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社会工作实务

2024-08-19

学校社会工作实务(精选10篇)

学校社会工作实务 篇1

乡镇学校会计实务

一、收入类的会计核算

1、“财政补助收入”科目,用于对财政部门下拨款项的核算。如:公用经费(生均经费)、正常经费(医疗、住房公积金财政拨款部分、福利费、失业保险、退休教师活动经费、代课教师工资等)、30%奖励性绩效工资,协警员工资等。收到财政部门拨来款项,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财政补助收入

2、“上级补助收入”科目,用于对教育部门下拨款项的核算。如:项目办下拨工程款、资助办下拨寄宿生生活补等。收到教育部门拨来款项,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上级补助收入

3、“其他收入”科目,用于对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取得的不必上缴财政的零星杂项收入的核算。如:工会费等。收到零星杂项款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收入

二、支出类的会计核算

1、统代发工资的核算

根据工资统代发银行转来的“入帐通知书”的相关数据入帐,会计分录为:

借:事业支出—基本支出—工资福利支出—基本工资(岗位、薪级、教师10%)—津贴补帖(教龄补帖)

—绩效工资(70%基础性)

事业支出—基本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退休费

贷:教育经费拨款—教育事业费拨款—统代发工资

2、“事业支出—基本支出—工资福利支出”科目的核算,会计分录为:

借:事业支出—基本支出—工资福利支出—社会保障缴费(医疗三险财政拨款部分)—绩效工资(30%奖励部分)

—其他工资福利支出(协管员、代课工资等)贷:银行存款

3、“事业支出—基本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科目的核算,会计分录为:

借:事业支出—基本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 办公费

— 邮电费

— 差旅费

— —

贷:银行存款

4、“事业支出—基本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科目的核算,会计分录为: 借:事业支出—基本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生活补助(遗属补、寄宿生生活补)—住房公积金(财政拨部分)—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慰问金、独生子女保健费)

贷:银行存款

5、“事业支出—基本支出—基本建设支出”科目的核算,会计分录为:

借:事业支出—基本支出—基本建设支出—房屋建筑物购建

—办公设备购置

—专用设备购置

— 大型维修

— 其他基本建设支出(图书)

贷:银行存款

该项支出中构成新增固定资产(一般设备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在800元以上;耐用时间在1年以上在使用中能基本上保持原来实物形态的资产。但对大批同类物资也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要登记固定资产明细帐。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 — 房屋

— 专用设备

— 一般设备

— 图书

贷:固定基金— 房屋

— 专用设备

— 一般设备

— 图书

三、单位往来的会计核算

1、“其他应收款”科目,用于核算单位的各种垫付款项。如:借出款、备用金,代收电教仪器款等。会计分录为:

(1)支出款项时:

借:其他应收款— 张三

— 电教仪器站

贷:银行存款

(2)收回备用金,借出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 张三

(3)用支出凭证冲销借出款项时:

借:事业支出—基本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

—基本建设支出(以电教仪器站调拨单金额为准)

贷:其他应收款— 张三

— 电教仪器站

电教仪器站支出中构成新增固定资产的,要登记固定资产明细帐。

2、“其他应付款”科目,用于核算单位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如:工资代发户扣款、住房公积金退个人款、职工生育险、学前班课本费作业本费,寄宿制学校伙食费等。会计分录为:

(1)收到应付、暂收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医疗保险(工资代扣部分)

—住房公积金(工资代扣部分、住房公积金退个人款)

—生育险

—课本费、作业本费

—寄宿生伙食费

(2)支出款项时:(作相反分录)

借:其他应付款—医疗保险(工资代扣部分)

—住房公积金(工资代扣部分、住房公积金退个人款)

—生育险

—课本费、作业本费

—寄宿生伙食费

贷:银行存款

3、“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用于核算单位按规定代收的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如:学前班杂费、劳务费、租金,饭堂管理费等。会计分录为:

(1)存入财政所公用支出户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 杂费

— 租金

— 其他事业收入

(2)上缴财政局非税户时:

借:应缴财政专户款— 杂费

— 租金

— 其他事业收入

贷:银行存款

(3)收到财政局回拨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贷:事业收入

学校社会工作实务 篇2

一、财会专业成本会计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手段单一, 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发挥

目前, 成本会计实务课程所谓的教学创新一般仅停留在“师生”的形式表演;重视知识传授, 轻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成本会计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理解和记忆, 忽视以能力为目标的操作训练。

2. 成本会计实务课程教学体系与现实制造环境相脱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和社会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 企业制造环境或称成本核算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会计实务操作普遍应用的制造成本法也面临着变革。但是现代成本会计实务教学内容并没有随之变革, 仍然采用以往的教材, 采用传统的产品计算方法。如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中的交互分配法、直接分配法, 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分步法等, 学生虽然掌握了各种计算方法, 但并不能针对不同生产组织的特点、类型和管理要求系统地进行成本核算。成本会计实务的教学没有体现成本会计课程的应用性特点, 不利于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二、重新定位, 设计成本会计实务课程教学

笔者认为, 成本会计实务的教学内容应适应现代企业制造环境和学生将来面临的就业环境的变化, 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教学, 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与训练项目, 对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扬弃。根据企业成本会计岗位任务, 分析成本会计职业能力的构成,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与行业企业合作, 切合目前制造业产品成本核算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 采用项目导向组织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 充分体现课程的实时性、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1. 切合未来的就业环境特点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

职业学校的学生未来面临的就业环境主要是中小型制造和商贸企业。就中小型制造企业而言, 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水、电、气、运输等, 甚至部分企业的维修业务均实行外购制, 传统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模式已不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中注重讲授品种法、分步法而忽视分批法的教学。目前企业在采用订单制的管理模式中恰恰应注重该类方法的讲授与学习。因此, 我们应根据目前企业的实际制造成本环境对产品成本的核算过程进行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根据选用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不同, 设计出教学综合项目, 对各项目内容的知识、能力、职业道德素质提出要求, 并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 实施理论与实践教学。

2. 基于工作过程, 优化课程结构

教师根据成本核算的特点和工作过程, 将教学内容划分成使学生容易接受和完成的若干个任务, 以任务为主线,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做指导, 按照成本核算工作流程, 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去思考、去练习, 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教师应该善于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提升学生的内部动机驱动, 将学生的被动学习提升为主动学习。笔者认为, 可根据工业企业成本形成, 将成本会计实务课程分成五个项目:

(1) 成本会计基础理论。初步掌握成本核算的基础理论和一般程序、账户设置及账务处理, 为进一步学习成本核算打好基础。

(2) 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学生应掌握要素费用的核算, 了解当前环境下企业辅助生产费用的特点, 制造费用等的归集、分配的程序, 熟练掌握生产费用分配方法及相应的账务处理。掌握期间费用的内容及其归集和结转的账务处理方法。

(3)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间的分配。学生熟练掌握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的各种方法;深刻理解这些分配方法的应用条件, 以及正确采用这些方法对于正确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意义。

(4) 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辅助方法。学生熟练掌握各类成本的基本计算方法;能够根据实践要求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产品成本的核算。

(5) 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通过学习, 使学生了解各种成本报表的结构, 熟练掌握这些报表编制和分析的方法, 了解工业企业成本报表的作用和种类。

3. 精心安排教学, 实施教学过程

(1) 设置任务情景, 解析学习项目。根据课程结构, 教师需要对有关的课程项目进行解析, 对每一个课程项目提炼出适合学生完成的任务。例如, 产品的名称、工艺过程、成本构成、生产的组织环节等, 以企业生产产品的过程为主线分解项目、组织教学, 这既是开展工作过程教学的基础, 同时也是对教师实践能力经验以及教学组织能力的考验。

(2) 根据任务情境, 组织教学实践。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 在“任务导向下的教、学、做”的立体化教学模式下, 成本会计实务课程对每一内容的讲述, 都始终遵循着“描述岗位业务内容→提炼岗位工作任务→学习计算内容→进行账务处理”的逻辑思路, 创新教学方法。具体可采用以下实践方式:

(1) 明确任务。工作任务是学生应该完成的具体事物或者应该解决的问题, 其中蕴含相应的情境和目标, 承载着理论知识、实践知识以及它们的组织结构。在教学内容展开的初期, 要求教师在充分备课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设置合理的教学任务情境, 在具体讲授成本核算的操作之前, 首先由老师对这一业务做一个概括的描述, 目的是使学生先对这一业务过程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由教师启发学生来讨论确定任务, 再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任务”进行提炼和归纳, 从而明确这一岗位的“真正的、确切的任务”, 进而使学生明白这一方面的业务的具体工作任务, 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就有了明确的目标。该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活跃学生的思想, 使学生由过去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参与, 由受众变成主体, 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设定虚拟工作岗位。教师应事先根据任务要求分别设置原始单证填制岗位、审核数据填制费用分配表岗位、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岗位、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岗位, 同时向学生提供相应的原始单证及记账凭证和账页, 使学生在学习每一业务内容时都能立即把自己置于一个恰当的会计岗位中, 仿佛自己就是那个岗位的会计一样。通过这种虚拟角色的设定, 就能把所学知识与岗位任务有机结合起来, 既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 又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氛围。

(3) 展示结果, 反省学习效果。首先, 每个成本核算项目完成后要求学生呈交书面的项目计算结果, 结合他们平时的表现给出一个综合的项目成绩。其次, 由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评价, 教师做必要的记录, 以便以后能更成功地实施教学。第三, 由教师分别从企业管理者和实际岗位的角度进行总结, 肯定学生的成绩, 同时也指出其不足。

三、整合资源, 提高成本会计实务教学效果

1. 引进专家, “移植”实践工作经验

由于会计专业固有的特点, 许多单位考虑到商业秘密, 往往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实训, 因而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的开拓受到限制。既然让学生走出去困难, 我们就把专家请进来, 让实务专家走进校园, 把专家的实务操作“移植”到我们的课堂上来。

2. 加强教师实践培养, 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教师指导学生, 按照职业工作的特点, 从制定成本计划, 建构成本核算工作设想, 参与成本核算工作, 到检验结果完成任务的一系列过程中解决实际成本问题, 教师必须是一个成本核算过程的亲历者。在职业学校, 绝大多数教师, 实践功底较差, 很难把理论知识和实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 学校应采取措施支持教师参与企业成本核算的实际工作, 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成本会计实务教学是财会类职业教育的重要课程。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成本会计教学必须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各方面都加以改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彭文艳.完善体系丰富课堂注重“成本会计”实践教学[J].科教文汇, 2009 (10) .

[2]侯冬梅.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成本会计实务教学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19) .

[3]童云峰.研究型教学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 2009 (10) .

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变迁 篇3

关键词: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50-01

学校社会工作是将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方法和技巧应用于教育中,通过与家长、学校、社区的互动,解决学生问题,促进学生的发展,构建“教”、“学”、“成长”的和谐环境,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学校社会工作相比传统意义上的德育教育具有其一定的优势。首先,其主要围绕问题学生展开服务,引导其向社会主流价值观发展,同时其隐性潜能是预防青少年犯罪,将可能发生问题的环境不断进行改善。其次,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理论,它注重如何沟通家庭、学校及社区等子系統与学校的互动,从根源上解决校园问题。最后,学校社会工作对需要帮助的学生的介入不像其他系统,仅依赖区隔和惩戒方法,而是直接给予“问题学生”帮助,从源头根除各种杜会诱因。因此学校会工作对校园问题的介入将会相比其他系统的介入起到更全面的效果。

社会工作运用专业理论和社会工作实务方法以实现教育的目的,但是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西方的舶来品,其在中国的发展需要受到现实环境的考验。不同时期儿童的发展特点、中国学校的教育体制以及社会工作价值观的认同度、学校社工的专业水平等都影响着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和其介入的效果。因此,要深知发达国家学校社会工作模式的发展,才能更好的指导我国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发展,并依据本国实情,探索出符合我国的模式。

美国学校社会工作主要分为四种实务模式:传统临床模式、社区学校模式、学校变迁模式、社会互动模式。

一、传统临床模式

传统临床模式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一战导致美国的移民潮和家庭照料功能的缺失,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孩子产生了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困难。于是传统临床模式以存在情绪困扰与社会适应问题的学生为工作对象,将学生的问题归因于家庭关系或亲子关系不良。该模式将心理分析理论、心理咨询理论、家庭治疗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层面开展个案工作以求解决问题改善其生活,主要以一对一的谈话为主,主要是对个别学生开展个案,对学生家长开展个案、协助校方帮助个别学生,侧重于从心理和个人层面去解决问题。虽然这种模式对学生本身关注较多,但是对个体的生活环境、社会背景关注较少,忽略了“人在情境中”,人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产生行为的变化。

