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能

2024-10-22

健康体能(精选12篇)

健康体能 篇1

一、现阶段幼儿体能的现状调查

近年来, 幼儿的身体素质都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各项的发育指标都在提高, 一些过去很常见的疾病基本上很少见了。但是, 这也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 每当到了春季或者是秋季的时候, 有不少幼儿园经常出现一个很严重的现象, 就是当一个孩子在患上了感冒之后, 在很短的时间之内, 马上就传染了一大片, 这也就表示, 现在幼儿自身的抵抗能力很弱, 肺活量也逐渐下降, 只要进行一些轻微的运动, 就会觉得体力不支。对于相应的标准来说, 幼儿的体能素质还达不到一个好的水平, 比如说速度、耐力、灵敏度、协调力等。这个现象也不得不让人思考, 为什么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 幼儿的营养也能跟得上, 但是他们的体能却越来越差, 其中的原因就是, 大多数家长和教师只顾着幼儿的智力和学习问题, 对幼儿的体质健康越来越不重视了, 这个现象是很普遍, 而且也是很严重的, 对幼儿身体素质的培养还不够重视, 所以, 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 幼儿园可以开展一些体能活动, 通过健康的合理的体育活动, 来促进幼儿更健康地成长, 增强幼儿的体质。

二、开展幼儿健康体能活动的尝试和思考

1. 加强教研活动, 提高体能活动质量。

根据健康的体能活动, 幼儿园可以开展对体能活动的思考, 加强对活动的管理, 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 起带头作用。在学期初, 教师可以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 有关于幼儿体能活动的计划,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 对于各种体能活动设施的建设, 幼儿对于哪些体能活动感兴趣, 以及怎样引导幼儿去做, 还有参与体能活动的积极性, 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另外, 还可以每月一次对幼儿的体能活动情况进行观摩, 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提高体能活动的质量。

2. 军事拓展训练, 锤炼幼儿坚强品质。

幼儿园也有必要进行军事训练, 幼儿时期也正是锻炼的关键时期, 可以请专业的教官对幼儿进行训练。在军事训练活动中, 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 还有幼儿的身体条件, 根据幼儿的体质, 制定相应的训练内容, 符合幼儿自身的身体条件, 经过军事活动的锻炼, 幼儿的身体素质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3. 利用一日生活, 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在幼儿一天的日常生活中, 有很多体能活动的时间, 比如说早晨的活动, 体育课, 还可以利用各个环节进行健康体能活动, 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活性。耐力和速度也是非常重要, 任何训练和运动要有效果, 对于其他的环节来说, 比如冷空气对鼻子的刺激, 可以增强幼儿的肺部功能, 促进血液循环, 增强幼儿的抵抗能力, 这也是幼儿能够进行体育活动的良好的基础, 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更好地运动, 只有更好的运动, 身体才会更加健康。

4. 丰富体育项目, 多效并举搭建平台。

一般来说, 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不够多, 不够丰富, 所以对幼儿的身体素质的提高也就没有很大的效果。因此, 为了增强幼儿体质, 应该不断丰富幼儿的体育活动的项目, 比如说建设攀爬区、轮胎区, 组织相应的活动。也可以根据本园实际情况来建设, 自制一些安全的玩具, 教师要安全地引导幼儿, 到相应的区域进行体育活动, 这样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同时, 教师们要时刻关注幼儿对体能活动的兴趣, 运用多样的体育游戏让孩子们选择, 传统的和现代的, 有效提高幼儿的运动技能。

5. 创新材料玩法, 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目前, 大多数的幼儿园的各类体育游戏陈旧单一, 有很多现代化的玩具, 很少有自己制作的, 这样很难适应当前幼儿们的教育发展的需要。应该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在开展各种体能活动过程中, 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探索活动, 对于同一种活动来说, 可以让幼儿充分尝试到各种不同的玩法。如, 玩气球这一传统游戏, 通过不同方向来改变玩法, 引导孩子可以用身体的各个不同部位玩气球, 运用各种方法来玩游戏, 尽量发挥想象力。还可以把幼儿分组, 进行小组竞赛。这样的引导, 可以更大限度地利用游戏的材料, 不但使得幼儿的体育活动更加丰富, 还可以增强幼儿对体能活动的兴趣, 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增强体能游戏的趣味, 既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又可充分发挥游戏材料的创新性。

6. 利用园所特点, 营造宽松游戏环境。

中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曾经说过: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在建设幼儿园的场地、幼儿园的布局、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布局、幼儿的玩具等方面对幼儿进行学习环境和体能活动影响的相对重视, 来营造幼儿放松的温馨的游戏环境, 使其更加符合幼儿健康学习和成长需要。同时, 可以增加一些游戏和运动设施, 如改造运动场地, 增加沙池, 也可建造幼儿攀爬墙, 或者是幼儿篮球架、足球场地。在宽松的环境下进行户外活动, 幼儿可以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进行游戏, 其体能会得到更好的锻炼。

三、结语

目前, 幼儿园的体能活动的形式单一, 导致幼儿对运动失去了兴趣, 不能适应幼儿的需要, 为了幼儿的体质得到良好的发展, 建设健康的运动环境, 开展幼儿健康体能活动变得至关重要。要重视幼儿的身体素质, 多进行体能活动, 才能使其更加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曾文津.利用体能活动促进幼儿体格的发育[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幼教研究) , 2012, (01) .

[2]王岩.中原城市群城区幼儿园幼儿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 2011.

[3]林静.湖南省N县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现状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10.

健康体能 篇2

明凯镇中心校历时四天的小学生体能健康测试工作于 11 月 14 日上午圆满收官。

测试现场,各个项目都有条不紊地进行。在项目负责老师、班主任、学生共同努力和积极配合下,测试工作开展的井然有序,学生都展现出了自己最好的运动水平,圆满顺利地完成体质测试。

本次体测活动,不仅对全镇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为学校今后开展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活动和安排体育锻炼提供科学依据。

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的完成学业!努力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此次体育达标测试的开展,引导了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使孩子们在运动中体验快乐,在运动中获得健康,祝孩子们天天快乐,健康成长!

据悉,在完成对全镇小学体能健康测试后,测试组人员不顾疲劳,再接再厉,于今天下午开始了全镇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

健康体能 篇3

关键词:健康体能;大学生;大连

一、前言

身体健康是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社会、回报祖国的基本前提。以增进健康和提高基本活动能力为目标的健康体能主要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身体成分等[1]。保持良好的体能可以使身体更健康、精力更旺盛、生命更有价值。研究大学生健康体能的变化特点和规律,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帮助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服务,为增强大连高校体育工作改革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目前大连市共有高校20所,其中本科12所,专科8所[2]。研究对象的总体情况详见表1。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登陆国家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网,进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通过数据管理平台下载2007、2008及2009年申报的大连市高校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中与健康体能相关的测试数据。通过CNKI采用电子检索手段,重点查阅近几年的教育类、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和相关研究成果,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2)数理统计法。将近三年大连市高校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中与健康体能相关的指标采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并统计分析、分类汇总,制作图表。(3)对比分析法。将近三年大连市高校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中与健康体能对应的测试项目的测试结果加以比较,以了解大连市高校学生健康体能的变化特点和规律。(4)访谈调查法。依据本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遵循社会科学调查的原理和要求,以有的放矢,保证高效率为原则,访谈内容涉及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及教育、教学理念(大纲、内容、方法、课堂模式及课程评价)等。访谈结果为提出增强大连市高校学生健康体能的对策服务。访谈对象来自大连市部分高校的领导、老师和学生共43人。

三、结果与分析

1.身体成分。偏轻趋势的体重会影响身体的匀称度和身体形态发育水平,同时也反映出营养状况欠佳的问题,而肥胖倾向的体重的危害性在于存在较多的健康隐患,不仅影响形体美,产生自卑感,还会引发心理问题。测试数据显示:2008年与2007年相比标准体重的学生略有增加,但2009年又下降了一个百分点,而超重和肥胖的总数基本持平,偏轻体重的比例略有下降,过轻体重的学生2008年回落近两个百分点后又有上升趋势。偏轻趋势的体重人数总体超过了40%。各年级标准体重的女生均多于男生,而肥胖的男生均多于女生。近三年大学生身体成分比较没有显著改善。应该说男生肥胖与女生偏轻的体重倾向仍是体育教学中值得关注和亟待针对性解决的现实问题。

