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低碳物流

2024-09-29

智能低碳物流(精选7篇)

智能低碳物流 篇1

物流业属于新兴服务产业,是我国经济做大做强的重要支撑。近年来,物流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一股中坚力量。但是以下数据却道出了我国物流业深层次的隐忧:2005年,公路水路运输能耗占全国石油及制品消耗总量的比重超过了30%;2007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为57.7亿吨,其中交通运输业占0.57亿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8.8%。

当前,政府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最近温家宝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致辞时表示,我国将大力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那么物流业如何做到低碳,利用信息技术是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本文将探讨基于信息技术的低碳物流发展策略。

一、低碳物流的内涵

物流活动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一方面物流是经济发展的支撑,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又会引起物流总量的增加。比如物流活动的频繁会引起在途运输的车辆增加,导致燃油消耗的增加,引起交通堵塞,加重空气污染和废弃物污染等。

随着环境恶化程度加深,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随之增大,人们对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全球化的“低碳革命”正在兴起,低碳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李蜀湘等指出,低碳物流是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背景,以科学发展观、低碳经济、物流管理等理论为基础,以节能减排、低碳发展为基本要求,抑制物流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利用先进技术规划并实施低碳物流活动。低碳物流应是物流作业环节和物流管理全过程的低碳化,其内涵体现为绿色加高效。

二、物流中应用的信息技术

物流中应用的信息技术涉及条码识别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无线通讯技术、系统优化技术等。条码识别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实现了对物品信息的自动读取、传递和处理,极大地提高信息处理效率。在物流和商品零售领域,RFID电子标签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取代条码的。GIS/GPS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的有效结合,使得在不同地方的运输设备的运行轨迹和状态变得可见且容易控制,有利于提高运输工具的效率。通过EDI系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能够进行电子订货,实现供应商管理库存和电子结算。

系统优化技术是实现物流管理目标、提高物流管理效率与效益的必要过程和手段。目前物流系统优化方法主要是运用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等数学规划技术来描述物流系统的数量关系,以便求得最优决策。比如对车辆路径问题(VRP)、旅行商问题(TSP)、配送中心选址问题、布局优化等问题是几种著名的物流系统优化问题。

三、低碳物流的发展策略探讨

(一)物流服务的信息化

低碳物流离不开信息化,物流信息化是物流企业得以健康生存、持续发展的基础。物流信息化实现了从物流信息收集、传递、保存、处理和输出的电子化,使物流系统更加敏捷,整体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日益成为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物流信息化以运输和仓储为主线,来管理取货、包装、仓储、装卸、分货、配货、加工等物流服务的各个环节,并利用信息技术使厂商与客户能方便地沟通,追踪每一件产品从生产基地到最终零售市场的物流全过程。借助物流信息化,物流企业能有效地组织跨地区的业务,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服务质量。

(二)物流服务的网络化

物流企业需要实现网络化,使自己的服务网络覆盖客户的供应网络、销售网络和生产网络,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1.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物流基础设施是物流服务网络化的重要环节。物流企业应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以下三个方面:一是GPS,运用卫星定位技术来组织、管理运输工具。客户经常会因突发性的变故而在车队出发后要求改变原定计划;有时车辆在集中回程期间临时得到了新的货源信息;有时几个不同的物流项目要交叉调车。在上述情况下,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可迅速为合理调度车辆、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车辆成本提供依据。二是建立现代化的立体仓库和与之配套的仓储信息管理系统、条码自动录入系统,货物分拣系统,为实现仓库作业机械化、仓库管理信息化、监控报警和商品养护自动化创造条件。三是优化物流设施选址和布局,布局不宜过密或过疏,过密会增加运输次数,使运输路线变长,过于松散则会降低运输效率,增加空载率。

2. 建设现代物流配送中心。

建设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实现规模经济。规模过大容易造成资源浪费,规模过少则可能会引发服务能力的不足,降低客户满意度。因而,要考虑一个配送中心服务的区域有多大,保持适当的规模,对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的运营效益和效率都将产生长远性的影响。

当然,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必须符合所在地区的物流系统中长期规划,并与区域物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目标相结合,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产业的群聚效应,设计合理的配送线路,积极开展共同或集中配送方式,从而减少物流设施的运营成本,提高物流设施的整体利用率,同时可以提高货物的配送效率。

(三)物流服务的智能化

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优化组合,引入最优化模型等多种方式实现物流的低碳化。

1. 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促进共同配送。

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上,任何物流企业都可以发布、查询和接收物流运作信息,任何客户都可以委托、购买物流服务。这为共同配送提供了可能,即多个物流企业可以共享运输渠道,共同使用某一物流设施或设备,不同的物流公司把相同直达目的地的货物集合到一起配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有助于实现共同配送,从而可以有效提高运输工具的装载率,减少空驶率,避免无效运输和重复运输,促进运输合理化。

依托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能够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车辆资源,优化运输结构中运输、包装、流通、加工、装卸等环节的效率,提高各个物流作业环节运作的透明度,减少物流信息交换的环节,缩短物流运作的周期,进而实现物流的“低碳”目标。

2. 优化组合运输方式,发展多式联运。

不同类型的运输方式在能耗和碳排放上有差别。以每千公里油耗指标看,2003年中国航空运输平均耗油0.354kg,公路运输平均消耗汽油0.069kg、柴油0.052kg,铁路运输平均消耗柴油为0.005kg,而水路运输平均油耗为0.006kg。而在这些运输方式中,公路、航运和航空运输耗油量大、碳排放量大。

近年来,复合一贯制运输(多式联运)开始兴起。多式联运综合考虑了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和特点,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运输方式,能够在从整体上为运输全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提供保证。多式联运除了考虑降低运输费用、提高运输效率外,还可以考虑节约能源、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

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建立各种运输工具的能耗和碳排放数据库,建立多式联运的数学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能够大大的减少交通运输的能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形成在能源危机、交通拥堵及环境污染约束下的一种理想运输模式。

3. 引入最优化决策模型,多种渠道减排。

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最优化问题模型及排队论理论,事先对运输路线进行合理布局与规划,缩短并精简运输线路和不必要的环节。某些物资在干线运输转为末端配送的环节上,有时需要设立仓库作为节点,这样会发生许多入库、出库的装卸作业,通过GPS定位把干线运输的物资数量在途中就纳入配送计划,可以取消干线运输与末端配送的边界。这样,既可以节约装卸费用,还可以减少碳排放。比如,美国万络(Con-way)运输公司从2006年开始对其运输网络进行再设计,每天减少了12.4万英里运营里程。

