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会议中心设计说明

2024-06-30

某会议中心设计说明(共8篇)

某会议中心设计说明 篇1

设计说明:

总体设计构思:

本设计方案总体设计以岭南风格为主调,融入特色中式元素与园林景观,充分体现建设项目的风格特色。

总体空间布局:

主体建筑布局于地块中心区,入口、前广场、园林景观围绕主题建筑展开布局。分别布置为:主入口区、生态停车区、入口前广场区、主体建筑区、岭南园林区。

建筑设计:

整体建筑布局规“正”,以岭南围合的空间形式展开布局,中心设置室内庭院。建筑内部各功能分区明确,并满足各使用功能。围绕中心庭院,室内布置有大会议室、小会议室、大堂、主接待厅、小接待厅、多功能展厅、主餐厅、园林式贵宾餐厅及设备后勤用房。

室内装修设计,各细节处理赋岭南中式元素,以呼应总体设计构思,营造浓厚的氛围。

景观设计:

室外景观设计,主要功能创造休闲活动的空间与美化环境。园内主要景观节点布置在建筑南北方向的轴线上,中间由水景连接,轴线两边分别布置休息走廊与休闲小空间,适地种植富有意义的岭南特色树种点缀空间,色彩低调高雅,不失大气,空间曲径通幽,收合有度,为环境增添了轻松活泼的氛围,充分的体现了岭南园林的特点。

某会议中心设计说明 篇2

某金融中心项目坐落于山西太原迎泽西大街南侧, 该项目建筑总面积为142 925 m2, 项目具体功能如下:4层地下机械停车库及人防工程设置, 54层地上写字楼及必要的避难层, 标准层层高均为4.2 m, 避难层层高6.3 m, 建筑总高度266 m。该金融中心结构形式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环带桁架结构体系, 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基础采用桩基筏板基础, 桩基为后压浆钻孔灌注桩。

金融中心塔楼塔冠从54层大屋面 (标高245.3 m) 向外伸出, 沿外围四边对角线方向布置, 塔冠顶部造型为倾斜面, 幕墙做法。倾斜面的最高点标高为249.5 m~266.3 m, 塔冠总高度约为4.2 m~21 m。塔冠为顶部立体幕墙的支承结构, 结构支撑形式采用空间管桁架体系, 由12榀竖向长方形立柱桁架、8榀平面桁架及10榀支撑桁架组成;管桁架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1) 造型优美, 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建筑造型;

2) 性价比高, 控制工程造价;

3) 受力合理, 传力途径明确;

4) 质轻, 有利于结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鉴于此, 钢结构管桁架在该项目塔楼塔冠中得到了广泛使用。此外, 经过对其他项目中管桁架的应用分析可知, 该体系一方面满足了建筑的基本原则, 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建筑的基本要求, 并且与本项目的最新设计理念吻合。在4 m及顶部设置两道腰部环桁架 (正方形环通;形成刚度较大的整体, 有利于共同抵抗地震、风荷载等侧向力的作用) 。支撑桁架一端与主桁架相连, 另一端与核心筒剪力墙连接。为减小塔冠对主体结构框架的作用, 柱脚采用铰接连接方式。

本文结合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地质勘探资料, 主要从结构设计角度探讨金融中心基础设计方案及其处理措施。

2 基础设计

2.1 岩土工程勘察概况

根据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地质勘探资料可知, 本工程所在建筑场地的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 经计算该场地的剪切波速在20 m深度范围内的等效波速值Vse范围为176.93 m/s~181.19 m/s;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1.4及4.1.6关于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确定及建筑场地类别判别标准, 本工程覆盖层厚度大于50 m, 所以本工程所在场地类别为Ⅲ类场地。该场地为非湿陷性场地, 可不考虑软弱土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引起的震陷影响。该建筑场地无断裂带构造带通过, 且不存在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此外, 根据地勘资料及液化判别标准及其等级可知本场地属轻微液化土层, 故判定本工程拟建场地是稳定的。

2.2 基础设计

金融中心塔楼主体主要分为地下4层和地上54层, 地下部分4层主要为车库, 采用机械停车形式;地上塔楼主体主要功能是5A级写字楼, 打造成集高端金融、能源客户, 智能商务平台、尖端硬件配置于一体的综合体, 打造成太原市具有立体化的标志性建筑, 倾力打造便捷、舒适、智能、极度空间、结构科学的舒适商务平台。

塔楼基础筏板底板结构标高为-21 m;塔楼区域基础筏板厚度为3.5 m (考虑角柱受力较大, 及其抗震重要性, 柱下板厚为4 m) , 其余区域基础筏板厚度均为1.2 m;筏板采用框架结构体系 (即梁板式筏基) , 现浇梁板布置。本工程基础均为桩基+筏板, 塔楼核心筒区域采用群桩筏板基础, 其他区域采用竖向构件下独立承台基础。本工程地基基础、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 地基基础安全等级为二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 底板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10, 地下室顶板抗渗等级为P6。根据地质详勘可知本工程建筑场地的抗浮设计水位绝对标高为790.00 m, 因此应进行抗浮设计。

2.3 桩基设计

本工程塔楼竖向荷载较大, 因此采用桩基方案, 桩基方案采用桩端、桩侧后注浆钻孔灌注桩。其中, 塔楼区域竖向荷载大不需要考虑抗浮验算, 应以竖向荷载工况控制, 采用桩径850的混凝土钻孔灌注桩, 持力层为卵石层和粉质粘土, 桩长约48 m, 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7 200 k N, 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2 600 k N。而塔楼以外区域灌注桩计算应为抗浮工况控制, 该区域采用700钻孔灌注桩 (非桩端注浆) , 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持力层为粉土层, 桩长约38 m,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2 500 k N;单桩竖向抗拔力特征值2 200 k N。本工程最终应以结构设计结果为参考确定基桩单桩静载试验的加荷值, 根据单桩静载试验的结果确定最终采用的单桩承载力标准值。对布桩后的主楼进行桩基沉降计算, 其目的是验算桩基的整体沉降量和各柱间及其核心筒下的沉降差是否能够满足规范的要求, 经计算其整体沉降量和沉降差均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本工程灌注桩布置平面如图1所示。

3 筏板的冲切验算

从桩位布置图中可以看出, 核心筒下的基桩均布置在核心筒对筏板的冲切锥体的范围内, 此外核心筒主体传递至筏板上的上部结构荷载全部由基桩承担, 故筏板在上部荷载的作用下, 核心筒对筏板没有冲切作用, 冲切满足规范要求。

4 结语

本工程属于超高层建筑, 且地下水水位较高, 建筑场地非湿陷, 轻微液化, 基础等级为甲级, 基础设计和布桩形式相对复杂。根据结构不同受力位置, 采用复合桩基形式, 使得基础单桩承载力、桩基沉降量、抗浮及筏板抗冲切验算均满足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JGJ 94—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

某会议中心设计说明 篇3

关键词:建筑电气 消防设计 经验

引言:

某国际博览中心总建筑面积60万m2,集展览、会议、餐饮、住宿、演艺、赛事等多功能于一体。建筑群由展馆中心(含南、北两区)、会议中心、多功能厅、五星级酒店区和商业台地(含南、北两区)5 部分组成。下文主要对此大型博览中心建筑电气消防设计经验作探讨。

1、高大空间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及消防水炮联动控制

1.1 高大空间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根据GB 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5.2.1条及5.3.1条规定,高度超过12m的场所,普通点型感烟探测器已不能满足火灾时的报警需求。根据DBJ01-622-2005《吸气式烟雾探测火灾报警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DBJ / CT 519 - 2006《双波段和光截面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技术规程》,以及03X502《空气采样早期烟雾探测系统》图集的要求,为了有利于早期消除火灾隐患,使火灾造成的危险及损失降至最低,本博览中心在展厅、多功能厅、宴会厅等高度超过12 m 的高大空间场所分别设置了空气采样式探测器、双波段图像型火灾探测器及红外光截面型火灾探测器。

1.2 高大空间消防水炮的联动控制

根据GB 50084-200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05年版)5.0.1条规定,高度超过12 m 的场所,普通喷洒装置已不能满足火灾时灭火功能需求。根据GB50338-2003 《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及DBJ15-34-2004 《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要求,本博览中心在展厅、多功能厅及序厅、宴会厅等高度超过12 m 的高大空间场所分别设置了固定水炮灭火装置,自动消防炮灭火系统具有以下3 种灭火方式:自动灭火、远程手动灭火、现场手动灭火。具体设计如下:

