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2024-10-12

关于创新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精选8篇)

关于创新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篇1

龙泉镇关于创新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加强和创新社区服务管理工作,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结合社区实际,现就创新社区服务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基本平台

社区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以300户左右为单位划分网格,实行网格化管理。纵向到底,建立社区服务管理站→网格服务管理员→小区服务管理责任人(小区长)的三级服务管理链条;横向到边,容纳党建、民政、计生、医疗、文化宣传、劳动保障、城管、民警、工商等“九种力量”。

二、主要功能

1、采集人口信息。建立“三图三包”网络,即:区域平面图、楼房平面图、责任网络图;主任包全局,社区干部包网格,小区负责人包楼栋(院)。实行以房管人,采取弄清房源、查清人数、录入信息等方式,对辖区房屋、门店全部进行命名、编号,做到无盲区、不漏户(人)。

2、救助弱势群体。一是对辖区符合低保条件的城市居民全部纳入低保,做到应保尽保。二是对辖区因贫因病因灾造成生产生活困难的群体,及时给予临时救济、大病救助、救灾捐款救助以及廉租房补贴等保障。三是建立特殊群体登

记薄,帮助他们在伤残补助、下岗职工再就业、城市居民医保、法律援助服务等方面的服务需求。

3、实现主动服务。要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办事处效率,所有网格管理员要对网格内居民入户走访和定期巡查,掌握准确的居民信息,实现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个网格都要建立一本台账,随时记录居民和社区所需要办理的事项。

4、化解矛盾纠纷。一是开展说事谈心化解矛盾,做到“居民诉求我来听、心中疑惑我来解、弱势群体我来帮、矛盾纠纷我来调”。二是设立社区警务室。三是建立信访接待责任制,实行联系点制度、上访人员接待分流制、每日领导值班接访制,努力做到预测走在预防前,预防走在调处前,调处走在激化前。

三、措施要求

1、协调辖区单位、小区物业,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县政法委在适当时间,要通过召开各单位(物业)协调会,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确定每家属小区负责人、楼(院)长,定期通报住户变动及其他相关情况,建立健全社区工作网络。

2、落实门前“五包责任”。为切实落实临街门店的门前“五包”工作,建议县政法委与工商部门协调,县城临街经营门店在申办营业执照时,要有与社区居委会签订 “门前

五包”责任。

3、由社区统一出具居民转(迁)户及出生上户的基础证明。目前社区只为无业居民出具新生儿上户证明,县政法委与公安部门协调,不管是有工作单位的,还有无工作单位的城镇居民,在办理上户或转迁户手续时统一由社区出具证明。这样即便于驻区单位沟通,又便于社区对居民情况的了解和掌握。

4、对城镇困难居民的救济救助。县民政部门要按社区人口比例下拨专项救济资金,由社区对城镇困难居民和特殊群体进行救助。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四日

关于创新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篇2

今年3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正式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也随着《公司法》修改和国务院2月7日出台《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同期正式执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对以工商登记为前置的税务登记制度及以税务登记为基础的税收征管工作带来深刻影响。为了应对下述影响,国家税务总局2014年7月7日发布《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创新税收服务和管理的意见》(税总发[2014]85号)。

(一)对税务登记的影响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再核实市场主体的注册资本、住所及经营场所等信息。“先照后证”意味着经济活动组织已经取得单位主体资格,但还不一定具备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的经营资格,纳税义务也就尚未发生,这些变化给税务部门以工商营业执照发放时间为办理税务登记的时间起点以及依赖工商登记信息的管理方式也带来不确定性。工商登记户数与税务登记户数严重不符。税收管理员无法核实纳税人税务登记事项真实性。

(二)对发票管理的影响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后,套领发票风险加大。通过欺诈手段骗取税务登记证后套领发票的情况有所增加。注册资本由实缴改为认缴后,税务机关在发票提供用量上失去一个重要依据,也容易引起企业通过虚假注册来骗票虚开、走逃的问题。工商登记改革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的登记审查,允许住所和经营场所不一致,增加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的难度。

(三)对后续税收管理的影响

一是税种划分、国地税管辖及后续税收收入核算界定困难。二是纳税申报不正常冲击征管秩序。三是“一址多照”增加税收管理风险。

◆创新服务,推进税务登记便利化

推进税务登记方法多样化。主要包括:国税机关、地税机关一方受理、统一办理,多部门联合办理,“三证合一”,“电子登记”等多种方式,为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提供多种选择和便利。进一步加强国税机关、地税机关协作,积极创造条件实现联合办理税务登记,共享户籍、申报、发票、收入等信息。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多证联办机制,相关部门同步审批,证照统一发放。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探索跨部门业务流程再造,建立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与税务登记证“一表登记、三证合一”制度。同时探索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审核、网上发证,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纳税人不需要可以不再发放纸质税务登记证件。

推进税务登记手续简便化。一方面,纳税人申请办理税务登记时,可不提供注册地址及生产、经营地址等场地的证明材料和验资报告。另一方面,有条件的税务机关可以改变以往税务登记由纳税人发起的做法,将获取的市场主体工商登记、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内容录入税务登记表,直接赋予市场主体纳税人识别号,并主动推送给纳税人签字确认,不再要求纳税人重复提供并填报信息。税务机关办税窗口只对纳税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收取相关资料后即时办理税务登记,赋予纳税人识别号,发给税务登记证件以减少纳税人等待时间,提高办理效率。

◆创新管理,促进后续监管精细化

为了做好税务登记方式创新后的后续监管,《意见》坚持优化服务与优化监管,“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优质服务,主动做好纳税人的纳税辅导、咨询、培训和宣传;一手抓优化监管,对纳税人的发票领用、纳税申报等后续环节,通过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及时掌握纳税人动态情况,促进纳税人税法遵从度提高,防范税收流失风险。

