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时代的智能物流

2024-11-03

物联网时代的智能物流(精选9篇)

物联网时代的智能物流 篇1

摘要:本文从中国物流的现状出发, 引出了智能物流的概念, 介绍了智能物流的主要支撑技术, 包括:自动识别技术、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然后分析了物联网技术与智能物流的关系, 详细介绍了智能物流对现有快递行业、传统零售业, 以及电子商务的影响。

关键词:智能物流,物联网,电子商务,零售业

阿里巴巴CEO马云, 在建设初期曾提出, 电子商务有三个关键环节, 即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如今, 阿里巴巴、淘宝等牢牢掌控着信息流, 而资金流也由阿里金融和支付宝完美解决了。那曾表示绝不做物流的马云, 会放弃这个扼住了电子商务咽喉的物流吗?果不其然, 在2011年, 阿里巴巴宣布将斥资200亿元到300亿元逐步在全国建设起一个立体式的仓储网络结构。并提出:“希望10年之后, 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 人们只要在网上下单, 最多8小时就能送到家”, 这便是智能物流的一个生动写照。

1 我国物流现状

从成立于1993年的第一家民营快递公司“快克达”发展至2012年的快递行业收入达831亿元, 中国的物流行业发展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并且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 物流行业的前景, 依旧潜力巨大。但物流行业的快速扩张, 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如:依旧以传统技术为依托, 技术含量低;第三方物流分散, 服务、管理水平差;物流基础设施差, 增值服务基本没有。尤其是物联网的出现, 正引领着中国物流行业的一场深刻变革的到来。“物物皆相连”, 当任何物品都能与互联网相连接, 直接进行信息通信, 能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后, 中国智能物流将迎来大发展的时代, 物流行业将更加智能化、层次化、社会化。

2 浅析智能物流

那什么是智能物流呢?智能物流, 又名“智慧物流”, 是基于互联网、物联网, 通过集成自动识别技术、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技术, 让物流系统能够拥有人的“智慧”, 拥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它拥有5个特性, 即智能化、一体化、层次化、柔性化和社会化[1]。智能物流会更加以客户为中心,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 智能物流的主要支撑技术

3.1 自动识别技术

自动识别技术是通过特定的识别装置, 自动获取被识别物体的相关信息, 让后台进行分析和操作的一种数据采集数据。主要有条码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智能卡识别技术、光字符识别技术[2]。

3.2 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仓库是数据的存储地点, 它支持大量的复杂数据的分析处理, 同时可以多用户同时运行。而数据挖掘能够从大量的、无规律的、随机的、有噪声的数据中, 挖掘有价值的数据。

3.3 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就是模仿人的智能, 让智能机器能够做出与人类智能相似的反应, 来代替人类的工作。目前主要的方法有神经网络、进化计算和粒度计算。

4 物联网与智能物流的关系分析

4.1 物联网为智能物流提供了技术支持

物联网, 就是能通过在物品上添加无线射频标签, 把它和互联网连接起来, 实现物物相连。其中, 它的主要技术有: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RFID) 、电子产品编码 (EPC) 、二维码识读设备、红外感应器等[3]。这正是实现智能物流的关键。

RFID是从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不需要接触就能自动识别物品的技术。当工作人员把目标物品的唯一标识 (EPC) 存储到RFID的标签上时, 客户就可以随时随地地读取到该物品的各种信息:如:名称、产地、类别等。就能实现对物品的定位、跟踪与监控。当物联网完全运用到物流产业中时, 物流产业将走向高端化, 智能物流便形成了。而二维码识读设备现在日趋成熟, 红外感应器的广泛运用必将推动智能物流的迅猛发展。

4.2 智能物流为物联网提供了实现可能

众所周知, 技术的进步动力源于商业的需求, 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使这种需求扩大, 二者是根与源、支与流的关系。智能物流可以把物联网技术商业化, 并且迅速取得效益, 这也必将推动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与成熟。

如今, 传统的物流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正迫切需要一种更加“智慧”的物流出现。而智能物流的建设又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其中最大的瓶颈就是技术, 物联网正是顺应了这种需求。智能物流必将为物联网带来源源不断的资金流与高新技术人才。

5 智能物流的影响

5.1 对现有快递行业的影响

众所周知, 每到网购高发期, 如圣诞、元旦、春节、“双十一”等, 由于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和交通工具没有相应增加, 现有资源无法满足洪水般的包裹的运送要求, 导致包裹延迟到达十几天, 是常有的事情。而且因为快递行业的迅速扩张, 政策法规还不健全, 往往管理混乱,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智能物流。智能物流对比现有物流, 优势在于: (1) 规范可控, 智能物流依靠智能化技术, 可以对车辆和货物进行监控和分析, 并且结合EDI等技术实现信息流的规范化, 从而整合现有资源, 实现对市场的有力监管[4]; (2) 智能, 通过对所监控数据的分析、对比, 可以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快速的响应; (3) 方便快捷, 资源的整合使得物流的流转速度更加快捷, 大大提高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降低了人力成本, 能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实现供应链的智能化和一体化。

5.2 智能物流对零售商的影响

根据调查显示, 在沃尔玛货架上的中国产品居然比中国市场上的同一产品还要便宜。究其原因, 是我国的商品配送费太高。沃尔玛实施统一采购, 统一分配的原则, 建立了自有的全球卫星通讯网络、配送中心, 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成本。反观我国, 物流行业没有统一的物流制度、物流系统, 从供货商到零售商, 其中隐形的物流费用全部转嫁给消费者, 对此, 建立智能物流迫在眉睫。智能物流能够降低人力成本, 不断优化库存管理, 智能调度运输系统, 实时响应客户要求。同时它的主要技术RFID (射频识别) , 能够根据实际的库存变动和跟踪单品的营业额, 及时通知零售商补货, 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减少仓储成本。

5.3 智能物流对电子商务的影响

作为电子商务的三个环节之一, 物流一直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粥多僧少”一直是我国物流业的真实写照。2012年, 申通、中通、圆通和韵达四家快递公司承担了我国57亿包裹的80%[5]。但物流基础设施和设备严重落后, 以及快递人员的不足将越来越抑制快递行业的发展, 同时也制约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上消费者, 抱怨“快递”变“慢递”, 快递员才是顾客的上帝, 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快递行业的困境。然而, 物流建设是一个庞大且回报缓慢的过程, 不少电子商务企业想自创物流, 但都无疾而终, 如:“淘宝大仓”, 但这并不影响各大电子商务企业的热情, 建设智能物流越来越成为电商企业、网购者的呼声。

6 结语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能够充分体现物联网的核心价值体系, 智能化、一体化、层次化、柔性化和社会化是它的主要特征。虽然, 目前智能物流还只是一个设想, 但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自动识别技术、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技术的成熟, 它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成为电子商务的一个核心竞争力。但作为物流信息化发展的下一站, 它的发展也面临诸多的威胁和挑战。只有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同合作与推动, 为智能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才能促进它健康、向上、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胥军.智能物流将推动零售行业跨越式发展[J].信息与电脑, 2011 (03) .

[2]赵立权.智能物流及其支撑技术[J].情报杂志, 2005 (12) .

