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专业化训练(共10篇)
体能专业化训练 篇1
健美操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以期独特的魅力,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与关注。20世纪80年代,健美操进入了高校,当前已成为普通高校最重要的体育运动之一,在健与美的训练中达到健身、健美的目的。竞技健美操是以健身操为基础产生的,它是在优美、强劲的音乐伴奏下,完成高难度的、复杂的动作,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高要求。竞技健美操在健美操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国际健美操运动技术的发展,竞技健美操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长足发展。我国高校与时俱进,高校间的健美操比赛也日益增多,为了在健美操比赛中脱颖而出,体能训练成为关键,可以说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制约着其竞技能力,因此对健美操体能训练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剖析健美操体能训练的概念的基础上, 深入探讨健美操体能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1健美操体能训练概述
竞技健美操以自然动作为基础,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一种竞技性运动,这种运动项目不仅要体现出其共性,还要有自身独有的特点。健美操运动融音乐、技巧、体能、表演于一体,通过完美展示难度动作,展示出运动员的综合能力,所有的成套动作都要在技巧、音乐和表演的融合中表现出创造性,充满艺术性。健美操要求运动员不停地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成套动作,包括难度动作、艺术表现动作、集体配合动作、速度动作等,对人的支撑、托举、配合等动作提出了高要求,体现了人体美与运动美。因此,健美操是立足在柔韧、协调的基础上的,力量、力度是关键,是一项表现难美性非周期性技能类运动项目。
虽然健美操是以技能为主导的,但竞技健美操是一项非常消耗人的体力的运动,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高要求,这就必须注重体能训练。目前,国外专家学者对体能有着不同的看法,《体育词典》对体能做出了解释:“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解释没有具体指出体育活动中的机体能力是什么。我国学者熊斗寅认为体能有大、小体能之分,大体能是指身体运动能力、身体机能、身体适应力等;小体能是指运动项目中的体能训练。李之文认为体能是经过身体训练得到的人体各器官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身体形态的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素质。田麦久等专家在《运动训练学》中把体能看作是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综上所述,从不同的角度对体能进行界定是不同的,从广义的角度来说,体能包括人的有形能力与无形能力;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健美操体能是指运动员在专项训练和比赛中最大限度的发挥有机体各器官系统,克服疲劳,高质量的完成比赛的能力。对健美操运动来说,专项体能主要包括运动员的形态结构、运动素质以及相互配合协调的能力,对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健美操体能训练也叫做体力训练,属于大负荷训练,是指人体进行的长期、高强度、大负荷的进行训练,目的是挖掘人体的机体潜能,提高超负荷适应能力。竞技健美操对完成的动作有较高的要求,对运动员的柔韧性、力量、耐力、灵敏度等提出了高要求,这里的每一个动作的完美体现都需要在不断的进行体能训练的基础上来完成。
2健美操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
对高校健美操专业的学生来说,体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以往的健美操体能训练方法、训练手段缺乏系统的体系,随着国际竞赛健美操项目在难度和艺术上的不断提高,健美操运动员的体能储备成为难题,这影响了健美操竞技水平的发挥。因此,要加强健美操体能训练,结合健美操的特殊性,体能训练内容体系主要包括力量训练、速度训练、耐力训练、柔韧训练、表现力训练等方面。
2 . 1柔韧性训练
柔韧性是健美操运动员的生理素质之一,对健美操比赛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柔韧性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运动员比赛中技巧动作的发挥水平,并且柔韧素质高对运动损伤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对健美操专业的学生来说,柔韧性训练主要涉及到韧带、肌肉及周围组织的伸展性,其训练方法主要有主动性拉伸和被动性拉伸。主动性拉伸又可分为主动的动力性拉伸和主动的静力性拉伸。主动性拉伸是指运动员借助自身的力量,通过肌肉的主动收缩,增加关节的灵活性。主动的动力性拉伸指运动员将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拉长,提高其伸展性;主动的静力性拉伸是指运动在保持最大幅度的动作下,通过自身肌肉力量保持静止姿势练习,如保持劈腿静止状态。被动性拉伸是指通过外力的作用,增加关节的灵活性与柔韧性,被动性拉伸可以分为被动的动力拉伸与被动的静力拉伸。健美操专业的学生在柔韧性训练中,可以依靠教师或者同伴的帮助来练习韧带,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在柔韧性训练中,主动柔韧性练习更符合实际需要,被动柔韧性练习也能有效提高身体的柔韧性,这两种训练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高校健美操柔韧性训练中一般是交替使用这两种方法,综合进行练习。
2 . 2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一直是健美操体能训练的重点。健美操力量训练包括上肢力量训练、下肢力量训练、躯干部位力量训练,结合不同性质的力量训练,其训练方法也不同。上肢力量训练主要练习俯卧撑和支撑等,一般采用平推、计时的单臂俯卧撑、单臂单腿俯卧撑、自由倒地、负重俯卧撑等训练方法。下肢训练包括支撑、跳跃等内容, 一般采用足负重踢摆、半蹲跳起、负重蛙跳等训练方法。躯干部力量练习主要以肌肉训练为主,常采用负重转体、仰卧起坐转体等训练方法。综合来说,健美操力量训练方法要在上下肢、躯干部位方面加强力量训练。健美操比赛中运动员要把整套动作完美的表现出来,需要发展身体各个部位的力量,因此健美操教学中要对上肢、下肢、手腕、腰腹、手指等方面进行专项力量训练,确保比赛中各项动作协调一致,凸显健美操的艺术性。
2 . 3耐力训练
耐力对运动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健美操运动中不仅要求运动员有较大的力量,还要能长久的坚持工作,即指在大强度下持续从事专项运动的能力,健美操属于无氧运动,运动中很容易发生肌肉疲劳现象,这是造成健美操运动员比赛发挥失常的重要原因。因此,对健美操专业的学生来说,平时体能训练中要加强有氧练习, 进行超负荷练习,提高肌肉的抗疲劳能力。一般来说,耐力训练中常用的方法有中长跑、变速跑等,但对于竞技健美操来说,对耐力训练的方法又有特殊要求,如持续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游戏训练法、间歇训练法等。持续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属于负荷强度训练, 循环训练法要选择好练习内容,不断的循环练习,游戏训练法能达到分散疲劳的作用,是常用的耐力训练法。另外还有成套练习法, 这样既能增强身体耐力,又能熟练成套动作。
2 . 4速度训练
健美操训练中速度训练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因为要达到动作与音乐的完美配合,动作就要跟上音乐的节奏。健美操速度训练主要表现在动作节奏和肌肉伸缩的迅速变化方面,这是健美操运动员体能的直接体现,对竞技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健美操成套动作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就对运动员的速度提出了要求,健美操速度训练包括反应速度、动作迅速、位移速度等训练方面,速度训练应从小负荷开始,逐步加强训练,运动员要在正握技术要领的基础上,坚持长期的训练,提高速度素质。
2 . 5协调性训练
协调性是健美操体能训练中最不好练的一项素质,但又是健美操专业的学生所必需具备的。协调性是指运动员协调身体各部分,合理有效的完成动作的能力。对健美操专业的学生来说,协调性指音乐节奏与动作的协调、动作是空间感觉的协调等。音乐节奏与动作的协调训练中,可以选择与健美操动作节奏相同的乐曲进行练习。协调性可以通过舞蹈组合、健美操跑跳动作组合等进行训练,组合训练时要配合上肢、下肢、躯干等部位,不断的变换节奏快慢,从而增强身体的协调性。
总之,健美操是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具有动作类型多、动作速度快等特点,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高要求,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对健美操专业的学生来说,体能素质是在竞技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基本要素,所以必须加强体能训练,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这是完成健美操教学与比赛的前提。
体能专业化训练 篇2
关键词 中职 建筑 体能分析 体育训练
