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冬天作文

2024-10-17

爱你冬天作文(共14篇)

爱你冬天作文 篇1

关于冬天作文:我爱你 冬天

我爱你,冬天。你给我们带来了喜悦。庄稼感谢你,孩子感谢你,农民也感谢你,世人都感谢你!

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冬妈妈在对她庄重的大女儿瑞雪说:“孩子,去吧!到植物身边去呀!”说完,大女儿走了。又对美丽的二儿白雪说:“去吧!把城市打扮一下!”说完二女儿走了。又对调皮的小女儿小雪说:“去吧,和孩子一起去玩耍、嬉戏吧!”说完,小女儿风风火火地跑了。

我来到山上,松树挺拔地站在山上,叶子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雪,好像在说:“冬妈妈真好,让她的.大女儿为我盖被子,我可舒服了。”

我又来到城市里,城市被打扮得别有一番景色。城市好像在对我说: “冬 妈妈的二女儿也不比她的大女儿逊色,瞧,我不漂亮吗?”

我来到乡间的空地上,只见孩子们正高兴地堆雪人。一阵阵欢乐的笑声传入了我的耳朵里。忽然一个孩子说:“冬妈妈的小女儿才是最好的!雪既不大又不小,正正好好。瞧!我们玩得多欢快。”

冬天,我爱你,但我更爱冬妈妈的三个庄重、美丽、调皮的女儿。

爱你冬天作文 篇2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我也在作文教学之路上艰难地摸索着, 反复地实践着, 在此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感想, 将其记录于此, 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不少同行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尽管新课程下作文在不断改革, 但看看学生写作文却发现, 很多人依然惧怕作文, “啃笔头, 挤牙膏”地凑字数, 采用拼、凑、压、挤、抄等方式“合作”而成, 再看作文内容, 文字生硬, 缺少真情实感。因欠缺积累, 无实例可用, 文章欠缺文化厚度, 让人看后啼笑皆非, 欲哭无泪。

二、作文教学现状

首先, 很多老师轻语言积累和生活感悟, 重方法教学。他们非常注重模式的教学, 如生硬的教学生怎样开头, 怎样过渡、呼应, 又如何结尾等, 使得本应富有生活情趣的作文课模式化, 变得呆板乏味, 也让学生误以为好作文是靠模式“造”出来的。

其次, 大部分老师在作文课上没有系统的计划, 随意性大。作文教学计划应该在开学之初就做好安排, 然后很多老师没有预先的全盘考虑, 随意性很大, 无计划可言, 有的即使有计划, 也是临时的、局部的。这种“事前无计划, 当事随意行, 事后无收获”的结果可想而知。

最后, 很多老师比较注重写作的数量, 却忽略评讲的质量。大家似乎都明白, 多写、勤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途径, 所以大量布置日记、周记、读书心得、平时见闻等内容, 却忽视了对作文的评讲, 每次评讲时抽取几本好作文在班上读读就完事, 也没有说好作文好在哪里, 为什么好, 差的作文又为什么差, 原因是什么, 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当然缓慢, 事实表明, 多练笔对写作能力的提升有一定帮助, 但较之有针对性的练习, 差之甚远。

三、现有优秀教师的经验总结

针对学生“怕作文”的现状, 无数老师在改革实践后都提出了自己的做法, 比如情景教学法、开放作文法、聊天作文法、作文学生互批法, 也有很多老师提出了作文细化教学法、目标设定法, 各类经验文章大放异彩。

四、针对弊病, 我的“药方”

(一) 激发兴趣, 激发表现欲。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掌握某种活动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它是与愉快的情感体验相联系, 在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事实证明, 一个人只有对某种客观事物产生需要, 才有可能对这种事物产生兴趣。

我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发表欲, 为学生提供机会, 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供机会, 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现在别人的面前, 也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写作水平的好方法。希望表现自我, 是学生心理上的一个共性。自己的作品一旦发表, 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同, 对学生来说, 是很大的鼓励, 它能增强自信心, 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往往会对他们写作水平提高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样的机会其实很多, 课前三分钟的演讲, 班级举行的辩论会, 主题班会, 征文比赛, 班级的黑板报, 校刊……教师要争取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 对写作不好的学生, 教师应伸手相助, 努力寻找其作文中的光彩之处, 给予赏识、认可,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从而扬起自信的风帆, 取得更好的成绩。兴趣的培养, 是作文能力提高的前提。

(二) 立足于课堂, 延伸至课外, 注重积累素材, 分类归纳, 灵活运用。

古人说“无一物不可以入文”, 能用于作文的素材可谓浩如烟海, 学生却感到写作困难, 无材料可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呢?我觉得课堂教学就是很好的机会。选入语文教材中的文章, 大多是名家名篇,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有忧国忧民、洁身自好、“举世皆浊唯我独清”的屈原, 豪放飘逸、性喜自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这些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所以在平常课文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留意、积累这样的素材, 用它们充实不同观点的文章内容。将古典文化的诗章文句与现实生活链接, 转化为生活感悟, 在习作中表现出来。例如教学生用议论+课文句子的方式:

例一:生活需要宽容, 只有“面朝大海”, 才有“春暖花开”。

例二:人生是一个舞台, 也许你是一位“孤独的收割人”, 也许你是一匹“把头沉重地垂下”的“老马”, 也许你是一棵和树站在一起的“木棉”, 但你必须做一名积极拥抱生活的勇者。

例三:生活需要自知之明, 邹忌不为美言所左右, 真切地认识了自我;勾践历经会稽之耻, 认真地反省了自我;范仲淹“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真正地造就了自我。

例四:也许你还没有开始“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也许你还未顾上“和每一个亲人通信”;也许你还未来得及“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名字”, 不要心慌, 不要着急, 生活是会包容一位拥有热心肠的你。

例五:你可能是三月不飞的“柳絮”, 你可能是三月不揭的“春帏”, 能“不是归人, 是个过客”, 但是你不要去伤心流泪, 你只要活得有理想有态度, 人生就同样美丽且有意义。

以上引用或化用的诗句、文句均出自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和第单元的课文, 学生学完后却从不曾在意, 更未想过要变为己用, 老师此时有意提醒, 会让学生更留意文本的资源。老师不断提醒, 学生才会慢慢转变观念, 活学活用。文本所包含的写作素材是底蕴写作的资源和基础, 作文的题目、题记、小标题、正文都可以直接引用和化用古诗文, 这样丰富了作文内涵, 增加了作文文采。同时还要学生有意识地将历史人物或文学人物广为人知的事迹或细节用简洁的语言排列出来, 将相关历史人物与表现该人物品质、思想或性格等特点的诗文句子相结合, 增加文化底蕴。

