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考核

2024-06-22

体能考核(精选3篇)

体能考核 篇1

摘要:《体能练习》是一些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为了制定该门课程科学、客观、合理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 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测试法以及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从而确定了武术套路专项的体能测试内容为立定跳远、15秒仆步抡拍和400米跑, 武术散打专项的测试内容为20秒组合击靶、4×8米往返跑、杠铃高翻以及800米跑, 并根据相关统计学公式计算出了各自考核标准的细目表, 从而解决了教师在该门课程的考核中评定考核成绩没有依据的难题。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体能练习,考核内容,评分标准

一、前言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许多体育学院各专业开始制定并实行教学改革。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专业需求, 制定了新的教学实施方案。其中,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新开设的《体能练习》课程开始成为专业必修课。可是,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与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特点和运动素质并不一样, 对于一门新的课程, 在制定该门课程教学大纲时如何制定考核内容、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呢?况且,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又分为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两个专项, 各有自身的特点和专项要求。因此, 根据《体能练习》课程的要求, 针对不同的专业项目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 就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首都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2003—2010八个年级武术套路专项班和武术散打专项班的男女生共计302人。其中武术套路专项学生男生98人, 女生52人;武术散打专项学生男生124人, 女生28人。

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2) 测试法。对所确定的施测指标按照统一制订的测试要求和标准, 由相同的测试人员在学生第一学期期末进行测试。测试前告诉学生所测试的成绩将作为期末考试成绩进行记载, 以保证测试成绩的真实有效性。 (3) 统计分析法。对所得数据运用SPSS软件按相关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处理, 获得本研究所需的评分标准。

三、考核内容的确定

1. 确定考核内容的指导思想。

尽管目前人们对体能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分歧, 有专项耐力论[1]、机能能力论、大小体能论[2]、身体 (基本、综合) 运动能力论[3,4,5]以及身体 (适应) 能力论等, 但都认为体能主要以运动素质表现出来, 且在运动训练中基本都是以发展各种运动素质为身体训练的基本内容。[6]因此, 我们在确定考核内容时, 只要选取几项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学生体能水平, 且对学生专项运动水平影响较大的身体素质就可以了。而且, 运动素质测试简便易行, 也符合“《体能练习》课程主要是解决学生在专项练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身体素质问题”这一课程目标。

由于《体能练习》课程受总学时数、考核课学时数以及学生人数的限制, 考核内容不宜太多, 要确定在一次课2个学时的时间内能够完成20~30人左右的测试为宜。因此, 测试的身体素质指标一般应在3项左右比较合适。在选择具体的测试指标时, 要考虑到学校教学训练设施的实际条件, 所选取的指标是否易于操作, 便于测试。对于那些经过理论分析认为有必要进行选取, 而在实践中难于有区分度的指标, 则应排除。

2. 套路专项学生测试指标的确定。

武术套路运动属于表现难美性运动项目, 内容丰富, 动作结构复杂, 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较为全面。

首先, 武术套路动作技术的结构是多元的, 具有踢、打、跳跃以及跌扑翻滚的特点, 要在1m20s左右的时间内完成五六十个这样的动作, 且要达到快速敏锐、迅猛有力的演练效果, 对动作速度及速度耐力的素质要求极高。而且在“高、难、美、新”的要求下, 要达到“高”的要求, 必须具备良好的下肢爆发力。从武术套路竞技的历史和现实来看, 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柔韧素质才可能实现专项成绩的提高。但在实际教学训练中, 绝大多数专项学生都具备了较好的柔韧素质, 而且目前的柔韧素质测试方法也不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另外, 由于武术套路是按照事先编排好的动作顺序展现, 是一种固定的编排好的程式, 因此, 我们在选择套路专项学生的体能考核指标时没有将柔韧和灵敏素质纳入其中。基于武术套路竞技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的分析, 结合我们制订考核指标的指导思想和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 通过行家调查及课题组集体讨论, 我们选取了立定跳远、10s仆步抡拍计次、400m跑这三项身体素质作为武术套路专项学生《体能练习》课程的考核测试内容。