体能即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或者说人通过身体能够胜任某项工作的能力,不同行业对体能的需求不同,不同行业的工作特色也决定了从业者的特色体能。长期从事脑力劳动者的体能和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的体能并不相同,从事建筑行业者的体能和从事其它行业者的体能也不相同,所以,中职体育在培养学生体能的过程中应注重从行业特色出发,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长期性的训练,使学生通过体能训练,能够适应所学专业的工作环境,具有完成工作的身体能力,克服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影响,加强力量练习和能力练习,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建筑行业属高危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体能、体质、体力等方面要求普遍较高,有一些工作环境对从业人员的心理素质更有特殊要求。相对而言,同等身体素质条件下,建筑从业者因为经常性的工作,其上肢力量普遍较强,并且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对在高空作业,吊篮作业、管架作业及楼顶施工等具有很强的心理适应能力。结合我们学校专业设置情况,现对以下几个专业的学生体能要求进行简要分析。
一、建筑工程施工专业
学生将来可能的工作条件主要在户外,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道路不平整,工作环境危险,视环境變化大,有障碍物和险坑暗井,工作过程存在许多重体力劳动,要经常性的上下毛坯楼梯,在高架板、管和窄面上工作,工作通道狭小、阴暗低矮,地面潮湿泥土大,工作面与地面高差较大,需要攀爬管、杆、绳、软梯,甚至以管、杆、绳、软梯等作为工作面,有些工作面存在不稳定性等特征。
对学生的体能要求应有充沛的体力,强健的体格,耐力持久,对手、臂、腰、腿等力量要求较强,应具有很高的平衡能力,自我身体控制和稳定感要强,肯吃苦,具有使用绳、管、梯、架的体能和技巧,柔韧性、协调性和身体灵活性好,心理素质好,安全意识强,不能恐高,不能有高空眩晕等。
二、建筑工程测量专业
学生将来可能的工作条件主要在野外、开发工地或施工现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工作过程行走里程大,道路变化大,甚至无道路可走,有时需要借助管、杆、绳、软梯等通过,必要时要借助人力清除障碍。
对学生的体能要求应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充沛的体力,坚定的毅力,吃苦耐劳,具有使用绳、管、梯、架的体能和技巧,身体抵抗力要强,耐力持久,应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协调、敏捷,心理素质要强。
三、市政道路与桥梁专业
学生将来可能的工作环境主要在野外,有高山密林、河谷险峰、隧道荒滩、沙漠戈壁,高架道路等,风吹日晒,蚊虫叮咬,气温多变,工作过程存在重体力劳动,劳动时间长,行走里程大,工作面存在高、小、窄、不稳定等特点,有时需要借助管、杆、绳、软梯等辅助工作。
对从业者的体能要求应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充沛的体力,强健的体格,长久的耐力,对手、臂、腰、腿等力量要求较强,要有一定的平衡能力,身体应比较灵活,心理素质和安全意识要强,不能恐高,不能有高空眩晕等。
四、工程造价与预决算专业
学生将来的工作条件相对轻松,对体能强度要求不大,只是由于工作习惯和长期单一的身体动作,会造成身体某些机能的受损,比如颈椎病、坐骨神经、椎间盘突出症、肌肉萎缩、腰肌劳损、肌肉萎缩和人们长说的办公室疾病等,需要正确认识这些疾病的引发可能,积累锻炼经验,形成锻炼习惯,使身体具有长期从事专业工作的条件和能力。
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建筑行业培养人才的特点,要培养出合格的、适合于从事建筑行业第一线的技术人才,在体育教学方面,我们需要进行学生的手、臂、腰、腹、腿的力量练习,克服恐高、眩晕和紧张等的心理素质练习,提高他们在高空的平衡和协调能力练习,培养他们在钢筋、管、架等作业面上的敏捷、柔韧和适应性练习为主要任务之一,使学生在反复训练过程中能够及早地进行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的适应。
体能训练的教学不在于高难度的技巧和复杂的技术含量,也不要求培养某方面的特长生,重点是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进行力量性练习和适应性练习,在一些技巧练习和能力练习中,应做到量力而行,逐步提高,每个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学期计划或学年计划,将实训内容和其它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实现目标性的锻炼,在教学中应重在坚持,积极组织。
体能训练应注重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的时候可以少一点,在每一次体育课上可以由教师组织,由少到多,由单项到综合,在一个学期的教学中,逐渐加量进行训练,逐步突破自己的极限。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持之以恒的锻炼才会在实质上提升自己的体能。
体育教育篮球专业体能训练研究 篇3
1 目前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1 准备阶段存在问题。
在篮球体能训练时很多教练员和运动员都错误的认为准备活动是没有必要的, 所以在做准备活动时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 对准备活动也没有兴趣, 从而造成体能训练效果不佳。
1.2 力量素质训练存在问题。
现在在对篮球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时, 很少制定周密的计划, 也没有对力量训练起到足够的重视。这就造成了运动员在比赛时力量不足。篮球比赛中所需要的力量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理解的力量存在差异, 它不是那种自觉或者是不自觉而发出的最大力量, 而是一种快速的力量和耐力。这种力量必须要经过系统的训练和培训才能够获得。但是目前对于篮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却没有达到这个要求。
1.3 弹跳力素质训练存在问题。
在篮球体能训练时, 没有对体重和弹跳力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的认识。大部分人都觉得, 体重与弹跳力之间成反比, 体重越重弹跳力就越差。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另外, 在训练时还不重视对身体负荷的调整, 通常都是肌肉出现疼痛时才调整, 这是不正确的。针对不同的肌肉组织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训练, 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肌肉损伤, 还能够提高弹跳力。
1.4 速度素质训练存在的问题。
现在很多教练没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速度的具体类别和正确的训练方式。所以在训练时不能对运动员做出正确的指导, 训练手段也比较传统, 难以突破。在训练一些比较高大的运动员时, 由于训练方式不对, 造成其跑动速度慢, 所以必须要在速度训练时采取正确的方式, 这样才能提高运动员的速度。
1.5 灵敏素质训练存在的问题。在训练过程中, 仍然存在教练员对理论知识了解不足的现象。这就不能真正提高运动员的灵敏素质。
1.6 耐力素质训练存在的问题。
对于篮球运动员来说, 速度耐力的含义指的是大幅度的单个动作的速度耐力、高速加速跑的速度耐力, 但是现在普遍存在对速度耐力和一般耐力概念区分不清的现象。所以, 在训练过程中必须要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明确的区分。这样才能提高运动员的耐力素质。
2 体能训练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2.1 体能训练之准备部分。
训练前如果准备活动做的不充分, 容易导致运动员的受伤或训练的效果不明显。所以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应该从准备部分开始。准备部分包括伸展运动和热身运动。伸展运动可以改善球员的竞技状态、减少运动损伤。而适当的热身运动为球员训练和比赛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次完整篮球热身活动需要占用20~30分钟的时间。
2.2 体能训练之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是基础和保证的理论与原则肌肉力量, 是运动动力的源泉, 是完成竞技任务和实现竞技目标的前提。最大力量训练方法, 发展篮球运动员最大力量的训练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增大肌肉生理横断面增加肌内收缩力量;二是改善肌肉内协调能力, 提高神经系统指挥肌肉工作能力, 动员更多运动单位参加工作。训练中应先进行增加肌肉生理横断面的力量训练, 然后进行肌肉内协调能力训练。
2.3 体能训练之弹跳力训练。
运动员的弹跳高度, 主要依靠腿部蹬伸的爆发力。练习时主要由伸髋、伸膝、伸踝等运动动作构成。伸髋、伸膝、伸踝等肌群绝对力量和爆发力的练习方法有:伸髋:抓举、负重伸背、向后抛掷重物、跪跳等;伸膝:负重半蹲起、挺举、半蹲跳、蛙跳等;伸踝:负重提踵、跳绳、足弓跳等。
2.4 体能训练之速度训练。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进行运动的能力。
发展速度素质常用的方法训练强度很大, 且不严格控制间歇时间, 运动员承受负荷后恢复的时间长, 一般使机体达到完全恢复时再进行下一次训练。
2.5 体能训练之灵敏素质训练。