①自动灭火方式:双波段探测器或光截面探测器将火灾信息传送到信息处理主机,信息处理主机处理后发出火警信号,同时自动启动相应的自动消防炮进行空间自动定位并锁定火源点,自动启动消防泵,自动开启电动阀进行喷射灭火;前端水流指示器反馈信号在控制室操作台上进行显示。

②远程手动灭火方式:消防控制室接收到火警信号后,值班人员在消防控制室通过切换现场彩色图像进一步确认,通过集中控制盘控制相应的自动消防炮对准火源点,启动消防泵,开启电动阀实施灭火。

③现场手动灭火方式:现场人员发现火源点,通过现场控制盘控制相应的自动消防炮对准火源点,启动消防泵,开启电动阀实施灭火。

2、智能应急疏散照明指示系统

由于该博览中心为密集且超大型公共建筑,为确保火灾时观展、参展、参会等各类人员快速、安全的疏散,本项目设计了智能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系统。系统组成:由应急照明控制器、消防应急专用电源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消防应急标志灯具、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灯具组成;灯内不带电池、分配电箱及灯具均带地址编码,所有设备及灯具具有唯一地址。系统及灯具均满足GB17945-2010《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要求。系统基本功能:①监控主站自动对下层设备及灯具进行实时监测,发生故障时发出声光报警;声报警可手动切除,光报警必须排除故障后才能解除。②系统持续主电工作48 h后每隔30天能自动由主电工作状态转入应急工作状态,然后自动恢复到主电工作状态;备电持续时间30-120s。由此保证系统及每个灯具均处在完好状态。系统持续主电工作每隔一年能自动由主电工作状态转入应急工作状态并持续至放电终止,然后自动恢复到主电工作状态,且持续应急工作时间不小于30 min。③强制点亮:收到火灾信号后,全系统灯具均进入强制点亮状态。④紧急疏散程序方案:需要时可统一将疏散标志灯进行编程,关闭危险区域的楼梯出口灯,调整指向危险区域应急箭头的方向。灯具有频闪功能,吸引人们的视觉注意,出口指示标志灯有语音播放功能,引导人员安全快速逃离危险区域。⑤日常管理OFF/ON程序采用二次编程方法,可根据物业管理的需求而确定。

3、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该系统除具备传统的剩余电流、过负荷、短路保护功能外,又增加了过压、欠压、雷电感应和误操作等防护措施;可通过实时监控、显示并储存故障发生点或指定点的剩余电流、过电流、温度等状态参数,及时掌握电路运行状况;同时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相联,实现远程切断火灾发生点的负荷和电源等操作。“一体集成,两个网络,三层分布”的系统结构理念,即由设备层、通讯层及主站层三个不同层次的设备通过现场总线网及以太网两个网络连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4、气体灭火系统

根据GB 50370 - 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要求,该博览中心在各高/ 低压变配电室、电话网络中心机房、监控中心等重要电气用房均设置了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该系统是一套相对独立、完整的系统,通过数据线与消控中心报警主机通讯,其系统电源由消防中心集中提供。系统原理为:在防护区域内设置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一旦发生火情,由探测器将报警信号传至门外现场主机,主机将确认信号反馈至消控中心主机,同时联动门口内外的声光报警器、气体排放信号灯,关闭防护区域内的空调管道电动防火阀或风口,打开气体灭火管道的电磁阀开关,开始向防护区内注气灭火。

5、消防水泵自动巡检系统

消防泵是水灭火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点是平时,甚至长期不用,一旦使用必须及时可靠地发挥作用。根据GB 50261-200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第9.0.4条规定:“……消防水泵应每月启动运转一次……”。消防水泵自动巡检、试水系统解决了消防泵长期不用产生的“锈死”问题,既可以完成水泵的巡检、防止水泵“锈死”,又可以监测水泵的“锈蚀”危害程度。其巡检方式为:每隔一定的时间(周期可自行设定),智能控制器运行巡检子程序,巡检柜输出一个较低的频率逐一驱动消防泵运行,通过采集试水管路低频试水时的出水口压力和流量值,经过折算与预先设置的标准压力、流量作比较,判断消防泵是否可运转,还可检测其供水能力是否符合原设计的要求。巡检系统的作用:消防给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常见原因是人为误操作或日常管理維护不够。因此,其日常管理维护的方便性与可操作性会直接影响到消防泵的基本性能。除了加强相关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外,也可以通过采用新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低频自动巡检、试水系统既实现了消防泵的低频自动运转,又可以检测水泵的输出压力、流量等关键数据,实现消防水泵的自动维护监测,使消防水泵的巡检高效化、节能化,并保证安全、环保。巡检结果在现场触摸屏(控制柜上)及消防值班室显示屏均可显示。巡检记录保存一年,可随时查询历史记录。

6、结语

总之,随着国国展览业向国际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不断深入,展览建筑电气消防系统设计的安全性、可靠性、灵活性、早期预警性,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龙高军 建筑电气消防设计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2010年四川电气联合年会论文集 2010年05期

[2]郭经志 邹海.超高层公共建筑消防电气设计中的几个技术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某小区规划设计说明 篇4

一、项目概况及项目分析 1.区位分析

该小区位于紧临某省道,荣踞某镇新镇区核心,距某市区和某县各20多公里,乘车一刻钟可达。基地南面临现有堰塘。2.现状分析

规划地块交通比较便利,居住环境良好。规划居住区地块基地地势平坦,规划用地约5055.45平方米(合 7.58 亩)。

二、规划设计依据 1.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2)《某镇镇总体规划》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1)》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GB 50137-2011)》

(5)《住宅建筑规范》GB 5038—2005(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5352-2005)》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9)《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10)相关的国家建筑设计规范 2.现状依据

(1)规划区地形图

(2)规划区土地利用现状图(3)居住区详规设计任务书

三.规划设计理念

本次规划突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原则,在满足交通的情况下体现了规划的核心思想,另外鉴于本区域周边环境优美,水域丰富,本规划方案结合临近堰塘,着重考虑居住区内的水域环境优化,并且在道路、建筑、景观等各项布局中尽量

配合已有水环境来布置,打造亲水平台,环境优美宜人的居住小区。通过水系将

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展现在本小区规划设计中来,此外“以人为本”,使得居民与水环境和谐共处,力求给居民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齐全的生活设施、健康的生活方式。四.规划原则

根据指导思想,确定以下几点规划原则:

1、总体规划原则

(1)、建筑总体布局、造型、色彩应注重小区设计,应充分考虑与周围地块的关系;

(2)、注意处理各种建筑空间的有机组合、过渡,做到公共空间的开放性,个人空间的私密性;

(3)、住宅群体布置要避免建筑物之间的相互遮挡,要满足住宅对日照、间距、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的要求;营造小区内组团绿化空间,尽量使各户型的客厅和主人房有好的景观和朝向,争取做到户户有景,户户有良好的朝向;

(4)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节约用地,注重建筑节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重视环境保护。

(5)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在开发居住建筑的同时处理好与现有周边地块的衔接关系,确保整个小区的完整性,规划结构上强调功能分区的明确性与合理性。

2、景观设计原则

(1)、要有明确的景观结构,营造舒适的住区景观环境。

(2)、通过重点对主入口、小区花园等的设计,营造丰富的、有新意的环境空间;

(3)、多功能的居住区景观设计,景观设计要考虑不同人群对场地的使用需

求,突出人性化的景观设计。

(4)贯彻生态原则、文化原则和效益原则。力求塑造一个具有幽雅环境、文化内涵、经济效益和鲜明个性的绿色生态居住空间;同时适应土地开发和建设实际,正确处理规划中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超前性与实际操作性之间的关系。

(5)树立建筑风格的个性化,体现现代建筑风格,同时要求和谐融合于自然园林景观中。

3、交通组织

(1)、临梅园大道设置开口,道路宽度为4米。

(2)、注重处理小区主要出入口的位置,考虑公共区域与居住区域的关系,解决好各种流线之间的关系

五、总体布局

1.规划格局

在基地内规划布置三栋多层建筑,交替布置,进一步增强了小区的向心感。充分保证小区内部之间的采光,从空间与色彩两个方面强化绿化主廊带的作用。

通过亲水平台,小区绿化布置来拓展了小区的空间层次、空间形态及视觉景深。

从而形成闹中取静,滨水亲绿,视野开阔,大气恢弘的居住小区。

2.景观规划

(1)结合地形基础上的景观规划 规划把处理好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及利用好自身地形作为首要立足点,沿小区干道灵活布置小区组团,形成组团空间,创造优美小庭院,并满足竖向设计要求,力求创造出一个富有鲜明景观特色的居住区。规划立足于完美结合地形并使居住小区完整统一的立意构思,充分利用低建筑密度创造的空间,既使整个小区景观丰富、灵活多变,又显著的减少了投资。

