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癌症患者

2024-10-29

农村癌症患者(共11篇)

农村癌症患者 篇1

由于人口老龄化、工业化发展、环境污染加重、生存压力增大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诸多原因, 癌症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1]。据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4月最新数据显示, 目前上海市癌症的患病率达到1.79%, 癌症现患人数已达30万。随着上海老龄化趋势逐渐增大, 预计未来癌症患病人数会进一步增多。癌症已成为上海居民第二大死因, 严重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目前癌症的治疗现状仍不容乐观, 尤其是晚期癌症还不能达到有效根治。然而问题还不仅如此, 一方面癌症患病人数不断增长, 另一方面针对癌症的医疗服务资源总量却严重不足, 导致全市晚期癌症患者就医难的问题长期存在, 在远郊农村地区尤显突出[2]。

1 远郊农村地区晚期癌症患者的医疗困境

临港地区位于浦东新区东南角, 是远离市中心的偏远郊区, 拥有以农村人口为主体的居民约30万人。六院东院开业以前, 周边20公里范围内没有一家一级以上的医院。2012年10月六院东院开业以后, 该院肿瘤内科医师通过走访周边乡镇社区, 发现各个乡镇有大量的晚期以及终末期癌症患者,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舒缓疗护床位非常有限, 同时由于远离市区、交通十分不便, 这些患者被迫选择居家照护 (事实上, 由于医保政策和医院考核指标的限制以及床位有限而就医需求众多等诸多原因, 市区的晚期癌症患者同样也面临住院难的问题[3]) , 大多数处于艰难痛苦的困境, 主要表现如下:

1.1 癌症相关知识极端贫乏

书院镇是临港地区靠近东海的偏远郊区, 目前有户籍人口5万余人。按照书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截至2014年3月底的登记数据显示, 书院镇共有现患癌症病人800余人, 其中75%以上是晚期癌症患者。而书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仅有肿瘤病床8张, 远远满足不了众多晚期癌症患者的需求, 大多数癌症患者只得居家照护。郊区农民文化水平较低, 患者及其家属基本上对癌症知识一无所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同样缺乏肿瘤相关知识, 乡村医师的知识则更加贫乏。他们无法有效处理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如纳差、乏力、虚弱、恶液质;更无法处理患者的咳痰咯血、消化道梗阻、并发感染以及中重度癌痛等严重并发症。癌症患者的防治宣教、心理疏导等则更是无从谈起[4]。

1.2 癌症专业护理技术欠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员缺乏癌症护理的专业技术培训, 基本上不懂如何规范化、有效地护理晚期癌症患者。例如多数晚期癌症或终末期患者由于无法正常进食, 需要长期应用肠外营养维持生命, 必须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但是由于先前的化疗或发生恶液质等原因, 晚期癌症患者大多血管条件较差, 静脉输液常常非常困难, 有时要在手上或脚上扎上几针甚至十几针, 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痛苦。由于缺乏专业培训, 许多二、三级大医院开展的外周中心静脉插管 (PICC) 或静脉输液港 (Port) 技术没能在社区有效开展。

1.3 癌痛诊疗不规范、中重度癌痛控制不佳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高达75%左右, 且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痛能使患者产生不适、失眠、焦虑、严重者甚至产生自杀倾向;癌痛还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缩短生存期, 给患者自身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身心负担。

调查发现, 目前郊区晚期癌症患者的癌痛诊疗极其不规范, 他们维持止痛的药物, 基本上是社区或乡村医生开具的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NSAIDS) 或杜冷丁之类的药物, 绝大多数患者的癌痛治疗效果不佳, 终日处于疼痛的折磨之中。事实上NSAIDS类药物在“WHO癌痛三阶梯原则”[5]或“NCCN癌痛指南”[6]中仅限定用于轻度癌痛, 且长期服用有导致消化道溃疡和肾功能损伤的风险;而杜冷丁由于止痛效果差且具有神经毒性, 早已被WHO禁止使用多年。

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的癌痛治疗理念普遍陈旧落后, 多数医生甚至没有听说过“WHO癌痛三阶梯原则”, 更不知“NCCN癌痛指南”为何物, 乡村医生的癌痛相关知识则更加贫乏。他们普遍对阿片类药物存在畏惧心理, 害怕阿片成瘾或中毒引起呼吸抑制, 因此很少使用强阿片类药物止痛。而WHO或NCCN指南强调中重度癌痛首选阿片类药物止痛, 一个国家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也间接反映该国癌痛的治疗水平;研究显示, 癌痛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发生成瘾的可能性极小, 呼吸抑制的情况也极少会发生[7]。

1.4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药品缺乏

因卫生规划和政策的限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品非常有限, 癌症相关的药物更是缺乏[8]。例如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缺乏完整的癌痛规范化治疗所需的覆盖三阶梯的止痛药物。

2 破解郊区晚期癌症患者医疗困境的对策

2.1 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功能

目前上海市的大医院基本上集中在中心城区, 郊区的二级和三级医院非常少, 肿瘤病床十分有限, 无法满足众多的晚期癌症患者的服务需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疗资源配置中属于最基层, 在当前情况下, 要发挥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晚期癌症支持治疗中的作用, 大力扩充舒缓疗护病房数量;充分发挥社区医疗机构的分流作用, 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并在药物上适当分开, 鼓励和引导癌症终末期患者去社区诊疗。

2.2 加强癌症相关知识的培训和预防宣教

二、三级医院肿瘤科要起到医学引领的作用, 定期为社区医生开展癌症相关知识和相关诊疗规范的培训, 并定期派员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实地指导他们对于复杂癌症并发症的处理。同时要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形成“舒缓疗护在社区, 化疗放疗回上级医院”的新模式。

同时要注重癌症预防相关知识的宣教, 二、三级医院肿瘤科医生要定期下社区为居民讲解癌症科普知识, 提高居民对于防癌抗癌的认识。

2.3 在社区开展晚期癌症治疗相关的适宜技术

PICC全称为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9], 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 PICC不需要局部麻醉、不限制患者活动、可长期应用, 具有成功率高、节省时间和人力等优点。Port全称为中心静脉输液港[10], 原理和优点同PICC插管。二、三级医院要培训社区护士开展PICC或Port等相关适宜技术, 并定期派经验丰富的护师下社区实地指导。

同时充分发挥各级医院在晚期癌症诊治中的不同作用, 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策略, 二、三级医院先期联合2个周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试点, 邀请肿瘤防治相关人员、以及所属的乡村医生, 来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癌痛规范化治疗的相关知识, 定期开展癌痛诊治相关知识的讲座和培训, 同时下派科室骨干医生定期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地指导癌痛的规范化处理。

3 展望

随着癌症发生率的逐渐增高, 上海远郊地区晚期癌症患者就医困境日显突出。在当前二三级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晚期癌症患者舒缓疗护中的作用, 不失为缓解这一困境的有效对策之一。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上级医院的医疗技术支持, 以及充分调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的积极性, 是保障这一措施有效实施的关键。

参考文献

[1]Jemal A, Bray F, Center MM, 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J].CA Cancer J Clin, 2011, 61 (2) :69-90.

[2]吴健明, 裴丽昆.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6, 26 (3) :21-23.

