

二、要依法正确行使权利

马克思就曾指出:“自由就是从事一切对别人没有害处的活动的权利。每个人所能进行的对别人没有害处的活动的界限是由法律规定的,正像地界是由界标确定的一样。”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国家对军人行使公民某些权利作了特殊的规定。比如,现役军人一律不得参加任何宗教组织和宗教活动;军人不得与外国人结婚,士兵不得在驻地找对象,服役期未满不能结婚等。这些规定是从维护国家和部队的根本利益出发的,每个同志有应严格遵守。

三、要依法忠实履行义务

依法忠实履行义务,就要树立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以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为宗教的行动准则;就要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当两者发生矛盾时,自觉服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就要热爱本职,努力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多做贡献。每个同志都应该懂得,我们今天享有的权利,正式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为国家和人民尽义务换来的;我们也只有忠实地依法履行义务,才能保障权利的真正实现。

总之,我们要正确行使权利,模范履行义务,就要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处理号国家、社会、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从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在认真行使的同时,自觉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做一个益于国家和人民的好公民、好战士。第三讲 熟知法律法规预防违法犯罪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它赞许并要求人民实施有利于国家的行为,禁止人民实施违反国家利益的行为,还指明违反法律规范所招致的法律后果。因此,凡是危害国家和社会,危害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违法犯罪行为,必然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第一节 一般违法行为及处罚

一般违法与犯罪,都是违法行为,都最有社会危害性,只是在危害程度和处罚方法上有所不同。所谓犯罪,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到刑罚的行为。所谓一般违法行为,是指轻微违反法律,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还没有达到严重程度的违法行为。在社会生活中,一般违法行为比犯罪行为更为多见。一、一般违法行为的表现

(一)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这是反映故意利用各种手段,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和机关单位办公秩序,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例如,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秩序,致使工作、生产等不能正常进行的;扰乱公园、影剧院、运动场、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秩序的;结伙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故意散布谣言或者以其他方法煽动扰乱社会秩序的;谎报险情、制造混乱的等。

(二)妨害公共安全行为

这是指故意或者由于过失而实施可能使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安全遭受损害,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例如,非法携带、存放枪支、弹药的;非法生产、销售、储存、运输、携带或者使用危险品的;非法制造、贩卖、携带匕首、三棱刀、弹簧道或者其他管制刀具的;移动、故意损毁车辆、行人通行的地方施工覆盖物、标志、范围等。

(三)侵犯他人人身权利行为

这是指使用各种手段,侵犯他人的身体健康和人格名誉,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例如,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实事诽谤他人的;写恐吓信或者用其他方法威胁他人安全或者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隐匿、毁弃或者私自开拆他人邮件、电报的等。

(四)侵犯公私财务行为

这是指故意地、非法地将国家、集体财务或者公民的私人财务据为己有或者毁坏,尚不狗刑事处罚的行为。例如,偷窃、骗取、抢夺少量公私财务的;哄抢国家、集体、个人财物的;敲诈勒索公私财产的;故意损坏公私财务的等;

(五)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

这是指故意违反国家法令,妨害国家机关正常的管理活动和妨害社会正常秩序,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的行为。例如,明知是赃物而窝藏、销毁、转移的,或者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倒卖车票、船票及 其他票证的;违反政府禁令,吸取鸦片、注射吗啡等毒品的;偷开他人机动车辆的;违反规定,在城镇使用音响器材,音量过大,影响周围的居民工作或休息,不听制止的等。

(六)违反消防管理行为

这是指违反消防安全法规或过失而引起火灾,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行为。例如,在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地方,违反禁令吸烟、使用明火的;过失引起火灾,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等。

(七)违反交通管理行为

这是指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妨碍交通秩序和影响交通安全,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例如,挪用、转借机动车辆牌证、或驾驶证的;无驾驶证驾驶机动车辆的;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辆的;指使、强迫车辆驾驶人员违反交通规则的等。

(八)违反户口或居民身份证管理行为

这是指违反户口管理登记或者身份证法规的行为。例如,冒用他人户口证件、居民身份证的 ;故意涂改户口证件的。

(九)其他行为

赌博或者为赌博提供条件,以及制作、复制、出售出租或者传播淫书、淫画、淫秽录像以及其他淫秽物品:尚未构成犯罪的;卖淫÷嫖宿暗娼以及介绍或者容留卖淫、嫖宿暗娼尚未构成犯罪的;违反政府规定种植 栗等毒品原植物,尚未构成犯罪的,也都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二、一般违法行为的处罚 对一般违法行为,大多是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进行处罚。治安管理处罚属于行政处罚,按其轻重依次分为警告、罚款、拘留三种形式。

(一)警告

是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提出告诫,指出危害,从而使行为人认识错误,引起警觉,不再重犯。警告需要由公安机关作出裁决,填写裁决书,除向本人宣布外,副本还要送行为人所在单位和住地派出所,以利于监督改正错误。

(二)罚款

是一种经济制裁,即限令违反治安管理的人在一定期限内交纳一定数量的货币。罚款的金额为1元以上,200元以下。对卖淫、嫖宿暗娼以及介绍或者容留卖淫、嫖宿暗娼的,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罚款;对违反规定种植 栗等毒品原植物的,赌博或者为赌博提供条件的,制作、出售、出租或者传播淫书、淫秽录像或者其他淫秽物品的,可以单处或并处3000以下罚款。

(三)拘留

分治安拘留和行政拘留,是对违反治安管理条例的人,依法在一定时间内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处罚。拘留的时间为1日以上15日以下。受拘留处罚的人,要在限定时间内,到制定的拘留所接受处罚。对抗拒执行的,强制执行。在拘留期间,被拘留人的伙食费自己承担。三、一般违法行为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犯罪 错误认识:“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进不了法院”。正确认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错不纠、大错铸就”。一般违法行为往往是犯罪的先导,小错可能是大错的开始,犯大错往往是从小错发展而来的。小错容易改掉,大错不但造成严重后果,而且难以改正。

第二节 刑事犯罪及处罚

要做到自觉守法、护法、必须学习《刑法》。《刑法》是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刑罚》是对犯罪判刑的法律,它是同犯罪现象进行斗争的法律武器。

一、犯罪的基本特征

(一)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就是对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公民个人合法权益造成不同程度损害的行为。这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既包括法律禁止做的取做了,如杀人、防火、决水、投毒、强奸、抢劫等;也包括法律要求必须做的不去做,如子女拒绝赡养父母,虐待、遗弃父母,公民逃避服兵役义务,抗拒缴纳税款情节严重的等。

(二)触犯刑律

也就是触犯了国家刑法有明文规定的行为。如未婚同居没有明确的规定,但结婚后由与他人结婚,那就犯重婚罪。因为我国刑法没有规定同居罪,但规定有重婚罪。

(三)必须应受刑罚处罚 对于违反刑罚并达到一定严重程度的犯罪行为,要承担受刑罚处罚的法律责任。这是法律规定的罪严厉的制裁方法。

二、犯罪的种类

(一)危害国家安全罪

是指故意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社会主义制度、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主要包括: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武装叛乱、**罪、投敌叛变罪、叛逃罪,间谍罪,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和情报罪,资敌罪等。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

是指故意或过失实施危害不特定的多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产以及公共生产、生活安全的行为。主要包括:放火罪,失火罪,故意或过失决水罪,投毒罪或过失投毒罪,破坏交通工具,破坏交通设施罪,破坏电力设备罪,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存储枪支、弹药、爆炸物罪,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丢失枪支罪,交通运输肇事罪,消防责任事故罪等。

(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是指违反国家经济管理法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严重危害国民经济发展的行为。主要包括: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走私罪,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金融诈骗罪,危害税收征管罪,侵犯知识产权罪,扰乱市场秩序罪等。

(五)侵犯财产罪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收取公私财务,或者故意毁坏公私财务的行为。主要包括“抢劫罪,敲诈勒索罪,抢夺罪,聚众哄抢罪,诈骗罪,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挪用特定款物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破坏生产经营罪等。

(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是指妨害国家机关对社会的管理活动,破坏社会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主要包括:扰乱公共秩序罪,妨害司法罪,妨害国(边)境管理罪,妨害文物管理罪,危害公共卫生罪,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等。

(七)危害国防利益罪

是指违反国防法规,侵害国家的国防利益,依照法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平时危害国防利益的犯罪有阻碍军人依法执行职务罪,妨碍军事行动罪,破坏武器装备罪,破坏军事设备罪,扰乱军事禁区秩序罪,冒充军人造谣撞骗罪,徇私接送不合格兵员罪,伪造、变造、买卖或偷窃武装部队公文、证件、印章罪等;战时危害国防利益的犯罪有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服役罪,扰乱军心罪,故意延误军事订货罪,拒绝军事征用罪等。

(八)贪污贿赂罪

是反映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沾污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侵犯社会经济关系的行为。主要包括:贪污罪,挪用公款最,私分国有财产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介绍贿

