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低碳经济(通用12篇)
森林低碳经济 篇1
森林抚育项目可以合理地、高效地展现社会原生态的功能, 保持社会生态环境的平衡、稳定并提升生态环境的承载力, 以便于提供一个较为舒适、低碳环保的生活环境给城镇居民, 为促进低碳城市规划、发展可持续性城市打好基础。
1 低碳经济理念下实施森林抚育的效益
1.1 加强森林抚育, 增加生态效益
森林抚育项目主要是经过对森林内部的组成、品质及森林生产率等进行详细的研究, 进而有针对性地对相关林木采取相应的措施, 增强林木的质量, 确保林木的生长, 缩短林木生长的时间, 进而提高森林总体的数量以及整体的质量。而目前我国在森林抚育项目上具有较为突出成果的是碳汇效益。一方面, 合理、高效地对社会生态实行全面的森林抚育, 增强生态林木的整体质量, 竭力降低城市有关碳的排放量;另一方面, 森林抚育项目使社会生态资源的储存与积累量能够有较大的提升, 进而较为有效地增强生态环境吸取和转化二氧化碳的能力。而且为了能够与低碳经济的生态城市发展理念相适应, 应当对森林抚育项目下所产生的一些抚育产物实施相应的剩余价值再利用措施。例如目前国内正探究的生物气化工程方案, 就是通过对人们开采挖掘后的剩余物质、木材加工后的剩余物质等进行详细的研究, 将该部分物质当作生物质气化工程的原材料, 产出生物质燃料, 给予城市居民较为清洁的燃气。
1.2 加强森林抚育, 增加经济效益
全面实现低碳经济发展规划, 并不只是注重增加人们眼前的经济效益, 而是竭力降低今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成本, 促进将来经济效益的提高, 而合理、高效地实行森林抚育计划则与现代低碳经济发展理念达成一致。首先, 通过对森林实现抚育计划, 能够对森林内部林木的生长情况实行监控与管理, 进而缩短林木的成材时段, 有效增加高质量林木的总数量, 提高森林生产率。其次, 森林抚育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能够用货币的计量方法来进行计量, 比如森林的碳汇能力, 与其它碳汇技术相比较, 森林的碳汇能力主要是经过对森林实行相关的抚育计划, 进而扩大森林的储存与积累量, 增大森林的碳汇量, 增强生态环境的碳汇能力, 对碳汇效益有较为关键性的影响作用。而且部分因为林业发展而导致失业的人们能够因为森林抚育项目的开展而获得新的就业, 获取收入。与此同时, 大力发展森林抚育计划, 能够给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下的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发展带来新的转折点。
1.3 加强森林抚育, 增加社会效益
众所周知, 森林抚育项目是一项劳动密集型的工作, 能够吸纳所属地域的剩余劳动力, 这样有助于处理当今社会就业难、生活难等难题, 而且还能够加强对技能型岗位人员的培养, 尤其是特殊岗位的人员, 极大限度地促进了当地劳动力的就业率。开拓了从业人员增加收入而致富的有效渠道, 向当地居民展现了大力发展森林抚育项目、促进当地林业发展的深远影响。除此以外, 还可以将森林抚育的剩余物作为某种产业的原料, 给予林业地域从业人员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条件,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林区人员的收入, 而且能够让他们自行开展新的产业链, 促进产业多样化的发展。采取森林抚育计划, 尽量调节森林内部构造, 将更为舒适、合理的栖息地域提供给森林的动植物、微生物, 促进森林向着种类多样化以及异质化的方向发展。较为完善的森林植物种群, 不仅展现了生态环境的多样化, 而且还能够显示出一项新的经济产业—生态旅游业, 改进与完善城市产业结构, 推动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
2 低碳经济理念下如何加强森林抚育
处于大力推广低碳经济、低碳发展的经营理念的时代, 森林抚育迎来了新的局面, 新局面给予森林抚育项目新的工作任务与方向, 而面对新的挑战和机会,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来加强森林抚育:
2.1 建立森林抚育的规章制度
目前, 国内森林资源所存有的不足变得日益明显, 比如储存积累量较少、质量较低等难题, 森林抚育已成为有效建设低碳生态环境的主要途径。处于加大推广低碳经济发展的时代, 建立和改进有关森林抚育的规章制度就显得尤其重要, 国家应当对现今森林抚育项目实施优惠政策, 改进森林抚育经营的发展流程, 对有关森林抚育开采挖掘管理机制与税费实行机制进行相关的调整与完善。构建有关森林抚育的奖惩制度, 极大限度地提高当地区域经营单位对森林抚育的参与度。加大对现代森林抚育项目的宣传力度, 引进较为先进的技术与有经验的实施措施, 逐渐增强森林抚育项目的制度化、有效化以及合理化。
2.2 引进先进的技术与方法
引进先进的技术与方法已经成为高效实施森林抚育经营项目的重中之重, 而抚育间伐又是现代森林抚育工作中较为关键的环节, 其所涉及的抚育技术与方法都直接关系到整个森林抚育项目的开展成效。由于森林抚育具备较为突出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林业发展较为发达的国家或地区都注重对森林抚育相关技术的探究, 其中包含开展现代森林抚育工作的技术要素、对森林抚育工作实时监控测量与评估技术系统等。为了有效、科学地对森林抚育进行实际运用, 需要我们对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况实时调查, 将森林抚育工作和先进的技术与方法相融合, 继而使现代科学技术能够得到广泛的运用。而且在对森林抚育实行运用的过程里, 要增加对现代森林抚育从业者有关技术培训的计划, 增强森林抚育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 极大地展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功能与价值。
2.3 强化责任落实制
设置务实、可行性高的考核机制, 定工作、定成本、定准则、定方案、定职责, 而且项目的每一工作层面都要签订责任书, 贯彻落实有关森林抚育经营监管责任到每一层面, 构建一支专业化的抚育队伍, 定期、定量地实施管理, 在工作的工程中执行“两书一图”的制度, 而所谓的“两书一图”, 即是包括调查设计说明书、项目承包责任书以及项目施工图纸。加大项目监控管理机制的实施力度, 对森林抚育项目实施全过程监控管理, 以保障项目的实施是按照施工图纸的设计来进行, 确保项目施工的质量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而且可以制定有关森林抚育的创新体制, 探究与摸索新型的森林抚育经营措施, 竭力筹备森林抚育项目的费用资金, 增强对财会工作的监管, 对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的使用执行强化的管理。
2.4 加强森林抚育项目的制定与实施
森林抚育项目的发展计划是指引现代林业发展工作的有效性文件, 恰当、科学地制定有关现代森林抚育项目的发展计划显得尤其关键。而且在制定森林抚育项目的发展计划时, 要竭力将低碳经济发展的观念渗透到森林抚育项目的每一环节, 尽量限制城市碳的排放量。与此同时, 竭力将创新性的元素融入到森林抚育经营项目的管理制度中, 实时地对作业区域进行监管测量以及按期评估, 进而实时、有效地搜集归纳森林抚育试点工作任务、有关森林内部的具体数据信息并且需设置新的档案文件, 以便于对数据信息实行管理保存, 为以后经济效益的增长奠定扎实的基础。加强绩效考核管理机制的构建力度, 继而增强对森林抚育工作的监控与管理, 以保障森林抚育项目能够高效、顺利地实施, 进而实现现代森林抚育项目实施的预期效益。
总之, 森林抚育项目的推广与落实, 不仅满足了现今低碳经济发展的需求, 而且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增加城市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进而不断推进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进度, 全面实现低碳经济的时代目标。
摘要:基于低碳经济的条件下, 本文针对当今我国林业的森林抚育项目展开了细致的剖析, 研究低碳环保理念下的经济发展应如何实现林业森林抚育所带来的各项效益, 并对森林抚育当中的各项效益进行了价值评估, 希望有助于今后林业森林抚育项目的实施。
关键词:低碳经济,森林抚育,效益
参考文献
[1]徐亚军.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四平林业经济发展初探[J].吉林农业, 2011 (7)
[2]阿强.抓好森林抚育提高固碳能力—访全国人大代表柏广新[J].吉林人大, 2010 (3)
[3]策日格.关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实施森林抚育补贴项目的探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1 (4)
[4]张迎春, 王立磊.我国林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社会责任[J].河北林业科技, 2011 (1)
[5]于雪峰.正确处理好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的几个关系[J].林业勘查设计, 2010 (2)
[6]贡佳萍.全国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正式启动[J].中国林业, 2010 (2)
森林低碳经济 篇2
低碳的含义: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2010年8月,发改委确定在5省8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工作。低碳经济最早出现在英国能源白皮书中。
提出背景: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类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而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诤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其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
低碳经济目的: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
低碳能源系统是指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技术(IGCC)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技术(CCS)等等。低碳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等。低碳经济的起点是统计碳源和碳足迹。二氧化碳有三个重要的来源,其中,最主要的碳源是火电排放,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1%;增长最快的则是汽车尾气排放,占比25%,特别是在我国汽车销量开始超越美国的情况下,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建筑排放占比27%,随着房屋数量的增加而稳定的增加。内涵
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
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点:其一,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把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其二,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在一定意义上说,发展低碳经济就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延缓气候变暖,所以就能够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意义: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实现方法
森林碳汇:低碳城市建设之基 篇3
森林碳汇和减排同等重要
论坛主席宋维明强调指出,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多重效益且不可替代。保护森林和增加森林面积,是最为有效的、低成本的减排方式。我国在森林碳汇研究、实施林业碳汇项目、林业碳汇交易市场的形成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当务之急则是普及森林碳汇知识,树立碳汇和减排同等重要的理念,使全社会对发展林业有应有的重视。
宋维明说,增加森林碳汇,是低碳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恢复和扩增森林碳汇,不仅关系到减缓全球的气候变化,还关系到未来世界各国的发展空间以及发展道路的选择。
在这位林业经济学家的主持下,八位嘉宾深入探讨了森林碳汇与低碳城市的关系。从森林碳汇的国际经验、中国选择与地方实践,到森林碳汇对实现低碳发展战略目标的意义;从中国林业碳汇交易市场前景与挑战,到公众参与在森林碳汇行动中的作用,专家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使在场的200多位各界人士深受启发。
贵州省林业厅厅长金晓麒,贵阳市副市长高卫东,中国低碳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秘书长陈建成,国家林业局森林城市评审专家张志强,国家林业局气候谈判专家王春峰,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碳汇办公室主任王小平,中关村碳汇研究院副院长杨晓晖,中国林权交易所总裁王秀强等和与会者一起,就当前森林碳汇的焦点、冰点、热点问题进行了精要的阐述。
减排措施中森林碳汇成本最低
国家林业局森林城市评审专家张志强教授介绍了有关森林碳汇的国际经验。他说,国际上围绕减排和增汇两个方面采取具体的政策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各种举措之中,森林碳汇被认为是成本最低的减排措施之一。
据他介绍,在增汇方面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世界各国都将挖掘陆地生态系统,特别是森林生态系统吸收CO2等温室气体的潜力作为其战略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森林的碳汇功能。其做法无外乎有两种:一是扩大与保护森林资源;二是提高森林生产力。
具体作法有,通过清洁生产机制(CDM)实施林业碳汇项目获得温室气体排放权。《京都议定书》明确了减排目标后,国际社会首次将林业碳汇与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相联系,碳汇造林成为获取碳排放的途径之一。此后,国际社会致力于推进森林认证、制定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发展碳汇交易体系、强化国际合作等作为发挥森林碳汇功能的主要手段。
张志强说,在气候变化的国际立法上,对于森林碳汇议题经历了从谨慎向开放的转变。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京都议定书》,从《波恩政治协议》到《马拉喀什协定》,从《巴厘岛行动计划》到《哥本哈根协议》和《坎昆协议》,森林碳汇都是其中的主要议题之一。森林碳汇的活动范围也从最初的单一化(清洁生产机制)走向了多元化。可以说,后京都时代以通过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森林保护和森林可持续管理增加碳储量为主要内容的REDD+森林碳汇机制(REDD PLUS),将发挥更为主要的作用。
