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管理(共9篇)
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管理 篇1
摘要:目的 总结我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12年并建立了10家社康中心的经验。方法 分析医院所采取的“院办院管”的模式、社康中心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运作、强化绩效管理、落实社区基本药物目录、医院专家定期下社区服务、推行弹性工作制和实施多项社区优惠等综合措施。结果 社康中心整体服务能力不断提高,2009年由市、区卫生主管部门委托的第三方满意度评估,居民满意度达92.0%。结论 采用加强内涵建设和强化绩效管理等措施,能有效地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
关键词:院办院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管理,服务能力
我院开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康中心)已走过了12年的历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和从简单到不断完善成熟的艰辛过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院采用了“政府主导、院办院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模式,目前,在所辖地段的每个社区都建立了1家社康中心,实现了社区健康服务的全覆盖,对已开办的10家社康中心实行一体化管理;基本诊疗和公共卫生年均服务量32.2万人次,占医院总服务量的40.0%以上;建立了20.3万份居民个人健康档案,社区居民建档率达95.5%,并全部实行电脑网络化管理;617种社区基本药物全部实行零加成(按进货价销售),10项免费措施和低保家庭的“三免二减”优惠措施(免挂号费、上门服务费和治疗费,检验费、手术费给予优惠),人均处方值42.4元,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成功创建了“海滨社康中心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点”,为本地段10个社区的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建立了完善的外来劳务工双向转诊流程,落实了外来劳务工社区首诊制度,使广大的社区劳务工也能享受到便捷、安全和价廉的社区健康服务。皇岗社康中心被授予“广东省巾帼文明示范岗”和深圳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点称号,赤尾、圩镇两社区创建成为“健康社区”,居民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健康意识不断提高。
通过多年的规范运作,加强内涵建设,创新管理模式,强化绩效管理,居民对社康中心的满意度逐年上升,2009年由市、区卫生主管部门委托的第三方满意度评估,居民满意度达到92.0%[1],社区居民到社康中心接受服务的人次年均增幅达30.0%,人均业务绩效大幅上升。现对我们所采取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分析。
1 坚持“政府主导、院办院管”,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1.1 举办单位分别设立下属各社康中心专账
医院对每个社康中心月度收支明细进行核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1.2 医院专家定期下社区服务
根据各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疾病谱和人口特点,医院选派各科专家每周固定到各个社康中心坐诊3个半天,提高了社康中心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1.3 药品、疫苗、物品和血样本等统一由医院派专车上收下送
社康中心所用药品、疫苗、物品和血样本等统一由医院派专车上收下送,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办事效率,确保了药品和疫苗的安全和质量。
2 全面落实《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用药目录》制度,人均业务绩效大幅提升
2.1 实施了社区基本用药零加成措施
我院所属社康中心自2008年4月1日起,实施了社区基本用药零加成措施,每个社康中心社区基本用药数量保持在400种以上。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用药目录》制度,目前,各社康中心617种药品全部实行零加成[2]。从实施的6个月情况分析,平均处方值为44.2元,同比下降了11.0%,居民到社康中心接受服务人次逐月上升,业务绩效大幅上升,总服务量同比增长了59.0%,环比增长了80.0%;经济收入同比增长了75.0%,环比增长了64.0%。全科医生月均基本诊疗服务量为729人次,创历史新高(图1)。
从2008年4月1日实施社区基本药物零加成制席至今,我院所属社康中心直接向社区居民提供药品优惠超过80多万元,居民对《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用药目录》的认识从不理解到现在逐步认同,价廉、安全有效的社区基本用药对居民有较大的吸引力。
2.2 实施《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用药目录》制度
6个月以来,在基本诊疗量上升的同时,公共卫生服务量,如儿童预防接种量、老年保健服务量和产后访视人次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越来越得到家长们的认可,到社康中心接种疫苗的儿童人数不断增多,2010年1—6月份免疫接种总量达78 204人次,同比增长了35.0%(图2)。
3 社康中心基本诊疗服务量逐年大幅递增
社康中心通过加强内涵建设,简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推行绩效管理,实施多项惠民措施,基本诊疗服务量逐年递增,从2008年的8.2万人次上升至2009年的15.6万人次,增幅达90.0%(图3)。
4 按照“五个统一”和“五个标准”新建和改建的社康中心上了档次
根据福田区卫生局提出的“五个统一”(统一设计、统一审计、统一招标、统一装修和统一配置)、“五个标准”(基本配置标准、基本设施标准、基本服务项目、基本人员配置和基本药物目录),我院近2年新建了赤尾、海滨、圩镇和滨河4家社康中心,迁址改建了水围、福保2家社康中心,新建和改建后的社康中心业务用房面积在400~800 m2,环境优雅、舒适,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这些社康中心均设立了“健康书吧”,为居民获得保健知识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深受社区居民的好评。
5 在社康中心服务量和收入大幅上升的同时,药品收入比例保持在较低水平
在基本诊疗服务量不断增长的同时,通过提高免疫接种等公共卫生服务量、扩大检验和检查人次等措施,使药品收入比例保持较低水平,并且逐年在下降。其中,圩镇社康中心由于儿童免疫接种、老年保健服务和产后访视等公共卫生服务量大,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始终保持在30.0%左右(图4)。
6 采取多项措施提升业务质量和业务绩效
6.1 推行“社康中心效益工资分配方案”
社康中心工作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将服务量、建档数、业务收入、产后访视和居民满意度等7项指标直接与每月奖励性效益工资挂钩,采取了基本诊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并重的分配原则[3],其中公共卫生服务量占效益工资的比例不少于50.0%。充分调动了社康中心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确保各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能顺利落实,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6.2 加强对社康中心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1)主管院长和社康部主任每周至少2次参加各社康中心早交班,现场了解情况、现场办公,使社康中心的困难和问题得到快速的解决。(2)社康中心每月进行1次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质量控制,把安全隐患排查作为月质控首要任务;社康中心出现居民投诉或危重病人抢救时,中心主任须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3)社康部主任每周至少4次下社康中心指导工作,每月对社康中心主要工作指标进行重点检查。(4)医院每季度组织院办、医教、护理、保健、总务和财务等相关职能部门对社康中心进行全面的工作质量检查。
6.3 实行社康中心业务绩效通报制
(1)社康部每月、每季度对各社康中心工作绩效进行分析通报。(2)每个社康中心均建立了“个人工作绩效登记本”,社康部定期对同一岗位的工作量在社康中心内部和社康中心之间进行比较,使各社康中心工作人员明确各自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进度,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6.4 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居民满意度
(1)在社康部下属各社康中心推行个人满意度测评,让服务对象对每位社康中心工作人员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居民对社康中心医生(护士)所提供的服务是否满意,若不满意具体原因是什么?居民下次再来社康中心时是否还愿意该医生(护士)为您服务?同时收集居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2)提倡员工之间、员工与服务对象之间相互信任的服务理念。只有员工的满意度高了,居民满意度才能高。若出现员工之间或员工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争吵情况,社康中心主任必须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处理。(3)各社康中心设立“居民建议箱”,确保社区居民与社康中心沟通渠道的畅通。(4)实行弹性工作制。照顾社区居民的就诊习惯,坚持提供午诊、夜诊和假日诊疗服务,方便辖区居民。(5)发挥本院社区卫生服务技术指导专家组的作用,实行每位专家负责一个内容,包括业务检查和指导、接受咨询、解决问题和提出建议等。(6)积极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包成本测算”、“社区合理用药”、“社区老年保健”等内容的科研教学工作,以科研和教学提升社康中心的整体服务能力。近3年来,有6项科研项目获得深圳市、福田区级立项,有2项继续教育项目获广东省、深圳市立项。(7)抓住机遇,积极宣传社区健康服务“福田模式”。近年来,我院社康中心每年平均10多次接待省内外同行的参观学习。抓住这些机会,积极宣传我区和我院在社康中心内涵建设、绩效管理及新点社康中心建设所采取的“五个统一”、“五个标准”和社区基本药品零加成等做法,推广“福田模式”的成功经验。(8)在各社康中心最显眼位置向居民公布监督电话。从实施一年多的情况分析,效果良好,许多居民拨打监督电话,直接向社康部反映意见及建议。(9)优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将设备科、总务科所负责的有关社康中心计划单的报批职能划入社康部,加快了社康中心有关问题的解决速度。(10)实行多项社区优惠措施,使居民直接受惠。对所有服务对象免收挂号费,对持有“低保证”的居民实行了“三免二减”措施(除了免挂号费,还免上门服务费和治疗费,检验费和手术费给予优惠);对贫困孕产妇实行救助,由社康中心转诊至福田区妇幼保健院实行费用总额控制救助:顺产800元,剖宫产2 000元,危重孕产妇抢救费用上不封顶;2010年率先在全市实施三项免费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免费“二癌”筛查。(2)孕产妇5次孕期检查,2次产后访视。(3)3岁以下儿童免费保健。
7 国家卫生部和省、市、区领导多次到我院社康中心调研
国家卫生部和省、市、区领导深入基层了解医疗工作情况,解决实际困难,激励社区医务人员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各级领导对福田区和我院在社区卫生服务方面所采取的系列措施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参考文献
[1]深圳市卫生局.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年度评估(1999—2009).2010.