赂罪等。

(九)渎职罪

指使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枉法,徇私舞弊,危害国家机关 的正常责任活动,指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更大损失的行为。主要包括: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泄露国家秘密最,徇私招收公务员、学生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罪,徇私枉法罪,徇私建兴、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不征、少征税款罪,非法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及出口退税罪,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等。

(十)军人违反职责罪

指使军人违反职责,危害国家军事利益,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主要包括:违抗军令罪,投降敌人罪,作战消极罪,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罪,泄露军事秘密罪,武器装备肇事罪,擅离职守罪,阻碍执行职务罪,军人叛逃罪等。

三、刑罚及其具体运用

刑罚是国家对犯罪分子进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同行政性,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的强制方法相比较,刑罚具有四个特点:一是强制方法严厉;二是只适用于犯罪分子;三是只能由人民法院依法适用;四是职能由我家最高立法机关确立。

(一)主刑:

1、管制

是由人民法院判决,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限制一定自由,交

由公安机关管束和群众监督改造的刑罚方法。这2是我国刑罚的一项创造。管制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最高不能超过3年。

2、拘役

是一种短期剥夺犯罪分子自由,并就近强制试行改造的刑罚方法。适用于罪行较轻,但仍需短期关押改造的犯罪分子,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最高不能超过1年。

3、有期徒刑

是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期限的自由,实行强迫劳改改造的一种刑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其他劳动改造场所执行;凡有劳动能力的,实行强制劳动改造。有期徒刑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发罚最高不能超过20年。

4、无期徒刑

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并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用于那些罪行特别严重,但不必判处死刑,而又需要与社会永久隔离的 犯罪分子。被判处无期徒刑的人,在服刑期间确有悔改和立功表现的,或者在实际上执行10年之后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得到减刑或者假释的处理。

5、死刑

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适用于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对于应该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2年执行。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在死缓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后,成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

表现,2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二)附加金

1、罚金

是强制犯罪分子和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罚金数额由人民法院决定。罚金在判决制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如果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缴纳确有困难的,可以酌情减少或免除缴纳。

2、剥夺政治权利

是剥夺犯罪分子参加管理国家和政治活动权利的一种刑罚。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被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剥夺终身;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的,可附加剥夺1年以上5年以下,刑期期满后开始执行;被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与管制期限相等,同时执行。

3、没收财产

是把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采用强制手段无偿地收归国家的一种刑罚。没收犯罪分子的财产既是为了给他们以必要的惩罚和教育,也是为了经济上剥夺他们借以继续犯罪的物质基础。

四、常见的形式犯罪及处罚

(一)交通肇事罪

是指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给公私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非交通运输人员犯本罪的,也按本罪处罚。交通肇事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或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故意杀人罪

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这是侵犯人身权利罪中罪严重的一种犯罪,其社会危害性极大。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故意伤害罪

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伤害分为三种情况、轻伤、重伤、伤害致死。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种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四)强奸罪

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行为。包括强奸妇女罪、奸淫幼女罪、犯强奸妇女罪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奸淫幼女罪的,以强奸论,即不论采取什么手段,也不幼女是否同意,只要和不满14周岁的幼女发生性行为的,就构成此罪,从重处罚。

(五)非法拘禁罪

是指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犯非法拘禁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比多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

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分别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论处。

(六)抢劫罪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劫取财务的行为。犯抢劫罪,情节一般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或者致人重伤、死亡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没收财产。

(七)盗窃罪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产的行为。有关法律规定,个人窃取公私财务“数额较大”,一般可以300至500元为起点,少数经济发达地区,可以600元为起点。犯盗窃罪,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八)贪污罪

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采取侵吞、窃取、骗取或者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犯贪污罪的,贪污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严重的处无情徒刑,并处没收财产论坛五数额在5千元以上不满5万元的,处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7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贪污数额不满5千元,情节较重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九)受贿罪

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务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务,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犯受贿罪的,依照贪污罪的处罚规定进行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同时刑罚规定,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犯受贿罪,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三节 军人违反职责罪及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军人违反职责,危害国家军事利益,依照法律应当受刑法处罚的行为,是军人违反职责犯罪。消防部队担负着保卫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神圣职责。消防官兵一旦违反了自己应所履行的职责,情节严重的,节是对人民的犯罪,必须依法予以惩处。

一、军人违反职责犯罪的构成

(一)犯罪人必须是军人

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现役军(警)官、文职干部、士兵及其具有军(警)籍的学员。执行军事任务的 预备役人员和其他人员,以军人论。

(二)必须是违反了军人职责

所谓军人职责,是指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军队的条令、条例规定

的不同职务军人担负的责任。违反军人职责,即包括违反全军人员应共同遵守的一般职责,如士兵职责、军官职责和首长职责,也包括违反在不同岗位、执行不同任务、担任专门工作的军人应当履行的具体职责和专业职责。

(三)必须是危害了国家的军事利益

国家的军事利益,是指国家在国防建设、作战行动、军队物质保障、军事机密、军事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利益。危害国家的军事利益,是军人违反职责罪区别于刑法分则其他各类犯罪罪本质的特征。

(四)必须是依照法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军人违反职责的表现和程度不同,给我家的军事利益造成的危害也不同,至有实施了刑法规定的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以上四个条件是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缺少任何一条都不能构成军人违反职责犯罪。

二、军人违反职责犯罪的种类及处罚

根据军人担负的职责不同和犯罪行为侵害国家军事利益的侧重点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军人违反职责罪的种类和处罚作了明确规定,归纳起来主要有:危害国防安全、妨害作战秩序、危害军队战斗力物质基础、妨害部队管理秩序四大类二十九种。

(一)军人叛逃罪

是指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 境外叛逃,危害国家军事利益的行为。背叛祖国和民族的叛逃行为,不仅在我国、我军,在任何国家都是罪可耻的。消防官兵要永远把国家和民族的利

益放在第一位。无论条件怎样艰苦、环境怎么复杂,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矛盾、困难和问题,都要保持鉴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革命情操,绝不能做背叛祖国和人民的千古罪人。

(二)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军事秘密罪 是指为外国或者境外地区的各类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军事秘密,或非法通过口头、文字等方式将自己所掌握的军事秘密擅自提供或者泄露给境外机构、组织和人员的犯罪行为。我们一定要坚定政治立场,自觉抵制金钱、美色等形形色色色的诱惑,严格遵守军委和公安部关于与境外人员交往的有关规定,不做危害国家军事秘密的任何事情。

(三)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罪

刑法规定,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规,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军事秘密,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广大消防官兵一定要强化保密观念,自觉按保密法规、规章和制度办事,不泄露任何秘密。

(四)盗窃、抢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罪

是指军人采取秘密窃取或乘人不备、公然抢夺的方法,非法占有部队在编的、正在使用的以及储存备用的无情装备或者军用物资的行为。消防官兵绝不能为贪图金钱或处于泄私愤、图报复等动机而以身试法。同时还应提高警惕,加强责任心,同盗窃、抢劫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质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五)非法出卖、转让武器装备罪

是指违反我军武器装备管理的有关制度和规定,未经有权机关的批准,擅自将部队的武器装备出售给他人、送给他人或者与他人交换其他物品的行为。非法出卖、转让武器装备,不仅削弱部队战斗力,影响各项任务的完成,还会给部队和社会安全带来危害。消防官兵要严格遵守武器装备管理的有关规定,特别是各级主官和武器装备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员,要切实增强法纪观念,绝不能为本单位、本部门的局部利益或者个人的私利,出卖、转让武器装备。

(六)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

是指军人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指挥人员或者值班、值勤人员执行职务的行为。每一名消防官兵都要强化组织纪律观念,任何时候都不能出于个人恩怨,感情用事,为泄私愤、图报复无端滋事,阻碍指挥人员或者值班、值勤人员执行职务。

(七)指使部属违反职责罪

是指指婚人员或者负有领导责任的其他人员,超越规定的职权范围,不正当地使用权利,命令。强制部属进行违反职责的活动,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无论出于什么机动,指挥人员指使部属进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军队条令、条例所禁止的违反职责的活动,都是错误的。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定要严格遵守军委和公安部的规定,未经批准,绝不能指派部属为地方单位和人员从事保卫、保安和劳务等活动。

(八)擅自出卖、转让军队房地产罪

是指违反我军房地产管理和使用的规定,未经有权机关依法审

批,以牟利为目的,擅自出卖、转让军队房地产,情节严重的行为。擅自出卖、转让军队房地产,不仅侵害了国防资产的所有权,还会导致军事设施被毁坏。军事秘密被泄露等严重后果。各级主管人员和负有房地产管理职责的人员,要增强法纪观念,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使用号军队房地产,绝不能擅自出卖或转让。

(九)逃离部队罪

是指违反兵役法规,擅自部队离开,或请假离队后逾期不归,或工作调动以及学员分配离开原单位拒不到新单位报到,情节严重的行为。消防战士从跨如警营的那一天起,就要受到严格的纪律约束,要有敢于吃苦,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自己,用于献身的思想准备;还要牢记自己的职责和部队的纪律,绝不能自行其是,甚至逃离部队。