2.心肺耐力。(1)台阶指数。人体在工作后需要快速消除疲劳和有效地恢复机能,适时缓解压力,这需要良好的循环系统机能作保证,同时对增进人体活力和心理健康等也都有益处[3]。测试数据显示:大学生台阶指数评定总体上三年的各等级比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优秀比例逐年攀升,增长12个百分点,良好以上的比例提高4.5%,各年级女生均好于男生平均十个百分点,说明大多数学生的心血管系统机能能力优良,特别是女大学生。处于及格水平的学生比例略有下降,各年级男生在及格水平的人数均多于女生,三项评价等级说明整体上女大学生的循环机能要好于男生。仍有5.1%的大学生不及格,虽然同比2008年下降2%,各年级男生不及格比例远远高于女生,这与男生的体重有关,总体上有接近30.0%的大学生需要增强循环系统功能,这应该是体育教学身体机能能力目标达成的难点和重点,被动参与运动的现象较为普遍,早操及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成效不言而喻。(2)肺活量体重指数。科学家曾指出:肺活量低的人难以与肺活量高的人同享高寿[3]。肺活量可以综合反映胸廓的发育程度、肺的用力呼吸能力、呼吸肌的强弱和全身的体育锻炼水平。测试数据显示:大学生肺活量指数评定总体上良好的比例略有增加,但仅有40%。各年级女生的良好率均远远好于男生,说明女大学生的呼吸功能比男生要好,这与男生吸烟现象普遍应该有一定关系。而仅及格水平的大学生总数均为40%以上,各年级男女生比例相当。说明大学生的呼吸系统机能水平的提升还有相当大的空间,这为高校体育教学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提供了信息。另外还有近20%的大学生为不及格,各年级男生均高于女生比例,这与身高标准体重的测试结果吻合,因为过重的体重负担对人体的呼吸机能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3.肌肉力量。(1)握力体重指数。握力主要反映人前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同时也与其他肌群的力量有关,而且还是反映肌肉总体力量的一个很好的指标。握力体重指数反映的是肌肉的相对力量,即每公斤体重的握力[3]。测试数据显示:大学生的上肢相对力量总体上有所提高,优秀率提升接近6%,这里有体重的因素,各年级优秀的比例女生均高于男生,良好的比例男女生基本相当。而近一半的大学生的上肢力量仅为及格水平,男生略高于女生。不及格率略有下降,各年级男生不合格的比例均略高于女生,这还是因为体重的原因,所以体重的有效控制就成为体质健康的重中之重。(2)立定跳远。立定跳远主要是测量向前跳跃时下肢肌肉的爆发力。腿部的爆发力是以腿部的力量为基础,没有力量就谈不上爆发力,也谈不上肌肉的耐力。立定跳远主要测试学生下肢爆发力及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3]。测试数据显示:大学生的下肢力量及身体协调性近三年总体上都在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能达到优良,但优秀的比例持续偏低并没有提升,各年级男生均好于女生。有近一半的学生处在及格水平,各年级女生及格水平比例均高于男生。不及格的比例继续攀升,各年级女生的不及格率均高于男生。总体上近70.0%的大学生的下肢力量和协调性需要加强,特别是女大学生。(3)仰卧起坐。仰卧起坐测试评价人腹肌的耐力,也反映髋部肌肉的耐力。女生这两部分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与某些生理功能有密切联系,所以测试的结果更具有现实意义[3]。测试数据显示:三年优秀率虽先提升了2.6%但又下降了3.4%,良好以上比例仍偏低仅接近三分之一,一半以上的女生仅处在及格水平,大一女生不及格率最高,不及格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比例仍偏高,显示出与女大学生生理功能有关的腹部肌肉力量令人极度堪忧的局面没有得到有效改良!

4.柔韧性。坐位体前屈测量学生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主要反映这些部位的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及学生身体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柔韧性对于提高身体活动水平,改善肌肉紧张,避免关节僵硬,维持正确的体姿、体态,减少运动器官损伤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提高运动能力,改善运动效果[3]。测试数据显示:大学生的柔韧性优秀率持续下降,良好以上的比例不足70%,30%左右的学生亟待改善自身柔韧素质,各年级女生均好于男生。柔韧性差意味着相应的关节和肌肉缺乏运动。长时间缺乏发展柔韧性的练习,可导致关节或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发生变形、挛缩,甚至粘连,因而限制了关节的运动幅度,牵拉时必然产生疼痛,所以扩大关节运动的幅度即扩大了人体活动的无痛范围[3]。

四、结论

近三年大连市高校男生肥胖与女生偏轻的体重倾向均未有明显改良,在身体成分方面没有显著改善;尚有接近30.0%的大学生需要增强循环系统功能;呼吸系统机能水平的提升还有相当大的空间;上肢相对力量总体上有所提高;下肢力量和协调性优秀的比例持续偏低,特别是女大学生的下肢力量和协调性需要加强;与女大学生生理功能有关的腹部肌肉力量令人极度堪忧的局面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大学生的柔韧性优秀率持续下降;大连市高校学生健康体能平均分近三年基本持平,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仍然处在及格水平。总之,近三年大连市高校学生的健康体能状况变化不显著,没有明显增强。

五、建议

1.以现代社会的教育和生活理念引领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在具有高度竞争的社会教育环境下,应根据办学实际情况和大学体育教育理念建立具有特色的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和课程教育目标,使学生在身体、情感以及社会交往方面都获得收益;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体育教育发展学生的潜能;应重点提高健康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侧重有利于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相关知识的获得;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引导学生增强参与娱乐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习惯等。总之,要以现代社会的教育和生活理念引领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体育学习是适应现代社会的重要载体,只有符合学生的自身观念时,体育动机才能有效达成,进而健康体能的增强才会见到效果。

2.以个性化的形式评价体育课程。体育课程评价应体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情况,即个性化体能培养方案的完成情况,做好个体进步度评价,以便激励进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还要以人为本,全方位增加学校体育投入,最大限度地考虑学生的个人特点、兴趣爱好、锻炼习惯,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要,全面实施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自主选择上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选课方式,层层负责完善早操、课外辅导管理机制。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课程多维评价方法突出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及体育素养的培养,大学生健康体能的增强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季浏,等.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辽宁省普通高校名单[R].中国教育新闻网http://www.jyb.cn,2008(12):19.

[3]刘洵,谭思洁.运动生理科学基础[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健康体能 篇4

关键词:体能,体质,健康范畴,关系

1. 关于体能、体质、健康的概念及范畴

1.1 对“体能”概念及范畴的理解。

现阶段我国学者对“体能”一词的理解争议不大, 已形成比较统一的观点:指有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简称运动能力) 和身体素质两个方面。身体机能是体能的基础, 体能是身体机能的外在表现。身体机能主要包括:运动系统机能, 循环系统机能, 呼吸系统机能, 神经系统机能等。体能的范畴可归纳为:人在体育活动中, 表现出来的走、跑、跳、投、攀爬、悬垂、支撑、搬运、负重、平衡、滚翻等的能力, 也是人在日常生活、劳动和运动中不可能缺少的基本能力。身体素质是指人在身体活动中各器官系统表现出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的机体能力。

体育锻炼是人体在承受负荷的情况下参与运动技术的活动。长期参与体育锻炼的人, 身体形态匀称, 身体姿态优美。

1.2 对体质概念及范畴的理解。

1.2.1 学术界对“体质”概念的不同理解。

(1) 人体的质量。在遗传变异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综合和相对稳定的人体形态、生理功能、心理因素特征。体质所包含的范畴为体格、体能、适应环境和抵抗疾病的能力等。体格:包括生长、发育、体型、姿态;体能:包括身体素质、身体基本活动能力。[1]

(2) 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范畴包括身体的发育水平、身体的功能水平、身体的素质及运动水平、心理的发育水平、适应能力。

身体的功能水平, 包括机体的新陈代谢状况和各器官、系统的效能等;身体的素质及运动水平, 包括速度、力量、耐力、协同, 还有走、跑、跳、投、攀越等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心理的发育水平, 包括智力、情感、行为、感知觉、个性、性格、意志等方面;适应能力, 包括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各种生活紧张事件的适应能力, 对疾病和其他有碍健康的不良应激原的抵抗能力等。[2]

(3) 人体的质量。是指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遗传、营养、体育锻炼这三个方面起了重要的影响。

体质的范畴包括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因素等方面,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身体形态发育水平, 即体型、姿势、营养状况、体格及身体成分等;生理功能水平, 即机体新陈代谢水平以及各器官、系统的工作能力;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 即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和耐力、速度、爆发力、平衡、灵敏、协调、反应时等素质, 及走、跑、跳、投、攀爬等身体活动能力;心理发育水平, 即本体感知能力、个性、意志等;适应能力, 即对内外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应激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3]

1.2.2 笔者对体质概念及范畴的理解——体质不包括心理因素。

上述对体质不同的理解中, 有一个共同点:体质是人体的质量, 也就是人体的实质和本质。心理是与身体相对而言的, 从现实意义上讲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但两者又是截然不同的。心理是人的大脑就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意识能力, 是一种精神活动, 体质是不包含心理品质的。

心理对体质有影响, 但这种影响只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 非事物内部的。体质所标志的是整个身体的素质或质量, 而心理是人的精神活动, 其内容大部分来自外界, 小部分反映自身的状态和生理变化。心理是脑的机能, 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体质属于物质范畴, 心理则属于精神范畴。

