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特征

2024-07-06

体能特征(精选10篇)

体能特征 篇1

在现代竞技体育训练中, 运动员的体能占据了核心地位, 且与动员的体能结构主要包括三方面, 分别是形态、机能与素质[1]。近几年, 伴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与进步, 越来越多的激烈对抗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新的要求, 在与其它国家的对比中, 我国运动员的体能存在非常大的差别, 需要积极提高。因此, 加强对体育运动员体能的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运动员专项体能的基本特征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 在竞技体育群体之中, 占据核心地位与主导地位的便是运动员的体能。从传统训练理论出发, 运动员的专项体能没有得到重视, 过分重视运动素质, 缺乏对运动体能的认识, 没有全面性的对运动员的体能进行分析与探究。在这种发展局面下, 运动员的体能只能局限在运动素质上。从某种角度分析, 所谓运动员的专项体能主要与专项运动、专项训练有着密切的关联, 是运动员圆满完成任务所具备的特殊体能要求[2]。在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过程之中, 运动员专项体能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分别是:更快、更强、更大, 另外, 对于运动员机体与外界环境的有机结合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所以, 运动员专项体能内容主要包括了运动员机体自身的内部体能以及与外界环境相互结合的体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 具备高度专项性

在整个竞技运动之中运动员的体能是以无氧供给或者有氧供给的方式存在的, 通常情况下在当前竞技技能的现状下, 人体在极限运动转台所表现的能力属于机能能力, 运动员体能的获得也是通过专项手段长久训练所得。而专项训练主要是指在不同的训练方式下获得体能训练, 这是保证运动技能水平的一个重要特征。另外, 适应性反映条件下所形成的专项特异性主要表现在运动素质以及心理因素上, 很多运动员在完成肌肉活动的时候需要用意志力进行完成。

1.2 具备时间局限性

从时间角度分析, 体能是具有的, 运动员体能时间上所表现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是运动员体能的获得过程, 这个过程是人的机体对外部刺激的一种生理反应, 并且整个生理反应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不稳定的;另外一种的相对稳定的。急性适应性产生的体能与训练水平以及机能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说专项训练获取到的目的是比较明确的, 但是却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性与不稳定性。因此, 这种反应情况主要是在专项负荷中所形成的, 主是在生物学的形态上进行改造的;第二, 则是人体的运动能力取决与人体能量, 根据相关资料以及文献得知, 人体的功能系统主要是由有氧功能系统与无氧功能系统所形成的, 虽然在整个功能过程中出现在同一个机体上, 但是彼此之间有着独立性。因此, 在积极维持一段时间之后, 需要彼此共同交替与补充。因此, 在这种专项体能水平中需要保持一定的时间因素。[3]

1.3 具备评估的客观性

众所周知, 竞技运动技能项目的成与败往往取决与分毫之间, 对这种活动效益有所影响的便是运动比赛的成绩, 而对于比赛成绩则需要进行客观评估。除此之外, 伴随着运动成绩的提高, 运动员的体能要求会得到提高, 在整个运动训练之中运动员需要承担生理、生化指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并且整个训练过程之中个体差异性非常明显。

1.4 具备水平动态性

在运动员训练中要想提高自身的体能, 则需要通过训练刺激、疲劳、超量恢复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来实现, 换而言之, 便是维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 人体所获得的体能不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仍然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 并且系统之中各个子系统时间的关系是相互的, 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竞争与制约的关系, 协调与促进的关系, 正是由于这些关系发生变化, 所以, 才导致整个体能系统指标存在动态性。另外, 每一个运动员的机体状态是变化不定的, 当机体在工作的时候, 功能系统会发生交替与补充, 并且各个功能系统之间会存在衔接问题, 所以, 所形成的总能量往往会处于波动状态。体能训练的主要目标便是将人体内的组成因素进行均衡, 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

2 运动员专项体能水平评定分析

从整体角度分析, 运动员的体能是一个复合系统, 包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等, 这3种素质之中均蕴含了丰富的具体指标, 因此, 对运动员水平指标进行评定的时候需要将体能发展水平以及条件进行集合, 从众多的指标之中选择出最具灵敏度且最具丰富性的主导性指标。此外, 在对运动运专项体能水平进行评定的时候还需要符合科学性与合理性、独立性等原则, 严格按照运筹学层次原理将运动员的体能层次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6]。图1笔者选取的案例是男子100 m运动员体能系统指标所形成的层次网络模型。根据图1可以得知, A属于体能系统层, B属于形态、运动素质子系统, C属于措施层, 即选材与训练检测指标。

另外, 根据体能复合系统的属性得知, 结构与功能是两项重要的内容, 两者之间关系密切, 如果系统结构比较合理, 并且子系统之间比较协调的话, 系统的总体功能效益会比较大。如果当系统结构组合不好, 并且子系统之间不够协调, 所形成的总体功能效益会比较小。所以, 要想保证运动员体能系统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则需要充分发挥出良好的效益, 构建出合理的系统结构, 只有保证体能系统结构的稳定性, 才能真正将效益进行等同放大, 才能真正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水平。

除此之外, 为了进一步探析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指标以及与专项之间的关系, 需以分辨各指标的方式, 比如:像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 实现对运动员成绩体能因素的探析。在利用该方法的时候, 只要将关联度的大小进行计算, 并且将入选指标的关联序进行排列, 则可以找出影响运动员体能的主要因子, 将其作为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主要依据。所选取的灰色关联度能够将运动员的专项成绩的影响因素进行反映, 并且求出关联度, 实现对转型成绩的权重配置。

对运动员体能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将入选的指标进行确定地位, 在对运动员进行体能评价的时候, 可以根据指标单项评分表将单项得分进行查明, 然后根据指标权重的大小将体能综合评价进行综合计算。在这一基础上, 还可以对运动员专项成绩的大小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袁运平.运动员体能与专项体能特征的研究[J].体育科学, 2004 (9) :48-52, 66.

[2]蔡晓峰, 汪蓉.足球运动员专项体能及其对策探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9 (3) :44-45, 48.

[3]周志雄, 季钢, 张凡.优秀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专项体能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 2009 (9) :50-55, 71.

体能特征 篇2

第一节 热身运动

运动热身是任何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热身的重要性在于可以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主要作用是让身心做好准备接受艰苦的训练,帮助身体增加身体的核心温度,肌肉温度,肌肉温度的增加可以使肌肉更松弛,更灵活。有效的热身可以增加心率次数和呼吸的深度与频率。增加血液流量和血液氧气和血中营养给肌肉,这些帮助肌肉的肌腱与关节接受更多的艰苦训练。所以,体能训练前一定要做足热身运动,活动开身体。首先,集体慢跑5—10分钟,然后开始热身运动。

原地热身运动

1)头部运动

2)肩绕环运动

3)扩胸运动

4)振臂运动

5)腰部运动

6)前压腿

7)侧压腿

8)活动手腕脚腕关节

行进间的热身

1)小步跑

2)侧身跑

3)后蹬腿跑

4)高抬腿跑

5)冲刺跑

以上即为完整的一套热身运动。热身运动是我们做任何运动之前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步骤,每次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前,我们都应认真的去完成它,以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更好地完成训练。

第二节 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主要可分为三个部分:上肢力量、下肢力量和腹背肌群力量训练。针对我们入警大学生的力量训练的要求,这节将围绕力量训练的方法展开详细的讨论。

(一)上肢力量练习

上肢力量训练主要采用俯卧撑和器材训练的方法,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和技巧,有利于提高我们考核中单双杠的成绩。

1.2.3.4.5.6.7.8.9.个人做俯卧撑。或另一人站立,两臂下垂,两手握同伴的脚腕。俯卧撑,一腿做上举动作,两腿交换做。一人俯卧撑,同伴将两腿抬起,做两臂支撑向前爬动作。一人做俯卧撑,两脚置于同伴肩上。侧身站立,双手持实心球,转体90度,单手将球掷出。两脚左右开立,上体前倾,两手提铃,以肘关节为轴,连续做屈臂动作。两脚左右开立,两手正握杠铃,屈肘向上提铃,反复做。两脚左右开立,两手反握杠铃,以肘关节为轴,连续做两臂屈伸动作。两脚左右开立,肩负杠铃,反复做推举动作。

(二)下肢力量练习

作为学员或者说是未来消防警官,强壮的下肢力量是必不可少的,这将有利于你在业务以及各种体能比赛中有很好的发挥。

1.连续原地高抬腿或行进高抬腿。跨步后蹬跑。后腿充分蹬直,上体前倾,摆动腿的大腿高抬,小腿自然下垂。跑动中做跨步动作,两腿交替做。

2.单足跳。一脚蹬直后前跳,另一腿向前摆动,同时两臂配合前摆。

3.支撑高抬腿。后腿蹬伸,前腿与上身成90度,腰挺直。

4.跨步跳实心球。在跑道上放置实心球,球的间隔因人而异。

5.抗阻力练习。橡皮带套住腰部,另一端固定或一人在后面拉着一端,做

原地跨步后蹬动作。

6.肩负杠铃,深蹲起,反复做(重量是体重的1/4左右)。

7.肩负杠铃,弓箭步走(重量是体重的1/4左右)。

8.肩负杠铃深蹲,向上跳起,连续做(重量是体重的1/4左右)。

(三)腹背肌群力量练习

腹背肌群训练不是主要的肌群,平时的训练中,我们可能会忽视它,但是它在辅助肌群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训练中我们会经常使用到它们,如果我们平时不加强锻炼,将会很容易受伤。

1.仰卧,两手侧平举。两腿、上体同时起成“V”姿,两手抱腿,复原

后连续做。

2.先坐姿,两手后撑。向上挺腰展腹,两腿绷直,连续做。

3.坐姿,两腿屈膝。上体后倒,两臂伸直,挺腰、展腹、提臀,反复做。

4.两脚左右开立,肩负杠铃,两手扶杠铃片。向左、向右两侧屈体(杠

铃重量是体重的1/4左右)。

5.两脚左右开立,肩负杠铃,屈肘手握杠铃。向左、向右两侧扭转上体

(杠铃重量是体重的1/5左右)。

6.两脚左右开立,肩负杠铃,屈肘手握杠铃。做体前屈动作(杠铃重量

是体重的1/5左右)。

第三节 耐力训练

耐力训练是衡量健康的一项指标。指持续进行工作的能力,即抗疲

劳能力,其取决于呼吸器官的摄氧率,血液氧结合律,心血管运送氧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耐力训练

一般耐力(有氧)

力量耐力(无氧)

速度耐力(无氧)

专门耐力

训练方法:

一般耐力:低强度持续运动,长距离和超长距离项目等。

力量耐力:仰卧起坐,俯卧撑,静力支撑,800 m等。

速度耐力:高速度短距离项目等。

专门耐力:持之以恒!

