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药房药品管理论文

2024-10-14

医院药房药品管理论文(共12篇)

医院药房药品管理论文 篇1

近年来的审计案例中, 很多医院药品流失严重, 盘盈盘亏司空见惯, 而且难以说清具体原因, 被审计部门督促查找原因、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但尚未引起一些单位管理者的足够重视。药房药品管理看似简单, 但要管好, 能把药房药品盈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保证医院药品的安全与完整, 却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医院经营管理者的药品经营管理观念、医院管理机制, 医院信息系统的完善程度都会影响药房药品管理的水平。

一、医院药房药品盈亏的影响因素

(一) 盘点不准确

在进行药品盘点工作时, 有三个时段容易导致盘点不准确。一是盘点前清库不彻底, 存在临时从药库借入药品未作药房入库处理、药房借药单没有出库, 而造成账物不符。二是在盘点中出现由于盘点人员对于药品的单位规格、包装规格、摆放位置不熟悉而引起的漏盘、误盘, 漏盘导致盘点数量有误, 而误盘使不同品种和规格的药品账务出现差错。三是盘点数据输入不准确在数据录入时, 因疏忽出现输入数量错误出现差错。

(二) 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药品管理中还有待加强

药房药品是用于诊断、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 是医疗业务工作中的物资保证和重要手段。很多医院开发信息管理系统时, 忽视医院药房药品数据与医院收费项目相互间的对应关系。在实际工作中, 有些医院门诊科室的组合项目收费里含有药品收入, 此类药品并非从药房领用, 而是直接从药库领用, 但此类药品在收入分类里列入药品收入, 导致在结转药品成本时多结转药品成本, 每季末盘点时出现门诊药房虚增盘盈。此外, 医院信息系统在药房做退药后未增加库存, 或者在药品分装时价格产生变化也会造成账物不符。不够完善的医院药品管理信息系统, 造成药品管理上的诸多隐患。

(三) 药房药品实物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主要包括:一是住院药房存在病房结余药品。有些医院在科室出现结余药的情况下, 允许科室将药品结存在住院药房中, 需要用时可以多次领用, 但计算机药品管理系统和实务管理中并无分开管理科室结余药品和住院药房药品, 科室结余药品仅是账上结余, 而不是实物结余, 不但在实物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风险, 也造成住院药房药品库存管理混乱, 账务不清, 无法监督, 容易导致药品的流失。二是药房与药房或科室之间借药。各药房之间借药没有办理药品调拨手续, 造成各药房药品库存不准确;有的单位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 科室借药频繁, 借药手续登记不全, 期末盘点前无清理借药情况, 导致药品盘点数据有误。内控管理不严、借药等均是造成账实不符、药品盈亏的原因。三是各门诊药房未单独核算收入。很多大中型医院为方便病人, 都设置了多个门诊药房, 但医院信息系统只提供全院的门诊药品收入, 不能提供按各门诊药房统计的准确的药品收入, 导致无法准确结转各门诊药房的成本和正确核算门诊药房药品库存。

二、医院药房药品管理的改进建议

(一) 领导要重视药房药品管理工作, 协调医院各部门间的工作配合

医院领导大多是医疗专家, 比较重视医疗工作, 对药品工作的重视一般只体现在用药安全上。但要做好医院药品管理, 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医院药品管理工作, 不能为了给临床方便就违反药品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原则和制定的流程。另外, 医院内部相关部门的协作与配合也是非常必要的, 尤其是医院药剂科、电脑信息中心和财务科三个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最为重要, 当然也需要医务科、护理部的配合和支持。

(二) 提高盘点准确度

主要体现在:重视盘点工作, 认真组织, 建立专人负责制度, 提高责任心, 将账物的查对工作分类分柜责任到人, 药剂科建立抽查、巡查相结合的监督机制;科学安排盘点时间, 盘点时间应考虑选择与医院财务部门的财务统计同步;将盘点安排在领药前一晚进行, 因此时货架和库存的药品最少, 可大大减轻药品盘点的难度, 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在打印盘点单前做好清库工作, 检查所有单据上账情况, 确保盘点前账目清楚;盘点过程中采取两人负责制, 一人清点药品, 另一人严格核对 (包括编码、规格、数量、单位、效期) , 防止错点、误点、漏点;输入电脑的盘点数据采取两人负责制。一人负责数据输入, 另一人严格校对 (包括规格、数量、单位) , 保证数据全部无误。

(三) 重视医院药房药品数据与医院收费项目间的对应关系

在医院信息系统中进行收费项目分类时, 要遵循一个原则, 只有通过药房发出的药品才可以列入药品收入的收入类别。经常和电脑信息系统软件供应商保持密切的联系, 对一些电脑系统上的问题、缺陷及时反映, 及时更正, 保证盘点的准确性。

(四) 药品结余采用实物结余方法

住院药房定期下到病房清点回收结余药品, 同时办理入库手续将药品入库到住院药房, 入库单一式三联, 一联交科室, 一联住院药房, 一联交财务。住院药房每月定期汇总结余药品的单据交财务做账。如科室当时领用时就有结余, 不想领回科室的, 可以当时按上述方法办理入库手续将药品入库到住院药房。

(五) 严格控制借药、换药、退药现象

各药房之间发生借药行为需办理药品调拨手续, 开具药品调拨单, 双方签字确认, 定期交财务做账。

(六) 建立严格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将药品管理与财务制度、账物处理的要求结合起来, 做到及时对账, 定期盘点, 经常抽查, 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电脑系统按各药房提供药品收入报表, 领药、结转成本按药房分开核算, 各药房分清责任。

药品盘点结果是衡量药品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加强药品的核算管理与监督, 对保证医院药品的安全与完整, 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医院各级有关部门和科室的共同努力, 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协调, 建立健全的内控制度,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思考, 及时发现领、用、存中存在的问题, 寻求解决办法和及时报告, 防患于未然, 从而促进医院药品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文光:《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年第22期。

医院药房药品管理论文 篇2

【摘要】对医院来说,药房药品品种多、数量大、周转快、收发繁琐,用于药品采购的资金数量巨大,加之药品是特殊商品,药房往来业务发生频繁,内容广泛,累计金额大,若长期得不到清理、核销,往往会造成往来账目不清,药房药品量大规格繁多清理难度大,形成许多原本可以避免的经济损失增加。现简述几点意见希望可以对医院药品管理有帮助。

【关键词】医院;药房;管理;监督

药房药品是医院用于医疗诊断、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具有品种多、数量大、价格不

一、经常变动、领用频繁、占医院各种物资消耗的比重大等特点,是医疗业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和重要手段。药品消耗占医院各种物资消耗的比重最大,药品的储备和周转是医院资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确保药品质量,严格控制药品消耗,切实管理好药品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制定一套适合核算药房药品的账务制度

财务部门根据“金额管理、实耗实销、数量统计”的原则,制定一套适合核算药房药品的账务制度。在每月完成药品核算后, 应对药品收入总量及结构、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药品进销差价率、药品收支结余、药品进销差价在收支结余所占比重等财务指标进行横纵向分析,并对分析中所产生的问题及时提请有关部门改进。月终对全部库存药品进行盘点, 汇总报财务部门及查验是否与账面金额相等。可及时了解药品进、销、存的动态情况和药品资产的结存情况。药房数量金额记账员要有会计从业资格,在系统中增设“药品库存时刻表”,供采购人员在采购前查询,以确定是否需要采购还是通过内部调拨。建立盘盈盘亏、报废、损毁责任追究制。每季度向主管院领导汇报该季度盘盈盘亏数据。正确制定药品采购计划

合理确定采购批量, 控制采购价格, 从而降低采购成本, 控制积压、减少浪费。药品采购首先要查询供货单位的质量状况,是否具备三证(合格证、许可证、营业执照)。然后从多种渠道了解该企业信誉状况。药品采购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感,紧密配合临床用药,加强计划, 少进、快出、避免药品积压、变质、霉烂、过期失效, 避免盲目进药, 所有的药品一星期一周转, 不断降低采购费用及存储成本, 这样既能保证医疗业务需要, 又能节约资金占用, 加速资金周转, 提高医院资金的使用率。药品的购入和领用必须建立健全出、入库手续

