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会计体系

2024-08-26

低碳会计体系(精选12篇)

低碳会计体系 篇1

一、低碳会计理论分析

1. 低碳会计的定义

低碳会计是环境会计的边缘部分, 环境会计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 是记录和披露环境污染、污染防治、开发及利用的成本费用, 并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环境维护及开发利用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 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低碳会计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 将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及保护环境的责任纳入到会计核算的内容之中, 从而对企业的碳排放进行监督, 对企业关系到自然环境资源的业务和事项进行确认和计量。由此, 论文得出低碳会计的定义:低碳会计是以货币或事物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计量, 进而对企业低碳责任和环境保护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 以期帮助企业达到节能减排和绿色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环境污染程度的一门新兴科学。

2. 企业发展低碳会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是低碳经济, 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各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被世界各国放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为了拉动经济增长, 打下经济快速增长的坚实基础, 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将近70%的“高碳”产业, 然而基于我国发展高碳经济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中逐渐消失的现实, 我国加大低碳经济的发展力度已经是大势所趋。同时, 由于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 我国的环境和资源的利用已经面临困难, 所以在我国资源和能源有限的情况下, 我国企业必须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积极主动的进行产业转型并加大技术开发和创新力度, 进而增强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继续促进我国经济的再一次腾飞。

针对我国企业的经济转型, 综合考虑, 有多方面的优势为其提供可能性和保障。首先, 为了企业更好地在低碳经济的道路上发展, 我国政府给予企业以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倾斜。其次, 以往的经济模式过于粗放, 虽然资源丰富但是技术和管理落后, 所以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浪潮下, 仅仅是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环节就存在较大的潜力。最后, 由于我国的产业现状主要以第一和第二产业为主, 农业方面传统的小农经济依然存在, 工业中存在因盲目最求利润而加大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投入致使部分企业依然归属资源密集型或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所以为企业转为低碳经济提供了可能性。

3. 我国低碳会计的发展现状

对于我国的低碳会计发展来说, 还处在初级阶段。首先表现在制度上的不够完善。一方面是在低碳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上存在不足, 因为低碳会计的发展不仅仅是会计问题, 同时也是环境和社会问题, 因此针对低碳会计的研究还处在较低的层次。另一方面是缺少有关建立低碳会计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就目前会计发展现状看, 低碳会计同样适用于现有的会计准则, 但是由于低碳会计自身独有的特点, 为了促进其健康发展, 建立一套专用于低碳会计的会计准则是有必要的。其次, 对于人员方面也存在着些许困难。社会对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够重视, 自然也不会关心低碳会计的发展状况。在这方面, 澳大利亚和日本已经将低碳经济和低碳会计付诸实践, 比如日本已经在部分地方政府以及公共团体内开始实施低碳会计模式, 同时积极倡导大学和医院将环境信息和低碳会计信息予以公布。不仅社会对低碳会计的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道德缺失同样是低碳会计发展的一大障碍。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 许多企业着眼于利润的最大化和竞争力的提高, 从而忽略本应承担的环境责任, 对环境信息的披露缺乏主动性。

二、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的影响

1. 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要素的影响

目前在我国企业中低碳会计还没有被广泛的应用, 虽然关于低碳会计的理论研究如火如荼, 但低碳会计体系在实际中应用很少。传统的会计中,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进一步分类, 在低碳会计体系中道理依然。低碳会计体系中, 主要有四类会计要素, 一是低碳资产, 二是低碳负债, 三是低碳费用, 四是低碳收益。针对于低碳会计体系中对会计要素的确认, 可以将其建立在传统会计要素确认条件的基础之上。比如, 低碳资产确认前提可以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同时与环境资源相关、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与环境资源有关的利益、为取得该项资产所付出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2. 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计量的影响

企业会计计量包括计量单位、计量属性及计量模式。在低碳经济下, 会计仍然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 同时以实物作为辅助的计量单位。针对于计量属性, 现行的会计计量属性如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值、可变现净值及公允价值都可以在低碳会计体系中应用。而在会计计量模式上, 现行的会计计量模式可以对环境问题进行确认和计量, 所以无需根据低碳会计的独特性再另行设计会计计量模式。

3. 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财务报告的影响

企业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和某一时期的经营成果都需要经过财务报告对外进行公布。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浪潮已经来临的情况下, 对企业财务报告的披露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需要将环境信息和低碳会计的信息在财务报告中进行列示。同时要求各企业应该积极主动地转变以往的观念, 提高披露低碳会计信息的自觉性, 并保证其正确详细。企业的财务报告中还应该列示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应该包括环境管理目标、环境政策、企业的法律环境、企业目前的资本支出和收益以及对今后发展受环保措施的影响等。

三、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

1. 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面对现今企业高投入低产出、浪费资源的情况, 国外学者以及我国有关机构就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从经济的持续发展看, 为促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长期占据优势地位, 提高竞争力, 企业需要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增加环保投入, 提高对低碳会计的重视程度。首先, 低碳会计信息披露是促使国民生产总值数据真实的有利因素。长期以来, 国民生产总值等数据中未能将环境资源的消耗与补偿列入其中, 从而导致估计数值不够真实, 虚增国家经济总量。其次, 在市场经济下, 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提高加之“高碳”向“低碳”的经济转型, 不仅政府需要对企业的碳排放进行监督, 消费者也同样关心消费产品的绿色程度。最后, 低碳会计信息的准确披露有助于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同时将促使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将环境因素计算在内, 从而帮助企业在会计期末报出更加准确的财务报告。

2. 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在企业的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环节中, 可以考虑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对有关的低碳会计信息进行列示。一是根据现今的财务报告模式, 在此基础上将有关的低碳会计信息以嵌入式会计报表的形式列示在财务报告中。例如, 在企业会计期末报出的资产负债表中增加新的会计账户, 用以披露企业所拥有的低碳资产和所承担的低碳负债;在企业会计期末报出的利润表中, 同样增加新的项目, 将企业在会计期间内所发生的环境支出列示在其中, 同时计算相关环境收益。二是通过编制专门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用以反映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以及企业在环境方面发生的支出和获得的收益。对于编制独立于企业财务报告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应包括以下内容:企业对相关环境法规的履行情况, 企业所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企业制定的环保政策, 环境质量状况等。同时在报表附注中应指明相关的会计方法及会计政策, 以及对相关的环境问题进行披露。

3. 低碳会计信息披露应注意的问题及启示

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正处在起步阶段, 面临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作为同样处于初级阶段的低碳会计也存在许多问题值得引起关注和重视。首要问题是与低碳会计相关的会计法规、标准及制度不完善, 导致各个企业在披露环境信息方面无章可循, 从而造成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丧失主动性, 进而使资源环境的持续恶化状况得不到改善。其次是缺乏环境成本分配机制, 企业采用相关核算方法核算出的环境成本在会计期末无法实现成本的分摊与分配。最后, 在低碳会计信息的期初确认以及期中计量时, 对环境信息缺乏可靠而准确的测量方法。由于现今的会计体系是对经济环境发生的业务或事项以货币或者实物为计量单位进行确认、计量与核算, 所以针对于环境成本不易计量与核算的现实情况, 将成为今后低碳会计体系发展中的障碍。鉴于我国低碳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较多, 积极借鉴国外低碳会计发展中先进的思想, 将促使我国低碳会计快速健康发展。在英国, 部分经营受到环境影响的企业联合建立了名为“碳信息披露项目”, 此项目意在促进股东价值和企业对话引起气候变化, 合理的反应气候变化并试图创造一个持久稳定的关系以及获得高质量的信息支持位主要目的。所以我国应积极吸取国外研究中有益的的经验, 建立起适合于我国国情和企业现状的低碳会计体系。

四、企业构建低碳会计体系的策略

1. 制定适合于低碳会计的规范体系

企业的低碳会计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需要以相关的规范体制作为保障, 促使企业在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的规范体制之下增加企业的用以保护环境的支出, 同时对于环境相关的会计信息进行真实的披露。因此, 政府相关部门加快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步伐是当务之急, 利用法律的地位和作用对企业的环保行为进行约束。同时, 为了促进低碳会计更好的发展, 应该加紧制定或者修订适合于低碳会计的规范体制以及会计基本准则, 建立起具有系统性的低碳会计的计量、核算、确认处理方法, 进而为企业能够准确的披露低碳信息奠定技术上的基础, 并有助于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发生的环境保护的相关支出进行分析, 最终实现降低环境保护成本低碳经营的目标。

2. 全面提升企业中的会计人员的素质

近年来, 低碳经济模式已经深入我国,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重要举措。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 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自然成为关键, 有效的促进企业的低碳经营将会加快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然而, 在部分企业的日常经营中, 低碳理念往往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环境保护方面, 企业的自律性较差, 往往刻意躲避环境保护需要支出的费用, 进而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障碍。因此, 应该加强企业的自律, 促使其积极采用先进技术、进行生产设备, 淘汰落后的产能,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给予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新技术的采用以经济上和政策上的支持。同时, 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偏低以及企业管理者对低碳的理念不够重视意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障碍。作为在低碳经济环境中的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应该掌握扎实且全面的会计基础知识, 熟悉会计处理的各种方法, 具备学习低碳经济新理念的能力, 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 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重视起低碳经济的理念, 积极主动的了解低碳经济的相关政策法规, 严格企业自身的低碳经营行为, 进而推动低碳经济的全面发展。

3. 加强政府及社会监督

企业作为独立的经营主体, 其经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进而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 然而为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企业在经营中会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成本支出的控制, 部分企业往往在经营中会忽视或者刻意躲避由于环境保护的责任而需要支出的费用。因此加强政府以及社会的监督成为必要, 其是督促企业进行低碳经营的重要约束手段。政府应该对企业的信息披露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保证企业信息披露的公允性、合法性、连贯性, 促使企业支出环保的必要支出。同时, 应该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社会中介机构, 例如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坚持以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准则, 对企业的低碳经营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检查, 促使其经营符合标准。作为社会群众同样应该肩负起监督的责任, 对部分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企业进行积极的举报, 通过向政府相关部门举报的方式实现对企业低碳经营行为的监督。

五、总结

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 普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及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但与此同时也加剧了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倡导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 调整产业结构、积极促进经济转型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快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我国低碳经济尚处于初级阶段, 对于低碳会计体系的建设更是处在研究阶段, 对于低碳会计体系的理论研究以及将理论与经济实践相结合将是我国今后低碳会计发展中备受关注的部分。

摘要:现如今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经济的发展趋势, 作为经济的重要组织形式的企业自然受到了低碳经济这一时代潮流的强烈影响。为了更好的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 企业开始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营理念、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为了满足新生经济模式对会计的新需求, 低碳会计已经成为会计学科的一个新的分支。论文通过对我国发展低碳会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的探究, 采用了规范性研究的方法, 并针对低碳会计的核算内容和信息的披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同时得出了低碳会计体系的相关建立方案。

关键词:低碳会计,信息披露,低碳经济,会计体系

参考文献

[1]岳菲.企业低碳会计体系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 2014.