训练应循序渐进:量变←→质变

心得:

一、强者在心。

何为强者在心?就是不必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无论你在体能方面是否是强者都不能做心灵上的侏儒,做最好的自己!

二、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牺牲。这世界并不安宁,和平年代也有激荡的风云,所以把每一次训练都当做逃生的训练,也许今天的坚持多一秒,明天才能在灾难来临时能够保护好自己、战友、亲人和其他危难之中的人民。

三、科学的训练计划。

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科学的指导思想,才能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有效的训练计划不仅能锻炼人的体能还能锻炼人的心智。

四、拼搏精神,团队协作。

无论何时,你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不抛弃不放弃,除了敢打敢拼之外,更多时候要虚心请教比你强的人,耐心帮助比你弱的人,强者要更强,弱者不能放弃。

五、厚积才能薄发。

今日的休整是为了明日的蓄势待发,一般会休息的人都会有比较理想的工作效果,一般懂得放松的人都会有更高的生活质量。训练后的放松会有更明显的体现,训练结束后的洗澡、泡脚、互相按摩等都是不错的方法。

六、安全才能回家

安全始终是第一要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活着,健康,四肢健全,才会有更美好的生活和爱情,所以无论何时都要注意安全,不光是自己的安全,还有战友和其他所有人的安全。

附录表二 体能考核

体能特征 篇3

摘要:现代艺术体操运动对运动员的综合竞技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体能水平。运用形态机能测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艺术体操一线队员的体能指标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在形态、机能上已经具备了世界级优秀选手的潜力,但队员完成成套动作的体能有待提高。建议采用间歇训练方法加大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突出成套动作体能训练内容,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的成套动作体能水平,适应现代艺术体操发展对运动员体能的需求。

关键词: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特征;体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834.0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2-0280-03

现代艺术体操运动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形态,而且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机能水平、较强的技能水平和充足的体能储备,适应不断变更的规则及难度动作要求[1]。

通过多年的跟踪研究发现,我国优秀艺术体操队员在形态、机能上已经具备了世界级优秀选手的潜力,但我国高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体能问题,尤其是成套动作体能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艺术体操竞技水平发展的“瓶颈”。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跟踪测试与研究了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与机能,并测试了部分运动员完成成套动作的心率,试图探索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特征,为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体能水平奠定理论基础,使艺术体操成为我国竞技体操的优势项目,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实现突破性进展。

1研究方法

1.1测试法

从2002年开始持续多年对20名国家艺术体操队一线队员的身体形态、机能相关的指标进行跟踪测试,并测定了运动员调整期和集训期的身体机能各种指标。其中形态指标包括长度、围度及身体成分;机能指标包括生理、生化(血液、尿液检测)多个指标。

1.2文献资料法检索和查阅了关于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形态、机能及体能训练的相关期刊和电子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

1.3数理统计法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测量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相关分析。

1.4专家访谈法专访部分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专家,国际艺术体操裁判员和国家队教练员、国家级教练员,了解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形态、机能和体能训练的关系,及国内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与对策。

2结果与讨论

2.1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特征

2.1.1身体形态各项指标符合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要求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为身高较高、四肢长、指间距大于身高、肩宽和骨盆窄、手长、足弓高、跟腱长、体脂%和体质指数低等特征。有研究报道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长度类指标呈正增长态势[2];体脂百分数、体质指数均属于低水平[3,4],肌肉含量较高,这符合艺术体操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的要求。与国内有关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体成分研究报导,认为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在10%~15%,体质指数在16~18的水平一致[5~7]。从形态指数研究显示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形态匀称,对艺术体操动作艺术性的展示和难度动作的完成有一定的优势(表1)。

2.1.2心血管系统机能良好,有承受大负荷量的潜力,但大强度训练后机能恢复较慢

从表2中可以看出,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血红蛋白值在121~125 g/L之间波动,大运动量的体能训练后的血红蛋白值下降,恢复速度较慢,几天后才能恢复。血睾酮与雌二醇二种激素水平都处于正常值的低水平。在大运动量体能训练后血尿素和肌酸激酶都有一定的升高,血尿素由4.25 mmol/L上升到7.7 mmol/L;肌酸激酶值为127~130 ng/mL,是身体机能适应负荷的表现,但同时显示大运动量训练后运动员出现运动性贫血,且机体容易疲劳,物质能量代谢能力差。

表3中显示,运动员的基础机能状态都很稳定,呈现出优秀运动员的安静时心率血压降低的良好状态[8],而在加大运动量或大强度训练后血尿素和血清肌酸激酶都有所上升(表2),且运动员自我感觉疲劳,提示运动员可能有疲劳产生或机能水平没有恢复到良好状态。大运动量训练后运动员的心率、血压均有所升高,心率上升4~8次/min,血压上升0.97~1.02KPa,且恢复到原有水平需要一周时间,与运动生理学研究认为大运动量训练引起的机能变化必须在2~3 d内恢复有一定的差距。

2.1.3完成成套动作的体能欠佳,动作稳定性、动作质量有待提高通过对艺术体操训练课前、课中和课后的生理负荷跟踪测试(图1),我们会看到运动员完成动作时,心率上升很快很高,达到180甚至还高,但接着开始休息,心率马上恢复,心率在最高水平时的持续时间很短,训练课的平均心率不高,约120次/min,对提高体能水平极为不利。如果教练员严格按照比赛要求队员完成成套动作,队员动作技术完成质量明显下降,且上下半节动作质量与动作稳定性有很大的差别。

2.2分析讨论

2.2.1基于我国优秀艺术体操队员身体形态、机能特点的成套动作体能训练

2.2.1.1成套动作体能训练的意义现代艺术体操飞速发展,动作难度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先进,特别是新规则越来越重视动作难度与动作的艺术价值,使得竞争日益激烈,运动员只有具备良好的体能才能达到要求。体能训练即运用各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改造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提高机体的机能水平,增进健康和运动成绩。体能训练一般分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在艺术体操运动中,所涉及到的主要是艺术体操成套动作完成的体能,不是单纯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及灵敏性等方面,同时手持器械同时还要完成各种熟练性和超难的器械使用,对运动员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所有的体能训练都需要结合成套动作进行。

根据艺术体操项目的特点,采用成套动作体能训练将有助于运动员更快更好的掌握复杂、先进的技术动作;将有助于运动员更好的适应现代艺术体操长时间、大强度训练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不同类型的身体和器械的难度动作,从而获得一系列器械技术使用的熟练性、惊险性加分;将有助于在训练比赛中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状态;有助于运动员预防伤病的发生,延长运动寿命。

2.2.1.2注重成套动作体能训练的科学性运动训练就是一个训练—疲劳—恢复—训练—再疲劳—再恢复,最后使机体实现超代偿的过程。在艺术体操训练中也应该如此,在体能训练中,如果运动员不是以比赛时的成套动作高质量完成作为衡量标准,而总是停留在单个动作或阶段性动作的反复训练上,尽管训练课的量与强度都达到了一定高度,但运动员的有效训练量和强度不足以打破原有的代谢平衡,这样的训练将是无效训练。

我国运动员的训练时间不但不少于国外运动员,往往还比国外运动员更多,但运动员在成套动作完成的成功率及完成的质量上远远低于国外优秀运动员,其问题的症结在于训练的科学性及有效性上,很多队员与教练员在精神上满足于“我们完成这么大的训练量”,殊不知,如果训练时间超过2个小时,队员的注意力就很难集中,动作的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同时也容易出现运动创伤。因此,教练员和队员必须更新观念,所有的身体训练都要想到在成套技术动作完成的比赛状态中有针对性的训练,突出艺术体操运动的特点,加强成套动作体能储备。

2.2.2成套动作体能训练方法

2.2.2.1成套动作体能训练应以一般体能与专项体能训练为基础在进行体能训练时,必须遵循体能训练原理,在系统性、全面性、结合专项和从实际出发的体能训练原则[9]下进行体能训练。艺术体操比赛时个人与集体项目成套动作完成时间在2 min30 s以内,其能量来源主要以糖酵解供能为主,磷酸肌酸辅助供能。针对艺术体操项目的特点和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特点,建议在不同的时期采用不同的间歇训练法[10~13],提高训练课中的训练强度,保证训练质量,发展运动员的速度力量与速度耐力。

一般体能训练可以为专项体能训练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良好的专项体能是技战术实施的保证,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在保证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的基础上,突出成套动作体能训练的内容,可安排半套动作练习,成套动作练习,超成套动作练习,发展运动员速度耐力能力,提高运动员成套动作体能水平。

2.2.2.2成套动作体能训练应以间歇训练为主艺术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体能间歇训练应主要采用最大限度的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速度耐力的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利用运动员心率控制运动强度,采取半套动作练习,成套动作练习,甚至超成套动作练习,每次训练时间为1 min30 s~2 min30 s,心率达到180次/min,并在此心率上维持30~40 s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次/min为开始下一次训练。这样训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有效地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体能水平,保证了比赛时成套动作体能的充分储备。

在成套动作体能训练中,为提高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质量,可穿插采用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速度、力量的极强间歇训练方法,训练时速度快,以心率作为衡量强度的有效指标,训练时间为1 min左右,心率可达到190次/min,间歇期的心率降至130次/min开始下一次训练。

艺术体操运动员在准备期和比赛前的成套动作体能训练计划不同,但训练方法同样可以采用间歇训练法,准备期周训练计划加强强度的训练,可安排为2次大强度,3次中等强度,1次中下强度,保证量小强度大;赛前一个月的训练目的是巩固已获得的竞技能力,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可安排为每周4 d最大运动量与最大运动强度训练,2 d大强度与相对小的运动量,最后二周是冲刺训练,运动强度与运动量都应加大。

