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物流经济

2024-10-26

欠发达地区物流经济(精选12篇)

欠发达地区物流经济 篇1

前言

在现阶段网络应用群体规模逐渐扩大的环境中,物流行业作为一项新兴的服务行业,其经济发展已然受到了我国在快速发展社会经济认知下的重点关注。在其行业发展过程中,不仅能有效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地区交通的道路建设,还能够通过其产业性质来协助企业降低其物料运输成本,完善社会经济布局分工。而在此影响下,也可以使物流行业科技化程度更为先进,制度更加规范,工作流程更具效率。因此,现阶段物流经济已不再局限于定点区域发展,而是制定了扩大其服务范围、完善服务体系的长远目标。欠发达地区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其物流经济发展的动向也已然成为物流行业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构成部分。

一、欠发达地区物流经济存在的缺陷

(一)企业规模小,布局缺乏合理性。由于欠发达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致使物流行业在该类区域当中的发展空间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继而造成其经济发展的缺陷。其主要体现在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和物流涉及区域布局缺乏合理性等方面上。其中,物流企业规模小,可导致企业内部缺乏较具规范化的企业制度、服务方案、专业人员等,在此影响下,则极有可能出现实际物流运输过程中因制度不完善或混乱而严重影响运输质量的现象。而在运输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相关企业未能经规范化制度的指示而进行解决,这就导致在服务质量不到位的情况下,企业形象及声誉逐渐受损,继而使其在市场中失去竞争力,无法实现长远发展的目标。再有,因受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影响,致使其物流企业在相关区域的分布及布局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出现物流企业分布过度密集或过于稀疏等两极分化的现象。在此影响下,一方面会因物流企业缺乏合力而致使其在部分区域中难以大规模地发展,导致其物流运输成本增加,无法完全获取物流运输中应得的利润;另一方面来说会导致物流企业多集中于同一区域内共同发展,继而致使其地区的物流经济出现竞争压力过高、经济资本严重流失等现象,使其企业获得的利润大大减少。从而不仅不利于物流行业经济的全面发展,还无法对区域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二)政策不完善,发展积极性不足。在欠发达地区的物流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支持力度不足及人才投入积极性较低也是其整体发展缺陷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不便利一向是阻碍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因素,而其在物流行业经济发展中则起到了更具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在交通不够便利的环境因素影响下,则更难以保障物流运输过程中的时间和安全,继而使其物流行业在区域运作中无法充分发挥自身行业的优势和特性。再者,由于受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影响,人们对其工作需求程度不高。在此长期影响下,则会致使相关企业不愿对物流发展作进一步的投资,而该区域的人们也无法享受物流便利,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该区域的物流经济发展。而深究其形成因素,则可知与其当地政府政策支持息息相关。由于多数政府部门对于物流行业未持支持态度,而着重于发展当地经济。因而,自然也不会对物流行业及其涉及交通部分提供相应的支持,这就导致其在经济发展当中受到了相当的阻碍。还由于欠发达地区本就对高素质人才缺乏较强的吸引力,而在交通、政策、生活环境、发展空间等方面的消极影响下,则导致专业人才更不会将欠发达区域作为就业首选。最终出现专业人才严重流失或是缺乏人才资源等情况,使其从根本上失去了在欠发达地区市场中的竞争基础。

(三)物流起步晚,技术设备较落后。由于物流行业在我国仍属于一项新兴服务行业,其在发达地区中都还处于不断完善的发展现状中,而在欠发达地区更多地还处于刚起步的状态中。这就导致其物流行业在其发展中缺少了与时俱进的运作技能与服务认知,而硬件技术设备落后及产业管理粗放便是此种缺陷的主要体现。在硬件技术设备跟不上现代物流行业发展脚步的基础上,则会导致其物流运输过程中极易出现疏漏,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并使其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中逐渐被淘汰。并且会由于缺乏专业化的企业运转策略,而出现恶性价格竞争、人员管理缺失、物流信息缺乏时效性等现象,进而严重影响欠发达地区物流经济的良好发展趋势。

二、欠发达地区物流经济发展思路

(一)完善配送网络。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影响下,各地区的经济、文化、风俗等方面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而在此环境影响下则为物流行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物流行业应该牢牢把握环境发展特质,将物流配送网络完善至全国各个区域中。而在欠发达地区的物流配送网络构建中,应该着重结合当地环境实际情况,创建辐射型物流的工作模式,以此充分发挥物流企业的集散功能,并实现其布局、影响范围、工作流程等物流工作方面的全面性及规范性。

(二)加强信息跟踪。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手机等科技产品的开发和使用也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这就导致了现代人群对于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物流行业也应充分了解当下客户群体需求,进一步完善物流信息化跟踪技术。进而可使客户能够准确了解物流活动信息,以此不仅可有效提高客户对于物流的体验感受。还对物流总体过程实现了透明化及安全保障价值,进而可进一步提高物流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挖掘产业价值。当下物流行业工作性质已不仅仅局限于实现运输及仓储服务质量而已,其在不断完善及发展的过程中已然发现有更多可应用的产业发展方向。这就要求物流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还需深入发现产业潜在价值,以探究更为全面的发展空间。在欠发达地区的物流经济发展思路扩展中,物流企业可更多地结合当地特色经济,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关系,以充分完善物流产业的应用范围及应用价值。

(四)重视专业管理。在我国与国际各国接轨越来越密切的过程中,物流运输频率的增加已然为物流行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且在我国交通条件日趋完善的环境中,各类客户群体对于高效率的物流质量也表现出了明显需求。在此影响下,实施物流行业专业化的管理道路已然成为现代化物流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物流行业应该严格规范行业发展制度,探究行业运营固定流程,并构建企业经营合理管理模式,以保证物流行业能有序且统一地发展。

三、欠发达地区物流经济缺陷解决措施

(一)扩大企业规模,优化服务质量。在欠发达地区实现物流经济长远发展的努力过程中,物流企业自身的努力是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在此认知基础上,物流企业应该确切地认识到自身企业基础建设对其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性,继而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需重视构建企业基础运作框架,积极吸引外来投资和各方面资源,并可加强与国际物流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以不断了解物流行业最新发展动态、扩大企业规模。从而可使物流企业符合社会经济现代化、科技化的发展需求,并且能使其在与时俱进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完善企业制度,可对规范化企业的构建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再者,物流企业间需要构建良性竞争机制,并可适当培养合作伙伴关系,做到互帮互助,共同发展。可以根据物流企业运输定位性质来选择合作伙伴,以构成完善的合作体系。例如可联合仓储、运输、物流跟踪、客户服务等企业,根据企业的不同性质使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共同打造优质的物流服务质量。在此努力下,不仅可使物流企业在自身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更重视对欠发达地区的物流行业开发。还可以通过其规范化的管理、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及全面性的服务质量等企业基础迅速地在相关地区实现有序、稳定、优质的物流工作开展。继而有效地提高了物流企业在欠发达地区的竞争力,使其经济能够顺利地实现长远发展的目标。

