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体能训练

2024-09-08

职业体能训练(共12篇)

职业体能训练 篇1

高职院校的体育一方面具有普通高校体育的共性,即要完成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品质与健康的心理行为、习惯的任务;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同于普通高校,其教育教学具有定向性、实用操作性及专业性的特点,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具有其个性,即要为职业的特点服务。充分认识体育与职业教育的相互关系,使高职院校在完成一般普通教育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开展职业体能训练,促进学生职业技能、体能的提高,更好地体现高职院校体育的特色,是当前高职院校体育面临的新课题。

实用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职院校以培养国家需要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工作客观上对其体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适应紧张而单调的流水作业;要承受机械的振荡、噪声的干扰;要经得住特殊气味及高温强冷的侵袭;要能在高、难、险的环境下完成高精度的生产任务,等等。这就需要未来的高职人才不仅具有较高的职业技术操作能力,而且还应当具备较强的体能,表现出与职业技术密切相关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度等身体素质。只有职业技术与专业体能相结合,才能在工作中取得成功。如果忽视提高高职学生的身体素质,缺乏必要的身体素质训练,必然会大大降低职业技术学习的质量,影响职业技能的提高,甚至完不成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

体育锻炼对人的肌体具有良好的影响,系统从事身体锻炼的人很少生病,对生产活动的适应性比一般人快,意志坚强。但是研究表明,一般的身体训练与适应职业需要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关系。如一个工作10~15年,年龄在45岁左右的车工,尽管身体训练水平不高,单杠引体向上也许只能做3个,但他却能较好地适应一些临时性突击性的急、难、新、重生产任务,而一般的青年学生甚至高级运动员,却可能对之退避三舍。有些人认为具有一般身体训练水平的人也许能够更容易掌握专业技能,这种认识显然是片面的,一般身体训练只能满足职业工作的一般要求,与掌握和提高专业技能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

为了顺利掌握专业技能,必须发展某些对具体专业而言最为重要的专业体能。具体专业的身体活动部位是局部的、重复的、固定持续的,如果有针对性地对各职业专业所需身体部位进行训练,能大大提高掌握技能的能力,提高专业体能,使身体的快速反应力、耐久力、注意力等得到提高,能更快地适应生产劳动,提高个人的生产效率。同时,专业体能训练可以预防一些职业病。长期在局部固定、持续的岗位或不良气味环境中工作,容易造成局部肌肉发达而其他部分肌肉萎缩,产生身体疲劳性伤害和畸形发展等职业病。因此,根据职业岗位对人体的不良影响,选择进行有针对性的实用身体训练,可使学生的身体发展成长与职业技能及职业专业体能的发展保持同步,同时,可以增强学生对职业特殊不良环境影响的抵抗力。因此,在体育中开展实用体能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实用体能训练的依据和原则

职业实用体能训练的依据 由于体育项目较多,各个项目的特点对人体影响是不同的,各种职业对人身体各部位的要求是有差别的,因此,应考虑职业技能的需要与对职业专业体能的要求,选择与职业特点关系最密切、最适应职业专业体能与技能要求的运动项目进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用身体训练的目的。笔者认为,确定职业实用身体训练的依据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操作姿势:坐姿、站姿、步行及身体活动部位等。(2)操作动作:快速、紧张或不紧张,大幅度或小幅度,对称或不对称等。(3)操作活动的性质:动作的准确性、精确性,动作的频率,反应速度,注意力集中程度,感觉器官的负荷,心理负荷和神经肌肉负荷,动作单调性,思维过程的紧张度和强度等。(4)对健康状况不佳和有缺陷的学生,最好根据具体情况编排一些专门的练习动作,如矫正操、康复体操等。(5)从主客观指标关注疲劳的程度和性质、注意力分散、感觉肌肉酸痛、神经紧张与头痛等。

职业实用体能训练的原则 (1)所选内容要有助于未来的专业人才提高实用身体训练的能力。(2)所选内容要能够达到提高职业所需要的特殊职业体能与素质的要求。(3)所选动作结构要与掌握职业技术、提高职业专业体能的需要相符合。(4)所选动作要能有针对性地预防和纠正职业工作对人体的不利影响、疲劳性伤害及畸形发展。

实用体能训练的方法和建议

所谓实用体能训练,即充实和完善对职业活动有益的运动技能储备和体育知识,强化发展重要的身体能力及相关能力,在此基础上保障身体活动的稳定性,提高肌体对不良劳动环境条件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保持和增进未来劳动者的健康。所采用的方法是一般体育运动和竞技运动中的各种各样的身体练习动作以及根据职业活动的特点进行改造和专门设计的练习。基于此,根据不同专业选择职业实用体能训练的内容是十分关键的。

首先,在选择内容时,要突出实用性,即根据学生职业技术和职业专业体能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开展教学。如需要耐心细致的财会、电器维修专业的学生,可进行太极拳、气功等练习;需要热情活泼的公关、导游专业的学生,可进行健美操、舞蹈等练习;对体形要求较高的宾馆服务、幼儿教育、文秘等专业的学生,可选择健美操、形体操等进行练习。

其次,要突出补偿性,即根据职业劳动对身体带来的不良影响,选择具有保障、矫正功能和职业病预防功能的训练内容。如财会、家用电器等专业的工作长期静坐,低头含胸,胸部和心血管得不到发展,应选择跑步和健美训练等,弥补运动不足,锻炼心肺,矫正体形;装潢设计、电脑操作等专业,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神经能量消耗大,易产生心理疲劳,除加强全身性锻炼外,还可选择太极拳、气功练习等,以促进神经疲劳的消除。

再次,要突出合理性,即根据学生职业专业劳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锻炼部位。如对长时间不活动的部位,可选择幅度大的练习内容,对长时间屈缩的部位,可选择伸展练习的内容等。只有科学地、有针对性地选择训练内容与训练手段,才能使体育中的职业实用训练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体能、技能的提高和专业索质的提高,增强社会竞争力,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下面针对一些行业职业人员的具体行业要求提出如下训练方法。

1.车工、铣工、模具工、汽车流水线装配工:要求发展肩带、躯干肌和脚掌肌,发展平衡能力、一般耐力、下肢静力性耐力、上肢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测力、注意力的专注。训练内容:各种走、左脚和右脚交换跳跃、体操棒、实心球、哑呤、爬绳、滚翻、头手倒立等。

2.电脑程序员、操作人员:要求发展腰背肌肉静动性耐力、手指的协调性、动作的准确性、触觉的敏感性、注意力的专注及反应能力。训练内容:300m跑、1000m跑、跳绳、体操器械练习、俯卧体后屈、篮球运球与投篮、在某一关节角度承受一定的重量、针对特制的固定物用力(推、顶、拉等)、按摩头部(发下、前额、太阳穴、耳朵、眼睛、脸部、鼻子、颈部)。

3.大小汽车驾驶员:要求发展上肢和下肢的协调性、上肢和肩带肌肉静力性耐力、腰背支持耐力、各种条件下的反应力、注意力的转换能力。训练内容:哑呤练习、腰腹架练习、加速运球和听信号急停、左右手同时运球、听信号加速、听信号蹲踞等。

4.高空建筑工、高层清洗工:要求发展肩带肌和下肢肌肉、静力性耐力、前庭稳定性、灵敏性、在高空和有限地方爬楼梯、在爬绳和跳跃中保持平衡。训练内容:沿纵放、斜放、横放的梯子作攀爬练习、肘部练习、从不高处跳下练习、跳水、技巧运动等。

5.电子元器件流水作业安装工:要求发展动作的速度和准确性、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眼睛的抗疲劳性。训练内容:30m跑、按标记跳远、支撑跳跃、篮球变换方向及速度运球、传球、投篮、滑雪、按摩太阳穴1分钟眨眼、朝前看快速眨眼30秒、朝前看不动30秒(重复3次)。

6.电脑、电视、精密仪器维修工:要求发展手指灵巧性、上肢静力性耐力、平衡和一般耐力。训练内容:注意力游戏、准确性和灵活性练习、哑呤操、手指抓放铅球、五指支撑俯卧撑等。

7.数控机床操作员、控制台操作员:要求发展动作速度、反应速度、协调性、准确性、腕力、躯干肌肉的静力性耐力、在紧张状态下完成动作的能力。训练要求:徒手操练习、体操器械练习、准确性及灵敏性游戏、篮球、手抓重物左右上下摆动练习、听信号变换方向跑。

实用体能训练课程的设置

根据高职院校的学制特点和教学周期安排,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设置模式,在实行完全学分制改革和校际互认学分的条件下,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建设将更加便捷、可操作性更强。

模式一:“2+1”模式。在开设一学年体育选项课(学年制)或“基础课+选项课”(学期制)的基础上,以同一专业或同类专业为基础,通过第三、第四学期职业实用性体育必选课形式(类似于专业实训课),修学一个学年或1个学分,主要进行同一专业或同类专业职业实用性体育理论与实践课的教育。

模式二:“3+1”模式。在开设三学期体育选项课或“基础课+选项课”的基础上,以同一专业或同类专业为基础,通过第四学期体育选修课(任选)一个学期或1个学分的形式,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理论与实践课的教育。

模式三:“1+1”模式。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展体育基础课或选项课教学,每学年第二学期实施以职业实用性体育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教学。

模式四:“学生课外体育俱乐部”模式。建立以校际同一专业或相近专业为基础的职业实用性体育俱乐部。

模式五:“短期实训”模式。利用短期培训、社会实践、教学实习等途径,对准职业人开展短期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聂辉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全面发展+特长”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9).

[2]张丽娜,等.三种行业工人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调查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17(2).