[3]侯亮, 彭鹏, 郑莹, 等.上海市社区肿瘤患者症状对生活质量影响的相关性分析[J].肿瘤, 2007, 27 (10) :803-807.

[4]梁华, 曾小立, 冯忠娜.我国乡村医生教育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7, 27 (12) :907-909.

[5]Santoro D, Satta E, Messina S, et al.Pain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a frequent and neglected clinical problem[J].Clin Nephrol 2013, 79, Suppl 1:S2-11.

[6]Swarm RA, Abernethy AP, Anghelescu DL, et al.Adult cancer pain[J].J Natl Compr Canc Netw 2013, 11 (8) :992-1022.

[7]Kaye AM, Kaye AD, Lofton EC.Basic Concepts in Opioid Prescribing and Current Concepts of Opioid-Mediated Effects on Driving[J].Ochsner J 2013, 13 (4) :525-532.

[8]程斌, 应亚珍, 陈凯.农村基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的现状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 31 (4) :340-342.

[9]张艺, 王翊, 姜秀文, 等.1101例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前评估与预防并发症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12) :1140-1141.

[10]赵林芳, 王雅萍, 朱伟燕, 等.夹闭综合征导致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破裂的护理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9) :852-853.

农村癌症患者 篇2

我们是严秀英病人的家属。母亲生前患过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她在你的医院住过很多次,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好几次都转危为安。在此,我们谨代表全家,向贵院,向刘等医生和综合科全体医务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母亲长期住院期间,综合科全体医护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不厌其烦地对她进行一次次检查治疗,及时缓解和稳定了病情。他们对母亲的奉献和关心让我们深受感动。

特别是主治医生刘医生为我母亲的病情制定了适当的治疗方案;同时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问我妈和我们的感受,认真的诊断,详细的给我们讲解病情的进展,告诉我们平时应该注意什么,让我们觉得很亲切。刘医生耐心细致的治疗患者,严格全面的治疗处方,温柔的操作,最大限度的减轻了妈妈的痛苦。她想病人想的,为病人着急,把病人当亲人一样对待。她的亲切态度和贴心话语给了我们久违的释然。

作为病人的家人,一个简单的谢谢仅仅表达我们的感激是不够的;作为癌症患者的家属,我们很荣幸能遇到这样一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这一刻,我们有太多的情感,太多的感激,太多的尊重。

最后,请允许我们代表全家再次向您的医院和所有医务人员表示诚挚的感谢。并致以深深的敬意!新年将至,祝医院全体领导和全体医务人员事业有成,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最后,请允许我们代表全家再次向您的医院和所有医务人员表示诚挚的感谢。并致以深深的`敬意!新年将至,祝医院全体领导和全体医务人员事业有成,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xxx

癌症患者护理体会 篇3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2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33-01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养即护理,充分说明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做好护理工作,给癌症患者提供合理的护理,对居世界顽症之一的癌症患者来说尤为重要。为了尽力使患者临终前处以舒适宁静安详的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痛苦是关键。护理人员首先要了解癌症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从精神上和身体上护理安慰他们,尽量延长和提高生命质量,我在护理中得到几点启示,现分述如下。

1 首先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病区环境与患者精神和身体舒适治疗的效果有密切关系,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有适宜的温度,良好的光线环境,整洁的床铺,可使患者心情舒畅增加安全感和家的感觉。

2 减轻心理压力

在患者住院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护理丝毫不能放松,要认真细致的观察病情,针对癌症患者不同的心理活动阶段,给家属做好耐心细致的工作,让其有思想准备,在患者产生心理冲动时,能及时给予护理,尽管引起患者情绪波动的因素很多,但通过我们与患者家属沟通,尽量在患者情绪波动之前发现引起患者情绪波动的因素,避免减少患者情绪波动,使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延长其生命。

3 对患者疼痛的护理尤为重要

3.1 药物止痛 护理人员应掌握药理知识,遵医嘱正确使用镇痛药,有些患者对某种镇痛药有过敏反应,应高度警惕,以免造成严重反后果。对止痛药成瘾的患者应该停止用药,改用安慰剂,当患者恶心呕吐频繁时给患者讲明只是药物的副作用,并非病情加重,并及时告诉其病情好转的消息,国内外先进治疗手段等,以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3.2 转移或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如有趣的活动(看电视听广播)有节奏的呼吸及气功等,通过自我意识集中注意力,使全身各部肌肉放松,达到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耐受力,缓解疼痛,也可用催眠法和暗示法,以减轻患者的疼痛。

3.3 晚期癌症患者体质消耗量大,进食少,易出现并发症,患者心理复杂,病程长,这时护理人员与患者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患者的权力和尊严,语言要温和,态度和蔼,同情关心,体贴入微,护理技术操作熟练,经常巡视病房,为患者排忧解难,真正做到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痛患者所痛,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不断把自己置身于患者的位置,理解患者,增加患者戰胜疾病的信心。

农村癌症患者 篇4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住院的农村癌症患者80例, 按住院号单双号分为两组, 各40例。入选标准:患者均知情同意, 自愿参与, 病理报告确诊为癌症, 患者的住院时间均限制40~50 d, 无严重器质性疾病和恶液质。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癌症种类及分期、治疗方式、疲乏程度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同时配对选择观察组家属40例, 年龄≥18岁, 具有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 有语言沟通能力;对照组不参与家属配对。

1.2方法

1.2.1护理干预方法

1.2.1.1健康信息宣教由于CRF是动态的、多维的, 不同一般的疲乏, 患者在接受癌症治疗前对CRF理解往往基于他们过去对疲乏的经历。所以为了更好地应对CRF, 在患者入院时根据患者和家属的文化层次高低, 需求不同, 尤其[4]是农村低学历者要主动沟通, 多用非语言信息取得患者的信赖, 用通俗易通的语言, 尽量口语化, 有预见性地为他们提供相关的知识指导和建议, 并要求家属积极参与, 鼓励患者自我管理, 患者———家属———医护人员共同积极应对CRF, 把CRF降到最低程度。

1.2.1.2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在良好环境下, 患者能够获得最高层次的安静舒适状态, 肿瘤患者尤其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修养治疗环境, 必要时安置在家庭病房, 允许家属24小时陪护, 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 用亲情温暖患者的心, 让患者感到大家对他的关爱, 医护人员在查房时有意识地多询问患者的其他情况, 给予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并鼓励病友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在与病魔抗争中的经验与体会, 建立和谐社会的病区人文环境, 使患者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完成各种治疗, 而不感觉疲乏。

1.2.1.3心理咨询和情感支持许多患者被确认为癌症而产生恐惧、焦虑、担心, 表现为失眠、疲乏、性格孤僻等癌前症状, 其症状困扰程度的主要因素[5]:生理因素 (年龄、性别) 、心理因素 (情绪状态) 和情境因素 (职业状态、家庭收入、付费方式) , 经济状况和付费方式同样困扰着癌症患者, 导致家庭因病返病而引起患者和家庭沉重的心理负担, 因此医护人员应根据病情的需要, 合理地使用药物, 最大程度降低农村癌症患者的费用, 从而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因此, 注意对患者的观察,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并积极加强与家属的沟通, 讲解所患疾病的治疗现状和支持治疗的重要性, 鼓励患者勇敢面对疾病和自身的改变, 因为有强大的家庭和大家的支持, 必要时经专家心理咨询, 减轻患者的各种压力, 改善疲乏症状。

