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房药品管理制度

2024-11-26

中药房药品管理制度(通用11篇)

中药房药品管理制度 篇1

中药房药品养护管理制度

目的: 确保药物质量,保障用药安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 适用范围:药品储存、药品养护管理。职责权限:中成药、中药饮片仓储。

一、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按照药品理化性能和储存条件的规定,结合仓储实际情况,组织好药品的分类,合理存放。

二、定期进行循环质量养护检查,一般药品每季度一次,近效期、易变质药品增加检查次数,并做好养护检查记录。

三、做好夏防、冬防和梅雨季节的药品养护工作,确保药品质量。

四、对于异常原因可能出现问题的药品、易变质药品、已发现质量问题药品的相邻批号药品、储存时间较长药品,应做有标示或另放。

五、养护检查中发现质量有问题的药品,应挂黄牌暂停销售。

六、养护人员应做好温湿度管理工作,特别是针对中药材、中药饮片。根据气候环境变化,采取干燥、除湿等相应的养护措施

七、正确使用养护设备,定期检查保养自觉学习药品业务知识,提高养护技能。

八、做好养护检查记录。

中药房药品管理制度 篇2

关键词: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

卫生部于2005年印发了《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规定》2007年2月又颁布了《处方管理办法》并于2005年5月1日开始实施, 对我国麻精药品的管理起到了规范和促进作用[1]。我院于2010年开设急诊药房。作者作为急诊药房的负责人, 也负责管理急诊药房的麻精药品。现对急诊药房的麻精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阐述如下:

1 急诊药房麻精药品使用与管理的特点

1.1急诊药房只在夜间开放, 所以不存在晚期癌症患者长期取药的情况, 麻精药品的品种和数量也相对较少。

1.2由于夜间急诊药房不但要接待门急诊的患者取药, 还要负责住院患者的临时取药。因此急诊药房的麻精药品管理相对复杂。

2 急诊药房麻精药品管理的措施

2.1 制定麻精药品基数表, 根据基数表请领麻精药品。

请领时由请领人和药房负责人双人核对, 验收到最小包装, 并在专用账册上双签字。对于领回的药品按效期远近分别放置, 遵循“先进先用, 近期先用”的原则。管理人定期巡视监测有效期, 以防过期失效, 避免医疗安全隐患的发生[2]。

2.2“五专管理”班班交接, 日清月结。

专柜存放:急诊药房备有保险柜, 作为周转柜专门放置麻精药品。同时药房有麻精药品专用带锁橱, 放置定量的麻精药品, 每天定时核对使用数量, 并进行添补。专人管理:专人管理麻精药品, 进行登记做账, 保险柜则必须由双人开启, 对回收的空瓶和废贴也在双人监督下进行销毁。专册登记:请领使用专用账册登记, 并执行双签字。账册的登记内容包括请领时间, 请领单号, 药品品名, 数量, 批号, 效期, 每月出库数量, 结余数等。并将专用账册放在麻醉药品专柜中。既保证了账册的安全, 也方便了出入账登记[3]。专用处方:使用规定的专用处方, 规范填写。专册登记:处方调配后立即进行专册登记, 登记内容有发药时间, 药品名称, 患者姓名, 发药数量。上、下夜班交班时进行麻精药品交接, 并填写交接记录。麻精药品管理人每天清点专用橱中剩余数量, 与专用处方进行核对, 登记。

2.3 落实空瓶回收制度。

药品包装 (空瓶和废贴) 回收是防止药品流失的有效方法之一。患者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或者贴剂的, 必须要求将使用过的废贴或原批号的空瓶交回, 并在专用登记本上记录回收空瓶的患者姓名, 回收日期, 药品名称, 回收数量和批号。为防止药品流失, 做好空瓶回收工作, 本院门急诊患者使用麻醉药品, 药房仅将处方打印出来交给患者, 患者到急诊科将处方交给当班护士。由护士持处方来药房取药, 注射完毕后, 护士再将空瓶交回药房并进行登记。住院患者夜间使用麻醉药品, 由物业公司人员来药房取药, 交给病区护士注射后, 将空瓶交回药房并登记。这些规定防止了患者直接接触麻醉药品, 有效的控制了药品的外流[4]。

2.4 处方限量的问题。

《处方管理办法》规定, 为门 (急) 诊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注射剂, 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缓控释制剂每张处方不超过7 d常用量, 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超过3 d常用量。二类精神药品, 每张处方不超过7 d常用量。由于急诊药房只在夜间开放, 不存在癌症和中、慢度疼痛患者长期取药的情况。根据本院急诊用药目录, 急诊药房没有储备缓控释制剂的麻精药品及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管理办法》还规定, 急诊处方用药不得超过3 d量。因此, 门急诊的麻醉药品注射剂均为一次量。二类精神药品不超过3 d量。住院患者的用量为一次常用量, 逐日开具。

2.5 身份证登记的问题。

由于急诊的患者大多匆忙而来, 没有携带身份证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开具麻醉药品处方时, 需要登记患者的身份证号码。由此造成患者的不满情绪, 有时甚至发生争吵。对此, 我们首先安慰患者, 同时给予相应的变通。例如同行人员有携带身份证的, 可作为代办人登记, 或是先登记身份证号码, 取药治疗, 而后由家属送来身份证再进行核对等等。

2.6 严把责任监督关。

设定急诊药房麻精药品监管责任人, 每月对麻精药品的日常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 并将检查情况和整改情况上报药学部。

麻精药品因其特殊性、危害性, 医院应加强使用管理, 真正做到合理应用, 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服务[5]。本院急诊药房麻精药品管理的相关做法是有效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曾明辉, 陈遥.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管理体会.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6) :205.

[2]韦宁, 廖艺.病区麻醉药品紧身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中国药事, 2010, 24 (3) :270.

[3]李文彬, 扶玲, 欧慧贤.本院麻醉药品使用管理的体会.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21) :266.

[4]林焕泽, 蓝忠.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9, 21 (7) :631.

议门诊药房药品管理 篇3

【关键词】 门诊药房;管理;药品质量

【中图分类号】 R74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554-01

2001年2月28日全国人大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一章第一条规定:“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体用药安全,维护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法。”[1]可见,保障用药安全,维护人民健康是从事药品管理机构的首要任务,在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中,必须依法办事,把保障用药安全落到实处。药品的质量管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门诊药房是药品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门诊药房药品管理的好,才能使患者用药安全,应把对药品质量的管理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必须加强药的管理。

1、门诊药房药品的发放情况 我院门诊药房有2个窗口,每日处方量为500张左右,我院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处方医師开电子处方,并打印处方,由收费室划价收费,再到药房进行处方调配,药房调剂人员根据处方内容调配,然后发药给患者。

2、门诊药房药品的管理 药品质量的把关包括:入库验收、保管等过程

2.1 药品的入库 我院药品库房实行零库存管理后,由各部门药房做好领用计划发送电脑,由主任统一采购,药品公司按计划发放送药到各药房,库管人员清点验收后,药品直接进入药房,药品入库摆放除要点清规格数量外,还要核对药品包装的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家等,若发现问题及时与库房管理人员联系。