药库与药房应定期进行盘点, 保证月终时药房药品总账余额与各药房药品明细账的余额之和相等。财务部门还应及时与药库、各药房的明细账及实物进行核对, 定期对账, 实地盘点, 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相符。对盘盈、盘亏的药品要在盘点清册中反映, 并

要查明原因, 按规定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充分发挥财务人员在物资清查中的作用。如有药品需要调价,必须按有关文件进行,及时通知各药房相关负责人,并负责药品转换量的计算,按照发票或随货同行入账。并打印药品入库单,月终由药品会计和库房保管员共同签字后连同发票或随货同行交领导核准盖章后,由药品会计将核对无误的发票、入库单汇总、加盖药品会计审核章后交财务部门,据此入账。领用药品时,药品会计应根据各个药房领用药品的数量和规格打印药品出库单,并由仓库保管人现场清点无误后与药品领用人共同签字后方可领药。药品的出入库应填制完整的单据,药品会计则应及时地将这些单据交与医院财务做药品总账, 每月药品会计都必须与仓管员核对数量账,与医院财务部门进行盘点,对盈亏情况进行分析, 及时发现问题。采用网络计算机技术进行药品管理, 用药品核算软件进行核算

药品的入库、出库、销售、调价等一系列工作都通过网络计算机进行, 药库、药房的药品明细账也通过计算机来完成,不仅速度快、准确率高, 盘点时还可分析出各种药品的盈亏情况。网络化管理使药房中各药品库存数量、规格、单位、价格与计算机的记录相一致,加强了药品管理和经济核算。按计算机程序输入药品信息,实行账、物两条线流水作业,账物平行移动,方便了医院药品管理和医务人员用药,杜绝了药品的浪费和损失,也避免了帐、物不符的现象。药品价格管理

为整顿药品流通秩序,降低药价,医院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遇到药品调价, 需及时清点实物, 与账物核对无误情况下, 在网络计算机中调整, 并把盈亏情况表连同有关调价文件复印件, 报送相关领导审批后, 再报送财务部门调整账目。药品保管员应及时清点调价药品的数量,而药品会计应当确定应调价的品种并进行调价,及时通知各个药房进行核对。如果药品报损,药品保管员也应及时填写药品报损单,交由分管院长签字后,由药品会计现场监督,方可进行报损处理,及时清点调价药品的库存数, 并编制“药品调价表”, 作为调整财务药品账的依据, 避免了由于药品价格的调整而引起药品的账实不符。药品盘点

药品盘点是药品核算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在每月终进行盘点。通过现场实物清查盘点,才能保证资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贵重药品和毒、麻药特殊药品单独建账。药品“零库存”管理可使库存压缩到最低限度,所需采购的品种和数量都相应减少,从而减少因库存量大而占用较多资金的现象。提高了药品库存管理水平,降低了成本、节约了资源。医院药品种类繁多,有的药品尽管品种数量很少,但金额巨大,如果管理不善,将给医院造成极大的损失。药品会计根据打印的库存价目表与药库药品管理人员全面核对实物,对盘盈、盘亏的药品要如实填写药品盘盈盘亏表,并对盘盈盘亏的原因做出书面说明,由药库领导签字报请分管院长审核核准后,财务科据以入账。药品的盘点工作量大,药品会计要不定期地根据药品库存价目表和药品进销存表抽查核对药品的库存量,以加强药品盘点工作的准确率。按有关规定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作用,真正起到对药房药品的账务核算监督的作用,保证医院药品财产的完整性。

议门诊药房药品管理 篇3

【关键词】 门诊药房;管理;药品质量

【中图分类号】 R74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554-01

2001年2月28日全国人大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一章第一条规定:“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体用药安全,维护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法。”[1]可见,保障用药安全,维护人民健康是从事药品管理机构的首要任务,在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中,必须依法办事,把保障用药安全落到实处。药品的质量管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门诊药房是药品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门诊药房药品管理的好,才能使患者用药安全,应把对药品质量的管理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必须加强药的管理。

1、门诊药房药品的发放情况 我院门诊药房有2个窗口,每日处方量为500张左右,我院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处方医師开电子处方,并打印处方,由收费室划价收费,再到药房进行处方调配,药房调剂人员根据处方内容调配,然后发药给患者。

2、门诊药房药品的管理 药品质量的把关包括:入库验收、保管等过程

2.1 药品的入库 我院药品库房实行零库存管理后,由各部门药房做好领用计划发送电脑,由主任统一采购,药品公司按计划发放送药到各药房,库管人员清点验收后,药品直接进入药房,药品入库摆放除要点清规格数量外,还要核对药品包装的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家等,若发现问题及时与库房管理人员联系。

2.2 普通药品的管理 药房药品按片剂、针剂、外用药品、贵重药品分类摆放,按药理作用分类放置,对同一厂家不同规格分类摆放,以免混淆,发药时做到先进先出,近期先出,不准发出过期失效、变质、破损等药品。

2.3 麻醉药品的管理 麻醉药品严格执行“五专”管理制度,做到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帐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使用麻醉药品的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职称,才能开麻醉处方,同时对每张处方的限量、长期连续用药的患者都有相应规定。药房调配人员凭医师处方调配,并收回空安瓿。

2.4 精神药品的管理 由按规定具备相应技术职称的医生持专用精神药品处方,根据规定剂量开精神药品,重症患者需加大剂量时,主任医师需在剂量处双签名。放射性的高危药品要单独摆放。

2.5 贵重药品的管理 药房把金额在一百元以上的药品列为贵重药品,如:洛赛克等,采取每日统计,做到帐物相符。

2.6 效期药品管理 药房对药品有效期实行严格管理。每次药品入库上架时,对药品批号,效期近的摆放在前面,效期远的放在后面,有专门的效期登记本,每月定期对所有药品查询效期,效期在半年以内的药品进行登记,对滞销、效期在一年年内的药品,及时与药库和临床联系,做到调配和使用,以防积压过期造成浪费,对破损药品及时报废。[2]

2.7 药品的储存 要按药品包装说明的要求储存方法进行保存,需密封储存的药品不能随意拆包,低温保存的药品应放置于冰箱2℃-8℃储存,每天由专人检查冰箱温度,防止温度过低而导致药品冰冻,需避光储存的药品,置于阴凉的柜中或装在避光的容器中。

2.8 药品的定期盘点 定期进行药品盘点,做到帐物相符,并如实上报药品数量、规格、价格。

药品的管理非常重要,对药品进行科学的管理是保证药品质量、数量,做好药品供应的根本,对医院药房药品实行科学经济的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00(03)

[2] 闫文亮,加强药房管理塑造药剂科窗口服务形象《中国医学创新》2010.7(4):169-170

医院药房药品分包装管理的体会 篇4

1 加强人员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经常组织药学人员和辅助人员学习相关的法规、制度和操作常规, 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规定》、《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管理规定》及《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 (药剂科常规部分) 。提高药品分装的质量意识, 加强分装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教育和必备的药品知识和操作技能训练。通过学习和训练使我科分装人员的药品安全有效的质量意识有很大的提高, 在工作中分装准备认真细致、登记严谨规范、操作准确快捷, 有效的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2 加强药品分包装的环境、用具和包装材料的管理

2.1 为了保证药品质量, 药品生产时对生产环境有很严格的要求。当药品需要再次分装时, 它将直接暴露在空气中, 空气的质量将对药品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所以药品分包装应在独立的工作室内进行。在这间工作室内装有紫外线消毒灯, 分装前先用消毒液擦拭台面和地面, 然后开启紫外线灯30分钟, 对工作室进行环境消毒。工作人员必须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和口罩, 工作时禁止喧哗和减少人员走动, 将污染降到最低。