[2]王亮.低碳经济下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体系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 2013.

[3]吕华璐.构建我国低碳会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3.

[4]万彩云.企业低碳会计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 2014.

[5]李林婧.企业碳会计体系的构建及其有效性检验[D].湖北工业大学, 2014.

[6]解翼.低碳经济下我国碳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 2013.

[7]王天格.基于我国碳排放制度下的企业碳会计核算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 2015.

低碳会计体系 篇2

摘要:低碳金融是我国从依托化石能源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向依托新资源的低碳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目前,我国低碳金融体系的构建虽已得到初步的政策支持并显现出市场雏形,但政策支持体系仍不完善、市场要素尚不健全。为建立完善的低碳金融体系,我国既需要政府通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调整税收政策和转变监管思路等加以外部的制度引导,又需要市场层面通过增加市场参与主体、开发低碳金融产品、建设交易平台等形成内在的驱动力。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金融;制度创新;市场机制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ow-Carbon Finance System in China

Abstract:Low-carbon finance is an important impetus to drive the

transition of the economic growth mode from the traditional economy based on fossil energy to low-carbon economy based on new energy,Currently,the construction of low-carbon finance system in China has obtained some policy support and the prototype of low-carbon market has taken

shape.However,the supportive policy system is still not sound and market factors are not healthy.In order to perfect the low-carbon finance system,in the institutional level,we need to found incentive and constrain mechanism,adjust tax policy and convert super vision ideas to form the external guide.At the same time,in the market level,it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nonparticipating,develop low-carbon finance products and build trade platform to form the internal driving force.

Keywords:Low-carbon economy;low-carbon finance;constitutionalism;market mechanism

目录

一、碳金融体系的涵义

二、低碳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三、现阶段我国低碳金融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机构动力不足

(二)相关中介市场发展不完善

(三)低碳产业融资环境苛刻

(四)低碳金融的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

四、解决我国低碳金融体系问题的对策。

(一)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

(二)多元化的低碳投融资体系

(三)防范国内外新的金融风险

(四)完善碳金融体系的法律法规制度

(五)重视低碳金融人才培养

一、碳金融体系的涵义

碳金融指由《京都议定书》兴起的与低碳经济有关的投融资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金融衍生品的交易、投融资、担保、咨询、保险等金融活动。它是低碳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碳金融体系由碳金融市场体系、碳金融服务体系和碳金融监管体系构成。碳金融起源于国际气候政策的变化,涉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两个国际公约。《公约》指出清洁发展机制的目的是协助未列入附件的缔约方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协助附件一缔约方实现减排的承诺。《京都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把排放权作为商品进行交易,以获得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实现减排的目标。自《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全球碳交易市场出现了飞跃式增长。据世界银行资料,2008~2012 年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每年达600亿美元,2012年将为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 2012 年以前不承担减排义务,在我国境内所有的减排量都可以按照《京都议定书》中 CDM 机制转变成有价商品出售给发达国家。据联合国统计,我国提供的碳减排量约占全球市场的 1/3,成为 CMD 项目的主要开发国和最大供应国。预计到2012年,我国将拥有联合国发放的全部碳排放指标的41%。同时,我国又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是典型的高耗能、高排放经济模式。政府已承诺到2020年,单位 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16%。因此,急需构建适合我国的碳金融体系。

二、低碳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l世纪,低碳金融在我国出现并已经开始发展。虽然低碳金融还只停留在低碳产业直接融资、绿色信贷以及碳减排交易等方面的发展,但是可以证实我国政府、金融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已经意识到低碳金融实施的必要性,并已经开始行动。

国内的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在低碳金融方面发展,但是目前主要以间接金融方式为主。常用的手段有两种:一是对现行的授信结构进行调整,对节能减排企业和项目进行支持。将信贷的额度向节能减排、污染处理等领域倾斜,对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和项目进行适当的控制。兴业银行在2008年6月前融资金高达21.53亿元,支持的节能减排企业和项目已达到69个。二是通过国际合作实现低碳金融。北京银行、兴业银行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早在2008年就与国际金融公司签署了关于能源效率融资方面的合作协义,成为我国第一批以国际合作的低碳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对低碳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对新能源行业的投资一直呈上升趋势。截至2008年上半年,投资金额达6.39亿美元。此外, 深圳交易所推出的创业板的上市资源也将向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等低碳产业倾斜。

在碳排放市场方面,中国最早成立了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2009年山西吕梁节能减排项目交易中心、武汉、杭州和昆明等几家交易所也相继成立,大连、贵州、河北、山西的交易所也在筹备中。目前,北京、上海和天津的环境交易所均已开展了自愿减排的碳交易机制,如上海的绿

色世博自愿减排平台、天津的企业自愿减排联合行动等。中国碳排放交易仍主要是自愿减排。当前还不能推出市场化的配额交易,是因为企业没有强制性的减排配额,所以未来短期内中国仍将以自愿减排为主,但不排除配额交易试点。我国CDM 市场潜力巨大,截至2009年10月中国在联合国成功注册的清洁发展机制计划达663个。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1.9亿吨,约占全球注册减排量总量的58%,注册的计划数量和年减排量均占世界第一。2010年1月,北京环境交易所打造并发布推广的“熊猫标准”将为未来真正市场化的碳交易探路。

三、现阶段我国低碳金融存在的问题

尽管国内外很多学者在低碳金融领域进行了探索,但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虽然一些金融机构已经在低碳金融业务进行了实践,并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但总体来说,全球低碳金融体系的构建和市场发展较为缓慢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从我国低碳金融发展的现状来看,目前还存在如下主要制约因素。

(一)金融机构动力不足。

在我国乃至于世界范围内,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依然处于初级阶段,该行业的技术和标准都有待于进一步发展,需要长期的、持续不断的投人大量的资金,而资金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还难以确定。由此导致金融机构的投资和信贷均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加之低碳金融的历史较短,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参考,致使国内的金融机构,甚至连商业银行对低碳金融体系的认识也存在误区,这些金融机构没有专业性的人才,因而对低碳金融的交易规则、业务发展以及风险管理等均缺乏认识,故而在这方面的投资存在疑虑,甚至放弃投资。

低碳产业属于新兴产业,其价格机制无法解决低碳经济外部性的问题,导致了其对市场的掌控度相对较低。由于低碳产业多以环保、污染治理和新能源的开发等为发展方向,产业的发展受自然条件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较为严重。同时又缺乏金融机构的担保、风险补偿以及国家税收减免政策的扶持,这些原因综合导致低碳企业在自身收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进而导致企业融资风险性的增加。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监管及金融机构均没有能力对企业和环境带来的社会成本进行分担。金融机构在看重对企业贷款的收益性、安全性及流动性的同时忽略了低碳企业的社会效用。因而导致低碳产业及低碳项目的运行存在不利的融资环境,导致该产业发展缓慢。

(二)相关中介市场发展不完善

相关中介市场发育不完善,CDM项目要经历较为复杂的审批过程,开发周期相对较长,交易成本较大,涉及风险因素较多,非专业机构难以具备此类项目的开发和执行能力。国内相关中介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 难以开发或消化大规模的项目。国内也缺乏专业的技术咨询体系来帮助金融机构分析、评估、规避项目风险和交易风险。

(三)低碳产业融资环境苛刻

价格机制在低碳经济外部性问题的解决上不能起充分作用,从而出现“市场失灵”。受技术水平、自然条件等客观因素所限,缺乏相应的风险补偿、担保和税收减免等综合配套制度,低碳企业的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之间存在矛盾,直接导致融资机构信贷风险的上升。在现有金融监管与运行体系下,金融机构无力分担

企业应对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社会成本。银行对于贷款的安全性、收益性与流动性的强调,以及证券市场要求企业利润实现的双重压力,使得与低碳经济相关的项目面临较为严苛的融资环境。

(四)低碳金融的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

一方面,政府和金融机构对碳金融业务的认识不足。低碳产业是战略型新兴行业,碳金融随着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兴盛而走入中国不久,政府和金融机构对碳金融市场的运作方法、风险管理、品种创新等方面认识不足,导致参与度不高。

另一方面,碳金融体系的政策和法律支持体系不完善。我国缺乏一套完整的财政、监管、分散风险的政策和法律支持体系,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对碳金融业务所面临的风险与收益不匹配问题没有相关的优惠及补偿措施。税收、投资融资的引导性配套服务政策未能发挥作用。在现行的体系之下,金融机构不能分担企业开展碳减排的社会成本。金融市场的盲目性投机行为一味追求收益最大化而产生负效应。此外,企业的环保指标减排政策是非强制性的,企业进行碳减排纯粹出于自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不能调和。

四、解决我国低碳金融体系问题的对策。

(一)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

发展低碳金融是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国家制定一个低碳金融的政策框架体系,需要各个监管部门和财政金融机构的支持,特别是要提供相应的税收、信贷投融资导向的政策性配套服务,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二)多元化的低碳投融资体系

建立低碳税收体系:由于环境问题的外部性,需要建立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体系,通过完善资源税促进我国资源的合理开发,促进对可再生资源或替代品开发与使用;设计合理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低碳生产,引导低碳消费,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发展低碳经济的金融业务;同时也可为低碳经济的公共投入积累并提供资金。

构建碳排放交易体系:积极研究国际碳交易和定价的规律,借鉴国际上的碳交易机制,研究探索交易制度:建设多元化、多层次的碳交易平台,构建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积极发展中国的碳排放交易业务。培育碳交易中介组织建设,深入研究国外中介市场的先进理论和实践,加强金融机构与国外中介机构的合作,鼓励民间机构及个人资本进入,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中介服务体系。

推进低碳金融创新:通过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及其他机构投资者和碳基金等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加快开发各类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碳金融衍生工具,实现碳掉期交易、碳基金等各种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助力低碳经济迅速成长。

拓宽低碳经济的投融资渠道:第一,充分发挥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融资支持的基础上,可考虑通过中央财政投入设立专门低碳经济发展基金,对全国性的和跨区域的低碳经济项目的提供资金支持。第二, 由中央政府信誉担保,每年发行长期碳债券,建立一个代际合理分担减排成本的融资机制。第三,发展多层次的投资主体,鼓励大型、有实力的企业进入低碳经济投资领域,也鼓励民间及个人资本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投资低碳产业。通过税收优惠、调控价格、政府采购与

