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学校的社会实践报告(共11篇)
去学校的社会实践报告 篇1
中等职业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适应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以培养出更多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劳动者。
一、调研目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职学校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已经多年,主要学习计算机基本操作、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小型局域网等课程,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是文秘、计算机软硬件维护与销售。近几年招生、分配状况不是很好,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教师,我也深入思考究竟计算机专业何去何从。
根据职校“服务社会、成就未来”的办学宗旨,我们三个计算机教师(张文霞、魏艳)对省会城市及当地城市的影视动画、软件公司、专业网站等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先后通过企业调研、电话访问、实地考察和网络联系等形式,对湖南青苹果数据中心、湖南拓维有限公司、湖南创智软件有限公司、常德银天电脑公司、望城移动通信等多家公司进行调研,主要针对该专业就业前景、就业范围、就业岗位以及所需知识与技能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二、调研方法与调研内容
(一)问卷调查法:对企业、多媒体用户等单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企业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工作流程,适合中职毕业生的职业岗位。
(二)实地企业调查法:访谈权威性的行业专家和企业负责人,重点对多媒体技术专业学生从事的岗位及能力需求进行调研。
(三)文献调查法: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渠道进行文献检索,搜寻项目研究需要的资料数据。重点调研多媒体技术行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人才需求状况。
(四)毕业生访谈:对本专业的多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并以访谈或问卷的形式了解他们在企业中的工作情形,对本专业学生从事的岗位及能力需求进行调研。
(五)专家座谈: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召开企业人员的座谈会,从企业和市场角度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定位。
本次调研主要围绕以下多媒体专业的四个问题进行:
(1)行业发展的现状、趋势、人才结构与需求状况;
(2)毕业生对应的岗位群及其岗位群对从业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要求;
(3)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要求;
(4)现行课程设置情况。
三、调研分析
现今多媒体产业已经形成了以影像、动画、图形、声音等技术为核心,以数字化媒介为载体,内容涵盖信息、传播、广告、通讯、电
子娱乐产品、网络教育、娱乐、出版等多个领域,涉及计算机、影视、传媒、教育等多行业的产业集合,其更被称为是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在今后的中,多媒体技术专业被确定为全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方向。《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1]。其中,“多媒体技术”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大项目,因而,多媒体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旺盛。
社会上从事该领域的人员一般是从计算机等相关专业转行的,或者是自学成才的,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主要是大学开设多媒体相关专业,学的内容比较深,偏重于理论与研究,当然在该领域的确需要高端人才,但是通过我们对企业的实际走访,发现有一个特点,从事多媒体技术的人员学历水平并不高,而且特别年轻化,有许多是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经过几年工作锻炼而出类拔萃。
针对多媒体技术专业方向的行业特点来说,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是广告设计公司,影视动画制作公司,网站的设计部门等,市场对多媒体技术人才需求量很大,但是,单位在招聘时面临一个困境,就是单位需求和学生的真正能力不相匹配,企业也很苦恼。我们走访的湖南拓维信息有限公司就非常明显,这个单位分为好几个部门,涉及平面设计、网站制作、手机动漫制作、网站维护等。负责人说,他们急需多媒体技术人才,要求集电脑绘画、创意、操作技术于一身,但是,他们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总要经过培训人员才能上岗,即使这样,还是感觉有些地方不是很满意,但是这也没有办法,没有更多的选择。
用人单位也不希望员工频繁调换工作,否则的话也就意味着要重新培训人员,成本很高。他们建议学校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更要注意提高学生专长能力。
四、调研结论
作为中职学校如何面对这种市场机遇呢,虽有一些学校已经开设了多媒体专门化方向,但教学效果不很显著,如何培养出合格的多媒体技术人才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深思。
(一)编制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在企业中的调研发现,中职学生在企业中的优点应该是踏实的基本功和熟练的基本软件操作技巧,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不能只把“学会”作为学习的目标,应该在学习中做到“做好”。这个目标看起来简单,但在实际教学中实施起来其实并不容易,因为做到熟练就需要不断的甚至是重复性的学习,这种重复性的学习如果是通过教师硬性加在学生身上的,学生一般不容易接受,或者说在做重复性练习时很容易感到枯燥和厌倦。那么如何让学生能够主动的接收重复的训练呢,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拥有一种内在的动力,通过自己的主观愿望进行练习。我们教师还应该讨论找到更好的方法。因此,迫切需要集中力量对本专业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调整,编制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专业教学标准和适用的教材。
(二)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学校在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以外的素质及能力的培养。
1、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
2、有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和热情,吃苦耐劳,塌实肯干。
3、办事迅速准确、良好的执行能力。
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够胜任高强度的劳动。
5、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6、具有一定的协调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7、具有自我学习、知识技能的更新、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
8、具有基本的文化素养,能够准确理解工作任务。
9、具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要考取多媒体技术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中等职业学校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学科性较强,科目比较新,重实操。建议考取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1、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二级证书
2、数字视频(DV)策划制作师(五级、四级、三级)
3、多媒体制品制作员(或高级多媒体作品制作员)
4、动画绘制员(中级、高级)
5、动画绘制师(或高级动画绘制师)
