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中小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2024-10-17

对我国中小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思考(精选7篇)

对我国中小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篇1

对我国中小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摘 要】由于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而普遍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然而,我国中小企业又普遍存在着核心竞争力弱、可持续发展能力差的问题。文章运用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明确界定了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提升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对策分析

中小企业由于在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就业、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目前,包括个体工商户在内,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已达5200 多万户,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30-35万户。上交税收超过全国税收总量的50%,进出口额达到全国总量的60%,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解决了全国75%以上的就业难题。但是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它们普遍存在着一个显著问题就是缺乏竞争力,尤其是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这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极大地影响。因而,深入研究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相应的对策措施,无疑对我国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核心竞争力” 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出的。普拉哈拉德和哈默认为:“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能力,尤其是协调各方面资源的知识和能力”。他们认为“短期而言,公司的竞争力是由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但长期而言,造就和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起着决定作用”。这一观点的提出,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普遍认可,并引起了企业家的极大重视。一般而言,广义的核心竞争力指的是企业所特有的核心资源,包括管理、技术、战略策划、组织架构、生产能力、市场营销、企业文化等很多方面。而狭义的核心竞争力单指形成能够创造独特客户价值的专门技术和技能,企业技术能力是其核心,通过企业自身的战略决策、系统把控、市场营销、组织管理以及企业文化的相互整合,促进企业取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首先我国中小企业缺乏先进的价值理念做指导,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而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培育,单方面强调公司或个人自身利益而缺少对社会和群众的服务意识,中小企业的价值观里过分强调物质层面而忽略了员工精神需求等。第二,资金短缺和融资难的问题普遍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企业技术水平偏低,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企业信息化技术水平不高,企业管理队伍素质偏低,尤其是缺乏高技术人才。最后,我国中小企业组织架构不够科学合理,普遍存在战略管理不够完善,以至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较高。综合以上问题表明,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对薄弱,核心竞争力存在着提升难度较大的困境。

二、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原因分析

1.研发投入受限,技术创新能力不高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企业自主创新。而企业创新的动力是企业的研发能力。当前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只着眼于短期利益,未能做长远计划,在人才引进、技术创新、员工培训等方面投入较少,据有关数据表明我国中小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水平仅为0.4%,而国际上公认,企业要有竞争力,研发费用应占销售额的5%以上,足见差距之大。在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缺失的情况下,不可能形成核心技术能力,更不可能将核心技术能力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2.战略定位不清晰,缺少宏观思考

在企业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企业战略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明确的战略定位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及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它表明了企业对未来前景的理性思考。就目前而言,我国多数中小企业战略管理不够合理和科学,存在着重战术、轻战略、普遍依赖经验决策的思维模式,很多企业的经营活动没有长远计划,存在投机行为,产业定位不清晰,他们不顾一切地追求快速发展,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或盲目地把现有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到业务领域范围以外,导致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培养和维持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甚至会使中小企业丧失原来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3.企业管理者素质偏低,人力资源匮乏

市场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人力资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很多是自主创业者或缺乏良好教育背景及生产经验的劳动者,企业大多采用的管理模式是家族式。陈旧的管理理念、落后的管理模式,阻碍了企业对优秀人才的引进。一般来说,较优秀的人才又愿意选择那些声誉良好、待遇丰厚、能提供较多发展机会的大公司,从而导致中小企业极度缺乏擅长战略管理、技术创新和营销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4.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

调查表明,我国中小企业最大和最主要的债务融资渠道是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贷款,当企业出现资金紧张时,大多数企业主要采取向银行借款方式来缓解资金压力。但对融资知识很多中小企业不了解,不知道银行贷款分为哪些种类、审批需要哪些流程,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在信息不对称。加上中小企业发展前景不清晰,存在诚实守信等问题。比如贷款拖欠、逃债赖债、偷税漏税等不良现象。致使金融机构在提供贷款时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在银行信贷市场面临着严重配给矛盾,使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非常困难,造成在中小企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1.对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长远战略规划

核心竞争力是支撑企业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能力。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要基于战略高度来对核心竞争力进行总体规划和整体设计,并与企业战略有效结合,形成基于战略模式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机制。第一,企业要对自己各种资源的优劣进行势科学、合理的审视,正确定位已经拥有或将要拥有的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第二,中小企业必须对自身所在的环境进行系统评估和分析,对可能发生和出现的重要事件(机遇、威胁、优势、劣势)及时做出灵敏和正确的反应,从中明确企业未来发展的外部机遇与挑战。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战略发展的整体要求,从中寻求符合企业能力特点的、其他企业无法模仿的核心优势,并将这种优势将以有效的组合、整理和培育,使之成为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提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

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中小企业实现核心竞争力的保障,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因而,中小企业要全面构建人力资源开发和培养机制,彻底转变用人观念,采用合理的薪酬结构,有效地吸引人才、激励人才。同时,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在满足了企业员工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之后,还应着眼于员工精神、自我实现的需要。通过对企业职工的不断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最大程度地挖掘和开发企业员工的潜能,中小企业要不断提升自身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3.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培育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拥有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第一以市场需求为指导方向。技术创新的目的是形成其核心技术,以便占领目标市场。第二是以联合创新为切入点。中小企业规模小,研发能力有限,由于在进行技术创新时受到自己本身条件的限制.无法单独承担研发活动存在的市场风险。因而,许多小型企业可以采取联合的方法,如参股、控股、合资和合作模式的联合研究,或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合进行技术创新。此外,中小企业需要的核心技术也可以通过市场手段获得,实现优势互补,从而达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同时,企业要加大对科技发展资金的投入,充分调动工程技术人员及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力,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4.我国中小企业应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创新、创造的源泉,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员工价值观的形成、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构建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而对企业发展起着内在的、无形的推动作用。我国的中小企业一般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因而,我国中小企业为了提升核心竞争力,应充分分析企业存在的现状,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打造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当企业员工形成统一的价值观时,这个价值观对企业员工形成激励,逐渐地就会演变成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熊卫.微型企业非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策略[J].企业经济,2012(6)

[2]王尧.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及现状[J].商场现代化,2011(16)

