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的物流管理(精选11篇)
低碳经济下的物流管理 篇1
我国是一个汽车运输大国, 据统计, 我国每天有1000万辆车在路上行驶, 这种情况下, 物联网对于在低碳环境下改善我国的物流管理已经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
我们的团队到今年为止做了12年的物流信息平台业务。12年来, 我们也见证了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截止到现在, 我们的物流信息平台已经拥有50万个公路运输的货源, 超过4万辆车在我们的平台上管理。从第一部移动互联手机应用到物流领域, 到今天普及到每一个司机手中, 这是在物联网上应用上的巨大进步。在全球大力倡导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 在公路运输的角度, 作为物流企业家, 我们又该怎样去看待物联网给我们的机遇?
利润“黑洞”
在了解物联网的机遇之前, 我们很有必要了解所有信息系统架构在一个什么基础上, 实际上任何一个新技术都是在解决过去的问题。因为有了互联网, 今天几乎所有企业都有了一定的信息基础, 而现有的信息基础都是基于两件事, 第一需要有人在办公室输入所有的订单, 第二我们需要服务器处理所有的运算。为什么我们做了这么多年信息化, 却依然还有很多问题, 就是因为我们的每一个信息化的操作, 实际上最终还是要依赖人的手, 因为每一个操作员输入的订单都会在时间、准确性上有所差异。各种各样的因素就决定了我们信息化应用的水准也参差不齐。这也是互联网时代在物流领域应用上的最主要的特点, 实际上99%以上的信息是通过坐在办公室中的某一个员工输入进去的。在以前跟宝洁合作中, 宝洁的一张订单, 从生产完之后一直到他的经销商有四到七个环节, 如果我们要管理这个供应链, 最少要输入四至七遍这个订单, 每一遍都需要人力把它录进去, 这是我们过去的环境。
接下来的物联网时代将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变化?实际上很简单, 除了办公室的财务人员或者调度要通过人手输入信息以外, 在路上的车以及在托盘上的货, 甚至是我们每一个走在配送途中的业务员都会成为一个信息输入的终端, 这也使我们物流产业的信息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我相信从今年开始到五年之后我们会看到我国的物流企业99%以上的数据都不再用人工录入, 而是通过某一个物联网终端输入。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所有数据将不再依赖人的主观因素, 而是依赖我们所持有的物联网设备以及货物上的物联网的标签等, 这样的应用给我们带来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这就是物联网时代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变化。
除此以外, 物联网还将同时带给物流业另一个变化, 那就是信息应用的成本下降。事实上, 如果每一个物联网终端带给企业的不是成本的下降, 而是巨大的负担, 那么物联网永远没办法普及。物联网的应用, 在运输环节能够起到什么作用?相关统计表明, 车每走一公里大概就要花400~500块钱, 换句话说, 一公里对于车来说可能一两分钟就走过去了,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注意的就是怎样从信息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我们看到的问题是什么呢?尽管我们搞了很多年信息化, 但是我相信90%以上企业的服务事故都是来自于汽车运输的环节。另外, 针对全国性的企业, 我们也会发现90%以上的跑冒滴漏同样来自汽车运输的环节, 在一个大型物流企业里, 一个分公司、办事处或者一个调度环节, 都可能会成为企业利润流失的环节。之所以汽车运输环节容易造成企业利润流失, 是因为我们的仓库有多大面积, 仓储多少, 这些数据都很清楚, 另外铁路的运输价格也很清楚, 航空运输也很清楚, 只有当我们用汽车运输时, 就会难以避免的面临一个巨大的利润黑洞。
物联网时代
可以肯定的是物联网可以改变这些困境, 例如IPS系统, 也就是以物联网的位置为基础的管理方式。在过去, 众所周之GPS可以解决车辆实时监管问题, 但是不得不承认, GPS到今天仍没有普及, 原因在于对于大部分的物流企业来说, 每一辆车都装载GPS是非常复杂的事情, 此外, 虽然GPS是每10秒钟可以反馈一次数据, 可是所反馈的数据往往只能被少数的调度所应用, 这也就成了孤立的环节而没有在整个链条里起作用。另外高昂的硬件、软件成本也让很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现在我们有了新一代的物联网设备。这样的设备, 只需要插上电就可以用, 面对所有的合作伙伴、车型以及不同的复杂场面, 插上电都可以使用, 所以任何的合作伙伴都可以把这个设备放上去, 并且这个设备系统可以使车跟管理中心时刻绑定在一起, 具体的说, 一天之内我们可以接收同一辆车的8640次信息反馈, 并且可以通过这个系统自动的感知车辆的时间、位置、速度等信息。这使得整个运输过程全面的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这也可以大大改善物流行业作业环境。其中第一个就是如何管理运输业务, 在过去, 我们很难确定货单上的签收时间是真是假, 另外我们的货物调度作业原来都是靠工作人员的经验, 而经验丰富的调度员成本也会很高。在IPS系统下, 我们会很清楚的看到究竟一辆车一个月该花多少钱, 该给这个司机付多少钱。在该系统下的界面里,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每一张订单的详细记录, 每一张订单是不是已发车或到达, 而不再需要人工的录入。系统中自动记录出发与到达的功能实际上可以减少运输行业90%以上的人工录入, 以及所有的人为的误差。如果想知道这一张订单详细的情况, 那么在系统的地图中也可以精确显示所走的进度以及中间的停靠信息, 甚至可以清楚的看到这张订单走了多少公里, 花了多少路桥费, 值得提出的是所有的这些功能都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来完成。作为物流企业, 肯定会非常关注自己的上游客户。举个例子, 可口可乐也在用这个平台, 在这个平台下, 可口可乐可以监测所有司机停留的时间。不仅如此, 在此平台上还可以帮助物流企业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 在系统的地图上, 调度看到距离货源地最近的车, 或者要出发的车, 这样一来就可以使成本控制跟订单自动挂接在一起, 这样也就实现了成本的透明化管理。
在过去, 评估一个承运商服务质量是靠经验,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IPS系统看这个承运商一个月运输情况, 其车辆主要在哪里停留, 去过哪些配送点, 这也就相当于通过系统可以综合评估一辆车, 与此同时, 借助这个系统也可以摆脱少数老调度对整个业务的把控, 值得提出的是, 使用这个系统并不需要物流企业付出高昂的成本。
可以想象的是, 通过这个系统的应用, 运输行业通过物联网平台, 可以从过去层层博弈到互相协作, 从依赖少数人的经验变成依赖系统, 这将是信息化带给物流企业实实在在的好处。
摘要:物流行业的碳排放量位居众多行业前列, 如何在物流领域内实现节能减排也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为此, 主办方在11月3日上午设立了“低碳物流”这一论坛, 特别邀请到两位来自德国的物流专家, 介绍了德国在发展低碳物流方面的举措。同时, 作为国内物流企业的代表, 安吉物流介绍了该公司在发展绿色物流、践行低碳承诺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通过该论坛, 我们深切的感受到, 尽管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 但在发展绿色、低碳物流这一全人类的共同使命上, 却有着相同的责任。
低碳经济下的物流管理 篇2
摘要:低碳经济对于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来说绝对不陌生,随着我国新出台的一系列环保法规的实行,我国很多企业也渐渐开始了解低碳经济,也开始慢慢的把企业的发展和发展低碳经济联系起来。在我国以往的发展历程中,对于环境保护虽然也不断都有各种各样的环保法规出台,但是对于我国实际的环境保护贡献一直都微乎其微。一方面这些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较弱,另一方面这些环保法规的设定也有诸多不合理之处,再加上很多企业的不重视,我国的卫生环境形势也在不断的恶化。面对此种情况,国家推出新的环保税也的确是大势所趋。
低碳经济下的物流管理 篇3
关键词:低碳;财务管理;企业
一、低碳经济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国际国内的种种“低碳化”政策法规最终都会落实到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因此,低碳经济的终端会落在企业身上,企业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主体。而处于企业管理核心地位的财务管理也不可避免地将受到低碳经济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低碳经济将使企业财务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低碳经济将使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由企业价值最大化更快地向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转化,低碳經济将使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财务活动的组织和财务关系的管理)发生变化。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一个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它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基本方向。从财务管理学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出,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经历了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几个阶段,当前,理论界比较认同的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而该目标主要是站在企业投资者(股东)的角度评价企业的总体价值,并没有或很少考虑如政府、债权人、供应商、客户、员工等利益群体的利益。这主要是因为,在传统的经济条件下,企业承担的责任更多的是经济责任而非社会责任,真正需要掌握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信息、做出理性决策的是投资者。
而在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将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需要披露的信息不仅仅局限于财务信息,还包括大量的有关企业资源利用与节约、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信息,即环境信息。这将意味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将由企业价值最大化更快地向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转化。
1984年,Freeman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他认为,企业是相关利益者的集合体,它为了这一集合体各方的利益而进行经营运动,这一集合体的各方都被认为是企业利益的贡献者和分享者,剩余索取权和把持权不再唯一地属于出资者,企业不再只为出资者的利益而从事经营运动,企业必须考虑到经营运动对各个相关群体乃至全社会的影响,因而,企业财务活动的目标就应为这些相关利益者服务。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出现,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了理论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开始兴起,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过程中,开始重视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或对社会应尽的义务。目前,企业社会责任已经逐渐演变为一种强制性的责任。