在发票发放领用上,设定统一、规范的发票申领程序,为纳税人提供清晰的发票领用指南,引导纳税人快速办理发票领用手续;申领普通发票原则上取消实地核查,统一在办税服务厅即时办结,一般纳税人申请增值税专用发票最高开票限额不超过10万元的,主管税务机关不需事前进行实地查验。不断推进发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探索建立风险监控平台,实时比对分析开票信息。

在纳税申报上,为纳税人提供纳税申报办理指引,辅导纳税人准确申报,同时畅通申报渠道,确保纳税人可以根据实际生产经营情况,自由选择办税大厅、邮寄或网上申报等多种申报方式;进一步简并征期,推行小规模纳税人(包括个体工商户)简并征期申报工作。对于小型微型企业、长期不经营企业,税务机关可以按照法律、法规规定采取合并征期、调整申报期限等方式,进一步减轻纳税人负担。

在纳税人相关信息的获取上,把原来在税务登记环节采集的各项信息放在事后补录和确认。税务登记不再采集的信息在后续的发票领用、申报纳税等环节采集补齐和确认。通过多方印证,确定纳税人登记信息的真实性。同时,加强对税务登记信息完整率、差错率等征管绩效指标的实时监控,使涉税信息成为税务机关开展税收征管的有力抓手。

◆创新制度,推动风险管理常态化

制度是基础,防范税收风险,既要有理念创新、方式创新,更要有制度保障。《意见》把制度创新放在重要位置,以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来推动制度的创新完善落实,有效防范税收风险。

一是针对工商登记改革后,发票违法行为有所抬头的情况,规定初次申领普通发票数量应控制在一个月用量或省税务机关确定的初次领用数量范围内。对纳税信用好、税收风险低的纳税人可适当放宽,但最多不得超过省税务机关确定的最高领用数量,省税务机关未确定最高领用数量的,最多不得超过三个月使用量。对新开业的一般纳税人,可设置增值税专用发票基本月供应量,申领超过基本月供应量的纳税人,需向税务机关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对小规模纳税人(包括个体工商户)第一次申请发票增量时,可以要求其法定代表人或者财务负责人到场,并积极探索发票申领环节对经办人的拍照存档制度。对新增纳税人已领用发票却未及时申报等情况,采取停止供应发票、实地核查等应对措施。对列入企业异常名录的纳税人采取停供发票措施。

关于创新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篇3

为积极推进我省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3]16号),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目标,以“总体规划、分类指导、稳步推进、规范服务”为工作思路,采取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管理形式,加快我省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步伐,逐步使企业退休人员由单位管理向社会化管理过渡,实现退休人员由“企业人”向“社会人”转变,以减轻企业社会性事务,为我省经济发展和深化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总体目标

我省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从2003年起用两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到2004年底,争取在全省范围内基本实现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同时做好规范和完善工作。

三、工作内容和组织机构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指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后,其管理服务工作与原企业分离,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人员移交城市街道和社区实行属地管理,由社区服务组织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街道和社区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主要包括:配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做好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保障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社会保险政策咨询和各项查询服务;跟踪了解企业退休人员生存状况,协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帮助死亡企业退休人员的家属申请丧葬补助金和遗属津贴;组织企业退休人员中的党员经常开展组织活动,加强企业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健康档案,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控制和保健工作,提供方便的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组织企业退休人员开展文化体育健身活动,指导和帮助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发挥余热,开展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

(一)县(市、区)以上成立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的职能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承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其工作职责为: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负责本地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政策制定;负责本地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协调推进;为本地区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二)街道办事处(乡镇)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职责为:负责本地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组织和领导;负责企业退休人员党组织关系的接转工作,开展党的组织活动和党员的教育管理;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指导社区开展企业退休人员文化教育健身活动;做好有特殊生活困难的企业退休人员的帮扶工作;协助社保经办机构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的档案移交工作。

(三)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职责为:对辖区内企业退休人员进行登记,建立退休人员基本情况数据库;配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做好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和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工作;建立统计报表报告制度,按照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定期反馈工作信息;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社会保险政策咨询和各项查询服务;跟踪了解企业退休人员生存状况,协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帮助死亡退休人员的家属申请丧葬补助金和遗属津贴。

(四)社区(或居委会)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职责为:协助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做好辖区内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组织企业退休人员开展文化体育健身活动和开展自我管理和互助活动,做好鳏、寡、孤、高龄、伤病等有特殊生活困难的退休人员的帮扶工作,及时向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报告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申领资格认定信息。

四、管理服务形式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基本形式是将企业退休人员直接纳入街道和社区进行管理与服务。大中城市和其他经济比较发达、社区建设比较规范的地区,应主要采取这种形式。中央、省属企业的退休人员,原则上应纳入其常年居住地或户口所在地的街道、社区实行属地管理。原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其养老保险关系和基本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工作,仍由省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管理。

由于各地城市社区建设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一些现实可行的管理服务形式。在远离城市的独立工矿区和企业退休人员居住比较集中的企业生活区,可以委托企业主管单位或企业,确定或设立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机构,对退休人员实行管理服务。在社区组织不够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居住比较分散的县,可以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对企业退休人员进行管理服务。部分地区经当地政府确定,由有关部门、单位建立的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机构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组织、人员及活动场所,继续开展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随着企业办社会职能的逐步移交和当地社区建设的发展,这几种管理服务形式应逐步过渡到由街道和社区进行管理服务的基本形式。

