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体能训练

2024-10-14

现代体能训练(共12篇)

现代体能训练 篇1

运动员的体能可以概括为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 又被称为身体素质, 在足球转向中又可以将其直接成为“Soccer fitness”, 意思为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运动员体能由三个要素组成 (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 。身体形态也可称为体格, 也就是机体的内外部的形状;身体机能指的是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运动素质是指机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的运动能力, 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

1、体能训练的概念及内容

体能训练, 指为改造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提高其机体的机能水平、增强运动素质运用各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和方法进行的训练。体能训练是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训练的基础。良好的体能训练不仅能提高运动能力, 还有助于预防伤病, 延长运动寿命。

2、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内容

2.1、体能 (身体素质) 训练的组成

竞技体育中身体素质的组成要素一般包括肌肉耐力、心血管系统、力量、柔韧性、速度和暴发力等。足球运动从事的是长时间间歇运动 (耐力) , 属于大强度运动, 比赛中要冲刺, 踢球或抢球时要使用较大的爆发力。良好的灵敏性和协调性也是足球运动所必须的, 这也是优秀运动员与普通运动员之间的差异所在。因此, 足球专项训练也就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 构成足球体能训练的组成要素有有氧、无氧、专项肌肉、协调四大块。其中有氧训练又包括恢复、低强度、高强度三方面的训练;无氧训练, 包括速度耐力和速度的练习;专项肌肉的训练包括力量、耐力、柔韧等方面的训练;协调包含技术和灵敏方面的训练。

2.2、足球身体素质训练的原则

不同运动项目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也不同, 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体能训练时要根据不同运动的特点, 分析并总结规律, 寻求一些符合特定运动项目要求的基本训练原则。足球体能训练应该注意的基本原则一般有以下6点:

(1) 频率 (Frequency) 。

指在特定的一段时间内 (通常为1周) 训练课安排的数量。例如, 一个职业球员以1天训练2次, 1周训练4天。

(2) 强度 (Intensity) 。

我们通常把训练的组数和完成的运动量称为运动强度。过多的训练会导致伤病和疲劳, 而过少的训练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不同级别的运动员的训练强度要求要有不同, 一般水平越高的运动员要求的训练强度越大。

(3) 递增负荷以及持续时间 (Progressive overload & duration) 。

训练计划应该足以刺激球员的生理机能, 使其提高到理想的程度。这意味着长时间进行同样的身体素质训练可能得不到提高。因此, 只有逐渐地提高机体训练负荷才能得到更好的训练状态。鉴于过高的训练目标, 不适当的大负荷训练可能导致伤病和降低球员训练积极性。训练持续时间指的是一堂训练课所花费的时间, 它是根据运动项目和不同训练个体所决定的。

(4) 运动的类型及其专项性 (Type of exercise & Specificity) 。

所有的训练课和所要进行的运动的类型需要根据运动项目的专项特点需求进行设计。

(5) 可逆性 (Reversibility) 。

如果运动停止或者减少, 通过训练得到的身体素质的提高最终会降低或者丢失。在伤病期、休假期以及赛季间歇期间需要安排充分的基础训练。

(6) 恢复 (休息) (Detraining) 。

这个环节需要仔细控制。过多、过长的恢复期会导致通过训练获得的身体素质水平的下降, 多少、过短的恢复期会导致过度训练而引起伤病。训练可刺激运动能力的提高, 在恢复期内通过休息使球员的生理机能得到提高。

3、小结

(1) 体能训练是足球运动员训练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 是提高运动员水平的基础。

(2) 对于足球运动员来讲, 专项体能训练的主要作用在于其能够提高运动员在非常态下对重心以及姿势的控制能力, 协调四肢的发力, 避免运动损伤。有助于运动员比赛过程中技术更好的发挥, 也给教练员安排各种技战术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3) 在足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中 , 教练员应该根据不同运动员、不同位置的运动员以及运动员个体力量差异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

参考文献

[1]杨则宜, 王启荣.足球运动的体能与营养[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6.

[2]孙荣辉.足球运动损伤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 2005, 06.

[3]hhtp://www.fitnessmart.com/.

现代体能训练 篇2

篮球运动员必须能在场上有效的奔跑,有快速的第一步,对场上的情况了解并能作出快速的反应,在任何时候都能向任何方向快速移动,而且要跳得高,有快速的连续起跳能力。为达到这些目标,篮球运动员必须有好的体能保证和力量保证,具有良好身体状态的运动员,将会获得专项机能训练的最好效果。

为体力打好基础,首先要完成6~10周的跑步练习,在跑道、足球场或橄榄球场进行 400米、200米和100米的练习。

力量基础也要通过全身的力量练习达到,练习要强调身体中心力量(臀部、腿部和腰背力量)。上肢也需要力量、平衡和灵活性,但它的重要性在腿部和腰背部之后。

篮球的专项体能训练包括整场有球和无球练习,跳跃、快速脚步移动、灵活性练习和实心球练习。场上体能练习

运动员在进行基本体能训练后,他们就应该准备场上体能练习,包括:快速跑、运球和投篮技术练习。在球场上有许多不同的体能训练方法。下面列出了五种不同的场上练习方法。五个半场练习法

目的:锻炼场上的基本体能。

1.运动员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跑五个半篮球场长度的距离。从这个底线到那个底线五次,然后再返回到中场。

2.在每一次跑完后,运动员应该休息两到两倍半跑步的时间,这个时间是完成一次练习所需的时间。比如,运动员完成这个练习需要32秒,那么他在下一次练习前应该休息64~80秒。

变化性练习:在这个练习的过程中让运动员运球跑。快速往返练习法

目的:场上基本身体素质练习。步骤:

1.运动员开始站在底线,跑到最近端的罚球线,然后返回底线,再跑到中线后返回底线,再跑到对面的罚球线后返回底线,再跑到对面的底线返回。2.休息时间为两到两倍半的跑动时间。变化性练习

同样的形式,运球跑。向边线移动,弧顶跳投练习。目的:提高基本身体素质练习和投篮技术。步骤:

1.运动员在罚球线右弧顶跳投。

2.然后迅速跑到对面边线,快速返回到左弧顶跳投。

3.运动员在快速跑到另一条边线,返回到右边弧顶跳投。

4.在规定的时间内持续练习直到完成规定的投篮数量。在练习中,有另一个人抢篮板或传球。变化性练习

运动员侧向滑步到另一边,然后快速返回。底线移动和三秒区顶部跳投练习目的:基本身体素质练习,同时练习投篮技术。方法步骤:

1.运动员3秒区顶部自选一个位置跳投,然后迅速跑到对面底线,返回做下一个跳投练习。

2.运动员重复练习一段时间或投进规定的个数。练习时有另一名运动员在篮下抢篮板或传球。

边角移动和罚球圈跳投

目的:基本身体素质和投篮技术练习。方法步骤:

1.运动员在罚球圈跳投,然后迅速跑到场地四个角的其中一个角,再返回另一个罚球圈跳投。

2.运动员跑到不同的角,然后返回跳投。

3.持续练习一段时间或者规定投进的次数。练习时有一名运动员在篮下抢篮板或传球。等动训练

在腰腿部的下蹲、弓箭步和上步等基础力量练习后,跳跃的等动练习是最好的垂直起跳训练方法。一个好的跳跃训练计划,一般都采用跳箱子练习、负重跳箱子练习、两次跳和单腿跳。如果练习方法不正确的话,跳箱子练习法是很危险的。要确保箱子的高度适合运动员。如果运动员注意力不集中或没有跳起来,他的护腿板会防止小腿受到严重的损伤。运动员如果在从箱子上跳下,感觉膝关节软,说明箱子太高了。腿部快速等动练习,有助于运动员训练尽可能快速的脚步移动。跳箱子练习法

目的:发展垂直弹跳的能力。方法步骤:

1.运动员站在箱子前(开始高度一般是20~30英尺),尽可能的跳得高,然后轻轻的落在箱子上。

2.然后下来,运动员重复跳10次。变化性练习

在运动员能完成三组10次跳的时候,就开始负重跳箱子练习。运动员通过双手绑5~ 10磅的哑铃,开始练习负重跳箱子。在10次跳跃练习中,运动员不能跌倒。负重练习的时候,运动员不能摆臂,双手应固定,或伸直、或轻轻的弯曲。连续两次跳练习

目的:发展垂直和快速起跳能力。方法步骤:

1.运动员开始站在一个小箱子上(12英寸高),然后从箱子上跳下来。2.脚一落地,尽可能决速的跳到另一个高箱子上(20~30英寸高)。3.运动员下来,返回到起点,重复10次上面的练习。单腿跳练习

目的:发展垂直弹跳能力,平衡性、稳定性和单腿的力量。方法步骤:

1.运动员单脚站在小箱子前(8~16 英尺高)。2.单脚跳到箱子上,保持稳定1~2秒。3.然后用同一条腿跳下,站立1~2秒。4.同样重复10次,一条腿做完后,依次换另一条腿。脚步的快速等动练习

目的:发展快速的脚步移动。方法步骤:

1.在一个平滑的地而上画相距12~18英寸的四个点(不要在水泥上)。2.1到4四个点如下图的模式 3 2 4 l 3.运动员按照数字的模式移动脚步,尽可能的快。4.在规定时间里数一下运动员经过起点的次数。5.在两次练习间,使运动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一般20~90秒,主要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来定)。每次都要进行4~6次的单双脚练习。变化性练习