[2]胡睿.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启动30%基层医疗机构先行试点[J].中国社区医师,2009,25(18):3-4.
[3]王小才.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设计和运作[J].中医药管理,2002,12(4):7-9.
智慧社区信息服务绩效评价研究 篇2
关键词:智慧社区;信息服务;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 TU98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72-2
0 引言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的新理念,以此理念为核心的智慧项目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建设的风向标,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而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在个体生活最小单元上的映射,它是智慧城市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智慧城市的理念、技术在精确空间尺度上的一种演绎。有关智慧社区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的阐释为:智慧社区是借助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整合相关信息资源,依托信息基础设施。建立统一信息服务平台,最终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在顺应党中央关于智慧社区建设要求的同时能够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奠定基础。同时智慧城市要求借助新一代通信技术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进行多源信息整合,打破信息孤岛,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资源及信息服务,这一实践对于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及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梳理智慧社区信息服务绩效评价理论,构建出智慧社区信息服务测评指标体系,使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智慧社区信息服务绩效进行测评,最后根据评测结果提出智慧社区信息服务水平提升和优化的基本策略。
1 智慧城市信息服务评价指标体系
1.1 智慧社区信息服务绩效测评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笔者在智慧社区信息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依托的是测评树状式指标体系结构,遵循的是客观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完备性等原则,将测评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目标层、指标层(要素层)、具体指标层。
1.2 智慧社区信息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在智慧社区信息服务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参考了《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中的所构建的评价之标体系,并借鉴了《社区信息服务顾客满意度评价》中所构建的指标体系以及相关的信息服务绩效评价指标构建的文献,同时梳理了国内对于智慧社区和社区的研究,最终构建智慧社区信息服务绩效评价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7个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2 智慧社区信息服务绩效评价模型选取
2.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由T.L.萨蒂(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具体概念是将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其隶属度分为几个层级,并在形成的这一个多层指标体系及基础,从而确定出指标的权重。主要步骤有:①构建判断矩阵,对于同一层次下的指标进行两两评判。②层次单排序,根据判断矩阵计算特征向量并归一化,得到一级指标层次单排序。③确定相对权重,运用特征向量的方法计算各层指标相对于上一级指标的权重。④一致性检验,将偏差一致性指标与平均一致性指标进行对比。⑤确定各指标权重,该指标体系所构建的判断矩阵达到一致性检验的要求后,各指标权重取值取自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
2.2 模型综合评价法
考虑到本文中所构建的智慧社区信息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定量指标较少,定性指标较多的情况。因此本文在做综合评估的时候采用的是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判。主要步骤如下:①确定测评指标的层次,将评价指标集分为6个指标子集,其中每个一级指标又是由二级指标构成;②确定权重集,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每个层级的权重,得到一级指标的权重集以及二级指标的权重集;③建立测评集。在确定各层级指标的权重集之后,再建立测评集;④一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集,这17个二级指标形成的评价矩阵,通过算子将权重和矩阵进行计算,得到一层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集;⑤二级指标模糊综合评价集,根据二级指标模糊综合评价的评价矩阵得到评价集。
3 智慧社区信息服务实证研究
3.1 数据收集
本文的实证研究选取长沙市雨花区智慧社区项目,其建设也惠及了雨花区五个社区居民的衣食住行,渗透到了社区信息服务中多处环节上,通过德尔菲方法将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分层提交给领域内专家,进行指标间重要程度评判,构建9分比例标度的判断矩阵,发放调查问卷给当地社区居民,得到客观的因素集对评价集的隶属程度。
3.2 数据处理
整理好指标权重集数据和隶属程度表后,针对判断矩阵计算权重集并通过权重集对智慧社区信息服务指标单因素隶属程度的数据进行模糊计算,得到指标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通过与权重集进行加权算子的运算,得出一级指标A1,二级指标A1、A2、A3、A4、A5、A6的特征向量计算结果如下:
WA=(0.13,0.1,0.21,0.27,0.08,0.21,);
WA1=(0.14,0.55,0.31);
WA2=(0.64,0.36);
WA3=(0.19,0.28,0.15,0.38);
WA4=(0.2,0.31,0.11,0.38);
WA5=(0.7,0.3);
WA6=(0.64,0.36).
它们的随机一致性比率计算结果分别为0.016、0.042、0、0.058、0.067、0.01、0.013,各值均小于0.1,因此我们承认判断矩阵之间有非常好的适应度从而接受特征向量值作为智慧九华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4 智慧社区信息服务发展建议
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管理 篇3
一、常州市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基本情况
江苏省常州市区2012年常住人口135.08万人, 社区卫生重点服务人群30.32万人, 占常住人口的比重22.44%。2012年财政医疗卫生总支出为6.12亿元, 财政公共卫生总支出为1.35亿元, 其中财政社区卫生总支出0.77亿元。设有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下设6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 共有全科医生411名, 拥有房屋面积12.06万平方米, 输液床椅1632张, 社区卫生病床830张, 计算机735台, 实现了网络信息联系站点全覆盖。
二、常州市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1. 财政投入逐年加大, 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建成
2010—2012年, 常州市区人均公共卫生财政投入年均增长率为16.28%, 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城市社区公共卫生建设体系。2012年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医疗收入中医保收入占比30.04%, 药品收入中医保收入占比54.49%, 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了持续的筹资机制, 有效缓解了居民就医看病的医疗负担。
2. 中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作用发挥彰显, 优化了社区卫生服务结构形式
2010—2012年, 常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中医服务占诊疗服务总量比例年均增长16.51%。由于中医不需大型的医疗设备, 就诊费用和药费也比较低, 与社区卫生服务“简单、方便、价廉、效验”的要求相契合, 对优化社区卫生服务的结构形式起到推动作用。
3. 出巡诊比例大幅提高, 社区卫生诊疗服务方式优势初显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别于传统医院, 主要是服务方式不同:社区卫生服务是主动服务、上门服务, 而传统医院是病人上门求诊。2012年常州市城市社区卫生机构西医出巡诊达6万人次, 占西医诊疗服务总量的3.17%, 中医出巡诊2756人次, 占中医诊疗服务总量的0.84%。虽然出巡诊的比重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 但2010—2012年, 年均增长率也达到67.96%, 这说明常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努力提高出巡诊在诊疗服务中的比例。
4. 全科医生比例大幅提高, 有效缓解群众需求与全科医生人才缺乏的矛盾
全科医生是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中间力量, 是实现人人享有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力保证。2012年常州市社区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为25.20%, 市区平均每3287人配备1位全科医生, 已符合国家标准每2000—4000人的社区应当配备1名全科医生的要求。
三、常州市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社区卫生经费中药品和诊疗收入占比较高, 影响公共服务的定位
虽然常州市财政对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不断增加, 但从总收入构成情况看, 占主体地位的仍是诊疗收入和药品收入。2010—2012年, 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机构诊疗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是:24.93%、17.45%、19.80%, 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3.04%、63.16%、59.11%, 此经费来源结构与社区卫生作为纯公共品的定位是不相一致的。
2. 健康教育活动开展不佳, 将会造成有限医疗资源的紧张度
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挥其职能的重要途径。传统医院的服务对象是病人, 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面向全体居民, 通过健康教育使亚健康人群不变成病人, 健康人群不变成亚健康人群, 所以说。从近三年数据分析, 常州市每万人健康教育活动人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环比下降率连续两年超过25%。从长远来看, 健康教育活动开展不利, 可能引起病患数量增加, 既加重居民的医疗负担, 也会造成有限医疗资源的紧张度。
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量下滑, 管理和运行效率有待提高
随着新医改的推进, 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日益发展以及各项硬件及软件设施的改善,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和运行的效率理应有所提高, 但通过分析常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生日均诊疗量”这一指标, 近三年年均降幅1.87%, 究其原因有:一是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缺乏信任, 没有因为社区卫生机构条件的改善而改变对“大医院”的偏好;二是医生的工作效率不高, 虽然“卫生技术人员年培训人次”年均增长4.25%, 但是“卫生技术人员职称平均指数”年均下降了27.63%, 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和运行效率。
4. 医务人员职称结构和培训支出“两个偏低”, 制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
常州市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职称结构中, 高级职称占比长期处于低位, 近三年均不足5%, 而初级职称占比则长期超过60%。这样的职称结构会影响该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从2012年培训经费保障看, 培训支出占商品和服务支出的比重不足1%, 这也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医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5.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源配置不均衡, 影响医务人员的工作绩效.