(2)传统景观规划的再现

在居住小区内塑造优美的环境景观,从而使入住居民产生强烈的“接近自然”、“回归自然”之感,极大的提高了小区品位。

六、道路交通系统

结合基地现状,考虑居民出行的便捷与安全,小区规划采用主次分开的交通组织形式。小区主要道路采用环形形式联系贯穿整个小区,使小区成为一个整体,这样的道路形式可以从整体上满足人车各自交通且互不干扰。各入口处放大处理,增强道路的延展性。从整体上看,小区主干道与步行系统、宅间小路交织成网状,共同形成层次分明的道路骨架。

七、环境设计

突出自然、生态、经济的生态观:环境设计突出自然和绿色,以植物造景为主,结合中心水系,以体现现代生态观念。注重现代、简洁、流畅的布局方式,使各

种道路构成更加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设计中充分考虑经济实用的原则,充分利用朴实的材料,来创造一种丰富的室外环境。

八、户型及楼型介绍

多层布置,户型面积大约90-140㎡之间。

(一)我们认为住宅设计的核心问题即是住宅的套型结构问题。套型结构布

局的合理与否是真正直接关系着居住人是否舒适健康的主要问题。套型设计实际

上是一种人的生活方式的设计,建筑师的职责就是为居住者创造适合于他们生活方式所需要的各种空间形状、大小及各房间之间的空间相互关系的设计,套型内的平面和空间布局是住宅套型设计的灵魂。住宅设计其实是一项复杂又是要求极其仔细地设计;是真正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设计。如果条件允许,套型平面不应是一个终结的平面,而是能让住户可改变、可创造、可再设计的套型平面。我们的理念是让住宅能适应不同人的需求,而不是让人来适应住宅。

(二)合理的房间尺度。住宅的设计首先要建立在合理的空间尺度上,这就要求仔细地研究各个不同功能房间的最起码的尺寸要求,因为住宅的面积不可能一味的大,如何分配好各个不同功能的房间面积,使得这个房间达到居住最合理、最舒适的尺度。按照健康住宅的标准,设置不同的功能房间尺度。如起居室设计根据现在大屏彩电和音响组成的家庭影院和高级沙发。我们结合人体尺度和视觉

适应尺寸,起居室开间4.5~4.8米最为合适,下限4.2米,上限5.4米,面积20~40平方米为宜,最小不要低于16平方米,但也不易过大,起居室过大最主要的是会失去温馨感、亲和感,还会自我感觉冷漠、孤独。餐厅设计根据现代家庭吃饭宴客的需要,开间以3.3米为宜,不宜小于3.0米。由于现在卧室已逐渐成为人们的重要的生活空间,根据健康性的标准要求,面积也适当加大,双人卧室不应小于12平方米,16~20平方米较为合适。厨房应根据炊事操作流程排列设计,操作面不应小于2.1米,3.0米最为合适,开间2.1~2.7米为宜,卫生间开间1.8~2.4米为宜,面积3~7平方米为宜,厨房、卫生间都应设置独立的排油烟、换气系统。

(三)合理的功能分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宅的要求也开始从生存型向健康型发展了。作为未来健康住宅平面,最大的特点就是各功能分区要明确,要塑造家庭健康的生活环境,恰当的空间划分使居住生活空间和生活行为适得其所,从而获得最佳的居住空间环境。由起居室、餐厅、厨房组成的公共活动区和由卧室、卫生间组成的私密区互不干扰、简洁方便,满足不同的要求。

(四)精心的立面设计。住宅立面要符合内部的空间要求,在立面设计中我们着重解决了以下几点:①表现出空间关系。利用坡屋顶与一层的处理,使其具有不同的气质;通过材质、色彩的对比,在视觉上减少立面的尺度,加强细部的处理,阳台栏板、栏杆、空调板栏杆的组合都认真考虑。②立面造型强调虚实对比。追求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风格特点,树立从细部入手做精品住宅,树立家的形象,培育亲切感,使居住在此的人们充满自豪,并能激发他们不断努力勤奋向上。

九、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规划技术指标:

土地使用性质:居住用地

建筑密度:25.87% 容积率:1.8

绿化率:20% 建筑限高:12米

某幼儿园设计说明书 篇5

一、工程概况:

拟建的***中心幼儿园位于镇驻地西部,北临规划文化路,与镇中心中学隔路相望,东临中学教师宿舍楼,南侧为民居,西侧为空闲地。

规划地块大致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33米,南北宽约60米,用地面积8008平方米,共12班。

二、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6)

3、《山东省乡镇中心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2010)

4、当地建设主管部门意见和建议

5、甲方提供的设计地形文件、校址规划红线地形图及相关基础资料

三、设计指导思想:

幼儿园是国家培养一代新人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大多数现代人而言,在幼儿园里接受系统的、科学的教育是迈入终身教育的第一步。人的许多良好品格、健全体质、行为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这就需要幼儿园拥有一个合适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建筑环境。因此,幼儿园的总体规划与建筑设计应满足幼儿生理、心理及行为特征的要求。反映“新、奇、趣、美”的幼教建筑个性风格,并应注意与周边建筑风格统一、协调。

四、总体布局:

1)幼儿园主入口规划于基地北侧的文化路上,入口外设有缓冲区,方便家长等候接送。

2)建筑尽量靠基地东侧布置,留出西边大片南向场地,作为室外活动区。其中包括分班活动场地12块,每块60平方米;公共活动场地一块,面积400平方米;三十米塑胶跑道七条;沙坑一个,面积100平方米。所有室外活动场(规范要求一半以上)均满足冬至日2小时以上的日照。

3)基地东北角设有后勤通道,与厨房、洗衣房相连。

4)考虑幼儿安全,基地内不设环形车道。从主入口进入后,人流或向前向东进入建筑,或向西进入室外活动场地,后勤车辆可利用东北角的院子回车后原路返回,无需穿越幼儿活动区。

五、建筑设计:

1)建筑采用回廊式平面,幼儿生活用房全部南向布置,与基地南侧的居住建筑相聚近20米,日照时数满足规范要求。教学用房布置在中庭北侧二层,与幼儿生活用房之间通过回廊相连。办公用房位于北侧三层,三层楼梯入口处的过厅既是办公区与幼儿生活区之间的缓冲空间,又可作为展厅对外展示幼儿园的教育成果。食堂、洗衣房等布置在一层平面北侧。

2)建筑形体力求简洁而有变化,西侧体量呈高低错层状布置,延续了整体建筑绵延而上的形态。中厅整个建筑造型的亮点,设计成奶酪的形象,白色的方盒子上开出大大小小的圆洞,随着阳光照射角度的变化呈现出丰富多变的光影效果,无论从室内还是室外都能带给人有趣的视觉体验。

3)建筑外墙采用红白为主色,与临近的中小学建筑相呼应。部分构件施以明亮的橙黄色,形成视觉上的活跃元素。南向玻璃窗外设计了宽窄变化的木色遮阳百页,给人以温暖而亲切的感受。

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

·建筑面积

·室外活动场地用地面积

·容积率

·建筑占地面积

·建筑密度

·绿地面积

·绿地率

·道路广场用地面积

某会议中心设计说明 篇6

一、项目概况

吴江地税局基地位于吴江市,北侧靠近体育路,南侧靠近人民路,西侧靠近中山南路。项目用地14194平方米,拟建建筑面积为22620平方米的税务局办公大楼。地上九层、地下一层,地上建筑面积为1715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5470平方米。

厅,大厅顶部采用网架结构支撑的玻璃顶,内部空间丰富多变,光线明亮,进入后感觉豁然开朗。

大厅内设一直跑梯直通二层,并把北侧一层屋顶做成屋顶花园,丰富空间的利用。包间和客房设在东侧二层,东侧三层为会议室,有独立的出入口和上下楼梯。办公室环绕西面和南面布置成“L”形,隔间式办公室与大空间办公按楼层交错布置,计算机房设在五层,库房设在七层,局长办公室布置在五层南侧,西、南两主楼在端部设消防电梯直通地下室。办公空间采用大空间办公形式,更便于使用者自行分割空间来满足自身需要。