灵敏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一般灵敏性, 通常以起动、急停、起跳、躲闪、维持平衡、改变动作姿态等形式表现出来;二是专项灵敏性, 常与专项技术的机敏、灵巧等有密切联系。发展灵敏素质常用的训练方法多数是在篮球场上进行的, 如各种变向跑、变速跑、转身、防守和摆脱防守等。
2.6 体能训练之耐力训练。
一场篮球比赛的时间很长, 大概要1~2h, 所以球员的耐力也很重要。可以利用长跑发展运动员耐力, 在训练中一般采用重复训练法、间歇法、持续法等。长跑能提高篮球运动员心血管系统机能。增加肌肉的耐力, 使血乳酸的清除能力增强, 使运动员的供能效率提高, 并且能使运动员的赛后恢复能力得到提高。
3 体能训练后的恢复
3.1 体能训练后的恢复的重要性。
热身运动是为了让球员为训练和比赛做好准备, 而运动后的放松运动同样十分重要。它能使球员的肌肉得到恢复, 使身体恢复到放松状态。现在篮球体能训练的运动量一般都很大科学表明只有在达到一定的量的积累, 才会有质的提高。大运动量后, 运动员机体产生的疲劳也是很重的。在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中, 教练员在安排训练负荷的同时, 要考虑到产生疲劳的程度, 训练后采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来恢复, 怎样保证最佳超量恢复, 使运动员的体能得以保持。
3.2 体能训练的恢复措施。
3.2.1积极性休息。在篮球训练和比赛结束后, 用一些其他的运动练习进行小负荷的运动。运动时可根据疲劳程度适当改变运动的负荷, 改变不同的运动部位以消除疲劳。3.2.2合理的营养搭配。由于篮球运动一般持续的时间比较长, 消耗能力较多, 因此在日常的饮食中要有足够的营养。3.2.3良好的作息制度。在训练和比赛中要尽可能的创造良好的睡眠条件, 充足的睡眠是消除疲劳, 恢复体力的最好方式。睡眠时整个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过程占优势。同时, 全身肌肉骨骼得到放松, 各器官系统的机能都能得到相应休息。3.2.4适当的心理恢复。心理恢复在高密度的比赛和训练中非常重要。在比赛和训练之后, 运动员都要承受不同程度的心理负荷, 这种负荷对运动员身心的影响非常大, 应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启发, 帮助他们正确的看待训练和比赛中的一些情况, 使他们在思想和心理上逐渐发展成熟, 提高自己训练和比赛水平。3.2.5其他恢复方法。按摩、温水浴等也是消除疲劳的一些简单的方法。它们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加快新陈代谢, 有利于机体内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快速的补充营养, 消除疲劳。
结束语
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表明, 良好的体能是运动员充分发挥技、战术、承受大负荷训练、高强度比赛、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及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保障。体能往往对比赛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 在篮球运动训练工作中, 必须加强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参考文献
[1][美]全美篮球体能教练员协会著, 孙欢译.NBA体能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
浅析篮球运动体能训练 篇4
关键词:篮球运动;体能训练;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82-01
一、训练之前的热身、拉伸及专项训练
热身与拉伸是每一次训练的基本环节,其中拉伸在训练前和训练后都要进行。科学的热身活动室日常训练和比赛的基础,它可以提高肌肉温度,并且使肌肉起到更好的牵拉作用。具体的热身有多种选择:慢跑、跳绳、健美操、灵敏性训练、行进间运动等都可以达到热身的目的。一套行进间的热身运动是篮球训练或比赛的最有效的准备活动,它包括:高抬腿跳、跨步、跳、高抬腿跑、后踢腿跑、弓箭步、后腿跑、侧摆臂、前后踢腿完成热身之后,在准备常规的拉伸训练,对于身体已经得到充分热身的人来说,可以采用静态或者动态的拉伸方式,以达到热身和拉伸的目的。静力性拉伸最重要的是顺序,经常是背部、臀部、大腿肌肉部分开始拉伸训练。先得到拉伸的肌肉群将影响其他肌肉群,大肌肉群的拉伸可以激发小肌肉群的内在力量。拉伸的吧、目的是提高身体的柔韧性,让关节、肌肉等身体结构活动时避免受伤,尽可能保护他、运动员。对于篮球运动员而言,专项训练一般是有球跑动热身,投篮和传球。不需要耗费太多精力在专项体能训练中,后期会对各种技术进行逐一练习。
二、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实际上是一种无氧形式的运动,当开始一个训练计划时,肌肉力量、爆发力和训练肌肉体积也随之变化,而神经系统的适应作用是使力量提高的主要生理系统,内分泌系统对于适应作用的初期过程也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神经肌肉的适应、肌肉的适应、肌纤维类型的改变这些相关因素的适应性变化都有助于设计有效且合理的力量训练计划。在力量训练的过程中也需要讲究其规范技术。作为体能教练,首先应该清楚的指导运动员对于器材的正确使用,尤其是对于负重训练,要防止肌肉拉伤,用正确的姿势进行强化和提高。如使用杠铃和哑铃时,要进行拇指采用闭环式握法。通过经验的积累,提高运动员最大力量的训练则是,通过在这种运动中用运动员自身体重的 100%-120%的重量,做提重、半蹲、挺举等力量训练,每周 2-3 次,每次做 3-5 组。还可以用间歇训练法、重复法进行力量练习。
三、速度及速度耐力训练
速度对于篮球运动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许常规看来,短跑技术对于篮球运动员可以不必要求十分严格。但是跑步中的运动姿势不规范,则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其效率以及速度。所以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注重培养篮球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在特定动作中可以很好的运用爆发力,加强速度耐力,以此来完成练习或比赛中的预定技术、战术目标的能量供应速率和能力的恢复。其中,速度素质的代谢由速度强。
篮球的速度训练是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量身制定。对于反应速度、位移速度和动作速度三方面的训练,篮球运动员应该特别注意。加强反应速度的训练时,可以利用突然发出的视听信号进行反复练习,通过信号的不断变化来加快移动速度。加强位移速度的训练时,采用重复训练方法,将每次的练习强度控制在 85%-100%之间,持续时间不 要超过10秒,在不影响速度的情况下设定科学合理的重复次数和组数;在训练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是腿、腰、腹部位的力量训练,加强此方面的力量后,可以很好的促进运动员移动速度的发展。在发展动作速度训练时,应重复练习与篮球比赛动作相似并能高速完成的动作,以此提高运动员在真正比赛时的适应能力;用视听相结合的外界刺激,提高球员的运动速度和反应能力;在练习过程中,进行一定量的负重练习来提高速度;根据篮球比赛对时间和空间要求,缩小时空界限提高动作速度的练习。
四、灵活性训练
灵活性的训练通常需要与速度训练结合起来进行,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训练:第一,熟练掌握速度和灵活性的基本技巧。在训练初期,将身体重心下放,减小制动力,发挥最大的后蹬力,以中等速度完成以上动作,以便掌握完善的技术。当灵活掌握以上动作时,要以做最大的速度来完成训练。第二,通过助力跑和阻力跑来发展速度和灵活性。短跑是一系列快速、爆发式的跑动,而且跑步速度就是步频和步幅的相互作用。伴随着跑步速度接近最大,步频的变化大过步幅的变化,因而步频的作用成为最终速度的最关键因素。步幅的大小与身高和腿长相关,所以脚触地时的冲击力也引人而异,通过训练来提高步频的可能性更大。当运动员加速到最大步频时,脚掌与地面的接触时间缩短,这时产生的冲击力则越来越多的依赖产生爆发式的地面反作用力的能力。第三,训练基础体能、爆发力、速度耐力和行进中的变向运动。因为在基础体能的训练中,运动员的耐力和力量水平将有很大的提高,灵活性也随之安全有效的进行;在爆发力方面,可以在专项运动的动力链中完成。第四,可以通过软梯训练的左右侧向快速跨跳练习。在训练此项目时,运动员应从软梯边侧跨一只脚至软体方格内,并迅速换另一只进软梯中,双脚相互替换,重复练习直至软梯的另一端。这时,要求运动员要触地时间短、脚步速度快。第五,障碍左右前后跳。运动员侧向快速起跳,落地马上回跳至起点,重复进行练习。要求运动员进行膝盖尽量伸直,前脚掌落地时快速起跳,将触底时间尽量缩短。第六,跳绳单双飞。运动员在跳绳时要求膝盖尽量伸直,前脚掌落地后快速起跳,缩短触地时间,单脚双脚交叉进行。
五、有氧耐力训练
有氧耐力训练的项目成绩是通过运动员进行跑步、游泳、自行车时完成规定所需时间长短来决定,所以要达到最佳的生理状态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最好的有氧训练计划就是可以发挥运动员的长处以及弥补其不足。影响有氧能力运动成绩与以下因素有关:最大的有氧能力、运动的经济性、能源的利用方式、肌纤维的类型特点。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我们的机体越来越依赖有氧代谢的功能,,所以训练的目的就是发展运动员最大的有氧能力;运动经济性是跑步运动中可以取的好成绩的最主要因素,在规定速度中消耗的能力越低,那么运动经济性越高;以强度超过70%最大吸氧量水平进行长时间的运动时,供能的能源此时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但是,最为优秀的运动员要将脂肪的供能比例加大,提高其利用率,这样可以有效的节约肌糖元和肝糖元,从而使有氧运动成绩得以提高;据研究表明,优秀的耐力运动员以I 型肌纤维为主,其具有较高的线粒体密度和氧化酶的活性。经过长时间的耐力训练,肌纤维可以改善其新陈代谢,有氧能力也会有显著的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的发展也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运动训练科学化完善成熟和创新也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但是,我国篮球运动训练的科学化程度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客观地分析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篮球运动员在速度力量训练方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更新观念,大胆的改革创新,脚踏实地的探索符合我国球员自身的训练方阵,尽快提高我国篮球运动的竞技水平。