五、实施方法

根据“总体规划、分类指导、稳步推进、服务规范”的工作思路,从2003年起,我省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构筑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指导、帮助街道社区建立工作平台,并充分利用现有的场所人员等资源建立和完善街道、社区、居委会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管理服务机构,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创造条件。

(二)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各设区市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实施方案。同时,要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

(三)突出重点分类实施。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基本形式是企业退休人员纳入街道和社区管理与服务,各地应将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重点放在街道和社区管理服务的基本形式上。同时,各地要根据本地情况,本着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的原则,选择各种类型的管理服务形式。

(四)逐步落实工作内容。目前难以全部落实到位的,先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二是向企业退休人员发放社会化管理服务联系卡;三是指导企业退休人员建立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四是开展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扩展工作内容,并逐步加以规范和完善。

(五)巩固提高规范服务。至2004年底,在全省各地基本建立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体系和管理网络,在多种形式管理基本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办事程序,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开拓工作思路,实现全社会各类型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

六、工作人员和经费

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根据社会化管理服务职能和工作情况合理调配工作人员,负责本地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业务工作。

街道劳动保障机构的人员和工作经费,以及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经费由市、县(市、区)两级财政按规定安排。企业向社区移交退休人员时,应根据上一年相关企业用于退休人员实际开支的人均管理服务费用,将应承担的金额一次性或按年度划拨给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办法由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确定。

七、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和协调配合。(二)加强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三)继续落实企业在一定时期应承担的责任。(四)保障有力,设施到位。各地要统筹安排解决开展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场所和设施等方面的问题,满足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政策咨询、工作人员办公和组织文体健康活动等方面的需要。

关于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 篇4

根据《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见》,按照市委的有关要求,经区委研究同意,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完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筑牢维护稳定的第一防线,构建服务群众的第一平台,为建设现代化生态精品城区、构建和谐克拉玛依奠定坚实基础。

总体目标:全面落实社区党组织实体化管理,强化对群众组织的领导和支持,大力推进“五百”工作机制,积极搭建社区共驻共建平台,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不断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 的和谐社区。

二、主要任务

(一)落实社区党组织的实体化管理 强化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要进一步明确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各类组织的关系。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委会、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以及各类民间组织是领导关系,与职能部门派驻社区的工作机构是双重领导关系,与辖区单位基层党组织是指导、协调关系,与辖区内无主管部门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是政治领导关系。要进一步落实社区党组织管大事、抓队伍、推机制、带群众、促文明五大职能,确保社区更加稳定、进步、文明、和谐。

规范社区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制定《克拉玛依区社区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的意见》,进一步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居民代表大会决策、议事协商委员会议政、居委会执行的工作模式。社区党组织的工作机构和居委会的工作机构实行合署办公,由下设的六个工作委员会和工作站进行实体化运作。合理配备社区工作 者,800户以下的,配备社区工作者11人;800户至2000户的,每增加150户增加1人;2000户以上的,每增加200户增加1人。

配齐配强社区领导班子。按照精兵强将上一线的原则,采取上派、下选、内育、外聘等方式,多渠道选贤任能,逐步改善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选好配强社区领导班子,社区党组织书记原则上由国家干部担任,配齐社区专职副书记。全面实行“两委”交叉任职,逐步实现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工作业绩突出或表现优秀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居委会主任可以高配。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制定《克拉玛依区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注重从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聘社区工作者,优先从具有社区工作经历、素质优良、实绩突出的社区工作者中考录社区干部。从2009年起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到社区任职或挂职锻炼制度,机关、事业单位新招录的工作人员,要分批安排到社区工作1至3年。表现突出的社区干部要作 为上一级提拔使用的对象。要将社区工作者纳入区级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重点抓好社区领导班子的培训工作。合理确定聘用人员工资待遇标准,全面落实各项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社区工作者实行岗位绩效考核奖励制度。

(二)夯实社区党建工作基础

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在充分尊重社区居民的民主意愿和利益诉求的基础上,按照180户左右划分一个片区,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在每个片区,继续完善党员活动支部,规范楼寓自治理事会的运行,要建立以党员活动支部委员为骨干的楼寓自治理事会队伍。要进一步健全党员活动楼组,积极倡导党员活动楼组的负责人争当楼栋长和单元长,全力支持楼栋单元工作,从而形成以党员为骨干、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格局,推动社区各项管理服务工作向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深化社区“红细胞”工程。各社区党组织要继续健全社区党员代表委员会、片区党员活动支部和党员活动楼组等社区党员活动组织。要不断 丰富“党员亮身份”、“一管三带一联四满意”党性实践锻炼活动内涵,在社区党组织和党员活动楼组的带动下,号召党员管好自己,带好家庭,带好邻居,带好楼道单元,帮联一户居民,发挥好政策时事宣传员、社区建设议事员、为民办事服务员、文体活动组织员、社区管理信息员等五大员作用。将党员8小时以外的监督管理纳入评优机制,积极探索在职党员“双重管理,双向服务”的有效形式,进一步健全党员在社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长效机制。

推进义工和志愿者服务工作。义工、志愿者队伍是区委、区政府联系基层、服务群众的骨干力量。要深入推进“社工带义工”的有效服务模式,继续巩固和拓展我区义工、志愿者服务的特色品牌,着重发展楼栋(单元)长义工、志愿者服务队伍和楼寓自治理事会义工、志愿者服务队伍,全力支持“五百”工作机制的进一步深化。组建克拉玛依区义工志愿者联合会,加大培训力度,完善工作制度,有效整合资源,推进义工、志愿者服务组织和义工、志愿者服务事业的规范 化、长效化、品牌化,鼓励广大党员在推进社区和谐家园建设中继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深入开展“五个好”党组织创建工作。以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运行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满意好为目标,充实和细化“五个好”党组织创建内容。坚持和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认真开展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发展党员工作注重向社区和“两新”组织倾斜,继续深入开展以“我为和谐克拉玛依做贡献”为主题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争先创优活动。完善和落实两级督导检查制度,强化对社区“五个好”创建工作的指导。