物联网时代的智能物流 篇2

一、物联网简介

1、物联网基本概念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将各种物体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网络。按照国际电信联盟的定义,物联网是一种通过各种信息标示和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将物体连接成网,以进行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最终实现物体的实时、智能化管理的网络。

2、物联网的原理和结构

(1)原理部分

储物体信息的标识,由相应阅读器读取其中信息并通过无线网络将即时信息发送到后台信息处理系统,而各大信息系统可互联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从而达到对物品实施跟踪、监控等智能化管理的目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电信网等实现物体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具体来说,物联网的工作包括三个过程:

1)物体的标识和识别。目前受到普遍好评的识别技术是射频识别技术,即RFID技术。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RFID基本由三部分组成:标签,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阅读器,读取(有时还可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

2)信息的传输过程。信息的传输可分为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两种。在物联网中,数据从采设备到后台处理中心的传输过程中这两种传输方式都将涉及。物体的标识信息被采集设备读取的过程、信息从各采集设备传输到物联网主干网等过程都是无线传输;物联网主干网是指的通信网,包括Internet、电信网以及各企业网等,它是典型的有线传输,主要负责信息处理中心与外部设备间的通信。

3)后台中心的智能化处理。后台中心主要对前端采集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汇集、转换、分析以及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进行信息的适配和事件的触发。由于从末梢节点获取大量的原始数据,并且这些原始数据对于用户来说只有经过转换、筛选、分析处理后才有实际价值,后台中心就承担了该项工作,同时后台中心还要根据具体的服务内容分门别类的整理这些数据,并根据用户触发的事件进行相应的响应。

(2)物联网结构

物联网结构体系包括3层:信息采集层、网络传输层、应用处理层。

信息采集层是实现对物体的感知和信息的采集。利用RFID等技术对物体动静属性进行标志;利用传感技术,实时监测其周边环境的变化。网络传输层主要实现采集信息的传输和各设备

物联网时代的智能物流 篇3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化;物业管理;模型

物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智能化商品和智能建筑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例如我们现在使用的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我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由此现代人们提出了智能化建筑的建设,例如智能医院、智能校园等。而智能化的建筑就需要智能化的物业管理,同时智能化物业管理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结合了多种学科、多种新技术,是现代物业发展的方向。下文我们将对智能化物业管理模型的建立进行分析。

1.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门,它采用二维码识别设备、射频识别装置、红外线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一定的约定协议,将物联网和任何五篇连接在一起就能够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换,实现智能化网络系统对物品的识别、定位、监控以及管理等操作的一种现代化信息网络。通常情况下我们称之为“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物联网的产生获得了巨大的市场,并得打迅速发展,现在物联网技术已经普及到各个领域。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得到很大的改观,目前我国在大力推进三网融合技术,人们的生活追求也朝着智能化、个性化、健康舒适、安全方便的方向发展。因此,在物联网时代下智能化的物业管理受到人们的欢迎。

物联网在现代被看作是互联网的拓展,物联网兼具互联网的特征、识别和通信特征以及智能化特征。互联额昂特征表现在对需要联网的物实现了互联互通的网络系统;识别通信特征表现在被纳入物联网的“物”具备自动哈斯别和进行物物通信的功能;智能化特征表现在网络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控制。

2.现代城市小区的物业管理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在逐渐增多,随之城市的住房建筑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列的花园小区住宅以及别墅住宅等。为了保证小区住宅各项工作和事件的顺利进行需要对这些住宅小区进行管理,由此便成立了而一些物业管理公司。在目前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物业公司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在每个住宅小区中都有其自己的物业管理公司,但是这些公司的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导致小区管理的不合理化。另外,住宅小区中由于保安人员偏少和保安措施不到位,给小区的安全管理带来威胁,市场会出现偷盗或公共设施损坏现象。而有些住宅小区随配置了较多的保安人员,但是这些保安人员的年龄偏大、工资待遇差,很难留住人。若是针对城市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涉及一套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只需聘用较少的人员便能够完成小区内的物业管理工作,同时还实现了对小区情况的实时监控,不但减少了小区误了管理的人力投入还提高了小区物业管理的智能性和安全性。智能化物业管理系统不但给物业公司带来很大的方便,还解决了物业公司扩大物业范围而缺乏人力的问题。因此,在物联网时代下,针对小区的物业管理采用智能化的管理模式给人们带来很大的便利和效益。

3.智能化物业管理模型的建立

3.1智能化物业管理模型的提出

纵观现代的物业管理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在物联网时代下,热门的生活正向智能化发展,因此针对物业管理需要设计一套智能化的管理系统,来对小区物业进行规范化的噶努力。这里我们通过分析目前小区物业管理的现状,此智能化管理模型由一个中央控制室控制,因此,还需要建立一个中央控制室来实现物业的智能化管理。

此模型的建立主要以小区业主身份和物业车辆的识别、小区环境的监控、安全监控以及与无助家庭只能终端设备为基础。此智能化管理模型使用了Wi-Fi、2G/3G 网络,以保证系统数据的顺利传输。

3.2智能化物业管理模型中的分系统

此智能化物业管理模型是由多个分系统组成,其分系统共分为四层,分别是应用层、平台服务器、网络层和感知层。首先,该网络系统通过感知层设备识别人脸、图像、温度等数据,然后将读取的数据通过网络层传输给平台服务器,平台服务器接收到信息后将数据进行储存,同时将需要传输到应用层的传输至应用层的设备上。下面我们将具体分析此智能物业管理模型的各分系统。

3.2.1业主识别系统模型

此智能化系统中设计业主识别系统是为了小区安全而设计的一个分系统,要实现业主识别功能需要在小区出入通道口装设识别感应器,以对每位进入下去的业主进行面部图像扫描,待图像扫描完成后将图像信息传输至应用平台上,并与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比对,并将相关信息传输至相关工作人员,若是小区内发生其他异常情况是,还可以将小区出入的人员情况一一调出进行排查,实现小区的防盗。

3.2.2车辆识别系统模型

此分系统主要是为了方便小区的车辆管理,车辆识别的实现是通过安装图像识别器和车牌感应器来是实现,通过识别设备的扫面将信息传输至数据库进行比对,然后对车辆作出判断,并将判断结果传输至工作人员,这样便于小区内车辆的管理,同时还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纠纷。此外,通过车辆识别能够组织非法车辆进入小区,为小区的安全提供保障。

3.2.3小区环境监控识别系统模型

针对此分系统模型在建立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此监控系统需要监控小区内的物体、声音、温度、数量等数据,因此对于传感器设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过此感应器设备能够监控到小区内的仪器情况并及时将相关信息送至业主的智能终端,向业主提供天气情况和企业异常情况。此外,为了保证小区休闲区域活动器材的完好,也需啊哟设置监控设备进行实时监控。

3.2.4防盗监控系统模型

针对小区安全问题,该系统设置了人脸识别系统,此系统除了房子外来非法人员进入小区,若是有人向通过攀爬建设物进入小区,此时还尅在高层建筑物上装置感应器,通过此设备判断是否有外来人员进入小区。这些系统除了具有识别功能外还能够对数据进行储存,方便日后的数据查询。

4.结束语

随着智能楼宇的提出,各项新技术将对现代建设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建筑物业管理中对小区物业的保安、环境监控以及各项物业管理工作产生很大的作用。本文针对此技术的应用建立的智能化的物业管理模型。通过此智能化管理模型的应用,在提高物业公司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减少了物业公司人力的投入,增加了物业公司的经济效益。 [科]

【参考文献】

[1]雒亚宁.物联网技术与智能家居远程控制系统设计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3):66.

