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

2024-07-28

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共11篇)

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 篇1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 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但同时也带来了能源消耗的增长和污染物的排放, 影响了空气质量和人们的生存环境。因此, “低碳”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和重点研究的对象。物流行业作为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大户, 在重视和发展低碳经济的新形势下, 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低碳经济影响低碳物流, 低碳物流促进低碳经济。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物流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 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 改变能源结构, 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突出“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基础和内涵, 其实质在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创建清洁能源结构。

低碳经济影响低碳物流。“物流”就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之间的一系列流程, 包括运输、装卸、储存、搬运、包装、加工、配送等基本运行过程, 其中以交通运输环节最为突出。据统计, 在全世界的所有能源消耗中, 交通运输就占了四分之一的比例。这充分说明, 要推动低碳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就必须重点抓好交通运输行业的“低碳”运行。“物流”离不开交通运输, 因此, 必须加强“物流”整个流程的管理和控制, 实现“低碳物流”。

1“低碳物流”的内涵和特点

1.1 低碳物流的内涵

在我国发布的《物流术语》标准中, 物流的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多个方面和多道程序。“低碳物流”就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先进的操作技术, 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达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目的, 实现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低碳物流的特点

第一, 在整个物流系统中强调“低碳”运行。物流不论是作为企业, 还是面对整个运行流程, 都是一个大系统, 在这个系统内, 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一道程序、每一个环节, 都必须做到“低碳”运行。只有流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实现了低碳, 才能保证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行真正符合“低碳物流”的本质和内涵。

第二, 只有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才能实现低碳物流。物流的过程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配送等多个方面和多道程序。这些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技术的支撑和把握。小到相对简单的搬运, 大到比较复杂的运输, 都有相对应的技术保证。物流工作的从业者首先必须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技术, 而且, 在经济飞速发展和技术更新速度加快的形势下, 必须认真学习相关的技术知识, 掌握最先进的操作技术。有了新技术的保证, 才能实现真正的“低碳物流”。因此, 没有新技术的使用, 实现低碳物流就是一句空话。

第三, 推行“低碳物流”的目的在于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当前, 各行各业都得到了较快发展, 物流行业有其自身的企业特性, 也有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要。全世界都在重视、关注和发展“低碳经济”, 作为国民经济链条中的一个重要行业, 物流企业必须与时俱进, 改革创新。一方面, 要随着整个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要适应经济发展大环境变化的要求, 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 物流的各项流程都必须遵循“低碳经济”的原则和要求, 走节约型、环境型、效益型、和谐型的发展道路。

2 我国发展低碳物流的现状及问题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特别是因起步较晚、制度不完善, 我国在发展“低碳物流”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

2.1 相应的政策法规不健全, 制约了“低碳物流”的实施和发展

针对如何鼓励物流企业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减少污染等重点, 国家和政府在研究完善相关的激励和优惠政策方面还没有完全走入正轨, 往往出现内容不全、力度不够的情况。

2.2 人们对“低碳经济”的认识存在不足

一是物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 没有或较少享受到国家相关政策对“低碳物流”的支持和激励, 认为在短时间内, 不仅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反而会增加企业的物流成本。二是大部分消费者缺乏低碳意识, 他们在消费过程中随意性强, 不能通过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来影响和激励物流企业实施“低碳物流”。

2.3 物流设施落后, 物流运行效率低

由于起步晚, 各方面重视程度不高, 从总体来说, 物流行业的基础设施规模偏小, 分布不合理, 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 物流设施和装备的完好率低、利用率低, 导致物流运行效率低。而且, 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投入少的情况, 产生了恶性循环。

2.4 物流管理人才短缺, 低碳与物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有待加强

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分析, 掌握和精通现代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较少甚至稀缺, 从事物流技术研究的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屈指可数, 在节能降耗、防止污染方面, 很多物流企业都存在设备落后、技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影响和制约了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2.5 物流企业管理水平欠缺, 缺乏“低碳物流”的基础

受物流企业人才短缺、管理水平不高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物流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不高, 无法体现良好的效果。在方案设计、物流规划、物流策略与评价等更高层次的服务上还没有全面展开。

3 实现“低碳物流”的基本措施和途径

3.1 加强宣传, 提高人们支持和参与“低碳物流”的思想观念

在现实情况下, 人们对低碳经济、低碳物流还存在一些片面、肤浅的认识。必须重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体, 向社会公众宣传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不断普及低碳生活理念, 提高公民的低碳意识, 使人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推进低碳物流发展的工作中, 促进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要培养物流企业经营者的低碳经济理念, 统一思想, 承担社会责任, 使其在具体的物流活动中减少废气排放, 降低噪声污染, 达到节约能源, 保证效益的目的。

3.2 重视物流信息化建设, 为实现“低碳物流”打好基础

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在实施具体的物流程序过程中,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信息进行采集、分类、汇总、传递、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 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 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在整个物流系统内, 构建地区、行业、企业、社区之间以及多方面、多层次的信息平台, 实现物流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从而达到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的目的。

3.3 开发、推广和应用低碳新技术

发展是硬道理, 而“低碳”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必然选择。要实现低碳物流, 先进的、科学的低碳技术是最基本的保证, 必须不断地开发新技术, 加强推广和应用。国家已经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大力开发低碳技术, 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这是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目标, 也是物流企业实现“低碳物流”的根本目的和基本要求。因此, 物流企业必须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 以清洁发展为目标, 以科技进步为手段, 不断研发低碳新技术, 在物流领域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进一步推进“低碳物流”。

3.4 完善政策法规, 支持和激励物流企业推进“低碳物流”

在全球实现“低碳经济”的形势下, 我国制定和修订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出台了《循环经济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把法律法规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我国政府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也明确表示, 到2020年,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物流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 作为“低碳”、“环保”的关键领域, 切实抓好“低碳物流”的规划和实施。要结合现代物流的运行规律, 研究制定低碳物流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使低碳物流成为企业发展的自主力量。

3.5 开展绿色服务, 发展低碳物流

物流企业强调优质服务, 要求绿色服务, 就是在服务过程中始终做到节约资源, 开展无污、无害、无毒、保护环境的物流服务。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必须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结合企业发展实际, 大力开展绿色服务、环保服务。一方面, 做好服务流程中服务设计、服务产品、服务营销、服务耗材、服务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组织和策划工作, 以达到节约能源、节能减排的目的。另一方面, 加大废旧物流设施设备的循环利用力度,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碳排放。推广环保绿色包装, 避免过度包装, 减少一次性塑料包装材料的使用, 研发和推广其他环保包装材料。

参考文献

[1]王瑞军.低碳经济下的中国物流[J].中国市场, 2010, (5) .

[2]李燕红.低碳经济下物流企业发展前景初探[J].财经界, 2010, (9) .

[3]试论中国如何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带动低碳物流[J].中国集体经济, 2010, (3) .

[4]陶晶.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探讨[J].中国经贸导刊, 2010, (11) .

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 篇2

摘 要: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中农业低碳发展是低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节约能源减少资源损耗,降低农业与农村生产生活的碳排放,保护农业生态循环的速率平衡与生物多样性。基于此,在低碳发展时代条件下,采取多学科交叉及理论分析方法,站在生态学的角度对低碳农业发展的有关问题展开谈论,指出了低碳农业主要是促进环境发展,加大对农业节能减排技术的宣传,降低农业面源污染,进一步提升农村能源利用效率等,健全政府在低碳农业发展中的职责,这样有利于农村环境的改进,带动现代农业的健康运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低碳农业; 可持续发展; 生态责任

21世界完全是绿色时代,提倡低碳环保,生态文明的时代,从人类开始步入生态文明时代后,低碳农业是最具代表性。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应当积极面对,这是人类目前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在化石燃料所造成的副作用情况下,导致农业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高,山气候变化促使水资源、燃料、能源等方面都造成了粮食安全;同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源中农业包含在内,所以,怎么样固碳降低碳排放是现阶段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农业与农村经济共同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1 低碳农业的生态学概述

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每个部分都是现代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尤其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相互间的作用,生态系统是在一系列的反馈情况下,针对外界的干扰对内部的架构与作用进行协调,这样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为了进一步保证系统的稳定,生态系统要将能量不断地额输入,不然就会面临崩溃,大部分的基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利用,而在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十分关键,它主要是利用CO的`形势在大气环流中流动。在这个整体的循环阶段,CO的额定速度与生成的速度要保持一种均衡的状态,但是在现代工业加快发展中,石燃料大量被开采,导致CO的生成速度加快,让碳循环的速率失衡,促使大气中的CO浓度不断上升,导致温室效应。

根据具体的情况分析,我国地面积宽广,农业人口比例较大,资源并不是十分的充裕,气候变化较为复杂,生态环境并不坚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怎么样将抵抗风险的能力提升,将农业生态资本的储存提高,这样农业全方面生产能力提升与带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想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向低碳农业的道路。

