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科工作报告

2024-10-02

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科工作报告(通用10篇)

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科工作报告 篇1

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科工作报告

2011本人在中心领导下,在科室全体同志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大胆管理,敢于创新,认真落实院科两极负责制,带领全科同志发扬吃苦耐劳、开拓创新、敢于胜利的精神,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纪守法,清政廉洁。模范遵守院规院纪,服从领导,透明管理。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在科室人员减少,任务增加的情况下,调动科室全体同志精诚协作,不计个人得失,确保了任务的完成。

二、自觉遵守院规院纪和科室的有关规章制度,上班不迟到、不早退,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为了工作加班加点是经常的事,但从没有向中心提过非分要求,也从未报过一个加班。在科室管理上,更是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要求其他同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团结科室同志,积极协作,全面完成了中心下达的各项任务。

三、存在问题。尽管在2011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人员配备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公共卫生工作任务重,而我科室只有在职工两名,却承担了五项(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老年人管理、慢性病管理、重型精神病管理),还有中心管理的三个站的工作,都有我科室承担,工作很难,请领导给我科室配备人员,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科

2011年12月7日

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科工作报告 篇2

1 做好新常态下的社区管理服务工作意义重大

1.1 做好新常态下的社区管理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全面做好社区管理工作, 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深化发展的新阶段, 把握有力时机, 全面做好社区管理工作, 使之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对加快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有着极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1.2 做好新常态下的社区管理工作是发展文明城区的客观需要

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是文明城区的重要标志。社区通过组织开展学习、宣传、讲座等各种活动, 不断提升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 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 提高社区居民的道德、文化和健康素质, 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是不断推进社区文明、城区文明、社会文明的关键所在。

1.3 做好新常态下的社区管理工作是满足群众需求的重要途径

社区与居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 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 使社区服务个性化、多样化和人性化, 是不断满足不同人群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1.4 做好新常态下的社区管理工作是巩固党执政基础的根本保证

社区是党在城市执政的重要基础。党和国家在城市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 最终都要靠社区去贯彻和实施。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建设, 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作用, 有利于巩固城市基层政权,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2 当前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由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推进, 社区作为最基层的服务平台, 日益成为社会改革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 社区工作在得到持续重视和加强的同时, 矛盾和问题也不断显现:

一是管理体制不完善。社区演变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团体的下属机构, 承担着过多的行政和社会职能, 牌子多、检查多、任务多, 为居民全方位服务的精力变少, 导致工作重心倾斜, 制约了社区的自治功能, 使得社区疲于应付, 管理和服务职能不能很好发挥。

二是资源配置不到位。社区基础设施虽有改善但仍有差距, 社区间发展不平衡, 资源不足仍是制约社区发展的主要瓶颈。特别是随着居家养老、日间照料、网络建设、室内外活动设施提升等居民需求的不断提高, 社区资源的配置需求会更加紧迫。

三是组织体系不完善。在运行中, 社区“两委”高度行政化, 一切工作围绕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部署开展, 更多时候就是充当“跑腿”。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和议事协商委员会不重视, 社区监督组织形同虚设, 群体组织和社会组织管理不规范, 导致社区与居民的信息不对称, 社区参与渠道不畅通, 服务与需求不匹配等许多社会问题,

3 对做好新常态下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的建议

3.1 完善机制体制, 充分发挥社区的基础平台作用

完善机制体制是做好社区管理工作的核心要求和关键之举。要科学区分基层政府与社区组织在社区公共事务上的责权关系, 研究制定基层政府及其派出机关指导社区居委会工作规则。各政府职能部门要多扶持、多指导、多帮助, 将社区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 让社区有更多时间与精力去做具体工作。要改革对社区的考核评价制度, 整合部门对社区的单项考核, 逐步建立以社区居民为评价主体的工作考核机制。

3.2 加强组织建设, 努力提升社区的管理服务水平

完善的组织体系是确保社区有序运行的保障。要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全面开展居务公开民主管理, 切实保障基层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着力培育发展公益服务类、社会事务类、文体健身类、慈善救助类、法律维权类等社会组织, 满足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要积极推行社区志愿者登记制度, 壮大社区志愿者组织,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弘扬社区志愿服务精神, 打造社区志愿服务品牌。

3.3 提供便民服务, 不断拓宽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内容

为民服务是社区建设的本质。要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大力推进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 推进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向社区均等覆盖, 妥善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难、看病难、活动难等问题, 实行“一站式”服务, 使社区公共服务更为便捷、高效。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文体、教育、养老、商业等服务内容, 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社区服务, 努力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多需求的生活服务圈, 实现社区服务全覆盖。

3.4 实行网格化管理, 开创社区管理新局面

运用科技手段是新常态下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的需要。要不断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新方式, 完善社区信息, 健全服务网络, 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新模式, 将服务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网格区域, 实现社会管理“全覆盖”、社会服务“零距离”、居民诉求“全响应”, 不断强化社区管理服务功能。全面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 使社区管理和服务全覆盖, 实现服务前移, 更好地发挥社区在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作用, 实现社区管理无盲点、社区服务无缝隙, 不断提升社区的科学化管理服务水平。

摘要:随着结构调整、企业改制、政府职能转变等社会转型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单位人”成为“社会人”, 政府大量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向社区转移, 社区的基层平台作用日趋明显。因此, 针对当前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办法, 是积极应对新常态下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的当务之急。

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科工作报告 篇3

关键词:社区党组织 服务群众能力 问题 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在城市社区中,如何实现党在社区民众思想意识形态上的领导地位,如何为居民更好的服务,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何加强政府对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这是需要我们研究的重大课题。望花区是一个典型的重工业老旧城区,全区32万人口中有30万在城区居住,提高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的要求更为迫切。为此,我于今年6月初开始,围绕提高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调研及问卷统计汇总情况

为全面了解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情况以及群众的需求,这次调研我采取了三种方式:一是问卷调查。全区70个社区,全部纳入调查范围。每个社区调查问卷的发放数量均在30份以上,共发放调查问卷2500份,收回2480份。二是个别访谈。访谈对象包括社区负责人、社区工作人员、社区普通居民、两代表一委员。调查对象的政治面貌有中共党员、民主党派、普通群众,较全面地反映了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情况以及群众的需求。三是开展座谈。我抽样调查了10个社区党组织,累计与193名社区党员群众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交流。

从回收上来的调研问卷看,各社区党组织和调查对象对这次调研高度重视,都能认真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我对回收上来的问卷重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汇总,结果如下:

1、对所在社区党组织的工作是否满意。回答非常满意392人,占15.8%;满意706人,占28.5%;基本满意930人,占37.5%;不满意452人,占18.2%。

2、认为您身边的共产党员作用发挥情况。回答普遍较好575人,占23.1%;普遍较差665人,占26.8%;个别较好706人,占28.5%;个别较差534人,占21.6%。