2.2.2.3提高成套训练的强度是机能储备的物质保证“机能储备”要求运动员在体力上和技术上要具备大大超过比赛需要的能力水平,所采用的是大负荷、高强度的训练,最终使运动员机能旺盛时期与大赛相吻合,即达到机能“有余”轻松比赛的水平。判断储备的标准一般按照比赛要求的技能水平高出2~3倍来计算。例如在东欧国家中的艺术体操训练中,运动员通常需要连续完成2套甚至3套动作,其技能储备的水平较高,比赛时就能保证高质量轻松发挥。机能水平的测试方法是:连续两套动作后,间歇3 min,然后测量心血管系统、神经肌肉系统和有关生化指标。

实现机能储备的手段是超量负荷和实战模拟训练。超量负荷是指大运动量高强度;模拟训练时按比赛的要求或高于比赛的要求进行全年成套训练。

2.2.3采用合理的恢复手段,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和科学的控体重如果运动员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过大,或训练课后没有使用合理的恢复手段,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恢复,疲劳就会加剧,运动能力就会下降,甚至无法参加正常的训练和比赛。因此,训练后疲劳的及时恢复将影响运动训练的关键。

目前艺术体操运动员常采用控体重的方法——负热能平衡原理,而常采用的控体重措施为:节食(限制部分饮食或半饥饿、全饥饿)并限制摄取水量(部分或全部限制)和增加运动量以加大能量消耗[6]。相当一部分教练员和队员的思想上还存在一个误区:控体重就是通过控制运动员饮食或在加大训练量的情况下控制饮食。所造成的后果就是形成恶性循环:队员机能状况下降,训练质量下降,队员容易疲劳、受伤,训练完后偷吃零食,造成身体成分改变(体脂增加)。研究表明,在相同的能量亏空情况下,限制饮食对减体重有效,而增加运动对于减少体脂、保持去脂体重更有效[14]。因此,在成套动作体能训练中将控体重与体能训练科学、协调、统一起来[15~16],必须坚持所进食物低热量而又不使体内蛋白质亏损的原则,即供给的食物要高蛋白、低糖、脂肪适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丰富。

3结论与建议

1) 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在身体形态、形态指数等体能指标上具备了世界优秀选手的条件,但队员完成成套动作的体能有待提高。

2) 成套动作体能训练对运动员掌握复杂、先进的技术动作;在训练比赛中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状态及预防伤病的发生,延长运动寿命;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更多不同类型的身体和器械的难度动作,从而获得一系列器械技术使用的熟练性、惊险性加分,创造优异成绩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3) 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体能具有明显的专项特征,在成套动作体能训练中,建议采用间歇训练法,用心率控制运动强度,心率在170~180次/min,并且让队员在高强度水平维持一定的时间,提高成套动作的机能储备。

4) 建议教练员在训练时,除了成套动作技术、套路的训练外,其他训练必须在保证完成成套技术动作的比赛状态下完成。不要随意中断成套动作的训练,影响成套动作体能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 倪旭芬.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适应2005年国际评分规则艺术价值走向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3):409-411.

[2] 郭秀文,夏燕飞.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52-55.

[3] 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等.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7.

[4] 邓树勋,洪泰田,曹志发.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

[5] 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等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4.

[6] 胡效芳,庞亚俊.艺术体操运动员体重控制方法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 (2):46-47.

[7] 高红,杨则宜,王启荣,等.中国优秀运动员身体成分的初步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3,(4):362-367.

[8] 齐家玉,王和平,庞琼,等.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大赛前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监测[J].体育科学,2005(5).

[9] 杨世勇,主编.体能训练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

[10] 施明雅,王慧莉.间歇训练理论在艺术体操训练中的运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2):91-93.

[11] 洪卫星,张兆才.从生理、生化角度对间歇训练方法的探讨[J].安徽体育科技,2003(3):57-58.

[12] 李卫东.试论现代艺术体操训练的主要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7(3):54-56.

[13] Laursen PB, Jenkins DG.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optimising training programmes and maximising performance in highly trained endurance athletes[J].Sports Med 2002;32(1):53-73.

[14] TSAIA c,SANDRETTO A,CHUNG Y C. Dieting is More Effective in Reducing Weight but Exercise is More Effective in Reducing Fat during the Early Phase of a Weight-reducing program in Healthy Humans[J].J Natr Biochem,2003.14(9):541-549.

[15] Jack Wilmore, David L. Costill. Physi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M].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2004.1.

论竞技网球运动体能特征 篇4

关键词:网球,体能,特征,运动生理

网球是被称为“世界第二大球类”的项目,1953年我国成立网球协会以来,也曾经涌现过一些较为优秀的运动员,但其运动成绩却远不如同一项群(持拍隔网对抗)的乒乓球、羽毛球等。客观地讲,多年来中国网球从未放慢探索的脚步,但从整体来看,中国选手打法单一、技术有缺陷、体能较差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世界竞技网球运动正向着大力、高速、技术全面化的方向发展,如何缩小中国选手同世界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的差距,作为竞技体育运动基础的体能,是重要的难点。网球运动具有不可预见性的特点。这些不可预见性的元素包括:比赛中每一分的持续时间、运动员击球方式的选择、整场比赛运动员选择的战术、整场比赛的持续时间、比赛时的天气以及对手,这些元素都影响到了网球体能特征的定义。为网球运动员制定和执行训练计划要求对生理学上的变量有一个全方位的理解,这一点也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网球比赛或者训练中要求几十甚至几百次的重复的突然爆发用力。网球运动不同与其他的一些运动在比赛中有时间限制,如:篮球、足球等。这一点直接导致了比赛持续时间从少于1小时或持续进行5小时以上(在5盘3胜制的比赛中)。这种可变性要求成功的网球运动员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不仅要训练无氧能力,而且必须为了获得赛中和赛后优良的恢复能力而训练有氧能力。尽管网球运动是世界范围内非常流行的运动之一,但是少有文献广泛而全面地提供给科研工作者、教练和运动员一个总结和概括。本文通过理论研究,总结了竞技网球运动的体能特征。为创造设计训练计划、提高运动成绩和预防伤病、为网球运动训练更加合理化、科学化,构建科学的训练体系提供参考。

1 相关研究现状

通过查阅各类体育期刊,研究包括网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体能训练手段、网球运动员的选材、网球运动员身体机能调查及负荷评定和相应对策等方面。大多数停留在对体能重要性的揭示和一般身体训练上。深入探讨网球运动的项目特点的、并揭示其体能特征的较少。国外训练学中体能训练方面的相关研究具有相当强的目的性,对于体能这一概念层次清晰、涵盖面广、能及时运动其他学科的成果于实践中,体能训练的专项化也较完善。我国运动训练理论中体能训练方面较教学、运动损伤方面的文献存在明显数量上的欠缺,专项体能训练手段匮乏、杂乱,训练体系有缺陷,存在明显的体能训练理论同实际训练脱节的现象。且缺乏多学科的交叉研究。

体能作为竞技能力结构中重要一环在学术界已经有广泛共识,在为了获取比赛胜利的竞技体育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中国国家网球队体能教练闫子龙在2001年《在网球训练中应重视体能训练》中谈到[1]:世界顶级选手对体能训练非常重视,没有好的体能水平,就不可能很好发挥技术战术水平,更不会取得好的成绩。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具体实践反映出,对网球运动的体能了解程度仅仅停留在它的重要性和一般体能训练上。归根结底是对竞技网球运动的特征挖掘不深、缺乏科学性,对体能结构的认识缺乏层次感,对基础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反应迟缓,很难得到运用。

2 网球运动的体能特征

2.1 网球运动的负荷特征

网球运动是2人或4人在一块长23.7米,宽8.23米(单打)、10.97米(双打),边线外应留有空地不少与3.66米,中间隔一网的场地上,用球拍往返击有弹性的橡皮小球的一项球类运动。比赛分为3盘两胜或5盘3胜,比赛时间最少在30分钟左右,最长可达到6个小时左右。

美国的Barrett Bugg所做出的日常比赛统计显示:两次练球分之间,运动员有25秒的间隔;交换场地间隔90秒;在红土场地,每分球持续10秒;在硬地,每分球持续5.2秒;在草场,每分球持续2.8秒;每次击球平均移动4米,每分球平均做4次变向;有球和无球时间的平均比例是35%到65%。分与分之间的最大规则规定的间隔为20秒。

网球运动员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来球的速度、旋转、方向、深浅进行判断或者预判,并快速启动移动到最适合的地点瞄准击打来球。网球比赛则是由双方数次击打,直到一方得分为止所组成的“回合”间隔而成的。英国的Alan Pearson和Karl Cooke研究发现模拟网球比赛时,平均每一分球的连续对抗时间约为10.2s,比赛中击球时间与非击球时间比例为1∶1.7[2]。美国的O’Donoghuc P和Ingram B对1997-1999年间的四大满贯赛中所有单打赛事进行了记录分析,结果见表1,发现性别和在场上活动区域明显影响四大满贯单打比赛的运动负荷[3]。Kovacs MS通过对美国大学生网球联赛的分析结果显示每分比赛的持续时间为6.36±4.69(s)[4]。

由上述网球比赛分析和每分持续时间信息可以看出制约比赛时间长短的元素包括:赛制、比赛场地类型、比赛自然环境、选手策略、比赛的等级、球速以及运动员的比赛动机。这些信息都会影响到网球运动员训练计划的结构,可见网球运动的负荷特征是多元的。

2.2 网球运动员身体机能特征

身体机能是指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基本功能。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网球运动员的机体机能相关指标。这不仅是进行体能训练负荷评定的重要手段,也是训练科学化的标志,更为科学训练提高竞技能力提供有力的支持,并为运动员训练计划的结构给予参考。这一点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以及教练员都有明确的认识。

最大摄氧量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有氧能力和心肺功能标志。随着网球比赛的进行,摄氧量和心率一般都趋向于上升并且在分于分之间的间歇和交换场地时下降。高水平网球运动员最大摄氧量的值在44至69 ml/kg/min之间,且压倒性的多数在50 ml/kg/min以上[5]。最大摄氧量的值可以很好地鉴别出运动员的无氧训练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发球上网型打法的选手最大摄氧量的值要低于底线型选手。当为不同打法的选手制定特定的训练计划时,应该考虑到这一点。从前期的研究可知,50 ml/kg/min被作为一个标准推荐给训练高水平竞技网球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水平,并在最大摄氧量水平上也展开竞争。并且对于选手的打法要制定与之相应的训练计划。