(三)推进“五百”工作机制

“串百家门、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既是我区社区建设的一面旗帜,也是我区过去十年社区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重要载体,更是我们今后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维护稳定、管理社区、服务群众、促进发展、构建明确“五百”工作内容。一是串百家门,通 和谐作用,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水平的根本途径。过社区关爱居民联络员带领楼栋长、单元长定期上门走访等方式,做到 “五必到六必访”;二是知百家情,要求区、街道、社区分层次做到“四知四清四掌握”。三是管百家事,搭建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和社会化服务平台,全面开展社区安全、医疗健康、计划生育、救助保障、文化娱乐、居民教育、体育健身、环境保护、普法维权、便民利民等十大系列服务,全力满足各族居民物质和精神方面不同层次的需求。四是解百家难,以“七帮六助”活动为载体,着力解决社区内出现的急难问题、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服务水平。五是暖百家心,以为群众服务为落脚点,以群众满意率为标准,始终做到“三实一满意”,努力实现社区居民群众困有所帮、难有所助、需有所应,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各得其所各享其乐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健全“五百”工作制度。一是分片包户制度,每个社区以180户左右为单位划分片区,由社区党组织委员和社区居委会委员担任社区关爱居 民联络员,分片承包辖区所有住户,不间断地入户走访,及时掌握社情动态。二是“一岗双责”制度,社区关爱居民联络员既要做好本岗位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还要承担分片包户的职责。三是民情日记制度,社区关爱居民联络员应通过民情日记的形式详细登记居民的基本情况,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四是定期分析研判制度,区、街道、社区要定期召开民情分析研判会,及时掌握社情民意。五是民情回应制度,对入户走访过程中收集到的社情民意,社区自身能够给予解决的当即办理,难于解决的及时上报街道协调有关部门加以解决。六是AB岗无缺位制度,社区工作者在分片包户和本职工作两方面实行两人一组,双人负责,在人员离岗或缺失的情况下,确保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关于创新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篇5

为进一步深化社区建设、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推进我社区扁平化管理的实施,在总结其他社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社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以“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为原则,以推进社区扁平化管理为切入点,进一步整合社区各类资源,完善社区工作机制,强化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手段,努力实现管理服务效能的最大化,确保政府下沉到社区的各项任务能够得到较好地落实,确保居民群众的需求得到更好的解决。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以为民服务为宗旨,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将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机制,完善社区各类基本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做到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求我助,民需我做,使广大居民群众满意。

2、管理协同,资源共享。以社区为基本单元,依托信息化平台,注重工作综合、资源整合和政策聚合,加强工作联动和协同,努力实现服务效率和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3、因地制宜,分类推进。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区分不同类型的社区,实行分类指导。要根据社区扁平化管理的实施要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新发展,力求贴近实际,形成各自特色。

三、总体目标

扁平化管理是一种科学、高效、灵活的服务管理模式,其主要内涵是减少中间层次、缩短管理过程、增大管理幅度、实现信息共享。在社区实施扁平化管理目的是为了实现六个转变:变工作人员业务(岗位)单一为一专多能、一岗多职;变工作人员工作条块分割为相互兼容;变工作人员在“一站式”大厅等客上门为等候服务与上门服务相结合;变业务信息独占为信息共享;变责任不明为责任到人;变工效脱钩为绩效考核。

四、重点内容

社区扁平化管理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在社区推行“一人多岗”、“分片包干”、“信息共享”,进一步优化整合社区各类资源,拓宽社区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效率。推行社区扁平化管理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立和完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要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将各条线部门下沉到社区的各项事务集中在社区服务大厅,实行“一门式”集中受理办理。规范统一服务事项、办事流程、建设规范、标识标牌、管理软件,完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工作机制,合理设置窗口、优化工作流程,加强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实现服务事项按大类归口受理。有条件的社区要逐步实行 “一口式”受理,在办事大厅设立综合服务窗口,采取“窗口受理、全程代理、内部流转”的办事流程。服务窗口实行轮值制,每班2人,负责接待、受理、咨询,协调处理社区事务。

对来电、上门咨询、办事的居民,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不分业务、不分岗位,由第一受理人负责协调、答复、办理。若手续完备的由值班人员负责受理,当场能办结的当场办理,不能当场办结的受理后移交相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限内予以办结。手续不完备的,一次性告之其全部办理要求和所需文书材料,避免让群众来回奔波。

2.建立一人多岗、一专多能工作机制。

破除条线各自为政的传统工作方法,建立条块协同的工作新体制。要对各条线下派到社区的工作任务、人员、经费进行全面梳理整合,合理设置岗位,人员统一管理,待遇保障统一。社区干部实行AB岗,各条线人员对于自己所对应的岗位职责为A岗是第一责任人,对于社区其他条线为B岗是第二责任人,在社区的统一协调部署下,社区干部按照职责分工既要负责好条线的各项工作又要协同其他条线干部配合做好社区的其他事务,条块相互配合、相互替代。

3、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工作机制。

按照“区域相邻、规模相当、资源相通”的原则,对社区进行分片管理,专人包干、责任到人。社区干部在包干片区内主要职责为:经常深入片区深入了解民情民声民意,熟悉和掌握小区各类人员的各类信息,做到“一口清”、“人头熟”,使社区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负责落实包干区各项政策的宣传、咨询和政务受理;与片区党支部书记、居民代表,联手开展各项服务活动,联手开展片区居民自治活动,联手开展和谐楼组建设。分片包干的区域、责任人、联系电话要通过公示栏、网站等形式予以公示,以方便群众的联系和监督。