从总体看, 2012年常州市市区城市卫生服务机构每万居民业务用房面积达784.87平方米;从个体看, 每万居民业务用房面积最小的社区仅为242.98平方米, 仅为最大社区的11.38%;人均卫生投入最少的社区为16.67元, 仅为最多社区的15.51%。说明常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投入不均衡, 提供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目标较难实现。
常州市2012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工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为75.53%, 说明职工满意度与所在机构的资源配置、职工的工资性收入、工作绩效、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等密切相关, 需采取有效措施, 从提高职工满意度, 到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 来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健康发展。
四、加强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管理的对策
1. 以资金绩效为导向, 加强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科学化
一是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的投入机制。明确公共卫生服务投入应实现城乡居民均等化为目标, 建立由政府占主导地位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按国家规定核拨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兼顾现阶段基本国情, 可考虑个人适当投入但其比重应逐步降低直至为零。
二是逐步完善政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政府要优先保证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 逐步提高政府公共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增幅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幅, 由此确保人均公共卫生经费逐步提高。
2. 以服务成本为突破口, 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管理精细化
一是确定社区卫生服务包。“基本卫生服务包”的概念是由世界银行在《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中首先提出来的, 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及基本医疗服务包在内的一揽子基本卫生服务项目。建议财政和卫生部门联合研究确定, 既能满足国家和省政府关于建立城市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要求, 又能满足当地居民实际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同时, 财政部门又能承受的“基本卫生服务包”, 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 逐级扩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包的范围, 从而为财政投入提供合理依据。
二是科学测算社区卫生服务成本。即依据“基本卫生服务包”和服务成本确定基本拨款数额;基本建设专项、一般专项及突发事件专项作为专项拨款。其中:基本建设拨款根据发展规划按照年度计划拨付。一般专项根据事业发展需要, 长期固定需要列支的项目, 如培训专项等。突发事件根据政府文件和政策需求安排;绩效拨款根据绩效评价的结果, 以一定基数拨款的比例作为绩效拨款的来源, 同时作为制定单位和员工绩效工资的依据, 由财政与卫生主管部门签订相应的绩效合同, 卫生部门与下属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参照签订绩效合同。
三是建立绩效评价机制。绩效评价是完善政府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重要制度, 也是建立问责机制的依据。卫生行政部门应着力探索绩效评价长效机制, 健全督导检查制度, 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政策措施落实。此外, 还应定期开展诊疗效果评估, 将病人的诊后满意度等纳入考核。
3. 以人才培养为基础, 确保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质量高效化
一是构建科学合理的社区卫生人才队伍的培训计划。随着居民健康需求的不断变化, 根据社区卫生不同专业的岗位要求, 制定和调整培训计划, 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训与使用相结合, 中医与西医相结合。
二是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公共卫生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体系。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逐步在培训模式、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教材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促进全科医生执业水平和个人素养的提升。
三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关心职工个人发展、薪酬水平、工作心情等各个方面, 建议在社区卫生管理中设立专项资金, 用于改善职工工作条件 (包括硬件和软件) , 提高职工满意度, 努力营造温馨、高效、为民服务的文化氛围。
4. 以“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为方向, 促进医疗服务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一是逐步建立社区首诊制度。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了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外, 应探索社区与大型医院的合作互助机制, 逐步建立社区首诊制, 主要承担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 实现小病社区解决, 大病转入大型医院治疗。
二是制定合理高效的双向转诊及其监管制度。明确转诊的程序、规范、要求, 建立全市的双向转诊协调中心, 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协调解决双向转诊工作。
5. 以多层次宣传为抓手, 形成社区卫生事业发展格局多元化
一是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宣传, 使一线工作者意识到社区卫生服务是一项朝阳产业,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大势所趋, 培养职业自豪感, 从而激发工作积极性。
二是加大对居民的宣传和健康教育, 不能局限于社区板报、传单、通知等形式, 可以通过专家巡讲、坐诊、科普讲座等专业性的宣传方式, 使广大群众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的温馨、便捷, 赢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
6.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和管理信息化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办法 篇4
办妇社发〔2011〕8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卫人发〔2010〕98号)等文件精神,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范管理,经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我部研究制定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完善服务功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体现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质,切实使群众受益,依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和《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依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运用科学适宜的方法,对社区卫 生服务机构的运行管理、功能实现、服务模式和服务效果等进行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
第三条 本办法考核对象为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整体接受考核。
第四条 考核原则:
(一)科学、规范、有序。科学制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内容及标准,规范绩效考核工作流程与方法,有序开展考核工作。
(二)公平、公正、公开。不同举办主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平等参与考核。统一考核内容、标准与方法,公开考核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三)简便、适宜、高效。简化考核程序,将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采用适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四)激励、促进、有效。发挥考核作用,奖励先进、改进不足,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促进机构持续、健康发展,保证群众受益。
第五条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社区卫生工作领导,积极协调相关政府部门,完善和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相关政策,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保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正常运转,为绩效考核提供条件。
第二章 考核内容与方法
第六条 考核内容:
(一)机构管理,包括机构环境、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产管理、药品管理、文化建设、信息管理和服务模式等。
(二)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
(三)基本医疗服务,包括医疗工作效率、医疗质量、合理用药、医疗费用、康复服务等。
(四)中医药服务,包括中医治未病、中医医疗服务。
(五)满意度,包括服务对象和卫生技术人员满意度。第七条 考核指标体系:
(一)遵循科学性、重要性和可获得性原则制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二)考核指标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明确考核指标内容、权重、标准以及评分办法。
(三)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可对指标体系进行适当调整,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指标标准及评分办法。
(四)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考核指标体系由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第八条 考核方式方法:
采取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内部考核与外部考核相结合、综合考核与专业考核相结合方式,通过现场查看、资料查阅、现场访谈与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考核。
第三章 组织实施
第九条 考核主体:
(一)区(市、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本辖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绩效考核。
(二)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区(市、县)考核结果抽取一定比例进行复核或组织统一考核。
(三)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第十条 考核组织:
(一)设区的市、区(市、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成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领导小组,负责绩效考核工作的领导与组织协调。
(二)成立绩效考核工作组,成员可由政府相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行业组织及社区居民代表等组成。
(三)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委托第三方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
(四)原则上考核周期为一年。第十一条 考核程序:
(一)组织准备。确定考核实施机构和考核人员,明确考核程序和工作安排。如委托第三方实施考核,应当签订相关协议。
(二)具体实施。制订考核方案,考核工作组根据方案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上报绩效考核领导小组。
(三)公示公布。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将考核结果以适当形式公示公布。
(四)沟通反馈。领导小组对被考核机构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提出改进建议。
第十二条 考核工作要求:
(一)卫生行政部门要保证绩效考核工作经费,用于绩效考核组织与实施。