[3]伍学明,常莼.试谈中专体育课程及教学定位[J].体育教学,2005,(4).

[4]缪本海,周洽.在新时期广东省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模式的实验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6,7(2).

[5]胡茵.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4).

[6]高权德.职业教育应注重适应性从业能力培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2).

[7]崔树平,周月红.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验与研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

[8]李玉英,等.几种不同职业人群的健康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9,17(4).

职业体能训练 篇2

第一节 热身运动

运动热身是任何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热身的重要性在于可以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主要作用是让身心做好准备接受艰苦的训练,帮助身体增加身体的核心温度,肌肉温度,肌肉温度的增加可以使肌肉更松弛,更灵活。有效的热身可以增加心率次数和呼吸的深度与频率。增加血液流量和血液氧气和血中营养给肌肉,这些帮助肌肉的肌腱与关节接受更多的艰苦训练。所以,体能训练前一定要做足热身运动,活动开身体。首先,集体慢跑5—10分钟,然后开始热身运动。

原地热身运动

1)头部运动

2)肩绕环运动

3)扩胸运动

4)振臂运动

5)腰部运动

6)前压腿

7)侧压腿

8)活动手腕脚腕关节

行进间的热身

1)小步跑

2)侧身跑

3)后蹬腿跑

4)高抬腿跑

5)冲刺跑

以上即为完整的一套热身运动。热身运动是我们做任何运动之前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步骤,每次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前,我们都应认真的去完成它,以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更好地完成训练。

第二节 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主要可分为三个部分:上肢力量、下肢力量和腹背肌群力量训练。针对我们入警大学生的力量训练的要求,这节将围绕力量训练的方法展开详细的讨论。

(一)上肢力量练习

上肢力量训练主要采用俯卧撑和器材训练的方法,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和技巧,有利于提高我们考核中单双杠的成绩。

1.2.3.4.5.6.7.8.9.个人做俯卧撑。或另一人站立,两臂下垂,两手握同伴的脚腕。俯卧撑,一腿做上举动作,两腿交换做。一人俯卧撑,同伴将两腿抬起,做两臂支撑向前爬动作。一人做俯卧撑,两脚置于同伴肩上。侧身站立,双手持实心球,转体90度,单手将球掷出。两脚左右开立,上体前倾,两手提铃,以肘关节为轴,连续做屈臂动作。两脚左右开立,两手正握杠铃,屈肘向上提铃,反复做。两脚左右开立,两手反握杠铃,以肘关节为轴,连续做两臂屈伸动作。两脚左右开立,肩负杠铃,反复做推举动作。

(二)下肢力量练习

作为学员或者说是未来消防警官,强壮的下肢力量是必不可少的,这将有利于你在业务以及各种体能比赛中有很好的发挥。

1.连续原地高抬腿或行进高抬腿。跨步后蹬跑。后腿充分蹬直,上体前倾,摆动腿的大腿高抬,小腿自然下垂。跑动中做跨步动作,两腿交替做。

2.单足跳。一脚蹬直后前跳,另一腿向前摆动,同时两臂配合前摆。

3.支撑高抬腿。后腿蹬伸,前腿与上身成90度,腰挺直。

4.跨步跳实心球。在跑道上放置实心球,球的间隔因人而异。

5.抗阻力练习。橡皮带套住腰部,另一端固定或一人在后面拉着一端,做

原地跨步后蹬动作。

6.肩负杠铃,深蹲起,反复做(重量是体重的1/4左右)。

7.肩负杠铃,弓箭步走(重量是体重的1/4左右)。

8.肩负杠铃深蹲,向上跳起,连续做(重量是体重的1/4左右)。

(三)腹背肌群力量练习

腹背肌群训练不是主要的肌群,平时的训练中,我们可能会忽视它,但是它在辅助肌群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训练中我们会经常使用到它们,如果我们平时不加强锻炼,将会很容易受伤。

1.仰卧,两手侧平举。两腿、上体同时起成“V”姿,两手抱腿,复原

后连续做。

2.先坐姿,两手后撑。向上挺腰展腹,两腿绷直,连续做。

3.坐姿,两腿屈膝。上体后倒,两臂伸直,挺腰、展腹、提臀,反复做。

4.两脚左右开立,肩负杠铃,两手扶杠铃片。向左、向右两侧屈体(杠

铃重量是体重的1/4左右)。

5.两脚左右开立,肩负杠铃,屈肘手握杠铃。向左、向右两侧扭转上体

(杠铃重量是体重的1/5左右)。

6.两脚左右开立,肩负杠铃,屈肘手握杠铃。做体前屈动作(杠铃重量

是体重的1/5左右)。

第三节 耐力训练

耐力训练是衡量健康的一项指标。指持续进行工作的能力,即抗疲

劳能力,其取决于呼吸器官的摄氧率,血液氧结合律,心血管运送氧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耐力训练

一般耐力(有氧)

力量耐力(无氧)

速度耐力(无氧)

专门耐力

训练方法:

一般耐力:低强度持续运动,长距离和超长距离项目等。

力量耐力:仰卧起坐,俯卧撑,静力支撑,800 m等。

速度耐力:高速度短距离项目等。

专门耐力:持之以恒!

训练应循序渐进:量变←→质变

心得:

一、强者在心。

何为强者在心?就是不必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无论你在体能方面是否是强者都不能做心灵上的侏儒,做最好的自己!

二、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牺牲。这世界并不安宁,和平年代也有激荡的风云,所以把每一次训练都当做逃生的训练,也许今天的坚持多一秒,明天才能在灾难来临时能够保护好自己、战友、亲人和其他危难之中的人民。

三、科学的训练计划。

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科学的指导思想,才能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有效的训练计划不仅能锻炼人的体能还能锻炼人的心智。

四、拼搏精神,团队协作。

无论何时,你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不抛弃不放弃,除了敢打敢拼之外,更多时候要虚心请教比你强的人,耐心帮助比你弱的人,强者要更强,弱者不能放弃。

五、厚积才能薄发。

今日的休整是为了明日的蓄势待发,一般会休息的人都会有比较理想的工作效果,一般懂得放松的人都会有更高的生活质量。训练后的放松会有更明显的体现,训练结束后的洗澡、泡脚、互相按摩等都是不错的方法。

六、安全才能回家

安全始终是第一要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活着,健康,四肢健全,才会有更美好的生活和爱情,所以无论何时都要注意安全,不光是自己的安全,还有战友和其他所有人的安全。

附录表二 体能考核

职业体能训练 篇3

摘 要 体能训练的研究一直是竞技体育界的热点和难点,现代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不断在此领域进行探索和创新。体能训练应注重身体运动链的作用,避免单一的训练某一环节的力量,将人的身体运动看作是一个运动链。TRX体能训练器是一种新兴的发展核心体能力量、提高神经肌肉系统控制能力、预防运动员损伤的有效方法。将TRX体能训练器合理的运用于短跑运动的体能训练中去,将会对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带来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 TRX体能训练器 高校 短跑 体能教学训练 应用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在竞技运动训练领域,人们一直将短跑力量训练的重点放在四肢上,忽视核心肌群力量的训练。实践证明:随着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大多数项目的运动员,要想在赛场上表现出应有的技术水平,取得出色的运动成绩,神经肌肉系统必须具备以下功能:(一)强有力的运动核心一一髋部和躯干力量;(二)运动神经对肌肉运动的精确控制能力;(三)在特殊情况下的协调用力;(四)在不稳定状态下保持身体动态平衡的能力。鉴于此,在实践的力量训练中也随之出现相对应的三大特点:一是从核心向四肢进行放射性的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是进行整体力量训练的第一步,核心强大才能保证运动链上的力量传导,才能使已获取的整体力量发挥出应有的水平;二是以提高整体运动能力为目的的力量训练必须包括髓部的屈伸和躯干的旋转;三是竞技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必须是在神经肌肉系统的支配和控制下完成的[1]。因此,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都对运动员核心肌群的力量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

短跑运动是一项既要拥有短跑速度,同时又要求拥有良好的协调性和灵敏性的运动项目,需要运动员具有强大的髋部力量和腿部支撑能力,需要强壮的胸背、肩部、手臂和腰背肌肉力量,并且对于运动员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协调控制能力要求非常的高,并能快速的完成符合短跑运动项目所需要的各种复杂的动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理想的运动成绩[2]。

二、TRX体能训练器

TRX体能训练器是美军体能训练体系中曾经产生的经典训练道具之一。在上世纪30年代,有一种用高密度纤维制成的毛巾进入了单兵补给袋中,其韧性强,能够承受几百磅的重量,很多的士兵都将其绕在坦克的炮管上,双手抓住两端做引体向上或者是绑在弹药箱上自制进行弯举等动作。进入新世纪以后,美军研发了一种悬挂训练体系,依靠几个带子就能保证战时的训练强度,而且极少造成伤病,避免了非作战减员。后来,一个叫Randy Hetrick的海豹突击队员的指挥官,在退役后重新设计了现在的TRX体能训练器和与之匹配的体能训练计划,目前美国已经有超过1000家健身房在使用TRX,在一些公眾场合也安装了类似的装置,方便市民自行锻炼。

三、TRX体能训练器核心部位动作名称及动作描述

从专项角度理解,我们可以将短跑专项体能定义为:指适应短跑比赛的要求,运动员在专项极限强度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机体的持续运动能力,它是维持运动员竞技状态和高质量完成整个比赛过程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3]。在对孙海平教练访谈的基础上,我们得出短跑运动员的专项体能结构由:专项力量、专项速度、专项节奏、专项柔韧和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5部分组成[4]。据此,根据实际训练经验,特设计出以下训练动作以供参考:

站姿背部伸展:双手向上伸直呈“Y”型,双腿分开跟肩膀一样宽,以臀部向后倾,向后再慢慢还原。

髋关节下弯:人侧站,重心外移,双腿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抓住单绳放头上,以侧腹力量弯曲躯干,再慢慢还原(难度增加:加大斜度)。

跪姿推出:手臂向前伸,握住绳子,双手伸直,肘保持一点弯曲,拳眼相对并住,膝盖跪在垫子上,身体顺着绳子向前倾斜滑出,大腿与小腿之间角度不变,手臂与身体之间角度不变,到身体与地面成45度时慢慢恢复。

推胸-单腿伸展:人背向绳子,手臂握住绳子,双手伸直,肘保持一点弯曲,膝盖一点点弯曲,一脚撑地,一脚向前抬起,身体重心微微向前,用胸肌发力慢慢打开双手并让它弯曲到90度停下,再慢慢还原。

抬腿:人躺在垫子上,双手在两侧扶住绳子,双脚合并,抬起至90度再慢慢下放,不要放到底。

悬浮仰卧屈腿:人躺在垫子上,脚后跟勾住绳子,臀部向上挺起,大腿收回弯曲到90度,再还原,两腿交替。

V型坐姿起身:人平躺在垫子上,双腿脚后跟勾住绳子,双手放在身体两侧,以腹部力量弯起,双手沿身体两侧向上伸直,然后慢慢往回放。

总之,TRX体能训练器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能训练手段,在国外体能训练领域已经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众多研究结果都证实,它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不同运动员的力量能力和神经肌肉系统的协调控制能力,为运动员在竞技运动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打下基础。但在我国的普及率却不高,仅在几个体科所和体育院校有应用。此外,在运动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体操、跳水等项目中,涉及的项目不多,训练的对象多为是高水平专业运动员。因此,广大体育工作者需认真研究,广泛普及。

参考文献:

[1] 王卫星.教练员科学训练系列讲座——功能性力量训练[M].国家体育总局.2009.8:4-18.

[2] Closed-kinetic chain upper-body training in Redcord improves throwing performance of NCAA Division 1 Softball players[J].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2008.22(6):1790-1798.

[3] 陶宏军,宋健,龚建.110m栏专项体能训练的初步理论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20(Z1):101-103.

职业体能训练 篇4

WTA是世界女子职业网球的管理组织, 也是世界著名的女子体育组织。目前有来自92个国家的2 500多名注册球员参加巡回赛在全球33个国家中组织的54站比赛以及4站大满贯赛事, 赛事总奖金额超过1.18亿美元。随着WTA赛事逐步发展, 世界女子职业网球运动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态势。在三盘两胜或五盘三胜制的比赛中, 每场比赛耗时长、耗能强。通常一场女子比赛时间均在1 h以上女子网球的较量如今已发展为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的综合体能较量。

网球运动属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项目, 并具有间歇性的高强度、高密度的运动特点。其项目特征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因此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在其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中占据重要地位。在网球比赛中, 双方运动员都是靠角度来调动对手, 运动员必须快速反应、移动到位并保持较好的稳定性才能保证击球质量。若体力不支, 在击球时跑动不到位, 回球质量差, 比赛过程中易处于劣势地位。可见, 体能是保证网球运动员技战术正常发挥的基础, 体能好有助于技能的充分发挥。

1.1 女子职业网球对体能的新要求

目前, 女子网球的训练和比赛基本与男子网球达到同步发展水平, 并向体能、力量主导型过渡, 为适应国际女子网球发展趋势, 现在女子网球运动员身材高大、力量大、灵活性增强、速度快, 人体力学的合理运用也使得击球力量变得更大。现代女子职业网球表现形式可概括为4点: (1) 力量已成为一项战术武器, 已贯穿在当今女子网球比赛中。 (2) 快速判断, 可以反映出一名选手的技术和对网球的认识水平, 是队员合理运用战术和抢占先机的必要条件。 (3) 选择最佳的击球, 一般来讲, 发球和正手击球是运动员的两大法宝。 (4) 打法更全面。运动员常常要在在1年中在不同的场地和环境下进行比赛, 迫使其具备充足的体能作保障, 可见女子职业网球项目中体能的重要性。

1.2 女子职业网球项目赛程安排特征

女子职业网球比赛具有场次多、时间跨度长、举办地点广等特征。在WTA赛事中场次多是指1年共有2 501场比赛, 跨度长指持续1年的时间跨度, 举办地点广指要在33个国家内巡回, 可见对女子运动员的体能要求多么的高。

女子职业网球运动员想要获得高的排名好的成绩就必须科学安排自己的赛程及比赛过程中的体能, 每隔1 d或2 d就会有一场比赛, 越是到比赛后期越是对体能、技战术、心理智能的严酷考验。所以在高水平选手的比赛中对体能的要求和短时性恢复也越来越高, 更充分的诠释了体能在比赛中的基本主导地位。

1.3 女子职业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供能特征

网球运动运动强度较大, 是由一系列连贯的爆发性动作组成的, 在约1 h左右需要不断的跑动、挥拍击球, 做动作需要在短时间内、高强度下不断的运动, 网球运动供能属混合型供能, 单一的功能方式远远不能满足运动的需要, 对女子网球运动员体能是个考验。根据ITF官方数据统计, 一场赛事大约70%的时间需ATP-CP供能, 20%的时间需糖酵解供能, 10%的时间需有氧系统供能。因此比赛过程中主要以ATP-CP供能为主, 糖酵解功能为辅, 有氧系统功能为补充的综合功能方式。

在做不同动作时, 女子职业网球运动员体能供能有差异, 如做突然性的跑转和击球时, 多为磷酸原系统供能;在超过10 s的多回合抽击球过程中, 是糖酵解系统供能;在回合间短暂休息时, 以有氧功能为主, 网球在赛中相持阶段以糖酵解供能主导, 运动间歇主要由有氧系统供能为主, 在此阶段机体排除乳酸, 开始恢复体力。所以, 优秀的女子网球运动员三大供能系统需协作运转, 在日常训练中, 需重视训练每一种供能方式, 在比赛中才会运用自如。

2 女子职业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2.1 体能训练设计与赛事需要一致性特征

女子职业网球赛事横跨五大洲贯穿30多个国家及地区, 运动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全年赛程, 而体能训练也要结合赛事需要来设计, 遵循竞技需要原则。虽然每个运动员会根据自身条件安排年度赛事, 但想要获得理想成绩就必须遵循周期安排原则, 使训练与比赛更好的衔接, 这样才能保证在重要比赛中呈现良好的竞技、体能状态。

由于高频率、高强度的赛事安排, 体能训练也是以赛代训, 赛训结合的模式进行, 通过参加比赛来刺激机体从而适应竞技状态。如果运动员要在顶级赛事中获得绝佳竞技状态, 则需在赛前一周内调整符合比赛时间、地点、气候、强度、频率等因素的状态。运动员大赛前最佳竞技状态的获得可通过内外因素控制, 如主要安排适时恢复性训练, 观看回放视频分析对手技战术特点, 制定相应的技战术等, 科学合理的安排比赛中的技战术及体能。

2.2 专项体能训练与女子运动员生理特征相结合

女子生理特征具有一定特殊性, 如具有生理周期为28 d的“月经”变化, 月经会对运动员的情绪、体能、技战术发挥产生影响, 如遇到重大比赛, 为了不影响比赛, 可以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推迟月经期, 协调好比赛和女性生理周期, 使运动员发挥正常水平。

另外, 网球运动主要靠人体核心力量及下肢力量发力, 在做起动、急转、变向、制动等动作时, 要求力量、速度、协调、反应等全面身体素质综合作用, 从运动生理角度上讲, 相同身材条件下, 男子较女子力量强20%, 女子的肌肉比重及质量也低于男子。如决定下肢蹬转的爆发力的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 比重、质量都较男子差, 从而决定了抽击球的最大力量。所以要有针对性的对女子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 要把训练和女子生理特征结合起来。

2.3 体能训练与恢复训练相结合的特征

训练应当有一定的强度, 才会对身体造成刺激, 从而产生训练效果。训练后产生运动疲劳也是正常现象, 需要恢复训练来调整机体反应。只训练不恢复, 不会有好的训练效果。科学的训练是把训练和恢复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 训练后要适当的放松, 采用物理、生物学或营养学等手段让身体补充能量, 才会有精力进行接下来的训练。一般来讲, 恢复训练的最大强度为日常训练的70%~75%, 训练时间越长, 恢复时间越长, 恢复时间与训练时间成正比。

在恢复训练中, 主要以小强度训练为主, 并结合女子生理特点及网球比赛特点进行安排。如女性运动员在生理期, 要注意降低强度和避免锻炼腰腹力量。在比赛时, 要利用好每分球、每局之间的20 s间歇, 换边时1.5 min间歇时间。女子网球运动员要形成利用比赛的间歇进行恢复的习惯。

3 结语

由上文可知, 在女子职业网球项目体能训练体系中, 要合理安排一般体能与专项体能训练, 要把体能与技战术、心理等有机结合, 要科学安排这些训练内容的比重, 制定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中所占的比重, 但要注意的是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确定要因时、因赛而定, 要把思想素质训练贯穿在训练的始终, 以便使网球女子队员在比赛中保证充沛的体能, 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卫星.高水平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新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13.

[2]赵志英, 郑晓鸿.对“体能”的探析[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 2014 (1) :44-46.