林业重点工程增加碳汇功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温室气体排放上升速度加快,在国家层面将森林增汇作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战略选择。张教授说,从中国战略选择的实践来看,采取了一些主要措施来实现林业碳汇的发展。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大力推进,夯实森林碳汇坚实基础。张教授认为,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以及长江、珠江等几大流域的防护林工程建设,这些举世无双的国家重点林业工程建设,使中国的森林面积与蓄积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其碳汇功能得到增强。在2010年完成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中认为,中国大规模植树造林是2000年?2010年期间亚洲森林面积每年超过220万公顷的净增长的主要原因。该评估同时认为仅世界森林生物量中就储存了2890亿吨的碳。
他呼吁,要严格森林采伐管理,制定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以提高林业碳汇功能。实行采伐限额管理,打击乱砍乱伐,制定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方案,通过技术途径提高森林的碳汇功能;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的林业投融资体系和生态补偿机制;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建立中央、各级地方政府、私人等多种林业投入机制,通过对公益林的生态补偿,确保林业生态效益的发挥;强化林业碳汇功能基础理论与增汇技术的研发;森林碳汇研究应该列入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科技支撑项目、行业专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强化国际合作,树立负责的大国形象,推进森林认证、制定可持续经营标准、开展CDM碳汇造林、打击非法贸易与非法采伐等。
低碳城市发展靠森林碳汇推动
目前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已经把森林碳汇作为实现城市低碳发展的重要措施。我国也在大力推进城市森林建设,推动城市低碳转型。
张教授说,尽管中国城市森林建设起步较晚,但由于政府的强力推动,市民的大力支持,我国的城市森林建设在过去的几年里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以乔木与森林群落构建为主导,悄然实现着城市生态的华丽转身。乔木树种与乔灌草相结合的森林群落占城市绿地总量的比例逐步提高,旧城改造、新城开发,将森林生态系统的构建作为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障居民心身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城乡结合部、郊区乡村绿化质量也迅速提升。建设以乔木为主体的近自然群落已然成为我国城市森林建设的主导理念。目前,全国已有41个城市获得了“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另外,浙江省、江苏省、河北省等也广泛开展了“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活动。
他指出,城市森林建设已经成为促进城市绿色增长的有效载体,加快发展城市森林,一方面可以增加城市的碳汇,抵消中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碳排量,扩大城市的资源环境容量,提升经济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可以壮大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的绿色产业,改变传统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促进城市转型升级和绿色增长。
碳市场为林业经济带来新机遇
我国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要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今年春节期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明确表示,将在北京、天津、上海等七省市试点,逐步建立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从而以低成本实现2020年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的目标。
中国低碳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建成教授告诉记者,我国碳市场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市场,二是碳中和,三是试点碳排放权交易。
他兴奋地说,尽管相关配套体系尚未建立,但碳市场的推进,为我国林业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种种迹象表明,虽然面临系列难题,但从政府到民间,实行强制性碳减排交易,建立碳交易市场体系,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紧迫性已获共识。
陈教授指出,森林是重要的碳汇主题。二氧化碳20%在地上部分,80%在地下部分。现在还找不到另外一种途径,像森林这么廉价地利用太阳能,把二氧化碳储存在生物体当中。国际上对森林的碳汇作用、森林在国际性的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视。
林业碳汇因操作成本低、效益好、易施行,能够成为整个碳交易市场突破口。在陈教授看来,更重要的是,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活跃碳汇市场,实现林业碳汇交易,对于林业经济发展可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以凝聚发展智慧,创新发展机制,拓宽发展领域,坚实发展基础,从而突破林业发展的瓶颈,开创发展新道路。发展林业碳汇,在促进林业资源优化配置,建立森林生态效益市场化的新机制,切实提高林农收入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推动生态林业、生态文明、生态效益市场化。
陈教授认为,当前要积极探索碳汇林业的实现平台。把森林碳汇的外部性内部化,把森林碳汇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制度化。
他建议,可以利用其丰富的森林资源的储碳功能,试行林业碳汇与征占用林地相挂钩,促进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在国家补偿的基础上,试行林业碳汇与碳减排相挂钩,建立企业补偿机制,促使碳排放企业为植树造林者买单,把谁排放、谁买单落到实处;设立购买碳债券等,为碳基金建立长效机制。
陈教授说,要想出办法,通过试行试点,活跃碳汇市场,盘活林业经济,实现绿色发展。虽然前进道路上困难重重,但对发展碳汇市场,我们充满信心;创新林业机制,要勇往直前;振兴林业经济,要义无反顾;转型绿色发展,要再创辉煌。
发展森林碳汇关键在公众参与
宋维明教授说,在我国,森林碳汇等还是新生事物,林业碳汇市场也刚刚起步。中国企业和民众参与的程度以及实际效果,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森林碳汇行动,需要政府、企业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
为了吸引更多的听众,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他主持的论坛在形式上进行了创新。会场设置了承诺“森林碳汇”题词签名板,制作播放了《森林碳汇历程》专题视频,创作和现场演唱了《低碳之歌》,制作和发放了低碳书签。令人眼前一亮的还有“低碳微博专题”,即时互动使会场在网络上延伸。北京林业大学的学生们发出了《关注参与森林碳汇——青年行动倡议》,印发给全体与会代表。
大学生志愿者们现场计算的结果,更是令与会者大吃一惊。经核算,每位与会者需至少种植一棵树才能抵消参加本次会议产生的碳排放。
论坛现场发布了贵州省森林生态效益评估结果,对论坛内容起到了实证作用。刚刚完成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全省每年森林固碳达2458.18万吨,固碳释氧价值达857.23亿元。这些数据形象、具体而有力地证明了森林碳汇的作用。
森林碳汇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 篇4
1 低碳经济的含义
“低碳经济” (Low-carbon Economy) 一词最早正式提出是在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该书中指出今后应该实行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发展经济。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 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低碳经济指的是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 实施一场能源革命, 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 以减缓气候变化[1]。
面对世界掀起的推行低碳经济的新浪潮, 中国对发展低碳经济持开放、积极的立场。2007年9月8日, 胡锦涛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 (APEC) 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 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 2009年8月12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被誉为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2]。
发展低碳经济核心在于掌握利用包括森林碳汇在内的低碳技术。除了节能减排、无碳和低碳能源、循环经济减排、二氧化碳捕捉与封存等技术外, 最值得重视的是生物固碳技术, 也称为生物碳汇功能。利用自然界植物自身的光合作用来吸收和贮存碳素, 是控制和贮存二氧化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 森林碳汇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 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 属自然科学范围。林业碳汇是指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 减少毁林等活动, 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与碳汇交易结合的过程、活动和机制, 既有自然属性, 也有社会经济属性[3]。森林碳汇在低碳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1 森林碳汇和可再生性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基础
应对气候变化, 最有效的途径是工业直接减排和森林间接减排。与工业减排相比, 森林固碳投资少、成本低、综合效益大, 更具经济可行性和现实选择性。研究显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存储了2.48万亿t碳, 其中1.15万亿t碳存储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在生长季节, 1 hm2的阔叶林每天可以吸收1 t二氧化碳;森林每生长1 m3木材, 就能吸收1.83二氧化碳, 同时释放1.62 t氧气。这足以表明, 林业在间接减排上的作用无可比拟[1]。
2.2 我国森林在减缓气候变暖方面的巨大作用
我国通过发展和保护森林, 固定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在减缓气候变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亮点。1980—2005年, 中国通过持续地开展造林和森林经营、控制毁林等措施, 净吸收和减少碳排放累计达51.1亿t。仅2004年中国森林净吸收了约5亿t二氧化碳当量, 占同期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以上。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依据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和森林生态定位监测结果评估, 目前我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高达78.11亿t[4]。
2.3 森林固碳作用分析
树木直接固碳通过光合作用, 将空气中二氧化碳吸收后变成有机碳, 固定在植物体内各个部分, 称为树木直接固碳。森林间接固碳是指森林产品固碳作用的延伸以及森林产品代替其他材料从而带来其他材料生产过程中能源节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个方面。森林采伐后树木不再吸收二氧化碳, 但大部分立木蓄积生物量以木材等各种实物形态被长期利用, 从而形成了对二氧化碳继续固定作用。建筑材一般可以储碳30~50年, 甚至更长时间。
森林所具有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作用主要体现2个方面。一是木材可以代替其他建材, 从而减少其他材料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据专家测算, 生产同等重量的材料, 水泥所需的能源是木材所需能源的3~4倍;塑料所需能源是木材所需能源的35~45倍;钢铁所需能源是木材所需能源的50~60倍。二是木材代替石化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据测算, 1 t木材与500 kg石油所释放的热量相当, 而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却少得多[5]。
3 结语
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有着工业所没有的优势。这种优势在于林业具有其他产业所不具备的一种重要资源———森林。森林是利用太阳能的最大的载体, 它不仅能够提供人们衣食住行需要的物质材料, 而且还能够真实地吸收二氧化碳, 是安全、实实在在的减排。因此, 发展低碳经济, 必须十分关注森林碳汇。
参考文献
[1]张晓静, 方宜亮, 王佳, 等.林业是低碳经济时代的重要选择[C]//宋维昭, 刘东升, 陈建成, 等.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0.