从工业化的历史进程来看,企业是生态和环境的主要破坏者和污染源,为了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其中,企业的生态责任就是其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企业生态责任主要是指企业除了谋求自身利润最大化,还负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义务。具体化到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有责任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高碳能源的消耗,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将自身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力所能及的程度。
财务管理目标由财务管理内容来实现,后者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财务活动的管理,主要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二是对财务关系的管理,主要指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和财务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风险。
在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对财务活动的管理过程中仅考虑财务活动的经济效益,如在选择筹资方式时考虑的是资金成本的大小、财务风险的大小;在项目的投资决策中考虑的是项目的净现值大小与投资风险的大小;在确定营运资本政策时权衡的是持有收益与持有成本的大小;在进行利润分配政策的决策时考虑的是投资机会、股东的利益等。
而在低碳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在组织财务活动时必须有效控制和避免生态环境的破坏,达到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和总体目标。具体而言,在投资领域,企业应做好全面发展低碳经济的投资规划,包括生产低碳产品、开发低碳技术、进行低碳项目投资等,并建立起低碳投资决策评价方法;在筹资领域,企业应力争获得相关的政策资源和金融资源的支持,并且将这些资源用于低碳投资;在营运领域,企业应通过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措施,实现营运过程中的低碳要求;在利润分配领域,企业要按低碳收益并考虑后续低碳经营所需资金等因素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可见,低碳经济将改变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二、顺应低碳经济的财务举措———全面实施绿色财务管理
1.要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绿色财务管理制度。根据国家财务管理制度及行业财务管理制度中的相应规定,具体制定出本企业针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必要防范、治理措施。
2.转变财务观念,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并逐步创建绿色企业文化。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是使其在管理及决策时有远见,为企业的长远利益考虑。为与此相适应,企业应建立激励机制,使管理人员与企业的利益一致,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及处理财务关系时关注生态环境因素。同时,建立绿色企业文化,从最高经营管理者到普通员工均应增强资源环境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环境风险的风险价值观念。
3.创新财务管理内容。在筹资方面,企业应制定绿色筹资计划,全面预测好保护环境所需要的资金,避免资金的短缺或闲置带来的风险。低碳经济在短期内会增加企业成本,但低碳经济也会给企业带来新的低碳投资机会和项目,因此,在投资方面,企业投资方案生产的产品不能破坏生态环境,要进行投资方案的实施给资源环境是否带来破坏的绿色风险的分析,要改变传统投资评估方法,既要考虑投资绿色项目而不能投资其他项目的机会成本,也要考虑潜在隐藏成本(如废弃物管理、环境保险等)、或有成本(如罚款、法律费用等)以及形象和关系成本(如公司形象、与监管的关系等)。在利润分配方面,企业在支付股利前要按一定比率提取用于应对绿色资金不足的绿色公益金以及要支付的绿色股利,绿色股的股利发放与优先股股利同时发放,鼓励投资者关注绿色投资,增强投资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减少投资者在绿色投资方面的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鲁务顺.绿色财务管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理性选择[J].会计之友,2005(9)
2.许英.低碳经济下绿色财务管理初探[J].经济师,2010(8)
浅析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 篇4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物流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 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 改变能源结构, 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突出“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基础和内涵, 其实质在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创建清洁能源结构。
低碳经济影响低碳物流。“物流”就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之间的一系列流程, 包括运输、装卸、储存、搬运、包装、加工、配送等基本运行过程, 其中以交通运输环节最为突出。据统计, 在全世界的所有能源消耗中, 交通运输就占了四分之一的比例。这充分说明, 要推动低碳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就必须重点抓好交通运输行业的“低碳”运行。“物流”离不开交通运输, 因此, 必须加强“物流”整个流程的管理和控制, 实现“低碳物流”。
1“低碳物流”的内涵和特点
1.1 低碳物流的内涵
在我国发布的《物流术语》标准中, 物流的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多个方面和多道程序。“低碳物流”就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先进的操作技术, 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达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目的, 实现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低碳物流的特点
第一, 在整个物流系统中强调“低碳”运行。物流不论是作为企业, 还是面对整个运行流程, 都是一个大系统, 在这个系统内, 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一道程序、每一个环节, 都必须做到“低碳”运行。只有流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实现了低碳, 才能保证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行真正符合“低碳物流”的本质和内涵。
第二, 只有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才能实现低碳物流。物流的过程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配送等多个方面和多道程序。这些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技术的支撑和把握。小到相对简单的搬运, 大到比较复杂的运输, 都有相对应的技术保证。物流工作的从业者首先必须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技术, 而且, 在经济飞速发展和技术更新速度加快的形势下, 必须认真学习相关的技术知识, 掌握最先进的操作技术。有了新技术的保证, 才能实现真正的“低碳物流”。因此, 没有新技术的使用, 实现低碳物流就是一句空话。
第三, 推行“低碳物流”的目的在于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当前, 各行各业都得到了较快发展, 物流行业有其自身的企业特性, 也有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要。全世界都在重视、关注和发展“低碳经济”, 作为国民经济链条中的一个重要行业, 物流企业必须与时俱进, 改革创新。一方面, 要随着整个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要适应经济发展大环境变化的要求, 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 物流的各项流程都必须遵循“低碳经济”的原则和要求, 走节约型、环境型、效益型、和谐型的发展道路。
2 我国发展低碳物流的现状及问题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特别是因起步较晚、制度不完善, 我国在发展“低碳物流”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
2.1 相应的政策法规不健全, 制约了“低碳物流”的实施和发展
针对如何鼓励物流企业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减少污染等重点, 国家和政府在研究完善相关的激励和优惠政策方面还没有完全走入正轨, 往往出现内容不全、力度不够的情况。
2.2 人们对“低碳经济”的认识存在不足
一是物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 没有或较少享受到国家相关政策对“低碳物流”的支持和激励, 认为在短时间内, 不仅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反而会增加企业的物流成本。二是大部分消费者缺乏低碳意识, 他们在消费过程中随意性强, 不能通过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来影响和激励物流企业实施“低碳物流”。
2.3 物流设施落后, 物流运行效率低
由于起步晚, 各方面重视程度不高, 从总体来说, 物流行业的基础设施规模偏小, 分布不合理, 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 物流设施和装备的完好率低、利用率低, 导致物流运行效率低。而且, 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投入少的情况, 产生了恶性循环。
2.4 物流管理人才短缺, 低碳与物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有待加强
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分析, 掌握和精通现代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较少甚至稀缺, 从事物流技术研究的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屈指可数, 在节能降耗、防止污染方面, 很多物流企业都存在设备落后、技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影响和制约了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2.5 物流企业管理水平欠缺, 缺乏“低碳物流”的基础