(二)立面设计:

建筑的主要立面朝向基地西侧的城市景观带和主要城市干道。建筑主立面以对称的形式和稳重的形体,朴实的材料来体现税务建筑的严肃和庄重。主立面用材以石材为主,在入口部分以一道玻璃斜墙来突出建筑入口,也使得整个建筑主立面显得更加雄伟。其他几个立面相对于主立面要显得灵活、轻盈,较多地采用玻璃幕墙的形式,以形成建筑的虚实对比,材质对比。

二、总体布局

吴江市地税局位于规划中的中心绿化带的东侧,因此设计将主要的办公楼放在建筑用地的西侧和南侧,将职工食堂和会议厅置于建筑用地的东侧,均有独立的入口。整个建筑从总平上呈现出“口”字形建筑平面布局,围绕在办税大厅周围。在基地中,建筑用地的东侧有一片空地布置成休闲公园,作为基地内的主要景观。

五、建筑环境

基地西侧的城市景观带式是建筑最主要的景观环境。基地东侧布置了一个休闲公园,作为基地内的一个主要景观环境,在公园内部设计了一个景观湖和一些景观小品。在建筑底层部分的屋顶也布置了一些屋顶花园,作为辅助的景观环境。

三、交通流线

围绕整个建筑,设置了一个环形的车道。办税入口设在建筑的西侧,作为主 要对外入口,并在入口前设置了一个入口广场,作为连接城市道路和建筑之间的纽带和缓冲,进而衬托建筑的主立面。在建筑的南侧设置一个办公出入口,专门为办公人流服务,地下停车库设两个出入口,一个位于建筑的南侧,靠近办公出

入口,另一个设于建筑的北侧,建筑东侧设置一个辅助入口为楼餐厅的厨房服务。

六、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 14194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22620平方米

其中 地上建筑面积:17150平方米

地下建筑面积: 5470平方米(为地下车库停车117辆)容积率: 1.21 绿化率: 34.7% 建筑密度:21.3%

四、建筑单体

(一)平面设计:

建筑设计在底层设计了一个三层高的办税大厅,从建筑主入口进入到办税大 结构方案设计说明

(二)结构设计 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2.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3.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丙类

(一)设计依据

1、本工程根据建筑设计方案,结合国家和江苏省现行的设计规范和规程进行设计。采用的规范如下: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 7-9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江苏省各部门颁布的有关规定、技术规程

2、苏州大地勘察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吴江市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编号:W06-095)

3、自然条件 5.其他需要说明的结构问题: 2 1)基本风压:W0=0.55kN/m 地面粗糙度:B类办证大厅屋面采用钢结构网架。2)场地地震基本烈度:6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05g;

(三)主要结构材料 场地类别: Ⅳ,场地地震影响系数的特征周期:0.65s。

21.混凝土:垫层采用C10,基础、柱、梁、楼板采用C30; 2.钢筋:采用HPB235级、HRB335级及HRB400级; 3.焊条:采用E43xx型和E50xx型; 4.墙体:填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强度等级不小于MU2.5。给水排水方案设计说明

三、排水: 1.排水量:

最大日生活污水量约为107.4吨/日。

总体雨水设计重现期为2年,雨水量为233.8升/秒。2.排水系统:

室内采用污、废水分流,室外采用雨、污分流。污水经监测井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雨水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

在地下停车库内设置隔油集水井,地下停车库排水经隔油集水井隔油处理以后,由潜水泵提升,排入总体污水管网,经格栅井以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地下车库坡道处设置集水井,内设潜水泵,收集坡道雨水。潜水泵将雨水提升至雨水管网。

消防电梯处设置消防电梯集水井,内设潜水泵,将集水井内水提升至室外雨水管网。

一、设计依据:

GBJ 13-8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1997年版)GBJ 14-8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JJ/T29-98《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GB50084-200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067-9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1997年版)设计任务书、甲方对给排水专业的要求以及建筑专业提供的建筑平面图和总图等资料。

四、消防:

1.水源:

从市政给水管网分别引入两根DN200的给水管道,作为室外消火栓消防水源和室内消防用水的补充水。在地下车库设置有效容积为324吨的消防水池,作为室内消火栓、喷淋用水和水喷雾用水的水源。2.用水量:

室外消火栓的用水量为20升/秒,室内消火栓的用水量为30升/秒。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水量为30升/秒。消火栓系统: 3.室外消火栓系统:

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应,室外消防管网呈环状布置,管网的直径为DN200,并按规范设置室外消火栓。4.室内消火栓系统:

室内各层均按规范要求设置室内消火栓。

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室内消火栓管网平时压力由18吨屋顶消防水箱内的水维持。在地下室消防泵房内设置消火栓泵(一用一备)。消火栓泵从消防水池吸水。

消火栓栓口的出水压力大于0.50Mpa时,消火栓栓口处设置不锈钢减压孔板。室内消火栓管网布置成环状。

室内消火栓系统设置水泵接合器两套。

二、给水:

1.水源:拟从市政给水管网接入两路给水管DN200市政给水管作为生活和消防用水水源。用水量:

最大日生活用水量约为130.2吨/日,最大小时生活用水量约为18.2吨/时。2.给水系统:

给水系统竖向分为两个区,低区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应,高区采用地下室生活水池~生活水泵提升~屋顶生活水箱~用水点的给水方式。生活水池和生活水泵设置在地下室生活泵房内,生活水池分为两格,生活水泵一用一备。

生活水池采用混凝土,内衬不锈钢板;屋顶生活水箱采用拼装式不锈钢板水箱。3.热水系统:

厨房热水:拟采用燃气热水炉。

客房和五层办公拟采用分别设置容积式电加热器供应热水。4.饮用水系统: 每层设置全自动分离式电热开水器。5.计量:

在总体分别设置消防、生活给水的地埋式水表计量。5.喷淋系统:

除卫生间和不能设置喷头的设备机房以外,按全保护的原则设置喷淋系统。喷淋系统设计用水量为30升/秒。喷淋系统采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室内消火栓管网平时压力由18吨屋顶消防水箱内的水维持。在地下室消防泵房内设置喷淋泵两台(一用一备)。喷淋泵从消防水池吸水。每个防火分区分别设置水流指示器、信号蝶阀和末端试水装置。每套湿式报警阀连接的喷头数不超过800个。喷淋系统设置水泵接合器两套。6.水喷雾系统:

柴油发电机房设置水喷雾系统,设计喷雾强度为20L/min·m2,持续喷雾时间为0.5小时。

气体灭火系统:

计算机房和档案库设置气体灭火系统。

(一)灭火器设置:

地下停车库、裙房、主楼和设备机房内按规范布置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二)环保、节能:

水泵选用高效、低噪声型,并设隔振基础。水泵、冷却塔进出口管上设置减振软接头、柔性支吊架、缓闭止回阀等。

系统设计时采用有效降低噪声的措施。卫生洁具选用节水、静音型。

(三)管道材料: 1.给水:

室内给水管采用内壁涂塑钢管,丝扣连接),室外市政给水管采用球墨铸铁管,密封橡胶圈连接。2.冷却循环水:

采用无缝钢管,焊接或法兰连接。3.排水:

室内排水管道采用U-PVC建筑排水管及零件,粘接连接;室外排水管道采用HDPE双壁缠绕排水管,钢塑复合双向弹性密封内承插连接。4.消防: 室内消火栓和喷淋管道采用热镀锌钢管,管径≦DN100,丝扣连接;管径>DN100,采用沟槽式卡箍连接。5.保温:

明露的给水管道、消防给水管和热水管应保温,材料采用难燃型发泡橡塑棉。

(四)存在问题:

基地周围的市政给水管网、市政污水管、市政雨水管的接口位置、管径、标高尚不明确,请甲方在扩初开始之前提供详尽的资料,以便确定给水和排水方案。动力方案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建筑专业提供的方案设计图。

民用建筑锅炉房设置规定(DGJ08-73-200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城市煤气、天然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DGJ08-10-2004)等相关设计规范及技术规程。二.设计内容

室内城市煤气或天然气供应 三.设计范围

城市天然气供应系统

餐厅厨房用城市或天然气,气源由市政管线引入,其流程为:市政管网——调压箱——计量表——厨房灶具。城市煤气或天然气用气量需要进一步核实。电气方案设计说明 六 配电系统