[2]程建钧.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物业管理系统的设计[J].硅谷,2012(06).

物联网与智能物流 篇4

物联网概念是怎样兴起的

物联网的概念最初来自“传感网”, 是作为重大IT技术提出来的。1999年, 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 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2003年, 美国《技术评论》杂志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到了2005年, 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 (WSIS) 上, 国际电信联盟 (ITU) 发布了《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一文, 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射频识别技术 (RFID) 、传感器技术将是其中的关键技术。

可以说相当长的一个时期, 物联网的概念还只是在技术界受到关注, 情况的变化出现在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2009年初, 在奥巴马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的一次会议上, 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 并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从此物联网的概念进入了国家的战略层, 发达国家也纷纷效仿, 提出相应的战略对策。

随即物联网概念也在中国升温。2009年8月, 温家宝总理在江苏无锡访问微纳传感器研发中心时指出: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 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 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 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温总理的这段讲话表明物联网进入了我国最高决策层的视野, 也被称为是“引爆”了中国物联网的标志性事件。2010年物联网进入了人代会的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的“物联网元年”开始了。

物联网时代的“智能”应该是基于网络的, 或者说是依托“基于网络的集中式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的。

物联网概念的基本要点

关于物联网的概念已经有很多的解释, 也有很多的争论。目前对物联网的关注, IT界比较热情, 因为有专家估计, 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 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 将达到30:1, 因此IT产业对物联网寄予厚望。

物流的应用驱动可以概括为“物联网促进物流智能化”。这里包含三个基本要点:一是如何部署更加广泛、及时、准确的信息采集技术, 如射频识别 (RFID) 、各类传感器、地理定位系统、视频采集系统等;二是如何把这些信息实现互联互通, 既满足专用的要求, 也能实现方便的开放和共享;三是信息如何管理、加工、应用, 解决各种现实问题, 把虚拟世界的信息转化到实体世界的应用中来, 也就是进入到IBM称之为“智慧地球”的时代。在物流领域看来, 物联网只是技术手段, 目标是物流的智能化。

在发展物联网的进程中会存在许许多多的困难, 从我从事的物流信息化和RFID的工作经历来看, 在采集信息、互联互通、智能应用三个环节中, 各有其主要矛盾。在采集信息的环节中, 一般认为技术标准和投资成本是主要矛盾, 这方面技术界有较多的发言权, 也是目前讨论最多的部分。但是从应用角度来看, 成本和标准在特定的应用目标面前可能都不是问题。在互联互通的环节中碰到的矛盾是具有挑战性的, 我称之为“开放性的整合”, 即在信息的整合中既要满足开放性要求, 是各种信息很方便、成本很低地互联互通, 又要满足安全性要求, 这样才能用于商务、管理、控制, 也就是要解决好专网与公网的关系。物联网必须身兼二职, 作为公网具有交换信息, 互联互通的职能, 开放、低成本、便利为方向;作为专网是为特定功能服务的, 要安全, 要固化管理职能, 要体现所有者的目标。处理开放性和安全性之间的矛盾, 在以往的互联网应用实践中已经有过许多探索, 大体上会涉及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但是物联网的引入, 提高了问题的复杂性, 主要是冲击了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的边界。

至于说到智能应用环节, 情况更为复杂, 难度更大, 并因为在三个环节中处在核心的位置, 应用的部署和发展会直接影响到采集信息技术、互联互通的解决方案的发展轨迹。所以有必要单独加以说明, 这样有利于把应用研究放在驱动力的位置上来, 有利于改变目前产业界的旁观态度, 把物联网的发展战略实实在在地推进起来。

什么是物联网时代的智能

从应用入手, 就要先说清“智能”应用究竟是什么。我研究了“智慧地球”始作俑者IBM的一份报告“智慧供应链”。该报告说明了供应链的智慧需求是如何引出来的。

金融危机中, IBM在对全球400余位供应链高管的调查中发现:对供应链压力最大的因素是成本控制、可视化、客户需求变化、风险控制和全球化等五项, 但由于环境越来越复杂, 变化越来越快, 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 高管们原来供应链设计时所遵循的原则如“高效、需求驱动、整合优化”等已经不够用了, 还必须添加“智能”的要求, 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但是IBM的报告就此打住了, 并没有清晰地点出来这里的“智能”在今天的环境下究竟意味着什么?与我们以往理解的“智能”有什么差异吗?

我以前写过一篇涉及“智能”的文章, 曾形象地定义过这样一个公式:智能=信息化+自动化。现在来看有些惭愧了, 因为它还不足以说明“智能”的新发展。物联网时代的“智能”应该是基于网络的, 或者说是依托“基于网络的集中式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的。这里有必要强调“集中”的特点, 因为智能的网络也称为“神经网”, 可分为功能简单的“末梢”、功能复杂的“中枢”和连接两端的网络三部分。末梢相当于传感器、R F I D等采集信息的网络, “中枢”相当于集中式数据处理和服务的中心, 把采集的信息经过复杂的深加工, 再反馈到系统的各部分, 作出协调、优化的应对措施, 这是基于网络的智能发展趋势。这样的智能不同于“傻瓜相机”式的独立智能解决方案, 而一定要基于网络和集中的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 (以下简称数据中心) 。这应该是物联网时代的智能化最重要的特征。

物联网带来的智能物流

如果确认了数据中心是物联网时代智能的主要特征, 那么“智能物流”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物流的数据中心的发展历史了。研究物流领域的数据中心建设问题依然要遵循物流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一是如何做大, 二是如何做专。所谓做大, 主要指横向整合, 实现同类资源集约化, 例如利用信息网络整合分散的货主和车辆进行优化匹配、多式联运平台整合各种运输方式、物流枢纽和物流园区对各种资源的整合和有效管理等等;所谓做专是指纵向整合, 按专业化类别进行物流流程的信息采集, 深加工后使流程得以整合、优化。两类数据中心都是整合数据的“平台”, 但前者提供的是物流中的标准化服务, 如仓储、运输、货代、快递等;后者提供的是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 如汽车供应链、家电供应链、服装供应链等的整体解决方案。

实际上在我们的现实中已经有很多的数据中心了, 把它们作为物联网时代智能化的萌芽, 去发现、总结, 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最终还是要把推广应用物联网时代的智能物流落实为促进各种数据中心的建设。现在的数据中心已经很多了, 有服务于企业内部的, 有服务于地区或行业的, 有服务于全国的, 还有服务于国际之间的。现在是到了把数据中心作为一个新的经济主体来研究的时候了, 从经济主体的脚色来看, 不管哪一类数据中心, 核心问题是商业模式, 也就是整合信息靠行政还是靠服务?由此决定了功能定位、市场定位、流程设计、技术方案等等一系列问题。可以断言的是, 物流能否智能化, 就看物流数据中心的体系建设是否成功。

智能物流的机遇与挑战

数据中心作为物联网时代智能化的主要特征, 也是未来网络经济社会的一个创新的经济主体, 必然凝聚了各种矛盾, 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使得只习惯于传统理念和管理方式的我们产生迷惘或失误。

——数据中心是实体企业还是虚拟企业, 按行业管理还是按属地管理?要有准入制度吗?企业登记管理还有效吗?