由表2、3数据中可见,网球运动所需要的机能能力是高氧利用率,在比赛负荷离哪一方的通气阈越近对哪一方越有利。

心率在检测训练强度上是一个实用的方法。在85分钟的比赛中,一组大学生网球运动员的平均心率为144.6 (13.2) beats/min。心率和最大心率储备与其他研究的结果相一致。撇开网球比赛的强度与自然的间歇,值得注意的是,心率的增加在其训练水平之上。尽管心率是一个测量强度的简单易行的指标,但其难以准确反映出网球这样一个具有间歇的运动的生理机能特征。在一场网球比赛中心率的变化和极差相当大的程度是由于网球运动持续启动急停的移动和爆发式的击球方式决定的。前期的研究中将网球定义为有氧运动即是基于其较长的比赛时间和中等的平均心率。然而爆发式的发球、击打落地球和快速的变换在球场上的方位皆要求较高的无氧运动能力,这样的运动方式所要求高的快肌百分比同样不能反映其有氧运动的性质。因此,网球运动是有氧运动的提法是有待推敲的。我将之定义为:以避免疲劳和在分分间歇中帮助恢复的高水平有氧能力为基础的,无氧能力为主导的运动。

另外该项目特点还要求体内CP、ATP含量高,同等负荷条件下脉搏上升少而恢复快。还要求视觉反应迅速,时间、空间感觉能力强,本体感受器、位觉感觉能力强,视力、视野良好。

2.3 网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

杨京洲,优秀网球运动员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特征的研究显示[8],对优秀网球运动员的身高、体重以及克托莱指数的统计发现:男子优秀网球运动员的身高为:183.68±6.26cm,体重为77.76±7.45kg,克托莱指数为442.7±30.0;女子优秀运动员的身高为173.10±6.93cm,体重为62.15±6.02kg,克托莱指数为358.8±28.5。从国际赛场来看,网球运动员大型化的趋势明显,特别是欧美运动员普遍身材高大,男子运动员最高已经达到200cm以上,女子运动员也有多人在190cm左右。

由表4可见网球运动员大型化的趋势明显,特别是欧美运动员普遍身材高大,随着训练学的发展,以往的高大运动员被定义为不够灵巧正通过特殊的训练手段加以改善,同时高大运动员在网球项目上又具有其他选手所不具备的许多优势,如:绝对力量大、控球区域大、步幅大、发球和网前都有比相对矮小选手更多的选择,更有优势。

2.4 网球运动员专项素质特征

2.4.1 专项速度和灵敏特征

网球运动被形容为扣人心弦的比赛,因为当运动员每一次打击对手的来球时都是不同的挥拍速度、不同的击球方式和不同的球的旋转,并且在三大不同的场地中这些也不相同。这种复杂性要求网球运动员必须具有快速的反应时间以及爆发式的“第一步”速度。一名出色的网球运动员必须具有优越的直线、侧向以及变向的移动能力。一项实证性研究测试了足球运动员加速度,最大速度和敏捷的关系。这项研究发现这三个变量是相互独立且不受其他两项影响的[9]。因此为比赛中所遭遇的情形而训练网球运动员特殊的移动方式是及其重要的,不仅仅是大步的移动到位的能力还必须采用小步移动,和大步移动相比小步移动更利于左右移动和转身,有利于有效的网球步法的形成。如果此专项原理用于训练计划的设计,那么在运动员的训练中,结合专项移动特点的冲刺跑比长距离跑更切合网球比赛中跑动、击打这一实际。不超过20米的跑-停冲刺将是适合的训练方式。

2.4.2 专项力量特征

球速的提升、伤病的预防(保护关节、韧带、肌腱等)和疾跑变向或制动等球场活动都需要肌肉和关节的力量。

在网球的发球中,显示出拍头终速度的巨大贡献。按重要性由大到小排序:上臂内旋转,曲腕,上臂内收,前臂旋前,肩关节向前移动。我们可以看出,肩部和上背部几乎涉入了所有网球的击球[10]。肩部内收和外展以及肩宽的最大转矩所产生的力量都充分的提高了球速。因此肩部和上背部力量成为提高网球成绩和伤病的预防和康复的焦点。网球运动的肩部,尤其是肌腱袖,即肩袖——冈下肌和小圆肌的离心收缩在击打落地球随挥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发球动作中则更加重要[11]。这两块肌肉承受了强劲的肌肉离心收缩制动以保护肩关节。肩袖肌肉足够的力量以及它的合适的动作范围是预防过顶扣球动作过大引起伤病的至关重要的元素,就像它们在贯穿网球击球尤其是发球动作的最大动作范围过程中保持稳定的动作所起的作用一样。

身体上半部的力量指标通常大多数网球力量研究的焦点,即使大多数对网球运动伤病的报道发生在身体下半部分,可见对加强网球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的必要性。Kibler运用高速摄像的方法对高水平网球运动员的发球动作进行了研究[12],结果表明,在发球过程中有51%的动能和54%的力量来自于大腿—髋关节—躯干,也就是说大约有一半的力量或动能并不产生于上肢,而是来自于下肢和核心部位的整合和传递,最后与上肢力量一起汇集成发球的合力。且不同于身体上半部的力量不对称,下肢力量的计量显示出具有对称性的差异。

网球最佳的一击被握拍的力量所影响,因为球和拍面需要紧密的接触。一个牢固的手腕能有效地防止拍头在高角速度和扭矩的影响下偏离挥拍路径。专业网球运动员的握力达到600N,其握力耐力大幅高于非网球运动员。Kibler和 Chandler 还发现了握力和握力耐力之间并不相关。据此,握力和握力耐力应该分别测试和训练[12]。

综上,网球运动员的力量特征并非单纯的肌肉、关节或肢端力量,而是在于发力动力链上的环节力量,如核心、肩袖、手腕等环节,表现为稳定、平衡、协调发力的合力。

2.4.3 专项柔韧性特征

网球运动对身体的要求导致身体肌肉与骨骼的适应性,这样的适应性有时是正面的(如肌肉力量增加),有时却是负面的(减小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减少肌肉的柔韧性)。根据网球运动的需求,由肌肉收缩产生力量,造成肌肉、肌腱和韧带细胞的微损伤到恢复过程不断循环。这一适应性可能演变为不良的适应性,缩小关节活动范围,改变正常生理结构,降低力量产生的效率,从而增加肌肉等组织受伤的几率。

网球运动员的主力手肩部与非网球运动员相比显示出具有极大的向内的动作范围,而向外的动作范围则小得多。向内动作范围的增加主要原因很可能是由反复重复发球和击球动作而产生的。然而,如果向外的动作范围不通过专门的手段改善,那么肌肉关节的不平衡就产生了,尽管在短期内能提高运动成绩,但在运动员中、长期的运动生涯中会导致肌肉和关节的损伤。

在国外一项关于肩关节活动幅度的研究中,在超过4个月的女子大学生网球赛季里,肩关节向内和向外的转动幅度并未得到改善[13]。这项研究显示,仅仅进行网球训练,不进行任何的向外的活动幅度的针对练习,不足以改善肩关节活动幅度提高运动成绩。因此,网球运动员应制定针对肩关节活动幅度的训练计划,围绕整个赛季和赛季的前后。

下肢后侧的疼痛和损伤常见与专业网球运动员中,且它们常因下肢后侧肌群力量不足以及柔韧性不足而产生[14]。网球运动员膝盖窝的肌腱较其他项目运动员显示出更小的活动幅度和活动力度。网球运动员后膝盖窝处肌腱较差的柔韧性以及力量薄弱,与网球运动典型的降低重心的准备姿势有密切关系。这一便于爆发式的快速启动的极具效率的姿势,要求运动员降低身体重心,使后膝盖窝处的肌腱处于长期收缩并且缩短的状态。针对这一特征,网球运动员腿后肌群以及肌腱的训练应该从青少年抓起。当网球运动员长期使用降低重心的准备姿势以提高运动成绩的同时,降低受伤以及由于柔韧性不佳造成活动幅度受限制,如大跨步击球的情形出现。

柔韧性的训练必须因人而异。若运动员身体各处柔韧性和关节活动幅度足够大,那么过度的柔韧性训练将会降低力量输出。因此,训练的安排应以保持柔韧性,并将时间集中到其他练习中去,不应一味地增大动作幅度。

3 结论与建议

体能运动会 篇5

主题:“快乐运动、健康成长”

活动口号:我健康,我快乐,我真的很不错!我运动,我开心,胜利属于我!

一、活动目的

1、加强幼儿冬季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幼儿身体技能的发展。

2、藉由活动过程中,让孩子体验运动的快乐,竞争的乐趣,参与的欣慰。

3、提供亲子互动沟通机会,加强家园合作,增进家园亲情,扩大园的招生影响力和宣传度。

二、活动准备

● 宣传工作的准备:

1、相关人员商议活动形式,确定不同年龄组展示的技能内容。

2、宣传及推广准备:海报的张贴和分发。(附后)

3、向家长发出的邀请函(附后)

4、利用网络进行的宣传。

5、全园齐动员,学习与体能相关的美语句型(附后)

6、运动口号的征集,要求各班创设简洁的,具有本班特色的运动口号及有特色的啦啦队。(附后)● 人员的准备:

确定相关人员,做到各尽其责,保证运动会圆满成功。(附后)● 环境的准备:

1、主席台布置

2、校园整体环境的设置(条幅,会标,可采用大红灯笼、装饰鞭炮、挥春、剪纸窗花、彩旗、花簇,预防流感等中文、英文标语装点环境)

3、各个班级观看区划分,幼儿入口处,出口处的设置。

4、设置的原则必须符合安全性,实用性,人文性(如在醒目处设置饮水处等)。● 物品的准备:

国旗,园旗,班级牌,各种所需器械,游戏道具,奖品,音响设备等。

三、活动时间:x年x月x日 早上9:00到11:30

四、参加人员:全体师生及家长

五、活动地点:

六、活动形式:集体操、体能游戏、技能展示、比赛

七、活动程序:

(一)接待准备 8:30--9:00

(二)开幕式:9:00—9:40 ● 如有条件,选取技能熟练的幼儿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组合成滑车队和单车队,在音乐声中绕体育场进行表演,吸引家长和孩子,别具特色的拉开运动会的序幕。