受物流企业人才短缺、管理水平不高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物流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不高, 无法体现良好的效果。在方案设计、物流规划、物流策略与评价等更高层次的服务上还没有全面展开。
3 实现“低碳物流”的基本措施和途径
3.1 加强宣传, 提高人们支持和参与“低碳物流”的思想观念
在现实情况下, 人们对低碳经济、低碳物流还存在一些片面、肤浅的认识。必须重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体, 向社会公众宣传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不断普及低碳生活理念, 提高公民的低碳意识, 使人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推进低碳物流发展的工作中, 促进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要培养物流企业经营者的低碳经济理念, 统一思想, 承担社会责任, 使其在具体的物流活动中减少废气排放, 降低噪声污染, 达到节约能源, 保证效益的目的。
3.2 重视物流信息化建设, 为实现“低碳物流”打好基础
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在实施具体的物流程序过程中,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信息进行采集、分类、汇总、传递、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 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 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在整个物流系统内, 构建地区、行业、企业、社区之间以及多方面、多层次的信息平台, 实现物流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从而达到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的目的。
3.3 开发、推广和应用低碳新技术
发展是硬道理, 而“低碳”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必然选择。要实现低碳物流, 先进的、科学的低碳技术是最基本的保证, 必须不断地开发新技术, 加强推广和应用。国家已经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大力开发低碳技术, 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这是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目标, 也是物流企业实现“低碳物流”的根本目的和基本要求。因此, 物流企业必须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 以清洁发展为目标, 以科技进步为手段, 不断研发低碳新技术, 在物流领域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进一步推进“低碳物流”。
3.4 完善政策法规, 支持和激励物流企业推进“低碳物流”
在全球实现“低碳经济”的形势下, 我国制定和修订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出台了《循环经济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把法律法规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我国政府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也明确表示, 到2020年,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物流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 作为“低碳”、“环保”的关键领域, 切实抓好“低碳物流”的规划和实施。要结合现代物流的运行规律, 研究制定低碳物流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使低碳物流成为企业发展的自主力量。
3.5 开展绿色服务, 发展低碳物流
物流企业强调优质服务, 要求绿色服务, 就是在服务过程中始终做到节约资源, 开展无污、无害、无毒、保护环境的物流服务。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必须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结合企业发展实际, 大力开展绿色服务、环保服务。一方面, 做好服务流程中服务设计、服务产品、服务营销、服务耗材、服务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组织和策划工作, 以达到节约能源、节能减排的目的。另一方面, 加大废旧物流设施设备的循环利用力度,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碳排放。推广环保绿色包装, 避免过度包装, 减少一次性塑料包装材料的使用, 研发和推广其他环保包装材料。
参考文献
[1]王瑞军.低碳经济下的中国物流[J].中国市场, 2010, (5) .
[2]李燕红.低碳经济下物流企业发展前景初探[J].财经界, 2010, (9) .
[3]试论中国如何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带动低碳物流[J].中国集体经济, 2010, (3) .
低碳经济下的物流管理 篇5
【关键词】低碳经濟;低碳会计;影响;实现
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怎样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构建低碳经济成为相关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低碳经济对企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财政部门,低碳经济在企业财政部门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低碳会计的实现。企业实行低碳会计,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财政管理,实现对企业经济结构的优化,从而为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提供重要的支持。为此,文章对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低碳会计发展进行探讨。
一、低碳经济对会计产生的影响
1.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核算产生的影响
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也对自身的会计核算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企业的发展不仅要站在自身的发展立场思考,而且还需要关注企业发展和周围经济、全球环境之间的关系。低碳核算要充分体现国家环保节能方针、节能政策法规,提升对资源的高效利用。低碳核算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低碳资产。低碳资产表现在企业发展建设高效应用能源资源,并为节能减排的实现建立相应的设备和场所。第二,低碳负债。主要是指企业为发展低碳而产生的长期、短期借贷款,环保费用的交付等。第三,低碳权益。低碳权益表现在企业为发展低碳经济产生的环境损害补偿收入、低碳奖励等。
2.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企业低碳信息披露具体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传统的会计报表中增加低碳会计项目,对和企业低碳经济相关的信息明确注明;另一种是独立存在的低碳报告,包括企业低碳现金流量报表、企业发展损益表。通过这两种方式能够加强企业报表使用人员对企业材料成支出和投资项目的具体了解。
二、低碳经济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低碳环保意识
2.低碳会计实施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持
现阶段,企业会计领域发展的主要法律法规是《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但是这些法规条文中没有对低碳会计要素构成和计量做出明确的规定,更没有规范低碳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导致企业低碳会计实施操作缺乏可靠的依据,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企业低碳会计信息质量。
3.相关人员缺乏对低碳会计理论的实证研究
我国低碳会计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企业会计工作者对低碳会计内涵、意义、具体操作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低碳会计操作不够规范,由此导致低碳会计发展在企业效益和社会环境方面无法发挥出协调作用。
三、低碳经济视角下低碳会计发展策略
1.提升企业人员低碳环保意识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发展模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为此,企业实行低碳会计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宣传,向相关人员开展低碳环保教育,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2.完善低碳会计法规制度,规范低碳经济发展
低碳会计的有效实施需要相应会计准则的规范,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低碳会计计量和决策。同时,在发展低碳会计的同时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环境保护法,加大对利用低碳经济获得短期效益企业的惩处力度。低碳经济的顺利开展还需要专门成立权威事业机构,制定低碳会计发展的会计准则,为企业环境成本收益计量、决策试点工作提供重要的指导依据。
3.构建系统化的低碳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企业会计工作发展需要着重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提升企业的实际发展效益。因此,企业在发展低碳会计时,需要相关人员完善相关的信息披露机制,加强企业低碳职责规范,设置节能减排项目的计量和考核管理,提升对资源能源的利用率。
4.构建系统化的低碳经济信息披露机制
企业要组织内部专业人员加强对低碳会计理论的研究,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选择切实可行的低碳会计发展方案。同时,企业实行低碳会计还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进一步加强对国内企业低碳会计实证研究力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低碳会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低碳会计的发展能够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建设,为此,需要相关人员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在了解地区环境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低碳会计策略,完善低碳会计行业制度,形成系统化的低碳会计信息披露和监督管理机制,从而实现低碳会计的稳定发展,为企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吴夏妮. 低碳经济视角下对低碳会计的研究与探讨[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6,(08):166-170.
[2]王丽萍.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4):141.
[3]卿玲丽,徐凯. 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1):112-113.