(十)虐待部属罪

是指有权指挥他人的军人,滥用职权,虐待部属,情节恶劣,致人重伤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各级领只有关心、爱护、体贴部属的义务,没有虐待部属的权利。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滥用职权,虐待部属。部属如果受到虐待,应向上级领导和机关控告和申诉,但不能感情用事,以违法对违法,进行报复。

(十一)其他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军人违反职责罪还有:投降敌人罪,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罪,违令作战消极罪,战时违抗命令罪,战时临阵逃脱罪,战时残害居民。掠夺居民财物罪,故意隐瞒、谎报军情和拒传、假传军令罪,战时造谣惑众罪,四方俘虏罪,虐待俘虏罪,41 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编配用途罪,遗弃武器装备罪,武器装备肇事罪等。

三、军人违反职责犯罪的处罚原则

军人违反职责犯罪,损害国家尊严和军队声誉,危害国防和军事利益,决不能姑息放纵。依法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犯罪的处罚原则是:军法从严、战时从严、特殊人员从严、酌情从宽。

(一)军法从严的原则

军人的地位、作用和使命,决定了军人违反职责的某些犯罪与其他公民同类性质的犯罪相比,往往危害更大,因此在处罚上必须从严。从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些行为对普通公民来讲不是犯罪,而对军人则属于犯罪,如投降敌人罪,虐待俘虏罪等;二是同样的犯罪,有的对军人处罚更严厉。刑法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叛逃罪的,罪高处10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军人犯叛逃罪的,最高处死刑。

(二)战时从严的原则

所谓战时,是指国家宣布进入战斗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部队执行戒严或者处臵突发性暴力事件时,也以战时论。军人在战时违反职责的犯罪,往往会影响战争的局部或全局,影响履行军队使命,比平时性质更严重、危害更大。因此,刑法中军人违反职责最规定,战时军人违反职责犯罪的,从严处罚。

(三)特殊人员从严的原则

军人违反特殊职责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更加严重,所以对特殊人员违反职责应从严惩处。如一般军人对处于危险中的友邻部队见危不救的,不构成军人违反职责最,而指挥人原则可构成拒不救援友邻部队

罪。类似情况还有指挥人员或者值班、值勤人员擅离职守、玩忽职守的,首长滥用职权,指使部属进行违反职责活动的,或者虐待部属的等。

(四)酌情从宽的原则

对军人违反职责犯罪的惩处,既有从严的一面,又有宽大的一面,体现了严中有宽、宽严结合的原则。如规定军人违反职责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只按军纪处理。在战时,对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没有现实危害宣告缓刑的犯罪军人,允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表现时,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

第四节 公安消防机构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

公安消防机构担负这对消防公职实施监督管理的重要职责。处于这一特殊而重要岗位的消防官兵,了解掌握必须准手的法律规范,明确违反这些法律规范所应负的法律责任,对于依法、文明、公正地履行消防监督管理职责,减少或避免为违法犯罪是十分重要的。

一、公安消防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的一般违法行为的主要表现

(一)滥用职权行为

1、明知某项消防设计和 建筑工程不符合国家建筑工程消防技术标准,而利用职权予以通过审核、验收、或者对应当依法审核、验收

的消防设计、建筑工程,故意拖延,不予审核、验收;

2、明知某个消防产品、消防施工单位不符合国家消防技术标准或不具备消防施工条件,而利用职权予以质量、资格认可,或者对依法应予质量、资格认可的消防产品、消防施工单位,故意拖延,不予认可;

3、明知某个化学危险品生产、储存、销售单位不符合国家消防安全要求,而利用职权予以验收通过,或者对依法应予验收通过的化学危险品生产、储存、运输、销售单位,故意拖延,不予验收通过,等等。

(二)玩忽职守行为

主要是指已经发现某处存在火灾隐患,但不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或个人改正,或者对火灾隐患督促整改不力,致使火灾发生,给我家和人民利益造成损失等行为。

(三)徐私舞弊行为

主要是指利用职务之便,为用户指定消防产品的销售单位、品牌或者指定建筑消防设施施工单位等行为。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

二、公安消防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的一般违法行为的处罚

(一)公安消防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的一般违法行为,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了损失,但情节比较轻微,尚未构成犯罪的,依照法律应给予行政处分。

(二)对公安消防机构的现役军人,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

条令》,按其情节轻重,一次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降职(级)或者降衔(级)、撤职、开出军籍的行政处分。

(三)对公安消防机构的人民警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的有关规定,按其情节严重,一次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开出的行政处分,对受行政处分的人民警察,按照《人民警察警衔条例》的有关规定,可以降低警衔,取消警衔。

(四)处分公安消防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根据其职务,级别由有审批权的机关决定。受处分人认为给自己处分不当或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有权提出申诉。

(五)公安消防机构工作人员在消防监督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给国家和人民利造成了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形式责任。

第四讲 遵守条令条例严格规范行为

本条令条例是军队建设的法规,也是全体军人的行为准则。对于每个军人来讲,他是伴随整个军旅生涯的行为规范;对于整个军队来说,它具有统一全军意志和行动、把千军万马凝结成钢铁般整体的巨大功能。消防官兵遵纪守法,就必须严格遵守条令条例。

第一节 条令条例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作为“军中法典”的条令条例,从广义上讲,既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军官军衔条例、现役军官服役条例等法规,又包括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军委各总部办法的现役士兵服役条例和内务条令、纪律条令、队列条令、警备条令、保密条例等法规,也包括消防部队根据部队的实际情况制订的条令等法规。在这些条令条例中,与我们消防部队联系比较紧密的主要有:

一、主要内容

(一)三大条令(三大条令录像片)

即1997年10月江主席签发颁布的新的《内务条令》、《纪律条令》和《队列条令》。2002年3月修改。《内务条令》规定了士兵职责、军官职责、首长职责等全军人员应该共同遵守的一般职责。部队管理中上下级关系、军容风纪、一日生活、内务卫生等,依据的是《内务条令》;遵守纪律、实施奖惩等,依据的是《纪律条令》;队列动作、46 队伍队形、队形指挥等,依据的是《队列条令》。三大条令是我军的基本 法规,是治军的基本依据,是全体消防官兵的行为准则。

(二)执勤、训练条令条例

军事训练条例、战备制度规定和各种战斗条令,对各级各类人员掌握军事技术、执行战备勤务等,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消防部队结合职能任务制定的《执勤条令》、《训练业务大纲》等,都是实施正规化训练,建立良好的战备、训练秩序,提高部队战斗力,完成执勤和训练任务的依据。

(三)政治工作条令条例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建设的根本原则,在内务条令和政治工作条例中都有明确的规定。为了激励官兵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爱军习武,英勇杀敌,中央军委和解放军总部还颁布了战时立功条例等。

(四)后勤保障条例

大家天天接触到的食堂建设、卫生防病工作等,就是依据后勤工作条例、基层后勤管理暂行规定等进行的。

二、主要特点

(一)规范性

规范性就是高度集中统一性。列宁曾经说过:“任何大机器工业——即社会主义的物质的、生产的源泉和基础————都是求无条件和最严格的统一意志,以指导几百人、几千人以至几万人的共同工作”。我国古代兵家曾说:”凡兵,制必先定。制先定则士不乱,士不

乱则行乃明。”诸葛亮说:“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以败;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以胜。”这些治军古训,都深刻地揭示了靠严明的纪律控制,部队秩序就不会混乱,就能打胜仗的道理。

(二)强制性

强制性体现了条令条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条令条例与国家具有同等的效力,在军队内部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一经颁发,全军无论从将军到士兵,从领导机关到基层中队,条令条例就是“军中法典”,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条令条例是重要的军事法律的意识。

第二节 条令条例的精神实质和内在要求

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是部队长期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是为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服务的,也是锻造合格军人的保证。

一、坚持根本

就是坚持党和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坚持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江泽民主席签发颁布的新的共同条令,继承了我军历代条令的精髓,以立法的形式,把保证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贯彻体现在具体规定之中;把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的纯洁性,作为合格军人的首要条件;把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我军的最高纪律,作为各级首长

的第一要则。

二、忠于职守

就是牢记军人的责任和义务,忠实地履行条令条例赋予的职责。消防事业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关系到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果稍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我们要强化责任意识,每一个人都要认清,使命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自觉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重于职守,各尽其责,兢兢业业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正规秩序

就是按条令条例实施正规化管理,严格规范部队的战备、训练、工作、生活秩序。消防部队由于履行职能任务的特殊需要,其体制结构、组织结构和人员结构,以及高度的分散性、与地方联系的广泛性,都决定了必须加强正规化建设。只有严格遵守条令条例,才能培养部队高度的组织性、计划性和纪律性,建立和保持正规的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秩序,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

