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体能教学

2024-10-10

职业体能教学(共12篇)

职业体能教学 篇1

高职学校的体育教学面临着实际教学矛盾的一些挑战,比如说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态度与认识与教师教学期待、教学目标之间的不一致,又比如说教师对高职教育背景下的体育教学理解与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需要之间的不一致等。应当说,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具体到职业素养的情境中,是提升体育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理念,而寻求一个核心概念以明确理念并有效地引导教学实际,则是当务之急。基于这一认识,笔者借鉴国内同行提出的“职业体能”这一核心概念,并在实践中丰富对其理论理解,取得了一定的认识进步。

一、高职教育背景下职业体能的理论理解

经过义务教育及高职的体育学习,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基本概念有一些基本理解。学生一般能够认识到体能就是学生个体基于先天遗传和后天训练,形成的身体对外界运动刺激的适应能力。从理论的角度来看,体能包括运动者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与运动素质三个方面,从实践的角度来看,高职学生在体能方面一般都能表现出较好的水平,这也就为职业体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职业体能指的是高职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具有职业指向的身体运动与适应能力。其与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考虑到高职学校培养的学生一般都会成为从事具体操作性工作的人才,因此对于岗位适应性以及一定环境下的适应能力、承受能力甚至是忍耐能力等,体育教学有着直接的培养促进作用。同时,高职学校的毕业生在从事具体工作的时候,往往还运用到自身身体的反应速度、动作灵敏度与准确度等,而这些在体育活动当中也有着虽异形但同质的训练,且体育教学中的训练由于形式的多样性,因此其效果往往会超越职业实训中的效果,具有一举两得的双重效应。

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以为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要建立职业体能的教学指向,要在学生的日常体育训练中贯穿职业体能的训练,以让学生在收获体育素养的同时能够获得职业素养能力,而这实际上也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素养的要求。毕竟职业体能需要关注不同专业的特征,需要挖掘其中的体育训练因子,需要重构教学流程,还需要建立新的评价体系。这显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付出时间与精力,但这一努力显然又是有价值的,在国家日益重视职业教育,在高职院校追求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背景下,体育教学不应当缺位,体育教师需要进一步让自己具有双师型的气质。

二、基于职业体能的体育教学实践与思考

篮球是高职院校的传统教学项目,也是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通常教学情境中,篮球教学更多的基于体育本身的需要,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在篮球运动与比赛中的对抗性、组织技巧等,很少从职业体能的角度来进行训练。反之,如果建立了职业体能的教学视角,那篮球教学就会形成具有高职教育特质的运动。因此,笔者确定了这样的两个设计思路:一是强调篮球训练过程中的表达训练;二是强调不同场地的适应性训练。

对于表达训练,笔者的方式是在每一步的训练过程中,都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去表述自己的学习心得,且要求这种表达必须是在所有的学生面前进行。这样,在笔者的体育课堂上就会出现一道靓丽的风景:在一节篮球课中,总会有两三个学生有机会站在全体学生面前侃侃而谈,谈的内容是篮球技巧训练过程中的要领、方法等,这样的训练思路与实践过程,至少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表达的过程中学生会修正自己的认识,梳理自己的思路,而这恰恰是职业素养的重要方面。根据笔者与学校专业教师及相关企业技能骨干交流,都普遍反映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思维缺乏一种深刻性,这体现在实训或实际工作中,就是对自身岗位的工作缺少深刻认识,不能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准确定位,缺乏反省提醒自己工作水平的意识与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有没有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机会?结合篮球教学,笔者突然发现:篮球训练当中有许多细节,如运球过程中的步幅、转向与假动作等,这些内容往往是学生悟出来的,是一种默会知识。这些细节如果做好,那学生的篮球水平就会有明显提升。如果学生能够在训练、体悟的过程中还具有反思能力,那不就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吗?事实也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确实可以让学生在表达当中深化对运球技巧等细节的认识,而这一行为一旦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就会迁移到其专业学习当中去,从而成为一种职业素养。当然在此过程中,学生结合运球提出的体力训练以支撑适应的步幅与转向速度,提出的假动作的迅捷程度,都是既属于一般意义上的体能,也属于职业体能的。

在篮球教学中,笔者还特地转换学生的训练场地,从条件较好的学校体育馆,到条件一般的室外球场,再到条件相对较差的校外一般场地,笔者特别重视条件较差的场地的学生的训练、对抗情况。事实上在此过程中,有不少学生提出异议:为什么,学校那么好条件的体育馆不用,要跑到这些地方来比赛呢?使得学生颇有怨声。数次之后,笔者跟学生认真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在不同环境下锤炼自己的能力,是你们将来工作必然会面对的。更差的环境与更高的标准之间并不是矛盾的,希望你们能够在差的环境中也能发现对自己有利的地方,从而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提高自己的承受能力……

实践表明,如果没有情境,那这样的教育可能会流于形式,但有了前面的情境支撑,学生就会将之与自己的未来结合起来。于是,场地不平时运球投球要注意什么,风速可能会有多大的影响又如何消除这些影响等问题,就成为学生篮球训练中常常议论的话题。于是,通常情况下10来课时的篮球课,学生们丝毫没有感觉到重复,而是在一种职业指向的理念之下,不断地训练,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提高……笔者以为,这样的教学过程,是职业体能的本质体现。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职业体能更多地与教学细节相关,与训练细节相关。而教师在重构教学设计与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时候,只要建立日常体育训练中的体能指标的职业指向,那职业体能的目标往往就能够较好地实现。但是,职业体能又不是简单的职业与体能的相加,而是两者的有效融合,体育教师对学生职业需要的理解,是这种整合的基础。

三、以职业体能理念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拥有职业素养提升的视野,在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中拓展体育教学的思路,笔者以为这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一种前瞻性思路。也就是说,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不能完全囿于体育范畴,需要建立专业视角与职业指标,这对于实现当前职业教育培养高素养的技能型人才是有益的。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发挥出什么样的水平,与他们的心智认识直接相关,而心智又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工作环境的适应性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而这种环境适应能力在高职阶段的学习中,只有体育学科最能提供多样的环境,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培养,对于学生的环境耐受能力培养,对于学生工作所需要的体力培养而言,具有不可替代性。也因此,职业体能这一教学理念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高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就应当建立职业体能的视角,以之驱动体育教学细节的职业化,使体育学科教学与专业达到一个较好的融合状态。当然,这样的融合不能偏离体育学科的本质,不能喧宾夺主,其中的重点把握与难点突破,仍然需要以体育教学特质为主。一言以蔽之,以体育教学为基础,以职业素养为目标,才可能实现职业体能的应有价值。

参考文献

[1]胡振浩.高职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7):972~973.