2.2 由药品分装用具不洁净造成药品污染也是非常严重的。据报道, 某医院药匙污染严重, 检出的菌株有:阳性棒状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动杆菌等。药品一旦被污染并被患者服用, 后果就会非常严重。为了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我们对分装用具制定了一套消毒制度, 每次分药前将药匙和药盘用75%的乙醇擦拭, 包装纸袋在分装间外脱掉外包装, 在分装间开启紫外线灯前, 放入分装间内, 接受30分钟的紫外线照射消毒。分装完毕后, 及时清洗分装用具, 放入带盖托盘中, 每周热压灭菌一次。

2.3 包装材料现在一直沿用纸质药袋, 印制药袋要选择信誉度好的厂家, 从选择纸张纸量、印刷质量到成品药袋的包装都要严格要求。外包装要保持完好, 存放在储物柜中, 减少尘埃细菌的污染。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中规定:发出药品应注明患者姓名、用法、用量, 并交待注意事项。我院药袋在印刷时对用法进行了更详细的注明, 如每晚睡前服、必要时服、饭前服及饭后服等, 根据要求进行选项。更重要的是我院从2001年开始在药袋上就印制了药品的有效期项, 标志为:“有效期至”, 根据药品原包装的有效期标明具体的年月日。这样患者即使取到的是分包装的药品, 其有效期也是一目了然, 有效的保证了药品的使用安全。另外, 我们在药袋上还注明了医院的地址和联系电话, 便于有问题及时联系和处理。

3 分装药品的管理

3.1 在开始分装药品时, 首先将被分装的药品外包装尘土擦拭干净, 拿入分装间, 做好分装登记, 项目有:分装日期、原包装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有效期及将要分装的规格;按照药袋项目填写完整, 开始分装。注意药品名称规格相同, 而生产批号不同或生产厂家不同的药品决不能混在一起分装。一种药品分装完毕后及时清场, 并登记好理论分装量和实际分装量。然后再进行第二种药品的分装。

3.2 分装好的药品, 要及时放入药斗, 认真核对药品的品名和规格, 注意药斗内剩余药品的有效期, 若有不同要将近效期的药品放在外侧。

4 发药时应注意的事项

接处方发药时一定要认真核对药袋上标明的药品名称、规格及数量, 注意检查药品的效期。过期的药品决不能发出。由于是分装的药品, 没有详细的使用说明, 所以对患者的解释要详细清楚, 尤其对老年患者, 更要耐心。若患者仍有疑问, 可尽量提供原包装药品说明书, 以策药品使用的安全有效。

谈药品零加成后医院药房的发展 篇5

1.1.1 医院药房的定义及范围

医院药房即医院药学,亦称为药局、药剂科及药学部。药房在希腊文中的意思是贮藏与保护,用以表示贵重物品贮藏处。我国医院药学学科主要包含下列内容:药品供应管理、药品调配、医院制剂、医院中药、医院使用药物质量控制、临床药学、临床药理学、药学信息及医院药事管理等[1]。

1.1.2 我国医院药房的四个不同时期

建国60余年来,我国医院药学工作经历4个不同的时期:20世纪70年代前,基本是以药品调配为主的阶段,按协定处方调配,医院药房中心工作是保障药品供应;70年代后,是以制剂业务为主的阶段,医院制剂品种从数十种到数百个品种,剂型从外用、内服制剂到注射剂乃至大输液,从西药制剂到中药制剂,满足临床医疗需求;80年代后,医院药师开始进入病房,开展治疗药物监测(TDM)、药物情报咨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与报告,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协助医师选用药物、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等,临床药学逐渐成为医院药学工作的重心。但此阶段临床药学工作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依然是药物本身,许多工作还属于临床药理学的范畴;90年代以来,医院制剂规模不断缩小;患者有更多机会选择性就医,医疗体制的变化促使药学服务意识增强;医院药学工作重心从“药物”转移到“人”;工作模式从传统的“供应保障为主”向“技术服务为主”转变;医院药学的主要工作内容向药学服务转变。目前医院药学仍然呈4个阶段并存的局面[2]。

1.2 “以药补医”与“重医轻药”

几十年来, 我国医院几乎无一例外地实行“以药补医”的经济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医改的不断深人, 这种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1.2.1 医药经济利益的紧密联系导致了药师工作错位

据有关资料显示, 我国截至2001年有42多万名药师, 医院药剂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左右, 但是药师这个字眼在广大患者头脑中相当陌生。长期以来, 医院药剂科工作主要集中在药品采购供应方面。药剂师一般都忙于配方取药。在利益的驱动下, 一些医师开大处方, 盲目使用商档高价药、进口药, 造成药品资源浪费、加重患者负担, 社会反映很不好.同时.在现行体制下, 因为医院的经费补偿机制不健全, 因此医和药更多的是在经济利益方面的联系, 这样不仅使医师和药师的联系越来越少.而且使药师远离临床, 使医院药学的发展陷人困境, 而这种错位造成的医师和药师在职业技术上的不协调是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直接原因。

1.2.2 医院医和药的不协调发展直接影响药学技术的有效利用, 影响患者利益

医院重医轻药现象造成的医院药学技术的相对滞后并没有引起重视和正确引导, 在国外临床药学己成为热门的情况下, 我国临床药学力最不足, 发展缓慢, 确实令人堪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药师素质不如医师;②药学技术人员从事的专业结构存在很大问题, 临床药师极少;③ 在非合理用药、药物过敏、药源性疾病己成为医院药学的热门话题的情况下而药师却无能为力。这种情况不但影响了临床医疗水平的提高, 也影响了患者利益[3]。1.3 医药不分体制下药品领域的利益扭曲 1.3.1 药品领域的利益扭曲在流通环节集中体现

作为连接药品生产与终端使用的中间环节,药品流通应主要承担药品供应链上药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功能,保障药品安全、有效供应和促进药品生产创新。而在中国“医药不分”体制下,医疗机构居于药品流通环节的垄断地位,这决定了药品流通除了承担一般流通功能外,还承担了医药领域利益转移的巨大负担,影响了正常的流通秩序,增加了流通成本,推高了药品价格,既未能充分满足终端消费者对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药品使用需求,也未能有效促进药品生产创新和产业健康发展,造成整个医药产业链严重扭曲。1.3.1.1 中国药品流通链条

公立医院是中国药品终端销售的主体,其药品销售占整个药品市场的80% 左右。在现有药品采购制度下,公立医院占绝对主导地位的药品销售结构客观上决定了主体药品流通模式。在中国,一般而言,一种药品要最终卖到消费者手中,至少要过四道关: 第一关是通过招投标程序,进入省一级药品集中采购目录;第二关是进入地市一级卫生管理部门的药品目录;第三关是医院采购这些药品,进入医院药房;第四关则是医院相关科室医生能够在诊疗过程中将药品写入处方笺中,这样药品才能最终被患者购买。而要顺利通过这四道关,药品从生产到终端一般要经过5~7个环节,相比英、美、日等发达国家2~4个流通环节而言,中国药品流通链条显然过长。

从药品流通链条的具体构成来看,中国药品流通体系更加复杂,正如前文所述,在药品流通框架内形成了两套“虚实结合”、“明暗结合”的体系,即医院公关体系和多级代理体系。也就是说,药品出厂后,首先进入一个庞大的代理体系,然后再分医院体系和药店两种渠道销售到消费者手中。在药品从生产企业经过代理进入到医院或药店,并最终到达消费者的过程中,“代理”环节实际上被附加了双重功能。一方面,在“代理”环节需要解决药品营销问题,来自药品批发企业和生产企业的医药代表需要将药品推销到各级公立医院,其中涉及医院院长、科室主任、药房主任和医生等行为主体,只有在获得他们的认可后,药品才能被医院采购进入医院药房,也才有可能促成药品实际配送活动。另一方面,在“代理”环节需要完成药品的仓储和向医院、药店的配送活动,其中涉及多级代理商(包括一级、二级、三级代理等),并形成了药品流通中的层层代理关系,这也在事实上表现为层层加价。这两种功能所对应的正是“虚实结合”、“明暗结合”的医院公关体系和多级代理体系。所谓“虚实结合”、“明暗结合”是指,医院公关体系不涉及药品的物流配送,其核心是买卖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构建,表现为看不见的利益输送和许诺,此为“虚”和“暗”;多级代理体系则是实实在在的药品流通,表现为看得见的药品使用权转移和资金流转,以及由此各利益主体所实现的实实在在的利益分配活动,此为“实”和“明”。