——数据中心是信息技术服务商, 还是内容服务商、通讯运营商、咨询服务商、物流商?传统的行业分类还有效吗?

——数据中心提供的是商业服务还是公共、公益服务?如何确定收费的合理性?商业服务和公共服务之间有界限吗?

——数据中心如何保证客户信息安全, 能否承担因安全问题带来的客户损失?我们原来的安全观念和技术还适用吗?

这只是信手拈来的几个疑问, 已经可以看出网络时代的冲击有多大了, 甚至可以说正在冲击所有已经定型的格局和边界。物联网时代对于生产、商贸、物流、行政监管、公共服务、百姓生活等等方方面面的影响更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只是已经有许多人论及, 就不再重复了。总之, 把物联网称之为一个新时代是不为过的。

这样大的一个时代变革正在悄悄地来临, 机遇和挑战并存。现在围绕物联网的讨论还以务虚为主, 一旦涉及到数据中心的建设就会务实起来, 此文就是要提醒大家这样一个视角。

物联网的信息化控制与智能物流 篇5

在现代科技力量的引领与支持下, 以互联网、物联网、计算机、数据库、云计算为代表的前沿信息技术已经为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和管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物联网技术对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信息时代下获取处理信息资源将成为技术和商业领域的核心事务, 推进信息化借助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更好的量化控制, 以信息的流转和分析来代替对物质和能量的依赖, 即以虚拟的信息化方式来替换实体物质的运动和发展, 具有几方面重要特征。

1. 1 可以提高效率和精度

具体依靠物联网传感技术, 如无线射频 ( RFID) 、电子产品标签 ( EPC) 、二维码 ( QR Code) 等技术进行获取、监测传感信息, 经过数据“存储 - 分析”处理模式的加工, 如云存储、数据库、普适计算等技术和系统来处理那些反映具体事物状态并相匹配的信息资源, 这种方式之所以高效和精准, 是因为信息存储的容量大 ( 依托数据库) 、计算速度快 ( 云处理) , 可以有效降低人工成本, 物联网技术的介入“使物流配送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其建设的目标就是以利用高新科技手段实现‘智能物流’为核心, 大大加快货物在物流过程中的流通速度, 减少人工操作失误, 降低管理成本, 达到全局资源利用最大化”。而实体物质的存储或仓储则需要占据大量的物理空间, 而且在转运和移动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物料的损耗或丢失。信息化的存储、传输方式将会有效地避免空间浪费和资源流失损耗等问题, 通过集中建立的计算机网络和硬件系统, 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即可处理海量的信息资源, 更加节能环保, 对物品的管理控制也会更加准确有效, 虚拟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可以对现实物理世界实现高效、精确、低碳式的控制。

1. 2 便于实现智能分析与量化控制

基于海量的传感及检测数据, 通过设定相应的技术参量与控制指标, 对数据进行分类、比对并进一步到反馈控制, 通过数值分析的优化与完善实际的事物状况, 把握并控制其发展动态进一步调整到预期, 从而实现信息化的控制目标, 即从客观实在中获取信息并通过虚拟信息化分析处理, 最后再进行反馈调节。同时信息化控制的价值和意义并不局限在对过去及目前状态的把握, 更可以根据大量的记录信息资源进一步推断未来可能的发展态势, 如在物联网技术中强大的“存储 - 计算”处理技术的支撑下, 在设定特定的行为或操作动作 ( 如点击、评论) 中, 根据相应的数据统计分析来评估各参量的概率及发展趋势, 而可以对事物发展有敏感和预见性的分析, 提前做好准备, 如电子商务平台根据客户的行为习惯推荐的商品或服务。而在物联网技术体系下, 传感器对于数据的收集和监测会是最基础的处理环节, 是量化控制的前提, 这些是在“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系统能准确地采集物流信息, 包括运输车辆信息、运输商品信息、库存信息等。”尤其在交通系统中, 信息控制平台依托路况数据可以提供更为便捷的出行体验, 满足人们日常的出行需求, 有效合理地控制车流, 而在智慧城市的交通网络控制中“智能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可以将整个城市内的车辆和道路信息实时收集起来, 并通过信息中心动态地计算出最优的交通指挥方案和车行路线。”这些都是对信息的获取与分析之后实现的, 如目前的智能公交、“滴滴打车”等终端应用, 使得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营服务更加优质、便利和精确。

2 智能物流

智能物流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重要应用。以信息化角度来探讨物流行业及相关技术将具有全新的启发。

首先从含义上来讲, “智能物流就是物流的智能化, 它是在现代物流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物联网、计算机、自动控制和智能决策等技术, 由自动化设备和信息化系统独立完成物流作业环节, 实现可靠、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的发展目标。”现代物流要求精确、高效、快速, 而在供应链中信息化的物流体系的建构将会依托计算机、传感器、数据库、云处理等核心技术来实现, 恰恰在此需求中, 物联网技术为智能物流的实现搭建了良好的技术平台, 并在商业应用中提供重要的实践基础。

物联网技术下的智能物流具有对应的控制要点, 如李忠成认为“‘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包含三个基本要点: 一是如何部署更加广泛、及时、准确的信息采集技术; 二是如何把这些信息实现互联互通, 既满足专用的要求, 也能实现方便的开放和共享; 三是信息如何管理、加工、应用, 解决各种现实问题, 把虚拟世界的信息转化到实体世界的应用中来, 也就是进入到IBM称之为‘智慧地球’的时代。”因此信息的收集、开放和处理是将信息流与物流两者紧密集合在一起的关键。物流与电子商务, 两者是最典型的平台应用的代表, 将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紧密结合的应用领域, 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如线上交易与线下操作, 更是未来商业模式依托技术支持的最好应用领域和范式, 通过物联网技术将虚拟平台和实体平台结合起来, 并进一步依托信息和数据的形式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流下的物流, 发挥着重要作用。虚拟的信息或数据的价值将通过实体的流动而得到充分的体现。然而“在物流领域看来, 物联网只是技术手段, 目标是物流的智能化。”相较于传统的物流方式智能物流可以实现更加精确高效的预判、评估与分析, 在自主控制上体现了信息系统的重要作用, 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精度, 结合信息化技术对物流领域进行智能化改造, 为升级传统物流行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与商业配套。简单而言“智慧物流是基于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基础上, 利用先进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流通和信息管理技术, 完成包括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等多项基本活动”。

在具体的控制过程中, 从物品采集收录、订单制定、编码信息、运输流转、派发签收等几个重要的业务环节中实现了信息化管控的目的, 大大优于传统物流方式。“物联网技术的优势就是扩容了传统条形码的信息存储量, 加快了信息存储速度, 能够让物流商品的信息传递更加迅速, 能够通过网络自动跟踪每一件货物的去向, 方便了物流仓储和配送的监督和管理, 这项新的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所关注。”实际运行的全过程将伴随着信息流和物质流, 信息与物流在传输环节上实现了融合与统一, 而“物流的业务流程很复杂且同时运行着多种数据流, 包括信息 流、商流、资金流 和物流等。”具有很强的融合性, 更在信息化控制下实现了精确地量化分析与预测, 时效性更好可以即时性地进行监测数据和指标来间接地把握物品的位置、数量等属性信息的状况, 通过反馈机制进行及时必要的干预与控制。另外, 智能化物流将会更加明显地体现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的智能化信息预判和数据分析, 基于大数据分析及智能化的信息“存储—计算”技术的支持来监测物品流动的状况并有效地预判可能的状况, 相应地启动应急处理机制或系统, 实现智能化自主式的信息分析、控制、预测, 控制和操作的核心则在于程序、算法、函数的编写和权限设定, 经过严格、高效地执行。总之, 物联网技术为物流业的改造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平台及技术支持。