(二)政府提供支持,完善相应政策。若想保证物流经济可在欠发达地区实现长远发展的目标,那么则要求相关政府应该正视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潜在经济效益,并积极落实相关支持政策,以为其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其过程中,首先需要相关政府详细了解物流行业的工作性质、发展状况等信息,并以此作为依据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然后可在此基础上确定对物流企业的资金合理配给方案,以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经济及市场上的支持力量;其次,相关政府可构建奖罚制度和鼓励政策,其中可通过有偿补助的形式来实施对物流企业的资金支持,并规范物流行业的价值管理,将其行业发展列入整体经济发展方案中。以此起到为物流企业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引导行业良性竞争、稳定物流行业市场地位等作用。进而可使物流行业在区域发展中得到一定的支持,并提高自身市场竞争积极性,还可有效约束其市场不良竞争现象,使其能够迅速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并有效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最后,相关政府还可积极帮助物流企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可通过构建专业信息发布平台、重点培养潜力企业、提高专业人才引进等方法。以有效地促进物流企业完善自身运营设施,继而为欠发达地区物流经济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改善信息平台,加强科技支持。在现代化经济社会的影响下,物流企业也需积极改善传统运作模式,以提升整体的服务质量。信息化跟踪是现阶段物流行业中可有效保障运输安全性及提升客户体验感受的科技手段。所以,物流企业在欠发达地区发展过程中,也应重视当地信息化平台的构建,使其企业能够对分散且处于活动状态下的物流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继而可在实现企业经营信息集成化的同时,还能准确地了解物流运输的实时动态,以为客户提供更为现代化及高效率的物流服务质量。从而可有效提升物流企业的企业形象,并在其科技化的支持下能紧跟时代发展脚步以实现经济长远发展目标。

四、结语

我国物流行业在现阶段虽然在逐渐向信息化、现代化的方向全面发展,且其良好成效已初见端倪。但在涉及范围广、企业规模大等总体方面发展的体现上仍出现略有不足的现象,值得深入探究以进一步提高物流经济发展水平。在此认知基础上,可见欠发达地区的物流经济发展也是总体物流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关注区域。但其在现阶段的发展中仍存在着相当的缺陷,若想改善此种现象,则需要求物流行业相关人员深入探究物流经济的发展思路,并在优化企业服务质量、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加强构建信息平台等多方面的努力下,对其欠发达地区的物流经济发展起进一步的推动作用。继而可真正实现物流行业总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强而有力的行业力量。

摘要:在当下各大购物网站崛起、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环境影响下,物流行业已然成为具备较高市场竞争性的新兴行业,其物流经济的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的推动也起到不容小觑的作用。虽然现阶段物流产业在发达地区已构建完善的区域网络体系及经济发展体系,但在欠发达地区因受交通、地理位置、经济等多因素的影响,仍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发展缺陷。本文通过详细解析欠发达地区物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缺陷,针对现阶段经济发展现状思考物流经济未来发展思路,并提出解决措施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物流经济,欠发达地区,缺陷,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宁.我国物流经济管理模式发展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

[2]陈萍.生态文明建设下的农村物流经济发展转变探讨[J].农业经济,2015.12.

[3]常春.探讨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与战略发展决策[J].商场现代化,2016.7.

[4]王晓秒.欠发达地区物流经济缺陷与解决措施[J].新经济,2015.3.

欠发达地区物流经济 篇2

发达地区乡镇和经济欠发达乡镇是两个概念。总体说来,欠发达地区因为信息少,资源少,渠道窄,所以人肪关系、任人唯亲现象反而显得多,因为可选择的机会较少。为了入公门,选择最偏远乡镇是你保守的个人想法,但还要靠运气。道理显而易见,因为你所想到的,也是别人所想到的,特别是一些官二代更想到的,因为他们整体(不指个别)水平会略为低下,所以他们只有过了笔试才能有机会,入去后几个月就外向借调,继而调动,这就是关系的力量。所以,你要祈祷的是在笔试挤掉他们,不然就是他们面试挤掉你。

欠发达地区物流经济 篇3

(一)从客观上来看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缺乏吸引人才的魅力

1、资本流动规律决定了人才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是在利益的驱动下进行的。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资本的流动总是从资本获利少的国家和地区向资本获利高的国家和地区流动,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资本同样是从获利少的部门或企业流向获利高的部门或企业。人力资本的流动仍然要遵循这一规律。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地区相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资本的收益率高,正因为这样人力资本也总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高素质的人才更是如此。目前内蒙古留住人才的形势十分严峻,尤其是企业难度更大。

2、人力资本的流动与资本流动既有共性也有自己的特性。在商品经济社会人力资本以利益为驱动进行流动是很正常的现象,反映了资本流动的本质特征。但作为人力资本的人所考虑的问题,我们认为远远超过资本流动的本质。作为人不仅要为自身的生存、学习和前途着想,而且更重要的是为子女将来的发展去着想,这是人知常情的道理。发达地区不仅仅经济高度发达,而且整个社会全面发展,诸如人们的思想观念开放,物质条件优越,接受新知识、新文化的机会更多,信息畅通等等,所有这些都给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与欠发达地区无法相比的优越条件。这也是导致了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向发达地区流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从主观上来讲,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企业没有完全做到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工作。

1、企业用人不合理,导致人才大量流失。目前仍有不少国有企业用人观念尚未彻底转变,对内部人才的使用不合理,使许多人才感到无用武之地,或无施展才能的机会,造成了人才低效率使用或资源浪费现象。而与此相反,国有企业外部人才流动的市场机制逐渐形成,人才流动成为可能并日趋频繁,许多人才相继从国有企业流入发达地区或当地待遇优厚的其他企业,国有企业成了人才的“培养学校”,人才流失比较严重。

2、企业对员工培训与在职教育的重视、资金投入力度不够。有些国有企业领导对职工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企业没有短、中、长期的职工培训计划;有些企业舍不得花钱,不愿在培训上增加投入,认为培训与企业的当前效益无关;还有部分国有企业不具备培训的条件和能力,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原因导致培训力度不够,使企业本身缺乏发展的后劲。

3、人才资源管理不科学,方式落后。许多企业没有引进较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在招聘、考评、报酬等方面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而且企业激励机制尚未有效地建立起来,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仍然存在,或者即使采用了岗位货币激励等政策,但又缺乏量化标准。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尚未形成一套有效的收入分配和晋升等激励机制,难以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氛围。

4、人力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隐性冗员仍然存在。尽管国企已经剥离了大量富裕人员,但在剩余人员结构上,仍存在非生产性人员或行政管理人员相对较多,生产性人员尤其是技术人员比例明显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尤其是一些大、中型企业,人浮于事,工作作风仍未根本改变。这种人员配置结构的不合理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又一不利因素。

5、企业领导只注重产品开发,而不注重人才开发。有一些企业的领导者只注重当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业绩,认为职工的培训投入对企业当前利润贡献不大,或担心自己的股入白白为别人作嫁衣,因而不注重人力资源的投入,尤其是效益不佳的企业更谈不上什么考虑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结果造成恶性循环。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如何做好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工作

(一)改变观念,重视人力资本的开发投入。众所周知,所有的资本是靠人力资本来推动并实现其保值增值的,没有人力资本或人力资本素质不佳,其他资本不会发展甚至会丧失殆尽。所以一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竞争观念,重视并加大企业人力资本开发的力度。应当看到,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优势的获得已从依靠自然资源的“吸力经济”转向依靠人力资源的“压力经济”,从资本经营转向知本经营,已成为不可抵挡的趋势。我们应该认识到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社会企业之间创新能力与决策水平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素质与创造性。

(二)企业以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人才。企业应以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人才,为人才营造用武之地。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最高层次需求是自我实现,就是体现自我价值,并得到社会的承认。现代人的突出特点是具有表现自己的欲望,许多人希望自我创业,获得成功;即使不能自我创业的人才在企业图个职业,也期望在所在企业能够不断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借以施展个人的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三)以“领头雁”的魅力留住和吸引人才。企业领导者应注重树立好自己的形象和信誉,增强领导者的魅力。企业领导者就是企业的“领头雁”、“主心骨”,有信誉,有魅力,才会让员工对领导者充满信任。为了做到这一点,除了领导者表现出富有才干、办事高效外,我们认为应强调两点:一是领导者个人的品质和诚实,也就是说,领导者要有言必行、行必果的信誉,以个人的品德魅力吸引人才。二是领导者要树立服务的意识,改变指挥、控制和利用人才的思维和行为,对所领导的人才尽可能地授权,给予心要的自主权,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四)给员工不断创造和提供培训的机会。在以人为本的知识经济时代,高度重视人力资源投资与开发已不仅仅是一种时尚。所谓“工欲善其事”、“磨刀不误坎柴工”,充分说明教育与培训的极端重要性。通过教育和培训方式,企业帮助人才及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努力使他们的职业成长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及其实现过程协调一致,融为一体,这样做人才的流失现象将会大大减少。我国海信集团在这方面做法比较成功。集团总裁周厚健坚持实践“生产人优先”理论,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首先生产的应该是人,其次才是产品”。这引导了海信公司走出低谷,实现企业的复兴。然而,目前国内仍有不少企业舍不得对教育与培训投资,把人力资源开发当作成本而不是资产看待,患了短视症,这种错误的观点必须应及早纠正。

