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成本会计

2024-06-21

低碳经济下成本会计(精选12篇)

低碳经济下成本会计 篇1

摘要:“低碳”是构建和谐环境、建设绿色家园提出的一个全新理念。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 企业对低碳会计也非常重视。本文在分析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产生的影响的基础上, 进一步对低碳经济视角下低碳会计的发展路径进行探究, 以期为企业低碳会计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低碳经济归属于一种经济发展理念, 低碳经济的实行不但能够提升经济效益, 而且还能够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显然, 在企业中融入低碳经济思想, 并做好实施工作, 则有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近年来, 有不少学者经研究表明, 低碳经济与低碳会计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 本文对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低碳会计进行探究意义重大。

1 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产生的影响分析

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 低碳经济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的要求。而对于低碳会计来说, 则是在低碳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新型理论, 主要是针对企业实行的低碳责任、节能降耗指标等加以明确、计量以及审批等, 进一步促进企业良性发展。根据先进部分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 低碳经济的融入, 使企业会计产生了一些较为显著的影响, 主要体现为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和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1.1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企业在融入低碳经济的基础上, 也对自身的会计核算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例如: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不单单需注重自身经济效益的提升, 还需要注重环境的保护, 从而实现“双丰收”。在融入低碳会计思想后, 企业便需要选取合理的低碳生产模式, 同时对现有的生产程序加以调整, 使碳的排放量得到有效降低。并且, 在会计方面, 需做好低碳经济活动的计量工作, 真实地反应资金流向, 采取有效策略使低碳经济行为得到有效控制, 进而使企业在低碳经济环境下, 会计核算工作效能得到有效提升。

1.2 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企业在实行低碳经济期间, 也会对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基于整体层面分析, 企业低碳信息披露归分为两类: (1) 在传统会计报表当中增加低碳会计项目, 同时将与低碳会计相关的信息注明, 例如低碳固定资产、低碳成本及低碳收入等。 (2) 一些独立存在的报告, 也就是单独报告, 例如现金流量报表、损益表等。在企业中对低碳会计核算披露加以实行, 能够使报表应用人员对油管成本支出及投资项目具体请加以了解, 从而增强企业的公信度。

2 低碳经济视角下低碳会计发展路径

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低碳会计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作用, 但同时也潜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 例如低碳环保意识有待提高问题、没有完善的法律支持问题以及低碳会计实证研究缺乏问题等。鉴于此, 为了使低碳经济下的低碳会计获得有效发展, 采取有效策略非常重要。具体包括完善行业制度, 获取政府大力支持、构建系统化的信息披露机制及督查机制、构建系统化的信息披露机制及督查机制

2.1 完善行业制度, 获取政府大力支持

一方面, 需针对企业的低碳会计制定合理、科学的制度准则, 并加以落实, 从而使低碳会计的实施能够有法可依、有据可依。另一方面, 需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共同探讨发展低碳经济与低碳会计的有效策略。同时, 借助政府政策, 使企业发展低碳会计获得社会各界人士的响应, 从而增强各方人员低碳环保意识, 进一步为企业低碳会计的发展奠定良机。

2.2构建系统化的信息披露机制及督查机制

在会计工作中,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可靠性非常重要, 这样才能够使利益相关者的切身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因此, 企业在发展低碳会计过程中, 做好信息披露机制的完善构建工作非常重要。对于企业所承担的低碳职责以及节能减排等项目均需进行确认、计量以及考核, 明确相关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遵循“低碳环保”原则。为了进一步增强低碳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 还需要构建完善的督查机制, 为企业会计虚假信息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严格保证低碳会计行为的规范性及其在实施过程中的可行性, 制定完善的低碳会计审计法律法规, 确保低碳会计审计工作能够有据可依。

2.3构建系统化的信息披露机制及督查机制

一方面, 需组织内部专业人员加强低碳会计的理论研究, 以企业发展现状为依据, 融入可行的低碳会计发展方案。与此同时, 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宝贵经验, 加强国内企业低碳会计的实证研究, 从而使低碳会计的实施效果得到有效强化。另一方面, 需注重专业人才整体素质的提升, 加强学习, 指导企业会计专业人才加强会计基础知识、经济管理知识的学习。同时, 通过培训使专业人才具备果断的工作处理能力。并在低碳会计工作中融入激励机制, 激发工作人员在工作岗位中的积极性, 从而使低碳会计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 进一步为企业低碳经济及低碳会计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低碳经济对低碳会计的影响是显著的。与此同时, 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 促进低碳会计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作用。但是, 企业在发展低碳会计过程中, 也受到一些阻碍。因此, 采取相关策略非常重要。比如完善行业制度, 获取政府支持;构建系统化的信息披露机制及督查机制;加强“理论+实证”研究, 努力提升专业人才整体素质。相信从以上方面加以完善, 企业低碳会计将能够获得良性发展, 进而为企业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低碳经济下成本会计 篇2

摘 要 环境理由已经成为了当今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理由之一,并越来越多的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尤其近些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各种环境理由日益凸显,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存活环境。因此,减少含碳气体的排放,积极倡导低碳理念是必要的。城市景观设计是最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设计形式之一,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融入低碳理念是正确且符合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本文通过对低碳城市景观设计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低碳化城市景观设计的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 低碳 城市景观 景观设计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聚集地,一个城市中的景观设计体现了这座城市的人文特征和文明程度。城市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延伸和附属,其对于城市发展所气得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目前,温室效应理由摆在我们的面前,严重危害着我们赖以存活的地球。12月,随着《京都议定书》后续方案的商订,标志着全世界的人们为了保护赖以存活的地球而开始了真正作用上的“低碳革命”。

在这一重要时期,如何将我们传统的城市景观设计与 “低碳”联系在一起,成为当下景观设计工作者共同关心与探讨的焦点话题。因此,我们着重分析一下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如何将低碳元素恰到好处的融入进去,使得低碳经济理念能够深入到城市景观设计的方方面面。

一、按照本地特点,合理利用特色景观

在对该城市进行景观设计之前,考虑本地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必要的。在对该地域进行景观设计时,要秉着不破坏该地域的地形结构和地表肌理为宗旨,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通过千百年来的地理特性而形成的特色景观的保护。在设计中,要结合低碳的.理念,保持着低碳的设计思想。首先,在设计前,要现将本地域的自然特性进行详细分析。对本地域的地理风貌,地域特点做到心中有数,设计出与本地域地理特色想适应的景观。

比如,在水库周边进行景观设计,就要遵循水库及其周边环境的特点,布置桥梁、庭院,保持水库的原始状态的同时,合理的借景和对景,既节约成本,又不失为一个合理的设计思路。其次,在选择材料时,要尽可能的选择低碳化的材料,并做好规划,尽量不对该地域造成伤害。在城市景观的材料上尽最大程度的来凸显低碳的理念。再次,在景观规划过程中,还要注重以人为本,将低碳生活切切实实的贯彻到人们的起居生活之中,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在材料选择上,尽量选用本土的生态环保材料

在景观设计中,对于材料的选择是体现低碳理念的最好表现。在低碳景观设计的材料选择中,要尽量选择本土的,具有环保性质的生态材料。在设计时,要将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的材料选择都纳入到低碳景观设计中。首先,在硬质景观材料的选择上,可选用当地的具有独特地域特性的材料,选择这样的材料,既可以节约了在材料运输中造成的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又因为其能最大化的与该地域的环境想统一而被居民们广泛接纳。并且,选择这样的硬质景观材料还可以尽可能的降低了景观管理和维护的成本,可谓一举三得。

其次,在软质景观材料的选择上,可选用当地的物种进行选材。选择这样的材料,可谓益处多多。第一,选择当地的物种,可以有效保护该地域物种的数量,对于维持该地域生物多样性作用甚远。第二,选择当地的物种,可以使得软质景观材料尽快适应当地的地域环境,可以尽快的生长。第三,由于选择的软质景观材料为当地物种,这样还大大降低了管理和维护的成本。再者,要设计好硬质和软质景观的比率,做好自然景观和低碳景观的设计,努力将自然景观和低碳景观在景观中的比率最大化。

三、在景观设计中,要积极利用先进技术

在低碳城市景观设计中,融入先进技术是符合现今景观设计发展道路的。目前,很多国家的城市景观设计人员开始着力于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相结合。而与这些先进技术的不断结合,也使得城市景观不仅仅作为一种人们休闲娱乐的艺术作品,其也成为能够净化水资源、利用新能源、保护土壤和生物多样性等的环保手段。比如,当今在城市水体生态景观系统的设计中,很多景观设计师都采用一种动植物污染处理策略来进行景观设计。比如,在进行水体生态景观设计时,很多设计师选择生物港野生漂浮岛作为一种城市景观而加以设计。

生物港野生漂浮岛的基本原理是:选择有特殊作用的绿色植物,将其与人工设计并制成的大面积生物培养基相结合,在这个大面积培养基内,可以生长各种有益微生物,这些有益微生物可以有效净化水体生态系统中的水源质量,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在这种漂浮岛的设计中,还要注意通风系统的设计,保证有益微生物的正常呼吸作用。这种生物港野生漂浮岛的设计,对于保护该区域水质质量,减轻水质富营养化方面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同时,这种景观设计还体现了低碳的设计理念,并能给人们带来舒适的自然享受,保护了环境,减少了污染,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四、结语

低碳理念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环保理念,其宗旨就是通过各种策略将含碳气体的排放量降到最低。城市景观设计是与人类生活最为贴近的设计形式之一,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城市的文明程度紧密相连。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融入低碳理念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是符合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相信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低碳城市景观设计将会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程亚亭,张建民.关于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的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 2010,7(13):11-12.

