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会计低碳经济

2024-06-23

碳会计低碳经济(精选12篇)

碳会计低碳经济 篇1

摘要:“低碳”是构建和谐环境、建设绿色家园提出的一个全新理念。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 企业对低碳会计也非常重视。本文在分析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产生的影响的基础上, 进一步对低碳经济视角下低碳会计的发展路径进行探究, 以期为企业低碳会计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低碳经济归属于一种经济发展理念, 低碳经济的实行不但能够提升经济效益, 而且还能够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显然, 在企业中融入低碳经济思想, 并做好实施工作, 则有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近年来, 有不少学者经研究表明, 低碳经济与低碳会计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 本文对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低碳会计进行探究意义重大。

1 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产生的影响分析

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 低碳经济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的要求。而对于低碳会计来说, 则是在低碳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新型理论, 主要是针对企业实行的低碳责任、节能降耗指标等加以明确、计量以及审批等, 进一步促进企业良性发展。根据先进部分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 低碳经济的融入, 使企业会计产生了一些较为显著的影响, 主要体现为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和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1.1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企业在融入低碳经济的基础上, 也对自身的会计核算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例如: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不单单需注重自身经济效益的提升, 还需要注重环境的保护, 从而实现“双丰收”。在融入低碳会计思想后, 企业便需要选取合理的低碳生产模式, 同时对现有的生产程序加以调整, 使碳的排放量得到有效降低。并且, 在会计方面, 需做好低碳经济活动的计量工作, 真实地反应资金流向, 采取有效策略使低碳经济行为得到有效控制, 进而使企业在低碳经济环境下, 会计核算工作效能得到有效提升。

1.2 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企业在实行低碳经济期间, 也会对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基于整体层面分析, 企业低碳信息披露归分为两类: (1) 在传统会计报表当中增加低碳会计项目, 同时将与低碳会计相关的信息注明, 例如低碳固定资产、低碳成本及低碳收入等。 (2) 一些独立存在的报告, 也就是单独报告, 例如现金流量报表、损益表等。在企业中对低碳会计核算披露加以实行, 能够使报表应用人员对油管成本支出及投资项目具体请加以了解, 从而增强企业的公信度。

2 低碳经济视角下低碳会计发展路径

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低碳会计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作用, 但同时也潜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 例如低碳环保意识有待提高问题、没有完善的法律支持问题以及低碳会计实证研究缺乏问题等。鉴于此, 为了使低碳经济下的低碳会计获得有效发展, 采取有效策略非常重要。具体包括完善行业制度, 获取政府大力支持、构建系统化的信息披露机制及督查机制、构建系统化的信息披露机制及督查机制

2.1 完善行业制度, 获取政府大力支持

一方面, 需针对企业的低碳会计制定合理、科学的制度准则, 并加以落实, 从而使低碳会计的实施能够有法可依、有据可依。另一方面, 需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共同探讨发展低碳经济与低碳会计的有效策略。同时, 借助政府政策, 使企业发展低碳会计获得社会各界人士的响应, 从而增强各方人员低碳环保意识, 进一步为企业低碳会计的发展奠定良机。

2.2构建系统化的信息披露机制及督查机制

在会计工作中,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可靠性非常重要, 这样才能够使利益相关者的切身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因此, 企业在发展低碳会计过程中, 做好信息披露机制的完善构建工作非常重要。对于企业所承担的低碳职责以及节能减排等项目均需进行确认、计量以及考核, 明确相关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遵循“低碳环保”原则。为了进一步增强低碳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 还需要构建完善的督查机制, 为企业会计虚假信息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严格保证低碳会计行为的规范性及其在实施过程中的可行性, 制定完善的低碳会计审计法律法规, 确保低碳会计审计工作能够有据可依。

2.3构建系统化的信息披露机制及督查机制

一方面, 需组织内部专业人员加强低碳会计的理论研究, 以企业发展现状为依据, 融入可行的低碳会计发展方案。与此同时, 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宝贵经验, 加强国内企业低碳会计的实证研究, 从而使低碳会计的实施效果得到有效强化。另一方面, 需注重专业人才整体素质的提升, 加强学习, 指导企业会计专业人才加强会计基础知识、经济管理知识的学习。同时, 通过培训使专业人才具备果断的工作处理能力。并在低碳会计工作中融入激励机制, 激发工作人员在工作岗位中的积极性, 从而使低碳会计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 进一步为企业低碳经济及低碳会计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低碳经济对低碳会计的影响是显著的。与此同时, 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 促进低碳会计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作用。但是, 企业在发展低碳会计过程中, 也受到一些阻碍。因此, 采取相关策略非常重要。比如完善行业制度, 获取政府支持;构建系统化的信息披露机制及督查机制;加强“理论+实证”研究, 努力提升专业人才整体素质。相信从以上方面加以完善, 企业低碳会计将能够获得良性发展, 进而为企业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碳会计低碳经济 篇2

摘要:随着人们对环境的不断重视,相对于传统的资本经济模式,当前人们更加注重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系。低碳经济就是在该种背景下所提出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而新的经济模式如果一味的沿用传统会计方式来进行管理,必然不符合其实际需求。故而,必须要进行会计创新,以提高其使用价值。本文针对低碳经济模式下会计理论创新的重点加以明确,以期望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低碳经济模式;会计理论;创新

传统的经济发展以资源牺牲为主,这就使得环境恶化相对严重。随着现代经济发展观念的提出,社会意识也在逐渐的发生改变。当前社会,人们越加重视经济发展中的环保因素。低碳经济实际上就是一种环保型经济,其能够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效益。会计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然也需要进一步发展才能与经济发展相一致。虽然我国已经提出了低碳经济下的会计创新,但是,其理论相对欠缺,实务体系缺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低碳经济下进行会计创新的意义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引导下,通过对应的手段来减少一些高碳能源的消耗,从而降低其排放物对社会的影响,以达到一个经济与生态相对平衡的经济发展状态。而低碳经济模式下,其必须要具备对应的会计方式,当前将这种会计称为低碳会计。低碳会计其也就是以能源法律法规作为基础,依靠多种形式来保证企业履行低碳责任,以降低其污染与能源消耗,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一种新型的会计学科。低碳经济下进行会计创新,其具有如下几个基本意义:第一,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其能够有效地保证企业运行过程中的资源利用,从而提高了国家整体的能源利用率,实现国名经济整体的健康与稳定发展。第二,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在低碳经济下所形成的会计模式,相对注重经济本身应该达到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从而使得其生产行为更加健康,能够提高其企业的社会形象,完善其企业的生产结构,并且推动企业技术的不断更新。第三,个体的角度来看,低碳经济下的会计模式不再是一种纯粹的利益模式,其更加注重社会各个领域的平衡,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考虑到多方效益,能够为个体提供一个更加协调的社会环境。

二、低碳经济下会计理论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

从我国当前会计领域来说,其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保护,但是这些法律基本上没有涉及低碳会计,也就是说,其缺乏基本的法律支撑,在一些实际的操作中,缺乏法律支撑就丧失了实现的可能性,甚至还会被扭曲。

(二)缺乏深入的.理论

要想实现会计理论的创新,其本身必须要具备一套完整的理论,且该理论具有发展的长期性。目前,我国还没有将低碳经济下的会计模式理论化,这就使得其缺乏对应的理论支撑,无法为实践提供支撑。

(三)缺乏对应的人才

我国当前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其都是按照传统的会计理论来培养的。而低碳会计本身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其对于人才的要求相对较高。在这种模式下,基本上没有对应的人才。

三、低碳经济下如何实现会计理论的创新

(一)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就目前来说,我国针对会计管理的法律法规相对欠缺,更何况,低碳经济下的会计模式本身就与传统的会计模式不同,其法律的适用性相对较弱。因此,笔者认为,必须要国家加强重视,提高对低碳经济下会计理论创新的重视,并且,制定对应的法律规范,保证其创新过程中,能够有所引导,且其创新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对低碳会计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

低碳经济下会计理论的创新并不是单纯的模式变换,其需要从根本上来进行转变,在这种背景下,必须要根据我国当前的低碳会计实际状况来着手,并且将其转变为理论,并将理论整理,使之形成一个合理的体系。在这种状况下,会计理论的创新才能够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相适应。当然,我国当前的低碳会计发展相对较为缓慢,而国外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案例,可以对其加以借鉴。

(三)制定合理的会计管理模式

新产生的会计模式沿用传统的会计管理其不一定能够达到对应的效果,因此,必须要对当前企业的会计管理模式加以调整。最好可以针对其制定良好的奖惩制度,对于一些无法及时准确对自身信息进行报备的企业进行惩罚。当然,对于一些处理应用较好的会计进行必要的奖励,能够让企业在压力与动力的双重作用下,更加注重自身的会计运行。

(四)提高人才培养的力度

我国当前的会计教学中,还没有对应的低碳经济内容。因此,要实现人才的培养首先需要改变其教材。在教学内容中,加入低碳经济的部分,并且,就这部分应该如何实现其会计运行加以深入化。对于一些已经从事会计行业的人员,需要对其进行二次培训,使得每个员工都具有对应的意识。必要时,可以采取考核的方式,以提高其对于整个培训的重视,促使其不断的完善自身对于低碳会计的认知。

四、结束语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其兼顾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而会计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是经济管理的一种手段。传统的会计模式是服务于传统的经济模式,新的经济模式必须要新的经济服务手段来作为支撑,故而,必须要对会计进行创新。然而,在这个创新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结合经济的现状,对其进行有效地评估,保证其理论创新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胥兴军.低碳经济模式下的会计理论创新[J].中国商贸,,25:105-106.

[2]张倩.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的发展与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01:41-44+71.

[3]陈刚梅.低碳经济模式下的会计创新[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08:8-9.

低碳经济下如何推进环境会计 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会计;保护环境;建议

1.环境会计的确认与计量

1.1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

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绿色资产;第二、环境负债;第三、环境资本;第四、环境收入;第五、环境费用。

1.2环境会计计量方法

根据环境经济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积累,我们掌握的环境会计计量方法主要包括直接市场法以及替代市场法。

2.环境会计核算原理

2.1环境会计的核算内容

(1)成本费用。环境成本包括环境治理、补偿、环境维持等成本。对这些成本而言,应设置有专门的科目来对这些费用进行核算,并在计算出经营成果时,除以生态环境成本抵减收入外,还应以此为成本基数乘以环保税率缴纳环保税。

(2)资产。资产包括三个方面: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旅游资源价值。

(3)负债。如果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危害,企业就应该为此承担环境修复和维护的职责。一个文明企业应在预算中设置类似于“环保费”、“环保税”之类的项目来反映实际生产中的环保支出。

2.2环境会计核算原则

会计原则包括多项基本原则,是会计理论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是会计事项在计量和确认时的重要依据,是会计工作的重要原则和规范,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对会计工作的要求。确认和计量会计事项所依据的规则,是从事会计工作的规范和准绳,体现了社会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当然,环境会计在具备会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还应该包括以下六点原则。

(1)政策性原则。往往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企业十分不愿意公开完整的环境信息,也就是说,在很多情况下,企业选择对环境影响避而不谈,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国家强有力地政策支持。政策性原则在环境会计方面的比重尤为突出,只有在政府的强硬要求下,那些只顾自身利益、对环境弃之不顾的企业才会乖乖听从政策安排。在他们面前法律法规起着十分重要的约束作用。

(2)社会性原则。环境会计的产生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还要从环境因素出发,考虑社会效益。对一个企业的评价应综合考虑其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利润不是衡量一个成功企业的唯一标准。环境会计要求全面搜集社会各方面对环境的要求信息,客观地衡量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影响。这就要求企业以社会效益为出发点,承担起应尽责任的成本。

(3)强制性原则。要求企业无条件遵守并执行本国有关社会环境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实事求是地披露的环境信息。同时,企业由于破坏自然环境而被强制征收的相关费用,也必须如数缴纳。

(4)环境效益与经济利益兼顾的原则。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作为社会的基础,不能因为要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而做出危害环境并不加以保护的举措。必须实现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在实际已对环境的破坏要加以补偿和维护,做到以维护自然环境为前提。

(5)外部影响内部化原则。环境会计在行使反映控制的职能时,不仅要考虑企业内部的各项经济指标。同时还要考虑到企业对社会及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6)充分揭示原则。要求企业毫无保留地把企业经营过程中与环保有关的信息公开反映,不得刻意隐瞒,并及时提供给使用者,为他们进行决策提供各项服务。