物流企业还可以利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和空转率。比如根据物流企业的实际仓储情况和GPS获取的实时道路信息,通过引入了各种最优化模型,可以计算出最佳物流路径,给运输设备导航,减少运行时间,降低运行费用。

四、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低碳物流发展策略,从物流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到智能化,逐层推进,环环相扣。在实际应用时,还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促使物流业从战略高度进行审视,避免陷入利益集团的纷争之中。

比如,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大量的干线运输仍主要依靠公路。由于公路运输超载现象普遍,车况不好,这种运输方式的碳排放量相当大,成本也非常高。而铁路运输是各种运输方式中最节能、最低碳的。在干线运输中,长途采用铁路或水运,短途采用汽车运输的多式联运模式是理想的选择。如果能够大幅提升这种多式联运模式的运输比例,国内物流领域还有很大的减排空间。但是,如果大量采用铁路运输,公路运输企业势必因业务萎缩而效益下降。因此,在强化全社会物流低碳化意识的同时,还需建立低碳物流补偿机制。这样才有可能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良好局面,共同推动低碳物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长琼.绿色物流的产生背景及发展对策初探[J].物流技术,2002(6):39-40

[2]李蜀湘,陆小成.中国低碳物流金融支持模型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9(2):27-29

[3]岳馨.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J].中国商贸,2010(12):101-102

[4]宣登殿,胡大伟,蔺宏良.基于GIS的城市物流配送系统规划方法[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84-87

[5]于炎.基于规模经济理论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方法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9(11):15-17

智能低碳物流 篇2

1 低碳物流发展与信息技术关系密切

低碳经济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特征的经济行为。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点:一是经济活动低碳化, 把二氧化碳排放量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 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二是社会再生产全过程能源消费高效化, 形成低碳能源与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做努力的结果。低碳经济的本质是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 核心是能源技求创新和政策创新。但实质上, 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 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 (能源) 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 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全球化石能源价格上涨是市场对资源稀缺性的反应, 尽管对全球经济增长会带来负面影响, 但是, 对化石能源的高效使用、清洁开发、节约利用起到积极的推动, 也给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低碳乃至无碳产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低碳物流的发展与信息技术密不可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信息时代已经到来, 信息技术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会使得各行各业加快脚步进行信息化。目前国际上比较成功的大型现代综合物流企业, 都拥有铁路、公路、水运、空运和仓储等综合运输体系网络以及出色的物流管理人力和信息技术。低碳物流运用信息技术, 将一系列软件和硬件设施, 帮助监控、优化和管理整个物流过程, 如优化运输网络设计的软件, 使用集中的输送网络, 运行可以促进灵活传递到客户的管理系统等。通过ICT优化秩序, 可以在全球范围的运输过程中减排16%, 在存储过程中减少27%。

2 牵引智能低碳物流发展主要信息技术

物流信息技术被视为提高生产率和竞争能力的主要来源。与其他资源不同, 信息技术正在不断地提高速度和能力, 同时又在降低成本。当前拥有物流信息技术主要为条码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 (EDI) 技术、射频识别 (RFID) 技术、全球定位系统 (GPS) / 地理信息系统 (GIS) 技术、无线通讯技术、系统优化技术等是可以对低碳物流起牵引作用而应用的主要信息技术。需要对物品信息的自动读取、传递和处理则可以通过条码识别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得到实现, 从而促进信息处理效率的极大提高。综观整个物流和商品零售领域之中, 可以看出最有可能取代条码的是RFID电子标签。若能达到GIS/GPS 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的有效结合的实现, 那么在不同地方的运输设备的运行轨迹和状态进行有效控制就会非常容易, 也将对提高运输工具的效率非常有利。借助于EDI系统可保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电子订货成为可能, 从而让供应商管理库存和电子结算得以完成。要实现物流管理目标、提高物流管理效率与效益, 就离不开系统优化技术作为必要的过程和手段。

当前, 对于以物流系统优化方法实现最优决策来说, 需要通过运用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等数学规划技术对物流系统的数量关系进行描述。著名的物流系统优化问题有对车辆路径问题 (VRP) 、旅行商问题 (TSP) 、配送中心选址问题、布局优化等几种问题。

3 以信息技术牵引智能低碳物流发展的策略

可以从信息化、网络化与智能化三个方面, 实现以信息技术对低碳物流发展的牵引。

3.1 实现物流服务信息化的策略

信息化作为低碳物流的基础, 物流企业得以健康生存、持续发展的前提在于物流信息化。而物流信息化可以促进从物流信息收集、传递、保存、处理和输出电子化的有效实现, 同时也促进物流系统敏捷快速, 最大程度地提高整体效率和效益, 这些已构成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物流信息化对于取货、包装、仓储、装卸、分货、配货、加工等物流服务各个环节的管理是通过运输和仓储为主线来完成的, 而厂商与客户能方便地沟通需要借助于信息技术来进行, 每一件产品从生产基地到最终零售市场的物流全过程都可以此进行追踪。实现物流信息化后, 对于跨地区的业务物流企业可进行有效地组织, 并对各类资源满足客户需求充分利用, 以促进客户服务质量的提高。

3.2 实现物流服务网络化的策略

网络化的实现对物流企业来说非常必要, 以此为手段可以让自己的服务网络对客户的供应网络、销售网络和生产网络实现全覆盖, 从而对客户物流服务更加周到与细致。这需要做好这样几项工作:

(1) 做好物流基础设施的强化建设。这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运用GPS这一卫星定位技术对运输工具进行组织管理。由于运输过程可能出现客户因突发性的变故而在车队出发后要求对原定计划进行改变;或者新的货源信息当车辆在集中回程期间临时突然获得;或者要交叉调车同时存在的几个不同物流项目。对于这些问题的处理, 可通过应用卫星定位系统来得到有效地解决合理调度车辆、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车辆成本等等一系列问题。二是运用新系统。比如可以仓储信息管理系统、条码自动录入系统, 货物分拣系统来装备现代化的立体仓库, 以此奠定仓库作业机械化、仓库管理信息化、监控报警和商品养护自动化的良好基础。三是做好物流设施选址和布局的优化工作。以此有效避免布局过密或过疏的问题。

(2) 把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建立起来。由此通过信息技术来对现有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从而促进规模经济的实现。在建设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的过程中, 必须充分考虑到与所在地区的物流系统中长期规划相符合的问题, 同时结合区域物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目标等内容, 由此产业的群聚效应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要通过配送线路的合理设计, 并积极开展共同或集中配送方式的实施, 尽量将物流设施的运营成本减少, 促进物流设施的整体利用率和货物的配送效率的提高。