1.2.1.4运动干预即对CRF患者制订活动计划时进行教育和辅导, 根据劳逸结合原则, 并选择主要的运动方式, 因此, 医护人员应因人而异, 指导患者进行有意义的运动 (如散步、打太极拳) 和适当的社会活动;并在家属监管下循序渐进, 不宜过度。

1.2.1.5药物治疗依从性干预潘爱春等[6]研究显示, 在制定肿瘤患者治疗方案之前, 应全面评估其经济状况, 以及可利用的社会支持系统, 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商讨合理的治疗决策, 并鼓励家属加入支持患者的行列, 给予患者情感支持, 从而提高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

1.2.1.6饮食干预维护患者较好的营养状况, 可以降低疲乏的发生或减轻疲乏的程度。肿瘤患者饮食应以清淡而富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及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从而医护人员指导家属合理选择食物, 饮食结构和烹饪方法, 且每周监测患者的体质量和水、电解质, 可依据患者的口味和治疗需要提供可口的饭菜, 合理的膳食搭配, 保证营养的摄入。要求家属严管患者的一些不良习惯 (如吸烟、喝酒) , 养成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如定时进餐, 必要时少量多餐) ,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舒适度。

1.2.1.7转移注意力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能有效控制化疗带来的CRF[7], 一些行为干预 (如听音乐、看电视) 可使患者不至于将注意力集中于化疗不良反应导致的痛苦上, 如果病情允许, 家属也可以在旁陪护, 讲身边发生的事, 谈论患者所感兴趣的事件。即通过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及提高反应灵敏度来缓解治疗的疲乏症状。

1.2.2评估方法

1.2.2.1 CRF评估使用美国癌症疼痛研究小组指定的简易批发量表 (BFI) [8]进行CRF评估, BFI属自评量表, 采用10分制数字描述, 疲乏程度评估标准 (0分, 表示无疲劳, 1~3分表示轻度疲劳, 4~6分表示中度疲劳, 7~10分表示重度疲劳) 。

1.2.2.2生存质量评估选用苏振忠等制定的生存质量调查表, 折半信和cronbach’s系数分别为0.842和0.889, 量表采用等级描述评分法, 每个问题有五个选项, 由差到好分值依次为1~5分, 分值越高, 表示生存质量越好。

1.2.2.3评估过程由专职主管护师在评估前使用统一指导语, 对患者发放问卷调查表, 解释填写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 不加任何暗示, 由患者自行填写后收回, 不便书写者, 根据患者的意见由家属代写, 结果由主职主管护师评价, 第一次评估在患者入院后第2天进行, 第二次评估在干预后15 d进行。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两组癌因性疲乏状况比较, 见表1。

2.2干预后两组生存质量的比较, 见表2。

3讨论

3.1 CRF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 极大地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还可影响病情, 导致病情加重, 从表1可知, 干预前两组疲乏程度无明显减轻 (P>0.05) ;通过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利用家庭等多方情感和经济支持, 从运动、饮食、遵医督导, 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疲乏症状明显改善, 心理状况及各项目得分明显提高 (P均<0.05) 。

3.2本研究表明, 减轻紧张情绪和提高社会心理支持干预可降低患者的疲乏水平, 及时了解每例患者的心理状态, 掌握患者及家属的要求, 鼓励家属从多层面给患者提供物质上、信息上和情感上的支持, 如家属多抽出时间陪伴, 一起听听音乐, 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交活动, 让家属营造良好的心理与生活环境, 减轻患者身心病痛, 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 帮助其树立乐观向上的态度, 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 这样患者的疲乏程度明显减轻, 其心理状况、社会适应能力等总体健康状况有显著提高。

3.3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个体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癌因性疲乏及其自然病程的教育, 提供有关运动、饮食、治疗方案等健康信息支持, 并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 使患者和家属能及时得到指导与咨询, 提高患者癌因性疲乏的能力。活动锻炼是目前应对癌因性疲乏的有效干预措施, 如散步、慢跑, 家属应督促患者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提高患者心脏的心输出量, 增加血液中的氧含量, 改善情绪状态和睡眠质量。肿瘤细胞坏死产物的分解以及肿瘤的生长都会增加机体能量消耗, 加上由于化疗等各种原因引起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使食物摄入量减少, 食物的利用率下降, 导致供需失衡, 出现恶液质, 因此合理的营养摄入对消除疲乏感, 恢复体力非常重要, 家属可在患者合理的饮食上搭配药膳, 从而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疲乏症状[9]。

3.4对于肿瘤患者的护理是一个长期、漫长、细心加耐心的过程, 家属应有一个端正的态度, 正视现实, 勇挑重担, 负有责任心和义务感, 和患者一起努力, 与病魔做顽强的斗争。正如,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指出:家庭式抗癌, 迫在眉睫, 他能将痛苦稀释, 因为家属与专业医师相比, 隔阂较少, 更有说服力, 更有对比性。让家属参与督导护理, 家属可以随时督导患者的遵医过程, 及时发现治疗过程中的问题, 并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 使患者得到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调动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更好地应对疲乏症状, 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4小结

综上研究表明, 个体在患病情况下, 社会家庭支持系统对其预后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良好的社会家庭支持有利于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让家属参与整个治疗护理过程, 从多维度满足患者需要, 使患者处于最佳身心状态, 积极接受治疗, 改善患者的疲乏症状, 提高生存质量, 并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落在实处。

参考文献

[1]Ahlberg k, Ekman T, Gaston JF, et al.Assessment and managemenof cancer-fatigue in aduits[J].lancet, 2003, 36 (2) :640-650.

[2]Gupta D, Lis CG, Grutsch JF.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ncer-related fatigu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quality of life in cancer[J].Jpain symptom Manage, 2007, 34 (40) :40-47.

[3]prue G, Rankin J, Allen J, et al.Camcer-related fatigue:Acritical app-raisal[J].Eur J Cancer, 2006, 42 (7) :846-863.

[4]李莉, 段丽丽, 李峥.妇科恶性肿瘤住院化疗患者基本需要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9) :799-801.

[5]胡佳佳.肺癌切除术后患者化疗期间症状困扰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 2011.

[6]潘爱春, 苗天爱, 王功朝.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食管癌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 25 (5B) :21-23.

[7]张凤玲, 韩丽沙.癌因性疲乏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8 (3) :271-274.

[8]Wang xs, Hao Xs, wang Y, et al.Validation stua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Brief Fatigue Invention inventory (BFI-C) [J].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 2004, 27 (4) :322-332.