参考文献:
[1]高鹗,李峨恒.现代篮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
[2]孙民治.篮球纵横[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3]徐跃杰,王兵.篮球教学与训练方法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 报,2001,(3):
[4]王保成,匡鲁彬,王 川.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
体能与体能训练的系统结构探讨 篇5
1、体能的分类及体能系统框架结构分析
1.1、体能的分类
现阶段对体能的定义并不统一, 例如美国体育学者斯坦豪将体能视为人类精神和肉体的适应性;Larson认为体能应分为生活和结构两个方面, 生活中要有存活的能力, 结构中要有形态、技能等方面的适应性;我国田麦久等体育专家将体能视为运动员先天遗传具有的天赋和后天有目的的训练所得到的机体持续运动能力等。但通过上述不同观点可以发现, 其均同意体能是一种运动能力和机体适应能力, 而运动能力在广义上包括常见的跑、跳、攀爬、投、跃等行为, 狭义上涵盖速度、耐力、协调、灵活等能力;机体适应能力又包括对寒冷、炎热、时差、缺氧环境等的适应能力, 所以以功能倾向性作为分类的标准, 可以将体能分为健康性和技能性的体能, 如爆发力、反应速度等为技能性体能, 而有氧呼吸等为健康性体能;以本源作为分类标准, 体能又可以分为遗传性和训练性, 由于人的机体构造并无明显的差异, 所以训练性体能的弹性更大, 这也是进行体能训练的根本原因。
1.2、体能的系统框架结构
以静态的视角观察体能, 会发现体能包括训练对象的身体素质、形态、机能以及训练主体的心智素质, 脱离任何部分都不能称之为体能, 身体素质即人类正常的肌肉活动能力, 是人类体内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 例如速度、柔韧、灵敏等, 通常作为衡量人类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准;身体形态即人类身体的外在具体表现, 例如身高、体重、腰围等充实度元素, 不同的人其身体形态存在差异, 所以体能也没有固定的标准;身体机能即人类生命在延续的过程中身体器官、组织、系统的正常运作, 例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功能运行情况可以通过脉搏、血压、肺活量等指标得以表现, 并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控制, 人体机能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力的根本;心智素质即心理和智力的综合水平, 人类的心智素质直接决定了其对外部变化的反应能力和对自身的调节能力, 所以也成为体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能的系统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由此可见通过对人体形态、机能、素质和心智的分析, 可以对其体能进行综合的判断或对其潜在的体能进行有效挖掘, 为体能训练的方式方法提供参考, 例如一个人肩部较宽阔, 通常其上肢力量较集中;一个人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机能好, 其耐力和韧性较强等, 体能的系统框架结构为体能训练提供依据, 现阶段所进行的体能训练就是针对其基本框架结构有目的、分阶段的锻炼。
2、体能训练的系统结构分析
体能训练作为发展机能潜力或与机能潜力相关的机能要素为目的的大负荷训练, 需要训练对象在特定的环境中接受长时间、高强度的针对性安排, 从而实现运动能力和机能适应能力的提高, 包括心理的适应能力, 由此可见体能训练是建立在明确的训练目标的基础上, 以训练对象的具体情况为参考, 分阶段、长期持续的动态训练过程, 由于训练的目的、对象、阶段存在差异, 所以体能训练应分为基础、专项和综合三个子系统, 此三个子系统并不是时间上的先后之分, 而是根据训练的具体情况确定, 但基础体能训练为整个训练的基础, 体能训练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由于体能训练分为一般人群的常规体能训练和特殊人群的专业体能训练, 而一般人群对于体能训练的结果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其训练并未真正的形成系统, 所以本文中所阐述的体能训练系统结构是针对特殊群体的专业训练。
基础体能训练是体能训练整个系统的核心, 通常包含体能常识训练和素质训练两方面的内容, 常识训练即对身体各部分的组成、名称、作用及修复等相关专业知识的解读, 由于人类的身体结构常规下并无明显差别, 所以常识训练对训练对象并没有严格的限制, 通过常识训练, 训练对象可以按照科学的理论知识自主素质训练, 并针对训练的结果进行自我调整, 由此可见常识训练是基础体能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素质训练等起到提供基础和支持的作用。素质训练相对于常识训练更讲究专业技巧, 例如针对力量、速度、柔韧性、反应速度等进行的训练, 素质训练是基础体能训练中相对级别较高的训练, 训练的强度及具体训练的方法需要根据训练对象的实际情况和训练目标进行调整, 并没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和标准。
专项体能训练的目的性相对于基础体能训练更强烈, 所以其训练对象通常较为固定, 例如以竞技为主要职业的运动员、需要超强体魄和毅力的军人等, 专项体能训练也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一部分是对基础体能训练的延续和升级, 例如专项的耐力、速度、力量训练等;另一部分是针对正常人的生理反应而进行的抗干扰体能训练, 例如抗严寒的体能训练、抗噪音的体能训练等, 由此可见专项体能训练不仅要对训练对象自身进行锻炼, 还需要提升其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使训练对象的生理和心理同时具备特殊条件下做出目标反应的能力。
综合体能训练是体能训练整体系统的最高级别, 它已不再强调对训练对象的锻炼, 而是将训练融入到具体的竞技项目或环境中, 使训练对象通过仿真模拟或真实的环境进行自我磨合和突破, 并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找到独属于训练对象个体的思维模式和动态反映, 将体能训练深化成为训练对象自然状态下的正常反应, 也就是所谓的体能素质, 由此可见综合体能训练已经将客观、程序化的训练模式与真实的情景相融合, 是对整个训练过程进行质变和检验的特殊结构。
在体能训练系统结构中不能为了追求综合体能训练的训练效果而在训练的方式方法上进行随意的调整, 要根据训练对象的体力波动态确定体能训练的方向和路线, 例如体能训练的目标为培养训练对象在百米运动中的耐力, 但采用万米体能的训练办法, 不仅不会为体能训练提供“服务”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体能训练的实质就是有目的、有重点、有区分的对训练对象体内的有序状态进行调整, 使其有序状态在激发和涨落的过程中, 向训练目标转化, 由此可见, 体能训练是通过灵活、生动的策略和方法, 巧妙的利用现实中存在的矛盾, 实现目标的转化, 所以在训练的过程中允许存在一定的迂回, 但迂回的目的是为了整体目标的理想实现。体能训练系统的三个子系统虽然不存在明确的时间先后顺序, 但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专项体能训练和综合体能训练需要有坚实的基础体能训练作保证, 而且在训练条件、训练方式手段等各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特别是对体能训练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在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监督的情况下, 自我能力锻炼和自身机能锻炼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这与健康性体能明显存在差异, 所以本文中所阐述的体能训练主要针对技能性体能。
3、结论
由于体能的概念现阶段并未得到明确的解读, 所以其分类并不统一, 以系统论的观点可以将体能视为身体素质、形态、机能和主体心智共同组成的整体, 而针对各部分的训练都可以实现体能整体的提升, 将体能训练视为动态发展的系统过程, 需要基础、专项和综合的体能训练形式共同支撑, 所以体能训练的科学性不能单纯的以一种指标作为参考, 而是个动态可持续的过程。
摘要:体能作为体育研究领域重要的参照指标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针对运动员、学生、战士体能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逐渐增多, 但对其实际效果并未有明确的评价标准,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现阶段对体能的理论研究成果, 以系统论的观点对体能及体能训练系统结构进行分析, 以期通过探讨能够为体能训练的科学化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体能,体能训练,系统结构
参考文献
[1]赵朋霞.山东省女子手球队体能训练过程控制与对策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 2013.