3.改变当前环境会计问题的建议

3.1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会计制度和准则

环境方面的会计规章制度的建立主要包括了自然、生态和人力资源这三类企业财务会计需要核算的对象,进而通过核算方式在企业内部各项生产活动中清晰地表现出自然资本和整体利润的关系,有利于对内部各项资源的配置程度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做出评估,进而有效保证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环境方面的财务会计制度和准则也可作为衡量从填写凭证到制作报表整个核算流程是否达标的规范标准,另外还可以作为各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衡量标准。具有特定性环境方面的财务会计准则和制度的操作性比较强,可以短期内保证企业内部成本会计核算的正常进行,其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环境方面财务会计实施的关键在于这方面会计制度和准则的制定。

3.2完善环境会计监管体系

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大部分企业也越来越重视综合性较强的监督方式——环境审计,其面临着优越的发展形势。事实上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相关学者在1980年就提倡企业引入环境审计。所以迄今为止,已经引入环境审计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超过二十个,应用的项目超过一千。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环境方面会计监督系统相对落后,只包括审计单位对污染程度较强的上市企业的片面环境审计,不包括企业内部和社会层次的审计项目。

3.3建立完整的环境会计信息系统

第一,环境财务信息;第二,环境绩效信息。第一部分,环境财务信息反映了企业用货币量化,并在财务报表里当作正式项目体现的和环境因素相关的信息,这一部分属于货币量化体现的内容。第二部分,环境绩效信息表明了企业不能使用货币量化,并且不能在财务报表里作为正式项目体现的内容,但是可以通过其他形式披露和环境因素相关的会计信息,这些大多数属于定性或者是技术指标量化的部分内容。

3.4增加企业不作为的成本

当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被写进政府“十二五”规划之际,各个企业的环境责任、社会责任心肯定将变得越来越重。这个时候,国家就要使用各种经济手段有针对性地来控制企业的各种环境行为,对于在贯彻落实低碳经济理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环境的企业应给予一定的奖励,例如政府给予企业相应的环境补贴等;对那些造成环境破坏的企业要采取一定的行政或经济惩罚,比如提高环境税率、罚款、让其停产减产等。比如国家在处理福建紫金矿业环境污染事件时的决策就是鲜明的例子,国家强制约束来增大企业不作为成本,逼迫企业走上低碳发展之路,让被动环保变为主动环保。

3.5注重环境会计理论研究

在低碳经济条件下,我们要建立企业的相关环境会计体系。同时还要结合西方特点作出针对性研究,这样才可以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3.6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趋同是必然趋势,国内和国外企业间的交流是避免不了的。在环境会计的实施过程中,要重点增强和国际组织、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外国政府等在低碳导向的环境会计领域之间的交流合作,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和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导向的环境会计方面的成功经验,这样不仅仅节省了研究者的精力和时间,同时可以拓宽我们的研究思路,使我们的研究避免走弯路或不走弯路。(作者单位:四川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长春丰越公司)

参考文献

[1]张鹏.浅议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和完善[J].商业会计,2011,(1)

[2]张英.构建我国环境会计体系的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李永臣.企业环境会计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碳会计低碳经济 篇4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 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随着京都协议书的签订、哥本哈根峰会等一系列国际环境会议的召开以及协议的签订, 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会计问题受到西方会计学界的关注, 致使各国环境法规更加完善, 从而促使了碳会计的诞生, 且已成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环境财务会计领域的前沿问题。

最早, 碳会计存在于排污权交易会计框架内, IASB和FASB均出台排污权交易会计的相关处理草案或准则, 试图对包括CO2等排放气体的会计问题进行一揽子的规范, 但由于其可能影响到其他会计处理而未能如愿。针对欧盟25国排污权交易制度 (EUETS) 项目, IASB于2004年发布IFRIC3《排污权》。

由于该指南将解释范围限定在为污染排放进行支付而持有的排污权会计处理上, 且在计量上存在着复合计量模式和报告模式, 因此一发布即引来极大不满和争议, IASB不得不在1年后撤回了该解释公告。直到2007年12月, IASB再次启动排污权交易项目, 在议程文件中, 与PWC&IETA提出了3种会计处理方法供企业参考, 以此作为过渡。与IFRIC3不同, IASB在新项目中与FASB通力合作, 重新系统设计会计准则, 旨在提出包括碳排放在内的排污权交易会计处理模式 (FASB, 2008) 。相比于IFRIC3, 其关键点更为细致。可以说, 这些草案或规范的出台, 有效地促进了各方对包括SO2、CO2等温室气体排放、交易及管理上的规范, 为单独碳会计规范的发布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不过, 由于碳排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除了一些政府 (COAG, 2006;DEFRA, 2007;EC, 2007;IPCC, 2007) 或非政府组织 (CCE, 2007;ISO, 2006;RGGI, 2007;WBC, 2007) 的报告外, 现有学术文献还极少提及碳交易或碳信用等碳财务报告和鉴证问题。所以这些问题在文中将被讨论, 这也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二、企业财务运行与排污许可证交易的分析

由于我国碳会计现阶段生存在排污许可证交易的框架下, 没有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 所以分析碳会计在我国的发展以及未来走向, 必须从排污许可证交易开始。排污许可证交易作为一项引进的环境经济政策, 其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我国排污许可证交易的发展经历了试点和平台搭建两个阶段。

在我国现行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下, 排污许可证作为一种商品在市场上交易会给企业带来收益, 特别是清洁发展机制 (CDM) 项目在我国的蓬勃发展, 促使企业开始将污染物减排量纳入企业运营项目之一, 随着排污交易平台的建立和发展, 具有市场价格的排污许可证开始影响企业的决策和经济效益, 从而对企业产生显著的财务影响。

(一) 财务运行状况受排污许可证交易影响

排污许可证通过出售或保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排污许可证属于一项资产。排污许可证交易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转换。如果企业是通过无偿分配获得排污许可证, 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若企业是通过有偿分配或拍卖获得排污许可证, 或者由于扩大生产购买排污许可证, 会导致部分货币资金等转换为排污许可证;如果企业通过减排获得了富余的排污许可证, 并在交易市场上出售, 会导致部分排污许可证转换为货币资金等资产, 并获得一定收益。由于排污交易市场的存在, 排污许可证的市场价格不断发生变化, 排污许可证作为一项资产的价值也会发生变化。此外, 企业对外排放污染物时, 产生了一项排污义务, 会增加企业的负债。

(二) 现金流量增大与排污许可证交易影响分不开

由于企业购买、出售排污许可证, 会导致现金流量流出和流入的变化。如果企业无法从排污交易市场上购买到足够的排污许可证, 为了结清排污负债而必须支付一定的罚金, 这会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产生影响。排污许可证交易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产生影响, 会计信息系统应该对这种影响进行反映和披露。随着排污许可证交易的不断发展, 各种利益相关者日益关心排污许可证交易会计信息, 并据此做出相关决策。及时反映和披露企业的排污许可证交易会计信息, 有利于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对企业做出全面的评价。

(三) 会计信息的披露有利于环保执行状况的公开

排污许可证交易会计信息的披露有利于政府部门了解企业在环保方面的业绩, 环保部门通过对排污许可证的控制, 便于掌握环境总体情况, 使政府对企业的社会贡献做出公正的评价。随着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 他们在关心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会关心企业的环境污染治理情况等环境信息, 从而提出对排污许可证交易会计信息的需要。会计信息系统对排污许可证交易的财务影响的反映不仅对外部信息使用者具有重要意义, 还会影响企业的内部决策。企业在遵守环保法规的前提下实现经营目标, 同时在经营决策和内部管理中充分利用排污许可证交易会计信息, 分析购买排污许可证与购置环保设备这两种情况下的成本与效益等, 以便有效管理企业的环境风险, 提高企业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碳会计体系的构建

(一) 碳减排量的会计确认

以往关于碳减排量的确认问题, 其争议主要集中在应将碳减排量确认为何种类别资产的问题上。主要观点如下:

1. 短期内变现, 碳减排量属于流动资产

在CDM下, 我国碳减排量交易是通过国外企业提供资金或先进技术 (主要是提供资金) 与中国企业合作开发CDM项目, 并签订协议, 规定在项目注册成功后, 每年按照一定的价格购买该项目每年所核定的温室气体减排量。无论是从市场机制还是交易方式来看, 碳减排量短期内能变现, 所以属于流动资产。

2. 碳减排量不是对金融工具的投资, 不属于金融资产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四章第24条规定, “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 应当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这里对金融资产的定义并不是非常明确。其实, “金融资产的定义应理解为:企业拥有的以金融工具表示结算的合同权利, 亦即金融工具投资, 包括了债务工具投资和权益工具投资两种”。可见, 金融资产是一种以金融工具表示结算的合同权利, 实质上就是一种对金融工具的投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碳减排量不是对金融工具的投资, 不属于金融资产。

3. 碳减排量以出售为最终目的, 所以应确认为存货

《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二章第三条规定,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 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存货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 是企业持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出售。对于一个CDM项目而言, 碳减排量原本就是其核心所在, 存在于企业的日常活动之中, 并且对于目前中国的CDM项目来说, 碳减排量以出售为最终目的, 所以应确认为存货是理所当然的。

4. 碳减排量的确认条件

(1) 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可能较大。

碳减排量具有其自身的市场价值, 所以CDM项目的建设并不意味着碳减排量的产生, 只有当CDM项目经由联合国注册成功, 每一年经联合国专门机构核证为一定数量的CERs之后, 企业的碳减排量才随之产生, 与之有关的经济利益才很可能流入企业。

(2) 在买家市场下, 其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根据《办法》的内容, 作者认为, 碳减排量的计量应当分两种情况:首先是该项目是否已有国外买家合同, 同时, 应当以双方合同中约定的价格作为碳减排量的初始成本进行计量。其次, 该项目没有与国外买家签订合同, 则需要将碳减排量划入中国国家账户, 再经由中国清洁发展机制主管机构核准后转出。所以在买家市场下, 其成本应能够可靠计量。

(二) 碳减排量的会计计量

1. 碳减排量作为一种存货的计量属性

近年来, 虽然碳减排量交易活动在不断增加, 但是目前交易市场并不统一。加之交易操作制度、交易价格机制以及交易信息的披露与获得途径的缺乏, 使得目前根本不可能形成合理的交易体系。所以, 鉴于我国目前还处在碳减排量交易的初级阶段, 对碳减排量的计量不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碳减排量的成本涉及诸多因素, 包括中国企业投资、国外企业投资、注册费用以及国有资产、工程成本等, 所以无法合理的对其准确的计量。碳减排量作为一种国有资产, 是为执行销售合同而持有的存货, 对企业的意义并不在于在其历史成本上的价值增值, 而是作为企业发展清洁能源的一种政府补助, 其可变现净值与其历史成本从本质上来说应该相等。所以, 碳减排量作为一种存货, 依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2. 碳减排量的初始计量

(1) 有合同价格的碳减排量的初始计量。

碳减排量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但由于其成本难以准确判定, 故根据其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同质性, 通过其可变现净值确定其初始成本。《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17条规定, “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 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合同价格为基础计算。”因此已经在联合国注册且有合同价格的CDM项目, 经过联合国专门机构核证了一定数量的CERs之后, 就可以对企业的碳减排量进行初始确认:碳减排量初始成本= (合同规定的当年的) 购买单价× (当年的) CERs。

(2) 无合同价格的碳减排量的初始计量。

根据《办法》第15条的规定, “企业CDM项目如果没有合同价格, 则项目产生的减排量必须先转入中国国家账户, 并经中国清洁发展机制主管机构核准后转出。”所以, 没有合同价格的碳减排量即使得到了联合国专门机构的核证, 企业也不能够确认, 不用进行初始计量。只有买家市场下, 企业才能加以确认, 并依据有合同价格碳减排量成本的初始计量方法对其进行初始计量。

3. 碳减排量的期末计量和出售

(1) 核证减排量的期末计量。

在碳减排量的每核证期间内, 从确认核证减排量, 到买家支付货款, 再到交付核证减排量, 每个环节都会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如果在企业的两个会计期间, 就需要对碳减排量进行期末计量, 并反映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15条规定, “资产负债表日,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第17条规定, “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 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合同价格为基础计算。”鉴于碳减排量成本与其可变现净值的同质性, 作为为执行销售合同而持有的碳减排量, 其期末的账面价值可以用如下公式计算:

碳减排量账面价值= (合同规定的当年的) 购买单价× (当年的) CERs

(2) 出售碳减排量。

出售碳减排量实际上就是运行整个合同的过程。只是在本次经济业务中, 企业应确认的收入与成本相等, 企业没有确认利润。碳减排量属于国有资产, 出售之后, 应当根据《办法》第24条的规定, 按一定比例归还国家, 留存部分作为国家对企业发展清洁能源项目的一种政府补助。

四、对我国碳会计体系建设的意见与建议

(一) 制定健全的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碳会计实务与环境法规之间联系密切, 随着经济发展和认识水平的提高, 环境会计准则也要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 以满足实务需要。因为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制度的强制性要求, 目前大多数企业将不会为减轻生态环境破坏而自觉增加支出, 即使增加了相关环保支出, 大多数企业害怕损害企业的形象, 也不乐意主动向社会披露。因此, 我国的有关部门应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 使环境会计有法可依, 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

(二) 加强碳会计的社会和政府监督

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 往往不会全面、如实地披露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因此, 应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 包括行政管理、监督和专项环境审计。其中, 由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的专项环境审计, 可强化对环境会计的再监督, 有助于环境会计的创建和不断完善。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可根据国家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和准则, 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全面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与鉴定, 以取信于社会公众, 强化国家宏观调控, 并促使企业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

(三) 积极探索低碳经济的市场交易机制, 注重培养人才

发展低碳经济应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 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 利用市场机制引领低碳经济发展。建立我国碳交易市场, 主要包括环境政策, 碳交易的管理、调控和监督制度建设。

我国决定大力发展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 如:互联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技术、生物医药等, 在高校本科教育阶段设立相关专业, 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是做好构建碳交易市场的准备工作;将碳交易分为两大市场, 充分利用国内市场, 实现总量控制下的经济效率, 积极利用国际资源, 实现技术引进和全球合作;根据内生生长机制构建碳交易平台, 实现实体交易和网络交易兼容, 增加交易会员, 拓展融资渠道, 拓宽碳交易对象, 加强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四) 构建宏观经济政策与调控体系,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 完善健全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政与税收体系, 引入环境统计和核算方法, 建立激励与监控机制, 建立绿色考评体系。主要包括:引导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搭建政府与企业间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信息交流平台;鼓励或要求政府尽量采购节能环保型产品, 并建立一个绿色采购网络;针对节能减排尝试采用间接税收优惠, 并在所得税、增值税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发展混合动力或新能源汽车, 待时机成熟时, 发展纯动力汽车;积极发展节能建筑;引导消费者的低碳消费行为, 如普及绿色照明、增强居民的节能减排方面的知识、增强采购人员的环保意识等;开展绿色核算与审计工作, 建立监控机制与绿色考评体系。

(五) 注重节能减排,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机制

积极构建的绿色科技创新体系,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重点突破有技术基础、符合战略发展要求的“低碳技术”, 争夺“低碳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包括: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核电技术、生物能源技术、光电子信息产业的研发与应用, 带动我国新兴战略型产业的发展;健全绿色科技创新的激励与保障机制, 逐步完善“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创新资金筹措机制”、“创新风险投资体系”;积极引导我国“产学研”的宽领域、深层次合作, 促进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运用专利法律和政策为企业开展绿色科技创新提供动力, 加大对专利侵权的惩罚力度, 有针对性地调整专利期限, 通过专利制度的有效设计推动科技成果的保护和扩散, 促进知识的流动和外溢。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R/OL].1998.

[2]IASB.IFRIC Interpretation No.3, Emission Rights[R].2004.

[3]IASB.Emission Trading Schemes, Latest Revision[R]:04June2008.2008.

[4]周志方, 肖序.国外环境财务会计发展评述[J].会计研究, 2010 (1) .

[5]邓明君.日本环境管理会计研究新进展—物质流成本会计指南内容及其启示[J].华东经济管理, 2010 (2) .

碳会计低碳经济 篇5

摘 要 环境理由已经成为了当今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理由之一,并越来越多的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尤其近些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各种环境理由日益凸显,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存活环境。因此,减少含碳气体的排放,积极倡导低碳理念是必要的。城市景观设计是最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设计形式之一,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融入低碳理念是正确且符合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本文通过对低碳城市景观设计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低碳化城市景观设计的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 低碳 城市景观 景观设计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聚集地,一个城市中的景观设计体现了这座城市的人文特征和文明程度。城市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延伸和附属,其对于城市发展所气得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目前,温室效应理由摆在我们的面前,严重危害着我们赖以存活的地球。12月,随着《京都议定书》后续方案的商订,标志着全世界的人们为了保护赖以存活的地球而开始了真正作用上的“低碳革命”。

在这一重要时期,如何将我们传统的城市景观设计与 “低碳”联系在一起,成为当下景观设计工作者共同关心与探讨的焦点话题。因此,我们着重分析一下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如何将低碳元素恰到好处的融入进去,使得低碳经济理念能够深入到城市景观设计的方方面面。

一、按照本地特点,合理利用特色景观

在对该城市进行景观设计之前,考虑本地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必要的。在对该地域进行景观设计时,要秉着不破坏该地域的地形结构和地表肌理为宗旨,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通过千百年来的地理特性而形成的特色景观的保护。在设计中,要结合低碳的.理念,保持着低碳的设计思想。首先,在设计前,要现将本地域的自然特性进行详细分析。对本地域的地理风貌,地域特点做到心中有数,设计出与本地域地理特色想适应的景观。

比如,在水库周边进行景观设计,就要遵循水库及其周边环境的特点,布置桥梁、庭院,保持水库的原始状态的同时,合理的借景和对景,既节约成本,又不失为一个合理的设计思路。其次,在选择材料时,要尽可能的选择低碳化的材料,并做好规划,尽量不对该地域造成伤害。在城市景观的材料上尽最大程度的来凸显低碳的理念。再次,在景观规划过程中,还要注重以人为本,将低碳生活切切实实的贯彻到人们的起居生活之中,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在材料选择上,尽量选用本土的生态环保材料

在景观设计中,对于材料的选择是体现低碳理念的最好表现。在低碳景观设计的材料选择中,要尽量选择本土的,具有环保性质的生态材料。在设计时,要将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的材料选择都纳入到低碳景观设计中。首先,在硬质景观材料的选择上,可选用当地的具有独特地域特性的材料,选择这样的材料,既可以节约了在材料运输中造成的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又因为其能最大化的与该地域的环境想统一而被居民们广泛接纳。并且,选择这样的硬质景观材料还可以尽可能的降低了景观管理和维护的成本,可谓一举三得。

其次,在软质景观材料的选择上,可选用当地的物种进行选材。选择这样的材料,可谓益处多多。第一,选择当地的物种,可以有效保护该地域物种的数量,对于维持该地域生物多样性作用甚远。第二,选择当地的物种,可以使得软质景观材料尽快适应当地的地域环境,可以尽快的生长。第三,由于选择的软质景观材料为当地物种,这样还大大降低了管理和维护的成本。再者,要设计好硬质和软质景观的比率,做好自然景观和低碳景观的设计,努力将自然景观和低碳景观在景观中的比率最大化。

三、在景观设计中,要积极利用先进技术

在低碳城市景观设计中,融入先进技术是符合现今景观设计发展道路的。目前,很多国家的城市景观设计人员开始着力于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相结合。而与这些先进技术的不断结合,也使得城市景观不仅仅作为一种人们休闲娱乐的艺术作品,其也成为能够净化水资源、利用新能源、保护土壤和生物多样性等的环保手段。比如,当今在城市水体生态景观系统的设计中,很多景观设计师都采用一种动植物污染处理策略来进行景观设计。比如,在进行水体生态景观设计时,很多设计师选择生物港野生漂浮岛作为一种城市景观而加以设计。

生物港野生漂浮岛的基本原理是:选择有特殊作用的绿色植物,将其与人工设计并制成的大面积生物培养基相结合,在这个大面积培养基内,可以生长各种有益微生物,这些有益微生物可以有效净化水体生态系统中的水源质量,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在这种漂浮岛的设计中,还要注意通风系统的设计,保证有益微生物的正常呼吸作用。这种生物港野生漂浮岛的设计,对于保护该区域水质质量,减轻水质富营养化方面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同时,这种景观设计还体现了低碳的设计理念,并能给人们带来舒适的自然享受,保护了环境,减少了污染,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四、结语

低碳理念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环保理念,其宗旨就是通过各种策略将含碳气体的排放量降到最低。城市景观设计是与人类生活最为贴近的设计形式之一,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城市的文明程度紧密相连。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融入低碳理念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是符合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相信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低碳城市景观设计将会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程亚亭,张建民.关于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的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 2010,7(13):11-12.

碳会计低碳经济 篇6

【关键词】会计理论;低碳经济;碳会计;研究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质量的急剧恶化,低污染、低排放以及低能耗,成为新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低碳会计存在的价值就是要帮助企业实现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排放,其计量单位是基于货币的计量,针对的是企业减少污染排放,发现新方法,使企业朝着低碳化方向发展。

一、碳会计理论

关于碳会计理论,业界有很多的理念和说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环境价值论

如果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货币计量假设(环境在传统意义上没有货币计量价值),那么在会计系统中就没有与环境相关的费用开支。事实上,企业应当对环境价值进行深刻的理解,从效用心理评价视角分析人类对于资源的实际应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环境价值论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环境对人类的作用非常大。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至关重要,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都要基于生态环境;既要生理上亲近自然,又要在精神上向环境索取。第二,环境资源稀缺。地球上的很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尤其在气候资源层面上,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在碳排放权之争上。比如,“低排放”企业向“高排放”企业出售碳排放权,实际上就是环境资源的等价交换;在此过程中,也就产生了价值,这一理论使得企业正确计量环境资源。同时,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当将经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计算成企业的成本,即投入量、产出量,因此这一理论也就成为碳会计的前提和基础。

2.可持续发展论

1987年,WCED面对日益恶劣的环境问题,提出来的一种全新理念,其要求在满足现状的基础上,还要顾及后代人的发展需求。具体而言,包含以下内容:第一,经济发展改变了高污染、高消耗现状,使社会经济朝着更加文明的方向发展,发展模式也转变成了低碳经济形式,大大提高了经济发展的持续力。第二,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我们更加合理的使用现代自然资源,并且达到既能发展经济又可确保生态之目的。第三,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肯定了生态环境资源本身的价值性,而且其要求也因此而体现出来。事实上,可持续发展论更加关注的是环境潜力的培植与发展,不以后代子孙的资源消耗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在当前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应当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给环境造成的影响,以便确认、计量和控制环境资源。碳会计的应用,既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又对企业的经济利益以及决策的做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国内碳会计理论实践问题分析

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包括上述两种主流观念在内的碳会计理论实践过程中,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1.碳排放方面的法律规制不健全

从西方碳会计理论研究现状来看,可谓超前,而且丹麦、德国以及瑞典和英国等国家于1990年就开征碳税,对很多高耗能产品制定的能源消耗标准近乎苛刻。反观国内,至今尚未出台一部完善的、切实可行的碳会计法规。实践中,仅能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对其行为进行管理和引导。在碳会计研究初始阶段,由于缺少法律规制的约束,企业在碳会计规划执行过程中缺乏有力的理论参考和法律支撑,因此碳会计相关的要素确认、计量以及核算等,都缺乏实际可操作性。

2.监督乏力,激励机制匮乏

目前来看,政府可采用的激励方法主要集中在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并且从政策上扶持低碳经济,推广碳会计。在此过程中,一个最为重要的手段即财税,以此对企业补贴、投入。采用多种税收手段和方法,特别是优惠税率,可以有效减免税率,从而为低碳企业、碳会计企业减轻税负。然而,目前国内政策扶持力度有所减小,加之企业实施低碳会计的决心不够,以致于企业在推广和发展碳会计过程中的驱动力不足。由于缺乏监督和持续的激励机制,因此第三方机构以及民众对其默然,以致于国家、企业乃至整个社会无法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低碳经济发展。