四、严明纪律

就是一丝不苟地执行纪律,严肃公正地维护纪律。无论是养兵、带兵,还是练兵、用兵,都离不开纪律规范。拿破伦曾描写过骑术不精但有纪律的法国兵,和当时最善单个格斗但缺乏纪律的马木留克兵之间的战斗情况。他写到:2个马木留克兵绝对能打赢3个法国兵,100个法国兵与100个马木留克兵势均力敌,300个法国兵都能打败1500个马木留克兵。这就告诉我们,通过严格的组织的组织纪律而

成的合力,它已不是单个力量的简单相加,而是个体能力的综合放大。

五、树立形象

就是严格按照条令规范言行举止,做到警容严整,举止端正,文明礼貌,秩序正规。良好的形象是军人仪表、纪律、作风、文化素养和军队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是消防部队建设的重要窗口。我们贯彻执行条令条例,就要时刻注意塑造军人的良好形象,做到有损军人形象的化不说,有损军人形象的事不做,树立消防部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

第三节 违反军队纪律的表现与处分

《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是规定军人行为准则的重要军事行政法规,是维护军队纪律。实施行政奖惩的依据。

一、违反军队纪律的表现

1、散步有政治性错误的言论,撰写、编著、出版有政治性问题的文章、著作,参加军队禁止的政治性组织或者政治性活动;

2、作战消极,临阵畏缩,贻误战机;

3、战时故意侵犯居民利益;

4、不执行上级命令和指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5、消极怠工,无故不参加学习、工作、训练和执勤纪和军人行为规范的规定:

6、工作失职,造成损失;

遵纪守法教育教案 篇2

板报宣传明要求。为了让全班学生明确明礼守法讲美德的具体内容,让班级宣传委员组织班干部以第四条的明礼守法为主题,出版四期板报,主题分别是“崇尚《宪法》,遵守《班规》;讲究礼仪,自树形象;公共秩序,铭记在心;公私财物,爱护珍惜”。每一期板报的具体内容是《宪法》的产生、地位、在国家法治建设中的重要性,班规的民主制定、班规的具体内容、班规的重要性;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的联系,礼仪语言、礼仪行为的普适要求,礼仪的重要性;公共秩序的内涵、具体行为要求、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在学校中公私财物主要有哪些,对我们学习、生活的作用,我们怎样爱护珍惜。板报宣传力求图文并茂、生动形象,除了做好板报的宣传,还将这些内容连同其他条目印成手册,发放至每一位学生手中。

主题班会辨是非。班会是开展新的《中小学生守则》教育的主阵地,今天的班会课同样要遵循新课程理念,始终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体验为手段,灌输式、一言堂、空洞的理论说教已经不适应对今天孩子思想教育的要求。利用主题班会开展新的《中小学生守则》教育,关键是帮助学生理解守则的具体条目,明确哪些行为符合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哪些行为违背守则。为了给学生明辨是非搭建平台,提供具体辨别是非的准则,就需要班主任教师做好班会课的准备。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班主任要事先设置好班会课方案,运用现代媒体手段,将青少年守法与违法行为、班级学生守规与违规行为、上海踩踏事件发生的场景、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的漫画等生活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体验守法与违法、遵守守则与违背守则的不同后果;让学生体验公共秩序对生命的重要性;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示中华民族是文明的民族,青少年讲究文明礼貌是无上光荣的。班会课可以是班主任自己主持,也可以让学生主持,要把班会课变成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教育的主阵地,要求学生在观看教师播放的视频以后,通过小组讨论、辩论会等方式明确是非,选择对错。通过对身边同学违背守则行为的分析、点评,以民主生活会的方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发动学生自主讨论、交流、互动,最终达成一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明礼守法”言行导向,加深学生对“明礼守法”的理解,培养学生自觉模范践行“明礼守法”的意识。

常规管理重行为。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提出“明礼守法讲美德,遵守国法校纪”,以国家的名义对中小学生的文明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古国。文明礼貌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一直在追求灿烂的文明。当代我们追求的文明,重在提高社会公德和培养公共素质,所以守则明确提出“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对中小学生文明提出了明确的指向性,我们只有将守则落实在平平常常的班级常规管理过程中,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和公共素质。如学生在午休期间轻声细语、轻手轻脚的要求,同学有困难时的热心帮助,路上相遇的微笑,与人相处时的和睦,不小心碰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见到师长时的亲切的问候,走廊里给教师让道,送别来宾的挥手致意;无论走多远也要将垃圾放入垃圾箱;就餐时、等候电梯时有序安静的排队等。真正的文明不仅体现在细节行为上,更是一种观照天下的仁善与胸怀;不仅仅是独善其身,更是兼济天下;不是看到老人摔倒,还去纠结扶不扶,而是勇敢地展示自己爱的行动,用自己的真心,用自己的实意,践行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

惩戒教育讲体验。明礼守法讲美德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单纯的正面教育、引导就能够完成的,在养成学生明礼守法习惯的漫漫征途中,学生会产生不少违背文明的行为,纠正这些行为少不了对学生的惩戒教育,惩罚就是制止人不去做某事,训诫就是让人认识做错事。惩戒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赏善罚恶,是为了培养人。无论是哪一种教育,惩戒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今天的青少年来说,他们才是惩戒教育体验的主体。著名教育学者孙云晓在《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一书中写道:“一个人改正错误,大多不是因为对方的强迫,而是因为他的内心真正受到了冲击,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惩戒的关键要看如何给孩子适当的惩罚,如何让学生具备战胜错误的能力。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学生产生不文明行为时,让学生知道不文明就应该受惩罚,接受惩罚是为了更好地文明,唤醒学生的自尊自信,唤醒学生潜在的文明素养,自觉主动地纠正违纪违规行为,由他律到自律,逐步养成文明、礼仪、有序、爱护公物的习惯。

常见的注重学生体验的惩戒教育主要有:一是班主任用书面交流代替口头说教,这样做肯定比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训诫麻烦,但是效果可能比当面训诫好得多。某学生因为没穿校服与值班教师发生冲突,我没有当场处理,因为如果这位学生已经认为自己错了就不会与值班教师冲突了。我给这位学生写了一封信,信中向这位学生提出了三点建议:1.自己错在哪里,怎么纠正自己的错误。2.和教师冲突,怎么挽回影响。3.看看黑板报里“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的内容,对照这些内容,有什么想法,和班里同学交流。接下来我观察了这位学生的做法,他立即换上校服;找了值班教师承认自己的错误;还在自习前找到班长,要求向大家公开道歉,因为没有穿校服,损害了班级荣誉。二是用集体交流代替个人交流。明礼守法讲美德活动开展两周以后,我组织全班学生召开活动总结班会,让班长把两周以来违背文明的行为一一列举出来,让大家自我反思,是否有这些现象,然后讨论这些现象的危害,最后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得,选出典型的同学交流发言。

遵纪守法教育教案 篇3

关键词:规范意识教育;遵纪守法;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1 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变的转型期,整个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就业方式等都在发生着根本的变化,这就给人们的道德文化、价值观念和法制观念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的在校大学生,影响更加深远,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和建设[1]。因此,针对如何加强我国高校的规范教育,努力培养遵纪守法的大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推进我国伟大复兴事业的前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开展大学生规范教育的意义

(1)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他们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因此大学生必须成长为德才兼备、遵纪守法的优秀人才。这就需要在传授他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努力培养他们的基本道德素质、诚信意识、法制意識等多方面的素质,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在将来担负起我国发展壮大的历史重任。

(2)是高校人才培养职能的需要

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知识和技能过硬、品德优良、自觉遵纪守法的优秀毕业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职能。但受到当今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大学校园中出现了考试作弊、论文抄袭、恶意拖欠学费、偷盗公私财物、甚至行凶伤人等现象,这严重影响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因此,高校必须大力开展大学生基本道德和法制行为规范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职能。

(3)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在中央宣传部和司法部制定的规划中,就提出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不断增强法制意识,努力养成懂法、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因此,应该大力开展大学生的规范教育,将法制行为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基本道德教育中,从而在将道德内化为大学生的基本观念的同时,使法律意识升华为大学生更深层次的道德义务,进而提升大学生的法制意识,最终实现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2]。

(4)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大学生毕业后就要步入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和未来的主力军,但只有能够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愿意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为国家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和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毕业生才能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因此大力开展大学生的规范教育,从道德素质、人生价值观、精神状态、诚实守信和遵纪守法等多方面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素质、诚信意识和法制意识的毕业生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3 加强规范教育,培养遵纪守法大学生的策略

基本道德素质教育和法制意识教育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因此加强规范教育应采用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相结合的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遵纪守法的大学生。

(1)举办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

可以通过举办多种多样的活动来加强规范教育。如组织大学生收听和观看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视频节目;举行规范教育相关知识竞赛或辩论赛等活动;聘请名人、专家或学者来高校举办道德和法制教育讲座等等。

(2)加强课堂教育的效果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道德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应加强这些课程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其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如大学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其内容不是很多,而且过于侧重于理论,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必须重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将枯燥的理论与鲜活的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并经常性的组织大学生进行讨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课堂规范教育的效果。