从上文可以看出体质范畴里不应包括心理因素。对于适应能力, 笔者认为只能是对自然环境的适应, 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等, 而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不良应激原的抵抗能力等则不应该包括在体质的范畴内, 因为对社会的适应不单单是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所能承受的, 还有很多社会学因素。

1994年高教版《学校体育学》中, 主编金钦昌教授这样表述:“体质”应包括“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等方面。

笔者对体质概念及范畴的理解与金钦昌教授观点相近, 即体质是人体的质量, 一般是指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范畴包括:身体的发育水平, 身体的功能水平, 身体的素质及运动水平, 对自然环境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1.3 关于“健康”概念——逐步在完善。

人们对健康概念的理解也没有太大的差别, 主要以世界卫生组织的几次定义为准:

世界卫生组织 (WHO) 于1946年在纽约召开的第一届国际会议上是这样界定的:“健康, 并不单纯是指身体没有病、不衰弱, 而是肉体的、精神的, 以及社会良好状态的总和。”1948年在其宪章中提出了健康的新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而且是保持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1978年在《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了这一观念。

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 影响健康的因素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生物学基础, 包括机体的生物学和心理学因素;生活方式;保健设施。其范畴概括起来是三维的, 即身体、心理、社会适应。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最新的“健康”概念:“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都健全, 才是完全健康的人。”其范畴概括起来是四维的, 即身体、心理、社会适应、道德。

随着人们对自身和社会的进一步认识, 人们将人的整体健康涵盖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四个方面, 笔者认为这一定义较为合理, 较能满足人们对健康的不断追求。

2. 三者的联系

2.1 体能与体质的关系——体质包含体能。

体质表现出来的现象多种多样, 有身体形态的、机能的、运动能力的, 尽管其现象的表现与体质密切相关, 但现象并不就等于体质。体质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可变性, 相对稳定性是由生物的遗传性决定的, 相对可变性是由生存环境和身体机能变化等决定的。体质好坏, 用一个精确的“标准”是不可能完成的, 特别是只注重表面可测量的标准, 用直尺和秒表来评价体质的好坏是十分片面的。

体能是生理机能的外在表现, 是身体物质所做功的能力, 体能的计量指标有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人跑得快与慢是以速度作计量的, 只是体能的一个方面。

体质包含体能, 是体质的一个主要方面, 体能是体质的前提和基础。评价一个人的体能的优劣只能反映出这个人的生理状况, 而不能完整反应他的体质状况。

简言之, 体质主要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对自然环境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2.2 体质与健康的关系——健康包含体质。

体质是一种“特征”, 而健康是一种“状态”。体质是身体发展长期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而健康是表示一个人身心的完美状态, 具有流动性、易变性等特点。通常说一个人体质较好, 是先天较好的遗传因素加上后天长期的合理运动、平衡膳食和良好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结果。也许某天他得了感冒, 我们仍然说他的体质较好, 但那天他不健康。

从体质与健康的外延来看, 健康内在的包含着体质好, 体质好只是健康的一个方面;失去了良好的体质, 健康就无从谈起。笔者认为:体质是身体健康的基础。

在“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 学校体育的五个领域目标: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可简化为三个方面:身体、心理、社会适应, 如果体质范畴里包括心理, 那么健康范畴里包括心理就是多余的。因此, 体质不包括心理, 这个逻辑和层次至少在学校体育中是正确的。

3. 体能、体质、健康之间的层次关系

依据上述对三者关系的定性分析, 可以将三者的层次归结如下:

由上图可以看出, 体能、体质、健康是三个不同层次的概念, 且层次逐一递增, 即健康包含体质, 体质包含体能。

体能、体质、健康这三个概念的定义、范畴、关系的进一步明确, 对人们在日常规范表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对体育工作者在实际运用中同样具有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于光远.中国小百科全书[M].北京:团结出版社, 1994:631-692.

[2]陈明达.实用体质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3:239.

[3]邓树勋, 洪泰田, 曹志发主编.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003重印) :129-130.

篮球专项体能训练 篇5

篮球运动员必须能在场上有效的奔跑,有快速的第一步,对场上的情况了解并能作出快速的反应,在任何时候都能向任何方向快速移动,而且要跳得高,有快速的连续起跳能力。为达到这些目标,篮球运动员必须有好的体能保证和力量保证,具有良好身体状态的运动员,将会获得专项机能训练的最好效果。

为体力打好基础,首先要完成6~10周的跑步练习,在跑道、足球场或橄榄球场进行 400米、200米和100米的练习。

力量基础也要通过全身的力量练习达到,练习要强调身体中心力量(臀部、腿部和腰背力量)。上肢也需要力量、平衡和灵活性,但它的重要性在腿部和腰背部之后。

篮球的专项体能训练包括整场有球和无球练习,跳跃、快速脚步移动、灵活性练习和实心球练习。场上体能练习

运动员在进行基本体能训练后,他们就应该准备场上体能练习,包括:快速跑、运球和投篮技术练习。在球场上有许多不同的体能训练方法。下面列出了五种不同的场上练习方法。五个半场练习法

目的:锻炼场上的基本体能。

1.运动员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跑五个半篮球场长度的距离。从这个底线到那个底线五次,然后再返回到中场。

2.在每一次跑完后,运动员应该休息两到两倍半跑步的时间,这个时间是完成一次练习所需的时间。比如,运动员完成这个练习需要32秒,那么他在下一次练习前应该休息64~80秒。

变化性练习:在这个练习的过程中让运动员运球跑。快速往返练习法

目的:场上基本身体素质练习。步骤:

1.运动员开始站在底线,跑到最近端的罚球线,然后返回底线,再跑到中线后返回底线,再跑到对面的罚球线后返回底线,再跑到对面的底线返回。2.休息时间为两到两倍半的跑动时间。变化性练习

同样的形式,运球跑。向边线移动,弧顶跳投练习。目的:提高基本身体素质练习和投篮技术。步骤:

1.运动员在罚球线右弧顶跳投。

2.然后迅速跑到对面边线,快速返回到左弧顶跳投。

3.运动员在快速跑到另一条边线,返回到右边弧顶跳投。

4.在规定的时间内持续练习直到完成规定的投篮数量。在练习中,有另一个人抢篮板或传球。变化性练习

运动员侧向滑步到另一边,然后快速返回。底线移动和三秒区顶部跳投练习目的:基本身体素质练习,同时练习投篮技术。方法步骤:

1.运动员3秒区顶部自选一个位置跳投,然后迅速跑到对面底线,返回做下一个跳投练习。

2.运动员重复练习一段时间或投进规定的个数。练习时有另一名运动员在篮下抢篮板或传球。

边角移动和罚球圈跳投

目的:基本身体素质和投篮技术练习。方法步骤:

1.运动员在罚球圈跳投,然后迅速跑到场地四个角的其中一个角,再返回另一个罚球圈跳投。

2.运动员跑到不同的角,然后返回跳投。

3.持续练习一段时间或者规定投进的次数。练习时有一名运动员在篮下抢篮板或传球。等动训练

在腰腿部的下蹲、弓箭步和上步等基础力量练习后,跳跃的等动练习是最好的垂直起跳训练方法。一个好的跳跃训练计划,一般都采用跳箱子练习、负重跳箱子练习、两次跳和单腿跳。如果练习方法不正确的话,跳箱子练习法是很危险的。要确保箱子的高度适合运动员。如果运动员注意力不集中或没有跳起来,他的护腿板会防止小腿受到严重的损伤。运动员如果在从箱子上跳下,感觉膝关节软,说明箱子太高了。腿部快速等动练习,有助于运动员训练尽可能快速的脚步移动。跳箱子练习法

目的:发展垂直弹跳的能力。方法步骤:

1.运动员站在箱子前(开始高度一般是20~30英尺),尽可能的跳得高,然后轻轻的落在箱子上。

2.然后下来,运动员重复跳10次。变化性练习

在运动员能完成三组10次跳的时候,就开始负重跳箱子练习。运动员通过双手绑5~ 10磅的哑铃,开始练习负重跳箱子。在10次跳跃练习中,运动员不能跌倒。负重练习的时候,运动员不能摆臂,双手应固定,或伸直、或轻轻的弯曲。连续两次跳练习

目的:发展垂直和快速起跳能力。方法步骤:

1.运动员开始站在一个小箱子上(12英寸高),然后从箱子上跳下来。2.脚一落地,尽可能决速的跳到另一个高箱子上(20~30英寸高)。3.运动员下来,返回到起点,重复10次上面的练习。单腿跳练习

目的:发展垂直弹跳能力,平衡性、稳定性和单腿的力量。方法步骤:

1.运动员单脚站在小箱子前(8~16 英尺高)。2.单脚跳到箱子上,保持稳定1~2秒。3.然后用同一条腿跳下,站立1~2秒。4.同样重复10次,一条腿做完后,依次换另一条腿。脚步的快速等动练习

目的:发展快速的脚步移动。方法步骤:

1.在一个平滑的地而上画相距12~18英寸的四个点(不要在水泥上)。2.1到4四个点如下图的模式 3 2 4 l 3.运动员按照数字的模式移动脚步,尽可能的快。4.在规定时间里数一下运动员经过起点的次数。5.在两次练习间,使运动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一般20~90秒,主要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来定)。每次都要进行4~6次的单双脚练习。变化性练习

使用同样的四个点制定几个不同的练习方式,运动员可以使用双脚做10~20秒练习,或用单脚练习10秒。

1.两个数字模式:1-2,1-4,1-3,4-2。

2.三个数字模式: 1-2-3,1-3-2,1-4-3,1-3-4。

3.四个数字模式:1-2-3-4,1-4-3-2,1-3-2-4,4-2-3-1。灵敏性训练

篮球运动员要能够根据场上的情况及时的作出反应,向任意方向作出移动,这一点在篮球运动员所需要的所有移动技巧中是最重要的。灵敏性练习采用合适的训练方法,发展和提高移动能力。使用锥形移动和脚步快速移动的方法,创造性设计你自己的灵敏性训练。运动员应该竭尽全力持续10~20秒进行这样的练习,其内容应该包括急起急停、变向、任意方向的移动。边线侧向移动练习法

目的:在控制状态下,学习和掌握任意方向的快速移动。方法步骤:

1.运动员开始站在球场边线的一边,尽可能快速地横向移动到球场另一边线,然后返回。

2.来回移动持续20秒。

3.计算运动员来回通过边线的次数。边线周围的移动练习

目的:在控制状态下,学习和掌握任意方向的快速移动。方法步骤:

1.运动员开始站在边线和底线交叉处的底线位置上,快速跑到罚球线,然后横向穿过罚球线,移动到对面的边线。2.后退到底线,横向移动到起始位置。

3.练习者立即重复刚才的动作,向另一个方向移动。有阻力的快速脚步横向移动练习

目的:在控制状态下,学习和掌握任意方向的快速移动。方法步骤:

1.每个运动员身上绑上阻力训练用的橡皮管或橡皮带。

2.运动员抵抗阻力进行三步快速横向移动,然后有控制的返回到起点。3.立即重复有爆发力的快速脚步移动,重复练习5~10次,或10~30 秒。4.然后再进行反方向的练习。实心球练习法

实心球练习法是为特定需要而设计的而且练习方式多种多样。这些练习对于发展力量(尤其是腰部力量)、爆发力和移动效果很好。下面前两种练习用来发展运动员的腰部力量,第三种方法是教运动员在防守时要降低重心。创造性地设计你自己的训练方法。体侧抛掷

目的:发展腰部的力量、爆发力和速度。方法步骤:

1.两名运动员面对站立相距10~12 英尺。

2.任意一名运动员双手持实心球在臀部右侧的位置。3.腰部先充分向右侧旋转,回转的同时抛出球。

4.运动员把球抛向对手的右侧,对手向右转,将球抛回。5.在每个人练习够10次后,换左侧练习。头上胯下传球练习

目的:发展腰部的力量、爆发 力和速度。方法步骤:

1.两名队员背对背站立,相距一英尺远。

2.一名队员持球从头上向后递给另外一名队员,对方接住后将球从胯下双腿之间递回。

3.重复10次后,交换练习。深蹲头上传球练习

目的:发展腰部的力量、爆发力和速度 方法步骤:

1.两名队员面对面站立,中间相距大约10~12英尺。

2.两名队员用跟部接触地面,都保持深蹲姿势,膝盖在脚的正上方,抬头,两肩向后收,臀部降低到膝盖位置。

时间概念 体能建立 篇6

在每一年里,我们的体能都是呈周期性涨落变化的,至少对于生活在温带地区的大部分人来说,一年中体能的巅峰在秋天,而低谷在冬天。各种顶级赛事都把时间安排在夏秋之间,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点。

我国传统思想中便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说法,提倡天人合一,人体的行为状态需要适应自然界发展的规律。事实上,就拿自行车赛事来说,在冬季公路越野赛事中大放异彩的人,往往无法在夏天和秋天的多日赛中取得好成绩。

在一年中春夏之交的这个时候,经历了冬季充分的恢复,以及春天身体机能的复苏,则是一年中最适合开始投入努力的训练,建立起一整年优秀体能的时候。

建立运动体能就像盖起一幢大楼,需要按照非常明确的程序来完成许多的工作。首先要以混凝土来建造地基,确保平坦方正、坚实稳固,才能保障整座大楼的品质。接下来是大楼的骨架和墙壁,使建筑成型。然后铺设水电、安置门窗,做收尾的美化工作。最后大功告成,整个工程都有赖于每个阶段的小心执行,而未来只需投入一点保养工夫,大楼便能长久地使用下去。

所有这些,与我们的运动训练出奇的一致。首先要建立稳固的体能根基,随后是针对运动项目的技术框架训练,最终追求技巧上的升华。心肺系统的提升,可能只需几周时间就能体会到变化,而全身毛细血管的强化则需要花费多年的时间。不过如果正确地完成,这样的体能也会很容易维持住。运动的新手往往想要走捷径,甚至跳过基础建设直至技巧训练,而老手也难免有这种倾向,急着开始高强度的竞技性训练。但这就像大楼的地基,忽视了基础体能的建立就只能得到品质低劣的竞技表现。

对于非专业的读者朋友,我们可以把体能狭义地理解为“耐力”,这虽然不尽然准确,但更适合多数人的思维习惯。

耐力

耐力的作用是延缓疲劳的发生,并降低疲劳所造成的影响,耐力也指有氧范围内运动时的费力程度。耐力训练会发展慢肌,它们收缩缓慢但会快速恢复。加强耐力训练也会强化碳水化合物能量的保存能力,比如肝糖元和葡萄糖的储存,同时也使身体更倾向优先消耗脂肪来产生能量,达成传说中的“易瘦体质”。

对于运动的新手来说,耐力是进步的关键,在训练的前一两年中,应该格外重视耐力的练习,高水准的耐力需要花费数年时间来培养。

耐力的训练

培养耐力最好先从一般性的耐力训练开始,再进展到针对比赛项目的特定练习。也就是说,首先要用全面性或交叉训练的模式建立起健全的心肺系统,除了最常见的慢跑,还可以进行越野滑雪、划船和有氧操的课程,不但效果优秀更平添了很多乐趣。

耐力的增进不仅要靠长持续时间的训练,还要靠长期、持续、经年累月地持续运动的生活方式。换句话说,训练量固然是重要的,但细水长流的理念更重要。我们在增加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时要格外小心,因为身体在耐力的生理适应上不能承担剧烈的变化。

肌肉耐力

肌肉耐力是肌肉长时间承受高负荷的能力,它是力量和耐力的结合。高水准肌肉耐力的建立,是靠着肌肉生物力学特性的适应性调整,来抵抗疲劳,逐渐提高乳酸阈值,并容忍乳酸在一定强度下慢慢积累。肌肉耐力是一切运动的关键基础,能让你保持将配速维持在高点,向终点妥善前进。

肌肉耐力的训练

按照传统方式,肌肉耐力训练会采用中等负重,每组12-25次的器械训练。然而这种方式对于长跑、自行车、游泳、划船、越野滑雪等许多体育项目是完全不适用的。

任何一种训练方法都必须符合具体项目的需要,这就意味着训练使用的负重应该与比赛中需要克服的阻力相一致,而每组动作的次数或时间应符合比赛的需要。

以马拉松和铁人三项为例,应采用轻负重,每组持续时间很长,间歇极短的训练。在理想状态下,唯一的休息就是训练者从一个器械走向另一个器械的时间。

不过,即使对于耐力项目的选手来说,极限力量训练也是有必要的。有证据表明,一个运动员的极限力量越强,他发展肌肉耐力的潜力越大,大重量训练也有助于提高耐力项目选手的训练效率。

无氧耐力

无氧耐力是指在非常用力一一高负重或高心率的情况下,身体抵抗疲劳的能力。拥有出色无氧耐力的运动员,对乳酸有很强的忍受力,而且能在短距离比赛和高强度的对抗中保持住力量和速度,最终战胜对手。对长距离运动员来说,例如马拉松选手和公路自行车选手(冲刺手除外),无氧耐力就比较不重要了,但在瞬间的集团拉扯和追击时,以及在漫长的上坡中起身摇车冲向终点时,优秀的无氧耐力仍是与意志力齐平的决定胜负的重要关键。

无氧耐力的训练无氧耐力的训练方式有两种:

1.培养摄氧能力(Aerobiccapacity)的间歇训练,以自身最大强度的85%-90%持续运动2-6分钟。此时强度已经超过乳酸阈值,快缩肌的使用占很大比重,不仅刺激了快缩肌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同时身体对乳酸的耐受力和代谢乳酸的能力也增强了。但是大量的无氧耐力训练是造成运动员过度训练的主要原因,所以训练时必须谨慎小心,练习后务必保留充分的休息时间。