[2]田明华, 陈建成, 高秋杰, 等.浅谈地毯经济发展对林业的影响[C]//宋维昭, 刘东升, 陈建成, 等.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0.
[3]李怒云.中国林业碳汇[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
[4]国家林业局政府网.中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巨大——祝列克局长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方第15届大会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EB/OL]. (2009-12-11) .http://www.gssfz.com/W/HdcontentDisp-55-1903-20091211-299343.htm.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 篇5
1.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渠道。(对)
2.一国收入水平的高低与碳生产力的大小存在直接联系。(错)3.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但高增长。(对)
4.低碳经济不等于贫困经济,高生活质量也不等于高排放。(对)5.发展低碳经济要限制特定产业(如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错)6.相对于低碳经济,对绿色经济的评价较为困难。(对)7.欧盟于2008年正式启动了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帮助其成员国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承诺。(错)
8.“福田蓝图”是日本低碳战略形成的重要标志。(对)
9.韩国总统李明博被美国的《时代》杂志称为“环保总统”。(对)
10.2009年获得欧盟资助最多的新能源是风能。(错)
11.发展中国家普遍将建筑和交通作为节能和提高能效的重点领域。(错)12.石油是我国交通运输消耗的主要能源。(对)13.毁林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错)
14.水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是无碳能源。(错)15.世界上在建核电规模最大的国家是中国。(对)
16.农业生产活动是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主要排放源之一。(对)
17.我国的《清洁生产促进法》,标志着治理方式从传统的末端治理转向了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方面。(对)
18.英国人视《低碳经济法案》为发展“低碳未来”的世纪承诺。(错)19.欧洲国家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补贴均来自于国家财政。(错)20我国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仅适用于以废弃的动物油和植物油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对)
21.所谓“碳中性”,就是通过各种削减或者吸纳措施,实现当年二氧化碳净排放量降低到零。(对)
22.云南省是在全国较早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战略的省份。(对)23.东京市政府定下目标,要以2000年为基准,到2020年减少20%的温室气体排放。(错)24.丹麦松德堡市的“零碳项目”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该地区建筑的零碳排放。(错)“追求生活的便利”是低碳消费观的一部分。(错)
26.塑料袋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次性产品。(对)
27.“碳足迹”是通过估算个人或机构的“碳排放量”来定量衡量个人或机构行为的环境影响。(对)
聚焦“低碳经济” 篇6
一、 关于低碳经济
1. 低碳经济的缘起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通过对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在于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全球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能源的大量开发与使用,给人类带来了严峻的环境问题,如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因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等,对人类的生存与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人类对此形成的认识以及为应对这一挑战而付出的努力成为低碳经济出现的背景。低碳经济出现的标志可以追溯到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
低碳经济既是低碳生产,又是低碳消费。其基本表现形式是绿色经济和绿色消费。其中,绿色经济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标,通过有益于环境或与环境无对抗的经济行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绿色消费则通过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有益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在追求舒适生活的同时,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增长。
2. 低碳经济对我国的挑战
由于以煤为主能源结构,低碳经济成为中国无法回避的话题。煤炭消费比重大,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高,致使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高碳”特征非常明显。主要表现为:
(1) 能源消费加速增长。到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量将达到50亿吨标准煤以上。“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
(2) 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偏高,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比重偏低,发展滞后。
(3) 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这是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
(4) 人们低碳消费意识淡薄,没有养成良好的节能减排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
3.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
尽快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加快制定低碳经济“国家方案”和行动路线图,并将发展低碳经济纳入我国“十二五”规划,全面推行和实施。
建立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 ,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科技支撑。
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积极扶持低碳产业和绿色产品的发展,积极推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等,指导和引领政府、企业、居民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
建立适合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法规体系。利用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之间的政策协同关系,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支持低碳经济的政策体系。
搞好低碳经济试点与基地建设,加快低碳经济发展。在电力、化工、石化等能耗高、污染重的行业先行试点,作为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
倡导绿色消费方式,推动低碳经济发展。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树立绿色能源、绿色生产、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绿色住宅、绿色交通的新理念。
二、 对低碳经济的理论分析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正在全面进入人们的社会生活,通过理论学习正确把握低碳经济的实质,对于我们转变发展观念,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促进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 从《经济生活》角度看
1.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必须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原则。低碳消费作为一种消费方式、消费观念与这两个消费原则所倡导的内容是一致的,坚持低碳消费是坚持绿色消费的新形式,是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消费原则的新要求。
2.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消费既是生产的终点,又是生产的起点,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这种消费方式不仅是消费方式上一场革命,也有利生产的发展。这部分内容可运用“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知识分析发展低碳经济的积极意义。
3.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绿色消费要市场自发引导,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进。近几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工作,积极采取措施,发展低碳经济,鼓励科学消费和可持续消费。
4. 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可以结合书本“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谈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 从《政治生活》角度看
1. 政府的职能与责任
推行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包括制定指导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这是政府积极履行职能和责任的具体体现。
2.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有些发达国家在减排问题上试图把减排的大部分责任推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肆炒作“中国温室排放居世界第一”,要求中国承担绝大部分责任。对此我国政府一方面严辞驳斥,另一方面根据国情采取自主行动,彰显我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积极负责任的态度。这方面可结合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加以分析说明。
(三)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
1. 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高碳排放引起的全球碳平衡失调,导致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加上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些都是人类不尊重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导致的,也是人类长期以来不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后果,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的哲学道理。
2. 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提出发展低碳经济既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观点,也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能动作用)的哲学道理。
3. 发展的实质,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摒弃”,所以发展低碳经济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和辩证的否定观。
4.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任务更艰巨,情况也更为复杂,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而不能盲目地照搬别国的经验,这些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体现。
【创新训练】
一、 选择题
1. 低碳消费是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这种消费方式既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又有利于形成新的产业及推进产业结构的改变。材料体现的经济生活观点是()
A. 消费意味着产品生产过程的完成
B. 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
C.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D. 消费是由生产决定的
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
回答2~4题:
2.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警告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要忘记气候变化对经济与生活的影响。从哲学上讲说明()
A. 事物的发展是曲折的
B.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 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D. 规律是客观的,能被人们改变
3. 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决定,节能减排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这表明我国政府履行了()
①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②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③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④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4. 《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12年即将到期,本次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持续到12月18日,主要任务是确定全球第二承诺期(2012年到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安排。《京都议定书》应该成为与会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来经济发展要共同遵守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表明()
A. 意识有时具有决定性意义
B. 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它能为建立一个更加美好、和平的世界发挥重要作用
C. 只要坚持《京都议定书》,就能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D. 减排目标的理念和精神是各国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二、 非选择题
5. 材料一 目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全球新趋势,西方社会将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价值在全球推广,就是为了发动一场革命,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发展中国家要么积极参与合作,从中寻找机会,搭上新一轮增长的顺风车;要么坚持相对封闭的增长道路,在被排挤和遗弃的同时错失机会。显然,中国选择了前者。
(1) 材料一说明当今世界经济具有什么特点?分析说明这种特点对我国作出“参与国际合作发展低碳经济”决策的影响。
材料二 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这一会议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此次会议有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其中仅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就超过100人。《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12年即将到期,本次会议持续到12月18日,主要任务是确定全球第二承诺期(2012年到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安排。
(2) 结合材料二,从经济学角度说明世界各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全球气候日益变暖的问题。
材料三 低碳经济主要是两种:一种是低碳生产,一种是低碳消费。发展低碳经济,转变消费方式是一个重要环节,而节能减排是重要的内容。实现宏大的节能降耗战略,或许要取决于很多细微之处。人们应看到,这“细微之处”不只是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也包括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细节。政府在行动,企业在努力,那我们应该做什么呢?