(四)帮助多媒体技术专业教师丰富实践经验。从调研结果看出,目前我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是大学毕业直接进入校门,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与企业岗位需求和专业发展需要存在着较大差距。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更新快和实际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继续学习和培训的重要性。组织专业教师定期培训到企业实践,培养和锻炼师资队伍,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
去学校的社会实践报告 篇2
学校体制内外对于在线教育的尝试都会给我们带来启发和思考。C20慕课联盟是当前学校内部发起的在线教育的积极探索, 其实践路径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同时, 学校外部, 传统的网校也在积极转型, 探索与学校教育的无缝对接。湖南长沙市周南实验中学的网络教学正是基于101远程教育网的教学试验, 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为了了解更广阔的在线教育发展态势, 我们约请河北唐山的马永纪老师为我们梳理了在线教育行业欣欣向荣的发展图景。我们看到, 当前学校“围墙”内外的各方力量都在突围, 试图改变教育的现状。学校内部的改革者正在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学校外部, 商业运营的教育培训机构也在试图进入学校。信息技术使得学校的“围墙”正在消融, 教学的物理边界变得模糊。在这场突围中, 学校应该如何发力?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在线教育企业应该恪守什么样的准则?各方都在积极思考、行动。本期, 我们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余胜泉教授, C20慕课联盟发起人、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琨教授和在线教育企业弘成教育黄波董事长, 畅谈当前在线教育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以及今后在线教育的发展趋势。
不在学校,就在去学校的路上 篇3
我思考着学校的未来,期望它能像星巴克一样让人流连忘返;期待有一天,这个社会能流行这样的说法:不在学校,就在去学校的路上。
星巴克的魅力究竟是什么?想起十多年前,当我冒失地闯进上海第一家星巴克店,竟然发现自己闯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而这份体验至今犹存:值得品味的设计、可以放松的身心、让人回味的咖啡、自由平等的氛围……
我忍不住想象一个更大更严肃的课题:学校的魅力从哪里来?学习的魅力从哪里来?学科的魅力从哪里来?所有这一切,能否带给学习者以及学习组织者一种全新的体验:更有创意的、更有挑战的、更放松的、更审美的、是为人生打开更多窗口的……
我试图想象:
学校,是能够装得下“人的天性”的地方。这里的文化多元开放,容纳个性;这里的管理有效、节制而人性化;这里的人群贫富融合,城乡混搭,社团林立;这里有各种各样的舞台和空间,让你展示,也让你隐藏。
学校,是能够装得下“人的苏醒”的地方。比如师生能在这里创造美并享受美感,色彩之美、文化之美、行为之美……如木心所说,“美就是一个苏醒的过程”。在学校,美的追求与可能,是唤醒我们生命与使命的重要途径。
学校,是能够装得下“人的自由成长”的地方。课堂像游戏一样有趣味;课程像山水一样有延展;作业要感受到智慧的挑战;考卷在设计着你我的未来;教师在帮助学生去到学科的高处查看,看清知识的迷宫与出口;学习是在体验中唤醒天赋,在生活中找到价值的支撑,在过程中找到合作的理由;孩子们在不断提出问题而不是获得答案,不断找到方法而不是记住知识,不断建立信心而不是胜过他人……
学校,是能够装得下师生“心生活”的地方。所以这里富含“心生活”的“营养元素”:安全感、爱心、公平、责任、氛围、关系、健康、环境……在这里全力以赴必有成就,激情澎湃必有回应;这里有家的感觉使心愿意停留;这里释放我的心灵本质,使我享受寻找真情、真爱、真知、真理的过程。
学校,是能够装得下“所有年龄”的地方。这里像公园一样没有围墙,提供学生和父母共同的学习机会;这里有一间间学科主题的LOFT工作室,容纳每一个学习者的参与和咨询;这里新老教师配搭,“奶奶们”和“姐姐们”优势互补和谐相处;这里把社区开发成为学习空间,让家长团队变成了创新动力和资源平台……
是的,我贪心地期待着这样的未来学校,期待着我和我的后代被赋予一个全新的机会——“不在学校,就在去学校的路上”。
寒假去敬老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篇4
姓名:钟仕英
学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北校区
学院: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专业:英语文化与传播
年级班级:大一1108班
学号:20110100187
实践单位: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安华敬老院
实践时间:2012年1月28日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百行孝为先的说法,尊老爱幼又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寒冷的冬天来了,我们不禁想起了敬老院的老人们,他们的冬天又是如何过的呢?他们或孤寡无依,或年事已高,从不同的村子来到同一个敬老院,他们能感到温暖吗?于是,我们在2012年1月28日高三同学聚会时去了云浮市云城区安华敬老院。
我上一次去安华敬老院是去年夏天了,当时看到敬老院每个房间简陋的四壁,心中不禁涌起一点伤感。现在我们上大学了,都很想念高中的同学,所以搞了一个聚会。当同学们聚在一起,大家都觉得我们这个聚会不能只是吃喝玩乐了,做点有意义深刻点的事吧。于是,想起了那个地方,安华敬老院。高中的时候,去过一次可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社会服务的要求,去走一走,并不算得上真正用心服务。于是,我们一起去市场买了8斤苹果,4斤香蕉,老人都吃点水果对身体好。我们骑自行车骑了半个多小时,终于看到了那栋熟悉又陌生的旧楼房—安华敬老院。隔了差不多一年再来到这里,这栋房子似乎也在陪着里面老人们一天天变老了。在偏僻的山脚下,冬天的寒风吹黄了周围的树木,也吹黄了本来就已经很老的安华敬老院。来时我们每个人激动的心情,在那一刻消失了,变得有点沉重。我们拿着水果,走进安华敬老院。走到门口,我们和值班的阿姨打招呼,她告诉我们,院长不在去旅游了,我们可以放下东西他们可以把水果统一分给老人们。我们想,院长又去旅游,上次来的时候也是去旅游。我们都怀疑如果我们把水果放下,他们是会把水果分给老人,还是拿来干什么„„于是,我们就带着我们的水果自己分给老人。
我们让老人们喜欢苹果还是香蕉自己拿„„
“老爷爷,你喜欢吃苹果还是香蕉?”“哈哈,我老了都吃不了,你们拿给其他人吃吧,谢谢你们了”
“老奶奶,这里冬天是不是很冷呀?”“是呀,这里风蛮大的。你看,我现在都要穿五件衣服了”。是的,老奶奶穿了蛮多衣服的,只是她的衣服都很久了,应该也不怎么保暖了。
我们看到因为天气冷了,一些老人不够衣服穿,他们就干脆在床上睡着不起来。他们的房间黑黑的,很简陋,只有一个桌子,和冷冷的四面墙壁。原来为了安全,我想更为了省钱,敬老院规定他们是不能使用任何用电器的。连夏天的一个小风扇都不行,更别说买个电饭锅什么的煮东西了,都是在饭堂吃点白饭青菜,偶尔有点肉。他们唯一的生活设备可能就算两个水壶了吧,装装水喝,冬天拿来打点开水洗洗澡。老人告诉我们,如果去打开晚了一点的人就没有热水了。因为热水都是用木柴烧的,敬老院里木柴不多,所以他们每天只会烧少量的热水。所以,他们经常因没有热水而不能洗澡„„听到这些我们不禁感慨,漫长冷冷的寒冬,他们要怎么过?有一些老人其实还有儿女的,可能是因为家里没钱,可能是因为没时间照顾老人,又或许只是嫌老人繁琐,就把他们送来老人院。那些儿女们呀,你们知不知道把你们辛苦养育大的父母在这里是怎样过的?你们心安吗?你们知道吗,当我们问起老奶奶爷爷,他们的家人时,他们的话语中是多怀念一家人一起的温暖。问到家里怎么把他们送来这里,老人大多沉默,但他们却一点没有说过儿女有什么不对。
这次真正走进了敬老院老人们的生活,我们真的很想帮老人做点什么。本来想帮老人们搞卫生的,但如此简单的敬老院也没什么卫生能搞的。想了想,我们决定帮敬老院上山弄点木柴。我们也都没有试过收集木柴,这真是特别不一样的经历。刚开始,我们不知道怎样绑木柴,一拿就散得满地。也不懂得怎样用大刀砍柴,砍了半天才砍断。还有同学被擦伤了一点。慢慢地,我们找到诀窍了,干起活来顺利多了。男生就砍柴,女生来绑好。最后由我们力气大的男生把木柴背下山,足足有四大把木柴哦。当我们把木柴拿回到敬老院的时候,听到老人们对我们感谢,我们感到了很满足,算是为老人们做了点实事。虽然,这些木柴只能用两三天。
我们走的时候,老人们有点舍不得我们了。他们还送我们苹果,不仅把我们送给他们的苹果都反送给我们,还把别人来探望他们送给他们的苹果送给我们,说
他们牙不好了吃不了苹果了。听到这些我们知道我们真是欠考虑了,其实老人们牙不好了,我们还买硬硬的苹果。下次我们来的那时候,要给老人们到点适用合用的东西,如扇子,纸巾,水壶什么的。
这里的老人并非每个都还有健康的身体,他们是社会的弱体,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注。在雨天,由于身体的原因,也许他们正忍受着各种疼痛的折磨;在冬天,由于环境的限制,也许他们正忍受着寒冷的侵蚀,也许难得见到的冬日阳光,可能根本晒不到。那我们又在干嘛呢?倾听雨的欢唱,在和煦的阳光下嬉戏。相比而言,我们是快乐的,而老人们是痛苦的。但是,我们又能做什么呢?我们可以做的只能使给他们我们最真挚的祝福;看望他们,给他们少许的快乐!我们要解读他们的人生,即将走到生命末端的他们又何所思何所想呢?未来的我们会像他们的儿女一样吗?把至亲至爱之人就这样托付给敬老院吗?如果是那样,那么当最爱你的父母走了之后,一定会后悔!