3、有问题能想到或愿意交给社区帮助解决。回答首先想到社区,并寻求社区帮助1029人,占41.5%;能想到,但担心社区无力解决833人,占33.6%;根本想不到找社区帮忙618人,占24.9%。

4、最需要社区党组织提供哪些服务。回答需要社区党组织提供的服务总共有16项,需求人数最多的前五项服务是保安保洁622人;医疗保健429人;住宅维修338人;劳动就业309人;金融保险243人。这五项服务需求,社区现在只能提供部分相应的服务。

5、社区党组织投入精力最多的工作有哪些。360名社区干部回答列前四位的是:完成区政府各职能部门及街道布置的任务;完成各种汇报材料和报表;走访群众、服务群众工作;党建工作。

6、社区党组织做好服务群众工作的困难有哪些。360名社区干部回答列前四位的是:社区建设资金短缺172人,占47.8%;社区工作任务太多85人,占23.6%;社区干部综合素质较低76人,占21.1%;党员的作用发挥不够27人,占7.5%。

二、对调查情况的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调研问卷中梳理和汇总的情况,结合在访谈、座谈中深入了解到的意见和建议,我感到,问卷调查中所反映的问题,基本上反映了社区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建设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党组织在服务群众工作中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一是从社区党组织所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来看,目前,社区党组织要用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和精力完成街道布置的任务,同时还有一些区政府各职能部门布置的任务。这在客观上造成了社区党组织缺少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去做群众工作,也导致了党组织工作呈现出明显的机关化趋势,蹲办公室的时间多,需要交付的各种汇报材料和报表多,而他们主动走访群众、服务群众则受到很大的制约。二是从社区党组织书记人员情况来看,年龄结构相对老化,知识结构比较陈旧,思维方式较为滞后,与上级党组织对其工作要求和居民群众对其实际需求相比,还存在相当的差距。

2、社区服务内容和形式单一,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社会在全面进步,群众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也正趋于多元化,社区居民群众的需求内容由过去简单必要的吃、穿、住、行向休闲、娱乐、文化等高品质需求转化,需求水平由低层次向低、中、高多层次发展,需求对象也由原来的特殊群体向更普遍的居民拓展。原来侧重为“低保户”、下岗失业家庭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的扶贫帮困、就业扶持等服务已远远满足不了新形势下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在调研中发现,保安保洁、医疗保健、住宅维修、劳动就业成了社区居民最关心、最头疼的事情。由于社区党组织服务内容单一,仅能提供一般性的服务,无法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3、社区个别党组织、党员服务意识淡泊,宗旨意识差。随着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党员越来越看重现实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有的只强调个人利益,只讲权利,不讲义务,奉献意识弱化。群众到社区去办事,经常遇到态度不好的情况,尤其是在办理低保、打证明等有求于社区的事情时,个别社区党员对群众的态度生硬,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许多下岗、失业和内退的职工党员存在着抱怨情绪和失落感,个别党员因工作没着落,生活困难,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理想信念、党性修养、纪律意识等出现滑坡。有些党员考虑自己切身利益、个人困难多,考虑履行党员义务少。

4、社区建设资金短缺,制约了社区服务功能的拓展。由于地方财政比较困难,对社区建设拨款较少,造成社区资金短缺。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近年来,望花区社区干部的收入、办公经费有所增加,但总的来说,可供支配的资源有限,拓展资源渠道的能力不足,因而开展社区活动常常陷入“有心无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例如党员活动经费、志愿者队伍经费等依然捉襟见肘。

三、对策及建议

1、创新社区工作体制机制,保障社区党组织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实施行政事务进社区的“准入制”,从体制机制上处理好同上级部门的关系。从上级党组织和政府既要领导又要服务的原则出发,为居民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创造条件。区、街道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实现从管理到服务、从突出权力主体到突出义务主体,把解决社区实际问题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对有关社区的事务类工作,可以通过政策导向和项目运作,委托给社区实施,并给予一定工作费用。上级部门要充分“过滤”、“打包”到社区党组织的行政性活动,严格执行下达行政性活动审批制,使社区党组织能够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中去。

2、强化服务质量,全方位构建以满足居民需求为目标的社区服务机制。一是服务站点网络化,形成便民、利民的常规服务机制,将方便快捷的贴心服务送到每户居民家中。二是主题活动深入化,建立为民、乐民的特色服务机制。发动和组织社区党员尤其是望花好人发挥其在社区卫生、治安、民事调解等日常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邻居节“、“楼院文化”、“广场文化”等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拉近邻里关系,活跃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加居民幸福指数。社区党组织还要从了解群众、关怀群众、凝聚人心入手,积极开展“五必管”、“五到家”、 “道德银行” 、“热线电话”等特色服务,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个性化需求。三是服务队伍多样化,形成市场化、产业化的服务体系。运用“品牌”理念,开展党员服务队品牌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社区党员服务效能。同时,积极探索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充分利用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实现服务专兼职结合,有偿与志愿相结合,集中服务与个性服务相结合,使便民服务扎实有效。

3、加大投入,增强社区服务的动力。一是加大财政拨款力度。将社区办公经费和社区干部报酬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加大每年对社区建设经费的投入力度,缓解社区党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二是协调有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组织部门可将社区党员上缴的党费全部返还给社区党组织,专门用于社区党组织建设。民政、再就业、计生等部门也应从本部门业务工作出发,按社区所担负的各方面的工作任务,根据“费随事转”的原则,在工作经费上给予适当的支持。三是多渠道筹措资金。根据现阶段的财政状况和社区发展的需要,通过以上两个渠道筹措的资金还远远满足不了开展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的要求。社区党组织还应通过兴办社区服务实体,开展有偿和低偿服务的方式弥补资金的不足。同时,动员驻区单位企业、致富能手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社区建设给予一定的捐助。

4、加强社区党员的党性宗旨教育,增强党员参与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一是从调动党员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入手,通过党员集中学习提高党员的群众意识,通过活动增强党员对群众的情感。二是建立服务考核机制,通过量化积分考核制度和不作为党员告诫制度,督促党员积极参加、组织社区活动,密切与群众的联系,拉近与群众的关系。三是搭建服务平台,为社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条件。

5、增强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社区工作者的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服务群众质量的高低,所以必须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增强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一是严格入口关。选拔任用社区干部,要通过笔试、面试选用那些服务群众意识高、能力较强的同志来社区工作。二是要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教育管理。对新招聘的人员,应进行不少于半个月的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要充分发挥区委党校的作用,有计划的对社区工作者进行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培训要侧重通过真实案例和岗位实践,切实提高其协调能力和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同时,还可根据社区发展的需要,通过开展社区干部论坛交流、组织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挂职培训等方式,提高社区工作者服务群众的能力。

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科工作报告 篇4

关于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工作的实施方案

各村卫生所(室):