2 低碳农业的生态发展原则

2.1 可持续原则 农业生态系统在一些干扰中还能保持不变或生成率的能力恢复就是可持续性。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农业资源中永续要一直利用的基础,对人们提出要按照可持续性的条件对生产、生活方式进行调节;同时,农业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主要是对农业经营活动的消耗标准进行确认。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应当控制在农业生态系统的负荷范围中,这是可持续性原则的关键,农业资源开发主要是通过对排放的废弃物再次利用;同时,该排放量应当掌握在农业生态环境容量中,让农业生态资本存量并无太大变化,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这就是维护农业生产力和发展。

2.2 公平性原则 在低碳农业发展中追求公平性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现代人的公平,主要是目前发达国家的人们在生活满足的时候,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人却面临各方的威胁,但是这些国家还不断将自己的资源往外输出,其得到的生活物资并不平衡,导致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难以实现。所以,在食物分配与公平的发展权中应当均衡。二是代际间的公平,也就是所指的代人中的纵向公平。要树立人所依存的农业资源使用并不是没有界定的意识,当代人不能因为本身的发展以及需求侵害后代人所需要的生存条件以及农业资源,要合理科学性的运用农业资源与环境。

2.3 有序利用原则 全部的事物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全部按照从低到高、简单到复杂,落后到先进的一个发展规律。我国正处于一个发展阶段,所以在我国的每个地区应当落实好低碳农业发展。现今,我国大部分的地区社会经济较为滞后,农业环境发展并不超前,所以,应当意识到该情况,并根据具体的情况,一步一步来,慢慢的推动低碳农业的发展,并累积资源资本、技术还有管理经验。

2.4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原则 在低碳农业发展阶段,应当将资源节约的政策让各级阶层都落实后,将开发与节约放平等的位置上,节约优先,根据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施行,加大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力度,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绿色消费;同时,循环农业应当往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以及高效率的方面发展,加大资源循环利用以及非再生资源的节约利用力度;农业污染防治力度应当增强,在农业方面造成的污染应当多采取防范措施,将农村环境质量改进;提高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力度,对农业生态资源开发活动应当严苛控制,对水、土地、草原以及水生物等农业资源、动植物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好,带动经济社会发展,调节人口、资源和环境,慢慢实现农业低碳化和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3 结语

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 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视角;企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1-0001-02

1 低碳经济与绿色物流管理概述

二次大战后,各国都致力于经济发展,但快速的经济成长,使人类对地球资源需求急增,加上快速的消费成长,已使地球资源产生不足的危机,大量使用能源带来的污染和破坏,也使环境品质严重恶化。而企业为应对全球与政府各项环境法规的规范、提升企业形象与承担社会责任,在进行经营活动时,将环境因素纳入考量日益增多,投入的相关资源也持续增加。事实上,对企业物流管理而言,提倡绿色工作将可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相关调查显示,80%的年轻专业人员对于在环境保护采取正面做法的工作较感兴趣,而92%的人会偏向选择在具有环保意识的公司工作。换而言之,国家或企业若能创造节能省碳、保护环境且无污染的物流管理秩序,必能带来相应的利益并提升竞争力。

低碳经济是指在发展及使用产品与服务的同时,能达到环境保护和能源安全,使得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形成互补并相互依赖,以对环境友善不污染的方式发展经济,让能源供应维持在稳定的状态。此外,低碳经济强调使用清洁能源,并通过新技术,再生能源和效率能源的使用及其他相关政策,尽可能减少碳足迹。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除了失业问题外,也面临三个严重的问题:(1)经济全球化使得发达国家中低教育水平与低技术的员工产生结构性失业问题;(2)各国所得分配恶化,贫穷工作者日益增加,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3)发展中国家经济与人口快速成长,导致消费能量大增,因而加速地球环境恶化及产生能源危机等现象。因此,OECD等国际机构提出绿色新政,希望各国政府以低碳经济作为解决之道。低碳经济除了可以创造更多工作机会,也可解决地球污染、环境破坏及能源危机等问题。联合国2009年所发表的“贸易和发展报告”指出:减缓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目标并不矛盾,反而会提供大量经济机遇促进发展。目前为止,全球已出炉的绿色新政方案总金额约9300亿美元,全球经济振兴方案未来10年将投注近28000亿美元,直接与绿色能源产业相关投资约2120亿美元,再生能源投资金额为380亿美元。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使得环境受到保护,更可以帮助国家经济发展,提供许多新的工作机会,且绿色工作的薪资水平优于过去的传统工作,提供新的工作机会给经济较为贫困的族群,也可提升社会公平。综合上述研究观点,低碳经济下所创造的绿色工作可以带来许多益处:改善贫富差距大的现象、提供许多就业机会、提升企业形象以及解决失业问题。

2 低碳经济理念下绿色物流管理水平的提升对策

2.1 重视低碳经济的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企业物流管理的竞争力在此即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所谓竞争优势指企业所执行的竞争策略是竞争对手难以取代或竞争对手无法取得的企业既有利益和机会,该竞争优势导源于企业为顾客所创造的价值。竞争优势被定义为:企业物流管理具有一套成功的策略,拥有独特的竞争地位,使得竞争对手无法复制既有的成功策略,因而维持稳定的获利,也有学者证明了竞争优势的建构能使企业物流管理达到卓越的绩效。

低碳经济可以说是下一波经济发展的主流,因此任何议题均必须与低碳经济接轨,在企业管理方面,企业应加强对绿色企业资本的重视。在研究中可以发现,企业若具有独立的环保单位,有助提升企业竞争力,然而目前大多数企业和环保单位均以“安全卫生”为主,即便从事环境保护的工作也仅是为达成法律限制的门槛。我国必须靠与他国贸易来带动经济发展,随着全世界对于环境保护、节能省碳、可持续发展相关议题的重视,各国对于出口产品是否符合各种环保标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企业若能及早重视此议题,并投注资源于环境保护单位,让企业能符合国际环境保护最高标准,必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在绿色企业资本的投资方面,可由绿色企业资本衡量指标的四个方面着手:在员工绿色知识的强化方面,可以规划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教育培训,增进员工对环境保护等议题的重视,并培养在研发、设计、生产、营销甚至是管理绿色产品时所需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另外,通过与企业的绿色员工福利制度结合,加强员工重视环境保护议题的诱因,除了可以改正员工态度,激发员工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外,更可提升企业形象,为企业竞争力加分;更重要的是,企业应重视环境保护政策和制度的推行,由高层管理者带头做起,由上而下才能确实落实环境保护理念在企业中的运行。

2.2 企业绿色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工作的程序规划

第一,明确绿色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目标。目标是绿色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工作的方向,如何达成适时、适质、适量、适地、适价、可靠供应商的密切配合及提供适当的服务给使用单位,应是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最高指标,也是主要任务。具体来说,企业的采购目的应当包含如下内容:及时提供企业活动所需的物料与服务;以最有利的价格与方式为企业取得物料;使存货的保管成本降至最低;积极寻找替代品的来源;与供应商维持良好关系,以确保货源稳定;与其他部门作最佳沟通协调,以维持良好关系;培养物流与供应链部门的优秀人才;建立一套制度及程序,使物流与供应链部门能以最低成本完成上述几项目标。

第二,明确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职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部门的职责始自接获请购单之前,并延续至发出订购单之后,在此段期间所包括的一切与采购工作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活动。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如下:审查请购单的内容,包括是否有采购必要以及请购单规格与数量等是否恰当;与技术、质量管制等部门人员共同参与合格厂商的甄选;执行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功能,包括询价、比价、议价及订购;交货的稽核与协调;物料的退货与索赔;物料来源的开发与价格调查;采购计划与预算的编订;物料来源的开发与价格调查;供应商的管理;采购制度、流程、表单等的设计与改善。

2.3 客户视角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实现

一是规范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流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涉及多个方面,而且流程比较繁杂。因而,在管理的优化中,需要规范流程,尤其是对于人员的行为规范非常重要,制定科学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行为准则,对流程进行有效管理。同时,对于物流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做到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强化物流管理的力度。

二是完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准则。准则的建立主要针对供应商而言,该部分的优化处理,旨在约束供应商,以确保产品的质量以及供应链的有序进行。并且,在供应链的管理中,对于连锁店的供应商建立档案库,以便于供应商的结构优化。这点对于稳定货源供应、避免缺货,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是完善价格体系。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其价格的控制非常重要,尤其是基于多变的市场,建立完善的价格体系,是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在价格体系的构建中,做好信息收集和统计工作非常重要。基于分析的数据,进而完善价格体系,这对于连锁企业占领市场,创造经济价值,具有实质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钱枫林,何小乐.绿色经济与企业竞争力[J].经济论坛,2004,(5).

[2]王宁红,徐焕东.完善电子化政府采购体系的构想[J].中国政府采购,2010,(10).