保安体能训练 篇5

2、作用:可以发展上肢、腰、背、腹等肌肉群的力量,提高全身肌群的协调能力。

3、单杠引体向上动作技术分析:动作过程:预备姿势,跳起悬垂,引体向上,跳下。动作要领:提脚跟,身体成半蹲,两臂后张,五指伸直并拢,掌心相对。跳起抓杠成直臂悬垂(双手正握杠),两手用力拉杠,使身体向上,下颌过杠后还原成悬垂,再拉杠做第二次引体。落地时两腿顺势弯屈,两臂前平举,五指并拢伸直,上体保持正直,恢复立正姿势

支撑摆动

动作做法:由支撑开始,举腿前伸获得自然的摆动。前摆时,身体伸直,自然下摆,当摆过垂直部位时用力向前上方摆踢腿(稍屈髋),带动髋部前送,拉开肩角、低头、含胸,眼看脚尖;后摆时,及时展髋,身体伸直自然下摆,当后摆过垂直部位时,用力向后上方甩腿,含胸直臂顶肩,拉开肩角。

俯卧撑

【练习方法】.双手支撑身体,双臂垂直于地面,两腿向身体后方伸展,依靠双手和两个脚的脚尖保持平衡,保持头、脖子、后背、臀部以及双腿在一条直线上动作重点:全身挺直,平起平落。

功能和原理】

1.发展力量素质。其主要作用是发展人的上肢力量和腹肌力量。

2.提高人体生理机能。对发展平衡和支撑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3.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仰卧起坐

【动作要领】

身体平躺仰卧于垫上,双肩胛骨着垫平躺,两手指交叉贴于脑后,用收腹屈背,双臂屈肘前摆内收,低头、含胸的力量起坐,动作协调一致,双肘触及两膝,然后后仰还原成预备姿势。

斜面仰卧起坐:头朝下斜躺在仰卧起坐斜板上,双脚勾住支撑板。然后用力将上体向上弯起,直到上体与双腿垂直。整个过程中大腿保持静止

卧起坐的主要是练腰腹肌的力量与耐力

马步冲拳

马步蹲法:

头平:头要正,只要保持向上顶的感觉头自然就平了。

肩平:两肩不要歪斜。

手平:两手向前平伸,与地面平行。

腿平:两大腿与地面平行。

出拳时手臂放松,只在最后瞬间握拳发力。

出拳时腰腿发力只是很小很快的动作,不要动作幅度过大导致马步变形。

初中篮球教学训练中的体能训练 篇6

摘 要 篮球运动是无球技能与有球技术的统一体,没有好的体能,在全场比赛中无法展现良好的球技,反之亦然。因此,优良的体能是篮球运动员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的保证。然而,纵观整个初中篮球教学训练,我们发现其中涉及的专项体能训练是少之又少。本文着重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为初中篮球教学训练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篮球 教学训练 体能训练

现代竞技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不断发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潜力,以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以竞技能力为主导因素的体能发展水平,对运动成绩的提高起着决定作用。在一场比赛中单纯依靠技、战术赢得比赛胜利的状况已成为过去,技、战术高人一等的运动员或运动队由于体能欠缺不能赢得比赛最后胜利的情况屡见不鲜。篮球运动员要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必须在技能、体能、战术、心理、智能上高度协调发展,在这5个要素中,体能是基础。而青少年時期是发展体能的关键时期,因此,初中篮球教学训练更应关注体能训练。

一、体能的涵义

“体能”是近几年来争论较多的概念,许多专家、学者都有着不同的观点。杨世勇在《体育训练学》一书中将“体能”定义为运动员机体的运动能力,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动员提高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这些能力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其中运动素质是体能的最重要决定因素,身体形态、身体机能是形成良好运动素质的基础。

二、初中篮球教学训练中体能训练欠缺的原因

(一)过多注重篮球基础动作的教学和训练

篮球基础动作是指篮球技术各类动作中具有共性的基本方法(包括移动,传接球,运球,投篮,抢、打、断球),是篮球比赛中最常用、最典型,必须掌握的专门动作。它有一定的顺序、方向、路线、节奏、时间、空间和用力等规格要求。动作规范化是基础动作技术质量的前提条件,只有狠抓基础动作技术的规范教学,正确规范地完成基础动作,技术才能向高难度和复杂动作发展。而青少年学生大多数是单纯的喜欢和热爱这项运动,并没有进行相关专业技术技能学习,导致基础动作较差,致使我们的教师或教练非常重视篮球基础动作的教学和训练,教学训练中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基础动作的教学和训练,忽视了体能训练。

(二)过多关注篮球意识的培养

篮球意识作为运动员在比赛中支配自己行动的灵魂,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或教练在教学训练中非常关注篮球意识的培养程度,特别是注重篮球意识培养的长期性。教师或教练对篮球意识的培养不仅从理论上提的多、讲的深,而且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更是注重执行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使篮球意识的培养方法能有效的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由于教师或教练过多的注重篮球意识的培养训练时间,从而使体能训练时间大大减少。

(三)过多注重攻防关系转换能力的培养

篮球运动是一种身体接触、直接对抗的运动项目,它的项目特性是以进球多少决定胜负。因此,在各种情况下能进球,“准”就是主要的,得分多少是关键,而不是在球场比赛中控制球时间的长短。由于人们对篮球的项目特性认识不清,导致在攻守关系,即个人、集体的攻守移动位置关系、制约及反制约过程中主动与被动的转换关系上认识不深。因此,教师或教练在比赛的成败中积累、总结的经验和教训中,攻守变化规律成了制约比赛胜负的一项重要指标,教学训练中对学生掌握此项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会专门抽时间进行训练,从而减少了体能训练时间。

三、解决初中篮球教学训练中体能训练欠缺的措施

(一)教师或教练要清楚认识体能的重要性

篮球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提高,是保障篮球运动整体水平提高的基础。体能概念中的三个子因子: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其中运动素质成为后天提高体能水平的关键因素。运动员素质是篮球运动达到高水平的基础,没有高度发展的运动素质,就不可能掌握和在比赛中发挥高超的篮球技术。速度、力量、耐力等运动素质是球类运动的技术基础和战术基础。运动员的运动素质水平高,比赛场地跑动的范围大,速度快,防守时则可相互补救,固若金汤,进攻时则可积极拼抢,创造战机,这样可能有效的鼓舞士气,团结一致,形成良性循环,使球队成为一个和谐有力的团结战斗集体,反之则形成场上的恶性循环,使本队一败涂地。运动素质实际上是运动员体能水平的外在表现形式,运动素质水平取决于人体器官和系统的机能能力水平。

(二)制定具有操作性地体能训练计划

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是运动训练过程的中心环节,贯穿于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全部训练实践活动之中。体能训练计划是教练员依据对运动员体能的现状诊断和确定的体能训练的目标,并根据体能发展的内在规律,制定的保证运动员体能由现实状态向目标状态有效转移的理论上的行动方案。由于人体本身就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无论是技术训练或战术训练都会有一定的体能训练效应。再说,体能训练本身也应该结合运动专项,所以在训练实践中,体能训练计划的实施多数情况下是与其它训练计划相结合的。

总之,体能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篮球运动员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的保证,只有在平时的训练中科学地、系统地、有计划地对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才能保证运动员在激烈、高强度的对抗比赛中合理地运用技术、战术,并且在比赛的后程发挥自己体能的优势,最终战胜对手。

参考文献:

[1] 杨世勇.体育训练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7-42.

[2] 王兵.我国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的理论研究进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05).

职业体能训练 篇7

1 职业体能训练的定义

1 . 1 体能的定义

“体能”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80年代中期,定义有数10种,但至今为止尚未统一,其特点是从狭义扩展到广义,20世纪80年代,狭义的体能仅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韧等基本的身体素质以及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如走、跑、跳、投掷、攀登、爬越、悬垂和支撑等)两部分构成。”[1]最初“体能”一词仅与特殊群体职业运动员或者专项体育运动员有关。21世纪最初10年内“体能”一词逐渐与公检法部门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相联,并被视为其职业素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并且体能研究逐渐扩展到与所有职业相联。进入21世纪第2个10年,广义的体能泛指“一种身体能力,身体能够适应日常生活、工作等需要的能力,它集中体现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2]

1 . 2 职业体能的定义

“职业体能”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2007年,其定义有近10种,目前尚未一致,其特点是由宽泛肤浅发展到专业深刻,一般把“不同职业对人体身体素质的不同要求,称为职业体能”[3],较为科学、完善、准确的定义是“与职业(劳动)有关的身体素质以及在不良劳动环境条件下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是经过特定的工作能力分析后所需具备的身体活动能力,包括重复性操作能力、背肌能承载静态力的能力、其他肌肉群能达到维持工作姿势要求的能力,以及人体对于湿热工作环境的忍耐程度等能力”[4]。

1 . 3 职业体能训练的定义

“职业体能训练”一词在我国比较系统、全面、科学的定义是“职业体能训练是一种专门化的教育过程,它通过使用体育的形式、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证人的适应劳动和军事活动所必要的机能和运动能力得到发展和完善,从而提高职业教学的效果和在独立生产活动中保持良好的工作能力。”[5]

尽管学术界对体能、职业体能、职业体能训练的定义界定纷争不断,但有一点认识却是高度一致的,那就是体能的提高必须通过体育锻炼,优良的体能主要依靠体育锻炼才能获得。正因为如此,21世纪初,职业体能训练开始运用于高职体育课,其研究可谓方兴未艾。

2 职业体能训练融入高职体育课

2. 1 重要性

职业体能训练融入高职体育课既能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储备职业体能,促进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又能使之在岗期间培养职业体能并预防职业病的发生,进而促使高职院校体育课特色化、实用化。