(三) 大力提倡个性化作文。

作文教学的创新要大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摒弃教师命题的方式, 让学生张扬个性, 抒写对生活的感受, 对现实的思考, 对过去的反思……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积极探索自身的未知领域, 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习。

长期以来, 在语文和作文教学中, 师生都习惯于用同样的模式去阅读去写作。禁止个性的语言和多元化解读, 结果是学生们不敢大胆张扬个性、挥洒青春, 作文的写作素材重复运用, 内容平淡无味, 缺少新颖性、生动性。局限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写作变成了应付。写作过程应是学生心理和情感的体验过程。如果没有对自我心理情感的主动积累和积极审视, 就不能写好作文。因此, 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记下自己的成长历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作文能力, 活跃创新意识, 激发写作热情。

“作文”爱你没商量 篇3

【关键词】作文;看图;情境;自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诗人李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对刚接触作文的小学生来说,“作文难,比上青天更难,难于无米之炊!”作文是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语文的重头戏。写不好作文,是学语文的大敌。那么,如何克服学生作文难的现象?多年来,我在低中年级作文教学过程中,注重打好写作基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指导学生在学习观察、表达的同时悟出方法、掌握方法,为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看图写话的指导,打好写作基础

小学低年级学生接触作文的起始阶段,应该是看图写话。因此,看图写话的训练尤为重要,它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合理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它对于学生观察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写作能力的培养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为进入中年级作文打好基础。

(一)指导正确看图,并展开联想

引导孩子们按顺序看图,先看图中的中心人物,大致理解什么人在做什么,然后再按照自己喜欢的顺序观察周围环境,这样才能让孩子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接着老师通过适当的提问,引导学生由一幅图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幅图,想象图中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想象图中人物会怎样做,怎样想,怎样说。让学生的想象自由驰骋,使静止的画面尽量动起来,活起来,使无声变有声,使单调的画面充实丰富起来。

(二)指导说话要说到位

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孩子尝试着说,并且要说到位。俗话说:“出口成章,才能下笔成文”,低年级孩子表达起来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因此,在训练前,我先给孩子拟出每句话提纲,由于低年级孩子对标点的运用还不熟练,在提纲中连标点都注意到。如:第一句说 “时间,景物怎样(可以说天上的、地上的)。” 第二句说 “谁正在(去)哪里干什么。” 接下来几句说 “谁看见什么。”“谁怎么做。”“他(们)说:‘什么。”“他(们)听见什么。”“心情怎样。”等,这几句必须按事情发展顺序说,不能混乱。最后一句说 “他们真怎样。(即中心句)”刚开始训练时,不能操之过急,耐心地指导孩子有条理地说、连贯地说,及时纠正语病。在训练说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语言表达上有独到之处的学生应多加赞赏,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鼓励:你的用词相当准确;你把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得真实生动;你说的与大家说的不一样,真有个性;你还会用比喻,想象力超丰富等等。在充分肯定孩子的同时,继续激发孩子说的兴趣:还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谁还能和大家说得不一样?谁还能这样说出人物的动作语言或心理活动?这还能怎样比喻?等等。这样举一反三,让孩子模仿说得好的同学发散思维,学生兴趣盎然,虽是一幅简单的图画,却在不同的学生嘴里表达得精彩纷呈,富有童趣和灵性。于是乎,在说的基础上再动笔写,自然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

(三)进行初步写的指导

通过刚才的观察和说话,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话可以写,鼓励学生按提纲的提示把刚才说的话写下来。对初学作文的孩子要求不要高,开始写的时候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惯,格式要规范,语句要通顺,无错别字,有常用的标点。

二、创设情境,使学生思如潮涌

学生到了三年级,已经具备了看图写话的能力,其观察、想象能力都有了发展提高。在作文教学中,我注意创设情境,使他们喜欢写作,有话可写。

(一)先玩再写,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玩玩具,玩游戏,在玩中不仅可能会发明新鲜的玩法,还能写出“玩得新鲜的作文”。玩,就是学习。如:指导学生写《不倒翁》,我让学生先玩,有没新鲜的玩法。有的学生说,我烦恼、伤心时把它当作开心果;有的学生说,我把它当作需要照顾的宝宝,给它洗澡;有的学生说,我把它当作参谋者,拿不定主意时摇它,看它是面对我,还是背对我,等等。一个小小不倒翁被学生写得那么可爱。每一篇作文都各有特色。

(二)先做再写,学会写作一波三折

做事情,无论成功与失败,都会有所得。成功了,有经过战胜困难,最终如愿以偿的快乐。失败了,也尝试了重重困难,虽败犹荣。让学生在周末适当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劳动的习惯和劳动的技能,体会劳动的艰辛。因为是学生亲自参加的劳动,所以习作大多真实感人。指导学生学会把所做之事写得一波三折。所谓的折,就是做一件事时,在中间出了意外或困难,使事情的发展偏离了预计的轨道,所以,要做点什么(即转折),使事回到原定的轨道上。一个转折要写清楚,要把转折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讲清楚。事情写得一波三折,可以扩张篇幅,还可以使内容更加曲折、丰富。如:指导学生写《第一次烧菜》前,先让孩子在家尝试烧菜。上课时,让学生回忆烧菜步骤。几个步骤下来,是不是都那么顺当,有遇到意外或困难吗?有的学生说,我烧菜时接了个电话,结果烧菜失败;有的学生说,我把盐巴当味精,放了两次盐,大家咸得直皱眉。有的学生说,我怕热油溅出来,不敢靠近翻炒,结果下面的菜烧焦了,等等。这么一点拨,学生的作文不再平淡,篇篇跌宕起伏,内容丰富。

(三)先看再写,培养观察能力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选材的重要源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观察大自然的草木虫鱼、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教孩子从不同侧面来反映所观察到的事物特点。如我在教写《菊花》一文时,带领学生来到学校花坛找好角度,先观察各种菊花的形、色、香味,再观察阳光下的菊花样子、微风中菊花的样子、清晨有朝露的菊花的样子等等。这样学生心中有了比较清晰的印象,写起来自然就行之流畅,有话可说了。