药品流通中存在的这两套体系表现为复杂的药品交易主体,一类是有营业执照的公开交易者,包括5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1.39万家药品批发企业,42万多家零售药店,30多万家医疗机构,上万家药品代理机构。另一类是隐性交易,包括数百万名医药代表,上百万个医院药房,210万左右有处方权的医生,上万家招标代理机构,一些医院院长、药房主任和采购员,非法药品集贸市场上大量现金交易的个体药商等。他们在药品流通链条中均占据了一定的位置,或并行于某一环节,或构成上下紧密关联的环节。1.3.1.2 利益扭曲在药品流通中的体现

一般来看,作为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流通是各类交易主体的利益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就其一般性而言,药品流通也不例外。但就中国的特殊性而言,医药不分的体制导致药品流通承担了更多不属于药品范畴的责任,并在事实上表现为以药养医(医生)的利益转移模式,这就使其成为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各个利益相关体重要的利益来源渠道,而更为重要的是,整个医疗体系中存在的各类利益扭曲在药品流通环节集中、直接体现。在以药养医的体制下,药品流通中的加价率管制政策使得医院选择了这样一种药品购销模式: 一方面抬高药品采购价,以获得更多的合法加价;另一方面以返点和回扣方式向药品供货商要回采购价格抬高部分。而这种药品购销模式也为流通中的其他交易者特别是大量隐性交易者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并使得医院(医生)与这些向其输送利益的交易者之间形成了某种比较稳固的利益分配格局: 医院凭借销售权获取销售返利、药品折扣、赞助和资助等;医生凭借处方权获取药品回扣,中间代理人(医药代表)凭借与医药的特殊关系获取关系费用、个人提成等。

事实上,虽然药品流通中可能存在的大量利益扭曲已经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但由于相关利益转移的隐蔽性,使得很难准确或比较全面地揭示其中的利益扭曲程度。根据前文对药品流通链条的分析,我们可把药品流通费用划分为两个体系的费用,一个是医院公关体系产生的费用;另一个则是多级代理体系产生的费用。在医院公关体系,来自制药企业和药品批发企业的医药代表为了让医院药房采购药品并且医生能够多开某种药品,会向相关主体进行公关。既包括向医生提供计件返点的传统代金销售,还包括组织医生参加学术会议、出国考察、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支付讲课费等较为隐蔽的方式,其实质都是向医生等直接影响药品销售的主体提供各种不合法、不合规的所谓 “贿赂”。近期被曝光的葛兰素等跨国药企通过虚报会议、学术推广等向医院、医生进行商业贿赂,以及一些地方发生医院医生集体受贿的案件,这些在某种程度上表明药品公关活动已经成为药品流通行业内的“潜规则”,而据业内一般估计,公关费用等大概占药价的30% 左右。应该说,正是由于存在着向医院、医生公关的必要性,以及疏通招标采购渠道的需要,多级代理体系成为必然的结果。在多级代理体系中,包括了两部分费用: 一部分是正常的流通费用,也就是完成药品配送的合理的销售、管理费用等;另一部分则是与医院公关、药品招标等有关的各类费用,如医药代表的成本和各种关系支出,而这部分费用占了较大比重。总体上,多级代理体系产生的费用大概占药价的30% ~ 40%。这也就意味着,药品出厂后,在医院为主导的药品流通模式下,药品招标价或购进价已经在出厂价基础上平均上浮了1 倍以上,甚或十几倍。

在中国,按照医院和药店两个零售终端,其价值构成有很大区别。在医院为终端的药品流通链条中,每100元药品价格构成中,生产环节占20%,包括批发、零售在内的流通环节则占80%;而其中,除了正常的批发流通成本外,较大比重的成本则是一种制度性成本,表现为招标费用、医生返利等,总体约占50% 左右。而在药店为终端的流通链条中,药品生产环节能获得收入的68%,批发和零售一共获得32%,这种价值构成就比较接近于发达国家医药分开体制下的药品流通价值构成。

1.3.2 药品采购机制不完善,市场发现价格功能扭曲

目前中国药品采购主要分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分别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和挂网限价采购。基药的集中招标采购,由于其更多服从于行政绩效目标,演变为低价导向,使招标采购丧失价格发现和价值创造的功能,导致价格越招越低、品规越招越少。非基药的招标采购,由于招采分离,普遍存在各种形式的二次议价,有损市场公平交易原则,扭曲了市场发现价格功能。总体上看,这种不完善的药品采购机制,既导致药价“虚高”与药价“虚低”问题并存,而且又使基本药物和经典廉价药等供应难以获得保障,这在根本上影响了药品质量和供应安全,损害了公众健康利益。

对基本药物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初衷,是保障人民群众能够用上价格低廉有效的药品,保障实现医疗保基本的目标。而在以各省为实施主体的集中招标采购中,政府逐渐将降低招标价格作为唯一或最重要的政策目标,这直接体现在投标机制的设计上。按照现有投标机制设计,投标企业需要同时投反映药品质量的经济技术标和反映药品价格的商务标,但各地方规定的经济技术标占比都比较小,比如山东省规定经济技术标占比为30%,而有的省则仅为10%,如此低的比例,传递出的信号和实际的操作都在导向唯低价中标,甚至在地方之间出现比拼低价的现象,“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同时,部分省实施了“单一货源”模式,改变了过去基本药物在基层的分散供应流程,这在大幅提高基本药物供应集中度的同时,也迫使部分企业为获得区域市场,不惜以牺牲药品质量和降低必不可少的生产成本来应对低价竞标,如变更批准工艺,简化质量监控和检测程序等。而这实际上对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产生了消极影响: 一方面,过低的价格(低于成本的价格)使得中标企业可能根本无法按合同生产和供应,因而出现廉价、有效药品逐渐退出市场。目前屡屡出现一些常用药、救命药以至一些罕见病、孤儿病用药短缺,造成了药品的“可及问题”。另一方面,过低的中标价和非常低的配送费率使得药品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都无法达到盈亏平衡点,偏远地区的配送成本高,企业不愿意进行配送,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配送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实际上影响了“保基本”目标。

在各地普遍采用的非基药“挂网限价”形式的招标采购中,招标的结果通常是每一个通用药品招出一组商品名目录,招标最基本的 “量价挂钩”原则落空,公立医疗机构无法落实集采预估数量,进入中标目录的企业仍然需要公关医院和医生,即俗称的“二次议价”,这对众多普药而言无疑多设置了一重繁琐的市场准入程序,增加了不必要的交易成本。虽然政府有关部门依据《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已经将药品按照含税出厂(口岸)价格分成7个档次,执行最高流通差价范围在8%~40%,医院最高零售加价15%,企业利润空间已经被限制在合理范围。但事实上,在公立医疗机构主导的买方市场,招标入围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进一步强化了医院的优势地位,医院通过“二次议价”进一步压缩企业合理利润空间,无法体现公平交易原则。一些经典廉价药品生产企业难以承受额外的议价负担而停产或彻底退市的现象屡见不鲜;同时,也有企业为了应对“二次议价”,故意抬高出厂价进一步恶化药价“虚高”问题。并且“二次议价”后出现的返利是经销商整体返利,一般不再具体到每种药品的价格,这使得政府很难发现药品的真实价格,也就难以据此制定合理的政府价格指导水平[4]。

参考文献: [1] 胡晋红.医院药学(第3版)[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1-10.

