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局社区服务中心

2025-01-02

卫生局社区服务中心(精选8篇)

卫生局社区服务中心 篇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某年社区卫生服

务工作汇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某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汇报2007-12-07 09:56:03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某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汇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某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汇报(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某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汇报(3)

**区**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汇报

**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纺织路=号之=,辖区面积=.==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万人。==岁以上老人数====人,=岁以下儿童数====人,育龄妇女数=====人。中心下设两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拥有工作人员==名,其中全科医

师==名,全科护士==名。

今年我中心借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区的契机,在院领导的带领下,全体职工工作热情高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现汇报如下:

一、加大力度进行中心的改造和软硬件建设

(一)开展中心的装修改造工程

今年,**区政府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了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社区建设规划和政府工作目标,开展了创建国家卫生服务示范区的活动。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契机,认真制定《创建**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目标及实施步骤,从基本设施建设、人员配备、完善六大功能及监督管理等各方面对中心进行了规划。在正院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投入近==万元对我中心及下属站点进行装修改造,完成诊室、健康教育室、健康档案室、预防接种等室的建设,配备了健康教育、康复器材等基本

设施,经过改造,我中心采用了全市统一标志,整体环境简洁、宽敞、明亮,温馨,科室标志及路标清晰,能较好地提供医疗、保健、康复、计划生育、计划免疫、健康教育等社区卫生服务,符合**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建设标准,得到居民普遍认同。

(二)开展====年**街社区诊断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和促进**街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管理,落实“六位一体”的功能,我们努力推动以社区为基础,以预防保健为主要手段的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及妇女儿童保健等工作的开展,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我中心以**街辖内常住人口为主要调查对象,随机抽取=个居委会,再从每个居委会中随机抽取==户共===人进行了上门问卷调查,现已本稿件属于完成调查工作及数据整理和分析工作。通过调查及社区诊断了解居民健康状况、生活方式、经济状况、发现社区存在的问题、社区居民的健康

需要和需求;确定社区中哪些优先解决的卫生问题和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继而制订出社区健康促进规划,为政府制定卫生保健、疾病预防策略,社区综合干预计划和措施,合理利用配置社区卫生服务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三)开展适合本社区居民的有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

我中心着重开展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积极开设特色门诊服务,建立专病档案

中心开设有日常的门诊医疗,向社区居民提供内、外、妇、儿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中心还对外开设家庭病床,提供急救、转诊、出诊、护理、家庭病床、临终关怀等项目。中心与各站均配备了急救设施和急救药品,同时还与**区第一人民医院及三甲医院订立双向转

诊协议,在就诊流程方面提供一切方便,将急救及疑难病人及时转送到上级医院,并将康复者及时转回中心(站),实现了小病在社区,大病上医院的目标。

依据====年的社区诊断情况,**社区居民疾病谱前三位分别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为此,我中心积极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成为**区卫生系统社区慢性病防治示范点。我们实施了==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制度,并开设心血管病专科门诊和继续办好糖尿病专科门诊,方便社区居民就近就医。一年来,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门诊服务======人次,为==岁以上的病人首诊测量血压====次,全年心血管专科门诊达到====多人次,糖尿病专科门诊达到====人次,系统管理高血压患者===人,新建高血压专病档案===多份。累计健康档案总数达====份;我们还开设家庭病床==张,并通过医生联系卡==小时电话预约、签定社区卫生服务合同等方式,提供送药上门、导尿、膀胱冲洗、插胃管、伤口换

药、针灸、洗婴、孕产妇保健等特色服务。

=、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工作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疾病谱已发生变化,肿瘤、心血管疾病成为辖区内人群的主要疾病和死因。因此,通过健康教育的方法,普及疾病防治知识,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环节。我们对社区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民中从未接受健康教育者占==.==,通过报刊杂志接受教育者占==.==,发放资料占=.=,上课占==.==,其它占==.=。针对这些情况,我中心与**街健康学校紧密配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全年举办各类健康教育讲座==次,听健康教育课达到===多人次,举办义诊咨询=次,发放各种健康教育资料、处方==余种====多份,充分利用中心的宣传阵地共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某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汇报