[3] 张建民.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再认识[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

[4]王惠莹,崔建勋.浅析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J].经济研究导刊,2011(24)

[5]李娟.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发展影响分析[J].价值工程,2010(1)

对我国中小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篇2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国家之一, 吸引了众多国外企业的目光。1992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在北京、上海、天津等6个城市和深圳、珠海等5个经济特区试办中外合资或合作经营的零售企业, 自此处于流通领域的零售业开始逐步对外开放。近10年来,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 外资零售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外资零售企业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丰富的管理经验, 快速抢夺中国市场, 给中国零售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国内零售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与挑战。据统计,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的数量逐年增加。全球排名前250家的零售商中, 到2008年已有100家进入中国。资料显示, 2007年我国前3O名连锁零售企业中, 外商投资企业共9家, 其合计销售额为1999.69亿元, 占3O家连锁零售企业销售总额的31.11%, 店铺数为5472家, 占3O家店铺总数的7.86%。在购买力较高的国内大中城市, 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随处可见。

2004年12月11日, 按照中国在加入WTO时的承诺, 中国零售业入世过渡期的结束, 中国零售业市场全面向外开放。在取消了对外资零售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种种限制之后, 外国零售企业在中国进入了全面、快速的扩张期。一方面, 外资零售企业加快了网点扩张速度, 在地域选择不受限制后, 外资零售企业从东部沿海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扩展。

并向中西部地区延伸, 逐步覆盖全国范围。另一方面, 外资零售企业在扩张过程中凭借其资本优势纷纷采取并购的方式以实现迅速扩张。如沃尔玛收购好又多, 特易购增资并控股乐购, 百盛收购输出管理百货店, 摩根斯坦利与深国投联手收购20个大型购物中心, “7—11”收购上海联华快客等。外资零售企业的种种举措, 使得国内零售企业处境日益艰难, 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面对网点扩张快、并购力度大、效益水平高的外资零售企业, 实力尚不够强大的中国零售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并获得长远的发展, 就必须构建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 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是否拥有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决胜的关键所在。因此, 培植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我国零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现状

零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零售企业经过长期经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明显优于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差别优势, 是能够使企业增强其市场竞争地位、获得稳定超额利润并能保持持久竞争优势的关键能力。与外资零售企业相比, 我国零售企业在培植核心竞争力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

1.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全体员工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成员的价值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 渗透并影响着其企业管理、经营和人际关系所有层面。虽然近年来我国零售企业发展迅速, 涌现出一些颇具规模的大型零售连锁企业, 但很多零售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视不够, 口号形式的多, 借鉴别人的多, 缺乏自身独特鲜明的企业文化体系, 造成企业文化虚化。

2. 战略选择

零售企业的战略选择与其市场定位和业态选择密切相关, 企业在选择目标市场基础上树立某种与众不同的企业形象, 并将这种形象传递给消费者, 使之了解和认同企业的特色所在, 从而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独特的、有价值的地位。正确的战略定位能使企业形成鲜明的经营特色, 牢牢抓住目标顾客, 从而在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在战略管理方面, 我国零售企业往往对自身的战略市场定位不够重视, 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或定位趋同、缺乏特色, 无法吸引目标顾客, 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3. 经营管理

零售业是国内市场开放程度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大批实力雄厚的外资零售企业的涌入, 使国内零售市场成为企业资本、信誉、商品与服务、经营管理能力、选址地段等综合实力较量的主战场。企业获利关键在于经营。外资零售企业历史悠久, 具有丰富、成熟的商业管理经验, 且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和人才的培养, 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和制度, 经营管理能力强、效益水平高。反观我国零售企业大多管理落后、经验不足, 缺乏能对当前商业零售业现状、特点和趋势予以准确把握的专业经营管理人才, 对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不够重视, 尚未建立起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经营管理制度。

4. 信息技术

现代大型商品流通企业的经营是否成功主要依赖于两个关键因素:配送管理和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打造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武器。全球大型的零售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等皆拥有先进的全球联网的信息网络系统。信息资源的有效收集、共享、利用与控制, 确保了供应商、配送中心、各分店等部门的快速反应、有效预测和高速运行, 建立起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系统结构良好、整体运转顺畅的业务流程并配之以有效的运营控制, 形成与供应商之间良好的互动机制, 最终实现商品流通的优化和商品品种的优化。而我国的许多零售企业则普遍存在配送能力弱、信息技术落后、仓储运输成本高、组织控制能力差的问题, 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培植我国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

面对如此严峻的竞争环境, 我国零售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寻找和培植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与发展。

1. 构建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它能在企业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与归属感, 共同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奋斗。沃尔玛的成功, 与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密不可分。优秀的沃尔玛文化, 伴随着沃尔玛从小到大, 从弱到强, 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成为世界最大的连锁零售商。我国零售企业应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根据我国零售行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在汲取其他企业优秀文化精髓的基础上, 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构建一套既符合企业实际又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企业文化体系。同时, 应注意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活动相结合, 兼顾企业文化和经济效益, 使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管理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 扩大经营规模

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和考验, 近年来, 我国零售企业出现了上海联华、华联、苏宁、国美等一批跨地区经营、有一定实力和市场应变能力、基本掌握现代零售企业管理方法的本土零售龙头企业。这些企业虽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 但与外资零售企业相比, 在成本控制、营销能力、资本运作等核心竞争力方面还处于明显劣势。我国零售业与国外大型零售企业的最大差距在于规模上的差距。面对外资零售企业的强大规模, 我国零售企业不能单枪匹马作战, 必须强强联手, 通过收购兼并或组建战略联盟来增强实力, 扩大规模。建立战略联盟是我国大型零售企业培植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企业通过并购或建立战略联盟, 可以在市场结构、经营资源、管理能力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 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加强人才培养

现代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零售业正在走上传统经验与高科技相结合的道路, 需要一大批既懂业务又懂科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我国零售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重视人才培养,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动作用, 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一方面, 企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不仅是提供优厚的薪金, 更重要的是创造一种公平竞争的环境, 使个人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和公正评价。另一方面, 应重视人才的开发与利用,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通过定期培训、职务晋升等非物质激励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不断提高员工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通过有效开发人力资源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 加快信息技术建设

