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作文:开学(通用17篇)
叙述作文:开学 篇1
第一篇:《描写与叙述的区别》
叙述和描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表达方式,常常被并列相提,但又有明显区别。
一、概念有别。
叙述就是用简练、朴实的语言,对人物的活动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作准确的介绍、交代、说明;描写则是用生动、形象、鲜明的语言,对人物和事物的特点作描绘、摹写、刻画。
例如“太阳已经落下去,浮云映在还乡河上”,这是叙述,它告诉我们浮云的影子映在哪里;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盛开的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这是描写浮云的色彩(像红绸子)、形状(像鸡冠花)。
二、功能不同。
叙述能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描写一般不能推进情节的发展。只能把人物、事物写得更加生动、形象,更加感人。
三、对象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叙述和描写的对象都是人物、事件和景物、物品等,但也有所不同。
写人物时,叙述的作用侧重于记叙、交代、说明人物活动的经历,而描写的作用侧重于描绘人物的外貌(指人的容貌、神情、体态、衣着、风度等)、行为动作(包括人物的饮食起居、学习、工作、待人处事中的表现等)、心理特征(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性格、能力等特点);
写事件时,叙述的作用侧重记述事件的发展过程,而描写的作用侧重于描绘事件过程中的具体形象、生动画面;
写景物时,叙述的作用侧重于记述景物的空间位置及变化,而描写的作用,则侧重于描绘景物的状貌和色彩画面,并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以表情达意。
四、语言各具特色。
语言是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是人们思想的外衣。叙述的语言以简练、朴实、清楚为其特点;而描写往往运用设喻、排比、对偶、反复等修辞方式较多,以生动、形象、绘声绘声、情融入声色之中为其特点,感染力强,富有情趣。
弄清楚叙述、描写之间的区别,在作文中恰当地使用它们,就会使自己的作文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第二篇:《怎样区分记叙文的叙述和描写》
叙述和描写都是写人记事的一种基本表现手法。叙述是作者对人物经历、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的表述和交待。叙述的手法有顺叙、倒叙、插叙。描写是作者对人物、事件、景物作具体生动的摹写。从描写对象上看,有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人物描写,还有社会、自然等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由于叙述和描写都是交错在作品中运用的,都是一种记叙性的陈述,因而阅读时二者不易分清,具体是叙述还是描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区别。
(1)应用对象的不同。叙述的作用,一般用于对人物身世、地位、经历等的介绍,对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的经过的交待。描写主要用于对美的风景、人物的形象、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物体的状态等方面进行刻画、描摹。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那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背影》)
在这次参加考试的二百多名考生中,有一个二十岁的考生陈伊玲,初试时成绩十分优秀,声乐、视唱、练声和乐理都列入优等,尤其是她的音色美丽,音域宽广,令人赞叹。(《第二次考试》)
第一段话是对父亲动作的描写。第二段话是陈伊玲第一次考试经过的概括性交待,是叙述。
(2)形象感不同。描写,是对人和事物的描摹,重视原来的模样、状态、情景,常常要绘声绘色,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形象感强。叙述只是交待人和事物的经历,缺乏描写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形象感。试比较:
风忽然大了,柳条吹动起来。
风忽然大了,那半天没动的柳条象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的摇摆,枝条象长出一截儿来。(《骆驼祥子》)
第一段话只是告诉人们,柳条在风中被吹动,到底怎么动,末作具体介绍,没有形象感,是叙述。第二段用了拟人、想象的手法,把柳条的动态再现了出来,给人的形象感非常强,是描写。
(3)线条粗细不同。描写是用细致的笔法构图,用的是细线条,犹如电影的特写镜头。叙述是用简练的语言、明快的节奏来概述事情的经过,所交待的人和事是粗线条的。如:
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但是举得很慢,象是在举起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的,一点一点的,等到举过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在空中,一动不动了。(《挥手之间》)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回忆我的母亲》)
第一段,对举手的动作用了形容词和重叠词,既写了所举帽子的颜色、式样,又写了举帽的速度、力度,用的是细线条,是描写。第二段对母亲辛勤劳动所作的农活的简单介绍,是粗线条,是叙述,而不是描写。
(4)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叙述对情节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包括时间、场面等大幅度的推进。长时间、多场面的变化,可用几句话叙述过去。描写,只是局部、片断上的变化,一般不能推进情节,即使有推进,也只是很小的推进。试比较:
普之仁领着我穿看茶花走,指点着告诉我这叫大玛瑙,那叫雪狮子,这是蝶翅翘,那是大紫袍„„名目花色多得很。(《茶花赋》)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星罗棋布、玉立婷婷的荷花。红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带雨,皎皎无瑕。怒放的,嫩蕊艳黄;含苞的,娇羞欲语。再加上绿盖叠翠,青盘滚珠,好一幅迷人景色。(《荷叶咏》)