(3) 根据材料三,请你为家庭和个人实施节能减排行动建言献策。
参考答案
一、 ⒈C ⒉C ⒊B ⒋B
二、 5.(1) ①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② 经济全球化可以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的提高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可以为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中国来说,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面前无法置身事外,只有积极参与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合作,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勇敢地迎接挑战,才能加快发展。
(2) ① 发挥各国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② 促进企业的科技进步,扭转高消耗、低产出的状况,全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集约型发展道路。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③ 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构建集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④ 协调好适应气候变暖消极后果的行动,建立和完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广泛使用有利气候技术的方法,对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措施进行资助。
森林低碳经济 篇7
1 发展森林低碳经济所产生的作用
对于陆地上的生态系统森林就是一个碳库。森林利用光合作用来生长, 不断吸收二氧化碳, 并把它们牢牢放在森林中的植物体内与土壤中, 即使经过很长的时间, 它们仍然被稳定的固定着。木材及其制品中也含有大量的碳, 对碳可以保持几十年或几百年。有统计显示, 通过森林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 成本要比用核能、风能与生物质燃料等工业方式减排所花费成本低得多。森林1年吸收的太阳能总量是陆地上的生态系统1年吸收太阳能总量的一大半, 所以森林是一个用之不尽的能源宝库。树苗在成长过程中不但吸收、固定、储藏二氧化碳, 对太阳能也是这样的。所以选择容易繁殖、生命力强、能固氮、热值高、抗病性强等其它优点的树种, 通过大密度和面积的造林活动, 使森林充分利用空间与阳光, 就能实现效果较好的固碳储能。
一是减少很多种污染的排放。植物结构有很多种且比较复杂, 叶片表面多毛还能分泌油脂和汁液, 这些特点有助于吸收有害气体与吸附大量尘埃颗粒。杜鹃、紫薇这些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氯化锌等其它的有毒气体。松属、云杉属、桦木等森林植物会释放出很多杀菌素, 能够杀死多种病原菌。如果用人工方法或喷洒杀虫剂、杀菌剂来消除病虫害, 易造成环境污染问题, 不但成本高而且耗能较多。
二是减少很多土石方工程。人们通过投入资金、劳动力、水泥、钢材等其它材料和能耗建造大量拦水坝、蓄水池等工程, 既耗费化石能源, 又污染环境。到了一定时期它们不能用了再拆除还要耗费能源。森林吸收和储存大量降水, 它通过调节径流来减少或避免洪涝灾害的发生, 这种方式所用成本比上面所说建造水利工程花费成本要低很多。森林在蓄水过程中能够减少水土与土壤养分的流失, 从而使农林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对化肥与能源的需求, 降低了能源的消耗量与环境污染。
三是减少物质和能源的耗费。这些年来, 气象灾害在不断增多。利用人工方法来防洪减灾, 不仅耗费大量人力, 还要投入很多的物质和能量。森林可以有效调节气候, 减少洪涝、干旱等其它灾害, 确保与维护生产环境不向坏的方向发展, 降低化肥的消耗和能耗, 让农作物与畜牧业在自然环境中较多地受到自然环境影响来获得发展与收益, 这大大减少了控制灾害、消除影响所耗费成本, 在生态系统调控过程中降低了物质与能源的耗费。
四是改善生活与自然环境。森林这个大环境包含着自然与人文要素, 对人类生存环境起着较好的优化与改善作用, 当人们置身于森林生态环境中时, 可以在视觉、听觉、嗅觉上达到放松的目的, 增进精神与肉体上的健康。人们还可以旅游、爬山、探险等进行其它活动。在自然环境条件下, 那些用来调温、调湿、滞尘的人工设备被大大减少了使用次数与时间, 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能耗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林产品对于建设低碳经济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森林也是一种具有战略性特点的能源资源, 就像煤炭、石油、天然气那样, 它的特点是可再生、可降解、占地少、一次种植能够持续利用, 所以说它是非常重要的绿色能源。木材作为一种生物材料和其它非木质林产品, 都有着低碳经济的效果, 所以可以被当成能源使用也可以被当成生产生活资料使用。
2 低碳经济影响下发展我国林业的措施
优化该种产业结构, 建立一个以低碳为主的该种产业体系。林业产业结构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这样能更有效地促进其发展, 同时这对它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来说也是物质保障。要根据市场需求, 加快建设生产周期较短工业用途或其它用途的原料林;对于林产品要不断创新, 对于以往简单的原料加工要加快发展步伐, 争取早日实现综合性的精深加工;加快建设以森林为主的旅游业、花卉业。对于林业产业的结构作出调整, 使其向低碳方向发展, 建立一个具有低碳特点的新型该种产业系统, 它的主要内容是低碳森林培育、低碳林产加工、低碳森林旅游。
现在世界上的能源和其他资源被人们过度开发利用, 资源短缺问题影响越来越大, 对于生物质能源的利用在技术上已经取得了不少进步, 它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能用它来生产出的化工产品越来越多, 又因为它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 在使用中不会污染环境, 所以它在众多的能源中优势越来越突出。欧美与东南亚的部分国家很重视该种能源, 他们把大豆、菜籽油、棕榈油等作为原材料制成生物柴油, 把玉米、甘蔗等其它粮食产品作为原材料制成乙醇。考虑到我国国情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同地区差异较大, 食用油和粮食还是人们不可或缺的食物, 所以我们不能像欧美国家那样把它们制成生物质能源。所以林业产业是我们重点考虑的对象, 这种生物质能源在我国的可行性很大。林木的特点很多;例如, 绿色环保、可再生、生产无污染等, 用它来取代石化能源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发展方向, 不仅能使能源结构得到优化, 减少环境污染, 还有助于维护森林资源。我国有大面积林地, 很适合林木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所以加快发展该种能源能解决我国石化能源的短缺问题, 同时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举措, 在确保能源安全、调整与优化能源结构方面有重要作用。
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尤其是对那些荒山。只有做好植树造林工作, 才能有效增加森林面积, 这样才能吸收和固定更多的碳。我国现有无林地5700万hm2, 沙地与荒地是3亿hm2, 所以森林面积还有很大的增加空间。按照有关《生态规划》, 在今后36年时间内我国的森林面积将增加26%以上, 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净吸收能力将大大增加, 这就使我国森林的碳汇能力提高很多。植树造林的特点是公众参与的积极性高, 所以要大力宣传与深入开展各种植树活动, 吸引更多的群众来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对于荒山要想做好3方面措施:封、造、管:有些荒山适合人工造林, 要积极用植苗与直播结合起来的方式, 加快森林的建设;有些荒山不适合人工造林, 就要做好封育工作, 使地面植被在自然状态下恢复。
3 总结
林业是生态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 对发展低碳经济有非常大的帮助,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认识到了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作用。林产加工过程中可以使用新技术、循环或绿色经济、开发生物质能源等方式来实现低排放, 减少因过度采伐造成森林的破坏、火灾与病虫害等等;用科学的规划方法来确保森林面积的增大, 用科学管理的方法来提高它的质量, 增大碳汇能力。
摘要:在建设低碳经济的过程中森林具有重要作用。建立一个造林和更新的长期体制, 对于生态与经济2个方面效益要正确处理, 使森林主体注重把森林经营与致富紧密联系起来, 达到可持续碳汇的目的。本文分析了森林低碳经济的作用, 接着探讨了它对林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森林低碳经济,林业发展,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建.黑龙江省林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 2012
[2] 杨海青.低碳经济背景下对河南林业发展的思考[J].河南林业科技, 2012 (4)
[3] 万猛.低碳经济下河南林业发展对策[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3 (3)
森林低碳经济 篇8
关键词:低碳,低碳旅游,低碳旅游吸引物,培植,表述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危机下,低碳经济是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世界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低碳旅游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和其他产业相比,能源消耗低,在节能减排、降低二氧化碳方面更具有优势。森林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碳汇体,在降低二氧化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强大的碳汇功能。森林旅游是发展低碳旅游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但同时森林旅游在交通、住宿等方面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构建低碳景区是未来景区建设的重点。九龙谷森林公园是国家级森林公园,研究其景区内各旅游吸引物低碳元素的植入,对建设低碳型森林公园尤为重要。
1 相关概念及问题的提出
1.1 低碳
“低碳”首先是一个生态学名词, 是指将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降低的过程[1]。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2]。20世纪90 年代人类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时提出了“低碳”这一发展新理念,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有的国家已经开始通过征收税收的手段对碳排放进行限制。
1.2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 的概念源自于2003 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 UK Government,2003) 。我们能源的未来: 创建低碳经济( 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 [3]。最初低碳经济是针对全球气候变暖提出来的,所以这一概念最为直观的定义,就是为保护气候环境,在各种经济活动中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所运用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是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能源危机,人类所倡导的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4]。
1.3 低碳旅游与低碳旅游吸引物
1.3.1 低碳旅游
“低碳旅游”这一概念是在2009 年5 月的世界经济论坛上“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中正式提出的。“顾名思义,‘低碳’旅游是一种降低‘碳’的旅游。在旅游活动中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并用自己的行动弥补旅行所释放的‘碳’” [5]。特别是旅游过程中饭店和交通的碳排放占有很大的比重。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 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 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新方式[4]。
1.3.2 低碳旅游吸引物
低碳旅游吸引物是指用来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的一切有形的、无形的, 物质的、非物质的, 自然的、人工的低碳旅游吸引要素, 既可以是各种自然低碳景观, 也可以是人工创造的低碳设施景观,还可以是多样化的低碳旅游活动产品 [6]。山水型旅游吸引物即自然型的旅游资源,是重要的碳汇体,培植其低碳元素对于建设低碳旅游景区非常重要,山水型旅游景区朝着低碳化的道路发展,能更好的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九龙谷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培植低碳元素不但是必要的也是完全有条件的。通过对九龙谷低碳元素的培植与表述的研究,为建设低碳性山水型旅游吸引物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2 培植九龙谷低碳旅游吸引物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2.1 九龙谷培植低碳旅游吸引物的可能性