(二)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制订本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办法,明确考核主体、考核内容和标准、考核程序和方法以及考核结果应用,完善绩效考核结果反馈机制。
(三)建立绩效考核责任制,明确考核相关人员职责和纪律要求,考核过程中尽可能不影响被考核机构业务的正常开展。
(四)被考核机构确保提供信息真实、准确,积极配合绩效考核工作。
第四章 结果应用
第十三条 绩效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各个等级的绩效分值。考核结果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金拨付和负责人聘任的重要依据。对考核成绩优秀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予以表彰或奖励;对考核成绩不合格的要求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给予警告直至取消机构资格。
第十四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结合本办法建立和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制度,根据不同岗位职责和要求对工作人员实施分类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工作人员绩效工资及人员聘用的重要依据。
第十五条 根据考核结果,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整改存 在问题,调整考核指标体系,完善和规范日常管理,提高机构服务质量和效率。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办法制订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具体实施方案。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后30日起施行。
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管理 篇5
关键词:政府办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会办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绩效管理
龙岗区有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下称社康中心)142家,其中政府办129家(占90.71%),社会办13家(占9.29%),实现了“一社区一中心”全覆盖,龙岗区已形成了以政府办为主体,以社会办为补充的多渠道办社区健康服务的格局。本文对龙岗区政府办与社会办的社康中心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龙岗区政府办的129家社康中心和社会办的13家社康中心为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通过对政府办与非政府办社康中心的2011年年报表进行分析,研究内容为政府办与非政府办社康中心的政策支持、功能完善、业务开展、人力资源、经济运营和整体管理评估等。
1.3 资料处理与分析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中的横断面调查进行研究分析。
2 结果
2.1 政策支持的比较
政府办社康中心与社会办社康中心的政策保障相同之处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及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经费按同一标准拨付。不同之处为:政府办社康中心的建设经费由财政拨付,并核定人员编制;社会办社康中心的的建设经费自筹,不核定人员编制[1],见表1。
2.2 社康中心功能完善情况的比较
政府办与社会办社康中心都开展了疾病诊疗、健康促进、传染病防治、妇幼保健、老年保健、慢病防治和心理卫生工作,均为综合医保、少儿医保、劳务工医保定点单位,均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在预防接种、社区康复、口腔诊疗和中医中药进社区工作的开展则有不同,见表2。
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政府办社康中心在预防接种和社区康复的功能完善方面优于社会办社康中心;在基本医疗方面,社会办社康中心在中医中药进社区、口腔诊疗的功能完善方面优于政府办社康中心。
%
2.3 社康中心业务开展情况的比较
政府办和社会办社康中心分别覆盖全区92.60%和7.40%的服务人口,门诊量分别占全区社康中心门诊量的85.71%和14.29%,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量分别占全区社康中心的95.33和4.67%。
工作人员人均服务人口、平均每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量和工作人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量这3项指标,政府办社康中心高于社会办社康中心;平均每中心门诊量、医生年人均门诊量、平均每中心固定资产总额及平均每中心业务用房面积这5项指标社会办社康中心高于政府办社康中心,见表3。
2.4 社康中心人力资源情况的比较
社会办社康中心每中心平均工作人员数高于政府办社康中心,每中心平均执业医师数和每中心平均执业护士数两者无差别。政府办社康中心工作人员的学历水平优于社会办社康中心,职称无差别。在聘请人员待遇方面,社会办社康中心高于政府办社康中心,见表4。
2.5 经济运营情况
政府办社康中心亏损的占65.87%,社会办社康中心盈利的占53.85%,见表5。
2.6 整体管理评估情况
根据《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绩效评估办法》,按评估结果的总分高低顺位,将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分为A、B、C 3个级别,逐年动态管理[2]。政府办社康中心,A级占16.67%、B级占80.95%、C级占2.38%;社会办社康中心,A级占0%、B级占69.23%、C级占30.77%。政府办社康中心在整体管理质量上优于社会办社康中心。
%
3 讨论
社会办社康中心平均每中心门诊量及医生年人均门诊量远高于政府办社康中心,说明社会办社康中心在基本医疗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社会办社康中心根据市场需求开展中医中药诊疗及口腔诊疗,与其灵活性及业务用房面积充裕有关。
在完善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及社区康复站的建设方面,社会办社康中心受限较多:社会办社康中心设置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受规划布点及同一社区内政府办社康中心优先设置等因素影响;区残联只对政府办社康中心社区康复站的建设给予财政支持。今后社会办社康中心在这两方面还有更大的潜力,要促进其更好地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整体管理水平[3]。
社会办社康中心的平均每中心固定资产总额、平均每中心业务用房面积、平均每中心工作人员数均高于政府办社康中心,提示社会办社康中心投入的起点高,办好社康中心的意愿强。
从经济运营的比较可看到,政府办社康中心以亏损为主,支出也较高,与目前院办院管体制下举办医院“重医院轻社康”有很大关系。这不利于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示目前的绩效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4]。如何使社康中心发挥其最大的社会效益与保证其基本的经济效益,是今后社康中心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
在整体管理评估上,社会办社康中心无一家达到A级,而C级占30.77%,提示对社会办社康中心要加强监管、实行淘汰制,保证社康中心的公益性[5]。
4 结论
社会办社康中心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后应合理引导其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为实现社康中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完善其管理体制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社区健康服务的实施意见.(深府[2006]130号),2006-07-27.
[2]深圳市卫生局.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绩效评估办法.(深卫发〔2008〕169号),2008-09-13.
[3]夏海晖,赵丹阳,王俊杰,等.广州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绩效考评综合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26(8):237-239.
[4]陈霞,陶红兵,罗乐宣,等.国内外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分配与绩效管理体系的情况和分析[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1,14(6):1763-1769.
宁波市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分层随机抽样法选择宁波市2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以现场社会调查法收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7-2011年相关数据资料,经统计处理后计算出相关的评价指标值,作为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度绩效评价的指标值;计算2007-2011年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评价指标的实际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评价的指标值。
1.2 评价指标的选择
按照现代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原则,参照国内外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1,2,3,4],结合平衡计分卡法原理[5],从财务维度、居民维度、业务流程维度、发展与创新维度四个方面,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预选群,利用特尔菲法对备择指标进行筛选。
1.3 评价指标的计算与标化
(1)确定目标层A、准则层B、指标层C三个层次结构,建立目标树图;(2)计算指标值; (3)确定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指标的属性:将各个基本评价指标划分为正向、负向和中性指标三种类型来处理;(4)计算标化值:根据线性插值法对各指标值进行相对化处理。
1.4 各个指标权重确定
对筛选指标,以20名专家问卷方式,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
1.5 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采用线性综合加权法计算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综合指数,其计算公式为[6]:
undefined
式中,Z(Ai)为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综合指数值,E(Ai)为社区卫生服务绩效基准指数值,U(Ai)为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综合指数值的实现度,Ai为一级、二级、三级系统层的综合评价指数值,i表示待评价的各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j表示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的各层指标数,Zj为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各层(一级、二级、三级)指标的实际计算值,Zij为Ai关于Zj的目标值(标化值),Wj为目标Zj的各个不同层次的权重值,显然,undefined。
根据综合指数Z(Ai)的量化得分值的大小,就可以对某一地方、部门、机构或某一项指标的绩效情况进行排序和综合评价(Z值越大,说明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越好)。
样本资料使用Excel 2003和SPSS 16.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课题组提出了168项预选指标群,经过三轮专家咨询,并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建议,着重考虑利用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统计报表,尽量选择以人均、均次、率、百分比等相对数表示的指标,最终确定了以财务、居民、业务流程、发展与创新为“度”,包含目标层、子系统层和基础指标层三个层次指标、12个大类指标和36个基本指标为“级”的四度三级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2.2 宁波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7-2011年绩效评价财务维度指数值变化情况
宁波市2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7-2011年财务维度指标指数平均值undefined为14.15±1.36,平均实现度为56.60%,最高的是N中心中的2011年(实现度为70.88%);最低的在A中心中的2009年(实现度为42.04%)。从各中心2007-2011年平均值来看,财务维度指标指数最高的是N中心(实现度为67.00%);最低的中心是W中心(实现度为44.72%)。
从二级指标绩效指数来看,以保障能力指标的表现较好(实现度为77.20%),其次为支出能力指标(实现度为65.20%),以收入能力指标的表现最差,实现度只有31.70%。从各项基础层指标实现度来看,人均社区卫生服务经费、财政经常性补助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管理费用占业务收入比例、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等指标的实现度较低(分别为26.86%、20.57%、46.67%、50.67%)。
2.3 宁波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7-2011年绩效评价居民维度指数值变化情况
