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园林设计

2024-05-18

低碳经济下园林设计(精选12篇)

低碳经济下园林设计 篇1

摘要:节能环保是当今世界建设的主题, 园林设计也一样, 本文分析了低碳经济下园林设计的原则, 提出了低碳经济下园林设计的方法, 仅供参考。

关键词:环保,节能,低碳,园林设计

1 低碳园林设计的原则

1.1 尊重场地

优秀的园林设计只有尊重场地, 才能完美地诠释地域精神。场地特征与它所属的地域环境密切相关, 而地域环境是缔造具有广泛认同感和归宿感的园林文化的基础。对场地上原有建筑、构筑物的保留, 以及对当地的建材和乡土树种的运用, 都为园林注入了地域文化和场地精神。

1.2 自然做功

自然做功就要求顺应大自然的规律, 使工程建设事半功倍或更加坚固长久。在园林建设中, 顺应自然的自我设计和自我修复过程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和全面结合。具体包括:建造园林水闸时, 应将闸孔正对水流, 既能使水流顺畅地通过水闸, 又能防止水流对水闸闸基不均匀的冲刷带来的一系列工程隐患, 使水闸得到更加稳定与长久的使用。模仿自然的生态边缘带、生物群落的形式进行植物配置;保护河流自身的形态, 不盲目将河道取直, 用生态驳岸替代河道渠化工程;利用潮汐的涨落完成自然取水工程;利用水的流动设置瀑布、溪流景观;运用植物进行水土净化等。

1.3 景观异质

景观异质性是景观生态学的一个概念, 是指景观要素和组分在景观中的时空变异程度和不均匀分布, 是景观的基本属性, 强调景观的变异程度和景观类型的差异。该研究所涉及的“景观异质”指园林设计中, 园林与园林之间的差异性。如不同功能的园林、相同功能不同风格的园林、同风格不同构成景观要素的园林、同种景观要素不同设计方法等。只要园林之间存在差异, 就表现出景观异质。景观异质正是园林建设与发展的动力, 也符合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

1.4 彰显自然

城市化进程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隔绝了人与自然的亲密联系。园林设计所承担的任务不仅是营造回归自然的景观效果, 更重要的是引导并协助修护自然, 维护地球生态圈的平衡。

2 低碳园林设计的方法

2.1 雨水储蓄利用

保持和修复自然界的水循环将成为低碳园林设计的重要目的之一。一方面, 大量的雨水随着市政管网白白流失;另一方面, 大量的景观用水来自于洁净的自来水。建立区域性的雨水利用设施, 实现“就地滞洪蓄水”是解决城市雨水供求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 也解决了园林景观与植物灌溉用水问题。

2.2 绿色园林构筑物

园林构筑物可以通过形式的巧妙构思达到增汇的目的。园林建筑采用半地下、地下或底层架空的设计, 以及墙面、屋顶立体绿化, 增加绿化面积或绿地面积, 同时提供多种建筑设计风格, 为人们提供不同的观景视角, 形成独特的园林风格。地下与半地下园林建筑也使建筑在冬夏季的能源消耗减少, 达到减排效果。

2.3 污水净化循环

城市污水净化循环问题亦可以通过园林景观的设计, 借助自然的力量予以解决。具有净化功能的人工湿地系统可以设计成污水处理地。将城市污水排人湿地系统, 配合植物根系以减缓水流速度, 利用多层异质土壤对悬浮物进行拦截沉降, 促使杂质的沉淀和排除, 并在湿地中种植具有净化功能的植物, 如芦苇、千屈菜、小香蒲、花叶芦竹等, 以有效地吸收过滤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2.4 选择建造材料

降低碳排放量的最直接方法就是通过选择碳成本低、耐久度高、后期维护少以及可以进行循环利用的材料进行园林建设。选择本地或就近材料, 通过降低运输成本来减少碳排放。尽量采用木材、竹藤等“低碳”材料, 少用钢材、玻璃、水泥等“高碳”材料, 减少园林建设中的碳成本。

2.5 植物增汇措施

增加碳汇措施包括2个方面: (1) 增加绿地容积率 (绿量/单位面积) 。绿量是指所有生长植物中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 是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的总量。具体措施是提高绿地面积、建设屋顶花园、发展立体绿化, 如种植绿墙、藤架种植、悬挂种植等。 (2) 注重不同植物的固碳能力, 通过合理配植提高绿地容量, 创造多样性的景观, 提高植物群落的整体固碳能力, 营建低碳园林。据试验, 不同类型单位土地面积上固碳释氧能力表现为:常绿灌木>落叶乔木>常绿乔木>落叶灌木;速生树种高于慢生树种;低龄树高于老龄树。

3 结语

合理布置与利用城市园林绿地, 可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减少建筑能耗、引导绿色交通、形成城市农业基地, 减少城市的总体能耗, 达到减排的效果, 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文献

[1]赵彩君, 刘晓明.城市绿地系统对于低碳城市的作用[J].中国园林, 2010 (6)

[2]朱威威, 项波.节约型园林的设计与建设途径[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9)

[3]俞浩萍.合理建设园林绿地增加城市碳汇[J].城市规划学刊, 2010 (14)

低碳经济下园林设计 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背景;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影响我国发展全局的问题中一直都包括农业、农民、农村这三方面问题,近几年来,关于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在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中已经数次提到。尤其在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中诸多弊端层出不断,具有代表性的是不当发展造成的生态严重破坏、滥用农药化肥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水资源浪费和地下水污染问题。目前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推行低碳经济,在这一背景下,思考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成为相关学者研究的重点。

1低碳经济介绍

低碳经济,也就是Low-carboneconomy,是以减少排放温室气体、低能耗、低污染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体系。低碳经济的指导理念是可持续发展,是以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制度创新和新能源开发为手段,减少化石能源消耗,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保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为目的的一种双赢的经济发展形态。最早在政府文件中提到“低碳经济”的,是英国能源于2003年发布的《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提出的背景是在英国受到了能源安全威胁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英国将要面对的问题,对于世界上的其它国家也一样是要面对的。在我国,发改委也于确定开展建设低碳产业的试点,我国也开始进入低碳经济时代。低碳经济作为社会发展的崭新形态,它的主要手段是:创新的工艺、创新的能源以及创新的技术和创新的制度。低碳经济的发展观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具有的特征是耗能小,污染物排放少,污染少甚至不污染。因此,这种低碳经济的发展形态可以实现能源消耗的降低、污染物排放的减少,节能降耗,既经济又环保。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农业经济逐渐转变为低碳的发展,要求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要低碳运行,从原料使用、能源消耗、运行和农业废物处理等各个环节,都能绿色、低碳、生态化发展,进而实现整个行业以致整个国家的低碳发展。在这一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为了能够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建立高效、节能、环保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并不断完善形成体系,这就要求要在实现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

2我国当前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

低碳经济下园林设计 篇3

关键词:低碳生活;绿色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措施

低碳生活,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在低碳建筑的趋势中,绿色建筑成了一个热门的名词。

1节能减排的低碳建筑

1.1绿色建筑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节约能耗,减少污染,为人民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共有的建筑物。

绿色建筑包括三要素:①保护环境,减少污染;②节约资源;③提供舒适空间。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一般来说,绿色建筑与既有建筑相比能耗可以降低70%~75%。我国目前确定的绿色建筑与既有建筑相比能耗降低80%以上。

1.2国际上绿色建筑的认证体系

包括:美国的LEED标准;英国的EID.homes标准;澳大利亚的NABERS+2标准。

LEED美国建筑环保认证是时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reen BuildingCouncil建立并推行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该体系遵循美国绿色建筑协会政策和方针,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其被认为是最完善、最具影响力的评估标准。