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 篇4

1 低碳经济视角下低碳物流人才培育的现实困境

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各界逐渐意识到低碳物流发展的现实价值与意义。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低碳物流的支撑,培养具备低碳物流理论与实践的高素质专业物流人才是实现低碳物流的当务之急。目前,我国在低碳物流人才培育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1 政府重视不够,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政府对低碳物流人才培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低碳物流人才培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滞后、低碳物流理念和技术的宣传不到位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缺失等方面。一是我国在低碳物流发展方面起步较晚,低碳物流理论与技术仍比较落后,低碳物流人才严重短缺,这需要高水平的物流科研和教学人才作支撑,但政府在低碳物流人才培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重视不够,导致我国低碳物流人才培育的开展受阻。从物流人员的供需来看,职位供应量远大于求职者数量,物流行业人才紧缺。据统计,2016年6月份全国物流人才缺口近17万;二是政府对于低碳物流理念和技术的宣传不到位,倡导较少,物流企业及公众的低碳物流意识淡薄,对于如何在物流过程中节能减排不重视;三是我国在低碳物流方面的法律法规缺失。现阶段,我国物流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新成立的物流企业与日俱增,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问题比较严重,但我国政府在引导物流企业低碳化发展方面缺乏一些有效的激励政策与措施,还没有建立系统配套的法律体系。

1.2 教育理念陈旧,人才培育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大学的院系及学科设置由教育部统一管理,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专业未纳入到学科体系当中,一直处于缺失状态。各高校物流教育仍采用传统的“三段式”理论教学模式,教学理念陈旧,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重知识的系统性,忽视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课程和教材与生产、服务一线及低碳经济背景下低碳物流人才的需求严重脱节;基础课、理论课、专业实践课缺乏内在的有机衔接与灵活配合,且未能融入低碳物流知识的内容。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主要有三个渠道:大学教育、企业及社会培训。大学教育由高等院校培养具有专科、本科及研究生学历的物流专业人才;企业可根据公司发展需要制定物流人才培养方案,组织短期的物流专业知识培训;社会培训机构主要由一些行政部门、行业协会或者培训机构承担,包括认证培训、研讨培训和结业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高等院校物流专业设置过细、过专,知识体系不健全;物流专业教师不足,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物流实训设施缺乏,已有的软件难以满足实践教学要求,实践性课程形同虚设等;社会培训体系不健全,缺乏统一规范,培训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物流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工作难以形成全国统一的标准,认证质量得不到保障。这种状况加大了低碳物流人才培养的难度[1]

1.3 高校、企业及社会之间缺少深入合作

发展低碳经济是个全新的理念和发展模式,需要加强高校、企业及社会培训机构之间的深入合作。目前我国低碳物流人才的培养刚刚起步,尚未形成以低碳物流技术创新和知识型低碳物流人才为核心的低碳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大部分高等院校及社会培训机构在低碳物流人才培育方面都还处在摸索阶段,低碳物流人才培养的质量滞后于低碳经济背景下物流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加之企业需要实践操作能力强、能直接上岗的低碳物流人才,但是大部分高等院校培养的物流人才缺乏低碳意识,严重脱离市场和企业实际需求。因此,构建高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合作培养模式,整合校企教育资源,制定切合社会及企业实际需要的低碳物流人才培养方案,增强低碳物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才是低碳经济视角下低碳物流人才培育之重要课题。

2 低碳经济视角下低碳物流人才培育的路径

低碳物流是低碳经济背景下物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在低碳经济视角下探索低碳物流人才培育的路径,助推我国经济的发展,已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2.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政策法律保障

低碳物流人才的培育离不开政策、法律制度的保障,完善的低碳物流人才培育保障制度将会有力推动低碳物流的发展。低碳物流人才的培育必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宣传教育,建立健全的政策法律制度体系来引领低碳物流人才的培育,弥补相关法律法规不具体、缺乏约束性的不足。首先,政府要加强低碳物流人才培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采用长期专业教育和短期培训结合的方式,对低碳物流领域技术人才进行跟踪培养,加大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低碳物流专业技能,优化师资结构;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出国学习国外低碳物流先进理念与技术,拓宽教师知识面,提高师资水平;其次,政府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平台大力宣传低碳物流先进理念和技术,营造低碳氛围和社会环境,提高公众及物流企业的低碳物流意识,实施低碳经营模式,推动低碳物流人才的培养;最后,政府应加强引导,优化低碳物流人才培育的政策法制环境,激励低碳物流的发展及人才的培育。如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低碳物流的财政、税收支持,制定奖惩机制,如通过减免税费等措施对采用低碳物流技术的企业给予支持和鼓励;加大低碳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低碳物流人才的培育等。只有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具备完善的低碳物流人才培育的政策制度,才能真正健全我国低碳物流人才培育管理体系。

2.2 创新教育理念,健全低碳物流人才培育机制

在低碳经济的大趋势下,低碳物流人才的培育需要高等院校、企业及社会培训机构形成合力,创新教育理念,健全低碳物流人才培育机制。首先,高等院校应吸收国外先进的低碳物流教育经验,使物流教育主动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在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中融入低碳理念,建立多元化的低碳物流课程体系,完善低碳物流管理人才专业课程架构,加强低碳物流实训场地的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创造条件使学生到物流企业参观实习,增强其实践操作能力;其次,企业应根据低碳物流发展变化和需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岗前和在职培训,用低碳理念设计物流师证考核内容,使低碳物流人才的培养常态化[2];再次,建立和完善物流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健全社会培训机构低碳物流人才培训体系。为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针对广泛的低碳物流发展的需求,应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及高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物流学历教育与物流人才的职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便有效地满足物流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完善物流从业人员的终身教育。

2.3 构建高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低碳物流人才培育模式

人才是低碳物流的推动主体。由于我国物流人才和低碳人才的教育起步较晚,物流人才的培养以高校为主,物流企业反映缺乏合适的物流人才[3]。为促进低碳经济背景下低碳物流产业的发展,我们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低碳物流的成功经验,加强高校、企业及社会的深入合作,构建高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低碳物流人才培育模式,实现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多层次培养。各高校可成立低碳研究所,或设立“低碳研究与教育中心”,申报低碳物流类的科研项目,加强低碳经济或低碳物流领域的研究,负责为政府培育规划型低碳物流人才,为企业输送管理型、技能型及复合型低碳物流人才,为各种类型的教育机构输送研究型低碳物流人才;企业为低碳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训提供实践基地和实际需求;社会认证机构针对物流从业人员进行普及低碳物流理论和提高低碳物流操作技能的在职教育,并对培养效果进行鉴定且提供证明[1]。三部门形成合力,发挥优势,有针对性地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金英,石美遐.四位一体的低碳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物流教育,2010(8).

[2]王洪.国外发展低碳物流的成功经验与启示[J].物流技术,2014,33(12).

绿色发展中的低碳经济之路论文 篇5

【摘要】近年来,“低碳”这一词语逐渐成为了社会上的热点词语被不断的提及,低碳城市、低碳社会、低碳经济等概念应运而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明显的变化。本文通过对低碳经济的概念进行简要的阐述,以此为出发点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绿色发展;低碳经济发展

低碳经济走绿色发展之路,不仅是对环境保护责任的实践,也是是当下对我国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实现社会转型的需要。通过大力发展新技术、新能源,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能有一改过去我国经济发展走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实现我国经济从传统的粗放型发展到现今的集约化、规模化以及高效化发展,是我国建设生态工业文明的必经之路。低碳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能够等同于追求GDP绿色发展的问题,其最为关键的部分就是对人们的经济绿色发展意识的培养、制度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减排技术与能源技术的优化完善。低碳经济的提出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在目前地球生态问题日益严峻,我们的生存环境逐渐恶化的背景下,通过低碳经济实现绿色发展之路已经显得刻不容缓。尤其是目前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仍然存在且影响力逐渐扩大,这就意味着生态环境还处在持续的破坏之中,因此,更需要我们能够对低碳经济进行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以此推动绿色发展。

一、低碳经济概念

低碳经济是基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具体是指利用新能源开发、产业转型、制度创新以及技术创新等方式最大程度的降低对石油、煤炭等高耗能资源的使用需求,以此降低二氧化碳等促进全球变暖的气体的排放量,进而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同发展的目标。低碳经济有着低污染、低排放以及低能耗等经济发展要求,最大程度的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碳基能源对与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其本质上是对生产能源的循环以及重复使用,通过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开发低碳产品与使用清洁能源等方式有效的维持目前地球的生态稳定状态并逐渐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建议