4、建立社区信息共享机制。

积极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切实提高社区管理的幅度和效率。一是要搭建好社区综合信息平台。进一步完善民政综合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社区网上办公、电子台帐、社区实有人口数据库为一体的社区综合事务管理平台。二是搭建社区门户网站,将社区政务、事务、服务等在网上公开,开设网上论坛、网上咨询、便民服务等栏目,构建社区与居民互动网络平台。三整合社区信息资源,健全各类信息的采集、交换和共享机制,实现“一次采集、多次使用”和“多方采集、信息共享”。

5、建立全天候零距离服务机制。

针对居民需求,社区工作人员在“八小时工作制”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灵活、错时安排工作日上班时间,推行早8点到晚6点的错时工作制,有条件的社区逐步推行周六、周日工作人员轮流值班制,以方便“上班族”居民办事。社区居民有特殊情况社区还提供预约或上门服务。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对居民服务、办事需求,做到符合条件立即办,涉及多科协调办,上级审批协助办,群众有难上门办,百姓无暇预约办,跟踪服务主动办,并通过建立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服务制、投诉追究制等规章制度,优化服务、强化管理。

五、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推进社区扁平化管理工作的重大现实意义,切实加强对社区扁平化管理工作的领导,精心谋划,制定好推进方案,周密组织实施。要履行好督促、指导、协调职责,确保社区扁平化管理工作的落实。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并明确专人负责,确保社区扁平化管理工作全面有序推进。

2、完善服务平台。社区事务工作站是社区扁平化管理工作的基础平台。要进一步加强街道对各条线的整合力度完善设施设备,配强配齐人员。各条线部门要积极配合,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在向社区下达工作任务的同时,拨付相应的工作经费,对各条线工作、人员、经费进行统一整合,集中在社区事务工作站办理,各级条线部门不另在社区事务工作站设立专门机构。

3、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一要按照300户配1人的标准配备社工站人员。考虑到当前社区的实际情况,社工站人员配备,实行与社区党组织专职人员、社居委成员配备统盘考虑、有机结合,工作人员可以交叉任职。条件成熟后逐步实行居站人员、职责的相对分离。二要根据“一专多能”的要求,建立健全社区学习培训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电脑操作、网络知识、业务技能等专业知识培训,全面提高社区干部的综合管理服务能力。三要进一步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选拔热爱社区工作的优秀人才,充实社区工作队伍,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者相关职业资格考试,积极推动社工队伍向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四要进一步落实绩效考核。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及相关业务部门对社区事务工作站的评议制度、社区事务工作站人员考核奖惩制度,将社区事务工作站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考核结果与其报酬、任用和续聘等紧密

关于创新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篇6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以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有关精神,推动形成与我街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主动作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结合我街道实际,本着先行先试、大胆创新的原则,进一步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理念、政策体系、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水平。

1、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发挥区委在社会管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引导社会各方面积极有效的参与社会管理服务,形成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保障安定有序的合力。

2、坚持统筹协调、源头治理。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把科学发展作为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问题的基础,建立健全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应急处理相应衔接、相互支撑机制,从源头上、根本上、基础上解决问题,减少矛盾。

坚持依法管理、综合施策。把严格依法办事作为基本要求,依法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各项社会管理工作有法必依。综合运用法律法规、经济调节、行政管理、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手段,尽可能通过平等沟通、协商、引导等办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4、坚持科学管理、提高效能。加强对社会管理规律的研究,科学配置社会管理资源,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管理中的应用,加强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

5、坚持立足民情、改革创新。在总结我街道社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推动我区社会管理工作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建设。

二、目标要求

紧紧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安定新街道”的宏伟目标,从人民最迫切的愿望出发,从社会管理最薄弱的环节入手,着力在创新体制机制,搭建服务管理平台、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灯方面取得新突破。力争探索出适应社会发展、顺应人民期待、具有我街道特色的社会管理新模式。今后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1、社会服务更加完善。努力做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积极促进充分就业,稳步增加居民收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社会管理更加科学。突出人文关怀,创新方式方法,进一步健全社会管理体制。坚持依法办事,充分发扬民主,充分应用科技创新成果,基本实现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社区建设规范化,基本形成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基本实现各类人民服务管理全覆盖。

3、社会动员更加广泛。完善基层民治自治,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强化各类经济组织社会责任,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完善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健全社会协同机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使社会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4、社会环境更加文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形成文明有礼、守法诚信、崇尚科学、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营造服务优质、秩序优良、环境优美的社会氛围,创造生产安全、生活安宁、社会安定的社会环境。

5、社会关系更加和谐,完善社情民意调查机制、群众利益协调机制、群众权益保障机制、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社会矛盾调处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不断促进人际关系、群体关系、劳动关系、邻里关系、家庭关系和谐,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三、创新社会管理领导体质

成立和顺街道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作为负责统筹推进全区社会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负责协调、指导上级对

重要事项的解决;对开展社会管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推广社会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强社会管理有关重大问题的研究,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决策措施建议;协调、指导社会管理制度建设;办理上级交办的其他事项。

工作机构。我街道将社会管理综合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全街综合治理的全面工作,主要解决维护群众权益、社会治安防控、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公共安全建设、安全生产、人口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基层基础建设、宣传教育、隐患信息排查、信息网络管理、民生建设、护路护线等问题,并成立了领导组,负责处理领导日常管理工作,实行专门分管,责任到人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四、工作要求

