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恢复(精选10篇)
体能训练恢复 篇1
技巧运动体能训练主要包括力量训练和速度训练, 对于发育期的青少年恢复与营养的结合是一名技巧教练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 根据不同的运动员年龄阶段, 教练员应及时作出调整, 使运动员在最佳状态参赛。
1 关于力量训练
(1) 力量对于技巧运动员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素质。
1) 力量素质是技巧运动员速度 (F=m A) 、弹跳、灵敏、耐力、柔韧等全面身体素质的基础。
2) 力量素质是学习、掌握技术的必要条件, 有时还是改进技术的关键。
3) 对于较好地掌握本专项技术的运动员来说, 力量的增长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专项成绩的“对症良药”。
4) 力量训练的合理安排。可以收到预防和治疗运动创伤的良好效果, 尤其对青少年运动员打基础阶段更应重视。
(2) 决定技巧运动力量大小的几个重要因素如下。
1) 肌肉生理横断面的大小。
2) 技巧运动员中枢神经兴奋程度的高低、强弱。
3) 技巧运动员全身各部位肌肉协调能力的好坏、主要肌群协同肌群及对抗肌群的配合程度 (如腰、背肌、屈伸肌群的调配合, 用力的方面一致等有关) 。
4) 同肌肉适宜的初长度有关 (如纵跳、跳前运动员的下蹲、如打弹弓先拉长橡皮筋等) 。
5) 同红肌和白肌的数量有关。 (一般认为白肌适于快速的强有力的收缩, 红肌收缩较慢, 白肌多的运动员适宜从事爆发性用力的项目;红肌多的运动员适宜从事耐力性的项目) 。
6) 此处决定力量大小的因素还和形体、性别、年龄、营养、速度、季节等, 在此就不一一阐述了。
(3) 进行力量训练应注意的几点。
1) 力量训练要注重循环渐进:由少到多:从数量的积累到度的提高 (指每堂课:一个阶段、全年、多年) 。要重视做好准备活动, 重视放松整理活动。
2) 力量训练要注重系统性, 各种手段要合理安排。
(1) 必须长年坚持, 持之以恒;离比赛期远, 力量训练比重大些;离比赛期近, 力量训练比重小些。
(2) 力量训练的主要形式有四种:动力性、静力性、等动性、退让性。常用的两种即动力性和静力性要根据本项的特点将这些训练手段合理性安排。
(3) 训练手段、方法不一样, 对力量增长也会有不同, 因此各种手段方法要合理安排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影响力量增长的驯良因素:a.负重大小:重量越大, 力量增长效果越好, 每组举的次数举重专项为1~3次, 其它项目可1~5次。负重中等:一组能举5~10次。能使肌肉变粗, 提高力量及速度, 改变神经系统机能, 提高耐力不明显。负重中小:一组能举10~15次重量, 能提高肌肉力量, 提高速度及耐力, 对增长肌肉体积不明显。负重小:一组能举20~30次, 或30次以上的重量, 这是提高肌肉耐力的方法, 能争夺肌肉毛细管及线拉体的海量, 而对力量和速度提高不明显。b.训练次数:运动员一周练三次 (隔日训练一次) 效果较好, 最少不要少于2次, 或每天挤出时间终端进行训练也可以 (一段时期选2~3次为重点进行循环安排) 。c.进行练习的速度:用慢速来练, 效果良好;用快速训练进步较慢。用中速、快速、慢速三种交替来做力量增长最快。如要发展爆发力必须要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动作。
3) 力量训练要注意有针对性, 要紧密结合专项。
(1) 要针对提高成绩的关键力量 (如腿部力量和腰腹肌力量) 。
(2) 要针对薄弱环节。
(3) 要针对本项目易受伤的部位 (腰、膝、踝等) 。
(4) 要紧密结合专项, 选择合适的训练手段, 有些甚至可以模仿该专项的部分分解动作去练习。
4) 力量训练必须注意质量, 要经常进行极限性的训练 (包括极限次数和极限强度) 。
(4) 力量训练是艰苦的, 也是十分枯燥的, 但为了更快地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成绩, 力量训练又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从事力量训练只要我们肯下功夫, 注意方法, 持之以恒, 也是能很快见到成效, 尝到甜头的。
2 技巧运动员的恢复与营养研究与运用
技巧运动员的恢复主要依靠运动量的调整、理疗、按摩等。合理营养是技巧运动员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技巧运动员健康和运动能力的保证。营养对技巧运动员的训练、机能状态、体能适应、恢复过程以及运动性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做为教练来说, 了解一些运动员营养等基本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包括以下三方面的营养问题: (1) 技巧运动员一日所消耗的能量及摄入的热量多少为宜。 (2) 为了在比赛或训练时能最高限度地发挥人体各部位的功能, 必须摄入多少的营养素为最合适。 (3) 为了补足因运动而消耗掉的人体构成物质, 尽快恢复疲劳, 应摄入多少营养素为妥。这就是需要合理的营养。
2.1 技巧运动员的能量需求
人体在维持生命和各种活动时均需要消耗一定的热能。运动训练更离不开能量的供给。技巧运动员在训练情况下的热能代谢具有强度大、消耗率高、伴有氧债和集中短时间内等特点, 运动中热能代谢率以相对代谢率RMR表示, 为安静时的3~4倍, 甚至100倍以上。运动员的热能代谢水平取决于不同的运动类型, 受运动的强度、密度和持续的时间三要素的影响, 与运动员的年龄、体重、训练水平、营养状况及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技巧运动员的热能代谢由基础代谢、运动训练代谢、训练以外活动的代谢以及物理特殊动力四部分组成。技巧运动员的基础代谢大致可按每分钟消耗1KCAL (男) 及0.9KCAL (女) 计算。训练时间内的热能消耗量因运动项目和运动量的笔筒差异较大, 可300至2600KCAL。技巧属于灵敏和技巧性项目, 运动员的消耗量不高, 为150至300KCAL左右, 占日中热能消耗的40%左右。运动员在训练课外的活动, 多以代谢率较低的静态活动为主。运动员的食物特殊动力高于一般人, 与运动员的蛋白质摄入量较高有关, 可采用总热能的15%计算。
2.2 运动的能量来源——营养素
人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机体, 每分钟约有数十亿细胞在已旧换新。凭借七类40多种营养成分, 其中包括机体所需的, 但又无法合成的营养素之助, 人体新陈代谢生命活动才得以顺利进行。这七类营养素包括糖 (碳水化合物) 、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和食物纤维。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特点, 针对能量物质的消耗、疲劳的主要部位和机理来选择运动补剂。
(1) 耐力项目运动:长时间大负荷高强度的耐力训练, 可造成肌糖元大量消耗甚至耗竭, 体内水盐代谢的紊乱, 还常伴有大量自由基的产生, 由此而造成肌细胞的损伤、破坏。 (1) 碳水化合物; (2) L_肉毒碱; (3) 载体肌酸; (4) 三维模拟激素; (5) 超级抗氧化剂; (6) 超耐力甘油。
(2) 速度爆发力项目运动:短时间极限强度、速度爆发力训练主要造成ATP_CP的大量消耗与耗竭;速度爆发力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肌肉蛋白质合成代谢能力的提高。 (1) 肌酸; (2) 结合亚油酸; (3) T3FX; (4) 高效左旋肉毒碱; (5) 支链氨基酸; (6) 谷氨酰胺
(3) 速度耐力项目运动营养:其运动中的能量主要来源于ATP_CP和无氧糖酵解, 乳酸是造成机体疲劳的重要因素。 (1) 肌酸; (2) GKG碱性磷酸盐; (3) 碳水化合物; (4) 谷氨酰胺; (5) 支链氨基酸; (6) 乳清蛋白。
3 最佳运动能力而设计的膳食指导原则
(1) 控制能量的摄入, 始终维持相对稳定的理想体重 (对于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同的个体理想体重不同) 。
(2) 选择合理的膳食, 坚持4多3少原则4多:即多食主食、蔬菜、水果、奶制品 (或豆制品) 。3少:即少食油脂肉类、油炸食品。最终做到以下几点。
1) 自由摄入复杂碳水化合物 (淀粉和糖) , 达到占膳食总热能的55%~60%, 甚至70%。
2) 适量的摄入蛋白质 (12%~15%) 。
3) 控制脂肪的摄入量 (25%~30%) , 特别是要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例如, 黄油、人造黄油、动物脂肪和内脏。
(1) 通过摄入水果、蔬菜得到足够的膳食纤维。纤维可以增加食物的体积, 通过调节肠道运动而帮助消化, 还有助于降低血液胆固醇。
(2) 尽可能减少酒精和咖啡的摄入。太多的酒精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直至协调性变差。太多的咖啡因妨碍铁、维生素B12、B6的吸收并造成脱水。
(3) 如果在平时的膳食中摄入了足够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则不必要客观补充。在必要情况下 (如水果、蔬菜摄入量不够时) 可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片剂。
(4)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慢吃有助于消化。很好的咀嚼有益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 为确保从饮食中获得各种营养成分, 不要挑食和吃零食。
技巧运动员的营养调整必须尽早开始。优秀技巧教练员应能协调营养与训练以确保高水平的运动能力。
天然食物的营养比为运动员营养补充所提供的片剂更有效。因此好的机能状态源于好的营养, 也会带来好的运动成绩。
摘要:体育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历史使命。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体育人才。在体育教学中, 教练担负着重要角色, 根据不同的运动员年龄阶段, 教练员应及时作出调整, 使运动员在最佳状态参赛。
关键词:技巧运动体能训练,体能训练恢复,青少年营养
参考文献
[1]实用运动医学[M].人们体育出版社, 1982.