使用同样的四个点制定几个不同的练习方式,运动员可以使用双脚做10~20秒练习,或用单脚练习10秒。

1.两个数字模式:1-2,1-4,1-3,4-2。

2.三个数字模式: 1-2-3,1-3-2,1-4-3,1-3-4。

3.四个数字模式:1-2-3-4,1-4-3-2,1-3-2-4,4-2-3-1。灵敏性训练

篮球运动员要能够根据场上的情况及时的作出反应,向任意方向作出移动,这一点在篮球运动员所需要的所有移动技巧中是最重要的。灵敏性练习采用合适的训练方法,发展和提高移动能力。使用锥形移动和脚步快速移动的方法,创造性设计你自己的灵敏性训练。运动员应该竭尽全力持续10~20秒进行这样的练习,其内容应该包括急起急停、变向、任意方向的移动。边线侧向移动练习法

目的:在控制状态下,学习和掌握任意方向的快速移动。方法步骤:

1.运动员开始站在球场边线的一边,尽可能快速地横向移动到球场另一边线,然后返回。

2.来回移动持续20秒。

3.计算运动员来回通过边线的次数。边线周围的移动练习

目的:在控制状态下,学习和掌握任意方向的快速移动。方法步骤:

1.运动员开始站在边线和底线交叉处的底线位置上,快速跑到罚球线,然后横向穿过罚球线,移动到对面的边线。2.后退到底线,横向移动到起始位置。

3.练习者立即重复刚才的动作,向另一个方向移动。有阻力的快速脚步横向移动练习

目的:在控制状态下,学习和掌握任意方向的快速移动。方法步骤:

1.每个运动员身上绑上阻力训练用的橡皮管或橡皮带。

2.运动员抵抗阻力进行三步快速横向移动,然后有控制的返回到起点。3.立即重复有爆发力的快速脚步移动,重复练习5~10次,或10~30 秒。4.然后再进行反方向的练习。实心球练习法

实心球练习法是为特定需要而设计的而且练习方式多种多样。这些练习对于发展力量(尤其是腰部力量)、爆发力和移动效果很好。下面前两种练习用来发展运动员的腰部力量,第三种方法是教运动员在防守时要降低重心。创造性地设计你自己的训练方法。体侧抛掷

目的:发展腰部的力量、爆发力和速度。方法步骤:

1.两名运动员面对站立相距10~12 英尺。

2.任意一名运动员双手持实心球在臀部右侧的位置。3.腰部先充分向右侧旋转,回转的同时抛出球。

4.运动员把球抛向对手的右侧,对手向右转,将球抛回。5.在每个人练习够10次后,换左侧练习。头上胯下传球练习

目的:发展腰部的力量、爆发 力和速度。方法步骤:

1.两名队员背对背站立,相距一英尺远。

2.一名队员持球从头上向后递给另外一名队员,对方接住后将球从胯下双腿之间递回。

3.重复10次后,交换练习。深蹲头上传球练习

目的:发展腰部的力量、爆发力和速度 方法步骤:

1.两名队员面对面站立,中间相距大约10~12英尺。

2.两名队员用跟部接触地面,都保持深蹲姿势,膝盖在脚的正上方,抬头,两肩向后收,臀部降低到膝盖位置。

现代体能训练 篇3

摘 要 本篇根据相关的文献资料并通过归纳总结的方法,提出了几种能够提升篮球运动员自身体能的训练方法,对于篮球运动员自身的体能要求也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期为篮球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提供更好的训练建议和训练理论。

关键词 篮球运动 体能训练

一、现代篮球运动中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一)体能的充沛程度是篮球运动员能否承受大负荷、高强度训练和比赛的基础

从生物学的理论上来看,人类的身体只有在经过长期的针对性训练之后,身体相关的体能才能够获得极大的提升,从而能够完成超大负荷和强度的运动量。通常情况下,运动员在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之后,都能够极大的提升身体的耐力、力量、速度、反应能力等身体素质,在运动的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的抵抗对方运动员的冲撞,在整场比赛中能够保持最大体能运动的时间也有极大的加强。从历史上的运动竞技发展的情况来看,使用的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对运动员体能进行训练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如果运动员自身的体能不足,在比赛的后半场通常会出现竞技能力下降的情况,导致失误频频出现,不再具有较强的进攻性,最终使得比赛比分悬殊过大而失败。与之相反的情况是,运动员有用强大的体能的情况下,在正常运动比赛中都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持活跃性,积极的参与到进攻和防守之中,尤其是在比赛的后半阶段,当多数对手运动员体能大幅下降导致竞技水准下降的时候,体能较为充沛的运动员就能够有着较大的优势来发起进攻和防守,加大了比赛胜利的几率[1]。

(二)体能的强弱是运动员能否发挥技、战术的基础

篮球比赛这项运动,是一项身体碰撞极为频繁的运动,并且正常比赛的速度变化和对抗都是没有任何规律可言的,对手随时都可以瞬间发起进攻,这就导致了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时刻都要保持最高的体能来面对一切情况,消耗巨大。在现代篮球比赛过程中更为明显,由于篮球技术的不断提升,使得篮球运动员不断的创造更多的篮球技术,但是这些篮球技术都需要在优良的运动体能作为前提的情况下才能够施展出来,如果没有较为优秀的体能,篮球运动员就难以在比赛的过程中将一些高难度的、容易得分的动作施展出来。所以,在优秀的篮球水平基础之上,还拥有优良的体能。

二、提高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水平的基本手段

(一)发展磷酸盐供能系统功能

篮球运动是一项不断的改变运动方向、运动速度、以快攻为主的团体性运动,对篮球运动员运动速度、爆发力、乃至弹跳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篮球运动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以磷酸盐、糖酵解供能为主的代谢特点。篮球比赛中90%能量是无氧供能形式提供的,包括磷酸盐供能系统和糖酵解供能系统[2]。

(二)提高糖酵解供能系统功能

在篮球比赛消耗的能量中,糖酵解供能占主导地位。专项体能训练应以提高糖酵解供能系统功能为主,核心是速度耐力。训练强度控制在最大跑速的75%-90%,持续时间在1~2min,间歇时间是负荷时间的2~4倍。

三、间歇时间的安排

在篮球场中进行体能训练,和专项技术相结合,可以达到技术,体能共同的高的目的,是很多教练员愿意采用的。但是由于篮球队员人数多,练习方式是轮流练习,在控制练习时间与间歇上,受到场地的限制,很难达到两者兼故。增加练习时间,必然导致队员等待练习时间的成倍增加,间歇时间过长,影响训练效果。

四、现代篮球体能训练内容

(一)力量素质。力量素质分为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最大力量是指运动员以最大意志力收缩肌肉对抗阻力时所发挥的最高力量值。发展最大力量常用负重训练法。快速力量:快速力量是指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肌肉力量。肌肉收缩速度是快速力量的决定因素。

(二)速度素质。速度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一种能力。速度是篮球运动中最重要的素质,是比赛中争取时间优势的重要条件。篮球运动的速度基本表现形式有: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速度可分为一般速度和专项速度。

(三)耐力素质。耐力它是篮球运动员的重要素质。耐力素质从器官系统分类可分为肌肉耐力和心血管系统耐力,从供能特征角度又可将心血管系统耐力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五、现代篮球体能训练方法

(一)力量训练方法。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提高运动员最大力量的训练,在这训练中一般以运动员自身体重的100%~120%的重量,做提踵、半蹲、挺举等,做3~6组。一般采用间歇训练法、重复法。二是速度力量训练,训练中用运动员最大力量的40%~60%,快推、抓举、负重高抬腿等,一般做5~8组。三是提高肌肉长时间收缩的力度。训练中用运动员最大力量的85%左右,抓举、挺举、负重高抬腿、卧推等直到身体精疲力竭。

(二)速度训练方法。篮球运动中速度主要取决于步频,因为篮球场只有28m,运动员一般都在做变速跑,跳动的距离一般也只有十几米,大多是在作曲线跑,步长在比赛中一般不能发挥出来。

(三)耐力训练方法。因一场篮球比赛的时间一般在1~2h。因此,长跑是发展运动员耐力的最好方法之一。在训练中一般采用重复训练法、间歇法、持续法等。

六、结论

体能的优秀与否已经成为了现代篮球运动员能够达到一个较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前提,篮球运动员的体能提升必须要配合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来提升运动员的体能和战术能力,在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可持续的训练观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中,在运动员各个不同的身体状况时期,采取不同的针对性训练方法,使得运动员能够在比赛中爆发出更强的实力。

参考文献:

[1] 张政.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能训练[J].辽宁体育科技.2011(04).