在回来时大家都笑容满面的说:“来到这里,是一种教育,也是一种锻炼,老人需要社会的关心,社会也应该给予这些老人一定的关注。敬老爱老应该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常抓不懈的工作,我们有必要和老人们多交流沟通,明白老人的苦处、难处。
到敬老院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将自己活力释放的同时,我们感到一种充实同时这也是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锻炼自己的好机会。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他们,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去学校的社会实践报告 篇5
——在养老院的那段时光
2012年的夏天,我迎来了大学之后的第一个暑假,期待,向往,同时也很迷惘,怎样度过,才能充实?才能符合一名朝气蓬勃的当代大学生的身份?思考了两天,我背上背包,带上相机,去上海——一个在我心中年轻,活力,充满梦想的城市。
姐姐在杨浦区一所医院工作,由于工作比较繁忙,所以我的好朋友,就读于上海体育学院的xxx同学就担当了我的全职导游。特别感谢他的陪伴。第一天,我游览了上海的名校: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宏伟的建筑,洁净的马路,宽广的草坪,美丽的校园,仿佛又让我嗅到了梦想芬芳的气息.第二天,我跟随上海体育学院的一个社团来到红星敬老院,探望慰问那里的孤寡老人。这次实践活动也成了我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之一。
迎接我们的是院长阿姨,她身材高挑,面容十分和善,在给我们交代完一些注意事项之后,便带领我们来到爷爷奶奶们平时集中休息活动的大厅堂。厅堂内有一张乒乓球台,一架钢琴和电视音响等,供老人们运动娱乐。墙上贴着“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标语。这些突然让我觉得,老人们的生活其实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枯燥,单调。看到我们的到来,老人们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院长阿姨想爷爷奶奶们说明了我们的来意后,老人们都热情的鼓掌,虽然掌声并不响亮,但却足以说明他们此刻的欣喜。介绍的同时,院长阿姨还关切的交代了老人们一些事情,呢喃的上海方言我听不大懂,但却觉得特别悦耳。勉强得听到阿姨关注老人说,天气虽然炎热,但空调温度不要打得太低,以防感冒…….这些话让我深切的感受到院长阿姨对老人们的关爱,顿时让我觉得好温暖。
活动正式开始,我们先将购买的水果糖果分发给老人们。关切的叮嘱爷爷奶奶们平时多吃水果,保重身体。爷爷奶奶们接过水果,开心的称谢,夸我们是好孩子。一位老奶奶还爱抚地抚摸着我的手,点头微笑。一片欢乐的气氛。
接下来就是为爷爷奶奶们的表演时间了,契合着墙上“庆祝建党91周年,老年朋友唱红歌”的标语,我们集体大合唱,为老人们奉上了一首《北京的金山上》和《唱支山歌给党
听》两首歌曲。一位同学因为赶时间为老人们制作小短片没有时间好好练歌,就把歌词全都抄在手上,满满的,一手黑,但我企业着实感受到了那颗炽热的红心,歌曲唱罢,老人们都显得很欣喜和激动,不知道是不是勾起了他们对往事,对那段青葱岁月的回忆,虽然我不曾经历过,但那段时间肯定格外的动人,美好……在一位较为年轻的奶奶的倡导下,老人们也要为我们演唱一曲《团结就是力量》。那位染着棕色头发的看上去比较“潮”的年轻奶奶打开钢琴,一段激昂的旋律想起,又有一位身着紫红色衣服的胖奶奶起身为老人们打拍指挥,一场在我看来精彩绝伦,无与伦比的演唱就这样开始了。也许声音并不洪亮,也许合唱并不够齐整,但却让我心潮澎湃,仿佛让我看到他们曾经走过的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接下来,三名男生围老人们表演了一段健身操,动感的旋律张扬着青春的活力,我们希望通过这段舞蹈给老人们带去年轻的朝气。
随后,那位“满手小抄”的同学打开电脑,播放了一个短片,展示了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逐步变化,一天天,越来越好,社会越来越繁荣的景象。这位细心的同学还搜集了许多老人们在养老院的生活照,制作成动感影集,许多并没有接触过网络,电脑的爷爷奶奶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一位老爷爷还情不自禁地感慨到:“现在的日子过得好呀……”
活动展示告一段落,接下来我们自由的和爷爷奶奶们交谈,我来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身旁。问她今年高寿,奶奶只是一个劲的冲我笑,指了指自己的耳朵,摇了摇头,原来奶奶的听力有障碍,我贴近奶奶的耳朵跟她交谈。奶奶告诉我他已经82岁了,我一边比划着一边贴着奶奶的耳朵说:”您一定会长命百岁的!”奶奶被逗得乐呵呵的。从交谈中我了解到奶奶她原来也是江苏人,听说我也来自江苏,奶奶显得有些激动,只是感慨自己已经有三十年没有回去过了。当我讲到我来自徐州师范大学,给她讲到那里曾经发生的淮海战役后,奶奶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泪花,原来奶奶的一个哥哥也曾经参加过淮海战役,兵荒马乱的年代,失去了联系,至今不知道哥哥是生是死,身在何方。我一边帮奶奶擦拭着泪水,一边安慰着她。我的心也在隐隐落泪。革命先辈们用鲜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一切,却不能亲眼看着中国慢慢强大,不能享受如今的幸福生活。现在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抱怨,去不满,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拼搏,奋斗!想到这里,我更加坚定了心中的梦想:好好读书,回报社会,为我们的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爷爷奶奶们娓娓的讲述着他们的故事,我们静静的聆听,听一个时代的故事,我们也向爷爷奶奶们讲述如今社会的点滴变化。敬老院里一片祥和。充满着爱的味道。这时我又注意到一位身穿红色上衣,戴红色鸭舌帽的叔叔坐在角落里,时不时的冲着我们一个劲的笑,但眼神却显得有些呆滞,经过了解,原来这位叔叔是为智障人士,腿脚也不是很灵便。我走过去,想跟叔叔进行简单的交谈,但是叔叔只是一个劲的冲着我笑,我剥了个香蕉递给叔叔,他像个孩子一般乐开了花,我的心里却是很酸楚,祝福他一切安好吧。
一个上午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将近午饭时间,为了不打扰老人们的正常作息,我们拍完照后不舍的离去,爷爷奶奶们紧紧地抓住我们手,同样不舍得我们的离去……
去学校的社会实践报告 篇6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进了大学,我们第一次长时间的离开父母生活、第一次独立参加团体和社会活动、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而是有了足够的自由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刚进校,大学四年后听起来可能离我们还很远,但是四年真的很快!在当今的社会对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在四年的时光里如果不充分武装自己,以后走出去的生活将会是很惨淡!