现代信息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形成和强化的重要技术支撑。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企业可实现数据信息化、决策信息化、流程信息化、管理信息化。

零售企业依靠现代卫星通讯技术和国际信息网络, 可对遍布世界各地的分店、配送中心、供应商、运输商收集信息、发布指令、实施动态管理。我国零售企业必须加大对信息技术的资金投入, 加快企业信息技术建设, 重点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商品处理技术、仓储物流技术等, 建立和完善企业信息网络系统, 使企业拥有充分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同时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 加强企业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 使企业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建立在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上, 进一步降低经营成本和费用,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 我国零售市场全面开放, 中外零售企业竞争日益激烈。我国零售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与发展, 就必须拥有独特的、不易被竞争者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分析了我国零售企业培植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 对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现状进行剖析, 并提出了培植我国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战略。

关键词: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

参考文献

[1]刘巍, 储诚诚, 陈文华.外资零售企业对华投资的影响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9) :98-99

[2]颜毓洁, 王胜权.从沃尔玛的成功探析我国零售企业文化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 2009 (4) 下旬刊:315-316

[3]苗志娟, 王晓凯.我国零售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思路[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08 (4) :162-165

对我国中小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篇3

关键词:中小型外贸企业;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編号:1672-3198(2007)12-0008-02

1 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地位与作用

中小型外贸企业是我国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发展的产物,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也是我国外贸事业发展的新生力量。目前,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已经在贸易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作用。

(1)活跃地方经济。中小型外贸企业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地方性资源,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我国幅员辽阔、国情复杂、经济发展不平衡,适合中小型外贸企业开发、利用的资源很多,弥补了大型外贸企业在这方面的不足。由于中小型外贸企业相对大型外贸企业来说更贴近地方经济,因此它们会挖掘和开发地方资源,促使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发挥优势,这对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积极开拓新市场。目前我国的整个社会供求关系己由供不应求转向供大于求,在这种供求状况下,企业必须致力于开拓新的市场机会,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寻找市场间隙,才能保持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规模小、经营灵活,适合在国际大市场中寻找小机会,充分利用相对稀缺的资源开发市场,因此善于寻找新市场便成为他们生存与发展的优势。由于中小型外贸企业会不断努力去见缝插针地开发新市场,从而有利于使我国的国际市场走向多元化。

(3)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太高,企业间适应市场的程度和能力也差别较大,因此在短期内难以形成较为一致的商业模式。与大型外贸企业相比,小型外贸企业的管理机制和经营模式比较贴近市场,克服了大型企业过去遗留下来的条条框框束缚,能够及时为市场上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也有利于促进企业的自我发展。

2 中小型外贸企业存在的问题

(1)整体经营管理水平还比较低。我国的中小型外贸企业普遍偏重短期利益经营,缺乏长远规划,造成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中小型外贸企业一般来说都要寻求出口代理商出口,销售渠道往往受代理商控制,商贸信息交流有限,使决策缺乏科学性。我国的许多中小型企业还将竞争理念停留在“物美价廉”的传统观念上,仅仅把价格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而在产品开发、营销策划、品牌推广和售后服务等非价格竞争的手段上投入甚少,造成长期的低价销售行为,使企业基本处于低水平经营管理状态。

(2)成本优势两难,竞争无序化。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竞争主要是建立在低成本优势上,多数企业是靠低成本争取到一定的国际市场份额。低成本来自于两个因素,①低廉的劳动力和原材料;②产品科技含量和开发成本低。在短期内,小型外贸企业或许利用这两个成本优势得到一些市场、获得一些利润,但其实从长期看,这种优势很难持续。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环境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大,劳动力和原材料低廉的优势自然会被国际社会公共成本所取代,而不投入科技创新成本仅靠模仿或加工别人享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更无优势可言。然而,许多企业仍乐于追求低成本竞争的空间,在国内市场上搞价格战,在国际市场上搞恶性竞争,使企业发展处于无序状态。

(3)专业性人才缺乏,人才流失严重。企业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但是由于中小型外贸企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再加上现在用人机制上还存在问题,很多的中小型外贸企业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甚至一些中小企业经过多年培养出来的业务骨干人才,也由于企业内部管理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人才流失。

(4)抵御风险的能力弱。由于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起步较晚,经营管理经验不足,出口产品品种比较单一,市场缺乏多元化,风险意识差,因此抵御风险的能力比较弱。

中小型外贸企业存在的问题,是企业成长发展中必然遇到而且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企业逐渐培育和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问题。

3 要注重培育中小型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称为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时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蕴含于企业内部的、企业所独有的、能为企业带来价值性的特殊能力,它是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竞争优势。1990年美国著名战略学家普拉哈德和哈默在《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核心竞争力”这个名词,其内涵包括以下特点:①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应具备充分的用户价值,即能够给用户带来根本的好处与效用。②延展性。核心竞争力可以为一系列产品或服务提供支持,而不只是为一项产品提供服务。③关联性。核心竞争力不是孤立的,而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一部分,不论是什么类型的企业,不论采取何种形式来安排价值链活动,企业的价值链是一条完整的链。④动态性。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在不同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是不断变化的。⑤相对性。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相对于另一个企业而言,所具有的某一方面如技术方面的优势。⑥多样性。核心竞争力的构成的因素组合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资源,能力以及制度的组合,也可以是资源,技术和文化的组合。⑦难以模仿性。核心能力之所以使企业在较长的时期内取得竞争优势,关键在于此能力的难以模仿性,即不能被竞争对手轻易模仿。⑧累积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企业成员内部与企业间的学习过程逐步累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就是企业不断的学习过程。培育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关键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政府要加强宏观指导,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是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关系我国外贸事业兴旺发达的大事。一个外贸企业的成长壮大必然要经历一个复杂的磨练过程,在整个群体处于弱小的地位和阶段时,国家应给予必要的扶持和保护。(1)政府要加强宏观指导,从我国贸易经济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发展趋势,引导企业开辟国际市场的有利方向,使企业发展既符合国家整体利益,又避免盲目发展所带来的巨大风险;(2)政府制定鼓励外贸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政策法规,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使企业循序渐进地调整自己的经营机制和发展方向,步入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