信息发布及直接投资、贷款贴息等政策与手段激励更多的参与主体参与投资低碳经济。第四,扩大相关低碳产业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建立营业税和所得税减免机制, 以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发展低碳产业金融服务业务。第五,推进低碳经济创业板市场的建立,以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提高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第六,创新融资模式,推进BOT项目融资和资产证券化等所有能够提高环境质量、转移环境风险、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融资模式创新,并进行跨国融资争取国际金融机构贷款、政府间贷款及国际银行组织的专项贷款,并积极利用国际资本市场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三)防范国内外新的金融风险

发展低碳经济实际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调整,意味着未来的产业和市场都会出现深刻的变革。在这样的大变革之下,金融机构必须正确把握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在金融资源配置方面做好相应调整,在抓住新的机遇的同时也有效规避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新的风险。另外,碳市场未来的不确定性,使碳市场存在很大的风险。要加强“碳货币”、碳交易计价结算货币选择等前沿问题的研究和论证,寻求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新思路,最大程度地降低我国面临的碳交易定价和结算等方面的风险。

(四)完善碳金融体系的法律法规制度

构建和完善碳金融体系的法律法规制度,确认排放权的权利属性,用法律保障碳金融市场的规范化。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才能在国际大环境发生动荡的情况下,保证发展我国低碳经济,保障中国碳金融市场的稳定。此外,还应建立能源战略体系,完善战略资源产权交易制度,建立新型的资源收益分配制度,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激励与约束机制。

(五)重视低碳金融人才培养

低碳会计理论初探 篇3

关键词:低碳;会计;现代工业

现代工业的大发展,导致人类环境日益恶化。为保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绿色环保的低碳经济被提上议事日程。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核算使低碳会计的出现成为必然。

一、低碳会计的定义

低碳会计是以能源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货币、实物单位计量或用文字表述的形式,对企业履行低碳责任,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考核企业自然资源利用率,披露企业自然资本效率和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会计科学。其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实现企业绿色利润最大化。

二、低碳会计的特殊原则

低碳会计在保持会计要素的基本原则前提下,还有其特殊原则:①全局性原则。低碳会计要求企业不仅要站在企业自身的立场着想,更要着眼于地区、全国乃至全球环境。②政策性原则。低碳会计的核算要体现国家公布的有关环保节能的方针、政策和法律的要求。③充分披露原则。低碳会计在提供会计信息时,应将全部关于低碳生产、污染物的防治支出等事情登记给信息使用者。④预警性原则。低碳会计核算体系要体现高能源利用率、清洁能源使用现状和水平,及时发现能源使用状态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并起到预警作用。

三、低碳会计要素的确认

1.低碳资产是指企业在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中取得,由企业所拥有或控制,能为企业提供低碳处理和保护的资产。其主要内容为:为进行清洁能源使用和节能减排而购置、筹建的专门设备或场所;为低碳生产而采购的日常材料或低值易耗品;为低碳治理和保护而购入的专利技术等。

2.低碳负债是指符合负债确认条件,且与低碳生产相关的义务。其主要内容为:为进行低碳生产,清洁能源利用而发生的长、短期借款、应付环保费、应付资源税;治理环境发生的应付账款等。

3.低碳权益指企业所拥有的清洁能源、低碳资本、接受的环保捐赠、节能基金,以及从低碳损益账户转来的低碳收益等。

4.低碳收入指企业可直接归集于节能减排、能源低耗所形成的非主营业务收入、环境损害补偿收入、低碳奖励等。

5.低碳成本指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为节能减排、低碳生产而发生的支出:如低碳生产而形成的超出非低碳生产的工、料耗费;环境保护治理、补偿费用,低碳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等。

6.低碳利润指低碳收入扣除低碳成本、税金后的净额,反映企业低碳效益。

四、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

开展低碳会计目的是增加社会监督力度,促使企业进行低能耗、低排放生产。因此,低碳会计信息披露尤为重要。我国企业目前对低碳会计信息披露远远不能满足利害关系者的要求。通过实施低碳会计核算披露,企业和其他组织可以正确地确认、计量与环境资源活动相关的投资和成本支出,更好地洞察这些支出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企业得到一个公平的低碳商誉。

1.企业应对低碳财务单列项目进行披露,如增设资产负债表类“节能投资”、“低碳固定资产”、“应交环保费”、“节能基金”等明细科目;增设损益类“低碳收入”、“低碳节能奖励”、“低碳成本”、“环保支出”等明细科目。必要时可另设附表进行详细列示。

2.对于企业现实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又无法以货币计量的低碳收益、义务,应采用报表附注形式进行说明和报告。如对新型低碳能源利用情况、环境法规执行情况、企业环境质量状况、污染物排放状况、企业对环保部门做出的环保承诺等;对确有必要,可单独编制低碳报告,将低碳绩效全面、系统地进行介绍,从而有利于报告使用者得出适当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在完善会计理论体系时,应充分考虑低碳的科学发展,将低碳经济用合适的会计语言进行表达,并不断创新,建立适合我国的低碳会计体系,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杨捷.低碳时代企业环境会计亟需“变脸”[N].中国会计报.2009-12-25.

[2]贾萍.低碳会计事项的确认与计量[J].今日财富,2009,(12).

[3]谢晓峰.“低碳经济”对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的影响和意义[J].会计师,2010,(2).

低碳会计体系 篇4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 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随着京都协议书的签订、哥本哈根峰会等一系列国际环境会议的召开以及协议的签订, 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会计问题受到西方会计学界的关注, 致使各国环境法规更加完善, 从而促使了碳会计的诞生, 且已成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环境财务会计领域的前沿问题。

最早, 碳会计存在于排污权交易会计框架内, IASB和FASB均出台排污权交易会计的相关处理草案或准则, 试图对包括CO2等排放气体的会计问题进行一揽子的规范, 但由于其可能影响到其他会计处理而未能如愿。针对欧盟25国排污权交易制度 (EUETS) 项目, IASB于2004年发布IFRIC3《排污权》。

由于该指南将解释范围限定在为污染排放进行支付而持有的排污权会计处理上, 且在计量上存在着复合计量模式和报告模式, 因此一发布即引来极大不满和争议, IASB不得不在1年后撤回了该解释公告。直到2007年12月, IASB再次启动排污权交易项目, 在议程文件中, 与PWC&IETA提出了3种会计处理方法供企业参考, 以此作为过渡。与IFRIC3不同, IASB在新项目中与FASB通力合作, 重新系统设计会计准则, 旨在提出包括碳排放在内的排污权交易会计处理模式 (FASB, 2008) 。相比于IFRIC3, 其关键点更为细致。可以说, 这些草案或规范的出台, 有效地促进了各方对包括SO2、CO2等温室气体排放、交易及管理上的规范, 为单独碳会计规范的发布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不过, 由于碳排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除了一些政府 (COAG, 2006;DEFRA, 2007;EC, 2007;IPCC, 2007) 或非政府组织 (CCE, 2007;ISO, 2006;RGGI, 2007;WBC, 2007) 的报告外, 现有学术文献还极少提及碳交易或碳信用等碳财务报告和鉴证问题。所以这些问题在文中将被讨论, 这也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二、企业财务运行与排污许可证交易的分析

由于我国碳会计现阶段生存在排污许可证交易的框架下, 没有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 所以分析碳会计在我国的发展以及未来走向, 必须从排污许可证交易开始。排污许可证交易作为一项引进的环境经济政策, 其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我国排污许可证交易的发展经历了试点和平台搭建两个阶段。

在我国现行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下, 排污许可证作为一种商品在市场上交易会给企业带来收益, 特别是清洁发展机制 (CDM) 项目在我国的蓬勃发展, 促使企业开始将污染物减排量纳入企业运营项目之一, 随着排污交易平台的建立和发展, 具有市场价格的排污许可证开始影响企业的决策和经济效益, 从而对企业产生显著的财务影响。

(一) 财务运行状况受排污许可证交易影响

排污许可证通过出售或保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排污许可证属于一项资产。排污许可证交易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转换。如果企业是通过无偿分配获得排污许可证, 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若企业是通过有偿分配或拍卖获得排污许可证, 或者由于扩大生产购买排污许可证, 会导致部分货币资金等转换为排污许可证;如果企业通过减排获得了富余的排污许可证, 并在交易市场上出售, 会导致部分排污许可证转换为货币资金等资产, 并获得一定收益。由于排污交易市场的存在, 排污许可证的市场价格不断发生变化, 排污许可证作为一项资产的价值也会发生变化。此外, 企业对外排放污染物时, 产生了一项排污义务, 会增加企业的负债。

(二) 现金流量增大与排污许可证交易影响分不开

由于企业购买、出售排污许可证, 会导致现金流量流出和流入的变化。如果企业无法从排污交易市场上购买到足够的排污许可证, 为了结清排污负债而必须支付一定的罚金, 这会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产生影响。排污许可证交易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产生影响, 会计信息系统应该对这种影响进行反映和披露。随着排污许可证交易的不断发展, 各种利益相关者日益关心排污许可证交易会计信息, 并据此做出相关决策。及时反映和披露企业的排污许可证交易会计信息, 有利于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对企业做出全面的评价。

(三) 会计信息的披露有利于环保执行状况的公开

排污许可证交易会计信息的披露有利于政府部门了解企业在环保方面的业绩, 环保部门通过对排污许可证的控制, 便于掌握环境总体情况, 使政府对企业的社会贡献做出公正的评价。随着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 他们在关心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会关心企业的环境污染治理情况等环境信息, 从而提出对排污许可证交易会计信息的需要。会计信息系统对排污许可证交易的财务影响的反映不仅对外部信息使用者具有重要意义, 还会影响企业的内部决策。企业在遵守环保法规的前提下实现经营目标, 同时在经营决策和内部管理中充分利用排污许可证交易会计信息, 分析购买排污许可证与购置环保设备这两种情况下的成本与效益等, 以便有效管理企业的环境风险, 提高企业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碳会计体系的构建

(一) 碳减排量的会计确认

以往关于碳减排量的确认问题, 其争议主要集中在应将碳减排量确认为何种类别资产的问题上。主要观点如下:

1. 短期内变现, 碳减排量属于流动资产

在CDM下, 我国碳减排量交易是通过国外企业提供资金或先进技术 (主要是提供资金) 与中国企业合作开发CDM项目, 并签订协议, 规定在项目注册成功后, 每年按照一定的价格购买该项目每年所核定的温室气体减排量。无论是从市场机制还是交易方式来看, 碳减排量短期内能变现, 所以属于流动资产。

2. 碳减排量不是对金融工具的投资, 不属于金融资产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四章第24条规定, “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 应当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这里对金融资产的定义并不是非常明确。其实, “金融资产的定义应理解为:企业拥有的以金融工具表示结算的合同权利, 亦即金融工具投资, 包括了债务工具投资和权益工具投资两种”。可见, 金融资产是一种以金融工具表示结算的合同权利, 实质上就是一种对金融工具的投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碳减排量不是对金融工具的投资, 不属于金融资产。