卫生局社区服务中心 篇2

截止目前, 南京市所有区、县都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 全市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77个, 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4个, 社区卫生服务站74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人次已占全市门、急诊总量的40%以上。作为城市最基层的医疗服务单位,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普及国家基本医疗政策、实现公共卫生广覆盖中越来越体现出它的优势所在。

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比大中型医院更明显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医疗服一务主要是“小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除此之外, 还承担着12项公共卫生服务, 包括健康教育、传染病控制、慢性病防治、计划免疫、妇幼保健、老年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等。这些公共卫生服务主要由政府财政提供资金, 免费向居民提供。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 根据机构的服务人口数和提供服务的项目、数量、质量, 在全面考核评价的基础上给予核定补助。2008年南京市、区财政将按照辖区常住人口每年不低于20元/人的标准, 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给予补助。同时列出7

(1) 南京市玄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南京210016项63个指标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考核。政府作为社区卫生投入的主体决定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比大医院更加明显。

2 社区卫生服务强调的是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健康的含义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等各个方面的良好状态。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大“杀手”。据统计, 全国每天约1.3万人死于慢性病, 占全国总死亡的70%以上, 城市地区高达85%以上。而且, 慢性病病程长、费用高、治愈率低、致残率高, 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居民对防治慢性病的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增加。而这样的预防控制工作靠大医院的医疗资源是远远不够的, 更多的要靠社区卫生服务来实现。通过医疗、康复、心理、行为、社会等多方面的综合性照顾与协调, 可以逐步提高全体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更全面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范围是社区全体居民, 以社区全体人群为对象, 而不仅仅是病人, 包括社区中的病人、亚健康人群和健康人群。同时提供服务的内容为综合性服务, 除了提供基本医疗外, 还提供融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 使服务的需求和供给呈现丰富多彩的内容。提供服务的模式是连续性、全程性的, 对居民来说, 从出生到临终, 不论其性别、年龄或身体、行为及社会层面的问题,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对人的生老病死整个生命过程提供连续性、周期性的卫生和医疗保健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可和病人及家属保持情感的交流, 还可以为每位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健康联系卡, 通过社区的自动化软件系统对居民实行连续、动态的健康管理, 从而全面掌握居民个人及家庭的健康状况。

4 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成本更低

相对于大医院较高的诊疗费用,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是基本药品, 技术是适宜技术, 这种服务价格比大医院低得多, 居民能够承受得起。目前, 我市多个区、县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已经执行药品的零差价销售, 其门诊费用只有同城大医院的1/2或1/3。据统计资料表明, 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 同一种病每一门诊人次可以节省费用45元, 每一出院病人可以节省费用990元。

5 社区卫生服务更具便捷和可及性

人们在患病时往往有诸多不便, 尤其是老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 所以, 医疗机构方便与否, 成为社区居民日常就诊的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位于社区, 合理分布于各街道, 位居于社区居民的家门口, 无论您在何地、在何时都能在15分钟内到达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及时得到诊治。同时, 医务人员可以按照您的需要, 预约上门诊治、访视或建立家庭病床等, 全方位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综上所述,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其完善的网络、合理的定位、方便快捷的综合服务, 越来越成为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健康保障的首选。但是,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多数是由原来的街道、乡镇卫生院转型而来, 基础较差。如:医疗质量还是得不到患者的信任;软、硬件建设跟不上老百姓的就诊需求;提供服务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和全科医师极度缺乏等等, 成为目前社区卫生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然而, 随着政府对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投入的不断增加, 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认可程度的不断加强, 实现“小病在社区, 大病到医院, 康复回社区”的就诊模式将不再是梦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将成为实施公共卫生服务的摇篮。