[2]王凤仙.高职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方案的实施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4(6):163~163.

职业体能教学 篇2

一、教学内容

1.探究并练习短绳的多种跳法 2.游戏:跳绳跑接力、障碍接力赛

二、教材分析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理念,体育课应致力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运动、掌握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应启发、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和创造能力学习,让学生学会有效的、科学的健身方法,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本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实践能力为核心,以跳绳为媒体,以方法为桥梁,培养学生参与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1、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实践课

2、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学生学习跳绳的热情的积极性高,对事物好奇并且有较好的接受能力。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能更好的接受本次课的教学。另一方面,七年级学生正处自身发育的高峰期,灵敏,协调素质的快速增长有可塑性强的特点,跳绳恰好有此方面的锻炼价值。

四、设计理念。

1、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注重每一个学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培养;

3、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创新能力发展;

4、培养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和游戏,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的兴趣。增强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发挥潜能,养成终身锻炼习惯。

2.以绳为载体,尝试绳的多种跳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灵敏、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培养意志力和节奏感。

3.使学生懂得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促进相互间的交流与协作。

教学重点:

摇绳的速度与起跳的节奏吻合,动作协调边贯。

教学难点:

创造力的培养与表现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放音机,做游戏时的几个标志旗、小垫子、哨子、秒表、粉笔、小黑板。学生准备:收集跳绳的好处有哪些;每个一根跳绳;穿好服装和运动鞋。

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班级情况

2、师生问好

3、教师讲述课的任务及要求,强调安全

4、整理服装,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部分

1、慢跑

2、专门性韵律操练习

3、集中注意力练习

三、基本部分

1、探究单跳绳的多种跳法

2、择优展示

3、教师强调重点并领做跳绳练习4、30秒单跳比赛

5、分组探究双人或多人跳

6、小组展示

7、游戏比赛

四、结束部分

1、听音乐做放松练习

2、课堂小结

3、回收器械下课

五、效果预计:

1、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认真参与各个内容的练习,达到教学目的,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间情感融洽。

2、预计每一组学生都能有1---2种跳绳的玩法,并能学会用运于实际锻炼中。

3、预计通过快速跳绳学习,体验快速中跳绳间最佳节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到合作带来的快乐,增强学生的体能。

4、预计的练习密度在40%---50%,平均心率达120---140次/分。

六、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表

1、你对这节课的内容掌握情况:

a很好

b一般

c不好

2、你对这节课是否感兴趣:

a是

b否

3、你对这节课运动量情况:

a高

b一般

c低

4、你对这节课的运动负荷情况 : a高

b一般

c低

5、你对这节课安排是否感到满意:a满意

职业体能教学 篇3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职业素质;体能

高职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体育技能,在走向社会以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就业竞争,所以高职体育教学最重要的是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进行教学改革,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社会实践能力。

一、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的特点

目前,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增加,高职院校的招生人数也越来越多,标准也开始降低。很多学校只注重招收学生的数量而不注重质量,这样学生的性格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任性、张扬、自负,而有的学生却胆小、自卑、脆弱。这加大了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难度。高职学生普遍的思想状态是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不高,能力不强,是被社会所淘汰的。所以,他们不注重言谈举止,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行为规范和自律性也较差,有些人更抱着混个文凭的观念,而不是想真正学到一门技能。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体育教学往往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及身心发展的重要学科,体育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体育技能进行培养,而且也要注重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面对性格多样的学生,教师的心理要足够强大,去改善学生的不良习惯。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独立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再加上多元文化的并存,都给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师工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二、体育教学素质能力培养的含义

体育教学主要是教育和训练过程中教师传授体育技能给学生,从而促使学生体能的发展以及性格的变化。尤其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素质教育是体育技能训练的前提,两者是相互并存的,也是不可缺少的,心理承受能力强的学生,往往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怎样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培养

1.加强师生的沟通管理

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要用心传达给对方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在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也相对较大,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当作朋友来看待,真诚地指出他们的缺点,语言可以委婉些,避免因语气过硬而导致学生的抵触和反感的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建立良好的平等关系,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作为其第一个倾诉的对象,用真情去和他们沟通。学生也可以给教师提出意见,包括生活中和授课方面的,让师生之间的隔阂消失。这种教育方式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甚至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教师要将自己的地位降低,让学生感受到自尊心受到了保护。而对于体育教学来说,教师要掌握班级的整体状况,通过引导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体育运动中来,从而通过体育训练加强体能,更好地完成学业,这也是通过体育教学的研究所证实出的重要素质培养和科学训练的形式。

2.改变陈旧的观念,正视学生的问题

加德纳教授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这指的是,一个人不论天赋和别人的差距有多大,都有机会超过其他人。而这种理论的研究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都得到了认可。因此,高职体育教师要改变原有的陈旧思想,只重视学生技能的好坏,将体能不好的学生当作“问题”学生来看待,不重视他们身心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独特的魅力,引导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极为重要的。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目的是让学生进入社会后有一技之长,所以高职院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培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教师通过学生的喜好和心理变化制订出学习理论和外出实践的时间,从而使学生受到更全面的教育。

总之,在高职院校中,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往往比技能训练更加重要。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进行引导,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未来国家新一代技术型人才的艰巨任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观念,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高职院校的学生会成为国家的栋梁。

参考文献:

[1]单灿.关于高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5(21):77,79.

[2]李茹.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与方法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1):132-134.

[3]吴慧超.基于体能和职业双需求下的体育教学模式创新[J].当代体育科技,2015(11):98-99.