3. 碳减排量以出售为最终目的, 所以应确认为存货

《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二章第三条规定,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 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存货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 是企业持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出售。对于一个CDM项目而言, 碳减排量原本就是其核心所在, 存在于企业的日常活动之中, 并且对于目前中国的CDM项目来说, 碳减排量以出售为最终目的, 所以应确认为存货是理所当然的。

4. 碳减排量的确认条件

(1) 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可能较大。

碳减排量具有其自身的市场价值, 所以CDM项目的建设并不意味着碳减排量的产生, 只有当CDM项目经由联合国注册成功, 每一年经联合国专门机构核证为一定数量的CERs之后, 企业的碳减排量才随之产生, 与之有关的经济利益才很可能流入企业。

(2) 在买家市场下, 其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根据《办法》的内容, 作者认为, 碳减排量的计量应当分两种情况:首先是该项目是否已有国外买家合同, 同时, 应当以双方合同中约定的价格作为碳减排量的初始成本进行计量。其次, 该项目没有与国外买家签订合同, 则需要将碳减排量划入中国国家账户, 再经由中国清洁发展机制主管机构核准后转出。所以在买家市场下, 其成本应能够可靠计量。

(二) 碳减排量的会计计量

1. 碳减排量作为一种存货的计量属性

近年来, 虽然碳减排量交易活动在不断增加, 但是目前交易市场并不统一。加之交易操作制度、交易价格机制以及交易信息的披露与获得途径的缺乏, 使得目前根本不可能形成合理的交易体系。所以, 鉴于我国目前还处在碳减排量交易的初级阶段, 对碳减排量的计量不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碳减排量的成本涉及诸多因素, 包括中国企业投资、国外企业投资、注册费用以及国有资产、工程成本等, 所以无法合理的对其准确的计量。碳减排量作为一种国有资产, 是为执行销售合同而持有的存货, 对企业的意义并不在于在其历史成本上的价值增值, 而是作为企业发展清洁能源的一种政府补助, 其可变现净值与其历史成本从本质上来说应该相等。所以, 碳减排量作为一种存货, 依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2. 碳减排量的初始计量

(1) 有合同价格的碳减排量的初始计量。

碳减排量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但由于其成本难以准确判定, 故根据其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同质性, 通过其可变现净值确定其初始成本。《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17条规定, “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 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合同价格为基础计算。”因此已经在联合国注册且有合同价格的CDM项目, 经过联合国专门机构核证了一定数量的CERs之后, 就可以对企业的碳减排量进行初始确认:碳减排量初始成本= (合同规定的当年的) 购买单价× (当年的) CERs。

(2) 无合同价格的碳减排量的初始计量。

根据《办法》第15条的规定, “企业CDM项目如果没有合同价格, 则项目产生的减排量必须先转入中国国家账户, 并经中国清洁发展机制主管机构核准后转出。”所以, 没有合同价格的碳减排量即使得到了联合国专门机构的核证, 企业也不能够确认, 不用进行初始计量。只有买家市场下, 企业才能加以确认, 并依据有合同价格碳减排量成本的初始计量方法对其进行初始计量。

3. 碳减排量的期末计量和出售

(1) 核证减排量的期末计量。

在碳减排量的每核证期间内, 从确认核证减排量, 到买家支付货款, 再到交付核证减排量, 每个环节都会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如果在企业的两个会计期间, 就需要对碳减排量进行期末计量, 并反映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15条规定, “资产负债表日,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第17条规定, “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 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合同价格为基础计算。”鉴于碳减排量成本与其可变现净值的同质性, 作为为执行销售合同而持有的碳减排量, 其期末的账面价值可以用如下公式计算:

碳减排量账面价值= (合同规定的当年的) 购买单价× (当年的) CERs

(2) 出售碳减排量。

出售碳减排量实际上就是运行整个合同的过程。只是在本次经济业务中, 企业应确认的收入与成本相等, 企业没有确认利润。碳减排量属于国有资产, 出售之后, 应当根据《办法》第24条的规定, 按一定比例归还国家, 留存部分作为国家对企业发展清洁能源项目的一种政府补助。

四、对我国碳会计体系建设的意见与建议

(一) 制定健全的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碳会计实务与环境法规之间联系密切, 随着经济发展和认识水平的提高, 环境会计准则也要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 以满足实务需要。因为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制度的强制性要求, 目前大多数企业将不会为减轻生态环境破坏而自觉增加支出, 即使增加了相关环保支出, 大多数企业害怕损害企业的形象, 也不乐意主动向社会披露。因此, 我国的有关部门应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 使环境会计有法可依, 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

(二) 加强碳会计的社会和政府监督

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 往往不会全面、如实地披露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因此, 应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 包括行政管理、监督和专项环境审计。其中, 由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的专项环境审计, 可强化对环境会计的再监督, 有助于环境会计的创建和不断完善。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可根据国家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和准则, 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全面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与鉴定, 以取信于社会公众, 强化国家宏观调控, 并促使企业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

(三) 积极探索低碳经济的市场交易机制, 注重培养人才

发展低碳经济应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 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 利用市场机制引领低碳经济发展。建立我国碳交易市场, 主要包括环境政策, 碳交易的管理、调控和监督制度建设。

我国决定大力发展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 如:互联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技术、生物医药等, 在高校本科教育阶段设立相关专业, 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是做好构建碳交易市场的准备工作;将碳交易分为两大市场, 充分利用国内市场, 实现总量控制下的经济效率, 积极利用国际资源, 实现技术引进和全球合作;根据内生生长机制构建碳交易平台, 实现实体交易和网络交易兼容, 增加交易会员, 拓展融资渠道, 拓宽碳交易对象, 加强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四) 构建宏观经济政策与调控体系,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 完善健全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政与税收体系, 引入环境统计和核算方法, 建立激励与监控机制, 建立绿色考评体系。主要包括:引导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搭建政府与企业间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信息交流平台;鼓励或要求政府尽量采购节能环保型产品, 并建立一个绿色采购网络;针对节能减排尝试采用间接税收优惠, 并在所得税、增值税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发展混合动力或新能源汽车, 待时机成熟时, 发展纯动力汽车;积极发展节能建筑;引导消费者的低碳消费行为, 如普及绿色照明、增强居民的节能减排方面的知识、增强采购人员的环保意识等;开展绿色核算与审计工作, 建立监控机制与绿色考评体系。

(五) 注重节能减排,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机制

积极构建的绿色科技创新体系,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重点突破有技术基础、符合战略发展要求的“低碳技术”, 争夺“低碳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包括: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核电技术、生物能源技术、光电子信息产业的研发与应用, 带动我国新兴战略型产业的发展;健全绿色科技创新的激励与保障机制, 逐步完善“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创新资金筹措机制”、“创新风险投资体系”;积极引导我国“产学研”的宽领域、深层次合作, 促进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运用专利法律和政策为企业开展绿色科技创新提供动力, 加大对专利侵权的惩罚力度, 有针对性地调整专利期限, 通过专利制度的有效设计推动科技成果的保护和扩散, 促进知识的流动和外溢。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R/OL].1998.

[2]IASB.IFRIC Interpretation No.3, Emission Rights[R].2004.

[3]IASB.Emission Trading Schemes, Latest Revision[R]:04June2008.2008.

[4]周志方, 肖序.国外环境财务会计发展评述[J].会计研究, 2010 (1) .

[5]邓明君.日本环境管理会计研究新进展—物质流成本会计指南内容及其启示[J].华东经济管理, 2010 (2) .

浅论我国低碳金融体系的构建 篇5

构建低碳金融体系是一个持续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予以足够的政策支持,将低碳金融体系纳入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目前低碳金融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国家、监管部门以及金融机构共同对低碳金融进行支持,为低碳经济在国内的市场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对因内外新金融风险的防范。

低碳金融的发展是对目前经济发展的重大调整,势必引起产业结构和经济市场的变革。在变革中低碳经济必然要受到国内乃至于国际金融风险的影响,这就要求金融机构一定要正确掌握好产业结构和经济市场的调整方向,做好金融资源配置的调整,在抓住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有意识的做出对新的风险的防范工作。低碳市场的发展难以预计,其带来的风险也无法估计,这就要求金融机构通过合理的预算,根据国内及国际上一些前沿问题变化及研究,密切观察国际货币体系在低碳金融体系及有关方面的动向,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改革,将面临的碳交易风险降到最低。

(三)培养人才促进低碳金融发展。

低碳经济下如何推进环境会计 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会计;保护环境;建议

1.环境会计的确认与计量

1.1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

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绿色资产;第二、环境负债;第三、环境资本;第四、环境收入;第五、环境费用。

1.2环境会计计量方法

根据环境经济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积累,我们掌握的环境会计计量方法主要包括直接市场法以及替代市场法。

2.环境会计核算原理

2.1环境会计的核算内容

(1)成本费用。环境成本包括环境治理、补偿、环境维持等成本。对这些成本而言,应设置有专门的科目来对这些费用进行核算,并在计算出经营成果时,除以生态环境成本抵减收入外,还应以此为成本基数乘以环保税率缴纳环保税。

(2)资产。资产包括三个方面: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旅游资源价值。

(3)负债。如果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危害,企业就应该为此承担环境修复和维护的职责。一个文明企业应在预算中设置类似于“环保费”、“环保税”之类的项目来反映实际生产中的环保支出。

2.2环境会计核算原则

会计原则包括多项基本原则,是会计理论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是会计事项在计量和确认时的重要依据,是会计工作的重要原则和规范,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对会计工作的要求。确认和计量会计事项所依据的规则,是从事会计工作的规范和准绳,体现了社会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当然,环境会计在具备会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还应该包括以下六点原则。

(1)政策性原则。往往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企业十分不愿意公开完整的环境信息,也就是说,在很多情况下,企业选择对环境影响避而不谈,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国家强有力地政策支持。政策性原则在环境会计方面的比重尤为突出,只有在政府的强硬要求下,那些只顾自身利益、对环境弃之不顾的企业才会乖乖听从政策安排。在他们面前法律法规起着十分重要的约束作用。

(2)社会性原则。环境会计的产生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还要从环境因素出发,考虑社会效益。对一个企业的评价应综合考虑其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利润不是衡量一个成功企业的唯一标准。环境会计要求全面搜集社会各方面对环境的要求信息,客观地衡量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影响。这就要求企业以社会效益为出发点,承担起应尽责任的成本。

(3)强制性原则。要求企业无条件遵守并执行本国有关社会环境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实事求是地披露的环境信息。同时,企业由于破坏自然环境而被强制征收的相关费用,也必须如数缴纳。