宁波市2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7-2011年居民维度指标指数平均值undefined为20.69±3.69,平均实现度为68.97%,最高的是I中心中的2011年(实现度为93.83%);最低的D中心中的2008年(实现度为37.60%)。从各中心2007年-2011年平均值来看,居民维度指标指数最高的是R中心(实现度为81.53%);最低的中心是D中心(实现度为52.10%)。
从二级指标绩效指数来看,以形象与声誉指标的表现较好(实现度为75.33%),其次为居民需求指标(实现度为71.93%),以社区卫生服务属性指标的表现较差,实现度只有61.52%。从各项基础层指标指数来看,基本药物使用金额占全部药物使用金额比例、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双向转诊服务提供率等指标的实现度较低(分别为46.67%、54.52%、63.88%)。
2.4 宁波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7-2011年绩效评价业务流程维度指数值变化情况
宁波市2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7-2011年业务流程维度指标指数平均值undefined为31.14±1.91,平均实现度为88.97%,最高的是L中心中的2008年(实现度为91.74%);最低的在O中心中的2007年(实现度为64.91%)。从各中心2007年-2011年平均值来看,业务流程维度指标指数最高的是X中心(实现度为94.80%);最低的中心是O中心(实现度为74.43%)。
从二级指标绩效指数来看,3个业务流程维度指标的表现均较好,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指标、社区卫生服务效率指标、社区卫生服务随访指标的实现度分别为94.86%、87.21%与85.43%。从各项基础层指标指数来看,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的实现度较低(52.89%)。
2.5 宁波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7-2011年绩效评价发展与创新维度指数值变化情况
宁波市2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7-2011年发展与创新维度指标指数平均值undefined为6.60±0.95,平均实现度为66.00%,最高的是S中心中的2011年(实现度为80.90%);最低的在N中心中的2007年(实现度为39.30%)。从各中心2007年-2011年平均值来看,发展与创新维度指标指数最高的是C中心(实现度为79.10%);最低的中心是M中心(实现度为52.00%)。
从二级指标绩效指数来看,以激励能力指标的表现较好(实现度为84.50%),其次为信息能力指标(实现度为77.67%),以素质能力指标的表现最差,实现度只有51.60%。从各项基础层指标指数来看,以人均发表论文数表现最差,平均实现度只有5.00%。
2.6 宁波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7-2011年绩效评价总综合指数变化情况
宁波市2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7-2011年绩效评价总综合指数平均值undefined为72.76±5.32,平均实现度为72.76%;总综合指数最高的是I中心中的2011年,达81.87;最低的在D中心中的2008年,只有57.98。从各中心2007年-2011年平均值来看,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总综合指数最高的是S中心,为78.21;最低的中心是O中心,只有65.51。总综合指数排序处于前三名的依次为S中心、R中心、X中心(总综合指数分别为78.21、77.57、77.31),处于最后3名的依次为O中心、A中心、D中心,总综合指数分别为65.51、66.39、67.01。见表2。
3 讨论
国内迄今尚未构建一套统一完整、科学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体系,以致人们难以用一个统一的指标和办法去评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优劣好坏[7],不利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示构建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的紧迫性。
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的关键环节是建立一套相互关联的综合性指标体系。本研究按照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导向性、可操作性与可推广性等原则,将专家们的意见与当前实际工作情况有机结合,尽量使用人均、构成比、率等相对指标,避免形成庞大的指标群或层次复杂的指标树,从多个维度评价社区卫生服务绩效发展情况,且通过对宁波市2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年资料的实证分析,所得结果与各中心实际发展状况基本相符,提示所建立的基于平衡计分卡法的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指标及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性,表明平衡计分卡法对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是一种实用有效的一种方法,可以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管理的有效工具,值得推广应用。
研究结果表明宁波市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综合指数总体上来说实现度较高,但各机构及基础层指标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提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现积极因素并予以肯定,纠正消极和有负效应的因素,增加政府卫生财政投入,注重各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监管,关注居民满意度,狠抓学科建设,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强计划管理,严格全成本核算,通过集约经营实现增收节支,优化使用人、财、物和信息资源,提高利用效率,走内涵发展的道路,逐步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的自动化、信息化,成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监督评估依据,作为社会公众对社区卫生服务信誉和水平的标志,以真正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的社区卫生服务绩效,构建一个居民能够及时就医、安全用药、合理负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0:Health Systems:Improving Performance[J].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0.1-205.
[2]周俊安,卢祖洵,程锦泉,等.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概述[J].中国全科医学,2005,8(5):356-358.
[3]肖娟.杭州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9(4):112-113.
[4]朱霖,袁兆康,王文英,等.欠发达地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5):2798-2800.
[5]The Balanced Scorecard Institute.What is the Balanced Scorecard[EB/OL][2013-05-16].http://www.bal-ancedscorecard.org/BSCResources/AbouttheBalanced-Scorecard/tabid/55/Default.aspx.
[6]孙统达,陈健尔,张秀娟,等.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29(12):896-898.
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管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19个典型城市出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办法、实施方案、标准和细则等政策文件。
1.2 专家咨询
邀请武汉市及1个区的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CDC)、妇幼保健院相关负责人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召开座谈会,了解不同部门人员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的认识及武汉市和各区的做法。另外,借参加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研讨会的机会,向参会的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官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相关问题进行咨询。
1.3 资料分析方法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政策文件和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2 结果
根据收集到的文件,结合访谈资料和文献,通过整理和分析,对各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的做法及特点归纳如下:
2.1 考核目的
各地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的目的包括:(1)督促、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落实服务功能,规范服务行为,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促使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发展,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2)将绩效考核同经费补助挂钩,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3)为政府投入提供依据,加强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经费预算的管理和提高财政经费的使用效率[1]。
2.2 考核组织及其职责
参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的组织包括:(1)相关政府部门,如卫生、财政、民政、残联和计生委等。(2)医疗卫生机构,如CDC、妇幼保健院和二三级医院。(3)医院或护理协会等行业组织。(4)社区居委会代表。(5)中介公司。但不同地区参与绩效考核的组织及其职责并不完全相同。
2.2.1 相关政府部门。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由卫生行政部门牵头组织,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参与实施。因涉及财政经费投入问题,财政部门是重要的参与者。按照省、市、区(市、县)三级划分,省卫生厅、财政厅的职责是:制订方案,组织和协调全省绩效考核工作,对各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补助经费的投入和使用、相关政策制定等情况进行监管,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抽查考核等。市卫生局、财政局的职责是: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制定本地实施方案和承担绩效考核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管和指导,对区(市、县)社区卫生补助经费的投入和使用、相关政策制定等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对机构进行抽查考核或全面考核,并定期向省卫生厅、财政厅报送工作情况。区(市、县)卫生局、财政局负责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要的工作经费和补助经费,并与其签订目标责任书,实施日常监管,建立信息公示和奖惩制度,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进行绩效考核,并及时向市卫生局、财政局报送工作情况。
绩效考核逐级实施,其中:省级层面:对市和/或区(市、县)卫生局的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复核,做法包括:(1)按绩效得分排名,从高、中、低不同分数段抽取一定数量的机构进行复核(如广西壮族自治区)。(2)直接从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抽取一定数量或比例的机构进行复核(如海南省)。(3)视情况进行复核(如河北省)或不组织专门的绩效考核(如湖北省)。考核形式是每年1次的集中抽查考核。市级层面:包括组织全面的绩效考核(如武汉市)或对区(市、县)的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复核(与省对市的复核类似,较常采用)。考核形式是集中考核(大多每年1次,少数地区如山东、湖北等省规定每年2次)和日常业务考核[2]。区级层面:对全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绩效考核,还有少数地区是区(市、县)与市联合对辖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绩效考核。考核形式是集中考核和日常考核相结合,集中式考核有的地区是半年1次(较常见),有的地区是每季度1次(如武汉市武昌区)。
不同地区相关政府部门参与程度不一。北京市海淀区“三位一体”的绩效考核模式摈弃了一个单位唱“独角戏”的做法,卫生、财政、药监、公共服务委员会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考核工作,在区社区卫生领导小组统一协调下按照各自职责对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考核。但较多地区还是卫生行政部门一家负责组织实施考核,财政部门主要针对落实财政经费拨付联合卫生行政部门或自行组织考核,其他相关部门较少参与。
2.2.2 专业部门。