就大学生四年里怎么过,将来的四年后又如何走出去,我做了如下浅谈。立足根本,从举一反三到无师自通
大学四年里,你要牢牢记住,你是一个学生,你是带着父母的期望来到大学里接受高等教育的。你的根本是学习!离开了学习,你的所有其他活动都是离经叛道,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学习是广义上的学习。在后面我将会有所论述。自修之道,在于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中学时代,我们学习知识更多的是追求“记住”知识,而现在我们是大学生了,就应当要求自己能够“理解”知识,并善于提出问题。比如说,我们中学时代所学的的物理,老师要求我们的是要记住公式、记概念并要会利用公式和概念去解答一些常见的问题。但是,作为大学生学物理,特别是我们物理专业的学生则要更深入地去了解问题、探索问题、真正理解理论和方法的来龙去脉,从中培养自己自我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做到这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要敢于创新,善于从全新的角度出去发思考问题,充分发挥我们的潜在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古语有言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博学而多闻”这也就是说,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学校里的人才资源,广交挚友,博览群书。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良师益友,只要你珍惜机会,大胆提问,互相切磋,我们就一定会有所获,有所提高。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培养学习研究的本领,为适应今后的工作或进一步的深造做准备。首先,大学生一定要学会查找书籍和文献,以便接受更广泛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其次,在书本之外,互联网也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我本不能老是打网游、网购,我们可以借助搜索引擎在网上查阅我们想要且对我们有利的各类信息。
实践加锻炼,开拓视野,学会独立
可以说在大学四年里除了上课、吃饭、睡觉的时间除外,大学生的很多时间都是由自己来安排的,我们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时间,在不影响专业学习的前提下加强学习实践和社会实践。到本系外、甚至是学校外去学习,去了解更多的东西,从中磨练自己的意志。这样武装自己其实也是在为自己毕业后求职做准备。要知道多学点东西绝对是有好处的,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大学四年里会有很多的长假期,我觉得大学生应抱着学习、锻炼的态度多加强社会实践,为以后尽早适应社会独立而提前做好准备。假期打工我认为就是一件很值得推广的事情,我们不仅可以有所获,更重要的是有所学,我们应不求赚了多少,只求学了多少、磨练了自己多少。说到这里,我们大学生更应该明确一点,我们进大学校园学习为的是什么,最重要的还是为以后能有一份可以养活自己孝敬爸妈的工作。所以,假期里不要老是闷在家、聚同学会、打游戏、看电影,多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开拓一下自己的视野。总有一天我们的父母会离我们而去,我们的人生不可能永远在家人和老师的庇护下风雨无阻,人的一生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学生涯就要培养自己独立的能力,以后走出校园,当我们真正面对社会的时候就不至于会畏首畏尾、措手不及。
事分轻重,人应自觉,自我放松
我们除了积极主动的去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我们也应该学会怎样去安排时间,管理自己的事务。分清主次,自觉自控地去完成每天的日程安排这一点很重要,要知道时间就是在我们不经意时悄然离我们而去的,合理的计划,有助于事半功倍。还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大学里我们有轻松的时候,要知道我们也会有满身压力的时候,平时学习的压力、父母的压力、期末考试复习的压力、考证的压力、毕业后要找工作的压力等等,面对这些生活的障碍,我们应该学会放松。课余时间,我们可以玩玩游戏、听听音乐、打打球等等从而是自己每天都能以一个向上的精神态度面对我们四年大学的青葱岁月。只要我们能够合理安排时间,相信这样我们的大学生活将会更充实,更精彩。
我们的大学之路承载了父母对我们的多少期待,父母又多少次因我们考进大学二引以为荣,到现在,如果我们还以为仅仅以一张通知书回报过他们。到将来,如果我们仅仅揣着四年父母用汗水为我们买的书本变换而来的几十块钱,走出校
园大门。我们如何去面对校门外父母脸上、头上那些岁月的痕迹,又如何去面对自己曾经十二年的寒窗苦读和四年的青葱岁月!
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见者,亲也。
学校教育如何去行政化 篇7
一、学校活动的分类
1.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指学校中和教学过程直接关联的活动,教学活动是学校活动的中心,没有教学活动学校就失去存在的条件。
2.非教学活动
非教学活动是指学校对人、财、物的管理,学校的“人”包括教师和学生;学校的“财”是学校日常运作过程的经费;学校的“物”是学校的固定资产。学校对人、财、物的管理是学校运作的基础,离开它们学校将无法运行。
教学活动和非教学活动是相伴相生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矛盾关系,没有教学活动,非教学活动将不复存在,同样没有非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也无法进行。
在学校中,教学活动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人们常常重视教学活动,却往往忽视非教学活动,固然教学活动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但非教学活动也是学校的重要内容。非教学活动依赖于教学活动,为教学活动服务。学校对非教学活动管理的目的只有一个,即为教学活动服务,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二、学校在教学活动中的组织定位
1.学生是学校服务组织的服务对象,不是学校 组织的成员
学生虽然是学校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学校服务组织的成员,学校服务组织的成员只能是学校的教职工,他们是服务组织的人员主体和服务主体。学校和学生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从这个角度看,学生是服务组织的服务对象,而不是管理对象;教师是服务的主体,是服务员、辅导员,而不是管理员。
2.服务与管理的区别
服务是一种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服务一方和被服务一方没有地位高低的区分,双方关系是横向的,在平等的前提下,服务与被服务的完成方式是协商。管理是一种不平等的行政法律关系,双方的关系是纵向的,管理一方的地位要高于被管理一方,在不平等的前提下,管理和被管理的完成方式是强制。
3.教学活动过程中含有非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常和非教学活动相伴相生,如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秩序的维护就不是教学活动,它属于非教学活动,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服务,没有非教学活动对教学活动的支撑,教学活动也无法进行。
三、学校在教学活动中管理行为的泛化 和滥用
1.课程设置的强制
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课程的设置是统一的,学生没选择的权利。从专业化角度看,专业化是社会分工的需要,是社会多样化的需要,所有学生不可能在将来的社会中选择完全相同的专业,专业化应是“自选”动作,只有专业个性化,人才才能多样化, 这是社会分工的必然。但现行基础教育学校抹杀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选择性,统一的课程设置是学校单一性、人才单一性和共性教育的根源。
2.完成学业时间的强制