第一段话是写普之仁领“我”看茶花,转到写各种茶花。有“我”所看茶花的场景变化推动情节发展。第二段用描写,写荷花是写同一时间内各种荷花的形貌、状态等,不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5)是否使用修辞手法。描写,要突出描写对象。用比喻、对偶、拟人、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较多。叙述,一般不用修辞手法。如下面一段描写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大家注视着陈伊玲,嫩绿的绒线上衣,咖啡色的西裤,宛如春天早晨一株婷婷玉立的小树。(《第二次考试》)
叙述作文:开学 篇2
一、教学生学会观察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 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就是说“生活是作文之本”。这很值得那些为“作文而作文”的人借鉴。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 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 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 就要让他们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找出一点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一些正确的引导,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 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会观察。
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叶老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 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 怎样使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 及时捕捉住观察的对象呢?教师一要多引导, 二要多提醒。比如要写周围熟悉的人, 首先要选定目标, 注意观察:这个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在行为习惯上有什么特征?有没有与别人特别不一样的地方?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类似的问题教师要经常提醒。有很多观察体会、很多灵感往往是转瞬即逝的, 一不留神就会溜走。教师应引导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 写自己的新发现, 写生活中的事物, 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教师要注意引导, 使那些没有观察意识、对眼前现象熟视无睹的学生, 慢慢培养起观察兴趣, 逐步形成观察的习惯。
二、带学生走出课堂
美国一位女教师微笑着给同学布置了一道作文题:“我们要来找出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针对未来的职业写一份报告, 而且每个人都要访问一个真正从事那种行业的人, 做一份口头报告。”这道作文题使十三四岁的孩子感到惊讶, 但他们还是遵照老师的要求去努力完成。此种作文可以培养人的五种能力:抉择能力、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样, 做、写、说、思便有机的结合起来了。”有了那么多的实践经验, 学生也就不会胡编乱造, 生搬硬抄, 而会把实践中的真实的感受融入到作文中去, 使作文为生活服务。
与中国相比, 美国学生写作文的生活材料比中国丰富。美国的作文课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写作任务, 而是可以在图书馆查资料或调查访问, 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准备的余地。美国作文课关注人生、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 与社会、与生活是互相沟通的, 并且追求真实和实用。这样, 学生就会在作文中寻找到乐趣, 不会像中国孩子那样“为了作文而作文”了。
如同样的作文题《我的父亲》, 中国是课堂交稿, 逼得有些孩子胡编乱造, 而且大多是千篇一律, 心目中的父亲毫无个性可言。而美国是一周内交稿, 让孩子们去采访父亲、母亲、祖父、乃至伯伯、叔叔、邻居和同事, 使孩子们更深刻地了解自已的父亲, 从而写出一篇生动而深刻的调查报告或纪实文学。
因此, 我们很有必要学习美国作文教学的人文性、实践性和趣味性。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不应只局限于课堂教学, 而要鼓励学生多走出课堂, 多角度地看待身边的一切事物, 学会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品德、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写作文, 热爱写作文, 这样会比仅仅在课堂里完成一篇作文有意义得多。
三、引学生学会倾吐
书读多了, 生活积累丰厚了, 就会引起倾诉、表达的欲望, 于是就开始写作了。学生有许多美丽的幻想, 教师应鼓励他们写出来。语文课就是要解放学生的心灵和才智, 让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只有敢说真话, 才能写出好文章。如《我生气了, 怎么办?》《我有烦心事, 怎么办?》这类作文题, 教师可以通过列举一些身边的实例, 引导学生把自己为什么要生气、为什么会烦心以及生气时的表现、烦心时的表现都说出来, 通过向全班同学的倾诉, 再经过教师的积极引导, 让学生自己想出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通过这样的引导, 学生会有一种情溢心间、不吐不快的感觉。此时, 教师要抓住火候, 让学生趁此宣泄自己的感情, 表露心声, 并让学生把这种感受写出来。