现代体能训练发展趋势与特征研究 篇4

以西方体能训练为载体的大量研究代表了整个西方流派训练学的相关研究,有别于传统苏联以及东德体系的传统训练学。西方流派训练学的研究内容承载着整个训练领域的研究成果,完美的诠释了整个运动科学实践环境中训练过程的科学化处理。西方国家在现代体能训练方面的研究具备深厚的训练经验,以美国体能协会(NSCA)、美国运动医学学会(NASM)以及英国体能训练体系等学生组织,构建了自身独特的系统体能与实践系统,使得西方国家的训练走向科学化。这也为我国的体育发展提供指引,反观我国当前对于现代体能训练方面的研究,自北京奥运会以来随着体育科研、训练方法方面的不断对外交流,以体能训练为载体的训练体系已经逐渐进入到我国科学研究领域以及训练领域,对我国竞技训练已经带来深远、积极的影响。动态化的发展链条已经让体能训练走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完善了我国传统运动训练理论以及方法体系,推动现代体育完成了革命性变革。为顺应国际化体育环境的最新潮流,国家体育总局以及地方省份已经投入大量资源,使得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不单单是现代体育科学研究的进步,更是现代体能训练走向新发展空间的标志。

2、现代体能训练特征研究

2.1、现代力量训练特征

力量训练是现代体能训练的主体与基础,现代力量训练所表现出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以力量素质为训练核心。运动员在从事相关运动的过程中,综合力量是保持整个运动技能及要点完美衔接的关键之所在,同时也是运动员专项能力得以发挥的基础。现代力量训练注重对身体各部位肌肉力量发展水平的有效控制,包括各环节的一般力量、爆发力以及力量耐力等,将各项指标作为测量现代力量的重要标准,保证总体力量成分在专项运动当中的综合表现。现代体能训练当中的力量训练特征以综合力量为主,保证综合力量得以发挥实效;其二,训练内容侧重点差异。现代力量训练的开展,注重不同运动项目对力量的侧重点差异,不同运用项目的侧重点不同所呈现出的力量构成也不同。以篮球运动为例,现代力量训练主要以爆发力与速度力量为训练要素,不论是起跳投篮还是争抢篮板,都需要运动员具备较强的爆发力以及速度力量的精准控制,完成快速起跳。运动员技术掌握水平状况直接与爆发力、速度力量挂钩,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够发挥出现代力量训练价值。

2.2、现代速度训练特征

现代速度训练是现代体能训练体系当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在现代速度训练当中表现的特征可以在以下几个角度完成分析:其一,强调基础理论。现代速度训练强调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传统的体能训练环节当中同样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但最终与具体训练过程之间的衔接度不够密切,影响训练效果的整体发挥。而现代速度训练则打破了这种弊端,与训练过程衔接性较高,发挥现代体能训练价值;其二,注重速度素质。现代速度训练过程中十分关注速度素质,对速度素质的基本表现与训练特点十分关注。对于运动员而言,速度素质是决定速度训练实效性的基础保障。这一特征,也使得现代速度训练有别于传统的速度训练方法;其三,速度训练方法的现代性。现代速度训练构成中,可以具体划分为不同内容,其中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等,一旦现代速度训练得以开展,从不同速度训练角度出发能够发挥出一定价值与效果。现代性特征,也赋予了现代速度训练特别的价值。

2.3、现代耐力训练特征

现代耐力训练,目的是提升运动员在整个运动中的持久力。以篮球运动为例,耐力是指在整个比赛时间范围内,运动员根据战术要求完成多个战术转换以及技术动作的耐力状况。现代速度耐力训练特征如下:其一,针对性。现代耐力训练过程将耐力素质进行了分类处理,对不同运动中所需的耐力训练状况进行归类,坚持训练基本原则完成整个训练过程。这里的针对性特征集中表现在现代耐力训练特征中增强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的耐力,发挥耐力训练价值;其二,科学性。现代耐力训练具有一定科学性,将有氧耐力训练与无氧耐力训练作为训练手段,并将两种训练方法与耐力训练的基本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完成了实际训练的探索。科学性的表现主要是训练方法与训练手段的科学性,对增强运动员耐力作用显著;其三,国际化。国际现代体能训练的开展已经为现代耐力训练提供新的发展方向,使得训练方法更倾向于国际化,打开现代耐力训练国际化发展新局面。

2.4、现代柔韧性训练特征

现代柔韧性训练与上述训练内容都属于现代体能训练当中的组成部分,训练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以现代理论知识为基础。现代柔韧性训练的开展依旧是以柔韧性训练基础的理论知识为根基,以便于为开展正常训练打下坚实基础。第二,训练方法的现代性。现代性的训练方法是现代柔韧性训练的基础内容,包括腿部柔韧性、髋部柔韧性、臀部柔韧性、躯干柔韧性、颈部、肩部以及臂部柔韧性等等,采取现代训练方法有助于运动员柔韧性的提升。

3、现代体能训练的发展趋势

运动员体能训练过程的科学化演进已经成为一个发展趋势,结合众多先进的理念、技术以及训练方法,最终为体能训练走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现代体能训练的发展趋势探索,笔者认为可以具体归类为以下几个方面:

3.1、专项化的发展趋势

现代体能训练专项化的发展趋势,主要是指体能训练过程中需要结合专项运动项目的运动要素以及项目所表现出的基本特征,进而更积极的从事与专项相关的身体素质训练。曾有学者指出,一般素质与专项素质之间具有较大差异,两者并不存在必然联系。运动员体能训练当中所涉及到的各项内容已经在发展特点中进行了分类描述,但想要完成转移还是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完成并实现。要求运动员运动素养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有效调节,达到能量需求的转换。只有这样,现代体能训练专项化发展才有可能实现。除此之外,还需要重视运动动作结构与运动员肌肉特征方面的相似性,最终在满足这些条件的基础之上实现运动素质相互促进。专项化的发展趋势与发展动向,显然已经高于一般素质训练所带来的价值与意义,而转变成为一种专项化体能训练内容。

3.2、实战化的发展趋势

现代体能训练带动体能训练走向实战化的发展境界中,所谓体能训练的实战化,主要表现为依据专项比赛的基本特征与活动内涵开展训练活动。换言之,则是将体能训练所涉及到的内容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在实战中逐渐成长。随着体育竞赛制度的转变,竞技体育已经朝着职业化、商业化以及社会化方向发展,高水准的运动训练已经逐渐与竞技体育走向融合,传统的体能训练观念受到严重冲击。为了保证体能训练真正的走向“现代化”,实战化的发展趋势不容忽视。运动员在开展体能训练的过程中,通常身体会依据体能训练的特点做出应答反应,能够展现出体能训练价值。实战化体能训练的出现,运动员体能训练处于实战演练当中并可以根据实战所需完成一系列的响应动作与身体反应。这种身体响应的过程是传统体能训练无法实现的,充分说明现代体能训练实战化发展趋势的价值。同时,为充分适应实战化的体能训练要求,还应该针对性的制定体能训练强度。

3.3、个体化的发展趋势

现代体能训练的发展,目的是为现代体育提供一个基本的训练途径,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个体化逐渐成为现代体能训练的发展趋势。究其现代体能个体化的发展趋势,主要是指依照运动员的个体特征差异进行针对性的体能训练。运动员作为个体的存在,两个运动员之间并不具备相同属性,身体素质、职业生涯以及实践经历等多方面都有明显不同,即便是优秀的运动员,两者之间的运动成绩极为相似,但运动员之间的技能掌握状况依旧存在细微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因素的存在,造就了不同运动员在不同运动领域中的贡献,也使得现代体能训练逐渐关注运动员个体化的发展。因此,个体化的发展是现代体能训练的一个重要趋势。在针对运动员开展体能训练方面,应该充分尊重运动员自身差异,发挥出“以人为本”的价值与培养目标,真正的将个体化愿望达成。自运动员本身角度出发,个体化发展趋势是指运动员个体意愿,结合自身特点选择体能训练方式方法。

3.4、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传统体育体能训练当中,通常以“力量”以及“速度”作为主要的衡量标准,从现代体能训练当中则能够看待除两者之外的“耐力”以及“柔韧性”,体能训练的效果通常由这几个方面直接呈现,是运动员训练成果的微观呈现。但这些现代体能所涉及到的训练内容,在未来的发展中势必走向多样化,衍生出更多的训练要素。在训练设备、训练内容的多样化推动下,智能训练法与电刺激训练方法都将渗透到体能训练范畴当中,完成新科技元素的融合,最终与训练内容有机结合并融为一体,为体能训练质量提升提供保障。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主要针对现代体能训练方法以及检测手段的多样化,并为达成这一目标所做出的多样化努力实践,为运动员水平提升发挥实效。

综上,现代体能训练特征以及发展趋势的探索,有助于现代体能训练走向发展成熟。将科学的理论与体育实践有机融合,为现代体育走向新的发展空间提供借鉴。

摘要:体能训练有助于将运动科学与训练实践完美融合,并为现代体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现代体能训练的特征分析与发展演变,有助于现代体能训练与国际接轨,最终将我国体能训练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本次研究则是从现代体能训练作为发展切入点,从现代力量训练、现代速度训练、现代耐力训练以及现代柔韧性训练等方面总结特征,讨论现代体能训练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体能训练,发展趋势,特征

参考文献

[1]袁守龙.现代体能训练发展趋势与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01.

[2]宇辑.我国体能训练理论与发展研究[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4,02.