2. 2 必要性

“研究表明,一般身体训练水平与顺利适应职业需要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相关关系”[6]。那种认为通过一般身体锻炼就能帮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的观点是一厢情愿并且是片面的。实际上,只有专门对学生所学专业及今后从事的职业岗位进行研究,有的放矢针对具体专业来说最为核心的职业体能进行训练,才能帮助学生在校期间提升职业体能,同时帮助学生在岗后有效地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2. 3 依据

2.3.1 教高2006第16号文件

到目前为止,高职院校体育课一直沿用普通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及使用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因此该大纲实际上对体育课凸显职业特色的课程改革没有实际指导意义。而2006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对高职院校所有课程却提出了明确要求,“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7]

2.3.2 职业岗位劳动的5种身体姿态

职业各有其显著特点,对职业体能要求也相应不同,职业体能训练应根据职业特点选择与之联系最为紧密的运动项目并且有机组合这些项目开展训练。确立高职体育课职业体能训练的主要依据在学术界公认的是各种职业岗位劳动时的5种主要身体姿态:静态坐姿类、静态站姿类、流动变姿类、工场操作姿态类、特殊岗位姿态类[3]。

2. 4 原则

职业岗位所需职业体能随之千差万别,但无论何种职业体能训练指导者或者联练习者都应该掌握并遵循以下7项原则,此项研究最为权威的代表人物是胡振浩。

2.4.1 专门性原则

专门性原则是指在职业体能训练中应对身体的某一部位的机能需要开展反复练习。例如,要练习腿部肌肉的力量,就应该对腿部进行力量的训练,如果要练习腿部的耐力则应该对腿部进行耐力的训练。腿部力量的训练对腿部耐力的提高是没有明显帮助的,反之亦如此。

2.4.2 有效性原则

有效性原则是指在职业体能训练中对整个身体或者身体相应部位进行训练一定强于不训练。例如,要使腿部肌肉耐力提高,进行腿部锻炼总比不锻炼强。

2.4.3 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职业体能训练应根据练习者的情况以“10%规则”为指导逐渐增加,遵循训练、疲劳、休息、提高这样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加以提升,过慢或者过快都不行,假如达到自己预期的体能水平,就可以把训练的强度固定下来坚持这种规律性的锻炼,只要坚持这种规律性的训练,该项体能水平就能一直维持。假如长期停止该项训练,相关体能就会逐渐退回到原来的水平。例如,为练习腹肌力量所做的仰卧起坐训练,某女生刚开始每分钟做10个,下一次练习应增加10%即1个,共做11个,依此类推。如果增加后逐渐达到规定的优秀的标准每分钟40个,就一直坚持使腹肌力量能够维持,否则就会倒退到原来10个的水平,甚至更差。

2.4.4 大小运动量组合原则

大小运动量组合原则是指职业体能训练应将大小运动量有机结合,如此既能降低练习者整个身体或者某个部位受伤的可能性,又能取得训练的最佳效果。例如练习跑步,一周内3天采用高强度训练,3天采用低强度训练,1天采用超强度训练,这样组合的效果最优,如果每周只择其一训练,都会损伤身体降低实效。

2.4.5 个性化原则

个性化原则是指职业体能训练应根据练习者本人的具体实际状况进行,以自己的主观感受为标准。例如,他人每天跑步1小时很轻松,自己跑1小时感觉特别疲劳和勉强,那就可以减少跑步时间不必勉为其难。

2.4.6 结合基础性素质训练原则

结合基础性素质训练原则就是职业体能训练必须与基础性素质训练结合,对学生进行一般的力量、速度、耐力训练,如此不仅利于提高学生的工作体能,更促使其保持优良的体质和较高的健康水平。毕竟“健康第一”仍旧是高校体育课的指导思想,高职院校体育课“在开展职业体能训练的同时,基础性素质训练也是不可或缺的”[8]。

2.4.7 改造创新原则

改造创新原则就是职业体能训练“可以采用一些根据职业活动的特点进行改造和专门设计的练习”[9]。例如,酒店专业的托盘练习,烹饪专业的颠木锅练习等训练使学生兴致盎然效果显著。

2 . 5 具体实施内容

具体实施内容是职业体能训练的核心,与职业岗位劳动时的5种主要身体姿态相适应,包含训练的重点和项目,此项研究最为权威的代表人物仍是胡振浩。

2.5.1 静态坐姿类

训练的重点是颈、肩、腰的肌肉力量。实施的内容有,“肌肉力量和耐力(屈伸探肩、摸耳屈伸、手侧压颈屈伸、肩绕环、耸肩;体后屈伸、俯卧两头起、仰卧过顶举、高翻、持铃耸肩、直腿硬拉等腰背部肌肉训练;屈伸腕、8字绕环等腕部肌群训练;柔韧性(座椅拉背和胸屈伸、俯腰、体测屈等腰背、胸训练;扭转望月、低头沉思、肩膀上提、正压肩;背后拉毛巾、跪撑正压腕);心肺功能(游泳、爬山、跳绳、太极、气功);每天10分钟椅子操”。[10]

2.5.2 静态站姿类

训练的重点是下肢、腰、腹力量。实施的内容有,腰腹力量和耐力(搁腿半仰卧起坐、直举上腿、仰卧侧踢腿、屈膝举腿、燕式平衡、静止搭桥、接球搭桥、借球仰卧);下肢力量耐力(踏板弓箭步、抱膝触胸、踏板提踵、屈膝直腿、踮腿跳跃);柔韧性练习(使用健身车、跑步机、划船器、健骑机练习肩胸部、躯干、腿部的柔韧性,使用哑铃增强肩部、胸部、腿部肌肉);专项的站姿、走姿等体姿礼仪训练。

2.5.3 流动变姿类

训练的重点是提高心肺功能并消除精神疲劳。实施的内容有,耐力练习(慢速跑、游泳、健身走、登楼梯、跳绳、舞蹈);灵敏性练习(徒手练习、组合变速练习、游戏);心理素质练习(适当运动、肌肉放松、做广播操、欣赏音乐)。

2.5.4 工场操作姿态类

训练的重点是肌肉力量及注意力的持续能力。实施的内容有,“上肢肌肉耐力(直臂体前平举哑铃、持铃头后伸臂、侧弯举、正反握腕弯举、俯立臂屈伸、仰卧后撑);下肢肌肉耐力(颈后深蹲、颈后半蹲、负重提踵、腿屈伸、腿弯举、踮脚跳跃)”[10];平衡力(高空爬楼梯、高处下跳、注意力游戏等)。

2.5.5 特殊岗位类

每一种特殊职业训练的重点和实施内容有所不同。空乘人员训练的重点是抗眩晕、平衡练习,实施的内容有,抗眩晕训练(原地打转、前滚翻后滚翻、闭目旋转);平衡力训练(平衡木练习、链桥练习、闭目单脚站);力量训练(引体向上、仰卧举腿、俯卧背腿、俯卧撑);耐力训练(定时跑、短时跳绳、跑台阶、立卧撑)。警察训练的重点是擒拿格斗术,实施的内容主要是障碍训练(跨壕沟、跳墙、高板跳台、过独木桥、过低网、钻孔洞)。

2 . 6 存在问题

职业体能训练融入高职体育课最大的问题是,职业体能训练是一项非常复杂且知识性、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在高职体育课教学中指导及实施职业体能训练不仅要充分掌握运用专门的体能方面的基础知识,还要了解甚至熟悉各种职业岗位的特点及及其体能需求,并能游刃有余运用两个方面的知识将二者有机融合,更要科学、全面、系统地制定方案、组织实施、实践检验、矫正充实。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归纳等研究方法,全面分析职业体能训练融入高职体育课的必要性、重要性、依据、原则、具体实施内容、存在问题。

职业体能训练 篇8

一、根据学生职业要求建立辅助性的职业化体能训练方法

职业体能训练要同学生所从事的专业技能紧密地结合起来, 采取相应的辅助练习。辅助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在一般职业活动态度条件下和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下使用的运动技能。

例如: (1) 机电专业。车工、切削工、铣工等职业需要发展躯干肌、肩带肌和脚掌肌力量以及平衡能力, 一般耐力、下肢静力性耐力、上肢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注意力、目测力的专注。训练课中应适当加强各种走和左脚和右脚交换跳跃;体操可以进行环、棒、实心球、爬绳、哑铃练习、头手倒立、滚翻、重物投掷目标以及装配和摆放物件等练习。田径运动可以进行篮球和手球练习。

(2) 建筑专业。瓦工、木工、油漆工、粉刷工等职业需要发展肩带和下肢肌肉、前庭稳定性、静力耐力、灵敏性以及在高空和有限地点爬楼梯、爬竿、爬绳和跳跃时保持平衡的能力。训练课中应适当加强沿纵放、横放、斜放的梯上作攀爬练习、头手倒立和手倒立、肋木练习和爬绳练习、窄木行走、在不高处跳下练习、负重和对抗练习、竞技体操和技巧运动、跳水等。

(3) 餐饮和驾驶专业。餐饮服务员、汽车司机等职业需要发展上、下肢的协调性;上肢和肩带肌肉静力性耐力;一般耐力;简单和复杂反应以及注意力的转换能力。训练过程中应适当加强哑铃、实心球、橡皮缓冲练习;左右手同时运球;加速运球和听信号急停;听信号加速;听信号站立式起跑、蹲踞式;体操;篮球等。