浅议低碳经济下环境会计的发展 篇3

摘 要 企业环境事件导致的经济后果越来越多,全球掀起环境保护热潮,许多国家开始对环境会计越来越关注,而我国的环境会计至今尚未真正起步,根据环境管理会计主体、计量的特殊性,结合低碳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建立环境会计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环境会计 发展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及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对人类的惩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其实质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老思路,它适合环境会计的核算要素,为环境发展提供了机遇。

一、环境会计的内涵

公认的环境会计是指记录和披露环境污染、污染防治、开发及利用的成本费用,并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环境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

环境会计的特殊性表现在:第一,会计主体的特殊性。由生态资源既对当地产生影响,又对全局产生影响,这使环境管理会计的主体范围大大扩展,并呈现出宏观会计的显著特点。第二,计量的特殊性。一是很难用货币计量,二是如森林覆盖率等项目用货币计量不能说明问题。所以,环境管理会计的计量应采用货币与非货币两种计量方式,即复合计量方式。同时,要把这两种计量统一在环境会计的核算体系中,并且使两者在需要时能进行转换。

二、我国低碳经济下发展环境会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当前,气候问题成为了国际社会国别合作与博弈的焦点,提高碳的生产力成为环境会计考核的重要指标。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由于煤炭使用效率低下,导致工业生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形成了温室效应。正是由于我国工业的“高碳”,在2009年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開的气候会议上,某些西方发达国家抓住这个要害大做文章,使我国外交压力陡增,疲于应付。

由于受国际社会多方面的牵制,我国也无法廉价使用国际油气资源,因此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使用煤炭资源,但是煤炭属于“高碳”能源,现在还不能有效降低一次性能源的碳排放。从整体层次上讲,我们将如何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合理解决社会与资源的问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低碳经济下环境会计体系的完善

在煤炭行业建立环境成本会计是一种创新,并有其独特的意义。一是将环境会计主体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外部,以煤炭矿区为会计主体,将煤矿产煤带来的正效应与煤矿产煤对矿区造成的负效应进行抵消,为计算煤炭矿区“绿色GDP”提供直接依据。二是在推进煤炭资源有偿使用的进程中,将储存的资源价值以“折耗费用”的方式纳入环境成本会计范畴,彻底改变长期以来矿产资源不计价值的现状。三是将煤炭行业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的支出纳入环境成本会计范畴。

环境会计体系的完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改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

目前,环境事项的披露方式主要有五种:年度报告;内部工作会议记录;单独报告;会计报表附注;董事长的报告。它们提供的信息只能是以货币计量的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的信息,对于关于企业环境绩效的信息以及由环境问题可能引发的潜在的负债和风险,这些也都无法表示出来。

会计准则是会计工作的标准和准绳,制定环境会计和信息披露准则对于规范和推广环境会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面对“低碳”经济,首先要求各政府部门的参与,将环境会计核算、监督列入会计法,以法律形式确定它的地位和作用;其次,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扩充报表体系,成为必须披露的内容,防止有关部门和企业的短期行为;最后,设立环境会计制度,即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设计会计制度,使环境会计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二)建立合理的赋税制度

如何从税收上给予引导、利用税收杠杆使资金合理地流向低碳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安福仁认为,“现阶段征收碳税存在的难题除了费改税本身会碰到一系列的难题外,碳税以什么为标准进行征收、污染物排放剂量的考量都存在一定的难度”。蔡昌认为,“征收碳税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碳排放量,但并不一定能把企业导向低碳经济发展的轨道上来,企业完全可以发展其它的经济模式。单就发展低碳经济来说,对低碳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能够起到更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因此要发展中国的低碳经济,不宜采取单一的模式,最好的策略是税收优惠与征收碳税齐头并进,双管齐下。

(三)加强政府部门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督和宣传

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存在不全面、不如实披露对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履行的现象,而社会公众要求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具有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由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的专项环境审计可强化对环境会计的再监督,有助于环境会计的创建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断完善。加强政府部门监督和宣传,不仅仅是一个会计问题,还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四)不断提高行业财会人员素质

环境会计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应用学科,要求不仅要具备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还要具备与其交叉的相关学科知识。因此,必须不断提高行业财会人员素质,一方面要让行业财会人员充分了解环境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交叉相关学科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修改或扩展环境会计目标,进一步完善环境会计的理论。

参考文献:

[1]谢晓峰."低碳经济"对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的影响和意义.会计师.2010.

[2]黄静.从煤炭企业的环境投资成本与效益看环境会计应用.内蒙古煤炭经济.2001.

低碳经济下企业绿色会计研究 篇4

(一)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集“低碳”和“经济”于一体, 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环境变化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崭新的模式。低碳经济更加注重用较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来实现更高更有效的经济发展, 进而应用先进的技术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低碳, 要求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碳基燃料的使用, 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污染, 实现经济发展转型;经济要求人类在实现能源利用转型的同时最大化地保持经济的稳步增长, 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理念兼顾了发展和产出以及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二) 绿色会计

绿色会计是把资源和环境因素加入会计核算中, 依据相关环境法律法规, 运用会计核算方法, 计量和分析企业在追求利润过程中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损失以及对保护资源和环境后获得的收益, 促使企业经营者在进行企业。经营决策时, 把资源和环境因素作为经济因素考虑进企业的成本与效益之中。它试图将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 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 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绿色会计的目标是用会计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 改善社会的环境与资源问题, 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最优化。企业不能片面的为了高效高利而忽略了对我们共同家园的保护, 而是要达到利润增长和环境保护相辅相成, 在环境保护中获得更高效更绿色的利润二者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尽量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经济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部分, 同时也是对资源最大利用和环境造成污染, 破坏地球生态的主要主体, 那么企业就应将作为环境保护的主力军, 将企业对污染和利用资源控制在环境保护的指标以内。政府作为环境监督的管理部门, 应该确保已经污染环境和已经利用的资源在规定的指标以内。

二、绿色会计的核算

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绿色会计考虑了资源和环境对于经济效益的影响, 强调了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应该把对资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破坏作为成本和把对自然环境保护后企业的获得作为收益进行会计核算。它的核算对象主要有自然资源价值、自然资源损耗、环境保护和治理支出以及改善自然环境带来的收益四个方面。

绿色会计记录除了“生产成本”、“银行存款”“主营业务收入”等基本的账户, 绿色会计还应在资产类设置:“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物资源”“人力资源”“资源折旧”等;在负债类设置:“应付环保费用”、“应付环保税金”等;在成本费用类下设置:“环境治理费”、“资源损耗成本”等:在损益类下设置:“环境收益”、“环境利润”等。取得绿色资源的时候借记“绿色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在支付有关绿色费用时应借记“管理费用、经营费用、产品销售费用”等, 贷记“应付环保费、应付环保税”等;在支付绿色成本时借记“生产成本-直接污染、原材料”, 贷记“应付环保费-排污费”;在进行绿色损益计算时, 借记“银行存款”等, 贷记“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

三、绿色会计实行的必要性

(一) 我国当前的环境现状要求实行绿色会计

我国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一直都比较重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许多有关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也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但是, 我国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依然是很严重的。2015年雾霾一词以一种备受热捧的姿势进入中国公众的视野, 二氧化碳不断地排放在大气中, 加剧温室效应, 空气质量令人堪忧。水质量也很有问题, 各个城市的河流, 只要一不留神, 水面上就漂浮着各种各样的垃圾, 原本清澈见底的河水, 被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污染得不敢靠近, 臭气熏天。森林资源每天都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牺牲着, 野生动物种类越来越少, 臭氧层越来越薄, 辐射越来越强。由此可见, 我国加快绿色会计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 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是高投入低产出, 必然造成过度开发消耗资源;高污染低效益必然造成生态环境补偿能力严重滞后, 这些都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从企业长远利益看, 只有增大环保投入, 重视绿色会计, 才能始终保持竞争的优势。

(三) 绿色会计的施行有利于“绿色GDP”的计算

“绿色G D 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去除资源和环境损失后所创造的全国经济总值。它代表的是真实的经济增长量数值, 占G D P的比重大点, 表明国民经济发展的健康程度就好一点。但中国经济增长的G D P中, 至少有18%是建立在对地球无情的破坏的基础上的。绿色会计将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纳入国民财富计算中, 反映了国民财富绿色增加的情况, 这是绿色会计的目标所在。

(四) 绿色会计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改革开放后,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但是经济增长是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中国的资源和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相反的经济的发展也受到资源、环境的严重制约。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开始制约经济的发展, 因此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种增长方式的转变除了依靠新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出、法律方面的支援、政府部门的支持, 还要依靠企业在管理方式和程序等方面的改革。过去企业在进行资源配置时, 并不会考虑资源和环境成本, 但是绿色会计将这些因素纳入企业的利润核算, 是企业在考虑利润之前不得不考虑这些成本, 这样就可以促进企业重视环保问题, 利于地球美好家园的保护。

四、低碳时代下企业绿色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 社会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强, 但是与国外相比, 我国对环境的关注度是远远不够的, 众所周知, 新加坡是一个非常重视环保的国家, 关于环保方面, 新加坡出台了许多有关方面的法律法规, 而且法律法规落实很到位, 对于破坏环境的行为的惩罚力度是很大的, 新加坡公民的环保意识也很强, 细致到对垃圾的分类要求都是很高的。就我国目前来看, 社会普遍的环保意识薄弱, 给企业以投机的机会。

(二) 对绿色会计的研究不足

我国对绿色会计的接触虽然不及国外早, 但在早期时候一些财税专家就开始对绿色会计进行研究。此后我国在绿色会计的研究上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研究大多数只停留在绿色会计某一理论上的研究, 研究内容不完整, 没有体系感。在研究方法上, 属于规范性研究文章较多, 实证性研究文章较少, 理论与实践还不能有效的结合, 有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 不能有效的解决现实实际问题。

(三) 绿色会计相关制度建立不完善

自1979年我国颁布《环保法》 (试行) 以来, 我国陆续颁布了许多有关自然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条款等。但是到现在为止绿色会计的发展依然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 那么, 这就表示用绿色会计对企业涉及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只是一种道义上的要求, 企业积极性不高, 因此大多数企业不会为保护生态环境而增加投入, 即使增加了投入, 企业也不会在信息披露上做到全面和真实, 从而低估环境负债。同时, 我国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 除了没有相关法律不全的问题外, 还存在着执法不严使原本有效的法律变的无力。

(四) 缺乏相关人才

绿色会计涉及的知识领域包括环境学、资源学、生态学和会计学。所以绿色会计的发展需要不仅要懂会计理论和实务操作, 还要对环保有一定了解的复合型人才。但是就现在的各企业的财务人员现状来看, 这些财务人员的知识构成是非常有限的, 绿色会计专业人才是相当稀缺的, 这就导致绿色会计的研究一直处于理论研究阶段, 而且发展进步缓慢。企业对绿色会计不重视, 而且加之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成本较高, 所以企业中对相关员工关于这方面的培训相对较少, 这也是阻碍绿色会计发展的一个直接原因。

五、对加快绿色会计的对策建议

(一) 提高企业领导者、会计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绿色会计素质

绿色会计作为一门新起的学科, 至今对其的重视度是不够的。要加强企业领导、管理人员、会计人员的环保意识, 引起他们对环境会计的重视, 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并能够充分认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密切联系, 建立健全适应本企业的环境管理系统, 实施环境会计, 进而逐步主动、自愿地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企业应该改变“成本”观念, 加大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把对员工的培训看作是一种投资。