2.2 普通药品的管理 药房药品按片剂、针剂、外用药品、贵重药品分类摆放,按药理作用分类放置,对同一厂家不同规格分类摆放,以免混淆,发药时做到先进先出,近期先出,不准发出过期失效、变质、破损等药品。

2.3 麻醉药品的管理 麻醉药品严格执行“五专”管理制度,做到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帐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使用麻醉药品的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职称,才能开麻醉处方,同时对每张处方的限量、长期连续用药的患者都有相应规定。药房调配人员凭医师处方调配,并收回空安瓿。

2.4 精神药品的管理 由按规定具备相应技术职称的医生持专用精神药品处方,根据规定剂量开精神药品,重症患者需加大剂量时,主任医师需在剂量处双签名。放射性的高危药品要单独摆放。

2.5 贵重药品的管理 药房把金额在一百元以上的药品列为贵重药品,如:洛赛克等,采取每日统计,做到帐物相符。

2.6 效期药品管理 药房对药品有效期实行严格管理。每次药品入库上架时,对药品批号,效期近的摆放在前面,效期远的放在后面,有专门的效期登记本,每月定期对所有药品查询效期,效期在半年以内的药品进行登记,对滞销、效期在一年年内的药品,及时与药库和临床联系,做到调配和使用,以防积压过期造成浪费,对破损药品及时报废。[2]

2.7 药品的储存 要按药品包装说明的要求储存方法进行保存,需密封储存的药品不能随意拆包,低温保存的药品应放置于冰箱2℃-8℃储存,每天由专人检查冰箱温度,防止温度过低而导致药品冰冻,需避光储存的药品,置于阴凉的柜中或装在避光的容器中。

2.8 药品的定期盘点 定期进行药品盘点,做到帐物相符,并如实上报药品数量、规格、价格。

药品的管理非常重要,对药品进行科学的管理是保证药品质量、数量,做好药品供应的根本,对医院药房药品实行科学经济的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00(03)

[2] 闫文亮,加强药房管理塑造药剂科窗口服务形象《中国医学创新》2010.7(4):169-170

中心药房药品报损制度 篇4

1、凡破损变色发霉虫蛀过期失效等质量不合格药品,一律按报废处理。

2、原包装缺损的药品,应由供货商负责调换补货。发生在各药房的原包装破损的药品,由药房凭残损包装向药库索补。药库将残损包装集中后统一向供货商索补。原包装短缺的药品,不管是发生在药房或药库,均需二人以上证明,经药剂科主任签字后向供货商索补。

3、破损、霉变、过期失效药品,药库及各药房汇总填写报废单,报废单须写明药品名称、规格、单价、金额及报损总金额,报损原因等,经质量管理小组查验签字,报药剂科主任审核签字,上报主管院长审批。

4、待批报废药品,应单独集中存放,并有明确标示。

5、经审批报废后的药品,一律集中存放在报废库中,待药监部门年底组织统一销毁。

6、报废药品应严格管理,及时监督销毁。防止流入社会,危害人民群众健康。

7、对已过期或其它原因不能继续使用的药品,由保管员、药品会计填写药品销毁单,科主任同意后上报医院相关部门及院长同意后方可销毁。

8、销毁的药品要进行登记,记录内容为:药品名称、规格、批号、销毁数量、销毁原因、经手人、销毁时间、地点、方式。

9、在进行药品销毁时,必须至少有两人在场,及时在药品销毁登记本做记录并有两人签字。

中药房药品管理制度 篇5

自查报告

临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临安溢福堂药房,位于於潜镇潜洲路168号铺面,企业负责人童长红,经营面积65平方米,共有员工3人,经营品种2000余个,经营方式零售,经营范围为中成药、中药饮片、化学药制剂、抗生素制剂、生化药品;从开业至今无违规经营,也未受到顾客投诉,顾客反映较好,为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加强和提高药品质量管理,保证人民用药安全、合理、有效,提高我店形象,确保顾客买到质量可靠的药品,我店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实施细则进行药品质量管理,特别是对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及抗菌药物,我店更是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加强对驻店药师的管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对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及抗菌药物的进货与验收管理

我店采购员严格按“按需采购、择优采购”的原则从通过GSP认证的实力雄厚、品种齐全的合法企业购入药品,票据合法,做到票、帐、货相符,验收按质量管理制度程序,验品名、批准文号、生产厂家、规格、批号、效期、生产日期、说明书、包装、外观质量等,并做好记录,达到GSP要求。

二、驻店药师的管理与培训

我店驻店药师均为为药剂师,符合GSP管理要求。验收员、养护员、营业员均为高中(中专)以上学历,达到GSP认证标准。所有人员都经正规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合格,无传染病、精神病等可能会污染药品的疾病,并持有健康证。同时建立了员工档案、健康档案。在销售这些特殊药品时,要求他们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范操作,规范管理。我店所有人员经药品监督管理培训考核,成绩合格后方可上岗。在岗后,根据我店制度定期由质量管理员进行在职培训考核。并建立了培训档案。

三、管理职责

我店严格按《药品经营许可证》所批准的经营方式、经营范围从事药品经营活动,所有证照悬挂于药店显著位置,方便群众监督。

我店根据药品经营的特点和特殊性,设立了具有药剂师职称的专职质量管理员,赋予“一票否决权”,负责药店的日常管理工作及整个药店经营活动的质量管理和监督,并定期对验收员、养护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及岗位人员培训。设立了专职验收员,负责对整个药店所有药品的质量验收;设立了专职养护员,负责整个药店药品的养护工作。制定了符合《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又适合我店运作的《质量管理制度》,使所岗位所有操作都实行制度化,避免“以情管人”的随意性,保证了质量管理的连续性和可操作性。

四、陈列与养护

药品按“五分开”原则和按功效分类陈列,药品摆放做到标示不到置、上下不混跺、左右不叉花,老批号放在新批号前,严格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出货。每天早上和下午按时记录温湿度,发现超范围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保证陈列药品的环境符合要求,定期检查陈列药品的质量并做好记录,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报质量管理员按GSP要求进行处理并做好记录。

五、销售与服务

营业员根据药品说明书向顾客介绍药品的性能、用途、禁忌及注意事项,处方药的销售需经具有药剂师技术职称的人员审核方可销售,并做好处方药销售记录,留档两年备查。在药店显著位置设置了服务公约、监督电话、顾客意见征询簿,对顾客给予我们的宝贵意见,我们认真处理和及时反馈。

以上为我店的质量管理情况,自查结果为严重缺项为0,一般缺项为1.35%,符合GSP质量管理规范要求。故特向贵局提出认证申请,请贵局给予检查指正,使我店的质量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特此申请

临安溢福堂药房

药房过期药品分析报告 篇6

根据2014年2月门诊、病区药房药品过期目录表分析,得出药品出现过期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院平时少用,但又不得不备的药品。这类药品通常使用量小,医院相对购进量也少,多因用不完又不能退回供货公司而造成过期报损且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即使反复过期报损,医院也不能短缺。