[4]徐雄俊.高职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体系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24):121,129.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体能教学研究 篇4

一、高职院校职业体能教学内容

(一)开展理论课教学,打好职业体能培养基础

1. 职业病预防课

高职体育理论课根据本班级专业有针对性地上职业病预防课,让学生了解本专业以后从事的工作岗位可能引起的职业病,根据不同工种的特点,加强与职业技能相关的职业体能训练,安排一些交替与对称的动作,使身体全面发展,以矫正或预防身体的畸形发育,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如身体根据不同工种的特点要求,持久固定某种动作姿势,经常活动的主要是用力的那部分肌肉或器官,其他肌肉或器官长期得不到有效运动锻炼,从而容易造成机体酸痛和畸形发育。

2. 健康生活习惯养成课

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各种职业都应该养成的,它对工作和生活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健康的生活习惯养成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养成好的习惯,老师上课的内容非常简单,但学生平时却不容易做到,现在的学生由于手机、电脑和网络的影响对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增加了难度。高职学生的生活习惯令人担忧,饮食没规律或没营养,休息没规律,生活不讲卫生,抽烟酗酒严重影响健康。掌握学生生活习惯和体质健康状况,在体育理论课上讲授贴切的健康生活养成课,及时有效地采取干预、调整等对策,促使高职大学生在校期间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将来进入社会健康工作、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开展针对性实践课,做好职业体能根本训练

根据职业工作的岗位主要身体姿势特点和岗位需求特点安排职业体能教学内容,分为四类。第一,静态坐姿类,我们针对性地开展的教学内容有:快速跑、耐力跑、健身房器械练习、倒立、仰卧起坐和球类运动,具体专业如计算机、会计、文秘等专业的从业人员,要求发展颈部肌肉、腰背肌肉静动性耐力、手指的灵活性、动作的准确性、注意力的集中和反应能力。第二,静态站姿类,我们针对性地开展的教学内容有:耐力跑、球类运动倒立、仰卧起坐、深蹲杠铃等,具体专业如酒店、航空服务和礼仪等专业的从业人员,对腰腹、下肢力量、平衡能力等要求比较高。第三,流动变姿类,我们针对性开展的教学内容有:耐力跑、定向越野、深蹲杠铃、球类运动、仰卧起坐、篮球比赛等,具体专业如旅游、园林和市场营销专业的从业人员,对腰腹力量、腿部力量和耐力要求比较高。第四,工厂操作类,我们针对性开展的教学内容有:太极拳、引体向上、走平衡木、定向越野、卧推杠铃等,具体专业如电子专业、汽车和模具制造等专业学生,从事电子生产、汽车工、模具工等工作,要求发展手臂肌肉、肩带、躯干肌和脚掌肌,发展上肢力量和协调性、平衡能力、耐力和下肢静力性耐力。

二、针对高职体育职业体能的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

根据职业工作的流程和环境创设情境教学,贴切工作实际。教师把工作过程分成几个阶段,创设每个阶段的工作情境,针对此阶段工作所需的体能组织体育教学,让学生过早体会这项工作对身体素质和体能的要求,从而在今后的体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去培养,提高自己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二)分组教学法

教师按照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质、运动能力等情况进行分组教学,因材施教。在社会工作岗位上大部分工作都是集体完成,分组教学学生互相鼓励,相互帮助,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和团队合作精神,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职业体能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对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高职院校职业体能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学生、专业和学校等都会影响职业体能教学的开展,需要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改革,勇于创新,针对职业岗位特点,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做贡献。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身心素质,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需求,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从职业体能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体能教学进行研究,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和增强身体素质,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体能的训练和培养,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体能,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慧超.基于体能和职业双需求下的体育教学模式创新[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1).

大班体能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5

活动设计背景:

从观看本校初中小学篮球比赛后,幼儿对篮球产生浓厚兴趣,随着篮球引入幼儿园的器械操,幼儿对于篮球的热爱也达到高点,现在他们已经不满足于篮球只应用于器械操,他们开始进行拍球,滚球、相互传球等游戏,为了满足幼儿兴趣爱好的需要;更进一步的激励幼儿创新篮球玩法;利用篮球进行各种体育活动;结合学前班年龄的特点,利用学校已有的小篮球,设计了《我的小篮球》这一活动课。旨在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及自主探索精神,提高身体素质,发展幼儿动手能力达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标:

1、认知方面:通过幼儿对篮球的应用创新,教师及伙伴的肯定等方式,使幼儿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自主探索精神。

2、情意方面:通过创新玩法及合作游戏,培养幼儿勇于挑战自我,不断提升自我,及团队合作精神。

3、技能方面:通过与小篮球有关的一系列活动,提升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及灵敏度等身体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创新玩法及合作游戏,提升幼儿身体素质 难点:鼓励幼儿创新玩法 活动准备:

小篮球若干、篮球场或空地一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场地领入(教室将幼儿从幼儿教室到篮球场或空地)

2、篮球操热身(排队从框内拿篮球,师生共同完成篮球操)

二、基本部分

1、提问回忆: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我们手中的篮球还可以怎样玩? 学生回忆以前曾经玩过或是见过的篮球玩法。

2、尝试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学生提出的玩法,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观察交流。

3、探索

学生交流或是自主创新玩法,探索出自己感兴趣的玩法。

4、展示模仿

学生展示探索成果,教师带领其他幼儿共同学习模仿。

5、评选游戏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选出最好玩、自己最想玩的游戏,并共同参与玩一次。

6、分享交流

教师引导幼儿之间分享交流游戏的心得,怎样玩得更好?游戏哪里还要改善?等

7、游戏——小兔蹦蹦跳

将小篮球放于两腿之间,双手出两指做兔子耳朵于头两侧,跳着前进,既要保持球不落地,又要比谁快。可设计成接力形式,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

教师和幼儿在玩游戏后,对于游戏出现的问题,共同探讨提出解决方案,在次游戏。

三、结束部分

1、相互之间用篮球拍拍手、身体、脚,达到放松的目的

2、将篮球放入框内,退场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是为了更好的使幼儿自主创新游戏,提升兴趣,但是活动中幼儿毕竟还处于初生期,需要教师密切注意引导,同时对幼儿创新的游戏,教师既要肯定也要注意引导他们修改完善。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幼儿创新的游戏或许创新性不强,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其他幼儿去理解、尊重、接纳他的创新,但是教师也不能过多的参与,应给学生适度的自由空间,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对观察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力不够,造成效果不佳,不能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师幼共同完成游戏配合情况较好,教师也能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在对目标、策略的验证与分析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明确今后改进与完善的方向。

4.如果在上这节课,我会把中间部分进行有效的划分,同时增强教师的引导能力,争取用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职业体能教学 篇6

【关键词】高职;职业体能;训练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044-02

作者简介:何杏娜(1976.8-), 女,硕士,现任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安全防范系专业讲师。

张银福(1976.4-), 男,本科硕士,现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体战训部讲师。