● 主持人在欢呼声中宣布运动会的开始,齐喊运动会的口号,创设积极地运动氛围。

● 运动员入场式(校园可根据幼儿情况灵活安排)a、仪仗队入场

举牌手,国旗队,园旗队,鼓乐队 依次排列,在运动员进行曲的音乐中入场。b、全体幼儿入场

幼儿按照托—小—中—大年龄班级依次进入会场,配合音乐及主持人讲解,各班手持不同器械,打出本班特色的口号牌入场,绕行一圈后按指定位置列队站立。● 升旗仪式

出旗,全体行注目礼(音乐),升旗,感受自豪和庄严。● 致辞

a、竞赛委员会主任(园长)致词(双语)(附后)b、家长代表致词(双语)(附后)c、运动员代表宣誓(双语)d、裁判员宣誓 ● 热身运动

全场美语带动操,家长上场一起参加,全体退场(音乐)按照指定的场地等候,准备参加各运动项目

(三)幼儿技能展示 幼儿按年龄段进行技能展示。方案

一、团体操表演。

-----校园可根据情况进行团体操表演,如:彩色轮胎操、海军操、红旗操、球操、呼啦操等。方案

二、技能展示

大班段——《滚跳跃轮胎》(跑跳展示),《攀越高峰》(爬跳展示),《跳绳》(跳大绳,跳小绳)(大班技能展示活动量比较大,难度相对大,需平时锻炼)中班段——-《消防员》(跑,跳,平衡,钻,匍匐前进的技能展示),《拍皮球》(单,双手拍)

小班段——《小兔摘苹果》(爬,钻,跳的展示)

每个园可根据实际道具,幼儿发展得能力进行技能展示的安排,但必须符合以下原则:科学性,适宜性,合理性,运动量合适性,安全性。年级组可以合理安排场地,将几种展示穿插在一起,器械旁必须有老师负责,注意安全。

(四)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可根据年龄组来进行,可以选择传统经典,便于操作的游戏进行,裁判员进行判定并给以奖励。

大班组——《两人三足》,《夹球运送》,《齐心鞋力》,《踩高跷》等 中班组——《运年货》《踩尾巴》《抬小猪》

小班组——《大脚带小脚》《亲子接力》《抬轿子》《踩老鼠》

(五)家园互动 游戏——拔河

鼓励家长和教职员工参与,幼儿欣赏。可按不同角色进行拔河,如家长对老师,大班家长对托班家长,中班家长对小班家长等等,让运动气氛更积极,号召全民运动。

(六)活动结束

1、园长简单致辞,对幼儿的表现进行鼓励,提出期望。

2、环保教育:鼓励家长和幼儿协同老师一起收拾教具,共同清理场地,保持场所的干净。

3、卫生教育:提醒幼儿多饮水,清理场所后及时洗手。

4、激励教育:幼儿园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简单的经济的奖品,来鼓励每位幼儿,让他们知道,今天他们是最棒的,最勇敢地,值的骄傲的胜利者。

备注:中间环节随时播放音乐,调节气氛。主持人灵活把握。注意事项:

1、各班加强常规要求,遵守活动规则。

浅析网球体能训练的特征 篇6

1、网球体能训练的意义

体能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球比赛是一项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项目。 在网球运动的过程中是要求磷酸原、糖酵解和有氧氧化三大能量系统共同参与供能,所以该项目对运动员的肌肉耐力、爆发力的要求较高。了解网球的人们都会知道在参与网球运动的过程中运动员是一直处于短距离的往返跑状态这需要运动员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的判断球的落点,然后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击球,最后在迅速的跑回原位迎接下一次击球。 所以说网球运动也对运动员的反应判断能力和步伐的灵敏移动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在比赛中没有良好的体能作为保证运动员是无法正常发挥出技、战术能力的,更不用谈去赢得比赛了。良好的体能是竞技能力的基础,是比赛制胜的保障。另一方面,网球体能训练也可以锻炼运动员的意志品质。 运动员在经过长期进行大负荷量、大强度的体能训练后,他们对困难的承受能力会加强,意志品质也会得到加强。

2、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特征

网球运动是一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它对运动员的反应能力,快速移动能力、平衡能力、技战术水平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又因为网球运动是一项持续时间长、多间歇的运动项目,对参与者的体能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对运动进行相应的体能训练是广大网球教练员实施训练的重要内容。网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主要是围绕网球运动的特征的。

2.1、网球体能训练具有针对性

网球运动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对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的时候应重点放在对其力量素质、速度素质和耐力等素质的训练。 力量训练是素质训练的基础,网球运动员只有在具备较强的速度力量和耐力力量才能击出强有力的球,增加对手回击球的难度,为自己创造取胜的机会,在力量训练的时候要注意与网球的技术动作的发力相一致, 把力量训练安排在网球技术的练习中,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训练效果。同时网球这项运动对运动员的快速移动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在网球比赛中运动员要准确的判断来球的线路然后向身体的前后左右等方向迅速移动去击球。所以网球体能训练也应针对网球运动的这个特征加强对运动员速度素质的训练。 随着网球运水平的不断提升,一场网球比赛的时间也比原来有所加长,耐力素质是支撑网球运动员打完一场比赛的重要素质, 所以在网球的专项体能训练中耐力素质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网球的体能训练不仅要针对网球运动的特征去训练,还应该针对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性去训练,比如具体去分析影响运动员成绩的身体素质的因素,然后根据不同的需要制定不同的体能训练方案。

2.2、网球体能训练具有连贯性

合理的体能训练必将会使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但是训练中的不确定因素太多, 体能训练常常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 网球体能训练切忌在训练的过程中因为损伤而出现间歇的情况,这样会使运动员之前的训练变成徒劳,所以即便是在伤病期间也要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 为了减少损伤的发生概率,教练员就需要循序渐进的去增减练习的重量以及强度,先用轻重量、小负荷的练习让运动员熟悉的掌握各项技术动作,打下肌肉力量基础,然后再去训练运动员的最大力量以及爆发力,这样的练习方式就会减少损伤。

3、结论

网球运动专项体能特征研究 篇7

1、身体形态特征

身体形态是指人体外部与内部的形态特征。反映外部形态特征的指标有:高度 (身高、坐高、足弓高等) , 长度 (腿长、臂长手长、头长、颈长、足长) , 围度 (胸围、臂围、腿围、腰围、臀围) , 宽度 (头宽、肩宽、髋宽) 和充实度 (体重、皮脂厚度等) 等。反映内部形态的指标有:心脏纵模径、肌肉的形状与模断面等。科学研究证明:环境 (自然环境、地理环境) 和遗传等因素对身体形态有很大影响。生活在不同纬度、高度的环境, 就有不同地区人体形态不同。此外, 从遗传因素来讲, 身高的遗传力男子为0.79女子为0.95;而体重的遗传力男子为0.50, 女子为0.42。

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相应的生长发育水平、身体机能水平和竞技水平, 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运动素质的发展。因此, 应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进行训练, 以适应创造优异专项成绩的需要。

网球运动在诞生初期被誉为“绅士运动”, 可见其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并不是很大, 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要求也不高。但是, 随着网球运动职业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它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的要求不断提高。近此年来网球运动员大型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当今男子职业网坛排名靠前的几名运动员身高都在1.80m以上。如费德勒1.85m、罗迪克1.86m、纳达尔1.86m, 已经退役的前巨星桑普拉斯1.85m、阿加西1.80m。女子运动员身高超过1.80m的也比比皆是, 特别是顶尖选手身高的优势更加突出, 如达文波特1.90m、大威廉姆斯1.86m、小威廉姆斯1.80m, 莎拉波娃1.83m。著名华裔运动员张德培曾经在17岁时取得了法网桂冠, 但是此后他再没有获得过四大公开赛的冠军, 这与他1.75m的身高不无关系。为了弥补身高和力量的不足, 他必须更多地快速跑动, 消耗更多的体能, 在与其他高大运动员比赛时吃亏不少。目前, 世界优秀男子运动员身高像张德培一样在1.80m以下的已经很少见了。网球运动员身材增高的趋势适应了网球运动场地大、活动范围广、运动负荷大的特点, 同时也反映出当代选手的技术更加细腻, 技术手段更加丰富的特点, 要求运动员必须有强壮的身体, 这是现代网球运动的特点之一。

2、网球运动专项身体机能特征

身体机能是指运动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它是身体活动能力的基础。人体生理机能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数、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物质和能量代谢、感官、体温等。运动训练中经常涉及的身体机能指术主要有心血管系统中的心率、血压、血红蛋白、心血管系统运动负荷 (哈佛台阶试验) 、心电图;呼吸系数中的肺活量、呼吸频率、最大摄氧量;肌肉结构中的肌纤维数量、长度、类型;感官功能中的视觉、听觉平衡机能、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血睾酮等。

因此, 了解网球运动专项对身体机能的要求, 有利于我们更深刻的认识网球运动。网球属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 “该项群要求运动员身高属于中等或中等偏上身高。体型匀称, 四肢、小腿、跟腱较长, 腰短踝细, 足弓高, 骨盆小, 臀部肌肉向上紧缩”。从身体机能来看, 网球优秀运动员要具有神经反应快、心肺功能好、无氧代谢能力强的特点。由于网球比赛的发球速度越来越快, 运动员接发球的反应时间很短, 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来球做出正确的判断, 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因此网球运动员必须具有快速神经反应类型。此外, 还要求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含量要高, 达到13克%以上;白肌纤维比例要达到70%以上。在身体机能的特殊要求方面, 网球运动员强调要具有良好的有氧代谢能力, 良好的有氧代谢能力是完成3~4小时的大运动量比赛的保证, 这一点特别应该引起运动员和教练员的重视。

2.1、网球运动员快慢肌比例特征

肌肉纤维的类型可根据其收缩特性及色泽, 划分为快白、快红和慢红三种类型。“据研究, 多数人认为人体中的骨骼肌纤维的类型及数量是不随年龄、运动项目和训练程度的不同而变化, 主要决定于遗传。运动训练只能使肌肉中蛋白质增加, 或使某类肌纤维变粗, 从而可能改变该肌肉体积中各类的百分比”。众所周知, 快肌的内质网发达, 肌纤维周围的毛细血管较少, 无氧能力高肌红蛋白含量低, 无氧代谢酶含量高;而慢肌纤维的内质网不发达, 周围毛细血管丰富, 肌纤维收缩时间长, 氧化能力高, 肌红蛋白含量高, 有氧代谢酶含量高。可见, 慢肌纤维百分比占优势的运动员适合从事耐力运动, 而快肌纤维百分比占优势的运动员适合从事速度、力量类项目。网球在击球的过程中, 处于无氧运动状态, 因此, 快肌纤维比例大的运动员较适合从事网球运动。