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意见》精神和要求,结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卫生政策、法律、法规要求。由县卫生局组织统一规划,以我院为单位,对村卫生所(室)的机构、人员、业务、财务、药械等方面予以规范管理的新体制,为优化乡村卫生资源配置,强化农村卫生服务管理,做好农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现就推进我镇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的

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要求,通过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加强我院对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合理规划配置,规范服务行为,促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协调发展,为群众提供方便、价廉、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二、基本原则

(一)以调整优化现有村级卫生资源为核心,健全农村基层 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二)以强化我院对村卫生室的综合管理和指导为基础,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

(三)以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为目标,以保障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及农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为目的,促进村卫生室的健康发展。

(四)探索我院对村卫生室人、财、物的统一高效管理。

三、工作基本内容

村卫生室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现机构、人员、业务、药品、财务“五统一”管理。

(一)统一机构管理。

1、坚持一个行政村调协一个卫生室的原则。

2、加强机构审批管理。由县卫生局负责统一规划和审批村卫生室。村卫生室机构设置审批前须征求村委会意见,经我院审核。

3、建立村卫生室设置审批备案制度。我院审批村卫生室或从业人员变更。应将有关情况填报《西安市村卫生室备案登记表》,于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从业人员”聘用后30日内向县卫生局卫协会上报备案。

(二)统一人员管理。

1、合理配置从业人员。从业人数原则上按服务人口的1- 1.2‰进行配置,保证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具有从业资格的医疗人员。村卫生室人员必须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乡村医生、护士等法定从业资格,规范执行,不得开展执业范围以外的诊疗活动。

2、实行乡村医生聘用制。由我院负责统一聘用村卫生室从业人员,并与乡村医生签订聘用合同书。

3、建立健全从业人员资格考核管理制度。实行优胜劣汰,按照卫生部《乡村医生考核办法》,县卫生局将辖区内村卫生室从业人员的工作任务、业务水平和学习培训情况,每两年组织一次全面考核,对考核不合格者注销其执业资格。我院每季度对村级卫生所(室)进行全面考核。

4、加强乡村医生专业技术培训。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及《乡村医生考核办法》有关规定,乡村医生必须定期接受县卫生局统一组织的专业培训。由我院负责实施本辖区乡村医生培训项目工作,将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记入《乡村医生执业证书》“考核记录”栏。

(三)统一业务管理。

1、规范基本医疗服务行为。建立健全村卫生室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技术流程,统一规范医疗文书,加强服务质量管理,预防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

2、统一公共卫生服务。我院对辖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负总 责。主要任务是根据上级的要求和安排,制定辖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工并组织实施,对村卫生室进行检查、指导和考核。依照卫生部《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职责分工》,我院要进一步明确划分卫生服务职责,凡村卫生室能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应交给村卫生室承担,以充分发挥村卫生室在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作用。

(四)统一药品管理

1、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镇村卫生室全部实施药品“三统一”工作,实行基本药物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

2、村卫生室应建立规范科学的药品台账,切实加强药品购进、储存、销售及使用管理。

3.、我院对村卫生室的用药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指导规范用药,严禁擅自提高药品销售价格和从其他渠道购进药品。

(五)统一财务管理。

1、建立健全村卫生室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偿机制。注重发挥乡村医生在农村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作用。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乡、村两级职责分工的比重。我院要结合本辖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实际,统一制定本乡镇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及时足额下拨村卫生室。

2、按实际工作绩效兑现乡村医生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补助。依据服务绩效考核结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完成的数量和质量),具体兑现发放补助资金。对考核结果“合格”的村卫生室,按照规定全额发放补助,适当奖励“优秀”。考核“不合格”的按照考核分值比例扣发补助资金。

3、规范收费服务。村卫生室要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公开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和药品价格,实行统一的收费标准和收据,做到收费项目规范、票据齐全。

4、健全财务监督管理。村卫生室要在我院指导下,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做到账目齐全,定期稽查,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集中管理、分室核算模式,健全财务监管机制。

四、组织实施,扎实推进,注重成效。

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的管理,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化管理模式。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各卫生所室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现实意义,我院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工作,积极探索适合本乡镇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

昭馀镇卫生院

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科工作报告 篇5

人类已迈进了二十一世纪,我们赖以生存的整个社会正面临着新经济时代所带来的种种变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改变着人们工作、商务的模式,更开始全面地改变人们生活的观念和方式,在我们熟悉的物质城市的身边已经迅速形成一个信息化、虚拟化或者说是数字化的“新城市”。在这个“新城市”中,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在线购物、远程医疗;可以在电脑前学习课程;人们将生活在“数字家庭”、“数字社区”、“数字城市”之中。“智慧社区”就是以互联网为依托,运用物联网技术将家庭中的智慧家居系统、社区的物联系统和服务整合在一起,使社区管理者、用户和各种智慧系统形成各种形式的信息交互,以达到更加方便快捷的管理,给用户带来更加舒适的“数字化”生活体验。“智慧社区”既是社区建设的一种理念思考,也是新形势下探索街道公共治理的一种新模式。智慧社区建设要以智能、人文、服务为理念,以“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文化、运行社会化、手段信息化、工作规范化”为建设思路,以统筹各类服务资源为切入点,以满足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需求为落脚点,以信息化技术手段为支撑,构建涵盖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区建设、社会动员、社会组织、社会领域党建等于一体的智能化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依托这一智能化的社会服务管理平台,一方面创新管理手段,促进街道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科

学化;同时创新服务模式,为辖区居民和单位、社会组织提供人文化、多元化、社会化的公共服务,使其感受到智能生活的新体验,享受到一种“全响应”智慧状态,真正实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体现管理”,工作目标是全力打造“生活服务更便捷、生活环境更优美、生活状态更和谐、幸福指数更提升的智能、人文、宜居的现代新型社区”。2012年,周家桥街道为贯彻落实《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2011-2013年行动计划》,根据长宁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深化“数字长宁”、实施“智慧高地”战略的要求,于年初申报上海市“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并成为上海市首批十六个试点社区之一(长宁区唯一一个试点)。周家桥街道人大代表组就周家桥社区“智慧社区”建设如何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应用,于2012年的3月至10月开展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总如下:

一、基本情况

周家桥社区(街道)位于长宁区北部,东起轨道交通3、4号线与华阳路街道接壤;西至威宁路与新泾镇相邻;南邻武夷路、玉屏南路、天山支路、和天山路街道相连,北靠吴淞江(苏州河)与普陀区隔河相望。辖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居民人口约6万人,下设20个居委会(另有1个居委会筹建中)。周家桥社区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建成了以街道为中心,联接区信息中心,分布至三个中心(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以及各居民区的互联互通的网络系统。自2011年起,周家桥街道与中国电信紧密合作,实施城市光网进社区工程,大力推进宽带普及、光纤入户和无线WiFi 建设。