(四)先画再写,提高想象能力endprint

把画与作文结合起来。画是儿童心灵的自然流露,是他们心灵的需要,是以己之手画己之心;而学生写话表达能力是指书面表达能力,是以己之手写己之心。由画到文,是一种思维向语言的转化,在转化中可以提高儿童的想象表达能力。如写《未来的机器人》《未来的汽车》等想象作文,我都采用先画再写的方法。若是把画面描述清楚了,文章还干巴巴,那肯定是画面不饱满,这时再对画面进行少量添加、修补。而后反过来再读文,看画面中新添事物应该添在何处、怎样添,直到把作文写得具体生动。

(五)先演再写,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教师可安排学生排演课本剧、童话剧、小品等形式来丰富学生想象,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才能,再进行说写练习。先演再写的形式有效地帮助学生再现了生活,回味了生活,展开想象,促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如在指导学生写《森林联欢会》中,孩子分别扮演猴子、小鸟、老虎等动物来表演节目,他们把动物各自的特点逼真地表演出来。在演评中,孩子的写作兴趣被充分调动,写出了一篇篇活泼有趣的童话故事。

“玩玩、做做、画画、演演”这种愉快教学使学生感到作文“可亲可近”。注重情境的创设,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视觉、听觉,让学生动手、动脑。身临其境,体会感受,对客观事物进行真实地感知过程,使学生有丰富和翔实的主观认识,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的难题。

三、自评自改作文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学生要“自能作文”,还要“自能改文”。实践证明,学生反复而认真地修改一篇作文,往往比写一篇新作文更能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老师对学生作文的精批细改,往往会促使学生形成习作时的一种惰性。习作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学生本来能够通过自己的修改得到解决,可是由于教师在教学中的这种大包大揽替代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学生往往由于教师在自己作文中的包揽代替而放弃自评自改。因此,培养学生自评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快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自评自改作文的能力应该经过从扶到放的过程。教师要对学生加强指导,使学生评有依据,改有方法。1.教给学生一套修改符号。2.反复朗读,评改结合。通过朗读,则可以“请耳朵作教员”,容易发现拗口的和有问题的词句,从而考虑修改。3.评改中心是否明确。因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评改文章,首先要考虑中心思想是否健康、明确。4.评改条理是否清楚,言之有序。包括整篇文章的段落层次是否按照预先拟定的提纲写的,文章前后的脉络是否清楚。5.评改详略是否得当,重点段落是否写具体。要求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把重点段写具体。6.评改开头和结尾。看一看开头和结尾是否围绕中心,或首尾呼应。

这样一步一步推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解决了学生作文难的问题。当一个个学生都能发挥想象,写出篇篇生动活泼的作文时,你一定会说:“作文,爱你没商量!”

我爱你冬天作文 篇4

今年的寒假,上海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给我们的寒假写下美的一页,令我难忘!

今年第一次下雪时,我们还在上学,雪静静地下着,谁也没有发觉。下课时,不知谁喊了一声:“下雪啦!”我们都跑去窗台看。雪花从天上落下来,像玉一样洁白,像雾一样轻盈,在空中跳起了《天鹅湖》。当得知可以下去看雪时,我们一最快的速度冲到操场。我伸出被冻得通红的小手,接着雪花,一片小雪花落到了我的手上,六个角清晰可见,它是那么干净、洁白,没有一点瑕玼。我们在操场上跑啊,笑啊,任凭雪花飘落在头上、肩上。

放假了,雪依然在下,她好象是个贪婪的游客,游遍了我国的大半河山。天上的雪不知疲倦地下,地上的雪越积越厚,我叫了几个小伙伴一起“打雪仗”。我们先把四周的雪堆起来,做成城堡。战斗开始了,我抓起一把雪搓成球状,向“敌人”射击,顿时,十几只雪球在空中“飞来飞去”,白白的,可漂亮了!几个雪球打中了我,但那种冰冰凉凉的感觉真是爽极了!我也不甘示弱,打中了好几名伙伴,可好景不长,我又被击中了!大家看着我全身是雪的狼狈样字,都哈哈大笑起来,我也忍不住笑了。我们的笑声传遍了小区。最后,我们干脆睡在雪地上,雪凉凉的,软软的,好舒服啊!

我爱你冬天作文 篇5

当冬天来临之际,当积雪压断树枝时,梅花却知道人间冬天的寒冷它踏着风雪到我们面前,给严寒的大地送来惟一的花枝为冬天送来了一丝美丽的色彩。

一片片鹅毛大雪,像一只只洁白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时,好似天女散花,灿烂的耀眼。大片大片的雪花纷纷扬扬地下着,像玉一样润,像雾一样轻,它们被风吹的在天空中游荡,给大地慢慢地穿上银装。

雪停了,我迫不及待地穿上鞋子,走到门外。这时我好像来到了白玉般的世界,到处那么纯净,那么晶莹,那么玲珑。

这时,我看到一些小伙伴们像刚出笼的小鸟似的玩开了,它们在远处堆雪人,打雪仗,快活极了。我也情不自禁地走上了雪地,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就像正在演奏一首交响曲,美妙极了!不知不觉,我发现雪地上出现许多的脚印,许多车轮印,啊!那份洁白被污染了,只剩下极少的一片雪花时,不好,一位穿着皮鞋的叔叔正朝这边走来。我立刻,鼓起勇气去阻止:“叔叔,请您从傍边走吧。”叔叔一惊,但不一会儿,他还是明白了我的意思,微笑着从我身边绕过。我笑了,心想:我要亲手保护这片小小的洁白,就像保护我的一个美梦。

我爱你冬天初中作文 篇6

精灵

“咚,咚,咚咚”,是谁在敲打我的窗户?我抬起头,哇!是雪精灵。瞧,她穿了一身洁白的舞裙,踮着脚尖,正随着风翩翩起舞。她飞到我的屋里,邀请我一起舞蹈,然后转了个圈,又飞了出去。她带领着一群雪精灵一同舞蹈,风爷爷也情不自禁地跳了起来,顿时,我的眼前开始了一场热闹的舞会,哦不止是跳舞,还有人在尽情歌唱呢。雪精灵们欢聚一堂,跳啊,唱啊,乐此不疲。