(二) 加强绿色会计理论研究, 借鉴国外先进绿色会计研究成果, 指导中国环境会计实践

加强和先进地区的学术沟通, 借鉴西方先进绿色会计理论, 结合我国实际加以创新和发展。进行绿色会计研究是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对它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规范性阶段, 要解决现实问题才行, 多把理论研究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与现实状况相结合, 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引导, 绿色会计也是如此。我国政府应该支持绿色会计的发展, 支持会计界对这方面的研究, 对它的研究进行资金、人才、场地等方面的支持。

(三)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虽然在保护资源与环境方面已经颁布了许多法律法规, 但是这些法律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有效的法律体系。所以要加快绿色会计的发展, 就必须加快这方面的法律法规的研究, 尽快的把关法规条款形成一套有效的系统。由于这个领域也属于会计学, 所以应该在《会计法》中也要有法律条款明文规定相关的问题。也可以在环境法中增加有关绿色会计方面的条例, 同时还必须做到执法必严, 实施奖惩相结合的策略, 对于真实及时公布环境信息、保护环境的企业, 政府给与税收优惠政策, 环保部门应该加大对环境破坏行为的处罚力度, 使其应牺牲环境而得到的收益远远低于破坏环境而受到的处罚, 从根本上消除企业的“冒险”动机。

(四) 完善绿色会计相关制度

1.修订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 将涉及资源和环境的内容进行会计核算, 并且在会计报表中反应出来, 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考虑资源和环境因素。

2.规范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 便于会计人员迅速掌握和实际操作。

3.对会计信息的审查也要从内部, 外部两个范围来进行, 由国家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和社会中介机构建立全面的审查机制, 对绿色会计信息进行全面核查和控制, 保证绿色会计信息的合理合法真实性。

4.建立健全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 首先完善企业会计制度, 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完善企业内控制度, 防止企业经营者以权谋私, 操纵企业有关的涉及经济信息;完善资源计价的方法, 提高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参考文献

[1]徐小琴.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J].财会研究.2007. (05) .

[2]金淇川, 啜华.浅谈我国的绿色会计[J].商业经济.2015. (02) .

[3]陈灵子.我国实施绿色会计的必要性和研究对策[N].2002年2月 (第25卷第1期) .

[4]金有良.浅议我国企业绿色会计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3. (20) .

[5]王建华.绿色成本核算体系构建初探[J].环境会计.2016. (02) .

[6]赵刚.浅谈我国当前环境保护的形式与对策[J].生物技术世界.2012. (03) .

[7]郑锦莲.浅谈新时期企业绿色会计[J].财经界.2016. (03) .

低碳经济下成本会计 篇5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但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峻,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领导者,作为风暴的中心地带,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承担的环境责任备受关注,因此企业在不断地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环境会计应运而生,它所注重的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和持续发展,更致力于环境的保护。本文以低碳经济下的环境会计为主体,通过介绍环境会计的相关知识以及研究背景,对环境会计问题展开分析,紧接着结合环境会计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文末展望了会计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会计

城市碳排放量的增加和PM2.5的升高以及资源的稀缺,为人类敲响了警钟,使得学者们加快了对环境会计研究的步伐。20世纪70年代,环境会计出现在历史舞台中,将研究重点放在低碳经济下的环境会计这一领域,转变了传统观念,人们开始用前瞻性的长远眼光看待经济问题,不仅仅是为了当代人的生存,更重要的是为了子孙后代,因此“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势在必行。环境会计是一门前沿性学科,通过会计方法、程序和技术等,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会计相结合,更加符合当今社会的理念—发展低碳经济。

一、环境会计相关理论综述

(一)环境会计的定义

环境会计是促使低碳经济能够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律法规等为基准计量并记录与环境有关的成本费用,如环境防治等,进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与企业财务成果相互作用的一门新兴学科。

(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应及时、准确的对外公开,为企业内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和决策者提供完整的报告,从而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与利润的最大化。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环境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约540亿美元,合理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制约,是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环境会计的目标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手抓,使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发展,使企业充分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环境是为子孙后代造福,也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会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环境会计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提出的一门新兴学科,在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后,基本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各国研究者陆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研究的起步较晚,初期的重视度不够,因此尚处于萌芽阶段。虽然,各级政府对环境会计日渐重视并且加大投入,但环境会计仍存在问题。一是道德问题。个别企业缺乏责任感,认为环境保护与“我”没关系,只要有利可赚就行,视金钱为至上目标而肆意排放污水、排放废气,乱砍乱伐,非法捕抓动物等。个别企业滥用资源,使资源的使用速度大于再生速度,尤其是一些依靠自然资源为主要产业结构的区域。二是制度问题。有关环境会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无法保障环境会计制度的落实,如对违法的企业惩处力度不够,有些企业甚至钻法律的空子,逃避制裁和惩处,同时未建立与环境会计相匹配的业绩考核体系,使环境会计的实施受到阻碍。三是监管问题。环境会计还没有明确的监管机构,监管的力度小,监管的范围模糊并且公平性有待提高。四是信息披露问题。从现有数据来看,我国企业通过年度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比例比较低,披露的环境信息的内容较为简单,缺乏货币性环境信息的披露,且披露的方式不统一。五是信息传播问题。个别企业信息滞后,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小企业,还没有在企业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环境会计体制机制。六是教育问题。企业环境会计涉及多种学科,它所需要的是高学历、跨学科有相关经验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并且我国各类高校目前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因此缺乏在环境会计方面有造诣的高素质人才。

三、完善环境会计的对策建议

第一,借鉴发达国家环境会计发展经验,取长补短,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第二,广泛宣传、加强教育,将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化到企业中去使每个企业都建立、健全一套环境会计制度。第三,完善环境会计法律法规,使违法者得到惩处。明确企业承担的法律责任,促使企业不断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重视政府的推动作用,政府部门应当加大监管力度,推出一系列加强环境的治理,加快科技的创新等政策条例,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第四,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应该征税税费,提高企业节约资源的意识,完善应征收排污费、污水和垃圾处理费等税收范围和征收标准。第五,加大对环境会计的财政投入,设立有关环境治理专项基金,给予因环境问题经济困难甚至濒临破产的企业一定的财政补贴;给予对环境保护贡献突出的企业一定的奖励和荣誉。第六,各高等院校应开设有关环境会计的课程并且培养环境会计专业高端人才。第七,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没有统一的标准,应确定并完善披露的项目、内容等,避免企业因害怕受到负面影响而漏报、错报,对于无法计量的项目应当以报表附注形式进行说明。

四、环境会计的前景展望

环境会计的开展相当必要,在传统会计中,只有可计量的才能在会计报表中加以反映,而如空气、海洋等难以计量的物质,这不仅使利润虚增,更使一些企业对环境资源不加节制的使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日渐增长,资源却减少不断,人类应加强重视环境发展,环境会计的发展前景光明。众人拾柴火焰高,环境保护应该全社会共同行动,会计界应该与其他相关部门联起手来,多沟通、多交流。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应当结合我国国情与实际,根据我国特定的经济制度环境,深入探讨和挖掘环境会计与我国现阶段转型经济固有特征的契合点,并结合国际会计的发展,探索独创的环境会计模式。

五、总结

改革的东风吹遍神州大地,中国正处在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机遇中,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一些企业看到了机遇,大力发展生产力,然而一些企业全身心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却忽略了环境的保护,人们抵制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也促进了环境会计的建设。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环境会计,企业经济发展需要环境会计,中国会计事业发展需要环境会计,因此环境会计的建立满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需要,我们应该了解和借鉴国外环境会计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提高认识,并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制度。总的来说,我国在环境会计这一学科上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未来仍任重道远。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探索、实践、归纳、总结、反思,就一定能够突破这一领域,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袁广达.环境会计与管理路径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田翠香.企业环境管理中的会计行为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3]李计坤.浅谈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环境会计的现状与对策[DB/OL],2012.

低碳经济下成本会计 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火电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7-0029-02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由此会对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当前我国的电力行业使我国二次能源的主要能源供应商,电力企业的角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力企业在保障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造成了社会环境的严重污染。长久以来,基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诸多漏洞,造成我国诸多环境问题未能得到正确的解决,从会计学角度对我国环境问题分析,能够为企业提供完善的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方案。

1 相关概念

1.1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一种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其主要特点为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低碳经济的提出主要源于全球气候变暖给人们生存环境带来威胁的阶段。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低碳经济能够帮助我国自然环境与社会企业达成和谐的发展模式,同时也是改善我国环境污染的有力措施。低碳经济同时被认为是社会生产力和人文发展到一定时期达成的一种水平发展模式的经济形式,目的为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的社会现象。二氧化碳作为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其在大气中的来源方式包括火电排放、汽车尾气、建筑排放等,通过相应的措施解决以上来源,能够保障我国低碳经济的顺利发展。

1.2 环境成本

环境成本作为会计研究的主要课题,当前国内对于环境成本的概念并未达成统一。第一份关于环境成本的定义出现在联合国讨论通过的《环境会计报告的立场公告》,其将环境成本解释为:环境成本的目的在于保障社会环境,由此对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采取或者被动实施的成本控制措施,同时包括企业为实现环境目标而付出的其他相关成本。我国诸多专家对于环境成本也进行了不同层面的解读,结合国外环境成本的定义和我国国情,对环境成本做出了诸多研究,但未形成统一定义,由此以联合国的环境成本定义为主。

1.3 火电企业

我国的发电企业根据企业自身生产模式和能源使用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火力发电企业、风力发电企业、水力发电企业、核能发电企业及太阳能发电企业几种。我国的火力发电企业主要指企业通过使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进行生产的企业。文中的火电企业指的是我国以煤炭为主要生产能源的企业,企业生产活动燃烧煤炭会产生诸多污染大气的气体,例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等,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对诸多有害气体若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会对大气产生巨大污染。

1.4 低碳经济对环境成本的影响

我国低碳经济对于火电企业环境成本的影响包括:第一,低碳经济的研究需要计算企业的碳排放成本,而碳排放成本是企业的一种措施成本。第二,随着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各个国家均在清洁生产上不断努力,由此各大企业必定会钻研节能减排技术,势必会产生技术费用。除此以外,大气中的碳排放量并不仅仅产生于企业的生产活动中,企业生产材料的运输过程中同样会造成碳的排放。