1.3 LEED标准对给排水的要求

对给排水而言,LEED是指水资源评定,主要涉及提高用水效率、雨污水处理与排放、节水指标三个方面。

(1)提高用水效率。采用分质供水:饮用水、生活用水、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按用水水质要求分别提供。采用节水系统、节水器具和设备,如空调冷却水和泳池用水采用循环水处理系统,公共卫生间采用感应出水龙头或缓闭冲洗阀等。采用节水和绿化浇灌设计,如采用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和滴灌系统等。

(2)雨污水处理与排放。采用雨水、污水、废水分流系统,有利于污水处理和雨水、废水的回收再利用。采用雨水和中水回用系统,减少污水和雨水的排放。提高基地的保水性能,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顶雨水径流途径,最大限度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的自然渗透量。

2给排水工程的结构形式

我国的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主要采用混凝土结构。所谓混凝土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但主要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不配置钢筋的素混凝土结构由于抗拉能力很差,通常只用于以受压为主的基础、支墩及必须依靠自身的重量来保持稳定性的重力式文档结构等。

3给水系统的节水问题

3.1用水定额的选择

按规范选取,缺水地区应选低值。

3.2采用合理的供水系统

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收集和掌握准确的市政水压、水量资料。高层建筑给水系统合理分区,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特殊情况下不宜大于0.55Mpa;水压大于0.35Mpa的入户管(或配水横管),应设减压或调压设施。

3.3减压阀的选用

(1)不宜采用供水立管串联减压分区供水的方式(见图1)。

(2)推荐支管减压作为节能节水的重要措施(见图2)。

(3)减压阀的选型。给水竖向分区可采用比例式减压阀(宜垂直安装),或可调式减压阀(宜水平安装)。入户管或配水支管减压时,宜采用可调式减压阀。比例式减压阀的减压比宜小于4:1;可调式减压阀的阀前后压不应大于0.4Mpa,要求安静的场所不应大于0.3Mpa;用于支管减压的减压阀,宜选用阀前阀后压差要求小的可调式减压阀。

4居住小区的供水系统

当居住小区采用小区集中供水系统时,宜根据小区的规模、建筑物布置等情况集中或相对集中布置供水泵站。供水泵站宜在供水范围内居中或靠近用水量大的用户布置,应避免室外供水管线过长,造成水泵扬程增大,离水泵近的建筑供水压力大,压力波动大等耗能、耗材、噪声大、使用效果差等弊病。

4.1雨洪设计:水质控制(处理90%雨水,去除80%固体悬浮物)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管理雨水冲刷物限制对自然水流的破坏和污染。可能的技术和对策:采用替代表层(如种植屋面、通透性人行道贺栅格人物道,透水铺装)和非结构技术(如雨水花园、植被洼地、隔离非透水部分、雨水回用)减少不透水性和促进透水性,从而减少污染物对自然水流的破坏和污染。

4.2节水绿化景观

要求:在仲夏计算基数下减少50%用于灌溉的饮用水水量。减量可由下列情况综合而得:植物种类因素、利用高效浇灌技术、使用收集的雨水、使用再生水、采用公共机构提供的处理水,专门替代自来水。

4.3节水绿化景观:非自来水或不浇灌

对场址中或邻近绿化景观的浇灌,取消采用自来水、或其它自然地表、地层水资源。只使用收集的雨水、循环利用的废水或公共机构提供的处理水和转换水

5其他节水措施

5.1创新治理废水技术

减少废水的产生和对饮用水的需求,同时增加对地下水含水层的补充。通过水储存设备储存废水冲洗厕所、小便池或者采用非饮用水(收集雨水,循环利用废水,现场或市政处理水)等措施。

5.2采用节能型卫生器具

建筑中最大化节水,以减轻市政供水和排水负担。在满足《能源政策方案》(1992)设备性能要求的基础上,采取措施使建筑总的用水量比计算用水量基准减少20%(不包括浇灌用水)。(如表1)采用高节水洁具、干式器具,如堆肥式厕所、无水小便器、人体感应器以降低自来水用量。考虑非自来水部分利用再生雨水和废水,如便器、小便器冲洗、及一般冲洗。

6 结束语

追求生态效益,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是未来城市发展所必需的,而给排水节能设计无疑是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结合,如果能将二者协调好,将是城市建设之福,将有利地促进我国城市和社会经济的繁荣,早日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

参考文献:

1王阳.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与中国的发展策略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报,2010(2)

基于低碳经济形势下的园林设计 篇4

1.1 没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进行园林设计过程中, 有的设计没有充分利用好现状的地形地貌, 只有把现状的自然资源进行充分利用, 才能有效实现低成本的合理规划。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 而是盲目创新, 造成大量的移栽移植、挖湖堆山等现象, 这样就进一步造成碳排放量剧增以及成本的增加。

1.2 园林设计盲目追求“时尚”

不同的地区和国家都具其独特性, 这是因为长久时期以来积累沉淀下来的结果。但是, 如果过于追求时尚的创新, 为了使得国际上的流行元素在园林中进行展示, 往往在面积比较小的园林中堆积了大量的日本、罗马或者欧美等各种风格元素, 造成了不伦不类、不协调的效果。

1.3 建设材料选择不合理

在众多的建设材料中, 化工材料具有较差的再生性以及较短的使用寿命, 而低碳材料在保证使用性能前提下, 具有可回收、寿命长和不产生有害气体等特点。例如, 塑木、环保水泥砖等材料就比实木、花岗岩、钢材等少消耗能量, 避免在材料的生产及使用过程中造成污染。

1.4 植物选择不合理

丰富的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固碳能力, 比如, 尾松的森林年均碳汇量只有3.8Mt C, 木荷的森林年均碳汇量可以达到15.73Mt C, 两者相差4倍。比如, 当前设计中流行大草坪, 这其实则是一种具有非常低的生态效益的选择方式, 把草坪草换成地被植物的情况下, 尽管存在不太出色的景观效果, 但是, 这种低碳设计选择也能够有效使得后期养护管理费用有所降低。

2 低碳理念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2.1 因地制宜原则

在设计中做好因地制宜和因势利导原则, 充分考虑相应园林的天然地貌和所在地区的特点, 广场等场地尽量控制在原场地的基础上进行设置, 尽量使用当地建材, 能有效降低在长途运输材料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 同时节省建设资金。种植方面应坚持“适地适树”原则, 以乡土树种为主, 优选选择生态效益高、抗污染、易管养的品种, 避免出现后期养护管理费用浪费的问题, 也使得对于不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避免出现死亡情况。

2.2 生态理念原则

当地的文化特色应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采用, 规划工作则是在周边环境的基础上, 目的就是要求周边大环境和园林设计相互协调。为了保证植被能够有效顺应生态环境茁壮成长, 植被种植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系统。

2.3 营造植物群落原则

在选择园林植物时应该着重选择固碳能力强的植物, 例如一些垂柳、木荷等。另外, 在同一区域搭配不同种类的植物, 可以将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低矮灌木与高大乔木一起搭配。通过上述搭配, 一方面能够有效形成良好的生态效益。另外, 还能使得园林的固碳能力最大限度得以加强, 在保证园林一年四季固碳能力的同时, 还能让人们感受到绿色的景观。

2.4 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选取建设材料的过程中, 选择可循环利用、再生、寿命长等特点的低碳环保型材料。推广透水路面, 充分发挥雨水的收集再利用, 如环保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

3 低碳园林设计在“上海世博会”中的运用

3.1 植物种植

园林设计植物搭配充分考虑植物的功效、生长环境、季节等, 同时应尽量选用固碳能力强的植物。对于配置植物来说, 则主要考虑了造价成本、生长速度、植物大小等因素, 力求能做到互补搭配。植物墙 (垂直绿化) 的应用, 除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遏止城市热岛效应, 还可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丰富的植物种植使固碳释氧功能不断增强。

3.2 绿地规划

因地制宜的原则应该体现在园林绿化中, 使得每一部分土地都能得到合理地规划和应用, 使得园林的大规模、大面积改造尽量减少, 最大程度发挥绿地在园林生态效益中的作用。开敞的活动区、大面积的草坪并不适用于绿地规划方面, 而应把其应用在半开敞的以及私密的小面积绿地上, 一方面增强游客安全感和趣味性, 另外, 也使得绿地的使用率大大提高。