[2]教育学[M].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0.
[3]运动心理学[M].人们体育出版社, 1988.
[4]蹦床与技巧[M].1998年~2006年.
[5]营养学基础与临床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7.
[6]运动训练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0.
体能训练恢复 篇2
关键词:体能消耗 疲劳机能 食品营养 营养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篮球比赛中先进技战术运用的方法的不断成熟。对运动员的执行能力和身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高水平的体能,才能够保证在较长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技、战术。在比赛和训练中,队员与队员或者队友之间的身体接触频繁,对抗激烈,大多数的技术动作都要在高速、高强度的对抗之中高质量的完成。由于在比赛和训练中运动强度大、时间长,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次比赛和训练之后运动员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此时运动员的肌肉、骨骼,甚至神经系统都承受了相当大的负荷。因此正确认识篮球运动员体能的特点、供能特点,以确定运动员的营养补充特点,合理实施营养措施,促进体能的提高和运动后的回复,这对提高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有着重要的意义。
1篮球运动员体能特点与供能特点分析
人体运动机能的好坏,不仅与自身的运动能力、技术水平有关,更取决于自身的供能系统。人体在运动的时候,有三种供能系统发挥功能,它们分别是:ATP-CP供能、糖酵解乳酸能、有氧供能。在一般情况下,一次大运动量的训练或比赛中,运动员体内的代谢类型以磷酸原—糖酵解解代谢类型为主。
篮球运动是一项以投篮得分为目的,比赛节奏快速多变的运动。对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身体对抗性要求较高。其中速度是篮球运动员体能特点最直接的反映,是篮球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根本,在比赛中对创造战机与实行攻击对方的阵地有重要的作用;其次力量素质对篮球运动员同样重要,它是运动员体能建设的保证,是对抗能力、专项速度、技术动作掌握与完善的基础。篮球比赛中进攻与防守的反应、跑动、加速、变向以及在对抗中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无不取决于力量素质。
2 篮球运动员的营养特点
营养是指人体从外界环境中提取食物,通过自身的消化吸收及利用食物中的养料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营养对于篮球运动员的体能(形态,机能和素质)和运动竞技水平的保持与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篮球运动员从开始到接受专项训练到成才,训练周期长,运动员体能的好坏除与后天的训练有关,还与长期摄取的营养合理与否密切相关。如果运动员的营养状况不合理,体能就得不到保证,就难以承受大强度的系统训练和比赛。因此合理的营养是保证运动员训练和比赛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作为保障优秀运动员维持竞技能力的重要因素,运动营养始终受到体育人士的密切关注,合理有效的运动营养可以提高运动能力加快运动后的恢复和保障最佳的竞技状态。
2.1 篮球运动员热能消耗的组成
在一个篮球运动员1天的能量消耗中,主要由4部分组成:基础代谢,训练和比赛代谢,一般活动代谢,以及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2.1.1基础代谢
也称基础代谢率,是指人体在清醒,静卧的情况下,不受精神紧张,肌肉活动,食物和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代谢率的高低与身体体表面积基本上成正比。一般都以体表面积作为尺度来衡量能量代谢。
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0.0128×体重(kg)-0.1529
基础代谢为:BSA(平方米) ×BMR(代谢率)×24(小时)
2.1.2 训练和比赛的热能消耗量
训练或比赛的热能消耗量取决于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大小,一般来说一次大强度的训练或比赛的热能消耗量为600-2600千卡,大多数在1000卡以上,占一天总能耗的40%左右。
2.1.3训练和比赛以外的热能消耗量
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以外的热能消耗量比较低,例如娱乐活动,生活起居等,一般消耗400-500千卡,占一天总能耗的10-15%。
2.1.4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由于从而引起的机体能量代谢额外增加的现象,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根据饮食结构的区别,所消耗的热量也不同。一般来讲,综合膳食占其产量的10%高糖膳食为8%高蛋白膳食为15%。
2.2 篮球运动员的营养素补充
2.2.1 糖的补充
糖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能在任何场合参与ATP合成,即可以维持1分钟左右的高强度运动,也可以作为长时间,持续大2-3小时,中高强度训练中肌肉的优质燃料。对于篮球比赛这种时间长,强度大的运动尤为重要。现已证明,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储备与耐力性的运动能力密切相关,而且是决定篮球运动员耐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每日消耗的能量取决于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机体内所需的大部分能量来自于内原糖,主要是肌糖原和肝糖原。在人体血液中的血糖含量很少,但又必须保持一定量的浓度水平,血糖浓度下降就会引起机体疲劳。2-3小时左右的大强度训练或比赛会使运动员的糖储备大量消耗,但是普通的饮食结构并不足以保证自身的能量消耗和体能恢复,所以应高度重视如何提高篮球运动员的糖储备。
2.2.2 脂肪物质的补充
正常在篮球比赛和训练中,持续时间比较长,当体内的肝糖原储量下降时,人体依然能保持一定强度的运动,这是由于在中低强度中脂肪分解能够提供运动肌所需的大部分能量。而且在训练以及比赛中,运动员并不是一直都在100%的高强度中运动,在进攻后回防时主要以有氧供能为主。当机体以70%的最大摄氧量的强度运动时,75%的热能来自于脂肪,脂肪的代谢加强可以节约糖消耗,提高耐力素质。脂肪可以促进机体对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和利用。在运动员的膳食中适宜的脂肪含量为总热量的25%—30%。但由于脂肪不容易消化,在胃部停留的时间比较长,而运动时消化系统常处于抑制状态,不主张在训练与比赛前用高脂膳食,以及将脂肪作为主要的能量来源。
2.2.3 蛋白质的补充
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不仅构成身体的基本成分,还构成具有调节机体生理功能作用的酶和某些激素,而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此外还可以维持体内酸碱平衡。运动员在进行大运动量训练时,尿氮排出量增加,在剧烈运动时,皮肤出汗还可能丢失大量的汗氮,组织蛋白的更新以及运动中组织的损伤修复也需要蛋白质。而且篮球运动对抗激烈,运动损伤时常发生,所以蛋白质对运动员异常重要。蛋白质主要来自于主食和动物性蛋白,如大米,白面,动物肉类,鱼类,一般来讲,动物性蛋白营养价值要高于植物蛋白,因为所含氨基酸较为齐全,人体的利用率比较高。运动员的蛋白质供给要比普通人高,足球运动员每日热量消耗中蛋白质占总热量的22%-36%,篮球运动员一般为总热量供给的15%—20%。
2.4 水和矿物质的补充
水占人体体重的60%左右,在人体内具有运送营养,代谢废物,构成细胞内液和外液,并在许多器官中其润滑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调节体温,维持热平衡。篮球运动时会因出汗丢失大量的水分,脱水如果达到体重的2%时,即会导致有氧能力下降,脱水达到体重的4%-5%时会导致运动能力的大幅下降,甚至全身乏力,运动难以为继,所以运动员不论训练比赛或日常时候都应养成有规律的饮水习惯。一般情况下,每天饮水6-8杯,训练或比赛前15分钟,饮2杯水,训练或比赛后饮2杯水,在训练或比赛过程中,每15-30分钟饮2杯水。但值得注意,饮水时尽量分多次饮用,减轻肠胃的负担。
矿物质在人体内的总类很多,总量约占体重的5%,虽然在体内的总量很少,但这些元素对人体十分重要。它们具有构成机体组织,调节生理机能,维持正常的代谢。对于篮球运动员来讲很多重要的矿物质和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有关,其中钠、钾、钙、镁对细胞内外的容量,渗透压,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兴奋性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铁构成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主要负责氧气的运输,对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讲,矿物质主要来源与海产品,豆类,奶制品,新鲜水果,蔬菜及矿泉水等。
3 篮球运动员营养总体要求
现代科学营养已经揭示,合理的运动营养是提高运动能力,保证科学训练的重要前提条件。通过合理的膳食营养来增强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恢复肌肉、骨骼以及血液和各组织的消耗。在篮球运动员的膳食供应中营养要丰富和全面,要充分保证运动员能量的需求。在运动员每天的膳食中三大营养素的构成比例一般为:糖占55%,脂肪占25%,蛋白质占20%。篮球运动员主要依靠磷酸原和糖酵解系统功能。蛋白质的摄入应选用优质的蛋白,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比例大约为6:4,动物蛋白可以更有效的促进肌肉生长,组织修复,提高肌肉的力量,并促进能量代谢时有关酶的生成。
4小结