(4)环境效益与经济利益兼顾的原则。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作为社会的基础,不能因为要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而做出危害环境并不加以保护的举措。必须实现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在实际已对环境的破坏要加以补偿和维护,做到以维护自然环境为前提。

(5)外部影响内部化原则。环境会计在行使反映控制的职能时,不仅要考虑企业内部的各项经济指标。同时还要考虑到企业对社会及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6)充分揭示原则。要求企业毫无保留地把企业经营过程中与环保有关的信息公开反映,不得刻意隐瞒,并及时提供给使用者,为他们进行决策提供各项服务。

3.改变当前环境会计问题的建议

3.1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会计制度和准则

环境方面的会计规章制度的建立主要包括了自然、生态和人力资源这三类企业财务会计需要核算的对象,进而通过核算方式在企业内部各项生产活动中清晰地表现出自然资本和整体利润的关系,有利于对内部各项资源的配置程度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做出评估,进而有效保证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环境方面的财务会计制度和准则也可作为衡量从填写凭证到制作报表整个核算流程是否达标的规范标准,另外还可以作为各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衡量标准。具有特定性环境方面的财务会计准则和制度的操作性比较强,可以短期内保证企业内部成本会计核算的正常进行,其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环境方面财务会计实施的关键在于这方面会计制度和准则的制定。

3.2完善环境会计监管体系

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大部分企业也越来越重视综合性较强的监督方式——环境审计,其面临着优越的发展形势。事实上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相关学者在1980年就提倡企业引入环境审计。所以迄今为止,已经引入环境审计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超过二十个,应用的项目超过一千。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环境方面会计监督系统相对落后,只包括审计单位对污染程度较强的上市企业的片面环境审计,不包括企业内部和社会层次的审计项目。

3.3建立完整的环境会计信息系统

第一,环境财务信息;第二,环境绩效信息。第一部分,环境财务信息反映了企业用货币量化,并在财务报表里当作正式项目体现的和环境因素相关的信息,这一部分属于货币量化体现的内容。第二部分,环境绩效信息表明了企业不能使用货币量化,并且不能在财务报表里作为正式项目体现的内容,但是可以通过其他形式披露和环境因素相关的会计信息,这些大多数属于定性或者是技术指标量化的部分内容。

3.4增加企业不作为的成本

当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被写进政府“十二五”规划之际,各个企业的环境责任、社会责任心肯定将变得越来越重。这个时候,国家就要使用各种经济手段有针对性地来控制企业的各种环境行为,对于在贯彻落实低碳经济理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环境的企业应给予一定的奖励,例如政府给予企业相应的环境补贴等;对那些造成环境破坏的企业要采取一定的行政或经济惩罚,比如提高环境税率、罚款、让其停产减产等。比如国家在处理福建紫金矿业环境污染事件时的决策就是鲜明的例子,国家强制约束来增大企业不作为成本,逼迫企业走上低碳发展之路,让被动环保变为主动环保。

3.5注重环境会计理论研究

在低碳经济条件下,我们要建立企业的相关环境会计体系。同时还要结合西方特点作出针对性研究,这样才可以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3.6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趋同是必然趋势,国内和国外企业间的交流是避免不了的。在环境会计的实施过程中,要重点增强和国际组织、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外国政府等在低碳导向的环境会计领域之间的交流合作,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和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导向的环境会计方面的成功经验,这样不仅仅节省了研究者的精力和时间,同时可以拓宽我们的研究思路,使我们的研究避免走弯路或不走弯路。(作者单位:四川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长春丰越公司)

参考文献

[1]张鹏.浅议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和完善[J].商业会计,2011,(1)

[2]张英.构建我国环境会计体系的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李永臣.企业环境会计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低碳会计体系 篇7

一、碳会计与排污权交易

在一定范围内,排放的污染物总量小于允许排放量时,为达到环境保护、控制排污量的目的,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内部各污染源之间相互调剂排污量,这就是排污权交易。是目前环境保护领域的创新制度经济学的手段。但是,由于受到核算、交易权价格波动、政策培育、制度、法律基础、市场环境成熟度等方面的制约,虽然在自由市场中该交易商品能够买卖和交易,但仍然会受到限制。排污权发展成为商品、并能够买卖之后,给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及气候变化问题的处理带来新机遇,与此同时,也给会计系统如何对排污权商品开展计量及审计提出新的要求。作为排污权交易的一部分,要处理二氧化碳排放配额须通过排污权排放交易机制得以落实,因此,依照排污权属性的不同,对温室气体排放的会计处理也分别进行负债或资产确认并入账。在经济发展的推进下,碳会计逐步规范化。以温室气体排放为基础的碳会计项目不应受到排污权框架的制约,而应设置一个碳账户来确认和计量风险。企业在全球温暖化的趋势下,该如何对碳排放交易进行确定,同时开展风险回避和城管管理呢?

二、建立碳财务会计体系

复杂和特殊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的特性,相关交易的战略发展及成本管理、与交易相关不确定性报告、碳排放配额财务会计处理等几部分构成了碳会计体系。

(一)计量碳会计

确认与计量碳排放权是碳会计的核心,与这种特殊的经济资源相关的经济利益的价值或成本能够流入企业、并获得可靠计量。有价证券、无形资产、存货是目前的三种观点。第一是有价证券,做市商参与排污权交易的目的除了参与排污权交易的排污企业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投资增值。伴随出现的排污权衍生金融产品,增加了排污权交易投机性。第二,无形资产,排污权有无形资产的特征,因其不存在实物形态。中国排污权交易市场流通程度低,从二级市场购买排污权具有很大不确定因素,为了避免超额排放,参与排污权交易机制下,以购买的排污权配额数量为基准,降低实际排污量,企业生产排污过程中必须由资产排污权构成,与无形资产相关规定相符,与许可权、经营许可证等无形资产相类似。第三,存货,排污权在生产过程中不是必须的,排污权是履行相应排污量产生的唯一支付手段。排污权资产形态是无形的,而存货为有形资产。

(二)披露碳会计信息

不确定性和风险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特征,所以,碳会计体系应针对不确定性和风险所带来的风险或收益作出反应。碳信息披露项目在框架性文件中包括的基本框架有:一是温室气体减排管理,具体包括减排规划、能源成本、排放强度、排污权交易等。二是温室气体减排核算,包括温室气体间接减排和直接减排的吨数、年度间碳排放差异对比、编制碳减排会计报告、选择碳核算方法。三是包括单独贡献和减排责任的气候变化治理。四是气候变化所致的减排目标、战略、机遇、风险等,例如气候变化风险有声誉风险、竞争风险、法规风险、自然风险等等。审计、管理和核算三部分构成了企业碳信息披露框架,其中,审计包括了减排报告的减排数量和审计的签证;管理包括减排目标的制定、减排计划的实施以及减排报告的编制;核算包括减排报告的编制、减排数据的记录以及收集等。三个部分是相辅相成、互相联系的。碳减排管理基础就是核算碳排放数据。对于碳减排管理而言,审计和鉴证给碳减排数据,给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支撑。提升碳管理水平的同时还控制、降低了鉴证、审计的风险。碳信息披露框架更加重视公司具体碳减排行为,从而具体化披露内容,实现了向相关利益者提供碳交易信息。

三、建立碳管理会计体系

第一,碳会计体系结构下,交易与碳排放的管理与核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股东价值与经营、企业财务业绩等会受到直接影响。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风险,企业对低碳新技术和碳减排给予关注体现在采购原材料、生产制造、运输商品、消费回收等方面。碳管理会关系到贸易关系、企业与交易对象、生产运作、内部成本管理等。所以,碳管理会计体系能够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中长期收益能力,还提升企业竞争力,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新的价值标准与管理标杆。在传统财务管理中,因无需对企业环境影响因素进行考虑,所以从社会视角来看财务优化决策并非最佳方案。总结可进行碳成本核算的工具,包括以生命周期碳成本核算方法为基础,对其进行准确计量。第二,提供合理核算框架,从环境成本会计视角,也就是从循环利用成本、废弃物成本、管理费用、人工、原材料中,分离相关二氧化碳排放交易成本,归类后再进行累计。成本核算方法不同,对企业财务带来的影响也就不同。企业环境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结合了战略管理会计、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与交易,这样更具有效果的交易综合管理与二氧化碳排放框架就形成了。在构建碳管理会计体系过程中,管理会计人员的加入尤为关键。管理会计人员作为专业人员可对核算企业碳排放量的方法进行设计,根据货币化方法或相关排放价格指数对成本进行全面的分析。管理会计人员还能够进一步设计以交易和碳排放为基础的编制报表程序、碳计算与核实等,协助管理者正确评估各项措施效果,以便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降低进行修改及调整。在一定时期内,如企业还需要进一步减排,但已无减排配额时,就赢对两者之间的得失与平衡进行考虑,要将室温气体的排放量继续降低,则必须降低顾客满意程度或提升经营成本。

四、结语

低碳会计体系 篇8

中国目前依旧属于发展中国家,而且由于中国人口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并且,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急剧增长,温室气体的排放使得温室效应愈发明显,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当下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从根本上缓解和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革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提倡低碳经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创新科技和开发新型能源,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它是我国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和理念。

二、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体系的界定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界定

低碳经济的概念是由英国在2003年首先提出的,它的本质是利用技术创新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同时开发新型的清洁能源,从而建立“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虽然低碳经济的概念被英国率先提出,但是并没有详细界定其概念。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经济体而言,低碳经济的要求并不相同。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由于其经济结构比较完善,整个经济行业的基础已经是高端产业和服务行业,低碳经济的要求应该是绝对碳排放量的减少。而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结构并不完善,科技发展水平有限,低碳经济的发展应该要求降低相对碳排放量。总而言之,不同的经济体结构和发展方式,所产生的环境影响程度和温室气体排放量不同,所以,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不相同。发展低碳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防止大气环境受到破坏。

(二)环境会计的概念界定

所谓的环境会计指的是通过会计手段来对企业设计环境的经济活动进行评测和计量,核算一定时期内,政府和企业的环境资产、环境负债以及相应的环境效益和环境支出费用等。为政府和企业制定环境经济政策提供评定依据。环境会计体系是包括环境信息生成、汇总、交工、评价、预测、监督等过程的会计制度体系。它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微观环境会计、宏观环境会计、环境管理会计和环境审计会计。其中,微观环境设计主要强调的是企业的社会环境责任,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该保证社会效益和承担环境保护责任,既要提高经济效益也要提高环境效益。企业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创新科技,从而保护自然环境,承担其应有的社会责任。

(三)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体系的关系

提倡发展低碳经济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应该处理好低碳经济和环境会计体系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政府职能。首先,环境会计体系建立的基础和前提是推行低碳经济建设,而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为环境会计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低碳经济和环境会计体系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二者的最终目标相同。