1 安全保卫专业构建职业体能教学体系的意义

体能又称体适能,是指身体各部位或各系统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包括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协调性和敏捷性等。职业体能是与职业(劳动)相适应的身体素质以及在不良劳动环境条件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是经过特定的工作能力分析后所需具备的身体活动能力,包括从事工作所需的专业力量,背肌能承载静态力的能力、肌肉群维持工作姿势的能力、不良工作环境下的耐受力等。高职安全保卫专业构建职业体能训练体系具有以下的意义:

1.1 合理的职业体能训练有利于职业技能的掌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普通高等学院的体育课程是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将“健康第一”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取的基本出发点。

作为培养适应于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高素质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是人才培养的标准,但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利用,必须具有相应的职业体能作保障。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岗位客观地对其体能提出了诸多要求,要适应紧张而单调的流水作业,或者高强度而艰苦的工作环境,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具有较高的职业技术操作能力,还应当具有较高的运用职业技能所需的体能,表现出与职业技术密切相关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兼有高等体育教育和职业体育教育的双重属性,不仅要完成“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的任务,还要充实和完善学生对职业活动有益的体育教育知识、职业体能储备和运动技能储备,强化发展对职业重要的身体能力及其相关能力。如果在体育教育中有目的地开展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体育锻炼,则会迅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职业体能,为职业技术的学习提高创造捷径。

高职安全保卫专业定位为培养社会急需的中高层安全保卫管理和应用型人才,为社会各企事业单位的安全提供全方位的管理与保障。因此,在安保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安保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安全保卫工作所需的技能与素质,例如一定的擒拿格斗能力、操作和使用安防技术产品、应急预案的制定、以及各项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能力,这些技能都需要职业体能的支撑,从而顺利的完成工作任务。因此,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需科学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养其职业所需体能,为能够胜任将来的工作而奠定基础。

1.2 能够针对不同岗位需求培养学生相对应的身体适应能力,提高就业质量:只有职业技术与职业专业体能相适应才能有效的投入工作,创造最大的劳动价值。相反,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达到标准要求,缺乏必要的职业身体训练,必然会大大降低职业技术学习的质量、影响劳动技能的提高,甚至无法承担职业劳动任务。譬如:在安全保卫行业良好的职业体能是作为一名安保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在安全保卫行业中又分为巡逻、押运、守护、随身护卫、安全检查、门卫等主要工作岗位,不同的工作岗位有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针对不同岗位需求开展职业体能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更快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的实际需要,提高就业质量。

1.3 该研究有助于帮助学生缓解职业怠倦,提升工作质量:据《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结果》显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工作倦怠现象正袭扰我国。前苏联专家马特维也夫在《体育理论与方法》一书中曾明确提到:“职业实用性身体训练水平是缩短掌握职业期限的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对掌握职业工作质量的一种保证。”安全保卫行业属于特种服务行业,主要职责是维护社会治安,其工作具有一定的风险,需要具备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来保证工作质量,有针对性增强职业保健知识、强化学生职业体能水平,有助于提高职业工作的效果和在独立生产活动中保持良好的工作能力,提升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延长工作寿命。

2 构建安全保卫专业职业体能教学体系的建议

2.1 构建“能力本位”课程体系:依据高职体育教育的健康属性和职业属性这两大属性与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要求,安全保卫专业的职业体能课程首先要找准定位、优化教学模式。课程结构除了体现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一般性质外,还应具有自身的职业特点。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应该是“学生主体、就业导向、企业参与、能力本位、素质同步”。针对高职教学的特点、行业企业对安保人才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各种心理、生理等问题,进行课程体系构建。利用体育载体,构建体育技能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的大平台,充分展示体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和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体育学科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主动服务、服从于专业培养目标,使体育课成为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为实现“能力本位”下课程体系,安全保卫专业开设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体系为:第一阶段应以培养学生的基本体能、体育理论知识、卫生保健常识、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意志品质为主。第二阶段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身心素质为主,结合专业培养方案,选择与职业素质有关的体育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提高职业体育能力为目标,兼顾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这样的课程体系既保障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终身健身的目标,又为今后就业的工作岗位提供了职业体能锻炼的平台。

2.2 围绕安全保卫工作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安全保卫工作是为社会提供安全服务的一线队伍,分为门卫、巡逻、押运、守护、随身护卫、安全检查等这几个主要的工作岗位。不同的工作岗位对体能需求也有不同,通过对顶岗实习学生和一线安保人员的调查得出:门卫岗位要长时间站立,对腰部力量和腿部力量要求较高;巡逻岗位突发事件较多,除了一般的身体素质外还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在押运工作岗位中由于工作的职责不同面临的风险较为严重,需具备应对暴力突发事件的能力,因此,实战对抗所需的爆发力、灵敏性以及协调性是押运人员需要具备的。总之,教学内容需在岗位的职责和特点的分析下,由安保行业企业的专家与体育教学部门共同根据各运动项目自身的健身特点和社会学功能,按照“必须、够用”的原则,有针对性的设置教学内容。这种教学内容的设置可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体能,并且了解不同岗位对体能的需求,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也可有针对性的进行锻炼。

2.3 为预防劳动损伤,进行职业保健教育:任何一种职业,对人体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有的职业如果防护不当,还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和危害。每个从业者,都应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劳动所具有的各种危害因素,要有预见性地针对选用防治肌肉容易萎缩的肢体部位,加大其肌肉活动,用以生理性机能补偿或职业病防治,进行自我防护、自我调节、自我锻炼,最大程度地维护自身的健康。安全保卫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除了一般的肌肉劳损还会在制止突发事件过程中造成身体的伤害。因此,在安全保卫专业的教学内容中增加与职业相关的健康保健和紧急救护的理论知识势在必行。传授不同职业和专业学生所需要的职业养生健身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学会由于长期职业习惯导致身体损害的职业病预防及锻炼方法,以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方法及保健手段,来有效地预防某些职业疾病的发生。

总之,对高职安全保卫专业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是从终身体育的观点出发,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选择学习,注重对学生体育锻炼能力、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培养,加强对预防常见病、职业病的生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让其走上实习工作岗位后,较快适应工作的需要,使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延伸并为之服务,从而体现职校体育教学的实用性。因此,在高职院校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是一种社会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崔树平、周月红.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验与研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

[2] 李玉英、等.几种不同职业人群的健康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9,17(4).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1999.6

职业体能教学 篇7

1、职业体能的内涵

人类的体能涵盖了先天的遗传和后天营养获得的情况, 它是指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包含了身体的形态、机能以及运动的素质。职业体能指的是和职业相关的身体素质状况以及对不良环境的耐受能力和适应力。这种体能是在对一定工作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所得到的。