3.2 提高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

我国的中小外贸企业的管理水平普遍较低,企业缺乏长远发展战略,这对企业的成长壮大极为不利。因此提高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显得至关重要。首先要有一个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领导决策集体,把管理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地位,以创新的思路开拓业务,以创新的战略谋长远发展。其次,要建立一套符合企业发展的管理创新机制,把鼓励创新作为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管理核心内容,设立创新管理基金,为企业人才成长提供精神和物质保障。从提高企业管理创新能力入手,是解决外贸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诸多问题的突破口。

3.3 稳步推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制度改革

目前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尚未普遍推行,企业经营机制不顺,产权关系不清,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企业自有资金少,负债高,包袱沉重等问题仍然存在。因此,中小型外贸企业改革应继续按照国家搞活放开小企业的精神,积极推进企业制度改革,在中小企业中广泛推行承包、租赁、股份合作制等灵活多样的机制,使其真正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主体。另外,通过产权改革,可使企业实现生产要素的重组和资产存量结构的调整,能够打破地区、部门、行业限制实行优化组合,加速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规模化、实业化、集团化进程。

3.4 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有了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够研制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技术、高质量产品。对于我国的中小型外贸企业来说,技术创新一直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没有技术创新,企业产品就没有生命力,靠仿制和加工企业难以做大做强。现在,由于中小外贸企业自有资金少、融资困难等原因,在技术创新上投入不足。要改变这种状态,除国家在金融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外,企业也要与社会机构寻求合作机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技术创新。如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联合,采取多种形式合作,把学校的科研力量引入企业,开发新产品,既可以解决企业技术人才不足的矛盾,也可降低技术创新成本,使研发与市场紧密结合,提高产品竞争力。

3.5 培育独特的企业文化

培育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底蕴,它是涵养人才的蓄水池。培育独特的企业文化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倡导创新型文化。企业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轻松愉快的沟通和交流的环境,使极富创造性的思想在企业内部得到充分释放。(2)创立学习型文化。21世纪是人才与科技竞争的时代,学习型组织有利于团队素质的提高,可以很快吸收消化竞争对手的优势成果,同时在学习中能使企业得到自我完善。另外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可以培养企业内浓厚的学习型文化,增强企业的知识积累,最终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3)创建绿色环保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在提高环保意识,作为外贸企业注重国际环保标准、迎合广大消费者的绿色健康消费观念,创建企业的绿色环保文化,既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应该树立的良好形象,这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3.6 以专业化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基础相对薄弱的中小型外贸企业,本身不具备与大型企业集团在国际舞台上竞争的实力,但可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选择专业化的道路拓展市场空间。

综上所述,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息息相关,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是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所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环境的激烈竞争,其实质是对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长期考验。因此,注重和加强中小型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事关我国外贸事业长远发展的大局。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存在的问题和所处的困境,笔者认为,政府和企业都有责任从战略高度采取措施,以确保我国外贸企业的新生力量具有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我国的外贸事业才能随着国民经济的腾飞,真正做到未雨綢缪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秋,朱海峰. 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对策研究[J]. 当代经理人, 2006,(04).

[2]王睿, 郑雯. 提升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04).

[3]杨笑冰,曹庆仁. 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J]. 企业经济, 2006,(05).

[4]陈凤新, 卢锡慧. 提升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J]. 集团经济研究, 2005,(13).

[5]郭瑛. 外贸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 当代经理人(下旬刊), 2006,(03).

对我国中小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篇4

我国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高

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在经营管理实践中,金融企业可将核心竞争力组合到不同的.创新中,构成新的发展基础,继而在某一领域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不断推出创新成果,促进我国金融企业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在金融企业发展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非同寻常的战略意义.

作 者:刘兆君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信用合作联社 刊 名:青海社会科学  CSSCI英文刊名:QINGHAI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4) 分类号:F832.1 关键词: 

对我国中小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篇5

摘要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取得持续竞争优势之根源。长期以来,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我国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我们在系统分析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的基础上,并借鉴了发达国家知名企业的先进经验,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文化的构建、核心技术的培植扣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四个方面对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作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

目 录

第一章 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分析.....................................3 1.1 企业核心竞争力赖以建立的体制和机制尚未形成...........................3 1.2 中国传统文化及落后观念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4 1.3 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制约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4 第二章 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应对..............................................6 2.1 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此提供制度保证...............................6 2.2 创新经营理念造就独特企业文化,形成企业核心组织能力...................6 2.3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7 2.4 加强企业管理能力,维持企业核心竞争力.................................8 致 谢..................................................................10 参考文献................................................................11

第一章 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曾在八十年代辉煌一时的许多企业发生了经营危机,巨人集团的崩溃,沈阳飞龙的停滞与反省,一大批彩电生产厂家的倒闭等等,我国的企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通过对这些企业衰败过程的分析,我们发现,中国企业的竞争弱势,在于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不能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正如陈惠湘在为《研究失败》作序时所说的:“失败的原因多种多样,由成功到失败的情况却是一致的。那就是他们的优秀只是昙花一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认为这主要是我国企业长期不注意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所导致的。那么为什么我国的企业长期不注意,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1.1 企业核心竞争力赖以建立的体制和机制尚未形成

首先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未完全建立。我国在1949年~1978年期间实行的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是国家行政的附属物,不是一个真正意义有经济利益和责任的微观主体。企业是根据国家计划来组织生产,不须关心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时由于当时的市场是以短缺为特征的卖方市场,企业追求的是产品量的扩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这种经济体制和市场结构特征是企业没有被淘汰和破产的威胁,没有从内部培植核心竞争力以形成竞争优势的压力。在8O年代,由于在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完善和不配套,使我国许多企业靠它们所拥有的社会关系或对转型期市场较深的洞察力赚钱,这类公司能把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的机遇。如,利用僵化体制的变革,有计划地利用改革政 策空隙策划某种形式的国有资产流失;或利用官员的“腐败”进行权钱交易,赚取超额利润;或纯粹进行倒卖批文等官方文件获取收益。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即使没有核心竞争力,却能获得很多利润。其次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市场机制还不够成熟。由于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尤其是资本市场、人才市场、中介市场、企业家市场等发展不够完善,各类市场之间良好的匹配关系未建立,有利于企业按照市场规则自主发展、健康成长的机制还不成熟。绝大多数中同企业没有真正地在国际市场上与竞争对手进行正面交锋,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企业成长常常是跳跃式的、不稳定的,通常出现发展速度与资源的不匹配。因此,很难在此基础上形成核心竞争力。