2.1.1 国家级森林公园本身具有培育低碳旅游吸引物的优越性
评价低碳旅游资源,主要从五个方面:低碳的旅游景观、景区的水质量、景区的大气质量、景区的植被和景区的周围环境状况。其中,低碳的旅游景观至关重要,是首要的因素,一个景区内拥有独特的低碳景观是发展低碳旅游的前提,同时也是吸引游客前来旅游的关键。景区植被的数量越多,种类越齐全,更能反映一个景区的生态环境的良好,同时景区的大气质量和景区的周边环境对创建低碳景区也是很重要的,而九龙谷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本身具有优越的环境质量和景观条件,这些都可以培育成低碳旅游吸引物。
2.1.2 九龙谷森林公园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碳汇体
九龙谷位于福建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莒溪,与九鲤湖接壤,俗称“下九鲤”。2004年11月审批为省级森林公园,2006年被评为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九龙谷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森林景观资源丰富。公园内植物共160科532 种,公园内动物种类繁多。景区内水质良好,空气清新,空气中负氧离子很高,周边盛产枇杷、龙眼、荔枝和橄榄等名果,周围没有工厂之类的污染,空气质量很好。
综上所述,九龙谷拥有丰富的森林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空气质量良好,森林覆盖率高。可以看出,九龙谷景区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碳汇体,拥有众多低碳旅游吸引物。九龙谷景区在培植低碳旅游吸引物方面已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培植低碳旅游吸引物是有可能的。
2.2 九龙谷培植低碳旅游吸引物的必要性
2.2.1 森林旅游是发展低碳旅游的理想选择
森林旅游是发展低碳旅游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低碳理念下发展森林旅游,可实现其生态、社会和经济三态效益的综合。森林旅游是发展低碳旅游的一大趋势,森林资源本身就是地球的巨大碳汇体,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把二氧化碳以一定的形式固定起来,具有固碳的功能。森林旅游的发展从之前的“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到“可持续旅游”,已为森林“低碳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森林旅游与乡村旅游、海岛旅游等相比,在节能减排、降低二氧化碳等方面更具有优势,在实现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方面,是发展低碳旅游的理想选择。
2.2.2 培植低碳旅游吸引物有助于旅游者旅游行为的转变
就我国而言,奢侈消费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过去的几个世纪,旅游一直被人们当作一种奢侈消费方式的体现,是一种心理上的诉求[6]。转变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奢侈消费之风,是实现低碳旅游的重要途径。提倡低碳旅游从根本上说是培养游客的低碳意识,转变游客的生活方式。随着低碳旅游在全世界掀起的浪潮中,越来越多的旅游爱好者对这一新兴的旅游方式愈加认同。但大部分的游客对低碳旅游还是不了解,九龙谷景区内仍可见到篝火烧烤的现象。培植低碳旅游吸引物,让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了解低碳知识并身体力行,对于养成低碳的旅游方式,转变以往的奢侈消费行为具有促进作用,培植低碳旅游吸引物是很有必要的。
2.2.3 培植低碳旅游吸引物有助于低碳景区的创建
旅游吸引物是景区的核心,景区吸引力大小取决于旅游吸引物的数量与品质。因此,在打造低碳景区时,应该将景区的资源打造为低碳旅游吸引物[7]。在旅游景区开发的过程中,尽量在不改变自然资源本来面貌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和布局。同时,利用节能减排技术,使用节能环保材料,尽量采用太阳能、生物能、风能等再生资源和二次能源。创建低碳景区,取决于旅游吸引物的低碳技术含量和低碳表述状态,涉及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诸多方面。九龙谷拥有丰富森林资源,虽然客流量不是很多,但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高排放、高耗能的问题,改变景区的环境状况,培植低碳旅游吸引物,创建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旅游景区完全是可能的。
3 九龙谷低碳旅游吸引物的培植
培植,原意是栽种并细心管理(植物),另外还有培养(人才)、扶植(势力)使其壮大之义。文章中的“培植”指的是在现有物件中植入,以九龙谷为例,从交通、酒店客房、餐饮、旅游线路以及其他旅游设施等旅游吸引物对其进行低碳元素的培植。
3.1 低碳交通的培植
3.1.1 低碳换乘
在九龙谷景区,让游客换乘低碳的交通工具,可用电瓶车等在景区内定点定时接送客人,电瓶车本身就是一个低碳的旅游吸引物。但考虑到行驶的路程有限,可以在关键点处配置电池供应站,将电池供应站建成一个低碳的旅游吸引物,以代替碳排放很大的旅游大巴。
3.1.2 交通管制
实行交通管制,禁止旅游大巴、私家车、摩托车等进入景区。九龙谷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碳汇体,可鼓励游客以步行或自行车的方式观览,将汽车排放的尾气减到最低,以保护生态环境;也可以借鉴杭州西湖,在九龙谷景区内设点免费提供自行车供游客使用。
3.1.3 绿色停车场
景区交通规划应该设置绿色停车场,修建环保停车场,采用环保建筑材料,使之成为吸引旅游者的低碳旅游吸引物。鉴于九龙谷景区停车场的破旧、简单、不安全,为了让游客更放心地停放车辆,修建绿色停车场是很有必要的。
3.2 低碳住宿的培植
3.2.1 住宿设施设备的低碳化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引入低碳理念建造自然型的旅游住宿,设计以自然通风、采光为原则,减少空调、电风扇的使用率,建筑材料上考虑用可再生能源或新型保温材料。一般来说,森林旅游的住宅设计,还要考虑住宅的朝向,朝南最佳,森林旅游还要考虑到季节性的因素,夏季是旺季,要注重通风采光这方面。目前九龙谷的住宿条件较为简陋,可在湖边建筑小木屋,既可以减少空调、电风扇的使用,在木屋下还可以开展垂钓旅游活动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竹屋,藤屋,树居等,以实现低碳住宅形式的多样化。
3.2.2 住店客人入住行为的低碳化
用提示卡放在床头提醒客人变床单、被单“一天一洗”为“一客一洗”,不仅可以减少用水量和排污量,客人也不必每天接触高残留量的洗涤剂。酒店的一次性用品,不但浪费,还会导致景区废物的增加,鼓励游客自备洁具与寝具。
3.2.3 管理措施的低碳化
启动“碳积分计划”,把经营中的一部分资金用于奖励在住店过程中节约能源,减小二氧化碳行为的客人,或者对入住低碳酒店的游客在房价上面给予优惠,都是鼓励住客践行低碳行为的有效措施。
3.3 低碳餐饮的培植
3.3.1 餐饮设施设备的低碳化
厨房内尽可能提倡采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依据区位情况加以选择)生火烹饪,尽量减少使用煤炭等高能耗、高污染的能源。
3.3.2 用餐行为的低碳化
以低碳为主题打造低碳餐厅,并以同一LOGO加以标识,提倡低碳用餐。低碳餐厅提示顾客不提供一次性筷子、塑料桌布等,鼓励客人自带筷子,既环保又健康。
3.3.3 餐饮管理的低碳化
在食材的采购方面,尽量采购绿色或低碳的食材,选用绿色无污染的食品;尽量采用当地食材,选购加工工序较少的食材,按需使用,减少浪费;定期对服务员进行低碳知识的培训,动员全体员工参与并引导游客参与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相关活动;主动提醒客人请勿过量点餐,主动给予剩余菜肴打包服务。
3.4 低碳旅游线路和低碳旅游商品的培植
3.4.1 低碳旅游线路的设计
优先选择九龙谷景区低碳或无碳的旅游产品如攀岩、有氧运动、划船、钓鱼、走钢丝、瀑布观赏、森林探险、森林浴、摩崖石刻考究、梅花鹿观赏等,组成低碳型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游览线路。每种低碳游览线路的低碳LOGO一致,但价格和积分不同,供游客选择并以累积积分,积分累积到一定程度景区可给予游客免单或者其他形式的返券消费。
3.4.2 低碳旅游商品的开发
九龙谷景区所在依托地盛产枇杷系列产品,如鲜枇杷、枇杷酒、枇杷膏、枇杷蜜、枇杷罐头,还可以开发枇杷糕点、枇杷生态化妆品等延伸性旅游商品。以低碳理念为指导,充分利用当地原生态、绿色无公害的原材料, 采用绿色、低碳、生态标志, 让游客不仅购买生态、低碳的旅游产品,还可以培养游客的低碳消费意识。
3.5 其他低碳服务设施的培植
3.5.1 垃圾回收的低碳化
对收集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可回收的垃圾进行无公害、资源化的处理,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对不可回收的垃圾应将它们收集起来做集中转运处理,减少空气污染。随着九龙谷国家级森林公园知名度的提高和开发度的深入,客流量将会愈来越多,可采用发放环保袋的方式,通过门票打折或赠送礼品等方式鼓励客人回收垃圾,把垃圾带回家,培养客人的低碳意识。
3.5.2 景区厕所的低碳化
把九龙谷的景区厕所改造成沼气型的生态厕所,并配有沼气池,不仅可以提供生物能源,而且沼池、沼液可作为有机肥料,为厕所外墙的花草藤蔓等植物造型提供养分,使厕所景观化[8]。目前九龙谷景区内厕所还是比较简陋,厕所“水泥化”且不够美观,改造成生态型的厕所以实现景区厕所的低碳化。
3.5.3 导游图、景物介绍牌的低碳化
景区的导游图、景物介绍牌、景区标识牌可就地取材,采用生态材料如石材、木材,不提倡采用城市化的外来材料,如磨光大理石。目前九龙谷景区的导游图、景物介绍牌采用的是生态的材料,但大多介绍游览路线、景物特点,建议增加对九龙谷低碳旅游线路碳足迹值、低碳旅游吸引物特点以及低碳旅游相关描述的内容。
3.5.4 门票的低碳化
九龙谷现在采用的还是纸质门票,建议团体游客采取一票制,减少纸质门票的使用量,采用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条件的话,建议采用电子门票(可回收)。
4 九龙谷低碳旅游吸引物的表述
表述有说明、述说的意思,还有一个意思是确切地或有系统地阐明。文章中的“低碳表述”指的是通过一系列可以承载的方式,传达低碳理念,以加深人们对低碳旅游吸引物的了解,可以承载的方式包括语言、文字、图片、展演、视频等多种手段。
4.1 语言表述
九龙谷低碳旅游吸引物通过语言来表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景区的导游,这就要对导游进行“低碳”知识的专项培训,实行“低碳”扫盲。导游除了会讲解景点的知识外,还要融入低碳知识,让游客在游玩中了解低碳知识,对景区低碳旅游吸引物有个粗略的感知和渐进审美。在展示宣传九龙谷低碳旅游吸引物上,还需要餐厅、酒店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在客人点餐时通过语言给客人传达低碳饮食的观念,如适量点菜;引导客人入住行为的低碳化,告知床单、被单“一客一洗”的意义等等。
4.2 文字表述
在九龙谷景区入口处,利用摩崖石刻刻上低碳标识;景区内游客休憩处可设置低碳的标语,营造浓厚的低碳文化氛围;景区购票处可利用展板或宣传图册,用文字具体描述九龙谷交通、住宿、饮食、线路、商品、服务设施等低碳旅游吸引物。
交通上,电瓶车可以表述为“爱你,只因我没尾气”;自行车可以表述为“你踩我,我喜欢”;酒店客房内温馨提示卡表述为“为了你的健康,你愿意床单、被单‘一客一洗’吗?”;木屋可以表述为“冬暖夏凉,给你贴近自然的关怀”;旅游商品如枇杷、枇杷酒、枇杷膏等,外包装上可表述为“来自于低碳景区的天然食品”;旅游点体验如森林浴可以表述为“天然的空调,负氧离子的仓库”;垃圾箱可表述为“我用我的来生换取你的一片细心”;景区内的生态厕所可以表述为“肥水不留外人田,只在园中游”。
4.3 图片表述
在九龙谷景区入口处,用图片的形式,将旅游大巴、私家车、电瓶车、自行车这几种交通工具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作个比较,由低到高进行排列供游客选择,使游客更直观地理解低碳的理念,心理上也更容易选择低碳的交通工具;在住宿方面,将木屋和钢筋水泥房进行对比,揭示两种建筑形式对人体和环境的正负向影响;在灯具的选择上,可以把各种灯具所消耗的电用图片的形式进行对比,让游客自觉节约用水用电;在旅游线路的选择上,用图表的形式把九龙谷的活动项目一一列出来,做个旅游活动的碳排放分类,把九龙谷景区内的游览活动分为高碳排放、中碳排放、低碳排放这三类,让游客选择低碳的活动项目,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体验九龙谷低碳旅游吸引物的理念;景区内垃圾箱的摆放要人性化,对垃圾箱进行环保分类,并注明垃圾的具体名称或图案。
4.4 展演表述
低碳元素的表述,用文艺表现形式则更生动形象,潜移默化,宣传效果更好。九龙谷每一年都会举办一次枇杷节,借助这次活动,集中展示九龙谷建设低碳旅游景区的成效和社会影响,树立“体验低碳生活,领略九龙山水”的旅游品牌,打造九龙谷低碳旅游精品线路,使其成为拉动莆田市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区域合作交流的综合平台。此外,展演的形式还可以通过举办书画摄影展等形式,利用展板展示九龙谷低碳旅游吸引物,供游客在旅游休憩期间欣赏与体会。
4.5 视频表述
视频表述,尤其是利用滚动视频的方式展现九龙谷的低碳旅游吸引物,可以起到广告宣传的作用,更加生动形象、更易吸引游客的眼球。首先要制作九龙谷低碳宣传片,画面力求清晰动态;其次要选择在景区入口处、交通集散地和各旅游餐厅等,利用游客在餐厅就餐后的休息时间内进行播放,使得游客对九龙谷创建低碳景区有个全方位的了解,再者还可以在网络上上传视频来宣传九龙谷的低碳旅游吸引物。
5 结束语
森林旅游业在“吃、住、行、娱、游、购”方面均会产生二氧化碳,对环境造成污染。作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九龙谷创建低碳旅游景区尤为必要。低碳旅游的发展,首要取决于景区低碳文化的营造和低碳旅游吸引物的向心力,在建设低碳景区过程中,交通、设施设备、旅游线路、旅游商品、游客行为等不同吸引物,其低碳元素植入的内容不同,表述手段上主要通过语言、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种方式。随着低碳旅游研究的深入和低碳科技手段的多样化,山水型旅游吸引物低碳元素的植入内容将更加丰富,植入和表述方式将更加多样,研究旅游吸引物具体的低碳指标、山水型旅游产品碳足迹量估算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王润,刘家明,田大江.基于低碳理念的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以福建省平潭岛为例[J].旅游论坛,2010(2):168-172.