2012年,周家桥街道根据“智慧社区”建设要求,以“智能、人文、服务”为理念,建设社区数字服务网络系统,搭建数字服务平台,全力打造智慧型社区。

1、初步建成“88590”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了以街道社区门户网站为中心主站,20个居民区为子网站的网站群,形成统一规范的社区对外服务网站群管理体系。通过小区公告、书记微博、党员先锋榜等功能模块向小区居民主动推送各类信息,通过互动交流、舆情瞭望等模块,政府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居民的最新需求和动态,为社区建设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撑。结合电子走访日志功能,将原“88590”居民走访日志与区电子走访日志信息整合,及时掌握走访信息,强化动态跟踪,做到对社区人口基本数据清、特殊情况明,进一步把党和政府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延伸至居民小区。

2、初步建成社区事务综合受理服务平台。以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为依托,推进“五网合一”建设,构建社区事务受理综合平台。一方面,整合民政、工会、医

保、劳动、计生等专业条线部门的受理信息,将各业务条线的下发系统(民政、计生、劳动、卫生、社保等)数据进行本地化存留,形成社区自有的数据信息库;另一方面,加强同区公安实有人口信息库的对接,通过信息的交换对比,对动态变更的数据进行标识、提醒,消除误差,及时反馈,为区实有人口信息库提供数据支撑,实现数据共享一体化,提高事务办事效率,简化服务流程,丰富服务内容。目前主要实现以下三个功能:

一是受理跟踪:对办理事务后续的审批状态、期限、结果等情况,通过主动式跟踪和实时提醒,基本实现关联业务、业务周期、业务反馈“三提醒”。二是主动服务:建立业务关联、信息分析、人口查询、入户关联、业务发现、信息资源共享等功能,通过短信发送、政策查询等功能,实现对社区人口的综合管理服务。三是决策支持:通过综合查询、即席查询、报表分析等功能,实现统计数据采集、分析、处理,为社区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

3、初步打造完成“智慧社区”的示范小区。街道与上海电信合作,在古南居民区的雍景园小区先行试点,探索形成“四个一”的智慧小区模式:一是建成一个“智慧社区”示范体验点。在小区门口物业管理处,单独开设12平方米的“智慧社区”示范体验点,全天候讲解、演示,向社区居民宣传“智慧社区”理念和智能化服务的应用。二是建立一套综合物业管理信息系统。将社区原有的11个管理系统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综合物业管理信息系统,对小区景观灯光、电梯监控、车辆出入、周界报警等实现智能管理,提升小区物业管理水平,降低物业管理成本。三是推出一套个性化的社区版IPTV。制作个性化的IPTV 社区版界面,利用信息发布平台向社区居民发布社区信息公告、政策法规、文体活动、社区报电子版等信息,居民通过家里的IPTV 能了解街道及其周边商家的相关信息,足不出户可得到社区的便利服务。四是打造一个数字化社区活动室。在小区活动室内,实现WIFI 全覆盖,安装LED 触摸式电子显示屏、全球眼等信息化产品,使居民感受信息化带来的便捷。

二、初步成效

一是建立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周家桥街道积极推进社区光纤网络宽带建设,在全区率先推行“数字惠民——城市光网进社区”实事项目,大力推进宽带普及、光纤入户和无线WiFi 建设。社区内光纤到户、百兆接入的网络覆盖达98%以上,区域内宽带用户、宽带家庭接入速率全面达到8M,甚至10M 以上,光纤用户达到20M。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等社区重点公共服务场所实现移动通讯网络、无线WIFI 技术的全覆盖。在全社区形成了高速、稳定的3G+WiFi的立体无线网络架构。

二是提升社区服务与管理效能。整合社区现有的各类信息化系统和服务协处系统,依托区“三个实有”基础库,将社区人、事、物等数据汇总,形成综合信息库,实现信息主动推送和精细服务功能。如利用微博、智能手机等新型互联网终端,延伸社区管理、社区服务手段,把与居民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等信息直接推送给居民。又如,通过对人群的分类,对重点人群提供针对性、精细化服务,全面提升社区服务与管理的效能。

三是构筑多元合作的创新模式。在“智慧社区”运作过程中,利用市场化手段,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各方协同多元合作的推进方式。与信息化行业内的领军企业——上海电信等运营商密切合作,有效整合社区商业服务资源,通过各类无线终端,积极推进智慧家居、智慧物业项目的普及。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可以说周家桥街道的“智慧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 绩,建设进度目前在全市是相对领先的。但通过调研,也发现周家桥街 道的“智慧社区”建设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资源开发的力度不够。社区信息化的生命力在于应用,要让老 百姓真切感到实用好用、便利实惠,这就要求信息资源的开发必须不断 满足群众变化的需要。但目前看,宽带入户的建设,即高速“路”的建 设已基本完成,网站、社区服务信息资源和数据库采集、制作与维护,以及整体建设后居民的实际应用等,即高速“车”的建设还远远没有完 成。二是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和协调。目前,社区信息化建设缺乏统 一规划。由于一些委、办、局等职能

部门从自己的工作角度出发,开发 建设自己的信息资源系统,且是封闭管理和运作,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 享。如公安、民政、劳动、计生、卫生等各个职能部门均在社区开展相 关管理工作,也各自开发了相应的业务软件派发到街道和居委会,包括 劳动人口信息系统、城市低保信息应用系统、流动人口管理系统、育龄 妇女管理系统、计生科技服务系统等,同样的一批居民基本情况,在不 同的部门建的系统中多次出现,但在具体应用中,街道拿不到整合后的 信息,如实有人口信息库数据。数据标准(包括数据采集的基本要素、数据的来源、数据采集的方法及要求等)不统一,易造成 “信息孤岛”,而由街道出面协调存在实际困难。三是人才短缺。“智慧社区”的打造,不仅需要网络管理、系统安 全、软件编程等专业高级人员,还需要大量的掌握基本信息网络应用知

识的一般工作人员。目前,周家桥街道虽然对各居委会工作人员的计算 机基本知识有一定要求,但调查中发现只有少部分人能熟练应用。同时 “智慧社区”建设缺乏适应社区信息化需要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培训机 制,阻碍了社区信息化的发展。

四、建议及对策 建议一:加快推进现有系统项目的实施和应用 一是推进现有网络资源的有效运用。对街道现有网络架构进行梳理、分析,做到合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信息基础 设施节约化、集中化建设;二是推进服务平台的建设。如结合网上生活 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街道门户网站和 88590 网站群的充分应用,有 效整合现有的功能模块,汇聚社区资源,充实网站内容,为居民提供更 多的信息化便利服务。三是扩大服务载体试点成果的应用。在总结雍景 园小区智慧家居、智慧物业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引入智慧医疗、智 慧居家养老等理念,进一步充实功能和内容。进一步打造小区智能活动 室,做好版本升级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制定推广计划,扩大试点成果 应用范围,使智慧家居、智慧物业建设由点到面,逐步扩大。建议二:加强资源整合,探索多元运营模式 周家桥街道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利用市场化手段,采取政 府主导、企业参与、各方协同多元合作的推进方式,但要进一步区分智 慧社区建设中的项目运营模式。建议区分为政府独立投资建网;政府投 资委托运营商建网;政府指导(部分投资),运营商投资建网运营;政 府牵头,运营商建网的模式; 运营商独立投资建网运营等五类运营模式。