欠发达地区物流经济 篇4

1.1 聊城物流产业的现状

2008年, 全市完成货物量3721万吨, 货物周转量598893万吨公里, 分别比2000年增长3.41倍和4.05倍, 年均分别增长20.4%和22.4%。物流相关行业实现增加值约125亿元, 同比增长21%, 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特别在市场引导和政府推动下, 2008年, 聊城交运集团千千佳物流公司、铁力货运公司、正大物流公司等9户重点物流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4亿元, 利润1.4亿元, 税金1.3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64.4%、52.1%和89.6%。从这些数字不难看出, 物流业已成为聊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既缓解了聊城市的就业压力, 也是聊城市各级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1.2 聊城物流业的发展优势

1.2.1 区位优势

聊城地处山东、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 不仅起着辐射和带动鲁西经济发展的中心作用, 而且也是山东与河南、河北等内陆省份进行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电力基地、内陆口岸和辐射冀鲁豫交界地区的中心城市, 是华北地区物资西进东出的重要“桥头堡”。

1.2.2 交通优势

聊城具备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是华北地区交通较为发达的城市之一。聊城市区驻地到各县 (市) 实现了高标准二级以上公路连接, 基本建成了以聊城市区为中心、辐射各县城的“半小时经济圈”路网框架。

1.2.3 资源优势

2008年全市粮食总产459.9万吨, 年需供求量1000多万吨, 其中市外流入160多万吨, 市内流出204多万吨, 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聊城被确定为国家主要散粮物流节点。

由此可见, 聊城物流业已初具规模, 且发展较快优势多, 并且已成为聊城区域经济的重要构成要素。

2 聊城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9年8月, 通过对聊城八县 (市、区) 的物流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100份, 回收95份, 回收率为95%。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答案整理分析, 聊城市物流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具体分析如下:

2.1 物流企业普遍资金短缺

表1表明, 在向物流企业问及向银行借贷的难易程度时, 在95份有效问卷中, 只有6份问卷回答“容易”, 占6.31%;有9份问卷回答较容易, 占9.47%;有24份问卷回答“一般”, 意思不怎么困难, 占25.27%;有29份问卷回答说“较困难”, 占30.53%;有27份问卷回答说困难, 占28.42%。由此可见, 物流企业向银行融资的难度还是相当大的。只有少数规模大、效益好或国营性质的物流企业, 它们的回答是:“容易”、“较容易”或部分回答为“一般”。但近60%以上的物流企业的回答是:“较困难”和“困难”。而“较困难”和“困难”的这些物流企业绝大部分为民营企业。

2.2 物流企业专业人才缺乏

表2表明, 在向物流企业问及向从业人员的专业结构时, 在95份有效问卷中, 只有7份问卷回答其从业人员的专业为物流及相关专业, 占7.37%;有9份问卷回答其从业人员的专业为电子商务, 占9.47%;有21份问卷回答其从业人员的专业为计算机, 占22.11%;竟有58份问卷回答其从业人员的专业为其他, 占61.05%。由此可见, 物流人才尤其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缺乏。

3 加快聊城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措施

3.1 加快物流园区建设

建立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物流园区, 促进物流设施的集中建设和布局, 推进集约化经营, 产生规模效应。

3.1.1 搞好物流园区规划建设

高起点规划布局并加快启动一批符合各自功能特点的现代物流园区, 形成具有高时效性的货运通道网络, 提供快速、准时、多样化服务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

3.1.2 培育壮大物流企业, 增强核心竞争力

按照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要求, 以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为重点, 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实力和竞争能力的物流企业 (集团) , 如大力扶持千千佳、正大、铁力等重点物流企业发展, 使其与聊城市特色专业市场的升级改造、特色工业园区的信息化推进、传统物流业的转轨变型、企业物流的内部剥离结合起来, 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

3.2 抓紧培养熟悉现代物流的高素质人才

当前, 物流人才的匮乏已经严重阻碍聊城物流业的发展, 必须抓紧物流人才的培养。一是要与设立物流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 特别是设立物流管理专业的聊城职业技术学院联合, 加快培养高素质物流人才队伍;二是开展职业教育培训。

3.3 尽快建立信用制度, 开展商业诚信服务

表3表明, 在向物流企业问及对诚信服务的看法时, 在95份有效问卷中, 有80份问卷回答“一定诚信”, 占84.17%;有15份问卷回答“诚信”, 占15.79%;回答“不必诚信"的为零。这表明, 尽管目前我市物流业的信用制度还不完善, 但我市物流业懂得诚信服务的重要性。

3.4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全力打造高效率、服务型政府

表4表明, 在向物流企业问及政府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时, 在95份有效问卷中, 有85份问卷回答政府的“作用很大”, 占89.47%;有9份问卷回答“作用一般”, 占9.47%;仅有1份问卷回答其没什么作用, 占1.05%。这说明, 90%以上的物流企业肯定了政府对发展物流业的促进作用, 认为政府是物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加快我市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政府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

摘要:近年来, 聊城物流业已形成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复合型服务产业, 是聊城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涉及领域广, 吸纳就业人数多, 对于产业调整结构、转变方式, 促进生产、拉动消费, 增加就业、完善城乡物流服务体系, 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物流业已成为聊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既缓解了聊城市的就业压力, 也是聊城市各级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是, 由于物流是新行业、新产业, 涉及面广, 总体看仍处于起步阶段, 在发展过程中, 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和突出问题, 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关键词:物流,商贸物流,产业调整,物流园区

参考文献

[1]李文静.国外绿色物流的发展与实践[J].物流技术, 2005, (9) .

[2]仵自连.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建立高效畅通的物流体系[J].中国物价, 2005, (6) .

[3]黄小彪.关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思考[J].商业经济文荟, 2005, (1) .

[4]张丽君.关于物流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J].集团经济研究, 2006, (6) .

[5]华蕊.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关系[J].物流科技, 2004, (109) .