1、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低碳经济要求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满足低污染、低排放以及低能耗的条件,因此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要对拉动经济发展的三辆马车,即消费、出口与投资进行结构的优化调整,以此为出发点对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结构进行改革,通过三辆马车齐发力,共同面对我国目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解决逐渐凸显的资源匮乏以及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而有效的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一方面,将扶持与发展低碳经济相关联的产业计划纳入到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去,以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后续经济发展的指向标,在信贷、财政资金以及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将低碳经济发展成为我国全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还需要重点关注低碳产品的加工与出口渠道。改变我国我国当下出口结构中出口产品的附加值、环保标准以及技术含量都较低的现状,加大对能效优良的低碳产品的出口,以此打破国际社会上对中国制造的偏见,破解其他国家针对中国的各个环境贸易壁垒。不仅能够促进我国的出口,提升经济增长实例,而且还能够显著的增强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能力。不仅如此,消费低碳产品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起到拉动经济增长的关健作用[2]。可以在公园、广场以及人行道路等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设立低碳消费试验区域,通过运用多样化的营销策略向人们推广低碳消费意识。对于我国的政府部门来说,更需要以实际行动表达对低碳经济的支持,通过推行网络化的办公模式能够有效的降低对纸质办公用品的损耗,进而在全社会起到积极的示范效应。

2、积极开发低碳技术,加强科技储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在生物技术领域、生命科学领域以及新能源研发领域等都取得了较为重大的进步。当下,新科技不断催生出新产业、新模式,绿色、可再生能源对过去的能源使用模式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使得低碳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一方面,需要能够对目前市场上使用的低碳技术以及产品进行全面的整合,进行优化重置以促进其更好地发展。另一方面,国家还应提高对新产品以及项目的准入标准,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严格的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审批、检查,对于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需要将其排除在市场之外。此外,还需要对现今社会上已经发展起来并完善的低碳技术加大推广力度,例如混合动力汽车、二代加核电、超超临界锅炉、热泵、热电联产、太阳能热利用、节能建筑以及能效技术等,并在此过程中继续对低碳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提高其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影响力,如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IGCC、电动汽车、风电以及三代核电等技术。

3、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低碳能源

就我国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产生的原因来看,大部分都是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所造成的,在这样背景下,对现有的能源结构进行优化整合,使用支持低碳能源,显著增强能源的转化效率进而达到对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控制。具体来说,首先需要对煤炭资源进行高效、清洁以及集约化的利用。由于我国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大量的浪费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需要对煤炭使用量进行严格的管控,通过使用现代化的技术提高燃煤发电以及煤炭转化的效率,并加大力度促进热电冷联供等技术发展进步,使得我国的煤炭资源都能够得到高效的利用,发挥出最大化的价值。另一方面还需要注重对低碳能源的开发,开发低碳能源能够有效的提升我国能源的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众所周知我国常见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有潮汐能、地热能、风能、水能、核能以及生物质能等。以最具有代表性的核能的使用状况为例,核能在使用过程中除去用于生产的材料以及后续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基本上就能够做到二氧化碳零排放。在国外一些发达的国家,例如法国等,其工业以及生活领域主要的供电来源就是核电,进而实现了良好的绿色发展效果。就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的用电主要还是依靠煤炭发电,因此低碳经济还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建设一定数量的核电站,能够有效的帮助我国形成合理的能源使用结构,即低碳能源、汽油能源以及煤炭各占总量的三分之一,进而达到能源供应低碳化、经济化以及多样化的目标。

4、改善土地利用,扩大碳汇潜力

通过深入挖掘碳汇的作用能够显著的增加对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吸收进而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一般来说可以通过碳替代、保护现有碳贮存以及增加碳库贮量等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草地、耕地以及森林等区域的碳汇量。首先是草地碳汇,通过开垦新草地以及保护原有草地等方式能够有效的控制与提高草地的碳汇。详细来说既可以实行退化草地恢复、人工种草、围封草场以及降低放牧密度等方式,也可以实行引入优良牧草、轮牧与围栏养殖等方式维持与增加草原碳汇。其次是耕地碳汇。一般情况下地球生态碳库中活跃度最高的就是耕地碳汇。我国整体的有机碳含量普遍不高,平均在0.5%到0.8%左右,与欧洲耕地中的超过1.5%、美国土壤中超过2.6%的碳汇含量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需要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有效的提升我国目前耕地中碳的储量。最后是森林碳汇。森林碳汇平均一年能够增加1.5亿t的碳,因此森林碳汇也是目前效率最高的固碳手段。与此同时,适当的延长森林的轮伐周期、建立农林一体化的生态系统、对已经退化的森林系统进行恢复创造以及植树造林等方式都能有显著的提升森林碳汇。此外,还可以重复利用木材产品、进行深加工处理、使用耐用度较高的木制产品以及使用沼气等新兴能源能够有效的减少不必要的木材使用,进而有效的增加森林的碳汇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加大对低碳技术的研发、优化能源结构、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创新发展模式等方式有效的促进我国的低碳经济绿色发展道路走得更加顺畅。

【参考文献】

[1]夏劲.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低碳经济研究 篇6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规划》的主要内容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江西省北部,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同时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重要湿地,被誉为我国的“最后一湖清水”,具有无法估量的社会、经济、生态价值。在未来发展中,鄱阳湖地区既肩负着保护“一湖清水”的重大使命,又承载着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功能。

在新的历史时期,从国家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为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完成温家宝总理关于“要保护好鄱阳湖生态环境,使鄱阳湖永远成为一湖清水”的重托,推动江西省在中部崛起;为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为我国大江大湖区域综合开发提供良好示范,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规划范围: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5.12万平方公里,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48亿元,年末总人口2006.6万人。

战略目标:到2015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率先在欠发达地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到2020年,构建保障有力的生态安全体系,形成先进高效的生态产业集群,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群,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良好基础。

主要任务:着力构建安全可靠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调配有效的水利保障体系、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等“四大支撑体系”,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经济旅游基地,光电、新能源、生物及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改造提升铜、钢铁、化工、汽车等传统产业等“十大产业基地”。

《规划》指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核心是发展,特色是生态,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要以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努力把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的先行试验区、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协调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这是一次对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新路的探索,对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新模式的构建,对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具体落实。

二、何谓“低碳经济”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一味追求经济发展,无休止地利用化石能源,放任CO2的高排放,把自己从农业社会的“原生态”低碳经济体系带入了工业社会的“高碳经济”体系,同时也使自己面临全球变暖、气候恶化、资源濒临枯竭、经济发展受桎梏等一系列危机。面对此危机,人类开始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中寻求一种理性权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

低碳经济是一种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依靠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它有别于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的“三高一低”经济发展方式,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发展方式,一般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来实现。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道路上选择发展低碳经济是立足于江西省情、顺应全球发展趋势的,这对加快经济区乃至整个江西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成为全国生态区的一面旗帜有着显著的意义。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契机和挑战。

(一)机遇

1.发展低碳经济顺应人类发展需要。怎样处理好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几百年来一直是困扰人类发展的重大难题,被称为经济学上的“哥德巴赫猜想”。能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低碳经济为解决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作为欠发达地区,江西一直面临着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的两难博弈,然而国家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就意味着国家鼓励其成为我国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先行者。这意味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与节能减排,实现低污染、低排放、可循环、高产出的低碳经济是一致的。低碳经济是兼顾“低碳”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它不仅能够有效避免传统经济模式过分追求“量”的增长带来的环境破坏,而且能够为经济增长“质”的全面提升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因此,在江西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选择低碳发展之路是必然之举。

2.生态优势。江西良好的生态优势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地区成为低碳经济天然实验场提供了现实条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57.3%;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0.05%,位居全国第二位;依托丰富的森林生态资源,建有99个森林公园,其中国家级39个,居全国第一位;拥有自然保护区156个,其中国家级8个,列全国第二位。鄱阳湖周边地区早从2008年开始实施的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其节能减排、增加碳汇(即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的效果良好。

此外,鄱阳湖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是长江的重要调节器,年均入江水量达1450亿立方米,约占长江径流量的15.6%,整个水系流域面积16.22万平方公里,约占江西省总面积的97%。水质长年保持在Ⅲ类以上,鄱阳湖水量、水质的持续稳定,直接关系到鄱阳湖周边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鄱阳湖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拥有丰富的鱼类、鸟类等物种资源,是全球95%以上的越冬白鹤栖息地,在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每年水产养殖产量达到200万吨,占到全国淡水养殖的10%,在我国乃至全球生态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再者,江西省已具有一定的生态产业发展基础。比如,南昌市倾力做强做大一些符合绿色发展潮流的产业群,如光伏产业等,并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又如,新余近年来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多晶硅片生产基地。与此同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也积淀了一定的基础,在经济和区位以及国际关注上也有一定的优势。

3.政策重视与支持。2007年,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与加快发展的统一,新一届省委、省政府在总结以往经验和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的战略。

2008年初,江西正式提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

2008年3月8日,江西在北京宣告正式启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2008年7月28日上午,鄱阳湖科技高峰论坛在南昌举行。论坛上,赵其国院士认为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江西在产业选择上应主要发展以低碳经济为主导的新兴生态产业。江西具有良好的条件发展低碳农业,“因此,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该以低碳经济为抓手,这将为我省新型城镇化拓展更大的空间”。