2.短时间冲刺训练,以自身最大强度的90%-100%持续运动30-120秒,能有效地增进抵抗大量乳酸的能力。训练的要领就是用尽吃奶的力气,并充分地休息恢复。冲刺训练对耐力运动的价值比较有限,每次训练后至少需要两天时间用以休息。

有氧耐力

有氧耐力是指在机体氧气供应比较充分的情况下,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有氧代谢能力可归结为与氧气的吸收、运输和利用有关的机体特性的综合。评定有氧代谢的重要指标是最大摄氧量,它取决于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及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等。

有氧耐力的训练

有氧耐力的训练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机体输送氧气的能力,促进新陈代谢,为今后运动负荷的提高创造条件。

在训练中,合理采用对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都有积极要求的各种练习,都可以增进身体的有氧耐力。通常采用强度为60%最大心率的训练,可使心血輸出量增加,身体摄氧量提高,并使心脏血液容量增加,促进全身毛细血管强化。每次训练尽量持续超过1小时,无论如何也要保证高质量的不少于30分钟的训练,否则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训练中要特别注意呼吸的节奏和深度,呼吸的作用在于有效摄取训练中机体所需的氧气,当氧气的摄取与耗氧量不平衡时,便要通过提高呼吸频率和加深呼吸深度实现氧气的供需平衡。要习惯深度的呼吸模式,善用腹式呼吸,并注意呼吸节奏与动作节奏的一致性。

健康体能 篇7

要改善健康状况, 提高人体的体能是根本。健康体能是健身的一项重要目标, 也称健康体适能, 是指身体除有足够的能量去应付日常生活或工作所需以外, 还有余力去享受余暇活动或应付紧急和突发事件。良好的体能可以保证生活、工作的正常进行, 而提高与健康相关体能的各组成部分, 则是达到整体健康的根本途径。健康体能包括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和身体成分五项要素。

常言道“人老先由腿上见, 背驼腰弯手杖添”。人到中老年, 产生这些体态变化的原因主要是骨质疏松和肌力下降引起的。 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 同时还会引起胸廓变形、背驼腰弯, 影响心肺功能, 产生呼吸机能早衰、肺活量减少等机体功能病变。而预防机体病变的最有效方法, 就是积极参加室外体育活动, 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 选择最适合的体育活动。毽球就是适合中老年人体育活动的选项之一。 本文通过毽球运动对提高健康体能各要素的效用分析, 旨在推进全民健身活动中毽球运动项目在中老年人群体里的普及与发展。

2、毽球运动包含的健康体能要素

毽球运动俗称“踢毽子”, 是我国民间流传广泛、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具有很强的技艺性、娱乐性和健身功能。踢毽是以下肢动作为主, 并协调上下肢及躯干配合的全身运动, 是一项有益于人们健康的全方位的运动, 随着下肢的用力踢、磕、蹦、跳等有节奏的跳跃、屈伸和扭转动作, 逐步加大了下肢的运动负荷, 久之可增加下肢、躯干部及全身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增强关节灵活性和应变能力。毽球运动有隔网比赛、花样表演和健身传踢等多种活动形式, 均能有效地发展人体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 提高人体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内脏器官系统以及肌肉骨骼等运动系统的功能, 而这些与发展健康体能所需的各要素是相一致的。

2.1、毽球运动可以全面改善中老年人心肺耐力

心肺耐力是是指心脏、血管、血液及呼吸系统传送养料和氧给身体各肌细胞以及各肌细胞用氧来维持全身肌肉运动的持续能力, 是健康体能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要素。心肺功能越强, 走、跑、学习、工作等就会越轻松, 进行各种活动持续的时间就越长。

经常参加踢毽子活动, 随着运动量的不断增加, 人的呼吸和血液循环逐渐加快, 胸部呼吸肌和隔肌随踢毽子的幅度变化而有节奏地增加活动范围, 对内脏器官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牵张和按摩作用, 进而改善胃肠等器官的蠕动并解除器官的病理性痉挛, 还可以使被按摩的内脏器官出现血管舒张, 改善内脏器官的血液供应状况, 使肺组织保持弹性活力, 增进肺泡的换气功能, 全面改善心肺耐力。 有关的医学专家指出: 人的肺泡平时只有l/5 参加换气作用, 其余4/5 经常不参与其事, 这些肺泡主要集中在肺的下部。而经常参加踢毽子活动的人, 随着运动呼吸的加强, 能充分调动肺部的全部肺泡参加换气作用, 使呼吸加深, 呼吸量增大。有关科学家研究表明, 相同年龄的中老年人, 其呼吸量大小和他们寿命长短有直接关系, 即中老年人的呼吸量越大, 寿命越长, 反之亦然。经常参加踢毽子的中老年人比不经常活动的中老年人肺活量大, 运动后气喘轻、恢复快, 骨坚肌丰, 体态健美, 这既增强了体质, 又能有效延缓衰老。

2.2、毽球运动能有效地提高中老年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是有关健康和体质的重要成分之一。 力量训练可使人肌肉力量增加, 意味着有更强的能力完成日常工作。研究表明, 力量训练可以减少活动过程中发生伤病的危险, 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因自然衰老而发生的肌肉力量和骨密度的下降, 有效防止疲劳。

经常参加踢毽子运动, 可使血液畅通, 致使气血很快运行到肢体末梢, 使足心发热, 四肢有力, 头脑清醒。通过踢毽子活动, 能增进食欲, 促进骨质增厚和修复, 使之变得结实, 可以承受较大的负荷, 从而提高骨路的抗折、抗压和抗扭曲的能力。当前参加毽球运动的中老年人数较多, 也从一个侧面佐证, 踢毽子是非常适合中老年人健身和娱乐的。

2.3、毽球运动项目特点和动作技术练习可以增强中老年人的身体柔韧性

柔韧性是指身体各关节的可活动范围, 它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的。在锻炼中进行柔韧训练既可以提高机体适应性, 提高学习、练习的乐趣, 完成各种技巧性运动, 也可以提高生理、心理的放松能力, 减少关节的损伤、肌肉劳损、肌肉酸痛、肌肉紧张度及旧伤复发等特点, 同时还可以保持良好的体态。

毽球运动对身体柔韧性的提高通常是通过锻炼之前的准备活动练习和活动中的动作反复练习来达到的。 毽球运动的项目特点决定了它对身体柔韧性的较高要求, 踢毽球的动作盘、拐、绷、磕和各种花样动作, 在完成时运用的部位活动不同于其他项目活动方式, 多是人体不常进行的身体体位, 因此对身体的柔韧性活动更全面, 对踝、膝、髋关节的灵活性、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都具有特殊的锻炼效果。俗话说“人老腿先老”, 踢毽球首先练腿功, 练柔韧, 使练习者身体灵活, 动作自如, 腰不酸, 腿不疼, 身体不易损伤, 因而也深受中老年人喜爱。

2.4、经常参加毽球运动, 可以维持身体成分的平衡

身体成分是指脂肪、肌肉、骨骼及其他身体组织的相对组合比例, 身体成分的恒定是人体健康的标志之一。这其中, 维持身体适宜的脂肪, 对保持能量的吸收和消耗平衡是至关重要的。身体内的脂肪分为必要性脂肪和贮存性脂肪, 前者多存在于内脏、肌肉、肠道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 若缺少, 身体的正常生理机能运转势必受到影响;后者大多数堆积在皮下组织内, 当人体脂肪堆积过多时, 就属肥胖, 主要表现为身体超重, 这时就需要用体育锻炼的手段来减少脂肪堆积。

近年来, 一些国家的医学专家从物质代谢角度研究运动对防止衰老的作用发现:老年人锻炼5-30 分钟后, 血液内胆固醇的含量明显下降, 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越高, 运动后其含量下降得越明显, 经过5-6 个月的锻炼后, 血液中的白蛋白含量增加, 球蛋白及胆团醇的含量明显减少, 动脉硬化症状明显缓解。毽球运动是一项全身性的综合活动, 对人体物质代谢有良好的作用, 参与毽球运动可以很好的控制脂肪的增加, 有效维持身体成分的平衡。

3、结语

在众多的体育项目中, 毽球运动被列作“方便体育活动”之首, 因为它器材简单, 便于携带, 且不受场地人数影响, 不受时间限制, 在运动过程中可因人而异地调节运动密度和运动强度, 是非常适合中老年人闲暇时间参与的一项运动。 毽球运动具有很好的身体锻炼功效, 对中老年人的踝、膝、髋关节的灵活性、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都具有特殊的锻炼效果。研究证明:踢毽子在防病强身、预防背驼腰弯、延缓机体衰老等方面确有积极的作用, 是一项十分有益于中老年人健康的体育活动。只要合理安排自己的运动量, 科学锻炼, 持之以恒, 就能全方位的发展健康体能。毽球运动的形式多样, 每一种运动形式都能发展参与者的健康体能, 中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进行有规律的锻炼, 愉悦身心, 强身健体, 延缓衰老。

摘要:毽球运动在社会中有广大的爱好群体, 参与毽球运动对健康是有益处的。本文通过毽球运动锻炼身体可以提高与健康相关的体能, 达到改善身体健康水平, 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探究通过毽球运动对参与者的各相关健康体能要素的锻炼效用分析, 来有效推动中老年群体全民健身中毽球运动的普及。

关键词:健康体能,毽球运动,中老年人,锻炼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国庆, 殷恒婵主编.大学体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8.