属提升政府管理效能为目的的项目: 政府独立投资建网和政府投资 委托运营商建网运营模式,街道要积极争取区有关部门参与项目,做好 信息对接工作,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属半公益半市场化的项目:政 府指导(部分投资),运营商投资建网运营,建议合理设定工作分工,争取上级政府部门的有效介入及工作推动,企业积极参与项目,共同完 善方案;属纯市场化项目:政府牵头,运营商建网的模式和运营商独立 投资建网运营等运营模式,则通过政府的有效引导,市场合理竞争,推 进和完善项目。根据不同运营模式,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对 智慧社区建设的支持,尤其是信息数据的共享,在政府部门之间要打破 信息壁垒,充分共建共享信息数据。同时,建议区有关职能部门对智慧 社区建设信息化建设出台统一的标准、规范、要求等,为今后智慧社区 建设全面铺开奠定基础。建议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宣传动员实效 一是加强“智慧社区”建设配套人才队伍的建设,强化专业性知识 培训,尤其是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信息化专项培训和管理,有效提高 社区工作者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有力保障信息化建设在社区的深入开展。二是加大“智慧社区”建设的宣传动员力度,尤其是加大在新建小区进 行智慧家居、智慧物业建设的宣传。同时建议让居民参与项目建设,如 邀请部分居民进行项目体验,让居民使用终端系统和设备一段时间后,提出合理化建议,在提升信息化建设居民的认知度和感受度的同时,不 断完善“智慧社区”建设具体方案。

关于社区志愿者服务长效管理 篇6

机制的分析报告

(2012年4月)

一、基本情况

(一)志愿者队伍的构成:在此次对全市2万余名志愿者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社区志愿者队伍组成人员的年龄多半超过了40岁,50岁以上的占到了社区志愿者总人数的87.3%。男性人数为29人,女性人数为42人,比例在1:1.5左右。其中又以退休养老和专业社区工作人员为主,这些人员绝大部分是由担任各个楼栋的楼长,各社团、服务机构的负责人组成。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在社区志愿者登记名单中有三名不满17周岁的中小学生!中共党员30人,在社区志愿者队伍中所占的比例约为42%。

(二)社区志愿者从事的主要工作:社区志愿者队伍中所从事的服务比例最高的是“服务化”社区发展计划人员,所占比例为37.6%,当中楼长所占比例为84.7%,其他的诸如物业维修,就业、医疗咨询,社区巡逻等等的“服务化”社区发展计划所占的服务人员比例为15.3%;其次的从事扶贫接力计划的人员所占的比例为26.0%;并列排在第三位的是“学习化社区”发展计划和抢险救灾人员。所占比例都为17.2%。从事其他志愿服务的人员占2.0%。

(三)工作特点:志愿者在社区服务管理上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在平常的日子里,我们的社区志愿者协助社区

1工作人员组织各种类型的文娱健身活动,提供社区服务、传达社区文件、清理社区街道、楼栋,收缴管理费用等,为社区日常管理的有效运行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在特殊的日子里,诸如在“非典”时期,社区志愿者担当了“防非”宣传,楼栋消毒,为居民测量体温等工作,解决了居委会工作人员不足的大问题!又如在气象里社区和在金山里下辖的东风里社区进行道路改造的时候,社区志愿者在动员居民配合改造拆违工作顺利进行的过程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凡此种种,我们可以看出社区志愿者在社区服务管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存在问题

志愿者——顾名思义,就是志愿从事不要报酬工作的人员。在社区志愿者服务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的问题上,社区通常采取的方式是动员,由居委会成员牵头,党员为主地做出榜样,民主选举出楼长等社区自治组织。这样建立起来的志愿者队伍具有责任心强,组织号召能力强等特点,同时通过民主的形式使得志愿者在广大社区居民心中建立了很高的地位。然而我们不能不注意到:目前社区的权力太小管理服务经费太少。常常使得社区连一般性的日常工作都很难进行下去!无形中让社区的工作陷入了一种任务大且难的困境中。从上面的统计数字中我们还可以看出,社区中的志愿者队伍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其中有,社区志愿者人数太少,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单一化。另外,在他们从事的主要工作中,专业化、长期化、规范化的问题还很突出!这一内一

外的问题直接影响着社区志愿者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建议

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我认为首先要从政府对社区的政策上进行改革,要给予社区足够的权力和内涵,让社区对所从事的工作有足够的信心,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干!其次,政府部门要了解社区工作的繁杂性增加在经济上投入!在调查报告中我们看到:在社区志愿者队伍中缺乏一只年轻的志愿者队伍主力军。我们小组所在的两个社区中仅仅有三名不满17周岁的中小学生。这对于我们这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接班人不能说不是一个悲哀!鉴于此,我们觉得建立一种社区与高校志愿者队伍的长期联系机制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迫切的!这里的原因有三:其

关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问题研究 篇7

一、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

近年来,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越来越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农村卫生工作投入的加大,这充分说明政府已经把农民的健康和医疗问题放在了一个十分显著的位置上。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从开展之日起,就与城市同步,实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集医疗、保健、预防、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已带来的社会效益是多方面的:一是基本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二是使农民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三是促进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面建立和巩固完善;四是使农村卫生体制的改革更切合实际;五是中医药技术在农村逐步得到普及;六是促进了农村卫生工作全面发展。

但也有很不尽如人意之处:一方面,乡镇卫生院房舍简陋、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人员素质偏低、效益低下的状况始终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另一方面,很多农民均是自费医疗,小病不医,大病医不起,甚至因病影响生产致贫返贫。调查反映,当今农民凡是生活贫困的,多数都与疾病和健康因素相关联,生病或健康因素是制约农民走向小康重要障碍。

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是广大农民健康的保证,而这种情况与调查者家庭的经济收入和调查者个体的受教育程度无明显关系,说明农村居民,富的和不富的、高学历的和低学历的,均需要有社区卫生服。而且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呈现出综合性、多元化的特点,不仅需要疾病治疗,而且需要预防、保健和康复等综合性卫生服务。这些都有力的表明帮助农民摆脱因病致贫困境、建立有效的农村医疗保健服务制度已是迫在眉睫。

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有关人士指出,目前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刚起步,且呈快速发展的态势,但日渐暴露的矛盾和问题,将制约这项工作的推进和可持续发展。