10kV/380V变配电所内设用2台1600kVA干式变压器。10kV主结线采用单母线分段不联络。

低压母线分段联络。低压配电采用树干式和放射式相结合的方式,对应建筑负荷中心设集中垂直管弄配电间,每个管弄配电间内设置照明垂直干线,动力垂直母线,空调垂直母线,消防垂直母线和应急垂直母线。楼层总配电柜设于管弄配电间内。

在10kV/380V变配电所内低压集中补偿。在10kV/380V变配电所内低压集中补偿。

一 设计依据

1.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 2.土建提供建筑平面图 3.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二 设计范围

本项目为一幢地上9层,地下1层办公大楼。本建筑为二类高层建筑。本设计包括供配电改建装修设计、照明电力改建装修设计、保安接地改建装修设计。七 应急电源

本项目中一级、二级负荷均由两路电源供电,其中特别重要负荷采用后备电源,消防设备末端自切。计算机房负荷为特别重要负荷,设应急柴油发电机为后备电源。应急柴油发电机房设置1台200kW发电机组。由应急柴油发电机房引应急垂直母线至集中管弄。三 负荷等级

本建筑中计算机房电源为一类负荷特别重要负荷;消防设备,应急照明,安保系统,通讯系统,BA系统电源,非消防电梯等负荷为二类负荷,其余为三类负荷。

八 照明设计

本工程照度按规范规定,结合本建筑情况及国际CIE标准执行,本建筑主要部位设计照度按300lx,光源选用日色荧光灯。均采用L级电子整流器,以提高功率因素,满足节能要求。四 负荷估算

本建筑地上面积16329m2,照明类负荷密度按45W/m2计算,合计为735kW。地下层面积3550m2,照明类负荷密度按15W/m2计算,合计为53kW。总计为788kW。空调负荷密度按80W/m2计算,空调负荷计1590 kW。动力负荷密度按10W/m2计算,动力负荷计200 kW。泛光照明及其它合计300 kW。合计安装容量2878kW。同时系数取0.7,故总计算负荷为2238kVA。九 保安接地

接地保护采用TN-S系统,即为三相五线制。PE线与零线自变压器后严格分开,以确保用电安全。五 供电电源及计量

供电电源为二路10kV独立电源,引至本楼地下层10kV/380V变配电所。电业计量采用10kV高供高量。另设置能量管理系统以实现内部细化核算,并纳入BA系统。

十 建筑物防雷

本建筑为二类防雷建筑,在大楼顶部设避雷带,局部根据建筑情况设避雷针。引下线利用桩内主筋。设总等电位接地,所有外部引入的金属管线均与总等电位接地端子箱相联,重要设备配电箱,线路装设防浪涌保护设备,接地采用联合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Ω。弱电方案设计说明

四 电话通讯系统

本建筑设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VSAT卫星通讯系统和移动通讯系统。数字程控交换机要能实现ISDN功能。程控交换机中继方式采用全自动中继方式。电话外线回线数按0.2/10m2估算为330回,电话内线按0.8/10m2估算为1320回。考虑程控交换机初装容量为2500门。

故语音中继接入采用2根HYA-200*2/0.5中继铜缆,数据接入采用四次群系统,速率达到139.264Mbit/s,介质采用光缆。

VSAT卫星通讯系统在屋面预留卫星接收天线,主体建筑内离卫星天线小于30米的范围内设置前端室。系统与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相联。移动通讯的中继由移动通讯部门设计。

一 设计依据

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 其他工种提供的相关资料

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和其他相关资料 二 设计范围 本项目包括

1)综合布线系统(GCS)2)电话通讯系统(CNS)3)有线电视系统(CATV)4)公共安全管理系统(SA)5)背景音响及应急广播系统 6)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FA)7)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

五 有线电视系统

本工程由公用有线电视网接入。有线电视传输方式为邻频传输,传输带宽以1000兆计。用户终端电平为64±4db,可以实现双向传输。为用户提供另一信息途径。六 公共安全管理系统

本项目公共安全管理系统系统包括出入口控制系统,防盗报警系统,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巡逻管理系统,停车及交通管理系统

本建筑底层设安保中心和BA控制中心合用。整个安保系统采用集中模式,但系统要提供部分区域设置分控中心并接入总安保系统接入的可能,中心内设中央控制计算机,闭路电视控制矩阵,监视器等。在建筑的主要通道设带云台或固定式CCD摄像机。重要部门设门禁读卡器和红外声波双俭入侵探测器。重要部位报警探测器应与监视摄像机联动。三 综合布线系统

本系统满足建筑内信息通讯的要求,支持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业务的传输。本建筑按甲类智能建筑考虑,底层设主配线室,并预留网络接入室,为多家运营商接入提供可能。楼层设垂直管弄及楼层配线室,保证水平布线距离小于90M。

综合布线系统按每10m2设一双孔语音数据信息插座,故总计约3300个信息点,其中语音用信息点1650个,数据用信息点1650个。垂直主干线传输语音部分采用三类大对数铜缆,传输数据部分采用多模光缆。水平布线采用六类非屏蔽UTP线。

七 背景音响及广播系统

本建筑设广播控制中心,可以实现背景音响,广播通知等功能,火灾时可由消防控制中心强制切换至应急广播状态。

广播系统采用有线PA方式高电平信号传输系统。八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本工程为一级保护对象。

在一层设消防控制中心。内设一套分布式智能型火灾自动报警联动控制系统,各报警联动模块自带PLC芯片与控制主机采用点对点中断方式通讯,比以前采用巡检方式大大提高了控制主机的响应速度和系统可靠性。

建筑各部位设区域显示器,根据建筑使用功能设智能型烟感或温感探测器,在电缆竖井采用缆式线形定温探测器。各种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和消防联动设备均接至报警联动控制总线。防排烟风机,消防水泵还在消防控制室设置手动直接控制装置,实现联动和就地控制,并在消防控制室显示状态。在设有手动报警按钮及消火拴按钮处设置消防专用电话插孔。

另结合背景音响广播系统设置火灾应急广播系统。在火灾时,由消防控制室强制转入火灾应急广播状态,消防控制室能监控扩音机的工作状态,并有遥控开启,播音功能。

暖通、空调方案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建筑专业提供的方案图。《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1年版)等有关国家规范和技术措施。

二.设计内容 办公、会议、档案等公共部位的空调和通风设计。2 辅助房间通风及空调设计。各个区域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地下汽车库等防排烟设计。

九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

本项目中设置BA控制中心。BA系统要求达到开放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先进性,实用性结合。BA系统的内容包括:

1)电力系统的报警,监控,计量等 2)照明系统的控制

3)空调系统的最佳控制,监测 4)给排水设备的控制,报警,监测

5)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的监控,记录 6)安保系统的监控,记录 7)建筑运输设备的监控 三.设计参数 1.室外

冬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5℃ 夏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 34.6℃ 夏季空调计算湿球温度 28.6℃ 冬季空调计算相对湿度 75% 夏季通风计算干球温度 32℃ 冬季通风计算干球温度 2℃ 冬季采暖计算干球温度-3℃ 夏季计算平均风速 3.1m/s 冬季计算平均风速 3.1m/s 注:室外参数参照江苏武进地区的气象参数

2.室内

计算机房、档案室可采用风冷恒温恒湿空调机组,以满足房间四季和恒温恒 湿要求。

电梯机房等房间,考虑四季使用空调的特殊要求,单独设置风冷直接蒸发空调机组。

六.通风系统

地下汽车库设置机械送、排风系统。(兼排烟系统)

地下室变配电间、水泵房、柴油机房等机电设备用房设机械送、排风系统。其它需要通风的区域按照要求设置机械送、排风系统。室内通风换气次数

变配电室 按发热量计算 机电设备用房等 5次/小时 地下汽车库 6次/小时(兼排烟系统)七.消防排烟系统

根据大楼实际状况结合国家消防规范进行防排烟设计。四.空调冷、热源及空调水系统 八.空调自控

本工程由办公、会议、档案、公共部位等其它辅助用房组成,三层以下裙房(或整个大楼)组成一个空调冷热源系统,三层以上部分办公等可采用直接蒸发式空调机组。

裙房部分由风热泵冷(热)水机组夏季向三层以下提供一次水7℃~12℃冷水进行空调,冬季向大楼各个区域提供45℃~50℃热水进行采暖。风热泵冷(热)水机组设置在屋面上。