(3)融入到校园文化宣传中

高校应该将大学生的规范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宣传中,使大学生在校园文化宣传的熏陶下得到思想道德和法制意识的教育。如将一些规范教育相关的故事刊登在高校宣传栏上;或通过校园的电台、电视台、网站、LED显示屏或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将规范教育内容以声音、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栏目中,使其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制意识。

(4)渗透到日常管理中

高校还应将大学生规范教育渗透到的大学生的日常考勤、考试管理以及寝室管理等多方面的日常管理中,这就要求高校的辅导员和班主任把工作做到细处和实处,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得到良好的规范教育。

(5)注意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道德与法制规范教育的重要环节和载体,因此应大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将规范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高校应经常组织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工厂、企业或社区中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深入基层和群众的参观考察与社会调查来将已有的知识付诸实践,再通过实践的反馈来丰富和巩固已有的知识。

(6)组织心理咨询与辅导

为了应对我国转型阶段各种变化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高校在进行常规的规范教育同时,还应积极组织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预防和消除大学生在学习、成长和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心理状况,使大学生能够正确看待社会现象,进行合理的自我评价,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进而巩固大学生道德和法制规范教育的成果。

(7)需要社会与家庭教育的配合

高校对大学生的规范教育还需要社会与家庭的配合,因为只有全社会和每个家庭来共同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风气良好的社会和法制环境,才能使大学生真正成为遵纪守法的接班人。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逐渐营造一个弘扬正气、严格自律、遵纪守法的社会环境;需要每个家庭注重对孩子的规范教育,从小抓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的规范教育起到持续有效的作用,使大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有用之才。

4 结束语

高校大学生是我国建设发展的栋梁,承担着我国伟大复兴事业的重任,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基本道德观念和法制行为观念是一项既艰巨又紧迫的任务,这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不断积极探索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遵纪守法的高素质大学生,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化建设的需要,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万钧.当代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03).

[2] 陈大文.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3).

遵纪守法主题班会教案内容 篇4

活动准备:

1、准备道路交通标志图.

2、收集有关中小学生违反交通规则及不注意校园内安全的案例.

教学过程:

导入:

“安全第一,从我做起;安全第一,从小事做起,给危险挂上红灯!老师和家长每天最惦记的就是我们的安全.据了解,每年因各种事故,数以万计天真无邪的儿童死于非命,给家庭带来了不幸,给父母造成无法愈合的创伤.今天我们召开以〈注意安全,珍爱生命〉的主题班会,其目的是懂得安全的重要意义.学习了安全知识,既保护了自己,又让家长放心.安全教育至关重要,学校常抓不懈,教师常讲不烦.然而如何把安全教育具体化、实效化,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个人直系社会,牵动千家万户,学校曾多次组织安全教育活动.然而以往这样的班会全都是说教形式,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可是事故却屡屡发生.究其原因就是内容空、大,学生不买帐.因此本次班会宗旨选定学生熟悉的生活,让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去认识,去体会安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请两位学生表演一则小品,题目是《车祸》.一位学生扮演一位司机驾驶一辆疾驰而来的小汽车,在十字路口将另外一位学生撞倒.通过这一幕危险的场面,将学生们带入一场讨论当中.在街道上面如何防止自己被汽车碰到.对于一些危险的道路我们应该怎么做才可以预防碰到不该发生的车祸.如果出了意外我们应该怎样应付.使用哪些手段可以尽量减少自己受到的伤害.(然后引导学生说出除了以上遇到的问题,还有那些比较危险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

学生提出:

防水.在游泳池或者池塘附近玩耍时,一定需要有成年人陪伴.如果发生事故要及时呼救.

防火.学生们首先讨论一下防火的重要性.因为我们每天都可能会与火打交道,所以防火知识必不可少.然后,教师及时的普及防火知识,帮助学生们认识玩火的危害,以及遇到火警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防坏人:

学生们联系自己的情况,谈一谈遇到坏人时我们应该怎么做.比如遇到小偷,怎么防止自己被盗,以及怎样提醒别人注意.

怎样才能不受社会上一些非法帮派的影响,怎么样才能不被黑帮所勒索,所欺负.以及怎么样防止受到黑帮胁迫加入帮派.

还有就是不要被其所引诱,做一些不该做的坏事.

毒,教师这时开始放映反毒影片《远离白色诱惑》.

通过收看该影片中,吸毒人员的种.种恶劣的形象,让学生们认识到毒品的危害.通过影片中的讲解,认识到一个人走上吸毒的道路,全家都要受苦.一个个家庭是怎么被各种毒品害得家破人亡的.到了影片的最后,让学生们认识到怎样识别毒品,怎样防止受到毒品的侵害.

邀请学生参与观摩电影《关爱明天》的活动.该片突破传统说教方式,融知识性与娱乐性于一体,通过实例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安全预防与应急处理措施,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对青少年有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震撼力.

诚实守法教案设计 篇5

-——《诚信守法》教学设计

崇仁一中 尧和德

一、活动背景: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立德树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落实《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4]4号)的有关要求,在中小学开展文明礼仪和法制教育,整体提升中小学生的文明素养和法律素质。为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青少年将诚信守法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和发扬下去,让诚信之花开遍社会的每个角落;结合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月”活动;我班开展了主题为“与诚信为友 做守法少年”的主题班会教学活动。

二、活动理念:本次班会也是崇仁一中结合相关要求而开展的“素质教育月” 系列活动之

活动理念是:传承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青少年的道德素质,使青少年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者、实践者、受益者。

三、活动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懂得诚信守法的涵义,懂得诚信守法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与人交往的最重要品德。理解诚信守法、拒绝谎言、重视承诺的要求,做一个诚信守法的人,过诚信守法的生活。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以诚信守法为荣,以撒谎、失信为耻的道德意识,形成稳定的诚信守法道德情感。

(三)重 点 : 诚信守法的重要性、意义和要求。(四)难 点 : 诚信守法的要求。

(五)教学方法 : 讲授法、辩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六)教具与学具: 多媒体、影碟、网络资源

四、活动准备

要求学生借助网络资源了解下列材料(1)故事《巨额面前》(2)小品《打工奇遇》(3)故事《王飞撒谎》(4)故事《搞传销害人害己》

五、活动过程

(一)请听《诚信之歌》。同时引出这堂课的主题。

(二)教师:

什么是诚信: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常交往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诺千金。“诚信”说起来简单,写起来更简单,只有两个字,可是要真正做到“诚信”确实很不容易。因为有时我们会为“诚信”失去一些东西或损失某些既得利益,所以有时我们要做出“诚信”的选择是很艰难的。接下来我们来看故事《巨额面前》:

这是一起真实的事件,事情就发生在广东省茂名市,2002年8月30日,一位在彩票售票点工作的姑娘林海燕接受一位老顾客电话订购彩票,而顾客没有及时去取彩票,无巧不成书,恰恰是这张彩票中了500万元大奖。结果这位姑娘在巨额的金钱面前毫不动心,主动将彩票送还了这位顾客。(1)问题:

1.如果你是售票员,你会怎样做呢? 2.在巨额面前,你有想到诚信吗?(2)学生回答: 学生自由发言。(3)教师分享:

1. 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林海燕做到了,并且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对人诚信是一种对事的态度;对事负责是对人守信的具体表现。

2.言而有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一个人不讲诚信,就会产生信任危机,无法在社会上立足,自食到其自种的苦果。3.明白只有诚信的人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4)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通过真实的故事先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进入上课的状态

(三)教师: 不久前,深受观众喜爱的小品艺术家赵丽蓉永远地离开了广大喜爱她的电视观众,不过她却留下了一些脍炙人口的小品,这节课我们也准备用几分钟的时间来再次欣赏一下她老人家的精彩作品:

赵丽蓉小品《打工奇遇》中巩汉林饰演的酒楼老板乱报菜价的情节。(播放视频)(1)问题:

1.小品里酒楼老板的这种做法你能理解吗?看完小品后你的心情如何? 2.假如有一天你也遇到像小品中酒楼老板这种人,你会对他说什么?(2)学生回答:学生自由发言。(3)教师分享: 1.酒楼老板的这种行为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种现象在酒楼这种行业中还是比较普遍的,甚至还成为了酒楼赢利的“行规”。虽然看小品时挺开心的,不过看完小品后心情还是比较沉重的,因为我们看到了一些人为了赚钱出卖了自己的良心,看到了在物质利益面前变得丑陋,失去了做人诚信的原则。

2.我会对酒楼老板之类的人说:“你这样做也许会为你带来暂时的利益,不过你却失去了诚信做人基本的原则;你应该诚实热情地对待每一个顾客,你的生意才能做到永续经营。(4)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这是一个很精彩的小品,通过这个小品的精华部分引起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让学生认识到:生意因诚信而红火,收入因守法而永续。因此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做到诚信守法。

(四)教师:

不诚实的人往往要不断地制造谎言来掩饰自己,在湖北就有一个12岁的学生因为自己的一个谎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案例展示:

湖北某市12岁学生王飞,蹲在很浅的水中,假装不会游泳,大喊救命。车道部武昌车辆段工人方俊明见状不知是谎,跃入水中救人。因水浅,导致颈锥骨折,终生残疾。王飞家赔偿了近一万元的医疗费。(1)设问:

1.王飞的一句谎言造成了什么后果?