医院药房药品管理论文 篇6

【关键词】 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用药安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4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98-01

保证患者医疗安全是医疗机构开展治疗行为的前提,也是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WTO)及欧美发达国家医疗卫生事业最重视的议题之一[1]。高危药品(High-alert Medications)是指用药过程中副作用很大,容易给患者身体带来危害的各种药物,一旦使用不当,将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甚至导致死亡[2]。近年来,由于对高危药品管理疏忽造成了大量的医疗事故。相关研究表明,加强医疗机构对高危药品的管理力度及规范化管理水平,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安全防范意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就医过程中的用药安全性。高危药品的规范化管理及用药安全问题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医疗机构都应重视的一个议题。笔者对我院西药房与病房区进行了详细检查,总结高危药品管理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规范化管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明确高危药品概念及目录

20世纪末,美国医学研究所对医疗药品进行了一项调研,结果显示医疗差错是除疾病外的首要死因,其中尤以用药差错为主。因此,美国安全使用协会(ISMP)率先提出高危药品概念:即由于使用错误而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的药物[3]。这类药物的显著特点是用药错误并不常见,但一旦发生用药错误,将带来严重的后果。ISMP于2008年所公布的高危药品目录中,排名前五的主要是:注射用磷酸钾或浓氯化钾、高浓度氯化钠注射液(>0.9%)、胰岛素、阿片类麻醉药及静脉用抗凝药。

2 了解高危药品用药安全

2.1 高危药品摆放问题 检查中发现,很多西药房未对高危药品进行规范化管理,没有明确的分类和相应的药柜及摆放设施,即使有空间亦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因此,药房应对高危药品进行必要的分类,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足够的药柜及相关设施,亦可通过分层或分类摆放加强管理。此外,对于需冷藏保存的高危药品,应配置专门的冷藏设施如冰箱等保存,以保证药效。

2.2 高危药品警示牌标识问题 对于重要的高危药品,应设置显眼的警示牌进行标示。瓶外粘贴醒目的分类标志,标识药物相关内容,如:药品名称、浓度、有效剂量和最大剂量、单位及有效期。对于易混淆的药品,可采用不同颜色进行标识。相关人员要做好及时更新高危药品目录及注意事项的工作,确保药品安全有效。

2.3 其他用药安全问题 西药房工作人员应熟悉高危药品的特性,严格控制其使用剂量并有效控制给药,严格遵守高危药品的用药规定,避免临床用药错误;应重视高危药品的有效期问题,可在药房专设一人负责药品有效期,保证药品先进先出,安全有效;工作人员应对患者讲解高危药品的特性,解说其不良反应及适应症,确保患者按照医嘱服药,杜绝药物配伍不当导致用药安全问题。

3 讨 论

高危药品用药错误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具有严重的危害,故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根据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对高危药品管理方式的探讨,人们不断寻找着更为有效的管理方式,以确保用药安全。西药房管理者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现有用药错误或联合使用不合理的情况,可直接与医师进行沟通,并向有关部门反应;管理人员应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西药处方药进行严格的把控和审查,保持高度的责任感;若发现有不合格药品,应及时向负责人举报,并协助质量管理部门对药品质量进行管理;拒收无正规批号、包装不合格及检验报告不合格药品,杜绝不良药品进入西药库。应积极建立规范化管理制度,强化用药安全意识,有效管理高危药品。

综上所述,医疗机构加强高危药品的管理力度,合理规范化高危药品的临床应用,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安全防范意识,可以有效地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提高医院的整体形象,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幸国,吴永佩.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的实践与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9(25):600-602.

[2] 毛雪英.西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与用药安全研究[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7):637-638.

加强医院药房拆零药品的质量管理 篇7

1 影响药品质量的原因

1.1 药品包装

药品有效期是指药品在各自规定的储存条件下能保证其质量的时间期限。药品所标明的有效期只是在特定环境下针对药品的性质而特意选定的包装条件下的有效期限, 一旦改变了它的包装和储存条件, 药品容易接触空气中的水分、氧气或其他物质而变质, 如某些应避光保存的药品也易受光照而分解;某些应冷藏保存的药品也容易受热变质。故药品包装是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1.1.1 用广口玻璃瓶储存药品

为工作方便, 将药品拆零储存于广口玻璃瓶中。虽然药房已配备有棕色玻璃瓶, 但由于使用频繁, 开启瓶盖次数多、时间长, 有的药房玻璃瓶已破损而没有及时更换致使药品变质。

1.1.2 用纸袋或塑料袋储存药品

用纸袋或塑料袋将药品包好发给患者, 以及医院为了发药方便, 药房工作人员在空闲时间用纸袋或塑料袋进行很多协定处方的大量分包, 如维生素C (36片/包) 等。由于包装材料的储存时间及密封性、防潮性不好导致药品变质, 如扑尔敏等。

1.2 药品混装

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药品混装以及混装药品没用完又倒入新的药品, 使瓶底药品长期搁置, 无法知道药品的有效期, 导致药品变质失效, 造成安全隐患。药品混装后难以界定药品厂家、规格、有效期、操作人员等, 以至于使用时无法给患者说明用法、用量、批号、有效期、适应证、配伍禁忌等内容。同时无法跟踪药品的来源及销售去向, 一旦出现质量问题, 很难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1.3 调剂过程

在调剂过程中药品容易微生物 (特别是耐药菌株) 污染: (1) 调剂人员在没有药匙、瓷盘、医用手套等情况下调剂药品;或者即使有以上工具, 但调剂人员没有按规定 (不得裸手接触药品) 操作进行调剂。 (2) 取药工具长期没有清洗、消毒或储存时间较长。 (3) 取药工具密封性差, 被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

1.4 陈列不规范

拆零后的药品没有集中存放于拆零专柜, 导致与其他药品混放, 或没有陈列于相应的专柜中, 如将藿香正气水、999感冒灵颗粒等易串味药品与其他药品混放或将冷处保存的药品与其他药品混放等, 导致药品变质。

2 对策

2.1 完善相关法规, 统一监管标准

国家对药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都有相应的管理规范, 而在药品销售的终端, 占药品市场80%的医疗机构对药品质量的管理要求却是粗放型的, 没有细致的规范要求。因此, 建议尽快制定相应的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 从制度上杜绝或减少拆零药品的污染, 从根本上提高医疗机构药品的质量。

2.2 领导重视, 责任到人

领导必须重视质量管理工作, 将药品质量管理列于单位年终考评的重要内容中, 出现问题要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以引起同行的重视。

2.3 落实管理制度, 规范操作规程

从药品方面, 建议药厂对某些常拆零使用药品使用小包装, 医院尽量采购不同包装的药品, 以减少拆零机会。从调剂方面, 建立《药品拆零销售管理制度》, 制度内容应包括: (1) 人员资质及健康卫生要求。 (2) 拆零时尽可能使用原包装材料, 发完药品后立即盖上瓶盖并拧紧。拆零铝箔包装的药品时要将有批号、有效期的一端保留。 (3) 设立专区专柜, 制定设施设备要求, 包括拆零工具使用要求、定期清洁拆零工具及场地的要求、相互影响较大的药品不用同一药匙的要求、不要将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同种药品混装的要求等。 (4) 拆零药袋上要注明药品名称、规格、用法等, 尽量给患者附上说明书或相关标注。

2.4 加强调剂人员的教育

加强对调剂人员职业道德和业务操作技能的培训, 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不规范操作对药品质量的影响, 杜绝用手直接接触药品。调剂人员要养成工作前洗手的习惯, 最好用75%的酒精擦手消毒, 调剂药品的工作台要经常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

参考文献

医院药房药品管理论文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使用西药房药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药品合理分类改革前 (2011全年) 作为对照组, 对药品合理分类改革后 (2012全年) 作为试验组, 制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每月随机调查100例患者, 每年收集1 200例患者, 共2 400例进行满意度调查。

1.2 方法

①患者角度:对2011年和2012年调查的2 400例患者进行系统的统计, 项目包括患者的满意度及投诉率, 并对药品进行合理分类管理改革前后进行对比;②管理者角度:在实行药品合理分类管理后, 按照药品贮藏条件存放药品, 加强药品有效期管理, 保证药品的现代化需求, 建立药房的多信息管理系统, 结合商品名和通用名等进行信息检索, 方便准确, 其次还要对管理人员进行一系统的药品管理培训, 定期开展药品健康教育及活动, 必要时邀请专家讲解有关药品知识, 提高管理者的防范意识。保证医院的硬件投入及药品的科学管理, 管理者还需定期分析药品分类的合理性;此外, 还可通过相互沟通学习, 逐步完善管理制度, 不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投诉率。满意度分为3个等级, 满意:对药房服务及利民便民的制度很赞成;基本满意:对药房服务及利民便民的制度基本赞成;不满意:对药房服务及利民便民的制度从不赞成。总满意度 (%) = (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收集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满意度比较