(一) 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不足。

有人认为,乡镇村现有医院、卫生院的技术力量不错,已能够完成卫生医疗工作的任务,没有必要专门去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未能从改革农村卫生体制的大局来认识卫生机构一体化的重要性。

(二) 社区卫生服务职能落实不到位。

社区卫生服务是包括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综合卫生服务。但就目前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而言,多数偏向于重医疗、康复方面,预防方面还可以,但对保健、健康教育、计生等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都是在诊疗方面做得多,这就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农村更是如此。

(三) 城市与农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不平衡。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较健全的大多数集中在城区,而乡镇村基本以农村卫生站的旧模式为主,这导致虽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在保大病、保住院方面做得比较好,但由于缺乏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知识,导致很多早期可以控制的疾病由于缺乏社区卫生服务的参与,而出现大病重病才住院的情况。如果农村社区居民日常就能够得到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规范用药,则既能够节省医疗耗资,又可以减少大病重病才住院的情况。

(四) 政府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资金、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

多年来,有的地方卫生主管部门将有限的卫生经费着力投入到大中型医院建设上,忽视了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必要投资。农村社区卫生事业似乎成了社会资金投入的盲区,缺乏市场化融资的渠道和机制,造成投资渠道单一。由于缺乏资金投入,村卫生房屋设施和设备远远达不到要求。此外,乡村医生待遇普遍偏低,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本待遇得不到保障,挫伤了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乡村医生队伍不稳定。导致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滞后于农村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

(五) 缺乏服务的标准化概念和措施,缺乏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乡镇医院缺乏社区卫生服务的标准化概念,“六位一体”的实施缺乏规范操作措施;乡村二级医务人员缺乏社区卫生服务专业的培训和指导,服务质量上缺乏统一标准。

(六) 人员素质偏低。

大多数镇、村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从业经验主要集中在常见疾病的治疗上,缺乏全面的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咨询和计划生育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知识结构难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市场需求。

三、发展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对策研究

为从源头上打破“小病不治拖成大病,治大病又需要消耗更多资源”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为了有效解决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保健问题,我们建议政府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坚持以人为本,建立新的服务关系,使农民认同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必要性。

在广大农村建立起以情感为交流、以服务为纽带、以服务合同为契约的新型医患关系。每位社区医护人员成为所负责村民健康的监护人、教育者、咨询者以及治疗中的协调者,使农民拥有自己固定的保健医生,乐于就医。

(二) 加强健康档案动态管理,确保农村各项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落实到位。

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切实贯彻社区服务的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生的“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不能以搞医疗为主,过多考虑经济效益。要把“预防”作为六位一体服务的重点,从农村实际出发,结合完成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把慢性病的控制和疾病的预防作为重点,加强对慢性病的治疗和控制。在传染病的防治上,抓早、抓深、抓实。同时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

(三) 尽量缩小城乡差距,这样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坚持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合理配置和利用现有卫生资源的原则,保证农村居民享受到适宜安全的服务。

(四) 政府要加大投入,包括对人、财、物的投入以及对人才的培养等。

要落实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逐步解决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的基本养老保险问题;加大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硬件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大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

(五) 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机制。

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是在乡镇政府的领导下, 将独立分散的村卫生室、乡村医生、个体医生组织起来, 统一布局, 成为乡镇卫生院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 纳入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范围。相应地,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对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六统一”管理, 即统一人员调配、统一财务、统一药品购发、统一文书档案、统一医疗业务、统一行政管理。

(六) 建立起适合农村需要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

强化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社区卫生优质服务水平,加大社区医生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切实转变服务观念,彻底转变服务模式,增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发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遵循低成本、高效益原则的卫生服务改革之路,是一项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是对农村卫生工作的创新实践,没有经验可供借鉴,只有通过探索实践-归纳总结-再探索实践,才能取得成功。我们要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大胆实践,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各地实际的农村社区卫生事业发展新路。

摘要: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 是深化农村卫生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虽然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做出了种种努力, 但农村卫生始终走不出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民看不起病的怪圈。本文尝试从分析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入手, 找出影响其发展的几个突出的问题并对其发展的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昌麒, 黄茂钦.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分享的现代理念[J].社会科学研究, 2006, (04)

[2].李卫平, 石光, 赵琨.我国农村卫生保健的历史、现状与问题[J].管理世界, 2003, (04)

[3].杨辉.构建卫生服务质量的概念框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7, (01)

[4].陈家应, 龚幼龙, 舒宝刚, 严非.卫生服务公平性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J].中国卫生资源, 2000, (04)

[5].赵传圣, 赵金顺.改革农村卫生资源管理运行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 1999, (02)

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科工作报告 篇8

【关键词】社区卫生 药学服务 药师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1

药学服务是药学人员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包括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治疗有关的技术服务,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依从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实现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理想目标。随着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入,为实现基层医疗机构网络的建立,一级医院及部分二级医院逐步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轨,大量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筹划、建设、完善。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快速发展,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已逐渐被广大居民接受,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广药学服务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药物的临床使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1],有其必要性。

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药学服务是患者的需求

随着医疗保险政策逐渐向社区倾斜。以北京为例,从2010年二季度开始,北京社区报销比例将由原来的70%提高到90%,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居民到社区就医。但是在就医人群中,绝大部分都不懂药理知识,治疗疾病用什么药怎样使用都是由医生决定,病人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判断医生用药是否安全有效。[2]开展药学服务有助于满足病人了解自身治疗状况的需求。

社区就诊人群中,老年人所占比例较大,2001年4月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65岁及以上人口为8811万,占总人口的6.%%,标志我国已进入“老年型’,国家。[3]药物治疗是老年人疾病防治的主要手段。大部分老年人由于文化程度、自身习惯等诸多因素,对药学服务的概念以及合理用药、用药安全等药学服务内容不甚了解;老年人由于自身的生理特点及易并发疾病,在药物的选择、配伍、使用等方面更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关于老年人合理用药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社区开展药学服务可以减少老年人用药后不良后果,提高用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药学服务是社区临床医生的需求

社区临床医生被称为“全科医生”。英国皇家全科医学院对全科医生的定义是:在家庭、诊所或医院里向个人和家庭提供人性化、初级、连续性医疗服务的医生。在我国,全科医生要承担承担的责任是向个人、家庭与社区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快速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不断建立,全科医生的数量需求也越来越大。2010年4月1日,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其中提出从2010开始3年内培养6万名全科医生,到2020年,通过多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基本满足“小病在基层”的人力支撑要求。由此可见国家政策对于全科医生培养的倾斜,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目前全科医生的缺口很大。社区医疗服务人数少、工作量大使得社区医生无暇针对患者用药安全、注意事项等提供全面的药学服务。目前我国的社区医疗工作者中有大部分部分是之前服务在各科室的专科医生转做全科,只有小部分是由医学院校系统培训出的全科医生,在工作实践中,由于所学知识、专长及时间的局限,不能完全掌握各种的用药知识。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深入开展药学服务不仅可以满足患者合理用药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弥补社区医疗工作者自身无法为患者提供全面药学知识服务的不足,切实落实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于民的职责。