2 火电企业控制环境成本的必要性

2.1 国家对火电企业的污染排放要求严格

面对当前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我国推出了诸多的环境保护法规,由此对火电企业的污染排放起到约束作用。2011年,我国推出了《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成为我国当今最严格的排放标准要求。伴随国家对环境污染治理过程的加快,造成火电企业自身的环保压力不断增长,面对当前日益严重的环保局势,企业需要对企业设施和节能减排技术进行不断研究和投入,由此便会对企业的成本控制造成压力。

2.2 公众对火电企业污染的关注

随着我国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社会能源大量的被消耗,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峻。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加期待低碳环境的到来。针对此种情况,火电企业的生产排放量受到人民群众的密切关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压力,同时也为企业的低排放生产提供动力。如果企业对内部的生产排放处理不当,势必会导致企业资金受损和名誉受损,影响企业效益。

2.3 火电企业在低碳背景下的发展需要

我国财政部在2011年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五大发电企业当年总共亏损了300多亿元,火电企业的连年亏损状况,迫使企业对环境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国家对于火电企业愈加严格的排放要求造成火电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受到限制,诸多企业为避免此种风险的发生,需要出台行之有效的改善措施对企业环境成本进行控制,将企业的环境风险与环境成本降低,以此来保障企业的生产效益。

3 火电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3.1 核算体系未得到使用

当前我国火电企业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尚未得到运用,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的财务报告中,且未对企业环境成本进行单独的计算,仅是将其加入企业管理费用中,成为我国火电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我国的火电企业无法将环境成本单独计算,由此企业便无法知晓内部的环境成本花费,阻碍了企业对环境成本的宏观调控,造成企业管理水平低下。

3.2 自愿实行环境成本控制意愿较弱

当前我国诸多火电企业为控制自身成本,仅是在国家相关法规的强制性要求下才进行环境成本的控制,实际上,较多企业未能将保护环境和控制环境成本作为社会责任来履行。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断在减少企业成本的投入,会造成企业诸多负面影响,根源在于企业对环境成本的控制缺乏主动性。

3.3 环境成本的控制范围较小

我国火电企业针对于环境成本的控制主要关注于企业生产产生的“三废”问题上,主要采取事后处理的形式进行控制,并未将环境成本的控制应用于企业生产的各个过程,由此会造成企业缺乏完善的环境成本前期规划,后期进行控制的过程中,无法准确预测和分析环境成本。

4 火电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措施

4.1 完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

完善火电企业的环境成本会计制度与核算体系,对企业环境成本的识别和控制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增强企业对环境成本的整体认识和分析,由此有的放矢的实施环境成本控制,降低企业成本。火电企业制定一个完善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能够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能够对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生产进行有效的调配和归类,为火电企业的整体生产环境提供综合全面的认识,为企业接下来的环境成本控制指明方向。

4.2 强化环境成本控制的规划

笔者认为,应当在生命周期成本法的理念指导下,结合切实有效的环境成本控制办法形成具有火电企业自身特色的环境成本控制办法,同时可以根据火电企业的发展现状和生产阶段逐层的实施环境成本控制,提高控制效率。火电企业需要加强对环境成本的前期规划,以期在生产源头采用生态设计控制住生产成本,蔓延到企业的原材料采购阶段,采取绿色燃料为企业提供优质燃料。同时,火电企业应当大力宣扬预防控制的环境成本控制思想,加强火电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前期规划设计。

4.3 加强环境成本过程管理

火电企业需要强化自身的燃煤管理,注重燃煤质量,排除企业排放污染物对环境的恶劣影响,保障企业内部火电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由此看来,火电企业需要采购适应过滤设计的燃料,从根源上降低企业生产排放物,以此来降低企业的环境成本。相关人员对企业燃料进行验收的过程中,应当注重采样和化验环节的管理,目的为保障企业燃料的质量符合设备的要求,降低企业燃料诸多不必要的燃烧,降低企业能源损耗和环境成本。同时,火电企业需要提高内部设施的运行效率,运行效率对废弃物排放量有较大影响,同时影响到企业的环境治理成本。

5 结 语

当前我国的电力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其能够快速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是促进社会能源充分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但相对来看,电力行业为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同时,对我国的社会环境造成严重的伤害,火力发电在我国的电力行业中占据主要地位。在当前我国倡导低碳环境发展的前提背景下,火电企业在其自身生产活动中应探寻合理的环境成本控制与核算,以此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晓明,陈南岳.低碳经济下环境成本的界定——以火电企业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4,(16).

[2] 王晓,石党英,刘春秀.低碳经济下的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北方经贸,2014,(11).

[3] 赛娜,汤金伟.基于低碳经济的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研究[J].经济论坛,2014,(8).

[4] 孙春莉,朱盛萍.低碳经济下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探讨[J].企业导报, 2015,(5).

[5] 张倩.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的发展与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13, (7).

[6] 华军.浅论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环境会计[J].污染防治技术,2013,(12).

低碳经济下我国环境会计实施浅析 篇7

一、我国实施环境会计的必要性

1.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

环境会计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必然联系,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存。①两者目标一致。即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促使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努力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②可持续发展是建立环境会计的前提和理论依据,它的提出为环境会计作用的有效发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环境会计也只有在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正确地核算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如实地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及富有程度,促使企业挖掘内部潜力,维护社会资源环境,造福子孙后代。③环境会计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手段。环境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核算有关自然资源的损耗及补偿,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

2. 从企业自身发展来看

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是高投入低产出,易造成过度开发消耗资源,而高污染低效益也必然造成生态环境补偿能力严重滞后,这些都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从企业长远利益看,只有增大环保投入,重视环境会计,才能始终保持竞争优势。

首先,发展环境会计是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的需要。环境会计通过核算企业的社会资源成本,能较准确地反映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促进企业挖掘内部潜力,维护社会资源环境。

其次,发展环境会计是企业责任向社会扩展的必然结果。经济的发展及人们需求的多元化,需要企业将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转变为追求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同时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有关的资源环境、废弃物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进行反映和控制,计算和记录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向外界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

再次,发展环境会计是正确核算企业经营成果、准确分析企业财务风险、全面考核经营管理者业绩的需要。在损益表中计算经营成果时,只有将企业对环境影响的耗费作为收入的减项反映,才能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只有在负债总额中加上企业因对环境造成危害而形成的环保负债额,才能得出真实可靠的资产负债率,准确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环境会计可以揭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从社会的角度而不是仅仅从企业的角度来全面考核经营管理者的业绩。

3. 从强化环保意识的需要看

追溯环境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环境会计是在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受到威胁的背景下,人们在分析了传统会计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的。目前,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各国提高了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合作以解决治理环境的国际协调问题。

4. 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看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方面,大量外资涌入中国,要求我们尽快建立环境会计方面的准则。由于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问题,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不断把那些污染严重和破坏掠夺自然资源的生产项目搬到发展中国家。正像许多人所批评的那样,他们把发展中国家当成了自己的“污染避难所”,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环境剥削”。我们当然不希望他们这样做,但我们必须知道他们做了些什么,对环境造成了何种影响,采取了哪些环保措施等,而这就必须依靠环境会计。另一方面,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到国外投资,应该培养国内企业适应对外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从而使其适应投资所在国的要求。这些都迫切要求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高度重视实施环境会计,以便在国际贸易中维护自身权益,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二、我国实施环境会计的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会计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在我国实施环境会计的条件也已逐渐成熟,具备了实施环境会计的可能性。

1. 从法律政策导向看

环境会计能在我国逐渐的发展和盛行起来,跟国家在政策引导上是分不开的,从这方面看研究环境会计的可行性主要有以下方面。

(1)实施环境会计已具备了一定的会计环境。会计环境是影响会计行为和会计模式的所有因素的总和,是会计活动赖以进行的基本条件。目前要使环境会计理论的研究过渡到实务操作阶段,关键是会计环境的建设和完善,而这不仅包括技术性规范体系建设,更包括宏观层次的法制制度和政策等。多年来,我国重视环境法制建设,目前已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包括相关法律、条例、标准等在内的环境法律体系。环境会计对象的价值能够被准确计量是环境会计得以存在的重要前提条件,而环境标准则是绿色会计计量的起点。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三级五类,三级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五类是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和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其中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属强制性标准,违反者要负法律责任。除此之外,我国还颁布了一系列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有关的政策、方案和计划。总之,从会计环境的角度来说,这些法律、条例和政策已构成了环境会计所需的法律规范环境,这表明环境会计在我国的实施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2)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发展环境会计指明了方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即强调可持续发展是既要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种新的发展观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意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科学治理。它的根本目的就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好资源和环境,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三赢”。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为环境会计创造了条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自然资源市场也开始逐步建立和健全。在自然资源市场上,国家或代表国家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是自然资源的所有者和提供者,勘察企业和开发利用企业作为需求方,购买自然资源的使用权,实现资源的有偿使用,并通过价格机制来进行调控。另外,随着企业对环境保护所负责任的社会化,企业要从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方面来考虑其经营决策和管理方法,通过加强对自然环境的核算来真正提高效益,这些都为环境会计的实行创造了条件。政府宏观调控和维护公众利益的职能逐渐加强,对企业的直接干预也在逐渐减少,政府致力于为市场主体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环境。由于会计信息影响到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投资者、债权人的经济决策,关系到公众的利益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政府正积极加强会计监管,维护公众利益和市场经济秩序,这些举措也在无形中为环境会计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传统会计为环境会计提供了基本理论和方法。环境会计要求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生态循环都纳入会计核算中,以便衡量和揭示会计主体的活动给社会带来的效益或负面影响。其目的是力求找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佳结合点,从而防止滥用自然资源、透支未来,并且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所作的是把环境看成是有价值并能被计量的经济资源,把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和由此而获得的经济效益做定量测定、分析和公布。而传统会计则未考虑环境因素。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传统会计已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虽然环境会计理论还不成熟,但是环境会计将承袭传统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继承传统会计的四项基本假设,遵循《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诸如客观性、谨慎性、重要性等信息质量要求。近几年来我国会计的基础规范工作逐渐完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更能反映新经济形式下的会计特点,这一切将为建立环境会计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环境会计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从计量、核算到披露都有独特的方式,这为环境会计的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

2. 从企业本身来看

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是损害。无论是从法律角度还是从道德角度来看,只要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企业终究要为此付出代价;只要对环境产生有利的影响,企业就会从中受益。一般说来,环境问题可能引发的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包括对静态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影响和对动态财务状况即营运资金或现金流动的影响,从而将涉及到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上的许多项目。企业为了减少这方面的支出,也有意愿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发展环境会计。