2.2、网球运动供能特征

网球运动属于间歇性运动项目, 一场网球比赛一般需要2个小时左右, 实力相当、争夺激烈的比赛甚至可以达到4个小时。每局比赛持续约十分钟左右, 一分的争夺一般为4-20秒。在一分的争夺中, 由于需要在场地内迅速的跑动、击球、回位, 因此, 以ATP-CP供能为主。但在竞争激烈的比赛中, 往往一分比赛持续的时间较长, 这时, 就以乳酸供能为主。由于整场比赛的时间长度, 也决定了有氧供能在网球比赛中的重要地位。下面将逐一分析。

肌肉收缩速度取决于横桥上能量释放的速率。ATP-CP供能系统是能量的主要来源, 它可维持强度运动的最长时间约为6-8s左右。网球比赛每一局由许多不同的回合组成, 每一回合的运动时间多数在10s以内, 可见ATP-CP供能系统是网球击球速度的来源。研究表明, 运动训练对骨骼肌中ATP储量的提高作用不大, 但能提高ATP酶活性。在网球挥拍训练中, 运动员可以借助弹性成份由后摆积蓄弹性势能再向前挥拍, 从而提高手臂肌肉ATP酶活性能力。

网球竞赛规则规定, 一分球结束到下一分开始, 有20秒的发球时限, 单数局结束后有90秒的休息时间, 这说明, 在比赛的过程中, ATP-CP供能系统有足够的恢复时间。实际上, 在现代的网球比赛中, 底线型打法已经占据主流位置, 往往一分的回合时间超出了10秒, 甚至可以达到1分钟左右。这时, 乳酸供能系统就会占据主要位置。

2.3、网球运动神经系统特征

神经系统调节机能的改善, 可促使肌肉中每一个运动单位发生最大的紧张性改变, 使肌肉中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活动。运动中, 即使最简单的动作, 也需多块肌肉共同完成。这就必须改善各种肌肉的相互协调关系。大脑皮质中支配原动肌的神经中枢产生强而集中的兴奋, 沿运动神经发出高频率冲动, 使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工作。

“研究表明, 采用本人最大负荷量的85%以上的负荷进行力量训练, 并提高各运动单位的同步性活动能力, 可有效地提高大脑皮层运动细胞神经过的兴奋强度, 从而使运动员肌肉中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收缩, 支配对抗肌的神经中枢在运动中应处于抑制状态, 使对抗肌保持放松, 减小对抗肌产生的阻力, 使其发挥最大的收缩力量。训练良好的肌肉, 参与活动的肌纤维可达90%;训练水平低的肌肉每块只有60%-70%肌纤维参与收缩活动”。显而易见, 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好的运动员, 能够充分调动自身肌肉中的运动单位参与到运动中来。

网球运动的独特计分方式及竞赛规则, 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本体感觉、视觉、听觉以及位觉, 多方位的感觉能提升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对来球落点、角度的判断, 也有利于运动员提升回球的准确性。由于网球比赛通常采取五盘三胜制导致比赛时间较长, 也对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及有氧代谢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外, ATP-CP供能能力的强弱也直接影响着网球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水平。

3、网球运动专项身体素质特征

网球是一项持续时间较长, 且运动过程剧烈的体育运动项目。它需要球员能向任何方向快速移动, 并做到快速起动和制动;需要球员具备承受较长时间的大强度运动;而且在需要保持平衡和达到最大击球效果的情况下完成各种方向的跑动。毫无疑问, 网球运动需要球员必须具有良好身体素质, 并且能够全面发展。如速度、力量、耐力、灵活性和平衡能力等, 然后再加上专业的击球技能, 才能赢得比赛的胜利。下面, 本文将对这些对比赛的胜利起着关键作用的身体素质进行分析。

3.1、网球运动专项力量特征

力量是网球运动员身体素质中最为关键的因素, 没有力量作为基础, 运动员要想在球场上快速的移动击球并回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 无论是作为业余爱好者还是专业运动员, 都应在平时的训练中注重力量素质的训练。

专项力量是优秀网球运动员的重要特点, 是运动员完成发球、击球等技术环节的基础。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离不开专项力量的支持, 由此可见, 专项力量对于网球运动的重要性。“网球专项力量是指网球运动员在进行发球或击球动作时, 能使自己的各部分肌肉力量和球拍击球的技术合为一体, 在球拍与球接触的一刹那把力量全部变成使球迅速向前飞进的能量”。可见, 网球专项的力量与速度是紧密结合的, 二者的紧密协作, 才能使击球产生威胁, 从而使运动员打出颇具观赏性的比赛。

力量与速度的紧密协作就产生了力量速度的概念, 它不但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击球的速度, 而且还能够为击球后接下来的方向转换起到加速度的作用。“力量速度又称爆发力, 它是指运动员在完成关键技术时所表现出来的力量与速度水平的总称。其实质就是指关键技术完成的快慢”。网球运动员击球时的爆发力与运动员控制自己肢体有着密切联系, 特别是在快速挥拍击球的过程中, 例如发球, 肌肉收缩得爆发力越大, 越利于提高击球瞬间的速度, 从而使击球力量加大。

因此, 爆发力是网球运动的主要力量特征。爆发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肌肉的收缩速度的快慢, 二是肌肉的收缩力量的大小。通常认为:肌肉收缩力量越大, 则肌肉收缩速度越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实际上, 肌肉收缩所承受的负荷越大, 其收缩速度越慢。上述过程表明, 在网球运动中, 爆发力的实践意义在于运动员承受相同负荷时, 肌肉收缩得速度更大;而当运动员使用相同的肌肉收缩速度时, 能够承受更大的负荷。

3.2、网球运动专项耐力特征

网球运动由于其特殊的比赛规则与记分方式, 决定了其不是典型的耐力运动项目。一般情况下, 双方运动员总是在一分球结束之后, 又等待下一分发球的时间, 据统计, 一场网球比赛中, 有3/4的时间是用在发球间歇、交换场地以及其他因素方面, 而实际的击球时间之占到了约1/4。然而, 这并不能说明耐力素质在网球运动中无足重轻。在一场双方竞争激烈的比赛中, 耐力有其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别是在职业网坛, 由于运动员之间的实力相差无几, 往往耐力好的运动员在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后更容易恢复体力。

一名网球运动员, 其神经过程的稳定性、能量物质的储备量、负氧债的能力以及自身的意志品质等因素决定了其耐力水平的高低。在网球运动能量供应中, 有氧代谢的比例约占20-30%, 无氧代谢的比例约占70-80%, 因此, 高水平的网球运动员, 其神经过程能够在长时间的运动中保持持续的稳定, 以保证其击球动作的高度协调;其体内糖元、游离脂肪酸的储备量也较大, 以有效的改善机体能量供应系统的调节能力;其抗氧债能力高, 以使机体在氧供应不充足的情况下, 仍然能够保持较高负荷强度的持续运动能力;其自身的意志品质程度较高, 以在高度疲劳的状态下, 通过自我暗示、自我激励等手段使机体仍保持较高的运动水平。

3.3、网球运动专项速度特征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 以高能物质ATP、CP为主要能源, 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速度素质是一种重要的基本素质”。在网球运动中, 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认识速度的确切含义: (1) 反应时间, 即运动员对来球做出反应的时间; (2) 移动时间, 即运动员单位距离内移动到击球位置所花的时间; (3) 跑动速度, 即运动员上下肢的快速移动的能力。总体而言, 网球运动的专项速度, “是指运动员完成单个动作的速度, 即为打好一个来球脚步的移动速度和击球速度”。应该是加速能力以及灵活性的综合表现, 而不是单一的移动速度。

在一场网球比赛中, 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获得胜利, 就必须做到判断快、反应快、移动快、动作快。而要想做到这些, 就意味着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专项速度素质。“网球运动员的移动路线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向前, 大约占了总时间的47%;侧跑, 大约占了总时间的48%;向后移动, 大约占了总时间的5%”。可见, 运动员快速的向前和侧向运动是关键。此外, 网球运动还表现出如下特点: (1) 运动员身体的移动和击球不属于周期性动作, 即表现为在比赛中运动动作的先后顺序没有固定的规律; (2) 一个动作的完成到下一个动作的开始之前有一定的间歇时间。在网球运动中, 参与运动的肌肉群能得到短暂的休息时间, 从而能够持续较长的时间不易疲劳。因此, 专项速度素质在高水平的比赛中成为了获取胜利的基本条件。

网球运动, 需要运动员快速的移动到击球点并运动自己的手臂击球, 在这个过程中, 速度和力量结合的越好, 即爆发力越大, 越有利于提高击球的速度和肌肉群的爆发和收缩, 从而使运动员的击球力量加大。同时, 具备良好速度素质的运动员, 其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强度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 网球运动员除了要注重发展力量、耐力以及灵敏协调素质以外, 还应注重速度素质的发展。只有具备了全面的身体素质, 才会具备在球场上所向披靡的基础。

3.4、网球运动其它身体素质特征

网球运动要求运动员能够在比赛中快速而有效的起动、迅速变换动作、迅速变换方向以及快速而有效的制动, 这些, 都对运动员的灵敏协调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 要协调全身的肌肉运动, 使肌肉能够以适当的速度和强度进行合理的运动。面对时左时右, 时高时低, 时快时慢的来球, 更要协调好自身的全身肌肉, 才能打出有威胁的击球。此外, 柔韧与平衡能力对网球运动员来说也不可或缺, 如肩关节柔韧性好的运动员, 其发球力量和速度也会有相应的提高。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 无论是出于跑动中还是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身体都要尽量的保持平衡, 否则, 击球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现代网球比赛, 由于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使得比赛的速度大大加快, 因而对运动员的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运动员对来球的快速反应成为比赛制胜的基础。优秀运动员一般都能掌握扎实的正、反手抽球, 并具有相当强的攻击能力, 利用快速有力的抽球打出落点深和角度刁的球, 能够一拍接一拍地使用大角度的猛抽, 并带有较强的上旋性, 迫使对手处于被动局势。这对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及对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动员在训练中要注重特提高基本素质的同时, 还要采用专门手段提高运动员的速度与力量、灵敏与协调等结合素质的水平, 要采用专门手段加强步法训练量, 提高纵横向脚步移动的速度和快速起动的能力, 尤其要加强身体训练中的速度与力量、灵敏与协调及步法练习的比重。