2009年11月15日,为了配合首届世界低碳和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江西南昌的召开,江西省政府发布国内首个以绿色崛起之路《江西省低碳经济社会发展纲要》为名的白皮书,提出了江西建设低碳经济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区域布局等,阐述了江西低碳经济发展区域布局的思路,着眼打造低碳农业产业群、低碳工业产业群以及现代旅游产业群,发挥南昌示范城市的带动作用,推行以生态保护、低碳产业为主导的城市经济发展模式。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是江西建国以来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与节能减排,实现低污染、低排放、可循环、高产出的低碳经济是一致的。

2010年1月27日晚,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主题,江西两会举行新闻发布会。江西省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陈双溪认为,江西应该大力发展好低碳和生态经济,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2010年1月28日,在政协江西省十届三次会议提案协商办理座谈会上,“低碳”成为提案的核心词汇。四位民主党派代表和三位政协委员分别从各自的角度,阐述了“发展低碳经济”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2010年10月26~27日,由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办,江西省科协、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生态经济学会承办,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江西省生态学会、江西省环境科学学会、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协办的“2010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发展低碳经济与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专题论坛”在南昌举行。来自包括中部六省(河南、山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在内的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会议。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江西举全省之力,国家给予了强力的重视和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发展其低碳经济,正值天时、地利、人和。

(二)挑战

在看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首先,由于人口增多以及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鄱阳湖湖区面临碳排放迅速增加的风险,导致了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衰退、生物多样性削弱、水环境污染加剧等诸多问题,威胁着湖区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

其次,江西省的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气资源都十分贫乏,人均能源储量原煤约33.5吨,只有中国人均储量的1/3;人均能源消费量只有全国人均能源消费量的1/2。能源生产结构长期过度依赖煤炭,且这一比重还在不断扩大。全省原煤生产量在一次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不断增高,而水电这种清洁型能源比重不断缩小。能源供应过度依赖煤炭,使得环境和运输不堪其负。整个江西省现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时期,工业占国民经济比重大,能源资源需求将大幅增加,节能减排任务更加艰巨,环境保护压力更加突出。换句话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未来的发展还需要较大的能源供应量和温室气体的排放空间。

再次,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相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不强,区域竞争力较弱,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不多,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不足,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基础较为薄弱;重开发、轻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惯性依然较大,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政绩综合考评体系尚未建立,有利于促进资源整合、强化污染综合防治的宏观统筹机制仍然存在障碍。

值得重视的是,上述问题和矛盾,都需要在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低碳经济建设中予以重视和解决。

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江西省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陈双溪认为,江西应该大力发展好低碳和生态经济,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并从节能减排、倡导生态产业、使用低碳能源、建设低碳城市入手发展低碳经济。

(一)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

《规划》指出要突出发展高效安全的生态农业,突出发展高效低耗的先进制造业,突出发展水平领先的高技术产业,突出发展旅游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努力构建以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使低碳与生态经济成为江西崛起的经济脊梁。

1.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要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农业成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第一,提高优质粮食生产能力,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保证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少;第二,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开发绿色有机农产品,培育出优良粮食品种,建立一批规模化的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壮大一批竞争力强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立和培育壮大一批优质农产品出口专业基地;第三,改善水利设施,提高田间管理水平,建造标准粮田;第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生态农业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培育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加快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节水增效、有机农产品、疾病防控、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第五,在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日益增强,全社会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更加积极地提倡并扶持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和生物治虫也是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环节。

2.创建新型工业体系。《规划》提出,加快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创建新型工业体系,按照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突出特色、严格准入、优化布局,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骨干企业为依托,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节能减排降耗,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促进项目集聚、产业集群,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体系。

首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淘汰高耗能落后装备,要“上大压小”,建设高效率、大容量燃煤火电机组,关停小火电;突出抓好资源综合利用,按照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利用模式,全面改造工业制造、矿山开发等方面的流程工艺,大力推广清洁生产,着力推进废旧资源及工业废渣、废水、废气再利用;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着力推进钢铁、化工和有色金属等行业改造生产流程、优化生产工艺、延伸产业链,提高单个企业生产全过程的资源能源循环利用程度。

其次,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运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施传统产业信息化工程,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在严格控制产能总量的前提下,依托现有钢铁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流程,淘汰落后产能,开发应用新技术,提高产品层次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淘汰立窑等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积极推广窑尾余热发电等节能和环保技术,支持建设节能环保型建材项目。

再次,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按照环境友好、集群发展的要求,重点在特种车船、装备制造、高精铜材、光伏产业等领域实现突破。

最后,加快开发新能源产业。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能源输送网络建设,构建清洁高效、保障有力、安全可靠的能源体系。

3.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2008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为16.4:52.7:30.9,三次产业的单位增加值能耗分别为 0.21、1.31、0.33 吨标准煤 /万元,可见,第三产业的单位增加值能耗较低。要实现节能降耗,首先要继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一、二、三类产业的格局,加快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业、服务业及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而相对控制对能源消费总量的过度需求。

要发挥鄱阳湖地区生态资源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依托中心城市,重点发展节能环保、生态旅游、特色文化、商贸物流、金融保险等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充分发挥服务业配套、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培育、扶持节能、环保服务企业和机构发展,提升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发展能源审计、节能项目设计、节能咨询等服务业;积极推行污染治理特许经营,大力发展环境保护技术科研开发、环境保护产品经销、环境工程、环境保护技术咨询等服务;鼓励加强同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学术团体和企业的环保科技交流与合作,提高环保服务业技术水平。

着力发展旅游业,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强旅游要素配套建设和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生产与流通企业改造业务流程,剥离、分立或外包物流业务,提高商贸物流现代化水平。

(二)构建促进低碳发展的政策机制、加强技术创新

大力支持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该省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力求从政策机制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推动低碳经济转型。

一是在政策机制方面,开征碳税和推行碳交易。碳税的税率由能源的含碳量和发热量决定,因此对减少碳排放、促进低碳发展有明显作用。省相关部门应密切协作,调整税收政策,建立适应省情的支持低碳经济的税收体系。碳排放交易机制对促进各地区、各单位之间利益均衡、提高减排效率有重要作用。另外,就是要深入研究建立健全考核体系问题,把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检验班子、考察班子的重要依据,作为培养干部、识别干部、选拔干部的重要条件,形成人人思发展、个个建功业的浓厚氛围。

二是大力支持技术创新,促进低碳技术的重大突破。要为各种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展示项目提供充分的资金支持,尝试设立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等切实保证发展低碳的资金需求。整合现有的低碳技术,通过技术交易等手段,促进其迅速推广和应用,鼓励企业开发应用低碳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即要加大与国际社会尤其是低碳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积极从发达国家引入成熟的技术,提升引进消化和再创新能力,加强自主创新,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四)限制高碳项目的准入、注重高科技人才引进

坚决做到三个不准,凡是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项目坚决不搞,凡是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高危项目坚决不搞。在招商引资中实行重大的转变,把招商引资改为招商选资,选择没有污染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产业和行业来落户江西,提高在全国具有平均先进水平的产业和产品进入江西。有效限制工业制造、建筑和交通运输等高碳行业的能源消耗,逐步开拓出一条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新兴发展之路。

实施科技创新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撑是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引进高科技人才,因此要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广纳科技和管理贤才。在省内高校、科研院所设立相关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并积极开展与国际间相关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十大产业基地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平台建设为依托、以科技项目为支撑、以优秀科技人才为主体,组建一批具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特色、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优势科技创新团队。

(四)打造低碳城市、营造低碳生活舆论氛围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发展低碳经济、加快产业结构转型的过程中,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有大量的城市建筑物涌现。据权威部门估算,建筑消耗了全球能源的大约40%,在我国,建筑已经占到能源使用的23%,释放出大约同等比例的二氧化碳。因此,我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同时,为节约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在城镇建筑发展中应当采用先进的节能材料和设计,诸如更好的隔热功能、更加有效的照明和电气设备、经过改进的门窗和排气风扇,使得建筑所需的化石能源可以减少70%或者更多。南昌市已与重庆市、广东省、湖北省、保定市同时被列为国家低碳经济试点省市,率先在全省积极发展“绿色建筑”责无旁贷,应当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发展以南昌为中心的鄱阳湖区域城市群时,建设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并通过建成区内植树造林,营造近自然的城市森林,增加城市建成区森林面积;加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的建设力度,推进郊野公园建设,逐步实现郊区森林公园化。

五、启示

我们所要建设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在整个区域内实现科学发展与加快发展的有机统一;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实现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有机统一;实现自身发展与周边联结互动的有机统一。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取得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有益探索和重要途径。在得天独厚的契机与挑战下,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在江西省具有重大影响和带动、辐射作用的生态经济圈,成为江西崛起的经济支撑点,成为全国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典范是指日可待的事。我们要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路子,走出一条“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余国良,祝小平,黄芳茭.国家发展改革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J].中国集体经济,经济观察,2010,(8).

[2]蓝伟国.针对提升纳税服务质量助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J].中国有色金属,2010,(20).

[3]孙国琴.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推动万载经济发展进位赶超[J].理论导报,2010,(8).

[4]喻春龙.从自言自语到借势造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宣传报道急剧升温及其原因分析[J].声频世界,2010,(9).