约定

松伯伯是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蜡梅姑娘是朵美丽的小花,他俩是一对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他们一起度过了一天又一天。圣诞节到了,城里响起了圣诞的钟声,大家跳起了舞,唱起了歌,好不欢快。可是城里没有一棵耐寒的树可以作为圣诞树,便举行了一场选拔赛。松伯伯犹豫着是不是去参加,经过腊梅姑娘的劝说,终于决定报名参加“圣诞树”选拔赛。临走前,他俩做了个约定:松伯伯每年冬天都会来看腊梅姑娘。他俩拉了勾,松伯伯走了,蜡梅姑娘有点伤感,但一想反正明天松伯伯还会来的,她又开心地笑了。

慷慨

冬姑娘是个心灵手巧的小姑娘,她经常会织一些棉被。今年冬姑娘织了一床超大的白棉被,她织啊织,织啊织,终于织完了。哇,好大的一床白棉被!这么大,给谁盖呢?原来她是送给地球妈妈的。地球妈妈盖上大被子,呼呼地睡着了。瞧,瞧,地球妈妈的子民——农民伯伯正发愁他们种的麦子会受冻呢。现在,冬姑娘为麦子们盖上了三层被子,这不正应了“冬来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谚语吗?大家十分感激冬姑娘,一齐夸赞她的慷慨。

我爱你,冬天,你的美纯洁无暇,你的美十分慷慨。我爱你,冬天,我爱你的一切!我爱你,冬天,爱你的皑皑白雪,爱你的银妆素裹,你更是一个充满欢乐的季节。

作文想说爱你并不难 篇7

就我们教师而言, 也存在一些问题:重视课文教学, 轻视作文教学;重视教师的本身教学, 忽视学生的写作实践;注重写作数量, 忽视写作质量。换句话说, 作文教学效率低下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中一个常被忽视的重要原因是:作文教学, 大多数教师只是口若悬河地“授渔”, 而很少去奋不顾身地下水“捉鱼”, 这就缺少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影响。而用教师亲自下水“捉鱼”的方式来追求作文教学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 不仅有利于促进作文教学“烹鱼”厨艺的有效传授, 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写作。

一、下水“捉鱼”躬亲示范, 激发学生“烹鱼”欲望

作文教学是一种作为教学, 教师的教学作为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写作作为, 因为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是高大的,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俗话说的好, 喊破嗓子, 不如做出样子。因此, 每次让学生作文前, 教师都应用自己的“下水”作文来引导学生, 使学生从教师的“下水”作文中引发写作兴趣。这样, 学生的作文兴趣在教师“下水”文章的引导下, 逐渐迸发出来了。随着对作文兴趣的提高, 学生写作文的信心就建立起来, 作文教学的效果也就达到了“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理想境界。而教师亲自下水写文章动感十足, 一可给学生平等感, 二可给学生信任感, 三可给学生魅力感。教师的写作体验过程给学生的这“三感”犹如老渔夫下水“捉鱼”给新渔夫看一样, 颇具真实性、亲和性和示范性, 能触发学生欲体验写作的原动力, 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其实, 写作思维的启迪其作用远胜过写作方法的灌输。

二、展现“捉鱼”技法, 传授“烹鱼”厨艺

教师亲自下水“捉鱼”的行为的确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但任何单一的途径都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如果教师每次作文教学都“捉鱼”给学生看, 将产生行为疲劳和审美疲劳。因此, 教师在下水“捉鱼”时, 更应注重“烹鱼”厨艺的高效传授, 让学生感悟写作过程, 积累写作经验, 获得写作享受。教师如何传授高效“烹鱼”厨艺呢?

首先, 写前点拨, 辨明方向。日常教学中, 教师应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让学生能自觉地从写作者的视角去观察、思考, 将自己的心得表达成生命的内涵, 这种表达应在写作活动中得以完成。而学生在动笔写作时, 往往面临审题、选材、列提纲等任务, 此时教师不宜出示详细的例文, 而应精心营造活动情景, 将启迪思维作为主要目的。比如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构思、如何列提纲等, 或者是倾听学生的交流, 给予点拨, 让学生悟出写作方向。只有方向对了, 才可能写出相应的好作文。

其次, 写中下水, 营造氛围。写作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同步写作, 突破“我命题你写作”的模式, 可以消除学生心中被老师监视的感觉, 营造一个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受和更多思考的情境。教师可通过“板书”的形式有意识地展示自己写作的过程, 如中心的确定、材料的取舍、语言的运用等, 给学生以现场的体验与借鉴。

再次, 写后互动, 对症下药。教师批阅学生作文不能只停留在打分或写评语层面上, 还要认真反省指导的得失, 总结学生存在的问题, 发现学生写作的亮点, 带领学生再现写作过程;然后有针对性地下水“捉鱼”和传授“烹鱼”厨艺, 写出正面的示范文或反面的例文, 让学生拿自己的作文与老师的作文进行比较, 在比较中发现问题, 在发现中反思, 在反思中获得启示。

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具体做法是: (1) 把某个学生、某篇习作片段抄在黑板上, 用彩笔修改给学生看, 并且简单地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 (2) 每次习作, 有目的选若干个学生习作中的典型片断, 进行评改。这样, 学生从教师下手修改演示中, 可以具体而直观地感知改作文的一般方法, 了解修改作文的过程, 使学生自己动手修改时可以仿效。俗话说“旁观者清”, 修改习作亦然。除了可以采取发到谁就让谁改的习作方法外, 还可以结对互批互改, 教师把修改权交给学生, 学生很有新鲜感, 他们怀着好奇心, 以主人翁的态度当起“小老师”, 因此, 审视同班同龄人的作文, 他们格外认真投入。这样, 学生既提高了修改作文的能力, 又体验了批改作文的艰辛, 还培养了认真负责的精神。

三、教师丰富“鱼品”, 学生备齐“佐料”

写作素材积累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通过阅读, 积累写作的语言、技巧等;二是通过观察, 积累写作的“原材料”。学生作文, 每每苦于无物可写;或是勉强写, 也都是一些假大空的套话。根本原因在于平时疏于积累, 等到写作时才来抱佛脚, 自然是绞尽脑汁也枉然。因此, 平时勤于积累, 才是打开写作源泉、丰富写作库存、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措施。观察与留意身边事物, 再之就是要多看看课外书籍, 把他人的经历转化为个人经验, 通过必要文学加工, 写入文章中。另外, 最基本的一点是用好课本。多角度挖掘, 一材多用, 适应不同论题。课本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同一个材料,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看看, 就可以证明不同的观点。