孩子们的童年是梦的季节, 这时候往往会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当孩子愿意把这些心里话都说出来时, 不论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可笑, 孩子的行为是多么幼稚, 只要是真实的, 教师都应该加以表扬。因为, 高尚的、美的情感都出自真实的事情、发自内心的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成为了写作的第一手材料, 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 还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 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叙述性材料作文的审题 篇3
1.准确理出材料中的人物对象,分清材料中对象有无主次之分。
任何一则作为作文命题的叙述性材料,都有可能拥有至少一个对象,有的甚至有两个以上的对象,故而,分清材料中的对象,弄清对象的主次之分,很有可能就能从中得出了解材料的角度。例如:2011年辽宁卷作文,其对象有拿着苹果测试的哲学家,有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学生,有敢于质疑的学生,还有不敢正视现实的学生;这些人物(对象)在此交织在一起,最后展示出结果:苹果是假的,如果仔细揣摩各个人物的不同反映,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不难得出材料的主要内容。
2.抓住具体的事件,理清事件的脉络,分析前因后果。
叙述性材料往往有具体的事件过程,在审题时,要弄清写了几件事,这几件事之间有何先后关系,因果关系,每件事可能反映什么社会问题,事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得出的结果如何等等,抓住这些事件,分析其事件实质,反映的主要问题,重要含义,主旨内容。就很容易得出事件的内涵。例如:有一则写一个不幸的人因海难而得以生还,流落荒岛,只好搭个窝棚。结果由于大火烧毁了窝棚,而海上航行的船只却发现了他,因此他得救了。这里拥有出海遇难、侥幸生还;流落荒岛、搭建窝棚暂时栖身;窝棚起火,因此得救这三件事,而这三件事均含有因偶然事件产生了不幸或幸运的结果,抓住这些结果,就很容易概括出材料的主旨内涵来。
3.借助材料内涵,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看看材料是如何表现社会现实意义的,由此审准题意。
新材料作文在命题上往往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其材料内涵往往折射着社会现实,反映社会上的某些精神、现实内涵等。因此,在审题时要注意与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审题。就像上面的海难遇险者那样,因偶然的事件发生,产生了种种不幸,又带来了种种幸运,但反映的社会意义却十分明显,那就是无论不幸还是幸运,都要坦然面对,这样才能清楚到底是不幸还是幸运。因此,题意就十分明显了。
自己的叙述作文 篇4
没有人在意你的懦弱,只慢慢选择坚强。
如果你笑,全世界会陪着你笑,你给全世界一缕阳光,世界还你一个春天。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寂寞在行走,在孤独中思考,不要期望别人解读你的心,认同你的思想,要知道,你只是行走在世界的路上,而世界却给了你全部的天空。
奢求不来别人能给你什么,在那些小心翼翼的感动面前,不要展示出自己柔弱的双肩,记得自己的笑,让自己的`梦也随着绽放出绚烂与精彩,就算别人看不见,你也可以一样笑得自如。
微笑也是一种语言,传递着很多我们或知或不知的感情,有的浓,有的淡,就像是紧绷在大脑内的弦,让你永远记得那些给过的关爱、感恩、喜悦、温暖与鼓励。
当然,也有很多时候,你无法明白身边最亲近的人为何对你如此漠视,仿佛是可有可无一样,这时的你,心会不会突然冰冷如刀?或许你可以选择竭斯底可的放肆,也可以选择毫不考虑的大笑却永远底不过那永远属于自己的微笑。它永远传述着你心灵最深处的灵魂,你可以寂寞,可以难过,可以放弃,因为在那之后,你可以开始微笑,让别人以为你的世界开着一朵绚烂的花,璀璨。
年华苍苍,我们无力的挥霍着刚开始的青春,执着的追求着达不到的要求,毫不顾忌的张狂,还有那叙述着属于自己微笑的语言,在世界的途述中,都那么的自然。
助人为乐叙述作文 篇5
星期三,我生病了。婆婆带我去看病,由于针水滴得慢,打到母亲下班还没打完。母亲带中午饭给我吃,吃着吃着,母亲对我说:“晴晴,你看前面的小朋友,多可怜啊!好像说她们要去拿药,小孩没人看管。”
于是,母亲走到前面说:“小朋友,你婆婆是不是要去拿药啊?”那一个小朋友惧怕的点了点头。然后,母亲跟小朋友的婆婆说,我帮你看小孩。那位婆婆兴奋的点了点头,脸上充满了感谢,然后去拿药了。
母亲温和的问小孩:“小朋友,你是不是发烧?那就要喝多点水。”那一个小朋友乖乖点了点头。母亲又去沏茶给小朋友喝,等那位婆婆回来后,母亲回到我身边。
叙述战胜自己的作文 篇6
在人生中,常会有一些或快乐、或悲伤、或惆怅、或感动的事,也如沙滩上那些五彩缤纷、小巧玲珑的贝壳和卵石。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经历,而在我的海洋中,有一朵炫丽耀眼的浪花。
学校每一年都有运动会,而运动会,是整整一个学年最扣人心弦、激动人心的时刻,上一年运动会的事情,让我至今都念念不忘,历历在目。那一届运动会我长高了许多,于是从来没拿过名次的我被老师选进参加了项目。那时候,我的心是那样惶恐不安。仿佛又千万只鼓在齐声击打,响声震耳欲聋。我恐惧,生怕自己那不了名次,整个心一下子悬在山崖,又马上跌落海底,我感到了内心强烈的绝望。虽然,我也想拿好名次,但是脑海中,那个艰难地迈着步子的我,好像一片巨大的黑暗阴影,紧紧地笼罩着我的大脑,让我喘不过气来。
比赛的那天来临了,是那么突然,我紧咬着嘴唇,感受着那一寸寸逼近心房的痛,轻微的,但却是钻心的,我近乎快乐地享受着这痛苦,它给我带来了一丝洒脱。有那么一刻,我想过逃避,但是我没有任何理由为自己开脱,这是一种责任,我必须对班级负责。但我却怎么也不能克制出内心的忐忑与紧张。主席台很快让我们去检录了,我看着暴着青筋并且汗津津的手掌,嘴角微微地扬起——那是一个艰涩的弧度,苦笑啊。
我看了看骄阳似火的天气和散发着汗味的跑道。何止是我呢,他们都在努力拼搏!一篇通讯稿正在播出:“……运动健儿们,相信自己,想一想正在为你们呐喊助威的我们,胜利就在眼前!超越对手,战胜自我,你们是最棒的!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会作文在终点迎接你!”真的可以这样吗……我喃喃自语。心中的那条坚守的防线被越涌越凶的潮水冲弱了,最后终于冲破了堤坝,所有的潮水漫延了整个心。我蓦地站了起来,只要努力去拼搏,不管结果如何,我都已经满足了。
看着同学们如太阳花般灿烂的笑脸,听着他们激情澎湃的豪言壮语,我想,我再也不能,也再也下不了狠心对自己说“不”了。心中的热量一度度上升,我握紧了拳头,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想冲出胸膛,尽情挥洒!感受着仍起伏不平的心跳,我知道,这里面多了一份自信,多了一份激情。我的任务很简单,就是跑到终点,完成了,我就赢了。