体能训练教学方案 篇5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面对新的教育教学形式,面对新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体能训练教学显得更为重要,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各项体能训练,现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体能训练主要包括体能训练基本理论,学生基本身体素质训练,专项体能强化训练,体能内容学习,体能训练方法学习等内容,通过学习,力求学生能掌握体能训练的科学训练方法,通过体能训练及体能恢复,提高我校学生身体素质及适应能力,加强项目训练及考核,确保体能合格率过百。以优异的体能顺利进入学习工作环境,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体魄健全优秀人才。使学生通过训练提高耐力,速度,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等各方面的能力,为今后的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重点及难点

重点:掌握有针对性的健康体能的锻炼方法 难点:把健康体能的锻炼方法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教学目标

1)了解体能的概念

2)理解体育锻炼在提高健康体能水平方面的作用 3)学会健康体能的锻炼方法,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体能训练场要求

1:认真听讲,好好体会动作要领,2:严格遵守训练场秩序 3:清点人数,整理着装 4:检查器材安全 二:准备活动

生命在于运动,坚持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预防疾病,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我们的体能

(一)体能—身体强健的基石

1、定义:人体适应坏境的能力。具体的说,体能是指应对日常工作或学习之余,身体不会感到过度疲倦,并且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对突发事情的能力。

2、分类:速度,耐力,灵敏,爆发,柔韧

(二)教学设计:每班一周一节课,开学第一周进行适应性回复,从第二周开始,每三周学习一个内容(分别是速度,耐力,灵敏,爆发,柔韧)最后两周进行体能测试。

(三)体能锻炼对健康的作用

1、改善心血管功能

2、增加肌肉力量,延缓疲劳

3、改善骨密度,促进和保持骨骼功能

4、改善身体成分,消耗热量,增加脂肪分解

5、对呼吸、消化、神经、内分泌、免疫及血液等系统产生良好影响

(四):认识健身器材以及知道作用

健身器材常以训练功能多少来分为单功能和综合型多功能两大类,常用的有划船器、健美车、健步机、跑步机、美腰机等。

健身器材常以训练功能多少来分为单功能和综合型多功能两大类。

1、单功能器械,常用的有划船器、健美车、健步机、跑步机、美腰机等。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增加臂力:哑铃 握力器 多功能仰卧起坐板

(1)划船器:主要用来增强手臂力量、背阔肌和动作协调能力。

(2)AMT体适能运动机:与其他的健身方式不同,用户可以在不同的运动模式和完全零冲击体验下,类似于登楼梯、步行、慢跑和长跑间自由转换。您可以通过这种即时转换模式功能,调整您的训练模式来达到针对特定肌肉群训练的目标。

(3)椭圆运转机:平滑流畅的运动轨迹和交叉坡度专利技术让使用者以符合生物力学的姿势锻炼肌肉组,增加了锻炼的多样性和有效性。零阻力的锻炼减少肌肉劳损的发生。

(4)健美车:锻炼时,像骑自行车一样,主要用来增强腿部力量,增强心血管功能。(5)健步车:主要用以锻炼腿、腰、腹部肌肉及心肺功能。(6)跑步机:主要用以锻炼腿、臀、腰、腹部肌肉及心肺功能。(7)美腰机:可对腰部、背部作放松按摩。

(8)综合型多功能器:一般都包括扩胸器、引体向上、仰卧推举、仰卧起坐等器械的功能。扩胸器、引体向上、仰卧推举,主要是用来锻炼上肢力量及胸大肌力量;仰卧起坐,主要用来锻炼腰肌群,减少腰腹部多余脂肪。、2:为全身性准备活动和局部性准备活动。它分为全身性准备活动和局部性准备活动。看示范:慢跑、高抬腿跑、原地跳、跨步跑、蛙跳。局部性准备活动,是预防肌肉、韧带、关节损伤的关键环节之一,一般以静力性牵拉和动力性练习为主。主要内容包括:转动关节(如转腰、膝、揉踝等)、动力性牵拉(如踢腿、压腿等)、静力性牵拉(如持续后扳腿)等。转腰、膝、揉踝、踢腿、压腿、持续后扳腿。3:整理活动 整理活动又称“放松运动”,是指剧烈训练后进行的系统调整活动。这是 取得良好训练效果、预防训练疾病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整理活动以慢跑、调理呼吸、按摩放松肌肉为主。按摩手法包括:抖动、揉捏、拍打、轻踩、牵拉等。按摩方向应与血液、淋巴液流动方向一致。请看示范: 抖动、揉捏、拍打、轻踩、牵拉。三:健康体能锻炼的方法

(一):上肢练习俯卧撑 是提高上肢生肌和躯干肌肉力量。锻炼上肢的推撑力量和胸大肌力量。

(二):引体向上 引体向上是锻炼悬垂拉引力量,提高上臂的肱二头肌和前臂的屈指肌群肌力量。

(三):仰卧起坐 仰卧起坐是提高腹肌力量,增强腰背部肌力和柔韧性

(四):跑步 从慢跑到途中跑到加速跑。采用“两步一跑,两步一吸”或“一步一呼,一步一吸”的方法呼吸。

(五):双杠训练一般为臂屈伸,手握双杠顶头两边,下时肩低于肘,起时手伸直。

(六):柔韧性训练 分为肩部,腰部,腿部等,腿部柔韧性基本训练包括两个方面。大腿后侧和小腿动作要点:脚尖勾起,让小腿得到充分伸展,不要用力压拉伸腿的膝关节。臀部和大腿外侧 动作要点:缓慢下蹲,不要蹲得过低,若掌握不了平衡,可尝试用手扶一支撑物。

大腿内侧 动作要点:分腿的角度应循序渐近,不要过分勉强,以免肌腱拉伤。

腰部 动作要点:两膝分开跪地,身体缓慢后仰,双手够脚跟,不要勉强,初学者可先尝试将脚尖立起。

侧腰 动作要点:腰部侧向伸展,注意髋关节的控制,身体不要前倾或后仰。背部 动作要点:手臂够向前方,双腿伸直,腰部下压,注意肩膀不要下沉。

大腿外侧 动作要点:上身直立坐姿,左腿向前方伸直,双手将右腿抱起,逐渐贴向胸部。臀部和大腿外侧

略论短道速滑体能训练 篇6

【关键词】短道速滑;体能训练

短道速度滑冰运动水平是运动员综合能力的体现,身体素质是竞赛能力的基础,短道速度滑冰的运动员之所以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快速滑行,从根本上讲是力量,耐力,速度,灵活,柔韧,等多方面能力的共同作用结果,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1.短道速度滑冰身体训练特点

1.1周期性的动作特点进行训练

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是周期性体能类的运动项目,在训练中必须按每个技术环节的动作结构,要领及方法合理地要求运动员,使他们掌握得准确无误。如果错误技术动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一旦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合理熟练的掌握周期性动作,协调做功与休息的交替配合是技术训练的关键。

1.2平衡难度大的特点进行训练

平衡是短道速滑重要的基础训练内容之一,冰感是在平衡能力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专门性机能能力,是技术的组成部分。冰感的建立需要较长时间,它是通过多次反复训练使皮肤,肌梭,肌腱韧带的神经末梢去体会身体的空间位置,并将肌肉感觉反映到神经中枢而形成敏感的方位,用力的时机及大小的感觉,这些感觉的东西在脑中形成动作表象,留下痕迹,并可以在以后的训练实践中得到激活,以支配并调整机体的运动,从而提高运动员运用的应变能力,机动能力和熟练性。

1.3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耐力,速度

力量是蹬冰动作所产生的力是使运动员前进滑行的动力,此外支撑腿承受自身重力和离心力等。运动员在完成滑行动作还要克服前进时的空气,气流的阻力,克服冰刀与冰面的摩擦力等。由此可见,力量是短道速滑不可缺少的运动素质。短道速度滑冰所需的力量主要有绝对力量,相对力量(即每公斤体重所具有的力量),速度力量(包括爆发力),力量耐力和起动力(最快发挥下肢肌肉的力)等。耐力是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的重要素质之一。短道速滑的各个竞赛项目所需要的耐力是有所侧重的,如500米所需要的耐力主要为无氧耐力,3000米所需要的耐力侧重于有氧耐力。就整体来讲,短道速度滑冰运动所需的耐力主要有有氧耐力,非乳酸能无氧耐力和乳酸能无氧耐力等。速度是运动员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运动员的速度能力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短道速度滑冰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反应速度对起跑,躲闪十分重要,动作迅速是反应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位移速度实际决定运动员滑跑成绩的主要因素,也是完成超越的基本条件。

2.短道速度滑冰身体训练手段

2.1身体姿势

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及身体各部分在练习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在一个完整的身体练习中身体姿势可分为开始姿势,练习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身体训练根据个人特点不同,选择开始姿势的主要着眼点也不同,一般要考虑到两个方面,注意力是否处于集中状态,身体是否处于最有力的位置。选择开始姿势要注意个人特点,不能盲目强求一致。练习过程中的姿势是指在完成动作主要部分时身体的运动状况,如起动和疾跑的动作。每项练习过程中的姿势都有严格的规定,并构成了各运动项目的技术要求。结束姿势是指练习结束时,身体及身体各部分的状态。在一连串的技术中,上一个练习的结束姿势往往是下一个练习的开始姿势,直接影响到与下一个练习的串连与衔接,影响到练习的效果,这一点在周期性的练习中更为明显。

2.2动作时间

练习时间可分为练习持续的总时间和练习的各部分时间。为了使练习对机体产生良好的影响,经常以改变练习的时间来调节练习对身体的运动负荷,如以缩短练习时间来加大练习强度。练习总时间长短取决于练习各部分延续时间,因此,调整练习的总时间常常以改变练习时间为提前。