基础教育的时长是12年,学生通常无权选择提前或推后完成学业,体制上不支持弹性学制。由于素质差异及主客观原因的制约,同一学业不同的学生不可能同时完成,强制同时完成是对学生个性的否定。统一的学制只适合于少部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它对能提前完成和不能按时完成学业的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催残”,它是抹杀学生个性的一把利刃。
3.入学地点的强制
基础教育阶段实行强制就近入学,学生无充分择校的权利。学校的优劣是客观存在的,不管采取何种方式也无法实现严格意义上学校之间办学质量的一致。趋利避害是自然法则,学生和家长选择好的学校入学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再者,学生自由择校是学校前进的动力,学校在学生择校中会实现优胜劣汰的优化,在这种状态下不管是办学水平高的学校,还是办学水平低的学校都会努力提高自己,以防在竞争中被淘汰,它符合生物生存的自然法则。反之,人为阻止择校是对自然规律的否定,它使学校缺少了前进的动力。
4.完成学业过程的强制
虽然课改的模式五花八门,但都没改变教师对教学的主导,主导就是教师对教学的“强权”控制, 是对学生主体的否定,是对教学活动服务性质的否定,是学生被动学习的根源。其实教学活动的主导是课程,教师和学生的活动都是围绕课程展开的, 离开课程,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将无从谈起,教师不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而是辅导,辅说明教师地位的从属性、服务性,导也说明教师作用的激发、引导特性,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
5.基础教育出口的强制
高等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出路,高考则是基础教育的出口。有多少种专业就应有多少种衡量该专业的标准,人才衡量的标准是多样化的。从人的专业化角度看,高考作为选拨人才的标准,应是多样化的,以适应人才多样化的需要。但现行高考却是强制的专业基础标准,它称不上人才的专业标准,但我们却把它当成专业标准对所有专业人才进行衡量, 致使许多不符合该标准的人才被排除在标准之外。
四、学校在非教学活动中的组织定位
从前面对非教学活动的定性可以看出,非教学活动的存在以对学校人、财、物的管理为前提,从这个角度看,学校是行政管理组织。
1.学校与学生地位的差异
学校是按照教育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和要求设立的推行国家教育活动的行政执行机构,它是国家行政的延伸。它的强制性来自于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学生是学校管理的对象,这表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同时,学校还通过规章制度以强制的方式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制约,学生须无条件服从。
2.教师与学生地位的差异
从学业上看,教师是学生的前辈,是学生的 “师”。学生从年龄上一般都小于教师,是教师的晚辈,教师是学生的“长”。从以上两个角度看,教师的地位要高于学生,学生要尊重教师,这是社会道德规范的需要。
从行政管理关系来看,教师是国家权力的代表,在非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管理员、裁判员,对于非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过失,教师有处罚的权力,这是行政管理关系的需要。
3.学校、教师和学生地位的差异是非教学活动 中管理活动存在的基础
地位的不平等是管理存在的前提,在平等这个前提下强制行为无法实施,正是学校、教师和学生地位的差异为学校行政管理行为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4.管理是完成非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
管理实质上是对人、财、物的配置过程,要达到人、财、物配置的优化,离开管理行为是无法实现的, 科学的管理是完成学校非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
五、学校去行政化范围的界定
1.在非教学活动中不存在去行政化问题,只存 在规范前提下的行政强化
管理是完成非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在非教学活动中去行政化只能是对非教学活动管理属性的否定,只能使学校工作无法运行,因此,在非教学活动中不存在去行政化的问题。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学校人、财、物的使用效率,对非教学活动中管理的定位应是在规范前提下行政管理的强化。所谓规范有两层含义,一是管理要以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要符合法律规范的要求;二是管理要以管理的自然规律为前提,要符合管理的规律。只有在这两个前提下,学校的管理才会提高效率,增加管理的合法性和科学性。
2.去行政化只存在于教学活动之中
从学校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定性来看,学校是个服务组织,学生是学校服务对象,而不是管理对象。 服务是一种平等的民事活动,凡以强制的方式完成教学活动的现象,都是管理行为的泛化与滥用,都是去行政化的范围,去行政化其实就是去掉管理对服务的越位,把应是服务的内容进行还原,以最大限度提高服务的效率。
六、基础教育学校如何去行政化
1.去课程设置的强制性,增加课程的选择性
教学活动是人的专业化过程,专业化应从小学做起,过长的专业基础设置是专业发展的障碍,专业基础课代表知识的宽度,专业课代表知识的高度,其实人的学业成就多来自专业高度的突破,过度基础化是我国缺少高、精、尖人才的重要原因。因此,必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应设为必修课,另外,从小学起,学校就应尊重学生的专业个性,注重学生专业内容的学习,增加专业选修课,为学生的专业个性发展提供保障。
2.去学制的强制性,增加学制的弹性
中小学应实行弹性学制,为学生个性化完成学业提供制度保障,这在操作层面确实有一定难度, 办法总比困难多。现行学校的“走班制”为弹性学制提供了可能,学校可根据同一年龄学生的素质差异,组成A、B、C三个不同层次的素质班,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等级,且不同素质等级的进度应灵活掌握,让能提前完成学业和推后完成学业的学生分开,达到弹性学制的目的。
3.去入学地点的强制性,增加择校的选择性,增 加择校的市场成分
自由择校是学校前进的动力,是对客观规律的尊重,可借用国外的“教育券”制度,实现学生择校的自主、市场化选择。
4.去课堂教学的教师主导,增加学生学习的自 主性
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是学生被动学习的根源, 这种方式主要表现是以“教”为前提,是典型的“教中学”,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否定。正确的作法是学生在“学”中完成教师的辅导,以实现“学中教”、“学中导”,这种方式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它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学生的学习效率定会提高。
5.去高校入学标准选择的强制性,增加学生进 入高校的市场成分
选拔性高考是应试教育的根源,且高考标准的唯一性和单一性是共性教育的根源,它排斥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杀手。正确的作法应废除学生进入高校的选拔机制,代之的应是通过式的高中会考,也就是高中毕业的人都可上大学,大学实行免试注册入学而不是选拔入学,只有这样,素质教育的春天、人才的春天才会到来。
总之,学校去行政化是有条件的,它只存在于学校的教学活动当中,学校去行政化的本质就是还教学活动的服务本位,去除教学活动的管理成分, 最大限度地还原教学活动的服务成分。
参考文献
[1]百度搜索:行政.http://baike.baidu.com/link?url=5Y1Yu Pi I6D0d1jvx TUUXt LTc Rw Xr Zz5e107ibv Wb9Hj6v Q6q YLPv I3Rz A3h Is3x0x Ghq2Qsn EAf0_Qby Kccc1Lb Qs XVMJue Wf-Yab4x IWjq.
[2]牛其刚.选择正确角度,辩证认识师生关系[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10).