3.3 实现物流服务智能化的策略

(1) 以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使共同配送得到促进。

鉴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对共同配送实现的作用很大。其可以促进运输工具的装载率的有效提高和空驶率的减少, 确保无效运输和重复运输得到避免, 并让运输合理化能够实现。具体体现在:以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依托, 可使车辆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并让运输结构中运输、包装、流通、加工、装卸等环节的效率得到优化, 也能够将各个物流作业环节运作的透明度提高, 这对于物流信息交换环节的减少和短物流运作的周期的缩短, 并促使物流的“低碳”目标的实现, 有着重大意义。

(2) 多式联运在优化组合运输方式下得到发展。

近年来兴起的多式联运对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和特点加以综合考虑, 并将其进行了有机地结合。也只有采取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运输方式的举措, 才做到了有效地保证从整体上为运输全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实现的目的。而把信息技术的引进以及建立各种运输工具的能耗和碳排放数据库作为基础上, 并通过多式联运的数学模型的建立, 以及比较分析后达到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效应之后, 从而将交通运输的能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大的减少, 这是一种在能源危机、交通拥堵及环境污染约束下比较理想的新的运输模式。

(3) 以最优化决策模型促进多种渠道减排。

对物流企业来说, 其能够通过最优化问题模型及排队论理论的方式, 超前合理布局与规划事先对运输路线, 实现对运输线路和不必要的环节进行缩短并精简的效果。至于那些在干线运输转为末端配送的环节上的物资, 在某些时候设立仓库作为节点是必需的, 由此可有许多入库、出库的装卸作业的发生, 采取 GPS定位把干线运输的物资数量在途中就纳入配送计划之后, 干线运输与末端配送的边界就可以取消。由此能够不仅节约装卸费用, 同时, 碳排放也能大大减少。

参考文献

[1]徐旭.低碳物流的内涵、特征及发展模式[J].商业研究, 2011, (4) :183-187.

[2]李建丽, 真虹, 徐凯.水路运输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比较优势[J].水运管理, 2010, (3) :14-19.

低碳物流与绿色物流的对比分析 篇3

1 产生背景的对比

1.1 低碳物流的产生背景

较系统地谈论低碳经济出现在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最早出见低碳经济概念的政府文件是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低碳物流兴起, 根源于低碳经济和哥本哈根环境大会对绿色环保官方的倡导。全球化“低碳革命”的浪潮, 迫使作为高能耗产业之一的———物流业必须实现低碳化, 也就是在物流过程中减少物流对环境的危害、净化环境, 从而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这是现代物流业的主体, 也应该是未来物流的发展方向。

1.2 绿色物流的产生背景

绿色物流的概念根源于可持续发展理论。1972年, “可持续发展”概念, 在“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被正式提出。1987年,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进行了界定:“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方式。”1992年,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21世纪议程》。该议程详细地阐述了可持续发展领域的40个问题, 提出了120个可实施项目, 其中与物流活动直接相关项目就包括多项。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 人们又逐步将循环经济理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政府管制理论等基础理论的思想和方法引入物流领域, 产生了绿色物流的概念。因此, 绿色物流是“绿色浪潮”向物流领域的渗透, 是一种融合了环境保护观念的物流决策模式[1]。

从二者产生的根源来看, 绿色物流和低碳物流都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从二者产生的背景来看, 绿色物流是在人类生存环境整体恶化的背景下产生的 (包括大气、土壤、水质的污染等) , 低碳物流是在由于碳排放的超标导致温室效应的背景下产生的。而温室效应只是环境恶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从两者出现的时间来看, 绿色物流早于低碳物流。

2 内涵的对比

2.1 低碳物流的内涵

低碳物流是在低碳经济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低碳经济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 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模式为基础, 通过能源技术与能效技术创新、制度框架创新、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市场机制变革、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多种手段, 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 以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相互和谐为目标的新型发展模式, 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目前, 低碳物流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定义, 本文采用陶晶关于低碳物流的定义:低碳物流是以低碳经济和绿色物流理论为基础, 将“可持续发展”和“碳减排”的理念融入到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中, 同时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手段, 以达到资源利用效率最高、对环境影响最小和系统效益的最优化。低碳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低碳经济, 促进经济的持续、循环、良性发展[2]。

2.2 绿色物流的内涵

绿色物流的内涵可以概括为:绿色物流的最终目标是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物流的活动范围涵盖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绿色物流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和全体社会公众。因此, 本文认为, 绿色物流是在保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需求的前提下, 以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以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政府管制理论为依据, 将生态经济和生态伦理的思想融入供应链管理实践, 通过政府、企业和全体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 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物流系统重新进行规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 并最终建立起环境友好型物流系统的过程[3]。

从两者的内涵来看, 绿色物流比低碳物流的涵义更广, 绿色物流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污染等。其中大气污染中主要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氮、颗粒物、CO和氨气、及含氧、氮、氯、硫有机化合物以及放射性物质等。) 、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而低碳物流是以降低碳排放 (降低碳排放是降低大气污染的途径之一) , 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低碳物流是实现绿色物流的途径之一。

3 特征的对比

3.1 低碳物流的特征

3.1.1 系统性

低碳物流系统是物流系统的子系统, 由低碳运输、低碳仓储、低碳配送等要素所构成。该系统本身又由多个子系统构成, 例如:低碳运输子系统、低碳配送子系统等。低碳物流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目标, 做到物流系统中每个环节的低碳化, 最终实现资源的合理化利用。

3.1.2 双向性

低碳物流的双向性指的是实现正向物流的低碳化和逆向物流的低碳化。正向物流低碳化是实现物品在“生产一流通一消费”正向物流的过程中各活动的低碳化;逆向物流低碳化是指物资在正向物流过程中产生了各种衍生物, 有效处置这些衍生物后, 实现的低碳化。

3.1.3 多目标性

低碳物流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这需做到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生态环境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四个目标的统一。低碳物流是社会经济活动之一, 因此经济利益是其根本, 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 还需注重社会利益、生态环境利益以及消费者利益。从系统的角度来看, 这四个目标又是相互制约, 相互影响的。低碳物流要在这些目标之间进行平衡, 其中生态环境效益是其他目标实现的保证, 也是低碳物流得以实现的关键。

3.1.4 标准性

低碳物流标准化对提高物流资源利用、降低物流成本、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作用。低碳物流的各功能环节需要制订出各类标准, 通过统一协调, 提高低碳物流系统的管理水平。另外, 低碳物流所涉及的节能减排技术、能效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也要制订统一的标准。