综上所诉:篮球运动中速度、灵活性和爆发力是篮球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的基本素质,项目特征要求运动员需具备长时间、大强度的有氧运动和短时间高强度间歇的无氧供能能力,要求运动员必需在高速、强对抗中高质量地完成技术动作。应该通过合理的饮食达到储存尽可能多的燃料,达到最佳的糖原储备。以应对高强度的比赛和训练。
参考文献
[1]曹志发 孟昭琴 姚为俊《新编运动生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
[2]杨锡让《实用运动生理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年
[3]冯美云 《运动生物化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年
[4]刘宏 陈永清 李涛《运动营养学》 安徽科技出版社 2003年
[5]陈吉棣 运《动营养学》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年
体能训练恢复 篇3
关键词:体育训练,生理学监控,体能恢复
0 引言
如今是科技信息时代,随着科技服务工作的加强,许多项目的运动队专门配备了科技教练。科技人员直接参与训练,加快了科研与体育训练结合的步伐,使得科研成果尽快作用到训练当中。其中,体能训练与恢复是体育训练科研新课题,它也是国家重点工程“211工程”的基础。体能项目要发展,必须重视体能训练科学性与恢复工作,并且需要尽快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
1 体育训练服务平台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备战至今,国家体育局已经整合科技资源,在体能训练与恢复方面已经开始科学化与专业化,有的运动队专设体能教练,并以网络化、信息化为手段,构建现代化科技服务平台,推进科学训练的标准化工作,目的是强调体能训练与恢复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体能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体能训练可以改善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发展运动素质,促进竞技水平的提高。目前,笔者就世界上体能训练与恢复发展现状认为,教练在进行体育训练时,首先要明晰训练项目需要什么,然后检测运动员哪些方面需要改善,针对不同项目不同个体的特点,开出体能训练运动处方,这其中就要考虑如何将生理指标与运动训练结合起来。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围绕各人科学指标进行专门训练,并开展深入研究和分析各个队员的运动指标变化情况,以及在对运动项目特征和运动员实际情况下的基础体能与专项体能特征分析、测试的基础上,结合专项特点和运动员个性特征,建立数据档案,为以后的竞技比赛和教练员体育训练计划的制定、调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负荷提供理论依据,为我国优秀运动员备战重大赛事进行有效的科技服务。
2 科学的监控与合理的恢复
竞技体育对运动员的体能等诸多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单凭那种缺乏科学指导的单纯的“苦练”是无法保证运动员在竞赛中取胜。因此,运动员的训练必须适应现代体育科学的发展,采用科学的监控体系和合理的恢复系统在体育训练势在必行,并开始在具体的训练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2.1 体能的监控与恢复
我们知道,人获得体能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而所拥有的体能一旦不使用,还会退化。因而,运动员运动能量的监控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是运动的动力。从人体生理学来说,血乳酸是最主要的能保证运动员负荷稳定的因素[1]。所以,保证训练手段不破坏整体负荷稳定和体能的稳定发挥,教练员则需要测定运动员血乳酸的变化。通过监控血乳酸数据变化情况,就能有效科学指导运动员的体育训练强度,随着他们机能状况发生的变化,有步骤的提高训练成绩。
近年来,肌酸运用在各个项目中的风行一时。科学利用好肌酸,不仅提高肌肉力量,还可以消除它对肌肉造成的不利影响。在摸索中,我们发现肌肝作为肌酸或磷酸肌酸的代谢产物是一个评定肌酸利用率的非常有效的指标。口服肌酸是监控体育训练的一个办法,但要因人而异。
此外,为了保证运动员体能的稳定,有的教练员把血尿素氮也作为评定运动员机能状况的有效指标。经多年的观察,发现运动小周期结束后的晨尿素氮出现明显升高,并在休息日后恢复到前一周的正常水平或略有升高,即为训练负荷合理;如果在休息日后出现周一晨尿素氮没有恢复,即保持明显升高,教练员在这一周的训练安排就要多加注意和慎重对待了。因此,我们也将尿素氮监控数据作为一个评定机能状态的重点指标。
2.2 心血管系统的监控与训练有机结合
心血管系统在人的健康生命中占有极其重要位置。运动员也一样,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心血管体系,将在有氧运动能力和疲劳恢复能力这两方面受益匪浅。这首先是因为心血管是氧气运输的源泉和动力,而氧气又是肌肉供给能量、平衡运动后内环境紊乱的催化剂;此外,在运动后的恢复更要求充分的养份供应,这与良好的心血管功能密不可分。其中,与氧运输有最直接关系的心血管系统指标无疑是血色素。掌握血色素的变化,是科学训练的重要依据,训练安排必须随之改变。训练量过大必然会引起植物神经紊乱从而会造成安静心率的变化、血液粘度、压差这三项指标当变化幅度超过30%时,被判定为该项机能水平出现明显变化,并因此可以在不同的训练阶段来评定训练效果。
另外,运动员出现的心功能下降都是训练强度增加和机能水平下降的表现,随着二者的改善,心功能也会自然好转。
2.3 重视内分泌系统的监控与性别差异
从事体育科研工作者都发现,在运动员的运动训练过程中,大运动量的训练会使运动员的内分泌状况发生明显改变,可见内分泌系统的监控工作必须落实到位。
我们知道人的内分泌系统是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它与其他系统共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影响行为和控制生殖等。因而,因人而异的研究男女运动员的内分泌系统,男运动员睾酮的分泌完全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控制,游离睾酮激素进入肌细胞核,刺激合成肌肉蛋白的mRNA的扩增,mRNA的最终作用是在细胞中大量合成蛋白质。当体内睾酮过高时,又可产生反馈调节,从而构成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调控系统。而女运动员是由垂体分泌ACTH,ACTH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和睾酮。在科学研究发现,女性的50%的睾酮来源于卵巢,而另外50%来源于肾上腺。此外,女性体内双氢睾酮的数量占总睾酮量的三分之一,男性仅占十分之一,而双氢睾酮在合成蛋白质方面的生理活性又是睾酮的两倍,由此可见睾酮在女性体内合成蛋白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体育教练员更能准确地了解、掌握体育训练,则必须常测定睾酮的含量和游离睾酮的变化。
男女运动员在大负荷训练的不断增强,睾酮值和游离睾酮随之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我认为,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种:一是机体的分解代谢明显加强;二是运动增强引起下丘脑和垂体分泌功能的紊乱,导致性腺分泌性激素的减少;三是大负荷训练使睾酮的利用率增加,睾酮就相对减少。
2.4 增强免疫系统的有效预防意识
人体内有一个免疫系统,它是人体抵御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卫系统,其保护功能因亢进会对自身器官或组织产生伤害。所以,在大负荷训练期和比赛期运动员免疫机能明显下降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这一方面是由于大负荷训练造成了运动员整体机能状况的下降从而使免疫平衡受到破坏,另一方面也是赛前精神紧张所造成的应激结果。因此,在训练中及时地监控免疫能力的变化,对保证训练的连续性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体育界一般流行如以下方法:
(1)丙种球蛋白:在连续注射3~4次后,机体的免疫水平会有明显提高,尤其是对一般的流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2)白细胞介素:效果较好,但价格昂贵。
(3)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流感类型选用不同的疫苗。
(4)注射氨基酸可增强运动员的免疫能力。
(5)用一些补肾的中药可提高免疫水平。
总之,不论采用哪种方法,积极预防是最重要的,如果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免疫能力将总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3 着眼未来,科学选材与训练
科学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我们本着着眼运动员长远发展,树立培养和向上输送世界级选手的目标,保证选材工作的高起点,我觉得应该参考如上所述,高起点严要求,针对不同运动项目,建立科学选材指标体系,避免选材的主观随意性和人情因素。因此,体育训练部门首先要把好科研数据关,对运动员的骨龄、生理生化指标、机能评定指标都有标准和系统的测定。同时,教练要有“慧眼”识英才的本事。最后,未来的体育训练必然是科学训练方法,它应包括生物、心理和社会科学。
现在是科学高度发展的时代,体育训练工作仍然是介于科学与艺术之间的一种创新,永远不可能做到精确的计量,竞技体育的魅力或许就在这似是而非的把握之中,而这种把握恰恰是最需要体现教练员的智慧和悟性的。科研与经济双层投入将呈现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付出最小的代价,而获得最大的效益,这是发展中国家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基本思路。从经济意义讲,科学训练就是一种追求效益的训练,而训练科学化则是训练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高水平竞技运动体能训练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05.