二、由于临床用药习惯改变而造成报损。一般来说,临床医师的用药习惯一旦形成,很难改变,但医师在某些药品上的用药习惯,其改变机率却较大,这类药品主要有抗微生物及循环系统用药,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1这两类药品种类较多,临床选择性较大;2当一种药物临床效果较好时往往使用量都很大,药剂科药品采购员应该根据临床使用而计划的购买量相应也较大。例如像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为减少临床因药品批次变动而做皮试的工作,每一批号的购买量都较大,一旦由于不良反应发生或抗菌药物出现耐药等因素,临床上就会大幅度减少该药的使用,如果处理不及时,最终极有可能造成库存药品过期报损。过期报损的原因主要就是临床用药习惯发生变化后最终未能用完的少量药品。

三、由于药剂科工作人员的粗心造成不必要的报损有以下几个因素:

1、未按先进先出原则发放、贮存、调配药品造成远效期药品先用完而近效期药品留存下来,导致最后过期报损。

2、住院药房与门诊药房近效期药品未能及时调换,一般来说住院药房使用注射剂的比例较高而门诊药房使用口服剂型的比例较高,如果是住院药房出现了近效期的口服制剂,应该及时调出到门诊药房使用,以避免造成过期报损,同样,门诊药房的近效期注射剂应及时调入到住院药房使用。

3、专科用药近效期时未能及时通知该科医师。例如我院2013年分别报损的2中滴眼液就是因为与五官科医师沟通不及时造成的。对近效期药品,药房如果提前告知医师而医师尽量使用该药,是能够避免药品过期报损的。整改措施

针对药品过期报损的主要原因,依据对近效期药品管理上的经验和教训,可用以下方法降低药品过期报损的几率。

1、根据临床用量采购药品,用量大的多采购,用量少的少采购(但是最大采购量一般不宜超过医院2—3个月的总使用量),为精确药品采购量,也可以制定药品经常储备定额的办法采购,药品储备经常定额的制定,一般以最 高2季度药品的实际消耗的金额为计算基础,结合发展需要等因素,求出平均每日需求量,然后乘上确定的药品储备期,就是药品储备定额,按以上方法采购药品的同时,还应注意临床用药习惯的改变,对已出现使用量减少的药品应及时减少采购量,特别是以前用量较大而突然用量骤减的药品,也可更具临床反馈意见,决定采购量。

2、根据药品效期采购药品,效期远的多采购,效期近的少采购。一般都应与药品供货商签有协议,对采购的药品基本按照“有效期在1年或1年半以内的,所供药品不低于有效期6个月,有效期在2年或2年以上的,所供药品不得低于整个有效期的12个月”来执行采购计划,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临床急需,而供货渠道又不满足采购合同对药品效期的要求,这时就应减少采购梁,采购数量以能满足临床短期内使用为准。

3、平时使用很少而不得不备的药品因其特殊性(急救、备用),这类药品的过期报损较难避免,但可对医院年使用量做个统计,最后依据年使用量确定采购量,从而减少过期报损数量,该类药品可按年使用量/年采购量≥60%这个比例采购。

4、落实责任,加强检查我院在2014年以前对效期药品的管理主要是定期集中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这种方法虽然收到一定得效果,但由于责任未落实到人,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主动性不够。

5、加强注射剂药品效期的管理,根据调查,医院过期报损的药品多集中在注射剂型上,其原因可能与注射剂型的有效期比口服药剂型较短。

药房药品调剂规范化管理 篇7

本文探讨了药房药品调剂规范化管理的问题及措施。随着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 健康意识也越来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医院药品的需求量增大, 使得因为药品调剂和发放的错误被用药者所关注, 并成为不少医疗纠纷的起因, 造成医患关系的不和谐。实际上, 药剂师的工作并非看上去那么简单, 而是需要通过处方核对、电子收费、药品对号和发放等多种步骤, 细心尽责的药剂师还会提醒患者用药注意事项、并尽可能地保证配药的速度。如此大的工作量, 使得药房配药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差错, 如果再出现管理混乱等问题, 就更加雪上加霜。因此, 作为医疗工作者, 必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寻求好的管理方法, 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为目标, 提高药房的整体服务质量, 减少乃至杜绝调剂过程中的差错出现。

1医院药房药品调剂存在问题分析

1.1 管理工作准确化、规范化水平有待提高

早期的传统抓药形式, 药剂师仅需按药方配药即可, 工作环节相对较少, 工作量小, 操作简单。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深入, 运用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实行科学化管理, 增加了处方核准、电子收费、药品核对、发放、登记等, 有时甚至要通过几个不同的窗口来完成一个全程的拿药过程。因此, 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逐渐显现出其局限性, 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目前医院药房的实际变化情况进行改变, 流程精准化, 提高管理工作规范化水平势在必行。

1.2 药剂人才素质和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大力发展综合型人才

虽然近年来我国药剂行业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调整, 但仍然存在着从业人员相对学历偏低, 在职接受的培训与接触临床实践的机会极少, 这使得很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始终停留在原始阶段, 不能够随着医学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与时俱进。现代的药品调剂行业需要的是高素质、综合性强的高级人才, 同时这部分人才还要懂得自学和互学, 能够跟随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完成自我提高。当然, 医院相关部门也应该从整体上增加培训机会和扩展培训内容, 使药剂师及本行业的从业人员们有一个更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 多接触临床, 从而完善我国药品调剂的规范化管理。

1.3 退药制度的矛盾有待于协调和改进

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有这样的规定:药房发给患者的药品一律不予退货[1]。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医院药房一面要顾及到患者的要求, 一面又要遵守规则, 实在处于进退两难的地步。药房本就属于服务性单位, 应该以患者的需求为核心开展各项工作, 因此在遇到患者要求退货的情况下, 如患者的要求是合理的、有依据的, 药房本质上是应该给患者进行退换货处理的;但因为卫生部的相关规定, 药房又无法这样做, 导致大量纠纷因此而产生。因而, 退药制度的矛盾急需解决, 需要有关部门、医院、患者的共同协调努力。

1.4 新技术方法、以及计算机管理系统需据医院具体情况调整和完善

目前各大医院的管理系统多为国家统一配置的软件系统, 通常医院只采取“拿来主义”, 拿来就用, 却忽视了按照本院具体情况和与其他医院不尽相同的细节问题进行计算机系统的调整与改善, 使其更加适用于本院的医疗体系和管理制度。而且, 目前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对于相同药品的成分、规格、型号等还是无法做到一一识别与区别的, 多数情况下只能依靠电子信息随机处理, 实现自动选择, 使得对医嘱的执行不能达到完全准确;另外还存在着药房实际药品和电子计算机中的信息资料不能够一对一完全一致, 因为医院用药量大, 破损、遗失等现象常见, 如果未能定期对库存进行清理与核对, 就会存在大量药品与实际库存量不符的情况, 影响配药和发药。