3 结 论

物联网技术为实现智能化信息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通过传感设备收集获取信息和数据资源, 经过传输到后台的存储—计算系统中进行加工处理, 得到相应的运算结果, 反馈到应用领域中进行高效、精确的量化控制。整个处理过程及核心要素都是对信息的掌控, 信息化过程将对虚拟实在进行反映和控制, 在具体应用中依靠海量的监测数据和特定的参量设定可以对事物状态进行良好的把握和分析, 进一步而言可以在这些信息资源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 如发展模式和规律, 进而可以推断事物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在实现智能物流的具体运行过程中不难发现未来将会以信息流带动物流的发展, 信息化控制与预测皆是以信息化为构建核心, 物联网技术下智能物流将在设计理念、技术手段和商业模式上对传统物流行业带来重大冲击, 并为全新一代物流管控系统带来重要启示。

摘要:物联网技术是以信息为核心要素, 并对感知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 最终反馈到实践应用中的技术体系。信息化控制反映了物联网技术的重要特征, 可以实现精确地量化控制、评估与预测。通过信息和数据来把握、控制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过程是实现智慧物流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信息,控制,智能物流

参考文献

[1]陈丰照, 姜代红.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配送系统设计与实现[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11, 28 (8) :19-21.

[2]李建颖.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物流中的应用[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2, 34 (12) :31-32.

[3]王永康.物联网在物流业中的应用分析[J].技术与市场, 2011, 18 (7) :428-429.

[4]杨志华.物联网技术及其在智能物流中的应用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 2012, 19 (2) :18-20.

[5][6]李忠成.智能仓储物联网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1, 20 (7) :11-15.

[6]曾新勇.基于物联网实现智慧物流[J].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1, 24 (5) :46-48.

[7]高连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物流管理系统的构建[J].物流技术, 2012, 31 (12) :124-125.

物联网时代的智能物流 篇6

关键词:物联网,物流,RFID,GPS,GPRS

0 引言

商品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网络购物习惯的不断养成,使得市场范围更加宽广、商品数量迅速增长、物流的需求量猛增,对物流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物流业发展的相对滞后成了制约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物流业的全面、智能化的发展非常迫切。物联网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各种前端技术不断成熟,并开始大量应用。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系统的使用,使得企业能够对当前货物的库存[1]、运输状态等信息有着直观的了解,能更好的掌控企业资源的变化;用户也能方便的以各种直观方式查询到货物的实时信息,增加了对物流企业的信赖程度。

1 物流系统现状分析

当前物流行业绝大部分采用人工与计算机系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日常运转。物流企业在收到订单后,通过人工分拣后,扫描物流单条码,非网络下单的订单,还需录入起点、终点、收件人等必要信息后,在物流系统数据库中形成物流记录。安排运输路线后,由各级中转站进行中转运输[2],中转过程中,仍然需要人工单件扫描每件货物的物流单条码,形成中转信息后,更新数据库。基于此流程,客户能够查询跟踪到每件货物的收货时间,出发时间,中转位置和时间,以及到达派送时间。

随着网络购物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物流业的人性化需求更加明显,很多客户希望得到更加详尽的货物路线信息以及能够实时查看货物的当前位置,有些客户出于成本考虑,也希望得到特殊货物的运输服务。因此,运用物联网技术,提升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和客户体验势在必行[3],同时还需研究通过技术手段的应用来优化工作流程以提高物流企业的工作效率。

2 系统设计方案

2.1 总体设计

在传统物流业的基础上,将最新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物流系统,使物流企业的操作流程更加简化、高效,使用户的体验更加丰富,更加人性化,并支持特殊货物的特殊运送服务,这是当前物流发展的一个趋势和新的需求。系统总体架构模型如图1所示。

2.2 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总体可分为五大模块,分别为物流信息管理模块、车载终端模块、服务器数据中心模块、用户查询模块和特殊货物运输模块,如图2所示。

2.2.1 货物入库/出库管理

每个或者每组货物在入库过程中,通过对物流单据的条形码扫描,将物流编号及货物的其他信息(货物名称、数量、起点、终点等)写入电子标签,然后粘贴在物流单据或货物上,此电子标签上的数据即与货物的信息保持一致,传统的物流单据将作为辅助手段[5,6,7]。

货物在上车,或中转站换车,以及最终终点出库过程中,即可使用射频读卡器,批量或单独读取电子标签上的信息,完成配车、中转换车、最终出库及后续配送工作。此过程可使用大功率读卡器实现远距离的货物识别,甚至整车货物识别,代替传统物流中人工查找货物的低效率工作。

2.2.2 车载端信息收集与传递

车载设备主要包括GPRS和GPS模块,首先通过GPS模块获取当前的GPS信息(经度、纬度、高度等),将这些信息按照约定的协议传递到GPRS模块中,然后通过GPRS模块把经纬度信息与该车辆的编号等信息组合成数据包,按照与数据中心约定的时间间隔(此时间间隔可以设定,时间的长短会影响货物运输线路图的精细程度),以短消息的形式发送到服务器端的GPRS模块,数据中心接收到信息后存入数据库。

2.2.3 数据中心管理

服务器端数据中心接收到GPRS传来的信息以后,将信息汇总,按照数据库表的结构,存入数据库中,更新内容包括车辆信息、货物信息、经纬度、时间、配送状态等信息。物流企业以及各个终端站点均可以通过Web方式,以网站的形式查询当前货物及车辆的各类详细信息。

2.2.4 用户实时查询

与传统物流查询系统类似,用户通过物流企业网站,输入物流编号,即可查询到该批货物的实时位置、历史轨迹等信息,还也可以将该信息发送到指定手机上。

与当前物流查询系统不同的是,货物运输轨迹的图形显示会更加详细和精确,每间隔固定时间(建议30分钟,可以调整)货物的位置信息就会变化,让用户非常直观的了解到货物运输的状态,增加对物流企业的信任程度。更特别的,系统的VIP用户登录后,通过点击“查看货物最新实时位置”,服务器端会通过物流编号,查找到当前货物所属配送车辆编号,然后通过GPRS模块向该车辆发出查询请求,车载端的GPRS模块会将当前的GPS信息立即返回系统,达到实时查询的目的。

2.2.5 特殊货物运输

对于货物运送过程中,有特殊环境要求的,可以采用特殊货物运送车辆,此类车辆搭载的车载端设备将集成各类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货物接收时,设置各传感器报警阈值,并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GPRS实时发送回服务器端,进行后续处理。

2.3 关键技术研究

2.3.1 射频模块方案

系统设计中选用的射频模块,包含贴片类的电子标签和不同功率的射频读卡器设备。货物在中转集散地时,通过发射功率较大的读卡器可以对货物进行批量处理,免去人工单独扫描的复杂工作。而在起点收货入库和终点配送出库时,可以使用发射功率较小的读卡器对货物进行单独扫描处理。