作者简介:
低碳经济下的中国物流 篇6
2009年在哥本哈根会议上, 我国政府做出了减少碳排放的庄重承诺, 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中国今后重要的国策。在今年的两会上, 九三学社的“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被列为一号文件, 低碳正在引起各行各业的关注, 低碳也正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2 低碳经济与物流
低碳经济, 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 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 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物流在低碳经济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一方面是由于物流本身是能源消耗的大户, 也是碳排放的大户。据国际气候组织最近报告的数据, 每年全世界的能源消耗中, 交通运输占26%。另一方面是因为发展物流又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措施, 如整合资源、优化流程, 信息化、标准化可以实现节能减排, 先进的物流方式可以支持低碳经济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这种环境下, 催生了“低碳物流”的理念。
3 我国物流的能源耗用现状
由于过度消耗煤炭、石油这些传统能源, 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如果不未雨绸缪, 积极采取减排的措施, 将会使一些国家以碳排放为借口, 对中国出口商品进行各种限制。
我国的物流发展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 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现象。许多中小型企业的物流意识不强, 物流市场鱼龙混杂, 虽然出现了一批现代物流企业, 但是市场上仍然充斥着一些管理水平落后, 物流技术、设施与装备水平较差的企业, 由于运输方式选择不经济、周转环节过多, 装卸搬运不合理, 导致了物流的低效率和高能耗。
4 措施建议
建设低碳经济社会很重要的两点是开源和节流, 我国物流业明显滞后于发达国家, 必须以大力发展现代交通运输物流为突破口, 包括制定城市配送车辆的技术标准, 公路、铁路、海运、民航、管道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效链接等。要发挥多式联运优势, 多式联运能够大大减少中间环节, 承运人对运输路线的合理选择和运输方式的合理使用, 可以降低运输成本, 提高利润。承运人通过对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 可以建设“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
作为物流企业, 要提高自己的研发能力, 从而取得技术上的优势。各种行业正在形成以低碳为核心的新的技术标准和贸易壁垒。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 以低碳为代表的新技术、新标准及相关专利必将相继出现, 最先开发并掌握相关技术的国家将成为新的领先者、主导者乃至垄断者, 行动迟缓的国家将面临新的技术贸易壁垒。国内有些物流企业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比如中远加大了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和相关设备设施的改进, 投入巨资研发和采用节能环保新技术。通过这些降耗减排措施, 中远成为5家享受美国港口优惠费率的船舶公司之一。
政府的相关部门要量化每个企业的碳排放量, 将碳排放量以成本的方式加到企业的生产成本中, 企业考虑更多的是成本, 只有降低成本才能有效益。只有把碳排放作为物流企业生产的一种成本, 企业才会重视这个问题, 才有动力去推动降低碳的排放。降低碳的排放, 在很长一段时间会相应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 比如航运巨头马士基, 为了减少碳排放, 运营成本相对之前大概提高了15%。如果把碳排放作为企业的一种成本, 企业会看到减少碳排放, 成本不是上升而是降低了。
在国内市场推广碳交易活动, 通过碳交易, 让企业认识低碳不是限制而是机会, 企业可以通过将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降低的碳排放指标在市场上转让出去, 也就相应地降低了成本, 提高了利润。在国内推广碳指标交易活动, 可有效刺激各种资金, 包括商业银行的贷款、风投基金以及碳排放信用之类的环保衍生品对节能减排技术的投入, 从而降低整个社会的碳排放量。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什么是低碳经济, 对我国物流在低碳经济下的发展问题作了分析, 并结合现代物流企业在现阶段所采取的对策, 针对低碳经济下中国物流如何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低碳经济下的物流管理 篇7
1 低碳经济视角下低碳物流人才培育的现实困境
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各界逐渐意识到低碳物流发展的现实价值与意义。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低碳物流的支撑,培养具备低碳物流理论与实践的高素质专业物流人才是实现低碳物流的当务之急。目前,我国在低碳物流人才培育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1 政府重视不够,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政府对低碳物流人才培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低碳物流人才培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滞后、低碳物流理念和技术的宣传不到位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缺失等方面。一是我国在低碳物流发展方面起步较晚,低碳物流理论与技术仍比较落后,低碳物流人才严重短缺,这需要高水平的物流科研和教学人才作支撑,但政府在低碳物流人才培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重视不够,导致我国低碳物流人才培育的开展受阻。从物流人员的供需来看,职位供应量远大于求职者数量,物流行业人才紧缺。据统计,2016年6月份全国物流人才缺口近17万;二是政府对于低碳物流理念和技术的宣传不到位,倡导较少,物流企业及公众的低碳物流意识淡薄,对于如何在物流过程中节能减排不重视;三是我国在低碳物流方面的法律法规缺失。现阶段,我国物流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新成立的物流企业与日俱增,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问题比较严重,但我国政府在引导物流企业低碳化发展方面缺乏一些有效的激励政策与措施,还没有建立系统配套的法律体系。
1.2 教育理念陈旧,人才培育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大学的院系及学科设置由教育部统一管理,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专业未纳入到学科体系当中,一直处于缺失状态。各高校物流教育仍采用传统的“三段式”理论教学模式,教学理念陈旧,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重知识的系统性,忽视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课程和教材与生产、服务一线及低碳经济背景下低碳物流人才的需求严重脱节;基础课、理论课、专业实践课缺乏内在的有机衔接与灵活配合,且未能融入低碳物流知识的内容。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主要有三个渠道:大学教育、企业及社会培训。大学教育由高等院校培养具有专科、本科及研究生学历的物流专业人才;企业可根据公司发展需要制定物流人才培养方案,组织短期的物流专业知识培训;社会培训机构主要由一些行政部门、行业协会或者培训机构承担,包括认证培训、研讨培训和结业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高等院校物流专业设置过细、过专,知识体系不健全;物流专业教师不足,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物流实训设施缺乏,已有的软件难以满足实践教学要求,实践性课程形同虚设等;社会培训体系不健全,缺乏统一规范,培训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物流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工作难以形成全国统一的标准,认证质量得不到保障。这种状况加大了低碳物流人才培养的难度
1.3 高校、企业及社会之间缺少深入合作
发展低碳经济是个全新的理念和发展模式,需要加强高校、企业及社会培训机构之间的深入合作。目前我国低碳物流人才的培养刚刚起步,尚未形成以低碳物流技术创新和知识型低碳物流人才为核心的低碳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大部分高等院校及社会培训机构在低碳物流人才培育方面都还处在摸索阶段,低碳物流人才培养的质量滞后于低碳经济背景下物流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加之企业需要实践操作能力强、能直接上岗的低碳物流人才,但是大部分高等院校培养的物流人才缺乏低碳意识,严重脱离市场和企业实际需求。因此,构建高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合作培养模式,整合校企教育资源,制定切合社会及企业实际需要的低碳物流人才培养方案,增强低碳物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才是低碳经济视角下低碳物流人才培育之重要课题。
2 低碳经济视角下低碳物流人才培育的路径
低碳物流是低碳经济背景下物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在低碳经济视角下探索低碳物流人才培育的路径,助推我国经济的发展,已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2.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政策法律保障
低碳物流人才的培育离不开政策、法律制度的保障,完善的低碳物流人才培育保障制度将会有力推动低碳物流的发展。低碳物流人才的培育必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宣传教育,建立健全的政策法律制度体系来引领低碳物流人才的培育,弥补相关法律法规不具体、缺乏约束性的不足。首先,政府要加强低碳物流人才培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采用长期专业教育和短期培训结合的方式,对低碳物流领域技术人才进行跟踪培养,加大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低碳物流专业技能,优化师资结构;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出国学习国外低碳物流先进理念与技术,拓宽教师知识面,提高师资水平;其次,政府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平台大力宣传低碳物流先进理念和技术,营造低碳氛围和社会环境,提高公众及物流企业的低碳物流意识,实施低碳经营模式,推动低碳物流人才的培养;最后,政府应加强引导,优化低碳物流人才培育的政策法制环境,激励低碳物流的发展及人才的培育。如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低碳物流的财政、税收支持,制定奖惩机制,如通过减免税费等措施对采用低碳物流技术的企业给予支持和鼓励;加大低碳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低碳物流人才的培育等。只有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具备完善的低碳物流人才培育的政策制度,才能真正健全我国低碳物流人才培育管理体系。
2.2 创新教育理念,健全低碳物流人才培育机制
在低碳经济的大趋势下,低碳物流人才的培育需要高等院校、企业及社会培训机构形成合力,创新教育理念,健全低碳物流人才培育机制。首先,高等院校应吸收国外先进的低碳物流教育经验,使物流教育主动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在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中融入低碳理念,建立多元化的低碳物流课程体系,完善低碳物流管理人才专业课程架构,加强低碳物流实训场地的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创造条件使学生到物流企业参观实习,增强其实践操作能力;其次,企业应根据低碳物流发展变化和需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岗前和在职培训,用低碳理念设计物流师证考核内容,使低碳物流人才的培养常态化
2.3 构建高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低碳物流人才培育模式
人才是低碳物流的推动主体。由于我国物流人才和低碳人才的教育起步较晚,物流人才的培养以高校为主,物流企业反映缺乏合适的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金英,石美遐.四位一体的低碳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物流教育,2010(8).