2、高职体育课堂上强化职业体能的具体途径探讨

2.1、应该更新高职体育教学观念, 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树立职业体能的高职体育课程教学观念。

要让学生将职业体能的理念真正印入到他们头脑中去, 最关键一点就是要让他们在自己头脑里建立起职业体能的思想意识, 高职院校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应以此为中心开展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时候, 教师首先应当转变自己传统思想观念, 不能仍然只是坚守自己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而要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 打破传统师生之间那种单独对立的局面, 建立起民主, 和谐, 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更新观念的同时, 还应该根据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把握, 转变传统的封闭教学模式, 打破以往的将讲授竞技项目作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体育锻炼紧紧和职业体能的需求结合在一起, 充分发挥各种现有体育资源, 利用资源的优势。

2.2、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 为了强化职业体能, 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突出学生的主导位置。

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重在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爱好的培养以及锻炼意识的提高, 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和社会需求衔接的体育技能人才。以学生为主体, 依据学生的需求来开展体育教程。

2.3、应该改变原有的体育教学模式, 不断增强体能教学的实效性。

在职业院校的体育课程中, 通常将体育选项课程作为一种主导的模式, 由于这些课程一般较为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但是缺乏足够的运动强度, 学生密度较大, 锻炼室较为拥挤, 导致职业体能这一因素被淡化, 因此, 应该优化其课程模式的设计, 更合理科学地安排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并对运动量做出科学的调整和安排。例如, 在每一次体育课后, 都可以增加十几到二十分钟来进行职业体能的强化。

2.4、教师应该优化体育教学方法。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 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尤其是在职业体能的强化过程中, 更应该优化传统教学方式。应该摒弃传统全封闭教学, 进行室内-室外结合教学, 可以采用小组教学方式、营造气氛的教学方式等等,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 在强化职业体能的基础上尽量满足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各种需求, 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不断促进职业体能强化的实施。

2.5、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

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 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做出了基本规定, 如果其体能测试不过关, 则不能毕业, 这种考核方式欠佳, 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 但仍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因此, 应该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更加合适的考核标准, 通过强化职业体能的教学机智, 来监督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 以不断提高其职业体能的水平。

2.6、为了强化职业体能的教育, 应该在高职院校体育学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需要先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首先, 改变和创新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的内容改革是强化职业体能的要求, 在创新时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选择一些较新的课程来吸引学生, 如女生体育项目可以增添女子防身术等, 内容的改变既要结合学校的条件, 也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来调整;其次, 应该优化体育教学的设施设备。体育教学中, 应首先保证良好的教学环境, 以提高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兴趣。很多体育项目, 必须要要有相应的训练器材和场地的支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购进较为先进的体育设施设备, 引导学生进行体育上的创新, 学校还应该制定相应制度保障学生在课余时间里面也可以自由的开展体育运动。如果高职院校条件允许的话, 还可以开办体育辅导中心站, 指派专业的教师对学生的训练进行辅导, 如此, 就能使学生获得更好的职业体能锻炼效果。再者, 在体育教学中,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还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目标和定位。在传统教学中, 体育课程的目标是在短时间内确保学生掌握某一项体育技能的规范操作, 这种教学目标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应该将其定位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及学习能力的增强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上, 同时还应该不断强化其职业体能素质。

3、高职体育的课程教学中强化职业体能的作用

3.1、强化职业体能, 最基本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随着时代的发展, 很多学生都依赖于电脑进行工作学习, 缺乏较多的户外锻炼, 严重影响了身体素质, 不利于我国的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因此, 在高职体育课堂中加强职业体能的锻炼, 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符合高职院校中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的目标和理念, 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和未来职业的体能要求之间的对口程度。

3.2、强化职业体能的课程教学方法, 能够不断提升高职院校中体育教学课程的特色。因为高职院校是以就业作为导向的, 在人才培养上具有较明显的特征和针对性, 需要培养出涵盖应用型、职业型以及劳动型这三种类型的人才。因此,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职业体能的强化, 有利于构建具备较强职业实用性的体育课程建设体系, 从而为体育课程的建设增添特色, 不断提升教学的质量。

3.3、职业体能的强化, 有利于缓解学生在就业之后出现的职业倦怠状态, 据调查统计, 世界上存在着很多工作倦怠现象, 尤其是女性, 比例远远高于男性, 且这种现象和学历、工作时间等有很大关系, 前苏联专家马特维也夫在《体育理论与方法》一书中曾明确提到:职业实用性身体训练水平是缩短掌握职业期限的因素之一, 同时也是对掌握职业工作质量的一种保证”, 因此, 强化学生职业体能水平有助于提高职业工作的效果和在独立生产活动中保持良好的工作能力, 提升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工作寿命。

4、结束语

本文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职业体能的强化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具体的强化途径, 并阐述了其带来的作用。

摘要: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 社会的人才竞争越演越烈,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会所, 如何增强个人的职业体能成为了高职院校重视的内容之一。基于社会的就业压力, 提高个人的职业体能对高职院校求职就业有着深厚的影响。因此, 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成为了强化职业体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将就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的有关方面展开论述, 进一步对强化职业体能的对策研究分析。

关键词:高职体育,课程教学,职业体能,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1]王洪.谈高职院校学生从业体魄体能的职业体育教育[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9 (6) .

[2]翁惠根, 黄吉占.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强化职业体能的对策分析[J].职业时空2008. (10) .

[3]蒋维, 刘寒青, 刘颜青.基于行业特色的高职学院体育教学解析[J].科学时代 (上半月) , 2011 (3) .

[4]董翠香, 周登嵩.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及相关概念的界定[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0 (1) :53.