[2]徐本力.适应、负荷与恢复理论,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04.
[3]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篮球队员体能训练研究 篇4
关键词:男篮 体能训练 力量素质 速度素质 耐力素质
队员体能的好坏和球员的赛场表现、赛场局势有很大的关联,所以,队员的体能对篮球比赛的最终结果有很大的影响。从目前一系列的篮球赛事和调查研究,可以发现,我国篮球队员与国外的篮球队员相比较而言,体能上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尤其是在力量方面,在赛场上遇到力量占优势的对手时,往往会影响我们的队员的技术水平和战术水平的发挥,从而造成不利的比赛形式。所以,篮球队员一定要注重日常的体能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以应对对抗性越来越强、越来越激烈的篮球赛事。
一、篮球体能训练的内容和意义
(一)篮球体能训练的内容
篮球体能训练中,涉及到的“体能”概念,其实是一个还没有充分定论的概念。一般来说,队员的体能,指的是队员的机体一个基本的运动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以及柔韧性,这四个方面。
体能训练,就是指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训练手段和训练方法,逐步改变队员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以及身体形态,从而使队员的体能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篮球训练中的体能训练就是针对这几个方面进行的,一般包括,提升队员力量素质的力量素质训练、提高队员行动速度的速度素质训练、以及增加队员的耐力素质训练等多个方面。
(二)篮球体能训练的意义
随着当今篮球赛事的对抗性越来越强、赛事程度越来越激烈,队员比赛过程中的很多动作都是在与对手的身体接触过程中完成的,所以队员的体能水平也就成了决定战局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队员在与对手的身体接触过程中,必须有足够好的力量素质以保持在动作完成的整个过程中身体的平衡,才能发挥正常的技术水平。没有一个足够好的力量素质做保障,很容易出现技术动作的变形,而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另外,队员的行动速度、身体柔韧性、耐力素质也同样重要,这四项体能指标中的任何一项,如果有所欠缺,队员就很难跟上比赛的节奏、掌握比赛的局势,也因此极易丧失赛场的主动权。
所以说,篮球的日常训练过程中,体能训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良好的体能素质是队员正常发挥技术水平、战术水平的基石,是掌握复杂的篮球技术,进一步提升团队整体水平的前提。教练员在日常的训练安排过程中一定给予体能训练足够的重视。
二、篮球日常训练中体能训练的原则
(一)体能训练的进行要系统化
体能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持续、积累,逐步提升的过程,所以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设置需要系统化,不可无计划的盲目进行,更不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二)体能训练中的训练负荷要科学合理
安排体能训练时,要全面合理,根据队员的实际情况和现有水平,确定一个合理的训练负荷,不可急功近利,训练负荷超出队员的实际可承受水平,容易出现运动损伤事故,对队员的训练积极性也会有影响,从而不利于训练的正常进行。
(三)体能训练实战化
体能训练的实战化,指的是在日常进行体能训练时,要尽量接近比赛中的技术动作和激烈程度,充分模拟赛场情况,讲比赛与训练紧密结合的训练方式。这种训练方式可以在实战中发现训练的不足,在训练中提升队员的体能素质,有效提高训练成效。
(四)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相结合
日常训练中,如果将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分开进行,会使体能训练显得枯燥乏味,长此以往,队员很容易在不自觉间对体能训练的内容产生抵触情绪,造成训练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说,在设置体能训练内容时,教练员要注意其与技术训练、战术训练的穿插结合,以充分调动队员训练的积极性。
三、篮球日常训练中体能训练的方法
(一)力量素质训练
力量训练是体能训练的首要内容,力量训练方法的正确选择,会直接影响训练的效果。所以说在进行力量训练之前,教练员需要对力量训练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并根据队员的实际情况做出一个合理的安排,如:训练方法、训练内容、训练负荷、训练节奏、动作幅度等等,都要提前做出考虑。
力量训练在比赛的准备期,应该以一般的力量训练为主以便为后续的训练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随着训练进程的推进和赛事的临近,训练的内容要逐步减少。而在比赛期间,只要安排专项化的比赛即可。
力量训练的主要方法有:负重训练、借助力量练习器械而进行的等动力量训练、电刺激负荷训练等。
(二)速度素质训练
速度训练要想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需要和其它训练手段相结合进行,篮球体能训练中的速度训练重点是提高队员在比赛场上的快速跑能力和启动速度,所以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可安排队员进行快速传球、运球以及快速投篮等训练内容。
(三)耐力素质训练
现阶段,多少的耐力训练以中长距离的跑步为主,通过中长距离跑,可训练队员形成正确的呼吸方式,有效改善队员的耐力素质。在耐力素质训练的过程当中,教练员要注意控制队员的运动负荷,如可采用计算脉搏的方式来控制负荷量,同时还要注意尽量增加训练方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如:变速跑、间歇跑、重复跑相结合;单人训练、双人训练、多人训练相结合等。
参考文献:
[1]王鹏.浅谈现代高校制定篮球体能训练计划的问题研究[M].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08.25.
[2]林海,阎军,胡卫东. 浅谈高校制定篮球体能训练计划中的几个问题[M]. 四川体育科学.2004.12.30.
运动员体能恢复功能鞋原理 篇5
一、运动性疲劳的概念
运动性疲劳研究首先解决的是疲劳的概念问题。疲劳概念的研究与人类探索疲劳的研究是同时起步的, 它一开始就成为疲劳问题研究的热点。1880年, 莫桑 (Mosso) 就开始了对人类疲劳的研究, 在1915年他就提出了:疲劳是细胞内化学变化衍生物导致的一种中毒现象;1980年, Karlsson提出, 疲劳是丧失保持所需或预想的输出功率。经过近100年的历史, 终于在1982年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上, 有了一个明确而统一的概念, 大会认为运动性疲劳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或各器官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现象。而有别于精疲力竭:指肌肉或器官完全不能维持运动。近些年来, 对运动性疲劳概念的提法已较为明确, 这些提法的共同点, 即生理性疲劳是由于工作或活动本身引起的, 已区别于诸如疾病、环境、营养等原因所致。我国学者, 把“人体运动到一定时候, 运动能力及身体功能暂时下降的现象”叫做运动性疲劳。
二、疲劳产生的机制
1、能源物质的消耗
这一理论认为疲劳的产生是由于在某一大强度运动中, 起主要供能作用的能源物质大量消耗所致。例如百米跑运动, 由于运动强度极大, 运动中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磷酸肌酸的分解供能, 当跑至60~80米处, 无论是一般运动员还是世界优秀运动员都会出现跑速降低的现象, 即出现了运动性疲劳。究其原因是体内储存的高速率供能物质———磷酸肌酸被大量消耗, 人体运动中需要的能量不得不依靠糖的无氧酵解, 由于糖本酵解供能的速度约为磷酸肌酸的二分之一, 所以跑的速度出现了下降。
2、代谢废物的积累
这一理论认为疲劳的产生是由于大强度的运动中某些代谢产物在肌肉中大量堆积所致。例如在800米跑的运动员中, 能量供应的主要途径是糖的无氧本酵解。运动中产生的乳酸可以通过以下六个方面影响运动能力。 (1) 阻碍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处的传递。 (2) 抑制磷酸果糖激酶减慢糖酵解过程。 (3) H+可代替肌钙蛋白中的钙, 降低肌肉的收缩能力。 (4) H+作用于脑, 引起疼痛、恶心、定向障碍等严重副作用。 (5) 抑制脂肪组织内敏感脂肪酶的活性, 限制自由脂肪酸进入血液。
3、内环境的失调
这一理论认为疲劳的产生是由于大强度的运动中PH值下降, 水盐代谢紊乱和血浆渗透压改变等因素所致。例如在高温下运动员进行大运动量活动, 致使不能继续运动时, 给予饮水仍不能缓解, 但饮用含0.04~0.14%的Na Cl水溶液对疲劳就有所克服。