关于“学校去行政化”问题的思考 篇8
【关键词】行政权利 学术权利 行政化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37-01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就指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要想实现教育的现代化,首先就需要建设一个现代的学校制度。了解国外的相关制度我们有一条必须走的路就是去行政化。
一、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博弈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到逐步取消高校行政级别,这是非常有利于教育的发展。但是具体的时间还是没有一个仔细的规定, “路漫漫其修远兮”这是需要我们不断的坚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行政权力是大学规模扩大的必然产物,但是在今天的大学往往是行政权利高于一切,在大学刚刚开始产生的时候,大学的治理核心成员就是教授,行政人员则是大学扩大的产物。大学组织的根本属性就是以知识为中心,大学应有知识组成,知识是大学赖以存在和运行的基本材料。
在这其中就需要合法性和合理性。那行政权力是合法性权利还是合理性权利。柏拉图曾说过,“存在即合理”。那行政权利已经存在就是合理的,在最初的建立过程中他也被法律所认可,也就是合法的。那么领导者的对于权力的使用是合法的么,领导者拥有的权利大多数由组织所赋予的,但是也不排除他的个人魅力,他的权力往往是由组织所赋予。而在高校中行政权力往往是由组织所赋予的,而学术权力则是自己拥有的。目前我国高等学校行政权力处于主导地位,学术权力处于次要地位。应适当放宽行政控制,加快学术权力的制度化,切实提升学术权力。这些大学代表着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尤其是在知识的创造上。也正因为如此,这些知识生产者才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尊重。
北京师范大学现任校长董奇在其就职演讲中就郑重承诺过,“他在担任校长期间,做到‘四个不:第一、不申报新科研课题,第二、不招新的研究生,第三、不申报任何教学科研奖,第四、个人不申报院士,把百分之百的精力用于学校管理。”大学校长是一个管理的岗位,是一个服务的职位,而不是一个权力的中心。教师和学生才是一个大学管理权力的主体,在某些组织对其发展起到引导作用的是领导者,但是在大学更看重他的学术科研能力。
二、对“学校去行政化”的分析
学校去行政化就能能够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么?“学校是个开放的系统,系统的边界具有可渗透性,环境与系统要素之间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相互作用。开放系统的输入复杂的多,可以包括人、思想、实物资源,或其他学校或者系统的参与等等。”学校是个开放的系统,学校不仅受环境的影响,而且还会依赖于环境。学校从环境中获取劳动、学生和经费等资源。在对这些资源进行教育的转化处理,生产出有文化、有教养的学生和毕业生。然后,让他们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环境,回报社会。学校在这个环境中,就要学会去适应环境。当你无法改变的时候,你就要学会去适应。学校无法改变社会这个大环境,而且社会就有行政级别的存在,学校为了能在环境中更好的发展,所以设置行政级别是必然的。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去行政化”是阻碍大学的发展的。大学校长正因为他们有级别,才有能力为大学生谋福利。如果他们没有级别,他们想要批准一个项目或一个级别,他们又应该找谁批准呢?像上海复旦大学制定被称为“复旦宪法”的大学章程,将规定校长及行政负责人退出学术和教务委员会,让大学真正的回归学术。但是现在大学很多的领导在最开始也是一位教师,一位学术者?这样做不合理,实在是太片面了,使一些拥有学术能力的人远离学术中心。在大学中许多领导是有用较强的学术能力。为了维持表面的公平不做学术,这样就使的人才在另一个角度的大量流失,是不可取的。
而作为去行政化的先导南方科技大学,一直以来在追求去行政化,校长朱清时一直倡导“去官化,去行政化”,学校被誉为高教改革的“试验田”但却在今年公开选拔具有“正局级”行政级别的副校长,在他们的做法中就完全的否认了自己的思想。就像自己打了自己一个耳光。南科大最开始是以香港科技大学为自己的建设目标,办理一个纯学术研究的地方,但是南科大他们却没有考虑到具体的实际情况,忽略了香港和大陆两者不同的社会制度 ,又怎能建立相同的教育制度呢?但是正是这种尝试给了我们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是值得肯定的。
目前行政化已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大学教授越来越功利,他们真正放在学术研究和学生交流的时间越来越短,他们为了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就研究一些国家型课题,虽然地位大大提升,经费也有了保障,但这样他们也使自己真正擅长的领域丢失。虽然去行政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但却需要慢慢来,行政化级别在我国已经存在了许多年,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我们需要耐心和决心,我们的责任是任重而道远,只有去除行政化,才能更好的培养人才,学术水平将得到提升,我们的大学教育水平才将得到提高。
总结
虽然大学的去行政化有利有弊,但总体来说还是利大于弊。大学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但是目前学生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正是因为这种错误的目标导致大学越来越像一个权力中心。大学应该以传播知识作为学校建立的重点,提高学校的学术氛围,让教师不在功利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发挥教师的作用,使得学生所受的教育更加优秀。
参考文献:
[1]李明忠.“治理”视野下的中国高等教育管理架构[J].现代教育管理,2010,06:6-10.
学校社会实践报告 篇9
乡村少年科学营(下面简称“科学营”)是爱心天使在持续的助学实践过程中,总结发现乡村学校科学教育(特别是实验动手环节)是一个薄弱甚至空白的领域,因而发起的有针对的特色公益助学项目。团队15名核心队员均来自西北师范大学,希望为乡村学生带去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及外界关怀同时,拓宽孩子们的视野,让学生们爱上科学,敢于提出问题,积极动手尝试。从长远看,希望有更多的组织参与进来使立体化的科学类课程在落后地区真正开设起来。
二、实践背景
甘肃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不及东部地区,在地方对教育的经费投入相对较低,这里开设《科学》课程,但只是理论上的开设,对于教材中大量的实验课多数学校则由于没有器材而被迫放弃,课程开设效果不明显,学生的动手能力差,不能再实验探究中启发思考,从某种程度看也制约当地教育水平的提高。
三、实践意义
科学课程是小学的基础课程,是科学启蒙课程。在其他课程(如语文)中,也有科学内容的涉及,但那些只是渗透、附带的,进行科学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科学课程。
科学启蒙教育是科学入门教育,教育对象是对科学领域知之甚少的人,教学内容(知识、观点、方法等)是最基本的、浅显的,教学目的旨在使受教育者对科学领域有初步的了解,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学习一些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些基本的科学观点,形成基本的科学态度,帮助儿童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科学知识是从哪里来的?是科学家们经过艰苦的努力,经历了无数次的观察、实验才得出来的。科学课程将带领儿童去亲身经历、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学习运用科学的方法,一步步深入,探寻科学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好像科学家一样,真刀真枪地搞科学。儿童要自己提出研究的问题;对问题作出有依据的假设; 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设计能够验证假设的实验;亲自动手做实验,从而验证假设的正确与否;分析实验结果,作出最后结论;最后还将向全班公布、发表自己的研究过程及结果。
四、活动参与人员
主办方: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爱心天使西部助学会
承办方:定西市渭源县鼠山小学
参与者:定西市渭源县鼠山小学1—6年级学生
五、资助单位
上海零点青年公益中心
黑苹果青年
六、活动主题
乡村少年科学营
七、活动时间
7月17日至7月28日
八、活动评估与分析
a) 前期筹备
科学营通过“朝夕会”模式来选拨及培训志愿者,朝会以团队融合及锻炼身体为主,夕会通过故事、影视、座谈等方式启发志愿者对教育、公益、留守儿童等话题的分享讨论,促进志愿者对乡村教育的全面认识。
b) 志愿者管理
前期准备中将所有志愿者划分到了六个工作小组:教案小组(负责科学类课程及普通课程课表安排、临时调课、助教安排、教案审查、教学监督、课程实施效果评价等具体的教学工作)、安全小组(负责所有营员及志愿者的安全和医疗卫生工作)、财务小组(制作账目记录表,做好每一笔开支的详细记录)、宣传小组(负责团队Logo设计、文档的归纳、照片的处理、视频记录、项目推广方案设计等项目宣传工作)、后勤部(根据项目预算,进行物资采购、物资管理、志愿者的食宿安排)、文艺部(策划和组织科学营最后的结业典礼、负责团队闲余时间中的节目表演、游戏等,营造良好的团队文化氛围)。
每个小组由小组长负责总领组内工作,同时通过“夕会”及支教期间每日例会保证各小组间的沟通、协调与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c) 课程设计
1.科学类课程(主推实验教学);
2.艺术素养类课程;
3.儿童心理类课程;
4.防震减灾类课程;
5.常规课程。
d) 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及困难
平时的用水是自来水,但是隔三差五就会停水,所以我们还需要去几百米外的地方去提泉水;主要的食物包括鸡蛋、土豆、茄子、青椒、西红柿等。每隔两天食材快用完时,有位好心的司机师傅进县城时会给我们带一些补给,过了十几天的素食生活,主要靠着鸡蛋补充营养。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没有什么怨言,在这里尽心尽力的完成着一份独特的“事业”。
菁英学校社会实践报告 篇10
菁英班开学不久,学院便组织所有的菁英学生,进行了第一次暑期社会实践。为了落实这一活动主题,确保大学生党员在暑期社会实践中时时体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学院党总支对社会实践小分队进行了统筹安排、精心筹划和周密部署,对学生党员进行社会实践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实践中熟悉基层、了解国情、磨练意志、奉献社会。
2011年7月7日,我们来到了杨家门社区,与老党员促膝长谈,交流党的历史,发展,前景,以及身为一名党员应该履行的权利和义务,我深深的感觉到这是一次深刻的革命红色教育,这也将对我的人生起到一定的影响。杨家门社区是一个少数名族聚居的地方,此次活动也让我们更多的了解了关于少数名族的风土人情,优良传统。
中午十二点,一行二十人聚集在五棵松,浩浩荡荡的朝目的地出发。活动下午两点准时开始,此刻,偌大的会议室里,众人云集,新上任的学生会主席冯俊做了简单的介绍,座谈会就此拉开序幕。
首先各老党员做了自我介绍,其中不乏值得前崇敬的镇江江天集团朱老总,现已退休,帮忙打理社区事务;82岁任然坚持天天到社区,为社区出力,为社区服务的毛云修老前辈;甚至还有现在还在任的钟离芬主任;还有一些记不清的,只感觉不虚此行。
经过介绍后,座谈会进入正题,薛松提问:请老党员谈谈自己的奋斗史及经历,能给我们以那些告诫?