4、结语

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五大运动素质为主要内容的专项体能水平的提高是建立在全面体能训练的基础之上的。网球训练应充分认识和了解现代网球运动的本质特征, 以及处理好网球运动的技能和体能的本质关系, 在此基础上, 更好地指导网球项目的教学、训练, 以推进我国网球运动项目的发展, 使我国的网球项目无论是技术还是运动成绩都能得到提高, 为我国网球运动能够得到长足进步而努力。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网球运动专项体能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主要从网球运动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3个方面分析探讨网球项目体能特征, 以便加深对网球项目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其内在发展规律, 实现网球项目的科学化训练。

关键词:网球运动,专项体能,特征

参考文献

[1]胡亦海.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5, 11:76-77

[2]胡国华.从世界优秀男子网球选手的竞技能力特征谈我国男子网球运动的发展策略.考试周刊, 2008, (13)

[3]吴云.从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的特点看我国竞技网球运动的发展对策.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5, 09 (25)

[4]陈万军, 郭开强, 邢哓圆, 焦雪华.优秀网球运动员发球技术特征分析.湖北体育科技, 2006, 09 (25)

[5]吕彦.网球半西方式正手击球动作分析及训练方法初探.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 , 2008, 04 (22)

[6]张长宽, 马俊明.网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分析.内江科技, 2008 (4)

[7]王福章.我国网球技术发展方向的探讨.网球天地.第四期

[8]陈艳.现代网球技术风格发展的趋势.中国体育教练员P36

体能特征 篇8

关键词:竞技网球,体能训练,特征

在竞技网球的比赛中, 不仅仅比的是运动员的技术和战术, 还需要运动员拥有良好的体能和心理素质, 网球运动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体能和心理素质, 才能够在竞技网球的比赛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实力。在一般的网球比赛中, 女子比赛时间大约为1h以上, 男子比赛可以达到3h以上。在比赛中, 不仅仅有运动和击球的体能消耗, 并且在高度精神集中和在思考战术上还会有着体能上的消耗。所以说, 一场比赛下来运动员都会消耗大量的体能, 所以, 越是高水平的网球比赛, 对运动员的体能消耗也就越大, 由此可见, 体能在比赛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1 网球运动项目体能训练特征

1.1 和体能训练的特征

场次多、时间长、地点广, 这三点是网球运动项目比赛的主要特征, 网球的比赛一般都是从年初开始, 持续到12月初期, 并且在全球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巡回进行, 职业网球运动员要想获得较好的名次就必须要科学的对比赛日程进行安排, 网球运动员每年都会参加很多场的比赛, 越是到比赛的后期, 竞争也就越激烈, 因此对运动员的专项耐力和体能素质恢复的要求也就更高。只有这样, 运动员才能够用最好的状态来应付后续的比赛。

1.2 和赛事进行结合

网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时要根据赛程安排的时间来进行的, 要想运动员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 就要根据每个运动员不同的比赛时间来进行中小周期的训练, 这样能够让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更好的发挥出自身的水平, 从而取得理想的成绩, 在网球的体能训练中, 很多运动员都是采用比赛来代替训练的方法来进行体能训练, 甚至有的选手会用高强度、高密度的比赛来代替训练, 他们通过参加密集的比赛来提高自己的身体机能和反应能力, 从而提高自身的竞技能力。简单的说, 这些运动员就是要通过比赛, 把身体体能来进行从负荷到恢复, 从恢复到再负荷的循环训练, 在频繁的高强度比赛中来达到体能训练和意识训练的目的, 如果运动员想要在比赛中能够获得最好的竞技状态, 那么就需要在比赛之前的一周或两周之内保持一个良好的赛前竞技状态, 要对运动员进行科学合理的比赛日期安排, 要把人体的生理机能变化周期和项目的竞技特征来一起的融入到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中, 把比赛作为契机, 从而才能够让运动员的体能和竞技能力一起提升。

1.3 和恢复训练进行结合

对于恢复训练来说, 如果不能够在训练的过程中产生疲劳, 那训练则一定没有效果。如果在训练之后没有恢复, 那训练一定具有危险性。所以, 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 不能够盲目的加大训练强度, 应该要结合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运动项目的特点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 并且要对训练效果重视, 在训练之后要能够积极的投入到恢复中, 对于优秀的恢复训练方式来说, 应该要让没有参加到运动中的肌肉群和训练内容进行同步, 并且要对恢复训练的强度进行适宜的调节, 这样才能够让恢复训练有最大化的功效, 拿恢复训练的强度来说, 如果在进行一般强度训练的时候, 那么恢复训练应该在整个运动强度的1/3左右, 并且, 网球运动员的恢复训练要按照网球比赛的特点来进行, 把比赛时间、比赛间歇时间等都要合理的计划在恢复训练之内。

1.4 和技术战术训练进行结合

对于竞技网球的专项体能训练来说, 既包含了对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 还包括了专项身体素质以及对环境适应能力的训练, 对运动员专项的耐力训练、力量训练、灵敏度训练, 在进行专项体能训练的时候, 要结合网球专项的需要, 并且要结合网球的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来进行, 从而让运动员的体能和技术一起增长, 在对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的时候, 应该要结合在比赛中所能够用到的技术, 所容易发生的赛场情况来进行, 让运动员在训练中就能够感觉到赛场的气氛, 在训练中就能够让精神达到高度集中的状态, 这样在真正的比赛中, 运动员才能够更加淋漓尽致的发挥出自身的体能素质和个人技巧, 并且在体能训练中还要结合团队战术的训练, 让个人技术和团队战术自然而然的成为运动员训练或比赛中的一部分, 以便在正式比赛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来, 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1.5 必须结合网球运动项目特点和能量代谢

由于网球比赛的特殊时间规律, 因此, 安排体能训练要根据其特点来设计, 那种练习时间越长, 打的板数越多就越好的训练的观念, 只会发展运动员与专项不一致的能力, 降低训练效率。在体能训练时, 一定要结合运动员比赛过程中的能量代谢特征和技术动作结构进行训练, 加强对网球运动专项技术动作的解剖分析, 从而选择技术、战术动作结构相似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进行训练, 不断提高运动员体能水平。

网球运动供能属混合供能, 比赛过程中, 主要以磷酸原供能系统为主, 糖酵解供能系统和有氧代谢供能系统也参与其中。因此在训练中要以提高磷酸原供能系统能力为主, 以提高糖酵解供能系统和有氧代谢供能系统训练为辅, 全面提高网球运动员的能量代谢水平。

2 网球体能训练时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网球运动项目的体能训练时, 首先要认识到体能训练的含义, 其次要重视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再次要重视网球运动的特点以及不同运动员的不同身体素质, 因为网球比赛特殊的时间规律。因此, 要按照比赛的周期和比赛的强度来科学合理的进行体能训练: (1) 要合理的分析比赛的时间。 (2) 要分析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训练强度承受能力。 (3) 要分析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能量代谢特征和技术动作结构, 从而选择最科学合理的手法来进行, 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

体能训练是整个网球训练中的一部分。体能训练中内容安排应合理:在制定多年或全年计划时, 根据所划分的阶段制定出体能训练任务和目的。在制定大周期、中周期。也要对体能训练做出具体的安排。结合项目特点体能训练也要有针对性, 在进行体能训练时必需考虑到网球项目特点, 对网球动作技术结构以及参与运动的肌肉有清楚的认识, 另外对各肌肉群参与工作性质和比例也应有所了解。结合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在对高水平运动员施训时。其中主要一个原则是因人施教。除了要对运动员进行全面的身体训练, 还要针对他的特点进行训练:做到发挥其优点, 弥补其缺点。

网球在不断的发展中已经不断的更新了不同的技术和战术, 所以, 对网球运动员进行训练时, 要结合最先进的心理需要和战术特点, 要仔细的分析目前最先进的战术, 从而才能够计划出最先进。最科学的训练方式, 要打破传统的训练方法, 对训练方法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体能训练中, 要结合现代先进的网球战术特点, 技术特点和心理要求来进行同步的训练, 要注重对运动员思想和意志的培养, 要加强核心力量的训练, 全面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3 结语

针对网球比赛中运动员特能的重要性, 所以网球运动员要不断的加大体能训练的比例, 要结合网球比赛中实际的战术特点和技术特点、要结合比赛、要结合恢复训练等同时进行体能的训练, 要结合现如今比赛的实际情况来不断的对体能训练的方法加以改进, 从而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喜铭, 丁月兰.竞技体育专项训练特征及其运动训练学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 2008 (4) .

[2]陈权, 范旭东.世界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竞技过程技战术空间运用特征的实证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1, 30 (4) .

体能特征 篇9

WTA是世界女子职业网球的管理组织, 也是世界著名的女子体育组织。目前有来自92个国家的2 500多名注册球员参加巡回赛在全球33个国家中组织的54站比赛以及4站大满贯赛事, 赛事总奖金额超过1.18亿美元。随着WTA赛事逐步发展, 世界女子职业网球运动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态势。在三盘两胜或五盘三胜制的比赛中, 每场比赛耗时长、耗能强。通常一场女子比赛时间均在1 h以上女子网球的较量如今已发展为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的综合体能较量。

网球运动属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项目, 并具有间歇性的高强度、高密度的运动特点。其项目特征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因此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在其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中占据重要地位。在网球比赛中, 双方运动员都是靠角度来调动对手, 运动员必须快速反应、移动到位并保持较好的稳定性才能保证击球质量。若体力不支, 在击球时跑动不到位, 回球质量差, 比赛过程中易处于劣势地位。可见, 体能是保证网球运动员技战术正常发挥的基础, 体能好有助于技能的充分发挥。

1.1 女子职业网球对体能的新要求

目前, 女子网球的训练和比赛基本与男子网球达到同步发展水平, 并向体能、力量主导型过渡, 为适应国际女子网球发展趋势, 现在女子网球运动员身材高大、力量大、灵活性增强、速度快, 人体力学的合理运用也使得击球力量变得更大。现代女子职业网球表现形式可概括为4点: (1) 力量已成为一项战术武器, 已贯穿在当今女子网球比赛中。 (2) 快速判断, 可以反映出一名选手的技术和对网球的认识水平, 是队员合理运用战术和抢占先机的必要条件。 (3) 选择最佳的击球, 一般来讲, 发球和正手击球是运动员的两大法宝。 (4) 打法更全面。运动员常常要在在1年中在不同的场地和环境下进行比赛, 迫使其具备充足的体能作保障, 可见女子职业网球项目中体能的重要性。