1、加强党的领导。我街道党工委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分析社会建设形势,科学制定社会服务管理政策,支持政府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引导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参与社会服务管理。

2、强化政府职责。我街道按照上级部门要求转变的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依法行政的要求,健全工作体系,完善工作职能,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

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高履行职责。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动员组织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形成既负其责又相互配合的工作工作机制,确保工作运转协调、运行高效。

(一)推动社会协同。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街道注重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各类经济组织、基层自治组织等社会力量的积极协同作用,共同做好社会服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职能,做好组织群众、引导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工作;发挥社区委员会的自治功能,实现基层民主自治与政府行政管理的有效衔接、良性互动。

(二)动员公众参与。扩大基层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依法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动员组织群众参与社会服务管理的有效途径,支持、推动居民依法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三)充分认识,强化管理。我街道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调查研究,加强政策制定,加强工作部署,加强任务落实,切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各个负责人要对项目的贯彻落实负总责,切实担负起组织协调责任,对所负责项目提出阶段性目标、总体目标和时

间进度安排,安排贯彻落实工作。

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社区:

为加强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领导,经街道党工委研究,决定成立和顺街道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现将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公布如下:

组 长:董占成 和顺街道党工委书记 副 组 长:魏 广 和顺街道办事处主任 成 员:乔冠中 和顺街道综治理办干事

杨润梅 和顺街道泰乐里社区主任

张月芳 和顺街道泰庆里社区主任

白丽霞 和顺街道泰荣里社区主任 李艳霞 和顺街道泰华里社区主任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 高志华 成 员: 郭 敏

中共大同市矿区和顺街道工作委员会

二○一二年四月十四日

和顺街道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汇报材料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委员会的有力指导下,和顺街道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文件会议精神,深入辖区了解实际,更新社会管理工作理念,创新性将街道行政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分开,创新“*前移*主动”工作机制服务群众和提升社会行政管理水平,建立“**服务中心”倡导社区自治和解决自身造血功能,构建和谐稳定新**。

一、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一)建立组织机构,做好基础工作

一是成立了以街道党工委书记和办事处主任为组长的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办公室,明确了工作职责,绘制了“南山街道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网络示意图”并上墙,先后召开了工作启动会、辖区单位协调会、困难分析会等会议,确保街道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如期推进。二是印发了《**街道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实施方案》(*东

*工委„2011‟*号)、《**街道“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职责分工方案》(*东*工委„2011‟10号)等文件,工作思路清晰,责任分工明确。三是在区创新办指导下,以项目化管理推动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开展,严格时间节点,稳步推进项目落实。四是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社区党建,加强地企共建,辖区**小广场改扩建项目已顺利开工。五是利用辖区宣传栏广泛宣传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发放调查问卷200余份了解居民服务需求,收集整理信息30余条,为街道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详实的基础信息支撑。

(二)“三前移九主动”夯实辖区社会管理职能 街道以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为突破口,以区12个工作小组职责分工为指导,整合各科室分管工作和资源,形成了“综治布点、党建阵地、主流宣传”三项前移和“辖区民生、特殊群体、流动人口、青少年健康成长、虚拟社会、两新组织、维稳调解、民族宗教、重点地区与行业”九项主动的工作机制,提升行政效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创新行政管理巩固党的基础执政地位,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社会新南山。

1.网格化管理,促进综治布点前移

为加强社会管理,街道创新办以苑区分布为基础,以网

格化精细管理为指导,将辖区划分为9大网格(8个苑区和1个改制企业家属区),规范“两长”机制(楼苑长和警务长),确定了9个苑长,19个楼栋长,及时了解居民诉求,化解矛盾纠纷,确保了辖区的稳定。

2.党组织工作阵地前移构建党群交流平台

针对**辖区以攀钢家属为主、离退休人员较多、改制企业职工收入不稳定、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较多现状,建立了4个苑区党小组,创新党群交流平台,开展了“党群坝坝龙门阵”、“居民议事园”等交流活动,拉近了党群、邻里距离。目前4个苑区党小组已完成组织机构建设,在人大代表选举、流动人口管理、党建工作宣传等工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文化宣传阵地前移筑牢主流思想阵地

整合街道团工委、关工委、工会、妇联、残联、武装部等资源,在楼栋走廊和过道开展了“主流思想书法.摄影.画报展”,加强了主流思想宣传、未成年人思想教育、民族团结等知识宣传,抢占了一线宣传阵地。目前已完成团工委创新组织格局方案,配备了相关人员,开展楼栋宣传活动2次。

4.主动服务群众利益,建立便民惠民服务点

根据街道地处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不能满足日常需求、**路车站终点站附近居民买菜不方便、小商小贩乱摆摊设点影响居民安全出行等实际,街道以群众利益为根本,创

新“四定”措施(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机制)在**路车站终点站建立了便民惠民服务点。

5.满足社区需求信息,建立特殊群体(婴幼儿妈妈)关爱机制

一是深入辖区居民了解计生工作诉求。在充分调查基础上,了解到辖区婴幼儿妈妈缺乏专业护理知识,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确定了婴幼儿妈妈主题教育思路。二是建立婴幼儿妈妈学习室。街道在创新社会管理思路指引下,投入资金近4万元,建成了1所场地标准,设施齐全的婴幼儿妈妈学习室,邀请婴幼儿教师、儿科医生等举办早教讲座,传授健康护理知识。目前共举办讲座2次,参加学习的婴幼儿妈妈达40余人次。