与癌症患者谈人参 篇5

一、人参的作用祖国医学认为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由正虚邪结所致。所谓正气虚弱,是指人体免疫功能低下。人参具有扶助正气、养阴生津,安神定志等功能。药理研究认为,人参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轻化疗、放疗所引起的毒副反应。如化疗常引起白细胞降低、肝细胞损害,而人参具有升高白细胞、恢复肝功能的作用;还可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稳定病情。需要指出的是,人参能提高机体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能力,但不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也无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只要服用得法,对肿瘤病人的康复是大有裨益的。

二、人参的选择常用的西洋参、生晒参、红参,均具补益之功,但又各有侧重。西洋参性凉,益气养阴、生津止渴;红参性温,补气温阳;生晒参性平,着重补气。患者可根据各自的体质及病情有针对地选用。若形体消瘦、口干、手足心热、颧红、烦躁,夜寐不宁、舌质红,则偏于阴虚火旺,可服西洋参补气养阴。若面色萎黄、气短乏力、容易疲劳、四肢不温、舌质偏淡、脉跳无力,属气虚及阳,可服红参补气温阳。如果阴虚、阳虚都不明显,则可服生晒参。西洋参价格较贵;红参性温燥,久服易于上火出血。而生晒参补气作用平和,价格便宜,长期服用无不良反应。

三、人参的服法生晒参隔水蒸5~10分钟、西洋参隔水蒸3~5分钟即可。待参变软后切成薄片,越薄越好。红参因含糖分,故蒸时尽量不要碰到水蒸气,可在煮饭时放锅盖上烘软,切成薄片。生晒参服法以泡茶或煎汤为妥。泡茶每次取参片3~5克,放人杯内(保温杯为好),一日之内反复冲兑,最后可把参片吃掉。煎汤取参片5~6克,加清水250毫升,用文火炖30~60分钟即可。西洋参泡茶一般不超过3克,煎汤可适当增加,口含每次1~2片。红参以煎汤为妥,一般需加用麦冬、五味子同煎,剂量每次5克左右,亦可含服。上述剂量可作为常规保健剂量,病情需要时可作相应调整。还有一种服法是把参片放人茶杯中,开水冲泡后盖紧,然后放入锅中水蒸20分钟,这样既可保持浓度,又可避免药效直接或间接地浪费。

癌症晚期患者的护理 篇6

1为患者创造食好的环境

1.1 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居住环境的好坏会使患者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因此病室应舒适、清洁、空气新鲜, 适当为患者播放电视、音乐以分散其注意力, 缓解疼痛, 使患者保持乐观情绪。

1.2 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护士应以热情、亲切、诚恳的态度与之接触, 主动介绍环境, 用文雅的举止, 稳重熟练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产生安全感。

1.3 创造家庭环境

允许患者家属在病房陪伴患者, 与患者交谈, 做患者喜爱吃的饭菜, 使患者有家一样的感觉, 从而减轻患者的寂寞感, 让家属陪患者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

2舒适护理

2.1 疼痛护理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让每一个癌症患者无痛苦”, 此时医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减轻患者的疼痛, 给予大剂量的吗啡ACP止痛, 消除患者对疼痛和死亡的惧怕。

2.2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有些患者由于化疗及长期输液会出现静脉炎, 出现红肿、触痛、逐渐出现血管变硬, 所致血管闭塞, 为了预防浅静脉炎, 护理人员应交替使用静脉, 避免重复穿刺同一根静脉, 严格掌握化疗药品稀释度, 控制滴数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还有些患者, 由于体内消耗呈恶病质状态, 自理能力丧失, 长期卧床可发生褥疮肺炎等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勤为患者翻身, 按摩受压骨突部位, 擦澡、擦背, 叩击后背, 协助排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3 合理饮食

由于放化疗的副作用, 患者常恶心, 呕吐无食欲, 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多进食高营养、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以补充机体消耗。同时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 防止口腔感染, 增加患者的食欲, 必要时静脉补液或少量多次输血, 提高机体免疫力。

3心理护理

3.1 患者心理护理

患者面对死亡可表现为五个不同心理阶段, 即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忧郁期、接受期,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阶段及性格, 心理承受能力给予相应的护理, 多关心体贴、理解患者, 尽最大可能满足他们的某个要求, 精心的照顾其生活, 给患者以支持, 尊重患者意愿, 为其减少机体的痛苦, 最后让患者满意地离去。

3.2 亲属心理护理

对患者家属的悲痛心情应予以理解和同情, 通过了解亲属的感觉, 给他们的心理支持。适当的鼓励他们与患者交谈并提前交代家属预备后事, 使患者在生命的最后一站安静、舒适而又尊严的度过。

4小结

癌症患者疼痛护理体会 篇7

1 疼痛的定义

目前广泛和公认的是国际疼痛研究协会 (IASP) 给出的定义:疼痛是伴随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生理和心理等因素复杂结合的主观感受。

2 疼痛的护理评估

2.1 数字分级法 (NRS)

评估工具是0~10数字疼痛强度评估量表实物标尺。由0~10数字等份标出的线性标尺, 0表示无痛, 1~3表示轻度疼痛, 4~6表示中度疼痛, 7~10表示剧痛。

2.2 面部表情评估量表法 (VAS)

用图画的形式将面容表情有高兴到极其痛苦分成6个等级, 适用于儿童和有认知障碍的人。

2.3 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 (VRS)

根据疼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将疼痛强度分4个等级:0级为无痛;Ⅰ级为轻度疼痛, 患者有疼痛但可以忍受, 能够正常生活, 随眠不受干扰;Ⅱ级为中度疼痛, 患者疼痛明显, 需使用止痛剂治疗, 睡眠受到干扰;Ⅲ级为重度疼痛, 患者疼痛剧烈, 不能够忍受, 睡眠受到严重干扰, 并可伴被动体位或自主神经紊乱。

3 癌症患者疼痛的给药护理

3.1 治疗原则

遵循WHO提出的癌症疼痛控制的三阶梯治疗原则, 其含义是根据患者疼痛轻、中、重不同程度分别选择第一、第二、第三阶梯止痛药物, 第一阶梯是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非阿片类药物;第二阶梯是以可待因为代表的弱阿片类药物;第三阶梯是以吗啡为代表的强阿片类药物。

3.2 给药方法

口服、按时、按阶梯、个体化、注意细节。

3.3 止痛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3.3.1 便秘

发生率为90%~100%, 是阿片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 不仅在用药初期出现, 而且还会持续存在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整个过程中, 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不因患者长期使用而产生耐受。为了预防便秘, 应叮嘱患者多饮水, 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如芹菜、韭菜。叮嘱多活动, 促进肠蠕动。在使用阿片类的药物时, 遵医嘱给予患者预防便秘的缓泻剂, 如麻仁润肠丸、番泻叶等;如出现便秘, 可增加缓泻剂的剂量;重度便秘的患者可用强效泻剂, 如硫酸镁、乳果糖等, 必要时可给与患者灌肠。

3.3.2 恶心、呕吐

阿片类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一般发生于用药初期, 其发生率为30%, 多数在47d内缓解。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时首先应排除其他因素所致, 以免延误病情。阿片类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通常会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而逐渐减轻, 并且完全消失。在开始用药的1周内, 最好预防性的给予止吐药物如胃复安等。如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持续1周以上, 需减少阿片类药物剂量, 或更换药物, 或改变用药途径。

3.3.3 镇静、尿潴留、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变化。如发生尿潴留可用诱导排尿、局部热敷、膀胱区按摩等方法, 必要时导尿。需强调的是阿片类药物中毒所致呼吸抑制时不宜给予氧气吸入, 特别是高浓度氧气。