二、社区学校模式

社区学校模式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即美国最动荡的年代,明显的贫富悬殊与社会分化,让那些身处弱势社区的家庭社会地位低下。父母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孩子,且与学校关系疏远,难以与学校合作来对孩子进行教育工作。因此,学校社会工作扩展了工作范围,它不但关注学生本身,而且还要帮助孩子的家庭、父母,协助他们了解和信任学校。社区学校模式将学生的不良行为归因于其所处的社区环境,松散的社区关系和弱势的经济地位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学校社工此时扮演着协调人、联络员的角色,他们深入社区了解社区的呼声,同时创造条件促进社区与学校的积极互动、交流和相互支持,鼓励社区参与到学校建设中来。

三、学校变迁模式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公立学校在招生上存在种族歧视和不公平的倾向,使得儿童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显现化,学校逐渐失去家长们的信任和期望。学校变迁模式将这一问题归因于公立学校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的僵化,因此社工要对学校的教育理念、管理规范和体制进行改革,使得学校的制度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减少学校给学生带来的困扰。学校社工需要深入学生倾听他们的意见,深入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来了解学校情况,开展师生间的团体辅导工作。在该模式下,社工在必要时要为学生的利益而与校方展开争辩甚至冲突,为他们争取权益。

四、社会互动模式

20世纪70年代,系统理论和结构功能主义的影响,以及之前的三种实务模式的局限,共同造就了社会互动模式,因此社会互动模式是在融合各种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出一种新的发展方向。该模式将学生个体与社会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个体是社会的一份子,社会是个体集合形成,二者密不可分,同时也将工作范围由原先单一的个人扩充到家庭、社区、学校系统。该模式针对青少年与社会成员互动困难和互动不良的问题,提出社工要疏通学生与社会的沟通渠道,一方面消除青少年与社会的隔阂,另一方面改变社会对青少年的误解,促进双方共赢。

通过对美国学校社会工作模式的梳理,我们发现模式虽然在发展,但是每一种模式都有其优势与不足。首先,传统临床模式持续时间最久,直接面对需要帮助的个体,适用于突发型事件,直接缓解矛盾,但是将问题全部归因于个人,忽视其相对恶劣的环境而只寻求个体的改变,一定程度上有标签化的含义。其次,社区学校模式凸显社会工作的特点,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开启了当代学校社会工作的两种价值转向,其一是生态视角,即从生态共生的角度看待学生,从环境中挖掘学生成长进步的资源与动力,其二是双向改变思维,即“去标签化”,关注受助者相关人的改变。再次,学校变迁模式将问题直指学校理念、学校教育体制,但是社工与原有体制中的心理辅导员、生活管理员、教导人员、行政人员等产生工作上的重叠,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社工实质性作用的实现。而社会互动模式的出现,可以说综合了以上三种模式并得以优化,学校社工成为学校、社区、家庭的链接者,希望建立学校、社区、家庭三者互动的综合干预网络。

参考文献

[1]周群英.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历史发展及启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93-98.

[2]张燕婷.学校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实践——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地方性探索[J].学海,2015,03:59-64.

[3]林文亿.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青年探索,2009,01:86-90.

[4]黄辛隐.日本学校社会工作现状及发展探析[J].苏州大学学报,2006,04:108.

社会工作实务 篇4

一/

(一)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在推动社区低龄老人参与志愿服务时,可采取以下策略:

1、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促进低龄老年人对参与志愿服务价值的肯定。高龄老年是老年人群中的弱势群体,他们迫切需要社区关怀照顾。社会工作者,要通过宣传画廊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法,宣传“手拉手”。俱乐部成立的背景:

社区目标意义:唤醒居民对高龄老人问题的关注,主动邀请、鼓励低龄老人参与志愿服务,让低龄老人体会到参与志愿服务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2、提升低龄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

社会工作者要充分考虑老人的担心和顾虑,要预估志愿服务过程中安全风险,并有相应的防范措施,可以邀请低龄老年人的子女一道参与志愿服务。

3、提高低龄老年人的参与能力。

要对参与志愿服务的低龄老年人开展志愿服务理念和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提高与高龄老人沟通的技巧,增强他们的参与热情,提升老年志愿者的信心和能力。

4、提供资源支持。

为低龄老年人为高龄老人开展服务,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如为志愿者购买保险等,开展志愿者激励活动,给予适当的奖励,保障他们的安全。

(二)运用推动低龄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策略时的工作重点(主要)

1、要注意倾听低龄老人及其家人的想法和其他居民的反响。

2、建立平等合作关系、社会工作者要与低龄老人建立良好关系,尊重他们的参与,并与志愿者一起开展工作。

社会工作实务理论 篇5

(一)社会学习理论

强调运用正面增强的技术,增强个人的学习能力。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是一个资源库,小组成员间分享的经历、经验材料,通过彼此的表现和互动,进行观察、模仿和学习,为每个成员提供学习的榜样,充分发挥替代强化的作用。在此项目设计的小组中,组员可以相互探讨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教育孩子方面的经验分享,学习别人的经验,推动自己进步。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的行为由外塑而渐内发,这既是个体逐渐成熟的结果,更是教育引导的结果。不仅要用各种标准来规范儿童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认同、采纳这些标准,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成长为具有自我调控能力的人。

(二)小组动力学理论

小组动力是描述小组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参与小组生命发展的各种复杂力量及其交互方式。在项目策划中,设计了具有团体熔炼意识的大组游戏,以共同活动为中介增进小组的团队意识,在团队意识强的小组里,组员会感到心情愉快、精神振奋,积极维护小组的存在。

(三)艾利斯的“ABC”理论

根据艾利斯的“ABC”理论(A——引发事件;B——个体的信念;C——情绪、行为的后果,“ABC”理论是认知行为疗法的一种重要分析理论),人们是以情绪、行为的后果来应付引发事件。项目策划中针对组员存在的一些情绪问题,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组员的不良认知,增强组员的自信心。