短道速滑是典型的周期性项目,每个动作阶段都需要一定的持续时间,因而也决定了持续的总时间,它与运动成绩有着密切的关系。

2.3动作节奏

动作的节奏是指各个部分的用力强弱,所需时间间隔长短,动作幅度大小的比例关系,任何一个身体练习都有明显的节奏特征,这一点在周期性运动中更为明显。节奏在一定程度上讲是身体练习和技术的综合表现。按一定节奏进行动作练习,能使身体运动器官的工作和内脏器官的机能之间协调一致,节奏还能使身体各部分肌肉紧张与放松,工作与休息合理交替,从而使动作更准确,更协调,更省力。

2.4动作熟练性

动作熟练是深化提高的表现,是平定动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训练的动作应该是动作连贯与流畅,运动员是意识支配肌肉活动的成分相对减少,形成了特殊的感觉冰感使动作表现轻松,自如。

3.小结

3.1针对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方式

短道速度滑冰是一个需要全面素质作为基础的运动项目,在训练的初期阶段应重视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尤其应将有氧耐力和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的训练放在重要的地位,打好身体训练的基础,是保证优异成绩持续发展的根本。根据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在不同年龄阶段侧重发展运动素质,特别是应把柔韧质,协调能力,反应速度及动作速度在适宜的时期进行训练,在安排全面身体训练时,要考虑到运动素质的转移,利用良好的转移,防止不良转移,并注意素质之间的同类转移与非同类转移,使训练取得事办功倍的效果。

3.2强化体能训练

我国短道速滑优秀运动员普遍技术细腻但力量不足,主要体现在高速滑行中不能自如的进行超越,因此,提高力量能力的培养对我国优秀运动员的成绩有重要的作用,建议每周进行2-3次不同的力量训练。第一次进行力量耐力训练,第二次进行爆发力训练提高速度,第三次进行发展全面力量和心肺系统耐力训练,每次力量训练后,至少应有一天不负重的调整性练习,以促进机能恢复和肌肉的生长。

【参考文献】

[1]张林风.关于运动强度分析的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1998,6.

[2]体育院校通用教材[M].冰雪运动-短道速滑,2000人民体育出版社.

[3]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M].短道速滑.

现代体能训练 篇7

1 田径运动体能训练概述

1 . 1 田径运动项群体能训练的意义

通常来说, 对于田径运动而言, 加强运动员体能方面的训练尤为重要。通过科学体能训练, 使运动员身体素质在短时间内达到竞技要求, 并有助于运动员始终保持良好体能状态[1]。通常来讲, 体能不是单一的概念, 更是运动员本身各项综合素质以及运动员身体状态等方面有效体现。从一定程度上讲, 体能训练可以大大促进运动员体能的不断提高。然而, 运动员本身生理及心理等方面需求, 也会对体能训练项目进行影响, 使体能训练作出相应改变, 更具有针对性特点。对于田径运动而言, 本身讲求速度和力量, 因而体能训练也应从这两个方面做起。相对而言, 体能训练过程中, 还应根据运动员实际特点, 制定科学有效体能训练策略。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 相对较为枯燥, 需要达成某一重复性目标, 并针对这一重复性目标进行不断训练。例如对于跳远项目来说, 通过制定同一重复性目标 (例如目标为8.00 m) , 只有连续n次达到这一重复性目标, 才能达到体能训练真实目的。通常来说, 在项群体能训练过程中, 还应针对于运动员身体方面不同指标展开训练, 例如应训练运动员生理学指标、身体形态等。

1 . 2 田径运动项群体能训练具有实际特点

概括来说, 项群训练过程中具有的实际特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加强整体性训练, 二是在加强整体性同时注重专项训练方面的兼顾。通常来说, 根据项群训练本身实际特点, 训练针对于整体, 而不是单单对于某一项目或者某一个人。与此同时, 体能训练还应切实具备一定计划性和目的性, 应不断促进运动员体能方面发展[2]。训练应针对运动员本身实际情况加以考虑, 并对运动员体能发展制定科学战略计划, 合理选择训练方式方法, 这样才能起到体能训练真正实效。实际训练阶段还应有效确定训练强度及内容, 对于运动员休息时间也应力求科学合理, 这样才能切实避免机体劳损等现象发生。通常来说, 从整体性角度考虑, 运动员需达到身体各部分组织之间的相互协调, 因而应从协同锻炼的角度进行着手。在项群训练阶段, 运动员还要加强个人专项性训练, 将训练子模块真正落到实处, 力求做到整体与专项之间的协调统一, 力求实现运动员体能方面有效增强。

2 现代田径运动速度力量类项群体能训练要点

2 . 1 将体能训练和专项训练进行有机结合

通常来说, 项群训练阶段, 还应遵循专业训练理论方法。项群训练按照类型不同,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一般性训练, 二是专项训练。两者之间应注重有机结合, 只有保障一般性训练开展的前提下, 才能着重加强运动员专项训练。对于体能训练而言, 不应该单纯的进行训练, 必须与实际项目进行有机结合, 一方面使训练不至于显得单调乏味, 另一方面可以对体能训练实际效果做出相应检验。体能训练过程中, 应切实达到一定目标, 对于田径运动员而言, 应使其体能得到快速恢复, 并促进运动员始终保持良好高竞技状态。由此可见, 体能训练本身能起到良好基础作用, 属于基本功范畴, 而不属于运动项目。项群训练阶段, 针对于实际训练项目, 应注重体能训练在其中的实际运用, 这样才能真正起到良好实际训练效果。

2 . 2 注重不同技术动作方面组合训练

通常来说, 技术训练对于运动员而言尤为重要。在技术训练过程中, 注重体能的分配和应用, 对于体能恢复也能起到良好实际效果。体能训练主要针对于运动员本身的实际特点, 而技术训练针对于某个专项, 通常技术训练只需要个人为单位就能开展进行。在实际技术训练过程中, 每一技术专项存在较为明显差异, 运动员应对技术要领进行逐一掌握。项群训练阶段, 不单单要求大力开展专项训练, 更要求注重实际训练阶段, 在动作方面应切实保持两季联动性, 这样才能有助于专项竞技得到切实锻炼。通常来说, 对于田径运动而言, 动作衔接在比赛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作用, 甚至于发挥决定性作用。对于跳远运动员而言, 动作衔接连贯, 才能跳的更远, 如果一味追求腾空速度, 反而容易起到反作用。对于铅球运动员而言, 同样动作衔接连贯才是真正最重要的事情。

2 . 3 加强运动员关于技术动作方面控制

通常来说, 每一个成功田径运动员都有自身特别突出技术特点, 这些技术特点与平日刻苦训练密切相关。除后天锻炼外, 还和运动员本身生理结构、运动员个人喜好、对动作理解一系列因素相关。尽管实际项群训练阶段, 技术动作看似相对并不复杂, 姿势也相对较为固定, 但实际训练效果却大不相同。由此可见, 只有经过长期反复不断训练, 才能加深技术动作方面理解, 使运动员真正提高自己[3]。对于优秀运动员而言, 除在技术动作方面较为灵活之外, 运动员还具备良好细节感知能力。在实际技术训练阶段, 单单靠技术动作标准是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的, 还应力求技术动作遵循相应的生物学规律, 并切实加强与自身实际特点联系, 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动作技术方面不断增强。

2 . 4 注重技术训练方面的质量和强度

对于田径运动而言, 本身属于高强度运动项目。由此可见, 体能训练也应从高强度方面入手, 这样才能充分符合现代田径运动发展。在此过程中, 应切实注重高强度条件下技术动作与体能的完美契合, 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运动员自身成绩方面提高。只有经过必要高强度训练, 才能让运动员得到有效适应, 并能充分应对激烈比赛, 同时也有助于完美经济状态激发。从身体结构上讲, 高强度训练下, 运动员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提高:第一, 运动员肌肉力量不断得到增强, 肌肉结构也更加符合运动员实际特点。第二, 运动员心理素质得到有效锻炼, 使运动员能够有效面对各种压力。第三, 运动员意志力也得到不断提高, 能有效克服训练过程中的实际困难。

2 . 5 切实处理好训练强度和间歇时间之间关系

通常来说, 体能训练并不是完全不进行休息, 适当的休息反而对运动员有利。由此可见, 应根据运动员自身实际特点, 科学进行间歇时间方面分配。对于田径运动员而言, 还应根据运动员耐氧力方面不断加强训练, 使运动员最大摄氧量切实得以不断提高。在实际训练阶段, 应在一定强度下开展进行, 一旦强度方面不能满足要求, 在经过一定持续性训练之后, 运动速度会不断降低。与此同时, 一旦训练强度过大, 超负荷运动相对较为严重, 容易造成机体方面的劳损。经过大量研究表明, 通过进行重复强度训练, 在一定程度上切实促进运动员呼吸功能方面增强, 并切实保障肌肉耐酸力方面增强, 使运动员在长期高强度锻炼之下, 不至于产生过多疲劳。

3 结语

该文者浅要分析探讨现代田径运动开展过程中, 如何加强运动员体能训练, 并结合当前我国田径现状发表自己看法。尽管我国田径事业取得了一定程度发展, 但与田径大国之间差异明显。只有注重加强体能方面训练, 才能使运动员有效应对高强度竞技体育运动, 并促进运动员自身水平不断提高, 促进我国田径事业真正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张卫.现代田径运动速度力量类项群体能训练的特点[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10, 30 (3) :94-98.