[2]王洪.国外发展低碳物流的成功经验与启示[J].物流技术,2014,33(12).
低碳经济下的企业管理机制 篇8
1 低碳经济下企业管理机制——决策机制和绿色理念
决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 可以认为, 整个企业管理的过程都是围绕着决策的制定、组织和实施而展开的。实施企业决策机制改革是新经济时代企业必须面对的难题。当前, 面对突如其来的国际市场新环境, 我国企业必须顺应形势, 抓住机遇, 迎头赶上。企业在创新的基础上制定积极的管理决策, 进一步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可能。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理念, 从总体上看是为了追求三大目标:①物质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通过集约型的科学管理, 使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得到最大化和最优化利用;②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通过采取以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措施以及全过程跟踪监控的环境管理, 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③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绿色化。低碳经济时代, 企业绿色管理应在绿色文化的指引下, 强调低碳经济和绿色文化相结合的理念, 对企业管理中的各个子体系和流程进行升华。首先, 树立绿色经营理念, 定位绿色市场。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首要方针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谋求可持续长久发展。其次, 建立绿色机构, 弘扬企业绿色文化。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培养员工的环保意识, 创建和谐绿色的企业环境和工作氛围。与此同时在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建立标准化的绿色管理体系, 以实现环境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优化。再次, 研发绿色技术,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它主要是建立在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的基础上, 涉及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和消费者, 其目的是使产品从最初的原料获取、加工、包装、运输为一线的整体集约型管理。最后, 通过绿色认证, 获得绿色签证。根据ISO 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 规范企业行为, 达到资源节约、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全面持续健康发展。为顺应市场环保的发展要求, 企业应建立产品生产的环境管理体系, 并参照“绿色化”需求, 对产品进行生产技术、工艺及设计、包装等环节的改进。如海尔集团, 是首家在中国获得绿色认证的企业, 其产品海尔无氟绿色冰箱, 在欧洲市场销量一路飙升, 成为我国对外的特色企业之一。
2 低碳经济下企业管理机制——管理创新
管理是企业各项工作中最核心的内容, 也是企业发展中不断探寻的话题。完善的企业组织管理机制, 是确保企业政令畅通的“神经网络”。第一, 正确处理好企业组织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 进行科学的组织设计。第二, 正确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使企业内部职责分明, 充分授权。第三, 完善企业用人制度, 实现人事的最佳组合。在低碳经济下企业管理机制的改革中管理创新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打破原有的企业管理制度, 使传统模式和现代新思想、新科技相结合, 使基层管理逐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通过加强企业管理, 带动市场需求、消费、流通一体化, 符合企业低碳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具体做到:①“走动式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基础, 是企业打造低碳经济的前提条件。如美国麦当劳快餐店创始人雷·克罗克, 他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走动式管理”上, 经常到所属的各公司走走、看看, 和员工座谈、吃饭, 在“走动”中及时发现问题, 并能够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不仅使公司转亏为盈, 而且发展日益加快。②“精细化管理”是科学管理的保证, 是企业打造低碳经济的有效方法。“精细化”而言, 首先是要有计划性;其次是要有超前性;最后是要有周密性。目前, 有不少企业在管理考核中, 存在着很多的致命误区, 如“管而不理”, 即不考虑员工的立场, 只要求他们必须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办事。另外, “重管轻理”, 管理者强权专断, 无法真正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达不到管理的效果。
3 低碳经济下企业管理机制——监督机制
企业监督机制是确保企业健康发展的“免疫抗体”。监督机制完备与否, 对确保企业坚持经济核算原则、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必须做到:①强化预算监督;②强化审计监督;③强化成本控制。对于企业而言, 发展低碳经济究竟是福是祸, 是锁定效应还是溢出效应, 是成本优势还是成本劣势, 这三个难题始终是企业和企业管理者必须面对和考虑的。其中, 成本问题是企业参与低碳发展绕也绕不过的一个难关, 尤其是在当前前景不是很清晰的情况下, 企业对于参与低碳经济很犹豫。但是对于企业监督机制而言, 低碳经济下企业参与低碳经济投入的资金成本是否有利可图, 可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等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划和决定, 只有这样才可以使企业在低碳经济大背景下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4 低碳经济下企业管理机制——人才管理机制
(1) 企业人才资源高消耗的特点。
当前, 人才资源高消耗的主要表现:①人才资源的高浪费持续升温。许多企业和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人才, 形成了“博硕多多益善, 本科等等再看, 大专看都不看, 中专靠一边站”的畸形局面。随着我国企业参与越来越多的国际市场竞争, 企业逐渐盲目追求海外人才。另外, 由于企业管理不善, 导致人才闲置浪费。根据中国人才浪费问题调查, 我国人才浪费指数超过15%。②人才资源教育投入产出比失衡。③人才资源管理缺乏战略规划。从区域性人才战略对策分析情况来看, 企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战略具有趋同性, 即更多的是停留在理念和口头上, 缺乏针对性, 导致人才战略制定的空洞化、实施的无序化。④人才资源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2) 企业人才资源管理策略。
企业管理者对人才资源的管理策略主要有:①避免人才浪费, 完善人才匹配机制。相互匹配的资源投入是资源有效利用的基础。同样地对于人才资源的使用也要做到人才的匹配。一方面是人岗匹配, 即所谓的人得其职;另一方面是按岗招人, 即所谓的职得其人。②转变学历教育观念, 加强职业技能培养。主要是将行业共性的一般培训和企业的特殊培训相统一, 促使企业员工能够积极地参与职业培训。③实现可持续发展, 完善人才保障体系。在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下, 使人才资源获得持续有效的开发利用。④把握全局观念, 加强人才战略规划。通过人才战略规划, 可以更加合理地安排人才招聘、人才培训、人才晋升等一系列的人才管理职能, 实现人才的人岗匹配, 充分发挥人才的价值, 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甄凯玉.职业能力与职业资格证书[J].理工高教研究, 2003 (6) .
[2]宋玉芬.加强职工培训工作, 提高工人队伍素质[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6 (3) .