[2]王崇喜主编.球类运动—足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6 (2) .

[3]张炜.提高学生健康体能的足球训练方法探究[J].中华少年, 2015.12 (30) .

[4]王丽.浅析足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07, (2) .

健康体能 篇8

体适能指的是个人生活身体适应能力,提升体适能就是要提升人体活动适应能力。根据个人需求和对象不同,体适能主要有健康体适能和竞技体适能。健康体适能包括心肺功能、肌耐力、肌力、柔软度等素质内容,竞技体适能包括爆发力、平衡力、协调性、灵敏性以及平衡性等素质。竞技体适能则是运动选手具备参与竞技比赛追求最佳成绩的体适能,而最受人们关注的还是健康体适能,健康体适能关于健康、预防疾病、促进日常生活工作效率的基本工作需求。

健美操就是在节奏鲜明的背景环境下进行的基本身体练习,它通过对身体标准姿态节律弹动技术的控制练习,来达到提升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的主要手段。健美操是人们追求健心、健身和健美等锻炼目标的体育学科,健美操融合了音乐、舞蹈、美学和体操等内容,是一项价值较高且魅力十足的运动项目,备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根据实际调查情况研究,健美操被人们普遍作为提高人体健康体适能的一种重要手段。

2 健美操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心肺功能指心肺、血液以及血管等的有氧体适能,它常被作为衡量国民体适能的基本标准。经相关调查研究发现,长期从事健美操运动的人较不运动的人,其心肺肌纤维略粗、心肌收缩力强、心输出量大。这也说明健美操训练有利于提升人体脑细胞有氧运动,有利于提升人类供血能力和大脑思维能力,为身体整体细胞循环提供更多的氧和养料。健美操训练能够降低安静时人们的呼吸次数,增加运动摄氧量,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减少体内脂肪沉积,延缓血管衰老,为身体健康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2.1 增强心脏供血能力

经过大量研究人员的调查分析发现,健美操运动有利于改善心功能作用,一般在进行健美操锻炼12周左右就能够产生十分明显的效果,相同的运动负荷下,心率变化减少,这就说明了心脏机能有所提升,心脏机能节省。这也就是二次台阶心率值明显低于锻炼初期,安静时心率也明显低于未锻炼和锻炼初期。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健美操锻炼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着心脏舒张期延长和心肌血液供应量,极大的降低了心肌缺血、心脑血管硬化发生的几率。血管弹性扩张系数的增加、主动脉排空增速、外周阻力降低等方面的改善均与健美操训练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健美操训练能够促进身体内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石章宏等人就健美操对心肺功能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发现,经过一套20 min的健美操运动可以发现,运动人员的心输出量要比安静时高出1倍左右,其输出量与长跑时的低限输出量不相上下,具有促进心脏泵血功能的作用。一套20 min的健美操运动下来与刚跑完1 min 45 s的800 m运动的总输氧量稍低,但要远远高于安静时的总输氧量,这也说明健美操是一项中低需氧强度的体育锻炼项目,健美操的锻炼强度和负荷量更加适合大众健身锻炼。

2.2 加大肺活量

综合刘艳霞针对不同健美操教学方案效应的详细比较,基本上所有的健美操练习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心肺功能提升作用。国外的很多研究者也认为,健美操运动能够有效提升呼出气流量,提高心脏功能,经健美操锻炼,训练者心率储备、肺通气量和每博输出量有了极大的提高,它主要表现在训练后静态情况下心率的明显降低,同时肺活量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钱永东的实验研究发现,进行心率无氧强度健美操训练,更好地改善心功能指标,加强人体呼吸系统功能,增强了运动人员的胸廓弹性和非组织弹性,增加呼吸肌气流呼出量。每周2~3次、每次1 h的健美操锻炼,能够使运动者的心率控制在110~130次/min,这样运动半年之后,能够明显改善中老年职业女性的心肺功能。参与该项调查测试的人员具体表现为:肺活量上升、安静时脉搏下降、舒张压、收缩压下降等。

虽然对健美操对心率影响的报道有所不同,但其对身体素质的提高却是毋庸置疑的,其对心功能的改善作用和增加摄氧量、延缓肌体疲劳均有着显著作用,而安静时心率和脉搏就没有太大的变化。该方面研究结果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试验研究论证,健美操训练的时间、幅度、强度、健美编排和不同训练对象等均有所影响。大多数健美操训练研究数据都是针对中老年人员,而对于幼儿、青少年时期从事健美操对心肺功能影响的相关文献资料相对欠缺,主要原因是这类人群自身身体器官功能发育未完善,心脏负担不易过重,这样会引发身体不良反应,造成心肌过早增厚,心室负积增加,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心脏长期发展。因此,这一类人的健美操训练还有待研究。

3 健美操对肌耐力和肌力的影响

肌力就是人体肌肉组织所能发挥的最大力量,肌耐力指人体肌力持续收缩的能力。工作效率、工作强度直接受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肌力与肌耐力差的人不能够长时间工作,会很容易产生肌体疲劳、工作效率低下等现象,而肌力与肌耐力较好的人员则不容易有这种情况。

结合相关文献可知,常见的健美操肌力和肌耐力主要是以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和铅球等作为基本测试指标,来评定参与健美操运动的人员的下肢力量、上肢力量、有氧能力和腰腹肌力量、速度等。目前对于健美操肌力和肌耐力影响的研究态度和结果较为统一,对健美操对肌力和肌耐力的提升作用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经大多数调查研究显示,健美操中频繁的、大量的腰腹运动和上下肢运动虽然并未达到体育运动的锻炼要求,但是对于自身肌体力量有着一定的增幅作用,而由于健美操训练对于速度并无要求,因此,健美操对速度影响效果不佳。针对这一系列问题,笔者建议,今后的健美操训练可以综合全面考虑,全面发现健美操运动的综合锻炼能力,从身体各部位练习的监督,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进而实现各项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除上述问题外,部分人员对健美操存在一定偏见,认为健美操仅适合于女性,不适合男性,这是片面且不科学的。笔者建议健美操应当组织男女合作,通过女性积极上进的态度来带动男性参与的积极性,让男性也能够正确认识健美操运动,使其在健美操训练中能够更加刻苦,极大的增加身体动作的技术能力和协调能力,增强体育运动兴趣。通过相互的促进和帮助,从而达到显著提高健美操运动人员身体素质的目的。

4 健美操对柔软度的影响

所谓柔软度就是关节最大活动范围,也就是在某个范围内的四肢、躯干活动不会产生关节疼痛。身体柔软度好的人,肢体的活动范围较大,不容易发生关节扭伤和肌肉拉伤,柔软度不好就会产生一定的身体疼痛和不适。缺乏体育运动的人身体的柔软度会随着时间逐渐下降,也就是说柔韧素质不仅需要大幅度伸展,还需要有力快速的肌肉收缩、关节周围韧带组织弹性和协调性。因此,健美操训练的目的正是要加强关节和肌肉群之间的综合运动。

5 结语

健美操训练能够有效提升人们的健康体能,改善身体素质的有效手段。现代化人群应当正视健美操训练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其锻炼的目的,实现身心健康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闫玲萍,范永祥.健美操课开设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1,(03):184.

健康体能 篇9

1.影响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原因

1.1体育锻炼的意识淡薄及学生不良生活行为和饮食习惯导致。大学生重智轻体的意识强烈对体质健康的认识不够深刻,多数都片面存在理论的认识方面。大多数学生进入大学后生活散漫无规律甚至一两点钟才睡觉,第二天上午才起床生物钟完全颠倒。宿舍、教室、网吧和新兴的电子产品成了学生生活的全部,缺少了必要的体育锻炼。多数学生不吃早餐饮食不规律,多数学生吃零食和暴饮暴食导致营养失衡。

1.2“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繁重的课业负担使得“每天锻炼一小时”和“阳光体育”得不到保障也因“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成为口号,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难以应付繁重的课业负担。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技术学习忽略了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虽然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但是教学设置不合理仍旧摆脱不了传统教学的束缚,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和兴趣。

2.构建符合学生体质健康实际的体育教学改革模式

2.1努力构建丰富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学改革要依据当今大学生真实身体素质情况,设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水平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依据大学生爱好、兴趣和特长实施俱乐部选项教学,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乐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根据高年级学生身体状况和身体素质不同开设不同能力层次的教学课程。针对残疾、肥胖、伤病、体弱等特殊学生群体进行医疗保健和康复教学,并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验到运动带来的快乐。

2.2进行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要丰富多样,组建不同项目的体育俱乐部和兴趣小组。根据学生身体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学实际因人而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和提高体育素养。加强教学过程评价,肯定和鼓励学生学习和锻炼中的每一点进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锻炼都有成长和进步。