由表1可知, 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 (94.0%) 明显高于对照组 (90.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患者投诉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投诉率为0.08% (1/1 200) , 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投诉率的0.42% (5/1 20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本研究中, 药品合理分类及加强药品管理改革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改革前患者的满意度;且改革后患者的投诉率明显低于改革前患者的投诉率。说明药品合理分类及加强药品管理改革后与改革前相比有满意度高、投诉率低。究其原因, 改革之前, 由于药品摆放未使用现代化管理模式, 药品的分类比较单一, 无特殊性, 使管理者的工作比较烦琐, 信息化尚未落实, 造成患者排队购买药品耗时耗力, 而且类似药物的管理无特殊标记, 也无其他是否适合特殊人群的禁忌等标识, 很容易造成混淆, 导致药品发放差错, 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而改革后, 药房依据药品的类别、品种、规格、用法、包装、用药频率及用药的安全性等对药品进行科学、合理的进行分类管理, 对药架进行了合理的布局;一些常用药品就近固定摆放,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配方的劳动强度, 减少了药品调配的差错率, 加快了配方的速度, 减少了患者取药时间,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对特殊药品 (如须低温保存的药品、须避光保存的药品、贵重药品、高危药品、麻醉和精神药品等) 设立了相应的管理区域及其管理制度, 在药架上分开摆放并进行了标示;对于一些相似的药品也进行了细微的分类, 如看来相似、听来相似、容易混淆的药品等都进行了合理的分类管理, 在药架上分开摆放并进行标示;发药时需对患者详细讲解药品的用法、用量;高危药品在发放的同时需要3人同时核对;设立药师咨询台, 由资深药师为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咨询服务, 并设有咨询服务热线, 患者可通过电话联系、咨询问题等措施, 保证患者用药合理、安全、有效。此外, 管理者需定期抽查已配好的药品, 定期汇报近期出现的差错, 并对临床出现的差错、药品质量事故和药物不良反应等及时统计反馈, 并根据相关规定及时向医院药事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汇报[4]。所以, 加强药品管理改革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药品发放的差错率和投诉率,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 医院在对药品合理分类及加强西药房的管理改进后, 保证了患者用药的合理、安全、有效, 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降低其投诉率, 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促进药品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摘要:目的 探讨药品合理分类对医院西药房管理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西药房的药品进行合理分类管理, 将药品合理分类改革前 (2011全年) 作为对照组, 对药品合理分类改革后 (2012全年) 作为试验组, 两组均以国家相关规定及药品说明书等为参考, 观察药品合理分类改革前后患者的投诉率及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 (94.0%) 明显高于对照组 (90.0%) , 试验组发生患者投诉率 (0.08%) 明显少于对照组 (0.42%) 。结论 通过强化西药房药品的合理分类管理, 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同时对减少医患纠纷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药品合理分类,医院西药房,管理

参考文献

[1]罗春梅.电子处方系统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应用的意义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9) :756-757.

[2]韩庆礼.医院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J].当代医学, 2011, 17 (10) :34-37.

[3]楚冬梅.门诊西药管理中的问题及改善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20) :363-363.

医院药房药品管理论文 篇9

关键词:集束化管理策略,病区药房,麻醉药品,管理

集束化干预 (Bundle of care) 是近年来ICU专业的新名词, 中文翻译为集束化治疗或捆绑式治疗。是指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的方法[1]。它是由美国健康研究所首先提出, 目的在于帮助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尽可能医疗护理服务[2]。集束化管理策略是汲取“集束化干预策略”的理念, 应用一系列管理措施, 其中每项措施都经临床证实能提高管理效果。近年来, 集束化管理策略在临床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3]。麻醉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药品, 具有双重性。如果管理不善, 使用不当, 不但会危害人民健康, 而且会影响社会治安[4]。随着我国禁毒力度的加大, 许多不法分子把黑手转向基层医院, 如何做到既要保证临床合理使用, 又要防止麻醉药品流入非法渠道, 对基层医院麻醉药品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从2011年采用集束化管理策略进行麻醉药品管理,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集束化管理策略

1.1 建立病房麻醉药品管理质量控制小组

由病区药房组长担任麻醉药品管理质量控制小组组长, 成员包括病区药房主管药师1名, 病房麻醉药品管理护士1名。

1.2 制定麻醉药品管理质量标准, 完善管理流程

根据《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法律法规内容制定管理质量标准, 组织各级药学人员和护理人员学习, 使大家在工作中有标准可循。

1.3 加强入库管理, 保证库存药品数量准确, 质量安全

病区药房对麻醉药品的领入、发放、调配、使用, 实行批号管理和追踪, 以方便及时查找。结合医院实际和前3年的平均用量确立合理的库存基数。定期检查药品数量、质量、有效期, 及时补充基数, 与药库的工作人员双人核对后签字领药。领药后认真填写入库登记单, 包括药品名称、规格、入库时间、数量、批号、有效期、入库人、和复核人等。

1.4 严格执行“五专”管理[5]

(1) 专人负责:安排业务熟练、工作责任心强的主管药师负责麻醉药品的管理, 定期参加麻醉药品管理学习班培训, 提高理论水平。 (2) 专柜储存:药房安装了防盗门, 配置了保险柜、实行双人双锁、安装报警装置和摄像头, 并且联入医院的安全警报系统, 确保麻醉药品安全, 防止被盗事件发生。 (3) 专用账册:建立麻醉药品专用账册, 药品入库双人验收、出库双人复核。每日填写消耗记录, 每周总盘点1次, 做到账物相符。将专用帐册防置在专柜中, 确保安全, 方便记录。 (4) 专用处方:开具麻醉药品必须使用专用处方, 电子医嘱时医生必须补写纸质处方。麻醉处方为淡红色, 右上角标注“麻, 精一”, 只限于具有麻醉处方权的医生使用[6]。将全院具有麻醉处方权的医生姓名签字备案留样。专管人员在调配麻醉药品处方时认真查看处方前记、正文、和医师签字, 审查合格后予以调配, 调配处方后由药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核对后双签字发出药品, 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5) 专册登记:专册和专用处方一样, 是麻醉药品使用的重要文书, 是判断是否发生麻醉药品的滥用和成瘾的重要参考资料。我们专门设计了病区药房麻醉药品账册, 内容包括日期、用药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疾病名称、规格、数量、开处方医生、处方日期、发药人、核对人、取药人或代取人身份证。并且建立了药品目录, 方便查找。专册保存期限在药品有效期后不少于3年。定期将麻醉药品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问题及时查找。

1.5 落实空安瓿回收和定期销毁制度

患者使用麻醉药品注射剂和贴剂时, 再次使用必须回收使用过的空安瓿和贴剂, 并且在回收登记本上记录姓名、回收日期、药品名称、数量及批号, 对回收的空安培定期集中销毁一次, 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剂科、医院分管院长等人员组成的监督小组监督下执行。

1.6 规范麻醉药品的使用

(1) 严格执行麻醉药品处方限量规定, 处方超量一律拒绝调配, 每病区限量领用空白麻醉处方, 并做好编号登记, 由病区麻醉药品专管人员管理, 医生使用麻醉药品时从病区麻醉药品专管人员处领取, 接受专管人员的监督核查。 (2) 对肿瘤患者实行癌症镇痛的“三阶梯”用药和“个体化”用药:a.治疗原则:按阶段给药:指镇痛药物的选择应依据疼痛程度, 由轻到重选择不同程度的镇痛药物。能有效提高疼痛的治疗水平, 减少疼痛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b.轻度疼痛:不选用阿片类药物。首选第一阶段非甾体类抗炎药, 以阿司匹林为代表。也可选用去痛片、罗痛定等。c.中度疼痛:选弱阿片类药物, 以可待因为代表。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扑热息痛、曲马多等。d.重度疼痛:可选用强阿片类药物, 以吗啡为代表, 同时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也可以合用高乌甲素等。两类药合用可增加阿片药物的止痛效果, 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对吗啡尽量使用控释片、缓释片制剂。