2.3.2 服务器数据获取及存储

数据存储模块建议采用My SQL数据库,其体积小、速度快、成本低,并且开源。My SQL数据库通过一个高度优化的类库实现SQL函数库,通常在查询初始化后不再有任何内存分配,没有内存漏洞[7,8,9,10]。另外,My SQL可以工作在不同的平台上,支持C、C++、Java、Perl、PHP、Python和TCL API。

2.3.3 网站地图显示方案

物流系统为了降低开发难度和节约成本,可以结合GPS获取的空间位置信息,在Google Maps API上做二次开发。Google Maps API是Google为开发者提供的Maps编程API。它允许开发者在不必建立自己的地图服务器的情况下,将Google Maps地图数据嵌入到网站之中,从而实现嵌入Google Maps的地图服务应用,并借助Google Maps的地图数据为用户提供位置服务[5,6,7,8,9,10,11,12,13,14]。

3.4嵌入式微处理器选择

车载模块中的嵌入式微处理器是整个模块的核心,系统中射频模块、GPS模块、GPRS模块以及各类传感器模块都是在其基础上进行扩展的,在各模块与服务器端的交互方面至关重要。通过实验证明,基于ARM架构的SAMSUNG公司的S3C2410处理器拥有MMU,可以运行标准的ARM-LINUX内核,具有丰富的可扩展性,能够完成模块所需的功能,因此根据性价比选择性能相当或高于S3C2410的处理器,即可胜任车载模块的所有功能需求。

3 结束语

物联网时代的智能物流 篇7

(1) 利用互联网网络, 开创智能物流网络

智能物流网络基于互联网, 产生的一种聚合型创新系统, 使得网络建设超越了行业间的限制, 应用范围不断普及, 人们能方便地利用互联网或者互联网手机客户端, 方便快捷地查询产品, 与产品的智能检测联系在一起, 从而普及到人们生活中。

(2) 利用RFID技术, 促使供应链与生产融合并实现智能化

当前, 物流业主要感知手段是GPS技术和RFID, 今后互联网技术必将朝向蓝牙技术和传感技术等方向发展, 同时普遍应用到现代物流领域中, 为现代物流业提供多种感知与操作手段。然而, 当前, 我国物流现状是, 看重物流双方的价格成本, 没有考虑使用互联网技术对供应链成本的优化, 相比传统运输, 极大降低了成本。一旦互联网技术中的传感技术与RFID技术得到普遍使用, 将使物与物之间的连通性更为顺畅, 为采购系统和生产系统等搭建智能平台。随着我国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及技术应用的普遍, 智能生产和供应将实现融合, 简化了工序, 拓宽了流程, 形成智能企业。

2 物联网技术下的智能物流发展

(1) 国内电子商务物流状况

10年以B2C和C2C为代表的我国网上零售市场交易有上升趋势, 事实上, 国内电子商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还需重视到物流短板。第三方物流要花费较大的成本, 服务水准千差万别, 严重阻碍了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国内电子商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一些物流公司在制度体制和资金等方面面临严重发展障碍, 阻碍了国内物流行业的整发展。不仅成本高昂, 此外, 第三方物流服务水平偏低, 如货物不能及时交货和对板, 快递员服务态度差, 无形中影响了电子商务的信用度, 除了成本高之外, 第三方物流整体服务水平低。

(2) 物流电子商务影响传统商业经济结构

①减少了经销商等中间环节, 拓宽物流内涵和外延。电子商务在发展下, 消费者和产品制作者间的距离进一步缩短, 物流电子商务在发展的同时, 促使配送中心功能多样, 货物配送以外的环节, 如技术服务、产品与调试等有关客户的意见反馈, 当前已经进入到农业部和商务部推行的农业和商超市对接模式中, 使农户和菜市场、超市之间直接对接, 精简了中间繁杂的环节, 保障了农民的高收入, 要求物流公司高高质量的仓储、配送和管理, 把众多中间经销的内容融入到物流公司中。

②诚信系统在物流电子商务发展是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对智能物流运营而言, 物流电子商务是表现形式之一, 诚信系统在很长一段时间将阻碍诚信系统。产品生产流通行业和个人消费都是物流企业的潜在客户, 我国个人消费诚信系统并不完善, 还有提升的空间, 结合文章中电子商务的相关发展可知, 政府调控, 认证物流车辆, 监控物流交易清算中心;物流服务在信息技术下, 实时监控运输车辆和物流仓储;社会公众监督和用户监督, 加速了诚信系统的建设, 保障了物流电子商务运行的安全有效。

③供应链外包促使产品设计制造业更专业, 对产业结构调整有益。物流电子商务具有便利性和完善性等特征, 物流电子商务系统的完善和便利, 使许多有技术优势的中小企业将一些外包, 如物流销售和原材料的采购等承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 使用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对产品进行研发和创新, 以提升企业在国内的综合竞争力。

④轻资产公司和个体从业者大量出现, 应引起政府工商、税务的监管的重视。轻资产公司指的是, 把销售渠道和终端消费作为核心竞争力, 外包重资产的非核心业务部门, 如生产部门和物流部门, 核心业务利润最大化, 商品价值转化简洁化, 出现的大量网商便是这种表现形式。个体网商和轻资产公司的发展, 不仅促使经济繁盛, 而且缓解了就业压力。此外, 加剧了工商和税务管理管理的不便性, 仅仅依靠社会监督和网商自律远远不够, 无法保障互联网安全高效运行, 其中, 行政和法律手段的使用很有必要, 如工商执照和网商实名制等, 需要政府面对实际。

⑤快递业发展迅速, 使智能物流职能多样, 吸引了众多人才。快递业是智能物流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把产品制造到商品流通两个价值链放到最后一站。快递业具有高度信息化的特征, 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快递人员的队伍已经超过150万, 主要分布在环渤海经济圈、珠江和长江三角洲, 如北京、广州和上海等地。电子商务和物流电子商务在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一些业务如经融服务、原材料采购等开始向物流公司转移, 进一步提升了该行业的薪资待遇, 统计数据显示, 北京地区的快递员人均月收入在3500元左右, 比同时期大学毕业生收入要高, 使得许多高新技术人才涌向这个行业。

(3) 城市物流配送业务飞速发展产生的问题

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下, 人们对这种门到门的服务尤为依赖, 产品质量和体积具有很大随意性, 也就要求快速的时间, 单件产品过于包装, 使商品物流成本不断增加。许多快递人员在城市中长时间流动, 严重影响了城市的交通安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物流服务差距不断拉大, 消费水平低, 电子商务滞后, 薪酬较低, 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 差距显得非常突出, 不利于物品的流通, 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结语

当前, 物流技术正推动物流业的改变, 在互联网理念的指引下, 技术攀升, 政策扶持, 相信将来互联网技术为我国物流业带来的发展将十分巨大, 中国物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专家预测中可知, 未来互联网物流将朝向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物联网下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 篇8