3.4 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的护理

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粘贴部位, 不是“哪痛贴哪”, 应选择体毛少、干燥、平坦的部位, 如前胸 (锁骨下) 、后背、大腿内侧、上臂内侧;粘贴前要清洁皮肤, 要用清水, 不能用肥皂清洗或酒精擦拭, 更换贴剂时应重新选择部位, 保护皮肤。贴剂局部不要直接接触热源, 这样会加快药物释放的数度。

3.5 对癌痛患者的指导

指导患者首选口服药物, 它是无创伤的给药途径, 相对安全。尽量避免肌内注射, 不仅出院后用药不方便, 吸收不可靠, 而且会给患者带来疼痛和创伤。

3.6 对患者 (包括家属) 的疼痛教育

患者怕成瘾, 往往不敢使用止疼药物, 我们要告诉患者阿片类药物发生医源性成瘾性非常少见, 有资料表明成瘾性低于4‰。当然长期应用阿片类药物会产生生理依赖和耐药性, 但不能与成瘾性相混淆。生理依赖是阿片类药物的药理特性之一, 亦称戒断症状, 一般在突然停药或使用阿片类药物拮抗剂纳洛酮时出现, 典型症状为焦虑、易怒、出汗、寒战、鼻溢、腹痛、恶心、呕吐等。患者出现生理依赖按照阿片类药物规范化撤药方案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患者产生耐药的最初表现是一定剂量的药物作用时间缩短, 我们应指导患者合理、正确调节药物的剂量, 按照药物原有剂量的25%~50%逐渐增加。

4 癌症疼痛的非药物治疗

4.1 物理疗法

包括皮肤刺激 (冷敷、热敷、湿敷、按摩、震动等) 、锻炼、固定术、经皮电神经刺激、针灸疗法等。

4.2 创伤性非药物疗法

包括姑息手术方法、麻醉方法、神经外科方法等。

4.3 社会心理干预

社会心理干预方法采用认知和行为技术帮助患者得到疼痛被控制的感觉。转移或分散注意力、放松和意念想象事故常用的方法。目前有专门为癌症患者设计的冥想音乐磁带, 用于提高睡眠质量、缓解疼痛、保持身心舒适。晚期癌症患者往往伴有持续性顽固性的疼痛, 盼望有效药物止痛。护士可在使用止痛剂时向患者说明药物的止痛原理, 效果如何显著等暗示性语言以提高止痛效果[1]。

5 生活护理

对有癌性疼痛的患者进行护理时, 要保持病区环境安静, 尽量减少患者的搬动, 要注意适当的活动, 不断改变患者的体位, 促进受压局部血液循环, 预防压疮[2]。

护士在疼痛治疗中起到组织、协调、教育的作用。因此, 护理人员应用疼痛护理知识, 指导教育患者及家属, 使癌症患者真正“无痛”, 有效的提高生活质量。

6 小结

医护人员在对癌痛患者的疼痛护理过程中, 要准确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 不仅要客观地判断疼痛是否存在, 还要确定疼痛的程度。护士在用药前必须根据患者个体疼痛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 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才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摘要:癌症患者会伴随着很多症状, 疼痛是常见的症状之一, 它不仅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 使其功能减退, 还对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影响, 使其生活质量降低。护士通过疼痛评估、疼痛护理, 给予患者及家属及时、正确的指导、宣教, 使患者真正的“无痛”, 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癌症,疼痛,护理

参考文献

[1]王晓雯, 王朝霞.56例癌性疼痛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 2011, 9 (25) :2300.

癌症患者的健康指导 篇8

护患沟通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开展健康指导的前提。护士只有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才能取得其信任, 从而获得有关患者的全面信息, 并以此为依据, 为患者制订各方面的健康指导。健康指导内容要有针对性, 主要是指护士应从收集到的护理资料中认真寻找护理问题, 针对护理问题确定健康指导的内容。

1 入院健康指导

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首先介绍病区环境、住院须知、作息时间、主管医生,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病房内的各项设施, 带领患者做各项检查, 了解患者病史。并以同情、安慰、鼓励的语言和举止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使其积极调整心态, 尽快适应医院环境, 安心住院治疗。

2 心理护理

许多患者都希望对自己所患疾病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护士要及时利用医院这种特殊的环境和患者求医的迫切心理, 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告知有关疾病和治疗的信息及提供与患者身心有关的医疗和护理知识,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疾病, 使其得到精神上的鼓励, 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因癌症病程长、病情重、病死率高, 患者往往表现出紧张情绪, 甚至产生恐惧心理, 对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足, 有时不能主动配合检查和治疗。因此在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 护士应做好解释工作, 做到操作前合理解释, 正确指导, 操作中进行心理安慰, 适当承诺。操作后及时反馈, 可以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 取得治疗配合和信任。患者有疑虑时要耐心解释, 认真对待, 及时处理, 讲明医患合作、情绪稳定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使患者消除恐惧心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当出现病情变化时及时进行诊视, 让患者感到医护人员对他的重视程度, 满足患者被尊重、被爱护的心理需要, 真正成为患者的知心人。要多运用有利于恢复健康的语言, 传递有利于恢复健康的信息, 从而使护士和患者之间的交流更加融洽, 健康指导也更加有效。

3 住院期间的健康指导

责任护士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时间, 为患者讲授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必要时运用适当的工具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 包括口头讲解、图文宣传、书籍材料、视听材料、示范训练等。组织游戏活动, 让患者在活动中相互鼓励, 建立自信和归属感。治疗方案确定后, 责任护士应及时向患者及家属告知, 并向家属如实告知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及预防措施,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患者明确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配合及注意的事项。

3.1 放疗患者的健康指导

(1) 治疗期间保持治疗部位皮肤清洁、干燥, 选择宽大柔软的全棉内衣, 禁用碱性强、刺激性大的肥皂及碘酊、乙醇等刺激性消毒剂擦洗照射野。外出时, 照射野皮肤防止日光直射。 (2) 照射区皮肤瘙痒、红肿, 可外涂三乙醇胺乳膏 (比亚芬) , 每日2~3次, 外敷范围超过照射边缘处1 cm~2 cm, 涂抹后以指尖轻柔按摩1 m in, 使药物尽量吸收。每次外敷药物前将原有药物残留用无菌棉棒沾生理盐水擦拭干净。 (3) 局部皮肤出现破溃 (干性及湿性脱皮) 则以表皮生长因子 (金因肽) 喷洒破溃处, 每日2~3次。 (4) 药物治疗:胃肠道黏膜有损伤者可以给予奥美拉唑、甲氰咪胍、思密达等胃肠黏膜保护剂, 食欲不振时可使用甲地孕酮, 恶心呕吐可使用阿扎司琼等止吐剂。 (5) 每周查血象:白细胞低于4.0×109/L, 血小板低于80×109/L时应暂停治疗, 减少外出, 应用升白细胞、血小板药物, 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6) 脱发:告知患者可能出现脱发, 2个月后毛发可以再生、恢复, 使患者有所准备, 消除顾虑。 (7) 放射标记模糊不清时要及时请医生补画。 (8) 饮食:提倡营养丰富的食物, 进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 并少量多餐, 放疗期间多饮水。忌用辛辣、油腻食物。