3. 散打专项学生测试指标的确定。

散打比赛要求运动员能以灵活的步法接近或离开对手, 能协调迅速地使用多种技术方法, 在使用方法时能以迅雷不及眼耳之势攻击对手, 能否取得良好的攻击效果, 需要有良好的爆发力做保障。因此, 良好的速度、力量及灵敏性对散打运动员竞技取胜十分重要。另外, 散打比赛采用的是三局两胜制, 每局比赛2分钟, 加上比赛中的暂停, 每局比赛实际约3分多钟, 打满3局约10分钟。因此, 速度耐力对运动员竞技取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之, 散打项目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十分全面, 相关的研究也证明了散打运动员应具有良好的速度、灵敏、力量以及速度性耐力素质。[7,8,9,10,11]

基于此, 在前述选取指标原则的指导下, 最终确定了20s组合击靶 (计次) 、高翻杠铃、800m跑、4×8m往返跑这4个指标作为散打专项学生《体能练习》课程的考核指标。

四、考核标准的制定

1. 考核标准制定的方法和步骤。

首先, 建立测试指标的数据库。对所测试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核准, 通过SPSS统计软件分别建立关于散打专项学生的4项测试指标和套路专项学生的3项测试指标的数据库。其次, 假设这些指标的测试成绩 (数据) 服从正态分布, 用X近似总体均值μ, 用s近似总体标准差σ, 则有:u= (X-M) /s, 近似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其中的M和s可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再次, 按照10%优秀率和5%不及格率的原则, 运用标准正态分布表分别查出10%优秀率和5%不及格率的u值, 结合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M和s, 并运用u= (X-M) /s, 分别求出各项目的优秀和不及格的标准。对于优秀率10%, 由u= (X-M) /s~N (0, 1) , 得到X=M+us。由此, 只要算出优秀最低成绩所对应的“u优”即可。利用标准正态分布的理论, P (u≥u优) =10%, 所以, P (u<u优) =1-10%=90%, 经查标准正态分布表, 在表中最接近0.9的面积对应的u值为1.28, 则u优≈1.28。对于套路专项测试指标中的400m跑, 散打专项测试指标中的800m及4×8m往返跑, 由于数值越小, 表明成绩越好, 则对应的u优=-1.28。

对于不及格率5%, 及格的最低标准即为不及格的界限, 面积为P (u<u及) =0.05。经查标准正态分布表, 在表中最接近0.05的面积对应的u值为-1.65, 则u及格≈-1.65。同理, 对于套路专项测试指标中的400m, 散打专项测试指标中的800m及4×8m往返跑, 则对应的u及格≈1.65。

于是我们就可以运用公式X=M+us, 分别求出各专项男生和女生各指标的x优和x及格的值。最后, 运用各项目的优秀和不及格的标准并结合其X和s制定出更为详细的考核标准细目表了。

2. 考核标准的制定。

套路专项考核标准的制定: (1) 套路专项男生优秀和不及格的标准。通过测试数据分析结果 (表1) 可以得出套路专项男生各测试指标的样本算术平均数 (M) 和样本标准差 (s) 。

a Multiple modes exist.The smallest value is shown

接着, 按照公式u= (X-M) /s就可以分别求出套路专项男生优秀和不及格的标准了。结果为:立定跳远x优=278.82cm;x及格=234.2cm。15s仆步抡拍x优=16.83个≈17个;x及格=13.07≈13个。400m跑x优=61.44s;x及格=74.30s。

(2) 套路专项女生优秀和不及格的标准。通过测试数据分析结果 (表2) 可以得出套路专项女生各指标的样本算术平均数 (M) 和样本标准差 (s) 。

a Multiple modes exist.The smallest value is shown

接着, 按照公式u= (X-M) /s就可以分别求出套路专项女生优秀和不及格的标准了。立定跳远x优=219.23cm;x及格=180.32cm。15s仆步抡拍x优=16.75个≈17个;x及格=11.69≈12个。400m跑x优=79.75s;x及格=95.57s。

(3) 套路专项考核标准。在上述计算的基础上, 运用各指标优秀和不及格的标准并结合其X和s便能够制定出考核标准的细目表了 (见表3) 。

散打专项考核标准的制定:

(1) 散打专项男生优秀和不及格的标准。通过测试数据分析结果 (表4) 可以得出散打专项男生各测试指标的样本算术平均数 (M) 和样本标准差 (s) 。

a Multiple modes exist.The smallest value is shown

接下来就可以运用公式u= (X-M) /s, 分别求出散打男生各指标优秀和不及格的标准。800m跑x优=146.83s;x及格=199.02s。4×8m往返跑x优=11.17s;x及格=13.48s。杠铃高翻x优=90.65kg≈90kg;x及格=50.48kg≈50kg。20s组合击靶x优=57.49个≈57个;x及格=40.78≈41个。