作文,想说爱你也容易 篇8

关键词:畏难情绪;写作素材;正面评价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老师头痛!每每要写作文,都能看到学生脸上那愁眉不展的表情,孩子们视习作为拦路虎,不会写、不爱写、害怕写。怕写作文自然很难写好作文。而老师呢,看到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看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更别说去感受他们的童心、童真、童趣了。那么,怎样消除孩子们害怕作文的心理呢?我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关注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老师多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中积累素材,从而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

1.养成观察习惯

生活是万花筒,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要想转化为他们可写的材料,就必须借助于对周围事物认真细致地观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事物保持一种好奇心和敏锐的感觉,调动所有感官,以自己满腔的热情去观察、体验生活,去拥抱自然。我们可以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来教会他们如何观察。如:春天到了,带学生去踏青,在春游前给学生提出观察内容;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观察方法:对比观察、反复观察、重点观察,运用身体的一切感官有法有序地进行观察。当他们养成了观察的习惯,留心周围的变化,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写作素材就会如长江之水滚滚而来。

2.体验课内外生活

我们的周围是五彩缤纷的世界,学生能够体验和感悟生活就已经掌握了作文的钥匙。与其在教室里抓耳挠腮写不出作文,还不如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一同走向室外,感受大自然的美。春天,鸟语花香,万物复苏,与孩子们一起在草地上打几个滚,闻一闻花香,放一放风筝,春天的感觉便悄然而至;冬天,雪花飞舞,一起在教室看雪花静静飘落,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这些画面,我想孩子们一定不会忘记。把体验的过程,变成文字,就是真诚的流淌。因此,教师应从亲身经历的生活中得到直接的感性认识,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再适当引导,使学生对课外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让学生的作文“有米可炊”。

三年级的第一次习作:写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也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面对这样的要求,学生无从下手。孩子写作的第一步,对于他们而言多么重要,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习作的快乐,我特意在活动课时带孩子们来到操场,让孩子们来个“赶羊入圈”的游戏。意料之中的是很多学生“丑态百出”,玩得不亦乐乎。这正好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我重点指导如何用笔记录下游戏时的生动画面,游戏时谁表现的怎么样?表情怎样?动作怎样?其他同学什么反应?于是,一个个生动的句子,一篇篇佳作便新鲜出炉了,孩子们尝试到了第一次习作的快乐!由此可见,只要挖掘身边的有利资源,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生活中的兴奋点,在多角度的体验中,孩子就会有话可写、有情可抒,就能感受到孩子从心底跳动的激越情感,就能欣赏到孩子笔尖流淌出的生动文字。

二、广泛阅读,沉淀文字功底

有了生活经验、写作素材,如何将之用语言文字表述呢?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好文章需要学生头脑仓库中优良的语言储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要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高丰富的积累。那么,如何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呢?

首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想尽一切办法,为孩子准备充足的图书,建立班级图书角。如:中外名著、人文科学读物、优秀少儿读物等,书籍涵盖面要广。其次,培养孩子在阅读中积累好习惯。比如在读书过程中摘抄、批注、写感受等习惯。再者,一定要定期检查,定时进行读书交流,这样才能避免流于形式,落到实处。教师可在每周阅读课上和孩子们交流共读书目的阅读感受、阅读疑问、阅读收获。

阅读滋养心灵,阅读丰富内涵。我们所做的在短时间内可能难以收到明显成效。但我们要始终相信,在学生心中播下的那一粒粒阅读的种子,终会开花结果,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的思维打开那一扇大门。

三、微信互动,点燃写作热情

生活是一个大舞台,人、事、物、景时刻撞击着孩子们的心灵。为了及时捕捉“情动于忠而利于言”的写作良机,必须随时记录下来。想到近期朋友圈流行在我们身边,想着孩子们或许会喜欢。我也赶了个潮流,在班级设立了一个“微信朋友圈”,作为孩子们随时记录生活的载体。微信互动是学生学观察、练描写的一种有效途径。它形式自由,不拘文体,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兴之所至,心意所向。它可以让学生在生活的不同时段尽心体验,尽情抒发。欢乐的嬉戏、成功的背后、迷人的金秋、愉快的假日……

我把“微信朋友圈”这个平台放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孩子的“微信”其实就是挂在黑板上的一本即时贴。他们可以给自己的微信取个自己喜欢的名字。根据微信传播内容的自主性、及时性、传播方式的互动性,我要求孩子们人人参与,随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布出来,可以在上面发布内容,也可以作为观众尽情浏览,还可以在朋友的信息卡上回复跟帖。

自从有了“微信互动”这个平台后,孩子们的兴趣高涨。每天都有内容跟新,一有空就会去阅读同学的文章,对内容感兴趣的就忍不住跟帖评论几句。他们都特别注意自己的“微信”有没有人评论,为了得到更多的评论,会更加注意身边的点滴变化。每周的阅读课上,我都会根据评论条数评选“最热微信”,这更让孩子们兴致倍增。慢慢地,孩子们的写作面广了,他们的心渐渐飞扬起来,他们感到写“微信互动”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连,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它不单单是老师布置的一项常规性的作业,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是自己生活的镜子,心灵的轨迹!

四、教师评价,增强写作信心

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高,要善于求异。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个学生对不同事物的感受能力都有各自的看法。因此不必强求学生非得按照什么既定思路去写。任其自由发挥,只要有内容,有感人之处,就不失为一篇佳作。

每篇习作都凝聚着孩子们的心血,因而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委婉指出其不足之处。尽管有时一些学生的习作并不是那么好,但在用词、造句、书写方面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也应多给予肯定表扬,使他们尽可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兴趣。如果教师在评学生的作文时,表扬的少,批评的多,那无形之中给学生泼了一盆冷水,使其对写作的热情骤然间消失,失去自信,更增加了畏惧感。

作文教学这项任务任重而道远,不可急于求成,也不能急于求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作文教学中,如果克服了学生的畏难情绪,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写作文,那“作文之泉”的活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汇成渠中的淙淙泉水。

参考文献:

储晋.让孩子从此不怕写作文.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04.

我爱你,冬天小学作文 篇9

汽车在结冰的公路上行驶,我们这些南方来的孩子,透过结着晶莹冰花的车窗,第一次亲眼看见了路旁缀满了累累银花的白桦树;看见了白雪皑皑,如盖着厚厚棉被的田野;看见了升着袅袅炊烟,如水墨画中的农家小院,还有屋檐下挂着的水晶短剑一样的冰柱……

“嘎吱嘎吱”,下车踩入没膝的雪地,激动人心的穿越之旅开始了!狂风怪叫着,仿佛手握冰剑,企图刺破我们厚厚的棉衣。我们的面罩上撒满了白雪,个个化身为戴着冰雪面具的武士,手握登山杖,逆风而上。冰枝拂衣,脆折有声,你可听到我们风雪中自豪的呐喊?