[5]周锐.低碳经济的环境立法思考[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1).

[6]刘德豪,刘辉,谢利华,秦莉.基于层级增长极网络理论对鄱阳湖经济区生态旅游品牌建设的研究 [J].区域经济,2010,(61-63).

[7]李武军,黄炳.基于政策链范式的我国低碳经济政策研究[J].中州学刊,2010,(5).

[8]蒋如铭.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发展[J].时代主人,2010,(9).

[9]沈谦芳.凝聚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强大合力[J].当代江西,2010.

[10]彭迪云,许涵.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生态文明的探索和创新[J].江西崛起策论,2010,(10).

[11]肖复明,张学玲,蔡海生.鄱阳湖湿地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分析[J].人民长江,2010,(10).

[12]何文靓.试析发展低碳经济是江西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经济研究导刊,2010,(27).

[13]席鹭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分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5).

[14]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瞄准低碳经济,着力转变增长方式,适应又好又快发展[EB/OL].中广网,2010-01-29.

[15]政协委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应建成低碳经济实验区[EB/OL].今视网,2010-01-28.

[16]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打生态,重点发展低碳产业[EB/OL].大江网,2010-01-28 .

[17]陈双溪:发展低碳和生态经济 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EB/OL].中国江西网,2010-1-28 7:38:36

[18]建设鄱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向全球取经[EB/OL].江南都市报,www.jxgdw.com,2010-9-26.

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 篇7

一、低碳经济与物流

1、低碳经济的含义。

所谓低碳经济, 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 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 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 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 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 提高能源利用效益, 发展新兴工业, 建设生态文明。

2、我国物流业能源消耗情况分析。

物流业是能源消耗较大的产业, 在低碳经济中占有特殊的位置, 从表1可以看出, 物流业的能源消耗量在逐年上升, 比重也增加, 而能耗成本已经占据了物流企业总成本的40%, 甚至80%的比重。从表2可以看出, 物流业的煤油、汽油、柴油的消耗量占全国消耗量的比重最大, 煤油占90.85%, 汽油占50.07%, 柴油占54.39%, 这些都是高碳能源消耗。因此要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就要降低物流业的能耗, 发展低碳物流。

3、低碳物流的含义。

低碳物流的含义可以这样来理解:一是如何减少物流领域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二是怎样通过优化的方式来运作物流系统。低碳物流首先表现为一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 是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 通过先进的物流技术和面向环境管理的理念, 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控制、管理和实施, 使其对环境的影响减到最小。它一方面注重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净化物流环境, 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4、目前我国物流业的“低碳”发展现状。

一是当前物流业在低碳问题上仍处于呼吁阶段。物流业界的低碳探索仍然比较有限, 在低碳问题上仍处于呼吁阶段。国内大部分企业对“低碳”的意识比较淡薄, 对于低碳的探索尚未形成成熟的体系。在相关政策措施出台之前, 更多的机构或企业都还在观望。但可以确定的是, 中国政府一定会认真实施减排任务, 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二是“低碳”理念的人才队伍的建设尚未开启。国内的物流企业, 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较低, 缺乏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未考虑“低碳”的观点。三是物流企业各自为政, 造成物流能力的浪费。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大部分都是利用自己的物流设备为自己服务, 这样就造成了车辆装载率低、设施利用率低、重复建设等问题。

单位:万吨标准煤

数据来源: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8, 中国统计年鉴2008

数据来源: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8, 中国统计年鉴2008

二、我国发展低碳物流的措施

1、发展低碳物流, 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

目前, 我国还没有与碳排放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法律规定, 发展低碳物流需要健全行业相关法律规范和标准制度体系, 大力培育低碳物流相关技术与产业, 组织落实物流业专项行动计划。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 从国家、地方、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等各方面, 发挥政策的组合功能、组合效应, 支持和引导企业、社会, 大力发展经济、大力发展低碳工业, 促进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 政府的相关部门要考虑量化每个企业的碳排放量, 如将碳排放量以成本的方式加到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只有把碳排放作为物流企业生产的一种成本, 企业才会重视这个问题, 才有动力去推动降低碳的排放, 企业会看到减少碳排放量, 成本降低了。

2、采用环保低碳型物流设备, 推动废旧物流设施设备的循环利用。

低碳环保型物流设备一方面表现在其在制造过程中是低碳环保的, 比如采用了更清洁的生产方式, 或者产品设计更加紧凑, 减少了原材料的耗用量。另一方面表现在客户使用物流设备的过程中更加低碳环保。低碳环保型物流设备的选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其一, 对物流过程中最常用的设备———“叉车”进行更新换代, 可用混合动力叉车替换内燃叉车。据悉, 丰田叉车已研制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内燃式混合动力叉车———HYBRID, 2009年12月日本开始销售这种叉车, 这种叉车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燃料的耗用量只有同等柴油叉车的50%。其二, 要减少运输工具的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量, 可从这几个方面考虑:第一, 用标准较高的重型专用车代替目前普遍使用载重在5吨左右中型物流车, 这样, 油耗将会降低20%~30%。第二, 汽车运输以柴油车代替汽油车。柴油车比汽油车更省油更低碳,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营运车辆是以汽油为主的, 而不是柴油, 但相同吨位的车, 用柴油比用汽油要节约得多, 柴油机的能源消耗仅为汽油机的45%~60%,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比汽油机大约低30%~35%。

3、优化运输线路, 减少运输里程, 降低碳排放。

通过仿真模拟软件, 从运输里程、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源消耗等方面优化运输线路。如:中远物流正在应用一套供应链优化软件, 该系统通过计算机仿真模型, 评估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源耗用、运输里程等方面对运输线路进行优化。同时, 该系统还包括燃油种类的选择和用量确定, 系统还可以记录在运输、仓储等每一段物流活动所产生的碳排放数据。

4、物流企业反过来引导客户关注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物流作为派生需求, 通常是根据客户要求, 提供客户满意的服务。事实上, 物流企业也可以适度超前, 反过来引导客户关注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包括行业标准的建设方面、企业在为客户的方案的设计等具体运作模式中以及企业的投资决策中考虑“低碳”因素的加入, 尽量多地考虑低碳效应。

三、结论

低碳经济的兴起将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 极大的改变人类生产与生活。这场变革对物流企业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物流企业必须认真审视低碳物流的价值, 积极与企业自身实际需要相结合, 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这是增强企业竞争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力的保障, 从而为参与全球物流业竞争打下良好基础。通过政府、企业的不断努力, 低碳经济条件下的物流产业转型才能够实现产业生产力与生态生产力的和值效应, 从而彻底告别不可持续的高碳经济发展时代, 企业也一定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转, 程国全, 冯爱兰.物流系统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2]蒋元涛.国际物流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8.

[3]华晓峰.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0, (7) .

[4]张智.物流企业必须积极应对低碳经济[J].经营管理者.2010, (5) .

[5]戴定一.物流与低碳经济.中国物流与采购[J].2008, (21) .

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 篇8

一、树立正确的低碳经济理念

意识决定人的行为, 所以只有人们首先意识到低碳物流的重要性, 人们才能主动的朝着低碳物流的方向前进。政府要加大低碳物流的宣传, 要通过这种方式将低碳物流的理念传输到所有人, 要让企业深刻的意识到低碳物流对企业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其次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应不断的研究和学习低碳理念, 要深刻的去理解低碳理念只有企业内部所有员工都深刻的意识到低碳物流对于企业自身以及生存环境的影响, 才能真正做到低碳物流。只有企业树立了正确的意识, 才能主动的针对企业目前的状态进行积极的研究、改善和创新。由此物流企业才能最大化的做到低碳物流。

二、物流运输工作中的具体策略

在实际的物流运输工作中, 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来实现运输的低碳经济效益。如开展多式联运、采取共同配送的运输模式、发展先进的运输方式以及提高运输设备的性能等等, 其具体的措施方法如下所示:

1. 开展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可以针对不同的运输方式做到扬长避短, 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目前众多的运输方式中, 公路运输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最大的, 而水运和空运仅次于公路运输, 铁路是相对碳排放量最小的。而企业就可以根据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以及碳排放量采取多式联运, 由此降低碳排放量, 达到自己企业经济的增长。

2. 采取共同配送的方式。

所谓的共同配送就是指几个企业联合起来寻找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承担运输过程。共同配送可以大大的降低运输量, 并有效的降低重复运输, 降低空载率, 由此可以降低运输的次数从而降低碳排放。从经济角度来说, 共同配送也可以节省企业自身的运输投资。

3. 发展先进运输方式。

甩挂运输可以有效的提高运输过程的效率以及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降低车辆空驶以及无效运输等情况由此大大的降低了碳的排放量。除了甩挂运输方式以外, 滚装运输、集装箱运输都是目前相对先进的运输方式。这些运输方式都可以有效的降低碳排放并增大运输效率, 对于环境以及企业自身都有很好的影响。另外, 企业可以通过采取BP碳排放计算器的方式来对车辆的碳排放进行控制和指导, 从而实现车辆的低碳排放, 达到低碳环保效益。