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献策 篇5

顾宝凤/文区域经济

·1999年2月中国中小企业CHINASME

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欠发达地区如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我认为:

一、应当认真研究市场问题,既要开拓国际市场,更要下大力气拓展国内市场。

市场开拓工作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如何开拓市场,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思路。但从面上看,当前应当在继续搞好国际市场开拓工作的同时,更大力地开拓好国内市场。据专家预测,亚洲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将达到高峰,我国出口形势十分严峻;同时,贸易壁垒不断增加,进入国外市场的成本不断加大。据介绍,进入美国超市的苹果有18道工序,质量要求相当苛刻。国家今年将进一步启动国内需求,市场必将逐步转旺,这为我们开拓国内市场带来新的机遇。一些企业的成功实践也为此作出了有力的佐证。春兰集团一开始就把在国内市场与日本空调角逐作为主攻目标,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已在批量和价格上赢得了绝对优势。维维集团总经理崔桂亮说:“中国有12亿人口,这是很大的市场,就某些食品而言,占领中国市场就等于四分之一世界市场。”维维集团正是牢牢抓住国内市场,短短几年在国内市场取得了90%的占有率,并一举击败了国际知名的“雀巢”豆奶。欠发达地区应当借鉴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近年来,欠发达地区不少地方也提出并实施了市场化运行工程,在引导企业走向市场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大多数欠发达地区的市场组织体系远远落后于形势发展的要求,基本还是计划经济的一套。欠发达地区应尽快成立市场开拓的组织。企业都应成立市场部,设置模式由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确定,从而逐步构建一个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市场网络。据计算,厂家自销的销售成本要占其销售额的15%,而商家的销售成本占销售额的8%左右。推进工商联合,可以提高成本效益,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北京“牡丹”集团联营的镇江电视机厂1998年来销售效益是前年同期的几倍,他们如何取得如此业绩?厂长一言以蔽之:实行了销售代理制,与商家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欠发达地区在推进工商联合方面可以在两个层次展开:一方面搞好和当地商业企业的联合,建立工商定期协调会制度,由商业、供销等部门参加,明确销售当地产品的任务指标;另一方面搞好和外地大型商业集团的联合,按照互惠互利原则,鼓励当地企业通过资产或利益纽带,和外地商业企业建立共同体。政府可制订鼓励支持流通企业销售本地产品的激励措施。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既要注重增量带动,更要突出存量盘活。

对于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来说,短期内上多少大项目,是不现实的,也是行不通的。实用的措施是存量调整,就是围绕现有企业、现有产品、现有项目搞技改,依靠存量盘活带动增量投入。目前,欠发达地区工业企业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生产能力闲置,盘活这些存量资产,可以形成新的增长点。实践证明,欠发达地区不少企业

只要有少量的技改投入进行产品革新、技术引进,就可以形成新的增长点。可采取以下几条措施盘活存量资产:一是建立政府盘活闲置资产引导基金。可以变“输血”为“造血”,从解困资金中,拿出一部分建立盘活闲置资产引导基金,主要用于停产多年、但目前有市场、有效益项目的复产工作。每年集中盘活几个企业,既可以分流下岗职工,又可以形成新的增长点。二是引导企业加快新品开发步伐。企业的问题往往都反映在产品上,有个好产品就不愁无市场,特别是目前运转困难的企业,更要把新品开发工作作为启动生产的“救命稻草”。目前,消费品市场基本都被规模化企业集团所垄断,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要想挤占这类市场,显然是十分困难的。应当把新品开发的立足点放到配套协作上,在配套中升级,在协作中壮大。企业不仅要拿出产品开发规划,不仅在近期内有适销产品,对三五年搞什么当家产品,也要有研究和开发。

三、既要吸引外资,更要融通民资。

欠发达地区物流经济 篇6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文化障碍

人所共知,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自然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之间已不必然呈正比例的对应关系,特别是进入文化时代,经济的落后往往受累于地区内的陈旧观念和落后文化。然而,在实践当中,人们往往只注意到了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的物质因素,却忽略了导致经济落后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这些地区的文化状况即文化因素。本文试图从经济与文化的互动中,挖掘制约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找到经济背后的文化障碍。

一、文化障碍及其形成

许多社会学家指出,虽然欠发达地区表现为一种经济条件,但它同时也是一种自我循环的文化体系。而正是这种文化体系在被人们忽略的角落、在更深层次上制约着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并不断地使这种落后状态维持、繁衍,以至于其影响越来越深远。

文化障碍与我们通常所说的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低下并不完全相同,它比单纯的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低下有着更加深广的涵义,它是指某一群体、家庭或个人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及信仰模式、知识、观念、风俗习惯以及生产方式上落后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且以一种封闭的状态固化在人们的思维观念之中,从而影响到人们生存和发展的文化滞后状态。作为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的文化障碍,主要表现为:理想信念、文化教育、社会风尚、政治文化、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落后以及由此导致的人们精神生活的贫乏。在现实生活中它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生活单调,节奏缓慢;受教育程度低、文盲率高、科技意识差;生活方式落后,且迷信思想严重,进取心不足,安于现状,缺乏创新精神,但却盲目攀比,从众心理严重;精神懒惰,视野狭窄,但又抱残守缺,盲目排外。这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与心态,既是传统人生观、价值观与思维定势的表现,也是这些因素在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下的一种扭曲表现。文化障碍的存在既是经济落后、物质贫困的结果,也是物质贫困长期存在的深层次根源。

传统的小农经济和长期与外界隔离是文化障碍产生及存在的条件。经济欠发达地区多数分布在边远偏僻地区,受自身发展条件的限制,(如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劣,交通通讯不便、信息闭塞,资本、人才缺乏,人口整体素质低等)区域经济发展缓慢。这样,就为文化障碍的产生、发展准备了条件。反过来,在这些文化障碍的作用和影响下,又会生成一种安于现状,甘于认命的心理习性,长此以往,便成为了一种病态的心理平衡和自我保护机制。久而久之,这些文化价值观念深深地融铸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决定着人们的思维观念、行为方式和日常生活态度,并且一代一代地影响下去,成为一种传递效应,持续性强,且不易改变。于是,阻碍经济发展的文化障碍就这样形成了。

二、在文化创新中大力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当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难以有效推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时,区域文化的创新成为别无选择的根本出路。所谓文化创新,就是要从欠发达地区文化的基本特征出发,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主动吸收异质文化,培育出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又具有该地区文化传统独特魅力的新文化,为其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1.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是培育欠发达地区新文化的起点。因为一个区域内的历史文化是无法人为割裂的。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要继承和发扬欠发达地区传统文化中积极的因素,使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生长出市场经济需要的文化观念,以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如欠发达地区人们的忠厚朴实、中庸平和,与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诚信意识、团队观念是息息相通的;而安稳恬淡的性格特征,有利于外乡人安全地溶入本地人的生活,可以为开放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循规蹈矩也与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按规则出牌”的法制意识有着内在的联系。只要我们积极地去挖掘、宣传这些地区传统文化中的这种积极因素,并以现代市场经济的新视角去重新诠释它、整合它,使其在新的经济基础上得到新的升华,开出新花、结出新果,就一定会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

2.经济扶持和文化扶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欠发达地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是物质落后和文化落后的综合。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扶持工作中要兼顾经济扶持与文化扶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争取欠发达地区文化与经济同时发展,以增强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后劲。

虽然说,经济、文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我们必须注意,经济和文化绝不是截然分开的“两手”,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两手”,所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意文化发展,在发展文化的同时,要找到它的经济增长点。具体来看,有以下几条途径可以实现上述目标:

第一,大力发展文化教育,提高欠发达地区人们的文化水平。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文化教育落后的地区,它的经济发展是不会有后劲的。在这里文化教育,单从知识的角度讲,在我们的调研中,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文化程度高的家庭比文化程度低的家庭收入高。但是,一旦知识与人相结合,同技术发生联系时,文化教育的巨大作用就显现了出来。例如,农村培养植棉技术员,高中、初中、小学文化程度者,分别需要半年、一年、二年后才能胜任,而文盲、半文盲则基本无法胜任。在对外输出劳动力时,所进行岗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也证明了我们的上述观点。而且,我们还发现,文化程度越高,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的可能性越大,创造的价值也越多。

另外,要注重女性的受教育比例和程度。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越是落后的地区,女性受教育的比例和程度就越低。这当然是传统的重男轻女观点在作怪了。但是,正是在这些传统观念盛行的地区,我们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占据者绝对的优势。而在这种家庭模式中,女性几乎完全承担了抚育下一代的任务。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讲,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几乎没有受过教育或受教育程度很低的母亲,能为孩子的将来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而孩子在上学接受系统教育前,绝大多数时间是和母亲在一起的。

第二,利用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这些欠发达地区,多数处在山区,由于没有开发,环境的原貌并未遭到破坏,且民风淳朴,完全可以利用这里的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业作为一种绿色经济,不仅可以为这些地区带来经济效益,而且由于外来人员的到来,也可以带来新的文化因素,在潜移默化中使旧有的文化观念得到改造、更新。