3.2 化疗患者的健康指导

帮助患者掌握有关化疗知识及一般性自我护理常识, 使其在稳定的情绪下接受化疗, 增加其对化疗的耐受性。患者初次用药应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其恐惧心理, 并着重说明所用药物的治疗作用、用药时间、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副反应, 告知患者注药时如有疼痛或异常感觉, 立即告诉护士。 (1) 恶心呕吐是化疗药物最常见的毒副反应, 可发生于数小时后或数天, 可使用止吐剂帮助患者减轻症状。 (2) 必要时于化疗同时给予甲地孕酮, 可增进食欲, 减少化疗反应, 提高对化疗的耐受性。 (3) 给予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要少而精, 忌辛辣油腻食物, 不必强求患者多进食, 给予稀饭、清汤、粥等, 多食蔬菜和水果, 多饮水。 (4) 血常规、肝功生化检查:定期检查血象, 告知患者检查的内容及意义, 异常时使用药物治疗或停止化疗。

3.3 疼痛患者的健康指导

癌症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疼痛的折磨, 患者大多自感身心疲惫, 多数还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因此, 应加强各项基础护理, 注意患者皮肤、口腔、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的护理, 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教给患者一些有关治疗疼痛和止痛的知识, 帮助患者用不同的观点来看待疼痛, 开发克服疼痛的技巧, 帮助他们改变对疼痛的反应。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 如抗癌协会、病友支持组织、宗教信仰等, 争取亲人、病友、朋友及社会的支持, 用积极的心理情感, 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

护士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 通过语言沟通或观察患者的面色、体态以及各项生命体征等客观表现, 判断疼痛是否存在以及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并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于耐受力强者可采取谈心或听音乐的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 耐心倾听患者讲述, 交流其感兴趣或关心的问题, 让家属、亲友对患者多关心、体贴支持等, 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睡前提供晚间护理, 协助洗漱、泡脚, 尽量减少患者白天睡眠时间, 防止夜深人静时疼痛的感觉更为明显。

癌痛与患者的精神状态有密切的关系, 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均能降低对疼痛的耐受力。在用药的同时做好心理护理, 以主动、热情、关心、鼓励支持的态度, 听取患者对疼痛的主诉和要求, 以制订相应的健康指导。此外, 创造良好舒适的治疗环境, 包括病室安静、清洁、光线充足、室温适中、空气新鲜等, 减轻对患者的刺激, 以协同药物作用, 提高止痛效果。保持环境安静舒适, 减少疼痛刺激, 争取家属配合可以帮助患者解除痛苦, 恢复健康。把有关疼痛、疼痛的评价、使用药物及其他缓解疼痛的方法告诉患者及家属, 纠正患者的错误观念;还应解除患者对药物成瘾或药物耐受性的恐惧, 让患者积极参与自我护理。

4 出院健康指导

患者出院前责任护士应给予出院指导, 目的是巩固住院治疗及健康指导的效果, 介绍疾病的一般知识, 指导患者在家休养期间对疾病的预防及自我防护措施。告诉他们随着科学的发展, 治疗癌症的方法会越来越多, 有治愈的信念才能出现奇迹, 帮助他们减少、消除不良刺激, 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建立起有利于治病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1) 责任护士向患者进行出院后的有关休息、营养、饮食、用药健康指导, 明确告知患者药物的用量、用法、注意事项等。 (2) 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戒烟酒, 合理安排日常生活, 保持情绪稳定。 (3) 适当地增加运动, 根据患者的病情, 注意运动的方式和运动量, 以无疲劳感为度, 达到增强体力的目标。保证充足的睡眠, 注意保暖, 预防感冒, 提高患者自我防护能力。 (4) 告知患者出院后要定时进行电话随访, 询问患者恢复情况, 并给予相应的健康知识指导, 督促患者定期复查肝功、生化、血常规、CT等。

癌症患者疼痛的合理用药 篇9

癌症治疗, 尤其对于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 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为帮助患者坚持完整放疗和化疗, 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提高生活质量, 20世纪80年代, WHO提出“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 其中心内容就是提倡按阶梯给药、无创给药、按时给药和给药剂量个体化。

1.1 按阶梯给药

根据癌症患者的主观疼痛现象, 分为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三个层次, 分别制定止痛方法。第一阶梯:轻度疼痛给予非阿片类止痛药, 如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 本类药物无成瘾性, 无镇静安眠作用。第二阶梯:中度疼痛给予弱阿片类药与非阿片类止痛药, 如可待因、曲马多及高乌甲素等。第三阶梯:重度疼痛给予阿片类止痛药, 如吗啡。

在具体应用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是否从第一阶梯开始给药, 一定要先明确患者疼痛的程度, 对于中度疼痛可以直接进入第二阶梯治疗, 而不必机械地先从一阶梯药物开始。 (2) 要合理选择止痛药。如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s) 时, 就最好改用环氧化酶-2 (COX-2) 选择性抑制剂, 用非阿片止痛药效果不佳或出现中重度疼痛时, 应及时改用阿片类止痛药;在选择阿片类止痛药时, 首选阿片受体完全激动剂, 如吗啡缓释片。如果不能耐受吗啡便秘、恶心、呕吐、幻觉等不良反应或肾功能不全、吞咽困难、口服用药依从性差的患者, 可以用芬太尼透皮贴剂, 但此药不宜用于需迅速频繁滴定止痛的难控性重度疼痛。 (3) 合理联合用药。联合用药是提高止痛疗效的重要方法。NSAIDs与阿片类止痛药联合应用, 即外周性止痛药与中枢镇痛药联合应用, 可以协同增强止痛疗效, 同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止痛药与三环类抗抑郁药、抗惊厥类药、局部麻醉类药、NMDA (N-甲基-D-天冬氨酸) 受体阻断剂等药物合用时, 可以提高神经痛的止痛治疗效果。联合用药要注重个体化原则, 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合理选择联合用药方案。 (4) 控制突发性疼痛。尽管疼痛多为持续性慢性疼痛, 但约半数以上的癌症患者可能在1 d中出现1~3次较明显的突发性或暴发性疼痛。在用控释止痛药的同时, 应该备用速效或短效止痛药。可根据患者情况及医疗条件选择口服、口腔含剂、皮下注射、静脉注射、自控药泵等方法给药。

1.2 无创给药

癌痛药物治疗原则之一是口服给药, 尽可能避免创伤性给药途径, 以便于患者长期用药。我国长期形成的麻醉药品用药习惯是将度冷丁注射剂作为有效镇痛药用以缓解慢性疼痛, 而肌肉注射给药方式, 属于创伤性给药。WHO重点推荐使用的止痛药是吗啡, 而我国度冷丁的消耗量居高不下, 吗啡的消耗量较低, 如2000年我国吗啡消耗量只占全球总量的0.77%, 而发达国家人均用量是我国的171.4倍, 发展中国家人均用量是我国的29倍。

1.3

按时 (3 h~6 h) 给药, 而不是按需 (只在疼痛时) 给药临床实践证明, 如果患者出现疼痛时, 及时、按时使用镇痛药, 不仅可以收到良好的镇痛效果, 而且可以选择镇痛强度低的药物, 使用最小剂量。如果等到疼痛剧烈时使用镇痛药, 患者就要遭受疼痛的折磨。如果长期得不到镇痛治疗, 癌症患者易出现因疼痛导致的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 表现为痛觉过敏和异常疼痛等难治性疼痛。