低碳经济下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篇9
关键词:碳排放,可持续供应链,碳足迹,碳交易
1 引言
全球变暖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对企业而言, 二氧化碳的排放涉及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碳足迹衡量的正是一种活动或某种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直接或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碳交易是一种温室气体减排的新路径, 即把CO2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交易, 帮助企业和国家更有效地减少碳排放。本文介绍了目前与低碳供应链相关的研究热点, 包括可持续供应链、碳足迹和碳交易, 了解这些领域对于企业权衡成本和环境、合理制定减排策略具有指导意义。
2 低碳供应链的相关研究热点
2. 1 可持续供应链
可持续供应链 (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是指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加入到供应链中, 从经济、环境和社会责任三个维度来对供应链进行设计和管理。Seuring等人 ( 2008) [1]给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下的定义是: 根据客户和股东的需求, 从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维度———经济、环境和社会责任———出发来制定合理的目标, 对供应链中涉及的物料、信息、资金流以及上下游企业进行管理。
Seuring等人 ( 2008) [1]以及Srivastava ( 2007) [2]对1994年到2007 年间的近200 篇和可持续供应链相关的文献进行了回顾, 发现在可持续供应链的三个维度中, 将社会维度和其他两个维度结合起来考虑的文献很少, 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维度和环境维度。
可持续供应链的三个维度中, 经济维度一向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这方面的文献主要围绕成本对供应链管理中涉及的决策做出讨论。Mexiell等人 ( 2005) [3]对基于经济维度的供应链全局规划做了较为全面的文献回顾和介绍。常见的关于供应链环境维度的研究内容则有回收物流、废弃物处理、能源利用、碳排放等。
2. 2 碳足迹
“碳足迹” ( Carbon Footprint) 一词来源于Wackernagel ( 1996) [4]提出的“生态足迹” ( Ecological Footprinting) , 基本的概念即: 碳足迹代表和气候变化相关的气体排放量, 这些气体排放来自于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不同机构关于碳足迹 ( Carbon Footprint) 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Wiedmann等人 ( 2007) [5]对碳足迹的定义和测定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介绍。文章在总结了不同机构和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碳足迹给出了定义: 碳足迹是衡量一种活动直接或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或某种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累计的二氧化碳量。
测定碳足迹的常用方法有过程分析法、生命周期法、投入产出法。也有学者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碳足迹测定方法, 如Sundarakani ( 2010) [6]首次将欧拉- 拉格朗日模型应用于碳足迹, 衡量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碳排放情况。
碳足迹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常见的研究对象中既有国家这样的宏观系统, 也有产品、个人等中微观系统。例如Ball ( 2008) [7]介绍了啤酒、汽车、鞋子、衣物清洗剂、皮夹克和牛奶这六种常用产品的碳足迹, 向消费者普及了碳足迹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 并给出了相应建议来减少生产和使用过程的碳排放。
2. 3 碳交易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 IPCC) 于1997 年12月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 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 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 简称碳交易 ( Carbon Trading) [8]。碳交易作为一种新兴的市场机制, 已经被美国、欧盟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所采用。
Hepburn ( 2007) [8]对碳交易机制做了较为全面的回顾和介绍: 《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三种碳交易机制分别为清洁发展机制、排放交易和联合履行。根据碳交易的三种机制, 碳交易又被区分为两种型态, 即配额交易和项目交易。在碳交易的三种交易机制中最为普遍采用的是排放交易 ( ET) 。排放交易又被称为限额交易 ( Cap - and - Trade) , 在该机制下, 政府给企业下放一定时期内的排放配额 ( Cap) , 在时期末企业的碳排放若超出该配额, 则可通过碳交易市场购买配额以抵消超出的部分, 反之若企业的碳排放少于限制的配额, 则可将剩余的配额卖出获利。
越来越多的文献将限额交易 ( Cap - and - Trade) 加入传统的供应链模型中, 研究碳交易对企业决策的影响。例如Subramanian等人 ( 2010) [9]从生命周期角度分析了柴油机引擎从设计到使用整个过程中涉及的决策, 讨论了碳排放限制对企业决策的影响。结论表明, 碳排放限制对再制造产品数量和产品组合都有影响。碳交易价格对企业的决策也会产生影响。
3 结论
本文对低碳经济下的供应链管理相关领域的概念和研究情况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可以看出, 随着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 越来越多的文献将碳排放因素加入了传统的供应链模型, 研究企业如何构造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碳足迹作为一个界限较为模糊的概念, 其定义和衡量方法都没有统一的标准, 这给碳排放量的计算和比较带来了一定困难。如何界定碳足迹和制定衡量标准将是国际社会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碳交易是一种新兴市场机制, 虽然还不够成熟但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碳交易加入企业的供应链模型进行研究, 分析其对企业决策和成本的影响, 但是涉及到企业具体运作环节的文献并不多。
虽然本文提到的相关领域的研究都正在迅速增加或已经比较成熟, 但是不同领域的研究较为独立, 缺乏更多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的研究。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 企业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 更需要重视碳排放相关的问题, 因此如何将环境问题切入实际地加入企业的供应链决策仍然是今后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Seuring S, Müller M.Core issues in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a Delphi study[J].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08, 17, (8) :455-466.
[2]Srivastava S K.Green supply‐chain management:a state‐of‐the‐art literature review[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 2007, 9, (1) :53-80.
[3]Meixell M J, Gargeya V B.Global supply chain design:A literature review and critique[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 2005, 41, (6) :531-550.
[4]Wackernagel M.Our ecological footprint:reducing human impact on the earth[M].New Society Publishers, 1996.
[5]Wiedmann T, Minx J.A Definition of Carbon Footprint.Integrated Sustainability Analysis UK:2007, Durham, UK, 1-11.
[6]Sundarakani B, De Souza R, Goh M, et al.Modeling carbon footprints across the supply chai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0, 128, (1) :43-50.
[7]Ball J.Six products, six carbon footprints[J].Wall Street Journal, March 1, 2009.
[8]Hepburn C.Carbon trading:a review of the Kyoto mechanisms[J].Annu.Rev.Environ.Resour., 2007, 32:375-393.
低碳经济下的物流管理 篇10
显然,尽管全球性金融危机肆虐,而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依然是眼下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据悉,来自70多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和相关国际组织、企业、学术团体及非政府组织共600多人,参加了此次“高级别研讨会”。
而在此前的10月29日,中国政府正式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更是表明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态度和积极行动。
气候变化:更快、更强、更早
“气候变化发生的速度、强度和广度已超出了全球所有科学家的预测。”日前,世界自然保护基金发布《气候变化:更快、更强、更早》报告,报告呼吁国际社会对此采取更大的行动。
没有一个国家能在气候变化的巨大挑战面前独善其身。《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明确指出,中国气候变暖趋势与全球的总趋势基本一致。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最新观测结果显示,中国近百年来(1908—2007年)地表平均气温升高了1.1℃,自1986年以来经历了21个暖冬。近50年来中国降水分布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西部和华南地区降水增加,而华北和东北大部分地区降水减少。高温、干旱、强降水等极端气候事件有频率增加、强度增大的趋势。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表温度上升了0.9℃,沿海海平面上升了90毫米。
据科学家的研究,中国未来的气候变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可能增加;降水分布不均现象更加明显,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干旱区范围可能扩大;海平面上升趋势进一步加剧。
当务之急:培育低碳“巨龙”
随着全球气温的持续上升,气候变化对环境、经济以及人类生活造成的危害日益凸显。专家预测,气候变化将成为21世纪全球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由全球变暖造成的自然灾害,在今后数年内可能会导致某些地区人口大规模迁移、能源短缺以及经济和政治动荡。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日前共同发布了中国生态足迹报告。报告认为,就个人而言,中国2003年的生态足迹是人均1.6全球公顷。也就是说,平均每人需要1.6公顷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土地,来满足其生活方式的需要。这一数据低于全球人均的生态足迹2.2全球公顷。
然而,尽管人均消费较低,中国还是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出现了生态赤字。2003年,中国需要两个中国大小的面积才能供应其消费和吸纳其制造的废物。
“大部分生态赤字主要来源于二氧化碳的排放。化石能源消费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排放源,所以如何减缓化石能源消费排放的二氧化碳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 国家能源咨询委员会主任徐锭明说。
那么,如何减少化石能源消费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呢?在世界范围内,一个叫“低碳经济”的概念在2003年左右应运而生。这一概念认为今后应该实行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发展经济,它也被认为是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可行的经济运行模式。
“高碳模式”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发展