第三,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增收渠道。由于农业劳动力过剩,又缺乏其他的就业岗位,封闭保守的观念又制约这里的人们不去寻求其他的就业出路。在对这些地区进行扶持时,可以因势利导,对这里的剩余劳动力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这可以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又可以通过外出务工人员,带回新观念,新思想,从而也达到了经济、文化双发展的目标。

但是,欠发达地区的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通过先进文化的渗透、培育和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改造、重构等方式,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的进程,从而为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找到自动力。

参考文献:

[1]刘永佶著:《中国文化现代化》.河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

[2]何云峰等:《中国人的心态历程》.著科学出版社2003年7月

[3][美]塞缪尔·亨廷顿等主编:《文化的重要作用》

[4]李晓东著:《全球化与文化整合》.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

[5][英]理查德·D.刘易斯:《文化的冲突与共融》.新华出版社2002年第2版

[6]方克立 著:《现代儒学与中国现代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7]钱宁:《贫困文化与西部的贫困问题》[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2

欠发达地区物流经济 篇7

一、达州市目前物流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不足

1.全市物流企业规模较小, 物流营运组织化程度较低

达州市物流经济相对于发达地区的物流产业而言, 营运组织化程度质量很低, 尚属初级阶段。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达州从事物流企业年销售值在100万元以上约有100多家, 2009年流通额约占整个达州商贸经济20%左右。在调查的企业中主营物流企业所占的比例比较少, 经营额100万元以上的不到30%, 而“小、少、弱、散”的物流企业占大多数。调查数字显示:达州物流经济中专业物流企业与自营物流企业的比例虽处于基本平衡状态, 但主营物流企业仅占全市整个物流企业还不到15%, 而全市第三方物流还未起步, 可以这样说, 仍停留在货物运输及周转的初级阶段。

2.物流资源丰富, 分布基本合理, 但全市物流业发展极不平衡

从调研情况分析, 达州的物流设施和资源分布按市场需求基本符合从中心向周围扩散的合理布局, 在城郊以外的仓库占二分之一, 仓储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53%。除了仓储资源分布外, 其他货运车辆, 装卸设备和仓库资源分布基本相似。但物流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上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如西外和南外之间的仓储面积和仓储量之比基本相等, 但西外与南外货运车辆大致相等, 而两区之间的货物运输比率相差很大。

3.物流企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快, 但物流成本高, 整个行业经济效益低下

据统计:2009年全市物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000万元, 比2008年增长25%。然而, 2009年全市主营物流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约500万元, 约占营业收入的6%左右。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物流运作成本很高。目前美国物流总费用占GDP10.7%, 日本为8.9%, 而我国却占GDP的20%以上, 与发达国家、地区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4.全市物流标准化水平低, 信息化程度不高, 没有形成合力

从物流国际集装箱运输来看, 世界平均集装箱货运量占货运总量的63%, 我国不足40%。达州集装箱运输仍处于很低的水平。在调研中还发现物流标准化在本市企业之间运作程度还未启动, 而沿海不少企业已开始使用计算机作为企业管理、决策和运作的信息系统, 但本市大部分企业只是将计算机作为一种操作工具用来进行一些简单的单证和表格的处理, 这样的物流企业还不能称做是物流信息系统上的操作者和使用者。

二、加快达州市物流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1.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 合理规划达州物流发展体系

达州今后作为大城市发展群, 其物流产业定位必须结合达州城市特征和功能特点, 尽可能从达州的经济特征, 区域特征, 消费特征以及对物流综合服务的需求出发来合理规划达州物流发展体系。一是发展应以服务消费为重点, 以物流配送为主要形式。近几年达州经济发展迅猛,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城市消费市场流通规模的持续扩大。同时, 城市现代制造业的发展, 流通现代化供应链的管理, 连锁经营, 电子商务等现代生产和流通方式迫切需要物流给予支撑。二是发展应具有集散功能的辐射型物流。随着社会大市场、大流通的不断发展, 达州已逐步形成买全国、卖全国的市场格局。三是进一步加快发展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物流系统。实现物流设施在布局、功能、业务方向等环节上的优化, 达到在城市总体范围内实现物流体系的高效运营, 提高物流活动集体化和共同化水平。四是由市里有关部门牵头, 对全市物流企业加强规划和指导。实现全市物流“资源整合, 合作共享”的发展理念。并在此基础上, 既注重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协调, 又积极根据城市物流的辐射范围, 重视与达州区域经济和其他周边城市物流设施的衔接。

2.加快流通领域法制化, 制订适合欠发达地区物流发展的法规政策

一是加快社会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 建设, 争取在土地占用, 资金扶植, 税收政策, 市场运营环境, 政府协调管理机制, 加快资源整合, 促进优势资本集成。二是鼓励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营造物流信息平台, 扶持重点物流企业, 建立统一开放物流市场。三是制订和完善反垄断, 反倾销和价格管理的相关法规, 防止垄断和过度竞争。四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 打破地区和行业封锁, 在尊重市场机制的前提下, 制订适合国际惯例的道路运输业, 市场配送业及限制过度竞争的管理政策, 形成“公开, 公平, 公正”的良好投资环境和创业环境。

3.加快物流企业资产重组, 引导国有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一是提高信息化程度。以信息平台为基础, 构筑物流网络优势, 指导企业进行横向纵向整合, 通过扩大自己的经营网络和服务网络, 合理配置网络内资源, 取得规模经济的优势;建立信息网络, 通过信息管理, 信息系统, 实现物流企业和客户共享资源, 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 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 形成相互依赖的市场共生关系, 使信息网络和实物配送网络两网合一。二是引导向专业化物流发展。据统计资料显示:达州物流市场需求空间巨大, 达州货物吞吐量逐年递增, 集装箱和航空运输也在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增长;公路、铁路货运量随着达州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在大幅度增长, 达州运输业可形成专业运输物流体系。如整车、零担、快件、邮政等;仓储配送业可形成专业钢材、建材、液体、化工、服装、小商品等专业配送中心等。三是努力向多元化推进。现代物流供应链服务是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一项庞大系统工程。本市有条件物流企业应积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与链上现有的物流企业合作, 可从提供单纯的运输式仓储服务向物流多功能, 多元化服务转变, 随着中国逐步向“世界制造工厂”发展, 将会有更多的企业通过物流外包来满足市场急剧扩张的需要, 挖掘物流外包带来的效益潜力, 争取逐步从提供单项, 部分物流转向全部物流承包和综合物流发展。四是积极引进外资, 建立中外合资物流企业。国外物流企业有比较先进的发展经验, 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理念和技术, 建立中外合资物流服务企业, 是促进我市物流企业尽快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的有效途径。

4.注意规模经营, 整合有效资源, 提高欠发达地区物流竞争力

作为欠发达地区的达州市具有发展现代物流的经济基础和优越的地理环境。政府可指导达州物流企业通过竞争、兼并和强强联合。一方面可形成一些大中型物流集团利用现代综合物流主干网来提高物流高质量服务;另一方面筛选出一批运作灵活的高科技物流企业突破物流有形的界限, 利用现代信息网进行内外信息的沟通和管理, 满足社会各层次不同的需求, 并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资源, 做到“四个整合”。一是空间整合。以集约化为原则, 加快物流基地, 综合物流配送区和专业物流区的建设与发展, 研究制定相关政策, 吸引中外企业入驻达州, 通过物流企业和社会资源的空间集聚, 整合, 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空间布局。二是信息整合。通过建立高效有序的物流信息平台, 有效地统领分散的物流活动, 实现物流系统的再造和集约化经营。三是协作整合。按照物流业务内容和功能, 通过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将专业仓储企业, 运输企业, 物流信息服务企业进行系统化组合, 各尽所能, 发挥优势, 积极开展多种物流业务合作。四是制度整合。按照市场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 加大物流资产重组力度, 鼓励以物流业务资源充足的物流企业为主导, 以规模化经营组建若干家新型的现代物流公司和集团来提升传统物流产业, 推进全市物流经济上新的台阶。