[2]胡法信.中国女子篮球职业联赛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11.
刍议排球训练的体能训练 篇6
1体能训练的概念
1.1体能。 对于体能的概念, 每个国家的学者都对它有不同的定义和理解, 不管差距如何, 但总体的核心思想还是没有很大差异的。 美国人对于体能的定义是“ 每个人都能精力旺盛地去执行每天规定的事项, 还不会感到特别疲劳, 然后再以充足的活力去休闲, 并能应对突发的事件发生”。 而最普遍都人为体能是一名运动员最基本的运动能力, 也是竞技能力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1.2体能训练。 所谓体能训练, 就是激发一个人的机能潜力以及相关的体能要素, 并以此为目的进行负荷量大的训练, 是经过长时间、超负荷以及强度极高的持续性训练。 主要的目的就是让人体的技能系统以及各项器官都经过超负荷的训练, 让体力和心理都能适应这种超负荷的训练, 从而激发运动员的技能潜力, 使运动员具有顽强拼搏和较高的体能, 从而在比赛中发挥出更好的状态。
2体能水平主要的构成要素
对于运动员来说, 排球运动中主要的体能要素包括运动耐力、 整体的力量以及专项的速度三方面, 下面逐一进行介绍。
2.1运动耐力。 运动耐力在体能训练中是比较重要的, 主要是经历长时间和强度高的专项训练, 使其能力有所提高。 在这方面主要有综合耐力、移动耐力和弹跳耐力。 进行运动耐力训练的时候主要激发的就是运动员机能系统中的各项能力, 能够在实际的比赛中将这些潜在的机能都有效利用上;同时还训练运动员在疲劳时候坚定的意志和心理素质。 对于耐力训练, 是要制定合理计划的, 运动员除了正常的训练之外, 还要每周或者每两周都进行一次耐力训练。 在日常的训练中, 还可以适当的安排强度相对小一些的耐力训练, 并且要满足于运动员实际比赛中对耐力的需要。 如果日常训练中的身体训练以及技术、战术训练都安排和训练的比较好, 就能使运动员的耐力有所提升, 尤其在技术战术训练过程中, 从训练时间、训练强度以及训练密度上都能和实际比赛中的长时间和高强度结合在一起, 满足于比赛的要求, 在一定意义上, 这看似训练, 却近乎实战, 并在训练量上已经超过了实战。 如果运动员有足够坚定的意志, 也能使其内部的动因充分发挥出来, 使其抗疲劳能力有所提高, 还能使耐力训练的水平有所长进。 所以, 注重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和品质是耐力训练中不能忽视的问题。
2.2整体力量。 排球运动员的体能基础就是力量素质, 这也是技术战速快速转变和应用的基础。 新形势下对排球运动员的要求是, 身体各个部门都应该接受力量水平的训练, 并能承受住高强度的训练。 尤其是手部、上下肢体、脚部以及腰部, 这些部位都要进行专门的系统化和力量化的高强度训练, 这要的目的就是使运动员各个关节肌肉的力量得到训练, 使身体的力量得到整体性的提高。 从未来排球的发展趋势上看, 整体力量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我们应该重视的。 相对于力量的增长来说, 增长的越快它消退的也就越快, 要是增长的慢它消退的也就越快, 所以进行力量训练的时候要注意逐渐增长, 不要急于求成。 进行超负荷的训练就能使肌肉收缩的程度达到最大化, 这样能刺激肌肉的肌力, 如果运动员适应了某种负荷之后, 再增加相应的负荷刺激, 这样就能逐渐提高肌力。
有计划的恢复: 运动员的力量增长往往不是一条直行向上的曲线, 适度的休息和恢复以及适当的营养对其增长是必不可少的。 训练手段和方法力求多样。 任何单一的训练方法都会使队员感到枯燥甚至厌倦, 任何练习手段对队员的机体的影响不可能是全面的。 为了提高队员的练习兴趣, 全面增强队员的身体机能, 应根据力量训练的任务, 结合队员的身心特点, 力求将训练手段的方法新颖、多样化。 力量训练应遵循刺激———适应的基本理论。 体能训练就是通过各类身体联系, 刺激运动员的机体, 使之产生训练适应, 达到提高机能能力的目的。
2.3专项速度。 排球运动速度的应变性、稳定性、隐蔽性和突然性是其专项的特点。 但是, 绝对速度是排球运动专项速度的前提基础。 专项速度包括:反应速度、移动速度、挥臂速度、起跳速度。 速度训练要保持经常性, 并对提高动作速度不断提出具体要求。 训练中应结合排球运动的特点训练速度, 应多采用视觉信号, 让队员做出相应的反应动作。 应把专项速度练习和专项技术结合起来。 专项速度练习可以帮助队员建立专项条件反射, 从而能更快地提高专项技术的反应速度。 应以多种手段提高速度素质。 要以与速度素质相关的其他素质促进速度素质的提高。
3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特征
排球运动属技能类集体对抗性中的隔网对抗性项目。 排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具有鲜明的专项特征。 具体表现为:
3.1网上争夺。 这是排球比赛中攻防对抗的焦点, 扣球和拦球是制胜的关键。 排球运动员在身材型化的前提下, 不仅要跳的高、冲的远, 而且还要跳的快、能持久。
3.2接发球和接扣球能力。 这是排球比赛取胜的基础, 低、中、高重心的反应速度、移动速度和方向的移动能力, 是提高防守起球效率的关键。 排球运动员不仅要反应快、身体重心变方控制能力强, 而且还要具备快速移动能力。
3.3扣球。 这是排球比赛进攻和得分的最主要的手段, 比赛中扣球效果优劣一方面取决于运动员的身体和跳跃能力, 另一方面取决于运动员击球的挥臂能力。 运动员的击球挥臂, 即要挥的快、又要力量大, 同时还必须具备灵活的变向挥臂能力。
结束语
现代排球运动的发展表明, 良好的专项技术体能是运动员充分发挥技术、战术、承受大负荷训练、高强度比赛、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以及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保障。 因此, 只有在日常的训练中科学、 系统、有计划地对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 才能保证运动员能在激烈、 高速的排球比赛中合理运用技战术, 占据体能优势, 并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1]马彩兰.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 (4) .