4. 针对运输设备进行有效改进。

目前运输设备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原因在于运输设备需要依靠煤、炭、石油等能源来维持动力, 所以我们应从动力的角度来进行改进。企业应采用一些无污染的能源运输设备, 由此可以降低运输设备的碳排放量。就目前来说, 汽油和柴油发动机油耗大、碳排放量高, 而电动发动机是目前较好的运输设备, 基本解决了碳排放的问题。

三、企业内部管理和建设方面的策略

物流运输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管理模式对于实现低碳型物流运输也是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的, 只有企业在低碳经济理念下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条例与管理办法, 并加强企业内部的低碳效益建设, 才能使企业在正确的管理与领导下实现更大的低碳经济效益。笔者以为, 企业的内部管理与建设可以从下述两方面来制定策略方案:

1. 提高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水平。

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 社会发展已经逐渐向着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 对于物流运输企业来讲, 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能够使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更新的行业信息, 并且也有利于企业对员工进行全面的管理。这就能够使企业根据所掌握的信息情况, 合理制定管理经营方案, 以减少一些无谓的成本和能源消耗, 从而实现低碳经济的目的。

2. 提高驾驶员的基本素质和技能。

对于物流运输企业来讲, 驾驶员是企业最主要的员工组成部分, 所有的运输设备都是需要驾驶员来操控的, 而驾驶员也是对车辆情况最了解的人员, 在日常工作中, 若驾驶员能树立良好的低碳意识, 按照标准正确的驾驶技术来操控车辆, 就能够很大程度的降低排放量。而当前很多司机具有多个不良的驾驶习惯, 这不但会造成无谓的能源消耗和大量的气体排放, 也不利于车辆的安全行驶。为此, 必须要加强对车辆驾驶员的管理与培训, 不断提高其基本素质与业务技能水平, 督促其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在日常工作中做到节能减排。

四、政府应做好的低碳环保工作策略

低碳物流运输的发展并非仅仅只是运输企业自身的工作, 更是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工作。为此, 政府必须也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促进和帮助物流企业实现低碳环保的发展模式。如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强有关低碳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无边界的物流模式, 促使运输网络的综合化发展。另外, 还应当加大对低碳物流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 促使低碳物流技术体系的形成, 加大低碳环保理念的宣传力度, 提倡运输物流企业使用绿色包装, 并给予绿色包装企业一些优惠政策, 以促使更多的运输物流企业采用绿色包装, 从而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低碳环保效益。

五、结语

总之, 在当前社会生态环境恶化严重的形势下, 物流运输企业若能基于低碳经济的理念实现企业经营改革, 打造低碳环保企业形象, 那么必将为环境的生态保护做出巨大贡献, 同时也将带来良好的社会影响, 促使更多企业做出低碳环保的改革行为, 从而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我们就应当从企业内部与政府等多方面来制定策略采取措施, 不断完善企业的运输模式, 开展多式联运, 提高运输效率, 实现低碳物流。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在低碳经济理念下, 如何实现低碳物流运输策略的问题。文章从树立低碳理念、制定运输策略、企业内部管理政策、政府作用等几方面来详细探讨了具体的低碳物流运输策略方案与措施方法。

关键词:低碳,经济理念,物流运输,策略方法

参考文献

[1]彭艳丽.浅论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发展[J].中国外资, 2011 (08) [1]彭艳丽.浅论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发展[J].中国外资, 2011 (08)

绿色经济视域下的低碳经济发展 篇9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 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以及低污染为原则的一种经济模式, 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继农业文明以及工业文明后的一项重大的进步。低碳经济主要是倡导高效利用有限的能源、清洁能源开发、以绿色经济为导向, 加强能源技术以及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 将传统的产业经济作为发展的基础, 将经济与环境和谐作为根本目标, 低碳经济是国家的产业经济与人类的环保和健康需求相适应的转变, 可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

由于地球环境的不断恶化, 全球气温变暖, 我国的气候也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近年, 我国气温较往年在逐年上升, 而且连续21年出现全国性的暖冬, 各种极端天气、干旱、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也频繁在我国出现, 水资源污染、短缺以及区域性的不平衡逐年加剧, 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形成的各种自然灾害也导致了农业生产出现了巨大的损失, 国家粮食安全压力加大, 海平面处于持续上升趋势, 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威胁。因环境恶化导致的空气问题“雾霾”近年也频繁出现, 我们每呼吸的空气都带有毒性物质, 人们已经无处可藏。面对着环境恶化导致的全球气温持续变暖以及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

三、绿色经济视域下的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以绿色环保经济理念为基础, 避免资源以及能源的高消耗以及严重的环境污染换取GDP的一时增长。人类不能用生命的作为代价, 经济发展再快, 环境严重恶化、空气变成了雾霾、水都带着刺鼻的味道, 这已经背景了经济发展的目标, 也不符合我国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因此, 以绿色环保经济为理念,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大力宣传低碳经济, 提高社会认识

低碳经济的发展并非政府部门与企业需要关注的问题, 还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 因此必须提高全社会对低碳经济的认识。借助电视、网络、杂志、报刊等各种媒体, 通过大范围的舆论宣传, 将导致环境污染、气候恶化、自然灾害增多的各种影响因素广泛宣传开来, 形成低碳社会发展的大环境, 使得全民都形成绿色环保意识, 从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2.大力发展低碳城市, 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当中, 要将低碳理念融入到设计规划当中, 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的布局。在设计城市建筑时, 就要与低碳理有效结合, 大力推广太阳能的使用, 建筑物内部设计要能够得到充分的自然通风和采光, 建筑的制冷及取暖系统要选用节能型设备, 尽量选择保温材料, 还要在居民的日常生活当中大力推广节能电器、节能灯的使用, 在人们生活质量得到保障的同时, 使日常生活的碳排放有效降低。

3.大力发展低碳交通, 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我国已经成为购买及使用大国, 汽车尾气的排放, 也成为了污染空气, 降低空气质量并形成雾霾的罪魁祸首。因此, 我国的公民出行以及交通运输方式必须积极改进。首先, 要提倡公民绿色出行, 如路程较近的提倡步行及自行车, 稍远的可以骑电动车, 路程过远再选择开汽车。其次, 交通运输必须建设完善的现代物流信息系统, 实现智能化、科学化的物流管理, 使货物运输工具降低空驶率, 提高使用效率, 降低能源消耗, 有效减少碳排放。再者, 还要加强研发混合燃料汽车、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 尽量使用清洁能源, 使交通运输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降到最低。

4.对我国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有学者指出, 国家要想发展低碳经济, 必须将建材、钢铁等高耗能产业彻底抛弃, 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时期, 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较大, 这就需要大批的水泥、钢材、电力等能源给予保障, 同时, 高耗能的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带动产业, 而国际市场又无法满足我国的巨大需求, 高耗能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这些高耗能产业地区不适宜发展低碳经济。但是, 如果发展这些高耗能产业则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相悖。因此, 必须积极对我国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促进我国经济结构与工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5.必须加大高碳产业技术的攻关力度, 将高碳产业转向低碳化发展

其实, 高碳产业与低碳产业是相对发展的, 并非发展低碳经济就要抛弃高碳产业, 虽然高碳产业碳排放量较大, 可是减排的空间也非常大, 重点就在于通过技术将高碳产业的碳排放量降到最低。所以, 产业调整, 必须发展高碳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低碳技术以及低碳产品的大力研发, 通过技术革新带动我国的产业升级。还要鼓励各大企业将节能减排比较先进的技术引入到企业当中, 加强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6.国家要积极制定产业扶持政策, 促进低碳产业发展

例如:可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保险、金融等现代服务产业, 也可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产业等低碳产业, 逐渐将高碳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降低。我国目前的低碳能源技术以及产品仍然需要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 所以政府部门必须加大财政投入, 促进各企业对低碳能源的开发力度。

综上所述, 面对全球环境的恶化, 我国人民的生存环境也不容乐观, 大力发展以绿色经济为主导的低碳经济势在必行。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加大低碳经济的宣传力度, 从大力推行低碳城市、低碳交通、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出发, 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大力研发新型清洁能源, 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实现我国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10, (1) :43-46.