1.2 中国传统文化及落后观念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前世贸组织总干事鲁杰罗在1996年上海召开的贸易研讨会上说:“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文化观念的变革。不少人情愿忍受传统国有企业运作方式所产生的浪费、低效率与低工资,而不愿意采用新的节约资源、最终可以导致就业增加与社会福利提高的生产方式,这是个悲剧”。尽管近年中国企业的观念有较大的变化,但传统的计划经济下的管理方式、封闭的社会文化和相对落后的教育体系的影响足根深蒂同的。具体表现在: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整个企业文化常常也必须作出相应改变,但由于职工对既定文化存在着偏好,常常不愿意加以改变,而使得企业文化的转变存在着刚性,这就造成原有的企业文化与现行的管理机制和市场机制不适应,从而消弱了企业应付市场竞争挑战的能力,往往对企业造成致命的伤害。很明显。一个颓废、毫无活力的企业文化是不可能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它只能将企业推向绝境。

1.3 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制约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

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国外的大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都是靠创 新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是,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仍很薄弱,严重地制约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地形成。首先是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机制不强。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应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动力源。但从中国企业情况看,现行企业制度给国有企业提供丁安全保护和行政壁垒。因此,企业对市场竞争的敏感程度较低.即现行企业制度使得市场对企业的压力发生扭曲.从而导致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忽视市场需求,使技术创新不能很好地与市场需求结合。因而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其次,企业还未成为R&D的主体,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与持续发展能力。在以知识、信息为特征经济社会中.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研究与开发。企业R&D是企业成长的内动力,是在市场竞争中取得长期优势的基本保证。但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和科研管理体制受长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还没有完全成为R&D投资主体。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的统计资料看。到2000年仅有33.6%的大中型工业企业设置了R&D机构;同时.我国企业对R&D的认识和投入严重不足,1990年~20oo年间,全球500强R&D赞用占销售收入的5%~1O%,而我国大中型企业仅为1.1%~1.38%。

4.管理能力缺乏是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能形成的关键。企业管理能力是企业资源状况与增长能力之间的转换环节,主要体现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与能力的增氐性。中国许多企业没有建立科学管理体系。凭经验进行管理:管理的方式方法对环境反应迟缓,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可以说.我国大部分企业正面临着二次创业的管理规范化以及创新问题。具体反映在没有企业战略的指导、组织管理僵化、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传统的营销手段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落后的管理方式产生 低效率等。另外。管理人员缺乏国际企业的管理理论与经验,尤其高层管理人员没有国际化经验、知识和能力,企业在国际市场运作中不能按国际惯例进行,使企业在跨国竞争处于被动地位。第二章 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应对

2.1 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此提供制度保证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就要求政府要给自己进行准确定位。首先是政府要处理好自己与企业间的关系。在现阶段。各级政府既要帮助和指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又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政府行为。在产权制度上要有进一步的创新,必须界定、明确企业的投资主体.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主体结构,落实企业的法人资本所有权,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在政企分开有新的突破的同时,政府职能必须彻底转变,应从管理控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其次是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有序的竞争环境。一是国家要加强经济立法和完善工作,尽快形成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强化执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防止各级政府出于地方保护主义而对知识产权的践踏.因为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核心技术若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护。也就失去刺激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二是国家要组织和动员各种力量做好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自然环境和市场需求变化规律的调查与预测工作,建立和健全市场信息反馈系统,以降低企业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风险。

2.2 创新经营理念造就独特企业文化,形成企业核心组织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特有的经营化了的知识体系。因此。构成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要素还要在企业内部与企业的经营理念进行有效整合,并与企业的组织文化融为一体,才能形成企业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正如美国西北航空公司创始人哈伯所说:“文化无处不在,你的一切,竞争对手明天就可以模仿。但他们不能模仿我们公司的文化”。因为,以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是构 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个性化、深层次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强烈地影响着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与偏好,并通过经营决策过程和行为习惯等体现在企业的技术实践和管理实践中企业文化不仅强化了传统管理的一些功能,而且还具有很多管理不能替代的功能,它们包括凝聚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协调功能、维持功能、教化功能、优化功能、增誉功能等,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进企业的整体发展。因此,企业必须重视企业文化构建,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加快培育为全体员工认可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增强凝聚力、向心力,要建立学习型组织结构。促使企业员工自觉学习,增强适应、创新能力;要向用户奉献最好的产品与服务,与供应商建立长期良好合作关系,最大限度拓展生存空间,使企业形成有利于核心竞争力增长的文化氛嗣。

2.3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技术创新,培育出核心技术,并进而实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率,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一个企业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可以说核心技术足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过程中,一是要选好技术创新的方向。企业要善于挖掘自身潜力,对自身优势要有清楚、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这是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企业竞争战略的本质在于确立自身优势。即要求企业对自己的资源能力和创新实力有正确的估计,在进行决策时,不能冒然进入在当时看来是有盈利但自己对之陌生的领域,而应寻找自己的潜在能力。分析这种能力与其它同行的差异性.从竞争对手和市场空缺中寻找机会,构筑自己的比较优势,建立和培养核心竞争力。

二是要有持续不断的R&D投入。打造核心技术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世界上其它事物一样,企业也有其产生、发展、衰退、消亡的生命周期。但不同企业的什么 周期却有很大差别,有的昙花一现,有的却经久不衰。世界知名的大企业之所以能在自己的行业中站住脚,很关键的一点便是他们不仅有核心技术,而且能保证其核心技术的更新换代,这是竞争和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在这个过程巾,研发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实践证明。研发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创新成功的先导,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推动力。飞利浦公司近一个世纪的持续技术创新,精确的数据存储和分析技术使其在光学器材生产领域具有极强的竞争力。现在,飞利浦公司“创新不止”的精神已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精髓。所以,企业的研发能力实质上是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检验,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2.4 加强企业管理能力,维持企业核心竞争力