按照环境责任原则的要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损害需要以污染后的某种支出作为赔付和补偿:按照预防为主原则的要求,企业也有可能会在生产经营过程之中或之前采取积极的措施,在污染发生之前或之中主动治理。无论如何,从事与环境有关的活动,势必招致某种支出的发生。企业积极参与治理污染也有可能会直接或间接产生某种经济收益。就常见的形式来看,这些可能的收益主要有:①利用“二废”生产产品将会享受到对流转税、所得税等税种免税或减税的优惠政策,从而增加税后净收益;②从国有银行或环保机关取得低息或无息贷款而节约利息形成的隐含收益;③由于采取某种污染控制措施(如购置设备、环保技术研究)而从政府取得的不需要偿还的补助或价格补贴;④有些情况下,企业主动采取措施治理环境污染所发生的支出可能会低于过去交纳排污费、罚款和赔偿而赚取机会收益等;⑤在试行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交易的地区,企业之间有可能会以市场手段转移排污权而发生净收益。

三. 目前尚需解决的问题

无论是急剧兴起的环保运动,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会计职能,抑或是促进我国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变,都要求环境会计理论同实践有效地结合,需要对环境会计进行不懈地研究。虽然我国的环境会计研究近十多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增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引起社会更广泛的关注。建立实施环境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同样也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协调好,达到双赢,必须得到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应加大开展社会宣传的力度,培养国民的环保意识,为政府和企业接受环境会计打好思想基础。

(2)政府出台更加完善的执行和监管制度,并加大奖惩力度。一方面是进一步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破坏环境行为的惩罚力度,并加强监督环节的执行力度。用法律来约束企业破坏环境的行为,规范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另一方面是修订我国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加进会计要素,并且必须在报表中披露,使企业在制定规划的时候考虑环境、资源成本,从而避免企业行为的短视性;规范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便于会计人员的迅速掌握与实际操作。

(3)提高我国环境会计的理论水平,注重学科交叉的研究。一是可以增进与先进国家的学术沟通,并由国家组织引导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二是注重环境会计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研究,争取环境会计能够尽早地解决我国企业实际的问题;三是在局部地区开展环境会计的试点,小范围解决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平稳的过渡到全部企业。

(4)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要让环境会计的发展和应用在我国全面实行,必须不断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素质,应该在各大院校开设环境会计的课程,展开有关环境会计方面的培训,强制企业派出会计人员接受培训,为我国实行环境会计做好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陈毓圭.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第一份国际指南.会计研究,1998(5).

[2].郭晓梅.环境管理会计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3].孟凡利.环境会计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4].许家林.资源会计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环境会计探究 篇8

与此同时,我国在能源日益短缺和污染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自然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不二选择。通过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经济和环境取得双赢。企业运用低碳经济的发展能产生新的利润增长,低碳经济发展和全信息技术革命一样,成为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企业会计核算作为信息处理和经济管理的手段,也必然受到低碳经济活动的影响,低碳经济在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传统经济核算的理论和方式。从1971年经济学家比蒙斯撰写文章《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1973年马林撰写的文章《污染的会计问题》开始,标志着环境会计从现实关注到理论研究,是环境会计的开端。企业在产品成本核算中将环境成本作为产品成本构成的一部分进行核算,使得企业核算成本的真实性、完整性。企业环境会计的发展促进了低碳经济理论在企业的实现,低碳经济的理论促进了环境会计的发展,也完善了会计体系的新发展,使环境成为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

1 企业环境会计建立意义

1.1 企业环境会计建立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

企业与环境有关的活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会改变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风险,环境报告就成为企业管理进行决策分析必不可少的依据。在现有产品成本的核算中,企业很少考虑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从企业内部管理角度来讲,环境会计的建立可以使企业管理者更准确地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1.2 企业外部使用者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有强烈的需求

政府职能部门、投资者、消费者、社会公众、债权人等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有着强烈的需求。伴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社会各方面环境意识的加强的今天,环境问题对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利益的影响越来越大。政府职能部门需要根据企业的环境报告来评价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和在环境方面的成本;投资者基于自身投资的收益性和安全性的考虑,十分关心对环境带给企业经营成果和未来财务收益的影响,以便对可能的环境风险做出评价。社会公众和消费者希望通过种种手段促进环境的改进和治理。

1.3 建立环境会计是增强企业适应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广泛深入的经济合作,将来会有更多的外资企业到我国投资,我国到国外投资的企业也将越来越多。建立环境会计,进一步与国际会计接轨,是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国际会计一体化。通过把环境因素纳入会计核算范围,就会迫使企业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努力生产具有国际标准化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在国际贸易中竞争中取胜。

2 传统会计与环境会计之比较

2.1 两者在核算和内容上存在差异

环境会计作为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在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上与传统会计相似。传统会计很少涉及环境方面的内容,仅在管理费用中设立排污费、绿化费等少量明细项目,将缴纳的各种环境污染罚金、赔偿金等包括在营业外支出的明细项目中。表现在:没有将环境资源确认为资产,负债要素中没有反映企业应承担的环保责任,没有将环境资产确认为所有者权益,没有确认环境收入和费用以及环境利润。传统会计以货币计量作为会计的本质特征,只确认能够计量、且通用货币计量和货币交换的东西,并没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生态循环价值反映出来,因而会计核算对象及内容具有一定的不完整性。

2.2 传统会计主体忽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企业利益是传统会计体系的核心,只计量企业直接的生产耗费和能为企业拥有的所得,从会计主体的资金循环出发,将其耗损的资源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排除在核算体系之外。为了追求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企业的管理者在决策时就有意识减少开支和增加产出的措施,如对废弃物不进行处理就直接排放出去,以减少企业的成本,企业将自己的责任转嫁给社会。同时,企业收益的虚增,间接上鼓励了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取当前的经济收益。

2.3 狭义的传统会计成本循环理论不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理念

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认可,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成为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的共识。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更多关注企业可持续发展,传统会计成本理论是基于企业本身来处置成本补偿,只对已发生的成本进行补偿,是狭义循环成本概念。狭义循环成本理论将自然界的物质,如水、空气等视为没有价值的资产,既而将自然资源看成是无偿的而排除在循环成本之外,不考虑以对环境因素进行会计核算,没有对自然资源进行补偿,不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理念。

3 企业环境会计核算要素

3.1 环境资产的概念与分类、计量。环境资产是指因资产的确认标准而被资本化的环境成本

环境资产按范围分为狭义环境资产和广义环境资产,狭义环境资产是指所有权或控制权属于特定会计主体的环境活动有关的资源。广义的环境资产包括狭义环境资产外,还包括所有的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如森林资源、水资源、天然矿藏等。环境资产的计量是量化环境资产结果的过程,即以环境资产确认为基础,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对环境资产的金额与数量进行的确认、计算和认定的过程。环境资产计量的方法有现行成本法、历史成本法、可变现净值法、现行市价法、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法。环境资产可进一步分为资源性环境资产和非资源性环境资产两类。非资源性资产包括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专利与专有技术、污染治理设备和排污许可证。资源性资产通常指自然资源,企业一般不拥有资源性资产的所有权,只拥有其使用权或开采权。

3.2 环境负债的概念与分类、计量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认为:环境负债是为净化环境而形成的负债。包括为净化环境而直接发生的负债和为净化环境而预测发生的各种支出。按是否赔偿可以划分为确定环境负债和或有环境负债;按是否用货币计量可以划分为货币性环境负债和非货币环境负债;按照环境负债的存在形式可以划分为环境赔偿负债、环境修复负债和环境罚款负债。环境负债的计量包括破坏环境的罚款义务形成的负债、符合性义务形成负债的计量、环境修复义务形成的负债、破坏环境的赔偿义务形成的负债。或有环境负债的计量包括确认并预计或有负债、确认但不预计或有负债。

3.3 环境权益的概念与分类、计量

环境权益的概念是指环境资源所有者或使用者在企业环境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等于环境资产减去环境负债后的余额。按形成权益来源不同环境权益的分类划分为环境留存收益、环保基金和资源资本。资源资本的计量有两种情况:一是资源性资产的取得成本远远低于价值时按该项资产的价值与取得成本的差额计量;二是企业零成本取得资源性资产的开采权或使用权时,应按资源性资产的计量方法计量。

3.4 环境收益的概念与分类、计量

在一定时期内企业进行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是采取环境保护措施所得到的经济利益减去环境支出的结果。按取得收益的方式划分为隐性环境收益和显性环境收益;按具体内容可划分为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附加收益、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利益、排污权转让收益、资源节约而引起的成本降低、其他收益等。环境收益的计量分为显性环境收益的计量,通过签订销售合同或销售协议取得收入,并通过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原则予以计量,包括废弃物处理收入、排污权交易收入、附带产品收入等,分别减去排污权购买成本、附带产品成本、废弃物处理费用等,计算求和。隐性环境收益的计量包括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带来的产品附加价值计量、节约能源和资源耗费产生的成本降低的计量。

3.5 环境费用的概念与分类、计量

企业因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已消耗环境资产价值和发生的各种费用和,以及由此而承担的各种损失,是企业环境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流出。按照经济用途划分,可分为环境污染治理费用、环境污染预防费用、废弃物回收利用费用、环境赔偿费用;按经济内容划分,可分为资源消耗费用、环境补偿费用、环境保护费用的计量。环境费用的计量是对环境费用确认的结果予以量化的过程,遵循非历史成本计量和历史成本计量。历史成本计量包括环境污染治理费用的计量、环境污染预防费用的计量、废弃物再利用的计量、环境损失费用。非历史成本法计量主要用于环境损失的预计。

摘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是有目共睹,如空气严重污染、水环境的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也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影响。如何在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降低单位能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成为发展中的一种共识。低碳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形态,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运用会计学、环境经济学等知识,在总结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低碳经济相关理论,有针对性地对环境会计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成本,核算

参考文献

[1]王进波.环境会计理论研究文献综述[J].财政监督,2007(7).

[2]蒋小瑛,刘焕峰,林西.国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研究[J].大众科技,2008(2).