3.培养学生体能锻炼习惯和途径方法探析

3.1通过体育教学和体质测试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精心组织实施和设计教学过程,开展教学互动营造良好课堂气氛,满足不同学生健身需求丰富教学内容和学生个性需要。通过测试检测学生体质制定和反馈相应运动处方,关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诉求,依据情况降低难度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改革评价方法,肯定学生在不同层次和水平的提高和进步,不要把体育锻炼变成让学生谈之变色的负担,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养成良好体育习惯,培养终生体育意识。

3.2通过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协会)、兴趣小组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加强体育文化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和活动,举办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特点的体育比赛,发挥学校支持、体育教师辅导、体育骨干策划、体育俱乐部(社团、协会)组织的联动效应,精心策划和组织体育活动和比赛,做到人人能参与、班班有比赛、个个有特色。让学生把体育活动当成大学生活必不可少的生活模式,形成每天锻炼的自觉行为习惯。

小结

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学校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创新体育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教法。针对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实际问题,从学生体育兴趣出发,选择学生喜爱并且具有一定运动负荷的体育项目和学生乐于接受的新兴体育项目。建构符合学生体质健康实际的体育教学改革模式,通过体育教学、体质测试和成立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协会)、兴趣小组等形式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就要求学校体育教育要加大体育设施建设,投入合理利用体育资源,拓展体育课的时间和空间,延伸课内外体育活动,从而有效体现“健康第一”、“体育育人”的体育功能。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引起教育界和体育界的广泛关注。由于对体育教育的重视不够和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体育意识的淡薄导致大学生体质基础薄弱下滑更加严重。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以当下大学生体质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并对当代大学生体质实际状况进行归因性梳理,同时,找出体质健康下降的原因,并提出构建符合学生实际的体育教学改革方案,以引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以期适时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使大学生养成良好体育习惯和良好终生体育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体能锻炼,体质,高校体育

参考文献

[1]罗奇.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研究与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余岚.大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促进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

[3]顾巍翀.进步幅度评价方法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应用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王文辉.大学生体质现状及因素分析[J].皖西学院学报,2009,02:142-146.

健康体能 篇10

关键词:异步教学法,体能,心理健康,压力,差异

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发起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学校体育得到了加强和重视。然而2011年9月2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发布的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相比2005年监测数据,我国19~22岁大学生的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进一步下降,虽与前一个5年相比(2000~2005年)下降幅度明显减小,但是仍然与中央7号文件中5年指标要求有差距。大学生入学时体能普遍较差。为了提高阳光体育的实效和改善学生的体能状况,我校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对所有学生开设体能提高课程,以便提高学生的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各项身体素质。目前的体育教学虽然按运动水平和运动兴趣进行了分班教学,然而同一班级中学生间的身体形态、体育基础、技能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学中实施同一教学方法、教学要求及评价标准,不能做到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压力普遍较大。针对这种现状,为了实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本文运用异步教学法对体能提高班学生进行实验研究,以探索有效解决教学要求整齐划一与学生现实存在的学习差异性之间存在的矛盾。

1研究方法

1 . 1文献资料法

本文查阅大量国内有关教育学、体育教学论、运动心理学、系统论、异步教学论等多方面的文献资料,为探索异步教学实验的可行性和制订实验实施步骤提供理论依据。

1 . 2专家访谈法

走访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体育专家和学者,对异步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等诸多问题进行咨询,以探索可行的实施步骤。

1 . 3教学实验法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随机抽取我校2012级4个女生体能提高班共计130名大学生进行实验,其中2个班为实验班,人数为64人;2个班为对照班,人数为66人。实验班进行一学期的异步教学实验。对照班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包括:各项身体素质单一练习及其组合练习,每周2学时,共16周,共计32学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师资条件、场地器材、教学进度、教学课时数、教学内容上完全一致。实验时间为2012年9月至12月。实验后对所有学生的基本体能指标和心理健康指标进行比较。

在实验班,异步教学实验分为学生的课堂异步化学习程序和教师的课堂异步指导程序两部分。第一步了解学情,即学生的运动能力及兴趣爱好、运动动机,根据学情把学生分在不同的教学组, 并结合体育课程总体目标对每个教学组建立相应的评定标准。第二步在每堂教学课中,教师首先进行全体学生教学,讲解课堂练习项目的技术要点及锻炼方式和手段。其次教师提供问题背景,设置问题,启发学生在练习前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并向每个教学组学生明确该教学组学习内容和本次课教学目标, 设计有利于激发不同教学组学生学习兴趣的各种练习方式和手段,以教学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练习。最后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个教学组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和特殊问题,及时给予纠错,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给予具体指导。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进行监督和组织,对随时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体指导和纠正,面对全班学生进行巡回指导。

1 . 4体能测验法

实验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指标初始水平测试,对测试数据进行T检验,以判断实验前分组的合理性。

实验后对学生进行第二次体能测试,对测试数据进行T检验, 以判断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体能水平是否具有差异性。

1 . 5心理健康和心理压力测试法

本文学生心理健康测试采用SCL-90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和由张林、车文博、黎兵等人编制的《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其中,SCL-90量表包含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它(如睡眠及饮食状况等)10个因子90个自我评定项目,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由62道题目组成,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分成家庭压力、健康压力、适应压力、恋爱压力、自卑压力、挫折压力、人际压力、学业压力、学校压力、情绪压力和择业压力11个维度。两个量表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运用,评定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准确刻画被试的自觉症状等特点。

实验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以判定其心理健康的初始水平是否具有差异性。实验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和心理压力测试,以判断异步教学模式对其产生的影响。

1 . 6数理统计法

所有数据以平均值(x)±标准差(s)输出,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并分析讨论。

2实验结果与分析

2 . 1学期初实验班和对照班体能指标和心理健康指标测试结果与分析

学期初把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6项体能指标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T检验(见表1、2),结果表明4个素质提高班学生的体质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从统计学上认为该分组符合实验要求,4个班学生的初始水平相同。

2 . 2异步教学法对学生各项体能水平和心理指标产生的影响以及不同组别学生各项指标的统计学检验比较

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针对学生的体能状况进行因材施教是较难控制的。而异步教学法在学校教学的总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接受能力以及其它的一些相关因素将学生分成若干不同水平的教学组,并且根据不同教学组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与之相匹配体育教学方法、内容、手段与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主动地努力学习完成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

2.2.1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不同体能指标比较分析

体能水平主要反映学生的力量、速度、柔韧、灵敏、协调及平衡等基本运动能力。为了检验异步实验的教学效果,学期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9项体能指标测试。其中测试的速度素质指标为100m,力量素质指标为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和实心球,耐力指标为台阶实验,柔韧性素质指标采用坐位体前屈,灵敏性指标为4×10m折返跑,协调性指标采用反应时,平衡性指标采用软踏闭眼单足站立。

从表3中可以看出,实验班按照异步教学步骤进行16周教学后,在各项体能指标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由于异步教学在课堂上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为学习主导者,将教师的个别指导、分类指导和全体指导三种指导形式与学生的小组学习和单独学习表4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SCL - 90量表测评各因子均值检验有机地统一在一个教学过程中,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对每个教学组分别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内容和方法,以及与学习者水平相适应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每个学生都能在具体目标的引导下,循序渐进地达到目标。因此,异步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统一讲解、统一示范、统一标准考核,要求学生机械地学习和实践,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将对教学效果带来负面影响。在9项体能指标中,与对照班比较,实验班学生100m、仰卧起坐、台阶指数、坐位体前屈、4×10m往返跑5项指标统计学检验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在立定跳远和反应时等两项指标上达到显著差异,说明与传统教学法比较,异步教学可以有效发展运动员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能力。

2.2.2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心理健康指标和心理压力指标比较

不同的教学模式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为了探讨异步教学对实验班学生心理指标带来的影响,本文在实验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SCL-90量表测评各因子均值进行检验(结果见表4)。统计结果表明,学期末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焦虑、躯体化、强迫、人际、偏执等因子上存在显著或非常显著的差异,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也呈现显著性差异,表明实验班在实验后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班,异步教学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究其原因,这是由于异步教学理论非常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教师的异步引导,有利于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验到运动带来的快乐。运动中良好的情感体验会对体育锻炼行为产生良好的影响,进而实现体育锻炼行为的主观努力。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进行体育学习与运动锻炼,从而可以改善心理健康水平。

由于目前大学生面临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外界环境日益纷繁复杂,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就业、经济和情感等方面的心理压力逐渐增大,会产生焦虑、忧愁、烦恼、抑郁等不良情绪和心理紧张状态。从表5我们看出,经过一个学期的异步教学,与对照班学生的心理压力不同维度指标比较,实验班在健康压力、适应压力、自卑压力、挫折压力、人际压力、学业压力、情绪压力等7项指标上获得非常显著差异或显著差异。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异步教学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克服自卑,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其挫折抵抗力,进而能有效缓解因身体健康产生的压力和在学业上的压力。异步教学法优于传统学习的原因就在于体育教学中同一个层次的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比较,可以使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大大增强,他们能主动产生互动,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降低其学习焦虑,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思想压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心理压力会逐渐降低。