建设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篇3

上海市政府将“创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列为2001年实事工程项目之一。上海市闸北区彭浦地段医院作为创建单位之一进行了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一年多来,在区委、人大及区政府、政协的关心下,在市、区卫生局及街道等领导的支持下,坚持“以人为本,以健康为本”的理念,在健全社区卫生管理体制,深化“六位一体”服务功能和重新构筑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制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闸北区彭浦地段医院(彭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街道“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优势,形成了“政府领导,各部门协同,街道办事处负责,居委会参与,卫生部门实施管理,齐抓共管”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系,他们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加大投资力度,精心设计建设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初具规模:改建后的门诊大厅,由原来的40平方米扩大到200平方米,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大厅里,预检、挂号、收费、配药开放式服务与病人零距离接触,平添了一份亲情。触摸式电脑和电子显示屏将卫生服务项目、价格以及医院的概况、医生护士的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给病人,使患者能依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消费。内科门诊的候诊厅既让病人得到健康教育,又使候诊有序而不乏味;充满童趣的儿童乐园让孩子们欢愉地徜徉其中;100平方米的康复室配备各种各样的康复训练器材,使一些残疾病人能在这里重新回归社会;装修一新的病房,厕所、浴室、病床24小时警铃畅通;走廊设有木制扶手体现了人性化的氛围。健康教育用房达180平方米,使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播有了一个和谐、温馨的空间。整个中心还配备了统一醒目的挂号、收费、出入院等标识,社区卫生服务部已实行电脑化管理。闸北彭浦地段医院加快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具有战略意义,它不但是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健康为本”的精神,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更是一项使病人能充分享受到优良环境、优质服务的便民利民工程。

医院的建章立制是实现医院科学化管理的重要保证,而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更是医院完成各项任务的关键,在这个前提下,医院领导班子抓住硬件改造已上台阶的有利时机,从改革城市卫生体系的大局来认识社区卫生服务,他们认识到: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历史时期,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进一步改造和提高自身素质,坚定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信心和决心。因而在造就竞争有序的内部机制转换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根据各类人员的工作要求制定了一整套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范,并且建立考核小组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与经济分配挂钩,逐步

使社区卫生服务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确保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建立了6大块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网络,每块、站配备3-5名医务人员,以团队形式组合和工作。三是建立透明、公正的价格管理体系,对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名称、服务内容、服务价格进行全面公开,让病人在接受服务过程中明明白白消费,使社区卫生服务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四是建立了老年人的“三级监护,三级管理”网络,加强对高血压病、糖尿病、白内障、肿瘤、精神病等慢性病的管理,形成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预防保健管理模式,从而强化了疾病监控功能。五是建立内部竞争机制,实行临床医师公示制度,让病人根据自己意愿自由选择医生,从而促使医务人员自觉提高了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实践证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为群众提供质量优良、价格合理,方便温馨的基层卫生服务,是坚持卫生工作“两为”方针的具体体现,是“德政民心工程”,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市场经济中,医院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医院领导班子为了使人力开发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坚持科教兴院,积极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努力营造了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他们充分发挥老专家在培养青年梯队中的作用,进一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进修学习,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学历层次。几年来,医院先后送30余名临床医生参加市、区全科医生上岗培训,培训率达到70%,并坚持“三基”知识学习,邀请区疾病中心对预防保健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使之具有防保专业多面手的能力,目前,医院在读专、本科的医务人员占总人数的30.6%。同时,医院于2000年成立了科研领导小组,聘请专家教授作为指导顾问,定期申报课题和指导课题的研究工作,2001年在全国各类杂志上发表论文7篇。1997年8月被授予《WHO上海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合作中心暨健康促进医院实验基地》;2001年荣获市卫生系统文明单位和上海市第六届物价计量信得过单位金奖。

卫生局社区服务中心 篇4

椒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椒金山街道辖区内的椒北社区居民委、椒中社区居民委、矿北社区居民委和金泉社区居民委,面积3.28平方公里,辖区内户籍人口23104人、户数8877户。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4835人,占总人口的20.9%;