钟书记率先做出了回答:我是在和平年代入的党,要说重大的参
军经历还真没有,不过我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现在的成就,可以说是共产党培养了我,所以能够继续在这里工作,我是非常感谢党,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的。当时入党不容易啊,我们要从思想和组织上入党,才算是真正的入党,而且当时的考察年限也不只一年,大概有三年吧,真是非常非常的困难。当接到正式党员的证书时,我的眼泪都掉下来了。作为新一代的党员的你们,一定要积极要求向上,要有为党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要把党的光辉形象放在第一位。经过一年的考察期,你们耶将成为一名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员,之后一定不要松懈,要继续奋斗下去,不仅在学习,工作上要严格要求自己,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也要以身作则。
真是应了那句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钟书记的这番话让我深刻的认识到,我们年轻的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当时的毛老前辈1956年参军,当的是文化兵,伙食很差,条件很艰苦,但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因为他们知道,党是正确的,他一定会领我们走向共产主义社会。事实证明,毛老前辈是正确的,我们正一步步的走向更新更好的社会主义社会。不过,前景怎样还要看我们年轻的一代努力不努力,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共产党员,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努力为社会为党和人民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可是,大家都在为了共产主义,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共同努力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些人搞些小偷小摸,甚至一些官员也仗着权利,狐假虎威,贪污腐败,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严重蔓延,那么在这样的社会中,我们该如何努力,才能保持党性的纯正,扼杀这种不良的风气呢?一
群人中,有这样一位同学提出来这样的疑问。
朱善庭前辈做出了回答:当时我是出于对党的一份无私奉献的热情而递交的入党申请书的,当时我就觉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在考验你,每一件事都得认真做好,要全心全意的投入到你所热爱的党,热爱的事业中,不能有意思的徇私舞弊之嫌疑。所以我觉得要保持党性的纯正,首先我们要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全心全意的投入其中。
其次还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要在加强理论武装上狠下功夫。大力开展唱红色歌曲、看红色电影、瞻红色圣地、读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等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日常活动,努力提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助推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
二是要在坚持制度约束上狠下功夫。从 严监督管理党员干部是对党员干部最大的爱护,是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手段。坚持对党员干部从严教育、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监督,使干部不敢懈 怠;严厉查处腐败分子,使干部不敢腐败;加强对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的监督检查,使干部不敢专权;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问责制,使干部不敢失责。要坚持惩防 并举、注重预防,保持对党员干部的经常性监督和过程中提醒,促使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
三是要在发挥组织凝聚力上狠下功夫。健全党内生活制度,以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为重要内容,培育有利于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的氛围和环境,提高党员干部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党员要积极、主动地参加党内生活,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接受党内外的监督。
对于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在保持党性纯正上,也应该出分力。年
轻我们应该多看看先进事迹,要坚持重在培养,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和弘扬优良作风为核心,进一步加强作为一名党员的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政治素质和能力素质;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抓实抓好;要全面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打牢理想信念的根基;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与国情、党情教育和中共党史教育结合起来,深刻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艰苦卓绝 的奋斗历史和优良传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学校教育如何去行政化 篇11
关键词 教学活动 非教学活动 去行政化
学校去行政化的提法由来已久,对如何去行政化也争论不休。其实无条件地去行政化是一个伪命题。“行政”是一定的社会组织在其活动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组织、控制、协调、监督等活动的总称,行政化是指行政管理手段在学校运行过程中出现了泛化或者滥用的现象,实质上它是学校组织定位的偏差。只有弄明白学校运行过程中的哪些行为是行政管理的泛化和滥用,才能谈学校的去行政化,没有这个前提,学校去行政化就无从谈起。要想弄明白学校去行政化的范围得先从学校活动的分类谈起。
一、学校活动的分类
1.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指学校中和教学过程直接关联的活动,教学活动是学校活动的中心,没有教学活动学校就失去存在的条件。
2.非教学活动
非教学活动是指学校对人、财、物的管理,学校的“人”包括教师和学生;学校的“财”是学校日常运作过程的经费;学校的“物”是学校的固定资产。学校对人、财、物的管理是学校运作的基础,离开它们学校将无法运行。
教学活动和非教学活动是相伴相生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矛盾关系,没有教学活动,非教学活动将不复存在,同样没有非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也无法进行。
在学校中,教学活动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人们常常重视教学活动,却往往忽视非教学活动,固然教学活动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但非教学活动也是学校的重要内容。非教学活动依赖于教学活动,为教学活动服务。学校对非教学活动管理的目的只有一个,即为教学活动服务,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二、学校在教学活动中的组织定位
1.学生是学校服务组织的服务对象,不是学校组织的成员
学生虽然是学校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学校服务组织的成员,学校服务组织的成员只能是学校的教职工,他们是服务组织的人员主体和服务主体。学校和学生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从这个角度看,学生是服务组织的服务对象,而不是管理对象;教师是服务的主体,是服务员、辅导员,而不是管理员。
2.服务与管理的区别
服务是一种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服务一方和被服务一方没有地位高低的区分,双方关系是横向的,在平等的前提下,服务与被服务的完成方式是协商。管理是一种不平等的行政法律关系,双方的关系是纵向的,管理一方的地位要高于被管理一方,在不平等的前提下,管理和被管理的完成方式是强制。
3.教学活动过程中含有非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常和非教学活动相伴相生,如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秩序的维护就不是教学活动,它属于非教学活动,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服务,没有非教学活动对教学活动的支撑,教学活动也无法进行。
三、学校在教学活动中管理行为的泛化和滥用
1.课程设置的强制