推行低碳经济和建立环境会计体系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保护环境,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三者全面提高,立体化的发展国民经济,促使国民经济能够可持续快速、绿色发展。追求经济利益是企业建立和运行的目的,但是,企业作为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一部分,应该尽到应有的责任和义务。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看似是一对矛盾体,但他们存在内在的固有联系,企业只有把握好这种联系,科学利用自然规律,必然可以实现双赢的目的。

2. 低碳经济是环境会计体系的基础和前提。

环境会计体系的建立必须以低碳经济为基础,因为低碳经济不仅为环境会计体系建立创造了有力的社会条件,而且也为其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3. 环境会计体系是推行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

建立健全环境会计体系是企业实现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目的的重要手段,是国家推行低碳经济的重要措施。环境会计体系的建立是为企业发展以及制定环境相关的经济活动提供现实依据,它反映了企业设计环境的经济活动运行情况以及环境影响力度。

三、低碳经济下的企业环境会计体系的现状

(一)环境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我国企业的环境信息纰漏会受到低碳经济的影响,在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下,学者之间展开对碳排放权的研究,他们希望能够用会计准则对碳排放权的核算问题进行规定,其内容具体包含了碳的定义、内涵以及分类;碳排放权对应科目的设置、确定、计量、记录和报案等。我国的环境信息相关使用企业希望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有关信息,例如,很多企业在年度财务报告中设立了单独的环境报告。对于目前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而言,由于碳排放权的分类和计算比较复杂,使得交易市场体系不够完善,市场环境不容乐观,存在环境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问题。

(二)环境会计主体权责不明确

由于低碳经济的推行,我国相关企业的环境会计主体所产生的外部特性依旧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环境会计主体的责权不明确,其所享受的权利和对应的义务不对等。目前,我国环境会计无法明确的界定自然资源的产权,有些企业利用制度缺陷无偿占用自然资源,甚至出现滥采滥用的现象。很多企业任由其生产的废气,废水随意排放,将其自身本应承担的社会环境责任推卸给社会。缺乏相应的制度体系对相关企业形成约束,使环境会计主体的责权模糊不清,造成环境的破坏。

(三)环境会计理论研究不成熟

环境会计的确认、计量和纰漏的相关理论体系不够完善是企业环境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环境会计确认的对象中包含了阳光、空气等自然资源,它们不同于其他有形的资源能够用传统的会计核算进行界定。目前,我国的各项理论研究依旧不够成熟,无法达成共识,形成统一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而且,也缺乏相应的环境信息系统来约束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纰漏,使得部分企业利用这种漏洞,使所纰漏的信息缺乏真实性,导致环境会计信息出现严重失真现象,误导决策者和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决断,使环境会计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环境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使得人们对低碳经济理念缺乏应有的认可,企业管理者并没有认识到环境会计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企业的环境会计从业人员缺乏学习深造的动力,无法更新自己现有的知识体系,依旧停留在传统会计核算的层次上,缺乏对环境会计方式和方法的创新,使我国环境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精神,有限的业务能力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环境会计的发展。

四、企业环境会计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将环境活动核算放入传统的会计核算系统之中,相应的核算体系还不够完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很多企业在进行和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时,只知享受相应权利而不履行对应的社会义务。这种现象导致部分企业为了谋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而不顾企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影响,以牺牲所有人所共享的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最近几年,虽然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非常多,很多企业以及企业内部职工保护环境的意识比较薄弱,缺乏相应的社会责任感,法律意识淡薄,只顾及眼前的短期利益,

(二)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难以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经济活动和生态环境得到协调发展。这是一种长远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也要满足后代人对环境资源的需要。而且,新能源的探究依旧处于初始阶段,各方面的技术还很不成熟。现阶段人们很难利用技术创新找到适合的替代能源。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总量的不断提升,对能源的消耗也达到了空前的地步。所以,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于目前我国技术来说还很难实现。为了发展绿色经济,必须一方面有效控制环境破坏严重的经济活动,另一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开发可再生能源。

(三)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不成熟

以目前我国市场环境来看,碳排放权交易依旧很不成熟。研究表明,将碳排放权放入市场之中,利用市场机制来控制和规范碳排放权的交易是有效控制环境污染,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主要措施。如果只是靠企业和个人的意识来运行,根本无法达到应有的目的。我国在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上,起步比较晚,各种规范和机制依旧不够健全,市场环境不够规范,使我国处于碳排放交易产业链的最低端。

五、完善企业环境会计体系的措施

(一)完善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监督机制

完善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监督机制是有效发展绿色经济,进一步完善环境会计体系的首要任务。首先,应该建立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由于企业经济活动而造成环境破坏给他人和社会带来的影响,企业应该提供相应的赔偿金额,并且着力改善被破坏的环境。其次,应该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立健全的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监督体系。并且结合社会监督,利用社会力量对企业形成立体监督网络。多元化的对企业环境社会责任进行监督,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职责,爱护环境。

(二)完善碳会计理论研究

实践操作需要完善的理论体系作为支持。政府应该设立相关的基金,为碳会计理论研究提供资金支持,而且要成立专门课题研究组,为理论研究提供人才服务。现在,我国已经成立了专门的碳会计专业委员会,它可以通过调研、开设研讨会以及有奖征文的方式推动碳会计理论的研究。通过调研、研讨等方式,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现状以及环境现状,尽快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会计准则。而制定出的准则也需要政府强力推行,并且可以借鉴西方先进国家成功的碳会计理论成果,制定出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不断完善和丰富我国碳会计理论体系。

(三)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化石能源是一次能源,它是不可再生能源,为了社会的长久发展,必须研究可再生能源来代替一次能源。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科技水平比较落后,社会经济的发展依旧建立在高耗能、高污染的基础上。为了有效解决这种问题,政府机构应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大力发展新型产业和节能产业,调整产业结构。而且,要提高资源开采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利用先进的技术来降低资源消耗而产生的废气与污染物,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从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规范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低碳经济是在资源消耗大,环境破坏严重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各国政府都在寻求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会计行业为了响应低碳经济而制定的。企业在进行环境会计核算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不同的披露形式传递给信息使用者,从而为管理者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低碳经济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将环境资源纳入会计核算系统之内,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效降低能源浪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环境。随着低碳经济的推行和发展,环境会计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关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也越来越规范化和科学化。

(五)提高企业环境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环境会计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所以提高企业环境会计从业人员素质是发展环境会计,建立环境会计体系的重要环节。首先,国家应该将环境会计部分加入会计相关考试、考核之中,通过国家的统一考试来选拔环境会计人才。其次,企业要加强内部培训,提高企业内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以及对低碳经济相关知识的重视程度。再次,可以在高校内开设环境会计专业,培养专门的环境会计人才,从而为企业的改革提供人才储备。这样,不仅提高了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了会计行业的从业要求,而且也有助于人们增强环保意识,发展绿色经济,进而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和谐相处。

六、结语

目前,我国经济经济正处于转型期,为了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绿色经济。首先,应该提高人们自身的环保意识,了解低碳经济的根本属性和发展实质,通过分析低碳经济的特征,从而有效的建立低碳经济下的环境会计体系。环境会计体系建设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途径和有效方法。通过建立科学的制度体系,促进低碳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延莉,陆婷,陆薇,等.低碳经济下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商业会计,2013(17):82-84

[2]陆小成,祁琼,侯祥,等.低碳发展视域下企业环境会计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4):224-227,243

低碳会计体系 篇9

关键词:低碳经济,企业管理,碳会计,体系构建,有效策略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各种污染也随之而来, 全球气候问题逐渐严重, 低碳经济的广泛应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指导企业碳会计体系构建的新型思想。我国企业在碳会计体系构建的道路上不断研究, 并且致力于将低碳经济方法普及到企业发展的各个层面, 因此必须要对企业碳会计体系构建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才能促进我国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综合利用一系列的方法, 从而达到节能减排、减少能源损失、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这不仅有利于减少空气污染的发生, 而且还有利于实现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二者的协调发展。企业发展中经济发展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企业碳会计体系不仅能够使企业承担自身在低碳方面的必要的职责, 与此同时还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二、低碳经济与企业碳会计体系二者之间的关系

1. 低碳经济发展对企业碳会计体系影响

企业碳会计体系的构建不仅能够避免企业只顾自身利益的情况出现, 同时还能增强对全球范围环境政策的影响, 从而更新企业的生产方式以及经营模式, 将整个生产工作做到位, 从而满足低碳经济的要求。因此为了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 企业会计应该在相应的会计核算中增加碳会计这一方面, 然后制作成与之相对应的独立碳会计报表, 从而运用此报表来揭露, 从而构建公平、公正的碳会计体系, 使企业获得低碳经营的荣誉称号。

2. 企业碳会计体系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

企业碳会计体系的构建能够实现低碳经济在企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都得到推广, 从而促进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加强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环节,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从而确保低碳经济能够在企业碳会计体系构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低碳经济下构建企业碳会计体系

温室气体与二氧化碳具有特殊性以及复杂性, 因此企业碳会计体系的构建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碳排放定额的财务会计处理、碳排放与不确定性风险的报表以及相关报告、碳会计揭露、以及碳排放与交易的成本管理和发展战略。

1. 企业碳会计的确认与计量

碳会计的最主要问题就是碳会计的确认与计量, 从碳会计自身的角度来讲, 碳会计作为一种特殊的、有限的经济资源, 这种经济利益能够直接流入企业, 因此且成本或者价值可以进行可靠的确认和计量。由此可见, 碳会计与碳排放权已经成为固定资产, 而且没有争议, 企业碳会计的确认与计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存货、金融资产、以及无形资产三方面。

第一, 存货。存货就是指有形的资产, 然而碳排污权利的资产是无形的。第虽然碳排污的权利是履行相应的法定义务的唯一手段, 但是在生产过程中是不需要的。第二, 金融资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投资增值的情况, 随着碳会计商机制的逐渐扩大, 加剧了交易的增值, 基于此, 投资交易的目的与金融资产交易相似, 因此在未来碳排污权会计的解决应该同商品项目一样解决。第三, 无形资产。由于碳排污权力没有固定的实体的形态, 更不具备有形资产的特点, 因此市场的流通性和交易性较低, 不确定因素多, 这直接导致了碳排污权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和企业碳会计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因素和必需资产, 这也符合无形资产的相关要求和规定。目前国际上并没有完整或者成熟的相关规定作为理论指导, 因此在碳会计确认与计算方面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方法, 而且每一个国家的规定都不一样, 企业将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碳会计交易的情况都纳入碳会计的整个系统中, 没有建立独立的账户。就国外而言, 很多是利用历史成本的方法对碳排放量进行计算, 不采用公共价值计算, 这种方法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但目前国内的企业没有采取此种方法, 而是更加以控制计量为主体, 使用历史成本的方法, 对已经掌握的信息进行揭露以及控制, 从而实现了以控制为主, 奖励和效率同步的政策和目标。