4、保护性抑制
根据巴浦洛夫学派的观点运动性疲劳是由于大脑皮质产生了保护性抑制。运动时各种内外感觉器接受的大量信息传至大脑皮质相应的神经细胞, 使其长时间兴奋导致能量消耗过多, 当消耗达到一定程度时即产生抑制, 对大脑皮层具有保护作用。在长时间的运动中可能是导致疲劳的重要因素。
5、突变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疲劳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大强度的运动中, 能量供应不能以足够的速率满足运动的需要, 或是肌肉力量下降, 也可能是兴奋~收缩偶联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发生疲劳, 这些因素之间的变化不呈线性关系。在肌肉疲劳的发展过程中, 存在不同途径的逐渐衰减突变过程, 形如一条链的断裂现象。
各种体育项目的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和运动形式不大相同, 产生疲劳的机制也不会完全相同, 任何一种假说都难以解释多种运动项目中各有特点的疲劳现象。但根据近几年国际生化研讨会对运动性疲劳的研究, 能源物质的消耗这一理论最有说服力和更为人接受。
“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无效的训练, 没有恢复的训练则是危险的训练。”体育训练过程中要切实导入科学系统的机制结合良好的消除疲劳措施和有效的恢复手段, 保证运动员日常训练的有序进行, 从而达到提高训练成绩的目的。训练的目的是使机体对负荷产生新的适应。适应是人体机能不断提高的生物学基础, 是发展人体体能的生物学前提。打破旧平衡, 建立更高的新平衡, 在新平衡建立之前, 训练负荷必将使机体出现疲劳, 疲劳不是训练的目的, 而是使机能水平向较高方向发展的桥梁。为此必须通过各种恢复手段强化训练效应。所以, 训练后疲劳的消除与机体恢复不容忽视, 必须提到重要的位置。
三、体能恢复功能鞋设计原理
山东日照绿色民足鞋革科技服务有限公司针对运动员的体能恢复专门设计了一款产品———体能恢复功能鞋。其功能原理为:利用足部反射区按摩原理, 将阴阳平衡、营养学、调息法与现代磁疗技术、纳米杀菌除臭技术等完美结合。通过对人体足部反射区的按摩刺激引起一系列神经体液调节, 促进人体微循环、激发人体潜能, 增加肌体免疫功能, 调节失衡状态, 改善血液循环, 达到恢复体能的目的。
运动员体能恢复功能鞋上设有红外线纳米材料改性塑柱, 红外线具有显著地热效应和穿透力, 易于被物质吸收而转化为内能。人体是一个红外发射体, 又是红外吸收体, 当按摩柱上的红外线被足部透射、吸收后, 使足部皮下组织深层部位温度升高, 产生热效应, 使水分子活化, 处于高能状态, 加速人体所需生物酶的合成, 活化蛋白质, 增强机体免疫力和人体的细菌组织再生能力, 促进新陈代谢, 加速微循环, 并加快营养的供给, 使运动员更快的恢复到中性体质。
再者, 运动员体能恢复功能鞋设有磁性按摩柱, 其磁场和人体磁场相互作用, 能够有效调节人体磁场并在血管中产生微弱的电流和负离子, 疏通血管和经络, 提高各器官的功能, 增加人体的免疫力, 改善血液循环, 对心、肝、胃、肠、肾、肺、胆等有也有很好的强化作用。
1、保健原理:
(1) 血液循环原理;
(2) 反射与内分泌原理;
(3) 经络传导远离;
(4) 生物全息原理;
(5) 红外线保健原理;
(5) 磁性保健原理。
2、体能恢复功能鞋穿着注意事项
(1) 刚穿时有些人脚会痛, 这是足底不经常受刺激或病痛所致, 属正常反应。只要每天多穿几次, 天天坚持, 一周左右就可以顺畅了, 疼痛会自然消失。
(2) 脚底按摩后需多喝水。接受脚底按摩治疗后, 使得反射区及血液内集结地沉淀物、毒素等废物, 经过肾脏、输尿管、膀胱等排泄器官排出体外。因此, 每次进行脚底按摩后, 必须喝300~500毫升的水, 才能将体内的毒素及沉淀物排出体外。
(3) 脚底按摩后会出现的正常反应现象。
A、舒服、轻松、睡眠好。这是大部分接受脚底按摩的人都会有地正常反应, 因为经过按摩后, 血液循环舒畅, 自然就会出现舒服、轻松、容易入睡的现象。
B、腿脚轻便。按摩一段时间后, 会感觉浑身有劲, 走路轻松, 腿脚轻便。
C、胃口变好。通常按摩一段时间之后, 食量会慢慢增加, 这属于正常反应。
D、按摩后如果感觉疲倦, 应该多休息一下, 因为按摩后血液循环增强, 身体较疲倦, 比较容易入睡, 疲倦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
E、口干。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这样的状况, 但发生口干也是正常现象, 只要按摩后多喝水即可。
F、酸痛。被按摩者以前从来没发生酸痛的地方, 在按摩后反而感觉酸痛, 这是因为该部位早就有病灶, 或是以前曾经发过病, 经按摩刺激治疗后, 提早反应。按摩一段时间后, 酸痛感就会消失。
运动员的体能恢复与营养研究 篇6
1 速度素质训练
速度素质是指有机体 (或机体某部位) , 快速运动的能力是全面身体素质的重要、关键素质之一。
它包括三个方面:
移动速度:人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距离。
动作速度:人体完成某一动作的快慢。
反应速度:人体对外界刺激反应的快慢。
为了搞清一些概念, 这里还必须从力学上介绍几个速度的物理量。在力学上一般用速率和速度来反应运动的快慢程度。
1.1 速率是路程 (距离) 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经历时间之比。
1.2 速度在直线运动中而且沿着同一方向运动时, 平均速率、平均速度数值是相同的。
如果人体或器械做曲线运动, 则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数值会不相同。而位移的大小是直线距离 (起点到终点) , 公式计算出是112.1m。112.1;122=5.1m/s———平均速度。这里需要注意:
速度是矢量, 既有大小, 又有方向的意义。
速率是标题,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意义。
实践中我们关心、重视的是实际通过的距离, 事实上, 我日常不少人已习惯于把平均速率当成平均速度使用, 这也无大问题。
1.3 瞬时间速度 (204即速度) 是人体 (或物体) 在某一时刻或通过运动轨迹上某一点的速度。
在运动技术分析中, 重要的是瞬间速度或瞬时速率。对运动员成绩起决定作用。
这里不介绍瞬进速度的求得方法, 现代科研用高速摄影机录相, 图片计算, 准确得多。
1.4 加速度:
变速运动中, 速度是变化的。绝大多数的项目运动形式都是变速的。我们教练、科研人员研究变化的规律时就要采用加速度来说明问题。
1.5 最后介绍一下速度的合成。
如果已知两个分运动的速度 (分速度) 求合运动的速度 (合速度) , 称为速度的合成。人体与器械得多情况是由儿个分运动速度合成。
两速度的矢量和, 由平形四边形的法则计算。
2 运动员的体能恢复与营养研究
运动员的恢复主要依靠运动量的调整、理疗、按摩等。合理营养是运动员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运动员健康和运动能力的保证。营养对运动员的训练、机能状态、体力适应、恢复过程以及运动性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做为教练员来说, 了解一些运动员营养的基本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包括以下三方面的营养问题:a.运动员一日所消耗的能量及摄入的热量多少为宜;b.为了在比赛或训练时能最高限度地发挥人体各部位的功能, 必须摄入多少的营养素为最合适;c.为了补足因运动而消耗掉的人体构成物质, 尽快恢复疲劳, 应摄入多少营养素为妥。这就需要有合理的营养。
2.1 运动员的能量需求
人体在维持生命和各种活动时均需要消耗一定的热能。运动训练更离不开能量的供给。运动员在训练情况下的热能代谢具有强度大、消耗率高、伴有氧债和集中短时间内等特点, 运动中的热能代谢率以相对代谢率RMR) 表示, 为安静时的3~4倍, 甚至100倍以上。运动员的热能代谢水平取决于不同的运动类型;受运动的强度、密度和持续的时间三要素的影响, 与运动员的年龄、体重、训练水平、营养状况及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运动员的热能代谢由基础代谢、运动训练代谢、训练以外活动的代谢以及女物特殊动力四部分组成。运动员的基础代谢大致可按每分针消耗1KCAL (男) 及0.9KCAL (女) 计算。训练时间内的热能消耗量因运动项目和运动量的不同差异较女, 可400~2600KCAL。运动员在训练时间内的热消耗量多数约为1000KCAL, 占日总热能消耗的40%左右。运动员在训练课外的活动, 多以代谢率较低的静态活动为主。运动员的食物特殊动力高于一般人, 与运动员的蛋白质摄入量较高有关, 可采用总热能的15%计算。
2.2 运动的能量来源———营养素
人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机体, 每分钟约有数十亿细胞在汰旧换新。凭借七类40多种营养成份, 其中包括机体所需的, 但又无法合成的营养素之助, 人体新陈代谢生命活动才得以顺利进行。这七类营养素包括糖 (碳水化合物) 、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和食物纤维。下面我们具体讲这糖类营养素的功能和运动的关系。
碳水化合物———运动员量重要的热能物质:
碳水化合物 (简称糖) 是供能物质, 被强调为运动员的主要食物。人体组织中的糖含量约占人体千重的2%。但人体所需要的能量60%左右由膳食中的糖供给, 有关运动营养的最新研究证实, 碳水化合物有助于运动员发挥最仕项目有重要关系, 大强度耐力训练的运动员碳水化合物所占的热能比供应为60%~70%。同时, 也强调了膳食营养对于建立适宜的体内能量储备的重要作用。
国际许多学者通过实验指出, 人们采用各种饮食方案, 并以70%强度进行工作, 直到能量完全耗尽, 运动员的耐力水平明显地随着前三天食入的饮食不同而不同。一般正常平衡膳食运动能量消耗时间约为115min, 肌糖元含量为1.75g/100g;高脂肪高蛋白膳食运动能量耗尽时间为60min, 肌糖元含量为0.63g/100g;高糖类膳食运动能量耗尽时间为170min, 肌糖元含量为3.75g/100g。从这不难看出, 若饮食中缺乏糖, 机体就会加速消耗体内的肌糖元和肝糖元, 并由此而影响运动员从事高强度的运动能力。
2.3 最佳运动能力而设计的膳食指导原则
(1) 控制能量的摄入, 始终维持相对稳定的理想体重 (对于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同的个体理想体重不同)
(2) 选择合理的膳食, 坚持4多3少原则, 4多:即多食主食、蔬菜、水果、奶制品 (或豆制品) ;
3 少:少食油脂、肉类、油炸食品。
最终做到:
(1) 自由摄入复杂碳水化合物 (淀粉和多糖) , 达到占膳食总热能的55%~60%, 甚至70%。
(2) 适量的摄入蛋白质 (12%~15%) 。
(3) 控制脂肪的摄入量 (25%~30%) , 特别是要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例如:黄油、人造黄油;动物脂肪和内脏。
a.通过摄入水果、蔬菜得到足够的膳食纤维。纤维可以增加食物的体积, 通过调节肠道道运动而帮助消化, 还有助于降低血液胆固醇。
b.尽可能减少酒精和咖啡的摄入。太多的酒精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直之协调性变差;太多的咖啡因妨碍铁、维生素B12、B6的吸收并造成脱水。
c.运动前、中、后喝一定量的水和补充一定量糖, 以便更好地把营养物质输送到运动肌肉, 维持整个运动过程中的体液平衡, 并且保证充足的血糖和肌、肝糖元为运动提供足够的能源。
d.如果在平时的膳食中摄入了足够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则不必要客外补充。在必要情况下 (如水果、蔬菜青黄不接时) , 可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片剂。
e.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慢吃有助于消化。很好的咀嚼有益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 为确保从饮食中获得各种营养成分, 不要挑食和吃零食。
运动员的营养调整必须尽早开始。优秀教练员应能协调营养与训练, 以确保高水平的运动能力。
天然食物的营养比为运动员营养补充所提供的片剂更有效。因此好的机能状态源于好的营养, 也会带来好的运动成绩。
责任编辑:孙卫国
摘要:运动员体能训练主要包括力量训练和速度训练, 对于发育期的青少年恢复与营养的结合是一名教练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运动员的恢复主要依靠运动量的调整、理疗、按摩等。合理营养是运动员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运动员健康和运动能力的保证。营养对运动员的训练、机能状态、体力适应、恢复过程以及运动性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体能训练恢复 篇7
1 研究背景分析
为了有效地对学生们的游泳专项技术和体能恢复情况进行探究, 文章以某院校的18名同学为例进行了研究, 这些学生的平均年龄在23岁。
将18名学生平均分成两组, 试验前, 游泳水平和身体素质无较大差异。通过心率测试的方法, 对学生们训练过程中的连续心率指标进行研究, 并且数理统计处理所测数据。
2 分析所带来的影响
为了有效地展开论述, 以150次/min作为游泳测试的平均心率标准值, 超出12~36次/min的平均心率为上中强度, 小于126~150次/min为下中强度, 不同的运动训练负荷量, 这样就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机体, 这样在恢复期中, 能够较为明显的反映出运动训练负荷所带来的生理影响, 在游泳训练时, 一旦教师有效地把控了此规律, 这样对整个训练过程就能够有效地进行控制, 这样对学生们的运动量与训练负荷强度就可以有效地进行调整和把握。
2.1 游泳技能同负荷强度之间的联系
为了将训练的效果有效地提升上来, 一般都是在负荷强度训练之后进行游泳教学训练技能测试的, 每5次训练进行一次测试, 这样对于不同运动负荷下的技能成绩可以通过表1来进行分析:该图主要是将不同运动负荷强度下100 m游泳成绩曲线显示了出来。
2.2 负荷强度和心率恢复率之间的关系
单位时间内的恢复程度和训练完成前的心率同保持相应强度连续工作的时间与训练中负荷安排有关。通过学生的恢复情况, 能够从侧面将负荷强度对学生机体所带来的影响程度反映出来。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心率恢复率:
训练完成前的心率-单位时间中降低的心率/训练完成前的心率-训练前安静心率×100%=恢复率。
没训练时, 在相对安静状态下学生休息10 min后的心率即为训练前相对安静的心率。
通过分析18人训练后心率恢复情况, 得出两种中下强度与不同强度训练的平均恢复率分别是:60.92%和53.71%, 特别是在2 min前心率降低的会更加突出, 维持在50%左右, 主要为51.72%和45.25%, 在相应的延长了时间之后, 就会明显的降低单位时间内的恢复率, 完成中上强度训练后的3 min左右, 31.62%、13.67%和8.48%分别为单位时间内的恢复率。33.62%、18.13%和9.23%分别为中小强度, 为了确保学生们都能够彻底的恢复到正常的心率状态, 需要相应的时间给予恢复, 越大的训练负荷强度, 就需要利用越长的恢复时间来完成, 在训练完成后的8~10 min后, 已经在94.12%左右控制着中下强度训练后的恢复指标, 对应的上中强度的训练才达到76.12%。
但是, 也需要注意, 两种不同强度的训练, 在完成了1 min的恢复期后, 尽管训练完成前的强度差异较为明显, 分别是158.9次/min与168.1次/min, 然而, 分析其恢复率却不够明显, 从2 min之后开始, 才会逐渐的增大其恢复率, 在3 min时, 差异维持在7.3%左右, 在7~10 min后, 两种不同强度的训练在恢复率上才完成统计学上所给出的差异, 通常差异会维持在18%左右, 尽管在单位时间范围内不同训练强度的心率恢复上的差异只有几次而已。但是, 一旦没有进行恰当的安排, 极有可能造成学生过度训练, 从而出现严重的疲劳现象。
尽管上述试验是针对某一个院校中的一批学生进行的, 但是, 通过实际调查发现, 这样的分析论断是成立的。同样, 也会相应的减少标准差。这样也能够从侧面反映出, 对于不同阶段训练水平也可以用训练课后的恢复率来进行衡量。
2.3 训练过程中平均心率和恢复期之间的联系分析
在进行游泳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 在对训练负荷量进行评定的过程中, 学生们的平均心率可以说是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生理指标。因为在训练的过程, 教师对这一系列的测试工作因为没有办法进行有效地操控, 这样就造成教师很难有效地安排和进行训练负荷, 一旦在有关分析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探究, 这样, 将训练完成后恢复期心率的变化情况就可以有效地找出来。所以, 文章还以该学校的18名学生为例进行试验分析, 回归计算这些学生恢复期和平均心率, 试验结果说明, 不同变量之间的紧密相联, r-0.3为相关系数, 所以, 可以为了能够准确的估算出其数值, 可以应用这样的方程进行计算分析:
0.45y+18.47=x;0.77x-4.74=y
3 结语
综上所述, 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 各个院校在发展专业课的同时, 也开始大力进行课外体育运动的教学与发展。其中, 游泳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体育运动项目。那么, 为了确保创造出更好游泳成绩, 有效地培养学生安全、有效地拥有知识和技术。文章通过上文着重的分析与讨论了上述两种相互关系, 能够清晰的发现, 完成游泳训练后, 学生恢复期心率与恢复率都能够比较客观的将游泳训练对学生们机体所带来的影响反应出来。然后, 在教学的过程中按照所呈现出的一系列生理指标, 对整个游泳训练过程进行有效地控制, 从而将游泳课程教学质量有效地提升上来。
参考文献
[1]王静妍, 朱林凯.负荷强度对游泳专项技能和体能恢复的影响[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 (8) :563-565.
[2]冯燕.优秀运动员大负荷训练的认知评价特征[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5 (5) :67-69.