6.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建立楼苑登记服务平台 为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街道创新办以社区服务站为基点,社区警务长和楼苑长为服务平台,全面摸排辖区出租房屋情况,建立了一个集出租房屋房东信息、承租者档案、服务需求登记等为一体的流动人口管理平台。目前正在开展流动人口摸排、绘制辖区出租房屋分布平面示意图等工作。

7.主动开展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

一是突出重点,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管理和

服务,优化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空间,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权益维护和犯罪预防的法律政策环境,夯实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基层基础。二是对青少年群体开展调查摸底,就其教育、救助和管理等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举措和建议,着力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的犯罪预防工作。三是研究制定未成年人教育、管理服务和救助的工作意见,探索对各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的生活帮扶和正确引导新途径,努力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目前已和辖区**中小、南山幼儿园等建立合作机制,开展主题教育2次。

8.主动做好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工作

指导辖区运营商建立网吧实名上网制度,发挥“五老”义务监督员杜绝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建立健全网络安全检测、信息发布、信息公开、新闻发言人、舆论倾向监测与判断、重大案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和舆论引导机制。目前已有14名“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活动。

9.主动做好两新组织管理工作

深入辖区两新组织,摸底调查基本情况,建立工作台账,引导党组织建立与运行,协调与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企业成长与社会回报。已建立了发展、建设、服务、监管“四位一体”的管理服务工作体系,“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工作制度。

10.主动化解维稳风险工作

建立了“社会风险评估与代理”工作机制,以社区服务站、党群交流活动、治安信息员、网络安全监测员为社情民意搜集平台,以街道党政干部、综治干部、社区警务长、楼栋长为社会风险评估与代理平台,以街道重大事项应急小组、大调解工作组、辖区单位联勤互动工作组为社会风险化解平台,畅通民意,化解矛盾,主动代理重大事项,提升预防应急处置能力。目前街道没有发生一起维稳事故。

11.主动做好民族宗教事务管理与服务工作

广泛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主动服务民族团结,主张宗教信仰自由,加大不利于团结、稳定、安全苗头的打击力度,积极引导民族特色与宗教文化的宣传,共建和谐家园。目前街道没有发生民族宗教相关事务冲突,工作重点放在宣传和预防中。

12.主动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行业综合治理工作力度

积极排查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和措施,集中开展“严打”和集中整治行动,确保辖区治安大局平稳。

街道确定了南山客运中心沿线为重点地区的社会治安治理重点工作,从“部门联动、综合治理、依法严管、贴近

民生、务求实效”的原则出发,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规范客运中心秩序、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严密治安监控,有效确保了客运中心的安全稳定。

(三)建立“**服务中心”拓展公共服务职能 在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街道变管字当头为服务先行,注重工作职能转变,建立社会服务中心(**街道**服务中心接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服务于街道公共事业发展,紧紧围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各种利民便民服务,促进辖区和谐,下辖行业协会发展、社区服务站点、社会筹资和财务部),倡导社区和居民自治,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造血功能的“自行运作、自筹经费、自我完善、政社分开、群众满意”的社会公共服务机构。

一是建立了组织机构。街道社会服务中心已经挂牌成立,组织框架、人员保障、措施制度全面完成。二是建立了2个社区服务站(***社区**服务站已在***小区全面建成,做到了制度上墙、人员到位、设施到位;观景台社区社会服务站计划建在**小区,目前因小广场改扩建,正在筹划建立中)。三是成立了文体活动、社会互助等相关协会,发挥社区能人优势,组建了老年合唱团、书法绘画队、医疗互助小组等专业团队,举办相关专场活动10余次,活跃了辖区文体氛围,促进了社会和谐。四是搭建社区公共服务造血平台。

街道创新办在“需求信息网络”建设思路指引下,解决社区运转造血难题,现已开展前期市场需求调查、物流信息对接等相关工作,下一步将选址建立,落实相关工作开展。五是拓宽资金募集渠道。社会服务中心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原则,广泛开展社会公共事业募捐活动,建立社会筹资部多方募集专项使用资金,拟开展“大学圆梦”、“居家养老”等专项活动,服务群众利益。

**街道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关于创新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篇7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近年来, 我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认真落实国家有关部署, 加大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 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我省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各地、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确保按期实现淘汰落后产能的各项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 (国发[2010]7号) 精神, 结合江苏实际, 现就我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主要任务

(一) 全面完成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任务。2010-2012年, 全省重点要淘汰电力、钢铁、水泥、化工、造纸、制革、印染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在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基础上, 根据我省钢铁、石化、纺织、轻工等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确定的淘汰落后产能范围及标准, 确定我省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促进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二) 深入开展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深入开展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苏政办发[2010]9号) , 继续清理整顿各类化工生产企业, 对违法违规设立、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污染物的化工生产企业, 坚决予以关闭。对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 坚决予以淘汰。同时推进化工集中区整治和化工企业入园进区。

(三) 继续推进太湖流域工业污染专项整治。重点整治化工、印染、造纸、电镀、食品 (酿造) 等行业的重污染企业, 坚决关闭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

二、分解落实目标责任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 会同省发展改革委 (能源局) 等有关部门制订三年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计划, 按年度分解下达任务指标。省发展改革委 (能源局) 负责电力、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除电力、煤炭以外其他各行业的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各级政府对本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负总责。各市要根据省下达的目标任务要求, 制订本地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目标, 分解到县、市 (区) , 落实到具体企业。要切实担负起本行政区域内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职责, 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措施, 组织督促企业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拆除落后设施装置, 防止落后产能转移;对未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 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责令停产或予以关闭。

有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企业要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 制订淘汰落后产能的实施方案, 明确淘汰时间进度表, 确保按期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三、强化政策激励约束