1.4 给药剂量个体化

即按量 (止痛剂量直至患者疼痛消失) 给药, 而不是定量给药。临床实践证明, 阿片类镇痛药的用量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少数癌症患者镇痛治疗需要高剂量。阿片类镇痛作用强, 长期用药无器官毒性作用。当患者疼痛因肿瘤进展而加重时, 可通过增加剂量提高镇痛治疗效果, 用药量无最高限制性剂量, 即阿片类镇痛药无封顶效应。我国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行“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的, 为推行这个指导原则, 我国几次调整了麻醉药品使用政策, 如1998年出台的《关于癌症病人使用吗啡极量问题的通知》, 提出吗啡使用不受药典中关于吗啡极量的限制, 即吗啡使用无极量, 体现了个体化给药原则;2002年实施了癌症患者申办麻醉药品专用卡的规定, 使麻醉卡由1个月更换1次改为2个月更换1次, 放宽了控、缓释剂型的一次处方剂量, 每张处方可以开15 d用量, 强调了以患者实际需要为准的个体化用药原则。

2 癌症治疗时还应注意的其他几个问题

2.1 应该完全消除疼痛

临床上, 对癌症患者进行治疗的目的是消除疼痛, 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让癌症患者在不痛的状况下睡眠, 是对癌症患者镇痛治疗的最低标准。

理想的镇痛目的是让癌症患者在不痛的状况下休息、活动、工作。绝不能满足于癌症患者疼痛的部分缓解, 必须追求疼痛完全消除。

2.2 不应该只对晚期癌症患者使用最大耐受量

对于任何重度疼痛的患者, 无论癌症临床分期早晚、预计生存时间长短, 只要镇痛治疗需要, 都应使用最大耐受量阿片类镇痛药, 而不能只对即将死亡的晚期癌症患者使用最大耐受量。

2.3 避免严重的不良反应

防止和减轻不良反应是合理使用止痛药的重要方面。对需要长期用NSAIDs患者应避免超量用药, 并推荐使用COX-2选择性抑制剂。便秘是阿片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 通过调整饮食、多饮水或用缓泻药等方法预防性治疗可以减轻或者避免;呕吐、镇静等不良反应大多是短暂和可耐受的, 一般出现在用药的最初几天, 数日后多自行消失。不应一出现不良反应就停药。当患者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时, 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更换止痛药, 或改变给药途径。

2.4 应改变阿片类药物一旦使用就无法停用的观念

在医疗实践中, 只要癌症患者疼痛病因得到控制, 疼痛消除, 随时可以停用阿片类镇痛药。当吗啡日用量为30~60 mg时, 突然停药一般不会发生意外, 对长期大量用药的患者逐渐减量停药也不会发生意外。逐渐减量停药的具体做法是:在最初的2 d内减量25%~50%, 之后每2 d减量25%, 直至日用量为30~60 mg时停药。在逐渐减量过程中, 应观察癌症患者有无疼痛症状出现, 若出现疼痛症状, 应进一步缓慢减量, 避免停药太快出现疼痛症状及戒断症状。

2.5 应改变阿片类药物不能用于肺癌患者的观念

有人认为阿片类药物具有呼吸抑制的副作用, 不能用于肺癌患者疼痛的治疗。实际上, 肺部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是外周性病变即肺部病变所致, 而阿片类药物本身不加重肺部病变。同时, 阿片类药物对呼吸中枢抑制的副作用, 一般仅发生在用药过量或肾功能不全导致药物蓄积时。

2.6 应改变阿片类药物长期使用会产生精神依赖性的观念

癌症患者的饮食调理 篇10

现在已经过去23年了,但她还是好好地活着,而且活得很潇洒。向她取经的癌症病人很多,原来她的法宝有二:一是精神因素,她从不悲观失望,总是以乐观精神来看待人生;二是她的饮食调理得当,20多年来的经验,使她几乎可以写出一本有关“癌症患者饮食调理”的书,她的主要经验是:

1.摄取充足的热量与蛋白质,维持机体的氮平衡——在一般情况下,一个60公斤体重的患者,每天从饮食中应摄入的热量为2400~3000千卡。同时,膳食中要满足构成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蛋白质的供给。衡量膳食蛋白质是否充分及优质蛋白质的含量,主要要看其中氨基酸的搭配是否全面而适当。人体所需要的8种氨基酸,只能由食物来提供。优质蛋白质的主要食物来源有牛奶、鸡蛋、鱼虾、肉类、家禽和豆制品等。癌症患者在化疗、放疗时要交替多吃,以补充身体对蛋白质的需要。

2.多进食富含维生素A、C的食物——维生素A的主要功能是维持上皮组织正常结构,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调动机体抗癌的积极性,抵抗致病物侵入机体。对癌症患者来说,维生素A的摄入必须高于常人50%~100%。

国外医学研究表明,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能增加细胞中间质功能,是组织癌细胞生成扩散的第一道屏障,并认为摄入大量维生素C能增强机体的局部基质抵抗力和全身抵抗力,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多项研究发现,每天大量服用维生素C能够抑制癌细胞的发展,维生素C能增强人体产生抗癌物质干扰素。干扰素具有抑制病毒以及抗肿瘤发展的多种生理活性,既能抑制癌细胞的增生,还可防止癌细胞的扩散。

3.少食多餐——癌症病人,特别是在化疗和放疗过程中,消化系统会出现一系列的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此时要采取少食多餐的进食方法,将一日三餐改为一日五餐,并且增加一些体积小、热量高、营养丰富的食品,如点心、面包干、鸡蛋、巧克力等。若呕吐较厉害时,首先要让病人安静,不要恐慌,不耍害怕吃后呕吐,应吐后再吃,吃一口算一口,多吃一口食物,就能多获得一口食物的营养,多增加一份抵抗疾病的物质力量。

4.对症调理饮食——对厌食的病人,可在饮食中增加一些调味品,增鲜提味,增进食欲。如厌食某种食物,可用另一种食物取代,以改变其口味,避免恶心、呕吐。

刚动过手术的病人,有时在进食时易呛食。此时可食无渣流食,如牛奶、豆浆、藕粉、油菜、肉汤挂面、大米粥、蒸蛋羹、水果泥、菜泥等,细嚼慢咽即可避食呛食。

让抗癌食物成为你进食中的主力军

这位与病魔奋战了20多年的“抗癌英雄”的拿手法宝是在进食时每餐都吃一些国内外公认的效果卓著的抗癌食物,例如:

A、番茄——研究发现,番茄中的番茄红素,可以降低患癌的风险。西瓜和杏也含有番茄红素。番茄红素是一种抗氧化剂,能够抑制某些致癌的氧游离基。

番茄红素也存在于番茄制品中,包括番茄汁和番茄酱。

B、绿色蔬菜——研究显示,深绿色的多叶蔬菜能预防许多种癌。菠菜、芥兰菜和深绿色的生菜等都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包括β胡萝卜素、叶绿素和叶黄素。通常,蔬菜的绿色越深,抗氧化剂的含量就越多。