1.7 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管理水平

药剂科、医务科、护理部定期对医生、护士和药师进行麻醉药品管理知识培训, 内容包括:《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法律法规内容和医院制定的各项检查标准, 肿瘤患者实行癌症镇痛的“三阶梯”用药知识、麻醉处方量、如何规范书写麻醉处方等, 培训结束考试成绩记入个人技术档案。作为考核医生取得麻醉处方权依据, 药师调配麻醉药品调剂资格依据。

1.8 定期督查, 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药剂科、护理部每月对麻醉药品的保管、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把麻醉药品管理质量纳入各病区和病区药房质量管理考核内容。病区药房每月对各病区麻醉药品的使用、麻醉药品处方进行点评, 将结果在医院内网公示, 医院根据督查结果和科室绩效挂钩, 以规范麻醉药品管理。

2 效果

通过以上的集束化管理策略, 大大提高了我院麻醉药品管理质量, 2011年以来, 麻醉处方合格率达到100%, 大大提高了疼痛患者的满意度, 未发生任何麻醉药品流弊事件。

3 讨论

集束化管理策略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更是一种质量管理的理念。它将分散的管理措施归纳起来, 使其系统化, 并结合了单位自身的特点, 具有独特性。同时促进了相关部门的合作, 增强了管理的实效, 在其他专业应用都得到很好的管理效果[7]。麻醉药品管理是一项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工作, 必须做到制度化, 程序化, 法制化, 科学化, 常态化。利用集束化管理策略, 使药学人员规范了麻醉药品的购置、储存、调配行为, 使医务人员掌握了麻醉药品的使用知识, 真正做到安全、合理、合法使用麻醉药品, 使癌症患者缓解疼痛, 提高生存质量, 杜绝麻醉药品的滥用和流失, 确保人民健康。

参考文献

[1]陈永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10) :889-891.

[2]Haraden C.What is a bundle 2006[EB/OL].http://www.ihi.org/IHI/Topics/Critical-care/Intensive Care./Improvement Stories/What is a Bundle.htm.

[3]黄琴红, 王芳.集束化管理策略在呼吸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2) :165.

[4]刘兴才, 邵柏, 尹洪波.医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管理商榷[J].中国药师, 2007, 10 (11) :1145-1146.

[5]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S].国务院令第442号, 2005.

[6]处方管理办法[S].卫生部令第53号, 2007.

医院药房药品管理论文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西药房中的381种高危药品和12名药房药品管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入选的12名人员包括男性2名, 女性10名, 年龄为22~47岁, 平均为 (28.0±4.9) 岁;入选的381种高危药品包括注射用浓氯化钾或磷酸钾、阿片类麻醉药、维库溴铵、高浓度氯化钠注射液 (>0.9%) 、胰岛素及静脉用抗凝药等。管理干预前后的高危药品为同一批次, 药品管理人员无变动。

1.2 方法

参与研究的药品管理人员要通过查阅文献和调查研究, 总结西药房中有关高危药品的不良事件及其发生的原因和应对策略, 探讨如何有效提高高危药品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管理干预我院西药房中的381种高危药品, 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①制定并落实科学有效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加强对高危险药品的调配、发放和有效期等的管理, 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②制定高危药品目录, 并按药品的危险程度将高危药品分为不同的等级, 等级越高则危险程度越高, 对等级高的药品实施重点监护管理;③严格要求护理人员, 确保其在用药方法、步骤及流程中严格遵守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保证安全用药和护理质量;④对患者的高危药品使用情况进行随访和记录, 对患者用药的种类、时间及药效等情况进行跟踪调查, 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对高危药品及管理人员实施管理干预前 (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 和管理干预后 (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 我院西药房中高危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的实验数据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 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对管理人员干预中发现的问题

大多数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缺乏对高危药品的安全性意识, 导致管理重视程度不够;高危药品与普通药品分类不清, 摆放缺乏合理性;对高危药品的警示不明显;高危药品的用药不规范, 导致临床疗效较差。

2.2 高危药品管理干预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管理干预前我院西药房发生的不良事件31例, 管理干预后不良事件发生6例;管理干预前后我院西药房中高危药品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差异显著 (P<0.05, 表1) 。

3 讨论

美国医疗安全协会 (ISMP) 指出, 高危药物为使用不当易引起严重后果伤害患者, 甚至导致其死亡的药物。其主要特点是使用时差错的发生率低, 但后果很严重。ISMP通过对161个医疗机构调查研究发现, 大多数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都是因少数高危药品的用药不当引起的[2]。如今, 我国临床药师在临床上的作用越来越大, 能够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指导医护人员和患者合理用药, 明确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最终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和经济。

在药品采购、医生开具处方、制剂人员调剂以及患者使用等各个环节, 均有可能发生差错, 而差错发生率最高的环节为处方开具差错和给药差错, 超过总差错的43%。医院每天都有患者发生用药差错, 而大部分差错可通过有效措施进行预防[3]。本研究表明, 管理干预后我院西药房中关于高危药品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降低, 患者的疗效和满意度显著提高。

摘要:目的 探讨我院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方法 对我院西药房中的381种高危药品和12名药房药品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干预, 观察实施管理干预前后我院西药房中高危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管理干预后我院西药房中高危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明显优于管理干预前 (P<0.05) 。结论 对医院西药房中的高危药品进行管理干预, 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刘恩让.新医改形势下医院西药的质量管理[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 2 (1) :161-162.

[2]闫荟, 陈竹, 孙世光, 等.高危药品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兼论医师的高危药品管理责任[J].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4, 39 (2) :89-93.

医院门诊药房的质量管理 篇11

【关键词】门诊药房

【中图分类号】R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557-01

门诊药房是药剂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面对患者的服务平台,因此药房在负责调配处方、发药时,不但是医院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窗口,也是体现医院文明服务和科学管理水平的窗口。药房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药品的疗效与医院的形象。现就我院的情况谈谈门诊药房的管理。

1.抓好硬件、保证药品储存环境

门诊药房是药品集散的重地,药品的存放条件、存放方式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针对这一情况,我院药房安装了空调和密集药柜,药品全部分类上柜保存,通风性能良好,保存温度适宜,从而保证了药品的存放质量,也为职工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2.人员管理

2.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素质调剂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调剂工作的质量,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危。因此提高藥剂人员的政治思想觉悟、加强医德医风教育,通过系统地学习《药品管理法》,再以考试的方式进行巩固,在不断的学习中,药剂人员素质普遍有所提高。

2.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药剂人员专业知识由于新药的不断出现,用药日趋复杂,药物联用增多,中西药合用也进一步增加,这就要求药剂人员要有丰富的药学知识来协助医生合理使用各种药物。

2.3.服务质量的管理门诊药房面对各层取药患者,和患者直接接触,要求药剂人员收到处方后要严格执行“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规格、数量、标签;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3.药品的质量管理

3.1.加强效期药品的检查使用随着新的《药品管理法》的颁布实施,药品的效期管理成为一项重点工作,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用微机建立效期药品一览表,由专人负责,每次进药均及时查对有效期,做好效期登记。

3.2.特殊药品管理麻醉药品的管理要严格执行“五专”管理制度,同时对每张处方的限量、对长期连续用药的患者都做了有关规定,杜绝了滥用麻醉药品及社会流失现象。对较贵重的药品在微机量化管理的基础上,为了避免差错,实行逐日销售统计制度,每天盘点统计,做到账物相符。

4.调剂业务管理

4.1.药品分装根据我院用药情况把常用药品分装成一定规格的小包装,将分装数量输入微机保存。这样既方便了划价又减少了患者等候时间。

4.2.药品消耗登记专人负责通过查微机或查实物库存做好药品消耗登记,及时掌握药品存数补充所需药品。

4.3.调剂的具体步骤(1)收方;(2)检查处方(主要检查有无不合理配伍、划价是否正确等内容);(3)调配处方(主要工作内容);(4)包装贴标签;(5)复查处方(包括核对处方上药名、规格数量、用法用量;所发药品;微机划价);(6)发药(交待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总之,医院药剂科只有增强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才能提高调剂工作质量,防止差错、事故、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保丹,方琵.浅谈医院药房的管理.医药导报,2003,9:26-28.