完善激励机制。对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较重且完成较好的地区和企业, 各地、各部门要在财政专项资金、土地开发利用、融资担保支持等方面予以倾斜。2010年, 省财政初步安排3000万元, 对全面完成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任务的市、县给予奖励, 同时节能减排等专项资金也将重点支持相关企业调整转产。各地也要安排财政资金, 对淘汰落后产能企业予以补助和奖励。鼓励支持优势企业兼并、收购、重组落后产能企业。完善企业职工安置政策, 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安置职工, 做好职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与接续工作。职工再就业符合条件的, 可享受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有关扶持政策。

强化约束机制。省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能分工切实履行职责,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关于企业、产品市场准入门槛, 严格执行节能降耗、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以及投资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投资项目审核管理, 对产能过剩行业坚持新增产能与淘汰落后产能“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原则, 严格环评、能评、土地和安全生产审批, 防止新增落后产能。强化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充分发挥差别电价、资源性产品价格机制、税收等政策的引导作用, 充分发挥质量标准、能耗限额标准、排放标准的硬约束作用, 采取综合性调控措施, 抑制高消耗、高排放产品的市场需求。各部门要加强沟通与衔接, 加大执法处罚力度, 政策联动, 合力推进, 形成淘汰落后产能的倒逼机制。

四、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建立监督检查和考核机制, 将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地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范围, 并实行严格的问责制。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同省发展改革委 (能源局) 等有关部门、单位, 要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做好淘汰落后产能进度的跟踪统计, 定期对各地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并将督查情况向省政府报告。各部门要加强联系, 共享信息。各地要加强对基层和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协调指导, 开展监督检查, 组织考核验收, 定期向省有关部门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对未按要求及时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进行通报, 暂停项目环评、核准和审批, 限期整改;对未完成任务的企业, 不予审批和核准新的投资项目, 不予批准新增用地;对瞒报落后产能、谎报工作进展情况的地区, 实施行政问责。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省政府成立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协调小组, 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 成员单位有省发展改革委 (能源局) 、监察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国土资源厅、环保厅、商务厅、国资委、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质监局、安监局、物价局、人行南京分行、江苏银监局、南京电监办、省电力公司等, 统筹协调全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和部门分工, 负责目标任务分解和组织落实, 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各地也要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 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制, 加快推进本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关于创新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篇8

答:2012年10月25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2012年10月31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全区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视频会议,《实施意见》在会上同时发布实施。

问:我区是如何定义校车的?是否接送学生的车辆就算校车?

答:《实施意见》没有明确校车的定义,但隐含了对校车的要求。国家出台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校车的界定为“依照本条例取得使用许可,用于接送义务教育的学生上下学的7座以上的载客汽车”。根据《条例》和《实施意见》可以得知,对校车的界定应当具备4个要素:第一,校车的用途,即接受学生集体上下学使用;第二,校车服务的对象,即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也就是小学生和初中生;第三,校车的基本条件,即载客汽车,7座以上;第四,校车的法定要求,即依照相关条例取得使用许可。

具体来说,偶尔一两次接送学生集体外出活动的车辆,不一定非得是校车;接送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不在规定内的校车范畴;没有客运资质的车辆,或者7座以下的载客汽车,都不能当校车使用,农用车、货运车、拼装车、拖拉机、三轮车,绝对不允许接送学生;即使前面三点都符合条件,但如果未依照《条例》和《实施意见》取得使用许可,也不能当作校车来使用。

问:《实施意见》提出了怎样的校车监管要求?

答:《实施意见》要求,各级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要做好校车使用许可审批和校车驾驶人驾驶资格审批工作;要指派照管人员随校车全程照管乘车学生;要加强校车的安全维护,定期对校车驾驶人进行安全教育;要按规定配备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实时监控校车运行和学生乘车安全等。

《实施意见》提出,有必要提供校车服务的地方,要以县为单位制定校车服务方案。鼓励大型公交、客运企业提供校车服务,提倡有条件的地方通过成立专业运营单位或政府购买运营公司服务等方式,逐步实现校车运营管理的专业化和集约化。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要在2012年11月30日前将所辖县(市、区)校车服务方案上报。

另外,自治区建立了由教育厅、公安厅等20个部门组成的校车安全管理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统筹协调全区校车安全管理工作。

问:幼儿园为何不设校车?

答:《条例》和《实施意见》都没有将接送幼儿上学和放学纳入校车服务范畴,是考虑到让没有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的3—6岁幼儿集体乘坐校车的安全风险过大。《条例》规定了以保障幼儿就近入园和由家长接送为原则,同时将幼儿校车作为特殊情况在“附则”中规定: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应当合理规划幼儿园布局,方便幼儿就近入园。入园幼儿应由监护人或者其委托的成年人接送。对确因特殊情况不能由监护人或者其委托的成年人接送,需要使用车辆集中接送的,应当使用按照国家标准设计和制造的幼儿专用校车,遵守本条例校车安全管理的规定。

问:过去已经取得校车标牌,以及暂时没有条件购置符合标准校车的该如何处理?

答:《实施意见》规定,我区校车使用的过渡期为3年,从《实施意见》下发之日算起。过渡期结束后,用于接送学生的校车必须是符合国家校车标准的专用校车。其中有两层意思:第一,从《实施意见》实施之日算起,过去已经取得校车标牌,符合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的校车仍然可以继续使用3年作为过渡,3年之后,必须更换为符合国家标准的校车。第二,暂时还没有能力(条件)购置符合国家校车标准的专用校车的地方(学校),从《实施意见》实施之日算起,3年内还可以使用符合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的校车作为过渡。

上一篇:灌云县先进小学防震减灾应急预案下一篇:山西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