(四)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认为,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在的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要存在适当的条件,就可以建设性地发挥自身功能,其宗旨是动员服务对象的能力来达到他们自己的愿望和目标。本项目在设计一些活动时,目标是促使组员发现自己的优点,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五)系统理论

系统论认为,系统内是由各个部分如个人、家庭、群体等组成的具有一定层次和结构并在环境发生关系的复杂整体,其功能取决于它的组成部分已经这些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系统论强调社会系统,特别是家庭系统在塑造和影响人的行为以及生活状态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项目设计,了解个人与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互动的形态和互动的规则。

(六)社会支持网理论:

社会支持网概括而言就是社会支持的提供机制,是社会个体从社会和他人处获得的支持的总称。广义的社会支持包括物质帮助、行为支持、亲密的互动、指导、反馈、正面的社会互动等六种形式。根据社会支持的接受者和施与提供者的不同,将其分为正式社会网络和非正式社会网络。正式社会网络包括政府、企业、社区组织和市场(职业介绍所、人才交流中心和广告等);非正式的社会网络包括五种关系:血缘关系、亲缘关系、业缘关系、地缘关系和私人关系。

(七)马斯洛需要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有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系和照顾。

(八)增能理论

增能理论认为个人在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互动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对生活空间的掌控能力和自信心,以及促进环境资源和机会的运用,以进一步帮助个人获得更多能力的过程。

(九)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体验以稳定的注意和孜孜不倦的勤奋来完成工作的乐趣,儿童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勤奋感,避免产生丧失信心的自卑感。儿童需要有长者

社会工作实务观察报告 篇6

一、观察的基本情况

1、观察目标。(这一部分简要描述你们目标人群定位,观察的人数)

我们观察的目标人群是福州市的外来务工子女,主要是小学生。观察的人数限定在5-6人。

2、观察过程。(这一部分记录观察的时间和每次的主要观察内容)

11月15日

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并观察服务对象所居住的环境

11月22号

了解服务对象在学校的基本情况(包括学习情况,课余时间,同学关系)11月29号

观察服务对象与父母的日常互动

12月6号

了解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态度并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关注度 12月13号

了解服务对象以及其家庭最迫切的需求

3、介入方式。(说明本组对目标观察群体的介入方法)

服务介入的方式。了解到我校志愿者大队有做外来务工子女辅导这块的项目,与其联系并取得同意,在每次志愿活动时跟随前往,这样在极大程度上缩短了与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的距离。以课业辅导的方式介入。

二、服务对象观察记录

(一)服务对象基本情况

1、身体。(描述服务人群的基本身体状况、常见疾病,主要生理障碍等)身体状况基本良好,无残疾,2、心理。(描述服务人群基本情况智商、注意力、情绪、心理障碍等)

智商是正常小学生水平,能够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绪波动较小,无心理障碍。

3、社会。(描述服务人群的一般社会关系、经济水平、保障情况、社会地位、社会处境等)

社会关系网络薄弱,(二)服务对象问题观察

1、问题描述。(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是如何发现的?你为什么觉得这一问题值得关注)发现的问题一:学校难和家长沟通,教育脱节严重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环节,由于家长忙于生计,学校不能与家长沟通,甚至学生的作业都没有家长签字,不了解学生动态,缺乏互动,不利于共同教育培养。学生也很少主动回答老师提问,他们性格内向,社交意识和能力较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愿意与监护人或老师交流、沟通。由于缺少家庭的约束,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厌学、逃学、甚至辍学。

发现的问题二:缺乏家庭教育的重要环节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家庭教育重于学校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情感的培养与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许多父母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并且忙于生计,整天在外务工经商,与孩子相处时间太少,很难与子女交流,使得孩子产生孤独、寂寞、胆怯心理,形成孤僻性格。孩子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无人可问,缺乏对孩子的有效辅导,致使农民工子女学习成绩偏低。

发现的问题三:父母行为对子女造成不良影响

一些农民进城务工后改变了职业和生活方式,从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在对金钱、家庭的态度上畸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2、问题分析。(结合观察、书本、资料分析问题产生或加剧或至今不能解决的原因)

原因: 经济原因: 社会原因: 思想原因:

3、问题的资源。(服务对象是否尝试过改变,结果如何?用了什么资源,什么资源是这个群体缺乏的)

三、个人学习反思

你在观察中的个人情感变化,或面对服务对象的情感,面对服务对象问题的情绪变化或其他情绪。分析自己情绪波动的原因。

总结自己在与服务对象相处中的经验。

是要在感情上贴近服务对象。老子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从服务对象中来,到服务对象中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服务对象路线。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把服务对象当作是自己血脉相连的亲人,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服务对象、深入实践,广开言路、倾听民意,了解服务对象所思、所盼,及时解决对象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与服务对象同吃同住同劳动中体察民情,在为服务对象排忧解难中建立感情。

二是要在思想上尊重服务对象。服务对象在我们心中有多重,我们在服务对象心中就有多重。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把服务对象放在很高的位置,把自己放在很低位置,坚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服务对象,对待服务对象不分贫富,一视同仁;坚持用平等的身份接待服务对象,不在服务对象面前打官腔、摆官架子、说官话;坚持用平等的心态联系服务对象,不高高在上,不以权压人,让服务对象说心里话,道烦心事,讲真想法,提好建议。

三是要在作风上深入服务对象。从省到市开展“百千万”活动,即百名专家进养殖场,千名防疫员进养殖户,万名干部进农户。深入基层做服务对象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为党员干部,绝不能整天围着办公室转,围着上级领导转,而不围着服务对象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解民意,体察民情,解决民难上,做到无论工作多忙,都要安排时间深入基层,无论时间多紧,都要抽出时间联系服务对象,切实在联系服务对象中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四是要在工作上依靠服务对象。作为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把服务对象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善于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自觉接受服务对象的监督,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服务对象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服务对象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服务对象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服务对象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服务对象评判,用服务对象的智慧推动当地发展。