[2]张榉斌.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2 (1) .
简述击剑体能训练 篇7
1 击剑体能训练的概念
击剑专项体能是指在比赛中运动员所展现出的耐力、速度、灵敏和协调等专项素质, 是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专项体能即包括运动员先天遗传和后天训练所表现出来的机体运动能力, 这与运动素质水平、系统器官机能水平、运动员机体形态结构、基础代谢水平、意志品质和外界环境等息息相关。
2 一般速度训练
本文在汲取前人经验结果的基础上, 对击剑项目本质有了深入的了解, 击剑属于手持武器直接对抗的项目, 是考验运动员反应、移动和动作速度的运动。总地来说, 击剑进攻是快和变为主, 运动员不能停留在基本技术学习上, 需要培养长期实战意识和竞技能力, 从而提高比赛成绩。击剑运动离不开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 只有同时提高这两种速度素质, 使其达到竞赛要求, 才能有效提升击剑运动员击剑水平。这就要求培养运动员良好的身体素质, 使运动员能够在比赛中发挥其应有的技战术水平。
一般速度训练可以通过听、看信号练习, 迅速改变方向, 起动跑跳, 花样跳绳和各种游戏来锻炼击剑运动员的反应能力, 增强运动员的灵敏度, 通过这样的游戏能够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和注意力, 有助于锻炼运动员的反应速度。速度是击剑运动不可缺少的素质, 专项速度素质是启动和反应速度、位移速度、动作速度。这几者具有相关性, 反应速度对位移速度与动作速度有着决定性作用, 综合考量击剑运动反应速度是一种复杂反应速度, 运动员要准确掌握战机, 作出适时反应。
3 专项速度训练
从物理学的角度, 可以将专项速度训练看做物体从A点移动到B点, 也就是动作速度与位移速度。而速度又可细化为平速阶段、加速阶段和减速阶段。一名优秀击剑运动员的出剑速度和起动速度极快、极准, 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一次攻防, 掌握最大位移中有效攻击距离。起动加速过程中, 越短暂的脚触地时间越有利于攻守。因此, 最大跑速训练极为重要。部分运动员对跑动练习无所适从, 手臂摆动与身体运动不协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点, 动作因素和上肢力量不足, 这样对运动员训练极为不利, 影响最大速度的发挥, 损害其速度能力。运动员上肢训练可以采用手抓球练习、杠铃腕屈伸、杠铃颈前快速推、手腕正反卷杠铃片和实战姿势站立强度。手抓球练习主要是为了锻炼运动员的指、腕关节控制能力;杠铃腕屈伸是为了提高腕关节的快速屈伸力量;其余几点锻炼方式是为了锻炼肘关节的快速屈伸力量和手臂专项力量。
展开专项速度练习。训练组合式击剑运动训练, 提高运动员运动耐力和移动速度, 加强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运动员统一着装, 呈一列横队的实战姿势站立, 沿剑道方向连续后退或前移, 运动负荷后心率一般在每分钟185次以上。教练员可以在专项灵敏素质训练中经常变换动作练习信号、剑击目标练习, 采用急停、手上动作、变换步法、记命中率等方法进行击剑运动员专项灵敏素质训练。在击剑全面训练中, 开展有意识、有针对性的体能练习是必要且必须的, 同时还需要结合专项技术动作和要求。击剑运动员应持剑呈弓步连续射靶, 提高击剑运动员动作连贯性、进攻深度、耐力、攻击速度。以运动员的身高为依据, 科学设计远距离攻击点, 维持标准击剑弓步射靶, 进一步完成前进弓步射靶、目标集中, 击剑运动员可以以呐喊的方式提高士气, 反复刺靶。
4 培养时机感
击剑运动是一项针锋相对、战况激烈的比赛项目, 只有拥有良好的时机感, 保持动作的有效性, 才能在赛事上立于不败之地。在特定时段内感知能力就是时机感。在击剑比赛当中, 最佳的防守和进攻机会转瞬即逝, 只有掌握这有利的瞬间向对手展开攻势, 才是取胜的关键。因此, 我们在日常训练当中, 要重视对运动员判断能力的培养, 使其能够迅速抓住对手的破绽和规律, 快速出击。我们可以观察对手步法移动规律、移动过程中准备情况、防守、动作等对其进行判断。
运动员竞技能力完全取决于击剑运动员的专项感知觉水平, 也就是时机感、剑感、距离感、节奏感, 完美的击剑动作必须要体现以上感知觉素质, 时机感强就能够在瞬间击中对手, 剑感好就能够以最小的力发挥最大的效果, 而节奏感和距离感则有利于击剑运动员迅速根据位置判断出攻防的最有效方法。
5 心理能力训练
我国击剑运动员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逐渐提升的现代社会, 选手间的较量更大程度上是心理上的较量, 比拼的是心理素质, 击剑运动更大程度上是对运动员力量、速度和控制力的考验, 由于击剑对手是人, 而跟人有关的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运动员想要取胜就必须具备较强的体能、熟练的战术和技术, 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
6 结语
出于对击剑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整体考量, 我们必须加强击剑运动员体能训练, 提高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 以便于击剑运动员能够在比赛中超长发挥, 提高我国击剑运动水平。
参考文献
论排球训练中专项角色体能训练 篇8
1 排球运动员角色与体能关系
无论是出于培养专业运动员需要, 还是日常运动与娱乐需要, 排球的团队性要求必须有着明确的分工。这种分工不是根据个人喜好, 而是立足每个人的基础条件, 例如身高、弹跳及其他的体能素质等。因而, 对于排球运动员体能与角色之间存在着决定与被决定等关系。
1.1 角色与体能对称性
在排球运动的实际中, 无论是国际性的排球比赛, 还是沙滩朋友之间的游戏, 都在团队中相对地分工, 如主攻手、二传手、副攻手等, 这样的区分一方面根据选手的身高与排球对抗的要求, 另外与选手的的体能有关系。例如自由人就需要有着团队中最快的反应速度, 因而对其体能就有着较高的要求, 不管是个人的耐力、速度与爆发力上都会比别人要求的高。因而, 也就表现为角色与体能的对称性。角色与速度的对称, 例如对自由人与副攻手, 都需要相对其他的角色较快的反应速度计灵敏性, 在这种情况下才会在自己角色作用的发挥下, 积极地位主攻手等创造各种进攻的机会, 以及对对方的进攻采取快速的弥补与挽救。角色与力量的对称, 在运动中力量往往速度成正比, 例如团队中发球与扣球作用的角色, 如自由人就需要有着较大的手臂力量, 才能通过发球给对方制造混乱, 进而为己方战术战略等调整与进攻制造机会。因而, 对于各种角色而言, 立足在各自的功能上就需要不同的速度、敏捷性与力量来支撑。