3.1.5 技术先进性

低碳物流的实现, 依赖于能效技术、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等先进的技术应用。这些技术包括硬技术和软技术。硬技术包括物流设备的使用, 如液压叉车、绿色托盘等设备的使用;软技术是指通过使用先进而又适用的软件、作业标准、操作方法和业务流程等实现低碳化[4]。

3.2 绿色物流的特征

3.2.1 学科交叉性

绿色物流的学科交叉性表现为:它是物流管理、生态经济学与环境科学的交叉。物流与环境之间关系密切, 研究物流的同时需要综合考虑环境和资源问题。此外, 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生态系统会对经济系统的子系统即物流系统产生作用与影响。绿色物流的研究需要结合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的理论、方法进行管理、控制和决策。学科的交叉性, 使得绿色物流的研究内容广泛、研究方法复杂。

3.2.2 多目标性

绿色物流与低碳物流就多目标性的主要差异在于需要绿色物流在上述四个目标之间进行平衡。

3.2.3 多层次性

绿色物流的多层次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绿色物流的管理和控制主体分为社会决策层、企业管理层和作业管理层三个层次;第二, 绿色物流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 比如绿色运输子系统、绿色包装子系统等。这些子系统可以分成更低层次的子系统, 而每个子系统又具有层次结构, 不同层次的子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行成一个有机整体, 从而实现绿色物流系统的整体目标;第三, 绿色物流系统又是外部环境这个更大系统的子系统。

3.2.4 时域性和地域性

时域性表现为:绿色物流管理的活动贯穿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 包括从原料供应, 生产内部物流, 产成品分销, 运输, 包装, 直至报废、回收的整个过程。

地域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 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 促使物流活动呈现出跨地区、跨国界的发展趋势。与此相应, 物流活动绿色化管理也具有跨地区、跨国界的特性;另一方面, 绿色物流管理策略的实施需供应链上所有企业的参与和响应。供应链各成员企业协同合作的同时还要实现绿色物流管理规范化, 技术标准化。

从两者所具有的特征来看, 在系统性、双向性、多目标性方面是一致的, 都是要从系统 (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 的角度出发, 构建完善的低碳物流系统和绿色物流系统, 实现经济利益、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环境利益协同发展。从标准性、多层次性、技术先进性、时域性和地域性方面来看, 两者又各有侧重。低碳物流在标准、技术方面侧重于碳排放量的控制和减少, 绿色物流则侧重所有对环境产生污染的要素的控制和减少。

4 功能环节的对比

4.1 低碳物流的功能环节

4.1.1 低碳运输

运输低碳化包含运输工具所使用的能源低碳化处理、运输工具的能效技术创新和运输合理化。如:尽量选择清洁燃料, 用可再生能源低碳化能源, 通过资源的充分利用降低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等。

4.1.2 低碳仓储

低碳仓储包括:合理布局仓库, 以节约运输成本。如:仓储的设施及设备尽量选择电动力设备, 合理减少仓储设备使用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等。

4.1.3 低碳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低碳化包括:减少加工中能源和资源消耗及浪费, 优化加工工艺流程, 合理使用加工设备, 降低流通加工对环境的污染;变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 减少加工场所,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

4.1.4 低碳装卸搬运

低碳装卸包括:合理正确的装卸, 避免货物的损坏, 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及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装卸效率, 降低因延长运输工具的等待时间而产生浪费与污染等。

4.1.5 低碳包装

低碳包装包括:提高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率, 有效控制资源消耗, 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包装材料的低碳化、包装方式的低碳化和包装作业过程的低碳化等。

4.1.6 废弃物回收

物流过程中, 仓储、流通加工及包装等环节, 会出现边角余料、废渣废水、废弃包装物等。有效处置这些废弃物, 实现再循环、再利用。另外, 在回收过程中注重废弃物产品回收, 实现运输低碳化。

4.2 绿色物流的功能环节

4.2.1 绿色运输

绿色运输包括:尽可能减少高污染运输车辆的使用;使用清洁燃料和绿色交通工具;合理控制运输设备的资源消耗, 有效降低固定资产的折旧;减控机动车尾气排放, 制定排气标准;加强交通管制, 合理设计道路, 减少堵塞等。

4.2.2 绿色储存

绿色储存是指减少货物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以及人员的辐射侵蚀, 并且避免物品在储存环节的损耗而采取的策略体系。绿色储存要求在整个储存过程中运用先进的保质保鲜技术, 在无货损的同时消除污染, 尤其要防止有毒化学品、易燃易爆商品和放射性物质的泄漏和污染。

4.2.3 绿色装卸搬运

绿色装卸搬运是指为了减少装卸搬运环节产生的粉尘烟雾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主要包括:在货物集散场地, 减少泄漏和损坏, 杜绝烟雾、粉尘的污染;在货物集散地应安装防尘装置, 并制定相应的容度标准等等。

4.2.4 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包括:促进生产部门尽量简化包装, 使用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商品流通中尽量采用可循环利用的单元式包装, 实现流通部门自身经营活动包装的减量化;鼓励生产部门进行包装材料的回收与再利用等。

4.2.5 绿色流通加工

绿色流通加工可分两个方面:一是变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 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从而减少环境污染;二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 减少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

从两者包括的主要功能环节来看, 是一致的, 都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要素。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涉及的内容、方法、技术、手段都是各有差异的。

5 发展模式的对比

5.1 低碳物流的发展模式

5.1.1 减量化模式

物流活动的减量化模式可以从三方面来着手:首先, 尽量减少物流资源的投入, 实现低碳采购;其次, 尽量减少物流活动, 实现产业集群;最后, 减少物流成本, 实现低碳物流运作。

5.1.2 循环化模式

物流活动的循环化需最大限度地利用物流设施, 做到无害化运营, 以实现低碳物流系统“闭合式”的良性循环。物流活动的循环从构筑整个物流系统的角度出发, 在构建产成品实体分销体系的同时, 延伸至废旧物品、物资的回收再利用体系, 从而形成从“低碳采购———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回收———回收物料低碳再生产”的闭环式循环低碳物流模式[5]。

5.1.3 低碳化模式

物流活动的低碳化应尽量采用环保的、可重复再利用的低碳物资和环保的物流设备, 从而实现物流每个功能要素的低碳化。在物流活动中, 企业应积极开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及替代材料, 采用产品“前端”研发、“中端”控制和“末端”治理的模式;使用环保型、资源节约型运输工具;针对物流流程、环节以及各设施、设备的技术进行创新, 提高企业的运营能力和技术水平, 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的能耗和货损[6]。