[2]黄文胜.论低碳旅游与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J].生态经济,2009(11):101-102.
[3]王文军.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发展模式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2010(2):69-77.
[4]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2010(1):13-17.
[5]江丽芳,王晓云.从生态旅游到低碳旅游——旅游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深化[J].中国集体经济,2010(18):126-127.
[6]陈贵松,陈小琴,陈秋华.低碳经济下森林旅游业发展探讨[J].林业经济问题,2010(1):57-64.
[7]李喆.论低碳旅游时代的景区建设[J].长沙大学学报,2011(1):33.
从低碳经济到低碳文化 篇9
一、发展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最大限度地实现高碳能源的低碳化并研发利用新能源, 以实现高能效、高清洁、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低碳经济引发的生产方式的转型意味着人协调与自然之间关系能力的增强, 意味着人以低碳的方式生产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各种产品, 意味着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的到来。低碳经济有两个具体目标:一是碳排放降低, 二是碳利用率提高。在此基础上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实现这两个具体目标, 低碳科技创新与低碳协议、法案、政策的签订与实施是基本保证。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率先发展低碳科技并研发利用新能源。发展低碳经济引发了生产方式的转型:由高碳向低碳转型, 由低效向高效转型。低碳经济转型的实现仰仗一系列去碳高新技术的研发与利用, 即通过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来实现经济的新增长, 推动以“碳排放降低”、“碳利用率提高”为核心的“新工业革命”。低碳技术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利用必将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 推动经济从高碳向低碳转型。
此外,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一系列协议、法案、政策的保障。只有充分发挥协议、政策、法案的保障作用, 才能有力实现“碳排放降低”和“碳利用率提高”双重目标。
二、倡导低碳生活
高碳到低碳转型不仅需要发展低碳经济, 还需要我们改变高碳生活方式, 过低碳生活。生活方式是各个民族、阶级和社会群体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与社会条件下生活模式的总和, 它具有相对稳定性。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是一致的, 按萨伊定律所言, “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生产创造需求, 需求也推动生产。生产提供什么样的产品, 会引导什么样的大众生活方式;同样, 大众需求也会引导生产, 生活方式会推动生产。从这一点来说,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要改变生产方式, 还需要改变生活方式。从某个角度说, 改变生产方式主要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 而改变生活方式则是民众的责任。高碳经济提供的高碳产品, 如不为大众消费, 高碳生产就无法维系, 生产将会由高碳向低碳转型。因此, 不仅要改变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 还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特别是转变消费方式。
倡导低碳生活, 树立理性消费观是关键。人的需求、欲望具有不断增长的特点, 人总是对自己的生活提出超出现状的要求。在消费领域, 民众容易过度消费, 沉浸在“冲动式的生活享乐”之中。韦伯认为, “冲动式的生活享乐”“会导致人们逃避职业劳动”[1]。在冲动式的生活享乐观指导下, 人通过无节制地占有物质产品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从而出现过度消费和奢侈、浪费性消费, 而过度性消费又增加了不必要的碳排放。国内有学者指出, “碳排放分为用以基本生活需要的碳排放和奢侈、浪费性的碳排放”[2], 应在国际气候制度中, 保障基本生活需要的碳排放, 用个人消费排放的“碳预算”来规范约束消费行为。把保障人的基本需要作为出发点, 有利于告别冲动式的生活享乐, 形成理性生产、生活、消费习惯, 使人类自觉选择低碳生活。
生活方式是一种习惯性力量, 对日常生活的改变和批判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我们已经习惯了已有的生活, 习惯了已有的高碳。转变“高碳”生活方式, 过“低碳”生活需要全世界所有人的参与。日本学者茅阳一的“卡亚公式”揭示出, 碳排放量取决于四个因素:碳排放量=人口× (GDP/人口) × (能源用量/GDP) × (碳排放量/能源用量) [3]。卡亚公式中的后两个因素与生产直接相关, 前两个因素与人的生活直接相关。人多, 碳排放就多;人均GDP高, 人们生活水平高, 很少有人希望它不再提高。但如果“一切照旧”的高碳方式继续运转, 地球将难以为继。转变“高碳”生活方式, 倡导低碳生活, 地球人个个有责。
三、塑造低碳文化
“文化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的方式”[4]。低碳生活一方面将凝结并沉淀为低碳文化, 另一方面低碳文化又将反作用于民众生产与生活。为此, 要塑造低碳文化, 形成低碳价值观, 从而为发展低碳经济和倡导低碳生活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价值观念是人们对政治、道德、利益等是否有价值的主观判断, 当它成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式时, 就上升为价值观, 价值观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 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要特别注重改变人们的文化的观念, 树立低碳价值观。
低碳价值观需要确立“类利益”观。发展低碳经济涉及国与国、群体与群体、个人与个人的利益问题, 如何协调这些利益关系?这不仅是个经济问题, 也是政治问题, 从深层次上看, 更是一个文化 (价值观) 问题。低碳经济、低碳生活需要“类利益”观, 即超越狭隘的个人、群体、民族或国家的局部利益, 而追求和重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在低碳模式下, 需要正确处理国家利益、群体利益、个人利益与全人类利益的关系。最具体的个人利益、最一般的群体利益、乃至最高尚的国家利益都需要让步于全人类利益。今天, 全人类共同面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 全人类利益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解决此问题需要更多的协同与合作, 甚至是服从。“个人服从集体, 集体服从国家, 国家服从全人类”的价值观需要被重新提起。
低碳价值观需要确立“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观。在涉及各国的权利、义务与利益问题时, 应倡导全球的合作与共担, 以解决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灾难, 促进全球经济实现低碳转型。解决气候问题是全球性的“公共物品”, 既要避免“搭便车”现象, 又要避免绝对平均化地承担责任, 平等是有差别的平等, 是相对平等。马克思指出, 权利“不应当是平等的, 而应当是不平等的……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5]。罗尔斯在《正义论》中谈到的事实上的平等是以事实上的不平等为前提的, 也就是说, 要对先天不利者和有利者使用并非同等的而是不同等的尺度。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正是基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历史责任和当前人均排放上的差异而制定的。根据该原则, 发达国家率先减排, 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发展中国家在得到发达国家技术和资金支持下, 采取措施减缓或适应气候变化。“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观有助于分配权、责、利, 有利于使高碳转型问题从理念的共识转变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确立“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观, 目的在于“既保证发达国家实现其减排指标, 以达到控制全球排放总量的目标, 又保障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不受侵犯, 在国际资金和技术的帮助下提高发展中国家自身能力以应对气候变化。”[6]低碳价值观更注重人与人、国与国的合作。解决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不是一国之事, 特别需要世界各国的合作与共担, 这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
低碳价值观需要确立“全球和谐”观。“21世纪初的文明正面临各种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们需要同时稳定气候、稳定人口、消除贫困, 并拯救地球的自然系统。每一种挑战都很严峻, 更何况这些挑战又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 我们必须同时有效地全面应对。”[7]这种应对实际上要推动人与人、国与国、人与自然的“全球和谐”。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留下自己的“碳足迹”, 树立低碳价值观, 过低碳生活, 有利于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和构建人与人和谐的低碳社会。每个国家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遵守低碳公约、法案, 有利于构建国与国和谐的低碳世界。在构建低碳社会的过程中, 还要特别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无形契约需要全人类共同续签。全人类不仅仅向自然索取矿产与能源, 而且应注重保护地球并赋予其他生物以平等的生存权, 这种理念与行动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走进低碳时代。
总之, 人类正共同面临全球高碳问题的严峻挑战, 为应对这一挑战, 需要加快转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 (价值) 观念的变革, 大力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但发展低碳经济又不能离开低碳生活与低碳文化, 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塑造低碳文化, 三者的互动将推动人类走进低碳时代。
摘要:低碳经济是最大限度地实现高碳能源的低碳化并研发利用新能源, 以实现高能效、高清洁、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世界各国都在制定和采取各种措施, 发展低碳经济。公众树立理性消费观, 改变“高碳”生活方式, 过“低碳”生活是低碳经济深入发展的依托。低碳文化是低碳生活的观念凝结, 它将反作用于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塑造低碳文化, 三者的互动将推动人类走进低碳时代。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文化,低碳时代
参考文献
[1]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60.
[2]潘家华.满足基本需求的碳预算及其国际公平与可持续含义[J].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8, (1) :36.
[3]张坤民.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内在需求[J].理论视野, 2010, (2) :27.
[4]胡适选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1:188.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305.
[6]樊纲.走向低碳发展:中国与世界——中国经济学家的建议[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45.