中心目前处于创优过渡阶段。中心位于椒房街18-1号,建筑面积达1056平米。流动人口数1780人,低保人口数189人。中心共有工作人员26人,其中卫技人员16人,占总人数的61.54%;全科医生6名,全科护士6人;临床医生数的8 人,护士数6人。2011年中心全年门诊量12500人次,平均日门诊量34.7人次。

二、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情况:

(一)中心建有全科服务团队支,每支团队由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生和社区护师组成。以辖区内各居民委作为落脚点和辐射点,通过“中心-居民委-家庭”三站式服务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

服务中心主要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教育、慢性病防治、康复指导、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等。在部分有条件的社居委开设简易诊疗及中医、康复适宜技术等服务。与二、三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关系及执行情况:门诊自开展签约服务以来,开具门诊转诊单转往二、三级医院23人。病房2011年自二、三级医院转入138名病员。

中心自XX年开始,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2011年起全面实施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截至2011年底,共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8400户、20717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专项档案4835人,残疾人专项档案61人。为提高居民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和有效使用。通过对已建档居民中进行干预的慢性病病人(包括高血压一、二、三级管理、糖尿病强化管理和常规管理)、传染病病人以及提供服务的家庭病床病人和残疾人等的专项管理,及时更新他们的健康信息,真正做到档案的动态管理和有效使用。

中心大力开展弱势人群服务,提供多项便民利民措施。与辖区内4835名60岁以上老人建立了保健服务体系,每季度由团队公共卫生医生上门为老人提供健康保健服务;根据市、区卫生局和残联要求,做好“残疾人送康复服务”工作。全科团队与辖区内11名有康复需求的各类残疾人建立了康复服务体系,为每一位残疾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每月为残疾人进行一次康复指导、提供健康教育等服务;为解决社区内独居、行动不便等老年人的看病难问题,中心在卫生服务站开设简易门诊,提供代配送药等服务;同时,积极开展慈善帮困助医活动,做好结核病人减免治疗及贫困精神病人免费服药工作。我们的服务受到了社区群众的欢迎和认可。

(二)慢性病监测和管理方面:开展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防治,实行社区高血压一、二、三级管理和糖尿病常规和强化管理。

1.高血压方面:辖区区内共有高血压病人1211人,管理数为478人,管理率39.47%,一级管理数为242人,管理率24.82%,二级管理数129人,管理率100%,三级管理数107人,管理率100%;门诊首诊测血压680人次。其中: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人数520人,发病率为16.67%。危险因素调查641人;

2.糖尿病方面: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根据本中心流行病学调查,2011年辖区内共有糖尿病病人468人,管理数为375人,管理率80.12%,常规管理数297人,管理率76.15%,强化管理数78人,管理率100%。糖尿病筛查人数2578人,60岁以上2228人;中心在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帮助糖尿病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从而帮助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缓解糖尿病给他们带来的伤害。

3.精神病人方面:将辖区内61名精神病人纳入社区管理,为23名精神病患者定期随访病情相对稳定的精神病人;对出现病情变化、反复者,及时联系住院治疗;定期下社区康复中心,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康复指导。

(三)健康教育方面:2011年我们尤其重视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把它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并以此带动社区慢病管理、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医疗救助等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采取完善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优化服务流程,加强措施落实,搞好健康教育队伍健设,增加经费投入等多项综合措施,使我们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形成有人才、有场所、有人气、有效果等“四有”局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一年来,共开展22场次健康教育讲座,和卫生主题宣传活动,参加居民数千余人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1360余份,宣传材料1360余份,解答疑问560例,心理咨询639人,测血压804人,测血糖52人,心电图346人,共计收回健康问卷1130余份,使用宣传板20余块,黑板报4期。医务人员健康知识培训29场次,参加人数537人。健康教育累计免费体检(测血糖、血压)21942人;累计测心电图1126人;累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9266份,1670元;累计宣传材料挂历4465份,8641元;累计健康教育板块25块,625份;累计健康小礼品700份,14000元;累计健康教育投入总资金约47815余元。