5.要放活政策, 扩大开放

要围绕构筑商贸中心, 研究制定一些有助于本市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优惠政策, 在财政、工商登记、税收征管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尤其是在财政支持上, 要设立商贸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 用于奖励和贷款贴息, 采取有偿使用、滚动积累的方式, 扶持符合发展规划要求并对商贸流通业具有重要示范带动作用的重点商贸项目, 支持商贸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激励商贸流通企业管理创新和规模扩张。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达州要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区和国际经济大循环, 着力招商引资、资本对接, 坚持引资与引智并重、扩大外资与激活内资并举, 引进一批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投资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商贸流通业项目, 通过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 带动商贸流通业扩大投资和管理体制、企业机制及服务品种的创新, 实现商贸流通业整体素质的提升, 为繁荣市域经济吸纳更多的有效资源。

参考文献

[1]牛勤.加快把达州建成秦巴地区商贸物流中心的思考[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09, (4) .

经济欠发达地区通信市场发展策略 篇8

1 农村市场移动通信发展现状

根据2013年12月末统计数据, 河北省X市总人口共计292.7万, 其中农村人口160.8万, 农村人口占了54.93%的比例。截至2013年9月底, 该市农村移动客户90.4万, 占该地区全部移动客户的40.01%, 仅次于市区客户规模, 该市农村移动客户已经占了近一半本地区移动总客户数, 说明农村客户对河北省X市移动总客户数的贡献率较高。截至2013年9月底, 该市农村地区手机普及率约为70.99%, 市区手机普及率为140.87%, 为农村水平的2倍。而在农村市场中, 移动客户普及率仅为51.72%, 远低于城市、县城区域。在160.8万的农村总人口中, 只有一半用户是属于移动用户, 另外剩下的一半分别被联通、电信瓜分, 或还不是手机用户, 属于待挖掘的潜在客户。由此可见, 农村市场对于中国移动不管是做好当下的存量客户保有, 还是从竞争对手处挖抢客户或培养潜在的移动用户, 其发展潜力无比巨大。中国移动需要借助现有的客户基础, 大力发展农村市场, 向农村市场要新增。

2 农村移动通信市场消费特点

(1) 消费人群存在两极化差异。当前, 农村地区客户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35周岁以下的年轻人、青年人。他们对于手机的使用, 除了接打电话、发短信外, 还习惯于使用手机上网、看小说、听音乐、拍照等。他们的行动轨迹为白天在工作地 (中心村、镇、县) , 晚上回居住地 (本村) 。二是35周岁以上的中年人、老年人。他们对于手机的使用, 基本还停留在接打电话, 很少使用其他用途。他们的行动轨迹为居住地及周边 (本村及中心村) 。

(2) 消费追求“物美价廉”。虽然我国农村经济逐年增长, 但总体消费水平仍然不高。因此, 农村地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价格仍然是其优先考虑的因素。与城镇客户相比, 农村客户对通信产品的需求相对简单, 农村消费者对于诸如主叫费用、被叫是否免费、月租费等构成移动产品主要费用的项目尤为关注, 在购买移动产品时会优先选择相对便宜的产品。

(3) 消费存在“领袖相应”。由于农村地区地处边远, 人口分散、媒介单一, 各种产品宣传信息难以发挥消费引导作用, 再加之地理、人文等诸多因素的存在, 使得领袖效应在农村客户消费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显著。农村地区人们长期对村上的领导或者长辈非常敬仰或跟从。因此, 村中领导或者有威望的人群的消费行为, 将对村里农民的消费产生很大影响, 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个村子或者周围几个村子购买同一类产品的现象。

3 农村移动通信市场的渠道优化

(1) 优化渠道建设。农村地区一般地广人稀, 位置偏远, 交通不便利, 因此通信服务的便捷性成为影响农村客户选择运营商的又一重要因素。随着通信网络的深度覆盖, 乡镇农村已不仅是稳固扩大2G客户的重要领域, 而且应该成为数据流量业务规模发展的战略纵深地。因此, 优化完善农村市场营销网点布局, 在中心集镇、重点乡镇和工矿业区建立卖场化自有营业厅, 同时实行以个人承包为基本方式的目标经营责任制, 以缓解自有人员短缺的矛盾。在其他乡镇和行政村组建立稳固的自建他营式合作营业厅, 从而形成结构完整、布局合理和相对稳定的营销渠道体系。同时, 应促进人员向农村市场下沉, 划小核算单元, 农村区域核算到“乡”, 管理到“村”, 由渠道经理负责制定所辖区域内的运营效益指标, 通过实行“区域化”管理, 提高对农村市场的支撑服务能力和营销能力。各区域可以充分考虑客户在各细分市场的归属, 有效协调成本投入, 提升资源利用率。

(2) 推行区域承包责任制。由于受地理、交通、人文等因素影响, 正规的营销力量有限, 难以长期扎根在当地农村;当地人员分布广, 语言出现明显差异, 沟通交流不是很畅通;由于农村地区大多山高路远, 且农村人口部分不集中, 大规模营销活动成本较高, 且效果不大;乡镇代办点积极性不高, 微薄的话费提成仅作为其顺带副业, 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其他生意上, 对业务发展不是很积极, 基本处于守株待兔的状态, 不会主动走村串户营销。因此, 推行区域个人承包责任制刻不容缓。通过建立有效的人员选拔和绩效考评制度, 管好农村区域承包工作。第一, 给区域经理身份。区域经理人员可从本单位内部选拔或当地社会招聘, 考核合格一经录用视同移动公司自有员工;第二, 把身份做到位, 对于竞聘成功的区域经理, 公司发正式聘书, 并印发区域经理名片, 让他们在村里村外可以告示自己是移动员工;第三, 按季度或半年定期开展评优活动, 对于优秀的区域经理除给予薪酬奖励外, 还分配晋升涨岗甚至转岗名额, 体现公司对基层营销组织的重视和关怀。

4 农村市场通信业务的扩展途径

(1) 积极挖掘农民工客户群体, 推出新型“打工卡”业务。近年来, 随着农民工群体的日益壮大, 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到城市发展。但受自身发展条件的限制, 农民工群体呈现出流动性大、消费水平低、就业渠道少等特点, 因此如何挖掘农民工客户群体, 积极开发新业务以满足农民工的通信需要, 准确把握他们的消费特点对发展农村通信市场意义重大, 具体来说,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首先, 应进一步细化业务种类, 根据不同农民工群体的内部特点推出各种个性化服务, 以提高其通信服务的针对性和专业性, 如亲情通话业务、两地通话业务、漫游套餐等。其次, 积极打破地区的限制, 寻求业务的区域统一及合作, 例如对于那些农民工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应推出一些更为灵活便捷的亲情套餐业务等。

(2) 适当推出一些与农村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融合性业务。随着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农村的信息化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与此同时农村客户对于互联网产品的需求愈来愈大, 因此, 建设农村市场宽带业务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农村通信建设时, 企业要采用发展“有线+无线”结合模式, 扩展农村空白区域的宽带覆盖率, 同时实现宽带产品与移动业务和固话业务的有机结合, 方便农村通信用户。

(3) 不断提升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当前, 随着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稳步提升, 积极进行农村信息化建设越来越成为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标。同时, 随着农村各方面建设的不断完善, 农民对信息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发展进程, 提高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 以提高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 促进农村健康稳定发展。