3.缺乏碳会计人才

碳会计属于边缘学科,这决定了其必须有大量学科知识作为理论基础,而且其中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和内容,比如涵盖了会计学、环境学、管理学以及生态学和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在该种情况下,企业会计从业人员既要熟练掌握与本职(会计学)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又要懂得环境、生态学以及经济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在此情况下,碳会计理论的建立与实践,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就当前国内教育和人才培养现状来看,碳会计综合型人才非常的匮乏。

4.缺乏理论与实证研究

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对实务工作产生的影响非常大,碳会计理论方面的研究不足,导致其实证研究无从开展,碳会计也只是一纸空谈而已。虽然碳会计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取得了成果,但国内碳会计理论以及实证研究开始于几年前,国内对于基础知识方面的认知也没有达到一个统一高度,理论研究过程中尚未形成可靠的权威论,碳会计研究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三、建立碳会计理论体系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1.建立健全法律规制,设定正确的碳会计目标

碳会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最为重要的就是颁布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完善与环境保护密切关联的制度,以此来明确企业因环境破坏而承担的责任。基于严厉的处罚约束,使企业不敢铤而走险,三思违法成本。需求要求的是,只能在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方可做到有法可依、必依。同时,财政、税务部门还要结合当前的国情、企业发展现状,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经济发展准则与碳会计制度,从而使碳会计计算更加的规范,精确碳会计信息披露建设,从而为企业碳会计处理提供操作规则和指南。

2.完善监督机制

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益的最大化,实践中部分企业会牺牲环境去追求利益,以致于企业对社会表现出外部不经济现象。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建议鼓励企业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改进设备和技术,政府、社会对其进行监督,其中可采用惩罚手段。完善和健全监督机制,政府部门根据法律规定,严格执法,并且加强政府作为服务和监督部门的作用,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到监督体系之中,并且设立第三方机构,独立鉴定企业碳排放情况,广大群众对企业进行监督、举报;监督机制中也应设有奖惩措施,对不按法律排放、不进行碳会计核算披露的企业,需采取惩罚措施,通过加大违法成本的方式,规范企业的行为。同时,还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方法,使低碳会计实施企业,可以获得政府财税调控上的政策扶持,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3.加大碳会计人才培养力度

碳会计理论建立与实践,离不开综合型会计人才。建议各地高校、税务师以及会计师等,着重培养碳会计综合型人才,使他们既要掌握经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又要具备会计基本技能,不断扩展知识面。鼓励会计人员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并且在其中适量加入碳会计方面的考核内容;同时还要做到引进来、走出去,为碳会计人才提供交流的平台和机会,这有利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4.全面推动碳会计理论与实证研究

目前国内碳会计理论只是雏形,需解决的问题很多。实践中,应当大胆借鉴发达国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立足国内资源现状,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碳会计理论体系。通过结合环境条件,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为更好开展环保低碳项目,应当先建立完善的碳会计理论体系,并且加强实践应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目前涉及多个集团和企业利益的碳会计理论和制度依然不够完善,必须搭建碳会计框架,构建碳会计理论体系。碳会计理论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实践中应当以碳排放权作为核心,构建一套从碳会计概念、确认以及计量到最后的信息披露为内容的完整体系,这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聂颖; 田蓉.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碳会计体系的构想[J]绿色财会,2015(10).

[2]战留洋; 周子元; 梁文.低碳经济下会计体系的创新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03).

[3]李坤蓉.低碳经济下企业会计体系的构建思路研究论述[J]现代经济信息,2015(12).

低碳经济下碳排放权会计问题探讨 篇7

(一)低碳经济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改变能源结构,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随着2009年12月丹麦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碳减排、碳交易”等逐渐被更多人所关注。在此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了重要演讲,承诺到2020年,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要将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50%左右。国家发改委最近表示,为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10年中国将积极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二)碳排放权交易

1997年12月签订的《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而中、印等发展中国家则没有限制。《京都议定书》引入了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简称CDM),CDM的主要内容是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实施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项目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被列入发达国家履行《京都议定书》的承诺。联合国给每个发达国家确定一个排放额度,允许那些额度不够用的国家向额度富余或者没有限制的国家购买排放指标。发达国家高能耗企业,为了使公司正常运转,必须向发展中国家购买二氧化碳减排指标,以获得排放权。

中国的碳排放权已成为了西方国家企业追逐的目标。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开展了279个CDM项目,如果全部实施,则相当于全球CDM减排量的50%,其中获得《京都议定书》CDM执行理事会认可的项目有37个。这让受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再次掀起被关注的高潮。中国正在形成碳排放交易的亚洲中心,未来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是能够将低碳交易作为其重要盈利来源的企业。2012年以前,我国通过碳排放交易可获得数十亿美元的收益,中国可以提供全球三分之一碳排量交易。与此同时,国内碳排放权交易也开始兴起。如2009年11月,上海济丰纸业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向厦门赫仕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购买了6 266吨的碳排放量。

二、碳排放权交易面临的会计问题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一种商品交易形式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碳排放权成为一种可供买卖的商品,需要对这种商品进行妥当的会计确认、计量、记账,并将其价值通过一种适用于各行各业的统一方法在报表上加以披露。但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缺乏对碳排放权及其交易的规范,碳排放权交易面临诸多会计问题。

(一)碳排放权的确认问题

碳排放权既然可以交易,那么其是否属于企业的资产?如果属于企业的资产,是分类为流动资产还是非流动资产?具体应确认为哪种资产?应该在何时进行确认?碳排放义务是企业的负债吗?如果是,那么应确认为什么类型的负债?

(二)碳排放权的计量问题

如果碳排放权应该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加以确认,那么它应该用何种计量属性进行初始计量?企业外购的碳排放权和从政府手中无偿取得的碳排放权,分别应该如何确定初始入账价值?企业在持有期间,又应该如何对碳排放权进行后续计量?

(三)碳排放权的记录问题

企业获得或出售碳排放权时,应该如何进行记录?出售碳排放权取得的收入如何入账?

(四)碳排放权的报告问题

会计期末,在企业财务报表上应否披露企业持有的碳排放权?如果要披露,应该披露哪些信息?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方式的不同对财务报表有什么影响?

目前在《京都议定书》框架内中国尚无强制性减排目标,但极有可能在2012年后要承担一定量的碳减排任务,这必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财务状况造成重要影响。因此,诸如上述关于碳排放权的很多会计问题,需要会计界人士和政府相关部门积极面对,对碳会计规范理论问题进行研究。

三、关于碳排放权的确认

会计确认是指将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一定的会计要素联系起来加以认定的过程。《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的确认除了满足上述定义之外,还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碳排放权是企业所拥有的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它能够自由交易,企业可以通过出售该排放权获利。与此同时,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碳排放权在核准的过程中发生的相应成本也能可靠计量。所以说,碳排放权符合资产的确认条件,可以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那么碳排放权是分类为流动资产还是非流动资产?具体应确认为哪种资产?有学者认为碳排放权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既稀缺又有价值,也有增值收益的可能,属于金融衍生产品,且符合企业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目的,应将其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在现行“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下增加“排放权”明细项目,以反映企业取得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价值。

笔者认为,碳排放权与其他排污权类似,也可以说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即“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碳排放权的总量是有限的,自身无法完成减排任务的企业只能从市场上购买其他企业的排放权,这也类似于我国现行的土地使用权。碳排放权与一些国家把垂钓权、进口配额等确认为无形资产的基本原理是相类似的。因此,碳排放权也可以考虑确认为无形资产,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在一级科目“无形资产”下设置二级科目“碳排放权”。

四、关于碳排放权的计量

会计计量是对交易或事项引起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的金额加以认定的过程。《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时,应当按照一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一)碳排放权的初始计量

CDM项目只有履行一定的审批程序,经过核准后才能获得碳排放交易权。在整个CDM项目开发过程中主要发生以下费用:项目开发中介的服务费用(包括制定项目开发方案、估计项目减排量、起草项目文件等)、经营实体项目审定费用、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注册费用、经营实体核实核证费、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征收的行政开支和适应性费用等。因此,碳排放权的初始计量应以实际发生的各项成本进行计量。当然,这些成本相对于将来出售碳排放权获得的收益来说,是相对较少的。

(二)碳排放权的后续计量

企业在持有碳排放权期间,资产负债表日应对碳排放权的价值进行再确认。有学者认为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碳排放权,在资产负债表日应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其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等到出售该项碳排放权时,再将其转入当期损益。笔者认为无论将碳排放权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还是确认为无形资产,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都是可行且合理的,因为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碳排放权交易所,我们可以从碳交易所持续可靠地取得其公允价值。

五、关于碳排放权的报告

随着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日益显著,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也越来越重视企业关于碳排放方面的报告,低碳经济下企业财务报告必须披露碳排放的相关信息。在国外,目前对编制碳排放的报表没有统一规定,只有英国环境、食品和乡村事务部曾经作了适用于英国企业的示范性的规定。笔者认为,在我国碳排放披露的形式可采用把碳排放信息直接添加到原有的会计报表中,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详细说明。企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至少应披露以下信息:CDM项目基本情况、碳排放权计价采用的方法、碳排放权的二氧化碳当量、碳排放权获得时间以及现行价值等信息。

低碳经济下企业绿色会计研究 篇8

(一)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集“低碳”和“经济”于一体, 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环境变化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崭新的模式。低碳经济更加注重用较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来实现更高更有效的经济发展, 进而应用先进的技术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低碳, 要求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碳基燃料的使用, 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污染, 实现经济发展转型;经济要求人类在实现能源利用转型的同时最大化地保持经济的稳步增长, 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理念兼顾了发展和产出以及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二) 绿色会计

绿色会计是把资源和环境因素加入会计核算中, 依据相关环境法律法规, 运用会计核算方法, 计量和分析企业在追求利润过程中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损失以及对保护资源和环境后获得的收益, 促使企业经营者在进行企业。经营决策时, 把资源和环境因素作为经济因素考虑进企业的成本与效益之中。它试图将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 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 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绿色会计的目标是用会计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 改善社会的环境与资源问题, 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最优化。企业不能片面的为了高效高利而忽略了对我们共同家园的保护, 而是要达到利润增长和环境保护相辅相成, 在环境保护中获得更高效更绿色的利润二者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尽量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经济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部分, 同时也是对资源最大利用和环境造成污染, 破坏地球生态的主要主体, 那么企业就应将作为环境保护的主力军, 将企业对污染和利用资源控制在环境保护的指标以内。政府作为环境监督的管理部门, 应该确保已经污染环境和已经利用的资源在规定的指标以内。

二、绿色会计的核算

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绿色会计考虑了资源和环境对于经济效益的影响, 强调了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应该把对资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破坏作为成本和把对自然环境保护后企业的获得作为收益进行会计核算。它的核算对象主要有自然资源价值、自然资源损耗、环境保护和治理支出以及改善自然环境带来的收益四个方面。

绿色会计记录除了“生产成本”、“银行存款”“主营业务收入”等基本的账户, 绿色会计还应在资产类设置:“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物资源”“人力资源”“资源折旧”等;在负债类设置:“应付环保费用”、“应付环保税金”等;在成本费用类下设置:“环境治理费”、“资源损耗成本”等:在损益类下设置:“环境收益”、“环境利润”等。取得绿色资源的时候借记“绿色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在支付有关绿色费用时应借记“管理费用、经营费用、产品销售费用”等, 贷记“应付环保费、应付环保税”等;在支付绿色成本时借记“生产成本-直接污染、原材料”, 贷记“应付环保费-排污费”;在进行绿色损益计算时, 借记“银行存款”等, 贷记“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

三、绿色会计实行的必要性

(一) 我国当前的环境现状要求实行绿色会计

我国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一直都比较重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许多有关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也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但是, 我国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依然是很严重的。2015年雾霾一词以一种备受热捧的姿势进入中国公众的视野, 二氧化碳不断地排放在大气中, 加剧温室效应, 空气质量令人堪忧。水质量也很有问题, 各个城市的河流, 只要一不留神, 水面上就漂浮着各种各样的垃圾, 原本清澈见底的河水, 被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污染得不敢靠近, 臭气熏天。森林资源每天都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牺牲着, 野生动物种类越来越少, 臭氧层越来越薄, 辐射越来越强。由此可见, 我国加快绿色会计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 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是高投入低产出, 必然造成过度开发消耗资源;高污染低效益必然造成生态环境补偿能力严重滞后, 这些都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从企业长远利益看, 只有增大环保投入, 重视绿色会计, 才能始终保持竞争的优势。