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各种形式、喜闻乐见的健康教育活动2次,从而使广大居民从中受益,有效地保证了健康教育有效和可持续性的开展。我们根据每个社区人文环境、经济条件和健康情况不同,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案,如根据椒中社区居民委困难户、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残疾人多等“五多”状况,制定出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方案,如内容以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保健为主;形式以各社居委为平台开展健康讲座或义诊咨询为主;指导用药以价廉、有效、副作用小的药物为主;同时结合开展免费查血糖、体检和节日送温暖等活动,使居民看到参加健康教育的好处,调动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其结果一些居民主动争先恐后来建立健康档案。如通过开展免费体检活动,可以使辖区内的老年人慢病和残疾居民都能积极参与得到了实惠。中心主任亲自抓健康教育,经常全程参与或做主讲人,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这样我中心真正做到了每次健康教育要有计划、通知、签到、讲稿或相关材料、图片和总结等五个方面资料。

(四)居民健康档案电子信息录入和纸式档案信息书写情况方面:为了落实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关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做好卫生信息管理工作的文件精神和规范化管理的需要,现将我们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结如下:

适应信息化社区的需要,重视信息管理,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网络平台,加快新式“纸质”信息和“电子档案”信息平稳过渡。目前,为新系统下的卫生信息管理初级阶段,即:以纸质档案书写为主,电子信息档案录入处于过渡。我们在制定工作计划时,项目详细明确,为了保证任务的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我中心聘进医学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作为主力,增添了办公室、档案室相关硬件设施。今年完成了户居民健康档案(新“纸质档案”),共计4200户,12502人,完成了建档总数的50%,新系统下的电子档案录入1449人,完成了新建档总数的11.6%。其中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共有4835人,建档数4835人,健康档案完成了建档率的100%。以上三项已达到了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再接再厉争取在2011年中旬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全部完善。

(五)传染病方面:传染病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控制传染病流行是提高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关键。今年我中心共报告法定乙类传染病1例次(乙型病毒性肝炎),甲、丙类传染病0例次,无传染病漏报发现,在门诊设立预检、分诊制度,询问病人流行病学史。发现呼吸道发热病人或腹泻病人安排到发热呼吸道门诊或肠道门诊就诊。我院全年开设发热门诊,积极配合疾控中心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六)老年人保健方面:老年保健不仅是衡量老龄事业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坐标。根据中心实际情况,采取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办法,让老年保健健康有序、有声有色的开展。让老人感到真心关爱,实实在在,无处不在。我们为社区100% 60岁以上老年人建档并管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特有平台和技术优势,推动老年保健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把党的温暖,政府的关心,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的爱心实实在在送到居民家中,为社会和谐作出一份贡献。一年来,我们为社区60岁以上老年开展健康教育和义诊活动16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6870多份,免费体检297人次,免费查血糖2577人次,受到居民广泛好评。

今年,老年保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居民赞扬和领导的表扬,但工作中存在观念转变不够,经费、人力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等多方面的问题。如开展老年健康教育内容以慢病老人为主,单独为健康老人偏少,虽然为老年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但是管理不够规范,档案更新率不够。我们会继续努力出色完成老年人保健这项工程。

户籍家庭医生方面:我们社区建立了户籍医生责任负责制,一年来为辖区居民实行了走访和宣传共计参加人数4672人,心理咨询3965人,解答疑问4569,健康处方发放4672份,其他宣传材料4672份,免费测血压4672人次,免费测血糖3577人次。四个家庭团队,共管理约8378户,20637人,管理率90.5%。经过一年家庭医生的努力,圆满完成了一年的工作计划和任务,对于今后户籍家庭医生工作会更加努力高标准的完成的。