2加强管理及防范措施

2.1 调整和完善药房药品调剂的规范化规程

以科学、可行为指导, 以实践为基础, 完善药品调剂流程, 以符合“领、分、发”的全面具体操作流程, 充分考虑到医院方面的具体问题和实际情况, 建立起一套完备有效的操作规程, 使管理工作更加有序有力地执行。如建立日常调剂的人员工作表、分配制度与定期清查制度等, 凡与日常调剂所包含的各类工作都应涉及在内, 以便从管理角度保障药品调配的准确性和药品的总体质量。

2.2 加强药剂从业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培养其专业素养、爱岗敬业的精神

为提高药剂从业人员的整体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 医院应根据人力资源具体情况进行不同时期或阶段的培训, 比如按从业岗位的不同进行岗位培训, 按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同进行阶段性技术培训, 根据人员的个性爱好不同进行兴趣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性培养等。在培训的过程中, 应该细化各岗位的工作细责, 化整为零, 并通过活泼生动的授课方式和互动实践, 来帮助从业人员们更好地吸收和理解所学知识。同时还要鼓励被培训者们自主学习、举一反三, 如此才能更快更好地跟上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速度, 走在本行业、本专业的最前列。

2.3 退药矛盾问题的进一步原因分析与方案解决

患者退药的原因众多, 但最为主要的包括:①患者服药后产生不良反应, 或者加重患者病情甚至是导致患者死亡;②患者放弃治疗或者是拒绝用药;③患者因特殊原因转科, 不再需要已开药品;④医生开错处方;⑤患者治疗费用不足;⑥药品自身质量出现问题;⑦药房无药。总结起来原因来自于三方面:①医生主观原因;②患者各方面的因素;③药房无药等原因。针对于确实需要退药的患者, 医院方面从本质上应该考虑患者的困难, 给予相应的处理。但由于与我国相关方面的规定产生矛盾, 因此需要卫生部、医院和患者三方的协调。另外, 也建议药房优化药品的品种结构, 完善种类管理, 从客观上杜绝换药退药的问题。

2.4 完善计算机系统管理, 并根据医院自身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计算机的普及应用, 不单单帮助医疗系统完成了收费、登记等环节的数据记录, 同时也是一种根据各自需求产生智能化处理的有效方式。对于药房的相关工作而言, 可以根据药品的实际用量与库存情况, 自动产生各类药品相应的请领单据;还可以根据不同病症病情, 提前帮助患者预测出各疗程期间内用药数量以及疗程长度, 并提供相应的药品。通过这类的预测, 可以及时提示药房方面进行配货和进药, 避免断药引起的不便。还有, 对于特殊原因申请使用的药品, 应明确地限定各科室、医生的使用权限和范畴, 包括使用数量和领用流程等, 都需要严格规定, 以保证重点危急病患的用药。

3结语

医院药房可以说是医疗服务系统的一个重要窗口, 相对工作量大, 操作过程复杂, 从业人员的工作也比较辛苦。但无论怎样, 医院管理者都应该从总体上给予药剂师以肯定, 并鼓励其积极地参与与投入到各种知识培训与自我实践中去, 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职业技能。另外, 为保证药品调剂的规范管理, 医院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 从而使药房系统的工作人员以较轻松的心情去参与到每天的工作当中, 避免因紧张、忙乱而产生的误配或差错[2], 引起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总而言之, 加强医院药房的系统性管理, 是医疗改革的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3]。药剂从业人员虽然工作辛苦, 但仍需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极强的责任心, 尽可能地避免工作中的失误与差错, 搞好医患关系。同时, 应进一步完善全院管理体系, 将药房管理作为全院管理的一部分, 从而使药房工作能够从宏观调控和微观细化双方面协调, 使药房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刘晓军, 吴芳, 车薇.医院中心药房药品调剂规范化管理的探讨.中国基层医药, 2007, 14 (5) :867-868.

[2]徐爱平.医院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分析及防范措施.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 2008, 5 (7) :818-819.

中药房药品管理制度 篇8

【关键词】 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用药安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4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98-01

保证患者医疗安全是医疗机构开展治疗行为的前提,也是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WTO)及欧美发达国家医疗卫生事业最重视的议题之一[1]。高危药品(High-alert Medications)是指用药过程中副作用很大,容易给患者身体带来危害的各种药物,一旦使用不当,将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甚至导致死亡[2]。近年来,由于对高危药品管理疏忽造成了大量的医疗事故。相关研究表明,加强医疗机构对高危药品的管理力度及规范化管理水平,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安全防范意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就医过程中的用药安全性。高危药品的规范化管理及用药安全问题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医疗机构都应重视的一个议题。笔者对我院西药房与病房区进行了详细检查,总结高危药品管理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规范化管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明确高危药品概念及目录

20世纪末,美国医学研究所对医疗药品进行了一项调研,结果显示医疗差错是除疾病外的首要死因,其中尤以用药差错为主。因此,美国安全使用协会(ISMP)率先提出高危药品概念:即由于使用错误而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的药物[3]。这类药物的显著特点是用药错误并不常见,但一旦发生用药错误,将带来严重的后果。ISMP于2008年所公布的高危药品目录中,排名前五的主要是:注射用磷酸钾或浓氯化钾、高浓度氯化钠注射液(>0.9%)、胰岛素、阿片类麻醉药及静脉用抗凝药。

2 了解高危药品用药安全

2.1 高危药品摆放问题 检查中发现,很多西药房未对高危药品进行规范化管理,没有明确的分类和相应的药柜及摆放设施,即使有空间亦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因此,药房应对高危药品进行必要的分类,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足够的药柜及相关设施,亦可通过分层或分类摆放加强管理。此外,对于需冷藏保存的高危药品,应配置专门的冷藏设施如冰箱等保存,以保证药效。

2.2 高危药品警示牌标识问题 对于重要的高危药品,应设置显眼的警示牌进行标示。瓶外粘贴醒目的分类标志,标识药物相关内容,如:药品名称、浓度、有效剂量和最大剂量、单位及有效期。对于易混淆的药品,可采用不同颜色进行标识。相关人员要做好及时更新高危药品目录及注意事项的工作,确保药品安全有效。

2.3 其他用药安全问题 西药房工作人员应熟悉高危药品的特性,严格控制其使用剂量并有效控制给药,严格遵守高危药品的用药规定,避免临床用药错误;应重视高危药品的有效期问题,可在药房专设一人负责药品有效期,保证药品先进先出,安全有效;工作人员应对患者讲解高危药品的特性,解说其不良反应及适应症,确保患者按照医嘱服药,杜绝药物配伍不当导致用药安全问题。

3 讨 论

高危药品用药错误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具有严重的危害,故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根据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对高危药品管理方式的探讨,人们不断寻找着更为有效的管理方式,以确保用药安全。西药房管理者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现有用药错误或联合使用不合理的情况,可直接与医师进行沟通,并向有关部门反应;管理人员应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西药处方药进行严格的把控和审查,保持高度的责任感;若发现有不合格药品,应及时向负责人举报,并协助质量管理部门对药品质量进行管理;拒收无正规批号、包装不合格及检验报告不合格药品,杜绝不良药品进入西药库。应积极建立规范化管理制度,强化用药安全意识,有效管理高危药品。

综上所述,医疗机构加强高危药品的管理力度,合理规范化高危药品的临床应用,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安全防范意识,可以有效地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提高医院的整体形象,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幸国,吴永佩.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的实践与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9(25):600-602.