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 篇10

低碳, 顾名思义就是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倡人们在生活以及生产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也就是节约能源, 减少废弃物排放和资源浪费。而所谓的低碳经济, 简而言之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降低能源消耗, 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污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以最少的有害温室气体的排放, 获得最大的经济产出。提高能源利用率, 并且加快能源结构的转变。低碳城市则是以发展低碳经济为方向, 政府以建设低碳社会为目标, 市民以低碳生活理念为行为指导的城市。这个最终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而城市的园林绿地恰恰是市民最容易接触的自然环境, 所以, 建造一个低碳且高效的城市园林绿地是建造低碳城市的重要组分。

2 低碳高效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方法

2.1 选择合适的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种类

在城市园林的绿化建设过程中, 首先必须要注重固碳能力强的植物种类应用, 提高园林绿地中植物固碳的效率。经过多方面查阅资料, 总结世界各地学者的研究成果知道, 不同植物的固碳能力不同, 其中固碳能力较强的植物有麻栎、碧桃、广玉兰、醉鱼草、夹竹桃、垂柳、火棘等。

2.2 科学配置绿化植物, 建造高效、低碳的城市园林

要建造低碳高效的城市园林绿地, 不只是要选择合适的种类, 还必须注意不同种类植物的搭配, 使其在空间上和固碳能力上可以优势互补, 使植物在分布上错落有致, 最大限度地提高园林绿化植物的群体固碳能力, 建设低碳的城市园林。依照某市的城市园林建造现状, 可以借鉴以下几种植物配置:

2.2.1 高大乔木与矮生灌木搭配。

科学研究表明, 不同植物的固碳能力不同, 其中灌木的固碳放氧能力显著高于其它高大乔木树种, 灌木的固碳能力也远远高于藤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另有在相同面积上种植不同种类植物的试验显示, 在固碳能力上常绿灌木固碳放氧能力最强, 其次是落叶乔木, 再则是常绿乔木, 与前几种相比, 落叶灌木的固碳放氧能力最弱。所以, 在选择搭配园林绿化植物时, 要注意适当加大常绿灌木和落叶乔木的配置比例, 合理搭配, 不仅可以提高园林的放氧固碳能力, 而且园林一年四季都充满生气。

2.2.2 慢生树种与速生树种搭配。

依据植物学研究结果, 速生树种的固碳放氧能力远远比慢生树种高, 不过这只是一个短期的, 但就长久来看, 把二者搭配种植, 不仅可以提高固碳速度, 而且可以在植物景观和生态方面获得长久的效益。

2.2.3 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搭配。

常绿植物在一年四季都有很强的固碳放氧能力, 这与落叶植物秋季落叶后的固碳能力几乎为零相比好很多。但今年相关领域的研究表明, 由于秋季落叶植物会出现彩色, 这种叶片由于其叶片内花色苷的存在和分布差异, 增加了叶片对光能的吸收, 增强了固碳放氧的能力, 同时秋天叶色变化可以增加观赏性。所以, 常绿作物与落叶植物搭配可以相互弥补, 以保证四季都有较高固碳能力, 还可以增加观赏性。

2.2.4 低龄树与老龄树搭配。

现在很多城市都在盛行直接移栽高龄的大树, 从固碳放氧方面来讲这种现象是不正确的, 因为低龄树木的固碳能力远高于高龄的大树, 虽然就单株固碳来看, 古树可能远远高于常规树木。但由于其数目少, 且几乎不再生长, 总的来说吸收二氧化碳较少。就观赏性来看, 古树、大树更加具有观赏性, 而且这也有助于保护濒临灭绝的古树种类, 所以将不同年龄的树木搭配种植, 既可以增加固碳能力, 建造低碳园林, 还可以增加观赏性和保护濒危树种。

3 总结

低碳生活是现在全世界人们的追求, 低碳城市则是人类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观的一次重要实践。现阶段, 全世界都在以城市为单位实行低碳生活的理念, 每年世界环境日都会举行各种活动, 已经把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定为推行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 所以, 在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 要选择固碳能力强的植物, 科学评估、合理搭配, 最大限度增大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灰尘、有害气体等的能力, 为市民建造一个安全舒适的休闲场所, 从而加快安全、高效地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王丽勉, 胡永红, 秦俊等.上海地区151种绿化植物固碳释氧能力的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7 (3)

[2] 李想, 李海梅, 马颖.居住区绿化树种固碳释氧和降温增湿效应研究[J].北方园艺, 2008 (8)

[3] 徐玮玮.扬州古运河生态环境林绿地树种配置及环境效应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 2007

[4] 谷永新, 李洪欣.“低碳城市”的思考[J].中国建设信息, 2008

[5] 徐蕾.浅谈低碳模式下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J].山西林业, 2012 (4)

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 篇11

一、低碳经济的背景及内涵

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被提出的。低碳的字面意思就是在人类的生产生活过程中, 必须尽可能的减少对碳的排放。低碳经济就是一种经济发展的理念。这种理念倡导的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 是为了稳定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 防止碳排放给地球的大气带了威胁为目标的。另外, 低碳经济有助于降低能耗, 是一种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因此, 低碳经济是将能源、环境以及经济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科学性的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近年来, 面对气候变化、金融危机以及资源环境的多重压力, 发展低碳经济, 实现绿色增长已是大势所趋。发展低碳经济, 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 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 提高能源利用效益, 发展新兴工业, 建设生态文明。

二、低碳经济的哲学思考

低碳经济的提出, 是为了应对全球变暖的人类社会所普遍关心的事关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但是给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构成威胁的环境问题是多种多样的, 除了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之外, 还有诸如土地沙漠化、物种灭绝、水污染严重、酸雨以及臭氧层破坏等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急需解决。诸多自然环境破坏的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人与自然不能够和谐共生所造成的。人类从产生一开始, 就与自然界发生着密切的关系,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性。因此,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活动的基础, 是正确处理人员自然关系的前提。人类的发展依赖于自然, 需要依靠大自然提供的万物来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物质。人类无时不刻不与自然发生着着关系, 人类的一切的生产生活活动都是依靠自然的给予的。但是, 人类具有其他动物所不具有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可以通过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创造出不同于自然界的五彩缤纷的人类社会, 人们可以利用自然来满足人类的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

但是, 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同时, 却忽视了对自然的保护。尤其是近代以来,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 人们也认识到了能源的大量使用给地球的自然环境带来巨大的恶果。诸如各种光化学烟雾以及酸雨和一些异常的气象灾害, 其中受关注最为广泛的是二氧化碳的排放给全球的气候所造成的影响是极度恶劣的。在我国, 人口众多, 人均的自然资源储备量有限, 自然资源的总量也不占优势, 并且我国的经济结构极度的不合理, 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十分的大, 资源被过度的开采和利用, 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也很低, 这加剧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的开发和不合理的使用, 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以及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严重的影响到了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到了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有其规律性的, 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并且这种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因此, 人类的活动必须得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按照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办事, 如果违背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就是受到来自自然界的规律的惩罚, 正是因为自然界存在着这种客观规律性, 才可以保证人与自然、天地万物的和谐统一。低碳经济的提出, 就是在人类发展社会经济的时候, 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 不随便的为了实现人类的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去对自然环境进行肆意的破坏, 这样下去毁灭的最终将是人类自己。因此, 发展低碳经济就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客观性的必然要求。

人们能够认识到自身的发展给世界所带来的众多问题, 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低碳经济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低碳经济要放在一个具体的背景里面, 放在现实的国情里面去理解和设计体会。否则的话, 低碳经济就是一句空话, “十二五”仍是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 预计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 大约1300万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居民。到“十二五”中期, 城镇化率将突破50%, 城乡人口比例发生历史性变化, 中国将正式迈入城市社会。人类迫切需要创新城市化模式, 来应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等问题。各国政治家、科学家和有识之士普遍认识到必须加快构建以低碳产业结构为基础, 以低碳能源体系为支撑, 以低碳消费模式为依托, 以低碳社会建设为目标的低碳城市。人类的种种举措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是具有很大的滞后性的。

人是一种具有无限的欲望的动物, 因此, 人的欲望很难被满足, 人的愿望一旦被满足之后, 就会继续追寻更多欲望, 接受更大的挑战。实现低碳经济, 最大的障碍就是对于人的欲望的满足问题。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物质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满足, 但是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这种满足并不能为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什么好处, 因此, 必须形成一定的制约的力量, 包括诸如宗教的力量。人们过度的贪欲必然会带来自身的威胁, 因此, 是有受到一定的制约才会限制人们盲目的活动。实现低碳经济, 就必须对人类的欲望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世界各国大力的倡导低碳经济, 依靠精神力量是完全不够的, 必须进行更为深入的哲学分析。中国在实行低碳经济时, 必须小心谨慎。借鉴更多的国外的经验和积极作用。

三、结束语

低碳经济的提出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 是人类文明的不断的进步的体现, 是人类更加理性的思考人类的前途和命运的结果。从科学技术哲学的角度来分析, 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尊重自然规律的体现, 是符合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因此,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的举措。

摘要: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大力的倡导发展低碳经济, 但是对于低碳经济的分析和思考仅仅停留在表面, 没有深入的对其内涵进行哲学层面的分析。因此, 本文试图从科学技术哲学的角度, 对低碳经济进行分析, 对其可行性进行哲学的探讨。

关键词:低碳经济,哲学分析,科学技术哲学

参考文献

[1]朱有志, 周少华, 袁男优.发展低碳经济,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经济及其评价指标[J].中国国情国力, 2009.

[2]刑继俊, 赵刚.中国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J].中国科技论坛, 2007.

上一篇:颈内动脉夹层下一篇:运用启发式上好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