(4) 电子、计算机专业。无线电安装员、缝纫工、装配工、绘图员、打字员等职业需要发展一般耐力、注意力的专注、手指协调性、触觉的敏感性、动作的准确性、反应的速度。训练课中应适当加强200米跑、800米跑;跳绳;俯卧体后屈;体操凳练习;篮球运球、投篮;排球、乒乓球、手球等。

下面具体针对各行业的不同要求提出如下训练方法:

(1) 车工、铣工、模具工和汽车流水线装配工。要求发展肩带、躯干肌及脚掌肌, 发展一般耐力、下肢静力性耐力、平衡能力、上肢动作的协调性以及准确性、测力、注意力的专注。

训练内容:各种走、左脚交换跳跃、体操棒、哑铃、实心球、爬绳、滚翻及头手倒立等。

(2) 大小汽车驾驶员。要求发展上下肢的协调性、上肢及肩带肌肉的静力性耐力、腰背的支持耐力、各种条件下的注意力、反应力的转换能力等。

训练内容:哑铃练习、腰腹架练习、左右手同时运球、加速运球和听信号急停、听信号蹲踞、听信号加速等。

(3) 电脑操作员、程序员。要求发展腰背肌肉静动性耐力、动作的准确性、手指的协调性、触觉的灵敏性、注意力的专注及反应力。

训练内容:200米跑、800米跑、跳绳、俯卧体后屈、体操器械练习、篮球运球与投篮、针对特制的固定物用力 (推、顶、拉等) 、在某一关节角度承受一定的重量、按摩头部 (太阳穴、发下、前额、眼睛、耳朵、脸部、鼻子、颈部) 等。

(4) 高层清洗工、高空建筑工。要求发展肩带肌和下肢肌肉、前庭稳定性、灵敏性、静力性耐力、在高空爬楼梯、在爬绳和跳跃中保持平衡等。

训练内容:沿纵放、横放、斜放的梯子作攀爬练习、从不高处跳下练习、技巧运动等。

(5) 电视、电脑等精密仪器维修工。要求发展手指的灵巧性、一般耐力、上肢静力性耐力。

训练内容:准确性和灵活性练习、手指抓放铅球、哑铃操、五指支撑俯卧撑、注意力游戏等。

二、建立专门体能训练与基础性素质训练相结合的培养方法

比如, 进行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基础性的全身性练习, 力量素质是指人的机体或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工作 (收缩和舒张) 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力量素质是人体进行体育运动的基本素质之一, 是其他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 也是人体长时间工作的重要条件。速度素质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或在最短时间而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所以速度素质也是人体工作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长时间进行工作或运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也是反映人体健康水平或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 也是决定提高人体长时间工作效率的因素。灵敏素质是指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因此, 进行职业学校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基础性的全身性素质训练, 对于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实施改造与创新的职业体能训练方法

职业体能训练还可以采用一些根据职业活动的特点进行改造和专门设计的练习。这些练习并不是简单形式上对劳动动作的模仿, 而主要应有针对性地对职业必要的身体机能能力、运动能力及相关能力的练习。

以建筑、装饰等专业的学生为例, 他们还可以采用沿纵放、斜放、横放的梯上做攀爬练习。再比如, 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学生, 他们还可以进行颠木锅等练习。酒店宾馆专业的学生可以进行一些站姿和单手托托盘练习。汽修专业可以进行搬汽车轮胎练习。还有其他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职业特点进行身体练习。

四、设立多元体能训练教学模式

“1+1”模式:参照职业学校教学课程, 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设置体育基础课或选项课教学, 每学年的第二学期就安排以职业实用性体育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教学。

“2+1”模式:在开设一学年体育选项课 (学年制) 或“基础课+选项课” (学期制) 的基础上, 以同一专业或同类专业为基础, 通过第三四学期职业实用性体育必选课形式 (类似于专业实训课) , 修学一个学年或1个学分, 主要进行同一专业或同类专业职业实用性体育理论与实践课的教育。

“3+1”模式:在开设三学期体育选项课或“基础课+选项课”的基础上, 以同一专业或同类专业为基础, 通过第四学期体育选修课 (任选) 一个学期或1个学分的形式, 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理论与实践课的教育。

“学生课外体育俱乐部”模式:建立以校际同一专业或相近专业为基础的职业实用性体育俱乐部。

“短期实训”模式:利用短期培训、社会实践、教学实习等途径, 对准职业人开展短期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秦巍峰.浅谈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实用身体训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1 (34) .

体能与体能训练的系统结构探讨 篇9

1、体能的分类及体能系统框架结构分析

1.1、体能的分类

现阶段对体能的定义并不统一, 例如美国体育学者斯坦豪将体能视为人类精神和肉体的适应性;Larson认为体能应分为生活和结构两个方面, 生活中要有存活的能力, 结构中要有形态、技能等方面的适应性;我国田麦久等体育专家将体能视为运动员先天遗传具有的天赋和后天有目的的训练所得到的机体持续运动能力等。但通过上述不同观点可以发现, 其均同意体能是一种运动能力和机体适应能力, 而运动能力在广义上包括常见的跑、跳、攀爬、投、跃等行为, 狭义上涵盖速度、耐力、协调、灵活等能力;机体适应能力又包括对寒冷、炎热、时差、缺氧环境等的适应能力, 所以以功能倾向性作为分类的标准, 可以将体能分为健康性和技能性的体能, 如爆发力、反应速度等为技能性体能, 而有氧呼吸等为健康性体能;以本源作为分类标准, 体能又可以分为遗传性和训练性, 由于人的机体构造并无明显的差异, 所以训练性体能的弹性更大, 这也是进行体能训练的根本原因。

1.2、体能的系统框架结构

以静态的视角观察体能, 会发现体能包括训练对象的身体素质、形态、机能以及训练主体的心智素质, 脱离任何部分都不能称之为体能, 身体素质即人类正常的肌肉活动能力, 是人类体内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 例如速度、柔韧、灵敏等, 通常作为衡量人类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准;身体形态即人类身体的外在具体表现, 例如身高、体重、腰围等充实度元素, 不同的人其身体形态存在差异, 所以体能也没有固定的标准;身体机能即人类生命在延续的过程中身体器官、组织、系统的正常运作, 例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功能运行情况可以通过脉搏、血压、肺活量等指标得以表现, 并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控制, 人体机能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力的根本;心智素质即心理和智力的综合水平, 人类的心智素质直接决定了其对外部变化的反应能力和对自身的调节能力, 所以也成为体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能的系统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由此可见通过对人体形态、机能、素质和心智的分析, 可以对其体能进行综合的判断或对其潜在的体能进行有效挖掘, 为体能训练的方式方法提供参考, 例如一个人肩部较宽阔, 通常其上肢力量较集中;一个人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机能好, 其耐力和韧性较强等, 体能的系统框架结构为体能训练提供依据, 现阶段所进行的体能训练就是针对其基本框架结构有目的、分阶段的锻炼。

2、体能训练的系统结构分析

体能训练作为发展机能潜力或与机能潜力相关的机能要素为目的的大负荷训练, 需要训练对象在特定的环境中接受长时间、高强度的针对性安排, 从而实现运动能力和机能适应能力的提高, 包括心理的适应能力, 由此可见体能训练是建立在明确的训练目标的基础上, 以训练对象的具体情况为参考, 分阶段、长期持续的动态训练过程, 由于训练的目的、对象、阶段存在差异, 所以体能训练应分为基础、专项和综合三个子系统, 此三个子系统并不是时间上的先后之分, 而是根据训练的具体情况确定, 但基础体能训练为整个训练的基础, 体能训练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由于体能训练分为一般人群的常规体能训练和特殊人群的专业体能训练, 而一般人群对于体能训练的结果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其训练并未真正的形成系统, 所以本文中所阐述的体能训练系统结构是针对特殊群体的专业训练。

基础体能训练是体能训练整个系统的核心, 通常包含体能常识训练和素质训练两方面的内容, 常识训练即对身体各部分的组成、名称、作用及修复等相关专业知识的解读, 由于人类的身体结构常规下并无明显差别, 所以常识训练对训练对象并没有严格的限制, 通过常识训练, 训练对象可以按照科学的理论知识自主素质训练, 并针对训练的结果进行自我调整, 由此可见常识训练是基础体能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素质训练等起到提供基础和支持的作用。素质训练相对于常识训练更讲究专业技巧, 例如针对力量、速度、柔韧性、反应速度等进行的训练, 素质训练是基础体能训练中相对级别较高的训练, 训练的强度及具体训练的方法需要根据训练对象的实际情况和训练目标进行调整, 并没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和标准。

专项体能训练的目的性相对于基础体能训练更强烈, 所以其训练对象通常较为固定, 例如以竞技为主要职业的运动员、需要超强体魄和毅力的军人等, 专项体能训练也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一部分是对基础体能训练的延续和升级, 例如专项的耐力、速度、力量训练等;另一部分是针对正常人的生理反应而进行的抗干扰体能训练, 例如抗严寒的体能训练、抗噪音的体能训练等, 由此可见专项体能训练不仅要对训练对象自身进行锻炼, 还需要提升其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使训练对象的生理和心理同时具备特殊条件下做出目标反应的能力。

综合体能训练是体能训练整体系统的最高级别, 它已不再强调对训练对象的锻炼, 而是将训练融入到具体的竞技项目或环境中, 使训练对象通过仿真模拟或真实的环境进行自我磨合和突破, 并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找到独属于训练对象个体的思维模式和动态反映, 将体能训练深化成为训练对象自然状态下的正常反应, 也就是所谓的体能素质, 由此可见综合体能训练已经将客观、程序化的训练模式与真实的情景相融合, 是对整个训练过程进行质变和检验的特殊结构。