[2] 毛雪英.西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与用药安全研究[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7):637-638.

谈药品零加成后医院药房的发展 篇9

1.1.1 医院药房的定义及范围

医院药房即医院药学,亦称为药局、药剂科及药学部。药房在希腊文中的意思是贮藏与保护,用以表示贵重物品贮藏处。我国医院药学学科主要包含下列内容:药品供应管理、药品调配、医院制剂、医院中药、医院使用药物质量控制、临床药学、临床药理学、药学信息及医院药事管理等[1]。

1.1.2 我国医院药房的四个不同时期

建国60余年来,我国医院药学工作经历4个不同的时期:20世纪70年代前,基本是以药品调配为主的阶段,按协定处方调配,医院药房中心工作是保障药品供应;70年代后,是以制剂业务为主的阶段,医院制剂品种从数十种到数百个品种,剂型从外用、内服制剂到注射剂乃至大输液,从西药制剂到中药制剂,满足临床医疗需求;80年代后,医院药师开始进入病房,开展治疗药物监测(TDM)、药物情报咨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与报告,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协助医师选用药物、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等,临床药学逐渐成为医院药学工作的重心。但此阶段临床药学工作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依然是药物本身,许多工作还属于临床药理学的范畴;90年代以来,医院制剂规模不断缩小;患者有更多机会选择性就医,医疗体制的变化促使药学服务意识增强;医院药学工作重心从“药物”转移到“人”;工作模式从传统的“供应保障为主”向“技术服务为主”转变;医院药学的主要工作内容向药学服务转变。目前医院药学仍然呈4个阶段并存的局面[2]。

1.2 “以药补医”与“重医轻药”

几十年来, 我国医院几乎无一例外地实行“以药补医”的经济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医改的不断深人, 这种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1.2.1 医药经济利益的紧密联系导致了药师工作错位

据有关资料显示, 我国截至2001年有42多万名药师, 医院药剂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左右, 但是药师这个字眼在广大患者头脑中相当陌生。长期以来, 医院药剂科工作主要集中在药品采购供应方面。药剂师一般都忙于配方取药。在利益的驱动下, 一些医师开大处方, 盲目使用商档高价药、进口药, 造成药品资源浪费、加重患者负担, 社会反映很不好.同时.在现行体制下, 因为医院的经费补偿机制不健全, 因此医和药更多的是在经济利益方面的联系, 这样不仅使医师和药师的联系越来越少.而且使药师远离临床, 使医院药学的发展陷人困境, 而这种错位造成的医师和药师在职业技术上的不协调是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直接原因。

1.2.2 医院医和药的不协调发展直接影响药学技术的有效利用, 影响患者利益

医院重医轻药现象造成的医院药学技术的相对滞后并没有引起重视和正确引导, 在国外临床药学己成为热门的情况下, 我国临床药学力最不足, 发展缓慢, 确实令人堪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药师素质不如医师;②药学技术人员从事的专业结构存在很大问题, 临床药师极少;③ 在非合理用药、药物过敏、药源性疾病己成为医院药学的热门话题的情况下而药师却无能为力。这种情况不但影响了临床医疗水平的提高, 也影响了患者利益[3]。1.3 医药不分体制下药品领域的利益扭曲 1.3.1 药品领域的利益扭曲在流通环节集中体现

作为连接药品生产与终端使用的中间环节,药品流通应主要承担药品供应链上药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功能,保障药品安全、有效供应和促进药品生产创新。而在中国“医药不分”体制下,医疗机构居于药品流通环节的垄断地位,这决定了药品流通除了承担一般流通功能外,还承担了医药领域利益转移的巨大负担,影响了正常的流通秩序,增加了流通成本,推高了药品价格,既未能充分满足终端消费者对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药品使用需求,也未能有效促进药品生产创新和产业健康发展,造成整个医药产业链严重扭曲。1.3.1.1 中国药品流通链条

公立医院是中国药品终端销售的主体,其药品销售占整个药品市场的80% 左右。在现有药品采购制度下,公立医院占绝对主导地位的药品销售结构客观上决定了主体药品流通模式。在中国,一般而言,一种药品要最终卖到消费者手中,至少要过四道关: 第一关是通过招投标程序,进入省一级药品集中采购目录;第二关是进入地市一级卫生管理部门的药品目录;第三关是医院采购这些药品,进入医院药房;第四关则是医院相关科室医生能够在诊疗过程中将药品写入处方笺中,这样药品才能最终被患者购买。而要顺利通过这四道关,药品从生产到终端一般要经过5~7个环节,相比英、美、日等发达国家2~4个流通环节而言,中国药品流通链条显然过长。

从药品流通链条的具体构成来看,中国药品流通体系更加复杂,正如前文所述,在药品流通框架内形成了两套“虚实结合”、“明暗结合”的体系,即医院公关体系和多级代理体系。也就是说,药品出厂后,首先进入一个庞大的代理体系,然后再分医院体系和药店两种渠道销售到消费者手中。在药品从生产企业经过代理进入到医院或药店,并最终到达消费者的过程中,“代理”环节实际上被附加了双重功能。一方面,在“代理”环节需要解决药品营销问题,来自药品批发企业和生产企业的医药代表需要将药品推销到各级公立医院,其中涉及医院院长、科室主任、药房主任和医生等行为主体,只有在获得他们的认可后,药品才能被医院采购进入医院药房,也才有可能促成药品实际配送活动。另一方面,在“代理”环节需要完成药品的仓储和向医院、药店的配送活动,其中涉及多级代理商(包括一级、二级、三级代理等),并形成了药品流通中的层层代理关系,这也在事实上表现为层层加价。这两种功能所对应的正是“虚实结合”、“明暗结合”的医院公关体系和多级代理体系。所谓“虚实结合”、“明暗结合”是指,医院公关体系不涉及药品的物流配送,其核心是买卖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构建,表现为看不见的利益输送和许诺,此为“虚”和“暗”;多级代理体系则是实实在在的药品流通,表现为看得见的药品使用权转移和资金流转,以及由此各利益主体所实现的实实在在的利益分配活动,此为“实”和“明”。

药品流通中存在的这两套体系表现为复杂的药品交易主体,一类是有营业执照的公开交易者,包括5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1.39万家药品批发企业,42万多家零售药店,30多万家医疗机构,上万家药品代理机构。另一类是隐性交易,包括数百万名医药代表,上百万个医院药房,210万左右有处方权的医生,上万家招标代理机构,一些医院院长、药房主任和采购员,非法药品集贸市场上大量现金交易的个体药商等。他们在药品流通链条中均占据了一定的位置,或并行于某一环节,或构成上下紧密关联的环节。1.3.1.2 利益扭曲在药品流通中的体现