森林低碳经济 篇10
一、曲靖市环境质量现状
2008年, 曲靖市排放废水8490.97万吨, 化学需氧量33304.94吨, 氨氮3435.97吨;工业废气19495239万标立方米, 二氧化硫8.1981万吨, 氮氧化物9.1076万吨, 烟尘7.3813万吨;工业固体废物1305.49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3.39%, 重复利用率为92.39%, 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烟尘、粉尘去除率分别为35.51%、98.7%、89.03%,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44.49%。工业“三废”的排放与往年相比得到有效控制。在曲靖市南盘江、黄泥河、北盘江、牛栏江等主要河流的九个监测断面中, 水质符合Ⅰ类标准的有2个, 水质符合Ⅱ类标准的有2个, 水质符合Ⅳ类标准的有1个, 水质符合Ⅴ类标准的有4个, 水质达到功能要求的断面为4个, 占44.4%, 与上年相比无明显变化。曲靖城区的2个饮用水源地潇湘水库、西河水库和1个备用水源地独木水库与上年相比水质基本稳定, 除总氮为Ⅲ类外, 其余指标均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标准。曲靖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有362天, 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0.052毫克/立方米, 与上年相比年平均值有所降低;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0.086毫克/立方米, 与上年相比无明显变化;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0.028毫克/立方米, 优于上年年平均值。与上年相比, 曲靖市由上年的5次酸雨变为无一次酸雨。综上所述, 曲靖市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经过多年的努力, 真正做到了“增产不增污”, “增产减污”, 低碳经济成效逐步显现。但是, 由于我市人口多, 资源少, 工业门类多、分布广, 资源环境可承载能力脆弱, 肩负着保障珠江、长江域上游生态环境安全的重大责任, 环境保护工作仍然很艰巨, “低碳曲靖”的建设面临种种困难, 有很多工作等待落实和完善。
二、当前曲靖发展低碳经济, 建设“低碳城市”的重点和建议
低碳城市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各个领域。建设低碳城市, 需要加快以集群经济为核心, 推进产业结构创新;以循环经济为核心, 推进节能减排创新;以知识经济为核心, 推进内涵发展创新。当前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制定总体规划, 明确任务
第一, 成立以市长为组长, 各政府部门为成员的低碳城市, 建设协调机构和专门的管理部门, 统筹低碳城市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第二, 加快制定《曲靖市低碳经济实施意见》及《曲靖市低碳城市发展规划》, 细化建设低碳城市的工作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一是将低碳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进行总体安排部署;二是将低碳技术研发纳入市科技规划和相关科技计划;三是制定专项规划, 提出低碳经济的远、中、近期发展目标、重点和保障措施等, 提出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 并作为国民经济规划中的引导指标;四是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发展规划, 向低碳转型。第三, 加大对低碳产业的扶持力度, 优先保证低碳产业项目建设用地。积极争取国家资金、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支持低碳重点工程、低碳产品和低碳新技术推广应用。在财政预算内安排低碳城市建设专项资金, 用于支持低碳示范工程建设和低碳城市研究相关工作。
2、加强合作, 建立低碳城市发展合作机制和低碳城市联盟
以我市现有高校为基础, 通过与省内外低碳领域先进单位合作, 培养和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低碳研究队伍。成立曲靖市“低碳城市研究会”, 推广低碳理念, 开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城市建设等相关领域研究。以此为依托, 加强与国内先进地区和研究机构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合作, 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引进资金、低碳技术和人才, 对我市重点行业能效与碳强度的标准进行强制性标杆管理, 使我市重点行业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通过体制的创新, 共同促进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3、加紧相关政策的制定, 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
(1) 建立健全我市低碳经济法规保障体系。当前, 应该结合曲靖的实际情况, 加紧制定出与国家《低碳经济法》《循环经济法》等法律配套相关的地方法规, 建立健全我市低碳经济法规保障体系, 为我市企业走发展低碳经济、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提供可靠的保障。同时加强低碳经济模式下的财政、税收、产业政策体系的研究, 加强财政和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 引导企业发展低碳产业、低碳产品。积极探索碳交易、排污权交易以及环境交易市场, 给中小企业参与低碳经济提供更大的融资平台。引入“碳税”、“碳排放权交易”等环境经济手段, 对区域内的碳排放水平进行经济调节。
(2) 激励企业从事低碳生产与经营。应对气候变化所推动的低碳技术和产业的新兴与发展, 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政府应该帮助企业充分认识到未来的经济必定是低碳经济, 未来的竞争必定是基于低碳产品与技术的竞争以及认真抓住这一全球趋势带来的重大变革与契机的重要性。企业应该考虑以下几点:其一, 对低碳技术进行战略投资, 发展低碳技术, 尽早实现技术升级;其二, 紧密研究和跟踪国际、国内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情势所制定的低碳产业与产品的技术标准, 超前作出企业的低碳战略部署;其三, 在企业中推行低碳标识, 规模化应用低碳技术, 将企业社会低碳责任与产品质量、信誉结合起来。
(3) 强调低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大力发展低碳产业群。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核心, 政府要鼓励企业积极投入低碳技术的开发、设备制造和低碳能源的生产。目前可选择我市某一县 (市) 开展低碳经济试点, 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参与。加快低碳技术的转化, 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 尤其是要调整高耗能产业结构, 推进能源节约, 重点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 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 促进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等完善的低碳经济体系。
4、全面实施低碳化管理, 强化节能减排, 加强科学管理
(1) 抓好农村节能。做好秸秆综合利用, 鼓励秸秆还田, 支持开发秸秆固化、气化技术, 稳步推进秸秆发电试点工作, 并建设一批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推广省柴煤灶、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畜禽建设, 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 加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能耗落后生产农业机械, 积极推广先进的机械化农业技术, 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农村生产、生活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实施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鼓励农村垃圾通过堆肥等方式进行资源利用, 深入开展农业清洁生产, 改善小城镇和村庄人居环境。
(2) 强化重点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监管, 提高各类企业的排放标准。工业节能仍然是当前我市节能减排的重点。在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 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同时, 要大力推动企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 提高技能管理水平, 认真做好燃煤锅炉改造、热电联产、电机节能、余热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等重点节能工程的建设, 加强和完善企业能源消耗统计制度建设和能源消耗定额管理, 着力培养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低碳企业。加大关停“六小企业”工作力度, 对达不到排放标准的企业一律实行限制治理、整改, 逐步淘汰不符合低碳发展理念、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技术和产能。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支撑平台建设,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题, 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 应用高效降耗节能和环保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 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
(3) 推进建筑技能, 严格建筑节能管理。采取有力措施, 对非节能居住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党政机关办公楼, 进行环保节能改造。把建筑节能监管工作纳入工程基本建设管理程序, 对达不到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新建建筑, 不得办理开工和竣工备案手续, 不准销售使用。强化节能设计, 鼓励新建居住建筑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并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施工。积极推进“双百工程” (一百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与一百项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 的建设, 形成一批以科技为先导、节能减排为重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和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
(4) 强化城市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加速推进城市综合交通节能体系建设, 采用先进技术装备, 调整优化运输结构, 提高运输业效率, 降低燃料消耗。加强汽车尾气排放监督和治理, 加速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老旧汽车, 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的小排量汽车和新能源电动汽车, 推广使用压缩天然气汽车, 最大限度降低城市交通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在城市主干道开辟城市公共交通专用或优先行驶通道, 大力提高公交服务质量, 努力使公共交通成为群众出行的主要方式。
(5) 推进商贸流通业节能减排。加快物流园区建设, 有效整合物流资源。在餐饮住宿行业逐步减少、最终取消使用一次性用品, 积极开展争创“绿色饭店”活动。在家电销售场所推行节能标识制度。在流通领域抑制商品过度包装。在经营性服务场所广泛推广采用节能、节水、节材型产品和技术, 严格执行室内空调温度设置等相关规定, 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 降低排放。
(6) 加强节能科学管理和节能服务体系和节能管理队伍建设。加快曲靖市地方节能法规、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强化节能标准的实施与监督。定期开展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认定、公告。建立健全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制度, 完善计量检测体系, 提高能源计量管理水平。积极支持和鼓励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机构参与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工作, 加强人员培训、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服务新机制。增强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的能力。充实节能管理人员, 落实节能工作资金, 完善节能监督体系, 强化节能工作的日常监督管理和监察 (监测) 工作。
5、优化产业结构, 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 推行清洁生产机制, 发展壮大循环经济
(1) 提高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高碳”产业的我市准入门槛。调整产业结构, 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向前端延伸, 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 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 提高核心竞争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 降低GDP的碳强度。
(2) 根据我市实际情况, 应该研究提出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的政策措施, 鼓励排污单位委托专业化公司承担污染治理或设施运营。积极推进环境服务产业发展, 培育、扶持一批实力雄厚, 具有核心节能技术的节能服务公司, 全面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服务新机制。发展壮大低碳科技服务业、低碳旅游业等优势服务业。规划建设低碳教育展示场所。加快发展生态农业, 加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基地的建设。
(3) 实现低碳生产, 就必须实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第一, 我市应该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 实施重点行业清洁生产示范工程。重点在电力、冶金、化工、医药、水泥、煤炭等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创建清洁生产企业。第二, 大力发展我市循环经济, 坚持开发节约并重, 节约优先,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 从减少工业生产环节入手, 推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 变废为宝, 化害为利。第三, 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加强工业污染防治, 减少“废渣、废水、废气”的排放, 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 努力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环节建立起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循环经济体系。第四, 结合农业结构调整, 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 大幅度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 减轻农林剩余物焚烧对城市和机场周边的环境污染。第五, 加快太阳能和沼气技术的推广普及, 增加农村能源供应, 改善农民的卫生状况。
6、加强宣传和教育, 提高公众低碳意识, 树立低碳理念
将节能减排和建设低碳城市宣传作为重大主题, 制定宣传方案, 开展宣传活动。一是主要新闻媒体要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进行系列报道, 刊登和播出低碳城市建设公益性广告, 形成政府引导, 重点工程示范, 企业与居民广泛参与的“低碳曲靖”建设格局。二是企事业单位、社区等要组织开展经常性的低碳宣传, 广泛宣传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性、紧迫性。选择一批先进机关、企业、商厦、社区, 建设低碳宣传教育基地, 面向社会开放。三是通过产业发展、技术交流等途径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树立“低碳曲靖”形象。四是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及低碳城市建设等内容渗透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中, 从小培养儿童、青少年的节约、环保和低碳意识。通过宣传和教育, 可以很好的提高公众低碳意识, 把“低碳城市”的理念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 全方位渗透到生产生活各领域。
7、倡导居民低碳生活方式, 用低碳理念统筹城乡建设规划, 推进城市建设低碳化
(1) 政府在政策层面上发挥导向作用的同时, 政府机关要率先垂范, 开展低碳 (绿色) 机关、社区、学校、医院、饭店、家庭等创建活动。选择有条件的社区为曲靖市低碳生活示范区进行试点工作, 倡导生活简单化、简约化, 推进生活方式低碳化, 让公众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从传统的高碳模式向低碳模式的转变, 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绿色消费, 戒除浪费资源、增加污染的不良嗜好, 戒除以增加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陋习、减少日常“便利消费”, 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或以步代车, 住房实施节能装修和节能的家庭照明方式, 节省含碳产品的使用, 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2) 坚持用低碳理念编制城市规划。加强土地的节约集约化利用, 推行“紧凑型”城市规划和建设模式, 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坚持用低碳理念指导建筑设计, 推广使用太阳能。规划城乡发展的过程中, 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在突出位置,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树立生态立市和环境优先的理念, 创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发展模式, 全面植树造林, 建设园林化城市, 减少城市建设、生活消费中的二氧化碳排放, 增加城市炭汇。保护好我市区域内的珠江、长江流域及各水库库区的水体生态环境, 建设珠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
参考文献
[1]郑丹、王青、顾晓薇: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今日财富, 2008 (9) .
[2]张玉台、刘世锦、周宏春: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与政策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 2009 (8) .
[3]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J].发展研究, 2009 (2) .
[4]庄贵阳: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障碍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 2009 (7) .
[5]胡淙洋: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8 (1) .