五是要在生活上关心服务对象。干部为服务对象多送一份温暖,服务对象对干部就多生一份感情;干部多尽一份职责,就为党多增一份光彩。作为党员干部,要把服务对象满意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以“服务对象利益无小事”的态度,诚心诚意地为老百姓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着力解决人民服务对象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服务对象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广大服务对象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学校社会工作实务 篇7

会计是当前热门的一项专业, 这门学科也因此成为众多中职学校开设的科目。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中, 会计实务操作教学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教学内容, 其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近年来, 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有效的提高中职会计实务操作教学, 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使得中职的会计教学存在较大问题。在这种背景下, 对中职会计实务操作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显得非常必要。经过实际的调查分析, 项目教学法极大地提高了中职会计实务操作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有效的促进了中职会计实务操作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但同时, 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中职会计实务操作教学中存在不少的问题, 使其无法顺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基于此, 文章对中职学校会计实务操作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法的应用进行探析, 将从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和值得注意的问题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操作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 转变教学观念和意识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在于教学主体得到转变, 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说教的形式, 而是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设计安排的项目, 在这种互动的过程中, 让学生掌握知识, 形成相应的能力。“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是项目教学法的宗旨。传统教学是以教材或者考试大纲为主线, 而在项目教学法中, 教师是以事先制定的项目为主线, 将教学内容贯穿于整个项目完成的过程中, 是一种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的, 其本质是教师的“教”, 学生所进行的是一种被动的学习, 教师所进行的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在项目教学法中, 是要将学习的主体换做学生, 是要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最终将这些知识转变为自己的能力。通俗地说, 要在中职学校的会计实践操作中使用项目教学法, 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 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

(二) 激发学生的兴趣

此外, 学生是项目教学法中的主体, 要实现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就必须要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项目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有力手段。因此, 教师应该重视项目的设定, 既要充分的融合教学内容, 也要具有吸引力, 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 中职院校的学生的基础较差, 学习积极性不强, 自觉性也相对较弱。这中背景就决定了中职院校的学生对会计实务操作教学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 也就难以主动积极的参与到项目教学过程当中。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心理和个性, 要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制定项目教学的计划。另一方面, 教师不仅要作为学生的老师, 更应该作为学生的朋友,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才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的兴趣。也就是说, 因为中职学生背景的特殊性, 使得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教育, 以学生朋友的身份, 开导学生、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做到这一点, 就能够改变学生消极的心理学习态度, 再加上合理的项目计划, 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要以就业为导向

另一方面, 中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 就着涉及到学生的就业问题。可以说, 学生进入中职院校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就业。因此, 中职院校的会计实务操作教学就应该以就业为导向。首先, 以就业为导向与学生的根本目标相吻合, 能够与学生达到共识, 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兴趣。其次, 在项目计划和安排上以就业为导向, 不仅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 更能够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 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

三、中职会计实务操作教学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 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

要最大化地体现出项目教学法的优势, 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项目教学法本身是建立在小组交流教学法的基础上的, 教师是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的项目, 在完成过程中和过程后, 小组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 这就是小组交流学习法的体现。也就是说, 教师应该将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结合, 与项目教学法进行搭配, 最大化地提高项目教学法的质量和效率。

(二) 要进行适度的管理控制

文章已经提过, 中职学生的背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也就决定了中职学生在完成项目时的操作能力和自觉性不强。这就需要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进行适度的管理控制。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项目教学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工作, 只有适度的管理控制, 才能够让项目教学法在中职院校会计实务操作教学中起到作用。

四、结语

总的来说,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在于学生地位的转变, 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观念, 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项目的完成过程中, 这就需要教师制定好的项目教学计划、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学校社会工作实务 篇8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课程改革;体验式

一、市场营销专业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材和教师观念与市场营销需求存在脱节。首先,市场营销的发展和变化相当快,许多新的营销手段和方法不断出现,而在我们的实际教材开发的过程中,许多的专家和学者还是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经过整理而开发出来的教材,相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滞后性。其次,我们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师认为只有把教材的内容教授给学生,把技能传授给学生,我们的专业就不错了。教学理念应该跟随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而相应调整,不应该用过去的标准来衡量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否则,我们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明显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无法学到紧贴市场的更实用更全面的专业知识,因而给毕业后就业帶来负担。

2.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依然存在。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理论比较丰富的财经专业之一。理论涵盖了《商品学基础》、《消费心理学》、《商品包装技术》、《市场营销基础》以及《网络营销》等10多门课程,许多专业教师认为只有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方能学好市场营销专业,导致部分中职学校在专业时间的安排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务课程的学习时间是6:4,甚至部分学校达到了7:3,这样的时间分配极大地占用了实务课程教学的时间,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不利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的形成与提高,不利于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目标的落实与实现。我们认为至少要达到5:5。

3.教学方法依然过于传统和单一化。一方面,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互帮互助的团队引领教学模式,曾几何时,受到我们专业教师的一致认可,然而,小组合作教学在我们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上未得到很好的落实。在市场营销专业实务性课程的教学中,部分专业教师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间的良性互动、团队探究协作学习,究其原因是分组的科学性不好,还有独生子女过多的班级现状,导致了学生不愿意很好地与人分享,学习效果不甚理想。另一方面,专业课程情境教学不够。市场营销专业实务性课程的教学离不开情境教学。因为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市场营销专业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效果。然而从目前实际的情况来看,部分学校营销专业实务课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就来中职学校教学,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与本专业的社会工作经验,因而无法很好地挖掘与创设情境教学,教学效率不是很理想。

二、市场营销专业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1.开发专门的市场营销校本教材,改革教师观念,与市场营销需求接轨。首先,开发专门的市场营销专业校本教材,让教材和市场营销发展和变化相适应,并在教材开发的过程中及时借鉴和引用最新的营销手段和方法,确保教材的先进性。其次,我们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师要转变营销教育观念,教学理念应该跟随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而相应调整,应该用最新的标准来衡量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让我们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市场需求的变化紧密结合,使中职学生学到紧贴市场的更实用更全面的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和技能,最后实现毕业就业的零距离。

2.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学做一体化”。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理论比较丰富,实践操作比较重要的财经专业之一。在开展该专业实务性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专业课教师要善于发现好的教学模式,比如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先教,学生后学;学生也可以先学,教师后教;当然,如果条件允许,我们教师和学生可以同步,教师边教,学生边学。许多专业教师要改变只有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方能学好市场营销专业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在专业时间的安排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务课程的学习时间要均衡分配,这样才有利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的形成与提高,有利于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目标的落实与实现。