C、刺激性的食物——大蒜、洋葱和青葱等葱蒜类蔬已证实含有大量具有抑制癌细胞扩散的化学物质。

德国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一种名为阿育尼(ajoene)的大蒜化合物对恶性细胞有毒杀功效,并且能促进免疫功能,从而对已经存在的癌肿产生抑制作用。

D、柑桔类水果——美国毒理学专家阿伯特、皮尔森把柑桔类水果称为万能防癌水果,研究证明这类水果含有许多种已证明能在动物体内遏制各种强力致癌化学物质的天然物质,例如类胡萝卜素、类黄酮等。

E、十字花科蔬菜——十字花科的各种蔬菜,例如大白菜、卷心菜、花椰菜、孢子甘蓝、芥兰花、芥兰菜、芥菜和萝卜等,都有抑止癌细胞扩散的功能。但吃十字花菜科的蔬菜最好生吃,或者只是煮得半熟。如果煮得过久,会把菜中具有抗癌作用的化合物吲哚(indole)破坏。

F、大豆——大豆含有至少5种可以抑制癌肿的化合物。在以动物为对象的研究中,发现这些化合物能减缓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速度,从而阻止某些癌症癌细胞的扩散。

干的豆和罐头豆,包括毛豆、兵豆、四季豆、青刀豆、菜豆、黑豆、赤豆和白豆,也含有防癌功效的物质。美国加州的一项研究显示,每星期都吃豆及豆制品的人,死于胰腺癌及淋巴结癌的可能性比那些每星期吃豆不到一次的人低了40%。

除此之外,有抗癌作用的食物还有荠菜、甲鱼、番茄、山药、黄花菜、胡萝卜、白木耳、百合等。海带、海藻、海蜇等海产品,既可软坚散结,又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妇科癌症患者化疗的护理 篇11

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 本科共收治癌症化疗患者108例, 均为女性, 年龄22~65岁, 其中子宫内膜癌32例, 卵巢恶性肿瘤18例, 子宫颈癌51例, 绒毛膜癌7例。均采用联合化疗方案, 大剂量使用紫杉醇、顺铂、5-Fu等抗肿瘤药物。108例患者呕吐反应均较明显, 除采用联合给药止吐 (甲氧普胺+苯海拉明+地塞米松+地西泮, 或5-HT3受体拮抗剂+甲氧普胺+地塞米松) 外, 重点加强护理工作。

2 护理措施

2.1 护理前准备

①化疗前评估:收集患者一般资料, 在化疗前对患者的年龄、心理状态、生活习惯、体质状况及疾病史做初步的分析, 针对有情绪化的患者尽可能安排单人房间或小房间, 并让亲人和朋友多陪伴, 以分散其注意力;对于有过化疗经历的患者, 要详细了解以往化疗期间是否出现过恶心呕吐, 以及出现的时间、频率、程度和使用止吐药的情况, 对待这类患者要强调化疗对于疾病治疗的重要性, 以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②熟悉化疗药物和用药方案:护理人员应该熟悉各类肿瘤药物的来源、化学结构、作用途径、药物性状、用法用量, 以及药物作用机制、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禁忌证等;确保按时准确安全的用药, 并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毒性反应, 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不同化疗方案、不同剂量、不同药物甚至不同用药时间对患者呕吐的程度也不甚相同。研究表明, 顺铂用药时间, 与上午输注相比, 下午16:00~20:00点给药, 患者耐受性更好, 毒性更低[1]。联合化疗与单一化疗、大剂量与小剂量、高致吐药和低致吐药相比较, 前者均较后者更容易发生恶心呕吐。联合化疗方案中, 大剂量使用紫杉醇、顺铂、5-Fu等抗肿瘤药物时, 患者的呕吐症状均较明显。因此, 护理人员应熟悉患者所用的化疗方案, 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及时做好相应的护理。

2.2 心理护理

在化疗前对首次接受化疗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向其解释化疗的重要性、方法, 以及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使患者对化疗有一定的认识。但也不必过于强调恶心呕吐的严重性和处理方法, 以免造成患者的紧张心理, 产生不良效果。对于曾经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患者需做好心理疏导, 帮助分析致吐的原因, 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使其建立信心。对于恶心呕吐的患者应帮助采取合适的体位, 仰卧且头偏向一侧, 使呕吐物吐入容器里, 避免呕吐物误吸而引起窒息。同时, 给患者以安慰, 指导自我放松生物反馈放松训练, 以达到思想放松[2]。训练时间不超过30s, 使患者肌肉处于平衡松弛的正常状态, 以促成积极的心理状态, 增加控制紧张反应的能力。药物联用也可以起到控制恶心呕吐症状的目的。

2.3 饮食护理

癌症患者化疗期间食欲不振者占94.6%, 而发生恶心呕吐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抑制消化腺分泌和胃肠平滑肌的蠕动, 直接抑制消化功能, 更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应指导患者在化疗期间选择清淡、碱性、易消化的食物, 多进食流质、半流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及高膳食纤维的食物, 如大豆类、蔬菜等, 选择适合患者口味的食物, 避免油腻、辛辣之品, 鼓励患者多食少餐。注意食物的温度, 食物温度过高由于气味过重更容易引起呕吐, 食物温度过低对胃肠造成刺激易引起痉挛而导致腹胀也易引起呕吐。食物温度应接近室温。进食与化疗时间间隔>2 h, 可减轻恶心、呕吐症状。患者进食顺利, 可使心理上得到满足, 从而增加信心, 也能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

2.4 家属配合

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是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的保证。患者食欲不佳时焦虑不安, 必会影响家属的情绪, 而家属的情绪变化又可直接影响患者, 加重患者痛苦的情绪障碍, 不利于疾病的康复。为了保证癌症患者化疗的顺利进行,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 应把心理干预的对象扩展到患者家属, 通过家属给予一些必要的保证及支持, 使患者增强化疗的信心, 同时可以使患者心理上得到极大的安慰。

3 结果

本组108例患者, 化疗期间无一例出现严重的呕吐反应, 均顺利完成整个化疗疗程。

4 小结

护理干预的作用 一般来说, 处理恶心呕吐的最有效方法是使用止吐药物治疗, 但是针对呕吐原因的分析, 尤其是预期性恶心呕吐, 也受到心理及精神因素的影响。要完成全部疗程的化疗, 非药物性干预及护理支持必不可少。

总之, 在患者化疗前作好护理评估, 熟悉化疗方案, 以及掌握用药时间, 在使用止吐药的同时给予护理支持和非药物性干预等护理措施, 可以减轻患者的化疗反应。

摘要:目的总结妇科癌症患者化疗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本科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108例化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8例患者, 化疗期间无一例出现严重的呕吐反应, 均顺利完成整个化疗疗程。结论给予护理支持和非药物性干预等护理措施, 可以减轻患者的化疗反应。

关键词:妇科,癌症,化疗,恶心呕吐,预防,护理

参考文献

[1]陈金凤, 李红, 胡雪慧, 等.癌症化疗病人的消化系统症状观察及饮食护理对策.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1) :42.

上一篇:低碳经济下的物流管理下一篇:就业问题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