3.3 水体景观

合理运用水景在园林设计中也非常重要, 利用植物在水景中的倒影, 可以使得园林空间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延展, 从而有效形成山水相映的美景。在上海世博园中, 充分利用现有水源———黄浦江, 建立湿地体系, 通过过滤净化等流程将黄浦江水作为喷泉、灌溉等景观用水, 形成水的循环利用。

4 结语

园林设计的设计师作为应对气候变化这一新历史使命的承担者, 必须要走在低碳生活的前沿, 让低碳理念成为时尚, 让低碳园林成为人们的乐园, 推进城市园林建设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低碳经济下园林设计 篇5

摘要:低碳经济作为我国面对恶劣的环境问题而提出的针对性政策,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有着一定程度的作用,同时也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如何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转变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成为当前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低碳经济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刺激着我国人民的收入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但是在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资源的过度开采,能源的大量滥用,都使得我国社会环境问题严重,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大量的自然资源被严重的浪费,在环境污染严重的社会背景下,我国社会群众强烈的需求着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农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支柱,对我国社会群众的经济效益增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农业经济的发展,在我国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效益。但是粗放式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我国的环境破坏严重,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损坏,鉴于此,积极开展低碳环保经济,树立正确的经济发展观念,逐渐转变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业经济现阶段发展方式上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环境污染严重。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还较为落后,很多从事农业经济活动的群众,多是文化程度不高、劳动力较低的农村地区居住人口,农民对于自身的发展,只单一的集中在可视的经济效益增长上,面对具有长期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极为的忽略,导致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无法贯彻落实。在我国很多地区,尤其是在我国的西北部以及西南部,还存在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1],现代化的发展极为的落后,对于低碳经济的概念不了解,同时对于保护环境的发展理念不重视,经济发展目光较为短浅,加之很多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将工厂搬至农村地区,造成该地区环境污染严重。

(二)农业科技水平发展落后。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给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帮助我国的一些行业领域进行着现代化的改革发展。但是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在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式上,还有很多是在依赖传统的农耕技术,导致经济增长缓慢,且环境污染严重。对于新科技、新技术的利用还处在极为基础的阶段,甚至有些农村地区,对于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并不了解,无法利用新型的农业耕作方式,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并且降低农耕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所以,就现阶段而言,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在农村地区的利用极为的匮乏,无法真正体现出农业科技所能带来了实际效益,现代化农业生产机械的投入较少,使用率较低,农业科技的`发展速度缓慢,使得农耕活动无法提高农产品的生产量以及质量,导致一部分农村居民,为提高经济收益,盲目的利用化学肥料,造成土地的污染。

二、如何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

(一)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我国的国土面积辽阔,人口数量庞大,但是人均所占耕地的比例极低,远远低于世界先进国家。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基本国情需要农业经济改革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2]。首先,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大力宣传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并全力研究新型的化学肥料,同时在农业经济发展区加强宣传与推广,以此降低傳统化学肥料造成的农业污染,为逐步改变传统农业经济发展做出有力的支持;其次,要树立经济循环发展的科学理念,要将丢弃的农业废料再利用,减少农业生产资料过度浪费的情况,比如有些农业生产活动可以与畜牧业进行合作互助,将日常的农业生产废料进行收集和加工,投放到畜牧行业中,转化成养殖户的饲料,然后利用养殖动物的排泄物,经过有效的发酵,作为人工肥投入到农业生产活动中,整个过程真正实现了农业经济的循环发展。同时农业经济的循环发展,还可以将农业生产废料进行收集发酵,逐渐转变为沼气等能源,减少木材、煤炭等自然资源的开采。

(二)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过程中,生态农业经济是低碳经济催生出来的有效经济发展方式。生态农业经济就是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强调的是自然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弱化了自然资源浪费的情况,同时也逐步的将劳动生产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得到有效的提高,无形中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生态农业经济要求着农户对农业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在此,农业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成为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关键,有效的改善了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真正的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渗透进农业经济发展中。鉴于此,在实际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要严格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根据国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对现有的农业资源进行深入的调研和测评,从而选出适合农业发展的生态模式。要树立保护环境的发展观念,依照农业开发基本原则,对农业资源做到有序的积极开发和利用,要打击违法的农业资源开发活动。减少传统农药的使用,采用研制出的新型化学肥料,从而生产出无公害的绿色健康食品,对推动生态农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在社会不断提倡生态建设以及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深入调研当地的绿色农业资源,积极发展观光农业,利用生态农业经济,转变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将农业生产活动与休闲观光有机的结合起来,建设生态农村,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观光农业经济,一方面降低了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模式,使得农民依靠农业生产活动,拥有两方面,甚至更多方面的经济收入,同时观光农业的构建,也逐步的改善了传统农村脏、乱、差的生态环境,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到了实处,为我国城乡之间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我国环境问题严重,低碳经济是协调我国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社会群众的生活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积极分析农业经济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的解决措施,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 1 ]秦永平.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J ] . 山西农经,,(03):39+42.

低碳经济下园林设计 篇6

摘 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而碳税作为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手段,在推动经济低碳化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在国外碳税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开征碳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提出了我国碳税税制要素方面的设计与构想,并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碳税 制度设计

随着2009年12月份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低碳减排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努力发展的方向。在新的低碳经济形势下,是否开征碳税在我国也引起了激烈讨论与思考。目前,像芬兰、丹麦、英国等一些国家已经开征了碳税,这对减少碳排放和保护环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国际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新的经济形势下我国需要开征碳税从而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目的。

一、碳税的基本概况

碳税是二氧化碳排放税的简称,它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保护环境为目的,对化石燃料(如煤炭、天然气、成品油等)按照其碳含量或碳排放量征收的一种税。简言之,就是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一种环境税。碳税与能源税以及硫税、氮税、污水税等税种共同构成了环保税体系。

碳税的开征是与二氧化碳排放量日益增长和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形势分不开的。它是一种主要以减排为开征目的的环境税,是在世界各国认识到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已经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对全球气候以及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后提出的一种调节税。它能够有效促进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推广使用,有利于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研发节能减排的新技术,加速淘汰一些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工艺,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同时,它也有利于能源结构的调整,征收碳税,意味着煤炭、石油等一些不可再生资源的价格上涨,加重了使用者的负担成本,导致了该类能源需求量下降。不可否认,碳税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解决能源问题的有效手段。它的开征,在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同时也间接促进了能源的节约使用。

二、碳税的国际实践

作为一种新型环境税,碳税虽然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但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中得到了有效利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芬兰是最早开征碳税的国家,1990年芬兰为了减少碳的排放、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开征了碳税。效果显著,在1990年—1998年,因为碳税芬兰有效减少7%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力地促进了节能减排的工作。瑞典、挪威是在1991年引入碳税,刚开始只对汽油、天然气、矿物质等征收二氧化碳税。据资料记载,1990年—2006年,瑞典温室气体的总排放量下降了9%,同期GDP却增长了44%。丹麦在1992年开始对企业和家庭同时开征碳税,在碳税税收政策上进行了一些改善调整,相关评估表明,在征收碳税的这些年,丹麦减少了3.8%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即230万吨二氧化碳。英国、法国也于2001年纷纷开征碳税。欧盟各成员国根据各自的情况实施了不同的碳税制度,1990—2000年间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3.5%,取得了较好效果,实现了减排目标。

通过以上的数据资料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国家实施碳税税收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对我们国家开征碳税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这些国家在开征碳税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税制设计标准,而是按照各个国家的不同国情比如能源利用情况、资源耗用、经济实力、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等综合考虑从而设计出符合自己国情的税收制度。我国在碳税税制结构设计上可以借鉴国外实践经验,根据我国特殊的国情,制定出一个适应于发展中国家的碳税制度。