残疾人康复指导方面:在康复室一年来共开展了12次培训,参加人数43人次,共解答疑问516人次,心理咨询486人次,发放宣传材料516份,测血糖365人次,测血压516人次,做心电图516人次,在康复治疗方面我社区会加强管理为更多的残疾人服务。

计划生育指导方面:中心为孕产妇组织了培训和相关义诊,共参加人数645人,心理咨询596人次,解答疑问622人次,发放健康处方645份,其他宣传材料189份,测血压638人次,宣传板4块,发放避孕药具398人。

生命统计方面:辖区内死亡人数33人,其中心肌梗死死亡29人,其他原因死亡4人,培训2次,培训人数40次。都建立了殡仪馆火化、派出所调查和走访相关记录,临终关怀了33名患者。本生命统计工作圆满完成了,以后中心会继续高标准完成生命统计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进行清扫卫生29次,发放消毒液4次,消毒7次发放宣传材料和处方570余份,宣传板4块。中心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了长效的运作机制和组织领导,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奠好了根基。

今年服务中心更加重视了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建设,加大了经费方面的投入,累计共计花费资金47815元人民币,下一年中心会进一步加大资金经费的投入,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为辖区居民的健康护航。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传 篇5

为了切实改变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逐步形成“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就医模式,让城区居民朋友真正享受到免费的预防保健服务和廉价、便捷的基本医疗服务。按照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在县政府、县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1年3月份正式挂牌成立了,他的成立标志着我县社区卫生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意味着我县城区五万居民从此以后可以和农村居民一样享受国家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了,意味着我县城区居民有了健康守门人,更意味着医改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即将实现。

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内容:

1、健康教育、卫生保健咨询及指导;

2、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地方病;

3、开展优生优育技术指导;

4、治疗常见病送医送药上门,建立保健联系,解决病人特别是老年人和婴幼幼儿就医难的问题;

5、免费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与管理,实施社区干预措施,研究推广适宜技术;

6、医学康复;

7、家庭护理、家庭病床、临终关怀等特需服务。

服务承诺:

文明行医,树立行业窗口形象,规范服务,维护群众根本利益。

卫生局社区服务中心 篇6

2011年年过去了,在这一年里,我们认真地完成了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做了以下工作:

我社区领导对环境卫生工作非常重视,把社区环境卫生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针对环境卫生工作的社区性、综合性、流动性、突出性、经常性等多种特点,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以科室为基础。建立了保洁系统,做到了每天二清扫及垃圾的日常清运工作。

为了社区卫生工作在提高一步,我社区多次由主任带头组织全体人员对社区环境卫生进行大的整治。以分组包片形式对社区内环境卫生进行地毯式的清理,对卫生死角、墙上楼道内张贴的小广告多次清除。

通过几次卫生环境大的整顿,社区环境有了明显的改观,基本做到了各科室环境整洁,下水畅通。公厕内无蝇、蛹、无满溢,垃圾入桶,无乱搭乱建现象。

绿化方面,我社区建立健全了各项机构,制定了绿化计划及目标,根据我们的计划及目标认真完成绿化、美化的日常养护管理,防止病虫害及人为方面的损害。

另外,我社区还开展了以灭蟑、灭鼠的除四害工作,今年发放蟑螂药40余包,鼠药5包。社区里蟑、鼠密度已按国家规定基本达标。

总之,环境卫生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因为是和社区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我们一定会尽心尽职长抓不懈,在去年工作中还存在不足,1

社区卫生服务解析 篇7

以上法规使我们对社区卫生服务有初步的了解, 但社区卫生服务包含如此多的内容, 它们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是如何成为整体的?本文试图对此做出解答。

1 社区卫生服务内容之间的联系

1.1 社区卫生服务内容繁多, 可概括为“六位一体”, 其中计划生育是基础, 保健、预防、医疗、康复是主体, 健康教育贯穿全局。

1.2 社区卫生服务是整体性的服务。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在此交汇, 破除两者之间的鸿沟, 给居民提供整体性的服务。