主要是各级CDC、妇幼保健院、精防所、结防所、医院和行业协会组织等。专业人员与卫生和/或财政部门代表组成绩效考核专家组,定期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绩效考核,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并协助卫生、财政部门总结经验,完善考核方案。有的地区在市和/或区建立专家库,如武汉市建立了市级专家库;没有建立专家库的地区则凭经验临时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实施考核。
2.2.3 第三方。
许多地区请第三方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绩效考核,做法是将部分项目,如居民满意度交由第三方实施考核。如上海市长宁区探索由街道健康促进委员会(成员来自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委会、社区居民、街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社区居民满意度评估。另外,还委托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上海公司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与管理社会评估项目组开发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门、急诊服务满意度进行评估。
2.3 考核内容
各地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的内容大多包括服务数量、质量和满意度[3]。但有的地区还将功能体现、服务效率、管理制度和经济管理等纳入考核。
2.3.1 数量考核。
包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两方面,具体考核项目取决于各地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水平、服务能力和人群需求。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国家九大类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各地根据本地情况进行拓展;基本医疗大多包括门、急诊服务、住院服务和中医药服务等。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地区仅开展社区公共卫生项目考核,较少甚至不涉及医疗服务数量考核,如天津市。
2.3.2 质量考核。
包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2个方面,但各地存在差别。(1)医疗质量。有的地区参照医院质量管理要求,制定详细指标,如下城区针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病历、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设备、药事管理、检验、护理和放射等8个方面制定质控指标;有的地区主要针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护理服务制定考核指标,如武汉市。还有的地区则仅筛选个别反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质量的指标,如门诊病历和处方质量、护理文书质量和甲级病案百分比等,如南京市。但在仅实施社区公共卫生项目考核的地区,较少甚至完全不涉及医疗服务质量考核。(2)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各地主要筛选反映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考核指标,如疫苗全程接种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等。
2.3.3 满意度考核。各地差异主要体现在考核对象和考核内容2个方面。
从考核对象看,有的地区仅对服务对象进行满意度测评,有的地区对辖区居民和/或社区居委会进行满意度测评,还有的地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满意度进行测评,上海市松江区做得较全面,满意度测评包括了前面述及的各类对象。
从满意度考核指标看,有机构知晓率、服务利用率、机构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和综合满意率,各地选用其中几项或全部指标。各地有专门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居民满意度指标大多包括患者对服务环境、等候时间、方便性、服务效果、服务价格、服务态度和技术水平等是否满意[4]。机构工作人员满意度指标包括工作人员对工作条件、收入、工作环境、福利待遇、职称晋升、报酬分配和职业发展等是否满意。
2.3.4 其他考核。
南京市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效率、功能体现纳入考核;上海市南汇区专门制定“南汇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济运行考核细则”,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考核;杭州市下城区的绩效考核方案中设计了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内部管理制度化、按规定执行收支预算编制、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建立相关的培训和教育制度、按规定执行人事分配制度及执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7项综合管理指标。另外,有些地区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设计了加分项和扣分项,如杭州市下城区有专门的优势与创新指标,包括科研课题、教学和特殊创新项目,封顶加分为5分;北京市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过程中发现医疗事故、索要、收受“红包”、自立项目、分解、重复收费、超范围执业、有承包或租赁行为、聘用非卫生技术执业人员行为和开单提成行为等均要进行扣分。
3 指标权重设计
各地一般设计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即大的考核框架,其权重分配总体上是,公共卫生所占权重很高,在仅进行社区公共卫生项目考核的地区,其所占权重在70%~80%,社区居民满意度权重为10%~15%;而进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绩效考核的地区,各项指标的权重差别很大,仍是公共卫生占最大权重,但有的地区居民满意度权重也很高,如杭州市占25%,深圳市高达50%。二、三级指标是细化指标,本文不做讨论。
4 考核办法
4.1 考核形式
4.1.1 自查。
是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相关要求对自己的绩效进行自查,报主管卫生行政部门,后者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复核。
4.1.2 互评。
较少地区采取这种评估形式。以上海市松江区为代表,年末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一年的工作情况,如服务数量、质量、成本控制和社会满意度等,用多媒体形式向机构党政领导、职能科室负责人和兄弟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汇报,大家根据汇报内容和平时掌握情况进行评判,加权平均,扣合成分值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5]。
4.1.3 上级考评。
这是各地的常规做法,采取的是逐级考核,即省对市、市对区(市、县)和区(市、县)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考核,考核结果逐级上报。
4.2 考核方法
4.2.1 现场考核。
主要是听取汇报,查阅文件、资料、统计报表、工作记录、处方、病历和相关文件等,并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关人员进行考试、询问或座谈。
4.2.2 满意度调查。
通过电话、邮件和/或入户调查等方式,对社区居民或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进行调查;采取自填问卷的形式,对机构工作人员满意度进行调查。
5 考核结果及运用
5.1 考核结果的确定
绩效考核结果的确定及经费拨付因行政级别、考核方式和地域差异而有所不同。
省卫生厅对绩效考核结果的确定:(1)从区域角度,省对市实行区域层面的绩效考核得分和省对市的考核结果进行复核后的得分分别乘系数再相加,作为省考核得分。如安徽省:考核得分=(政府购买服务考核得分+服务机构复核得分)×50%,其中政府购买卫生服务考核主要是省对市的组织领导、制定及落实政策、落实经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监督考核和服务效果等进行考核。(2)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角度,省对每个机构的考核得分作为其绩效得分。如福建省根据复核得分与设区市考核得分的比值,分别计算出该设区市省级考核的好、中、差系数,再以相应的系数转换成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调整考核分数。
市卫生局对绩效考核结果的确定:(1)从区域角度,市对区(市、县)考核的做法同省对市的考核。(2)从单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角度,如天津市南开区对全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绩效考核包括专业部门考核、相关部门考核和委托第三方考核,社区卫生机构考核得分=专业部门考核得分×40%+相关部门考核得分×30%+社会满意度评价得分×30%。
区(市、县)卫生局对绩效考核结果的确定:做法有3种,一是在整个绩效考核指标框架下得出总的绩效得分(实行百分制或千分制)。二是按考核主体不同,区分不同考核主体给予的评分乘以不同系数后相加,如天津市南开区。三是将服务质量与满意度得分百分比均作为系数,与服务数量相乘(较少见,如武汉市)。
5.2 沟通与反馈
为促进沟通、交流和及时反馈,各地探索了几种做法,一是将考核结果及经费拨付反馈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如重庆市沙坪坝区建立了专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信息反馈制度”,主要是社区卫生管理中心每月将绩效考核结果,包括医疗、公共卫生、财务和满意度调查等项目得分情况反馈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二是召开反馈总结会议,如北京市崇文区在实施绩效考核后,区社区卫生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即组织会议,办公室主任、卫生局分管负责人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区社区卫生管理中心负责人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参与会议。
5.3 结果应用
5.3.1 作为质量改进的决策依据。
绩效考核结果将成为卫生行政部门衡量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水平的依据和制定社区卫生宏观政策的基础数据。
5.3.2 与经费拨付挂钩。
各地主要采用如下方式拨付经费:(1)按项目拨付经费,如安徽省的做法是补助金额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口、服务项目、服务成本和考核结果挂钩,补助金额的计算公式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补助经费=(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等8项直接服务人口×服务中心项目成本+社区诊断等4项直接服务人口×服务中心项目成本)×补助系数。补助系数按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确定:优秀为1.10,良好为1.05,及格为1.00,不及格≥0.5。没有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机构补助系数为零。(2)按分数段拨付经费,如甘肃省规定得分在75分以上可以获得全部公共卫生经费(一般按机构服务人口数×人均公共卫生经费计算),75分以下按机构服务人均数,得分每减少5分扣减1元补助经费。(3)打破区域界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得公共卫生经费=全市公共卫生经费总额×(单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得分/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得分),如武汉市。
许多地区还有奖励措施,如将考核不合格的机构结余的经费用于奖励绩效高的机构,并给予通报表扬。
5.3.3 惩罚性措施。
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结果差的机构,惩罚措施包括罢免机构负责人职务,多次考核不合格的还可能取消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资格。而考核中发现非法行医、弄虚作假和严重医疗事故等情况,将视情节轻重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别给予通报批评、取消政府补助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格等处罚措施。
6 小结
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是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许多地区正在积极开展实践,但做法千差万别,在规范性、可推广性方面存在问题。因此,需要通过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此基础上,从区域甚至是国家层面制定统一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和工具,指导各地规范实践,并产生实效。
摘要:全国许多地区在积极实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通过收集主要省、市出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相关政策文件,结合文献分析及专家咨询,对各地做法,包括考核目的、组织、内容、方法和结果的运用等进行总结与分析,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文献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利群,陈子敏,张彤,等.引入竞争性人事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效率[J].中华医院管理,2007,23(5):304-305.