低碳经济下成本会计 篇9

第一, 企业对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缺乏理性认识。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片面, 不能达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目的和要求。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其实是企业受托方就其责任履行情况的汇报。低碳经济环境下, 信息汇报的内容范围也将有所扩展和延伸, 由经济责任扩展到环境责任方面。由于信息汇报内容上的丰富, 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了新的更为严格的要求。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不足也限制了对低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认识。

第二, 企业低碳经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意识淡薄。随着低碳经济发展, 越来越多经济活动参与者和部门开始逐渐将会计信息纳入衡量企业经济行为的标准。如政府相关监管部门要掌握企业的碳排放量, 消费者要了解企业产品的“低碳水平”等。目前, 我国企业基本不会主动披露环境信息。因为, 大多数企业的环境污染比重严重超出披露指标, 包括要求披露信息的上市公司也有很大一部分因环境污染严重超标而不敢公开披露低碳信息, 或者只披露有利于企业的低碳信息。

第三,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我国每年由于环境污染等原因转停的公司为数不少, 究其原因, 除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缺失之外, 也与机制不健全关系密切。由于机制体制不健全, 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自觉性不足, 形成非良性的循环。再者是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上, 企业的认识有差异。对于环境会计信息关注度不够, 在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于中。公布环境信息的仅集中在污染严重的企业当中, 而公布的原因也只是迫于政府或者其他因素, 而非真正履行社会报告责任。

第四, 信息披露方式单一, 企业缺乏专业人才。就目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而言, 大多是采用文字叙述方式。但是作为一种企业综合情况的授权责任报告书, 在内涵上, 只有文字说明, 缺乏量化信息说明不能从整体上反应披露的全貌。此外, 企业在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时随意性强, 这种随意性体现在在披露企业未来规划发展的会计信息上, 导致信息披露很难具有连续性, 也削弱了披露的信息作为企业决策参考依据的作用。环境会计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而形成的全新分支学科, 与传统企业会计有着显著的区别。其在运用会计学的原理方法上, 存在复杂的、多元产权关系, 这就要求其要具备全面扎实的财务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能力。另外, 还要涉猎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 在综合学习中具备新型环境会计所必需的知识体系。这种性质决定了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需要专门的人才来完成。而现今我国的企业财务人员, 整体素质不够, 缺乏综合知识体系构建。

低碳经济环境下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主要构成是低碳要素信息和低碳绩效信息。其中低碳要素信息是指可以作为官方正式参考的科目且可以通过货币实际计量的信息的一般财务报表。低碳绩效信息, 是指非官方且不能用货币加以衡量, 但是可以用其他方式披露的与低碳因素相关的会计信息。实践表明,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增加辅助说明的方式, 另一种是重新单独进行低碳会计报告, 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供专业的信息资源。由于企业的生产规模不同, 在具体的披露方式方法上也应当因地制宜的选择性调整。对于什么样的企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披露, 才能使得这项制度更好的发挥作用。对大型企业或者是上市公司和污染严重的企业而言, 应当尽量单独编制低碳会计报告, 对于一些中小企业则采用第一种方式披露更为合理。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准则, 在具体运用上只能摸索着前进, 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低碳信息的主要披露形式。企业在低碳化改造进程中制定低碳会计报告, 作为传统报表的有机组成部分, 有效反映企业低碳化进程与企业低碳升级监控。目前, 我国市场竞争激烈, 企业面临产业结构调整与结构优化升级的压力。使得企业在发展中不能以低碳化改造为主要方向, 因此要求企业应当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对于企业的低碳化改造也应当注重高效信息披露。在企业信息披露中无需编制多份披露报告。只需在一份报告中单独体现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即可。其中对于资产负债和利润表应当加以确定。其他表格沿用传统表格, 按照原有格式编制, 对于企业低碳经济中的贡献以及造成的环境破坏应单独体现。企业的低碳报告中还应当体现企业低碳资产的总量与变化量。其作为企业低碳化过程的最直接表现, 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单独编制的低碳会计报告是反映低碳要素信息的, 一般而言, 单独编制的低碳会计报告中许多表格的形式应当加以规范确定下来。像现金流量情况表就可以沿用传统现金数据表编制能够体现与企业低碳因素相关的经济效益与对环境造成破坏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详细情况。并以此反应企业有关低碳资产和相关款项产生的数据流量。

二是低碳信息披露有利于提升社会美誉度。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的生产企业时, 通常会将企业低碳化升级改造的程度作为选择是否可以信任产品的重要标准。反过来, 企业可以在低碳改造中通过低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升自身的企业形象。使企业获得较高的社会信誉, 对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 这要求企业披露的信息内容从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加强。低碳改造程度越高越能从改造中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国家政策红利的支持。

三是低碳信息披露报告的表现特征。企业低碳化改造以及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升级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这个改造过程复杂而且周期性长, 容易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不稳定, 使企业的投资经营者对企业的改造预期失去信心。因此, 有针对性的对企业自身低碳化改造进行长期性规划的系统阐释, 使企业的投资经营者和企业利益的相关责任人掌握企业低碳化改造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量化数据和长效预期, 有利于企业低碳化改造的稳定推进。对此, 在企业低碳经济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添加有关低碳改造设计、改造流程、费用等内容的单独章节, 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性依据。无论是采用通过增加传统报告里的辅助说明还是独立编制低碳报告的形式, 这些都是作为传统财务报告的补充方面, 为低碳经济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供信息的途径, 都是低碳要素信息货币计量的体现。低碳会计信息中一些不定量和不确定性的信息则不能以这两种方式披露, 需要通过文字报告的形式体现。低碳情况说明书作为财务报告的一部分, 应当是一种正规和严谨的信息报告载体。其作为一种通用报告形式, 应当适用于企业多方面的回报, 这样才能使低碳报告发挥最大作用。其内容表现为三个方面: (1) 制定格式化的信息披露报告。不同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环境保护规划大纲中要明确常规、特征污染物排放情况, 以及各指标的达标情况。更要注明企业在实施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浓度标准, 排放超标的原因以及整改的措施等, 以及缴纳的排污费情况。 (2) 扩展低碳信息披露内容。有关取得碳排放权的目的等相关碳排放权交易信息情况, 以及价格确认方法等交易数量变动情况要体现在说明书中。与低碳负债、成本有关的计量政策与基础要有明确体现。对于未能按照规定完成低碳减排总量任务的情况, 应当在说明书中体现原因与整改的办法。同时要体现各个公司、子公司低碳工程达标情况, 具体工程中的减排方案和对污染物的具体处理办法, 以及其他的低碳绩效数据。如, 企业产品及原料废水量、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流量、由于生产造成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流量等数据。还有以深入低碳经济开展为目的进行的低碳环保活动包括教育培训、植树造林等项目。 (3) 加强长效信息披露。明确包括执行低碳环境法规的具体情况、相关技术的引进和开发、相关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取得低碳环境相关荣誉等低碳管理工作;同时也要明确有关的低碳环境损害事项、赔偿事项、法律要求、资源效用降级情况以及因污染而发生的社会成本等。

低碳经济下成本会计 篇10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 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随着京都协议书的签订、哥本哈根峰会等一系列国际环境会议的召开以及协议的签订, 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会计问题受到西方会计学界的关注, 致使各国环境法规更加完善, 从而促使了碳会计的诞生, 且已成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环境财务会计领域的前沿问题。

最早, 碳会计存在于排污权交易会计框架内, IASB和FASB均出台排污权交易会计的相关处理草案或准则, 试图对包括CO2等排放气体的会计问题进行一揽子的规范, 但由于其可能影响到其他会计处理而未能如愿。针对欧盟25国排污权交易制度 (EUETS) 项目, IASB于2004年发布IFRIC3《排污权》。

由于该指南将解释范围限定在为污染排放进行支付而持有的排污权会计处理上, 且在计量上存在着复合计量模式和报告模式, 因此一发布即引来极大不满和争议, IASB不得不在1年后撤回了该解释公告。直到2007年12月, IASB再次启动排污权交易项目, 在议程文件中, 与PWC&IETA提出了3种会计处理方法供企业参考, 以此作为过渡。与IFRIC3不同, IASB在新项目中与FASB通力合作, 重新系统设计会计准则, 旨在提出包括碳排放在内的排污权交易会计处理模式 (FASB, 2008) 。相比于IFRIC3, 其关键点更为细致。可以说, 这些草案或规范的出台, 有效地促进了各方对包括SO2、CO2等温室气体排放、交易及管理上的规范, 为单独碳会计规范的发布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不过, 由于碳排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除了一些政府 (COAG, 2006;DEFRA, 2007;EC, 2007;IPCC, 2007) 或非政府组织 (CCE, 2007;ISO, 2006;RGGI, 2007;WBC, 2007) 的报告外, 现有学术文献还极少提及碳交易或碳信用等碳财务报告和鉴证问题。所以这些问题在文中将被讨论, 这也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二、企业财务运行与排污许可证交易的分析

由于我国碳会计现阶段生存在排污许可证交易的框架下, 没有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 所以分析碳会计在我国的发展以及未来走向, 必须从排污许可证交易开始。排污许可证交易作为一项引进的环境经济政策, 其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我国排污许可证交易的发展经历了试点和平台搭建两个阶段。

在我国现行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下, 排污许可证作为一种商品在市场上交易会给企业带来收益, 特别是清洁发展机制 (CDM) 项目在我国的蓬勃发展, 促使企业开始将污染物减排量纳入企业运营项目之一, 随着排污交易平台的建立和发展, 具有市场价格的排污许可证开始影响企业的决策和经济效益, 从而对企业产生显著的财务影响。

(一) 财务运行状况受排污许可证交易影响

排污许可证通过出售或保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排污许可证属于一项资产。排污许可证交易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转换。如果企业是通过无偿分配获得排污许可证, 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若企业是通过有偿分配或拍卖获得排污许可证, 或者由于扩大生产购买排污许可证, 会导致部分货币资金等转换为排污许可证;如果企业通过减排获得了富余的排污许可证, 并在交易市场上出售, 会导致部分排污许可证转换为货币资金等资产, 并获得一定收益。由于排污交易市场的存在, 排污许可证的市场价格不断发生变化, 排污许可证作为一项资产的价值也会发生变化。此外, 企业对外排放污染物时, 产生了一项排污义务, 会增加企业的负债。

(二) 现金流量增大与排污许可证交易影响分不开

由于企业购买、出售排污许可证, 会导致现金流量流出和流入的变化。如果企业无法从排污交易市场上购买到足够的排污许可证, 为了结清排污负债而必须支付一定的罚金, 这会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产生影响。排污许可证交易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产生影响, 会计信息系统应该对这种影响进行反映和披露。随着排污许可证交易的不断发展, 各种利益相关者日益关心排污许可证交易会计信息, 并据此做出相关决策。及时反映和披露企业的排污许可证交易会计信息, 有利于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对企业做出全面的评价。