1.3 社区卫生服务又是与时俱进的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 提供的服务内容也越来越多。中国各地发展情况不一, 提供的服务也有区别, 但健康权作为一种基本人权不应有区别。所以在全国居民逐步实行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将医疗卫生资源向不发达地区倾斜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必然选择, 医疗公平也将成为社会公平的基石之一。

1.4 社区卫生服务分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两大部分。

按照文件规定1999年是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服务, 健康促进;2006年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 中西医并重, 防治结合。从文字的变化可以看出社区卫生服务在逐步回归基本医疗, 这是与我国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的。

2 社区卫生服务如何形成整体

2.1 整体在哲学上指若干对象 (或单个客体的若干成分) 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组成整体的各个对象之间必须具有相互联系, 形成一定的结构, 如时间结构与空间结构;框架结构与运行结构;硬结构与软结构的区分等[9]。没有联系的对象不会组成整体, 而这种联系可以是多方面的。

2.2 以往的医疗卫生服务没有成为一个整体, 因为相互之间没有联系。

比如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鸿沟, 医生与护士的鸿沟, 医疗卫生人员与患者的鸿沟, 生物医学模式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鸿沟等等。

2.3 社区卫生服务要成为整体, 必然要将医生、护士、患者、有需求的

健康人、临床、预防、医学模式等重组成为全新的结构, 打破上述的各种鸿沟。

举例来说, 社区卫生机构服务团队由全科医生, 公卫医师, 社区护士等人员组成, 其中又以全科医生为骨干。社区卫生服务兼顾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 全科医生也可以横跨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 但不是万能的, 其侧重点在临床, 预防则以临床预防为主, 主要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相关服务, 一二级预防以及针对社区人群的预防还需要公卫医师的努力。社区护士的关注程度较之全科医生少了许多, 但在完成基本护理操作之外还是可以干好很多医生做的事情, 如健康教育等, 且效果比医生做的可能还要好。所以在全科医生, 公卫医师, 社区护士间做好合理分工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要在其间形成合作, 将医疗卫生服务作为一个整体提供给有健康需求的人。

参考文献

[1]国家十部委.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Z].1999-07-16.

[2]吴春容.“六位一体”的基本涵义[J].中国全科医学, 2001, 4 (2) :160.

[3]胡锦华.也谈“六位一体”[J].中国全科医学, 2001, 4 (6) :427.

[4]关静, 王虹, 刘利群, 王亚东, 梁万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东、中、西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服务开展情况[J].中国全科医学, 2005, 8 (21) :1741-1743.

[5]刘利群, 李静, 李航, 王亚东, 关静, 梁万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东、中、西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六位一体”服务开展情况[J].中国全科医学, 2005, 8 (21) :1744-1745.

[6]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Z].2006-02-21.

[7]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试行) 》的通知[Z].2006-06-29.

[8]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Z].2009-03-17.

中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篇8

中国的社区卫生服务已经推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然而结果却未必尽如人意,从中国的社区卫生服务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健全和整个人民健康体系,都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医疗卫生体系药物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是医疗保健事业发展的必然规律,现代医院的“非人性化”趋向,使得医生必须走出医院走向家庭和社会,回归人性化。社区卫生服务系统能够承担80%的基本医疗,门诊费用也比较合理,与健康保险两者协调发展可以大大提高风险性。在国外卫生服务蓬勃发展的同时,中国也在引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随着医疗费用的增加,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服务效率低下等等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发展。

一、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卫生事业面临了众多的矛盾,从1994-2000年间,我国卫生总费用年均增长14.01%。其中政府和社会的支付比例很大程度上的减轻,取而代之的是个人自付的部分,约占到了60%;卫生资源在城乡之间分配极不合理,占中国绝大多数的人们却只享有少数的卫生资源;医疗服务的就诊率、住院率、病床使用率都有所降低。