是的,我的确赢了。那决定一切的枪声迸进枪管,我就飞奔了起来,不为别的,就为了能为自己争取到一点意义与价值。哦,当然更为了班级。我跑了,累了,哭了,笑了,换来的是同学们不可思议、心情若狂的神情和荣誉,我值了。比赛的`过程中,我想到过放弃,因为喉咙像卡着一块煤炭,有一丝丝血腥味,但是荣誉、欢笑,还不比这个更重要吗?加油,林芝羽,我暗暗对自己说。
当我接过校长手里的两块金牌,三张奖章时,我好想哭,鼻子酸酸的,泪水充盈了眼眶,我真的很想趴在老师肩上大哭。但是,我笑了。真的很满足,所以,我笑得很灿烂。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忍着不让它落下来。有谁知道,我在心理上付出了多少大的努力,我需要跨过多大的心理障碍。但我不能哭的,绝对不能哭的,林芝羽,我要想想,这么多的喜悦把我的心塞得满满的,我一定要笑啊。
叙述作文:开学 篇7
一、小说的叙说者
小说《避暑地的猫》的构成简单明快,描写了锅野医师在8月18日那天的经历,重点是他的病人•久保修平向他讲述了一个长达8个多小时的故事。该故事以修平为叙述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少年往事。他从下生活在动辄受辱的环境下,幼小的心灵发生畸变。17岁那年夏天,愤怒驱使他制造假事故杀害了布施夫人•美贵子。以此为契机,一步步发现了主人布施与母亲和姐姐通奸的事实。这样的事实让他陷入虚无,在地下室演练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杀人计划。事故后,他因忏悔而痛苦绝望,更因虚无而活下来。
小说的主人公兼叙述者修平,出生生长在轻井泽,对当地人的虚荣和虚伪如数家珍。且修平作为别墅长工的儿子,从小切身体会着屈辱和卑下,为了保护自己,不自觉地养成了撒谎的习惯。再加上,当时的修平十几岁,正处于从青少年时期。这个年龄的人叛逆,容易冲动,而且以自我为中心,鄙视周围所有的人,享受自己的谎言捉弄他人的快感。小说中的修平欺骗所有人,甚至骗过了经验丰富的绢卷刑警。这样一位爱撒谎的叙述者所讲的故事很难让读者完全信服。小说的行文中也明确表示:“无法判断修平说的是谎言,还是真话。”这句话虽出自锅野医师之口,但间接表现出作者对修平话语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
第一人称叙述者“我”(修平)身上,事实上有两种自我。一种是生活在布施家别墅里的少年时期的“我”,即正在经历那段往事是的“我”,称为经验自我;一种是15年后以过来人的口吻叙述少年往事的“我”,即目前叙述那段往事时的“我”,称为叙述自我。在叙事时,叙述自我和经验自我是明显不同的,这样的安排,人物角色给读者的印象就呈现出一种错落感。也就是将“我”散发成了另一个人物角色的存在。叙述者的视角自然就会存在不同时期的变换,多了一层自我审视。将主人公修平的完整情绪变化清晰地表现出来。总的来看,叙述自我和经验自我在文本中呈现出对立、交叉和统一的复杂关系。经验自我和叙述自我的对立,其实是少年视角与成年视角的对立。作者并没有刻意渲染这种对立,而是让叙述自我以一种审视的、自省的眼光来对待经验自我。从而使故事在“叙述自我”和“经验自我”的不断转换中向前推进。
二、小说的叙述视角
小说《避暑地的猫》通过第一人称叙述者讲述整个故事的方式展开。从整体来看,故事中的每件事都是从“我(修平)”的视角去观察,去描写的。只能是“我(修平)”所见、所闻、所感的有限世界。由于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很难解开所有的谜团,更难看清所有人的真面目,叙述者也不例外。更何况,当时的修平仅仅十几岁,虽然聪慧,比同龄人要成熟,但毕竟涉世未深,很难看透大人们的世界。因此,作品中残留一些有失偏颇之处和未解之谜也在情理之中。
一般来说,人在向他人讲述某件事时,受某些主观因素的影响,大抵不会讲述那些对自己不利或不愿为人所知的部分。这种现象多次出现在该小说中,给读者的理解造成困扰。例如:修平向姐姐盘问父母与金次郎之间的秘密时,姐姐不是岔开话题,就是避重就轻地讲一些细枝末节。不完全的信息诱导了修平,使他在关键时刻误判了父母和布施夫妇的内心并犯下难以救赎的罪恶。
该小说的一大亮点在于:小说只叙述修平所见,所闻,所感的世界,并不对结局妄下定论。例如:对于姐姐美保为何要走下地下室,与金次郎发生不伦关系一事,各个登场人物都有自己的说辞。他们同叙述者修平一样,从自己的视角来观察,并通过自白或对话的形式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几个视角的重叠产生了多声部的效果。多声部相互作用使每个人的叙述都成为不可靠叙述。读者可以从他们叙述的“事实”中找到连接点,进而还原事实的真相。
三、结语
作者通过层出不穷的谜团吸引读者跟随其脚步去求索、去解密。第一人称叙述者具有视角限制,而且叙述者修平本来就爱好撒谎,更重要的是,局部存在登场人说自说自话、相互矛盾的内容。因此,直至小说的结尾也不明确真正的事实到底如何。如此,读者便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读该小说、来还原自己心目中的“真相”,享受作为一名“侦探”的乐趣。
摘要:宫本辉是当代日本文坛的代表性作家。其小说《避暑地的猫》以别墅长工儿子修平的视角,描写了别墅长工和别墅主人两个家庭间的爱恨情仇。该小说含有悬疑推理的成分,又超越了推理小说,其主旨不在于解开谜团,而在于解释人的复杂性。推理小说式的展开方法引人入胜,使读者体会到解密的快感。限知的叙述视角使故事可以拥有无限种所谓的“事实”,至于“事实”到底如何全凭读者的理解和判断。
关键词:宫本辉,《避暑地的猫》,叙述者,叙述视角
参考文献
[1]宫本辉著:『避暑地の猫』,日本:讲谈社,1988年3月。
[2]野间正二著:『小説の読み方論文の書き方』,日本:昭和堂,2011年4月。
[3]刘家鑫主编:《日本当代小说导读》,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第一现场.叙述 篇8
你了解军犬吗?你了解职业训犬人的生活吗?你知道中国军犬的发展脉络吗?这些疑问注定要等到眼睛得到满足之后才会对自己提问。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对军火知识的储备仅仅是诸如“狼狗”“黑背”之类的概念,以及《擎犬卡儿》《犬王》等影片的模糊记忆。
我们还知道的资讯有,这儿是亚洲最大的军犬基地,是我军信息化管理程度最高的军犬专业机构,是集训练、教学、繁育和科研于一体的全军军犬专业最高学府,是我国同行业中训练及繁育军犬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专业机构。
这儿的兵告诉我们他们有七八百条犬。于是我们便在好奇和担心中与那些品种高贵、或警惕或愤怒或温顺或凶狠的犬们隔着犬舍的铁栅栏进行了初次的见面和交流。显然,它们并不欢迎我们,一如我们对它们猎奇心理背后的不安和恐惧。