[2]潘小玲, 陈海鸥.试论田径运动速度力量类项群体能训练策略[J].四川体育科学, 2014, 33 (3) :57-58.

体能与体能训练的系统结构探讨 篇8

1、体能的分类及体能系统框架结构分析

1.1、体能的分类

现阶段对体能的定义并不统一, 例如美国体育学者斯坦豪将体能视为人类精神和肉体的适应性;Larson认为体能应分为生活和结构两个方面, 生活中要有存活的能力, 结构中要有形态、技能等方面的适应性;我国田麦久等体育专家将体能视为运动员先天遗传具有的天赋和后天有目的的训练所得到的机体持续运动能力等。但通过上述不同观点可以发现, 其均同意体能是一种运动能力和机体适应能力, 而运动能力在广义上包括常见的跑、跳、攀爬、投、跃等行为, 狭义上涵盖速度、耐力、协调、灵活等能力;机体适应能力又包括对寒冷、炎热、时差、缺氧环境等的适应能力, 所以以功能倾向性作为分类的标准, 可以将体能分为健康性和技能性的体能, 如爆发力、反应速度等为技能性体能, 而有氧呼吸等为健康性体能;以本源作为分类标准, 体能又可以分为遗传性和训练性, 由于人的机体构造并无明显的差异, 所以训练性体能的弹性更大, 这也是进行体能训练的根本原因。

1.2、体能的系统框架结构

以静态的视角观察体能, 会发现体能包括训练对象的身体素质、形态、机能以及训练主体的心智素质, 脱离任何部分都不能称之为体能, 身体素质即人类正常的肌肉活动能力, 是人类体内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 例如速度、柔韧、灵敏等, 通常作为衡量人类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准;身体形态即人类身体的外在具体表现, 例如身高、体重、腰围等充实度元素, 不同的人其身体形态存在差异, 所以体能也没有固定的标准;身体机能即人类生命在延续的过程中身体器官、组织、系统的正常运作, 例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功能运行情况可以通过脉搏、血压、肺活量等指标得以表现, 并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控制, 人体机能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力的根本;心智素质即心理和智力的综合水平, 人类的心智素质直接决定了其对外部变化的反应能力和对自身的调节能力, 所以也成为体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能的系统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由此可见通过对人体形态、机能、素质和心智的分析, 可以对其体能进行综合的判断或对其潜在的体能进行有效挖掘, 为体能训练的方式方法提供参考, 例如一个人肩部较宽阔, 通常其上肢力量较集中;一个人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机能好, 其耐力和韧性较强等, 体能的系统框架结构为体能训练提供依据, 现阶段所进行的体能训练就是针对其基本框架结构有目的、分阶段的锻炼。

2、体能训练的系统结构分析

体能训练作为发展机能潜力或与机能潜力相关的机能要素为目的的大负荷训练, 需要训练对象在特定的环境中接受长时间、高强度的针对性安排, 从而实现运动能力和机能适应能力的提高, 包括心理的适应能力, 由此可见体能训练是建立在明确的训练目标的基础上, 以训练对象的具体情况为参考, 分阶段、长期持续的动态训练过程, 由于训练的目的、对象、阶段存在差异, 所以体能训练应分为基础、专项和综合三个子系统, 此三个子系统并不是时间上的先后之分, 而是根据训练的具体情况确定, 但基础体能训练为整个训练的基础, 体能训练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由于体能训练分为一般人群的常规体能训练和特殊人群的专业体能训练, 而一般人群对于体能训练的结果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其训练并未真正的形成系统, 所以本文中所阐述的体能训练系统结构是针对特殊群体的专业训练。

基础体能训练是体能训练整个系统的核心, 通常包含体能常识训练和素质训练两方面的内容, 常识训练即对身体各部分的组成、名称、作用及修复等相关专业知识的解读, 由于人类的身体结构常规下并无明显差别, 所以常识训练对训练对象并没有严格的限制, 通过常识训练, 训练对象可以按照科学的理论知识自主素质训练, 并针对训练的结果进行自我调整, 由此可见常识训练是基础体能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素质训练等起到提供基础和支持的作用。素质训练相对于常识训练更讲究专业技巧, 例如针对力量、速度、柔韧性、反应速度等进行的训练, 素质训练是基础体能训练中相对级别较高的训练, 训练的强度及具体训练的方法需要根据训练对象的实际情况和训练目标进行调整, 并没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和标准。

专项体能训练的目的性相对于基础体能训练更强烈, 所以其训练对象通常较为固定, 例如以竞技为主要职业的运动员、需要超强体魄和毅力的军人等, 专项体能训练也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一部分是对基础体能训练的延续和升级, 例如专项的耐力、速度、力量训练等;另一部分是针对正常人的生理反应而进行的抗干扰体能训练, 例如抗严寒的体能训练、抗噪音的体能训练等, 由此可见专项体能训练不仅要对训练对象自身进行锻炼, 还需要提升其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使训练对象的生理和心理同时具备特殊条件下做出目标反应的能力。

综合体能训练是体能训练整体系统的最高级别, 它已不再强调对训练对象的锻炼, 而是将训练融入到具体的竞技项目或环境中, 使训练对象通过仿真模拟或真实的环境进行自我磨合和突破, 并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找到独属于训练对象个体的思维模式和动态反映, 将体能训练深化成为训练对象自然状态下的正常反应, 也就是所谓的体能素质, 由此可见综合体能训练已经将客观、程序化的训练模式与真实的情景相融合, 是对整个训练过程进行质变和检验的特殊结构。

在体能训练系统结构中不能为了追求综合体能训练的训练效果而在训练的方式方法上进行随意的调整, 要根据训练对象的体力波动态确定体能训练的方向和路线, 例如体能训练的目标为培养训练对象在百米运动中的耐力, 但采用万米体能的训练办法, 不仅不会为体能训练提供“服务”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体能训练的实质就是有目的、有重点、有区分的对训练对象体内的有序状态进行调整, 使其有序状态在激发和涨落的过程中, 向训练目标转化, 由此可见, 体能训练是通过灵活、生动的策略和方法, 巧妙的利用现实中存在的矛盾, 实现目标的转化, 所以在训练的过程中允许存在一定的迂回, 但迂回的目的是为了整体目标的理想实现。体能训练系统的三个子系统虽然不存在明确的时间先后顺序, 但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专项体能训练和综合体能训练需要有坚实的基础体能训练作保证, 而且在训练条件、训练方式手段等各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特别是对体能训练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在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监督的情况下, 自我能力锻炼和自身机能锻炼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这与健康性体能明显存在差异, 所以本文中所阐述的体能训练主要针对技能性体能。

3、结论

由于体能的概念现阶段并未得到明确的解读, 所以其分类并不统一, 以系统论的观点可以将体能视为身体素质、形态、机能和主体心智共同组成的整体, 而针对各部分的训练都可以实现体能整体的提升, 将体能训练视为动态发展的系统过程, 需要基础、专项和综合的体能训练形式共同支撑, 所以体能训练的科学性不能单纯的以一种指标作为参考, 而是个动态可持续的过程。

摘要:体能作为体育研究领域重要的参照指标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针对运动员、学生、战士体能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逐渐增多, 但对其实际效果并未有明确的评价标准,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现阶段对体能的理论研究成果, 以系统论的观点对体能及体能训练系统结构进行分析, 以期通过探讨能够为体能训练的科学化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体能,体能训练,系统结构

参考文献

[1]赵朋霞.山东省女子手球队体能训练过程控制与对策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 2013.

[2]胡法信.中国女子篮球职业联赛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11.

试析散打体能训练 篇9

一、散打运动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通过观看散打比赛和录像,在激烈的对抗中体能差的运动员往往出现“推脱”与“搂抱”的现象,防守无力,进攻无效,被动挨打,最终丧失斗志,导致比赛失利。相反,体能好的散打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可以积极躲闪,寻找机会,主动进攻。尤其是在比赛的第三局,当对手的体能下降时,体能好的运动员能增强信心,合理运用各种技战术有效进攻得分,最终取得比赛的胜利。可见,良好的体能是运动员在大负荷、高强度激烈对抗的比赛中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

二、散打运动项目的特点

现代散手比赛分3回合进行,采取3局两胜制。每回合两分钟,中间休息1分钟,共8分钟。双方运动员没有固定的动作顺序,而是互以对方技击动作随机转移,斗智、较技,互相捕捉对方的弱点以所长制所短来进行比赛。每局两分钟时间里,双方运动员根据临场情况,充分运用自身运动特点,进行攻击、迎击、防守反击。这不仅要综合运用体能、技能与智能和对方对抗,还受到现场观众氛围的影响。局间休息时间较短,机体体能不能及时恢复便进行下一局比赛,这需要最大限度地动员运动员身体机能产生持续对抗机体疲劳的能力。因此,散打运动是一项动作犀利、技战术复杂多变的大负荷对抗性项目。其特点是比赛时间短,负荷强度大,间歇时间不充分。