空调水系统根据大楼空调使用功能和状况设置一次泵的二管制系统,冬、夏季采用切换的方法进行冷热转换。

大楼自动化控制采用就地和集中控制相结合的方案,空调自控总监控室可以设置在主楼集中机房内,便于集中监控和管理。九.环境保护和节能设计

建筑物内排出的废气经处理后高空排放,排风口尽量设在下风向或非人员逗留的地方。

厨房间排出的油烟气经二级过滤后,高空排放。

对有噪声和振动源的设备作进行消声、减振、隔振处理,以满足国家有关标准。空调、通风等设备均选择符合能耗和性能指标优良的产品。空调系统采用自动控制装置,同时满足舒适、节能及监控要求。室内通风根据各功能性用房需要设置不同换气次数的机械通风系统。

五.空调方式

三层以下裙房公共部分大空间的区域冬、夏季采用一次送、回风低速全空气空调系统,送回风口形式可结合装修二次进行设计,需要排风的区域结合卫生间排风或独立设置机械排风系统。

某中学文体中心结构超限设计 篇7

本工程某中学文体中心, 用地具体位置位于阳曲镇民营开发区内。文体中心地上2层, 平面尺寸约为53.70 m×47.80 m。局部设置夹层及看台, 建筑高度19.050 m。地上1层为教室、办公及健身房, 2层为篮球场舞台及运动员休息室等。夹层部位设置了卫生间等配套用房。建筑面积6 222.5 m2。

根据建筑功能要求, 本工程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同时, 为满足建筑功能要求, 在2层以上部分取消了部分柱形成篮球馆大空间, 屋顶大空间部分采用网架结构。底层框架柱大小为600×600~800×900, 为了增加延性, 在建筑的大空间部位周围的柱内设置型钢。除屋面大空间部分, 其余部位楼面屋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楼板厚度100 mm~120 mm。

2 超限情况及抗震措施

2.1 超限判断

由于本工程为中学的文体中心,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即乙类。按照《山西省抗震设防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界定规定》的要求乙类建筑也要满足该规定。根据本工程结构布置进行核对, 本工程有以下三方面的超限:1) 楼板不连续。楼板开洞后每一边的净宽小于5 m, 且楼板开洞面积占该层楼面面积的百分比49%≥30%, 属于第一类超限。2) 扭转不规则。考虑偶然偏心时的扭转位移比为1.20, 属于第二类超限。3) 顶层抽柱形成大空间, 属于第二类超限。4) 其他不规则。看台部位局部有错层, 结构存在穿层柱, 属于第二类超限。综上所述, 本工程存在一条第一类超限, 三条第二类超限, 为特别不规则建筑, 属于超限 (乙类) 建筑, 需进行性能设计并采取相应加强措施 (其中第一类超限对应于规定的一条超限, 二类超限对应于规定中的三条超限) 。

2.2 抗震措施

1) 按照规范要求, 采用SATWE和MIDAS Building对此建筑进行整体分析计算。2) 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3) 采用MIDAS Building分别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4) 按照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相关规定对关键部位和重要部位设置合理的性能目标。5) 采用双向地震作用计算结果, 并进行包络设计, 考虑扭转不规则对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6) 对局部薄弱部位进行加强:a.开设大洞的周围梁板进行加强, 梁侧均配置抗扭腰筋, 板配筋设为双层双向。b.局部存在错层的柱采用复合箍筋, 且全长加密, 直径不小于12 mm。c.考虑到本结构顶层中部抽柱形成大空间, 屋盖为网架结构, 刚度相对较弱, 且大跨结构周边支承较为重要, 故采用型钢混凝土梁柱对网架周围的结构进行加强, 提高结构刚度。

2.3 性能目标确定

性能目标及计算程序见表1。

3 抗震分析结果论证

采用了SATWE与Midas Building两种软件进行整体分析计算, 其中, SATWE主要进行静力分析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谱分析、弹性时程分析, 并进行结构构件设计。Midas Building主要进行静力分析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谱分析。图1为结构整体模型。

3.1 多遇地震弹性分析

根据比较两种软件计算的总质量、两个方向的地震总剪力、倾覆弯矩及周期振型相差很小 (见表2, 表3) , 可见两种程序计算结果可靠, 可作为设计依据。

3.2 弹性动力时程分析

多遇地震下弹性时程分析采用SATWE软件进行计算, 选用一条人工波 (LAN-3) 和两条天然波 (TH4TG045, TH2TG045) , 峰值加速度为70 cm/s2, 规范谱与地震波谱对比见图2。

最终结构地震作用效应取时程法计算结果的最大值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较大值。本工程计算中振型分解反应谱结果曲线能包络计算结果的每条波剪力曲线, 故直接采用CQC结果进行设计。

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弹性分析结论:

1) SATWE和Midas Building两种模型分析结果基本一致。2) 在多遇地震作用下, 可以采用抗规反应谱进行计算分析。3)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结构具有良好的抗侧刚度和抗扭刚度, 且各楼层侧移刚度变化相对均匀, 无薄弱层和软弱层。

4) 文体中心结构体系、结构布置及构件的截面尺寸基本合理。

3.3 SATWE模型设防地震作用下的计算分析

设防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目标为:框架梁、柱达到抗剪中震弹性, 压/拉—弯中震不屈服;其余次要构件允许屈服。

计算参数:

地震影响系数:0.45 (中震) 。

勾选“中震不屈服”或“中震弹性”。

选择不计算风荷载。

阻尼比:5%。

由表4计算求得的结构位移为两个方向均不大于1/250, 均可满足规范要求。

3.4 构件设计

构件中采用几种计算结果包络进行设计, 支承网架结构部分的框架柱及穿层柱采用大震弹性计算结果配筋。对于普通框架柱采用中震不屈服的结果配置纵向钢筋, 中震弹性的计算结果配置箍筋。对于普通框架梁采用中震不屈服的结果进行配筋, 在配筋过大的部位进行适当调幅, 确保构造合理。一层顶楼板采用130厚双层双向配筋。

3.5 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静力推覆分析 (PUSH-O-VER分析)

由图3可以看出, X向大震下的性能点为 (2.06e+004, 0.098 4) , 代表在罕遇地震作用的净力推覆分析下, 结构的基底剪力为2.06e+004 k N, 结构最大位移为98.4 mm, 结构大震下的位移角为1/151, 满足规范中1/50的要求, 能力曲线光滑, 性能良好。

由图4可以看出, Y向大震下的性能点为 (1.901e+004, 0.072 89) , 代表在罕遇地震作用的净力推覆分析下, 结构的基底剪力为1.901e+004 k N, 结构最大位移为72.89 mm, 结构大震下的位移角为1/202, 满足规范中1/50的要求, 能力曲线光滑, 性能良好。

经过计算分析比较, 根据目前已进行的结构整体抗震分析结果, 通过结构合理布置、采取相应加强措施, 本工程能够满足规范的相关要求, 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延性性能, 能够达到抗震设计目标要求。

摘要:以某中学文体中心结构超限设计为例, 对工程的超限情况及抗震措施进行了介绍, 着重对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 通过计算比较, 指出该工程满足规范要求, 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延性性能。

关键词:结构,抗震,分析,计算

参考文献

[1]GB 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会议室设计说明 篇8

一、总体设计

在充分了解工程的性质定位后,就应该着手开始工程的总体设计工作。总体设计是工程施工最重要的依据,总体设计应该在全面考察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后,先进行细致的分析,然后设计人员应该拿出一个总体规划方案,经工程双方共同协商,待取得一致意见后将修改后的方案一步完善,然后分类进行具体的设计和计算,最后根据设计方案完成器材的配置,这样的设计才能符合前面确定的原则,才能做到有根有据,下面就按一般工程的设计步骤逐一叙述。1. 总体规划

前面已经就总体规划的确定原则进行了分析,要想很好地进行总体规划必须做到期:全面考虑,事无巨细,就是说:要把工程会涉及到的各种因素考虑进去,在工程施工开始之前就要在准备工作中为下面施工扫清障碍,但是也不能因为一些细小的考虑而影响总体规划的进行,所以,总体规划需要由具有丰富设计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1)工程定位

工程定位是使用者最想了解的东西,而且多数用户都需要知道该设计有何特点,能达到一个什么水准,或者更具体地讲该工程能否达到或超过他熟悉的某个工程。所以,设计人员应该将自己的设计思路让对方充分地领会,将设备性能让对方明确地了解,例如:工程对演出效果有一定要求,你的设计中应该告诉对方哪些设计配置是为演出考虑的,舞台的灯光是如何布置的,以比如;设计中音响效果的提高余地已经不大而灯光效果提高的可能性还很大时,你也要向对方明确你的设计是如何调整的。(2)厅堂的建声