(2) 散打专项女生优秀和不及格的标准。通过测试数据分析结果 (表5) 可以得出散打专项女生各指标的样本算术平均数 (M) 和样本标准差 (s) 。

a Multiple modes exist.The smallest value is shown

接下来就可以运用公式u= (X-M) /s, 分别求出散打专项女生优秀和不及格的标准。800m跑x优=187.82s;x及格=235.99s。4×8m往返跑x优13.49s;x及格=15.02s。杠铃高翻x优=45.12kg≈45kg;x及格=28.5kg≈30kg。20s组合击靶x优=56.17个≈56个;x及格=41.06≈41个。

(3) 散打专项考核标准。在上述计算的基础上, 运用各指标优秀和不及格的标准并结合其X和s便能够制定出考核标准的细目表了 (表6) 。

五、结论及建议

1. 结论。

(1) 尽管目前人们对体能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分歧, 但都认为体能主要以运动素质表现出来, 且在运动训练中基本都是以发展各种运动素质为身体训练的基本内容。 (2)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体能练习》课程考核的内容应以运动素质测试为主。确定测试指标的指导思想或原则是:以《体能练习》课程说明和教学大纲为依据;对专项运动水平影响较大;具备条件, 易于操作, 便于实施;测试指标数目的多少以能在2个学时20~30人左右完成为原则, 一般为3~4个指标。 (3) 套路专项的测试指标确定为立定跳远、15s仆步抡拍和400m跑。散打专项的测试指标确定为20s组合击靶、4×8m往返跑、杠铃高翻和800m跑。 (4) 在计算出样本算术平均数 (M) 和样本标准差 (s) 的基础上, 按照公式u= (X-M) /s分别求出各指标优秀和不及格的标准。然后运用各项目的优秀和不及格的标准并结合其X和s, 最后制定出考核标准的细目表。

2. 建议。

(1) 考核内容在今后的实践中还应进一步检验, 以求在有限的指标内能最大限度地反映各专项学生体能的实际情况, 且是对专项运动水平贡献较大的指标。 (2) 考核标准也应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和调整, 使得学生测试成绩的分布比较合理, 做到两头少, 中间多, 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体能与体能训练的系统结构探讨 篇2

1、体能的分类及体能系统框架结构分析

1.1、体能的分类

现阶段对体能的定义并不统一, 例如美国体育学者斯坦豪将体能视为人类精神和肉体的适应性;Larson认为体能应分为生活和结构两个方面, 生活中要有存活的能力, 结构中要有形态、技能等方面的适应性;我国田麦久等体育专家将体能视为运动员先天遗传具有的天赋和后天有目的的训练所得到的机体持续运动能力等。但通过上述不同观点可以发现, 其均同意体能是一种运动能力和机体适应能力, 而运动能力在广义上包括常见的跑、跳、攀爬、投、跃等行为, 狭义上涵盖速度、耐力、协调、灵活等能力;机体适应能力又包括对寒冷、炎热、时差、缺氧环境等的适应能力, 所以以功能倾向性作为分类的标准, 可以将体能分为健康性和技能性的体能, 如爆发力、反应速度等为技能性体能, 而有氧呼吸等为健康性体能;以本源作为分类标准, 体能又可以分为遗传性和训练性, 由于人的机体构造并无明显的差异, 所以训练性体能的弹性更大, 这也是进行体能训练的根本原因。

1.2、体能的系统框架结构

以静态的视角观察体能, 会发现体能包括训练对象的身体素质、形态、机能以及训练主体的心智素质, 脱离任何部分都不能称之为体能, 身体素质即人类正常的肌肉活动能力, 是人类体内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 例如速度、柔韧、灵敏等, 通常作为衡量人类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准;身体形态即人类身体的外在具体表现, 例如身高、体重、腰围等充实度元素, 不同的人其身体形态存在差异, 所以体能也没有固定的标准;身体机能即人类生命在延续的过程中身体器官、组织、系统的正常运作, 例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功能运行情况可以通过脉搏、血压、肺活量等指标得以表现, 并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控制, 人体机能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力的根本;心智素质即心理和智力的综合水平, 人类的心智素质直接决定了其对外部变化的反应能力和对自身的调节能力, 所以也成为体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能的系统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由此可见通过对人体形态、机能、素质和心智的分析, 可以对其体能进行综合的判断或对其潜在的体能进行有效挖掘, 为体能训练的方式方法提供参考, 例如一个人肩部较宽阔, 通常其上肢力量较集中;一个人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机能好, 其耐力和韧性较强等, 体能的系统框架结构为体能训练提供依据, 现阶段所进行的体能训练就是针对其基本框架结构有目的、分阶段的锻炼。