3.营销实务课程教学方法多元化。首先,采用案例教学法。好的案例是成功教学的基础。为了较好地落实案例教学,从事市场营销实务性课程教学的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合适案例的编写,在编写的过程中,要考虑案例的数量,在教学上,应该要充分重案例点评,点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各组互相点评,也可以是教师点评。从而提高中职学生对于案例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其次,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的技能水平比较突出,将市场营销实务性课程细化成一个个“工作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通过项目的分解和落实,中职生直接全程参与,体验好、感悟深、有论证、会探究。实现由项目的学习向能力的提升转变,有利于该专业实务性课程教学的提升。最后,构建体验式教学体系。体验式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通过学生不断参与社会真实的营销环境中,理解并建构营销知识、发展营销能力、产生营销情感、促成知识和能力的形成和转化的教学形式。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出体验式教学情境,可以在课堂上体验、在课外营销活动体验,当然也可以直接在社会市场营销真实的环境中体验等进行体验式教学活动,最终把体验式市场营销实务性课程教学落到实处。

4.评价方法要科学,评价标准要全面。目前许多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侧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这种评价不够科学,没有充分地考虑学生在整个参与专业实务性课程的整体,不利于对学生的科学评价,可以采用分权重进行测评,多次检测,分次实施,把考核从平时的课堂教学抓起,通过每一次考试或者技能测试或者课堂教学的学生参与的过程进行考评,有利于中职营销专业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在评价方法上,也可以融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在过程性的评价中,引入学生评价机制,参考学生互评结果。对于学生的评价,不管是学生自评、互评、小组互评,他的同学、组内、组外成员的评价往往更加理性与客观,其评价结果才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因此,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实务性课程合理地引入学生的自评互评等测评方式,往往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客观与符合实际。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最后实现评价的一体化。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整体学习水平的提升。

三、结语

中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实务性课程教学改革是顺应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开发专门的市场营销校本教材,改变教师传统教学观念,确保与市场营销需求接轨。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学相结合,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营销实务课程教学方法多元化。在评价体系上,评价方法要科学,评价标准要全面。只有这样,我们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实务课程教学方能有更大的提升。

学校社会工作实务 篇9

实务操作培训交流会学习汇报

————黄进仓

一、学习背景:

此次学习是在国家示范建设第三批三部委批复后,第一批終期验收和第二批中期验收时召开的交流会与学习会,其目的为了使示范建设课程创新与课堂操作达到高效,本次会议是由北京中科远大教育科技发展咨询中心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承办。

二、学习的内容:

1、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设计与实践体系构建运行

2、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训设计实施

3、职业教育教学一体化课程设计与校本教材编写

4、中职学校教学设计、教案设计与教学环境设计

5、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方案设计

三、学习体会:

5月29日——6月4日我们在孙书记带领下一行五人到山东济南学习,通过五天的学习使我在国家示范建设方面视野开阔,受益匪浅。

第一讲:现代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与教材编写

由济南铁路高级技工学校高级讲师 车晞海主讲

主要阐述教学改革是方法改革;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谁先改?课程开发或教材编写的关键是什么?教学改革主要实施三部曲即:领导重视、系统工程、校本研究。教学改革方案以体现:渗透新理论、树立新观点、建立新课程、形成新模式、应用新方法、创建新课堂、实施新评价、培养新能力。课堂改革模式采用“1234”

教学模式即:一个核心——能力培养;二个关键——任务驱动、问题引导;三维目标——知识能力、职业素养;四个环节——预习导学、任务处理、交流评价、检测反馈等。基本思路与我们相似,我们也是从课堂入手进行改革再进行教材改革,不同之处在于我们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而已。

第二讲:中职精品课程建设

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李向东 教授主讲

一方面阐述职业教育三轮改革;另一方面介绍精品课程的内涵及建设内容。其亮点:精品课程建设要有自己的特色即体现中职特色、学校特色、专业和教改特色;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管理创新、技术手段创新。这些基本上是一些基本理论没有实质的教学方法,我们也知道大的方向就是不知怎么做。

第三讲:示范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由天津职业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院长王珑教授主讲

重点介绍他们学校第一批国家示范建设项目专业如何做,怎么做?对我们提供了比较好的借鉴和思路。课程改革全员参与,个个过关。专家引领——说课——讲课——院系交流——专业评审。

第四讲:教学做一体的课程设计与实施

由天津职业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院长王珑教授主讲

着重讲解课程改革解决的问题如何达到课程内容与岗位对接;职业能力如何具体化;如何让学生掌握完整的工作过程;如何在课程中体现职业素养等。王珑教授讲解完全是他们国

家示范建设经验与实践的归纳总结,没有创意与实操基本点。

四、建议与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现结合本次山东济南学习,就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与思考:

一)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广泛的市场调查研究

1、采取“走出去” 的办法,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

(1)由系拟定《市场调研工作实施方案》,组成由系、教研组、实训室和系相关人员组成的调研组开展调研工作。①以了解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特点和有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与课程设置的实际要求为主要目的,重点围绕“三个符合度”开展调查研究。即:各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与职业面向(岗位)的符合度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符合度。②准备好言简意赅的调查问卷、毕业生跟踪调查表、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表和专业教学计划等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工作。③着重听取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我系毕业生对我系各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意见,探寻我系各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方法。④要求各专业在掌握调研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系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认真开展职业岗位(群)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分析讨论,写出调研分析报告,拟定《“职业岗位(群)知识、能力、素质――课程”分析对照表》,为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提供依据。

(2)把教师下企业实习、调研的工作制度化,专业教师每学年至少有一个月的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开展实习和调研工作,以提高和丰富自身的业务素质与实践教学经验

(3)在深入行业企业开展调研的同时,要积极寻找项目(课程)开发、订单培养、专业共建、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合作伙伴,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工作

2、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企业成员为重点,把“请进来”的工作落到实处

(1)每学期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士来校召开座谈会,了解用人单位对教学改革的需求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对现行各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提出具体整改意见。

(2)各专业每学年召开1次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制定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设计(调整)方案,或对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设计方案进行论证。