(三) 会计信息的披露有利于环保执行状况的公开

排污许可证交易会计信息的披露有利于政府部门了解企业在环保方面的业绩, 环保部门通过对排污许可证的控制, 便于掌握环境总体情况, 使政府对企业的社会贡献做出公正的评价。随着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 他们在关心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会关心企业的环境污染治理情况等环境信息, 从而提出对排污许可证交易会计信息的需要。会计信息系统对排污许可证交易的财务影响的反映不仅对外部信息使用者具有重要意义, 还会影响企业的内部决策。企业在遵守环保法规的前提下实现经营目标, 同时在经营决策和内部管理中充分利用排污许可证交易会计信息, 分析购买排污许可证与购置环保设备这两种情况下的成本与效益等, 以便有效管理企业的环境风险, 提高企业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碳会计体系的构建

(一) 碳减排量的会计确认

以往关于碳减排量的确认问题, 其争议主要集中在应将碳减排量确认为何种类别资产的问题上。主要观点如下:

1. 短期内变现, 碳减排量属于流动资产

在CDM下, 我国碳减排量交易是通过国外企业提供资金或先进技术 (主要是提供资金) 与中国企业合作开发CDM项目, 并签订协议, 规定在项目注册成功后, 每年按照一定的价格购买该项目每年所核定的温室气体减排量。无论是从市场机制还是交易方式来看, 碳减排量短期内能变现, 所以属于流动资产。

2. 碳减排量不是对金融工具的投资, 不属于金融资产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四章第24条规定, “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 应当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这里对金融资产的定义并不是非常明确。其实, “金融资产的定义应理解为:企业拥有的以金融工具表示结算的合同权利, 亦即金融工具投资, 包括了债务工具投资和权益工具投资两种”。可见, 金融资产是一种以金融工具表示结算的合同权利, 实质上就是一种对金融工具的投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碳减排量不是对金融工具的投资, 不属于金融资产。

3. 碳减排量以出售为最终目的, 所以应确认为存货

《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二章第三条规定,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 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存货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 是企业持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出售。对于一个CDM项目而言, 碳减排量原本就是其核心所在, 存在于企业的日常活动之中, 并且对于目前中国的CDM项目来说, 碳减排量以出售为最终目的, 所以应确认为存货是理所当然的。

4. 碳减排量的确认条件

(1) 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可能较大。

碳减排量具有其自身的市场价值, 所以CDM项目的建设并不意味着碳减排量的产生, 只有当CDM项目经由联合国注册成功, 每一年经联合国专门机构核证为一定数量的CERs之后, 企业的碳减排量才随之产生, 与之有关的经济利益才很可能流入企业。

(2) 在买家市场下, 其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根据《办法》的内容, 作者认为, 碳减排量的计量应当分两种情况:首先是该项目是否已有国外买家合同, 同时, 应当以双方合同中约定的价格作为碳减排量的初始成本进行计量。其次, 该项目没有与国外买家签订合同, 则需要将碳减排量划入中国国家账户, 再经由中国清洁发展机制主管机构核准后转出。所以在买家市场下, 其成本应能够可靠计量。

(二) 碳减排量的会计计量

1. 碳减排量作为一种存货的计量属性

近年来, 虽然碳减排量交易活动在不断增加, 但是目前交易市场并不统一。加之交易操作制度、交易价格机制以及交易信息的披露与获得途径的缺乏, 使得目前根本不可能形成合理的交易体系。所以, 鉴于我国目前还处在碳减排量交易的初级阶段, 对碳减排量的计量不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碳减排量的成本涉及诸多因素, 包括中国企业投资、国外企业投资、注册费用以及国有资产、工程成本等, 所以无法合理的对其准确的计量。碳减排量作为一种国有资产, 是为执行销售合同而持有的存货, 对企业的意义并不在于在其历史成本上的价值增值, 而是作为企业发展清洁能源的一种政府补助, 其可变现净值与其历史成本从本质上来说应该相等。所以, 碳减排量作为一种存货, 依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2. 碳减排量的初始计量

(1) 有合同价格的碳减排量的初始计量。

碳减排量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但由于其成本难以准确判定, 故根据其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同质性, 通过其可变现净值确定其初始成本。《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17条规定, “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 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合同价格为基础计算。”因此已经在联合国注册且有合同价格的CDM项目, 经过联合国专门机构核证了一定数量的CERs之后, 就可以对企业的碳减排量进行初始确认:碳减排量初始成本= (合同规定的当年的) 购买单价× (当年的) CERs。

(2) 无合同价格的碳减排量的初始计量。

根据《办法》第15条的规定, “企业CDM项目如果没有合同价格, 则项目产生的减排量必须先转入中国国家账户, 并经中国清洁发展机制主管机构核准后转出。”所以, 没有合同价格的碳减排量即使得到了联合国专门机构的核证, 企业也不能够确认, 不用进行初始计量。只有买家市场下, 企业才能加以确认, 并依据有合同价格碳减排量成本的初始计量方法对其进行初始计量。

3. 碳减排量的期末计量和出售

(1) 核证减排量的期末计量。

在碳减排量的每核证期间内, 从确认核证减排量, 到买家支付货款, 再到交付核证减排量, 每个环节都会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如果在企业的两个会计期间, 就需要对碳减排量进行期末计量, 并反映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15条规定, “资产负债表日,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第17条规定, “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 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合同价格为基础计算。”鉴于碳减排量成本与其可变现净值的同质性, 作为为执行销售合同而持有的碳减排量, 其期末的账面价值可以用如下公式计算:

碳减排量账面价值= (合同规定的当年的) 购买单价× (当年的) CERs

(2) 出售碳减排量。

出售碳减排量实际上就是运行整个合同的过程。只是在本次经济业务中, 企业应确认的收入与成本相等, 企业没有确认利润。碳减排量属于国有资产, 出售之后, 应当根据《办法》第24条的规定, 按一定比例归还国家, 留存部分作为国家对企业发展清洁能源项目的一种政府补助。

四、对我国碳会计体系建设的意见与建议

(一) 制定健全的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碳会计实务与环境法规之间联系密切, 随着经济发展和认识水平的提高, 环境会计准则也要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 以满足实务需要。因为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制度的强制性要求, 目前大多数企业将不会为减轻生态环境破坏而自觉增加支出, 即使增加了相关环保支出, 大多数企业害怕损害企业的形象, 也不乐意主动向社会披露。因此, 我国的有关部门应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 使环境会计有法可依, 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

(二) 加强碳会计的社会和政府监督

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 往往不会全面、如实地披露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因此, 应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 包括行政管理、监督和专项环境审计。其中, 由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的专项环境审计, 可强化对环境会计的再监督, 有助于环境会计的创建和不断完善。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可根据国家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和准则, 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全面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与鉴定, 以取信于社会公众, 强化国家宏观调控, 并促使企业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

(三) 积极探索低碳经济的市场交易机制, 注重培养人才

发展低碳经济应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 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 利用市场机制引领低碳经济发展。建立我国碳交易市场, 主要包括环境政策, 碳交易的管理、调控和监督制度建设。

我国决定大力发展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 如:互联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技术、生物医药等, 在高校本科教育阶段设立相关专业, 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是做好构建碳交易市场的准备工作;将碳交易分为两大市场, 充分利用国内市场, 实现总量控制下的经济效率, 积极利用国际资源, 实现技术引进和全球合作;根据内生生长机制构建碳交易平台, 实现实体交易和网络交易兼容, 增加交易会员, 拓展融资渠道, 拓宽碳交易对象, 加强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四) 构建宏观经济政策与调控体系,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 完善健全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政与税收体系, 引入环境统计和核算方法, 建立激励与监控机制, 建立绿色考评体系。主要包括:引导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搭建政府与企业间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信息交流平台;鼓励或要求政府尽量采购节能环保型产品, 并建立一个绿色采购网络;针对节能减排尝试采用间接税收优惠, 并在所得税、增值税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发展混合动力或新能源汽车, 待时机成熟时, 发展纯动力汽车;积极发展节能建筑;引导消费者的低碳消费行为, 如普及绿色照明、增强居民的节能减排方面的知识、增强采购人员的环保意识等;开展绿色核算与审计工作, 建立监控机制与绿色考评体系。

(五) 注重节能减排,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机制

积极构建的绿色科技创新体系,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重点突破有技术基础、符合战略发展要求的“低碳技术”, 争夺“低碳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包括: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核电技术、生物能源技术、光电子信息产业的研发与应用, 带动我国新兴战略型产业的发展;健全绿色科技创新的激励与保障机制, 逐步完善“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创新资金筹措机制”、“创新风险投资体系”;积极引导我国“产学研”的宽领域、深层次合作, 促进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运用专利法律和政策为企业开展绿色科技创新提供动力, 加大对专利侵权的惩罚力度, 有针对性地调整专利期限, 通过专利制度的有效设计推动科技成果的保护和扩散, 促进知识的流动和外溢。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R/OL].1998.

[2]IASB.IFRIC Interpretation No.3, Emission Rights[R].2004.

[3]IASB.Emission Trading Schemes, Latest Revision[R]:04June2008.2008.

[4]周志方, 肖序.国外环境财务会计发展评述[J].会计研究, 2010 (1) .

[5]邓明君.日本环境管理会计研究新进展—物质流成本会计指南内容及其启示[J].华东经济管理, 2010 (2) .