2. 企业碳会计的确认的方法

企业碳会计确认的方法主要有四个方面, 等比例分配确认法、优化比例分配确认法、平方比例分配确认法以及系数比例分配确认法。从数量方面看, 无形资产中的碳会计核算具有一定的优势, 而从账户设置上看, 主要问题集中于存货和无形资产两方面。

3. 企业碳会计信息的揭露

由于温室气体等碳排放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基于此, 必须对其潜在的风险性等作出相应的损失赔偿和风险估算, 将碳会计信息等相关资料进行揭露, 国际上对此也设置了专门的项目———碳会计信息披露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温室气体等气候变化引发的风险、战略、减排的目的, 有自然风险和恶劣天气, 风险法规、声誉名誉、竞争因素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计算, 碳会计核算的方式、碳会计减排以及编制的文件报告、审计以及年度间排放的比较、吨数等;温室气体的节能减排项目管理, 碳排污减排的含量、强度、碳排污交易成本、规划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恶劣气候的治理, 节能减排责任与共享等。

四、构建企业碳会计体系的有效策略

1. 建立健全相关碳会计法律

党和国家以及相关企业要建立健全与碳会计有关的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的完善相关制度, 寻求法律方面的保障, 从而实现企业碳会计系统构建的目标。

2. 培养碳会计方面的高素质人才

专业化的人才是保证企业快速发展的动力, 企业应该组织对碳会计方面的人才进行再培训和实践, 转变其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 在创新的基础上时间, 从而让相关专业化人员吸收自然生态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培训更多的优秀专业化人才。

3. 学习碳会计先进的理论

企业应该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技术经验, 一切从实际出发, 从而学习和借鉴碳会计先进的理论,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份权威的碳会计报表, 实现企业的碳会计制度的良好发展。

4. 建立相关的碳会计信息揭露制度

企业应该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承担碳排放的相关责任, 建立相关的碳会计信息揭露制度, 不仅能对企业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 还有利用企业整体的信誉。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为了顺应全球气候变暖的整体趋势, 我国推行了低碳经济, 在低碳经济的指导下构建企业碳会计体系是符合时代趋势的必然选择。本文针对了目前我国低碳经济下企业碳会计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 进一步促进我国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孙春升.煤炭企业集团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会计之友, 2012, (1) .

[2]曾俊强.刍议中国事业单位会计体系的改革——基于公共受托责任视角[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 (11) .

[3]邓明君.日本环境管理会计研究新进展-物质流成本会计指南内容及其启示[J].华东经济管理, 2010 (02) .

[4]夏广远.低碳经济下企业碳会计体系构建研究[J].新财经 (理论版) , 2013, (6) .

[5]卫志毅.低碳经济下企业碳会计体系构建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4, (13) .

低碳会计体系 篇10

一、发展碳会计的必要性

1. 低碳经济和碳会计概述。

低碳经济是通过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 以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减少对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 以缓解温室效应的经济发展形态;碳会计则是以能源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的以货币、实物或文字表达形式对企业履行碳责任的确认、计量和考核制度。目前, 低碳经济的热潮已经席卷了全球, 这股热潮给各发展中国家带来了较为沉重的经济发展压力, 它对于中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虽然国内产业转型无法在一夜之间完成, 但通过践行低碳经济的理念, 我国大量企业势必能够找到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口。

2. 低碳经济对企业的影响。

种种迹象表明, 低碳经济将成为人类继18世纪工业革命后的又一次革新, 企业面对低碳经济的大潮, 已经开始纷纷推出碳会计相关决策, 并将低碳纳入到企业的日常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低碳经济形势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开始从负债、资产、收益等各个角度分析低碳带来的影响, 并建立了碳会计的核算机制。随着低碳理念的不断深入, 社会各界会越来越重视企业的低碳环保布局, 企业也将因此面临更大的发展压力。

二、构建企业碳财务体系的策略

1. 计量碳会计。

碳会计的核心工作是计量并确认企业的碳排放权利, 为企业后续工作的开展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在低碳形势下, 企业应将和自身利益相关的成本变动计入到企业的整体财务系统中, 从而获取准确的计量数据。当前的计量工作最常见的三种观点包括存货、有价证券和无形资产, 排污管理企业参与到排污交易中有可能因此投资而增值。排污权本身是一种无形资产, 为避免超限排污的情况出现, 企业一定要在生产过程中获得排污权, 企业只有在产生了排污量并履行排污权的企业才应付费。

2. 披露碳会计信息。

排放过多的温室气体可能会给企业财务带来一定的风险, 企业的碳会计体系也要将此因素考虑进去。企业应该拟定详细的计划或策略分析碳排放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和收益, 详细分析并披露企业的碳会计信息, 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碳会计信息的主要披露内容包括温室气体的减排管理和对温室气体的减排核算, 另外还包括单独贡献、减排责任的气候化治理以及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减排目标、战略、风险、机遇等。审计、核算以及管理将共同构成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的主体框架, 此三项工作之间联系紧密, 对碳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三、构建企业碳管理会计体系的策略

1. 交易、核算与管理。

交易、核算与碳排放的管理是最重要的三项工作, 是企业实现低碳减排的关键, 企业应更多地重视对低碳技术的开发, 并切实落实好节能减排相关工作, 从原材料的购进到生产、运输, 直到销售等过程采取全面完善的管理措施。低碳管理会计主要包含生产于运行、交易、贸易、成本控制等内容, 只要切实履行职责, 做好以上工作, 就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增加企业效益, 提升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 同时推动企业生产和经营理念的创新发展。在目前的传统财务管理工作领域, 对企业周围的环境暂时不需要考虑, 但随着低碳经济下碳会计制度的建成, 企业的环境发生了变化, 因此企业必须综合全面考虑问题, 从社会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 优化企业的财务决策方案, 分析研究核算碳成本的有效方法。

2. 提供合理的核算框架。

核算框架可以说是整个碳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要领域, 企业应从环境成本会计的角度出发, 对循环利用成本、处理排放污染物成本、管理成本、人工成本以及原料成本等各方面综合考虑, 从这些成本中分离出和碳排放有关的交易成本, 先分类, 再累计计算。在实际的工作中, 企业采用核算成本的方法不同, 得到的结果也不完全一样, 而不同的核算方法也会给企业财务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企业的环境经营管理中, 根据战略管理的会计、战略成本管理, 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和交易等内容来看, 企业如果能够对碳会计核算的框架进行全面的分析, 就更有利于形成完善的交易管理系统和碳排放管理框架。此外在整个碳管理会计核算体系中, 会计人员本身也是应该考虑的内容, 他们可以设计碳排放量的核算方法并协助管理者对各项措施的效果进行正确的评价。

四、结语

市场具有足够的自我调节功能, 但也有缺陷, 因此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法律约束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 帮助企业实现低碳经济。通过税收, 国家可以有效控制企业的碳排放情况, 而这也是企业实行碳会计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孟晓俊, 谢慧珍.基于低碳经济下的碳会计体系构建[J].生产力研究, 2013, (8) :171~173.

[2]李坤蓉.低碳经济下企业会计体系的构建思路研究论述[J].现代经济信息, 2015, (24) :170.

[3]辛宇琦.从低碳经济看企业碳会计体系的构建[J].消费导刊, 2015, (1) :6~6.

我国低碳会计发展前景浅析 篇11

关键词:低碳;低碳会计;发展前景

在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急剧消耗的大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企业低碳会计也伴随着出现了。

低碳会计实质上是环境会计的一个分支,是将会计学与环保、经济、法律等学科相结合,运用一定的方法,以货币计量为主,实物、图表、文字的多重计量方式为辅,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产生的环境效益和成本进行披露和报告,综合全面反映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评价环境效益和成本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各种影响。

低碳会计发展的必要性

一、可持续发展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很多环境弊端,加大了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程度,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趋严峻。此时发展和实施低碳会计可以获得比较详细具体的环境信息,有助于有关部门就环境信息做出分析和报告,让国家制定出更加完善的节能减排计划,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提供基础保障。走低碳发展道路,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也是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突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瓶颈性约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形成完善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打造我国未来的国际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推进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树立我国对全球环境事务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良好形象。

(二)有效限制企业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实现收益

一直以来,企业都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经济目标,忽视了环境保护的社会目标。此时大力发展低碳会计能有效限制企业一味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环境问题,从而给整个社会的利益带来重大损失。如果企业继续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实现经济利益高速增长,那也只是短暂的、一时的,只有与环境保护有效结合,企业发展才会长远。企业应大力发展低碳产业、节能减排产业,本身作为一个未来的支柱性产业,自身规模的壮大对经济社会就是一种贡献,特别是随着节能环保理念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节能环保产品和服务也将会作为一种重要的出口产品供应全球。

(三)改善环境、节约资源,保护大自然

当前环境严重污染、资源急剧消耗等一系列严峻问题摆在中国政府面前。此时更应该大力发展低碳会计,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资源的利用,同时加大对低碳会计的宣传,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减轻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成本,有效缓解资源浪费,更好地达到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的目的。其实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轉变。从而导致环境保护的进一步改观,由此可见发展低碳会计的必要性了。

二、低碳会计的发展前景

(一)政府出台相关法律制度,规范低碳会计运行机制

目前,会计学领域的法律法规里并没有明确规定低碳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也没有统一规范低碳会计的信息披露制度, 这就使得在实施低碳会计时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增加了企业披露会计信息的随意性,不利于低碳会计的实施与发展。

基于此,政府应该积极出台相关法律制度,成立专门的权威事业机构,制定相关的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规范相关的低碳会计的处理方法,同时加大社会监督的力度,必须由有关部门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条例,这样就可以保证低碳会计为企业和社会提供符合质量的会计信息,更好地指导企业对环境相关的成本和收益进行计量和决策。

(二)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低碳会计的披露与监督

我国很多企业对于低碳会计的认识程度还不够,环保意识也不强,在利益的驱使下,企业恣意损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导致高昂的环境成本而企业又不愿披露,阻碍了低碳会计的实施与发展。

基于此,则需要政府部门和其他社会中介机构发挥监督作用,由国家审计机关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专项环境审计,强化对低碳会计的信息披露质量,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好地促进企业关注自身的低碳行为。

(三)加强低碳会计的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低碳会计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很成熟了,但在我国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于低碳会计的基础知识也没有统一、规范的认知,理论研究中没有权威性的报告。

基于此,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应结合当地引导会计理论界在低碳会计方面加大研究力度,成立低碳会计理论及应用专题课题组,认真研究出相应成果,将会大大提高我国企业低碳会计理论水平,同时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在不断的摸索中引领低碳会计走向正确道路,完善低碳会计一系列在理论方面的实证,使我国低碳会计的理论研究报告更具科学性、指导性、严谨性,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我国环保工作。

(四)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低碳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集会计、生态、环境、资源等众多领域的知识,因此复合型人才是发展低碳会计所必需的,然而我国目前相当缺乏这类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子限制了我低碳会计的实施与发展。

基于此,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和各大高校应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使他们熟练掌握低碳会计的处理方法,另外会计人员也应从自身出发,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资源等领域的学习,不断总结内部工作的经验与教训,总而言之,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五)重视低碳会计的宣传与发展

我国低碳会计的起步比较晚,缺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宣传,低碳会计的发展更加缓慢。

基于此,政府需对低碳会计多进行宣传,督促国有企业以身作则应用低碳会计来引导更多的企业来应用低碳会计,并不断提高全社会人民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低碳会计的实施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低碳会计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研究工作仍处于摸索阶段、尚不成熟,然而只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提高,积极吸取国外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为我国低碳会计发展铺平道路,改善我国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局面,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程林秀.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会计[J].商业会计,2012(06).