1.2 女子职业网球项目赛程安排特征

女子职业网球比赛具有场次多、时间跨度长、举办地点广等特征。在WTA赛事中场次多是指1年共有2 501场比赛, 跨度长指持续1年的时间跨度, 举办地点广指要在33个国家内巡回, 可见对女子运动员的体能要求多么的高。

女子职业网球运动员想要获得高的排名好的成绩就必须科学安排自己的赛程及比赛过程中的体能, 每隔1 d或2 d就会有一场比赛, 越是到比赛后期越是对体能、技战术、心理智能的严酷考验。所以在高水平选手的比赛中对体能的要求和短时性恢复也越来越高, 更充分的诠释了体能在比赛中的基本主导地位。

1.3 女子职业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供能特征

网球运动运动强度较大, 是由一系列连贯的爆发性动作组成的, 在约1 h左右需要不断的跑动、挥拍击球, 做动作需要在短时间内、高强度下不断的运动, 网球运动供能属混合型供能, 单一的功能方式远远不能满足运动的需要, 对女子网球运动员体能是个考验。根据ITF官方数据统计, 一场赛事大约70%的时间需ATP-CP供能, 20%的时间需糖酵解供能, 10%的时间需有氧系统供能。因此比赛过程中主要以ATP-CP供能为主, 糖酵解功能为辅, 有氧系统功能为补充的综合功能方式。

在做不同动作时, 女子职业网球运动员体能供能有差异, 如做突然性的跑转和击球时, 多为磷酸原系统供能;在超过10 s的多回合抽击球过程中, 是糖酵解系统供能;在回合间短暂休息时, 以有氧功能为主, 网球在赛中相持阶段以糖酵解供能主导, 运动间歇主要由有氧系统供能为主, 在此阶段机体排除乳酸, 开始恢复体力。所以, 优秀的女子网球运动员三大供能系统需协作运转, 在日常训练中, 需重视训练每一种供能方式, 在比赛中才会运用自如。

2 女子职业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2.1 体能训练设计与赛事需要一致性特征

女子职业网球赛事横跨五大洲贯穿30多个国家及地区, 运动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全年赛程, 而体能训练也要结合赛事需要来设计, 遵循竞技需要原则。虽然每个运动员会根据自身条件安排年度赛事, 但想要获得理想成绩就必须遵循周期安排原则, 使训练与比赛更好的衔接, 这样才能保证在重要比赛中呈现良好的竞技、体能状态。

由于高频率、高强度的赛事安排, 体能训练也是以赛代训, 赛训结合的模式进行, 通过参加比赛来刺激机体从而适应竞技状态。如果运动员要在顶级赛事中获得绝佳竞技状态, 则需在赛前一周内调整符合比赛时间、地点、气候、强度、频率等因素的状态。运动员大赛前最佳竞技状态的获得可通过内外因素控制, 如主要安排适时恢复性训练, 观看回放视频分析对手技战术特点, 制定相应的技战术等, 科学合理的安排比赛中的技战术及体能。

2.2 专项体能训练与女子运动员生理特征相结合

女子生理特征具有一定特殊性, 如具有生理周期为28 d的“月经”变化, 月经会对运动员的情绪、体能、技战术发挥产生影响, 如遇到重大比赛, 为了不影响比赛, 可以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推迟月经期, 协调好比赛和女性生理周期, 使运动员发挥正常水平。

另外, 网球运动主要靠人体核心力量及下肢力量发力, 在做起动、急转、变向、制动等动作时, 要求力量、速度、协调、反应等全面身体素质综合作用, 从运动生理角度上讲, 相同身材条件下, 男子较女子力量强20%, 女子的肌肉比重及质量也低于男子。如决定下肢蹬转的爆发力的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 比重、质量都较男子差, 从而决定了抽击球的最大力量。所以要有针对性的对女子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 要把训练和女子生理特征结合起来。

2.3 体能训练与恢复训练相结合的特征

训练应当有一定的强度, 才会对身体造成刺激, 从而产生训练效果。训练后产生运动疲劳也是正常现象, 需要恢复训练来调整机体反应。只训练不恢复, 不会有好的训练效果。科学的训练是把训练和恢复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 训练后要适当的放松, 采用物理、生物学或营养学等手段让身体补充能量, 才会有精力进行接下来的训练。一般来讲, 恢复训练的最大强度为日常训练的70%~75%, 训练时间越长, 恢复时间越长, 恢复时间与训练时间成正比。

在恢复训练中, 主要以小强度训练为主, 并结合女子生理特点及网球比赛特点进行安排。如女性运动员在生理期, 要注意降低强度和避免锻炼腰腹力量。在比赛时, 要利用好每分球、每局之间的20 s间歇, 换边时1.5 min间歇时间。女子网球运动员要形成利用比赛的间歇进行恢复的习惯。

3 结语

由上文可知, 在女子职业网球项目体能训练体系中, 要合理安排一般体能与专项体能训练, 要把体能与技战术、心理等有机结合, 要科学安排这些训练内容的比重, 制定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中所占的比重, 但要注意的是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确定要因时、因赛而定, 要把思想素质训练贯穿在训练的始终, 以便使网球女子队员在比赛中保证充沛的体能, 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卫星.高水平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新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13.

[2]赵志英, 郑晓鸿.对“体能”的探析[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 2014 (1) :44-46.

拉丁舞的体能特征及其训练要素 篇10

一、拉丁舞的体能训练

拉丁舞包括:伦巴舞、恰恰舞、桑巴舞、斗牛舞以及牛仔舞这五种。根据运动解剖学、训练学以及生理学的相关知识,结合拉丁舞的特征,能够体现出拉丁舞如下的体能特征:

(一)拉丁舞参赛者身体形态。

拉丁舞参赛者的身体比例合适、体形匀称、五官精致端正、气质较好、颈部稍长、身体上的锁骨与肩胛骨较平坦、四肢略长并且较直、小腿的长度要多于大腿长度、膝关节应平直、踝关节较细一些、跟腱略长且清晰、骨盆适中、身体肌肉应呈条形状、身体整体的线条流畅且优美。

(二)拉丁舞参赛者的身体机能。

拉丁舞包括五个舞种,并且是五种舞蹈连续进行比赛,如果拉丁舞参赛者的心肺功能不够好就无法完成比赛。拉丁舞比赛的技术要求较高,并且该舞蹈的动作变化多样,大多数舞蹈动作都要求参赛者身上的各个环节搭配协调才能完成。因此拉丁舞对参赛者的神经过程的均衡性、灵活性,听觉、视觉、触觉、节奏感、身体感觉的灵敏性、准确性,肢体的平衡性、协调性,空间感知力的要求非常高。

二、拉丁舞的训练要素

优秀的拉丁舞参赛者的身体素质应该具有良好的身体协调性,强健的身体上臂肌肉以及下肢肌肉等,体能训练是提升拉丁舞水平的重要因素。

(一)拉丁舞参赛者的爆发力。

爆发力就是身体的速度加上力量,测量一个人的爆发力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进行纵跳以及直体跳跃。拉丁舞参赛者有时面临着不同形式的大量工作负荷,一些参赛者还要表现出爆发式的运动能力和力量,这个问题涉及参赛者平时练就的基本功,基本功越是扎实的参赛者就越容易有爆发力,这是因为参赛者的基本功扎实,身体的重心和轴心都比较稳定,就很容易有爆发力量。

(二)拉丁舞参赛者的柔韧度。

身体的柔韧性与身体中的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运动幅度有很大的关系,提升韧带的柔韧力度是增强身体柔韧性的有效途径之一,髋部屈肌的延伸运动能够提升髋关节的柔韧度,较好的身体柔韧度对完成短时间的快速拉丁舞动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拉丁舞参赛者的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可以分成有氧耐力以及局部肌肉耐力两种形式,二者之间是有联系的。拉丁舞参赛者必须同时具备这两种耐力素质,才能保证持续跑动以及快速跑动之后的恢复能力。拉丁舞参赛者良好耐力基础还能使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等其他身体素质得到提升。为了能够满足身体长时间的活动而需要大量的氧气,拉丁舞参赛者必须合理地利用氧气,要克服身体肌肉的疲劳,要提升肌肉横截面每平方毫米面积中的毛细血管的数量,来保证在进行运动时肌肉的血流量。高强度的负荷训练能够迫使躯体的肌肉,在高度同等运动幅度和阻力以及速度频率下进行的重复性练习。

(四)拉丁舞参赛者的速度素质。

拉丁舞中的速度素质指的是,参赛者对刺激的反应能力,是由身体做出的快速爆发式的动作以及身体能够保持快速移动的能力所组成的。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加速度,但是作用力的效果以及预期的效果也不能被忽视。很多时候拉丁舞参赛者的速度、力量以及爆发力的完成都是需要和舞伴相互配合的,想要提升拉丁舞的水平,舞伴的身体素质也要很好,两人的默契配合才能提升拉丁舞表演的整体水平。在进行训练时,对参赛者的反应速度,尤其是心理反应速度非常重要。因此,一定要选择正确的训练方法,在一定的时间内反复练习使用,这对提升拉丁舞参赛者的反应能力有良好的效果。

(五)拉丁舞参赛者的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指的是身体肌肉收缩时能够产生最大力量的能力。在拉丁舞比赛过程中,参赛者不经常出现单纯依靠力量的表现。但是,提高比赛的成绩肯定是离不开全面的力量素质的。而且,良好的肌肉力量与身体协调性能够有效地防止参赛者受伤,尤其是腿部碰撞导致的伤害。

三、结束语

拉丁舞参赛者想要提升自己的竞技水平,达到高水平的竞技状态,就必须加强自己的力量训练,重视体能训练的基础性作用,提升基本功。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信念,来提升拉丁舞的动作质量,提高比赛成绩。

摘要:体能指的是人类机体基本运动能力。拉丁舞是体育舞蹈,具有较强的观赏性,拉丁舞的技术就是拉丁舞的核心,而拉丁舞的核心基础就建立在扎实的体能之上,没有良好的体能作支撑,任何舞蹈技巧都如同虚设。

关键词:拉丁舞,体能特征,训练要素

参考文献

[1]陈国娜.拉丁舞体能训练的基本方法[J].大舞台,2012(04).

[2]张艳青.论拉丁舞的体能特征及其训练要素[J].运动,2009(01).

上一篇:经济法的教学方法下一篇:专业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