低碳经济下成本会计 篇11

关键词:低碳经济;会计体系;构建

一、前言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较大的,例如环境的污染。近年来,环境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环保成为国家和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如今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注意到环境问题,各个行业的企业都开始注重节约资源,从环境污染之中解脱出来。在低碳经济下,经济体系的改革对企业内部结构有着很大的影响,这就导致企业会计体系的变革,从而对会计体系的建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体系的建立必须结合低碳经济。本文主要分析了低碳经济的内容和意义,阐述了在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会计体系的构建。

二、低碳经济的概述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创新、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的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炭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打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点:其一,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把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其二,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一)低碳经济的国际背景

在低碳经济提出之前,人们大量的使用化学能源,排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导致了全球气候的变化。这种情况出现的更深层次原因是:很多工业企业在发展上遇到瓶颈,主要包括资源、环境和技术上的瓶颈。这些企业的发展需要依靠大量的化石资源,这不仅破坏了自然资源,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使人类的生存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低碳经济的提出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低碳经济是一种健康的发展模式,能够有效的解决目前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的问题,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它也是企业应该承担的一种责任。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中国加快了经济步伐,在總量上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另一方面,在经济高增长、快发展的背景下,却是用产业的高能耗、高污染换来的。从目前来说,我国处于高碳经济的模式之下,能源的消耗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一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都是以牺牲自然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所换取的,且我国经济的发展过度的依赖工业发展。相对而言,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较为低下。而第二产业工业生产所消耗的能源是最高的,它需要大量的自然资源作为支撑,因此我国的碳排放量一直较大。而我国碳能源的利用率较低,这就造成了能源短缺的现象。低碳经济的提出,改变了传统的低效率、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对国内生态环境上的压力有所缓解,因此低碳经济是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生产模式。

四、低碳经济下会计体系的构建

(一)会计目标

在低碳经济下,企业要建立起内部的会计体系,需要设定相应的会计目标。会计体系建立的目标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基本目标,这是低碳经济管理的要求。企业在发展的同时,除了追求经济效益,还要提高环境效益,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资源,降低碳排放量,使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达到平衡。第二个层次就是具体的目标,即为组织相应的会计核算,对碳资源的价值、耗费,以及环境保护的支出、改善生态环境所带来的效益等进行确认和计量,充分披露有关会计信息,满足决策者的需求。

(二)经营活动核算

经营活动核算是指对企业内部与低碳相关的一切商品和劳务等的核算,具体包含采购、生产、销售和运输等环节。企业在采购环节需要坚持低碳理念,购买低碳环保的材料设备等,保证企业生产源头的环保,以降低污染。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纸的使用量,以减少森林砍伐。在生产产品的时候,要注意预算出碳的排放量,合理的控制好与碳相关的材料的使用量,减少碳的排放。在销售环节,要在产品信息栏标出相应的碳成本信息,便于企业去统计碳成本,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有效的信息。在碳成本的计算工作上,可以建立专门的统计部门对其进行管理,保证碳的使用合理。总的来说,在低碳经济下,企业要减少企业产品中的碳成本,做到最大限度的降低碳的排放量,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投资活动的核算

在新的低碳环境下,企业的投资活动也在发生着变化,面临着新的问题。企业的投资不仅仅是指投资固定资产,还有其他的投资,如金融资产等。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化趋势的加强,国际市场越来越宽阔,企业面临着新的竞争环境和挑战,碳在国际上也在逐渐的发展。国际上对于碳排放问题也愈加看重,越来越关注低碳经济。从目前来看,我国碳排放权的发展空间和经济效益都较好,且满足低碳排放的要求。企业在碳排放权的交易过程中,需要对碳排放权进行核对,使它的价值能够有效的凸显出来,促进企业技术的革新和自身的发展,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我国目前的低碳经济发展制度相较于很多发达国家还不够完善,在这些方面应多学习和借鉴其他低碳经济发展得更好的国家的经验和发展模式,再根据我国的国情和低碳经济发展状况,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低碳经济体系,以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四)融资活动核算

在实际生产中,企业可以通过融资活动来发展低碳经济。对于力量较为雄厚、规模大的企业来说,可以通过发行低碳概念股票来筹集资金。例如有些企业是与新能源来发相关,那么企业可以开发利用光能、风能、地热能、核能等,以减少化石资源的开发。还有一种研究节能减排的企业,则可以开发利用建筑节能、清洁煤利用和发电、智能电网等。截止2008年,我国太阳光伏制造业已经发行了上百亿的资金,生产的太阳能达到了全国第二的水平。企业在利用低碳概念股票进行融资的时候,可以先设置相应的低碳股本,来对筹资过程中所有者的相应权益进行核算,贷记低碳股本,从而构建企业的会计体系。(作者单位:柳林县卫生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 肖序,郑玲.低碳经济下企业碳会计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8):55-60.

[2] 孟晓俊,谢慧珍.基于低碳经济下的碳会计体系构建[J].生产力研究,2013,(8):171-173.

[3] 李坤蓉.低碳经济下企业会计体系的构建思路研究论述[J].现代经济信息,2015,(24):170.

[4] 何帆.浅谈低碳经济下我国会计体系的构建[J].改革与开放,2011,(18):81-83.

[5] 施梅艺兰.浅谈低碳经济下我国会计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子商务,2014,(17):217.

低碳经济条件下战略成本管理探讨 篇12

1低碳经济条件下传统成本管理的缺点

(1) 传统成本管理注重眼前利益, 忽视长远利益。

传统的成本管理仅仅以降低眼前的成本为目标, 较少关注企业长远的利益, 而低碳经济条件下, 只有关注环境问题、能源问题, 才能保证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传统成本管理内容和手段不合理。

传统的成本信息源自企业的会计系统, 很少计量环境成本, 至多考虑企业的废水处理费。而其注重产品投产后的成本管理, 事前的成本管理环节较为薄弱, 不利于企业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而低碳经济要求企业考虑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的平衡, 不合理的投资决策将阻碍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

(3) 传统成本管理脱离企业的战略目标。

传统成本管理目标是降低成本, 进行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的范围仅限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降低排污费等。没有从战略的高度进行成本分析, 而低碳经济理念要求创建低碳社会, 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 则需要战略成本管理。

2战略成本管理——低碳经济下成本管理的现实选择

(1) 低碳经济对成本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在低碳风暴已经席卷全球的形势下, 对成本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 低碳经济不仅是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 更要贯穿成本管理的始终。无论是战略层面, 还是战术层面, 都要考虑低碳经济目标的实现, 以从长远角度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其次, 要从战略的高度来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形势, 规划企业成本管理应当采用的方法, 进行事前规划、事中监督以及事后控制。最后, 采用合适的成本的考核标准和指标。设定标准时可以考虑减排量等具体的低碳经济的需求, 考虑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损害了其环境, 降低成本是否以环境污染为代价, 考查成本管理的实施情况。

因此, 低碳经济下成本管理的现实选择是从战略的高度进行成本管理, 即战略成本管理。结合作业成本管理、质量成本管理、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等具体的成本管理、计算和分配方法, 实现企业内外部成本管理的最优化。

(2) 战略成本管理基本思想。

战略成本管理是从战略的高度来分析企业的环境, 运用SWOT分析法来分析企业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 具备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再采用价值链成本管理方法进行成本管理, 将低碳经济思想贯穿其成本管理的全局, 进行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和价值链重构, 采用标杆分析法或者嵌入平衡计分卡思想进行企业成本的比较分析和考核分析, 保证重新构建的价值链的有效实施, 最终实现低碳经济与企业发展的目标。

3低碳经济下战略成本管理基本框架

(1) 成本管理的战略分析。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 为了取得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 必须对企业进行战略性的环境分析,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宏观环境分析。其包括企业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和我国政府的要求, 以及行业竞争环境分析。在国际环境背景下, 各国要求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要求创建低碳经济。而我国2010年两会的主题是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全国政协首要提案就是低碳环保问题。就各个行业来说, 很多大中型企业都努力实行低碳经济, 使用新能源, 中小型企业也在加快向低碳经济转型。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 企业进行战略成本管理时, 需要将低碳经济贯穿其成本管理的始终, 以适应宏观环境的需要。二是企业微观环境分析。所谓低碳经济, 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理论基础, 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 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就企业本身而言, 低碳经济的实现不仅有助于企业减少因废气的排放而承担的监管成本, 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公众形象, 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 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在对企业的宏微观环境进行战略分析后, 采用SWOT分析法, 即根据企业所面临宏观环境, 了解企业目前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再根据企业的微观环境, 分析企业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劣势, 从而扬长避短, 将优势发挥的极致, 改进劣势, 甚至将劣势变为优势, 从而为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定战略方法。

(2) 成本管理的战略方法。

低碳经济条件下, 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可采用价值链成本管理。首先进行价值链分析。价值链是由每种产品从最初的原材料投入至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经过的无数个相互联系的、与价值相关的作业链连结而成的。可以从企业内部、横向、纵向进行价值链分析, 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主要是指分析企业产品从投入到产出的每个作业链所造成的成本, 以及为此而承担的环境负荷。任何一个企业均处在某行业价值链的某一部分, 因此企业可以将自身置于行业价值链中进行横向分析, 利用上下游价值链调整其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和范围, 以降低成本, 取得成本优势。纵向分析是指将企业与处于行业价值链中同一位置的竞争对手的价值链进行对比分析, 测算竞争对手的成本, 低碳实现效果, 了解其战略方案, 通过扬长避短的策略取得竞争优势。

其次是进行成本动因分析。企业所产生的成本动因大体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结构性成本动因是指与企业的整体规模、结构等相关的成本驱动因素, 企业由于投资规模、价值链的长宽度范围、提供多样性产品和产品设计等的不合理, 而导致的企业承担额外的成本。执行性成本动因是指企业执行相关作业程序而造成的成本, 企业由于生产产品运用的技术处理方法不到位等而形成的成本。

最后是重构企业的价值链。根据企业的成本战略分析的结果, 了解到企业在整个行业竞争中所处的地位, 和外界环境带来的机会和挑战, 其企业内部、横向和纵向价值链中所具备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以及根据企业产生环境成本的动因分析, 扬长避短, 加大环境投资力度, 重构企业的价值链, 以实现低碳经济发展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双赢的局面。

(3) 成本管理绩效评价。

为了保证战略成本管理方法实施的有效性及合理性, 应建立及时的反馈系统, 即成本管理的绩效评价系统。可以采用标杆分析法, 包括内部标杆和竞争对手标杆。内部标杆就是通过将价值链重构以后企业的成本与重构前已存在的最节约的成本, 包括环境成本进行对比, 以评价企业在重构价值链以后, 是否降低了成本。竞争对手标杆是指将企业价值链重构后产生的成本与竞争对手相比较, 以分析其是否取得了成本领先的优势, 或者是在差异化战略下是否有成本优势或效益优势。

企业的成本管理也可以嵌入平衡计分卡思想来进行绩效考核, 从企业所取得的财务绩效、客户、企业的内部运营流程以及企业的学习和成长四个维度来评价企业的所产生的成本、所节约的成本给企业带来的绩效和竞争优势, 以及是否有助于低碳经济的实现。

总之, 在低碳经济形势下, 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 采用以价值链管理为核心的战略成本管理方法可以实现企业与社会双赢的局面。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方法除了重构价值链外, 还可以控制企业的成本动因, 在日常成本管理中制定一些制度性的控制方法, 包括责任成本制度等。企业需要将低碳经济贯穿其战略成本管理的整个过程, 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在低碳风暴已经席卷全球的形势下, 传统的成本管理已经不能适应低碳经济对其提出的新的要求, 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的现实选择, 从战略的高度可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企业面临的机会和威胁, 所具备的优势和劣势, 运用价值链成本管理法进行成本管理, 并构建绩效评价体系, 保证战略成本管理得以有效实施。

关键词:低碳经济,战略成本管理,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

参考文献

[1]焦跃华, 袁天荣.论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与方法[J].会计研究, 2001, (2) :40-43.

上一篇:主缆系统下一篇:主动式网络安全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