人们对于医疗的需求比过去提高了许多,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慢性病成为了人们主要必须面对的问题,社区卫生服务的引进对于解决当下的卫生问题有极大的作用。

二、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探究

从1981年中美专家在上海市的卫生服务调查开始形成雏形到97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开始推广到现在,已经从试点阶段进入发展阶段,各个地区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出台了许多地方性文件以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得以快速的发展,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并且开始向农村扩展。

从一定层面上应该肯定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开展工作。但是还是面临着许多的挑战:

1、依然有很大一部分的政府和居民没有认清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迫切性与重要性,有一小部分的卫生行政部门依然人为垄断和局部的行业保护,限制外部资源进入社区卫生服务,造成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形式单一,部分居民就医也不会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不了解和相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2、因为社区在大多数人眼中都较为低级,不被整个社会普遍看好,所以大多数比较有能力的医生也都不会选择就业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造成了社区的人才缺乏现状。

3、对于社区医疗服务的经济补偿机制也还不是很完善,在社区工作的人员工资情况相比医院等机构还很欠缺,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看,人们必然需要先满足基础的需求,衣食住行性的满足,所以经济基础对于留住人才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需要政府部门的重视。

4、卫生资源在整个国家的分布极不合理,没有下放到社区,东部、中部、西部以及大中小城市的资源分布也很不合理,应该把资源与人口需求不应该呈现出倒金字塔型的分布,而应该把基础建立在最为广泛需求最为庞大的社区。

以上问题的解决主要在于传统观念的转变,回归到以人为本的服务方针上面来,回到社区,从医学-心理-社会的模式出发,回到社会中来,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卫生总方针,把基础医疗建设好。这需要我们把第一步的健康教育做好,让人们转变就医观念,也需要国家卫生政策的支持,建立逐级转诊制度,使得人们首先就医于基层社区,也可以调节大型医院人满为患的情况。

社区卫生服务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对于医疗卫生机构的可及性较为重要,能够保证人们常见病的诊治,对于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至关重要,和新农合相辅相成,两者分别解决城乡的医疗问题。然而我国的医疗制度还很不完善,健康保险业在中国还是只有极少数人会参与,社会保障体系还很粗浅,面临着人口众多的现状,从公平性考虑对于基础医疗保健制度的完善,要求我们必须把社区做好,保证一个相对比较低的保障力度,一个较广的覆盖面,然后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得保障的力度逐步提升,再在这个力度之上,由个人选择承担额外的医疗保障。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心在于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的制度,管理措施和人才,全科医师和人民大众的支持,可以学习国外经验从政策上规定年轻医生必须到基层实习才有提升的空间,等到公立医院建立完善以后也必须规定医生在公立医院的坐诊时间,医生应该转变成相对自由的职业,到哪一个机构就诊不应成为束缚因素,这样也利于医生的流动性,将眼界拓宽,不至于局限于周边环境,相互交流也才能够有所进步,这样也不至于让患者对于大医院的医疗水平过分的盲目相信,比较能够转换医院之间,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口罗雀的情况,然而这也会损及大医院的利益,需要有关部门从宏观上调控调整各种利益关系。

吸引社会工作者进入社区,让社区的资源多样化,引入管理型人才,对于社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给予一定的重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虽然在十多年的发展中,已经建立了许多的机构,具备了一定的设施和能力,已经基本上成型,但是社区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慢性病的护理,康复的能力等等还很欠缺,我们应该把观念转变过来,卫生事业不是以盈利为目标的事业,而是以人群健康为目标的,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在社区层面把医疗放在次级地位,而把预防工作提高,把六位一体的工作做好,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从宏观上把握,交流总结,使得我国卫生事业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卢祖洵 ,金生国.国外社区卫生服务.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10月.

[2]王光荣 ,龚幼龙.小康社会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策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3]李红玲.社区卫生服务的展望.泰山卫士,2009年第33卷.

上一篇:动物百科全书读后感下一篇:江北区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