5.2 绿色物流的发展模式

5.2.1 企业物流绿色化模式

企业物流绿色化模式, 是由企业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回收物流组成的一个闭环系统, 实现闭环系统中各阶段物流的绿色化。要实现企业物流绿色化模式, 企业应该加快技术创新, 推进物流功能要素的绿色化;运用信息技术, 推进物流组织工艺的绿色化;发展逆向物流, 完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树立品牌意识, 推行企业物流的环境标准认证。

5.2.2 区域物流绿色化模式

区域物流绿色化模式, 是指区域间各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及产品回收企业相互间的协同合作, 实现物流绿色化, 达到经济利益、社会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生态环境利益相统一的目标。

5.2.3 社会物流绿色化模式

社会物流绿色化模式是指社会经济系统内部的物流活动及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之间物流活动的绿色化。政府在推动社会物流绿色化模式的进程中担当主体, 因此, 政府应制定相关绿色标准, 建构企业物流绿色化的评价体系;完善政府各规划, 强化对企业物流行为的绿色监管;出台优惠政策, 鼓励企业物流的绿色化转型;优化产业布局, 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等。

从二者的发展模式来看, 低碳物流的发展模式与绿色物流的发展模式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有效的低碳物流可以推进绿色物流的发展, 绿色物流的顺利实施可以进一步完善低碳物流[7]。

摘要:论文通过对低碳物流和绿色物流的对比, 分别从产生背景、内涵、特征、主要功能环节、发展模式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找出了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提出了各自的发展方向及发展对策, 以加快我国低碳物流和绿色物流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低碳物流,绿色物流,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1]王佐.绿色物流的新基因[J].中国储运, 2012 (06) :101-102.

[2]徐旭.低碳物流的内涵、特征及发展模式[J].商业研究, 2011 (04) :183-187.

[3]许笑平.绿色物流的发展障碍与推进策略 (第1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149-173.

[4]范璐.低碳物流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 2011 (08) :46-51.

[5]李小娟.低碳经济时代我国低碳物流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 2013 (03) :5-6.

[6]郑泽华.关于发展低碳物流模式的探讨[J].中国商贸, 2010 (12) :141-142.

浅析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 篇4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物流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 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 改变能源结构, 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突出“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基础和内涵, 其实质在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创建清洁能源结构。

低碳经济影响低碳物流。“物流”就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之间的一系列流程, 包括运输、装卸、储存、搬运、包装、加工、配送等基本运行过程, 其中以交通运输环节最为突出。据统计, 在全世界的所有能源消耗中, 交通运输就占了四分之一的比例。这充分说明, 要推动低碳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就必须重点抓好交通运输行业的“低碳”运行。“物流”离不开交通运输, 因此, 必须加强“物流”整个流程的管理和控制, 实现“低碳物流”。

1“低碳物流”的内涵和特点

1.1 低碳物流的内涵

在我国发布的《物流术语》标准中, 物流的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多个方面和多道程序。“低碳物流”就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先进的操作技术, 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达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目的, 实现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低碳物流的特点

第一, 在整个物流系统中强调“低碳”运行。物流不论是作为企业, 还是面对整个运行流程, 都是一个大系统, 在这个系统内, 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一道程序、每一个环节, 都必须做到“低碳”运行。只有流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实现了低碳, 才能保证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行真正符合“低碳物流”的本质和内涵。

第二, 只有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才能实现低碳物流。物流的过程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配送等多个方面和多道程序。这些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技术的支撑和把握。小到相对简单的搬运, 大到比较复杂的运输, 都有相对应的技术保证。物流工作的从业者首先必须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技术, 而且, 在经济飞速发展和技术更新速度加快的形势下, 必须认真学习相关的技术知识, 掌握最先进的操作技术。有了新技术的保证, 才能实现真正的“低碳物流”。因此, 没有新技术的使用, 实现低碳物流就是一句空话。

第三, 推行“低碳物流”的目的在于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当前, 各行各业都得到了较快发展, 物流行业有其自身的企业特性, 也有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要。全世界都在重视、关注和发展“低碳经济”, 作为国民经济链条中的一个重要行业, 物流企业必须与时俱进, 改革创新。一方面, 要随着整个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要适应经济发展大环境变化的要求, 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 物流的各项流程都必须遵循“低碳经济”的原则和要求, 走节约型、环境型、效益型、和谐型的发展道路。

2 我国发展低碳物流的现状及问题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特别是因起步较晚、制度不完善, 我国在发展“低碳物流”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

2.1 相应的政策法规不健全, 制约了“低碳物流”的实施和发展

针对如何鼓励物流企业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减少污染等重点, 国家和政府在研究完善相关的激励和优惠政策方面还没有完全走入正轨, 往往出现内容不全、力度不够的情况。

2.2 人们对“低碳经济”的认识存在不足

一是物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 没有或较少享受到国家相关政策对“低碳物流”的支持和激励, 认为在短时间内, 不仅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反而会增加企业的物流成本。二是大部分消费者缺乏低碳意识, 他们在消费过程中随意性强, 不能通过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来影响和激励物流企业实施“低碳物流”。

2.3 物流设施落后, 物流运行效率低

由于起步晚, 各方面重视程度不高, 从总体来说, 物流行业的基础设施规模偏小, 分布不合理, 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 物流设施和装备的完好率低、利用率低, 导致物流运行效率低。而且, 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投入少的情况, 产生了恶性循环。

2.4 物流管理人才短缺, 低碳与物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有待加强

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分析, 掌握和精通现代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较少甚至稀缺, 从事物流技术研究的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屈指可数, 在节能降耗、防止污染方面, 很多物流企业都存在设备落后、技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影响和制约了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2.5 物流企业管理水平欠缺, 缺乏“低碳物流”的基础

受物流企业人才短缺、管理水平不高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物流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不高, 无法体现良好的效果。在方案设计、物流规划、物流策略与评价等更高层次的服务上还没有全面展开。

3 实现“低碳物流”的基本措施和途径

3.1 加强宣传, 提高人们支持和参与“低碳物流”的思想观念

在现实情况下, 人们对低碳经济、低碳物流还存在一些片面、肤浅的认识。必须重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体, 向社会公众宣传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不断普及低碳生活理念, 提高公民的低碳意识, 使人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推进低碳物流发展的工作中, 促进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要培养物流企业经营者的低碳经济理念, 统一思想, 承担社会责任, 使其在具体的物流活动中减少废气排放, 降低噪声污染, 达到节约能源, 保证效益的目的。

3.2 重视物流信息化建设, 为实现“低碳物流”打好基础

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在实施具体的物流程序过程中,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信息进行采集、分类、汇总、传递、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 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 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在整个物流系统内, 构建地区、行业、企业、社区之间以及多方面、多层次的信息平台, 实现物流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从而达到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的目的。