绝大多数音响工程都是在厅堂内实施的,厅堂的整体质量关系到设备性能是否能有效地发挥,尤其是厅堂的建声对音响效果影响相当大,所以无论条件如何都应该老老实实地做好这项工作,结果将会是受益匪浅。首先,厅堂的结构应该尽量避免产生驻波,根据简正频率公式:即比例应该是一个无理数,才能使简正频率分布均匀,从而有效避免驻波的产生。有些厅堂是单独为音响工程专门设计的,音响技术人员可以尽早提出相应的要求;对于改造的厅堂,就一定要在改造开始之前与有关人员取得联系,及时提出声场营造方面的建筑要求,下面就给出部分能有效避免驻波产生的厅堂长,宽,高比例(同一组中L,W,H可以互换)。其次,为了保证更好的扩声效果和灯光投射区域,尽量要求保锱最高的厅堂内部空间高度,一些工程在选址时没有充分地考虑到音响灯光的要求,几百平米的大厅居然不到场3m高,可想而知,这里的音响灯光效果一定不会太好,再者,为了避免声场发生声振颤,尽量使墙面稍有不平行,尤其是狭长的厅堂更应该注意墙壁处理,如做成拉手或装饰不不平行的反射面等;为了避免声聚焦影响扩声增益,尽量要对弧型的墙面进行处理,至少不要将之用作舞台。最后。为了使操作更轻松方便,一定要重视控制室的设置。由于很多工程没有考虑到工程的布线,设备的安放,操作者的视觉等因素,使得控制室要么很小,要么与厅堂完全隔离,给工程留下一些遗憾,所以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控制室的空间应该尽量大些,具体大小可根据机柜的数量,工作人员的多少来确定,一般有7~10平米就比较合适;2,控制室的位置应该利于铺设管线,电源取得也应比较方便,尤其是一些大型的DISCO厅,其控制台设置在高处或厅中央,就要求建筑装饰部分配合,给音响工程施工创造一个和利的条件;3,控制室应该能利于保持与外界很好的联系,利于很好地观察外界的情况,一些工程的控制室完全与现场隔离或只有很小的窗户与现场相通,这就使得操作人员不能掌握现场的音响灯光情况,很多时候的音响调控单靠耳机来进行,这给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是十分不合理的,因为耳机监听办能了解设备中信号的情况,而现场会因为声场的优良,人数的多寡,甚至气氛的变化,要求对音响作出不同的调整,尤其是音量的大小需要操作人员非常了解,如果控制室与现场太隔离,就容易造成操作人员判断失误,现场音量小他不知道,现场音量大了他不认为不够。至于说控制室应该设在舞台的同一侧还是在舞台的另一端,需要看实际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情况下,以舞台演出为主的场所,可以将控制室设在舞台同一侧,以便与演员保持联系;而对于娱乐用或现场有较多的灯光时,尽量要将控制室设在舞台的另一端,以便很好地观察现场的气氛、需求以及灯光的工作情况。(3)建筑装饰的要求

对于音响工程而言,合理的建筑装饰会给工程带来非常有利的条件,所以,音响工程的设计和协调一定要在建筑装饰开始以前进行,如果等到装饰的总体方案已经确定甚至装饰工程即将完工,那音响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将无法得到有力的配合,这就要求音响技术人员早提出音响工程对建筑装饰的要求。

道德是建筑装饰的色调要求,对于这点许多人士认识不中,很难得到他们的认可,同时在这个问题上极有可能会和建筑装饰部门发生冲突,所以一定要慎重地提出合理、易行的要求,其实建筑装饰的色调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对音响工程的直观认识,效果上则会对灯光的表现产生影响,所以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一般的多功能性,尤其不要因为色调的原因导致其用作会议或演出时太错暗,对于演出性场所,应该考虑到舞台部分的装饰物在灯光下色调;对于娱乐性的DISCO厅,应该在天花板和地面的颜色上参照灯光设计的意见,因为大多数电脑灯与效果灯其光束和图案一般都反映在空中和地面上,而天花板和地面的颜色就关系到这些光束和图案是否能得到很好地衬托。

其次是建筑装饰选票的要求,建筑装饰工程会因为造价的原因结构的原因,施工可行性的原因在材料方面作出自己的选择,但对于音响工程的要求而言,某些选票往往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也应该提出相关的要求,其中至关重要的是,对厅堂声场影响较大的材料一定要得到保证,比如由于吸音穿孔板的穿孔率不同而产生的数据差民会非常之大;中空的建材尽量少用;反射率较高的材料尽量不要用在墙面等等。再者就是建筑装饰工艺的要求,应该说,一般的建筑装饰工艺不会对音响工程产生影响,但一些细小的环节如果处理不好照样会对声场院带来隐患,对于音响工程的要求而言,应该坚决避免在扩声区域内出现中空较大,或支撑较差的腔体结构,否则极易产生共振和噪音,而且这些噪音的来源和共振发生的频率都很难发现,即使发现后也很难解决,所以应特别重视,例如:木墙裙里的龙骨一定要牢而密,里面的窨也不要太大;舞台或舞池的地板支撑点一定要多,舞池的地板空间也不要太高,还应该注意的是,天花板和玻璃的安装一定要考虑减振,否则音响在大音量工作时,这些装饰材料产生的振动会让人十分难受,尤其在低音区域更为明显,所以一般不要使用大面积的玻璃窗,不要将石膏天花板直接安装在铝合金槽里,应该增加胶垫等等。(4)音响灯光的目标定位

音响工程的许多效果、特点、风格的主观性较强,尤其是对不太熟悉音响灯光的用户而言他们对工程的最终实际效果只能凭猜测,要想让他们对工程的目标进行定位比较困难,但是,工程的目标定位对工程的风格和工程的投资来说十分重要,所以需要工程双方认真协商。工程的风格定位应该在充分尊重用户意见的前提下,以诚实的态度,尽量地让对方了解工程完工后,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和整体风格,千万不可因为希望用户提高造价达到一个所谓的“高档要求”去增加一些不必要的功能,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为用户实施一个实用、适用的计划,这样才会得到对方良好的信任,才会使工程能得到用户的满意,如果一味地用尽高档的设备,不仅很难形成一个独特的风格,而且会因为设备过于复杂,导致使用情况不佳,况且造价不高不一定意味着工程质量不高,这点应该明确地千知用户,在保证一定风格的前提下,还应该合理地掌握工程投资中音响和灯光的比例,工程的目标定位往往就需要通过这一比例来实现,关于比例这点需要说明的是,一般的音响灯光工程首先考虑的是音响效果和功能,在此前提下才需要对灯光的效果和档次提出要求,这是多数人的看法,也是人体感官本身的实际反应,因为人对音响效果的基本要求远比灯光效果要高;但反过来当音响效果达到一定水平后,要想在音响上面提高档次就会比在灯光上面要困难些,这两方面的关系具体应用到实际的工程中就是:对于造价较低或对声音要求较高的工程中,首先应考虑在音响方面下功夫,然后才将合适的资金用在灯光上;而对于档次较高或正式演出场所的工程在保证音响有一定水准后,首要考虑的就是灯光的升级问题,因为这时灯光档次的变化在普通人的眼里都会显得非常突出而要想将音响档次提高往往会增加成倍的投资,效果还不一定得到一般人的认可,例如:一般供内部使用的多功能厅,娱乐中心其设备投资比例可以采用音响:灯光为2.5:1.5,2.5:1,3:1甚至4:1等等;而作为营业用音响:灯光为1:1,1:1.5,1:2,1:3甚至更高,当然,具体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比例还是应该根据工程的功能,依照设计售货员的经验来确定。(5)工程的安全合理性及对环境的影响

正因为是总体规划,所以必须对工程的各个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其中就包括工程的安全和对环境的影响,工程的安全往往不被人们注意,只有当发生总是或遇到麻烦时才发现它的重要,对于音响工程而言,安全性涉及设计和施工两方面,设计方面的安全性有:配电是否合理,用电是否安全,设备连接是否科学,承重是否得以保证,布线是否正确等等;施工方面的安全性有:设备安装是否牢固,调试是否正将会使设备损坏、工程验收不合格,重则将危及人身的安全,所以,设计人员一定不能忽视安全的重要性,对环境影响方面,主要是噪音对周围居民、单位的干扰问题,作为用户,在工程没有完工以前,他们很考虑到这个问题,而设计售货员是具有实际经验的技术人员,同时也对相应的工程比较了解,如果在工程开始前或施工中及时向对方说明情况,提供必要的整改措施,相信双方的合作会更加顺利。2. 声场的设计