一般来看,作为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流通是各类交易主体的利益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就其一般性而言,药品流通也不例外。但就中国的特殊性而言,医药不分的体制导致药品流通承担了更多不属于药品范畴的责任,并在事实上表现为以药养医(医生)的利益转移模式,这就使其成为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各个利益相关体重要的利益来源渠道,而更为重要的是,整个医疗体系中存在的各类利益扭曲在药品流通环节集中、直接体现。在以药养医的体制下,药品流通中的加价率管制政策使得医院选择了这样一种药品购销模式: 一方面抬高药品采购价,以获得更多的合法加价;另一方面以返点和回扣方式向药品供货商要回采购价格抬高部分。而这种药品购销模式也为流通中的其他交易者特别是大量隐性交易者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并使得医院(医生)与这些向其输送利益的交易者之间形成了某种比较稳固的利益分配格局: 医院凭借销售权获取销售返利、药品折扣、赞助和资助等;医生凭借处方权获取药品回扣,中间代理人(医药代表)凭借与医药的特殊关系获取关系费用、个人提成等。

事实上,虽然药品流通中可能存在的大量利益扭曲已经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但由于相关利益转移的隐蔽性,使得很难准确或比较全面地揭示其中的利益扭曲程度。根据前文对药品流通链条的分析,我们可把药品流通费用划分为两个体系的费用,一个是医院公关体系产生的费用;另一个则是多级代理体系产生的费用。在医院公关体系,来自制药企业和药品批发企业的医药代表为了让医院药房采购药品并且医生能够多开某种药品,会向相关主体进行公关。既包括向医生提供计件返点的传统代金销售,还包括组织医生参加学术会议、出国考察、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支付讲课费等较为隐蔽的方式,其实质都是向医生等直接影响药品销售的主体提供各种不合法、不合规的所谓 “贿赂”。近期被曝光的葛兰素等跨国药企通过虚报会议、学术推广等向医院、医生进行商业贿赂,以及一些地方发生医院医生集体受贿的案件,这些在某种程度上表明药品公关活动已经成为药品流通行业内的“潜规则”,而据业内一般估计,公关费用等大概占药价的30% 左右。应该说,正是由于存在着向医院、医生公关的必要性,以及疏通招标采购渠道的需要,多级代理体系成为必然的结果。在多级代理体系中,包括了两部分费用: 一部分是正常的流通费用,也就是完成药品配送的合理的销售、管理费用等;另一部分则是与医院公关、药品招标等有关的各类费用,如医药代表的成本和各种关系支出,而这部分费用占了较大比重。总体上,多级代理体系产生的费用大概占药价的30% ~ 40%。这也就意味着,药品出厂后,在医院为主导的药品流通模式下,药品招标价或购进价已经在出厂价基础上平均上浮了1 倍以上,甚或十几倍。

在中国,按照医院和药店两个零售终端,其价值构成有很大区别。在医院为终端的药品流通链条中,每100元药品价格构成中,生产环节占20%,包括批发、零售在内的流通环节则占80%;而其中,除了正常的批发流通成本外,较大比重的成本则是一种制度性成本,表现为招标费用、医生返利等,总体约占50% 左右。而在药店为终端的流通链条中,药品生产环节能获得收入的68%,批发和零售一共获得32%,这种价值构成就比较接近于发达国家医药分开体制下的药品流通价值构成。

1.3.2 药品采购机制不完善,市场发现价格功能扭曲

目前中国药品采购主要分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分别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和挂网限价采购。基药的集中招标采购,由于其更多服从于行政绩效目标,演变为低价导向,使招标采购丧失价格发现和价值创造的功能,导致价格越招越低、品规越招越少。非基药的招标采购,由于招采分离,普遍存在各种形式的二次议价,有损市场公平交易原则,扭曲了市场发现价格功能。总体上看,这种不完善的药品采购机制,既导致药价“虚高”与药价“虚低”问题并存,而且又使基本药物和经典廉价药等供应难以获得保障,这在根本上影响了药品质量和供应安全,损害了公众健康利益。

对基本药物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初衷,是保障人民群众能够用上价格低廉有效的药品,保障实现医疗保基本的目标。而在以各省为实施主体的集中招标采购中,政府逐渐将降低招标价格作为唯一或最重要的政策目标,这直接体现在投标机制的设计上。按照现有投标机制设计,投标企业需要同时投反映药品质量的经济技术标和反映药品价格的商务标,但各地方规定的经济技术标占比都比较小,比如山东省规定经济技术标占比为30%,而有的省则仅为10%,如此低的比例,传递出的信号和实际的操作都在导向唯低价中标,甚至在地方之间出现比拼低价的现象,“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同时,部分省实施了“单一货源”模式,改变了过去基本药物在基层的分散供应流程,这在大幅提高基本药物供应集中度的同时,也迫使部分企业为获得区域市场,不惜以牺牲药品质量和降低必不可少的生产成本来应对低价竞标,如变更批准工艺,简化质量监控和检测程序等。而这实际上对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产生了消极影响: 一方面,过低的价格(低于成本的价格)使得中标企业可能根本无法按合同生产和供应,因而出现廉价、有效药品逐渐退出市场。目前屡屡出现一些常用药、救命药以至一些罕见病、孤儿病用药短缺,造成了药品的“可及问题”。另一方面,过低的中标价和非常低的配送费率使得药品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都无法达到盈亏平衡点,偏远地区的配送成本高,企业不愿意进行配送,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配送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实际上影响了“保基本”目标。

在各地普遍采用的非基药“挂网限价”形式的招标采购中,招标的结果通常是每一个通用药品招出一组商品名目录,招标最基本的 “量价挂钩”原则落空,公立医疗机构无法落实集采预估数量,进入中标目录的企业仍然需要公关医院和医生,即俗称的“二次议价”,这对众多普药而言无疑多设置了一重繁琐的市场准入程序,增加了不必要的交易成本。虽然政府有关部门依据《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已经将药品按照含税出厂(口岸)价格分成7个档次,执行最高流通差价范围在8%~40%,医院最高零售加价15%,企业利润空间已经被限制在合理范围。但事实上,在公立医疗机构主导的买方市场,招标入围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进一步强化了医院的优势地位,医院通过“二次议价”进一步压缩企业合理利润空间,无法体现公平交易原则。一些经典廉价药品生产企业难以承受额外的议价负担而停产或彻底退市的现象屡见不鲜;同时,也有企业为了应对“二次议价”,故意抬高出厂价进一步恶化药价“虚高”问题。并且“二次议价”后出现的返利是经销商整体返利,一般不再具体到每种药品的价格,这使得政府很难发现药品的真实价格,也就难以据此制定合理的政府价格指导水平[4]。

参考文献: [1] 胡晋红.医院药学(第3版)[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1-10.