如何提高企业管理能力的研究著述已经非常丰富,概括起来为:真正地实施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分权化、教育化、实实在在地提高管理能力。当中国企业的管理能力得到发展,也就是企业能够实施科学管理,并以这种能力为纽带,整合企业核心资源的时候,即可形成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在提高中国企业管理能力时应做到:一要实施科学的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企业最高层对企业活动进行决策管理、它要求站在企业整体的高度.分析企业面对的外部环境,找出企业发展的机会和威胁,同时,分析企业内部的竞争实力和本身的弱点,提纲挈领地制定企业战略并实施管理。在每个行业中,总是有好几个位置可供企业选择。因而,战略的重点在于要选择一个该企业能够为自己所独有的位置。只有当企业选择了一个富有特色的战略定位时,才可能取得成功。战略定位是战略目标的基础,企业要想最终获得成功或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就要实行严格的战略管理。企业的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制定、战略实施育战略控制。企业战略管理决定了企业采用何种方式获取和组织企业的资源,从而也就决定了企业如何从战略 管理的角度形成核心竞争力。二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世界经济论坛》(WEF)与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都把企业管理水平作为企业核心力的测定指标,已充分说明企业管理水平与企业运行效率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针对我国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低下的现状,应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与手段,克服经验管理、“人制”管理,建立科学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方式与模式,按国际惯例管理企业.加强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及企业组织管理的基础工作。实践证明.企业活动效益和竞争优势并不与对资源占有的多少成正比,关键是如何有效地获取和利用资源,也就是要善用资源。因此,要适时进行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使企业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最终赢得竞争优势。

通过几个月的努力,我的论文终于完成了。在此,衷心的感谢指导老师对于我的论文作出的悉心指导,谢谢您认真专业严谨的建议,再次向您致以感谢,辛苦老师了。

三年大学生涯即将结束,回望过去的三年,心中感慨万分。借此机会我要感谢学校和学院所有老师给予我的教育和帮助,感谢所有同学给予我的关心和爱护。回首三年,不禁感慨万千,此时此刻,体会到了一个词、两个字——不舍。但人生是没有句号的,大学毕业只是我这篇文章的一个逗号而已,我会努力写下更优美的华章。

最后,向所有在我这三年生命中留下轨迹的人,表达我的谢意。因为你们,我的大学很精彩。参考文献

1.胡恩华,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识别,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2.张炜,核心竞争力辨析,经济管理,2002,3.史东明,核心能力一构筑企业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对我国中小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篇6

1 我国造船企业的发展现状

西欧、日本、韩国和中国是四个主要的造船地区和国家。在世界造船业市场上, 这四个地区和国家有着明确的“分工”:西欧瓜分了豪华邮轮、超级游艇市场, 占有高端船舶市场的绝对优势;日本和韩国主要在LNG、油船、大型集装箱等中高端市场上呼风唤雨;中国目前仍主要活跃在船舶业的低端市场。如何在造船市场低潮时期, 在强大的对手面前快速崛起, 是当前我国造船企业发展的首要解决问题。

2 国内造船企业创新文化的内涵和功能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知识化时代, 我国企业进入了国际化、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竞争时期。国内造船企业仅凭悠久的历史、雄厚的资本、众多的员工已经难于立足不败之地, 必须依托持续培育、不断更新的核心竞争力才能长盛不衰, 而核心竞争力的本质体现在于创新。只有按市场需求持续地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 才能使企业长期具有核心竞争力。

2.1 企业创新文化的内涵

造船企业的创新文化是企业长期在高速发展变化的造船市场中角逐而形成的一种新的企业文化。造船市场作为一个竞争相当充分的市场, 企业没有持续的创新就意味着被淘汰。创新文化的出现是为了可以在变化无常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 大多都是造船企业在进行创新管理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新文化, 它能激励所有员工具备高昂的创新意识, 并不断创新、奋发创新, 它所带来的效果是造船企业内部员工自觉地养成创新习惯, 把企业的创新事业作为自己的本分工作, 使创新成为企业员工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的价值观。

2.2 企业创新文化的功能

(1) 对企业创新资源的整合功能

造船企业的创新文化作为一种新兴文化, 它并不缺乏传统文化所特有的价值观, “每造一艘新型船, 都是一种挑战”。它所倡导的是一种把“以人为本”、“以企业创新”作为导向的企业管理模式, 而这种模式并不常见于其他企业, 而仅仅在造船企业才可以看到, 是属于造船企业的特有资源。它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对企业内部的创新元素进行分类组合, 整合出一种属于企业内部的资源。企业在对外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 运用到了创新资源在管理方式上的极强的综合性和合理性, 这就给了企业一次锻炼的机会, 使企业对创新资源的使用保持了一定的均衡性, 突出了企业的创新竞争优势。

(2) 对员工创新激励的导向功能

造船企业创新文化在企业文化中所提到的创新型经营宗旨和经营使命等经营策略对企业员工都有精神性、理想性的创新激励向导作用。它可以给予企业员工一种创新文化浓厚的环境, 激发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创新工作并不断积累创新经验, 培养了员工的创新主人翁意识, 使自己感受到创新所带来的快乐。创新文化所具备的激励向导功能要时刻把员工的自尊、地位、情感、成就和自信等作为企业创新因素, 这样就可以培养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责任心和事业心。倘若一个造船企业一直倡导创新意识、运用创新思维, 就肯定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能动性, 有助于企业的发展。