3结语

通过实验研究实现了在高校体能提高班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和教师指导的异步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但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与传统教学法比较,异步教学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能力。实验班学生在100m、仰卧起坐、台阶指数、坐位体前屈、4×10m往返跑5项指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在立定跳远和反应时等两项指标上达到显著差异。

异步教学理论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化,因此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缓解心理压力。与对照班比较,实验班学生在焦虑、躯体化、强迫、人际、偏执等因子上存在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在健康压力、适应压力、自卑压力、挫折压力、人际压力、学业压力、情绪压力等指标上存在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

实施异步教学时,体育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客观地进行分组。分组结果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异步教学效果。

男神——“体能少年”韩东君 篇11

板正条儿顺的十七岁兄弟连“老幺”韩东君在宣传海报中身着蓝白校服,一手紧抓疾驰行进的火车车窗,另一只手举充满历史和故事的茶缸,俨然一个五好小青年。韩东君作为六位嘉宾中年纪最小的老幺,表示会努力成为团队的能力者担当,哪里需要去哪里。

因出演《无心法师》被观众熟知的韩东君,剧中经常露出一身腱子肉,迷倒了一大票迷妹。面对这次旅行,爱健身的他更是做好了偷师孙杨的准备,观众应该可以在节目中大饱眼福了!

笑起来令人如沐春风,深情时眼神深邃,使坏时可爱机灵,韩东君身上有超越年龄的成熟,他认为,自己这种常常被误以为不是90后的气质,来自中学独自在加拿大留学的四年,家人曾反对他回国进入演艺圈,但是他非常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也许就能解释得通,为什么在1992年出生的韩东君身上很少见到这个年纪的棱角和张扬,会一再强调公司的信任,一再强调感恩和努力。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这个人好像天生就充满正能量。”

健康体能 篇12

关键词:体育锻炼,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体质体能

有调查显示, 有55.1%的学生描述自己的精神状态为郁闷与空虚[1], 在大学生中, 有92%的大学生感到很大的就业压力, 大学生们所承受的其他各方面的压力也是与日俱增的, 大学生处于这样的生存状态, 其身体健康严重受到威胁。有一项关于大学生中医体质的调查研究也表明[2], 大学生偏颇体质比例远高于平和质, 说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存在严重问题, 应引以重视和关注。本研究参照《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3]中有关于亚健康评定的指标, 从本科学生中选择疲劳性亚健康状态标准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 以太极拳和羽毛球锻炼为体育锻炼项目, 观察通过每天早晨进行锻炼对实验对象体质体能的改善作用。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本文研究的实验对象为来自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的在校大学生105例, 其中男40例, 女67例, 平均年龄为 (21±1.4) 岁。

纳入标准:符合疲劳性亚健康诊断标准;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在校大学生, 在试验期间学校不会有外出实习或写生等安排, 同意配合实验及一切指标测量;签署知情同意书。

疲劳性亚健康诊断标准:以疲劳为主诉, 疲劳持续或反复发作3个月以上, 排除可能引起疲劳的疾病 (包括慢性疲劳综合症、抑郁症、焦虑症等) , 即通过西医学常规体检方法及指标体系检测无明显异常, 运用疲劳量表F (fatigue scale) 测评, 疲劳总分值达到3分以上者[4]。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组

将105例实验对象分为两组, 同意并有条件每天早上坚持太极拳锻炼的5 6人为A组, 同意并有条件每天早上坚持羽毛球锻炼的49人为B组。

1.2.2 实验安排

在实验前在对所有实验对象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的基础上, 实验组依据研究方案进行太极拳锻炼, 对照组依据研究方案进行羽毛球锻炼。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进行24式简化太极拳和羽毛球的动作学习与规范, 在8周试验期间每天早上8.5~9.5h在固定地点进行24式简化太极拳和的锻炼, 在动作基本标准的条件下不断提高练习水平。

注:Wilcoxon秩和检验:*P<0.05

注:Wilcoxon秩和检验:*P<0.05

注:Wilcoxon秩和检验:*P<0.05

1.2.3 指标测量与方法

在实验开始前进行基线数据测量, 第8周末实验结束时再次进行各项指标的测量。采用CSTF-2系列体能测试仪对实验对象进行指标测量。测量指标包含形态指标 (身高、体重) 、机能指标 (台阶实验、肺活量) 身体素质 (坐位体前屈、握力、反应时) 。

1.2.4 数据统计法

运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 统计推断0.05作为检验水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各组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本研究实验对象共计106例, 实验前并对两组身高台阶实验指数进行了测试, 经过分析并五显著差异, 实验组中有4人因为某些原因不能坚持联系, 在练习20天后退出实验, 最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的实际人数为102人。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第8周末分值比较

如表1显示, 实验组通过8周的太极拳锻炼体重和反应时低于对照组, 坐位体前屈和闭眼单脚站立项指标的分值高于对照组, 且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P<0.0 1) 。

2.2 实验组基线与第8周末分值比较

如表2显示, 实验组8周后的指标测量分值较基线分值除身高不变, 反应时和体重呈下降趋势 (反应时是刺激—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 数值越低, 反映认知功能越好) , 其余各项指标的变化均呈上升局势, 各项指标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1) 。

2.3 对照组基线与第8周末分值比较

如表3显示, 对照组8周后的指标测量分值较基线分值除身高体重不变, 反应时呈下降趋势 (反应时是刺激—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 数值越低, 反映认知功能越好) 。

其余各项指标的变化均上升, 其中握力、肺活量、台阶试验指数有显著性提高 (P<0.05) 。

3 讨论

本实验结果显示, 疲劳性亚健康的大学生经过太极拳的锻炼, 8周后的台阶指数、反应时等指标会明显有所改善;经过8周早操太极拳的大学生各项指标均有非常显著性改善。前人有很多关于太极拳对身体健康积极影响的研究[5], 太极拳是一项强身健体效果显著的传统体育项目, 可以通过影响人的多项身体机能, 达到改善身体健康状况的目的。太极拳是中华千年文明瑰宝, 运用了传统中医经络学说, 在锻炼过程中, 要求参加者以意念导引动作, 并注意呼吸运动和神经肌肉的主动放松, 使意识、呼吸和动作三者密切相结合, 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目的。近些年来, 太极拳健身锻炼活动, 已经全面进入到学校体育中, 并为大学生所接受。亚健康是介于健康者 (处于第一状态) 和疾病患者 (处于第二状态) 之间的一种部分生理功能下降的状态。亚健康状态的人, 处理得当身体可向健康方面发展, 反之则向疾病方向转变。太极拳我中华民族的精髓, 也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道家导引、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健身方法, 对亚健康的预防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太极拳是中低强度的全身运动项目, 这种全身性的肢体运动, 以腰椎为枢, 带动全身肌肉骨骼运动, 兼有各种步法起伏移动和蹬伸动作, 可以使全身的肌肉力量、关节和柔韧性得到很好的锻炼。

太极拳锻炼作为一种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不但能提高练习者的心肺功能, 长期的有氧运动加强了体内多余脂肪的燃烧, 使体重减轻。中医学认为, 肺主气, 心主血, 血液运行必须依赖心气的推动才能输送到全身, 发挥其濡养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的作用。前人关于太极拳锻炼能够改善人的平衡能力的研究也很多[5,7], 本研究结果, 太极拳锻炼8周后闭眼单脚站立分值较实验前和对照组的分值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这与前任的研究也是相符的。太极拳运动还能能有效地缩短入睡时间, 改善睡眠质量, 提高睡眠效率[8], 通过有效的休息缓解疲劳性亚健康大学生的疲劳症状, 增加身体健康指数也是符合生理规律的。

4 结语

每天早上进行太极拳锻炼的疲劳性亚健康大学生, 通过8周的锻炼, 基本体质体能各项指标非常显著性增强, 早操太极拳锻炼对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有非常好的改善作用。现在的大学生缺乏健康教育或对自身健康不够重视, 只要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身体并加强体育锻炼, 基本体质体能就会有所改善。但很多在校大学生每天没有固定的时间可以进行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田昕, 刘昆, 等.大学生生存现状调查报告[R].

[2]刘雪凯.不同中医体质大学生身体机能和素质比较[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0, 29 (6) :658~660.

[3]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

[4]张雅静, 王天芳, 等.中西医结合疲劳性亚健康判定标准的探讨[J].北京中医药, 2009, 28 (4) :269~270.

[5]王雪芹.太极拳生理医学效应研究进展[J].中国体育科技, 2011, 47 (4) :113~117.

[6]山西省体育局.社会体育指导员知识技能读本[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4, 5:137.

[7]乾清华.太极拳对老年人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体育学刊, 2009, 16 (8) :102~104.

上一篇:腹腔手术下一篇:舒适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