2、体能训练的系统结构分析

体能训练作为发展机能潜力或与机能潜力相关的机能要素为目的的大负荷训练, 需要训练对象在特定的环境中接受长时间、高强度的针对性安排, 从而实现运动能力和机能适应能力的提高, 包括心理的适应能力, 由此可见体能训练是建立在明确的训练目标的基础上, 以训练对象的具体情况为参考, 分阶段、长期持续的动态训练过程, 由于训练的目的、对象、阶段存在差异, 所以体能训练应分为基础、专项和综合三个子系统, 此三个子系统并不是时间上的先后之分, 而是根据训练的具体情况确定, 但基础体能训练为整个训练的基础, 体能训练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由于体能训练分为一般人群的常规体能训练和特殊人群的专业体能训练, 而一般人群对于体能训练的结果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其训练并未真正的形成系统, 所以本文中所阐述的体能训练系统结构是针对特殊群体的专业训练。

基础体能训练是体能训练整个系统的核心, 通常包含体能常识训练和素质训练两方面的内容, 常识训练即对身体各部分的组成、名称、作用及修复等相关专业知识的解读, 由于人类的身体结构常规下并无明显差别, 所以常识训练对训练对象并没有严格的限制, 通过常识训练, 训练对象可以按照科学的理论知识自主素质训练, 并针对训练的结果进行自我调整, 由此可见常识训练是基础体能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素质训练等起到提供基础和支持的作用。素质训练相对于常识训练更讲究专业技巧, 例如针对力量、速度、柔韧性、反应速度等进行的训练, 素质训练是基础体能训练中相对级别较高的训练, 训练的强度及具体训练的方法需要根据训练对象的实际情况和训练目标进行调整, 并没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和标准。

专项体能训练的目的性相对于基础体能训练更强烈, 所以其训练对象通常较为固定, 例如以竞技为主要职业的运动员、需要超强体魄和毅力的军人等, 专项体能训练也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一部分是对基础体能训练的延续和升级, 例如专项的耐力、速度、力量训练等;另一部分是针对正常人的生理反应而进行的抗干扰体能训练, 例如抗严寒的体能训练、抗噪音的体能训练等, 由此可见专项体能训练不仅要对训练对象自身进行锻炼, 还需要提升其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使训练对象的生理和心理同时具备特殊条件下做出目标反应的能力。

综合体能训练是体能训练整体系统的最高级别, 它已不再强调对训练对象的锻炼, 而是将训练融入到具体的竞技项目或环境中, 使训练对象通过仿真模拟或真实的环境进行自我磨合和突破, 并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找到独属于训练对象个体的思维模式和动态反映, 将体能训练深化成为训练对象自然状态下的正常反应, 也就是所谓的体能素质, 由此可见综合体能训练已经将客观、程序化的训练模式与真实的情景相融合, 是对整个训练过程进行质变和检验的特殊结构。

在体能训练系统结构中不能为了追求综合体能训练的训练效果而在训练的方式方法上进行随意的调整, 要根据训练对象的体力波动态确定体能训练的方向和路线, 例如体能训练的目标为培养训练对象在百米运动中的耐力, 但采用万米体能的训练办法, 不仅不会为体能训练提供“服务”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体能训练的实质就是有目的、有重点、有区分的对训练对象体内的有序状态进行调整, 使其有序状态在激发和涨落的过程中, 向训练目标转化, 由此可见, 体能训练是通过灵活、生动的策略和方法, 巧妙的利用现实中存在的矛盾, 实现目标的转化, 所以在训练的过程中允许存在一定的迂回, 但迂回的目的是为了整体目标的理想实现。体能训练系统的三个子系统虽然不存在明确的时间先后顺序, 但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专项体能训练和综合体能训练需要有坚实的基础体能训练作保证, 而且在训练条件、训练方式手段等各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特别是对体能训练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在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监督的情况下, 自我能力锻炼和自身机能锻炼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这与健康性体能明显存在差异, 所以本文中所阐述的体能训练主要针对技能性体能。