2.假设你是方俊明,救人反成残疾你的心情会怎样?

3.这件事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先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共同分享)(2)学生回答:学生自由发言。(3)教师分享:

1.王飞的一句谎言造成好人方俊明终生残疾,不仅毁了方俊明的一生,还给方俊明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同时也给王飞的家庭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且会给王飞的一辈子造成不可磨灭的阴影。

2.假设我是方俊明我会觉得非常的痛心和悲惨,同时仍然会不放弃对他人的信任。

3.我们应该做一个诚实的人,拒绝谎言,避免王飞的悲剧再次重演;不要因为自己的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谎言而后悔终生。

(4)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谎言,很多人都认为“撒谎”是很正常的事情,甚至认为是微不足道的,对谎言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通过王飞这个简单明了却又深刻的案例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谎言的严重危害性,并且拒绝谎言。

(五)教师: 有时后,人们因为“诚信”而要失去一些东西或损失某些利益,所以有时我们要做出“诚信”的选择是两难问题,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现在我们准备就这个诚信的两难问题在男女生之间展开辩论。(1)论题:诚实的两难

正方(男生):应该对别人展现自己的本来面貌。反方(女生):应该努力给别人留下诚信的好印象。(2)学生辩论:学生自由发言。(3)教师总结:

1。这的确是一个两难的选择,谁不想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给人留下诚信的好印象呢?因为这样可以让我们拥有好人缘,让我们在集体生活中更加得心应手,而且有时是否给人留下好印象甚至可以在关键的时候影响自己的前途,比如我们以后求职的时候,给人留下好印象就显得很重要。

2。但是如果给人留下好印象是以失去“诚实”作为代价的话,我想这代价未免也太大了。如果是以失去“诚信”作为代价换来的好印象,这个好印象是不会长久的,因为谎言终究要被拆穿。而谎言被拆穿后,不仅不能给人留下好印象,反而会让人觉得你这个人不诚实可靠,使你的形象大打折扣,这就得不偿失了。另外,也只有你对别人诚信了,别人也才会对你诚信,这都是相互的;所以,我认为应该给人留下好印象,但不能以失去诚信为代价,因为这样会让你失去更多的东西。(4)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通过这个生活中的两难问题的辩论,可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让他们在辩论中逐渐明白,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做人的基本原则——诚信,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做人不仅要诚信更要守法。

(六)教师:

1.什么是守法?守法是法的实施的一种基本形式。如果法制定出来了,却不能在社会生活中得到遵守和执行,那必将失去立法的目的,也失去了法的权威和尊严。守法所包含的内容要比许多人所理解的广泛、深刻和丰富得多。守法意味着一个国家和社会严格依法办事的活动和状态,而依法办事就自然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依法享有权利并行使权力,二是依法承担义务并履行义务。

2.社会生活中的常见违法行为有:搞传销、做假帐、假冒伪劣、短斤少两、虚假广告、拖欠工资等。接下来我们来看故事《搞传销害人害己》: 案例展示:

我是一个出生在80年代初期农村家庭的孩子,03年,中专毕业以后就进了一家医疗器械公司,一干就是六年,做到了公司一个中层管理,并找了一个漂亮的女朋友,年底就要结婚了。在09年六月份,一个朋友在南昌给我打电话约我去玩,我一直没去,后来公司让我去南

昌办事,我就顺便去了一下,我在那里了解了几天以后,结果就回去辞了职,对家人说是去做生意,实际是加入传销,在那里就干了起来。我把自己的女朋友也骗了过去,结果她哭了两天没吃没喝,我就偷偷的把她放走了,从此她离开了我。后来我又把我的舅舅和表弟以及好朋友,同事都叫了去,我在里面做了领导【主任级别】,后来又做了经理级别。但是随着我的级别越来越高,我了解的越多就越害怕,一年多的时间里面就有两个人因为刚来不理解而跳楼自杀,也有人因此而坐牢,我刚开始以为我们做的是正规的公司,只是多层次直销没立法所以才难做,我做到经理的时候才发现,下面人交的钱跟本就是被上面的私分了;我就想离开这个组织, 两个月后我从那里面出来了,并我还把我的亲人从中劝了出来。但我发现:我的一个亲人为了这个行业和老婆要离婚了,很多人都亏了很多钱,失去了工作,我也一直不敢回家,我怕面对亲人,我都不敢给父母打电话,我为了传销失去了工作,失去了女朋友,失去了亲朋好友,我现在非常后悔。(1)设问: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什么危害,如何杜绝避免加入传销? 2.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2)学生回答:学生自由发言。(3)教师分享:

1.了解直销和传销的区别。只有弄清楚二者的区别,才能在实际求职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认知。从根本上来说,直销是靠销售产品挣钱,是合法的;传销是靠发展下线拉人头挣钱,是违反的。

2.摆正心态,不要梦想一夜暴富。我们都有过这种想法;但是现实是不可能的,经过现实无数次折磨后才会有这样的认知。而传销,很多时候就是抓住了人的这个弱点。3.搞传销害人害己

(七)教师:(1)设问:

若干年后,你成了一家知名企业的会计。公司老总让你作假账时,你会怎么做? 现在我们就这个问题全班来进行讨论。(2)学生回答: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分享: 我们应如何遵纪守法?

1.廉洁自律、洁身自爱,把遵纪守法看作是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加强法律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自觉遵守法律;把遵纪守法看作是对一个人的基本要求,3.不违法,只有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才能使一个人由自然人成为社会的人。

(八)签名共勉 教师:

1.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努力做到拒绝谎言,重视承诺,争取做一个诚信守法的人!现在让我们每个人在这张诚信守法协议书上签名共勉吧!2.教师和学生共签诚信协议书!!

六、活动反思

1.学校生活中,不诚信的行为:考试作弊、借东西不还、抄袭作业、说慌等;你在学习生活中有哪些不诚信的行为,你该怎么做?

2.建议每个学生设计好一个卡片(如:心形卡),上面写上“诚信” “守法”字样,并签名,呼吁大家行动起来共同诚信、守法,过后将卡片张贴在班级的墙壁上,让学生相互督促,共同发展,与诚信为友 做守法少年。

遵纪守法教育 篇6

授课人:齐伟国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依靠法律来维护一种安定的社会秩序,来制约着人们的言行举止。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的学习法律知识,自觉的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我们要以遵纪守法为荣,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在全社会形成“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让遵纪守法成为我们的荣誉。

“法律”可以说是黑色的,因为它在犯罪人面前,意味着判决、处罚;“法律”亦可以说是红色的,因为它在无辜者面前,代表着正义,公平。当某人被证据确凿地证明有罪或无罪的时候,法律就得到了体现,正义就得到了伸张。“法”是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律”是具体的规则,条文。“法”、“律”结合起来,组成了这个社会中神圣的词语。古罗马的西塞罗曾在《论法律》中说道:“法律是根据最古老的、一切事物的始源自然表述的对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分,人类法律受自然指导,惩罚邪恶者,保障和维护高尚者。”法律在这个社会中是一种权威,人们需要参照它来生活;法律是一扇屏障,是那些弱小的人温暖的家,他们的利益在这里得到了保障,他们权利在这里得到了自由;法律更是一条粗大的铁链,它紧紧地绑住犯罪分子,让他们无法在这个社会中胡作非为。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进步,法律同样也会进一步完善,因为整个世界的和平发展是要依靠法律才能稳步的前进。法律离我们并不遥远,无论是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法律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需要学法,懂法,用法,不犯法。才能像法国的泰〃德萨米在《共有法典》中说的那样:“这些神圣的法律,已被铭记在我们的心中,镌刻在我们的神经里,灌注在我们的血液中,并同我们共呼吸;它们是我们的生存,特别是我们的幸福所必需的。”

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一个国家即使经济实力再强,假如没有健全的法制,没有遵纪守法的国民,仍不能算是一个真正文明、强大的国家,照这个标准来看,我们离真正的“强盛”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虽然,我国目前已经构建起了比较完备的法律框架,普法教育也搞了多年,但实事求是地讲,“遵纪守法”四个字还远没有成为所有公民的自觉行动。应该说,我们这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虽然距离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尚需时日,但却并不缺少建立和谐社会所必不可少的道德传承。

民众对法纪是忠诚的,他们甚至希望像苏格拉底那样用生命去追随自己心中神圣的法律。古希腊雅典的“当权者”以对神不敬等罪名逮捕了苏格拉底并判他极刑。临刑前,他的弟子们决定帮他越狱,而且一切都准备妥当。但苏格拉底却说:“我的信仰中有一条就是法律的权威,既然法律判处我极刑,作为一个好公民,我必须去遵守。” 苏格拉底最终带着对法纪的忠诚含笑离开了人世,但他的思想却流芳百世。