(3)每学期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进行产学交流和专业教育。

二)开展以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为重点的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1、以点带面,推动我校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根据我系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特征要求,拟由采矿技术等专业开展“2+1”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工作;矿山机电和通风与安全专业开展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工作;化工工艺专业进一步开展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工作。对此,各相关专业教研组负责人在寻求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方面要进行积极探索,完成以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为重点的具体改革方案的拟定。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有半年时间参加生产性实习或顶岗实习。在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要注意增强专业教学计划的弹性,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打破每学期课内课堂教学固定教学周数的限制,把学生参与生产性实习或顶岗实习内容分学期明确列入教学计划。1~4学期学生集中见习、实训、实习不少于2周,第五学期不少于6周,第六学期不少于14周。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或参与生产性实习。真正做到从重学科体系、重课堂教学、重思维训练转到重职业能力、重技能训练、重岗位操作上来。

三)以增强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课程体系

1、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由基本素质与能力、职业群基础与技能、核心职业技能与认证、综合素质与能力、职业技能拓展和人文素质教育等六个课程模块构成。

2、以技能训练为重心,构建课程子模块。实验、实训和实习是教学过程的三个关键环节,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校内实验实训与校外实习实训的比例逐步加大。各专业要以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以及国家职业标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指导,根据岗位具体的工种或新技术、新工艺的变化灵活地设置课程,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列入相关职业资格考证项目及相关课程群,加大“双证书”制的实施力度,全面落实学校《关于实行“六证书”制的管理办法》

3、改革教学内容,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1)各专业要整合课程,适当精减课程开设门数,改革教学内容,加大课程实训内容。基本素质与能力、职业群基础及技能课的实训内容平均不低于30%;职业技能与认证课的实训内容不低于50%;综合素质与能力课的实训内容不低于90%。

(2)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入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标准或岗位能力标准,积极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来校开展实训教学指导,突出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3)完善课程负责人制度,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主讲教师队伍,在课程内容的建设上强调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的运用,强调教学内容与岗位实际需要的对接,各专业重点抓好一门与企业合作开发的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在下学年内各专业争取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生产管理人员,共同开发一本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综合(专业)职业能力实训教材。

四)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推进以“教、学、做”一体化为重点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各专业要重点抓好一门融“教、学、做”为一体的专业课程(环节)的校内或校外实训场地的建设。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上,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可以考虑以专业群为基础共同建设实训场地。在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上要大胆探索,力争在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上有重大突破。同时,各专业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五)深化学分制改革,完善现行考试制度。

学校实行学期补考制度,改革现行考试模式,增加实训考核内容,把校内成绩考核与校外实践考核相结合,按照平时考核50%、校内期末考试20%、校内外实践考核30%的比例综合评定考核成绩。

社会工作实务试题及答案 篇10

第一题

赵婷6岁时父母因为感情不和而离婚,又各自再婚后把赵婷留给了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年事已高,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仅靠着退休金生活。赵婷读到初中后就辍学了,因为她不想再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增加负担。辍学后的赵婷整日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一些服装设计方面的书籍,很少与爷爷奶奶交流,更不愿与其他人接触,她感觉自己是被抛弃的孩子,大家会看不起她。赵婷的爷爷奶奶担心这样下去,赵婷会得自闭症,所以找到社区社会工作者张霞寻求帮助。

【问题】

1.赵婷所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张霞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第二题

老姜是一家工厂的工人,近期工厂进行改革,精减人员,老姜下岗了。老姜的妻子在制药厂工作,就在老姜下岗后不久,妻子因为所在的制药厂破产也面临着失业。妻子的身体有残疾,很难再找到工作,女儿正在外地读大学,费用很高,家庭生活越来越困难。老姜也曾尝试去找过工作,但他的要求较高,希望能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收入还要高,而老姜又没什么专业技能,所以总是碰壁。找不到工作的老姜,情绪越来越坏,经常和妻子吵架,在外地读书的女儿知道家里的情况后,很担心,但又无能为力。

老姜觉得自己的家庭情况符合享受城市低保的条件,于是到社区去申请低保,工作人员需要了解老姜家庭的具体情况,老姜对此非常不理解,觉得工作人员在有意为难他,对工作人员的态度非常恶劣。

社会工作者李阳了解到老姜的家庭情况后,认为老姜符合申请低保的条件,帮助其申请了城市低保。同时,李阳多次与老姜进行沟通,帮助他一起分析自身条件和面临的就业压力及家庭生活情况,让他降低就业要求。经过李阳的努力,老姜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并且在李阳的帮助下在一家酒店做保洁工作,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老姜的家庭经济状况慢慢好转。同时,李阳还帮老姜的妻子联系了社区的康复机构,定期会有专业的工作人员上门为其指导康复。一年后,老姜退出了低保,还特意到居委会表示感谢。

【问题】

1.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帮助老姜解决了哪些问题? 2.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使用的个案工作的特点有哪些? 3.结合本案例,试述社会工作者收集资料的方法有哪些?

第三题

天天今年14岁,是某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儿童,于1年前来到该中心。天天的家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家里生活很困难。他说自己在村里的小学读到了二年级,因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再加上家境贫寒,就辍学了。

阿丘是该中心的社会工作者,他通过对天天的观察发现,天天虽然说自己读到了二年级,但他认识的字特别少,拼音也不懂,不善于表达,平时也很少与其他人沟通。虽然天天与其他孩子相处得还好,但年纪尚小的他总是对别人有所防备,而且很有经济头脑,懂得算计。在课外的休息时间里,天天经常去附近的广场和公园捡矿泉水瓶子,去废品站换了钱后积攒起来。

【问题】

1.在本案例中,阿丘应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2.请根据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分析天天流浪的原因。

3.结合案例,分析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第四题

丽芬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而且经常抽烟喝酒,每年拿不了多少钱回家。丽芬除了种地、养猪、养牛之外,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以及多病的婆婆,是家庭的经济支柱。

婆婆和丈夫都希望丽芬再生一个男孩,可丽芬自己不想再生第二胎,也一直没有怀上。因此,丈夫和婆婆对她总是冷言冷语,丈夫甚至以生不出男孩就离婚来威胁,有时还会打她。丽芬得不到丈夫的关心,觉得自己很没用,在村里抬不起头来。

性格内向的丽芬向村里要好的姐妹诉苦,大家都很同情她。村里与她有类似经历的妇女有不少,但大家认为家丑不可外扬,都选择了忍耐和沉默。丽芬曾找过妇联主任和派出所民警,他们都做过丽芬家人的工作,但收效不大。村里人背地里对丽芬将家事告诉外人有些议论,也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没有给丽芬什么帮助。

丽芬感觉活得很累,有过离婚的念头。可是,父母都住在弟弟家里,自己如果离婚,带着女儿能去哪里呢?她想过自杀,但一想到女儿没了妈妈之后的日子,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她感到无助,自叹命不好,不得不认命。

不久前,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丽芬所在的村庄开展服务。丽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了解,前来该机构求助。

【问题】

1.根据增能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丽芬个人的无力感是怎样形成的?