[2]鲍勇,刘威,金国军,等.上海市某区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动态评价[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11):770-773.
[3]董艳敏,姚岚,张英.探索社区卫生服务的绩效考核评估[J].中国卫生人才,2009(12):56-57.
[4]马海燕.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快速评价研究[J].卫生软科学,2009,23(4):372-375.
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管理 篇8
目前国内外关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人绩效考核的理论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具体考评操作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解决,这主要是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起步较晚、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加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具有的岗位构成复杂性、绩效的群体性和行为指标的难以量化等有关。而如何设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考核依据和方法,已成为建立科学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个人绩效考核管理评价体系的关键问题。
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人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1.1 对考核目的定位模糊和偏差[1,2]
对考核目的进行定位是绩效考核的核心问题,也是绩效考核管理人员必须明确的问题,它直接反映考核工作的管理目标,影响着考核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方案的具体实施。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个人绩效考核方面存在着目的定位模糊与偏差,其主要表现在:(1)绩效考核目的定位不明确,没有明确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职工绩效工资、职工的职称晋升、职务晋级和奖惩等利益挂钩,没有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而仅仅流于形式;(2)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为了使员工的工作目标和组织制定的目标一致,因此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和实施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必须将个人绩效考核和组织的绩效考核目标统一起来。而目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往往孤立地看待个人绩效考核结果,没有将个人绩效考核与组织的绩效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
1.2 忽视考核对象间的差异性
目前,国内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个人绩效考核的方法上采取“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没有按工作岗位、工作性质的不同来区分和设计绩效考核方案,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仍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平均分配”方案,由于在个人绩效考核和分配问题上没有很好的区分度,因此很难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沿袭医院对其内部职工的绩效考核方案,主要侧重于临床诊疗的服务量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考核,很少涉及公共卫生服务的考核,且对于其具体考核方法也很少有相关研究报道。正是由于忽视了考核对象间的差异性,导致从事不同社会卫生服务项目的医务人员在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上没有区别,且对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缺乏有效的考核方案,主要表现在考核内容和形式上没有与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具体结合起来,在具体的考核方案上要么与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类同,要么就将考核方案流于形式。有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设计个人绩效考核方案时,选取的考核指标也缺乏代表性和科学性,片面强调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等二级指标,缺少对这些二级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界定和区分,以及如何围绕着这些二级指标来设计三级指标,如何对三级指标进行设计和考核等等。
再就是有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充分考虑社区卫生服务的分工情况,除了简单的区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两大功能外,没有将医技人员、护理人员、药房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纳入到绩效考核体系中来,相关的指标体系也没有科学系统的设计,而按照《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等建立和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指导文件(包括配套文件)的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应配备有临床、预防保健和医技科室,以及相应的医务人员,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师总编制内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全科医师与护士的比例按1∶1的标准配备,其他人员不超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总数的5%等规定[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充分发挥其保障社区居民方便就医、满意就医的作用,就必须配备有专业较齐全的高素质医务人员,并且按照人员职责、服务内容、劳动强度和技术含量不同设计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高效的开展。
1.3 考核实施的不规范,直接影响被考核者工作积极性
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了相对完整的个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也从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两大功能方面进行设计考核的指标体系,但是由谁来实施考核和如何实施考核,却没有详细的说明和明确的规定,这样就很难保证考核结果有效性。如何在个人绩效考核过程中,减少因主观因素造成的影响,增强考核的透明度,避免考核过分看重“人情”,以及避免暗箱操作之嫌,都是目前在设计绩效考核原则、确定各项考核指标和实施考核过程中必须关注和研究的。正是由于缺乏对绩效考核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有效的监督,导致目前很多地区在实施绩效考核时没有很好的贯彻绩效考核精神和宗旨,考核流于形式,或者应付上级检查,或者考核者为估计面子平均给分,这些情况都不利于绩效考核工作的持续、有效和深入开展[4]。
1.4 对绩效考核缺乏系统研究
目前,国内外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人绩效考核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还没有形成理论体系和完整的构架,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人员绩效考核的研究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开展和深入,这也和我国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起步较晚,历年来不太重视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国情有关,现今国内普遍沿用医院的一套针对个人绩效考核的办法,过多的引用医院个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没有区分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等之间的差异,没有注重对公共卫生人员的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或者指标设计过于简单。上海、杭州等经济社会相对发达地区中的一小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借鉴了部分英国NHS社区医生绩效考核的做法,设计了一系列关于医务人员的各项考核指标体系,但是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特别是由于实际操作起来很多条件不具备,如可测量和评定医疗服务效果的测量和评价,社区居民对社区医务人员个人评价的参与度不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经济来源和利益分配,上级卫生行政机构的政策制定等,导致绩效考核的结果与设计指标体系的初衷有较大差距,这实际上也就一定程度上要求绩效考核方案的理论设计必须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密切的结合起来。
由于真正在城市社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时间较短,对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模式和功能完善和实现缺乏深入的研究,且政府相关的政策制定和管理存在滞后性,因此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人绩效考核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2 对 策
2.1 明确绩效考核的目的和准确定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个人绩效考核作为一种绩效控制的手段,是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工作人员的业绩的评定与认可,具有激励功能,使工作人员体验到成就感、自豪感,从而增强其工作满意感,同时个人绩效考核还可以有效的激励医务人员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改变服务态度,提升其发展潜力,提高其人力资本的价值,客观上促进和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系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绩效考核也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医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职务任用与升降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采取一定手段的惩戒也是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绩效不可缺少的措施。另外,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医务人员的实际工作表现经过上级有关部门运用绩效考核的指标进行考察与测试,也有助于促进上、下级间的沟通。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绩效薪酬分配的主要依据[5]。
通过建立具有导向性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方案,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维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活力和效率,促进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的均衡发展,为推动和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个人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改革试点工作提供指导。
众多专家和学者认为, 我国公立医疗机构分配制度改革应当形成留住和吸引人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具有激励与约束作用的机制, 如果要达到这种目的, 就必须实现关注价值定位、分配要素、薪酬级差的改革目标, 坚持明确医疗机构人员的价值定位、合理划分分配要素、拉开适宜的收入差距、确定准入和考核标准的改革目标[6]。将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最低工资、岗位、和绩效的工资结构,同时要合理界定工资结构各部分所占比例。
2.2 按服务内容确定绩效考核方案
在设计绩效考核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考核对象间的差异,按照工作岗位、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来制定不同的绩效考核方案[7]。比如,对全科医生的绩效考核就应该和基本医疗的各项工作指标结合起来,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为二级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三级指标,服务数量的三级指标可包含普通门诊人次数、急诊人次数、出诊人次数、院前急救人次数、住院服务床日数(包括残疾人康复)、家庭病床服务床日数和手术服务人次数(仅限于已开展此类手术服务),服务质量的三级指标可包含门诊抗生素2联及以上联用处方百分比、门诊处方激素百分比、门诊处方书写合格率和次均门诊费用,患者满意度的三级指标可包含投诉、纠纷次数、综合满意度等,然后针对三级指标确定相应的具体考核方法;对公共卫生人员的绩效考核应该和预防保健工作结合起来,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居民满意度为二级指标,其中服务数量的三级指标是预防接种的人次数(包括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妇女保健人次数、儿童保健人次数、高血压病人规范管理人数、糖尿病病人规范管理人数、精神病人规范管理人数、艾滋病病人规范管理人数、新建档案人次数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人次数等,服务质量和居民满意度的三级指标分别是是服务日志记录完整性、服务管理规范、投诉、纠纷次数和综合满意度等;护理人员、医疗技术人员(药房、医疗辅助科室,如心电图、放射室、检验室、B超等)、管理人员(信息部门、质控部门、人力资源、财务部门、保障部门、主管领导等)等也可以依据工作内容制定考核标准。
2.3 规范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加强监督管理
绩效考核方案制定之后,如何实施并保证实现绩效考核的目的是当前亟需研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成立绩效考核管理小组,由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各科室主任和护士长组成,人数控制在5-7人;在具体实施考核过程中,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管理者、社区居民(患者)等组成的直接评估组,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现场评估其中对临床、全科医护人员、医技人员的满意度调查对象为患者,对下社区服务次数较多的全科医护人员和公共卫生人员,其满意度调查对象为社区居民。在具体的监督管理过程中可分为:(1)内部监督。成立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工代表组成的监审组,负责内部监督。若发现现场考核组成员或评估工作出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对违纪考核人员根据相关规定进行相应处理。(2)外部监督。由中心领导小组派人对现场考核进行监督抽查,若发现现场考核组成员在考核过程中出现违法或违纪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终止考核资格的处理。
2.4深入开展绩效考核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
关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人绩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绩效考核方案主要借鉴WHO、OECD组织,和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对医疗机构内部人力资源考核的评价思想和实践经验,鉴于卫生Ⅷ/卫生Ⅷ支持性项目、UHPP项目曾做过关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研究,借助其研究成果,可以选择若干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试点,逐步推进实施,并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可以不断丰富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人绩效考核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同时要将个人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有机结合起来,以充分调动中心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8]。
参考文献
[1]戴良铁.我国企业绩效考核中潜在的问题与解决的办法[J].中国劳动,2000;10:34-35.