三、散打运动的供能特征

散打运动中重要的三个供能系统: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和有氧代谢供能系统。磷酸原供能系统供能特点是运动开始时最早起动,最快利用,具有快速供能和最大功率输出的特点,是从事短时间、剧烈运动肌肉供能的主要方式,是发挥爆发力的主要供应系统。散打中拳法、腿法、快摔及组合技术就是爆发力的体现。糖酵解供能系统是持续进行大强度剧烈运动时的主要能量系统,在以最大强度运动6—8秒后,糖酵解过程被激活,肌糖原被迅速分解参与供能,是2分钟以内最大强度运动的供能系统。散打局间休息为1分钟,根据运动生化理论,磷酸原能量供应体系完全恢复需要2—5分钟的时间。糖元乳酸供能完整的恢复时间是一个小时或更长的时间。因此,回合之间的休息时间,磷酸原供能系统和乳酸供能系统不可能完全恢复。运动员必须具备持续对抗机体疲劳的能力,这对糖酵解供能系统的供能水平要求很高。有氧代谢供能系统是在氧充足的条件下,糖、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以供机体中低强度长时间的运用。由于散打比赛总时间是5分钟或8分钟,因此,有氧代谢供能系统在散打比赛中也起着一定作用。由散打运动项目特点可知,散打运动属于三个能量系统都参与能量供应的混合供能运动。

四、散打运动体能训练的对策

(一)发展ATP-CP系统的训练

根据散打运动的特点,提高ATP-CP能量供应水平极为重要。运用散打专项训练手段,设计最佳速度负荷和力量负荷让其在5-10秒完成,间歇为30-90秒,随着训练水平提高,适当缩短间歇,但最短时间不能低于30秒。根据渐进的超负荷训练原则,适应训练时,提高运动强度,使负荷重新达到超极量,但运动时间仍控制10秒之内,提高重复运动组数或适当缩短休息间歇。

(二)提高速度耐力的训练

散打竞赛极量与亚极量运动不断交替进行。现代散打比赛的供能主要来自无氧代谢,无氧代谢的水平直接影响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质。运动员应结合散打专项训练,心率以180次分的强度,时间为1分钟(乳酸浓度达到12mmol/L左右) ,休息4-5分后,再重复训练,使血乳酸水平重新上升到12mmol/L左右,重复3-4组,使身体适应这种持续较长时间的血乳酸刺激,从而提高对乳酸的耐受力。当乳酸耐受力适应以后,应以同样的强度和时间,增加重复次数,从而提高速度耐力。

(三)提高有氧代谢能力

简述击剑体能训练 篇10

1 击剑体能训练的概念

击剑专项体能是指在比赛中运动员所展现出的耐力、速度、灵敏和协调等专项素质, 是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专项体能即包括运动员先天遗传和后天训练所表现出来的机体运动能力, 这与运动素质水平、系统器官机能水平、运动员机体形态结构、基础代谢水平、意志品质和外界环境等息息相关。

2 一般速度训练

本文在汲取前人经验结果的基础上, 对击剑项目本质有了深入的了解, 击剑属于手持武器直接对抗的项目, 是考验运动员反应、移动和动作速度的运动。总地来说, 击剑进攻是快和变为主, 运动员不能停留在基本技术学习上, 需要培养长期实战意识和竞技能力, 从而提高比赛成绩。击剑运动离不开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 只有同时提高这两种速度素质, 使其达到竞赛要求, 才能有效提升击剑运动员击剑水平。这就要求培养运动员良好的身体素质, 使运动员能够在比赛中发挥其应有的技战术水平。

一般速度训练可以通过听、看信号练习, 迅速改变方向, 起动跑跳, 花样跳绳和各种游戏来锻炼击剑运动员的反应能力, 增强运动员的灵敏度, 通过这样的游戏能够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和注意力, 有助于锻炼运动员的反应速度。速度是击剑运动不可缺少的素质, 专项速度素质是启动和反应速度、位移速度、动作速度。这几者具有相关性, 反应速度对位移速度与动作速度有着决定性作用, 综合考量击剑运动反应速度是一种复杂反应速度, 运动员要准确掌握战机, 作出适时反应。

3 专项速度训练

从物理学的角度, 可以将专项速度训练看做物体从A点移动到B点, 也就是动作速度与位移速度。而速度又可细化为平速阶段、加速阶段和减速阶段。一名优秀击剑运动员的出剑速度和起动速度极快、极准, 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一次攻防, 掌握最大位移中有效攻击距离。起动加速过程中, 越短暂的脚触地时间越有利于攻守。因此, 最大跑速训练极为重要。部分运动员对跑动练习无所适从, 手臂摆动与身体运动不协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点, 动作因素和上肢力量不足, 这样对运动员训练极为不利, 影响最大速度的发挥, 损害其速度能力。运动员上肢训练可以采用手抓球练习、杠铃腕屈伸、杠铃颈前快速推、手腕正反卷杠铃片和实战姿势站立强度。手抓球练习主要是为了锻炼运动员的指、腕关节控制能力;杠铃腕屈伸是为了提高腕关节的快速屈伸力量;其余几点锻炼方式是为了锻炼肘关节的快速屈伸力量和手臂专项力量。

展开专项速度练习。训练组合式击剑运动训练, 提高运动员运动耐力和移动速度, 加强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运动员统一着装, 呈一列横队的实战姿势站立, 沿剑道方向连续后退或前移, 运动负荷后心率一般在每分钟185次以上。教练员可以在专项灵敏素质训练中经常变换动作练习信号、剑击目标练习, 采用急停、手上动作、变换步法、记命中率等方法进行击剑运动员专项灵敏素质训练。在击剑全面训练中, 开展有意识、有针对性的体能练习是必要且必须的, 同时还需要结合专项技术动作和要求。击剑运动员应持剑呈弓步连续射靶, 提高击剑运动员动作连贯性、进攻深度、耐力、攻击速度。以运动员的身高为依据, 科学设计远距离攻击点, 维持标准击剑弓步射靶, 进一步完成前进弓步射靶、目标集中, 击剑运动员可以以呐喊的方式提高士气, 反复刺靶。

4 培养时机感

击剑运动是一项针锋相对、战况激烈的比赛项目, 只有拥有良好的时机感, 保持动作的有效性, 才能在赛事上立于不败之地。在特定时段内感知能力就是时机感。在击剑比赛当中, 最佳的防守和进攻机会转瞬即逝, 只有掌握这有利的瞬间向对手展开攻势, 才是取胜的关键。因此, 我们在日常训练当中, 要重视对运动员判断能力的培养, 使其能够迅速抓住对手的破绽和规律, 快速出击。我们可以观察对手步法移动规律、移动过程中准备情况、防守、动作等对其进行判断。

运动员竞技能力完全取决于击剑运动员的专项感知觉水平, 也就是时机感、剑感、距离感、节奏感, 完美的击剑动作必须要体现以上感知觉素质, 时机感强就能够在瞬间击中对手, 剑感好就能够以最小的力发挥最大的效果, 而节奏感和距离感则有利于击剑运动员迅速根据位置判断出攻防的最有效方法。

5 心理能力训练

我国击剑运动员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逐渐提升的现代社会, 选手间的较量更大程度上是心理上的较量, 比拼的是心理素质, 击剑运动更大程度上是对运动员力量、速度和控制力的考验, 由于击剑对手是人, 而跟人有关的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运动员想要取胜就必须具备较强的体能、熟练的战术和技术, 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

6 结语

出于对击剑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整体考量, 我们必须加强击剑运动员体能训练, 提高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 以便于击剑运动员能够在比赛中超长发挥, 提高我国击剑运动水平。

参考文献

现代体能训练 篇11

关键词:点训练垫;青少年;体育课;灵敏性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2-0053-03

一、体能训练的理论依据

体能指运动员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包括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三部分。体能训练是提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可靠保证。经过合理科学的体能训练,对青少年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和灵敏素质的提高会有很大提高。在体育课程和训练中更加重视体能能力的训练,并获得显著训练效果。应根据自身条件,在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适龄阶段,发展其欠缺或需要的相应体能素质练习,例如柔韧性、灵敏性,力量和速度等,作为训练重点,可以有效提高青少年的自我身体素质,为最大限度挖掘其运动潜力打下坚实基础,所以“五点训练垫”对提高中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点训练垫练习方法

点训练垫(Dot Drill Mat)又叫“五点训练垫”或“五点垫”,其设计简单、材质轻巧、携带方便,受场地限制较小,是现代体能训练的重要辅助性器械。即使在没有专业器材的情况下利用普通布垫、塑料垫或自主画点设计等也可以解决器材问题。“点训练垫”体能训练方法千变万化、设计新颖、有趣,富有挑战性和竞争性,对提高中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介绍几种“点训练垫”的练习方法:

(一)下肢练习(Lower Body Drills)

1.单向开合双足跳前后移动

练习目的:发展踝关节力量和动作速率。

练习方法及要领:

(1)正对五点垫站立,两脚开立站于底端两点,双脚跟抬起,前脚掌着地,上体略向前倾,膝盖微曲。

(2)底端两点:分腿一足一点同时踏点;中间一点:并腿两足同时踏点;顶端两点:分腿一足一点同时踏点。移动方向为:“底端点-中间点-顶端点-中间点-底端点”单向前后循环跳点。