1.1 物联网及其技术

物联网的概念最先由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主要的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的结合来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这些主要的信息设备有:全球的定位系统、射频识别装置、红外线遥感技术、以及激光扫射装备等。目前比较常用的主要物联网技术有:EPC技术以及RFID技术等。EPC技术就是电子产品代码技术, 其主要的作用就是降低供应链的成本以及提高物流供应链管理的水平, 作为一种编码系统, 在物流中的主要应用就是在商品标签的时候加上这样的编码就可以将与其连接的动态数据进行识别, 从而确定产品的状态。RFID技术适合用于比较灵活化、自动化的简单却实用并且易于操作的技术, 不仅可以支持可读模式, 还支持读写的工作模式。其主要的组成部分包括标签、读写器以及天线等。

1.2 智能物流供应链

对物流供应链进行管理主要的围绕企业核心展开, 主要管理的内容包括各种信息流、资金流以及物流等。对供应链进行管理可以有效的驱动企业的采购、销售、生产以及财务信息等活动。目前的物流供应链主要面临的问题包括成本控制、供应链的可视性、用户需求的增加、全球化以及风险的管理等。供应链目前无法满足与成本的波动同步的需求。并且在供应链的可持续性、与用户的亲密程度等方面都做得不够好, 使得目前的物流企业在成本方面逐渐的上升。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可以很好的实现物流管理的的自动化和便捷化。智能化的物流供应链的管理可以更好的降低物流在仓储上面的成本, 实现在物流的时候主动的获取信息, 并且在货物运输的途中实现对其主动的监控。主动的分析相关的物流信息, 让储集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实现货物和物流的跟踪和管理, 最终实现信息流和物流的同步。

2 物联网与物流管理的关系

将物联网应用在物流的管理上, 一方面, 体现了物联网应用于万物, 实现人类和物理、信息技术的融合。高科技的物流管理技术和体系, 提高了物流的管理效率, 加快了业务的传输运送、方便了业务供应商和收货商, 增强了企业的服务态度和素质, 提升了企业的外在形象加深了企业与客户的联系, 有利于方便企业与客户的合作。物联网为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提供了高科技的管理技术, 强化了物流管理体系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扩大了物流的服务市场和服务范围。另一方面, 物流企业利用物联网对物流进行管理, 既是物联网在现代化的一种应用。其可以检验物联网在业务应用上的可行性, 是检验物联网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物流管理采用物联网进行物流管理, 是对物联网技术和物联网应用于万物的运作的支持。第三, 物联网与物流管理的合作, 相辅相成, 实现两者智能化。综合地说, 就是物联网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科技高智能平台实现了物物相连, 物流的管理更为便捷, 提高了物流管理的效率和服务素质、拓宽了物流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物流管理利用物联网操作支持物联网技术和运作, 实现了三网合一的运作。

3 物联网对智能化的物流供应链的影响

物联网的技术为物流的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可以实现物流产生的更大和更专业化。还可以实现同类资源的集约化, 并且实现各种横向的整合。更专业主要体现在对物流的信息进行采集的时候, 通过深加工, 实现商品的流程整合和优化。而物联网对于智能化的物流供应链的管理主要的影响体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实现信息的同步化和共享

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供应链中的物品的同步跟踪, 并且同时向所有与该商品有关的人传输所需要的实时信息和数据, 不仅可以降低信息失真出现的概率, 还可以实现快速的信息传输。物联网技术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实现其对信息的及时准确的预测, 并且最大程度的降低物流企业供应链的库存成本和水平。

3.2 优化企业的物流供应链的管理水平

通过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转换, 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可以将物流供应链的过程更加的优化, 并且使得整个的物流供应链之间的管理更加的高效, 同时降低人工工作中出现错误的概率, 物流供应链的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和监控就可以更加的优化。

3.3 实现网络无缝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更多的顾客愿意选择物流公司进行购物。而个性化多样的客户就需要物流企业加快对其进行反应的速度, 保证加工和生产过程的敏捷和快速。但是随之而来的是, 物流企业的成本增加。通过智能化的供应链的管理, 可以提高企业对其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的控制力度。帮助企业再次的确定其对物资进行采购的路线、方法和计划, 在降低仓库存储成本的同时, 实现再造物流供应链的管理流程。

3.4 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

通过利用EPC技术, 将每一个物品进行标签, 在标签中加入可以对其进行跟踪的动态数据。这样就可以让任何一位与该物品相关的人员利用信息系统进行产品信息的实施追踪, 了解产品的成分、制造的过程和使用的说明等。通过对物联网技术下的信息和价值链进行管理就可以实现物流供应链的可视化。

4 物联网对智能物流供应链的作用

针对物流企业的特点, 物联网可以实现企业的所有相关的供应链从产品的产生供应商到客户全方位的动态化的管理。

通过将物联网的技术应用于整个的物流企业的所有供应链中, 就可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将物流网运用与物流供应链的管理过程中具有很独到的作用, 具体贯彻到每一个环节的作用有:

4.1 生产环节

通过在生产过程中运用物联网技术, 可以对生产过程中的所有零部件以及i半成品、成品等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和辨别, 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用人工的方式来鉴别的成本, 还额可以有效的提高其鉴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4.2 运输环节

通过物联网技术将所有运输的货物和车辆贴上在EPC作用下的信息技术标签, 并且在运输的路线上面安装一些可以对信息进行接受和转发的设备和技术, 这样就可以对货物的运输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控和跟踪, 了解货物的具体位置和信息。

4.3 仓储环节

通过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货物物流的仓储环节, 不仅一方面可以实现对活存管理的信息化以及自动化, 将存货的盘点技术实现由以前的人工盘点, 变换成目前的以物联网技术为依托的自动化的盘点。还可以实现对库房的存货情况机械能准确和及时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与企业的内部需求情况进行对比, 以此来做出及时的补货和其他的决策, 避免无效库存的产生。

5 结语

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下, 物流供应链的管理可以更加的高效和便捷, 并且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实现其可视化和无缝化, 有效的减低物流信息的失真。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

摘要:在物联网的带动和各种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下, 目前的物流供应链的管理实现了更加的智能化。本文主要的分析了物联网的主要概念及其技术, 并且将其对智能化的物流供应链的影响也进行了分析, 从而确定了物联网在智能化物流供应链中的主要作用。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

参考文献

[1]高昆, 马林艺, 王丽.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应急管理平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01) .

[2]左斌, 姚瑶.物联网在物流产业中的推广障碍、影响与策略[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0 (09) .

[3]刘小泾.物联网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新工具[J].商业时代, 2010 (25) .