3 以企业创新文化为基础的企业核心创新竞争力的形成

3.1 创新文化是企业核心创新竞争力的形成机理

我国造船企业在当前产能过剩的情况下, 就必须直面危机, 依靠企业创新文化, 摆脱困境, 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企业竞争的最高层次就是企业文化的博弈, 创新文化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企业管理者运用创新文化整合功能, 整合各种知识、文化和能力, 把各种有助于形成企业对抗外企业的竞争力的资源整合到一起, 从而形成企业不同于其他对手的独特竞争力。而在这种企业独有的竞争力的作用下, 企业的顾客群体得到了特殊效益, 长期以来, 使企业逐渐在国内、国际船舶市场上具备了强大的竞争优势和竞争能力。其形成机理见下图。

3.2 创新文化是企业核心创新竞争力形成的基础

企业创新文化的发展带动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 创新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企业创新文化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 企业核心竞争力也随之发展起来,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寄生”在企业创新文化之中的, 是企业创新文化发展的结果。从我国造船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看来, 企业创新文化在对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等方面有着决定作用, 为企业内部构建核心竞争力奠定了观念平台和智力基础。从某种角度而言, 倘若一个企业内部具备良好的创新文化, 它就可以把企业以强大的凝聚力凝聚到一起, 使企业成为统一协调的整体, 并可以在不断推动核心创新竞争力的道路上扶危持颠。所以说, 企业创新文化是企业核心创新竞争力形成的基础。

4 以创新文化为主导的企业核心创新竞争力的培育

4.1 树立以人为本的创新管理理念

企业的生存发展需要塑造良好的创新文化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创新管理理念是塑造良好的创新文化理念的根本途径, 也是必经之路。创新文化的载体就是高素质的创新员工, 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 创新员工的核心价值观会被不断的优化, 以达到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对于造船企业来说, 更需要有众多的创新人才, 企业必须真正重视创新人才的作用, 发挥集体智慧的整体效应, 不断研发、设计、建造出环境友好型船舶。这就要求企业赋予员工权利和责任, 要时刻谨记把创新人才放在企业管理的重要位置, 并使这些创新人才保持高昂的斗志, 奋发创新, 以此来使企业永远领先于同行业。

4.2 营造宽松开放的创新文化氛围

我国造船企业的硬件设施环境是满足创新文化的要求的, 当然, 仅仅硬件设施环境合格是不能构成宽松氛围的基本条件的, 所以创新文化也需要有软件设施环境。而企业创新环境需要有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共同作用才会构成文化创新所需要的宽松氛围, 所以建设硬件设施环境和软件设施环境刻不容缓。在宽松的创新文化氛围下, 创新人才才会有创新的灵感, 才会在“以人为本”的创新管理理念下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

5 结 论

综上所述, 笔者就国内造船企业在当前产能过剩的情况下, 直面危机, 走好今后的发展之路, 提出了创新文化在企业整个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为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出了方法和策略, 希望在共同描绘我国造船企业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中, 作为应添加的淡雅的一笔。

参考文献

[1]丁永波.试论企业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J].工业技术经济, 2005, 24 (9) .

[2]陈强.论中国造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中国造船, 2004, 45 (1) .

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问题 篇7

[关键词] 核心能力 核心竞争力 培育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我国企业面临的国际国内竞争日趋激烈。新形势下的竞争从表面上看是产品价格和性能等的竞争,而从本质上看是造就这种独特价格和性能的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如何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竞争优势,成为我国政府和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拟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核心竞争力及其特征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时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持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独特性

核心竞争力具有与众不同的独到之处,不容易被人轻易占有、转移或模仿。即便竞争对手可能获得包含于核心竞争力的某项技术,但是综合性的内部协调技术、整体配合技术等,尤其是与企业特有的文化相关的、不可言传的知识,则是不可能完全模仿得到的。正是因为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所以企业才能因核心竞争力而获得别人所不能获得的竞争优势。如微软公司的獨特性在于其提供强大的互动界面。

2.价值优越性

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包括企业价值和顾客价值。一方面,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能为企业带来较为长期的超额利润,使企业能够持续竞争,保持顽强的生命力;另一方面,核心竞争力具有优越的顾客价值,能提供顾客看重的价值,给顾客带来最大限度的效用,让消费者获得好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这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价值所在。如本田汽车公司生产发动机的技能是本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该发动机节省燃料、速度快捷、操作简单、减少噪音及振动速度等,确实能为顾客带来高价值利益。

3.延展性

这是指企业能够从核心竞争力延伸出一系列新产品和新的服务。也就是说,“它必须为各种产品或服务提供支持”,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当具备这样的主导力和带动力。

核心竞争力是在全体企业员工知识共享的基础上,通过跨部门、跨产品的内在联系整合起来的。它有很强的渗透性与扩展性,向内可逐层分解到各部门、各员工,向外可将它组合到不同相关领域中,培育企业新的创造与发展基础,不断推出创新成果,从而显示出系统的竞争能力。如夏普公司的液晶显示技术,使其可以在笔记本电脑、袖珍计算器、大屏幕电视显像技术等领域都比较容易获得一席之地,而不是将其优势领域限制一个很小范围。

4.长期持久性

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的战略资源或资产,具有相对持久的属性。持久性主要是指其提供利润的持久程度。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 产品和技术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 大部分资产的持久性都大大降低了,这种降低主要影响有形资产提供可持续利润的特久性,而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品牌、团队精神等无形资产却并未受此影响。因为当核心竞争力被应用或共享时,不会因使用而削弱,反而还会在使用过程中得到加强。

5.无形性

核心竞争力不是某一项具体的产品和服务,是看不见的、结构性的、无形的战略性资源,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其经典性定义中则把它称作是企业的“学识”。这种无形性决定了核心竞争力不像实物资源那样随使用而折旧,相反在不断应用和分享的过程中得到改进、完善和精炼。例如,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也就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状况

1.人力资源匮乏

(1)企业管理人员知识老化,观念陈旧,整体素质较差,其经营管理水平、开拓创新能力、战略决策能力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新环境,面对市场竞争中出现的新问题,显得束手无策。

(2)高级技术人才缺失,企业员工整体素质较低、知识和技术水平低下,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学习能力。