(三) 绿色会计的施行有利于“绿色GDP”的计算

“绿色G D 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去除资源和环境损失后所创造的全国经济总值。它代表的是真实的经济增长量数值, 占G D P的比重大点, 表明国民经济发展的健康程度就好一点。但中国经济增长的G D P中, 至少有18%是建立在对地球无情的破坏的基础上的。绿色会计将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纳入国民财富计算中, 反映了国民财富绿色增加的情况, 这是绿色会计的目标所在。

(四) 绿色会计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改革开放后,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但是经济增长是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中国的资源和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相反的经济的发展也受到资源、环境的严重制约。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开始制约经济的发展, 因此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种增长方式的转变除了依靠新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出、法律方面的支援、政府部门的支持, 还要依靠企业在管理方式和程序等方面的改革。过去企业在进行资源配置时, 并不会考虑资源和环境成本, 但是绿色会计将这些因素纳入企业的利润核算, 是企业在考虑利润之前不得不考虑这些成本, 这样就可以促进企业重视环保问题, 利于地球美好家园的保护。

四、低碳时代下企业绿色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 社会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强, 但是与国外相比, 我国对环境的关注度是远远不够的, 众所周知, 新加坡是一个非常重视环保的国家, 关于环保方面, 新加坡出台了许多有关方面的法律法规, 而且法律法规落实很到位, 对于破坏环境的行为的惩罚力度是很大的, 新加坡公民的环保意识也很强, 细致到对垃圾的分类要求都是很高的。就我国目前来看, 社会普遍的环保意识薄弱, 给企业以投机的机会。

(二) 对绿色会计的研究不足

我国对绿色会计的接触虽然不及国外早, 但在早期时候一些财税专家就开始对绿色会计进行研究。此后我国在绿色会计的研究上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研究大多数只停留在绿色会计某一理论上的研究, 研究内容不完整, 没有体系感。在研究方法上, 属于规范性研究文章较多, 实证性研究文章较少, 理论与实践还不能有效的结合, 有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 不能有效的解决现实实际问题。

(三) 绿色会计相关制度建立不完善

自1979年我国颁布《环保法》 (试行) 以来, 我国陆续颁布了许多有关自然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条款等。但是到现在为止绿色会计的发展依然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 那么, 这就表示用绿色会计对企业涉及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只是一种道义上的要求, 企业积极性不高, 因此大多数企业不会为保护生态环境而增加投入, 即使增加了投入, 企业也不会在信息披露上做到全面和真实, 从而低估环境负债。同时, 我国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 除了没有相关法律不全的问题外, 还存在着执法不严使原本有效的法律变的无力。

(四) 缺乏相关人才

绿色会计涉及的知识领域包括环境学、资源学、生态学和会计学。所以绿色会计的发展需要不仅要懂会计理论和实务操作, 还要对环保有一定了解的复合型人才。但是就现在的各企业的财务人员现状来看, 这些财务人员的知识构成是非常有限的, 绿色会计专业人才是相当稀缺的, 这就导致绿色会计的研究一直处于理论研究阶段, 而且发展进步缓慢。企业对绿色会计不重视, 而且加之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成本较高, 所以企业中对相关员工关于这方面的培训相对较少, 这也是阻碍绿色会计发展的一个直接原因。

五、对加快绿色会计的对策建议

(一) 提高企业领导者、会计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绿色会计素质

绿色会计作为一门新起的学科, 至今对其的重视度是不够的。要加强企业领导、管理人员、会计人员的环保意识, 引起他们对环境会计的重视, 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并能够充分认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密切联系, 建立健全适应本企业的环境管理系统, 实施环境会计, 进而逐步主动、自愿地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企业应该改变“成本”观念, 加大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把对员工的培训看作是一种投资。

(二) 加强绿色会计理论研究, 借鉴国外先进绿色会计研究成果, 指导中国环境会计实践

加强和先进地区的学术沟通, 借鉴西方先进绿色会计理论, 结合我国实际加以创新和发展。进行绿色会计研究是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对它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规范性阶段, 要解决现实问题才行, 多把理论研究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与现实状况相结合, 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引导, 绿色会计也是如此。我国政府应该支持绿色会计的发展, 支持会计界对这方面的研究, 对它的研究进行资金、人才、场地等方面的支持。

(三)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虽然在保护资源与环境方面已经颁布了许多法律法规, 但是这些法律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有效的法律体系。所以要加快绿色会计的发展, 就必须加快这方面的法律法规的研究, 尽快的把关法规条款形成一套有效的系统。由于这个领域也属于会计学, 所以应该在《会计法》中也要有法律条款明文规定相关的问题。也可以在环境法中增加有关绿色会计方面的条例, 同时还必须做到执法必严, 实施奖惩相结合的策略, 对于真实及时公布环境信息、保护环境的企业, 政府给与税收优惠政策, 环保部门应该加大对环境破坏行为的处罚力度, 使其应牺牲环境而得到的收益远远低于破坏环境而受到的处罚, 从根本上消除企业的“冒险”动机。

(四) 完善绿色会计相关制度

1.修订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 将涉及资源和环境的内容进行会计核算, 并且在会计报表中反应出来, 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考虑资源和环境因素。

2.规范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 便于会计人员迅速掌握和实际操作。

3.对会计信息的审查也要从内部, 外部两个范围来进行, 由国家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和社会中介机构建立全面的审查机制, 对绿色会计信息进行全面核查和控制, 保证绿色会计信息的合理合法真实性。

4.建立健全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 首先完善企业会计制度, 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完善企业内控制度, 防止企业经营者以权谋私, 操纵企业有关的涉及经济信息;完善资源计价的方法, 提高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参考文献

[1]徐小琴.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J].财会研究.2007. (05) .

[2]金淇川, 啜华.浅谈我国的绿色会计[J].商业经济.2015. (02) .

[3]陈灵子.我国实施绿色会计的必要性和研究对策[N].2002年2月 (第25卷第1期) .

[4]金有良.浅议我国企业绿色会计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3. (20) .

[5]王建华.绿色成本核算体系构建初探[J].环境会计.2016. (02) .

[6]赵刚.浅谈我国当前环境保护的形式与对策[J].生物技术世界.2012. (03) .

[7]郑锦莲.浅谈新时期企业绿色会计[J].财经界.2016. (03) .

碳会计低碳经济 篇9

关键词:低碳经济,企业管理,碳会计,体系构建,有效策略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各种污染也随之而来, 全球气候问题逐渐严重, 低碳经济的广泛应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指导企业碳会计体系构建的新型思想。我国企业在碳会计体系构建的道路上不断研究, 并且致力于将低碳经济方法普及到企业发展的各个层面, 因此必须要对企业碳会计体系构建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才能促进我国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综合利用一系列的方法, 从而达到节能减排、减少能源损失、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这不仅有利于减少空气污染的发生, 而且还有利于实现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二者的协调发展。企业发展中经济发展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企业碳会计体系不仅能够使企业承担自身在低碳方面的必要的职责, 与此同时还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二、低碳经济与企业碳会计体系二者之间的关系

1. 低碳经济发展对企业碳会计体系影响

企业碳会计体系的构建不仅能够避免企业只顾自身利益的情况出现, 同时还能增强对全球范围环境政策的影响, 从而更新企业的生产方式以及经营模式, 将整个生产工作做到位, 从而满足低碳经济的要求。因此为了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 企业会计应该在相应的会计核算中增加碳会计这一方面, 然后制作成与之相对应的独立碳会计报表, 从而运用此报表来揭露, 从而构建公平、公正的碳会计体系, 使企业获得低碳经营的荣誉称号。

2. 企业碳会计体系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

企业碳会计体系的构建能够实现低碳经济在企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都得到推广, 从而促进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加强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环节,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从而确保低碳经济能够在企业碳会计体系构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低碳经济下构建企业碳会计体系

温室气体与二氧化碳具有特殊性以及复杂性, 因此企业碳会计体系的构建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碳排放定额的财务会计处理、碳排放与不确定性风险的报表以及相关报告、碳会计揭露、以及碳排放与交易的成本管理和发展战略。

1. 企业碳会计的确认与计量

碳会计的最主要问题就是碳会计的确认与计量, 从碳会计自身的角度来讲, 碳会计作为一种特殊的、有限的经济资源, 这种经济利益能够直接流入企业, 因此且成本或者价值可以进行可靠的确认和计量。由此可见, 碳会计与碳排放权已经成为固定资产, 而且没有争议, 企业碳会计的确认与计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存货、金融资产、以及无形资产三方面。

第一, 存货。存货就是指有形的资产, 然而碳排污权利的资产是无形的。第虽然碳排污的权利是履行相应的法定义务的唯一手段, 但是在生产过程中是不需要的。第二, 金融资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投资增值的情况, 随着碳会计商机制的逐渐扩大, 加剧了交易的增值, 基于此, 投资交易的目的与金融资产交易相似, 因此在未来碳排污权会计的解决应该同商品项目一样解决。第三, 无形资产。由于碳排污权力没有固定的实体的形态, 更不具备有形资产的特点, 因此市场的流通性和交易性较低, 不确定因素多, 这直接导致了碳排污权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和企业碳会计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因素和必需资产, 这也符合无形资产的相关要求和规定。目前国际上并没有完整或者成熟的相关规定作为理论指导, 因此在碳会计确认与计算方面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方法, 而且每一个国家的规定都不一样, 企业将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碳会计交易的情况都纳入碳会计的整个系统中, 没有建立独立的账户。就国外而言, 很多是利用历史成本的方法对碳排放量进行计算, 不采用公共价值计算, 这种方法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但目前国内的企业没有采取此种方法, 而是更加以控制计量为主体, 使用历史成本的方法, 对已经掌握的信息进行揭露以及控制, 从而实现了以控制为主, 奖励和效率同步的政策和目标。

2. 企业碳会计的确认的方法

企业碳会计确认的方法主要有四个方面, 等比例分配确认法、优化比例分配确认法、平方比例分配确认法以及系数比例分配确认法。从数量方面看, 无形资产中的碳会计核算具有一定的优势, 而从账户设置上看, 主要问题集中于存货和无形资产两方面。

3. 企业碳会计信息的揭露

由于温室气体等碳排放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基于此, 必须对其潜在的风险性等作出相应的损失赔偿和风险估算, 将碳会计信息等相关资料进行揭露, 国际上对此也设置了专门的项目———碳会计信息披露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温室气体等气候变化引发的风险、战略、减排的目的, 有自然风险和恶劣天气, 风险法规、声誉名誉、竞争因素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计算, 碳会计核算的方式、碳会计减排以及编制的文件报告、审计以及年度间排放的比较、吨数等;温室气体的节能减排项目管理, 碳排污减排的含量、强度、碳排污交易成本、规划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恶劣气候的治理, 节能减排责任与共享等。

四、构建企业碳会计体系的有效策略

1. 建立健全相关碳会计法律

党和国家以及相关企业要建立健全与碳会计有关的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的完善相关制度, 寻求法律方面的保障, 从而实现企业碳会计系统构建的目标。

2. 培养碳会计方面的高素质人才

专业化的人才是保证企业快速发展的动力, 企业应该组织对碳会计方面的人才进行再培训和实践, 转变其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 在创新的基础上时间, 从而让相关专业化人员吸收自然生态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培训更多的优秀专业化人才。

3. 学习碳会计先进的理论

企业应该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技术经验, 一切从实际出发, 从而学习和借鉴碳会计先进的理论,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份权威的碳会计报表, 实现企业的碳会计制度的良好发展。

4. 建立相关的碳会计信息揭露制度

企业应该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承担碳排放的相关责任, 建立相关的碳会计信息揭露制度, 不仅能对企业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 还有利用企业整体的信誉。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为了顺应全球气候变暖的整体趋势, 我国推行了低碳经济, 在低碳经济的指导下构建企业碳会计体系是符合时代趋势的必然选择。本文针对了目前我国低碳经济下企业碳会计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 进一步促进我国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孙春升.煤炭企业集团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会计之友, 2012, (1) .

[2]曾俊强.刍议中国事业单位会计体系的改革——基于公共受托责任视角[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 (11) .

[3]邓明君.日本环境管理会计研究新进展-物质流成本会计指南内容及其启示[J].华东经济管理, 2010 (02) .