体能训练恢复 篇8
一、篮球运动的特点以及篮球运动员的营养现状
根据调查得知篮球运动员对与力量,耐力,灵敏,速度,专项运动有着综合性的表现,同时它是一项非周期性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在体能训练中发展强大的肌肉爆发力以及有效的神经肌肉协调和控制能力,训练过程中时常要求运动员进行高强度奔跑,快攻等快速运动是篮球运动的精髓。其次,高强度的爆发能力(起跳,投篮,抢篮板球),很多时候是以间歇性的无氧运动为主。长期的营养补给不合理,会导致运动员的体质和运动能力不同程度的下降或提高缓慢,达不到训练的预期效果,因此说运动员合理营养补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营养措施
根据篮球运动员运动时的耗能规律,合理安排他们的饮食以及营养品的补充,它能够帮助运动员尽快消除疲劳与提高运动能力。当然运动营养补充品种类很多,功能也会有所不同不,所以在对运动员使用时,必须要小心谨慎,合理使用。
1、篮球运动员的合理膳食
目前,由于运动员的饮食习惯,会使蛋白质与脂肪摄入过多,而糖的摄入量明显缺少。然而糖是人体运动的主要能源,摄入糖量不足,会严重影响到运动员的水平发挥。既然我们已经了解运动员的饮食习惯的缺点,所以,我们可借助补糖制品,改革一下他们的饮食习惯。维生素与矿物质的补充除日常饮食外,在高强度训练期间可以食用复合维生素制品,每日一片即可。所以,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在强度训练期应注意日常膳食中糖、蛋白质和脂肪的合理比例,应分别占总热量的60%—70%、12%—15%、20%—30%;还要适当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电解质和水。
2、提高运动员体能的营养措施
篮球运动员体能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提高能源物质贮备,特别是提高运动员的合成代谢能力。目前使用效果较好的运动营养补充品包括如下方面:
甲胍乙酸:甲胍乙酸又称肌酸。肌酸(Creatine)是由精氨酸、甘氨酸及甲硫氨酸三种氨基酸所合成的物质。可以由人体自行合成,也可以由食物中摄取。它可以快速增加肌肉力量,促进新肌增长,加速疲劳恢复,提高爆发力。肌酸在人体内储存越多,力量及运动能力也越强。肌酸在人体存储量越多,能量的供给就越充分,疲劳恢复的就越快,运动能量也就越强。因此,对于需要消耗大量体力的篮球运动员来说,补充肌酸是重要的方式之一。因为体内产生的肌酸有限,必要的时候需要在外界获取。
3、恢复体能的营养措施
长期饮用合理饮食营养对运动员良好的身体机能的提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营养因素几乎影响到运动员训练和竞赛的每一个环节。从运动员训练后的营养补充内容看,糖类属于主要能量物质,运动时和运动后必须随时予以补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分及电解质
水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营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起着调节体温,运输氧气和养料,带走代谢物等功能。篮球运动项目的出汗比率要高于其他运动项目,正常人平均每天出汗量约500毫升,在篮球运动中出汗量是平时出汗量的四到十倍,所以在比赛或训练中常常运动员会感到口渴,在补水时注意与糖、电解质相融合,减少血液中水的稀释,适当补充凉水,减少水在胃中停留。在过多出汗的同时,不仅会有水分流失,也会有电解质的流失。这其中就包含钠离子,镁离子钾离子等金属离子,会导致人体内神经兴奋传递出现障碍,从而使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下降。这也是为什么运动员在运动中不经常饮用矿泉水的原因。
(2)糖分
糖是维持人体生命及运动能力的主要能源物质,糖在人体中转化成葡萄糖,以糖原方式存在人体血液中,对篮球运动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唐能有效地缓解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使疲劳消除提高运动员的灵敏性,还可以调节血液浓度。糖是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供能系统分为有氧供能系统,无氧供能系统,乳酸供能系统,ATP-CP供能系统。从供能系统来看,糖是篮球运动员主要的能源物质,是运动员营养的物质保障。运动中糖代谢分解产物的转化或排出也比其他能源物质来得更加容易,且利用速率快。因此,糖是运动中常用的也是必要的营养补充。
(3)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命的来源,是一切生命物质的基本组成物质,同时也是篮球运动员必不缺少的营养物质。蛋白质有助于篮球运动员身体组织的修复和重建,同时参加神经兴奋系统传递、肌肉收缩等有关。蛋白质由氨基酸合成,氨基酸种类很多,运动员可以从食物中获取。在世界篮球的特征中显示,对抗性越强要求运动员有较强的肌肉爆发,肌肉力量。肌肉的增长必须摄入丰富的食物,食物中应含有完全蛋白,完全蛋白中含有必需氨基酸,此类氨基酸可以从蛋类中卵清和奶类中乳清获得,另外其他植物中也含有很多氨基酸。在满足机体情况下适量补充蛋白质,有助于机体修复和重建,过量摄取将导致体液酸化,机体提前疲劳等现象发生。
(4)补充支链氨基酸
支链氨基酸是一种高效氨基酸的组合,是人体中最主要也是最易缺乏的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0%。它有很好的抗分解和促合成作用,能阻止肌肉松弛、萎缩,保持体形,提高肌肉蛋白的储存,在组织的修复中起到节省氨基酸的作用。同时,支链氨基酸还能还能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和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含量,促进蛋白合成。当体能消耗大时,支链氨基酸会大量流失,需要即时补充,否则支链氨基酸不够,其它剩余的氨基酸都会时效,身体便会分解肌肉细胞,使肌肉质量下降。人体自身不产生支链氨基酸,大都来自食物,这远远不够的,特别是运动者,支链氨基酸是必备之品。所以像篮球这样一个如此耗能的运动,支链氨基酸势必不可少的。
(5)维持血睾酮稳定
血睾酮具有维持肌肉强度及质量、维持骨质密度及强度、提神及提升体能等作用。睾酮会影响许多身体系统和功能,包括:血生成、体内钙平衡、骨矿化作用、脂代谢、糖代谢。它是主要的男性性激素及同化激素。不论是男性或女性,它对健康及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增强力量、免疫功能、对抗骨质疏松症等功效。肌肉是睾酮的一个重要的靶器官,肌肉里的5a还原酶水平非常低。研究证明睾酮能使身体肌肉量增加,肌肉力量也增加,身体脂肪减少,身体密度增加。在许多研究中,关于血睾酮治疗可能对身体组成产生有利影响的发现是一致的。随着衰老,上身和身体中的脂肪增加,而肌肉量和力量降低。关于中老年男子使用睾酮的许多研究表明,睾酮使肌肉组织增加,脂肪量减少;同时握力和下肢力量增加。
三、小结
篮球运动员运动场上的竞技能力主要取决于场上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与意志品质。这几个方面的能力在比赛中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但是,体能是基础,是保证,是激烈比赛的物质基础,是运动员技能、智能和心理意志能力得以发挥的保证。所以,体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因此,合理的营养供给,是广大运动员、教练员应该掌握的知识,针对篮球运动员体能恢复及提高的运动营养措施,需要引起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高度重视,在实行科学配餐的基础上,定期检查运动员的营养状况,研究营养与训练、恢复与体能的关系。这样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保证篮球运动员在大负荷训练时的需要。随着人们对篮球运动营养特点研究的深入,相信运动营养措施会更加结合篮球专项的实际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邬沧萍.篮球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454.
[2]霍鹏.大学生参加篮球锻炼的行为因素[J].篮球杂志,2014,34(13).