三、我国开征碳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1.减排的国际压力需要我们开征碳税

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号召世界各国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全球气候变暖形势严峻,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作为一个世界上少数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国,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直很高。在2007年左右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目前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约为70亿吨,这是一个巨额的数字。我国一直提倡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且承诺到2020年把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5%,减排的国际压力巨大,能否实现减排的目标,兑现我们的承诺,体现我国在国际社会中举足轻重的大国形象,需要实行一项强有力的经济措施。而开征碳税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实现节能减排任务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在减排的国际压力下需要采取的政策措施。

2.开征碳税有利于促进能源结构的调整,经济方式的转变

我国一直是以煤炭、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依然是以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为主,能源紧缺、环境恶化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节能减排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开征碳税使得像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和其他一些高耗能产品的价格上升,导致消费需求降低,进而减少这类产品的消费量,一方面促使企业开发清洁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淘汰高耗能的落后工藝,自主创新,研究节能减排技术,从而促进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另一方面有效地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减排目标。

3.开征碳税是与其他节能减排方式相结合、保护环境的需要

我国在2009年进行了燃油税费改革,2010年进行了资源税改革,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正在计划推出环境税,而开征碳税是完善环境税税制的需要。从燃油税的效应扩大到煤炭等能源行业,推出资源税,在此基础上开征碳税,将碳税纳入税制改革的整体框架中,与使用可再生能源、替代能源以及碳汇、能效标准等其他节能减排政策措施、资源环境税种相结合,相互协调,真正形成合力,发挥减排作用,建立一个完善的环保体系,推进税制的绿化,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二)可行性

1.国外碳税成功实践的经验借鉴

像芬兰、荷兰、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实行碳税的成功实践,为我国开征碳税提供一个范例。我国可以效仿发达国家的做法,根据我国特殊的国情,综合考虑征管水平、纳税人负担能力、资源情况等相关因素制定一个适合的碳税制度,我国二氧化碳减排技术水平较低,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发达国家技工技术援助和支持,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解决全球气候问题而努力。

2.政策上的有力支持

我国一直提倡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这些政策有力地支持着碳税的开征,使我国碳税开征的可行性提高。

3.技术上易于操作

我国燃油税、资源税的成功改革为开征碳税提供了经验借鉴。碳税的征收可比照资源税的征管办法在化石燃料进入经济循环的使用环节征收,实行扣缴义务人抵扣制度。碳税的计征可依据碳排放量的高低采用累进税率,税基是碳的排放量,各能源的含碳量是固定的,可据此计算出税基,得出应纳税额,技术操作可行性较高。

四、税制设计与构想

(一)课税对象

碳税征收的目的主要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所以课税对象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考虑到二氧化碳排放是由化石燃料燃烧引起的,这就给测量技术带来了一定难度。可以适当考虑将产生二氧化碳的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的含碳量作为课税对象,与现阶段的测量设备配套实施,在技术操作上是可行的,待测量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直接以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作为课税对象。

(二)纳税人以及征税环节

我国现行的燃油税是在消费使用环节依照“谁消费、谁负担”的原则进行征收的,碳税可以比照燃油税的征管方案在消费环节征税,同时以消费者作为纳税人。这就意味着消费者要根据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消耗量承担相应的税负。这样做强调了“谁使用,谁缴税”的公平原则,但是消费量和时间不好把握,增加了偷逃税款的机会。

考虑到我国的征管水平以及征管成本,在生产环节向生产者征税,可以实现源泉扣缴。向生产这些化石燃料的生产企业征税,从实际管理和技术操作角度考虑是可行的,也更容易操作。

(三)税率

碳税税率的选择可以按照产品含碳量的高低实行不同水平的定额税率,具有累进性质。具体的税率应根据环保部门对化石燃料含碳量测算的结果,参考一些因素如化石燃料消耗对大气污染的危害程度,消除危害实行减排工作需要花费的成本,以及现阶段我国税制对该化石燃料的征管情况来确定。作为一个新型税种,碳税的开征不免要加重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为了不过多地影响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开征初期应确定一个较低的税率,同时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碳税的动态调节机制。

(四)税收优惠政策

碳税的征收必定会带来产业间不公平的问题,所以要建立相关的税收优惠制度以保证碳税的正常实施。对于一些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减排和回收二氧化碳,如实行CCS(碳捕获和储存)技术,使用清洁新能源的企业可以适当给予税收优惠,减排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企业给予奖励,以鼓励其继续推进减排工作;对于一些能源密集型企业比如重工业、火力发电厂,基于其本身的产业特点可以考虑减征一部分碳税来减少对它们发展的负面影响,建立健全合理的税收减免和返还机制;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从促进民生的角度出发,对于个人生活实用的煤炭和天然气排放的二氧化碳暂不征税。

(五)相关配套政策

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征管体制,建立专项碳基金,实行碳收入专款专用;其次,要与其他减排政策措施协调配合,以达到减排目的。

五、开征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碳税的开征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比如对企业的竞争力、能源结构等影响,注意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作为一个新型的环保税种,尽管发达国家已有成功的实践经验,我国还是要依据自己的国情合理制定碳税税制。由于我国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发展不平衡,碳税的设计就要结合这些因素,实行差别税率,尤其是对于中西部地区能源使用效率低,高耗能企业较多,要建立相应的税制倾斜政策。碳税的税收优惠制度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要建立完善优惠政策,以免对经济造成过大的负面影响,鼓励企业使用减排技术、可再生新能源,从而保证碳税开征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崔军.关于我国开征碳税的思考.税务研究.2010⑴.

[2]潘静,高辉.关于我国开征碳税相关问题的思考.当代经济.2010(14).

[3]王晶.關于我国开征二氧化碳的思考.税务与经济.2009(5).

[4]夏璐.浅议“后哥本哈根时代”中国碳税之路.长沙职业技术学报.2010(3).

[5]杨杨,杜剑.碳税的国际经验与借鉴.涉外税务.2009(12).

低碳经济下园林设计 篇7

低碳, 顾名思义就是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倡人们在生活以及生产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也就是节约能源, 减少废弃物排放和资源浪费。而所谓的低碳经济, 简而言之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降低能源消耗, 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污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以最少的有害温室气体的排放, 获得最大的经济产出。提高能源利用率, 并且加快能源结构的转变。低碳城市则是以发展低碳经济为方向, 政府以建设低碳社会为目标, 市民以低碳生活理念为行为指导的城市。这个最终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而城市的园林绿地恰恰是市民最容易接触的自然环境, 所以, 建造一个低碳且高效的城市园林绿地是建造低碳城市的重要组分。

2 低碳高效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方法

2.1 选择合适的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种类

在城市园林的绿化建设过程中, 首先必须要注重固碳能力强的植物种类应用, 提高园林绿地中植物固碳的效率。经过多方面查阅资料, 总结世界各地学者的研究成果知道, 不同植物的固碳能力不同, 其中固碳能力较强的植物有麻栎、碧桃、广玉兰、醉鱼草、夹竹桃、垂柳、火棘等。

2.2 科学配置绿化植物, 建造高效、低碳的城市园林

要建造低碳高效的城市园林绿地, 不只是要选择合适的种类, 还必须注意不同种类植物的搭配, 使其在空间上和固碳能力上可以优势互补, 使植物在分布上错落有致, 最大限度地提高园林绿化植物的群体固碳能力, 建设低碳的城市园林。依照某市的城市园林建造现状, 可以借鉴以下几种植物配置:

2.2.1 高大乔木与矮生灌木搭配。

科学研究表明, 不同植物的固碳能力不同, 其中灌木的固碳放氧能力显著高于其它高大乔木树种, 灌木的固碳能力也远远高于藤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另有在相同面积上种植不同种类植物的试验显示, 在固碳能力上常绿灌木固碳放氧能力最强, 其次是落叶乔木, 再则是常绿乔木, 与前几种相比, 落叶灌木的固碳放氧能力最弱。所以, 在选择搭配园林绿化植物时, 要注意适当加大常绿灌木和落叶乔木的配置比例, 合理搭配, 不仅可以提高园林的放氧固碳能力, 而且园林一年四季都充满生气。