风停了,缕缕阳光透过密密层层的枝叶,照得银妆玉饰的枝条寒光激射,璀璨耀眼。在白雪巧夺天工的魔法下,树木们变身为栩栩如生的白兔、北极熊、企鹅……山泉结成尖利的冰剑,翡翠般剔透的冰河上开着朵朵雪蘑菇……我们终于翻过了海拔一千二百多米,人迹罕至的羊草山,踏入童话般美丽的雪乡。

爱你冬天作文 篇10

1、不知道是谁发现诗的力量,可以驱逐爱情;我认为诗是爱的粮食,美好坚贞的爱之粮; 但若是模糊的爱,糟糕的十四行诗会毁了它。

2、曾经历了许许多多,现在,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是幸福:过恬静的隐居生活,尽可能对人们做些简单而有用的善事,做一份真正有用的工作,最后休息、享受大自然,读书,听音乐,爱戴周围的人。这就是我对幸福的诠释。

3、曾经以为,伤心是会流很多眼泪的,原来,真正的伤心,是流不出一滴眼泪。什么事情都会过去,我们是这样活过来的。

4、一天,当你偶尔抬起头,看到一b斑斓的蝴蝶拍动翅膀,翩翩起舞,也许,你会怀念人生最好的一场相逢。我们爱得死去活来,无非是要成就各自的人生。我们今生相逢,纵使最后成不了美满姻缘,也是生生世世的因缘所至。

5、人的一生,都有一些说不出的秘密,挽不回的遗憾,触不到的梦想,忘不了的爱。

6、有幸这一生能遇见你,你这么好看和努力,所以请慷慨让我迷恋一辈子吧,假如有一天你如天边星辰一样的坠落,那星空将不再美丽。没关系宝贝儿,因为你一离开,我就会马上化作天边的星际碎片,我将在万籁俱寂里继续迷恋着你。

7、愿你穷极一生只做一场梦,梦醒而终,葬于北海之畔,有一人为你唱一曲南山南。

8、有些事,会让你用眼泪哭。有些事,会让你埋在心底里哭。有些事,会让你整个灵魂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见绝望和痛苦,所有人都会哭,而流泪往往不是最伤心的。你可能心丧若死,却面无表情,枯坐了几天,才突然哭出来,泪水流下时,你才是得救了。眼泪是心里的毒,流出来就好了。

9、我曾无数次欢笑,却始终不知道快乐;我见过无数会流泪的文字,却仍然不明悲伤;一个你,竟叫我懂得爱情,诠释了悲欢。

10、将来的希望,终究是做什么来糊口,你都快成为大人了为了不显示的梦想,浪费时间和金钱,那谁来负责,所以人们得做能做得到的梦想,做不到的梦只会伤心受罪,没有答案的热情最后只得到心痛,所以世上最愚蠢的事情就是单相思,跟你喜欢的人在一起不如和喜欢你的人在一起更是不会那么痛苦那么伤心,选可以做好的事情而不光考虑你想做的事情找找看吧,人生只有一次。

11、当你达到你的梦想之前,他人对你的亵渎都是你为梦想所付出的代价,你必须接受它,不然,你的梦想都是单薄的。

12、看吧,无论自己变得如何强大,这辈子我永远有了三个弱点:1,你。2,爱你。3,我爱你。

13、生命中有很多东西,能忘掉的叫过去,忘不掉的叫记忆。一个人的寂寞,有时候,很难隐藏得太久,时间太久了,人就会变得沉默,那时候,有些往日的情怀,就找不回来了。 或许,当一段不知疲倦的旅途结束,只有站在终点的人,才会感觉到累。其实我一直都明白,能一直和一人做伴,实属不易。

14、缘起,在人群中,我看见你。缘灭,我看见你,在人群中。如果当初没有遇见你,或许我还是原来的我,站在人群中会不知所措。如果结局你没有离开我,或许我不会像现在这般冷漠,在人群中看见你就会有点难过。我把所有的伤心走一遍,最伤心的是你不在终点。我把所有的绝望走一遍,最绝望的是你还在起点。

15、万劫不复的冷落中,我有足够的时间,描辞鸳鸯。只是,那些鸳鸯未老皆已白头。我也会用一生时间傻想,这些刺绣总有一天,会辗转到韩凭手上,见到这些白头的鸳鸯,不知道他会不会记得,相国府中,曾经有过一个浅色的影,暗淡的魂,名似水?

16、有时候我们要对自己残忍一点,不能纵容自己的伤心失望;有时候我们要对自己深爱的人残忍一点,将对他们的爱、记忆搁置。

17、阳光出来了,不要再悲伤了,所有的回忆,就当作电影,感动了就哭一场,当泪痕勾勒成遗憾,笑容在哪里融化?不懂你要的未来,曾经在蔚蓝天空下的相拥,是不是过家家的演绎,命运的海浪,涌起又降落,黄昏的海岸,一遍遍地金黄 ,在潮起潮落中,泛滥着忧愁,侯鸟飞过的地方,会留下翅膀的痕迹,而我呢?

18、不是无情,亦非薄幸,只是我们一生中会遇上很多人,真正能停留驻足的又有几个?生命是终将荒芜的渡口,连我们自己都是过客。

作文,想说爱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篇11

【关键词】写作教学、教材编写、教师主导、学生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坊间流传,当今中学生学语文有三怕,即“一怕作文,二怕周树人,三怕文言文”。教师之间,一阵天马行空、无关痛痒的作文宏论之后,便是摇头叹息,不约而同“太难,太难”。而学生每每作文课,便是“猛转笔头,紧锁眉头,搜肠刮肚,字数刚够”。提起作文,这种“老师难,学生怕”的原因是什么呢?本人从作文方方面面进行探源求根,认为影响初中写作教学因素表现在三个方面:教材编写层面、教师主导层面、学生实践层面。