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药学服务是社区药剂人员的职责

药师,是负责提供药物知识及药事服务的专业人员。药师是药物的专家,同时是解答市民大众有关药物问题的最适当人选。药剂师负责监察医生所处方的数种药物中有否出现药物相互作用;并根据病人的病历、医生的诊断,为病人建议最适合他们的药物剂型、剂量;指导患者服用药物时要注意的事项和服用方法。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部分药师的工作范围在药房窗口,主要工作职责是管理库存、调配处方。无论医院管理人员或是药师本人都认为照方配药,把好药品质量关,就是一个窗口药剂人员的全部工作职责。长期以来在这种模式的束缚下,药师自身的职责已经被弱化。临床药师是药学服务的主体,临床药学发展的要求和方向希望药师的工作“以病人为中心”。社区药师应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4],参与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发挥专业专长,为患者切实提供规范、合理、个性化的药学技术服务,与临床医生共同提高社区医疗服务质量。社区药师有必要走出药房、走进临床、深人社区,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临床、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药学服务。

在很多美国人眼里,药剂师就是他们的健康咨询师,而目前我国公众对药师缺乏认识,主要原因是社区药师技术力量薄弱,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药学服务需求

4 开展药学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需要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之下,社区卫生服务有了飞速发展,社区医疗机构转制、建立、人员配备日趋完善,患者就诊率也有大幅度提高,但就实现“小病去社区,大病去医院”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为早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建设,除了需要相关政策扶持,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社区医疗机构本身也要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服务水平,更多实现其职能,吸引就医人群。利用自身的药学专业人员的专长或寻求社会资源的支持开展药学服务,不断满足患者用药所需,可以说是一种提高竞争力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打破传统医疗模式,使得药学专业人员一展所长;也可以促使社区整合社会中有益资源为己所用,达到多方共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世芳,辛大卫,张帆.新形势下社区药学服务模式的定位与发展[J].齐鲁药事,2007,26(10):604-607.

[2] 陶一众,许鸿生.关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药学服务的几点思考[J].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杂志,2004,3(3):39-41.

[3] 罗敏,左月燃,金宁宁,等.影响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5(l):29-32.

关于社区服务的调查报告 篇9

时间:2012年5月1日至5月3日

地点: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

调查目的:了解社区服务情况,锻炼自己,认识社会,增加知识

调查对象:花园村社区

五一假期到了,我想到了还有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没做。于是,我利用这几天的时间我走访了花园村社区做了一系列的简单调查。首先我要试试我自己是否有能力依靠自所学的知识结合一些切身经验可以处理一些简单的社会问题,毕竟在象牙塔里呆了十多年。同时,也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这次社会实践,我主要是通过在社区居委会服务来调查社区相关情况。调查情况如下:

一、社区居委会的基本功能:

(1)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2)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3)调解民间纠纷;(4)协助维护社会治安;(5)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6)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另外,经调查我花园村社区也针对本社区内部具体情况对居名作出了如下承诺:(1)为社区居民最底保障服务,为残疾人提供服务;(2)为新居民提供多方面优质服务;(3)为育龄妇女优生优育指导,为行动不便老人上门服务;(4)为特困家庭提供关心服务,为待、下岗人员择业提供中介服务;(5)为七十岁以上老人办理优待证;(6)为青少年提供法律维权服务;(7)搞好社区建设,做好社区卫生服务

通过调查的这几天,我的确看到了居委会成员都履行了他们的职责,诚心诚意的为居民服务。管城居委会下设有工作室、党员之家、文娱活动工作室等。这些活动室的设立也大大的方便了居民,为社区工作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为现代社区建设打下了很好的物质基础。

二、政府各相关部门根据职责要求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卫生部门成立技术指导组开展对社区卫生机构的监督管理,组织从业人员开展培训,并联合市发改、编办、财政、人事、劳动保障、民政等部门制定了发展社区卫生规划、编制、人才队伍、经费补助、医保引导等相关配套文件。以下是我重点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情况:

(一)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重视程度有较大提高。政府各相关部门根据职责要求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卫生部门成立技术指导组开展对社区卫生机构的监督管理,组织从业人员开展培训,并联合市发改、编办政府各相关部门根据职责要求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并联合市发改、编办、财政、人事、劳动保障、民政等部门制定了发展社区卫生规划、编制、人才队伍、经费补助、医保引导等相关配套文件。

(二)政府增加了经费头入。去年,花园村社区只有几家诊所店,今年,私人独自办的诊所就有好几家了,新建了兴港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中心,还新开了3家社区卫生合作社,为社区居名卫生健康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居民在社区医疗合作社就医还可以享受一定的医疗补助。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得到一定提升。一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重心开始逐步从单一的医疗服务向预防保健综合服务转变,不同程度的开展了家庭病床、户籍健康档案、康复指导、健康教育、预防接种等服务。

(三)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未来人类命运的兴衰福祉.社区卫生环境是否良好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起居、身心健康。社区有专业的清洁工,专门打扫社区卫生,有的是打扫路面的拉圾,有的是处理社区居民墙面的广告图画等,还有专业的农林工人,专业负责处理社区绿化带,维护社区绿化。

(四)社区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和学习宣传仍不到位。一些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各级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的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没有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以及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2、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作用和相关政策学习宣传不到位。社会关注度和干部、群众知晓率低,甚至连部分街道负责人都不太了解,导致社区卫生机构工作上得不到支持配合,社区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六位一体”服务职能不清楚,全社会关心、扶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良好氛围没有形成。

3、各项经费投入不到位。坚持公益性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首要原则。市政府实施意见明确要求“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补助内容包括:按规定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前按国家规定离退休人员的费用等方面的支出”.然而公共卫生补助经费至今未按规定预拨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于总体投入不足,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未得到体现。

三、为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议:

(一)希望要强化政府责任,切实加强领导。

(二)要强化能力建设,完善服务功能。要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培养步伐,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改善社区卫生工作条件,吸引

更多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机构工作。

(三)要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社区群众等多方面的民主监督作用,建立社区卫生信息公示和群众满意度评价制度。

关于深化社区服务的调研报告 篇10

牌楼街道办事处张娅娜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落实惠民利民政策,全面深化社区服务,推动社区建设迈上新台阶,牌楼街道办事处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开展了对深化社区服务的专题调研。