物联网时代的智能物流 篇9

1月6日, 出现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英特尔首席执行官科再奇展示了一款可穿戴相机Nixie。这款可穿戴四旋翼无人机看起来很酷, 由斯坦福大学研究员设计完成, 是世界上第一款可穿戴无人机, Nixie折叠后变成了腕带被戴在手腕上, 然后又展开后变成一架四旋翼无人机, 在现场的大笼子内飞行、拍摄照片或视频, 它被称为“可以航拍的自拍神器”, 这其实是英特尔在去年CES上的举办穿戴设备挑战大赛中的冠军产品。

科再奇亲自演示了英特尔实感 (Real Sense) 摄像头在机器人、无人机上的应用。这些都是英特尔在感知计算、可穿戴领域等的一系列新进展, 包括产品、解决方案及合作计划。显然, 在错失移动浪潮之后, 英特尔正不遗余力地为下一个技术浪潮下注, 即传统制造业巨头正在通过“触网”开始跨界融合的时代, 这标志着智能物联时代的真正到来。

科再奇宣布了一系列与制造巨头们的合作, 包括与运动眼镜品牌Oakley在可穿戴领域以及与惠普在3D打印上的合作。

在CES展上, 智能穿戴设备、无人驾驶技术、可监控和改善睡眠品质的App、可侦测幼儿营养摄取量的联网奶瓶以及可分析比较挥杆动作和专业选手之间差别的高尔夫侦测器、智慧服饰、联网烟雾侦测器等等令人眼花缭乱的产品背后是科技巨头们在智能物联网时代的追逐。

埃森哲咨询公司通信、媒体与技术部总经理约翰·卡兰认为, CES2015最大的看点在于物联网。“通过全球网络物联网使得智能产品之间, 甚至产品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物联网的市场已经打开了。”他说。

跨界联姻

三星电子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尹富根在CES展上指出, “物联网并不是关于‘物’的网络, 它的关注点是人。每个人都是其技术领域的中心,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习惯的变化, 物联网将不断适应并作出改变。”根据尹富根提出的三星技术支持物联网的时间表, 到2017年, 所有三星电视将成为物联网设备, 五年内所有三星硬件设备均将支持物联网, 这将加速物联网设备在市场上的普及率。“人”是物联网数据挖掘的中心。

美国消费电子协会首席经济师杜布拉瓦克则指出, 开发者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实体空间中发生的事变得数字化, 然后再反馈到实体空间。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可穿戴数字健康产品首当其冲成为本届大会主角之一, 智能健身设备已经由监测简单的健身数据发展为监测用户的综合健康状况。通过可穿戴设备追踪健身状况的理念开始普及, 人们试图通过可穿戴设备追踪病患数据。有预测认为, 到2018年该市场规模将增长3倍。

在CES展上, 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家庭传感器和相应的软件此起彼伏。此外, 在医疗保健领域, 越来越多的临床应用新产品诸如可以收集患者葡萄糖水平、心率和体温等数据的设备开始出现。

从去年开始, CES变成了另类车展。今年, 除了人与物之间对话外, 车与物对话成为了CES的热点。

英特尔、谷歌、华为、爱立信等科技、通讯大佬都开始进军车联网。展会上, 奥迪、宝马、奔驰、通用、福特、丰田在内超过10家知名汽车厂商, 纷纷推出最新的互联网概念、自动驾驶概念汽车、即互联互通的车载信息系统以及电池燃料技术。而三星、LG等消费电子厂商则将各自的智能操控系统从家电产品延伸至了汽车。

与此同时, 主流汽车厂商无一例外地开始关注无人驾驶汽车。福特首席技术官及全球产品主管拉吉·奈尔表示, 在未来5年, 一些汽车厂商将推出无需人为干预的全自动汽车。奈尔表示, 福特的无人驾驶汽车计划会逐步推进, 最初的关注重点在于“高分辨率的地图以及对传感器能适应的环境”。

消费电子厂商也想染指这个领域。LG电子首席技术官斯科特·安表示, LG正在努力开发多种方式, 将手机、平板电脑和可穿戴计算设备无缝地连接至汽车;而松下则宣布为福特开发了新款的Sync 3系统提供服务;美国运营商AT&T则在CES上宣布, 已经与三星签约, 三星将成为互联汽车开发实验室Drive Studio的赞助商和技术合作伙伴。

显然, 消费电子厂商与汽车巨头的联姻越来越多, 这种跨界融合的趋势日趋明显。比如, 现代汽车展示了其和Android Wear智能手表的整合;而宝马则将展示能自动泊车的车型, 用户可以通过一款智能手表应用来发出自动泊车的指令。

智能对话

无人驾驶、智能穿戴这些产品向人们展示了智能物联网的美好世界。那些出现在CES展上的CEO在激情澎湃的演讲中描述了这样的场景:当你开车回到家, 车库门自动开启、客厅的照明和暖气自动打开、厨房里的烤箱也开始预热。在智慧家庭里, 汽车、电器和所有其他装置都有侦测器和网络连接, 可自行思考和行动。即设备之间不再需要一个控制端来操作, 而是在装置与装置之间、装置与人之间实现直接的对话, 从以手机为中心的星形结构发展到互联互通的网状结构。

现代推出的智能手表APP通过蓝牙连接汽车, 让用户可以像电影中的特工一样从远处启动汽车。这款APP将汽车与智能手表结合, 使用户无论是开、锁车门还是开启或停止引擎, 只需轻敲手表即可完成。并且, 无论用户所处何处, 只要有Wi-Fi或是手机信号就可以从多方面控制汽车。

在这种情况下, 谁会成为智能对话的控制器成为了重点。芯片厂商跃跃欲试。

芯片巨头高通在CES上披露了自己的物联网计划。

高通总裁德雷克·阿伯勒在CES上表示, 高通向全球超过30个国家推出了15款物联网设备, 涉及数字眼镜、儿童跟踪器、智能手表等多个产品。未来高通将通过智能手机作为支点, 拓展车联网、医疗、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德雷克·阿伯勒认为, 物联网虽然潜力巨大, 但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

能够进行物物之间的智能对话未来将成为任何产品的标配。哪怕是一辆自行车或者一个钮扣也会成为一个数据记录仪, 比如CES展上最新推出的Connected Cycle智能自行车踏板内置了GPS模块和运动传感器, 用户通过手机应用即可追踪其所在的位置, 同时还可以获得速度、行走距离、海拔等运动数据。

那么, 当设备都成为人类各种数据的记录仪之后, 如何进行数据挖掘将成为关键。

“移动健康行业的转变和气象预报行业很相似, 最终会通过复杂的计算模型进行各种预测, ”Life Q的创办人及计算生物学家黎安·科拉迪说, “随着各类可穿戴设备的涌现, 有越来越多的数据可供收集, 通过专业的分析, 人们就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得出各种结论。”

据悉, 2014年, 健身追踪器和健康类设备的销量超过7000万。该类设备在2015年的销量将为6800万。不过, 由这些设备收集的数据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分析和利用。“可穿戴技术未来的重点不在可穿戴设备本身。”科拉迪说道, “如同气象预报行业, 传统的气象观测设备仍然在使用中, 但是, 该行业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对数据的分析和使用上。”

据其介绍, Life Q公司就是通过自己的计算生物学模型分析那些通过可穿戴设备收集的数据, 对用户未来的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和预测。

“如果设备仅仅只是告诉你, 你的睡眠非常糟糕, 这些对你而言毫无用处, 你已经知道自己没有睡好。”科拉迪说道, “但是, 如果能够给出导致睡眠质量不佳的原因, 比如吃太多了、喝了什么东西或者是锻炼不充分, 那么这种建议就非常有价值了。这样, 用户可以据此调整自己的习惯, 以便改善睡眠质量。”

智能穿戴设备的未来并不只是简单的记录仪, 更重要的是能够提供健康解决方案, 在某种程度上, 充当着“私人医生”的角色, 这也是健康设备厂商转型的方向。

健身与健康追踪器制造商Jaw-bone正在向这个方向前进, 其推出的全新Up3腕带不仅通过心率来追踪睡眠质量, 而且还对这些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 进而为用户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帮助他们改善睡眠质量及整体健康状况。

上一篇:实践教学交通管理下一篇:洪水预报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