在大多数国人来看,苏格拉底确实有点迂腐,既然法纪本身不公正,那为什么还要服从呢?有人认为,由于人们的道德准则与正义原则并不完全一致,也就必然存在意见分歧与矛盾。因而,为了建立良好社会秩序,人人都应当遵纪守法。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现代中国,法律是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制定出来的,反映了人民的基本意志,我们更应当自觉遵守和维护。什么时候,我们国家不仅经济实力足够强大了,而且“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荣辱观也真正成为一种被全社会广泛认同、自觉追求的公共时尚时,中华民族的实力才能软硬兼备,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遵纪守法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和义务,是保持社会和谐安宁的重要条件。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条件下,从国家的根本大法到基层的规章制度,都是民主政治的产物,都是为维护人民的共同利益而制定的。“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就是遵从人民意愿、维护人民利益的高尚之举,必将受到人民的肯定和赞同。这应该是每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所追求的荣誉所在。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人人守法纪,凡事依法纪,则社会安宁,经济发展。倘若没有法纪的规范,失去法度的控制,各项秩序就无从保证,人们生存、发展的环境就会遭到破坏,人民群众就不可能安居乐业。十年“文革”,社会**,民主与法制遭到疯狂践踏,党纪、政纪、军纪受到严重破坏,社会秩序荡然无存,正常生产、生活无法进行,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维护,就连国家主席的人身自由与生存权利也得不到基本保证。这种“史无前例”的混乱无序状况,破坏了社会的安定,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无可估量的巨大损失,教训极其惨痛而深刻。今天,我们强调“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就是要进一步告诫人们,无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军队,还是一个地区、一个单位,须臾不可没了法纪的规范,须臾不可乱了正常的秩序。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民主法治社会。在民主法治的背景下,违法乱纪就是践踏民意,危害社会。有人似乎觉得违法乱纪可以捡便宜、捞好处,所以不惜以身试法,铤而走险,甚至沾沾自喜于钻一下法纪的空子。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玩火行为。那些最终被绳之以法的人,在最初都毫无例外地抱有侥幸心理,以为可以超越于恢恢法网,乃至为自己的违背法纪而骄傲。当正义的宣判来临之际,他们才开始悔恨、自责,留下了多少以警后人的教训!如果当初多一点遵纪守法的光荣感,少一点违法不遵的行为;多一点违法乱纪的耻辱感,少一点违法乱纪的侥幸心,又何至于此!

我来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名字叫《第三个答案》,主要讲的是黑牛作为一名司机,当撞了人怎么办。他的三舅问他如果撞了人怎么办?黑牛说要么救人,要么逃跑。三舅否定了他说的两个答案,三舅告诉他第三个答案是把车往后倒,再叫警察来处理。果然有一天,黑牛撞了一个农民,人就在他车底下,如果倒车,肯定把人压成肉饼。黑牛是个老实人,他把人送去了医院。整篇故事都用了最简单、最朴素的语言,没有华丽的词语来修饰。但它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却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人心。有一个地方让我十分地感动。那就是黑牛自己最后说的一句话“老叔,我不想给自己的良心背一辈子的债,我宁愿给你背一辈子的债¨¨¨永远都不会错!”说得多好呀!宁愿背一辈子的债务,也不愿意做一个不遵纪守法的人。这是为什么呀?这肯定是一个遵纪守法的人才能做出来的事情,如果他像其他的司机一样,撞了人就逃之夭夭,想着怎么样才能摆脱这件事情,想着怎么样才能毁灭证据,让这桩宗罪不降临到自己的头上,盼望着警察们能够把它忘掉。这是多么可悲啊!自己做了错事都不敢承认,就这么白白的失去了多少条无辜的生命。虽说黑牛也没有多少文化,不能出口成章,落笔成文,但他却能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恪守自己的职责,做自己该做的事。他的行为受到了大家的称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是呀,只要凭着自己那颗遵纪守法的心,去选择一个答案就永远都不会错。遵纪守法,每个人都会说,但为什么没有几个人能够真真正正做到呢?那就是因为人们对自己的要求太松、太不严格了。如今有许多不合法的公民。他们一天到晚不务正业,去做那些下三烂的勾当,破坏合法公民的生活质量。还有许许多多的司机,撞了人之后,把车开得飞快,让自己能够更快的逃离案发现场。为什么他们就不能够自己站出来承认自己犯下的过错呢?就算你躲得了初一,你躲得了十五吗?

遵纪守法教育教案 篇7

一、大学生遵纪守法的社会意义

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 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肩负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大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外, 还应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以及较强的法律意识, 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 在保证其全面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服务社会。另外, 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加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完善市场经济建设, 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 几乎每所高校都在倡议国家的号召, 每年学校都会举行“五五”普法讲座, 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 可见国家对高校大学生的关注程度。从各项法律中涉及到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到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设为大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从上层建筑的宏观把握是很美好的, 但是在底层, 也就是说高校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倒像是为了完成任务, 老师在完成任务, 学生可以不来上课, 这样就没有达到普法的效果。高校应该从这方面下功夫。另一方面, 根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 最近几年, 青少年犯罪占社会刑事犯罪的70%—80%, 其中大学生犯罪约占1.7%。近年来也出现一些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恶性事件, 比如马加爵杀人案、刘海洋伤熊案。可见, 高校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够到位, 作为一名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老师, 同时要呼吁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一名辅导员老师24小时工作也不可能看住一个学生, 所以说, 从小就要做好法律知识的普及, 预防学生心理扭曲, 总之, 大学生法律意识还需不断提高。

二、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

(一)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犯罪的影响

1.父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在现今经济发达的社会中, 家长对孩子是无比的溺爱, 孩子哪怕是要天上的星星, 家长也会想办法给, 这就把孩子惯坏了。还有一种家庭教育是平时忙着自己的生活和事业, 对自己的孩子是不闻不问, 每当孩子犯错误和成绩不好时就会大骂, 一味指责, 时间一长孩子就慢慢的讨厌学习, 厌恶大人的说话, 离家长越来越远, 和家长没有沟通, 我行我素, 最终偏离了教育的原始轨道, 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说,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多给孩子讲道理, 少指责;多沟通, 少命令。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家庭组织结构对孩子的影响也是相当重要的。当今社会离婚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一种时尚, 个个都争先恐后的, 难道这也和学习成绩一样排名吗?在笔者的学生中90%来自农村, 但是离异家庭也不少, 有些学校离异家庭的学生可以达到20%, 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不禁吓一跳, 心里默默的想这些家长想干什么, 两个人的生活真的那么难过吗?在一大部分违法犯罪的学生背后总能看到家庭的异常, 这些孩子平时调皮捣蛋, 不好好学习, 总喜欢搞一些恶作剧, 上课捣乱不听课。在出现这些一系列的问题时作为家长笔者建议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和教育方式。不要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只选择了自己, 呼吁大家要为孩子多想想, 难道等到年老希望把他告上法庭说他没有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悲剧上演吗?为了自己和孩子的前途, 理应牺牲一下自己。

(二) 大学教育及管理对大学生犯罪的影响

1.大学教育体制存在缺陷。在当今大学教育体制中, 大学只注重专业课的教育, 公共课就像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上课, 学生上课很随意, 经常旷课, 这样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就形同虚设, 学生考试不及格, 补考和重修更是不值得一提, 再不济还有大清考。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工作量, 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学校对这些课程也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这样学生的道德品质也就可想而知了, 大部分学生法律知识淡薄, 观念不强, 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对自己的人生也没有一个规划, 很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 最终导致道德沦丧, 违法犯罪的事情发生。

2.大学生管理相当薄弱。随着经济的发展, 2002年开始大学生大量扩招, 全国高校在校人数达到两千多万, 规模位居世界首位, 使得大学生的素质大幅下降, 飞速的扩招造成学校教学资源严重短缺, 后勤服务跟不上, 教师的水平有所下降, 这些因素制约着高校的发展。同时学生数量骤增之后, 学生管理方面也出现了新的问题。高校学生管理方面全部落到了辅导员的身上, 一名辅导员管理几百名学生, 辅导员日常事务繁杂, 对学生的管理上就有所欠缺, 另外高校上课教师对学生极不负责, 学生上不上课教师基本不管, 这是基本的管理落后。其次,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 对于心理健康问题一定要做到早预防、早治疗。再次, 为了确保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 学校专门制定并颁布了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 往往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 最终使问题处理打大折扣, 而长期有规无循, 最终丧失威严, 也令少数学生有恃无恐, 不断做出违纪行为。管理力度不够的另一个表现是, 对本为数不多的校纪处理, 基于某些考虑, 不能及时公布于众, 使得他人从中受到警示。这样就会使学生放任自由, 我行我素, 无视学校校规校纪, 最终会有更多的学生违反校规校纪, 使学校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同时, 由于教育目标追求功利, 学校把一切工作都纳入量化管理, 通过打分测评等方法评优, 把一切管理手段和标准量化, 把学生的一切行为都与分数挂钩, 导致以利益相诱的恶性竞争。这种恶性竞争很容易导致学生心理的失衡, 跟着向功利化发展, 同时也就把脚踏实地的优良传统丢失。