(3)人才流动机制、激励机制不完善,我国企业家队伍的职业化、市场化进展缓慢,企业通过市场获得合格管理人才的渠道不畅通。

2.企业战略意识滞后

在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中,随波逐流的现象较为普遍。一旦市场出现某一热销商品,其他企业立刻闻风而动,不管自身在该产品的生产方面是否具有优胜,有无能力参与该领域的竞争,甚至不对市场需求做客观调查分析,新建的也好,转产的也罢,蜂拥而上。

3.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企业缺乏核心技术,技术能力水平较低,竞争手段原始单一。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行联合重组,成为实力更加雄厚的经济航母,给我国企业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尤其是电子、通讯、汽车制造业等领域。跨国公司凭借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使我国市场竞争加剧,技术变化加快,在技术上使我国企业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没有能力进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系统培植,企业缺乏能够支撑自己竞争优势的核心技术。我国企业竞争手段原始单一,很多企业对价格手段仍有过分的依赖性,降价似乎成了他们进行商品促销的必经之路。诸如彩电、VCD、空调业的价格大战。价格竞争只不过是市场竞争的初级手段,而且中国很多企业的利润空间本来就不大,如果仅靠降价来争夺市场份额甚至出现产品价格比起边际成本还低,这样的竞争,成本太高,让利未必就能得市。采用价格战略,本身就反映出我国企业缺乏核心技术。

4.经营管理水平落后

我国大型企业与国际巨头相比,规模仍很小,却普遍存在着“大企业病”。企业做大后,都毫不例外地存在着机构膨胀、层次增多、决策失误、管理失控、效率降低、沟通困难、执行不力、激励不足、约束不当等经营管理问题,多层的母子公司体系,极不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传统落后的管理体制等诸多问题,大大制约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问题

1.强化人力资源

(1)培育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市场竞争的核心在人才,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虽然核心能力并不存在于单个人中,但核心能力的形成归根结底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积累,而人才是这些智力资源的载体。为此,必须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2)营造“学习型”组织。之外,要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应该把企业培育成一个善于学习的集体。既包括理论知识的扩充,也包括实践经验的长期积累。通过学习、培养企业的创新人才,促进知识的生产、传播、应用,达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高。

2.战略创新

(1)明确适合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战略目标要数量化,便于号召动员职工群众,便于分解,便于检查。战略目标的指定必须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掌握足够的信息,对企业掌握的资源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我国大多型企业目前正处于转换机制和战略调整阶段,为适应市场经济和提高竞争力,企业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结构、市场结构、资金结构等均需调整或重构,企业战略目标的确定是重大决策,因此,必须充分分析企业的需要和可能,科学地制定出企业坚实稳定的发展目标。

(2)实施组织战略控制。战略控制是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它是基于信息系统基础上的监控活动。战略控制有很强的目的性,它主要是由战略领导者来组织实施的,组织的运作都应得到有效监控,以确保其能符合企业组织的战略意图和目标。战略控制的信息一般是反馈信息和前馈信息,反馈控制通过控制信息反馈回来与目标进行比较以做出调整和改变;前馈控制在决策初始衡量投入,它要考虑生产经营活动和那些可能影响战略计划的环境的改变。

(3)优化经营业务与运营体系。我国企业在發展过程中,应强化战略意识,用发展的眼光审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和挑战,在更广阔的经济背景下找到企业的比较优势,制定正确而不断“校准”的发展战略,精心构造核心业务、增长业务、种子业务的业务链,从业务安排上获得持续增长的业务框架。遵循企业的发展规律,注重培育企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市场竞争优势。

3.技术创新

(1)充分认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加强研发中心建设,提升企业技术平台,同时理顺科技管理体系,有效整合技术资源,完善科技激励政策,形成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充分引入竞争机制,采取各种激励手段,培育科研队伍。

(2)瞄准国际先进企业,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和主导技术的发展方向,找出与标杆企业的技术差距,制定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和技术创新规划,合理配置技术跟进和技术创新的科研力量。围绕核心业务进行技术引进和科技开发,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快消化吸收的速度,加强自主技术研发的力度,走引进利用—消化吸收—创新提高的道路。

(3)提高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增加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改变我国大型企业研发投入低的现状。加强高新技术研究,提升核心技术水平,不断开发适应和引领市场需求的产品。

(4)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加强“产、学、研”联合,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提高联合开发水平,推动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同时,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步伐,尽快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5)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搭建信息化平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先进管理技术对现有产业进行改造,实现产业升级和技术升级。

4.管理创新

(1)加强管理创新,包括注重发展战略研究,强化企业基础管理,注重价值管理、知识管理,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地进行组织创新和业务重组。

(2)运用信息的管理手段、管理工具,改变企业的内部构造,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强信息中心建设,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管理,这样可以提高运行效率、科学性和透明度,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改革企业管理体系,减少企业管理层次,实行企业管理集约化。

(4)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创造潜能,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5)实行战略管理,通过对未来环境的把握,明确企业发展目标,产业战略升级方向,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对企业发展前景进行规划,培育企业国际竞争力。

5.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上的独特作用,主要是对企业员工精神的塑造。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作为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在企业管理中渗透观念的、精神的、感情的无形的因素,也即实行所谓的软管理,在企业员工中发挥凝聚、约束、激励、引导、协调的作用,使员工的教育和管理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有句话说得好:“一年的企业靠运气,十年的企业靠管理,百年的企业靠文化”,实践表明,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内可以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可以树立形象,扩大市场影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首先企业领导要指导和支持。企业家是培养独特的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的关键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家应该是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第一践行者,第一宣传者。第二要确定企业价值等核心理念,通过文化力塑造员工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第三要建立实施机构,制订和实施培训计划。第四要建立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互动,形成亲情化企业氛围,让员工与企业同步成长。

总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没有既定的模式,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而言,在生产技术还比较落后的前提下,须通过不断整合自身的资源和要素优势来逐步培育核心竞争力,从而获取市场优势,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石谦:论企业核心竞争力[D].西南财经大学,2002,(11)

[2]胡楚图: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措施[J].北方经济, 2005,(5)

[3]潘兴强:核心竞争力的认识与培育[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5,(5)

[4]醴陵民革:塑造企业文化,提升私营企业竞争力[Z].http://www.hnllmg.com2006-2-27

上一篇:爱你冬天作文下一篇:平常的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