中药房药品管理制度 篇10

按照市局相关文件的要求,我局从 2011 年 7月份开展了中药饮片整顿和规范专项行动。参加检查工作的执法人员达543人次、出动执法车辆 171台次,检查药品经营企业171家,医疗机构105家。现将专项行动总结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局领导高度重视此项专项整顿工作,摆上重点工作日程,组织全体执法人员认真领会省、市局文件的精神,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对中药饮片流通市场整治的重大意义,这关系到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群众的切身利益。为确保一方百姓用上放心有效的药品,必须加强包括中药饮片在内的药品的监管力度,为此我局组成专项检查组,对中药饮片经营使用单位进行专项治理。

二、突出重点,打防结合。这次行动我局主要是针对中药饮片的经营和使用单位从供货企业资质、发票到是否建立购进记录和质量管理情况及其经营使用行为进行了检查,在检查中做到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突出重点、行动迅速、措施到位、标本兼治。检查中发现个别医疗机构存在饮片贮存条件差,中药房空气过于潮湿;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药品质量管理意识淡薄;购进记录填写不规范的情况,我局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并进行了回访。对抽查中发现的不合格中药饮片,我局及时进行了调查取证,查扣了尚未使用的不合格的中药饮片并进行了相应的行政处罚,避免了不合格的中药饮片继续使用危及人体健康。

三、加强监督抽验,提高中药质量。在局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各科室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对中药饮片市场进行了集中清理整顿,监督检查了各饮片经营企业及配备有中药饮片的各医疗机构。对中药饮片的质量进行了认真检查。

下步工作,将继续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发挥药品监督职能,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

万民药房:药品零售试验场 篇11

“到目前为止,万民药房在山西、内蒙古、甘肃省等地,都坐到了当地医药零售药房的头把交椅。”万民药房总经理乔海平自豪地告诉《当代经理人》。

乔海平自己也没能想到:仅仅四年时间,自己竟完成了从山西最大的连锁超市的高管向山西省最大的医药连锁企业高管的转变。

将低价进行到底

2002年开始,药品价格虚高问题正逐步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在此背景下,以湖南老百姓大药房、江西开心人大药房为起点,高举着降价大旗的平价药房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全国各大城市纷纷涌现,大有一统江湖之势。

自1996年从山西工业大学工科毕业后,一直在百货超市领域摸爬滚打,已经成为山西省最大的连锁超市——金虎便利的股东兼高管的乔海平显然也意识到了药品平价化所带来的机遇。

在乔海平看来:相对百货超市业态竞争激烈的现状,药品的低价化进程正处于起步阶段,而当时太原乃至整个山西并没有出现平价药房。因此,他认为平价药方为他提供了二次创业的平台。

于是在2003年,乔海平毅然卖掉了其手中所持的所有金虎便利的股份,开始筹备山西省第一家平价药房——万民药房,撒手锏是其在百货零售业态中屡试不爽的价格战——万民喊出了比市场药价低45%的口号。

然而,涉水之后的乔海平才慢慢发现:药品零售相比百货零售,要复杂得多。

相比百货行业,国家对药品的监管还非常严格,因此医药行业远不如百货行业开放。与百货业态的流通业占主导不同,在医药行业,生产企业一直主导着流通企业。各个生产企业一般都是按照省级为单位划分了若干个势力范围,然后通过传统的批发代理模式把产品一级一级往下分销。在这样一个渠道体系中,生产企业和大批发商占有绝对优势,而位于价值链最底端的终端——药房则低微言轻。不过,由于生产企业和批发商大都给药房预留了充分的利润,因此,这一在别的行业早已经不成为主流的传统分销模式在医药行业却是根深蒂固。

万民药房的低价策略,无疑是给这样传统分销模式当头一棒,扰乱了当地药品零售市场的价格,打击了其他零售终端的销量,直接动摇了由生产企业和大批发商主导的这一分销模式,由此造成了大批发商和生产企业的恐慌。因此,在开业之初,和其他平价药房一样,出现厂家医药代表自掏腰包回购药品,并自此拒绝再给万民供货,除非药品价格回升。

除此以外,来自竞争对手的不理性攻击也时有发生;万民药业在进入大同时,就曾深夜遭遇到竞争对手的枪击。

“当时进入医药流通行业的想法确实过于单纯。”多年之后,乔海平直率地对《当代经理人》表示当初确实对困难估计不足,以至于得罪了很多同行。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困难重重之下,乔海平喊出了“将低价进行到底”的口号。

得不到本地供应商的支持,但又不能不补充货源,因此乔海平就冒着“窜货”的罪名,到北京、河北、山东等地进行采购。

在乔海平看来,大产业就必须有大流通。“厂家按照地理区域设置的障碍是不科学的,所谓窜货也只是厂家的说法而已,并不符合产业发展趋势。”

“时至今日,我们可以很欣喜地看到:太原的药品终端价格相比几年前至少降了25%左右,这是万民的功劳”。乔海平对《当代经理人》说。

扩张变通

与一般的药房不同,万民药房以“零售企业”而不是“药房”自居,乔海平也一直在以做零售的理念经营着万民药房。

零售业态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规模。因为零售业,特别是百货超市业态,由于产品的同质化,因此竞争的焦点就只能集中在“量”上,只有更大规模的量才可能产生更低廉的成本。

相比一般百货用品,人们对药品的需求弹性不大,也不可能买的越多越好。因此,单店的销售额相比百货超市业态,不大可能有太大提升,店面数量对于规模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万民刚一开业,乔海平就一直在践行着这一零售行业的“黄金法则”。当年,万民就在山西省内实现了异地扩张,把触角伸到了内蒙古、陕西、甘肃等地。目前,万民在山西省已有16家连锁店,甘肃、内蒙古及陕西共计6家连锁店,仅去年一年营收达到了45600万元。

“万民药房一开始就把眼光放在了整个山西乃至西北地区。”乔海平这样告诉《当代经理人》。

但是,万民药房的规模化扩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刚开始异地扩张,乔海平就遇到了一个问题:由于生产企业以及大批发商主导的传统分销模式,医药流通企业特别是终端企业的地域性非常明显,由于人脉、资源等占有先天性,“地头蛇”们在当地一般都有很强的势力,作为外来者,想在短期内获取竞争优势,压力很大。

如果说这个问题在乔海平预料之中的话,那么由于监管原因,异地开店只能异地采购的限制则让他几乎措手不及,因为这一现象在百货流通业态根本就不存在——作为大的流通企业,可以直接和生产企业签订采购合同,然后自主分配到各个地区。医药行业的限制无疑大大降低了万民采购的规模性,从而降低了万民在同行中的竞争力。

为了降低运营风险,万民后来只能采取变通策略,联合当地有影响力的医药流通企业,建立当地的渠道来发展万民。

由于万民主要利用合作者的人脉和资源渠道,因此,乔海平在资金上不对合作者做过高要求,相反,“我们还要求对方所占股份不得超过33%”。

这其实是一种介于自建和加盟两种连锁模式的创新体。一方面可以实现当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以此来降低整体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移植万民在山西的成功经验,加强对跨省药房的管理,提升了万民的竞争力。乔海平如此解释。

事实也证明了乔海平的变通策略是正确的:目前万民在甘肃兰州、内蒙古、山西等地的销售额都领先于竞争对手,成为了当地市场上的领头羊。

期待破局

虽然万民药房在过去四年中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乔海平对此似乎并不满足。

他非常羡慕本土家电连锁巨头国美电器,“它对供应商有着更大的发言权,甚至可以收取进场费等一系列费用。” 而这些费用几乎是零售商的主要利润来源。

乔的羡慕,其实恰恰透露出了现在低价药房的整体困境:由于药品所具有的特殊性,消费者大多数时候并不根据药品的品牌来购药,不像百货或者电器超市行业,消费者购买的最重要的依据便是品牌。