(三) 社会因素对大学生犯罪的影响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经济飞速发展, 人们追求享受的欲望开始膨胀, 再加上现在挂在人们嘴边的话:现在是一个看脸和颜值的社会。这些使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产生偏离, 他们相互攀比, 趋乐避苦,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不择手段。评判标准不是他的能力和素质, 而是物质、官二代、富二代、白富美等名词。这些扭曲的社会现象影响了这一代大学生, 使得他们对公正公平丧失了信心, 如果不走歪门邪道就办不了事, 社会不良风气腐蚀了他们, 这就要求重塑社会形象, 给年轻人树立良好的形象。

2.不良媒体文化的诱惑。现在是网络化信息时代, 网络的传播速度是非常惊人的, 它可以给人提供方便, 获得较大的信息量, 开阔了视野, 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同时, 有些不法分子利用媒体传播一些不健康的图书、音像制品, 这些有可能包含了许多暴力、淫秽的内容, 一些意志力不强的学生就会受其影响, 他们长期沉迷于这些不健康的内容之中, 最终就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的路径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有关大学生犯罪的相关现状, 以及前人研究的大学生犯罪的原因;通过调查问卷对陕西具有代表性高校的老师、学生和从事专业学生工作研究的三类人群进行调查分析;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会议精神为背景, 探究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的新型模式。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证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以陕西具有代表性高校的老师、学生和从事专门学生工作研究的相关人员进行研究分析, 探究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的路径研究。

(一) 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分析

通过走访陕西省具有代表性高校的老师和从事学生工作研究的老师, 分析得出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归纳为学生家庭教育和家庭结构的残缺, 特别表现为单亲和离异家庭;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的不合理, 只注重学生专业教育, 对学生的能力教育、品德教育、素质教育显得较为松散;社会因素也相当明显, 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追求享受、爱慕虚荣等因素, 诱发学生违法犯罪。

(二) 大学生对法律的认知度调查分析

通过表1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对法律是比较陌生的, 能够对法律非常清楚的只占到了12%, 而不了解的则占到了29%, 可见当代大学生是非常需要普法的, 这就要求家庭、学校、社会等团体和组织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最起码明白干什么事情的时候是违法犯罪。

(三) 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的手段

通过表2可以得出对大学生遵纪守法的手段中最为有效的为现场参观, 其他的手段受教育者并不十分受欢迎, 所以在以后的大学生爱国教育、法制教育时多组织学生前往实地进行观看, 但是高校在外出活动的时候安全问题需要格外注意。

(四) 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现场学习参观

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最直接的手段是现场参观学习。例如, 可以法庭进校园, 让在校学生现场观看对犯罪分子的审判过程, 了解法律, 目睹真实法庭, 促进大学生的心灵感触, 反思违法犯罪的行为;开展法律专题讲座, 分析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 了解学生家庭教育背景和家庭组织结构, 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同时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 当发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等状况时, 做好早预防、早治疗。

四、小结

如何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的违法犯罪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它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育人要育有人性的人”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教会他们为人之道, 是高校不可忽视的课题。在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的路径中我们还要不断创新, 寻求更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共十八大四中全会会议精神.

[2]于伟东.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及培养途径[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8 (01) :13-16.

[3]朱海.论大学生法律缺失及其培养[D].吉林农业大学, 2013.

遵纪守法教育教案 篇8

以组织宣传为先,营造教育实践活动的良好氛围

今年6月2日,区工商联召开了以守法诚信为重点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区委统战部主要领导出席,就深入开展活动作出具体部署。在街镇商会层面,各街镇商会作为守法诚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阵地,细化各自活动方案,充分发挥商会在行业和会员自律中的积极作用,组织会员进行学习培训和座谈讨论,引导会员企业自觉增强法治意识,依法治企、依法经营、依法维权。

区工商联党组成员带头下基层调研,摸底调查。通过深入基层、商会和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调研,了解当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守法诚信方面的突出问题、现实诉求以及对守法诚信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建议,准确把握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脉搏,积极回应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有针对性地谋划和开展活动。同时,总结前几年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经验与做法,边总结边推进,进一步优化对非公企业的正面引导、政企沟通、培训互动、帮扶服务、解决困难、协调配合等机制,增强教育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宣传内容上,区工商联广泛宣传开展守法诚信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引导非公有经济人士积极参与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促进他们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遵守法律,重信守诺,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法制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在宣传方式上,在用好传统手段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扩大活动影响力,通过会刊、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加强对守法诚信教育活动信息报送和新闻宣传。此外,区工商联还注重先进典型的正面引领作用,继续推广区工商联编写的《长宁非公经济风采》一书,向社会各界集中宣传区内守法诚信的非公经济人士和非公企业典型。同时,通过每月走访一定数量的企业家,在《长宁时报》长宁区非公有制经济专栏上和会讯《长宁工商联》上组织典型宣传,总结和发扬区优秀非公经济代表人士艰苦创业、奉献社会的精神,展现业绩和风采,宣传优秀品质和创业历程。

以学法守法为要,牢固树立非公经济人士守法诚信意识

为进一步加强广大非公人士对政策的及时有效解读,切实做到心中有数,区工商联集中力量对中央、上海市和长宁区有关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进行梳理,将27项政策汇编成册,完成《2013—2014非公经济政策汇编》,发放至街镇商会和非公企业家手中,受到普遍欢迎。同时,组织非公企业参加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召开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服务政策解读、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扶持资金解读、中小企业开拓资金专题等政策解读会,与区商务委、人社局等部门分别举办劳动用工政策解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讲座等,帮助非公企业理解政策、用好政策。

活动开展至今,区工商联始终聚焦守法诚信的主题,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当前非公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现实需求,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宣传弘扬改革创新、艰苦奋斗、诚信守法、担当奉献的精神相结合,与参与谋划区域“十三五”发展规划相结合,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主战场相结合,与承接自贸试验区溢出效应、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创新制度相结合。充分发挥上海市民营经济研究会长宁区工作委员会的作用,研究完善促进非公企业守法诚信工作机制,引导民营企业遵法学法守法用法,诚实守信,规范经营。围绕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自贸试验区建设、十三五规划、落实市委“1+6”文件、加强公共安全等重点课题开展调研,及时收集整理“关于人防技防结合维护公共安全的建议”、“关于加强公共安全,杜绝踩踏事故发生的建议”、“关于由基层商会组织承接街镇对社区企业的管理与服务职能的建议”、“关于信用查询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关于企业法定代表人代持股份的问题和建议”,积极向相关党委和政府部门提出意见建议。

在积极建言献策的同时,区工商联不忘时刻引导非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激发企业家回报社会的热情,激发社会正能量。积极开展“百企助百老”慰问走访活动,慰问“三老”人员近百人。还先后开展送知识、送法律、送科技、送岗位进军营、“军营一日行”等活动,强化非公企业家与部队的紧密联系。

以法律服务为实,切实提升非公企业防范风险能力

一直以来,区工商联都将“用好重要平台”作为服务工作中的一项准则。活动开展以来,区工商联突出抓好法律服务平台的建设。加强与区司法局的沟通合作,积极整合行政和司法资源,及时研究解决非公企业涉法问题,畅通非公经济人士诉求反映渠道。注重加强与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的合作,依托法律专家资源,从区和街镇商会两个层面,深入推进区工商联专家律师团、街(镇)商会法律顾问工作,组团或对口为非公企业提供法律服务,通过帮助企业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处置机制、开展法律培训、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促进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维权和规范管理,提升企业防范法律风险能力。今年,区工商联特别邀请著名法律专家、上海君悦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正东为会员企业作法律服务专题辅导报告,通过以案释法,解剖鲜活案例,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充分认识守法是对企业最有效的保护。街镇商会也通过互动,为非公企业提供各类法律服务,引导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维权。

开展活动中,区工商联坚持倡导诚信合作、守法经营,帮助非公经济人士认识守法诚信对于企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促进非公企业在商务合作中把守法诚信放在突出位置。一是继续做好友好商会的联络学习,组织、参与区非公企业招商推介会、投资咨询会、商务对接会、业务交流会、名品博览会、经营培训会,以及上市公司沙龙、青年企业家联谊会等,帮助非公企业拓展业务、开拓市场,成功寻求商贸合作、海内外投资和技术交流等机会。二是积极牵线搭桥,增进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各类融资平台合作,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今年通过银企战略合作签约等形式,帮助解决非公企业融资2200多万元。三是在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工作中,区工商联积极参与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努力创建新形势下非公经济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宣传教育,引导会员企业规范劳动合同制度。今年,区工商联组织区内优秀非公企业参与“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提供工作岗位近200个;组织蒙翰贸易、忠诚物业、嘉盈服饰等13家企业参加劳动仲裁院举行面对面的咨询等活动,受到企业欢迎。

上一篇:中职生班主任评语下一篇:语文学业水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