[2]郑晓明,吴志明.绩效考核的误区[J].中国劳动,2000;4:30~32.
[3]2006年卫生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
[4]罗乐宣,姚岚,陈渊清等.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的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比较[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6):63~64.
[5]王勋英.实施绩效考核的实践和体会[J].中国医院.2004;8(4):36~37.
[6]徐鹏,王颖,罗力等.我国公立医疗机构工资分配制度改革设想:目标、原则和模式[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1):21~22.
[7]陈瑶,张治国,苏建军等.分层法在确定区属医院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权重中的应用[J].医学与社会,2007;20(2):35~37.
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管理 篇9
作为与收支两条线配套的政策措施,浦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评估工作已实施多年。收支两条线推出之后,通过收入和支出分开结算,可以避免医院追逐利益的现象,使医院回归公益性; 但利益约束的放松,医生收入的旱涝保收,又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面临着医生的道德风险。研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政投入的绩效,有利于决策部门制定科学政策,提高财政投入的产出效率,使有限资源发挥最大作用。
2 数据与模型
本文拟利用绩效评估所收集的2013年数据,对浦东范围内4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因川沙、黄楼是一个负责人,所以算作一家) 的财政投入绩效进行分析。数据收集时间为2013年10 - 11月,由现场评估人员采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核对并确认。
Fenwick[1]认为,绩效测量应包括三方面: 经济( economic) 、效率( efficiency) 、有效( effectiveness) 。本文基于此分析框架,首先利用回归分析探索财政投入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产出之间的关系,用财政投入的产出弹性系数度量有效性; 其次采用在卫生领域 效率评价 中广泛采 用的数据 包络分析 方法( DEA)[2,3,4],对财政投入的效率进行评价。文中所指的DEA效率是指相对效率,包括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
参考《2013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5],本文选取总服务量作为产出指标,职工人数、总支出、固定资产、财政投入作为投入指标。
总服务量由临床医疗服务量和公共卫生服务量构成。临床医疗服务量包括门急诊、住院床日和出诊,借鉴服务当量法,记1门急诊人次为1标准服务量,则1住院床日为1标准服务量,1出诊人次为3. 5标准服务量。公共卫生服务涵盖11项内容,具体为新建动态电子核心健康档案、无偿对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残疾人康复、计划免疫、老年人视力筛查、学生口腔筛查、慢性病随访、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重大传染病上门监测预防、健康教育讲座( 大型咨询活动) ,换算方式为新建动态电子核心健康档案、无偿对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各为2标准服务量,残疾人康复、计划免疫、慢性病随访、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各为1标准服务量,老年人视力筛查、学生口腔筛查各为0. 5标准服务量,重大传染病上门监测预防为4标准服务量,健康教育讲座( 大型咨询活动) 为40标准服务量。
分析所用软件为STATA12. 0和DEAP2. 1。
3 结 果
3. 1 描述性分析
2013年,浦东新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财政投入总额为6. 23亿元,占总收入的26. 95% ,每万元财政投入的服务量为482. 9人次,每万元总支出的服务量为102. 8人次,每万元固定资产的服务量为832. 7人次,每职工人数的服务量为4746. 5人次。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服务量的平均值为683492人次,职工人数平均为144人,固定资产平均为820. 8万元,总支出平均为6646. 2万元,财政投入平均为1415. 3万元。具体情况请见表1。
3. 2 回归分析
以总服务量取对数为因变量,职工人数、总支出、固定资产、财政投入取对数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调整的模型拟合优度( R2) 为0. 8176,模型总体显著性检验p值为0. 0000。回归结果显示,职工人数和财政投入对总服务量的影响是正向的,且在5% 的置信水平下显著; 变量财政投入的平方项回归系数为负,表明随着财政投入不断增加,总服务量的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但回归系数在统计上并不显著; 固定资产、总支出的回归系数虽然为正,但均不显著; 回归系数表明,财政投入的产出弹性系数为0. 82,即在其它变量保持不变时,财政投入增长1% ,可使总服务量增长0. 812% ,财政投入增长10% ,可使总服务量增长8. 12% 。具体见表2。
1. 自变量、因变量均取对数2. * 0. 005 置信水平下显著
3. 3 DEA 分析
DEA评价结果显示,浦东共有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DEA效率值为1,其余37家均处于DEA无效率状态; 周浦、高东、六灶、唐镇、凌桥、老港、万祥、芦潮港的技术效率为1,但规模效率低于1,所以总效率为无效,这8家单位均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可通过扩大规模的方式以达到有效状态。由于存在无效状况,2013年,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服务量损失为5245971人次,而职工人数、总支出、固定资产、财政投入冗余分别为174人、3981. 5万元、44862. 6万元、2642. 3万元。在财政投入总体不足的情况下,还存在2642. 3万元的无效投入,尤其是陆家嘴,其财政投入的冗余量为609. 6万元,不合理的投入进一步加剧了财政投入的紧张局面。具体情况可见表3。
1. 本文采用的是 DEA 的规模收益可变( VRS) 模型,irs 表示规模收益递增,drs 表示规模收益递减
4 讨论与建议
2013年浦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财政投入总额为6. 23亿元,占总收入的26. 95% 。每万元财政投入的服务量为482. 9人次。财政投入对总服务量的增加具有正向效应,财政投入增长1% ,可使总服务量增长0. 812% 。所以,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财政投入,可以有效提升对居民的服务能级,满足更多群众的需求。
分析还发现,职工人数对总服务量的产出弹性系数 为0. 889。2013年,浦东新区按常住人口统计的千人口床位数为4. 90人[6],低于上海市平均水平6. 48人[7]; 2013年浦东新区常住人口占上海市比重为22. 40% ,而门急诊人次占上海市的18. 12% ,出院人数占上海市的14. 19% ,这与卫生技术人员的缺乏不无关系。按照产出弹性系数0. 889计算,假定全区居民对门急诊的需求量与全市一致,浦东新区还需增加27. 13% 的卫生技术人员。大力引进人才,才能有效缓解居民的看病难现象。
2013年,浦东新区 社区卫生 服务机构DEA效率值为0. 746,其中有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于有效状态,其余37家均处于DEA无效率状态。总服务量损失为5245971人次,职工人数、总支出、固定资产、财政投入冗余分别为174人、3981. 5万元、44862. 6万元、2642. 3万元。所以,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增加投入的同时,关键是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各种投入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技术有效,通过规模变化实现规模效益,达到规模有效,可以将冗余的投入量分配给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的单位,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实现产出的最大化。
【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管理】推荐阅读:
浅谈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行绩效考核12-03
在全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0-27
黑龙江省卫生厅关于印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08-19
社区卫生服务档案管理01-15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聘用员工管理11-30
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科工作报告10-02
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