[4]夏广远.低碳经济下企业碳会计体系构建研究[J].新财经 (理论版) , 2013, (6) .

[5]卫志毅.低碳经济下企业碳会计体系构建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4, (13) .

碳会计低碳经济 篇10

关键词:低碳经济范式,碳排放额,碳会计,碳成本管理

1 低碳经济范式的兴起

“低碳经济” (Low Carbon Economy) 一词最早见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其中充分表达了英国对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威胁的担忧。再往前追溯, 《京都议定书》则是包括了150多个国家应对全球变暖的共同管制举措。该协议规定, 每个国家可以比其允许数量排放更多二氧化碳的前提是:它必须同时将超额的二氧化碳封存在具备碳汇功能的树木、浮游生物、土壤和水体中。我国在2007年6月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节能减排,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既是救治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性方案, 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

在那些碳减排目标严格的国家, 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改变, 比如人们会更换低能耗灯泡, 下班关灯, 员工在家附近工作, 购买绿色能源, 飞行选择直航, 衣服洗后自然晾干等。在低碳经济时代, 商品采购的国际化会受到本地化的挑战, 产品距离的远近, 也就是产品运输到达消费终端的距离将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碳密集程度低的企业和能转嫁碳成本的企业将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的胜利者, 而碳密集程度高的企业和无法转嫁碳成本的企业将是失败者。那么现有的会计体系能否帮助企业如实反映碳排放的成本, 如何将其计入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并在价格中得到体现?企业的营运活动、战略决策、财务业绩和企业价值会受到什么影响?这些问题都需要会计界在传统框架内认真思考, 并寻求突破和变革。

2 碳排放额的会计处理

2008年, Stewart Jones等学者将与碳排放、交易及鉴证等相关的一系列会计问题称为碳排放与碳固会计, 标志着其正式作为一个重要而特殊的领域受到国际会计学界的关注。在各种碳排放交易机制下, 企业需要实现碳管理计划, 以达到碳排放额目标, 获取收入, 并降低成本。碳排放的相关会计处理, 需先借助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估计碳排放量, 接下来则是予以计价。目前已有会计文献主要集中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流动碳资产和负债报告, 在利润表上则关注碳排放相关的收入和费用的入账时间。对获得或使用碳排放额产生的非流动资产和负债的计价和报告却很少或根本没有讨论, 而这就是将来应突破或变革的领域。目前有关碳排放额的会计处理按其取得方式和持有目的分为3类。

2.1 通过政府补贴或排放交易机制购买

此类碳排放额的会计处理至少有3种方式:

(1) 碳排放额以低于公允价值的作价通过政府补贴方式获得, 则先确认为无形资产。然后, 将此碳相关无形资产从入账成本增加到公允价值, 差额可以作为收入按照系统方式在条件满足期间内确认。当企业排放时, 碳相关无形资产调减为市场价值, 确认为费用。处置碳排放额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利润表。

(2) 低于公允价值获得的政府补贴直接确认为收入, 同时确认一笔无形资产, 这样处理的基础是碳排放额可以立刻交易。这种方法适用于免费获得的碳排放额。

(3) 低于公允价值获得的政府补贴确认为负债 (更多的是或有负债) , 同时确认一笔费用, 这样处理的基础是这些排放额将来在履行可能发生的排放责任时要全部或部分地退还给政府。如果还有不足, 就要在公开市场上以市场价值购买缺额 (比如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 即专门的认证机构颁发的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可再生能源证书”) 履行剩余的负债。

2.2 直接购买作为存货或指定现金流量套期

如果碳排放额不是通过政府补贴获得, 而是直接购买作为存货项目或现金流量套期, 则目前的观点是取得后将碳相关资产的成本调整为公允价值记录 (若存在碳交易市场, 则为市场价值) , 增加则贷记资本公积。同样, 当企业排放时, 碳相关无形资产调减为市场价值, 确认为费用。

2.3 参与分配获得

在现有的会计核算框架下, 对分配获得的碳排放额采用摊销模式处理。企业一般以取得成本确认资产和负债 (递延收入) , 当污染发生时摊销该资产, 确认费用, 同时将部分递延收入确认为收入。企业因实际排放产生的负债, 就是实际排放量超过持有排放额的数量, 此时确认费用和负债, 该负债以企业获得的排放额的成本计量。之后, 企业必须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排放额以弥补缺额, 此时借记负债, 贷记现金, 由于市场交易价格的变动, 最终负债可能出现多计或少计的情况。显然, 在此种核算方式下碳排放额的定价和计价是关键。

3 碳成本管理和管理会计实务

碳排放额和交易市场的存在, 除了对财务会计信息和报告体系有影响之外, 对企业战略、财务业绩和总体价值也都有潜在影响。会计人员和其他的企业信息提供者应考虑传统会计范式之外的计量和战略问题, 因此需要对以“碳成本 (及碳收入) ”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以及管理会计相关工具、技术和实务的变革认真加以审视。

3.1 碳成本管理

Ratnatunga&Balachandran (2009) 提出两种碳成本核算方法, 从而将二氧化碳排放的外部性问题“内部化”。

3.1.1 环境成本归集法

在传统成本管理的各要素中, 都有“碳”的踪影。碳成本管理也是实现“环境成本会计”的必经环节。比如, 很多原材料, 尤其是塑料、钢铁等, 在经过处理达到生产要求的过程中都消耗了大量能源, 也就有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人工需要能源发挥作用, 如利用一定交通方式到达生产场所, 工作环境的空调运行等, 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废弃物处理和处置也需要能源, 同时会排放二氧化碳。

3.1.2 全生命周期成本法

全生命周期成本法不仅考虑销售时点前发生的成本, 而且关注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前后的所有碳成本, 从碳排放效率角度分析产品全生命周期涵盖的成本 (及收入) 。其中, 传统的间接成本, 比如电力、租金、营销费用、运输费用、管理费用、机器折旧和售后服务成本, 都和碳排放有关, 决定着企业最终是属于碳汇一方还是碳排放一方。而利用替代能源, 采用碳减排的技术会影响环境间接成本, 比如: (1) 因达到排放标准或环境污染引发诉讼而产生的管制成本; (2) 废弃物管理成本; (3) 回收利用成本, 可通过设计阶段的改进而降低, 由此引起的设计成本增加, 可运用全生命周期成本法在产品生命周期内分摊; (4) 碳排放额相关成本 (或收入) 。这取决于企业最终属于碳排放一方还是碳汇一方, 从而导致购买或出售碳排放额的交易。此外, 碳税 (或税收抵免) 也会因企业最终属于碳排放一方或碳汇一方, 可能带来额外的成本或收入。

3.2 碳管理会计

除碳成本管理外, 还应将二氧化碳排放与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结合起来, 从而体现企业战略核心中的“碳思维”。

第一, 将碳排放效率纳入产品差异的组合变量, 成为全面质量管理目标之一。在波特的五力模型中, 增加第六个维度, 即行业碳管制的影响;企业同时在成本领先战略中关注效率碳管理, 注重碳成本核算, 并将其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在碳减排投入时考虑顾客需求, 评估顾客可能支付的意愿 (低碳意识) 价格, 同时针对不同地区、人口和人们价值取向的差别进行市场细分和渗透。在新产品设计中以碳排放效率为核心培育顾客的品牌忠诚。

第二, 评估碳战略定位带来的现金流量和风险等。管理会计人员应建议现金的可供使用额度和如何使用, 比如关于补贴或合作资金、税收优惠或其他资助的建议。企业的投资决策将越来越多地涉及碳管制和能源效率技术, 这些方面可能涉及潜在的经营中断风险、诉讼风险、利益相关者风险、管制风险、声誉风险和竞争风险等。会计人员应适时调整投资评估过程, 帮助企业了解与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相关的潜在成本节约和收入产生的机会。

第三, 将碳相关交易作为一个独立的业务对待。如果能将碳相关投资活动的融资分离出来, 并计算相应的权益和债务成本, 就能得到总体的碳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相对于碳密集的企业, 低排放的企业容易在资本市场获得溢价, 从而降低融资费用。管理会计人员在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方面的评价上不能仅仅提供经济业绩信息, 还应注重碳管理的绩效。在运用平衡记分卡评价体系时, 应在顾客、创新、内部业务流程和财务之外增加碳要素考量, 或将其融合在其他4个维度中。如果将碳相关的净收益、投资和资本成本分离出来, 就能在经济增加值评价中体现“碳思维”。

4 结束语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生存环境的重大因素。气候变化、全球变暖不再仅仅是科学和社会问题, 更是经济问题。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 企业内部自下而上要培育低碳生活和工作的企业文化。会计人员除了要承担传统的角色外, 必将在环境成本会计 (识别、追踪和分配环境成本) 、环境关键业绩指标确定、作业成本法 (分析能源利用) 、目标成本法 (设计满足碳排放标准的产品) 、转移定价 (能源或用水成本) 以及公司治理 (对碳管理活动的扩展报告) 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为企业和整个社会的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宝贵信息。

参考文献

[1]谢晓峰.“低碳经济”对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的影响和意义[J].会计师, 2010 (2) :18-19.

[2]郑玲, 周志方.全球气候变化下碳排放与交易的会计问题:最新发展与评述[J].财经科学, 2010 (3) :111-117.

[3]AICPA (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Statement of Position03-2:Attest Engagements o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formation[G].New York:AICPA, 2005.

[4]J Bebbington, C Larrinaga.Carbon Trading: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Issues[J].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 2008, 17 (4) :697–717.

碳会计低碳经济 篇11

摘要:经济发展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形成尖锐矛盾,这使得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低碳经济的到来不仅为企业经济结构转型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注册会计师的业务拓展带来了契机。文章立足于低碳经济的发展,重点探讨了我国注册会计师可拓展的低碳业务。

关键词:低碳经济;注册会计师;业务拓展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注册会计师业务拓展的契机

低碳经济,即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引下,力求通过产业转型、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等多种途径,尽可能减少石油煤炭等高碳能源消耗以及温室气体排放,以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新常态。

低碳理念已渐入人心,社会公众对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更加重视,这些观念的变化可能导致企业非常被动,但却对注册会计师进行新的业务拓展构建了新思路。一方面,国办56号文件指出:注册会计师进行新业务拓展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需要,推动行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缓解当前行业过度竞争,竞相压价问题的必要途径。另一方面,那些有关节能与能效提高技术,如固碳技术、碳封存与利用进行推广的企业,都需要进行低碳会计业务处理,而企业对于低碳经济的概念尚且模糊,更遑论低碳会计业务处理;其次,低碳经济发展下的投资、融资活动,如,环境权益融资,碳排放权质押等需要注册会计师进行相关专项审计;再次,企业节能减排项目的发展以及购买协议等需要注册会计师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无疑,低碳经济的发展给注册会计师业务拓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应此形势,国际“四大”所积极参与低碳减排项目的鉴证与核查。早在2009年12月,德勤受丹麦外交部委托,为哥本哈根气候变化提供了碳足迹核算业务。此外,德勤还通过咨询等服务,对碳减排项目进行核证与盘查,确保企业顺利进行碳排放交易。自汇丰银行在2009年公布碳排放报告后,公开披露碳排放已经成为企业一种新态势。尽管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早已有所行动,但具体可以拓展的低碳业务还没有成型。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注册会计师可以拓展的低碳业务进行探讨。

二、注册会计师可拓展的低碳业务

(一)低碳咨询业务

从咨询角度看,注册会计师可以参与:一是协助客户进行低碳知识方面的普及;另一方面就是对有减排责任的企业制定综合节能减排方案;第三方面对企业提供清洁能源项目咨询服务,并协助其往清洁能源项目方向整改,以提升效能。第四,对节能减排项目调查提供技术支撑;第五,为能源企业就减排购买协议提供咨询服务,并帮助其寻找国际买家;第六,协助清洁能源企业实施项目申报、注册与审核等业务。尽管这些方面注册会计师已着手进行,但还不成熟,仍需努力。

(二)低碳会计业务处理

进行低碳会计业务处理的相关会计人员必须要有较为丰富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由于碳会计的复杂性,目前企业的会计人员想要具备低碳业务处理能力还需要一个过渡的过程。笔者认为,在低碳会计业务的处理问题上,企业可以先将此业务外包给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参与企业低碳会计业务的处理具体包括低碳预算与低碳核算两个方面。