在体能训练系统结构中不能为了追求综合体能训练的训练效果而在训练的方式方法上进行随意的调整, 要根据训练对象的体力波动态确定体能训练的方向和路线, 例如体能训练的目标为培养训练对象在百米运动中的耐力, 但采用万米体能的训练办法, 不仅不会为体能训练提供“服务”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体能训练的实质就是有目的、有重点、有区分的对训练对象体内的有序状态进行调整, 使其有序状态在激发和涨落的过程中, 向训练目标转化, 由此可见, 体能训练是通过灵活、生动的策略和方法, 巧妙的利用现实中存在的矛盾, 实现目标的转化, 所以在训练的过程中允许存在一定的迂回, 但迂回的目的是为了整体目标的理想实现。体能训练系统的三个子系统虽然不存在明确的时间先后顺序, 但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专项体能训练和综合体能训练需要有坚实的基础体能训练作保证, 而且在训练条件、训练方式手段等各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特别是对体能训练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在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监督的情况下, 自我能力锻炼和自身机能锻炼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这与健康性体能明显存在差异, 所以本文中所阐述的体能训练主要针对技能性体能。

3、结论

由于体能的概念现阶段并未得到明确的解读, 所以其分类并不统一, 以系统论的观点可以将体能视为身体素质、形态、机能和主体心智共同组成的整体, 而针对各部分的训练都可以实现体能整体的提升, 将体能训练视为动态发展的系统过程, 需要基础、专项和综合的体能训练形式共同支撑, 所以体能训练的科学性不能单纯的以一种指标作为参考, 而是个动态可持续的过程。

摘要:体能作为体育研究领域重要的参照指标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针对运动员、学生、战士体能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逐渐增多, 但对其实际效果并未有明确的评价标准,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现阶段对体能的理论研究成果, 以系统论的观点对体能及体能训练系统结构进行分析, 以期通过探讨能够为体能训练的科学化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体能,体能训练,系统结构

参考文献

[1]赵朋霞.山东省女子手球队体能训练过程控制与对策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 2013.

[2]胡法信.中国女子篮球职业联赛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11.

刍议排球训练的体能训练 篇10

1体能训练的概念

1.1体能。 对于体能的概念, 每个国家的学者都对它有不同的定义和理解, 不管差距如何, 但总体的核心思想还是没有很大差异的。 美国人对于体能的定义是“ 每个人都能精力旺盛地去执行每天规定的事项, 还不会感到特别疲劳, 然后再以充足的活力去休闲, 并能应对突发的事件发生”。 而最普遍都人为体能是一名运动员最基本的运动能力, 也是竞技能力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1.2体能训练。 所谓体能训练, 就是激发一个人的机能潜力以及相关的体能要素, 并以此为目的进行负荷量大的训练, 是经过长时间、超负荷以及强度极高的持续性训练。 主要的目的就是让人体的技能系统以及各项器官都经过超负荷的训练, 让体力和心理都能适应这种超负荷的训练, 从而激发运动员的技能潜力, 使运动员具有顽强拼搏和较高的体能, 从而在比赛中发挥出更好的状态。

2体能水平主要的构成要素

对于运动员来说, 排球运动中主要的体能要素包括运动耐力、 整体的力量以及专项的速度三方面, 下面逐一进行介绍。

2.1运动耐力。 运动耐力在体能训练中是比较重要的, 主要是经历长时间和强度高的专项训练, 使其能力有所提高。 在这方面主要有综合耐力、移动耐力和弹跳耐力。 进行运动耐力训练的时候主要激发的就是运动员机能系统中的各项能力, 能够在实际的比赛中将这些潜在的机能都有效利用上;同时还训练运动员在疲劳时候坚定的意志和心理素质。 对于耐力训练, 是要制定合理计划的, 运动员除了正常的训练之外, 还要每周或者每两周都进行一次耐力训练。 在日常的训练中, 还可以适当的安排强度相对小一些的耐力训练, 并且要满足于运动员实际比赛中对耐力的需要。 如果日常训练中的身体训练以及技术、战术训练都安排和训练的比较好, 就能使运动员的耐力有所提升, 尤其在技术战术训练过程中, 从训练时间、训练强度以及训练密度上都能和实际比赛中的长时间和高强度结合在一起, 满足于比赛的要求, 在一定意义上, 这看似训练, 却近乎实战, 并在训练量上已经超过了实战。 如果运动员有足够坚定的意志, 也能使其内部的动因充分发挥出来, 使其抗疲劳能力有所提高, 还能使耐力训练的水平有所长进。 所以, 注重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和品质是耐力训练中不能忽视的问题。

2.2整体力量。 排球运动员的体能基础就是力量素质, 这也是技术战速快速转变和应用的基础。 新形势下对排球运动员的要求是, 身体各个部门都应该接受力量水平的训练, 并能承受住高强度的训练。 尤其是手部、上下肢体、脚部以及腰部, 这些部位都要进行专门的系统化和力量化的高强度训练, 这要的目的就是使运动员各个关节肌肉的力量得到训练, 使身体的力量得到整体性的提高。 从未来排球的发展趋势上看, 整体力量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我们应该重视的。 相对于力量的增长来说, 增长的越快它消退的也就越快, 要是增长的慢它消退的也就越快, 所以进行力量训练的时候要注意逐渐增长, 不要急于求成。 进行超负荷的训练就能使肌肉收缩的程度达到最大化, 这样能刺激肌肉的肌力, 如果运动员适应了某种负荷之后, 再增加相应的负荷刺激, 这样就能逐渐提高肌力。

有计划的恢复: 运动员的力量增长往往不是一条直行向上的曲线, 适度的休息和恢复以及适当的营养对其增长是必不可少的。 训练手段和方法力求多样。 任何单一的训练方法都会使队员感到枯燥甚至厌倦, 任何练习手段对队员的机体的影响不可能是全面的。 为了提高队员的练习兴趣, 全面增强队员的身体机能, 应根据力量训练的任务, 结合队员的身心特点, 力求将训练手段的方法新颖、多样化。 力量训练应遵循刺激———适应的基本理论。 体能训练就是通过各类身体联系, 刺激运动员的机体, 使之产生训练适应, 达到提高机能能力的目的。

2.3专项速度。 排球运动速度的应变性、稳定性、隐蔽性和突然性是其专项的特点。 但是, 绝对速度是排球运动专项速度的前提基础。 专项速度包括:反应速度、移动速度、挥臂速度、起跳速度。 速度训练要保持经常性, 并对提高动作速度不断提出具体要求。 训练中应结合排球运动的特点训练速度, 应多采用视觉信号, 让队员做出相应的反应动作。 应把专项速度练习和专项技术结合起来。 专项速度练习可以帮助队员建立专项条件反射, 从而能更快地提高专项技术的反应速度。 应以多种手段提高速度素质。 要以与速度素质相关的其他素质促进速度素质的提高。

3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特征

排球运动属技能类集体对抗性中的隔网对抗性项目。 排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具有鲜明的专项特征。 具体表现为:

3.1网上争夺。 这是排球比赛中攻防对抗的焦点, 扣球和拦球是制胜的关键。 排球运动员在身材型化的前提下, 不仅要跳的高、冲的远, 而且还要跳的快、能持久。

3.2接发球和接扣球能力。 这是排球比赛取胜的基础, 低、中、高重心的反应速度、移动速度和方向的移动能力, 是提高防守起球效率的关键。 排球运动员不仅要反应快、身体重心变方控制能力强, 而且还要具备快速移动能力。

3.3扣球。 这是排球比赛进攻和得分的最主要的手段, 比赛中扣球效果优劣一方面取决于运动员的身体和跳跃能力, 另一方面取决于运动员击球的挥臂能力。 运动员的击球挥臂, 即要挥的快、又要力量大, 同时还必须具备灵活的变向挥臂能力。

结束语

现代排球运动的发展表明, 良好的专项技术体能是运动员充分发挥技术、战术、承受大负荷训练、高强度比赛、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以及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保障。 因此, 只有在日常的训练中科学、 系统、有计划地对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 才能保证运动员能在激烈、 高速的排球比赛中合理运用技战术, 占据体能优势, 并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1]马彩兰.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 (4) .

[2]张榉斌.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2 (1) .