“就国内而言,‘高碳模式将会严重制约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是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碳平衡交易框架研究》研讨会上说这番话的。在他看来,“高碳模式”影响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目前正处在重工业化阶段,支撑重工业的是能源。国际能源和资源产品不断大幅涨价,我们获取的代价越来越高,依存度越来越高,抗风险能力越来越差,已经严重影响了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第二,在“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的情况下,“碳排放”正在成为发达国家新的“绿色壁垒”,打压和限制中国传统优势产品的出口;
第三,从国际来讲,“碳排放”将成为今后重要的国际战略资源。过去大家争夺的是土地、石油、煤炭、矿产等,将来就会争夺碳排放权。而现在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位于产业链低端,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品出口占较大比例。我国能源消耗占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二氧化碳排放占总量的五分之一,这将挤占本土战略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
第四,从社会角度看,高碳排放和其他伴生排放导致的环境污染已经造成严重后果。据多项社会调查显示,环境污染已经和腐败、贫富差距扩大一起,跃升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前几位因素。“碳排放”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和社会问题。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形势的推动下,世界范围内正在经历一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的巨大变革:发展低碳能源技术,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消费模式,并将其作为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气候之间关系的基本途径。”潘岳说,这也是世界主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重点所在。
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培育低碳“巨龙”
长期以来,许多国家的政府、商界和其他人士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问题上态度保守,其理由之一是他们认为中国缺乏作为。对此,气候组织首席执行官斯蒂夫.霍华德表示,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实际的情况是,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培育低碳‘巨龙,并且将其视为未来发展和能源安全的保障。”
气候组织是世界上第一家专注于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的国际非政府组织。气候组织通过与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工商企业和政府部门,以及对世界经济碳强度最有影响的1000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来促进其最终目标——全球低碳经济的实现。该组织在2008年8月发布了一份题为《中国的清洁革命》的报告。报告指出,在政策激励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开始踏上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低碳技术创新步伐明显加快,数以亿计的资金也被吸引到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领域。
尽管中国的能源结构仍然以煤炭为主,但中国正在迎接一场清洁能源革命。报告称,2007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52亿千瓦。其中,中国的水电装机规模位列世界第一,风电装机规模排名世界第五。此外,中国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能力已经仅次于日本。到2009年,中国还将成为世界领先的风机出口大国。
在低碳交通方面,中国的表现也不逊色。中国汽车的燃料效率标准,比美国高出40%。中国在2007年售出了2100万辆电动自行车。中国还计划到2020年,利用非粮食用地生产出每年1200万吨低碳生物燃料。
中国碳交易:面临“内忧外患”
尽管中国低碳制造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仍面临着很多现实挑战。
在《中国碳平衡交易框架研究》研讨会上,发布了《中国碳平衡交易框架研究》报告,报告首次提出以“碳”这一可定量分析要素作为硬性指标,对经济活动加以监测、识别和调控,建议在中国以省级为单位推行“碳源—碳汇”交易制度。
而在此之前的2008年8月5日,北京产权交易所率先成立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北京环境交易所;当天,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同时宣布成立。时隔不久的9月25日,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也宣告成立。
事实上,为推动碳排放交易,早在2007年10月,在欧盟倡导下,欧盟部分国家、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共同签署了一项关于建立“国际二氧化碳交易市场”的合作协议,创始成员超过20个。但世界上最大的碳交易市场仍然是中国。有关统计显示,目前,中国提供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已占到全球市场的1/3左右;预计到2012年,中国将占联合国发放的全部排放指标的41%。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碳交易面临“内忧外患”的现实已摆在了人们面前。
2008年3月31日,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在泰国曼谷如期举行。这也是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厘岛路线图”后启动的首轮谈判。“巴厘岛路线图”启动了一个加强公约和议定书全面实施的谈判进程,致力于在2009年底前取得成果,并把技术转让作为其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而技术转让恰恰是碳交易成败的最关键因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以优惠条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是发达国家在公约和议定书下的义务。但在具体落实上,至今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11月7日,在“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开发与转让高级别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呼吁,各方应该加强技术合作、推进技术转让,增强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碳汇交易于2008~2012年间,市场规模每年可达600亿美元,2012年全球碳汇交易市场容量为1500亿美元。毫无疑问,这是一块极其诱人的“大蛋糕”。但按现行规定,发展中国家不能直接将配额出售到西方市场,这些企业卖出的减排额主要由一些国际碳基金和公司,或通过世界银行等中间机构参与后才能进入国际市场。由此衍生出大大小小的国内外咨询、中介公司,大多冲着碳汇交易市场的“蛋糕”而来。中国拥有庞大的碳排放市场,却没有“定价权”,交易价格往往是别人说了算,国内企业出售碳排放权处于低价位。或许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国各省纷纷表示要加快建立碳交易市场。对于碳交易这一新生事物,如何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也已成为有关主管部门的当务之急。
中国企业公布碳信息迫在眉睫
虽然政府层面在积极推动“碳排放交易”,但说起碳排放,这个和“节能”紧密相关的话题,大多数企业仍然觉得陌生或者遥远。
2008年10月24日,碳信息披露项目(CDP)中国报告在北京公布。相对于一个月之前发布的全球报告里令人鼓舞的消息(参与企业数量创了历史新高),中国的这个调查结果颇有些令人尴尬——100家受邀参与企业中,只有5家填写了CDP问卷,20家提供了相关信息,58家没有明确回应,而17家中国企业干脆直接拒绝参与这项活动。
碳信息披露项目由总资产超过57万亿美元的385家联署投资者组成。2008年,CDP代表这些投资者致函全球3000家大型企业,邀请他们参加第六次碳信息披露调查。被列入这次问卷调查的100家中国企业,包括了中国大部分在海外上市的大型企业以及众多A股市值排名前100名的企业,涉及到钢铁、石油和天然气、汽车、建筑材料、金融等行业。
在中国进行CDP项目调查的负责人陈颖告诉记者,这五家正式做出回复的中国公司,分别为中国工商银行、神华能源、长城汽车、华星水泥以及富士康公司;其中,华星和富士康是由其在海外或香港的母公司统一做出回复的。在没有直接回复的中国企业中,则包括了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电信、中国人寿保险、中煤能源等行业巨头;不过,其中的中石油、中国银行、中国电信等企业提供了相关碳信息。
考虑到除了5家回复问卷的企业外,还有20家企业也提供了相关的碳排放信息,陈颖对这一结果持乐观态度,但是这仍无法掩饰中国企业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调查过程中回复率最低的事实。相比较而言,美国企业的回复率为82%,欧洲为83%,亚洲500强企业也大概有一半进行了问卷答复。
商机无限:企业竞争“利器”
气候变化现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全球关注的议题。在国际政治和经济领域,围绕气候变化而产生的讨论和谈判已经成为各国政治家和企业家之间角逐磋商的主要内容。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欧梦达认为,抛开这些科学研究和政治争论,应对气候变化却已经是切切实实摆在了每一个企业的面前。
中国企业首次加入气候组织
2004年10月24日,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在这一天,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远大空调有限公司和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正式与气候组织签署协议,成为该组织在中国区的首批会员。这也是中国企业首次加入气候组织。该组织创始人、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先生特地为此发来贺信。
“这是中国企业在面临低碳经济的机遇和挑战的时候迈出的非常重要的一步,我由衷地钦佩三位企业领导者的远见卓识。”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高度评价此次成为成员的三家中国企业。她认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在节能减排和营销理念上所体现的低碳意识,已经远远超过了很多公司;而对于远大空调有限公司和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吴昌华认为,后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属于“解决方案类的公司”,这类公司把解决方案——低碳作为其企业发展创新的核心,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上也体现了其领导力。
据了解,到2010年,气候组织在中国区的会员不会超过25个。目前,气候组织也在和其他企业进行商议。
气候变化蕴含的商机无限
“气候变化对于企业的挑战是不可忽视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气候办巡视员高广生表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条件下,国际上会逐步提高进口产品的环保标准和能效标准。对于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中国企业应尽早行动,否则在将来的竞争力方面就可能打败仗。
不过他也认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日趋严格的政策措施,正在加快抑制能源的消费,这为中国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品向价值链高端发展提供了动力。同时,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将伴随一系列技术包括低碳能源技术的竞争,这对中国技术自主创新来说也带来了机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则明确指出,气候变化蕴含的商机无限。他认为,这个机遇就在于由于气候变化需要控制温室气体,需要采用新的技术和新的发展模式,这就为我国企业新的产品、为我国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一个更大的空间。
根据高盛的研究,目前围绕气候变暖而产生的投资概念有:
——共同基金,越来越多的职业基金经理,会把环境问题放入其基本面分析中。
——ETF:一些关怀社会及环保导向的基金已经被开发出来,而且在交易所里交易。
——公司优势:那些为控制碳排放做了更好准备的公司,比同一行业中其他公司更具优势。
——保险:天气有关的财产破坏,由于污染产生的与健康有关的风险,以及由于未能区分应对气候变化而导致的董事及管理责任保险责任。这一类的保险需求正在上升。
——再保险:与天气有关的事故所导致的损失,能够转移与分摊这种风险的能力将可能会越来越重要。