注册会计师可以充分利用专业优势结合企业现状,为企业制定碳预算具体核算方法,帮助企业实现碳预算货币化,使之实现财务与国际金融报告接轨,为企业体坛业绩评价提供合理的依据,帮助企业进行有效地控制。同时,注册会计师还可以为没有专业能力的企业提供低碳会计核算业务,单独成立项目组为企业低碳会计核算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提供服务。

(三)低碳审计业务

社会公众日益关注企业低碳责任的履行情况,企业有必要委托注册会计师进行低碳审计,而注册会计师刚好拥有丰富的低碳审计经验以及专业胜任能力,注册会计师在低碳审计业务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在低碳审计中的地位不可忽视,笔者认为,注册会计师即将承揽以下具体的低碳审计业务:

1.对低碳经济资金进行绩效审计

注册会计师必须对政府划拨个企业的低碳项目或产品的资金进行绩效审计,并且合理评价资金的使用与管理的科学性,经济性与合理性,严格审查低碳资金是否正确用到位,是否真正用于低碳产品与项目,而不是偷天换日。此外,还要审查其有没有舞弊现象,有没有向政府谎报低碳项目以骗取政府资金,以及政府划拨的资金有没有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有没有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并及时将这些情况与效果反馈给政府部门。

2.对低碳产品和行为进行审计认证

目前欧美国家主要是通过税收减免以达到激励低碳经济发展的目的,这其中就涉及到关于如何认证低碳产品,行为,交易的事项。这无疑给注册会计师提供了另外一个拓展业务的最佳机会,即注册会计师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与规章,对低碳产品、行为、交易是否严格达标进行审计。

3.对对企事业单位微观层面的低碳项目进行审计

企事业单位在初步实施低碳项目的过程中可能短期内会出现支大于收的情况,这无疑会对企事业单位严格按照国家节能减排制度、标准。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提出了挑战。因此,注册会计师要运用法律的手段发现并解释企事业单位在低碳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及违法情况,督促企事业将低碳理念贯彻落实到经营发展中的每一步,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最高目标。

三、注册会计师低碳业务拓展的建议

第一,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应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技能。低碳业务是一种全新的业务,这无疑对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因而,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应培养一支专业化的队伍进行低碳咨询、会计、审计方面业务的承揽,并确保其在业务处理中提供科学有效的意见。

其次,国内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应加强与国外会计师事务所的交流与合作。人类对环境的利用与破坏越来越大,环境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突出,实现节能减排,开展清洁发展机制从而实现经济转型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但要实现这一目标仅靠一国的力量是行不通的,各国必须相互交流与合作,共同借鉴与吸收各国节能减排的新技术,新政策与新方法,真正实现双赢与共同进步。特别是我国低碳业务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更应该努力吸收与借鉴国外先进的科学成果。(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梁春,注册会计师在低碳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J] 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

[2]姚君皎,低碳经济理念下关于我国注册会计师业务拓展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2

[3]强殿英,文桂江. 构建企业低碳会计体系的思考[J]. 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

[4]李兆东,鄢璐. 低碳审计的动因、目标和内容[J]. 审计月刊,2010

[5]肖序,郑玲. 低碳经济下企业碳会计体系构建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08:55-60.

基于低碳经济的环境会计研究 篇12

低碳经济又称为消耗化石能源少的经济, 是在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理念指导下,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发展模式。我国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是碳生产率 (单位二氧化碳的G D P产出水平) , 核心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可再生能源比例, 尽可能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环境会计又叫绿色会计, 是把会计学和自然环境相结合, 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及属性,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 记录、计量以及核算环境污染、环境治理、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 同时对保护环境和开发环境所形成的效益进行计量和报告, 从而实现综合评价环境绩效的目标, 最终达到经济协调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因此, 在低碳经济下, 重新审视我国环境会计的构建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是我国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而环境会计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会计的建立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实现我国循环经济发展, 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低碳化发展, 有利于增强民众低碳环保意识。发展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之间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 发展低碳经济是环境会计有效实施的必要手段和实现途径, 环境会计体系的构建必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笔者在借鉴相关专家关于低碳经济下环境会计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低碳经济下环境会计构建的新模式, 如图1所示。

二、低碳经济环境会计意义

(一) 环境现状需要环境会计予以监督和反映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口的急剧增加, 社会需求极大膨胀, 造成了自然资源被极度开采而逐渐耗竭,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会计能够指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保护环境资源, 维护生态平衡, 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 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的需要

在传统会计核算中, 未将环境资源列入资产账户进行核算, 这样经济增长的指标就不能如实反映经济发展速度, 虚增了利润, 夸大了人均收入和经济福利。而环境会计通过核算企业的社会资源成本, 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 促进企业挖掘内部潜力, 维护社会资源环境。

(三) 企业责任向社会扩展的必然结果

经济的发展, 人们需求的多元化, 需要企业从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 转变为追求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同时必须承担社会责任, 对与企业有关的资源环境、废弃物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进行反映和控制, 计算和记录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 向外界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企业所提供的信息不仅能为企业自身服务而且能为社会大众服务。

(四) 考核经营管理者业绩的需要

在损益表中计算经营成果时, 只有将企业对环境资源的耗费作为收入的减项反映, 才能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只有在负债总额中加上企业破坏环境而产生的环境负债额, 才能得出真实可靠的资产负债率, 准确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环境会计揭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 不仅仅要从企业的角度还要从社会的角度来全面考核经营管理者的业绩。

三、低碳经济环境会计核算体系

(一) 环境会计核算的目标、原则和基本假设

(1) 环境会计的核算目标。环境会计是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而产生的, 其核算的目的是合理有效的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 努力提高自然资源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投资者及其有关部门提供与环境会计目标、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规划等方面的有关资料。因此, 环境会计的目标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界定: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环境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向投资者及其有关部门提供有用的、合理的、真实的环境会计信息, 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努力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最终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多目标协调和同步优化。在传统的会计理论中, 由于只注重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忽略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导致了企业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下降, 最终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使得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因而环境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各个单目标的相互协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达到多目标协调发展。环境会计的具体目标是确认和核算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内的环境效益, 充分披露有关的环境会计信息, 为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活动提供帮助。

(2) 环境会计的原则。环境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除了遵照《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客观性、谨慎性、重要性、及时性等一般原则外, 还应根据环境会计自身特点的特殊性, 增加以下原则:

一是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原则。传统的会计理论只强调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忽略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展, 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企业作为盈利性的经济组织, 必然要追求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 但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如果企业的经济活动造成了环境污染, 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进行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环境开发, 否则将会影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因此, 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时, 要充分考虑其经济活动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二是社会性原则。传统会计中只有与企业个体利益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才进行核算, 而环境会计揭示的是企业对环境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评价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未来生存发展的影响。环境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 企业必须站在全社会角度考虑企业的业绩, 对企业业绩的评价要以与社会收益和社会费用相匹配的社会利润为准。

三是强制性原则。根据“谁受益, 谁负担”原则, 企业应该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及耗费的资源付出相应的代价, 这就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与制度, 来约束环境状况表现不良的企业自觉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否则很多企业不会为了减轻环境的破坏而主动增加费用的支出, 即使有的企业增加了相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支出也很少对外披露此项信息, 这些企业担心会损坏企业的环保形象。因此环保部门和政府会计主管部门必须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环境信息披露做出强制性的规定, 鼓励和支持企业对外披露更多的环境方面的信息。

四是外部影响的内部化原则。传统会计中, 外部性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指标不产生影响, 因而不予考虑。但在环境会计核算时, 根据外部影响内部化原则的要求, 不仅要核算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收益和费用, 还要考虑企业的经济活动对企业外部产生的影响, 其中包括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

五是灵活性原则。环境资源包括的内容极其广泛, 这就决定了环境会计核算内容的广泛性和不确定性, 因此在对环境会计计量、核算、披露以及核算方法的选择等会计处理时, 企业在坚持和恪守会计规范的同时允许有一定的灵活性。

六是预警性原则。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的构建要能够反映环境资源因素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并且能够客观的测定环境资源的现状和预测环境资源未来的发展方向, 最终达到预先发现制约经济发展的环境资源因素且给予预警。

(3) 企业环境会计的基本假设。环境会计的基本假设应该与特定的经济环境相适应, 把环境因素考虑到会计核算中来。环境会计的基本假设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会计主体假设。传统会计主体没有将自然资源、资源损耗、资源开发利用、生态资源等纳入到会计核算的范围, 而将本应该由会计主体承担的责任转嫁给了社会, 引起了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失调、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因此在环境会计中必须赋予会计主体新的内涵。由于环境会计产生根源的特殊性———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这就决定了环境会计要比传统会计更加注重会计主体的行为特征, 环境会计不仅要求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内对自身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报告, 还要求报告该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对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

二是可持续发展假设。环境会计的可持续发展假设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在自然资源不枯竭的基础上以既定的经营方针和目标无限期的经营下去, 保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虽然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但环境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基本出发点都是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最终实现三者的相互协调与统一。

三是会计分期假设。在可持续发展假设的前提下, 会计主体的环境经营活动会不断地持续下去, 为了及时准确地确认、计量、核算和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就需要人为地把企业的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会计期间, 这就是会计分期假设。

四是多元计量假设。基于环境会计核算内容的特殊性, 相关专家提出了把货币计量假设改为多元计量假设, 也就是说环境会计在计量时除了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外, 还要用到一些非货币单位如实物单位等, 有时也会用文字或技术指标说明。环境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向环境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环境会计信息, 只要是对会计主体决策有用的信息都可以提供, 因此环境会计核算的内容不仅包括能用货币计量的环境活动, 也包括非货币计量的环境活动。

五是环境价值假设。在传统会计中, 只有存在财产所有权的事物才具有价格, 才能够在会计账表中进行反映, 而一些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如空气、水、臭氧层等却因为没有价值和价格无法反映 (传统会计中环境资源只有使用价值)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也大幅度提高, 由于很多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这就要求各个会计主体提高环保意识, 对环境资源计量、核算。要进行环境资源的计量和核算必须以环境价值假设为前提, 承认环境资源具有价值;在确认环境资源价值时应该突破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 (只有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才具有价值) , 利用边际效用价值理论确定环境资源的价值和价格。

(二) 企业环境会计要素

环境会计要素是环境会计反映和核算的具体内容, 并且构成了环境会计报表的基本框架。关于环境会计要素的理解有许多观点, 主要有:“三要素论”、“四要素论”、“五要素论”、“六要素论”。笔者将环境会计要素划分为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权益、环境收入、环境费用、环境收益六个方面。

(l) 环境资产。环境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并且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环境资源, 该环境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环境资产按照其存在的形态可分为有形环境资产和无形环境资产;按照其形成的条件可以分为人造环境资产和自然环境资产。

(2) 环境负债。环境负债是指由环境会计主体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 履行该义务会导致该企业经济利益的减少。按照环境会计主体对环境负债的把握程度, 环境负债可以划分为确定性环境负债和不确定性环境负债。

(3) 环境权益。环境权益又叫环境净资产, 是指投资人所拥有的环境资产扣除环境负债后的经济利益, 其金额等于环境资产减去环境负债的剩余权益。环境权益按照形成的来源划分为环境资本、环保基金、环境留存收益。环境资本指企业因拥有环境资源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而享有的权益;环境资金指企业用于环境保护、环境开发、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的专项资金, 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环境留存收益指企业通过环境治理所获得的留存在企业的环境净收益。

(4) 环境收入。环境收入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环境资源进行保护、污染治理、开发和利用等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按照收入方式的不同划分为显性环境收入和隐性环境收入。

(5) 环境费用。环境费用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 因进行产品生产、产品销售、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与环境资源有关的费用, 分为环境期间费用和环境成本, 资本化的环境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 费用化的环境费用计入环境期间费用。

(6) 环境收益。环境收益指企业从环境保护中所取得的环境收入减去环境费用后的剩余, 在数值上等于环境收入减去环境费用后余额。

(三) 企业环境会计要素计量与记录

一是环境资产的计量和记录。环境资产的计量是指企业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将符合环境资产定义的事项进行数量和金额等方面的计量。环境资产的计量与企业会计中资产的计量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企业会计的计量方法和原理也适用于环境资产的计量。对于长期环境资产如环境保护设备、环境保护在建工程等可以依据企业一般固定资产的规定, 按照构建支出的项目予以资本化的要形成自然资产的价值, 并且要合理预计资产的使用年限和净现值 (或净现值率) , 计提自然资产折旧。对于流动性环境资产如环保专利、环保专项技术等可以依据有关会计准则和制度采用历史成本法进行计量。属于国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 要以交易时的历史成本为依据, 采用折现法或可变现净现值法进行计量。为了核算环境资产的增减变动和结余情况, 及时准确地向使用者提供环境资产的信息, 环境资产需要设置如下一级会计账户:

(1) “自然资产”账户。该账户借方登记企业自然资产的增加, 贷方登记企业自然资产的减少, 具体核算时可根据自然资源的项目开设明细账户如国土资源、森林、矿山等, 会计处理为:借记“自然资产”, 贷记“环境资本”等。

(2) “自然资产折耗”账户。该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自然资源的损耗和磨损, 是“自然资产”的备抵账户。

(3) “环境投资”账户。该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为了企业自身的利益而对环境追加的投资回收期在一年以上的投资, 可以设置“环保用固定资产”、“环保用无形资产”、“在建工程”、“长期待摊费用”等明细账户, 会计处理为:借记“环境投资———环保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 贷记“银行存款”。购入需要安装的环保设备, 验收合格后要将“环境投资———在建工程———环保设备”转入“环境投资———环保用固定资产”账户即:借记“环境投资———环保用固定资产”, 贷记“环境投资———在建工程———环保设备”。企业取得的无形资产需要在其有效年度内进行摊销, 摊销时:借记“环境期间费用———环境保护费用”, 贷记“环境投资——无形资产”。

(4) “应收环境赔偿款”账户。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到其他单位排污的影响造成损失的, 要向对方企业提出赔偿要求, 根据应赔偿的款项进行计量。该账户借方登记债权, 贷方登记收到的赔偿, 会计分录为:借记“应收环境赔偿款”, 贷记“环境收入”;收到环境赔偿款时:借记“银行存款”, 贷记“应收环境赔偿款”。

(5) “排污权”账户。该账户的借方核算企业取得排污权的所有费用, 贷方核算在特定时期内摊销的费用和出售的排污权。取得排污权时:借记“排污权”, 贷记“银行存款”;摊销排污权时:借记“环境期间费用———环境保护费用”, 贷记“排污权”;出售排污权时:借记“银行存款”, 贷记“排污权”。

(6) “环保用原材料”账户。该账户借方登记企业收到的用于环境保护的原材料, 贷方登记领用的环保用原材料, 可根据原材料种类设置明细科目。收到环保用原材料时, 会计分录为:借记“环境用原材料”, 贷记“银行存款”。

(7) “环境资产累计折旧”账户。该账户用于登记环保用固定资产的折耗情况, 借方核算转销的环保用固定资产折旧额, 贷方核算计提的环境资产折旧额, 环保用固定资产折旧额的计提方法可以依据会计中固定资产的计提方法。计提折旧费时:借记“环境期间费用———环境保护费用”, 贷记“环境资产累计折旧”。

(8) “环境资产减值准备”账户。该账户借方核算转出的环境资产减值准备额, 贷方登记计提的环境资产减值额。企业核算发生的减值准备时:借记“环境期间费用”, 贷记“环境资产减值准备”。

(9) “环境保护技术”账户。该账户核算企业为了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治理环境取得的专利和专利技术的变动情况。外购专利技术时:借记“环境保护技术”, 贷记“银行存款”。

二是环境负债的计量和记录。环境负债的计量是指企业按照环境负债的定义对符合确认条件的环境负债, 按照一定的方法对环境负债的数量和金额进行核算。环境负债主要计量确定性环境负债和不确定性环境负债。确定性环境负债的计量中, 对于环境罚款和环境赔偿可以直接根据罚款金额计量;对于法律法规要求的环境修复责任, 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计量。对于不确定环境负债的计量, 企业可以借鉴或有负债的处理方法和程序。环境负债应增设如下科目:

(1) “应付环保费”账户。该账户用于核算企业环保费用的计量和核算情况, 可设置环境赔偿款、环境修复费、环境处理费、排污费、环境资源补偿费、环保人员工资与福利费等明细科目。会计分录为:借记“环境期间费用———环境损失费用”, 贷记“应付环保费———环境赔偿款、环境修复费”等;实际缴纳环境资源补偿费时:借记“应付环保费———环境资源补偿费”, 贷记“银行存款”。

(2) “预计环境负债”账户。该账户用于核算符合确认为或有环境负债的金额。会计分录为:借记“环境期间费用或环境专项存款或银行存款”, 贷记“预计环境负债”。

三是环境权益的计量和记录。对于零成本取得的资源性资产应该按照环境资产的计量方法计量;对于取得的资源性成本远远小于其价值的应该按照二者的差额计量。对于环保专项基金应该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计量。环境留存收益应该按照年度收益额进行计量。环境权益的记录应增设如下科目:

(1) “环境资本”账户。该账户用于核算企业为了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取得的环境资本。取得环境资本开发权或使用权时的会计分录为:借记“环境投资———无形资产”, 贷记“环境资本”。

(2) “环保基金”账户。该账户用于核算企业接受捐赠或取得的财政拨款, 收到时:借记“银行存款”, 贷记“环保基金”。

(3) “环境留存收益”账户。该账户用于核算企业每年的环保留存收益。每年年末都要将“环境费用”、“环境收入”的账户余额转入“环境收益”账户, 并且计算本年度的环境净收益 (即环境收入减去环境费用) 。若环境净收益为正数, 转入“环境留存收益”账户的贷方, 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提取环保公积金;若环境净收益为负数即产生了环境净损失, 转入“环境留存收益”账户的借方。会计分录为:转入环境收益账户时:借记“环境收益”, 贷记“环境留存收益”;提取环保公积金时:借记“环境留存收益”, 贷记“环保基金”。

四是环境收入的计量和记录。环境收入分显性环境收入和隐性环境收入, 对于显性环境收入的计量主要是根据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进行计量;对于隐性环境收入的计量难度比较大。环境收入的核算应该设置“环境收入”账户, 可根据需要增设“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收入”、“环境赔偿收入”等明细账户。该账户的借方登记期末结转到“环境收益”账户的金额, 贷方核算企业取得的环境收入。取得环境收入时的会计分录为:借记“银行存款”, 贷记“环境收入———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收入、环境赔款收入”等;期末结转时的会计分录为:借记“环境收入”, 贷记“环境收益”。

五是环境费用的计量和记录。企业环境费用的计量应该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对实际支付的金额进行核算, 与传统会计中费用的记录方法一致。企业环境费用的记录应该设置“环境费用”账户, 该账户借方记录实际发生的“环境费用”, 贷方登记期末转入“环境收益”的金额, 可设置“环境保护费用”、“环境损失费用”、“环境管理费用”等明细账户。登记环境费用时的会计分录为:借记“环境费用———环境保护费用、环境损失费用、环境管理费用”等, 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环境处理费”;年末结转时:借记“环境收益”, 贷记“环境费用———环境保护费用、环境损失费用、环境管理费用”等。

六是环境收益的计量和记录。环境收益在数值上等于环境收入减去环境费用, 与传统会计中“收入”及“费用”账户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的原理一样。企业需开设“环境收益”账户来记录环境收益的增减变动, 借方登记各项环境费用转入的数额, 贷方登记取得的环境收入的数额, 期末“环境收益”账户借方余额表明产生了环境损失, 贷方余额表明企业取得了环境收益。期末结转环境费用时的会计分录是:借记“环境收益”, 贷记“环境费用———环境损失费用、环境保护费用、环境管理费用”等;期末结转环境收入时的会计分录为:借记“环境收入———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收入、转让排污权收入”等, 贷记“环境收益”。

七是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主要采用非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模式, 即在现行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主要会计报表及其年度报告和附表中添加环境会计的相关科目和内容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披露, 必要时可根据需要编制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作为附表对外部披露。具体做法是: (1) 在资产负债表的相应位置增设“环境资产”、“环境负债”和“环境权益”科目的内容;在利润表中增设“环境收入”、“环境费用”和“环境权益”科目的内容。 (2) 在现金流量表中单独设置因环境问题而导致的现金流量, 并对产生的现金流量设置相应的科目进行核算和披露。 (3) 对于不能用货币计量和核算的环境信息应该在年度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中进行披露, 同时还要披露企业因环保所产生的支出和收益情况及其对企业未来环境的影响。

四、低碳经济企业环境会计面临的问题

(一) 环境会计理念尚未全面确立

环境会计能从宏观环境经济出发, 对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计量和报告, 其本质不仅仅在于从股东利益的角度, 还在于从整个社会环境利益的角度来衡量企业经营活动成果, 从而使得会计服务对象不断扩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因此, 在充分认识到发展环境会计重要性的同时, 也应该注意到, 从对环境会计理念深入理解到环境会计实务全面实行还需要一段时间。

(二) 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缺少可比性, 信息的披露缺乏可靠性

环境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目前由于没有统一规范环境会计核算的对象及记录、计量形式, 导致对企业所拥有的环境资产、承担的环境负债以及环境收益等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缺乏可比性。在信息披露方面, 由于缺乏必要的会计准则和监管机构, 某些企业可能为了自身利益而隐瞒应该向外界披露的会计信息, 导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差。不能向投资者提供企业正确的环境会计信息, 将阻碍我国环境会计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

(三) 社会和政府的监督力度不够, 缺乏环境会计体系的保障机制

目前对于环境污染的社会监督机构, 我国只有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但它不可能对所有的环境资源污染问题进行全面管理。因此, 政府应该建立起一套完整、全面、合理、切实可行的监督机制, 让政府及其有关机构都能起到监督的作用。另外应该制定专门的环境会计准则、标准, 使得环境会计和信息披露系统制度化和规范化。

(四) 缺乏环境会计所需的专业人才及其技术层面的支撑体系

在我国, 从事环境会计研究的专业学者并不多, 再加上他们缺乏必要的环境会计知识的培训, 严重阻碍我国企业实行环境会计。环境会计是多学科渗透交叉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这就对从事环境会计的人员及相关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培养出更多的环境会计专业人才, 更新其传统的知识结构, 建立环境会计技术层面的支撑体系, 使得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得真实可靠的环境会计信息。

五、低碳经济企业环境会计对策

(一) 完善环境会计法律法规制度, 建立健全环境会计准则和制度

尽管我国制定和颁布了环境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 但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法制体系。我国要想成功地推行环境会计, 必须完善环境会计法律法规, 完善《会计法》, 制定并颁布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文规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 确保环境会计信息的揭示有统一的标准, 使环境会计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二) 增强环境会计的披露与监督机制

环境会计主要是以企业为会计主体, 核算企业对社会资源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 其职能是向投资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建立环境会计, 推进我国经济低碳可持续发展。首先, 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 往往隐瞒企业的一些信息, 使得信息披露不完全可靠, 因此, 政府和有关机构应该加强监督和管理, 依据环境会计法律法规对环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监督, 全面保证环境会计行为的规范和实施。其次, 制订环境会计审计法律法规, 建立环境会计审计制度。由政府或有关机构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公正性、全面性及真实性进行审计和鉴定, 可强化对环境会计的再监督, 有助于环境会计的发展和不断完善。

(三) 加强环境会计理论指导, 提高企业环保意识

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环境会计相关理论的指导, 使人民大众恰当的理解环境会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 同时企业应该树立长期发展和低碳环保的目标, 制定出适合于本企业发展的高质量的环境会计准则与制度, 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绿色产品和服务。

(四) 培养专业的环境会计人员,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环境会计的实施, 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广泛的基础知识, 还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要培养精通环境会计知识的专业人才, 不断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 让企业会计人员充分掌握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核算方法, 严格遵照环境会计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处理环境会计实务。此外, 要加强会计人员对环境会计知识的培训, 及时更新其会计知识结构, 引导会计人员的环保意识, 引起会计人员对环境会计的重视, 这样才能使会计人员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从而真实合理地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

参考文献

[1]李建发、肖华:《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现状、需求与未来》, 《会计研究》2002年第4期。

[2]孟凡利:《环境会计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绿色发展与创新》, 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4]Lange, G lenn-M arie.Environm entalaccounting in action:case studiesfrom southern.2003.

上一篇:计算机病毒及防范措施下一篇:纳米空心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