1.2 角色与体能之间的互补性
所谓的互补性主要是针对整个团队而言的, 在排球比赛中对于队员的身高有着严格的要求, 例如副攻手就是队伍中最高的球员, 而自由人就是队伍中相对最矮的球员。在这种高矮不均的队伍中, 却能让他们通过各自的优势的发挥来体现队员之间的互补性。身高与速度的互补, 如自由人与副攻手之间, 就会在防守中通过各自的优势发挥, 形成穿插流动的补救、助攻之势, 使得整个团队一次次地从危机中走出来, 进而制造进攻的战机。在对抗实践中, 副攻手往往可以借助对方打击度较高的进攻球, 而自由人则会穿插中发挥身材矮小及速度灵敏的优势, 去防守副攻手遗失的进攻等, 由此身高与速度的互补则自然形成。幅度与力度的互补, 排球运动更需要精准度, 例如传球、垫球、扣球、拦网等等, 因而就要注意在相关动作完成的幅度与力度。
2 排球训练中专项角色体能训练方法
由此角色与体能的相关幅度与力度互补性是尤为重要的, 所以主攻手就需要有强大的右手扣杀能力, 通过他或她高强度力量的扣杀, 给对方制造失误或直接扣杀对方等, 从而为己方创造胜利的机会。同样对于二传手而言, 必须注意自己的传球的幅度和力度, 才能为主攻手的扣杀创造最佳时机和着力点, 进而让主攻手爆发出最大的力量来。
2.1 针对性训练
这需要根据学生的身高、基础体能优势对学生展开分类, 直接把学生定位在确定角色上, 进而按照角色进行分组。例如主攻手组、副攻手组等等, 然而, 根据相关的角色的要求, 进而开展专项的体能训练。速度训练, 对于排球运动, 速度有奔跑的速度, 如主攻手助跑的速度, 自由人穿梭的速度等, 也有副攻手与二传手横向移动的速度, 因而, 高校教师必须针对角色需要开展各种速度的训练, 尤其是以短跑冲刺的速度为主。耐力训练, 排球运动是严格时间要求的, 对于运动员而言就需要有较强的耐力作为支撑。这种训练无论是那种角色都需要加强, 因而可以开展团队性的耐力训练, 如针对腿部耐力的长跑训练、针对腰部耐力的仰卧起坐、针对手臂耐力的哑铃训练等。这种耐力也要根据角色展开不同的训练, 例如对主攻手可以侧重加强手臂耐力训练等。敏捷性训练, 由于排球场地相对较小, 且在对抗中各自有着职责的分工, 但是, 为了完成各自的任务或角色, 就需要加强敏捷性的训练。如前述副攻手与二传手都需要有快速地移动速度, 因而这也属于敏捷性的一种。这种训练需要通过非常对称性与非常规的练习, 如横向的移动练习、队员之间的防守突破练习等, 尽可能地提高队员的灵活性, 在为对方制造混乱的同时为自己制造战机。扣杀力量训练, 这种力量主要针对主攻手与副攻手, 由于他们的角色决定了他们可能会随时根据对抗形势展开扣杀等进攻, 因而需要专门加强他们的弹跳与手臂力量, 这种训练借助专门的体育器械来加强, 使得训练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避免盲目性。例如加强对于哑铃的训练, 以练习他们的手臂力量。传球准确性训练, 对于二传手、副攻手、自由人都需要精准的传球的技术, 才能为主攻手的扣杀创造最佳机会。因而, 这种训练需要针对性的加强, 甚至可以采取专业运动训练的办法进行。作为高校而言, 可以结合篮球运动训练的方法, 让学生在穿插跑动中去加强传球准确性的训练, 由此可以增强他们的排球运动与比赛意识。
2.2 综合性训练
对于上文中所述的针对性训练, 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各种角色的体能素质, 但由于缺乏这种宏观的训练体验, 因而, 在实践中往往会造成队员个人表现的痕迹, 例如在实际的对抗中, 队员都会积极地表现自己的体能优势, 如自由人积极的奔跑、主攻手忙于扣杀等, 反而会对整个队伍的和谐性造成伤害, 加强综合性的配合训练非常必要。多对一训练, 既在训练中其他角色围绕着一个角色专项体能的提升做辅助性的训练, 如其他角色针对培养自由人的速度展开训练, 再如针对培养二传手的精确传球训练, 在这样的氛围中不仅可以专项提高角色能力, 也可以加强队员之间的配合练习, 使得一举多得。多对二训练, 多对一练习往往耗费的成本相对较大, 一般可以针对临时性替补队员的采用, 在日常中可以采取多对二的练习, 这样可以一次性地强化训练两种角色, 且在这种多角色的训练中可以更加密切地结合实战的实际展开, 因而更加切合整体性的需要。尤其对于培养队员之间的团队意识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
2.3 对抗性训练
这种对抗性并不是两队之间的对抗, 而是团队内部的模拟对抗。即在团队内部采取干扰性的训练方式, 让队员展开突破练习, 进而在这种不断模拟中获得专项体能的提升。当然这种对抗训练最好和战术结合起来, 如在进攻战术的模拟中则可以采用助跑扣杀干扰对抗训练, 在防守战术中则可以采取移动干扰对抗训练, 由此便可实现一举多得。
2.3.1 传球干扰对抗训练
在排球比赛中需要队员之间传球的精准性, 因而, 为了培养这种专项能力, 队员之间如针对二传手与副攻手采取传授精准干扰对抗, 让他们在尽可能地区战胜现实的障碍的基础上去提升自己的实战能力, 不仅能在实战中排除因为自己队员的意外造成的干扰, 也能快速地判断对方的队员队形变幻来寻找对方漏洞等。
2.3.2 穿插干扰对抗
相对于二传手与自由人而言需要加强跑动来实现助攻与防守等, 其他队员可以采取故意性的干扰, 以到达针对队员的训练的目的。
2.3.3 助跑扣杀干扰对抗
这种情况主要针对主攻手和副攻手, 如何让他们能够在尽可能切合的场景下激发他们的战斗力, 让他们发挥出尽可能的潜力来, 就需要营造既定的氛围, 让他们达成个人技能与体能的突破进而实现理想的扣杀。
2.3.4 移动干扰对抗
相对二传手与副攻手而言, 就需要较强的移动能力, 为此其他队员可以采取移动干扰法来加强他们训练的强度与真实性, 使得他们在实战中能快速地寻找自己的位置并发挥作用。
3 结语
我国当前来说, 对于排球运动员的训练虽有着较为成熟且领先世界的经验。然而, 在立足于高校群众化的排球运动中, 却还需要展开针对性强的教学探索, 让高校大学生的排球运动, 既能保持与调动大学生的兴趣与斗志, 同时又使得高校排球的教学与运动都获得提升, 根据高校排球教学及其运动实践, 因此, 加强专项角色体能训练是必须且亟待开展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付强, 朱征宇.试论排球训练中的模拟训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4 (2) :88-89, 91.
[2]郭亮.排球运动员爆发力优化训练方法的实验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6) :174-177.
[3]闫琪, 师玉涛.功能性体能训练在排球项目中的应用[J].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2 (1) :24-26.