[6]王利飞:建设低碳城市统筹城乡发展[DB/OL].中国当红网, 2009-04-22.
[7]幸学俊、王贺礼、熊继海:江西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J].科技广场, 2009 (6) .
低碳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篇11
【关键词】低碳经济;粗放型;锁定效应;科学发展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并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不难看出,发展低碳经济已经不仅仅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一、低碳经济的提出及发展现状
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和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低碳经济”最早正式出现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并很快在联合国召开的气候变化大会即巴厘路线图中得到进一步肯定。低碳经济概念的核心思想就是要通过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构建清洁能源结构,改变以化石燃料为主的现有能源消费格局。2008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就是希望国际社会能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使低碳经济的共识纳入到政府的决策之中。由于世界经济低碳化,提倡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是解决气候问题的根本出路,因此,低碳经济概念立刻得到了各国政府的普遍欢迎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我国一直重视推进减排和低碳工作,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2007年,我国政府发布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成为第一个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明确了到201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1990~2005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6%,并正在争取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同时努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展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工作。2012年,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二、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瓶颈
由于低碳本身是一个新事物,因此,低碳经济的发展必将经历一个摸索试探的发展过程,也会有很多想不到的问题和困难摆在面前,具体来说,需要妥善解决以下几个“瓶颈”问题:(1)发展阶段的制约。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对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致力于改善13亿人民生活水平的努力不可能停止。特别是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将实现GDP与人均收入比均翻番的目标,离不开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我国万元GDP能源消耗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至11倍,经济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资源榨取性的过度消耗甚至浪费的基础之上,“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就很难回避,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2)发展方式的制约。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存在,对能源和资源依赖度较高。产业比重严重失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是15%、52%、33%,而世界平均是5%、31%、64%。第二产业在经济的比例相对较高,加重了经济的高碳特征。2011年,我国工业能源消费量占全世界消耗的73%。另外,不少地方热衷于扩大经济规模,盲目发展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化工业”项目。投资体制和价格体系不合理,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不健全,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等,都是导致了我国经济的粗放式增长。(3)贸易结构的制约。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我国产业仍处于低端位置,在产业技术含量、附加值和竞争力等方面均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在国际贸易中,我国出口的商品主要为高能耗的劳动密集型商品。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中国承接了相当一部分劳动、资本密集型、高消耗和高污染的产业,中国在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出口了大量能源资源,并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4)“锁定效应”的制约。“锁定效应”是指基础设施、机器设备以及个人大件耐用消费品等一旦投入,其使用年限均在15年乃至50年以上,其间不大可能轻易废弃。一方面,表现在投资规模较大的传统产业上,原有的旧技术、旧设备不能一次性更新,这些不良的投资和过时的技术而被“锁定”。另一方面,发展初期,所引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造成的影响一时不能消除,这种无奈的引进也造成了“锁定”。
三、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
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与区域经济的特点、优势相结合,不能脱离实际盲目追求,为了低碳而低碳,否则就很难创造经济效益。(1)转换观念,坚持科学发展。充分认识发展低碳经济,是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又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突破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瓶颈性约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形成完善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有利于推动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打造未来的国际核心竞争力,为实现经济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当前形势下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这一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中去。(2)优化产业结构、改变发展方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服务业。落后生产能力是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源头,淘汰落后产能是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综合手段,强制淘汰一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加大深化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以循环经济理念促进石化、钢铁等行业的生态化调整,构建循环型产业链和产业园区,确保重点产业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把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3)倡导低碳生活,开展低碳城市建设。城市为人类提供了更高的生活质量,但城市人口集中,交通、建筑、采暖、照明以及居民日常生活消费大量的能源,城市已经成为温室气体排放最集中的地方。发展低碳建筑,在建筑设计上引入低碳理念,如充分利用太阳能、选用隔热保温的建筑材料、合理设计通风和采光系统、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倡导居住空间的低碳装饰、选用低碳装饰材料,避免过度装修,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家用电器,鼓励使用高效节能厨房系统,从各个环节上做到“节能减排”,有效降低每个家庭的碳排放量。发展低碳交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和快速轨道交通系统,限制城市私家汽车作为城市交通工具。(4)依托科研院所,加速技术更新和人才培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重在技术创新,重在人才的培养。要加大对相关科研的投入,加大对环保、清洁生产、能源等专业的财政投入,在政策和资金上支持和鼓励高新技术研发。同时要大力培养低碳产业人才,大力宣传低碳经济,将低碳经济基础理论作为高校和科研院所学生最基础的读本,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低碳人才。重视加大合作力度,低碳技术的突破依靠科研院所和高校传统实验室的闭门造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搭建平台将企业和社会研究机构相结合,面向社会和企业需求,扬长避短,互相协作,加速低碳技术创新上的突破的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
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周喆.我国低碳经济金融支撑体系研究[J].企业导报.2010(3)
[3]王军.气候变化经济学的文献综述[J].世界经济.2008(8)
中国的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之路 篇12
在2010年“两会”上, 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两会”的主题, 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今年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其中之一就是要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 要大力开发低碳技术, 推广高效节能技术, 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这些都为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低碳之路"指明了方向。
另外,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迅速提高, 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明显增强, 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中国, 国际社会要求中国承担“大国责任”的呼声日盛。2009年9月, 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 “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 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 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 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这个承诺, 充分反映出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国际责任。作为能源消耗和生产大国, 这一承诺无疑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敲定了经济的发展方向———低碳经济, 但同时也给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正确认识低碳经济
所谓低碳经济, 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 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 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 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 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 提高能源利用效益, 发展新兴工业, 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 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在低碳经济问题上, 人们需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首先, 低碳不等于贫困, 贫困不是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其次, 发展低碳经济不会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引进和发展, 只要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领先, 就符合低碳经济发展需求;第三, 低碳经济不一定成本很高, 温室气体减排甚至会帮助节省成本, 并且不需要很高的技术, 但需要克服一些政策上的障碍;第四, 低碳经济并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 而是应从现在做起;第五, 发展低碳经济是关乎每个人的事情, 应对全球变暖, 关乎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区, 关乎每一个人。
二、中国的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 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 着力发展“低碳技术”, 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 已在全球悄然打响。这对中国, 是压力, 也是挑战。
挑战之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中国, 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 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 以全面小康为追求, 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带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 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 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难题。
挑战之二:“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 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 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电力中, 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 火电占比达77%以上, “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据计算, 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 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 而据估算, 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火电的大规模发展对环境的威胁, 不可忽视。
挑战之三: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 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 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 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资料显示, 1993—2005年, 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8%, 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约70%。采掘、钢铁、建材水泥、电力等高耗能工业行业, 2005年能源消费量占了工业能源消费的64.4%。调整经济结构, 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 是一个重大课题。
挑战之四:作为发展中国家, 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 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 技术研发能力有限。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 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 但实际情况与之相去甚远, 中国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据估计, 以2006年的GDP计算, 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 年需资金250亿美元。这样一个巨额投入, 显然是尚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的沉重负担。
三、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
途径之一, 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
“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 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 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 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 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 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 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 多耗约19万升净水。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 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 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 一年可节电约4521万度, 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标煤, 减排约4.5万吨二氧化碳。
途径之二, 是以“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
2008年6月全国开始实施“限塑令”。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 是多年来人们盛行便利消费最典型的嗜好之一。要使戒除这一嗜好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单让公众理解“限塑”意义在于遏制白色污染, 这只是“单维型”环保科普意识。其实“限塑”的意义还在于节约塑料的来源———石油资源、减排二氧化碳。这是一种“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据中国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 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 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1.2万吨标煤, 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关联型环保意识不仅能引导公众明白“限塑就是节油节能”, 也引导公众觉悟到“节水也是节能” (即节约城市制水、供水的电能耗) , 觉悟到改变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与节能、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关系。
途径之三, 是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
在2008年第一季度全国车市销量增长最快的是豪华车, 其中高档大排量的宝马进口车同比增长82%以上, 大排量的多功能运动车SUV同比增长48.8%。与此相对照, 不少发达国家都愿意使用小型汽车、小排量汽车。提倡低碳生活方式, 并不一概反对小汽车进入家庭, 而是提倡有节制地使用私家车。日本私家车普及率达80%, 但出行并不完全依赖私家车。在东京地区私家车一般年行使3000至5000公里, 而上海私家车一般年行使1.8万公里。国内人们无节制地使用私家车成了炫耀型消费生活的嗜好。有些城市的重点学校门口, 接送孩子的一二百辆私家车将周围道路堵得水泄不通。由于人们将“现代化生活方式”含义片面理解为“更多地享受电气化、自动化提供的便利”, 导致了日常生活越来越依赖于高能耗的动力技术系统, 往往几百米的短程或几层楼的阶梯, 都要靠机动车和电梯代步。另一方面, 人们的膳食越来越多地消费以多耗能源、多排温室气体为代价生产的畜禽肉类、油脂等高热量食物, 肥胖发病率也随之升高。而城市中一些减肥群体又嗜好在耗费电力的人工环境, 如空调健身房、电动跑步机等进行瘦身消费, 其环境代价是增排温室气体。
途径之四, 是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
低碳饮食, 就是低碳水化合物, 主要注重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 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目前我国国民的日常饮食, 是以大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的生产形式和“南米北面”的饮食结构。而低碳饮食可以控制人体血糖的剧烈变化, 从而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力, 抑制自由基的产生, 长期还会有保持体型、强健体魄、预防疾病、减缓衰老等益处。但由于目前国民的认识能力和接受程度有限, 不能立即转变。因此, 低碳饮食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不过相信随着人民大众普遍认识水平的提高, 低碳饮食将会改变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人们要实现宏大的节能降耗战略, 或许要取决于很多细微之处。人们应该看到, 这“细微之处”不只是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 也包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细节。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 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的数量看似微小, 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 就是巨大的数量。科技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都有责任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公众开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创意活动和普及工作, 使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节能减排”,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 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的科学发展决策, 变为全民的实际行动。发展低碳经济, 是中国的“世界公民”责任担当, 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推行低碳经济, 需要政府主导, 包括制定长远战略, 出台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 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 来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但也需要企业认清方向自觉跟进,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集体行动”。只有更多企业改变目前的被动状态, 自觉跟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步伐时, 中国向低碳经济转换才有现实的基础和未来的希望。
摘要:低碳经济将逐步成为全球意识形态和国际主流价值观, 低碳经济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一场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已经出现, 低碳经济不但是未来世界经济结构发展的大方向, 更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 也是我国占据世界经济竞争制高点的关键。文章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挑战和重要途径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低碳经济,挑战,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国的低碳之路.中国产经新闻.2010.3.12
[2].杨金贵.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来临.中国低碳网, 20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