职业体能训练 篇11

关键词:青少年;田径业余;体能训练

【分类号】G82

一、身体功能训练概述

1、身体功能训练的内涵

身 体 功 能 训 练(FunctionalTraining)历史悠久,如古欧洲的医疗体操、中国古代的导引术等,其主要功能是医学康复治疗和健身。现代身体功能训练主要起源于美国等欧美体育发达国家,是一种全新的体能训练理念、理论。由于当代欧美等国的职业体育在全球范围的广泛影响,及其在职业体育市场化的蓬勃发展和密集赛制的大背景下,对职业运动员伤病、康复、竞技状态保持及职业寿命的需求日益增加,促使功能训练得到迅速发展。广义的身体功能训练是以促进人体特定功能恢复为目的,提升身体在日常生活和活动表现的专门设计的一种身体练习,通过各种健身方法手段来提高人体的功能能力。目前这种身体练习方法手段,在国外大众健身和军队训练等领域中被广泛运用,在我国各健身俱乐部中也被积极采用。在竞技体育训练领域中运动训练也概括在其“活动表现”的身体练习中。有关专家和学者认为:功能训练是一种注重身体基本姿势和人体动作模式,整合各项素质用于优化人体最基本的运动能力,对动作模式、脊柱力量、运动链、恢复与再生等环节系统性优化,达到提高专项运动能力的一种训练理念和方法体系。

2、身体功能训练的理念

根据美国著名康复专家格雷 .库克“训练动作能够完善肌肉,而训练肌肉不能改善动作”的观点,在身体功能训练中注重动作而不是肌肉;稳定性和灵活性是功能训练的基础,在功能训练中着重解决的是身体的不对称、不平衡、不协调;稳定性和灵活性也是人体动作模式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功能训练强调构建正确“动作模式”的控制力和精确性练习,强调训练中本体感受器的参与,在负荷与速度的变化的过程中完成动作;功能训练同样注重机体的主动恢复和再生训练,认为休息和训练同样重要。

3、身體功能训练方法手段的运用特点

身体功能训练方法手段在训练中的运用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功能训练中更强调躯干核心肌群、拮抗肌和大肌肉的均衡发展,而不是强调某一具体动作中的四肢肌肉力量的过分发展;强调脊柱力量的控制、平衡和稳定性;强调能量在动力链上的有序传递,注重多关节肌群的协调和均衡,使全身肌群参与一体化;强调在外载负重的力量训练前用自身的力量进行训练;在训练关节灵活性前训练关节完整性;在训练主要肌群前训练协同肌;在训练力量耐力前训练绝对力量;在训练速度耐力前训练速度本身;在强调各种功能器材的应用,而不拘泥于单关节的力量组合器械;强调训练后及时的恢复放松和进行再生训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我省青少年田径业余训练为研究对象, 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在网上查找与之相关的期刊、杂志、硕博论文等,对相关的政策、法规、宣传、新闻等时事资料进行搜集整理, 并做好分类, 全面了解当前亲少年田径业余训练的状况。

2、访谈法

对青少年田径业余训练的运动员、教练员进行走访,了解训练中出现的情况以及解决的方法,为论文提供现实的资料支持。

3、逻辑分析法

对所查阅的文献、资料进行概括、总结、分类,结合走访调查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演绎、比较等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1、资金支持的影响

经费是物质保障,在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的资金支持是弥补政府拨款严重不足的重要支撑, 积极倡导田径业余训练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对家庭的健康科学生活,对社会发展的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力宣传社会资金的融入。 现代化的田径训练是科学的训练,是科技的挑战,是资金支持的体现。 此外对教练员的工作强度、工作的成绩应有相应的资金对应,解决教练员的家庭经济来源,用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2、现代化科技的影响

青少年田径业余训练与之相关的科学研究相互制约, 相互发展,共同促进。 在具体的训练中,积极吸取外界的精华,将田径运动的新的研究成果尽可能运用到训练中。 打破原有的传统的训练模式,靠感觉、靠经验,按部就班,墨守成规,严重的影响着训练效果的实施。 要有先进的科技训练器作为训练辅助手段,进行科学的技术诊断,避免出现损伤和疲劳。 学会用科技来训练,向科技要成绩。

3、后备人才的影响

田径业余训练在当今社会处于少年与青年两个年龄段的人群衔接不起来的现状,严重影响着它的快速发展。 不断挖掘青少年运动员的内在潜能, 把提升后备力量的培养放在了很重要的国家战略发展上,青少年田径后备力量的不断壮大,能体现出一个国家田径运动水平提高的程度,现代化的科学训练是各个国家所向往的。

4、环境因素的影响

4.1 训练环境的影响

在具体的训练中会出现器材不能正常使用的现象,器材更新慢。 走访得知,有的起跑器根本就不能用,每次训练使用时,都要提前维修,以保障训练的正常进行;有的上力量的杠铃杆两头的固定是坏的,每次上力量都得多人保护,严重影响着训练的效率和训练的成果。

4.2 社会环境的影响

家是运动员永远的港湾,一定程度上是运动员的精神支持和物质保障,家庭的大力支持,家庭的和睦相处,是运动员认真投入训练的基础。 社会的发展时刻影响着田径运动的发展,从而影响田径业余训练的训练成果,国家要给予强有力的扶持,政策、法规、宣传等等。

结束语

青少年田径业余训练是学校运动训练内容之一,是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贯彻普及与提高要求的重要措施。通过对部分身体素质较好又有田径运动专长的学生进行系统训练,全面发展学生身体,提高田径运动成绩,达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输送人才,提高民族素质和建设体育强国的目的。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业余训练必须符合其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科学、循序渐进的运动训练,使各系统的机能能力及身体素质获得明显发展和提高,以适应田径运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孙婧. 潍坊体校青少年中长跑项目训练安排特点的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4.

[2]王长浩. 河北省业余体校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与预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3]代滨. 青岛市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4.

简述击剑体能训练 篇12

1 击剑体能训练的概念

击剑专项体能是指在比赛中运动员所展现出的耐力、速度、灵敏和协调等专项素质, 是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专项体能即包括运动员先天遗传和后天训练所表现出来的机体运动能力, 这与运动素质水平、系统器官机能水平、运动员机体形态结构、基础代谢水平、意志品质和外界环境等息息相关。

2 一般速度训练

本文在汲取前人经验结果的基础上, 对击剑项目本质有了深入的了解, 击剑属于手持武器直接对抗的项目, 是考验运动员反应、移动和动作速度的运动。总地来说, 击剑进攻是快和变为主, 运动员不能停留在基本技术学习上, 需要培养长期实战意识和竞技能力, 从而提高比赛成绩。击剑运动离不开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 只有同时提高这两种速度素质, 使其达到竞赛要求, 才能有效提升击剑运动员击剑水平。这就要求培养运动员良好的身体素质, 使运动员能够在比赛中发挥其应有的技战术水平。

一般速度训练可以通过听、看信号练习, 迅速改变方向, 起动跑跳, 花样跳绳和各种游戏来锻炼击剑运动员的反应能力, 增强运动员的灵敏度, 通过这样的游戏能够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和注意力, 有助于锻炼运动员的反应速度。速度是击剑运动不可缺少的素质, 专项速度素质是启动和反应速度、位移速度、动作速度。这几者具有相关性, 反应速度对位移速度与动作速度有着决定性作用, 综合考量击剑运动反应速度是一种复杂反应速度, 运动员要准确掌握战机, 作出适时反应。

3 专项速度训练

从物理学的角度, 可以将专项速度训练看做物体从A点移动到B点, 也就是动作速度与位移速度。而速度又可细化为平速阶段、加速阶段和减速阶段。一名优秀击剑运动员的出剑速度和起动速度极快、极准, 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一次攻防, 掌握最大位移中有效攻击距离。起动加速过程中, 越短暂的脚触地时间越有利于攻守。因此, 最大跑速训练极为重要。部分运动员对跑动练习无所适从, 手臂摆动与身体运动不协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点, 动作因素和上肢力量不足, 这样对运动员训练极为不利, 影响最大速度的发挥, 损害其速度能力。运动员上肢训练可以采用手抓球练习、杠铃腕屈伸、杠铃颈前快速推、手腕正反卷杠铃片和实战姿势站立强度。手抓球练习主要是为了锻炼运动员的指、腕关节控制能力;杠铃腕屈伸是为了提高腕关节的快速屈伸力量;其余几点锻炼方式是为了锻炼肘关节的快速屈伸力量和手臂专项力量。

展开专项速度练习。训练组合式击剑运动训练, 提高运动员运动耐力和移动速度, 加强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运动员统一着装, 呈一列横队的实战姿势站立, 沿剑道方向连续后退或前移, 运动负荷后心率一般在每分钟185次以上。教练员可以在专项灵敏素质训练中经常变换动作练习信号、剑击目标练习, 采用急停、手上动作、变换步法、记命中率等方法进行击剑运动员专项灵敏素质训练。在击剑全面训练中, 开展有意识、有针对性的体能练习是必要且必须的, 同时还需要结合专项技术动作和要求。击剑运动员应持剑呈弓步连续射靶, 提高击剑运动员动作连贯性、进攻深度、耐力、攻击速度。以运动员的身高为依据, 科学设计远距离攻击点, 维持标准击剑弓步射靶, 进一步完成前进弓步射靶、目标集中, 击剑运动员可以以呐喊的方式提高士气, 反复刺靶。

4 培养时机感

击剑运动是一项针锋相对、战况激烈的比赛项目, 只有拥有良好的时机感, 保持动作的有效性, 才能在赛事上立于不败之地。在特定时段内感知能力就是时机感。在击剑比赛当中, 最佳的防守和进攻机会转瞬即逝, 只有掌握这有利的瞬间向对手展开攻势, 才是取胜的关键。因此, 我们在日常训练当中, 要重视对运动员判断能力的培养, 使其能够迅速抓住对手的破绽和规律, 快速出击。我们可以观察对手步法移动规律、移动过程中准备情况、防守、动作等对其进行判断。

运动员竞技能力完全取决于击剑运动员的专项感知觉水平, 也就是时机感、剑感、距离感、节奏感, 完美的击剑动作必须要体现以上感知觉素质, 时机感强就能够在瞬间击中对手, 剑感好就能够以最小的力发挥最大的效果, 而节奏感和距离感则有利于击剑运动员迅速根据位置判断出攻防的最有效方法。

5 心理能力训练

我国击剑运动员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逐渐提升的现代社会, 选手间的较量更大程度上是心理上的较量, 比拼的是心理素质, 击剑运动更大程度上是对运动员力量、速度和控制力的考验, 由于击剑对手是人, 而跟人有关的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运动员想要取胜就必须具备较强的体能、熟练的战术和技术, 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

6 结语

出于对击剑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整体考量, 我们必须加强击剑运动员体能训练, 提高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 以便于击剑运动员能够在比赛中超长发挥, 提高我国击剑运动水平。

参考文献

上一篇:进口环节下一篇:子宫颈环型电切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