3、结论

由于体能的概念现阶段并未得到明确的解读, 所以其分类并不统一, 以系统论的观点可以将体能视为身体素质、形态、机能和主体心智共同组成的整体, 而针对各部分的训练都可以实现体能整体的提升, 将体能训练视为动态发展的系统过程, 需要基础、专项和综合的体能训练形式共同支撑, 所以体能训练的科学性不能单纯的以一种指标作为参考, 而是个动态可持续的过程。

摘要:体能作为体育研究领域重要的参照指标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针对运动员、学生、战士体能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逐渐增多, 但对其实际效果并未有明确的评价标准,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现阶段对体能的理论研究成果, 以系统论的观点对体能及体能训练系统结构进行分析, 以期通过探讨能够为体能训练的科学化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体能,体能训练,系统结构

参考文献

[1]赵朋霞.山东省女子手球队体能训练过程控制与对策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 2013.

[2]胡法信.中国女子篮球职业联赛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11.

体能考核 篇3

1 自行车运动专项体能研究现状

1.1 自行车项目运动员身体机能模式的研究现状

运动训练及比赛过程中,力量是运动员完成各专项动作,取得满意训练效果和获得好成绩的保证。对人体有氧耐力负荷能力的评价主要是围绕着机体的摄氧能力、利用氧能力及有氧代谢的工作效率三方面展开的。许多研究表明通气无氧阈(VAT)、乳酸阈(LAT)和最大摄氧量(V02max)是评价自行车运动员有氧能力的重要指标,而以无氧阈强度进行训练是公路和长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提高有氧能力的重要手段。

国内、外对无氧代谢能力高低与自行车运动员专项成绩的关系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尚文元等通过对69名男女自行车优秀选手的最大摄氧量和无氧功的研究发现:(1)无氧功率均值与缓冲碱、超碱、碳酸氢盐、氢离子浓度等值显著相关,而最大有氧功率与血气值不相关,(2)短距离运动员的无氧功与缓冲碱、超碱、碳酸氢盐、氢离子浓度值有显著相关性,而与长距离项目组无显著相关;(3)场地比赛成绩和血乳酸值表明:多数场地项目成绩的提高均伴有血乳酸值的上升,而男子1km成绩下降,血乳酸值也略降低。结果表明,发展缓冲能力、无氧糖酵解能力对改善短距离项目运动员运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了解到缓冲系统能力对自行车选手的专项能力具有一定的影响。

国外的学者对自行车选手无氧代谢供能系统特征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通过测定9名高水平男子自行车选手完成10 s、30s、40 s和60 s功率自行车的专项无氧能力,测定不同时间的的最大功率,完成的总功以及最大血乳酸水平,并记录了选手在比赛条件下完成的200 m、1000 m计时成绩、总时间和赛后血乳酸水平。最后结果显示,评价优秀男子自行车选手的1000 m记时测试的无氧能力与功率,应采用至少持续60 s的功率自行车测验[3,4]。

1.2 自行车体育运动中运动员专项力量

自行车运动项目对运动员对专项力量的要求极为严格,尤其是运动员的下肢力量。在是短距离比赛中,需要的就是运动员下肢的快速力量和下肢力量的爆发。在长距离比赛中,要求的便是运动员下肢力量的耐力及持久力,可以看出力量对自行车运动员的重要性,自行车运动就是一项力量与体能的对抗。自行车运动员力量的强与弱对运动员成绩有着巨大影响。因此在自行车运动员力量训练中要特别着重对各种体能素质进行训练和强化,锻炼要科学合理,尤其小肌肉群的训练时,方法不要太单一,避免对肌肉造成伤害。

2 自行车项目体能训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1 训练时应遵循全面性与优先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全面性与优先发展相结合原则的主要依据是:人类身体每一处各器官都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存在。如果身体某部位器官发生病变,那么人的整个身体都会感觉到不适,甚至引发更多的器官病变。体能是身体器官性能的体现,体能训练就是对身体性能的锻炼,其目的就是让器官性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因此在体能训练必须遵循全面的训练方法的策略,才能使训练达到最好的效果,使技术、身体形态、机能与心理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体能更是进行自行车体育运动及其他体育运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早期训练中,必须进行全面的锻炼。并且全面锻炼,更是发现身体特长,激发身体潜能的有效途径。