一、教材编写层面

“作文教学太难!”这是不少教师的呼声。难在哪里?难在作文教学无“把手”。这里所说的“把手”,也就是无充足的确定的有序的课堂内容,教师不知道“教什么”。写作教学,从《语文课程标准》来看,在有限篇幅存有不少的指导内容,有写作教学的总目标和各学段目标,有“教学建议”,有“评价建议”。要求和建议不可谓不具体,不可谓不明确,应当说有非常强的指导性。但是这就好比说让学生“读出感情来,他不一定能读出感情来”一样,你让他“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他们就能如此?!而这些要求落实到作为《课程标准》的具体形态的教科书上情形又是如何呢?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为例。7—9年级6册教科书,总计1522页,而包括写作在内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三项教学内容共计152页(当然应当注意到的是有的文章的后边也有作文方面的训练题)。当然只从量上作比较看问题有点小儿科,可是不要忘记绝大部分教师是以教教材为职责的。想让这些以职业谋生为生存状态的老师,有充分施展才能的、发挥的空间,想法很好!但那只能是一个美丽的肥皂泡。

二、教师主导层面

经过小学的“训练”,初中生已粗窥写作的门径,粗知作文之法,初中写作教学,应在小学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先求其“通”,在求其“好”。这需要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和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包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的习惯,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正确运用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的习惯,修改的习惯,正确使用常有标点符号的习惯。乐于用文字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做到文从字顺,结构完整,书写规范、整洁等等。可这一切的工作,不是自动化,不是预设编入程序的,谁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实践操作?每册教科书几十页的写作教材,简直就是鸡肋。让老师把作文课上得精彩,能够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天地都有归宿和栖息地。不是老师不作为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你的悟性再高,教学内容也不会像喷泉一样从脑子里自动涌出来。据笔者研究,当今语文教师上作文课大致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按着教科书上的要求安排出示题目,读教科书上的要求和提示,开始写作,完成之后,教师以完成批改作业任务的心态匆匆批阅。然后从班级总体出发,讲3—5条优点,指出2—3条不足。第二个层次,具备上述内容,他们的高明之处,可能体现在点拨之初,读1—2篇范文在前引路,强调在写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如何立意最好,选什么题材,不选什么题材……)。讲评时,从学生作文中选几篇优秀范文,宣读、点评一下,抑或选几篇存有共性问题的、比较典型的作文,大家共同诊断修改。第三个层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完整教学课时,有完整教学流程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并解决问题,并深化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

三、学生实践层面

学生写作状态令人忧叹,一个无明确目的的指挥官,指挥作战,其结果会是怎样?在写作上,学生几乎就是无头的苍蝇,一个老题材保他读过九年义务教育,并不鲜见。到了高中,还再借用小学四年级的素材,时时常有。开始写作,苦思冥想,胡拼乱凑,瞎弄一起,应付了之,这应是作文写作课上的常态。作文成了无师自通,无中生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基之大厦,无轨之列车。误入歧途的学子们且愈行愈远,愈行愈玄,最后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言语什么。

为人师者,深知大师叶圣陶之教诲“应该随时动笔,写日记,写自己种种要写的。”所以要求学生必须写日记,写周记。而部分学生所写内容或充当了别人的“代言人”(抄抄人家的,完成自家的,其实是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己的田)或是名人思想的跑马场,或是名言名句的博览会。当然还是叶老说的好“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可学生的源头活水在哪儿?在当今考试重压之下,他们的生活就是(尤其是封闭的住校生)宿舍、餐厅、厕所三点一线;他们的阅读就是数理化生教科书(有理科教师称学生读名著是在浪费时间,坚决压制),他们满脑子充盈着的是xyz,ABC。(因为这些科目得分容易,提分迅速,也难怪我们生活在一个比成长更重要的分数时代)。

古今中外,最好的文章都是一种“生命写作”,发自肺腑。而不是一种为生存为分数的写作。林林总总流传下来的美文佳章,极少是为科举而写的应试文,便是明证。在当下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强大,一个学生不说从小学到高中12年写的大小一两百篇作文都是为高考最后那一篇作文,至少可以肯定地说,绝大部分初中生3年的作文是为了应付中考的那一篇作文。他在人生过程中所受到的刺激,他的“爱恨情仇”,他内心最迫切要说的是具有首要价值的,他应当说他想说的东西,他应当长期说他想说的东西。可这一切的一切被老师的一句“考试不能这样写!”挡了回来,心中的激情立马被熄灭!时代在发展,猛增的身长与萎缩的语言,何其矛盾?物质世界和思想意思的不协调,作为人的中学生,越长会越是什么样子呢?

作者简介:乔忠田,男,1966年生,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人,中学高级.

爱你冬天作文 篇12

一、由字到画, 巧妙布局

写景文重要的是谋篇布局, 按照顺序描写景物, 便于读者发挥想象, 融入文中的景物环境中。但中规中矩的描写手法, 未免显得死板, 缺乏艺术气息, 吸引力不足。因此, 在写景作文中, 可适当借鉴绘画艺术中的构图技巧, 从不同侧面来展现同一自然景物, 提升作文的真实感。

(一) 画面切换。整篇文章从布局来看, 主线分明, 以济南冬日的“温晴”作为贯穿全文的主线, 紧扣“山”、“水”两大主题绘制不同的画面, 以展现不同侧面的济南冬景。如摇篮山景、雪后初晴、空灵水景三幅画面的切换, 从布局上呈现出清晰的结构, 先写山景, 再写水景, 秩序井然, 层次分明, 为读者呈现出立体的空间构图。一方面遵循了景物描写的空间转换规律, 另一方面作者在描绘每幅画面时又融入了山水画的构图技巧, 将宏大的背景与写实的近景相结合, 如用“摇篮”来描绘济南的地理环境, 写雪景细化到“山尖全白了”, 写水景又写出了天水相接的美丽, 使文章呈现出脉络清晰之感。

(二) 详略得当。在整个自然景物中, 不是每个景物每时每刻都需要用文字展现出来的, 而是选取最能表现景物特色的景色和时间来描写。在这篇课文中, 作者运用了“以大观小”的取景方法, 这是山水画中常见的构图方法。如用“摇篮”比喻冬日的济南, 激发起读者的无限遐想, 却没有直接描写济南四周的景色和地理环境, 不仅形象具体, 且使文章鲜活。