恐惧来自无知。那些训犬员们称呼它们为无言的战友。那些官兵熟悉这些特殊战友的性格脾气和身上的每一根毛发。他们气味相投,惺惺相惜,亲密无间。他们懂得如何用专业的手势和口令与军犬们交流,他们把自己干的活儿称为一门科学。我们的录音笔中,他们每个人都善于交流,侃侃而谈。我们很快找回学生的感觉。
他们几乎每个人都提到的于斌主任,第一次采访的时候我们没有见到,但并不妨碍我们了解到关于这个名字与这个基地的一些故事和传奇。這个享受副军职待遇的大校军官有着40多年的兵龄,和军火打了27年的交道。尽管他与军犬最初的缘分有一些历史的巧合和偶然,甚至带有某种天然的被动成分,但此后他在中国军犬领域内的表现作为以及理念视野,都成为人们对其报以敬佩的主要论据和话题。
正式采访的时候,我们见到这位体态魁梧的豪爽老兵。他身上的某种蒙古式的粗线条、乐观和豪爽,显然与他几十年的内蒙生活经历有关。我们的话题从他与军犬最初的渊源谈起。这场跨度近50年的回忆,零散、细致。一些人物和故事随着记忆在我们采访的那个上午逐一浮出水面。时光滤去,面前这个中国军犬历史的回忆者和见证人,说起往日那些名字和故事时仍能让听者感到几分兴奋和敬意。历史的机缘和必然连同一批想干事的人共同决定了中国军犬的发展脉络。
及至这个前身为北京军区军犬队的军犬基地,成长为今天中国甚至亚洲的军犬行业龙头老大时,这个自称“沾了军犬的光,出了十几次国”的军火学校“校长”用一句话为他的回忆作了结尾:“我们现在与国外的差距还很大,没有很宽的视野,缺少先进的理念和专业精神,即使再埋头苦干、再有责任心,也不会把一项事业做大。”
同这句话一样让我们吃惊的是采访时基地政委李儒芳的一番言论。这个名字儒雅的上校,喜欢书法、爱看《中国国家地理》,待人热情干脆。他除了再三向我们推荐好好发掘于斌主任的史料,总是不忘了强调:“感谢《解放军生活》对基地的关注、对军犬的关注,但更希望你们加大对军犬的介绍和宣传,只有更多人了解军犬,关注军犬,才能让人们对军犬的态度不仅仅是猎奇,才能有一个科学的心态,才能进一步带动中国军犬事业的发展。”
这番话从一个从事多年宣传工作的政委口中说出来,让我们折服的同时,也让我们暗自检视了一遍自己。这时候,我们才知道,自己的好奇心态,也许本身就代表着当前大多数人对军犬的态度。当然,起步本身就很晚的中国军犬,想马上揭掉头上神秘面纱,从专业领域走向普通大众,注定是一种奢望。从猎奇到关注到尊重到科学,也许不仅仅是态度的跨越,更是一个事业的跨越。
叙述我长大了作文 篇9
今年,我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可父母老是说我小,说我还不懂事呢。我很不服气下决心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长大了。
今天中午,父母不在家,妈妈打电话来让我拿钱去饭店吃饭。我想;我地零用钱是买买学习用品的,怎么能拿去吃饭呢?于是我决心自己做饭,我拿来锅到入一些米,接着拿来少许水洗,反复洗了几便,觉得米已经洗干净了,将他倒入电饭锅里,放好水盖好,最后插上了插座。为了节省时间,我就把鱼热了热。等我做好饭,肚子已经咕咕叫了。我赶紧拿起筷子,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就在这时候父母回来了,妈妈看见我在吃自己煮的饭菜时,高兴的说;“我们的晨晨长大了。
我多高兴呀!因为我终于用自己的行动向父母证明我长大了。
叙述中秋佳节高一作文 篇10
中秋节的早晨,我们一家早早起床,带上月饼和其他东西回到了老家。
人们都说:月到中秋分外明。在我们的期盼中,夜幕降临了。我们把椅子搬到老家的阳台上。我聚精会神地盯着天空,一边吃着月饼,一边等着月亮升起。奇怪,时间为什么这么慢?我现在简直能用度日如年来表示我此时的心情。但很快,月亮小心翼翼地从山间探出头来。
开始,月亮只是露出一道黄色的边儿。过了一会儿,月亮从那些如烟如雾的云层中脱颖而出,揭开了它那神秘的面纱,近了近了……月亮缓缓地登上了天空,就像给深蓝色的夜空镶嵌了一颗美丽的明珠。月亮越来越高,越来越亮,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苏轼的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奶奶正在给妹妹讲着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听了这个故事,我真想借一双大雁的翅膀,飞到广寒宫,看看可爱的玉兔,帮助吴刚伐桂……
这时,妈妈拿出一张八仙桌,上面摆着一些月饼,有五仁的,有鸭蛋的,有水果的,有火腿的,也有鲜肉的,上面还摆着一些橘子、苹果、葡萄什么的,正中间是一个香炉碗,里面插上三根香。奶奶说:等香燃着了,我们要对着月亮叩拜,祈求风调雨顺,阖家安康。
拜完月,我们开始玩成语接龙游戏,谁赢谁吃一口月饼。玩着玩着,就有人拍肚皮说实在吃不下了,还好,我有意输了几回,才没被美食撑破了肚皮。
“东亚”叙述存尴尬 篇11
可以看出,此次协定的签署,用的是三国概念,并未出现“东亚”字样。一方面表明三国官方在“东亚”叙述上的谨慎,另一方面也说明,“东亚”叙述即使在三国官方,也存在同样的尴尬——毕竟,中日韩三国,远不能涵盖“东亚”,朝核会谈是六方而非四方,也是注脚之一。
历史记忆不容回避
最近二十多年,学界有关“东亚”叙述的努力,在上述三国以及台湾,不绝如缕,但学术交流的基本情形是:各自表述,鸡同鸭讲,达不成任何共识。民间叙述是通过学界完成的,——它不可能形成完整、独立叙述,可见的部分,除与“东亚”叙述没什么关系的大众娱乐外,便是与历史记忆紧密关联的相互怨怼乃至仇恨。换句话说,民间叙述成了官方往来的制约因素,也曲折地影响了学术界交流的成效——谁也不敢忽视民间历史记忆的间歇性发作。
据知,近年有关“东亚”叙述的主力军,是韩国学界。日本知识人谈到“东亚”概念以及延伸话题时,极其小心谨慎,而中国知识人对“东亚”概念始终抱着提防心态,除个别学者专于此,另一些学者将其作为话头工具,绝大多数学者避之唯恐不及,因而成果了了。
造成尴尬的第一个原因,是痛苦、悲怆的历史记忆。历史上,东亚各国和地区相互纠葛,征伐占领,兵戎相见的悲剧不断上演,影响所及,至今不时发作,使该地区成为世界上少有的问题中心,严重妨碍了该地区的和平与和解进程。尽管经贸关系让身处该地区的成员隐约感觉到相互团结的重要,但任何可与历史勾连上的事件,都会使双边甚至多边关系,瞬间处于猜疑乃至敌对状态。远的不说,仅当今存在于该地区的难解矛盾,就包括中日领土领海之争、日韩领土领海之争、韩朝暂时休战事实上的战争状态、中韩中朝存在的各种矛盾、海峡两岸仍未达成全面政治和解的事实,以及俄日北方四岛争端、朝美敌对、美在韩日驻军等等。
概念模糊不清
第二个原因,是概念的模糊不清。东亚包括哪些国家和地区?它是地理概念、政治地缘概念,还是历史文化概念?它是某些成员的一厢情愿,还是所有成员间必要的共识,甚或世界各国认同的客观事实?东亚除中日韩三国,何种意义上包括朝鲜、台湾?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蒙古是否涵盖在此概念中?已经内在化于日韩台的美国,是否注定成为东亚(事实上)的成员之一?果如一些学者所说,东亚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儒家文化是它們共同的遗产,那么它应该包括越南吗?在推进东亚一体化进程的过程中,如何排除美俄巨大的事实存在?