“在药品行业,消费者购药的依据是医生的处方。”乔告诉《当代经理人》,“这就使得药房的主动权并不在自己手中,而是在医生手中”。

“药品信息的不对称现象是药房的最大困惑。”乔海平直言。

在乔看来,这样的不对称给万民造成了很大的被动。一方面,由于没有掌握药品销售的主动权,万民不可能像百货和家电连锁那样对进场的商品收取进场费、陈列费等一系列费用,再者,由于每个医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其开出的处方也会不相同,这就给万民的采购带来了很大麻烦。如果消费者在万民买不到医生开出的处方,就意味着消费者的流失,这绝对是万民不想看到的。

对此,乔海平也很无奈:“其实很多药品的化学成分相似,疗效也基本一致。但是,由于处方基本上列的都是药品的品牌名称而非化学名称,而中国的药厂大大小小有数十万家,万民想全部采购齐全,是不可能的。”

因此,万民只能退而求其次,密切关注影响力排名前几名的医院的医生处方,并尽力采购以满足顾客的需求。

“万民也在寻求突破,比如在大同,万民就掌管了一家民营医院的药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医生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不过,乔海平也承认:“虽然它符合医改医、药分离的趋势,但在目前情况下,还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示范性。”

专家视点

医药价格战——决战生死

文/倪旭康

2007年初,两会后,有两条消息让更多关心中国医药改革的人眼睛一亮:一是,中国医药改革不能走美国、欧洲和英国等国外的路线,全民医保在短期内无法实现,中国要走有自己特色的符合国情的医保改革体系;二是,中国继续加强对药品的价格调控,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增加降价药品的数量,至此,中国在前期已经连续进行了19次降价的基础上,展开了第20次药品大规模降价活动。

以上事实说明:对于关系到中国国计民生的医药价格事件,国家的主导策略是降低价格,以满足消费者购买的要求。药品暴利状况将一步步被缩小,药品价格虚高现象将一步步得到调整和修正。

医药价格的降低作为国策,将在医药产业环节中对多个方面形成显著的影响。尤其对医药生产企业和医药零售企业,具有洗牌的重大意义。对于未来的医药生产企业,由于国家从宏观上进行了调控和管理,通过对医药企业的价格约束,逐步实现医药产业的集中度增加和优势规模企业的形成,大部分盈利微薄,缺乏竞争力的医药生产企业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而同时,大量与消费者直接联系的医药零售企业(药店)也成为清理和优化的典型对象,通过对市场利润的调整,将造成大量医药零售企业无法生存,也随之退出历史舞台。可以这么说,在医药产业的未来中,价格决定生死,价格决定未来。

平价大药房在中国是未来零售终端的核心方式之一。

对于平价大药房的未来,也是荆棘遍野、行路坎坷。想走出一条能稳定扩张和利润保持的有效拓展之路,要逐步实现如下四个方面:

一、 成本领先是未来能降低价格的根本原因。而总成本领先,就注定未来的渠道扁平化是根本途径。能直接从生产企业得到最优惠折扣的价格,将是平价大药房能否生存与发展的核心保证。

这意味着三个方面的障碍要被清除:1、中间渠道的障碍要被清除。2、区域串货的壁垒要被清除。3、大量本地其他医药零售企业的反对要被清除。在价格异常敏感的今天,平价大药房的价格屠刀,使更多的医药零售企业失去了生存的机会。因此,平价大药房的出现,必然会受到当地其他医药零售企业的殊死抵抗。

二、规模化经营与连锁扩张将是平价药房发展的根本途径。可以这么说,单一的店进行平价是不现实的。借鉴常规零售产业,我们注意到,为什么沃尔玛、家乐福能成为众多供应商爱恨交加的地方,因为他们具有庞大的销售网络能覆盖广阔的区域和人群,成为具有较高销售量的终端。对于平价大药房来说,同样,如果仅仅依靠单一药店就想获得生产企业的价格支持是不现实的。对于任何一个医药企业来说,都知道这是为了一颗树木而放弃了整片森林,单一药店的销量是不能满足医药生产企业需求的。想得到医药生产企业的青睐,就必须要保证在该体系中能得到销量的充分保证,惟一的途径就是总量的增加。可以这么说,如果一个平价药房要获得好的收益,要具有稳定的竞争能力,就必须要在快速发展和扩张上下苦功夫,形成规模是获得医药生产企业信任的核心,也是降低总成本的惟一途径。

三、 效应将增加平价大药房的竞争能力从而使单店销量得到更大的提升。品牌本质来说是消费者的信任。因此,在建设平价药房过程中,必须要有品牌建设的过程,使消费者相信,他们能在这里购买到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价格低廉的药品。在品牌建设过程中,从宣传口号的设计到消费者信任的提升过程,都要有较为严密的规则和方法。有数据显示,品牌药店的销量能成为常规社会单体药店销量的5倍,即便两个药店就在同一方位。通过多种活动的展开,促进平价药店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优质形象的形成,是平价药店能否快速建立起品牌形象并被消费者认知的关键。平价大药房的品牌价值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低价、质优和服务。消费者在这里购买药品,除了获得了所需要的药品外,同时获得了费用的节省与利益的提升,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后续服务。

未来中国医药零售领域,将是一个三分天下的格局:平价大药房(相当于零售业的大卖场,这是价格低谷);连锁品牌店(相当于便利超市,这是常规适用性药品销售的核心区域);医院药房(医生开药大部分仍然是要在医院药房中被消费者购买,这是购买专业类药品的核心区域)。也正因为会出现如此三分天下的格局,未来医药零售企业的产品布局和消费者区隔就有了显著的差异:

平价大药房:产品品类相对齐全,整体价格要低于外部销售价格,在常规产品上要具有相对的比较优势,但是核心是在非常规产品上的比较,一是数量充分与规格齐全;二是非常规产品具有更大的价格优惠空间;利润的增长来自非常备药品的销量倍增。

品牌连锁药店:虽然单店规模小于平价大药房,但由于具有规模性也同样具有较高的价格优势,同时由于具有分布广、品牌认知高等特点,这将成为消费者购买常规药品主要的选择场所。因此,这里在常规药品的价格上,要比其他场所的价格更具有优势。利润的增长来自常备药品销量的倍增。

专业药房:充分分流医院处方的销售场所,更多药品是与医生常开的处方具有关系。在这里,部分其他场所难以购买到的特殊药品将成为利润增长的核心。

未来的平价大药房,只有针对自己的目标客户群,更加降低总成本并在部分药品上有更好的储备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并保持生存。在国家对医药价格持续降低的大趋势下,平价大药房是符合潮流的业态形式,但是随着价格的普遍降低,平价大药房也只有通过精细化管理,不断加强自身成本控制和核算,才能保持利润的空间。未来,平价药房的利润是算出来的,而不是卖出来的。

上一篇:五年级上册说说心里话下一篇:回到童年记忆中的昆虫世界观察日记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