3.3 开发、推广和应用低碳新技术

发展是硬道理, 而“低碳”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必然选择。要实现低碳物流, 先进的、科学的低碳技术是最基本的保证, 必须不断地开发新技术, 加强推广和应用。国家已经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大力开发低碳技术, 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这是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目标, 也是物流企业实现“低碳物流”的根本目的和基本要求。因此, 物流企业必须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 以清洁发展为目标, 以科技进步为手段, 不断研发低碳新技术, 在物流领域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进一步推进“低碳物流”。

3.4 完善政策法规, 支持和激励物流企业推进“低碳物流”

在全球实现“低碳经济”的形势下, 我国制定和修订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出台了《循环经济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把法律法规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我国政府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也明确表示, 到2020年,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物流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 作为“低碳”、“环保”的关键领域, 切实抓好“低碳物流”的规划和实施。要结合现代物流的运行规律, 研究制定低碳物流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使低碳物流成为企业发展的自主力量。

3.5 开展绿色服务, 发展低碳物流

物流企业强调优质服务, 要求绿色服务, 就是在服务过程中始终做到节约资源, 开展无污、无害、无毒、保护环境的物流服务。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必须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结合企业发展实际, 大力开展绿色服务、环保服务。一方面, 做好服务流程中服务设计、服务产品、服务营销、服务耗材、服务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组织和策划工作, 以达到节约能源、节能减排的目的。另一方面, 加大废旧物流设施设备的循环利用力度,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碳排放。推广环保绿色包装, 避免过度包装, 减少一次性塑料包装材料的使用, 研发和推广其他环保包装材料。

参考文献

[1]王瑞军.低碳经济下的中国物流[J].中国市场, 2010, (5) .

[2]李燕红.低碳经济下物流企业发展前景初探[J].财经界, 2010, (9) .

[3]试论中国如何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带动低碳物流[J].中国集体经济, 2010, (3) .

智能低碳物流 篇5

1 低碳经济视角下低碳物流人才培育的现实困境

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各界逐渐意识到低碳物流发展的现实价值与意义。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低碳物流的支撑,培养具备低碳物流理论与实践的高素质专业物流人才是实现低碳物流的当务之急。目前,我国在低碳物流人才培育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1 政府重视不够,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政府对低碳物流人才培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低碳物流人才培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滞后、低碳物流理念和技术的宣传不到位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缺失等方面。一是我国在低碳物流发展方面起步较晚,低碳物流理论与技术仍比较落后,低碳物流人才严重短缺,这需要高水平的物流科研和教学人才作支撑,但政府在低碳物流人才培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重视不够,导致我国低碳物流人才培育的开展受阻。从物流人员的供需来看,职位供应量远大于求职者数量,物流行业人才紧缺。据统计,2016年6月份全国物流人才缺口近17万;二是政府对于低碳物流理念和技术的宣传不到位,倡导较少,物流企业及公众的低碳物流意识淡薄,对于如何在物流过程中节能减排不重视;三是我国在低碳物流方面的法律法规缺失。现阶段,我国物流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新成立的物流企业与日俱增,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问题比较严重,但我国政府在引导物流企业低碳化发展方面缺乏一些有效的激励政策与措施,还没有建立系统配套的法律体系。

1.2 教育理念陈旧,人才培育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大学的院系及学科设置由教育部统一管理,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专业未纳入到学科体系当中,一直处于缺失状态。各高校物流教育仍采用传统的“三段式”理论教学模式,教学理念陈旧,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重知识的系统性,忽视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课程和教材与生产、服务一线及低碳经济背景下低碳物流人才的需求严重脱节;基础课、理论课、专业实践课缺乏内在的有机衔接与灵活配合,且未能融入低碳物流知识的内容。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主要有三个渠道:大学教育、企业及社会培训。大学教育由高等院校培养具有专科、本科及研究生学历的物流专业人才;企业可根据公司发展需要制定物流人才培养方案,组织短期的物流专业知识培训;社会培训机构主要由一些行政部门、行业协会或者培训机构承担,包括认证培训、研讨培训和结业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高等院校物流专业设置过细、过专,知识体系不健全;物流专业教师不足,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物流实训设施缺乏,已有的软件难以满足实践教学要求,实践性课程形同虚设等;社会培训体系不健全,缺乏统一规范,培训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物流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工作难以形成全国统一的标准,认证质量得不到保障。这种状况加大了低碳物流人才培养的难度[1]

1.3 高校、企业及社会之间缺少深入合作

发展低碳经济是个全新的理念和发展模式,需要加强高校、企业及社会培训机构之间的深入合作。目前我国低碳物流人才的培养刚刚起步,尚未形成以低碳物流技术创新和知识型低碳物流人才为核心的低碳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大部分高等院校及社会培训机构在低碳物流人才培育方面都还处在摸索阶段,低碳物流人才培养的质量滞后于低碳经济背景下物流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加之企业需要实践操作能力强、能直接上岗的低碳物流人才,但是大部分高等院校培养的物流人才缺乏低碳意识,严重脱离市场和企业实际需求。因此,构建高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合作培养模式,整合校企教育资源,制定切合社会及企业实际需要的低碳物流人才培养方案,增强低碳物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才是低碳经济视角下低碳物流人才培育之重要课题。

2 低碳经济视角下低碳物流人才培育的路径

低碳物流是低碳经济背景下物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在低碳经济视角下探索低碳物流人才培育的路径,助推我国经济的发展,已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2.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政策法律保障

低碳物流人才的培育离不开政策、法律制度的保障,完善的低碳物流人才培育保障制度将会有力推动低碳物流的发展。低碳物流人才的培育必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宣传教育,建立健全的政策法律制度体系来引领低碳物流人才的培育,弥补相关法律法规不具体、缺乏约束性的不足。首先,政府要加强低碳物流人才培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采用长期专业教育和短期培训结合的方式,对低碳物流领域技术人才进行跟踪培养,加大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低碳物流专业技能,优化师资结构;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出国学习国外低碳物流先进理念与技术,拓宽教师知识面,提高师资水平;其次,政府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平台大力宣传低碳物流先进理念和技术,营造低碳氛围和社会环境,提高公众及物流企业的低碳物流意识,实施低碳经营模式,推动低碳物流人才的培养;最后,政府应加强引导,优化低碳物流人才培育的政策法制环境,激励低碳物流的发展及人才的培育。如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低碳物流的财政、税收支持,制定奖惩机制,如通过减免税费等措施对采用低碳物流技术的企业给予支持和鼓励;加大低碳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低碳物流人才的培育等。只有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具备完善的低碳物流人才培育的政策制度,才能真正健全我国低碳物流人才培育管理体系。