以上尴尬,无一虚构,都是真实而确切的存在,真可谓“东亚”叙述,牵一发而动全身,剪不断理还乱。
解铃还须系铃人。且不说“东亚”概念是否成立,该地区地理-政治上的事实存在,使得人们无法避而不谈“东亚”。全球化进程,使得该地区的和平和解必须提到议事日程,——其实,这一努力,几十年来从未停止,且有不同程度的收效。
政府层面,刚刚签署的中日韩协定,是其重要的进展之一。民间层面,5月23日至25日在东京举行的第十三届“东亚出版人会议”暨韩国Paju市东亚图书奖评选活动,亦是难得的努力之一。会议期间,“东亚”三国四地出版人、学者共同规划“东亚文化地图”,以及“走向东亚文化地图共有——如何描绘感情记忆”研讨活动,呈现了一个“东亚叙述”的视角,其中后者尤值得关注和记述。
在《我们为什么要谈东亚》中,学者孙歌谈了五个问题:东亚范畴、中国的亚洲论述、日韩东亚论述困境、东亚论述第一现场(在朝鲜半岛和冲绳),以及“分断体制理论”与东亚论述难题。孙歌在“难以谈论东亚,又不能不谈东亚”的质疑中展开叙述。她认为,任何意义上,“东亚都无法作为一个单一自足的范畴成立”,东亚论述的目的既非为东亚一体化进程寻求正当性,亦非静态地求证什么是东亚,而是借助此一视角进入历史。在孙歌的认识中,寻求历史和解,进而才可谈论现实中的东亚,才是东亚论述当下的第一要义。的确,东亚各社会如果不能就历史达成谅解,任何谈论它的努力,都非常可疑。
美国“内在化于”东亚
孙歌论述可圈可点之处,是指出美国“内在化于”东亚这一基本事实,惜之她未能全面展开此一话题。无论文化的、历史的还是地理-政治的东亚是否确实存在,也不论处于该地区的成员是否有意愿成为东亚叙述的对象,美国“内在化于”东亚这一基本事实,使得东亚-亚洲论述,都不能脱离开美国而成立。
在通讯和交通发的今天,即使中国政府都愿意承认,美国是与中国隔洋相望的国家,中国从不反对美国“重返亚洲”(事实上,一百多年来,美国从未离开过亚洲)。东亚内部寻求和解,以及东亚各成员达成“现代化”的任何努力,都必须考虑美国因素的存在,离不开美国的参与(和介入)。仅拿中日——这一东亚内部和解需要处理的最重要的一对关系——和解进程来说,也大概只有中美首先建立互信,才是可预的。换句话说,中美建立互信机制,是中日和解互信的前提条件。
台湾联经出版公司发行人林载爵先生的《去殖民化:台湾历史重建的复杂经验》演讲,充满历史的悲怆、痛苦和曲折。林说,从去殖民化角度看,被殖民者在摆脱殖民统治后,本该是以其自主性重新审视被殖民的经验,建立新的自我意识。但对台湾人民来说,此一过程,因新的统治者施加的统治策略和手段,而被压制,使得台湾去殖民化的历史重建任务,遭到延误,且走了一条曲折道路——这既是当代台湾最主要的经历,也是最重要的不可回避的课题。
在演讲的最后,林载爵引用了台湾历史学家周婉窈的一段话:21世纪第一个10年,台湾社会正面临如何整合两种历史记忆的关键性时刻。由于我们无法把时光拨回1945年,为了内部的融合,为了建立一个理性沟通的社会,这两种历史记忆必须处于开发状态,向对方敞开,甚至向一个更为遥远的过去敞开。唯有如此,分裂的社会才能获致“正反合”的生成力量。
以笔者观察,台湾“正反合”的生成力量,既离不开中国大陆,也离不开美国因素。台湾融入“东亚”社会,并非指日可待,它一方面取决于中国大陆的政策,一方面取决于中国大陆与美国互信结构的建立。
日本学者、出版人龙泽武和韩国出版人韩性峰的演讲,都是以批判美国而展开。龙泽通过反省战后日本出版界推动和平利用核能,以及背后的促动力量美国所起作用的教训,为东亚出版人应该承担怎样的历史责任,提出示范性警告,予人启发。而韩性峰以“韩流”大行其道为例,阐述了东亚自决自立,以及消除美国对东亚影响的可能性。
不论正面批评还是潜台词,主要演讲人的“东亚”论述,都无法抛开美国在东亚的存在。在笔者看来,这构成了东亚叙述独立成章的第三个尴尬。不仅日本成为美国地区战略伙伴,美日安保条约甚至覆盖韩国和台湾;解决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机制,美国是要角;朝韩南北和解进而统一,美国依然是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即使海峡两岸的和平前景,美国因素亦不可忽视。在此意义上,美国到底是东亚论述的妨碍性因素,还是积极的建设性因素?结论恐怕既不取决于感情,也非会议争论所能得到。
盼春节400字叙述作文 篇12
我期盼春节,春节的郓城是最美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笑语欢腾。尤其是除夕之夜,五颜六色的礼花,绽放在夜空中,千姿百态,有的像银蛇狂舞,有的像孔雀开屏,还有的像绽放的花朵。它们把郓城装点的绚丽夺目,整个郓城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而今年的春节我尤为盼望,因为我将过一个与众不同的春节,因为我要到我们祖国南端的圣土---香港,在迪斯尼乐园里过一个奇妙的春节。
我期盼着春节,春节充满了亲情。每到春节,妈妈做了一盘又一盘的美味佳肴。也许妈妈已经忘记了连日加班的疲惫,忘记了她两鬓又多了一丝丝白发,妈妈您辛苦了,我真想用双手抚平您眼角的皱纹。我希望今年的春节妈妈满足我的心愿,带我到香港旅游,为了让平时紧张的我彻底放松一下心情,我非常感谢妈妈,感谢她一年来辛勤地工作,感谢她灯前伴我学习的身影,才让我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妈妈我已经长大了,今年的我将不会再让您为我操心为我劳累。
叙述我的幸福作文 篇13
那是一个灰蒙蒙的日子,音乐家——蝉,不再鸣叫;伴奏的树木,不在作响;旁观的鸟儿,不再发出赞叹;太阳辞职去三亚度假了,乌云打起了免死金牌,放学后,五年五班格外安静,但是,这种静静的可怕,那是因为……
放学后,老师让我宣布一件事:“因为各种原因……嗯……所以,我要转学到福州了,大家……再见。”
“什么?”“怎么可能?今天又不是愚人节。”“张铭洋,你告诉我这不是真的!”“你开什么玩笑?醒醒吧!”“呵呵,这种宇宙级的玩笑一点也不好笑,是吧?”我笑了,不过,这是一个苦涩的笑,里面包含着嘲讽与凄凉,当我看到同学们惊愕的表情;当我听到抽泣的声音和喃喃低语的“这不可能”“这不是真的”时,我的心狠狠抽动了,我明白了,这一切已成定局。
大多数同学都哭了,就连我的死对头——陈博霖,也发呆了,也木然了,就连一直以坚强,一爱笑著称的我也哭了,那时,我望向天空,天空一改以前的乌黑,早已换上了一片湛蓝,一片云,正想在不知不觉中偷偷渡过。我明白了一句话: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有时候也并不是为了欣赏天空,而是为了让泪不会流下来,但是,泪,还是在不轻易间如流星坠落般,划过脸庞,滴落到地板上,溅出一朵美丽的水花。那时我的眼底划过一丝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与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的糊在心上,我还记得,我的班主任赵老师送我的笔记本的第一页上,写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字样时,嘴角划过一丝淡淡的微笑。