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课程的设置是统一的,学生没选择的权利。从专业化角度看,专业化是社会分工的需要,是社会多样化的需要,所有学生不可能在将来的社会中选择完全相同的专业,专业化应是“自选”动作,只有专业个性化,人才才能多样化,这是社会分工的必然。但现行基础教育学校抹杀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选择性,统一的课程设置是学校单一性、人才单一性和共性教育的根源。
2.完成学业时间的强制
基础教育的时长是12年,学生通常无权选择提前或推后完成学业,体制上不支持弹性学制。由于素质差异及主客观原因的制约,同一学业不同的学生不可能同时完成,强制同时完成是对学生个性的否定。统一的学制只适合于少部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它对能提前完成和不能按时完成学业的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催残”,它是抹杀学生个性的一把利刃。
3.入学地点的强制
基础教育阶段实行强制就近入学,学生无充分择校的权利。学校的优劣是客观存在的,不管采取何种方式也无法实现严格意义上学校之间办学质量的一致。趋利避害是自然法则,学生和家长选择好的学校入学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再者,学生自由择校是学校前进的动力,学校在学生择校中会实现优胜劣汰的优化,在这种状态下不管是办学水平高的学校,还是办学水平低的学校都会努力提高自己,以防在竞争中被淘汰,它符合生物生存的自然法则。反之,人为阻止择校是对自然规律的否定,它使学校缺少了前进的动力。
4.完成学业过程的强制
虽然课改的模式五花八门,但都没改变教师对教学的主导,主导就是教师对教学的“强权”控制,是对学生主体的否定,是对教学活动服务性质的否定,是学生被动学习的根源。其实教学活动的主导是课程,教师和学生的活动都是围绕课程展开的,离开课程,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将无从谈起,教师不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而是辅导,辅说明教师地位的从属性、服务性,导也说明教师作用的激发、引导特性,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
5.基础教育出口的强制
高等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出路,高考则是基础教育的出口。有多少种专业就应有多少种衡量该专业的标准,人才衡量的标准是多样化的。从人的专业化角度看,高考作为选拨人才的标准,应是多样化的,以适应人才多样化的需要。但现行高考却是强制的专业基础标准,它称不上人才的专业标准,但我们却把它当成专业标准对所有专业人才进行衡量,致使许多不符合该标准的人才被排除在标准之外。
四、学校在非教学活动中的组织定位
从前面对非教学活动的定性可以看出,非教学活动的存在以对学校人、财、物的管理为前提,从这个角度看,学校是行政管理组织。
1.学校与学生地位的差异
学校是按照教育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和要求设立的推行国家教育活动的行政执行机构,它是国家行政的延伸。它的强制性来自于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学生是学校管理的对象,这表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同时,学校还通过规章制度以强制的方式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制约,学生须无条件服从。
2.教师与学生地位的差异
从学业上看,教师是学生的前辈,是学生的“师”。学生从年龄上一般都小于教师,是教师的晚辈,教师是学生的“长”。从以上两个角度看,教师的地位要高于学生,学生要尊重教师,这是社会道德规范的需要。
从行政管理关系来看,教师是国家权力的代表,在非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管理员、裁判员,对于非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过失,教师有处罚的权力,这是行政管理关系的需要。
3.学校、教师和学生地位的差异是非教学活动中管理活动存在的基础
地位的不平等是管理存在的前提,在平等这个前提下强制行为无法实施,正是学校、教师和学生地位的差异为学校行政管理行为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4.管理是完成非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
管理实质上是对人、财、物的配置过程,要达到人、财、物配置的优化,离开管理行为是无法实现的,科学的管理是完成学校非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
五、学校去行政化范围的界定
1.在非教学活动中不存在去行政化问题,只存在规范前提下的行政强化
管理是完成非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在非教学活动中去行政化只能是对非教学活动管理属性的否定,只能使学校工作无法运行,因此,在非教学活动中不存在去行政化的问题。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学校人、财、物的使用效率,对非教学活动中管理的定位应是在规范前提下行政管理的强化。所谓规范有两层含义,一是管理要以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要符合法律规范的要求;二是管理要以管理的自然规律为前提,要符合管理的规律。只有在这两个前提下,学校的管理才会提高效率,增加管理的合法性和科学性。
2.去行政化只存在于教学活动之中
从学校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定性来看,学校是个服务组织,学生是学校服务对象,而不是管理对象。服务是一种平等的民事活动,凡以强制的方式完成教学活动的现象,都是管理行为的泛化与滥用,都是去行政化的范围,去行政化其实就是去掉管理对服务的越位,把应是服务的内容进行还原,以最大限度提高服务的效率。
六、基础教育学校如何去行政化
1.去课程设置的强制性,增加课程的选择性
教学活动是人的专业化过程,专业化应从小学做起,过长的专业基础设置是专业发展的障碍,专业基础课代表知识的宽度,专业课代表知识的高度,其实人的学业成就多来自专业高度的突破,过度基础化是我国缺少高、精、尖人才的重要原因。因此,必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应设为必修课,另外,从小学起,学校就应尊重学生的专业个性,注重学生专业内容的学习,增加专业选修课,为学生的专业个性发展提供保障。
2.去学制的强制性,增加学制的弹性
中小学应实行弹性学制,为学生个性化完成学业提供制度保障,这在操作层面确实有一定难度,办法总比困难多。现行学校的“走班制”为弹性学制提供了可能,学校可根据同一年龄学生的素质差异,组成A、B、C三个不同层次的素质班,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等级,且不同素质等级的进度应灵活掌握,让能提前完成学业和推后完成学业的学生分开,达到弹性学制的目的。
3.去入学地点的强制性,增加择校的选择性,增加择校的市场成分
自由择校是学校前进的动力,是对客观规律的尊重,可借用国外的“教育券”制度,实现学生择校的自主、市场化选择。
4.去课堂教学的教师主导,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是学生被动学习的根源,这种方式主要表现是以“教”为前提,是典型的“教中学”,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否定。正确的作法是学生在“学”中完成教师的辅导,以实现“学中教”、“学中导”,这种方式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它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学生的学习效率定会提高。
5.去高校入学标准选择的强制性,增加学生进入高校的市场成分
选拔性高考是应试教育的根源,且高考标准的唯一性和单一性是共性教育的根源,它排斥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杀手。正确的作法应废除学生进入高校的选拔机制,代之的应是通过式的高中会考,也就是高中毕业的人都可上大学,大学实行免试注册入学而不是选拔入学,只有这样,素质教育的春天、人才的春天才会到来。
总之,学校去行政化是有条件的,它只存在于学校的教学活动当中,学校去行政化的本质就是还教学活动的服务本位,去除教学活动的管理成分,最大限度地还原教学活动的服务成分。
参考文献
[1] 百度搜索:行政.http://baike.baidu.com/link?url=5Y1YuPiI6D
0d1jvxTUUXtLTcRwXrZz5e107ibvWb9Hj6vQ6qYLPvI3RzA3hIs3x0
xGhq2QsnEAf0_QbyKccc1LbQsXVMJueWf-Yab4xIWjq.
[2] 牛其刚.选择正确角度,辩证认识师生关系[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10).
[3] 百度搜索:服务.http://baike.baidu.com/link?url=l3p5AqIgHk
HKCRkX7i-ftWDdIZzPSO8t5uQ9fjnDVq-OJf4aCzyFErZWbS9R1y
HsIOcua0liq-NxXbP9KwiXKpVbC0YRu-My65fPfI80BBW.
【去学校的社会实践报告】推荐阅读:
学校社会实践报告经典范例10-19
学校调研部社会实践报告10-03
学校学生社会调查报告10-26
去凤凰的社会实践报告05-27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学校招生办工作09-21
去养老院的社会实践报告09-10
皂市镇中心学校德育社会评价自查报告06-03
去汽车修理厂的社会实践报告05-23
关于去敬老院实践的社会实践报告11-21
大学生在暑假去实习的社会实践报告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