2.2 创新教育理念,健全低碳物流人才培育机制

在低碳经济的大趋势下,低碳物流人才的培育需要高等院校、企业及社会培训机构形成合力,创新教育理念,健全低碳物流人才培育机制。首先,高等院校应吸收国外先进的低碳物流教育经验,使物流教育主动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在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中融入低碳理念,建立多元化的低碳物流课程体系,完善低碳物流管理人才专业课程架构,加强低碳物流实训场地的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创造条件使学生到物流企业参观实习,增强其实践操作能力;其次,企业应根据低碳物流发展变化和需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岗前和在职培训,用低碳理念设计物流师证考核内容,使低碳物流人才的培养常态化[2];再次,建立和完善物流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健全社会培训机构低碳物流人才培训体系。为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针对广泛的低碳物流发展的需求,应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及高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物流学历教育与物流人才的职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便有效地满足物流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完善物流从业人员的终身教育。

2.3 构建高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低碳物流人才培育模式

人才是低碳物流的推动主体。由于我国物流人才和低碳人才的教育起步较晚,物流人才的培养以高校为主,物流企业反映缺乏合适的物流人才[3]。为促进低碳经济背景下低碳物流产业的发展,我们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低碳物流的成功经验,加强高校、企业及社会的深入合作,构建高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低碳物流人才培育模式,实现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多层次培养。各高校可成立低碳研究所,或设立“低碳研究与教育中心”,申报低碳物流类的科研项目,加强低碳经济或低碳物流领域的研究,负责为政府培育规划型低碳物流人才,为企业输送管理型、技能型及复合型低碳物流人才,为各种类型的教育机构输送研究型低碳物流人才;企业为低碳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训提供实践基地和实际需求;社会认证机构针对物流从业人员进行普及低碳物流理论和提高低碳物流操作技能的在职教育,并对培养效果进行鉴定且提供证明[1]。三部门形成合力,发挥优势,有针对性地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金英,石美遐.四位一体的低碳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物流教育,2010(8).

[2]王洪.国外发展低碳物流的成功经验与启示[J].物流技术,2014,33(12).

智能低碳物流 篇6

一、低碳经济与物流

1、低碳经济的含义。

所谓低碳经济, 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 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 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 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 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 提高能源利用效益, 发展新兴工业, 建设生态文明。

2、我国物流业能源消耗情况分析。

物流业是能源消耗较大的产业, 在低碳经济中占有特殊的位置, 从表1可以看出, 物流业的能源消耗量在逐年上升, 比重也增加, 而能耗成本已经占据了物流企业总成本的40%, 甚至80%的比重。从表2可以看出, 物流业的煤油、汽油、柴油的消耗量占全国消耗量的比重最大, 煤油占90.85%, 汽油占50.07%, 柴油占54.39%, 这些都是高碳能源消耗。因此要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就要降低物流业的能耗, 发展低碳物流。

3、低碳物流的含义。

低碳物流的含义可以这样来理解:一是如何减少物流领域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二是怎样通过优化的方式来运作物流系统。低碳物流首先表现为一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 是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 通过先进的物流技术和面向环境管理的理念, 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控制、管理和实施, 使其对环境的影响减到最小。它一方面注重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净化物流环境, 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4、目前我国物流业的“低碳”发展现状。

一是当前物流业在低碳问题上仍处于呼吁阶段。物流业界的低碳探索仍然比较有限, 在低碳问题上仍处于呼吁阶段。国内大部分企业对“低碳”的意识比较淡薄, 对于低碳的探索尚未形成成熟的体系。在相关政策措施出台之前, 更多的机构或企业都还在观望。但可以确定的是, 中国政府一定会认真实施减排任务, 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二是“低碳”理念的人才队伍的建设尚未开启。国内的物流企业, 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较低, 缺乏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未考虑“低碳”的观点。三是物流企业各自为政, 造成物流能力的浪费。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大部分都是利用自己的物流设备为自己服务, 这样就造成了车辆装载率低、设施利用率低、重复建设等问题。

单位:万吨标准煤

数据来源: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8, 中国统计年鉴2008

数据来源: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8, 中国统计年鉴2008

二、我国发展低碳物流的措施

1、发展低碳物流, 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

目前, 我国还没有与碳排放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法律规定, 发展低碳物流需要健全行业相关法律规范和标准制度体系, 大力培育低碳物流相关技术与产业, 组织落实物流业专项行动计划。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 从国家、地方、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等各方面, 发挥政策的组合功能、组合效应, 支持和引导企业、社会, 大力发展经济、大力发展低碳工业, 促进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 政府的相关部门要考虑量化每个企业的碳排放量, 如将碳排放量以成本的方式加到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只有把碳排放作为物流企业生产的一种成本, 企业才会重视这个问题, 才有动力去推动降低碳的排放, 企业会看到减少碳排放量, 成本降低了。

2、采用环保低碳型物流设备, 推动废旧物流设施设备的循环利用。

低碳环保型物流设备一方面表现在其在制造过程中是低碳环保的, 比如采用了更清洁的生产方式, 或者产品设计更加紧凑, 减少了原材料的耗用量。另一方面表现在客户使用物流设备的过程中更加低碳环保。低碳环保型物流设备的选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其一, 对物流过程中最常用的设备———“叉车”进行更新换代, 可用混合动力叉车替换内燃叉车。据悉, 丰田叉车已研制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内燃式混合动力叉车———HYBRID, 2009年12月日本开始销售这种叉车, 这种叉车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燃料的耗用量只有同等柴油叉车的50%。其二, 要减少运输工具的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量, 可从这几个方面考虑:第一, 用标准较高的重型专用车代替目前普遍使用载重在5吨左右中型物流车, 这样, 油耗将会降低20%~30%。第二, 汽车运输以柴油车代替汽油车。柴油车比汽油车更省油更低碳,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营运车辆是以汽油为主的, 而不是柴油, 但相同吨位的车, 用柴油比用汽油要节约得多, 柴油机的能源消耗仅为汽油机的45%~60%,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比汽油机大约低30%~35%。

3、优化运输线路, 减少运输里程, 降低碳排放。

通过仿真模拟软件, 从运输里程、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源消耗等方面优化运输线路。如:中远物流正在应用一套供应链优化软件, 该系统通过计算机仿真模型, 评估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源耗用、运输里程等方面对运输线路进行优化。同时, 该系统还包括燃油种类的选择和用量确定, 系统还可以记录在运输、仓储等每一段物流活动所产生的碳排放数据。

4、物流企业反过来引导客户关注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物流作为派生需求, 通常是根据客户要求, 提供客户满意的服务。事实上, 物流企业也可以适度超前, 反过来引导客户关注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包括行业标准的建设方面、企业在为客户的方案的设计等具体运作模式中以及企业的投资决策中考虑“低碳”因素的加入, 尽量多地考虑低碳效应。

三、结论

低碳经济的兴起将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 极大的改变人类生产与生活。这场变革对物流企业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物流企业必须认真审视低碳物流的价值, 积极与企业自身实际需要相结合, 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这是增强企业竞争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力的保障, 从而为参与全球物流业竞争打下良好基础。通过政府、企业的不断努力, 低碳经济条件下的物流产业转型才能够实现产业生产力与生态生产力的和值效应, 从而彻底告别不可持续的高碳经济发展时代, 企业也一定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转, 程国全, 冯爱兰.物流系统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2]蒋元涛.国际物流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8.