职业体能教学 篇8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九州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会审12-3、会审12-4、建工12-7、建工12-8, 共199人为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会审12-4、建工12-7共98人为实验班, 另外2个班101人为对照班。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 查阅相关资料, 并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收集有关体育课程改革、职业体能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99份, 回收199份, 学生在课堂上完成问卷, 有效问卷199份, 有效率%。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数理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和处理分析。

1.2.4 实验对比法

根据实验设计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分别进行教学, 对教学效果进行比较。

2 实验设计

2.1 实验时间

2012 年10月至 2013 年 1月, 教学总时数为16周32学时。

2.2 实验内容

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依据职业体能课程和传统体育课程进行教学, 实验班针对学生的专业和未来职业进行分析, 确定专业应具备的身体素质和应预防的职业病, 并开设相关的职业体能理论和实践课教学内容;对照班开设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各自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进行授课, 同时注重加强教师业务培训, 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以保证职业体能课程教学的质量。

2.3 实验控制

为了样本的同质性, 实验前对4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身高与体重、肺活量、1分钟俯卧撑 (男生) 、1分钟仰卧起坐 (女生) 、握力、立定跳远的测试以及对职业体能相关知识水平程度等调查。通过对五项指标独立样本进行T检验, 得出P值均大于0.05, 由此可知,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体质健康、身体素质以及对职业体能相关知识水平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为避免作为实验对象的学生产生异常心态, 整个实验过程, 学生均不被告知所进行的教学实验。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班与对照班体质测试成绩情况对比分析

注:n-样本数量珚X-平均值s-标准差p-概率

由表1可以看出, 实验班体质测试平均分数为72.71, 高于对照班的68.49;经T检验, 结果为0.01

3.2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目的分析

注:此项为多选题

由表2可知, 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参与体育锻炼目的某些方面有了明显差异:一、实验班有67.3%的学生把增强职业体能排在第一位, 说明通过教学改革实验班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身体素质要求有较充分的认识, 并能在日常锻炼中予以实施, 这显示了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效果。二、对照班有51.5%的学生把应付考试排在了第一位, 这说明了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目的不明确, 较片面, 认为体育锻炼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实验班的学生把应付考试排在了第四, 说明实验班学生参与锻炼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有较明确的锻炼目的。此外, 在防病治病、健身健美、休闲娱乐等选项上无显著性差别, 凸显了体育的本质功能和教育功能。

3.3 参加体育锻炼项目和频度的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 实验班中能够根据未来职业对身体素质特殊要求来选择运动项目的学生占72.6%, 而对照班仅为46.7%, 两个班在选择项目上差异显著。由此可见, 在教学改革过程, 职业体能已被实验班的大部分学生所认可和接受, 并愿意根据未来职业特点结合个人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虽然实验班在课余体育锻炼的频度上较对照班的频度好, 但整体锻炼的频度都比较低;从不参加体育锻炼和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为26.5%和38.7%, 这说明在校生中有近1/3的大学生严重缺乏体育锻炼, 如此低的体育人群比例也是大学生体质测试总成绩整体偏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专业合理引导, 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课外锻炼的重要性和意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职业体能教学改革使更多的学生自觉的参与课外锻炼。

3.4 实验班与对照班对职业体能认识的对比分析

由表4可知, 实验班对职业体能不了解和较不了解的学生比例为25.5%, 有近3/4的学生对职业体能是了解以上的。而对照班中不了解和较不了解的学生比例为37.6%, 多数学生对职业体能的认识只建立在一般的基础上。这说明通过职业体能理论课和职业体能实践课的教学, 学生对职业体能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在对职业体能开课认识方面的情况统计, 实验班有60.2%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和很有必要开设, 多数学生赞同开设职业体能的课程;对照班有44.5%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和很有必要开设, 这样说明对照班学生虽然对职业体能功能了解不多, 但是对职业体能教学较感兴趣, 这为高职体育课程改革奠定了基础。

由表5可知, 在健康影响认知方面实验班学生有81.6%认为有很大和非常大影响, 而对照班中这一比例仅为43.6%, 说明了实验班通过职业体能教学后, 大部分学生认识到职业体能教学的重要性, 认为开设职业体能教学后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对未来工作影响方面实验班学生有80.6%认为非常大和很大, 对照班仅为45.6%, 对照班虽未开设职业体能教学课程但受社会的影响, 部分学生也已认识到职业体能的重要性, 这更利于我们教学改革的进行。

3.5 实验班与对照班对职业病认识的对比分析

针对职业病的特点, 在实验班教学中主要讲述其未来职业易发生的职业病以及预防职业病的方法, 使学生树立自我防范、自我保健的意识。实验班通过职业体能教学, 使学生在了解自己未来职业所需的身体素质要求的同时, 也对自己未来职业容易产生的职业病有了一定的认识。经过职业体能教学, 实验班学生掌握预防方法的比率为51.3%, 对照班仅有14.3%的学生能初步掌握职业病的预防方法。

通过教学, 实验班的学生对职业病的认知更加深刻, 更加明确了职业体能以及相关知识教学确实能为他们的未来职业提供服务。

4 结论与建议

1.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体质测试成绩有显著性差异。

2.实验班比对照班在选择课外体育锻炼项目更能根据专业结合个人爱好来选择, 但总体练习频度都偏少。

3.在对职业体能认识方面, 实验班认识较为全面, 明显好于对照班。

4.对预防职业病认识方面, 实验班明显优于对照班。

5.虽然通过小范围的教学实验取得一定成绩, 但是由于实验时间和条件所限, 建议进一步进行更大范围的研究, 以检验课程改革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胡为亚.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4) :94-97.

[2]孙兵.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9 (1) :21-23.

[3]高德霞.以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为导向改革高职体育课程[J].运动, 2010 (10) :100-101.

[4]闫升.关于高职院校开设职业体能课程的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0 (2) :69-71.

职业体能教学 篇9

一、现代社会职业对从业人员体能的需求

(一) 静态坐姿类

这一类劳动者大多从事行政工作, 办公地点多为办公室内, 工作方式为面对电脑工作, 涉及专业有会计类、文秘类、行政管理类、计算机类等专业。这类职业对劳动者的职业体能要求不高, 只需保证下肢能够活动, 腕部肌肉、颈肩肌肉以及眼部灵活即可。

(二) 静态站姿类

这一类劳动者大多从事服务性质工作, 例如, 营业员、前台接待、空乘服务人员等, 这一类工作性质表现多为长时间站立不动或鞠躬弯腰, 手眼活动频繁, 精神处于紧张状态。从事这一类职业的劳动者时常腿脚麻木, 严重情况还可能形成淤血肿块, 难以消除, 严重影响人体身心健康, 导致人体健康机能急速下降, 这类职业对劳动者的职业体能要求在下肢上, 需具备一定的下肢力量、下肢耐力以及腰部力量。

(三) 流动变姿类

这一类劳动者大多从事销售、导游等行业。这一类工作性质表现为长时间走动不坐下。容易造成人体时刻处于紧张不放松的状态里, 饮食不规律, 交际应酬居多, 易患胃病、心血管疾病等。这类职业对劳动者的职业体能要求具体是腿部、腰部以及身体持久力的锻炼。