体能训练恢复 篇9
摘要 网球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项目,随着网球运动不断的发展变化,除了对技战术的要求有所提高,对体能的要求也在逐渐加大。
关键词 网球 体能
一、前言
当今网球比赛中的主流打法为底线进攻型打法,此类打法类型以及运动员技能水平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的缩小就使得使得每一场比赛的时间在不断的延长,尤其是在男子网球比赛的赛场上,我们可以看到通常一场男子单打的网球比赛耗时一般不会低于两个小时,在如此之长的时间里运动员如果想要完成比赛并且取得最终比赛的胜利没有良好的体能作为基础是不可能实现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良好的体能对于提高击球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对于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什么事网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网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主要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及其运动能力通过某种必要的手段和科学的训练方法使得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得到改善并提高。
三、网球体能训练的原则
(一)竞技需要原则:网球体能的训练最终使未来在比赛中取得胜利,所有的训练都应该围绕着比賽的需求进行规划与设计和组织实施。竞技需要原则是要求教练员根据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需要来决定训练的内容和手段,实际上来说竞技需要原则就是要从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来出发。
(二)系统负荷原则:就是指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持续的、循序渐进的给运动员施加符合进行训练。
(三)周期性原则:根据网球运动训练自身的周期性特点,安排训练内容和量度来组织训练的一个过程,但在一个新的运动周期中,不能只是简单的重复原有的训练内容,而是应该在原有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阶段。
(四)适量原则:是指要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来安排训练的量和度来达到提高运动员体能的目的,而不应该一味的追求大负荷和大强度以免引起运动员的过度疲劳最终影响参赛。
区别对待原则:由于每一个运动员的生理特点、神经类型、心里承受度和技战术水平不尽相同,因此要根据个体的差异来安排训练的具体内容。
结合项目特点的原则:所谓的体能训练部能简单的理解为就是提高速度和力量等。而是应该根据项目的固有特点和动作结构来决定增加哪里的力量以及提高什么位置的速度来增加专项体能。
(五)超负荷原则:为了能使运动员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就应该给机体新的刺激来达到最终的效果。在日常的训练中的量和强度都应该高于比赛时所需要的量和强度,来确保能量的充足。
(六)适时恢复原则:经过不断的训练,运动员的机体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疲劳,必须按照训练的统一安排,适时的进行恢复性训练使机体的疲劳得以缓解,重新投入到下一阶段的训练中。
四、体能训练中速度素质的训练:速度素质包括了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
(一)反应速度的训练方法:往返跑,运动员可根据教练员的哨声在底线与球网之间进行往返跑,往返两次为一组共进行两组每组之间的间歇时间在60-90秒之间,每周进行2-3次的训练。各种动作的冲刺跑:例如转身起跑、俯卧撑起跑和高抬腿起跑等运动员在听到教练员的信号后立即起身先前冲刺;距离在10-20米之间进行两组,组与组之间的间歇时间不的小于60秒高于120秒,其中要求第一组的强度在80%左右而第二组的强度达到100%每周进行2-3次类似的训练。
(二)动作速度的训练:由于专项的要求各部相同,因此动作速度的训练任务和训练内容有有所区别,动作所读的提高鼻血通过技术水平的不断巩固与提高以及有关身体素质的发展方能实现。高抬腿原地收腹跳:每组的次数不应少于30次高于50次,共进行两组组与组之间的间歇在90秒以上120秒以下,运动的强度应控制在85%以上,每周进行两次有助于提高蹬地转腰的瞬间动作所度。抗阻力性练习,将一根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好,持拍手握好橡皮筋的另一端进行击球练习,分两组进行每次不超过15次,两组之间的间歇应该在90-120秒之间,每周进行一次,此种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击球时的挥拍速度。
(三)移动速度的训练:快速滑步;用持拍手摸两根网住分两组进行每组15到20次,间歇的时间在120秒左右,运动强度需要超过85%每周两次。前后跑;从底线开始向球网方向冲刺触摸到球网后迅速作后退跑在回到底线,分两组进行每组两个回合,间歇时间控制在120-150秒之间,运动强度要达到100%每周进行2-3次的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运动员左右和前后的移动能力。
体能训练中柔韧素质的训练:柔韧素质的训练方法主要是以主动、被动和静力拉伸为主,在这里不做过多的阐述。
五、小结
体能训练在网球训练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欲想取得较好的成绩良好的体能是前提,并且体能的训练应该遵循基本测训练原则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才是取得良好效果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 范子哲,陈正,秦敬刚.当代竞技网球视野下体能训练问题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08).
[2] 寇恒.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及手段的研究[J].山西体育科技.2010(03).
[3] 张楠,傅晓洋.竞技网球项目体能训练特征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05).
刍议排球训练的体能训练 篇10
1体能训练的概念
1.1体能。 对于体能的概念, 每个国家的学者都对它有不同的定义和理解, 不管差距如何, 但总体的核心思想还是没有很大差异的。 美国人对于体能的定义是“ 每个人都能精力旺盛地去执行每天规定的事项, 还不会感到特别疲劳, 然后再以充足的活力去休闲, 并能应对突发的事件发生”。 而最普遍都人为体能是一名运动员最基本的运动能力, 也是竞技能力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1.2体能训练。 所谓体能训练, 就是激发一个人的机能潜力以及相关的体能要素, 并以此为目的进行负荷量大的训练, 是经过长时间、超负荷以及强度极高的持续性训练。 主要的目的就是让人体的技能系统以及各项器官都经过超负荷的训练, 让体力和心理都能适应这种超负荷的训练, 从而激发运动员的技能潜力, 使运动员具有顽强拼搏和较高的体能, 从而在比赛中发挥出更好的状态。
2体能水平主要的构成要素
对于运动员来说, 排球运动中主要的体能要素包括运动耐力、 整体的力量以及专项的速度三方面, 下面逐一进行介绍。
2.1运动耐力。 运动耐力在体能训练中是比较重要的, 主要是经历长时间和强度高的专项训练, 使其能力有所提高。 在这方面主要有综合耐力、移动耐力和弹跳耐力。 进行运动耐力训练的时候主要激发的就是运动员机能系统中的各项能力, 能够在实际的比赛中将这些潜在的机能都有效利用上;同时还训练运动员在疲劳时候坚定的意志和心理素质。 对于耐力训练, 是要制定合理计划的, 运动员除了正常的训练之外, 还要每周或者每两周都进行一次耐力训练。 在日常的训练中, 还可以适当的安排强度相对小一些的耐力训练, 并且要满足于运动员实际比赛中对耐力的需要。 如果日常训练中的身体训练以及技术、战术训练都安排和训练的比较好, 就能使运动员的耐力有所提升, 尤其在技术战术训练过程中, 从训练时间、训练强度以及训练密度上都能和实际比赛中的长时间和高强度结合在一起, 满足于比赛的要求, 在一定意义上, 这看似训练, 却近乎实战, 并在训练量上已经超过了实战。 如果运动员有足够坚定的意志, 也能使其内部的动因充分发挥出来, 使其抗疲劳能力有所提高, 还能使耐力训练的水平有所长进。 所以, 注重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和品质是耐力训练中不能忽视的问题。
2.2整体力量。 排球运动员的体能基础就是力量素质, 这也是技术战速快速转变和应用的基础。 新形势下对排球运动员的要求是, 身体各个部门都应该接受力量水平的训练, 并能承受住高强度的训练。 尤其是手部、上下肢体、脚部以及腰部, 这些部位都要进行专门的系统化和力量化的高强度训练, 这要的目的就是使运动员各个关节肌肉的力量得到训练, 使身体的力量得到整体性的提高。 从未来排球的发展趋势上看, 整体力量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我们应该重视的。 相对于力量的增长来说, 增长的越快它消退的也就越快, 要是增长的慢它消退的也就越快, 所以进行力量训练的时候要注意逐渐增长, 不要急于求成。 进行超负荷的训练就能使肌肉收缩的程度达到最大化, 这样能刺激肌肉的肌力, 如果运动员适应了某种负荷之后, 再增加相应的负荷刺激, 这样就能逐渐提高肌力。
有计划的恢复: 运动员的力量增长往往不是一条直行向上的曲线, 适度的休息和恢复以及适当的营养对其增长是必不可少的。 训练手段和方法力求多样。 任何单一的训练方法都会使队员感到枯燥甚至厌倦, 任何练习手段对队员的机体的影响不可能是全面的。 为了提高队员的练习兴趣, 全面增强队员的身体机能, 应根据力量训练的任务, 结合队员的身心特点, 力求将训练手段的方法新颖、多样化。 力量训练应遵循刺激———适应的基本理论。 体能训练就是通过各类身体联系, 刺激运动员的机体, 使之产生训练适应, 达到提高机能能力的目的。
2.3专项速度。 排球运动速度的应变性、稳定性、隐蔽性和突然性是其专项的特点。 但是, 绝对速度是排球运动专项速度的前提基础。 专项速度包括:反应速度、移动速度、挥臂速度、起跳速度。 速度训练要保持经常性, 并对提高动作速度不断提出具体要求。 训练中应结合排球运动的特点训练速度, 应多采用视觉信号, 让队员做出相应的反应动作。 应把专项速度练习和专项技术结合起来。 专项速度练习可以帮助队员建立专项条件反射, 从而能更快地提高专项技术的反应速度。 应以多种手段提高速度素质。 要以与速度素质相关的其他素质促进速度素质的提高。
3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特征
排球运动属技能类集体对抗性中的隔网对抗性项目。 排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具有鲜明的专项特征。 具体表现为:
3.1网上争夺。 这是排球比赛中攻防对抗的焦点, 扣球和拦球是制胜的关键。 排球运动员在身材型化的前提下, 不仅要跳的高、冲的远, 而且还要跳的快、能持久。
3.2接发球和接扣球能力。 这是排球比赛取胜的基础, 低、中、高重心的反应速度、移动速度和方向的移动能力, 是提高防守起球效率的关键。 排球运动员不仅要反应快、身体重心变方控制能力强, 而且还要具备快速移动能力。
3.3扣球。 这是排球比赛进攻和得分的最主要的手段, 比赛中扣球效果优劣一方面取决于运动员的身体和跳跃能力, 另一方面取决于运动员击球的挥臂能力。 运动员的击球挥臂, 即要挥的快、又要力量大, 同时还必须具备灵活的变向挥臂能力。
结束语
现代排球运动的发展表明, 良好的专项技术体能是运动员充分发挥技术、战术、承受大负荷训练、高强度比赛、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以及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保障。 因此, 只有在日常的训练中科学、 系统、有计划地对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 才能保证运动员能在激烈、 高速的排球比赛中合理运用技战术, 占据体能优势, 并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1]马彩兰.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 (4) .
[2]张榉斌.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2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