[3]华晓峰.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0, (7) .

[4]张智.物流企业必须积极应对低碳经济[J].经营管理者.2010, (5) .

[5]戴定一.物流与低碳经济.中国物流与采购[J].2008, (21) .

智能低碳物流 篇7

一、树立正确的低碳经济理念

意识决定人的行为, 所以只有人们首先意识到低碳物流的重要性, 人们才能主动的朝着低碳物流的方向前进。政府要加大低碳物流的宣传, 要通过这种方式将低碳物流的理念传输到所有人, 要让企业深刻的意识到低碳物流对企业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其次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应不断的研究和学习低碳理念, 要深刻的去理解低碳理念只有企业内部所有员工都深刻的意识到低碳物流对于企业自身以及生存环境的影响, 才能真正做到低碳物流。只有企业树立了正确的意识, 才能主动的针对企业目前的状态进行积极的研究、改善和创新。由此物流企业才能最大化的做到低碳物流。

二、物流运输工作中的具体策略

在实际的物流运输工作中, 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来实现运输的低碳经济效益。如开展多式联运、采取共同配送的运输模式、发展先进的运输方式以及提高运输设备的性能等等, 其具体的措施方法如下所示:

1. 开展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可以针对不同的运输方式做到扬长避短, 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目前众多的运输方式中, 公路运输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最大的, 而水运和空运仅次于公路运输, 铁路是相对碳排放量最小的。而企业就可以根据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以及碳排放量采取多式联运, 由此降低碳排放量, 达到自己企业经济的增长。

2. 采取共同配送的方式。

所谓的共同配送就是指几个企业联合起来寻找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承担运输过程。共同配送可以大大的降低运输量, 并有效的降低重复运输, 降低空载率, 由此可以降低运输的次数从而降低碳排放。从经济角度来说, 共同配送也可以节省企业自身的运输投资。

3. 发展先进运输方式。

甩挂运输可以有效的提高运输过程的效率以及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降低车辆空驶以及无效运输等情况由此大大的降低了碳的排放量。除了甩挂运输方式以外, 滚装运输、集装箱运输都是目前相对先进的运输方式。这些运输方式都可以有效的降低碳排放并增大运输效率, 对于环境以及企业自身都有很好的影响。另外, 企业可以通过采取BP碳排放计算器的方式来对车辆的碳排放进行控制和指导, 从而实现车辆的低碳排放, 达到低碳环保效益。

4. 针对运输设备进行有效改进。

目前运输设备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原因在于运输设备需要依靠煤、炭、石油等能源来维持动力, 所以我们应从动力的角度来进行改进。企业应采用一些无污染的能源运输设备, 由此可以降低运输设备的碳排放量。就目前来说, 汽油和柴油发动机油耗大、碳排放量高, 而电动发动机是目前较好的运输设备, 基本解决了碳排放的问题。

三、企业内部管理和建设方面的策略

物流运输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管理模式对于实现低碳型物流运输也是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的, 只有企业在低碳经济理念下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条例与管理办法, 并加强企业内部的低碳效益建设, 才能使企业在正确的管理与领导下实现更大的低碳经济效益。笔者以为, 企业的内部管理与建设可以从下述两方面来制定策略方案:

1. 提高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水平。

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 社会发展已经逐渐向着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 对于物流运输企业来讲, 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能够使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更新的行业信息, 并且也有利于企业对员工进行全面的管理。这就能够使企业根据所掌握的信息情况, 合理制定管理经营方案, 以减少一些无谓的成本和能源消耗, 从而实现低碳经济的目的。

2. 提高驾驶员的基本素质和技能。

对于物流运输企业来讲, 驾驶员是企业最主要的员工组成部分, 所有的运输设备都是需要驾驶员来操控的, 而驾驶员也是对车辆情况最了解的人员, 在日常工作中, 若驾驶员能树立良好的低碳意识, 按照标准正确的驾驶技术来操控车辆, 就能够很大程度的降低排放量。而当前很多司机具有多个不良的驾驶习惯, 这不但会造成无谓的能源消耗和大量的气体排放, 也不利于车辆的安全行驶。为此, 必须要加强对车辆驾驶员的管理与培训, 不断提高其基本素质与业务技能水平, 督促其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在日常工作中做到节能减排。

四、政府应做好的低碳环保工作策略

低碳物流运输的发展并非仅仅只是运输企业自身的工作, 更是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工作。为此, 政府必须也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促进和帮助物流企业实现低碳环保的发展模式。如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强有关低碳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无边界的物流模式, 促使运输网络的综合化发展。另外, 还应当加大对低碳物流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 促使低碳物流技术体系的形成, 加大低碳环保理念的宣传力度, 提倡运输物流企业使用绿色包装, 并给予绿色包装企业一些优惠政策, 以促使更多的运输物流企业采用绿色包装, 从而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低碳环保效益。

五、结语

总之, 在当前社会生态环境恶化严重的形势下, 物流运输企业若能基于低碳经济的理念实现企业经营改革, 打造低碳环保企业形象, 那么必将为环境的生态保护做出巨大贡献, 同时也将带来良好的社会影响, 促使更多企业做出低碳环保的改革行为, 从而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我们就应当从企业内部与政府等多方面来制定策略采取措施, 不断完善企业的运输模式, 开展多式联运, 提高运输效率, 实现低碳物流。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在低碳经济理念下, 如何实现低碳物流运输策略的问题。文章从树立低碳理念、制定运输策略、企业内部管理政策、政府作用等几方面来详细探讨了具体的低碳物流运输策略方案与措施方法。

关键词:低碳,经济理念,物流运输,策略方法

参考文献

[1]彭艳丽.浅论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发展[J].中国外资, 2011 (08) [1]彭艳丽.浅论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发展[J].中国外资, 2011 (08)

上一篇:实验教改下一篇:综合应用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