2.2.2 慢生树种与速生树种搭配。

依据植物学研究结果, 速生树种的固碳放氧能力远远比慢生树种高, 不过这只是一个短期的, 但就长久来看, 把二者搭配种植, 不仅可以提高固碳速度, 而且可以在植物景观和生态方面获得长久的效益。

2.2.3 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搭配。

常绿植物在一年四季都有很强的固碳放氧能力, 这与落叶植物秋季落叶后的固碳能力几乎为零相比好很多。但今年相关领域的研究表明, 由于秋季落叶植物会出现彩色, 这种叶片由于其叶片内花色苷的存在和分布差异, 增加了叶片对光能的吸收, 增强了固碳放氧的能力, 同时秋天叶色变化可以增加观赏性。所以, 常绿作物与落叶植物搭配可以相互弥补, 以保证四季都有较高固碳能力, 还可以增加观赏性。

2.2.4 低龄树与老龄树搭配。

现在很多城市都在盛行直接移栽高龄的大树, 从固碳放氧方面来讲这种现象是不正确的, 因为低龄树木的固碳能力远高于高龄的大树, 虽然就单株固碳来看, 古树可能远远高于常规树木。但由于其数目少, 且几乎不再生长, 总的来说吸收二氧化碳较少。就观赏性来看, 古树、大树更加具有观赏性, 而且这也有助于保护濒临灭绝的古树种类, 所以将不同年龄的树木搭配种植, 既可以增加固碳能力, 建造低碳园林, 还可以增加观赏性和保护濒危树种。

3 总结

低碳生活是现在全世界人们的追求, 低碳城市则是人类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观的一次重要实践。现阶段, 全世界都在以城市为单位实行低碳生活的理念, 每年世界环境日都会举行各种活动, 已经把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定为推行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 所以, 在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 要选择固碳能力强的植物, 科学评估、合理搭配, 最大限度增大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灰尘、有害气体等的能力, 为市民建造一个安全舒适的休闲场所, 从而加快安全、高效地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王丽勉, 胡永红, 秦俊等.上海地区151种绿化植物固碳释氧能力的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7 (3)

[2] 李想, 李海梅, 马颖.居住区绿化树种固碳释氧和降温增湿效应研究[J].北方园艺, 2008 (8)

[3] 徐玮玮.扬州古运河生态环境林绿地树种配置及环境效应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 2007

[4] 谷永新, 李洪欣.“低碳城市”的思考[J].中国建设信息, 2008

[5] 徐蕾.浅谈低碳模式下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J].山西林业, 2012 (4)

低碳经济下园林设计 篇8

关键词:低碳经济,高效建设,园林建设,绿化管理

1 合理规划城市的土地资源

在园林绿化建设工作中, 规划好自然土壤的应用, 能够提高园林绿化工作的科学性。自然土壤表面的10~25cm是适合植物根系生长的土壤, 做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作, 结合当地的土壤特性制定合理方案, 才能在建设绿化园林时, 尽可能少地破坏土壤的原样。做好土地资源的合理应用工作, 还要考虑各种植物成长过程中对于土壤的需求, 在节约土地资源的基础上力求生物多样性, 能够保证园林绿化工作的效果。在必要之地实施改造, 并尽最大可能利用原土回填, 让土壤保护当地的生物物种, 不仅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还极大地节约了园林绿化建设的资源消耗。

2 科学选择园林绿化的植物品种

能否科学选择园林绿化所用的植物, 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园林绿化工程的能否实现低碳化目标。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 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需要低碳高效园林绿化工作的支持。科学选择园林绿化的植物品种, 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2.1 选择固碳能力强的植物

固碳能力强的植物, 适用于园林绿化建设。固碳能力因此成为衡量植物是否低碳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园林绿化建设中, 夹竹桃与垂柳等是较为常见的植物。

2.2 选择科学方式搭配植物

低碳高效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作, 需要开发科学合理的植物搭配方案。将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合理搭配在一起, 讲究颜色搭配, 都是做好园林绿化建设工作的关键技巧。在选择植物时, 彩色植物的比重较大, 这是因为彩色植物中的花青苷色素能够更好地吸收光线与反射光线, 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美观度。除此之外, 彩色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较强, 能够保证园林内部环境的合理性。一般来讲, 彩色植物中落叶植物较多, 考虑到秋冬季节彩色植物绿叶脱落, 美化环境与平衡环境的作用难以发挥, 园林会出现空白期, 还需要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做好彩色植物与常绿植物的搭配, 使园林一年四季都可以处于固碳释氧的良性循环中。

3 积极选用低碳环保的园林绿化材料

除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选择绿色植物外, 园林绿化建设还包括配套建筑物的建设以及配套设施的安装。在低碳经济环境背景下, 在建设城市园林时, 应当选择环保性材料, 例如石材与竹制品。利用这些环保材料代替钢材、水泥与玻璃, 能够有效落实低碳理念。在园林绿化工程的景观看台建设中应用圆木, 用石材打造园林中的桌椅, 用碎石铺设小路等手段, 都能够提高园林绿化建设的低碳化。积极落实低碳思想, 从园林绿化建设的材料入手, 提高园林的节能性, 有利于拉近园林与生态系统之间的距离, 更能激发城市居民对于园林的情感。

4 积极使用节能型园林绿化技术

在各类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 建设低碳高效的城市园林, 是社会大众的共同期待。城市绿地面积的增多, 使得城市的用水需求不断提高, 节约水资源是建设低碳园林的关键环节。将节水型技术推广于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 能够有效促进园林绿化建设的环境和谐度。在选择园林种植的植物时, 应当选择一定比例的耐旱植物, 减少植物自身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在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中, 要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与养护过程中的用水情况, 结合园林内所用植物的用水情况, 制定园林灌溉的方案。在灌溉园林植物时, 要利用多样化的灌溉技术, 像渗灌、滴灌与微喷都是节水灌溉的先进方法, 不仅能够节约园林绿化建设所用水资源, 还能形成良好的园林绿化建设氛围。除了利用科学的方法做好节流工作, 还要做好水资源的开源工作。所谓开源, 就是通过建设集雨池, 利用雨水的收集与循环使用, 大大减少灌溉用水量, 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低碳高效的目标, 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 向城市居民传达正确的资源使用观念, 让园林绿化工程发挥出多样化的功能。

5 结语

综上所述, 在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节能与环保已经成为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标准。低碳经济理念深入人心, 使得各行各业都开始调整生产与运行的标准。做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需要从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入手, 在考虑优化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同时, 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低碳研究力度, 让园林绿化建设目标与经济发展目标一致。

参考文献

[1]敖盛林.论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J].现代园艺, 2013 (22)

低碳经济下园林设计 篇9

一、低碳经济理念的概念与特征

1) 概念。低碳经济理念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 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 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 尽量减少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消耗, 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由于该理念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满足对周围环境保护的需要,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逐渐成为指导人们行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规范准则。

2) 特征。作为一种新的理念, 低碳经济具有自身显著特点。首先, 该理念以降低环境污染, 实现对周围环境的保护为目的。其次, 该理念重视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通过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最后, 该理念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逐渐成为人们开展各项工作的指导准则, 其运用也越来越广泛。

二、基于低碳经济理念下的建筑装饰设计的意义

低碳经济理念的出现对各项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建筑装饰设计也不例外, 在实际工作以此为指导具有重要的作用,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节约资源能源。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 在进行建设装饰设计时, 重视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 从而降低资源能源消耗, 实现节能的目的, 对节约工程成本, 降低建筑运行成本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2) 营造舒适环境。在建筑装饰过程中, 新技术、新材料不仅技术先进, 而且性能良好, 合理利用这些材料能够为人们生活营造舒适的环境, 有利于人们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