(三) 色彩对比。在写景作文中, 学生容易将重点放在景物上, 往往忽略色彩的对比描绘。然而, 写景作文缺乏了色彩, 如同画面缺少了颜色, 很难激发起读者的想象力。作者以北方冬天的阴郁与济南冬日的艳阳高照相对比, 在色彩上一暗一明,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使读者不禁想象出两幅画面来:一幅灰雾惨淡, 一幅和风煦日。这种“以色补形”的烘托技巧, 在写景作文中较为常见, 可突出整体画面的层次感。

在写景作文中, 学生既运用的是文字, 又免不了对景物的描写。因此表面上是抒写文字, 实则是通过文字来展现内心的景色。在描写中可大胆运用拟人化的语言, 赋予景物以生命力, 使作文达到“气韵生动”的境界。

二、由心到景, 虚实结合

写景作文需要心中有景, 才能行诸笔端。相反, 心中无景, 为了描写而描写, 景物也会显得呆板而毫无生机。在景物描写中, 借用山水画的绘画风格也是颇为常见的手法, 在作文中可谓行之有效, 对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 融入体验。要使读者感受到景物之美, 首先要感动自己。《济南的冬天》一文中, 作者运用亲身感受来写, 通过唤起读者个人情感经历的方法, 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文章开篇作者交代了自己的个人经历, 从北平到伦敦, 再到济南, 呈现出了文章的真实感, 使读者确信作者笔下的“济南冬景”的切身感受,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在写景作文中, 完全可借鉴这种描写手法, 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写起, 从开篇就奠定全文求“真”求“实”的基调, 用“印象”和“感受”来吸引读者, 调动情绪, 以产生情感共鸣。

(二) 虚实结合。在写景作文中, 对景物描写的真实性至关重要。比如本文中作者描写“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对真实景物的描摹如同绘画中的素描, 是绘制一张画的基础。但仅写到此处还远远不够, 未能激发读者的共鸣, 因此务虚的写法也要运用。如本文中描写“温晴”阳光下的济南, 作者用“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的拟人手法, 不仅使原有景物更加具体传神, 还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再如“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赋予山以人性化特征, 使景物立刻鲜活起来。可见, 虚写是对实写的艺术加工, 赋予景物以生命力。

在景物作文的写作中, 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将个人情感赋予现实的景物, 再以艺术的手法表达出来。也就是说, 学生通过细致地观察, 在心中构想整个景物、景色, 在现实景物的基础上合理想象, 进而运用虚化的手法结合个人情感, 用抽象的文字形式表达出来。从写作效果来看, 使固态的景物变得动态活跃, 为景物赋予了人性化的特征后, 使文字更具有生命力。

爱你没商量作文 篇13

生命源于父母,被爱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我跌倒时,耳边响起的总是这样的声音:“自己爬起来!”冷冰冰的,不带一点温情。取得好成绩时,听到的却是“山外有山,楼外有楼,没什么好得意的。”

两岁时,我被妈妈送到外婆家。“别给她零食吃!”妈妈临走时,抛给外婆的还是这一句话。妈妈的话就是圣旨,至少外婆这么看。夏天很快就到了!太阳火辣辣的,让人感到特别难受。我乖乖地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玩耍。旁边的.小男孩手里拿着一根冰棍,正在和人聊天。也许是太投入了,冰棍融化了他都没有觉察。我看得眼睛都直了,不知不觉中竟把小脑袋凑了过去,张口去接那往下滴的冰水。味道多好啊!我像中了魔似的,竟踮起脚尖,贪婪的吮吸起来……这桩丑闻很快在院子里传开了,后来连妈妈也知道了,可我还是很难得到零食。

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老师带领我们在体育园地玩游戏,一不小心,我被铁钩划破了大腿。血流得满腿都是。幼儿园的老师吓得面如土色,眼泪吧嗒吧嗒地往下掉。我却一滴眼泪都没有。我不是不痛啊!只是每次受伤了,妈妈总是生气地说:“怎么就那么不小心的?”父亲也总是那句老话:“没什么大不了的,自己去上药。”

我很爱你作文 篇14

――给妈妈的话

“你为什么不听我的话,为什么不在学校里等我?你把我的话当耳旁风是不是!”你的怒吼声再次在耳边响起,我无力地趴在书桌前,眼眶里透明的液体在打转。

这是我第几次和你发生争执了,我数不清楚了。现在的你我,如同青春期撞上更年期,战争一触即发,可是我真的不喜欢这样。

记得今天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我的一走了之。你昨晚告诉我,今天你会晚点来学校接我,让我在校门口等着,不要走。当时,我点点头答应了你。第二天,我六点放学,随后便站在街道上左顾右盼,同学经过我的身边,还不忘调侃一句“小班,要不我载你回家吧”,我笑笑拒绝后又继续等你。可是15分钟过去了,却终究不见你的身影。看着关闭的校门和稀少的行人,我慢慢地挪动脚步,向着家的方向进发。

黄昏的晚霞洒满了整片天空,看着那些或父母载着或结伴回家的同龄孩子们,我的内心多了一份怨恨,当我在十字路口前徘徊时,我想着回家一定要质问你为什么言而无信。就这样,我拖着疲惫的步伐走到了小区门口。

我站在家门口,一只手紧拽着钥匙,另一只手抬起来正要敲门。几十秒后,当我确信屋里没人时,旋转了那个门把手。进屋后,我丢下书包就跑向电话那边,带着急促的呼吸,我拨通了你的电话。“嘟――嘟――”过了一会儿,电话那头传来了你的声音。“你在哪儿?”你这样问我。当你知道我回家了以后,就忍不住地开始指责我“你是怎么回事,你为什么不等我,你知不知道我找你找得多累吗?你……”听着你生气的声音,我似乎平静了下来,我仿佛猜到,今天我一定会很惨。

几分钟后,你冲进了屋里,换了鞋后,你站在我面前,开始数落我,质问我“为什么不等我?你把我的话当耳边风是吧?啊,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啊!”你挥起的手重重落在我的后背上,一下,两下……终于,我开始反抗。我带着苦腔断断续续地跟你顶嘴:“谁说我没等―等你了,我等到校门口关闭都没等到你啊!你还问我!”看着我理直气壮的样子,你再次挥起了手,我浮肿的眼睛里再次流出那半透明的咸咸的液体。此刻,我真的很伤心。可是当我回头看到同样热泪盈眶的你时,我愣了。你哭了,几乎从不在我面前掉眼泪的你哭了。你紧紧地咬住嘴唇,仿佛此刻你和我一样痛……

上一篇:2023 年预备党员个人思想汇报下一篇:对我国中小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