评论:叙述的智慧 篇14
或许,明智的论者更应该从文本鲜明而密集的意象“合欢”落笔。一切理解都是生产性的,都需要特定的语境,具体到作品中,就是释义者对于文本意义的再生产。施莱尔马赫甚至怂恿我们,阐释学的任务就是,理解得比作者更好——这话估计得让不少学院派评论家如坐针毡。幸而伽达默尔吸收前辈精华,提供了“视野之融合”的折衷手段,对理想读者循循善诱:当我们假定的“视域”与作品置身于其中的“视域”相融合时,理解这一事件就发生了。视野的交融,得以让作品、作家、读者共同在大千世界的背景之下,进行对话与交流,从而建构起新的话语。然而,无论释义者的话语系统多么自圆其说,作为阐释产物的话语,多少都有虚妄的成分在里头。因此,放弃索隐、求证与旁敲侧击,以普通读者的身份贴近作品,与作者一起体察人性的幽微,探讨生活的况味,反倒不失平和理性。
《合欢》的故事并不复杂,两个女孩子从中学到中年,相知相惜相伴,成为彼此的“心坎”。这伟大的友谊超越普通友情,但又不致走向拉拉式的情爱。乍读下来,颇有几分《七月与安生》或《二三事》的意思。可安妮宝贝笔下的人物向往的是盛大而飘渺的繁华,哪里容得下凡俗庸常的人间烟火?早在十年前,王安忆在谈及小说的当下处境时,就曾警告过当代作家,如果不能合理解释小说中人物的生计问题,那么,作家笔下所有的精神追求,“无论是落后的也好,现代的也好,都不能说服我,我无法相信你告诉我的”。在这一点上,刘鹏艳处理得令人信服。无论是职场白骨精孟小菲(《桃花债》),还是怀揣神符的刘某人(《辰州符》),以及本文中行走天下的罗家平,都得自谋营生,都能接得着地气。他们的困惑与挣扎,有因袭的重担,但更多的是时代的负荷。作家注视和思索着生活的多棱镜,努力捕捉不同的画面与情愫,随物赋形,点铁成金。不得不承认,在刘鹏艳的笔下,平凡世界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都有一种打动人心的魅力。她的小说中,自始至终都有一个清醒、冷静的叙述者,精准地控制着叙事节奏。品味《合欢》,你能再次感受《日月长》式的冷眼热肠。而在将父女之爱与纠葛写到极致之后,闺蜜之情又试图带给读者怎样的震撼?
小说主人公罗家平,相貌平平,成绩平平,处在妖精似的姐姐和宝贝般的弟弟的夹缝中,自顾自地野蛮生长。这样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与各方面都优异N倍的“我”居然擦出了火花。为了让她完成对“我”的启蒙,生活早早启蒙了她。她抽烟喝酒,身携利器,勇闯天涯,又老于世故,敢于担当,每每一出言便能勘破世情真相。“我”不敢做的事,做不了的事,都由她包圆了。一句话,“我”是A面,负责光鲜生活,她是B面,负责粗砺灵魂。“我”与罗家平终究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只有她们合体,才能完整地建构起这部小说的整个世界。这样理解,似乎就不难明白,为何作家的落点不稳,在罗家平与“我”之间频频位移了——她们本就是一体两面,是彼此的镜像,彼此的守望。丑与美,恶与善,粗俗与崇高,交织在生活表面与人性深处,令人欲罢不能。
“我”与罗家平,包含人格的A面与B面,轮番上演着生活的悲喜剧,爱情、家庭此类传统意义上女性深以为意的福祉都未眷顾她们,两人唯有在相互罗织的理想里抱团取暖。罗家平的爱情经历与她的咒语一样惊心动魄,她的先知能力与毛姆笔下的思特里克兰德的绘画天赋那样,带着不证自明的意味。“我”呢,仿佛应有尽有,一切在正轨上,却也情路艰辛。婚姻上兜兜转转,不管是家资匹配的,还是一碰倾心的,终究意难平。说来说去,唯一靠得住的,只有罗家平经年累月的情谊和不求回报的陪伴。尽管或许对弗洛伊德或波伏娃那些神奇理论烂熟于心,但作者似乎无意对抗菲勒斯中心主义,两个女人之间的肝胆相照、情比金坚,足已轻松解构俗世的男权神话。小说的高潮部分——最后的晚餐,用足了小资的佐料,“醉笑陪君三万场,不诉离伤”,她们要在生命的转角处好好地致青春。然而,可供她们回味的青春又有多少欢乐可言?残酷青春才是当代文艺青眼有加的不衰主题。余华、毕飞宇不论,张悦然、笛安也不说,单是李樯编剧的《孔雀》《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黄金时代》就有上佳表现。《合欢》不满足,它要为残酷青春加码,合亦不欢,谁都不愿与生活和解,女主人公告别世界的时候,甚至带不走浅浅一吻,茫茫大地,只余满眼合欢。
责任编辑 李国彬
点亮心灯叙述作文 篇15
父亲用父爱的温暖,为我三年的高中之旅点亮了一盏心灯,让我在可预见的艰辛中不再孤单。进入高中,学习的压力就像头皮屑,抓不住也洗不掉。为此,我回到家晚上学习后,开始有一段时间熬夜到深夜学习。去年冬天,家里的暖气照常继续,但是当我开始熬夜的时候,我很干,经常被中暑。父亲想了个办法。每次放学回家,我都会烧一锅开水,放在房间里蒸发,这样房间里的湿度就会增加,不让我呼吸干燥的空气。随着热水冷却,蒸汽会减少,我父亲会陪我到深夜,不断地给水加热。
几天后,由于睡眠不足,我父亲的眼睛红了,布满了血丝。我劝他不要陪我,他咧嘴一笑:“少睡也无妨,无所谓,你跟着你的。”不过我的鼻咽部很不满意,发炎一点也不刺激。轻点。父亲有些担心。一天,回到家,家里照例放了一壶热水。但是我父亲又拿了一盆干净的水来,胳膊上搭着一块抹布。令我惊讶的是,父亲说:“地热,我用湿布擦一下,让它凉下来。”我连忙停下,他却说:“你跟着你的。”四十岁的父亲,弯着腿,双手捧着布,在水里漂洗,扭一扭,弯下腰,用力擦,从角落到桌子,从桌子到椅子,从椅子底下到角落里。每一层楼都被他一遍遍地用抹布浸湿。父亲老了。灯光下,黑色的冰霜夹杂着黑色的头发,十分刺眼,细密的汗珠滴在泛黄皱巴巴的额头上,鼻尖顺着抹布滑落,在地板上蹭了蹭。额头上几道青筋爆裂开来,脸颊肌肉微微颤抖,双手却不停的擦着,擦着。我忍不住了,说:“爸,你可以歇会儿了。”他说:“好。”他站起来伸了个懒腰,拿起一壶冷水重新加热,然后又回来继续冲洗。看到我盯着他看,父亲说:“你向你学习。”看着蹲着的老父亲,我无语了。父亲的`爱是默默的,不容易被人知道,但父亲默默地爱了我十多年,未来十年还会继续。
当我开始自己的生活时,父亲已经为我点亮了一盏心灯,让我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不再孤单。
小狗的叙述写物作文 篇16
嗨!大家好!你们知道吗?人类最好的朋友是小狗,因为他们聪明伶俐,忠诚,而且十分可爱,让人见了就心生喜爱。作为你们最好的朋友,我有话对你们说。
我是一只迷你贵宾犬,男。今年五岁了,我通体棕色,浑身长满了卷曲的绒毛;两只扇形的大耳朵自然地垂在我圆溜溜的头旁;两颗黑豆似的眼珠,镶嵌在了那黑的发亮的小鼻子的上方,显得格外精神。在我高兴的`时候,我还会咧开嘴,露出我的一口白牙,冲你笑呢!