3) 提高生活水平。通过低碳经济理念的指导, 采用新型建筑装饰材料, 提高装饰设计水平, 为人们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这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基于低碳经济理念下的建筑装饰设计的策略

在建筑装饰设计过程中, 为了更好的落实低碳经济理念, 今后需要采取以下策略。

1) 树立低碳设计理念。在设计过程中, 需要转变传统思想观念, 以低碳设计理念为指导, 重视设计策略的运用, 更好开展各项工作, 提高设计水平。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和舒适度的前提下, 重视节约资源能源, 降低高耗能的装饰装修活动。设计方案中, 应该依托原有的建筑结构, 尽量避免拆散墙体, 避免出现繁琐的造型设计, 从而减少不必要浪费, 节约能源资源, 为人们营造舒适的环境。

2) 选用节能环保材料。在材料选择上, 不仅要关注材料的美观性和耐久性, 还需要关注其材质, 选用节能环保材料, 避免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也防止出现室内污染问题。

第一、选用少加工, 多自然的材料, 尽量选用加工过程低碳, 材质环保, 天然的材料, 尽量使用生命周期长, 能够回收利用的材料。例如, 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用竹皮编成的竹席薄片, 用作吊顶和墙面装饰材料。加工中可利用竹席的天然色彩和质感, 配合新奇多变的图案, 给人新颖独特的感觉, 给人营造良好的氛围。另外, 柳编工艺不仅具有独特的纹理, 还具有低碳环保的特征, 在建筑装饰设计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在装饰设计中, 可采用柳编的整体墙面材料, 采用柳编家具, 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合理利用, 能够减少对木材的使用, 既美观大方, 又经济实用, 还能够为人们营造新颖独特的舒适环境, 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第二、选用环保、无污染的绿色材料。降低资源能源消耗, 实现加工生产的清洁, 低耗能, 无污染, 改善人们生活环境, 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例如, 在室内空间墙面喷涂利用纳米光触媒技术生产的液体壁纸, 达到净化室内空气, 确保空气清新洁净的目的。

第三、重视新型节能技术的运用。新型节能技术不仅节能环保, 还能够减少有害物质排放, 保障人们身心健康。例如, 在室内设计中, 重视LED灯的运用, LED灯不仅节约用电, 而且没有有害物质的产生, 实现室内光环境的低碳模式。

3) 合理进行灯光设计。灯光节能是装饰设计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人员需要提高节能意识, 注重考虑自然采光, 直接照明, 多用通透材料, 节能灯具, 淘汰现有的白炽灯, 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4) 运用简练装饰手法。重视设计技术策略的运用, 在看似平淡的环境中, 为人们营造舒适的氛围。在办公、餐饮、娱乐场所, 家居环境设计中, 尽量减少繁琐装饰, 追求简单大方的效果。这样既可以减少对材料、资源的消耗, 还能够为人们营造舒适的环境, 提高设计水平。

5) 加强装饰设计管理。首先, 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 施工前按照预算报价的材料清单, 细化装饰工程所需材料用量, 严格按照定额领取材料, 使装饰材料得到充分利用, 杜绝浪费现象。尽量选用低碳、环保、可再生装饰材料, 并做好施工现场的用水用电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加强施工人员管理, 严格遵循施工规范要求, 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树立低碳节能意识, 做好施工的每个细节工作, 促进建筑装饰施工的顺利进行。另外还要加强施工机械管理, 选用节能、环保的新型机械设备, 做好设备保养工作, 确保其处于良好的性能和工作状态。对装饰装修的废料也应该尽量充分利用, 对不能回收利用的材料应该做好处理工作, 避免出现施工垃圾。

四、结束语

总之, 在建筑装饰设计过程中, 运用低碳经济理念具有重要的作用。今后在实际工作中, 应该以此为指导, 并根据建设工程的具体情况, 采取相应策略, 做好装饰设计工作, 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 为人们日常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杜肇铭.低碳经济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J].建筑设计, 2013.

[2]王睿.低碳经济理念指导下的建筑装饰设计探析[J].艺术设计, 2014.

[3]王志刚.低碳经济理念指导下的建筑装饰设计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 2013.

低碳经济下园林设计 篇10

数控实训是技工院校机械和数控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学生实践的同时, 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但目前许多技工院校自身的数控实训硬件条件不足, 而学生在社会上参加数控实训的困难很大, 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

以赣州技师学院为例。为了满足数控实训要求, 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学院争取了中央财政支持, 投资400万元人民币, 于2008年8月建成了数控实训基地。该实训基地选购沈阳机床厂生产的数控车床21台, 选用华中数控系统;宝鸡机床厂生产的加工中心7台, 选用FANUC Oi MC系统;加上原有的数控车床6台, 加工中心2台, 共有近40台数控设备。这些设备的添置, 大大改善了数控实训条件, 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新问题也随之而来, 例如, 实训材料一直使用45#钢材, 刀具为硬质合金焊接车刀和高速钢铣刀, 数控车床采用乳化液冷却, 加工中心采用油冷却, 这些油辅材料基本为消耗品, 原来仅有8台设备的时候, 这些材料已经是学院的一笔较大开支, 现在设备增加了近4倍, 相应的油辅材料损耗也会增加更多。在资源和能源消耗巨大、实训成本不断攀升的情况下, 为了合理使用数控设备、利用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数控实训的改革势在必行。对此, 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 介绍如何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开展数控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方案设计

设计教学流程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我们把技工院校数控加工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数控加工操作工和数控工艺员, 需要使学生掌握各种数控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其操作方法。为此, 我们改革传统数控实训教学模式, 以创新设计为根本、数控加工为重点、CAD/CAM为主线, 按照加强基础、注重实践的教学改革思路进行数控实训教学方案设计。在数控实训教学中, 增加了《CAD/CAM原理与应用》、《数控仿真教学软件应用》课程, 并且把CAD/CAM和数控仿真软件及数控机床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如图1所示) , 摒弃单纯的数控机床操作, 加强过程训练, 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增加数控仿真教学环节, 使实训教学工作在虚拟加工的软件环境和真实的生产设备上一同进行, 既合理使用了资源, 又增强了实训效果。

设计实训模式传统实训模式中的油辅、刀具材料使用是一个开环系统, 即购买实训刀具材料→实训使用→废弃。在此过程中, 实训注重的是学生加工出来的零件形状是否正确, 尺寸是否合格, 轻视了零件是否有实际应用价值及对零件加工成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如何合理处理的问题。随着我院实训基地数控设备的增加, 实训教学班级的增多, 原实训教学模式产生的废弃物也在增多。为此, 我们提出低碳经济下闭式循环的绿色实训模式, 就是在原来的实训循环模式中增加“回收”环节。与企业合作, 实训内容紧扣工业发展的脉搏, 根据企业的要求与发展趋势进行实训内容的定位与筛选, 实训设计的课题为校企合作相关产品 (如图2所示) , 合格的产品直接提供给企业, 不合格的产品及其他实训废弃物进行“恢复处理”, 返回到实训中循环使用。

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摇篮, 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显得尤为必要, 一支既能下车间、又能上讲台, 既是能工巧匠、又是专家学者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是数控专业实训改革的师资保证。

实训方案实施

图3为我院数控实训改革中数控车工实训课题零件图形, 也是为企业加工的一芯轴零件。该芯轴零件外形规则, 毛坯为锻件, 材料为35#钢材。根据零件特征, 零件外形采用数控车削加工成型 (小端螺纹、小孔由企业加工) 。根据我院设备情况和教学实际需要, 该芯轴采用华中系统数控车床加工。

第一阶段为课堂理论教学。如图4所示, 针对该芯轴零件, 讲授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知识以及装夹零件相关的工装夹具知识, 在学生理解掌握后, 再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第二阶段为仿真教学。该阶段在芯轴零件加工工艺、工装夹具知识学习及加工程序编制完成的基础上, 在仿真软件上进行模拟加工, 学生还可以通过仿真软件预先熟悉机床面板情况, 校验程序是否正确, 仿真结果是否符合要求等。第三阶段为学生机床操作加工。因为该零件是为企业生产的真实产品, 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至关重要, 所以要时刻提醒学生要有质量意识。

通过实训方案改革, 把原来4周全部在机床上操作, 调整为2周数控仿真实训, 2周在机床上完成产品加工。方案实施前后消耗的主要材料和能源消耗量对比如表1所示, 练习用钢材从全为消耗品转为产品和部分消耗品, 冷却液、润滑油、电等的消耗量也大为减少, 学生的产品意识和动手能力得到更全面的培养。

通过实训教学方案的改革, 数控实训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 实训成本也大大降低, 数控设备被有效地利用起来, 改变了原来实训中材料纯粹消耗的状况, 使学生的产品意识、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卫京, 等.机电产品的绿色制造模式及其发展趋势[J].机械研究与应用, 2007, (2) .