体能专业化训练 篇9
关键词:足球训练;体能训练;技术;战术
体能是指在神经系统控制下,身体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身体素质。在足球训练中的体能训练通常有技术、战术、体能、心理等方面的训练。在课余训练中如何把学生的体能训练结合足球技能,是体育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一项课题。
一、足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
足球是一项强度高、间歇性强、节奏性强且节奏多变,技术、战术复杂,对抗性强的混合性非周期的体育项目。因此,在足球训练中,学生在场上要进行大量的跑动,而比赛时间又很长。所以对学生的体能需要提出很高的要求。而在足球比赛中,不同的学生位置不同,所以针对不同位置学生的体能要求也不尽相同,教师应根据这一情况进行区别对待,制定适应不同位置学生的训练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从足球比赛的角度来讲,在课余对学生进行训练时,教师首先应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保证学生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其次,教师应训练学生的冲刺能力,培养学生的爆发力。再次,教师应训练学生的耐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时,可以加入结合球的训练内容,增加训练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最后,在体能训练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补充营养,加速学生体能的恢复过程,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二、足球训练中的体能训练
在足球运动的体能训练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位置与身体素质设置不同的体能训练,并坚持间歇法、持续法、循环法、比赛法为主要形式的锻炼来训练学生的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据统计显示,在足球比赛中学生需要有8706~14274米在场上奔跑。其中高速冲刺约200次,期间还夹杂很多爆发动作。因此,在体能训练中,教师应将有氧与无氧代谢两种能源供应方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有氧耐力训练中,教师可以采用连续负载法,进行无间歇的负重训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长时间、低强度的训练,如: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进行带球绕杆、过障碍练习、5×25交替跑训练等。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重复训练法,让学生对同一动作进行多次训练,如:一对一攻防、二对一攻防等训练,强化学生的条件反射,加强学生掌握和巩固技术动作。另外,在无氧耐力训练中,教师应训练运动员在机体活动的过程中,产生更高的乳酸值。因此,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置适合的强度与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训练,同时应保证学生在每次训练时都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从而保证学生身体始终处于高乳酸状态的水平,实现无氧耐力训练。如:教师可以采用不改变练习时间、缩断间歇时间或不变间歇时间、加长练习时间、一对一对抗、一人带球另一人尽全力假抢、若球丢则交换角色等训练,从而训练学生的冲刺能力,增强学生的无氧耐力。
三、训练中结合技术与战术
在初中课余足球训练中,教师应将技术训练与战术训练相结合,在提高战术训练质量的同时发展体能训练。因此,教师应将体能训练融入技术、战术训练中,锻炼学生在疲惫状态下也可以有效地控制足球,提高学生的体能与对足球的自信。如:让学生两人一组,学生A负责抛半高球给B,B脚内侧切送球回给A。要求B在距离为5米的直线一端左脚切送给A,动作完成后迅速转身跑到另一端用右脚切送球给A,以此循环,时间为1分钟,间歇时间为2分钟。通过这种训练,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在高强度的持续紧逼下对技术、战术的合理利用,同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比赛节奏。
在初中足球训练中,教师可以在充足的课余时间中,尽可能地让学生模拟比赛,在满足比赛需要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状态。如:教师在平时的技术、战术讲解中,将体能训练贯穿其中,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在训练中的理解,提高学生战术、技术与体能的全面发展。同时,这样的训练也会让学生感到不那么枯燥与乏味,有利于达到进行体能训练的最终目的。
总之,在世界足球的舞台,中国足球运动员一直因为诸多方面的原因未能有出色的表现。因此,社会应高度关注青少年的足球发展,初中生正处于足球运动生涯中一个起步与巅峰之间的发展阶段,在初中课余时间重视学生的足球体能训练,改进体育教师的管理方式与训练手段,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做出一些创新,将足球技术、战术与学生的体能训练相结合,在长期的训练中使学生将足球踢得更好,从而为我国足球运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来为我国足球运动的腾飞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金超.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特征分析[J].体育科技,2015(5):39-40.
[2]李旭天.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理念若干问题的理性思考[J]. 当代体育科技,2015(34):76-77.
刍议篮球训练中的体能训练 篇10
一、篮球训练中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 一) 重视程度低, 缺乏系统的体能训练内容
从我国目前的篮球运动发展来看, 篮球队里的教练人员越来越少, 不能满足日常篮球训练, 往往一名篮球教练要教很多运动员, 不仅要教授篮球战术, 还要负责体能训练, 使教学效率偏低。 同时, 由于教练的精力和能力有限, 在体能训练时缺乏相应的标准和策略, 训练大多是以经验为主, 相对于国外的篮球体能训练还差很多。 由此可见, 国内篮球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仍需不断加强。 据调查发现, 90%的篮球训练员要重视体能训练, 但是往往以战术训练代替技能训练, 只是解决了运动员在速度和配合上的问题, 而对基础力量的训练不够, 当篮球比赛进入僵持阶段将会耗尽运动员的体力, 从而影响到运动员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 体能训练手段单一简化, 专项训练过少
我国篮球体能训练方式过于单一, 缺乏针对性, 容易造成运动员的身心疲劳和信心降低, 影响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在体能训练时, 教练员通常会根据相同的标准评价所有运动员, 忽视运动员的个性差异和具体水平。 而且训练方式枯燥低效, 与现代化教学脱轨。 比如为了提升运动员的耐力, 教练员单纯地利用田径运动进行训练; 为了提升运动员的弹跳力, 教练员单纯地利用跳高进行训练。可是长时间以这种单一的方式训练会降低运动员的兴趣, 让运动员对体能训练感到盲目。一般体能训练通过以后, 应该针对篮球比赛中所需要的技能进行专项的体能训练。 但是, 目前篮球体能训练缺少专项训练内容, 并且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相脱节。
(三) 与战术训练相脱节, 对训练目的模糊不清
体能训练是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基础, 在篮球训练中体能训练应该与战术训练相结合。但是实际的情况是, 教练员通常会错误地认为在有限的时间和运动员有限的体力范围内安排好各种训练的难度, 就能够达到体能训练的目的。这种体能训练与战术训练脱节的方式会对运动员造成极大的影响, 容易在运动过程中受伤。 同时, 在体能训练时不考虑到运动员的实际水平, 容易错过他们的最佳发展期。 篮球作为一项高强度、超负荷的运动项目, 如果不能有效地把握篮球比赛的特征, 对训练的规律认识模糊, 就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 比赛中的投篮机会大部分是靠全力奔跑得来的, 仅靠平稳的运动是不能赢得比赛的, 必须让运动员意识到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二、篮球训练中体能训练创新发展策略
(一) 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相结合, 强化运动员的身体机能
在篮球体能训练时, 必须要注重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结合, 因为二者结合可以有效地改善篮球训练的现状, 实现高效的训练效果。一般训练是以提高自身的体质和各项运动能力为目的。 跑步是一般训练的首选, 使全身都得到有效的运动。专项体能训练是针对自己的专项特别计划的体能训练。比如做俯卧撑是为了锻炼胸肌, 做仰卧起坐是为了锻炼腹肌, 做蛙跳是为了锻炼腿部肌肉等。篮球训练要把强化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作为目标, 让运动员有训练的方向。 完整的体能训练可以分为专项体能、力量、爆发力、速度、灵敏等多个项目。体能训练应以无氧 (能量反复消耗的) 和快速恢复的高强度练习为主。 在训练完成后, 可以通过慢跑、罚球等方式进行放松。
(二) 利用现代化训练仪器, 优化体能训练体系内容
随着科技的进步, 篮球体能训练可以通过各种生理指标以及技术数据监控体能训练过程, 让运动员可以清晰直观地了解自己的训练强度以及训练负荷, 然后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合理安排体能训练的运动负荷, 争取保持最佳的身体状态。 现在市面上出现了很多记步软件, 可以记录走步、跑步以及各种运动, 还能够分享到社交网站。在篮球训练时也可以采用记步的方式, 给自己设定目标, 督促自己保质保量地完成训练任务。 同时, 针对篮球体能训练内容不健全的状况, 我建议运用多种技术诊断方法和手段, 评价体能训练的效果, 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体能训练体系。比如设置篮球体能训练小组, 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和鼓励, 长期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能训练活动, 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三) 树立体能训练指导思想, 注重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
篮球体能训练是和篮球比赛相适应的, 也是体现在篮球比赛中。 篮球体能训练指导思想贯穿于篮球训练的始终, 如果训练指导思想被弱化, 那么篮球运动就失去发展的方向。 在树立体能训练指导思想的时候不能脱离篮球运动员的身体情况, 要做到以人为本, 并且在实施训练计划的时候能够做到根据运动员的差异合理选择训练内容, 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 现阶段篮球体能训练的指导思想应该贯彻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原则, 强化篮球运动员的基本功, 树立独特的技术风格, 坚持以攻为主、攻守兼顾的战术, 同时还要培养篮球运动员的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 促进运动员全面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进行篮球体能训练时教练员应该结合运动员的自身情况, 合理制定相应的体能训练计划方案, 并且征求运动员的意见和建议, 积极转变训练方案。 教练员要充分认识到不同的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不同, 他们在训练时所能承受的极限也不同, 所以要注重不同的技术与战术, 创新训练内容, 科学地帮助运动员提高身体素质, 避免在训练时发生损伤。
摘要:体能训练在篮球训练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仅是进行篮球运动的基础训练, 还是增强力量的重要方式。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有利于运动员养成正确的体育精神和体育习惯, 为篮球运动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但是, 篮球体能训练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使得运动员易受到伤害。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进而探索篮球训练中体能训练的创新发展策略, 希望为篮球运动的体能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篮球训练,体能训练,运动战术
参考文献
[1]王毅飞.浅谈篮球训练中体能训练存在问题[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2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