根据各职业类型进行划分, 不同的职业要求职业体能不尽相同。因此, 高职院校应结合社会职业需求, 提升其职业体能, 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满足社会职业体能的需求。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加强职业体能训练的必要性

(一)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学生职业体能训练提出了要求

根据教育部门颁发的相关文献中提出, 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性人才时, 可以引进相关专业的企业, 与这类企业合作交流, 企业派出专业管理人员在高职院校进行串讲, 使学生对职业规划能够更清晰明了, 结合社会职业的要求, 完善自身的不足, 争取努力达到上岗要求, 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提高学生竞争资本。

(二) 现代化社会职业能力要求高职体育教学渗透体能训练

现代化节奏日渐加快, 人们的生活压力也日益加大, 单一的专业技能发展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化建设要求, 只有结合职业体能同步发展才能达到当前社会职业的需求。职业体能已经发展为职业能力的核心内容, 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与时俱进, 跟上时代的步伐, 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渗透职业体能训练的方法

(一) 明确体育教学目标

目前, 体育教学核心理念是“健康第一, 持续锻炼”。在这一理念引导下, 职业体能训练加入到体育教学目标中, 为体育教学指明了方向, 通过学校体育教学能够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强化职业体能、增添竞争资本, 逐渐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二) 调整体育课程结构

体育教师根据不同的专业、将来从事不同的职业, 给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 设置与职业队职业体能要求相当的体育训练项目, 例如, 行政类工作可以组织打打羽毛球、乒乓球之类的竞技活动锻炼学生体能。

(三) 拓展身体素质训练

在职业体能训练中, 体育教学课程中可以安排户外运动, 例如, 登山、攀岩等活动, 这些户外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还能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 实现体育教学“健康第一、持续锻炼”的目的。

四、结论

综上所述,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 通过科学合理的职业体能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而做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准备。

关键词:体育教学,职业体能训练,渗透思路

参考文献

[1]陈金雄.试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职业体能训练的渗透[J].教育与职业, 2008 (36) :180-181.

职业体能教学 篇10

关键词:瑜伽,职业体能,教学改革

瑜伽运动能够调整身心, 随着时间的考验, 已经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运动养生项目, 受到各种性格人群的推捧, 适合各种专业学生练习。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大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 学生学习一般锻炼基本理论和方法, 如果学生把所学应用在职业生涯实践中, 从瑜伽职业体能教学改革入手, 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体能的教学改革研究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瑜伽教学对提高学生职业体能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

提高学生职业体能的目标就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的技术人才, 学生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体能的支撑。人的左脑主要偏重逻辑, 右脑主要偏向使用图像、感觉。而瑜伽练习则可以两者兼顾。瑜伽有着大量丰富的教习内容, 可以针对不同层面的专业学生需求,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 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回归自我, 瑜伽能够使练习者身心得到完全放松, 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体能素质,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符合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二、瑜伽课程对职业体能培养的创新性、操作性分析

瑜伽对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体能的教学改革研究本身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瑜伽练习者的职业能力特征:身体健康、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动作灵活协调, 具有较强的观察、判定能力;爱岗敬业、耐心周到。

(一) 职业岗位体能的培养需要创新思维

现代社会人性化的科技和举措虽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但却加快了人体体能素质机能退化与职业岗位不相适应的现实。瑜伽练习最重要的是冥想练习和放松休息术, 能锻炼自我意志能力、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其它运动所不能全部囊括的, 完全符合体育教育规律、职业体能发展规律及学生身长发育规律。

(二) 各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瑜伽教学基本内容

在瑜伽教学中, 将学生大体分为“伏案型”和“技术性”人才, 强调瑜伽练习的基础性、全面性、提高性。前者注重提高学生对瑜伽基础知识、技能、体位练习的引导理论教学, 后者在此基础上注重提高学生瑜伽练习基本技能。当然, 不论是“伏案型”和“技术性”, 对练习者来说, 其实质就是通过不同练习方法的引导, 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的高技能人才服务。

三、瑜伽练习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体能素质的改革对策

(一) 教学理念的变化

瑜伽通过调身, 调息, 调心, 达到身心灵的和谐与统一, 注重激发个人潜能以及创新能力的独特教学模式, 涉及多门学科, 符合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向学生灌输瑜伽理念的学习和理解, 在身体力行的体位练习中不断的领悟心和意识的力量, 达到协调身心的目的。而传统的体育教学大多是安排竞技项目的内容, 让学生提不起兴趣, 使他们缺乏体育锻炼的信心, 那么针对这种情况, 可从两个方面入手:1.从瑜伽的角度深入了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兴趣爱好和职业体能特征;2.明确形成此种理念的原因。

(二) 教学模式的更新

职业体能指人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 分为一般体能训练和职业专项体能训练, 进行一般体能训练时, 利用瑜伽特性采用多种多样的针对专业职业生涯需要的体育能力进行专门性的身体练习, 能改造身体形态、增进身体健康、提高身体机能和全面发展职业体能素质。大致可从这几个方面抓住重点:1.人才培养方案上突出职业体能教育;2.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角度定位, 注重学生自身职业体能专项素质和能力的提升。3.体能训练应与专业操作技术、专业实践运用体能能力有机结合, 因人而异。

(三) 具体实施

1. 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职业特点、专业性质和体能特点的不同, 运用瑜伽运动学的原理和练习方法, 进行强身健体指导服务, 制订符合学生标准的训练强度进行职业体能的训练, 使练习者达到身心健康的状态, 使他们能够更加适应这个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及需求;

2. 课程项目设置多样化;

3.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重点身体部位训练, 以达到提升学生体能的目的;

4. 职业体能教育要紧密联系社会需要。

结语

当代职业教育是以职业能力开发及职业实际操作运用能力为主的教育。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抓好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势在必行, 通过“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目标的体育教学实践, 科学有序满足学生健康状态的需要。社会对体育的需求, 呼唤着体育教学在发展职业体能方面理论的创新改革, 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课堂上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把体育知识的传授和体育实际应用锻炼结合起来, 以素质教育为导向, 突破竞技结构的束缚, 培养他们体育锻炼的意识, 运用科学的锻炼方法, 提高他们的体育能力, 从而养成他们锻炼身体的习惯, 也是为学生就业, 为生存, 为社会服务打下坚实基础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林清, 刘淑慧.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体能课外培养途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12 (3) :21-22.