[2]谷振宇, 刘飞, 李聪波, 曹华军.绿色制造运行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机械工程, 2008, (19) .

[3]赵志群.从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工程谈项目课程开发中的两个基本认识问题[J].职教通讯, 2007, (4) .

[4]童克波.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规范化管理的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0, (5) .

浅析低碳经济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 篇11

低碳经济;问题;中国经济;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121.3; 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5-0090-02

一、低碳经济的要求下中国面临的现状及问题

1.国内经济宏观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并且发展方式仍呈现粗放型特点,工业化进程中,企业生产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多,也有较高的依赖性。高投入、高能耗及环境污染状况在较长时期内未能得到可观的扭转。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年2月底发布的《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去年全年能源消耗总量为32.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9%,万元GDP能耗则比上年减少了4.01%,但仍高于发达国家指标。

2.能源禀赋不足的问题

我国能源的资源禀赋的情况是:“富煤少气缺油”。而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推动,中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能源供应来支持。那么,当前能源禀赋的资源结构和开发情况决定了我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来源的格局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正如2008年的数据,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占70.2%,作为新型能源的核能和水电仅占7.4%。煤炭消费和生产均居世界第一,均高出美国1.4倍左右。我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来满足GDP增长的现况,给二氧化碳减排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制约。

3.国际贸易方面的压力

首先,从全球产业分工来看,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产业仍然处于世界较低端的位置,在产品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等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据研究表明,2004年中国净出口产品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约为11亿吨,约占总排放量的23%。中国作为发达国家初级产品的加工基地,是以牺牲本国资源环境为代价的,违背了低碳经济的宗旨。

其次,低碳经济的倡导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贸易壁垒,使得发展中国家在国贸交往中更显劣势。而中国GDP外贸依存度较高,出口受损对出口导向型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会造成不小的震荡,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国出口贸易企业纷纷陷入困境的情况中就可见一斑。这也说明,中国在进出口贸易领域缺乏良好的机制抵御外来风险,经济结构上存在的不足亟待调整。

二、低碳经济的问题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

21世纪初,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着重点在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国民经济长期平稳快速的发展。“低碳经济”理念的提出,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中国应以“低碳”思维方式作出一些战略上的改善,是挑战又是一种契机。

1.技术结构调整

在发达国家,尖端技术、先进技术所占的比重很大,而初级技术所占的比重很小甚至没有。中国则技术创新不够,发展经济的方式过于粗放,能源结构不科学,过多的依赖高碳排放量的传统能源。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手段,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探索。第一,低碳能源的研究开发,普及对新兴能源如太阳能、核能的运用,或是研发出一种经济合理的低碳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第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比如开发可以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物质;此外,还有节约能源的技术、能源循环利用的技术等等。

2.贸易结构调整

我们应该认识到贸易顺差附带的碳排放增加,应该对出口产品的种类进行调整,不能一味追逐利益,应该适当的限制高能耗、高排放的产品出口,将眼光放长远,构建绿色的贸易结构。目前,我国已经取消了“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甚至还对有的这类产品征收出口税,用政策手段引导贸易产品结构向着低碳方向调整和发展。

3.产业结构调整

在低碳经济的新时代下,其一,在工业中,注重发展高附加值、低能耗的产业,着力于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量;其二,更加加快第三產业的发展,使之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第三产业内部,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电信业、金融保险业、咨询业以及法律、会计等中介机构,提高服务业的知识含量和教育水平,加强高新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增强服务业的竞争能力和收益效率。同时,完善高能耗产业的准入制度、监管制度,运用市场化手段,将达不到国家有关低碳标准又效益低下的企业淘汰或转型。

4.消费结构调整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中国人口的增长,近年来CPI中能源权重增加,可见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能源比重逐渐上升,对温室气体的排放也与之增长。除了企业改善能耗情况之外,居民也应响应低碳经济的号召,在政府的引导下,秉持低碳消费的观念,有意识的为节能减排出力,比如使用节能电器、购买小排量汽车等等。特别是对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居民身体力行的改变消费结构,本着清洁、节约、环保的原则,倾向于对节能产品低碳节能产品的购买。低碳消费调节社会的需求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低碳消费的倡议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来说,是一条不可忽视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朱敏.碳关税:与其一味反对不如积极应对[N].中国经济时报2010-7-23(3).

[2]杨美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新探索[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9-12(4).

[3]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1).

[4]盛光华,杜雪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与路径[J].求是学刊2010-9(5).

作者简介:

低碳经济下园林设计 篇12

一、“低碳经济”与生态包装设计观念的理解

2009年12月7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 标志着低碳时代已经来临。“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 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 反之就制造得少。“低碳”, 英文为low carbon, 意指较低 (更低) 的温室气体 (以二氧化碳为主) 的排放。低碳经济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 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的高效和清洁利用;低碳或无碳能源的开发;经济发展模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2]。

“生态包装”的概念源自于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一文。“生态包装”又称“绿色包装”或“环境之友包装”, 是指对生态环境不造成污染, 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 能循环和再生利用, 可促进持续发展的包装物质[3]。商品包装生态设计 (Eco-design) 是指将环境因素融入到商品设计中, 以改善商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环境性能, 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实现从源头上预防污染的目的[4]。生态包装的理念在于:呵护生态和保护环境;建立人类自身健康意识、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想和自然及舒适简约的设计理念;包装材料从原材料采集、材料加工、商品使用、废弃物回收再生、直到最终处理的全过程均不应对人体及环境造成公害。生态包装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发展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 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

包装最原始、最基本的功能是防止商品破损、渗漏、腐烂变质等, 低碳经济理念的推广, 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商品包装的需求, 从简单功能实现的单一性, 向既能实现商品简单功能、又能保持低能耗、低污染要求的双重方向转变, 以及在低碳经济时期,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对商品包装能耗和污染要求的规则出现, 包装业将会面临越来越大的政策压力和市场压力。由此可见的, 低碳经济环境需要一个更宽泛意义上的包装设计理念来支撑, 这是工业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和重要环节, 包装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 这就要求在包装设计阶段就要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商品的包装设计之中, 以生态设计的设计思路从商品生产源头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的操作程序, 使包装在满足其安全性、便携性及舒适性等功能要求的同时, 还要将对环境性能的改善, 作为商品包装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 力求使商品包装对环境的影响降为最小。发展低碳经济,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这已成为包装设计师必须思考的首要课题。