举一个相似的例子:大家都知道音箱中喇叭单元和箱体的关系,很多人将国外有名的原厂喇叭单元包括分频器习回来,可是却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来一只好听的音箱,主要原因就是箱体的声学结构问题没有解决好,专业音响工程中声场的设计就好比制作音箱时设计箱体那样重要,一个好的声场的设计就好比制作音箱时设计箱体那样重要,一个好的声场会将音响设备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让人听起来非常舒服,而一个不合理的声场不仅不会给人以美妙的音响感受,还会使设备的表现水平降低,当然,由于受建筑装饰水平以及用户对音响工程了解程度的限制,许多工程很晚才与音响施工单位联系,以至于声场的设计无法完整进行,而声场设计又必须依靠建筑装饰来实现,所以导致大量的音响工程是在缺乏声场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也只有音响设计施工单位充分认识到声场设计的重要性,才可能让用户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一个基本的声场设计包括隔声的处理,现场噪音的降低,建筑结构的要求,声均匀度的实现声颤动,聚焦,反馈等问题的避免,室内计算等等,下面分类予以分析。

(1)隔声的处理

为了创造一个安静的声场,避免对周围环境中的单位和居民造成影响,在声场设计的开始,首先应该考虑隔声的处理,以便为声场提供一个好的先天条件,隔声的处理涉及到建筑与外界的隔声、建筑内各房间的隔声;隔声的部位包括:隔墙的隔声、门窗的隔声、顶部相通房间的天花顶隔声等。

对于与外界的隔声,一般的建筑结构都能达到基本的隔声要求,但如果建筑设计时完全没有考虑音响工程的需要时,就要进行隔声情况的调查了,必要时应该向建筑设计单位进行咨询,向公安机关了解当地的噪音限制情况等。通常不要将楼层的高处用作音响工程对于房间之间的隔声,如果由于墙壁太薄,就会给工程带来一定的难度,这时机以与装饰单位协商在装饰时为墙壁增加一层隔来解决中高频的隔声。

低频段的隔声要想彻底解决就比较困难,因为除了增大隔声体的重量外,没有其他更有效的办法,门窗是隔声处理的薄弱环节,对于它们的隔声可以向装饰单位建议提高门窗的制作质量,必要时采用皮革包门和双层玻璃窗,或者在门外增加隔离通道及窗户上悬挂厚重的双层窗帘等等,对于顶部相通房间的天花顶隔声也比较关键,尤其是在近年来兴建的一些大型娱乐场所里,其大厅的音响对周围包间的影响很大,其中一部分干扰就是从天花顶传来的,这部分的隔声方案不能提出太晚,否则很难实施,所以要求音响设计人员尽早向装饰单位提出问题,协调一个可行的方案,例如:在天花板上面再覆盖一层防火吸音棉或在天花顶上面一定距离再增加一层吊顶等等,总之,工程的隔声处理意义重大,既得提高工程的质量又利于用户的正常使用,同时应该注意慎重考虑隔声处理是否必要,处理方法是否可行,否则会增加一些不必要的工作和开销。(2)现场噪音的降低

对于现场的背景噪音许多人不术重视,而在国家有关标准中却都提出相应的要求,如:一级歌厅应小于35dB,一级迪厅应小于40dB级,原因就在于:背景噪音的增大相应就降低了扩声系统的信噪比影响了工程质量,要想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前面提到的隔声进行限制,例如:中央空调的风口噪音是否让安装单位帮助解决;排风机的噪音、大小、安装位置是否得当等等。(3)建筑结构的情况

应该说一般的音响是没有能力让建筑结构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图设计的,但是对于工程质量要求严格、建筑工程属于改建结构上进行处理的部分情况,音响设计人员都有必要尽量提出相应的要求,其中结构部分的长、宽、高的最佳比例,墙体的形状,控制室的位置设置,在前面的总体规划中已经有所提及,这里主要说说与工程安装有关的一些建筑局部结构情况,首先必须征得建筑单位对音响工程中需要吊装设备的墙面或房顶的承重能力的认可,尤其是灯棚的份量较大时,吊装安全性就更为重要;其次需要对已有建筑中的房间结构,预埋管线位置,出口有较为细致的了解,以利于可能进行的穿插管、布线施工,再者就是对建筑内部结构的薄弱环节进行了解,弄清什么地主可以改动,什么地方不行。

(4)声颤动、聚焦、反馈的避免

对于声颤动、声聚焦、声反馈带来扩声效果不佳的问题,一些人就只能笼统说音响效果不好,全部归为设备的原因,这样不太恰当,其实它们都应该属于声场的范畴,通常这些问题也不是时时都发生,所以在一般工程中往往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使是发生了这些问题,许多人也意识不到这是声场的不合理造成的,或者就是知道是声场院不合理,也没有办法解决,例如这样的现象,音响系统工作一般都还正常,但偶尔突然在现场能听到有节奏的象脉冲一样的“扑扑”声或“嗡嗡”的声音,通常在中低频段的某一地方最易发生,在厅堂较大时这种声音与直达声相隔较长,让人听起来非常不舒服这就属于声颤动,原因就是:声音在厅堂内相对平行墙壁间来回反射,而墙面的反射性又很强,声能很难减弱,所以要求在装饰的时候就随时检查厅内有没有出现两个反射性强的大面积平行面,有没有出现太多的玻璃,不锈钢结构,因为这些在装饰单位看来很平常的事情,都有可能导致问题的发生;声聚焦发生的弧形面放轩一些大件的装饰物品或悬挂幕布、窗帘等,以降低声聚焦发生的可能性;声反馈的前期预防比较困难,而且设计时也不能准确预见反馈发生的频点,但声反馈的防止对实际应用又比较重要,所以可以靠设计前期进行装饰材料的选用时,分析其在不同频点的吸声系数,并参照混响时间的计算来大致判断,为施工和调试提供必要的参考,当然要想彻底地解决以上多方面的问题,光靠后期的设备调试来完善,一般要在工程完工后,用信号发生仪及频谱仪对扩声区域靛点进行检测,利用设备的反复调试来弥补声场的不足。3.电气的设计

因为音响工程是依靠电能进行工作的,所以与声场设计具有有同等重要性的就是电气的设计。电气的设计又包括电源功率的计算,电源供电源供应的形式,管线的预埋,安全的要求等等,下面就分类予以介绍。

(1)电源的供应形式

对于般的用电设备,只要能满足其功率供应在电源的供应形式上不会有太多的要求,但对音响工程来讲,由于音响、灯光设备工作条件的特殊性,所以就对电源的供应形式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具体就音响设备而言,虽然一般都是靠单项链20V的形式工作的,但由于工业用电和灯光用电会对音响设备产生干扰,并且这种干扰轻易被人察觉,所以必须在供电形式上提出要求,尽力避免干扰的产生,一般来讲:音响的电源应取自供电线路中干扰较小的一路同时,条件许可的话,音响系统的供电线路与灯光供电线路分开布线,尽量单独在上口变压器出口取一路或者避开给工业设备或其它动力设备使用的那相,另行在后勤,照明那相取电;就灯光而言,尽量采用多相供电,布线上避开音响供电线路就可以,同时,供电线路中一定要有保护地线(零线)以保证用电安全;线路的各相功率尽量配平,达到稳定电网的目的,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对于电源的地线和音响系统的信号地线必须概念清楚,否则不公会给音响系统带来噪音,严重的还会危及设备的安全,关于它们的区别和实际工程连接,笔者在其他文章中已有介绍,在此不再详述。

(2)安全要求

安全作为时刻需要重视的问题,在电气的设计中必须时刻意识到,首先,设计的配电,用电方式必须安全,例如:不能允许线路超负荷供电,这就要求电源线的有效载流面积必须留有一定余量,绝对不能选用低规格的线缆;控制用的开关和插座必须合理地选用,绝对不能通过强行改变其物理形状或连接方式进行使用;其次就是:管线的埋设一定要牢固,线路的连接要规范:再者就是:线路之间的分布要考虑工作时互相在安全上有无影响。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任何工程的设计都必须绘制准确的设备位置图,管线图和系统连接图,这些图纸是工程施工的参考,又是检查、调试的依据,更是以后维修、改造的重要资料。

上一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考试试卷封面范文下一篇:企业党支部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