2.2 系统不间断性原则

系统不间断性原则是指自行车运动员从开始接受体能训练后,到运动寿命终结前的这段期间内,都应在系统的体能训练中,依据体能发展规律,持续不断地进行体能训练。系统不间断性原则的科学性已经被很多运动员所证明,系统不间断性原则是有效延缓体能的退化,延长运动员运动寿命的有效途径。因此自行车运动员在体能训练中应正确认识这一点,并加以贯彻,在整个训练过程中不仅要系统规划,更要持续不断进行训练。

2.3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避免伤害原则

科学安排运动负荷原则是指在自行车专项体能训练过程,应结合自身情况与训练预期目的及任务,科学分配运动负荷量及强度,避免盲目训练,以实现保障训练的有效性,盲目训练十分不可取,不仅无法起到训练效果,更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使运动员身心疲惫,在正式比赛中变无法发挥出应用的实力,科学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至关重要。科学安排运动负荷原则是根据人体在运动时体能消耗与恢复规律提出来的,遵循的是健康训练原则。另一方面,在专项体能训练中,要做的是先提高专项所需要的特殊生理机能,为专项体能训练打下基础,创造有利条件,才能保障专项体能训练的有效性。为了锻炼专项体能训练中需要的特殊生理机能,在训练方式上一定要慎重考虑,合理安排,劳逸结合。

2.4 结合专项原则

结合专项原则是指在一般的体能训练的基础上,根据自行车运动项目的需要,加入自行车运动项目技术、战术,进行专项体能训练,以实现全体提升自行车运动员综合素质,促进运动员体能的全面发展,提高运动员成绩。其主要依据是:自行车专项体能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所以在训练中不能缺少自行车运动的专项训练。并且技术、战术练习就是自行车专项体能训练的核心,自然训练中离不开对其的训练。这样才能达到体能训练的目的,才能巩固运动员的自行车技术和技能。

2.5 区别对待原则

由于每个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及体能各有不同,训练必须遵循区别对待,尊重个体差异,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训练中应根据运动员的特征、年龄、性别、形态、机能、个性、训练动机、心理特征、训练水平、训练年龄、承受负荷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全面了解、掌握运动员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根据自行车专项体能训练的特征,分配不同的训练任务,有区别的安排训练过程。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和策略,让每一位运动员都能拥有一套适合自己的训练方面。

3 结论

(1)自行车运动员长时间保持最大有氧能力的无氧阈水平非常重要,以无氧阈强度进行训练是公路和长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提高有氧能力的重要手段;无氧代谢能力与短距离自行车项目的成绩密切相关,无氧代谢能力越强,运动成绩则越好。

(2)自行车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在短暂骑行中,表现为下肢需要快速力量耐力,在长程骑行中需要肌肉耐力;上肢需要静力性力量。快捷的踏蹬动作依赖于下肢肌紧张协调交替收缩,从而保证不降低工作效率。

(3)自行车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应遵循全面性与优先发展相结合原则、系统不间断性原则、科学安排运动负荷原则、区别对待原则以及结合专项原则。才能实现全面提高运动员素质,提高自行车运动员成绩,达到训练目的,发挥专项体能训练的职能,保障其有效性。

摘要:随着现代体育的不断发展,体育竞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自行车运动项目起源于1868年,于1913年传入中国。自行车体育运动对运动员体能要求较高,由于自行车运动不用于其他体育运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运动中手臂和躯干为静力性工作,两腿为动力性的工作,因此自行车运动体能专项训练也与其他运动的训练有着一定区别。探索自行车项目专项体能特点及训练特征,对进行训练实践有着很大帮助。因此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了解自行车运动体能相关方面知识理论,分析自行车运动的专项体能特点,探讨自行车运动体能训练的原则,从而进一步实现提高自行车运动体能训练有效性,为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自行车,体能特点,训练原则,身体机能,专项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彦龙.自行车运动[M].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

[2]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563-575.

[3]陈俊民.无氧阈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J].青海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2):39-43.

[4]陈俊民,王步标,阁助,等.高原青少年最大有氧能力的研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2,4(3):11-12.

[5]吴冶.自行车运动员的个体无氧阂值观测[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7,7(1):77-79.

上一篇:急性大面积下一篇:Powe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