大家可能不知道,对于我们狗来说,莫大的幸福就是与主人在一起的时光了。有些养狗人是真正的爱狗,把狗当做自己的家人看待,不辜负我们对他们的一片忠心。可有些养狗人却只是为了追求一时的潮流而养狗。就比如说达尔马提亚犬——俗称斑点狗。曾经的达尔马提亚犬由于一部电影,成为了一时十分热门的宠物狗。可当大家购买以后才发现这种狗不适合自己。因为这达尔马提亚犬十分喜欢运动,需要你每天陪着它们锻炼好几个小时。所以,自那部电影以后,收容所里就收满了达尔马提亚犬。诶!我可怜的达尔马提亚犬的兄弟姐妹呀!
可是,最可恶的并不是那些狗主人,而是那些没道德的宠物工厂老板。他们把狗爸爸,狗妈妈当做生育机器,让他们年复一年的生狗仔。如果他们不能再生育了,则会被黑心的老板扔掉、抛弃,流落街头。所以,宠物工厂里的小狗从来没被爱护过。从没有爱的家庭出生的小狗比从小就被爱河浸浴的小狗,会忧郁很多,不健康很多。
一个仆人的叙述 篇17
深夜,我坐在床头,伏在桌子上记录着白天发生的事。
凌晨,揉了揉蒙眬的双眼,打开窗户——清风总能让我第一时间清醒。忙碌完大大小小的事,我走到巴特勒上尉的卧房前送去早餐——他却粗暴地把我赶走了。
须臾,来了一个人送信——似乎是因为这灰蒙蒙的天,他的车铃敲得异常急促。
我接过信封,看上面的署名——维克多·雨果。
我走到巴特勒上尉卧房前,敲了敲门说:“上尉先生,这有维克多·雨果……”
他大声喊道:“是维克多·雨果先生?真的是他吗?快请他进来!不,等一下,等我换好衣服后你再让他进来!”
“其实……这只是他寄来的一封信。”
“什么?你怎么不早说!害我白高兴一场。唉,你进来吧,让我看看信。”
我打开门,见他下身着一条笔挺的西裤和一双神气的厚底皮鞋,显得十分精神;上身却只是披了一件松松垮垮的睡衣,显得十分慵懒;这“精神”与“慵懒”凑到一块,便显得十分滑稽。他一把拿过信封,说:“去,再拿杯咖啡。”
等我把咖啡拿过来时,上尉先生已经拆开了信封,正斜躺在皮椅上,翘着二郎腿,津津有味地读着雨果先生——这位鼎鼎有名的大作家写给他的信。
他见我回来了,放下信,伸手拿過咖啡,另一只手从口袋中掏出一颗闪亮的小宝石,说:“给,这可是给你的奖赏,接好了。”随即便扔给了我,又拿起信读起来。
他越读越高兴,嘴角肆意咧开,仿佛要把脸撑烂似的,眼睛也在笑。忽然又仰天大笑着说:“哈哈!纵然它以前怎么富丽堂皇,可现在只是一片残垣断壁!”
我猜这封信定是雨果先生对他远征中国并凯旋的赞誉,可之后上尉先生的种种表现却又叫我匪夷所思。
须臾,他皱起了眉头,坐正了身子,将手中的咖啡放下。他的眉头愈皱愈紧,嘴角抽搐,脸也涨得通红——他突然跳了起来,大声咒骂并把信撕得粉碎!我在一旁吓得不敢抬头,所以我看着一个摔碎的杯子……
他叫我清扫那堆碎渣,并大声斥责:“快点!你想让我的脚被扎到吗?我怎么养了你这只乌龟!”他谩骂着,但他忘记了自己的脚上此刻穿着一双厚底皮鞋。
窗外下起了雨,却也惨遭上尉先生咒骂——老天当然受不了这憋屈,便施以雷鸣还击。
我那时很困惑,他为什么突然如此暴跳如雷,但我知道今天不会好过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那颗小宝石可真漂亮。
沙沙……沙沙……
我收起笔,伸了个懒腰,将手撑在床头,却惊觉床头湿漉漉的——哦!我忘关窗户了!
我将湿了的被子平铺在桌子上,枕着衣服躺在床上,幽怨地望着窗外——唉!都这么变化无端,我真是一刻都不想在这里多待了。
【叙述作文:开学】推荐阅读:
叙述春节的家乡作文12-16
青海湖作文叙述06-14
小摊的初中叙述作文06-15
跟自己赛跑叙述作文11-07
叙述我发现了什么作文11-04
二年级叙述热爱生命的作文09-04
别走九年级叙述700字作文10-07
叙述意义05-11
语言叙述06-08
叙述视角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