[2]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卫医发(2004)269号.

医院门诊药房麻醉药品应用调查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10月360张麻醉处方,按药品通用名、剂型、规格,患者性别、年龄、科室等项目分类统计。

1.2 方法

对360张麻醉处方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按处方情况(科别、性别、年龄),用药情况(药名、剂型、规格、构成比、排序)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麻醉药品处方统计情况

我院门诊2013年10个月随机抽取的360张麻醉药品处方,共涉及麻醉药品6个品种,4种剂型。见表1。

2.2 患者年龄、性别情况分布

见表2。

2.3 麻醉药品应用科室分布

见表3。

3 讨论

3.1 麻醉药品用量分析

在《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中,WHO将吗啡推荐为缓解重度疼痛的代表药物,并将其消耗量作为评价一个国家癌症疼痛改善状况的重要指标。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个体差异个性化选择药物,且须“按时”给药,做到癌痛无痛。由表1可知:

(1)我院吗啡注射液排名首位,盐酸吗啡缓释片(美菲康)排名第3说明我院较好地遵循了这一原则,但剂型欠合理。在1994年东京国际癌症治疗研讨会上,有关专家指出:长期口服吗啡是公认的治疗癌症疼痛的最佳方法[1]。对于癌痛患者应尽量避免创伤性给药,注射剂不仅使用上不方便,而且增加患者痛苦;临床医师需要改变用药习惯,转变观念,方便患者,首选口服给药。

(2)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排名第二,其具有可靠的可耐受性和安全性,属于纯阿片类受体激动剂,高效镇痛(镇痛效能相当于吗啡的50~100倍),阿片受体有很高的选择性,血药浓度达到峰值时间短,呼吸抑制作用及成瘾性比吗啡,哌替啶弱,不良反应少[2],临床上逐渐取代了吗啡,哌替啶用于各种疼痛及外科,妇科等术后和手术过程中的麻醉和辅助镇痛。在我院妇科门诊、无痛胃镜、外科门诊广泛应用。另外芬太尼透皮贴剂,应用方便,止痛效果好,药物持续缓慢恒速释放,使血液和脑脊液中阿片类药的浓度得到控制,其生物利用度高达92%,血液浓度达峰后即可维持长达72h,1次贴用,3d强效镇痛,避免口服用药的首过效应,峰谷效应、不产生天花板效应,成瘾性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特别适用于进食困难,严重恶心和服用吗啡类药引起便秘的癌症疼痛患者[3]。WHO已将其归属为第三阶梯止痛药。透皮贴剂的给药途径减少了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是较理想的癌症止痛药物之一[4]。我院芬太尼透皮贴剂用量较少,经过追踪调查,发现由于进口品种多瑞吉价格较高,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5,6]。

(3)癌症疼痛“三阶梯治疗”中第二阶梯止痛药物磷酸可待因片,在我院所用麻醉药中排序较低,该药多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烈干咳、刺激性咳嗽,较少用于肺癌患者的镇痛,镇咳治疗,且价格低廉,能减轻患者负担;同时交替使用不同类型麻醉药品,可降低癌痛患者药物耐受性。临床用量偏少可能与其自身作用单一、患者的偶然性、医师的用药选择有关。

3.2 患者信息分析

由表2、表3可知,我院门诊使用麻醉药品患者年龄分布较为广泛,几乎涵盖各个年龄层,以老年人居多。从性别看,男性略高于女性。性别对其使用的影响不大,但各年龄段用药情况有所不同;麻醉药品的使用主要集中在肿瘤科、内科及外科。其中,肿瘤科用量最大,这表明我院的麻醉药品用于治疗癌痛的占绝大多数。

3.3 存在的不足

调查发现,我院在使用麻醉药品中存在以下问题:(1)个别麻醉药处方书面不规范,存在缺项,如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信息不全。根据《处方管理办法》要求:处方应书写完整、字迹清晰,写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临床诊断、门诊(住院病历)号;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用法、用量、医师、药师签名及开方日期;(2)慢性癌痛者提倡按时给药,根据患者疼痛程度、耐受情况适当调整用药剂量,以期镇痛效果,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医师不能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用法用量,不符合《癌症三阶梯止痛疗法指导原则》的要求;(3)疼痛患者单一用药较为普遍,临床医师应根据三阶梯疗法提倡的:阿片类+非阿片类+辅助药用药方案,结合患者病情,考虑联合用药,增强治疗效果;(4)麻醉药品品种较单一,医师临床应用时选择性较少,建议增加麻醉药品品种品规,满足不同患者需求。

4 建议

基于我院门诊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建议:

(1)医务科定期组织具备麻醉药品培训资质的医药相关人员参加市局规范化培训考核,取得麻醉药品处方权、调配权,利用医院HIS系统对拥有麻醉药品处方权医师进行限定,加强麻醉药品的监管力度;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普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知识,宣传推广三阶梯治疗原则的积极作用,适当联合、交替使各类麻醉药品,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镇痛效果,减少耐受性和不良反应,提高癌痛患者生存质量。

(2)药房保存麻醉药品处方权医师签字留样表,药师处方调配做到“四查十对”,调剂处方时发现疑义处方,必须及时联系处方医师予以确认或改正,谨防他人代开处方,造成麻醉药品滥用。

(3)按照《指导原则》、《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和麻醉药品使用说明书,对门、急诊麻醉处方实施干预,并对疑义处方进行分类和统计,将其归纳为两类:一类是治疗性指标(包括用法、用量、频次、剂量、疗程、总量、不良相互作用、适应证、重复给药等);另一类是非治疗性指标(包括患者基本资料不完整、医师未签字、计算机错误等)。将不合理及违规处方纳入医师绩效考核,依据检查结果对开具违规处方医师作出相应的处罚。

(4)医务人员应改变传统用药理念,根据阶梯治疗原则科学合理地使用麻醉药品,选择个体化剂量,同时加强对癌症患者的宣传教育,克服对麻醉药品恐惧心理;让所有癌痛患者不再受痛苦折磨。

综上所述,麻醉药品具有双重性,要做到科学合理使用麻醉药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医院要要全面认真贯彻和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加强对麻醉品严格管理,对取得麻醉药品处方权、调配权的医师、药师定期培训考核。按照WHO提出的癌痛治疗的5个主要原则即无创途径给药、按阶梯给药、按时用药、个体化给药、注意具体细节给药,确保合理使用和安全有效,最高限度地满足疼痛患者的需求,早日实现患者无痛,癌痛无痛的理想目标。

摘要:目的 分析医院门诊麻醉药品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110月麻醉处方360张。对处方中的药品通用名、剂型、规格,以及患者性别、年龄、科室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110月医院患者使用的麻醉药品涉及6个品种,以老年人居多;肿瘤科用量最大,占66.39%;盐酸吗啡注射液使用量最大,占32.22%。结论 门诊麻醉药品应用基本合理,仍需加强监管,使应用更为规范合理。

关键词:麻醉药品,分析,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杨克元.癌症三阶梯疗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药事,1999,13(2):90-91.

[2] 蔡威黔,邹雪琼.某院2005-2007年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与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5):3004-3006.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S].2005年版.北京:人民卫出版社,2005:105-106.

[4] 张双捷,刘宝瑞,钱晓萍.芬太尼透皮贴剂与美施康定控制中重度癌痛临床疗效比较[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3(5):317-319.

[5] 王明军,祁翠仪,唐营,等.芬太尼透皮贴治疗癌痛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2005,16(17):1323-1324.

上一篇:单神经元PID控制下一篇:现代体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