[2]张明慧、刘妍姣.浅谈我国低碳会计的发展现状[J].商场现代化,2012(04).

[3]王小群.浅谈低碳经济下绿色会计发展之路[J].时代金融,2011(36).

[4]刘文丽,赵浩.低碳会计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1(13).

[5]李惠蓉. 探析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会计发展[J].北方经贸,2011(11).

[6]丁小丽,尚亚楠,丁时勇.低碳会计产生的必要性及其与传统会计的差异[J].会计之友,2011(25).

[7]包慧英. 浅谈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企业低碳会计[J].财经界,2011(09).

[8]强殿英,文桂江. 构建企业低碳会计体系的思考[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08).

[9]胡秀莉.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的影响[J].中国证券期货,2010(12).

[10]庄贵阳. 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M].气象出版社,2007(11).

(作者单位:上海金融学院会计学院)

低碳会计体系 篇12

1 问题的提出

结合本文主题, 这里提出三个方面的问题:

1.1 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问题

在现代商业社会若是涉及到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事项, 则主要为那些上市公司。这些公司通过向公众提供一系列的会计信息, 来向自己的投资者负责。然而, 针对茶企碳会计信息的披露并不意味着该企业属于上市公司, 也不意味着该企业需要向投资人负责。在产权封闭状况下的茶企内部治理结构下, 碳会计信息的披露也应该是在内部范围内进行。由此, 茶企有必要向社会公众开放这一信息吗?答案是肯定的。茶企作为生成于社会之中的经济组织, 它需要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 而这一责任的表现之一便是向当地公众披露自身对环境污染的相关信息。

1.2 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技术性问题

在得出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合理性答案之后, 便需要面对信息披露的技术性问题了。很显然, 针对碳排放的定量测算方法并不被茶企所掌握, 再者, 在我国会计体系中也无法找到适合于记录碳排放的方式。另外, 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初衷在于企业履行自己的告知责任, 而晦涩的碳会计信息则使广大公众望而生畏。因此, 解决技术性问题十分重要。由于本文着重从理论层面来进行主题讨论, 所以关于碳会计技术性问题的解决, 仍需要从会计体系的不断完善中来寻找答案。

1.3 碳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制性问题

所谓“规制性”问题是指, 随着碳会计信息向公众进行了披露, 并使公众了解到茶企在生产经营中的负外部性问题, 那么接下来就需要茶企承担污染治理任务, 使得负外部性内部化。从经济学原理出发, 这种规制模式属于“庇古原理”。尽管“庇古原理”成为了当前治理环境污染的指导方法, 但其所存在的最大问题便是“事后治理”问题。因此, 能否建立起一种事前和事中治理机制, 则成为破解碳会计信息披露中的规制性问题的关键。

2 对茶企碳会计体系作用目的的分析

随着对以上三个问题的提出和分析, 使我们认识到完善茶企碳会计体系的重要性。这里在此基础上, 对碳会计体系作用目的进行分析。

2.1 作用于茶企的产能优化

在研究碳会计体系时需要把握该体系的作用目的, 这样才能激励企业管理层着手构建自身的会计系统。首先, 作用于茶企的产能优化则成为目的之一。有媒体指出, 茶叶产品在我国当前消费市场中已逐渐走向理性, 这就决定了茶企需要在茶叶生产质量上下工夫。此时, 技改和固定资产重置便成为提升茶叶生产质量的物质基础。以碳会计体系来审视茶企的技改和固定资产重置活动, 将为企业产能优化的技术效果建立起约束条件, 进而保证茶企沿着正确的道路实施产能优化工作。

2.2 作用于茶企的内部控制

茶企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为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的内容便是对资金进行有效配置和使用监管。在茶企努力建成环境友好型经济组织的目标导向下, 碳会计体系将弥补传统会计体系对成本核算所存在的不足, 而是将隐性成本要件纳入到茶企内控范畴之中。如, 碳排放所导致的负外部性问题, 以及茶企治理负外部性所需支出的费用。在科斯原理下, 茶企也可以通过购买碳排放许可证来确保自己全年的排放额度, 并能在碳交易市场出售未用完的配额。所有这样, 都将构成了茶企内控的重点。

2.3 作用于茶企的社会责任

我国大量存在的茶企为民营企业类型, 该类型企业在完成了第一次创业之后, 在新时期逐步强化了自身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但民营企业在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时, 往往缺乏清晰的思路来指导他们的责任履行的主次。随着茶企碳会计体系的不断完善, 将能使茶企管理层从环境治理入手, 来切实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2.4 作用于茶企的持续发展

茶企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依赖于不断增强的盈利能力, 还需要建立起与当地社会共生的发展模式。前面已经指出, 茶企大多处于茶叶生产地, 其在生产经营中所排放的废气和废水, 将对当地的茶叶生长环境带来不可修复的影响。因此, 茶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便是与当地生态环境形成共生效应。

3 建立茶企碳会计体系的思路

根据以上所述, 建立茶企碳会计体系的思路包括以下5个部分:

3.1 厘清碳会计体系建立的着力点

碳会计在我国仍属于新鲜事物, 而碳会计体系则以舶来品为主。在这一背景下, 目前学界仍处于对碳会计概念进行介绍, 以及探索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实施道路。可见, 对于茶企而言当前需要厘清碳会计体系建立的着力点, 而不应从理论层面进行原创性研究。笔者建议, 现阶段建立的着力点应放在对碳会计体系的认识, 以及对碳排放这一事实的理解上。通过认识和理解, 来促使茶企管理层全面意识到企业走向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所需破解的现实问题。

3.2 增进茶企管理层的碳排放概念

随着我国茶企逐步从手工生产走向了机械化大生产的阶段, 规模化、高效率成为了目前茶企的常态。在此常态下, 在对石化能源进行消耗的同时, 便会对外部环境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水。因此, 结合上文所提出的“强调认识和理解”的建议, 应在对碳会计体系的认识过程中增进茶企管理层的碳排放概念, 从而来支配他们进行企业发展决策的意识。如, 在不断提高企业资本由机构成的同时, 也不断加大企业处理废气、废水的资金投入。

3.3 实施制度化的碳会计信息披露

尽管碳会计体系在我国业界还未建立起来, 但针对企业碳排放量的估算则可以在数学模型下得出。因此, 茶企应制度化的披露碳排放信息。这里的披露属于茶企的主动行为范畴, 当然在《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法》的强制力下也为信息披露提供了制度保障。“制度化”可以从规定每年披露的时点来理解, 笔者建议, 由于每年11月份是企业完成下一年度预算的时间节点, 那么以11月份作为制度化的披露时点也就可以成立。

3.4 践行治理企业负外部性的措施

从现阶段的相关文献中可以发现, 大多数作者都在强调企业的碳会计信息披露义务, 而未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治理要求。为此笔者提出, 碳会计体系的建立除了在于记录企业的碳排放问题, 还在于作为一种档案资料来鞭策茶企履行社会责任的职能。因此, 茶企应在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基础上, 通过向社会公众进行治污承诺, 以及在财务内控中加强对治污的投入, 来不断与当地社会形成友好的交互界面。从而, 提升茶企的社会声誉度。

3.5 形成环境友好型生产经营模式

形成环境友好型生产经营模式, 除了需要重视对处理废气、废水的设备投入问题, 还需要重视茶业生产的工艺流程问题。为此, 在碳会计信息披露的舆论压力下, 茶企应加强对茶叶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技术创新, 并将减少碳排放作为技术创新的价值取向之一。

最后, 在整体视角下提出两点需要重视的问题: (1) 加强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力度。由于我国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的主动性不强, 因而我国必须大力加强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力度, 特别是要大力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档案制度, 加强信用管理, 建立企业碳会计信息“黑名单制度”, 对于那些对碳会计信息进行造假的企业相关责任人, 要加入“黑名单”并向外通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诚信教育体系, 对企业和从事碳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人员进行教育, 既要大力宣传会计报表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又要大力宣传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反面典型”。 (2) 提高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整体水平。企业还必须着眼于提升碳会计信息管理水平,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建立碳会计信息目标设定、战略规划、组织实施、评价评估、信息披露等一系列管理体系, 确保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的系统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企业还应大力加强碳会计人员的引进和培训, 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 牢固树立“不惜血本引进和培训碳会计人才”的理念, 培养一支具备综合素质的碳会计人才队伍, 确保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 以上便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关于茶企碳会计体系的主题讨论, 在当前还难以在技术层面进行有效探索, 从而本文以碳会计信息披露和规制措施作为立论的出发点, 也期望能对业界带来某些启示。

4 小结

本文通过对茶企碳会计体系所进行的分析后认为, 建立茶企碳会计体系的思路包括:厘清碳会计体系建立的着力点、增进茶企管理层的碳排放概念、实施制度化的碳会计信息披露、践行治理企业负外部性的措施、形成环境友好型生产经营模式等5个方面。

摘要: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区域经济发展路径选择下, 若是生态环境发生根本性改变, 则将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 研究茶企碳会计体系便成为当前需要开展的一项理论工作。通过对茶企碳会计体系所进行的分析, 建立茶企碳会计体系的思路包括:厘清碳会计体系建立的着力点、增进茶企管理层的碳排放概念、实施制度化的碳会计信息披露、践行治理企业负外部性的措施、形成环境友好型生产经营模式等5个方面。

关键词:低碳经济,茶企,碳会计体系,思路

参考文献

[1]程隆云, 李志敏.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4 (11) :78-80.

[2]郭海芳.企业低碳会计信总披露初探[J].会计之友, 2013 (12) :142-144.

[3]敬采云.碳会计理论发展创新研究[J].财会月刊, 2013 (11) :68-70.

[4]李宁.碳会计研究述评[J].商业会计, 2013 (35) :18-21.

上一篇:关系期限下一篇:学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