(3)两手臂屈肘,小臂上抬,收于体侧,配合呼吸,双臂随双足跳动前后同时摆动。

(4)跳跃时由慢到快,尽可能减少双足与地面接触的时间(图1)。

注意:根据练习者的身体素质情况,增减练习难易度。

2.单向并腿双足跳前后移动

练习目的:发展跳踝关节力量及小腿肌肉快速收缩能力。

练习方法及要领:

(1)正对五点垫站立,两脚并拢站于底端任意一点,双脚跟抬起,前脚掌着地,上体略向前倾,膝盖微曲。

(2)两腿并拢,快速逐个跳点;移动方向为:“底端点1-中间点-顶端点1-顶端点2-中间点-底端点2”顺时针或逆时针循环跳点。

(3)两手臂屈肘,小臂上抬,收于体侧,配合呼吸,双臂随双足跳动前后同时摆动。

(4)上体保持正直,尽可能减少双足与地面接触的时间(图2)。

拓展练习:侧向并腿双足跳,屈腿双足跳,直腿双足跳。

3.单向单足跳前后移动

练习目的:单足支撑在不同方向移动时的灵活性和平衡力。

练习方法及要领:

(1)以右足为例,正对五点垫单足站立,脚跟抬起,前脚掌着地,上体略向前倾,膝盖微曲。左腿屈膝上抬收于体侧。

(2)单足依次向前逐个跳点,移动方向为:“底端点1-中间点-顶端点1-顶端点2-中间点-底端点2”顺时针或逆时针循环跳点。

(3)两手臂屈肘,小臂上抬,配合呼吸,双臂随单足跳动前后同时摆动(图3)。

注意:动作节奏,维持身体平衡,前后移动重心跟进。

拓展练习:正向小碎步前后移训练,变速单向单足跳前后移动。

4.双向开合双足跳前后移动

练习目的:发展踝关节动作速度和移动灵敏性。

练习方法:

(1)正对五点垫站立,脚跟抬起,前脚掌着地分开站在底端两点,上体略向前倾,膝盖微曲。

(2)双足依次逐个跳点,移动方向为:“底端点-中间点-顶端点-顶端点-中间点-底端点”,低端两点一足一点同时跳点,中间点两足并拢同时跳点,顶端两点一足一点同时跳点。

(3)跳至顶端点时转体180度反方向重复(图4)。

(4)依次循环折返练习。

关键点:前脚掌着地,转身转髋迅速,配合呼吸,动作节奏逐渐加快。

3.双臂交替快推练习

练习目的:发展双臂快速交替灵活性和完成动作的协调性,提高腕关节肌肉力量。

练习方法及要领:

(1)正对训练垫成俯卧支撑、双脚双手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微曲分别支撑在底端两点。

(2)双臂依次发力支撑跳跃左右各点,中间点为共用点,配合重心前后左右移动。

(3)下肢脚尖点地保持固定点不动(图7)。

关键点:身体保持适合高度,双臂逐渐加快速度,不要低头,维持重心变化。

拓展练习:双脚站高位进行练习。

(三)游戏组合(Games)

点训练垫还可以安排相应的游戏组合练习,充分调动青少年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娱乐和比赛的氛围中发展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试举一例:“接力赛跑”游戏规则与方法:将5张训练垫纵形排成一排,平整的放在地上。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每组同学以规定动作下肢跳点,跳至终点,然后以俯身换成上肢跳点的规定动作从终点返回,与下一组同学拍手接力完成游戏,依次类推,直至最后一组同学完成。用时短的一组为胜。游戏中保持教师规定动作的完成质量。

现代体能训练形式方法多种多样,本文介绍的五点训练垫训练法也是现代体能训练中的一种,五点训练垫设计简单、材质轻巧、携带方便,受场地限制较小,是现代体能训练的重要辅助性器械。训练方法多样、新颖、有趣,富有竞争性,是适合更多学生练习的和易于被青少年学生接受的体能训练形式和方法,从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提高中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可以有效的改造适宜的年龄阶段青少年的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发展身体素质,为青少年以后的长期的从事体育运动和训练打下坚实基础。还可以在体育课堂中传承与创新体育游戏,丰富课程内容,使之成为提高教学质量、丰富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内容、增强学生体质的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1]姜瑞华.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42-43.

[2]李志坚.体育健身的科学基础[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67-78.

探讨蹦床训练中如何进行体能训练 篇12

1 蹦床运动员的体能界定

体育运动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是比较高的, 所以说运动员必须具有良好的体能。但是如果进行深入地调查和分析的话, 那么可以发现, 不同的运动对体能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也就是说, 不同运动的运动员体能特点也是不一样的, 具体来说就是, 不同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的侧重点必须要是不一样的, 就蹦床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来说, 其训练目标应该是确保运动员的耐力能力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也就是说, 对蹦床运动来说, 其耐力要求比其他类型的运动要求更高。

虽然我们理解了体能的定义, 但是要制定科学的体能训练计划还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进一步了解。首先, 我们需要认识到, 体能的强弱其实是运动员生理能力的体现, 有的运动员生来体能就比较好, 而有的运动员的体能却相对来说比较差。但是这种情况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改变的。通过合适的训练我们也能够有效地提升运动员的体能。其次, 在不同情况下, 体能的含义也是不一样的。训练的时候运动员的体能情况和其比赛时候的体能情况可能存在有比较差的差别, 差别的存在同样给我们的训练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2 蹦床运动员体能的特点

就蹦床运动来说, 其与其他体育运动其实存在有比较大的差别, 因此为了满足日常训练和比赛的要求, 蹦床运动员的体能也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运动的要求。首先, 蹦床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因为动作幅度较大, 并且在运动的过程中身体各方面的机能负责的任务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肌肉的运动也是不一样的。这就导致其体能分布是不均匀的。此外,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 每一个人的生物性的不同使得其体能情况也千差万别;其次, 体能的强弱其实不仅仅和运动员的身体条件有关系, 在运动的过程中, 其实运动员的心理情况也会影响到运动员的体能。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如果运动员的意志力比较坚强的话, 在比赛的过程中其体能可能会更加强, 这对运动员赢取比赛能够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最后, 因为在运动的过程中运动强度是不一样的, 所以运动员的体能也需要不断地变化, 而且因为其比赛有时间的限制, 这导致运动员的体能变化更加不可捉摸。

3 怎样科学地训练蹦床运动员的体能

3.1 保证训练的科学性

任何训练想要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都必须要遵循一个前提条件, 那就是训练的科学性。对蹦床运动员的体能训练首先必须要保证训练的科学性, 这是一切的前提。笔者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 蹦床运动的独特性要求在日常的训练中要重视组合训练, 也就是说我们要重视测试, 但是不能全部都是测试, 而是要有机地和专项训练结合起来。这样的训练方式才能够真正帮助运动员提升自己的体能。身体素质的训练是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的, 但是与此同时, 对运动员的意志力的训练、身体强度的训练、临机应变能力的训练等同样重视, 不可忽视。举个例子来讲, 我们可以划定专门的时间进行训练, 但是在训练的时间内必须要提升训练强度, 让所有人都轮流进行训练, 也就是说运动员可以休息, 但是时间必须要短, 次数可以多一些。

3.2 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结合

蹦床运动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比较独特, 在运动的过程中运动员的肌肉调动情况和体能的分配都必须以实际运动情况为标准。因此在训练的时候, 我们将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结合起来,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训练的全面和有效。首先是有氧训练。笔者认为, 有氧训练主要需要进行大强度的训练, 最好可以让运动员保持在最大有氧运动的程度。举个例子来讲, 在进行有氧训练的时候可以让运动员长时间地进行训练, 不给其休息时间, 以此来锻炼其耐力。或者针对在比赛过程中可能反复出现的情况制定专门的训练措施, 让运动员不断地进行练习。

在进行无氧运动的过程中, 我们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训练时间的长度以及训练的强度。笔者认为无氧训练的强度必须大, 持续时间也必须要更加地长。笔者认为可以将要求定在半分钟左右, 但是具体训练要求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实际训练情况来调整。其次, 无氧训练的休息时间的安排必须要科学, 根据血乳酸的数值来明确具体的休息时间和休息次数。无氧训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因为其训练强度大, 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好准备工作, 保证好运动员的安全。

我国蹦床运动的发展和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情况息息相关, 为了我国蹦床运动的长远发展, 我们必须要制定科学的体能训练计划, 在实际训练过程中针对实际情况及时地调整和改进, 真正保证运动员的体能能够满足要求。

摘要:近些年来, 蹦床训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蹦床运动的发展和现代人们观念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运动意识的萌芽与发展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就我国蹦床运动当前的发展情况来说, 其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骄傲的成绩, 但是与此同时, 我们却发现我国蹦床运动的长远发展存在有一些问题。就笔者的调查和分析来看, 制约我国蹦床运动发展的主要问题就是运动员的体能有时会满足不了剧烈的运动需求。所以为了我国蹦床运动的长远发展, 我们必须要对蹦床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 使每一个运动员的体能潜力都能够被真正地调动和激发出来。

关键词:体能训练,蹦床运动,训练方式

参考文献

[1]王延丽, 赵艳成, 姜宝华.蹦床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与网上跳跃高度之间的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28 (2) :196-197.

[2]刘丹.蹦床体能训练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医院药房药品管理论文下一篇:浮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