(4) 推进落实整村建设理念。农村地区地广人稀, 流通性不强, 农村用户对于通信的需求大多限定在居住的村庄里。因此, 推动村一级虚拟网建设, 将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农村用户的基本通信需求。在此基础上, 几个较大的村级虚拟网可以根据用户承载量继续扩充为乡镇虚拟网, 从而将更广阔的区域纳入服务范围。

(5) 推出农村优惠定价产品。一年中, 春节、中秋、农忙时节是农村通信高峰期, 因此可以选择一年中的这些时段制定优惠策略, 以激活农村客户主叫话务量的释放, 培养使用习惯。这样既可以提高网络的利用效率, 又可以提高公司业务量, 增加收入。除了时间上的特点, 农村客户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对使用的移动终端功能要求较低, 他们看重的是手机价格和实用性, 因此, 可以推出价格便宜可以保证基本语音、短信业务的手机, 进而将手机与通信资费相捆绑, 这样既简化农村客户购买手机和通信产品的流程, 又能通过捆绑延长农村客户的在网时长, 另外, 将基础语音业务与短信、数据业务在套餐中捆绑, 如赠送短信、上网流量或者气象通等增值业务, 通过实际应用来配用农村客户的非语音类业务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峻泉.落后地区的市场经营策略[J].通信企业管理, 2014 (04) .

[2]荆瑞等.3G时代社会渠道如何转型[J].通信企业管理, 2013 (10) .

[3]邱慧华.广阔农村大有作为[J].通信企业管理, 2014 (05) .

[4]李瑾, 郭美荣, 马晨.基于信息化的农村通信市场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12 (11) .

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策略探讨 篇9

因此, 当前加强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在科学管理、科学决策、市场竞争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建设, 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制约发展的问题, 突破阻碍发展的“瓶颈”, 促使民营企业“强身健体”, 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性工作, 是实现民营经济与本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结合点。

一、科学管理能力

在现代企业里, 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产权制度一样, 都是企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产权制度依托好的企业管理制度发挥作用。然而, 不重视企业管理制度建设, 管理简单粗放, 是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的通病。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 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要实现进一步发展, 必须认真建立企业管理制度, 在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能力上下功夫。一是要建立起好的企业管理模式。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 大多数是采用亲情化、友情化管理模式, 自觉地采用制度化管理模式的企业还比较少。这在企业初创阶段是必要的, 适合企业当时的发展要求。二是切实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 包括企业的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营销管理等等。这些基础管理工作, 是企业能否正常运作的关键, 财务、生产、质量、营销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 都会对企业带来不良影响。三是要切实抓好企业的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民营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为使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实现既定战略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谋划与活动。四是认真抓好人力资源管理。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第一因素, 人才兴、则事业兴。

二、科学决策能力

决策正确与否,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面对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必须实现由个人经验型决策向民主科学决策转变, 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提高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的科学决策能力, 要把握好两方面:一是企业决策者要自觉加强学习, 提高决策水平和能力。决策者的水平和能力是科学决策的关键。作为企业决策者, 要自觉提高政策水平, 努力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特别是要掌握党和国家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法规, 保证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善用政策, 用好政策, 充分运用政策赋予的权力促进企业发展。二是要积极构筑企业科学决策机制。着力点要放在决策结构和功能的优化上。要优化组织功能, 在企业班子结构上, 要实现优势互补, 重视发挥领导班子的作用, 运用领导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要优化反馈功能, 在企业的某项决策目标确定后, 在实施过程中要严密组织, 明确分工, 科学指导, 加强检查督促, 切实抓好决策反馈;要优化计划功能, 善于运用综合计划, 制定科学决策, 对每项决策, 要结合企业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综合分析, 超越企业承受能力的决策项目要坚决取消。

三、创新能力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 是民营经济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条件下, 参与国内外竞争成败的关键。提高创新能力, 是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必须补上的一课。一是要进行体制创新。目前, 欠发达地区的私人资本主要集中在家族式企业, 实行家长式管理和封闭式管理, 难以扩大规模, 创出名牌。因此, 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要适应发展的要求, 主动从家族式管理向合作制、有限责任公司等管理模式转变, 有条件的企业, 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优化产权关系, 逐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争取早日上规模、上水平, 成为欠发达地区推动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二是要进行科技创新。劳动密集型产业是适应欠发达地区现有生产力状况的。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要在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 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要求, 主动开展科技创新, 使企业逐步向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转变, 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 提升产品质量、档次, 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三是要进行组织创新。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组织结构不科学、不合理, 企业分散、管理粗放, 低水平重复生产成为普遍行为, 极大地制约了区域生产力的发展。

四、市场竞争能力

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篇10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观念落后,缺乏创新。

当前,困扰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思想观念落后。许多地方存在依赖思想,对文化市场化认识不足,单纯依靠政府拨款来发展文化。事实上,文化发展光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业进入市场的步伐,通过产业开发形成新的资本积累,以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从而达到文化进步与经济发展共同繁荣的目的。

2、产业规模不大。

规模化、集团化经营是当今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面对国际国内的竞争,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明显偏小,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不密切,产业群体没有很好地形成,文化的产业地位尚未凸显,导致竞争力弱,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立足。

3、文化产业经营人才缺乏。

文化产业是一种高智力的活动,它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大部分文化单位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4、投资渠道单一。

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主要靠政府投入,投资主体单一,在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的问题上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共同推进的良性投资机制尚未形成,导致文化市场难以形成产业化经营状态。

5、现有文化资源利用率低下。

由于文化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文化法制不健全,文化市场秩序混乱,现有文化企业大多效益低下,企业经营管理手段落后,导致现有文化资源利用率低下,甚至大量闲置与浪费。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具备文化产业发展的优越条件

1、文化资源丰富。

近3000年的文化发展史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和艺术产品,山水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等,无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大部分处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为其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2、文化特色突出。

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地处内陆,受外来文化影响相对较少,在众多的文化资源中,许多还是有待开发的处女地,保持着原生态的文化特色,这些特色文化,为我们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一旦开发利用,将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文化产业提供丰厚的回报。

3、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文化旅游市场之一,其独特的东方文化,对国外游客具有极大吸引力。

三、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1、转变观念,积极推动文化进入市场。

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思想的束缚,人们对文化进入市场心存疑虑,担心文化产业化、市场化会冲淡文化的教化、激励和导向功能。要发展文化产业,就必须冲破这些思想观念的束缚。诚然,文化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但这要通过具体的方式和途径去实现。

2、以人为本,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

人才对于文化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用好人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所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缺乏问题比较突出,这已经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条件,通过引进人才和激发本地人才潜力,借助他们的智慧,提高文化产业创意策划水平,从而开拓出文化产业发展的广阔天地。

3、优化投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来实现,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运用政策引导和扶持上。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困难较多,政策的力量将显得更加重要。

4、突出地方文化品牌,培育支柱文化产业。

根据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应该突出重点,树立精品意识,打造品牌文化项目,培育文化支柱产业。以品牌效应来开拓市场,以支柱产业来赢取效益。通过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人群,达到提升人气振奋人心的目的,从而提升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促使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机遇与挑战并存,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正视不足,克服困难,就一定能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王琳.文化产业的发展与预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胡惠林.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国道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花建等.文化产业竞争力.广东肇庆[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浅谈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篇11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社会的不断进步必将会带动经济的高速发展,而经济的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经济的发展有其优势但也有其自身的弊端,我国经济发展就存在着个别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再加上我国总体经济发展迅速,这就增加了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差异和人们生活水平上的差异。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之所以缓慢,欠发达地区自身也存着一定的问题。下面,笔者就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行浅谈。