[2]刘晓, 范晓伟, 樊海峰.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发展途径研究探讨[J].中国市场, 2008 (26) :114-115.

体育教学与学生体能素质的培养 篇11

关键词:体育教学 体育素质 素质教育 体能素质

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体育素质的必备条件,同时体育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要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体育教学是指导学生提高体育素质的根本途径。体育教学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既定的教学内容和严密的组织体系,它是唯一从小学到大学连续设置的课程,因而更具有教学的连续性和实践的层次性。能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基本活动能力。良好的体育素质无疑对学生适应未来快速多变的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2.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智力开发、提高学习效率的推动力。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阶段,健康的体魄是重要的物质基础。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增强学生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大脑的均衡性、灵活性和思维能力,保证学习所必需的充沛精力,使学生的体力和智力处于最佳结合点。

3.体育教学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重要载体。体育教学有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活动,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要克服物体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困难,要调适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时空之间的种种关系,这些体育中的社会文化属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集体意识、协作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守法意识等人类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

4.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科学的体育锻炼能促进学生塑造健康健美的体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身姿,培养学生追求美、创造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可以直接感受到力与美的和谐、形体美与心灵美的融洽,同时还能从身体的各种运动中体会到人体的自然美。

二、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1.注重基础性教育。顾明远教授指出,素质教育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但基础教育必定是素质教育。中小学体育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要做到:(1)培养学生体质基础的同时,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打好基础;(2)要使学生认识和了解体育与健康、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从事体育锻炼的社会责任感;(3)要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科学的健身方法,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2.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体育教学要改革那些压抑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思想、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借助体育运动的形式和内容,置学生于情感交流的情境之中,反复感受成功与愉悦,在不断完善自我和鉴赏他人效能的过程中,使个人的气质、智能、能力、需求和自我意识等具有社会意义的个性特征得到充分发展。

3.加强小群体自主活动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是在学生集体行为的前提下进行的,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双边活动中各自发挥着自己的积极性。真正落实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其身体效益和社会效益,促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体、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品味、改造社会的精神”。

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在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体育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客观地分析并确定其基本构成因素,掌握体育教学和体能素质的培养的关系,并树立正确的观点,下决心致力于素质教育,才能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速度和水准,从根本上增强体育教学的整体效率,并保证体育教学沿着高效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贺强、张燕生、朱永杰主编.《西方管理思想宝库》.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

2.崔伟.《论体育教学系统》《体育学刊》.1996年第1期

3.《体育管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

4.金钦昌主编.《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5.《体育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职业体能教学 篇12

1、理论课

目前建筑类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水平下降趋势十分明显, 很多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身体素质要求不明确, 对提高未来职业体能的锻炼手段不清楚, 对掌握职业病防治知识及科学锻炼方法的学习愿望强烈, 希望体育课程的教学融入职业体能训练的内容。

因此建筑类高职院校的必修理论课内容置要针对学生存在的疑问, 选择讲授内容, 除了要解决“学生为什么要上体育课?”“怎么上体育课?”“体育课程与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区别?”等最根本的问题外, 还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 向学生介绍基本的体育保健知识, 解决学生对“易患哪些职业病?”“如何能过体育锻炼的方式减轻或避免职业病的形成?”“如何促进职业病的恢复?”等问题的疑问。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合理利用掌握的体育知识;能够提高体育欣赏能力与沟通交流能力;能根据职业特点制定健身计划, 进行发展相关身体素质的体育锻炼;掌握预防和改善相关职业病的体育锻炼方法, 培养运动兴趣与习惯。

2、选项课

建筑类高职院校的专业绝大部分专业都是与建筑类相关的专业, 但由于专业的细化, 即使同一专业, 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 分工不同, 对“准工作人员”的身体素质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建筑类高职院校要在提高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基础上, 根据职业规划定位不同, 有针对的生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

(1) 基础选项课。高职学校体育根据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 结合自身特点, 形成了现有的选项课程为主教学模式。目前开设比较广泛的项目包括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游泳、羽毛球等课程, 这些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素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起到促进作用, 也为建筑类高职学生未来就业工作岗位的职业体能要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基础类选修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该运动项目的特点和健身价值;较为全面的了解该项目的竞赛规则、裁判法及竞赛组织;能够掌握该项目运动的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基本战术;了解专项素质练习的作用。

(2) 岗位体能课。之所以称为岗位体能课是因为这些课程或教学内容的学有助于学生增强职业体能。课程设置设置首先要依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规划, 了解该专业对职业体能要求, 确定专业体能的锻炼方法, 融合学生今后从业的职业特点,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建筑类高职院校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根据分工不同, 对职业体能的要求也不同, 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工作特点安排实用性训练为原则的学习内容。例如:建筑设计类、工程造价类、城市规划类、室内设计类等需要长期伏案在电脑前, 颈椎和脊柱容易疲劳受伤, 这种工作性质的学生应加强室内狭小环境锻炼方法的学习, 可以安排太极拳、椅子操、游泳等内容的学习弥补运动不足, 伸展身体, 加强心肺功能锻炼, 矫正体型。建筑工程类、工程监理类、工程测量类、道路桥梁类等需要长期在野外或施工现场进行户外移动、攀爬等性质的工作, 职业对体能要求很高, 既要学习跑步、爬竿、技巧等有助于增强上下肢力量、耐力能力的项目, 也要学习健身操、瑜珈、气功等帮助快速恢复体能的学习内容。

由于建筑行业职业体能的特殊性, 为了更好地适应工作, 要求建筑类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要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提高职业体能储备, 因此可将田径、体操这类健身性最强的运动项目进行改造, 将其融入新颖的运动项目中, 通过提高教学艺术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 使学生主动接受, 在愉悦的练习中提高自身体能水平, 也有助于职业体能的提升。

(3) 拓展训练课。拓展训练课作为高职学校体育课程中比较新兴的教学内容, 已逐渐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 通过拓展训练内容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挖掘自身潜能, 增强自信心;克服心理惰性, 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提高沟通能力, 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建筑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应用性强, 技术性强, 专业性强的一线建筑人才, 职业体能作为人才培养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高职院校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要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岗位需求, 优化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体能, 培养优质的建筑业应用人才, 更好地为学生未来职业服务。

摘要:本文根据建筑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对学生就业职业体能要求进行分析, 提出建筑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整合建议, 促进体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建筑类高职院校,职业体能,教学

参考文献

上一篇:金融背景下一篇:教学评价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