一、牌楼街道社区服务发展现状

牌楼街道办事处位于内江市市中区东南部,面积约4.1平方公里,人口6.4万余人,其中常住人口3.8万余人,流动人口2.6万余人,驻辖单位42个,辖临江小区、马鞍山、环城路、和平街、牌楼路5个社区,3个党总支,14个支部委员会,756名党员,下岗失业人员2695人,失地无业农民2706人。牌楼街道地处城乡结合部,由于辖区内破产企业、下岗人员、失地农民、流动人口多,基础设施不配套,硬件条件薄弱,尤其是社区硬件条件差,现街道办事处辖区5个社区中全部属临时租用场地。现有的办公条件只能基本维持社区干部正常工作,群众办事非常不便。近年来,街道办事处将社区建设工作列入街道重点工作之一,以维护群众利益、方便群众生活为落脚点,积极拓展社区服务,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着力改善社区服务环境和完善服务功能,积极为构建和谐社区奠定基础。

1、社区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为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街道始终把充实服务内涵、拓展服务领域摆在重要位置,把社区服务作为推进社区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一是提供就业再就业服务。街道把社区劳动就业工作当作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各社区均建立了劳动就业服务站,为社区无业人员提供职介服务,联络中介机构,为居民公布招工信息,提供就业咨询和技能培训,广泛宣传就业优惠政策和就业方式,转变居民的就业观念,开辟就业岗位,解决了部分居民的生活困难。二是提供文化体育服务。各社区充分利用辖区内文化广场、公园等公共休闲娱乐场所,安装健身器材,以广场文化、楼院文化为载体,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三是提供安全服务。多数社区都 43

建立了“一区一警”为主力,社区联防协同、社区单位共同参与的社区治安工作网络,积极营造良好的社区治安环境。四是提供救助服务。各社区对辖区内弱势群体和贫困家庭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全面建立了弱势群体档案,对伤残人员实施重点救助。充分发挥城市低保政策的积极作用,对确实无劳动能力、生活无保障的困难家庭实行应保尽保,对因病致贫家庭,积极向上申请医疗救助政策,缓解他们因病造成的生活压力,组织社会力量向困难家庭捐款、捐物,实行“爱心行动”。五是拓展了物业管理、园林绿化、文化茶园、社区卫生、房屋中介、理发等服务。社区在原有6个便民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开拓思路,锐意创新,拓展了物业管理、园林绿化、打字复印等服务,在为辖区居民服务的同时,解决了部分下岗居民的再就业问题。

2、社区服务环境日趋优化。为实现社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积极动员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各社区居委会与辖区企事业单位签订了社区共建协议,鼓励辖区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人以资金、房产、设备、技术、信息、劳务等形式参与社区建设,走服务设施共建,社区资源共享的路子,促进社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初步形成了面向社会、辐射社区、服务群众的综合服务设施网络。同时,各社区认真开展社区志愿者队伍服务活动,积极培育社区志愿者队伍服务组织,弘扬社区志愿服务精神,壮大志愿人员队伍,建立健全了党员、青年、巾帼、职工志愿者队伍20支,到目前共开展各类志愿者服务400余人次,受益弱势群体达500余人次。通过社区共建,培养了社区单位、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为社区服务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社区服务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对社区服务的认识存有差距。一是个别属地单位参与社区服务的意识不强。由于社区居委会管理职权不明确,对属地单位没有约束力,造成属地单位对社区服务工作配合不够、支持不力、工作不到位,街道、社区召开会议、开展活动、安排工作很难进行,存在门难进、事难办的现象。二是部分居民社区共建的意识不强。目前,老户居民社区意识较强,但单位居民还没有树立起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意识,社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意识还不浓,有事靠单位的思想根深蒂固。部分单位居民,特别是购房户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应担负的责任和义务,把参与社区服务看作是份外的事情,“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思想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

2、“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还没有完全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是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原则。目前社区要负责党员管理、治安防范、居民纠纷调解、卫生管理、计划生育、教育、老年人服务、弱势群体救助、低保、就业再就业、社区环境综合整治等大大小小几十项工作。社区居委会承受政府部门大量工作任务,各部门应拨付相应的工作经费和人员经费。但是,只有民政部门拨付部分社区建设经费,其他部门没有安排,各社区的经费有很大的缺口,有些工作靠居委会自己的经济收入搭贴支撑。目前,街道5个社区的经济收入不平衡,部分社区收入很低或无收入,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偏低,社区服务经费不足,影响了社区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

3、社区服务项目不够全面。社区由于受人员、经费等问题的制约,虽然开展了一些服务,但是贴近群众、群众最迫切的服务还没有开展起来或开展的不到位。如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由于市场、条件、人员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提供再就业培训和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等方面还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

4、社区服务队伍建设不够平衡。个别社区居委会对社区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投入的精力和工作的力度还不够大,工作中比较重视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对属地单位了解不多,对社区居民服务不够。

以上困难和问题相互交织,有的表现的相当突出,对加强社区管理和社区建设提出了挑战,对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的水平提出了迫切要求。

三、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的思考

1、建立公共服务的多元化供给模式。一是合理划分社区服务。根据实际,科学界定社区服务项目的范围,社区服务中的有偿和低偿服务面向全体社会成员,通过市场机制来提供产品和服务,主要是私人物品,诸如家政服务、美容理发、快餐配送、日用百货等各类便民利民的经营性服务;低偿服务和无偿服务面向社会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等特定社会成员,通过市场机制、行政机制、志愿机制来提供产品和服务,主要是公共物品,诸如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二是大力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大力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是建立多元化供给模式的组织基础。没有社会中介组织的充分发育,“政府包办”的局面仍将继续,难以实现社区服务资金的多元化和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化。三是建立社区服务准入制度。制定相关优惠制度和社区服务监督办法,规范社区服务类行业标准,创造更加宽松的社区服务业发展环境,鼓励企业和个人提供产品和服务,推进社区服务组织的实体化和服务的产业化,逐步建立起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并存、服务门类齐全的社区服务体系。

2、建立社区服务发展资金的多元化筹集模式。一般来说,社区服务资金主要来自四个渠道,即政府财政拨款、社区单位捐助、社区居民捐助、社区经济收益。目前,政府投入是解决社区服务资金不足的主要途径。在政府财力不足的情况下,要积极探索建立社区服务资金的筹集办法,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一是可建立社区服务发展基金,接受企事业单位、居民捐赠,制定捐助办法,对于企事业单位、个人捐助的资金给予税收减负等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二是积极探索落实费随事转的有效途径。区委、区政府明确要求各职能部门将工作任务服务承诺到社区,而不是把自己承担的工作推给社区,确需社区协助完成的工作,各职能部门要在下放任务和责任的同时,给足社区权利和利益,确保“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如计生管理、下岗失业人员管理、离退人员管理、党员管理等工作,职能部门将工作下放到社区后,要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凡已列入财政预算的,有关部门要将足够的经费补助给社区,用于落实社区工作的补贴和办公经费。

上一篇:学生会纪检部检查表下一篇:2010党政领导干部公选和竞岗考试《公共科目》模拟试题(22)-中大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