——碳排放交易:在一个交易的环境里,排放交易市场令碳变得有价值。投资者会判断碳价格。
“低碳技术已经为一些中国公司带来可观的商机。” 气候组织发布的《中国的清洁革命》中的一些数字或许很能振奋人心:六家中国太阳能公司的市值已经达到150亿美元,太阳能热水器的市场也超过了20亿美元;而电动自行车的市场,则为约60亿美元。
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企业竞争
球气候变暖,在一定意义上正在改变着企业竞争的基本面,它向一切不能应对这一变化的公司提出了挑战,也为率先顺应“低碳经济”的公司带来了机会。高盛就认为,应对气候变化,对全球的企业竞争,带来新一轮的风险与机会:
——声誉:那些被认为是环境友好的公司,甚至在不太景气的行业里,其声誉也可能比那些被认为是环境不友好的公司要好。
——管制:围绕着未来国家及地方政府在环境方面的管制的不确定性,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公司前景的不确定性。例如在美国,环境保护署有权更深地介入高等法院就环境做出的裁决。
——诉讼:正如使用石棉的公司,将来某一天可能最终要为此所造成的健康损害负责,这对于公司并购者来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竞争地位:那些能更好地适应“更绿”的世界的公司,比那些不能或者将来不能的公司将能产生竞争优势。
——新产品开发:对于那些开发出能让现有产品或工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绿色”产品或者技术的公司,这包括替代能源。
——对商业运营的影响:由于气候变化的原因而导致的天气的变化,可能影响任何商业:如保险、旅游、建筑等等。
CSR报告中的气候变化
在CDP中国报告中,专门分析了24家上市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从而得出了以下结论:
在涉及节能减排的20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有15份报告表明,为了更有效的表现节能减排、履行“节能减排”要求,企业已经建立了内部管理体系,将节能减排落实到生产、运营各个环节,如建立工作领导小组、“一票否决”制度、检测和考核体系等。
在24家企业中,有4家企业在报告中介绍其参与清洁发展机制(CDM)的情况,其中3家公司详细披露了CDM项目相关信息,包括已审核数量项目、碳信息数量和减排量,以及交易收益情况等。这3家企业均来自电力行业。
近20家企业在社报告中披露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的量化信息,如节能数量、温室气体减排数量等。14家企业披露了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计划和目标,其中有9家企业制定了明确的、可量化的减排目标。
气候变化企业责任排行榜:IBM居首
低碳经济下的物流管理 篇11
1 绿色物流概述
1.1 低碳经济与绿色物流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了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虽然传统物流经营模式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它的能耗较高,对环境污染较大,甚至部分物流企业的能源成本所占成本比例的40%,高能耗、重污染与当下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向违背,因此绿色物流发展应运而生。而所谓的低碳经济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指导,加大技术创新、产业转型等实施力度,降低企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节约成本,减少能源损耗,保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稳定、协调的发展关系而建立的新型的经济模式。
1.2 绿色物流发展
绿色物流就是指在物流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降低物流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可以对物流环境进行不同程度的净化,有效的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绿色物流在发展的过程中以生态环境为基础,根据实际需要对传统的物流系统进行了逐步的完善,实现环境与物流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另外现代化绿色物流以长远发展和全局利益为基础,将生态环境作为发展重点,以建立良好的绿色形象为目标,实现物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浅析制约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影响因素
绿色物流在我国起步时间晚,发展速度缓慢,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绿色物流系统在建立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较多,且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复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立难度。同时绿色物流系统的建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对传统物流企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对物流市场的稳定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绿色物流发展过程中的阻碍因素主要以下几个因素。
2.1 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完善
我国虽然将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纳入了工作重点,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但是专门针对物流产业而建立的政策及法律较少,导致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影响环境的行为时常发生,绿色物流实行受阻。目前,我国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政策及法规还并不完善,尤其是一些硬性规定条例还比较少,增加了管理措施执行的难度。另外相关部门对物流企业的经营的物流活动的监督力度较小,控制力度较低,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物流管理难度。这些年,我国物流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现阶段物流管理仍旧使用九十年代所制定的政策及制度,与当下物流产业发展的环境不相适应。
2.2 绿色物流的技术研究和运用水平较为落后
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在物流管理中引入了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准时生产技术以及绿色包装技术等较为先进的技术,同时还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研究绿色物流高新技术发展及应用,以充分协调绿色物流、经济以及生态环境三种之间的关系。但是我国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较少,且相关的研究机构也比较少,加上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规模小、操作行为不规范、无资金及技术优势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绿色物流在我国的发展及进步。
2.3 缺乏高科技人才
在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离不开高科技的复合型人才的参与,但是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特别是物流经济的影响,导致专业绿色物流管理人才较少,即使有部分物流管理人才,但其对物流技术以及物流相关政策了解的不深入,没有从根本上掌握现代化物流管理知识,因此难以在绿色物流发展的今天发挥重要的作用。另外各大高校在进行物流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
3 探讨低碳经济背景下如何提高绿色物流管理水平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物流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但是我国绿色物流发展时间尚短,有些方面发展的还不成熟,这对绿色物流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同时也不利于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因此应当对现阶段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3.1 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
目前,物流产业对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生产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物流使用的运输工具,消耗的能源多,且对环境还会产生污染,与当下低碳经济发展相违背,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进一步规范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动,例如以物流运输车辆的汽车尾气和能源类型及规格,对能源消耗量及尾气排放标准等进行严格的规定,同时制定一定的鼓励措施,引导物流企业使用新型清洁能源运输工具。另外还应当对运输车辆排放标准、限制路线等进行相关的标准制定,并通过实施排放补贴的方式来调动物流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实现传统物流向绿色物流的转型及发展。
3.2 加大技术创新和利用力度
一般情况下,绿色物流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即标准化技术、信息和通信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环境技术、安全技术、检测技术以及质量管理技术等,高科技的绿色物流技术的引进与应用将会极大的提高我国绿色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使经济、环境、物流三者之间协调发展,因此应当加大绿色物流技术的创新力度,汲取国外的先进技术经验,并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绿色物流发展策略。例如美国在物流运输、配送及包装等多方面都使用了较为先进的技术,因此我国企业应当借鉴外国先进的经验,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绿色物流的向前发展。
3.3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人才战略的实施对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高科技复合型人才是绿色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物流这门学科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的要求都比较高,因此高校在进行有关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其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物流企业也应当设置相关的培训课程,例如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聘请相关的专家参与交流,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并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其创新创造能力,为绿色物流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物流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最终产物,同时也是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但是我国有关方面技术发展水平较低,相应的人才较少,这些因素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绿色物流的进步及发展,因此应当通过对问题的详细分析,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全面推动绿色物流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邓娟娟.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绿色物流的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12).
[2]张小玲.低碳经济背景下赣州市推动绿色物流管理研究[J].现代商业,2016(04).
[3]郭冲冲.浅析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企业绿色物流的构建[J].中国商贸,2013(07).
【低碳经济下的物流管理】推荐阅读:
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07-28
低碳经济下的物流发展11-02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论文10-05
低碳经济下的营销商机08-24
低碳经济要求下的建筑业发展11-03
高考英语作文(低碳经济下的环境保护篇)06-19
高考英语作文低碳经济下的环境保护篇08-24
低碳经济下的大学生绿色消费观构建论文05-16
低碳经济管理09-03
土地管理低碳经济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