二、国内外生态包装设计的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生态包装设计发展的4个阶段:上世纪90年代是保护环境、改善商品包装性能的“商品包装的改善”阶段;2000年左右是零部件的变更、包装材料无毒使用的“商品包装再设计”阶段;2010年左右是为“商品包装概念和功能的革新”阶段;2030年左右发展到“商品包装系统革新”阶段。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在生态包装设计领域已逐步迈入第三阶段, 推行生态包装设计早已成为西方国家政府、企业、商家、民众的共识, 国际组织、大学和研究机构积极参与生态包装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联合国环境署 (UNEP) 逐步将对环境问题关注转移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最根本方面———商品包装本身, 强调在商品包装开发时, 要寻求生态要求和经济要求之间的平衡, 将环境问题贯穿商品包装开发的全过程[5]。大学和研究部门也开发了系列生态设计工具、方法和资源, 其中最为领先的主要在西欧:荷兰的Delft大学在生态包装设计研究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隶属于英国萨里大学的可持续中心进行了超前和动态的工业生态包装设计研究。除此, 日本的佳能、东芝、日立、富土、索尼, 德国的西门子、AEG、BASF等领域的研究机构, 也从商品包装和技术开发的角度一直关注生态效率和资源环境效率, 使其开发的新产品不仅具有经济效益, 还要具有环境效益, 以保持未来的市场竞争力。

我国在商品包装这一领域, 整体上还处于第一阶段, 也即商品包装处于从传统设计向生态设计转轨的过渡阶段, 从国内商品包装的发展状况来看, 也处于不平衡状态, 东部沿海的部分地区已进入了第二阶段, 少数西部地区至今还被挡在第一阶段的门外。我国的包装业发展至今, 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程, 生态包装材料和新生产工艺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国际自然科学基金委和863高技术计划也多次立项给予支持, 合肥工业大学、上海交大、重庆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研究院所对生态设计的理论体系、专题技术等进行了大量研究。除此, 生态包装设计规范也越来越完善。自2005年4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对于多种行业的包装, 颁布了相关的《包装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通则》等等。如今已由一个包装大国正在向包装强国迈进, 但从商品包装的质量、技术含量和研发能力来看, 都均未成熟, 与国外相比, 国内的研究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都有待加强。

三、生态包装设计的思想方法

生态包装设计是当代包装设计师所要研究的重点, 也是低碳经济时代包装设计的发展方向, 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 要做到实现包装功能与消耗最少材料及能源的二者兼顾。具体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重复再用的结构设计。

商品的包装会随着商品的运输完成和使用而消耗, 逐渐失去其各种功能, 多数包装将成为废弃物, 如果不对其进行回收、利用和再循环, 将会成为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包装设计一方面要对容易拆卸的模块化设计进行研究。设计拆卸性能良好的包装结构, 缩短包装回收处理周期, 降低回收的成本, 从而利于包装物的再利用。包装物的再利用可作这样的思考:如用板条箱装运卡车, 当卡车到达了目的地, 板条箱则变成了卡车地板;再如大型家电的包装设计可在规格和尺寸上进行统一的模块规划, 拆卸后便可折叠成简易家具或用于其它商品的包装, 这样重复再用的结构设计, 不至于废弃而扔掉有限的资源, 并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其的使用价值, 也避免了再进行加工所造成的污染。其次是考虑无需拆卸的单一化材料使用, 包装设计时要尽量使用单一的材料, 这样可以免去零件材料的拆卸分离工作, 以及降低生产与回收时的难度, 提高材料使用的效率。同时要避免使用有毒的材料和难以处理降解的材料制作包装, 做到包装设计材料的生态和环保。

2、包装材料减量化的简约设计。

包装设计不仅仅是创造对人们有用、好用、有市场竞争力的商品, 满足人们的基本要求, 同时还要全面考虑降低包装材料的使用量, 减少包装成品的体积、精简包装的结构;降低成本, 避免产生过多的浪费[6], 即包装设计的减量化。包装材料减量化的具体做法:一是在包装设计中压缩包装成品的体积、精简包装的结构, 避免过多地包装不必要的“空气”, 以达到最佳的包装效率;二是在商品消费后减少垃圾, 减轻污染。我国的商品包装经历了从漠视包装到过份包装这样一个过程。目前不少包装因为追求虚华, 造成包装的极大浪费, 如部分月饼的包装, 包装的外盒体积越来越大, 甚至附加一些毫不相干的产品于包装中, 这种设计, 不符合包装设计减量化的要求。三是考虑设计的包装结构能使包装的体积尽量大, 而铺展开的面积尽可能的小, 也就是说要使包装的体积与面积比值, 取尽量大的值。商品包装设计要以经济、节约为原则, 创造简约、实用的设计风格, 以轻、薄、短、小的设计风格为主要发展方向, 使包装更具清新自然的魅力。

3、原生自然素材的质朴设计。

人类自有历史以来, 就知道使用自然素材做包装之用, 自然包装材料不但体现出轻松、质朴的感觉, 同时迎合了现代人希望回归自然, 崇尚生态健康生活方式的情感需求。包装材料的自然素材主要包括:如麦秆、荆条、芦苇、柳条、竹材等, 是不被人们重视的材料, 但其内含着质朴的自然价值和环保意蕴, 至今仍然值得借鉴, 通过巧妙的设计、开发、利用, 可以赋予其独特的魅力, 使之在包装中发挥很好的作用。在包装设计中合理选用自然素材, 符合环保性设计的要求, 减少了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及高能耗材料的用量,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可以生物降解, 可以起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功效。这些特点符合低碳经济的需求, 具有环保的优势。例如中国的米粽包装就是极佳的传统包装设计, 包装材料粽叶, 取材于自然植物芦苇, 用后弃于自然, 便于分解消失殆尽。再如竹材, 价格低且可再生, 作为包装材料使用, 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 且无毒无臭, 通气性能好, 可全降解。盛产毛竹的浙、闽一带的土特产品包装仍多使用竹篮。

4、延伸拓展的仿生思考设计。

应用仿生学原理, 研究天然包装的价值, 可以使商品包装生态设计的思路进一步的延伸和拓展。人类的聪明才智虽然可以创造许多发明, 但永远无法超越大自然那完美而又简洁的造形法则。通过进一步的观察研究, 可以觉察到更多生物与生物间, 生物与周围环境间的相关议题以及这些议题均可为设计领域提供更多的思考方向。仿生设计提示了我们解决问题的答案, 拓宽了创意思考的源泉。随着生态环保、回归自然等理念的广泛传播, 人们对包装设计的要求与过去有了很大程度的不同, 既注意功能的优良特性, 又追求形态的清新、淳朴, 同时还注重包装的返朴归真以及生态环保。提倡仿生设计, 不但可以创造出功能完备、结构精巧、用材合理的商品包装, 同时赋予商品形态以生命的特征。如新结构蜂窝纸板应用现代仿生学原理, 由于蜂窝纸板内芯蜂窝结构的疏密度不同, 使得其弹性范围大, 由此产生较强的抗震能力;再如鸡蛋的气室防震功能和薄壳建筑式构造等自然包装[7], 让设计回归了自然。仿生形态的包装设计, 不但使人获得轻松、愉悦的感觉, 同时还缓解了因现代枯燥、无味的学习与工作带来的压力, 以及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人们在文化与精神方面的系列需求。由此可见, 仿生在包装设计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在低碳经济观念主导下实施的生态包装设计,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 解决商品包装的环境污染问题, 实现彻底的生态包装设计, 如果仅仅依靠设计环节, 是不能够达到目标的。要解决这个问题, 还要依靠国家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 还需加强对设计人员环保意识的培养, 提高主体消费人群对低碳包装理念的认知等等。

参考文献

[1]王华琳.现代包装设计在低碳时代的发展[J].艺术探索2010, 24, (3) :105-106.

[2]郭恒, 孙蕾.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选择[J].宏观经济2010, (1) :5-6.

[3]王安霞.包装形象的视觉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4]李尚伟.产品生态设计初探—兼评欧盟:用能产品生态设计指令[J].法制与社会, 2007. (10) :884—885.

[5]靳敏.产品生态设计现状和发展趋势 (下) [J].家电科技, 2009, (9) :49-50.

[6]王艳玲。绿色产品设计和过度包装[J].怀化学院学报, 2008, 27, (5) :78-79.

上一篇:科技论文关键词的选择下一篇:体能训练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