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思考

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欠发达地区解决经济发展缓慢问题的关键环节,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实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农业农村土地制度直接关系到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因为土地是农民所拥有的最大的资产,想要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必须要从土地改革着手。进行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之农业农村土地改革要注意农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并不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民对于土地经营以及投入的积极性。只有充分的避免对双层经营体制进行土地条块的分割,才能够很好的对农业实行技术改造和对农业农村规模化经营。在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征用制度不合理也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土地征用制度的不合理,不仅影响了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还损害和剥夺了农民的财产权益。

二、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探讨

以上笔者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问题之后就要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下面笔者就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行探讨。

(一)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要切实解决农村无买方的问题

想要对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经济问题进行解决,就要解决农民发展资本的影响问题,现在的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农民贷款难、资本存量少等问题,想要对欠发达地区进行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就要培养农民,使农民自己能够当老板,就要进行农村市场买方以及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农村存量资产进行盘活,从而做到经纪人队伍以及各类合作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最终促进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要切实解决农民和市场的联系问题

当前的双层经营体制使我国农业农村千家万户进行分散经营,并且导致分散经营和市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越来越严重。一些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规模小、层次低的农产品协会很多,并且协会成员过分注重自己的利益,不和其他农民进行密切的联系,这就导致了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经济生产市场风险都需要农民来面对,最终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生产的风险。所以,笔者认为,想要促进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就要做到加强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农产品生产协会起到自己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行信息服务的强化,信息服务的强化可以通过网络销售、信息指导以及网上招商来实现,及时的向欠发达地区农民提供价格行情、产销动态以及市场需求等等方面的信息,這在很大程度上都避免了农民进行生产经济的盲目性。在进行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时,还要注意对农产品协会成员进行思想教育,从而提高协会人员的自身素质,培养他们的责任心,最终使他们主动地联系其他农民,并且将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后。

三、结束语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发展,一般农业农村都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想要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就要对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发展进行思考,对于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于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进行改革和发展。本文中,笔者首先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农业农村在经济发展道路上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接下来,笔者就从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要切实解决农村无买方的问题以及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要切实解决农民和市场的联系问题这两方面,对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笔者认为,理论应该应用到实践中去才能够发挥理论的作用,只有将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这一理论应用到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之中去,才能够更好的指导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东君,查君,许伟.公共生活与“新农村”建设——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住区规划设计初探[J].建筑学报,2007,(04).

[2]陈晓华.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与“十二五”需要研究的问题——在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J].农村经济问题,2010,(09).

[3]周世其.扎实开展新型农民培训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我省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J].江淮,2010,(08).

[4]吴玉鸣.中国区域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弹性测算——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J].中国农村经济,2010,(06).

[5]马汝家.走出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节约集约土地新路子[J].浙江国土资源,2008,(06).

[6]黄月清,徐爱凤,章继伟.加快杭州市欠发达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杭州科技,2006,(02).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做财经报道 篇12

在整体形势如此的情况下, 在黑龙江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 形势显然更加严峻。特别是在综合性都市类媒体上, 财经新闻如果非要追求“深度解析”、“政策研判”, 恐怕操作会愈加困难, 而报道的路子也会越走越窄。

所谓政策到底与我何干?

做贴近读者的服务性报道

财经新闻的服务性报道, 其实有一点像“通俗版”的解释性报道。所谓解释性报道, 就是对一个事件, 或者一个现象做一个全方位的解读, 包括背景, 趋势等等, 在最表层的信息之上, 再提供给读者一个附加值。事实上, 在财经报道这个领域里, 解释性报道一直是非常有市场的, 因为毕竟读者不可能都是经济专家, 不会对每一次的事件、每一种现象都有独立的见解, 这就需要媒体承担一定“解释”的工作。而对于地方综合性媒体来说, 首先, 要想采访到能真正做到解释的专家, 资源并不充分, 另外, 这种时候, 往往全国性的专业财经媒体已经做过一轮“解释”了, 我们的作用不大。

不过, 对于本地读者来说, 解释过后的服务更加重要。而这种报道在今年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政府在不断给出新的经济刺激政策, 从对“两市”的关注, 到“车险费改”等放归市场的选择。一个接着一个, 令普通读者可能觉得措手不及:这些全国性政策跟我到底有什么关系?

从去年下半年进入降息通道以来, 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了这件事, 但降息会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人们可能还没有感受到, 更多是心理层面上的一种预期。我们连续推出了一组《降息了, 你的钱咋投才划算》、《降息后哈埠银行哪家利率高》、《降息满月, 市民存款可“货比三家”》报道, 对降息会给人们带来的切实的影响, 通过特别具体的案例, 讲述给读者, 包括特别详细的“算账”环节。即使你一点经济背景都没有, 也能知道我手里的钱和这次降息是什么关系。

“影响力”这件事永远不嫌多

有机会可以“傍傍”财经名人

如果一个新闻本身有足够的价值, 那么它就会带来一个比较好的“副产品”, 那就是“影响力”。作为一个地方媒体, 我们一直非常关注各种展会、论坛, 尽管这上面谈论的内容, 很多时候无法作为报道“本身”出现, 但通过它来掌握一些前沿的、宏观的知识或信息, 都是有好处的。

今年初, 我们再次派出记者进驻到亚布力企业家论坛。其实这个论坛从来都是不对外的, 它有自己的信息发布渠道, 但不对媒体开放。算是企业家间一年一度的“同乐会”, 当然, 每一次在上面都会传递出一些比较有价值的信息。

今年的论坛上, 在记者通过特殊渠道听取了多个分论坛、小型会议后, 最终报纸在呈现时, 将任志强对楼市的点评和雷军对小米的“寄语”一并刊发, 并在头版给出了导读的“待遇”。见报当日, 雷军就在新浪微博发了一张和任志强搂在一起, 举着新晚报玩“自拍”的照片, 并称“今天的《新晚报》头版, 关于我和老任的报道”。跟两位的其他微博一样, 这条也迅速得到无数的转发和评论, 这里面还夹杂着很多对报纸的点评:“我们哈尔滨的报纸”、“出门买一张看看”等。这说明我们也确实戳中了读者的兴奋点。当然了, 小米当时正要发布“新机”, 所以大家“都懂的”。

不同于娱乐明星或体育明星, 财经类新闻人物在某种程度上更“家喻户晓”, 十分抢眼。对地方媒体来说, 它更是一个拉近报纸与读者距离的手段。读到有关他们的文章是一回事, 他们来到了这个城市, 说了一些令读者还算感兴趣的话, 并在社交媒体上重复发声, 给本地读者的感受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对于此类新闻, 我们不倾向于炒作, 但是可以寻求在读者的兴奋点和提升报纸知名度间的平衡。

财经报道遭遇“空窗期”?

紧跟“时令”落地为“稿”

消费调查类报道一度是都市类媒体财经板块的重头戏, 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 这类报道毕竟“不是你想报, 想报就能报”的。在坚持调查类报道的同时, 我们注意到大的方向上, 出现了新的可关注领域。以今年为例, 必然是“创新创业”和“股市风云”。前者是总理亲自“点菜”, 后者是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

其实我们在至少两年前就在关注青年创业的话题, 并连续在新年时推出“梦想集”系列报道, 追踪了一组在哈市创业的大学毕业生, 他们最初的梦想和如今的成绩, 这里面有好有坏, 有成绩有失意。作为“非传统财经报道”, 创业创新的话题却也是持续受到关注。

不久前, 本报刚刚开辟了“创客”栏目, 一批大学毕业生创业、辞职创业、在校创业典型被十分生动地报道出来。应该说, 这不仅是普通读者, 也是受到传统企业和投资公司非常关注的一个领域, 在“钱不知该往哪里去”的时候, 一些企业已经准备好了充足的资金, 就欠一个好项目。所以, 从某种程度上说, 这类报道不但能吸引到一般读者的眼球, 可能还会吸纳到一些新的读者。谁知道他们会不会每天都在网站上报纸缝里找项目呢?

上一篇:上行数据下一篇:运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