2.从优势视角看,丽芬拥有哪些资源?

3.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运用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4.从个人、小组和社区三个层面,提出解决丽芬问题的简要策略。

第五题

某社区有近40名残疾人,为了更好地保障这些残疾人的权益,满足他们各方面的需求,社区居委会准备针对这些残疾人开展服务工作。

【问题】

1.假如你是该社区的一名社会工作者,请拟订一份社区服务方案。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模拟试题二答案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题

1.赵婷所面临的困境有:

(1)赵婷的爷爷奶奶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退休金,生活拮据,为了不给爷爷奶奶增加负担,赵婷自动辍学。

(2)赵婷的父母离异给她带来了很大的伤害,让她感觉自己被抛弃,有很强的自卑感,不与他人交流,与爷爷奶奶沟通也较少,有严重的自闭倾向。

(3)因辍学在家,文化水平也不高,没有一技之长,很难融入社会独立生活。

2.社会工作者张霞应采取的介入策略包括:

(1)张霞可以与赵婷谈一些服装设计方面的话题,取得赵婷的信任,从而建立专业关系。

(2)了解赵婷的内心感受,聆听她的想法,对她做更多的了解。

(3)改变赵婷对自己的错误认识,教授她与人沟通的技巧,重新建立起赵婷对自己的信心。

(4)挖掘资源,联系相关的服装设计培训学校,让赵婷可以利用自己的兴趣,学习一技之长,日后可以独立生活,正常地融入社会。

第二题

1.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协调、沟通等方法解决了老姜家里的经济困难以及他的就业障碍,帮助他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使他解决了面临的难题。

2.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采用的个案工作有以下特点:

(1)社会工作者直接助人。

(2)工作对象是有问题的个人以及家庭。

(3)社会工作者采用的是一对

一、面对面的工作方式。

(4)帮助工作对象适应外部环境。

(5)工作目标是帮助工作对象解决现实问题,提高自身能力。

3.收集评估所需要的信息可以运用的技巧有:

(1)工作对象的口头报告与行为观察。社会工作者通过与老姜的交往和沟通,能够了解他对生活和工作的描述和感受、个人克服问题的资源以及解决问题的动机、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等内容。除了语言表达之外,社会工作者也可以从一些非语言的行为,如姿势、眼神、穿着打扮、语音语调等角度来观察老姜的行为。

(2)专业的量表。社会工作者可以使用一些已经成形的比较科学的量表,来测量老姜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状态等。比如自我概念量表、人际关系量表、婚姻满意度量表、个人问题清单等。社会工作者要注意量表的选取和使用是否得当,并要给老姜以准确的解释。

(3)家庭访问和社区走访。与老姜关系密切的人物,比如邻居、朋友、配偶、家庭成员、同事等是获得信息的可靠来源。社会工作者要安排家庭访问和社区走访,亲自去老姜家里访问、查看,这样才可能获得最直观的感受和资料。第三题

1.阿丘应采取的介入策略包括:

(1)为天天个人提供帮助,帮他读书识字,使他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2)与天天家乡的学校、老师和同学联系,请他们关心和帮助天天。

(3)与天天家乡的有关部门联系,请他们从不同角度给天天和他的家庭提供帮助。

(4)仔细评估天天自己和他的家庭的特殊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天天进行个别辅导,培养他健康的心智、积极向上的品质。

(5)帮助天天的父母了解天天的想法,加强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共同解决家庭困难。

(6)与天天的家庭取得联系,关注和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问题。

2.天天的流浪是多种原因作用的结果,包括偏远地区的落后、家庭的贫穷、天天个人的想法和行为等多种原因。

3.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有:

(1)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是有弹性的。通用过程模式假定,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都有面对面的接触,服务对象参与所有工作阶段,这在以个人为服务对象的个案工作中表现比较明显。然而,就社会工作多样的工作场所来说,也会有与个案工作不同的地方。例如,在青少年服务中心或居委会的社区工作中,社会工作者要先评估社区的需要然后再策划工作方案,接着寻求社区居民的直接参与,即先有评估后有建立关系和接案的工作。在某些危机情况下,例如发现儿童有可能被虐待时,社会工作者首先要保护儿童,将其带离危险的环境,即进行直接的介入。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助人过程还会在某一阶段被简化。例如,在接案后就结案,或者将服务对象转介给另一机构。

(2)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尽管通用过程模式的各阶段有先后顺序,但这并不是说必须完成一个阶段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事实上,在助人过程结束前,任一个阶段都不会真正结束。这是因为,对服务对象问题的理解是一个随时问不断深入的过程,而且问题本身也会随着时问的推移而改变。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修正原来的计划。所以说,助人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而不是直线式的,社会工作者在完成一项工作后都要回过头来看看上一个阶段的工作是否需要再进一步进行跟进。

(3)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通用过程模式并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药,不可能解决助人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它更像是一张地图,为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方向提供重要的信息和引导;它只能作为助人过程中的路标,而不能将其看做是全部真实立体的助人场景。社会工作者要学会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和技巧来弥补抽象模式的不足,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修正工作方法,调整工作过程。第四题

1.丽芬个人的无力感是由于家庭环境的压迫而产生的。造成无力感的根源主要有:

(1)受压迫群体的自我负向评价。由于婆婆和丈夫都希望丽芬再生一个男孩,但是丽芬自己不想生第二胎,也一直没怀上。丈夫和婆婆因此总是对她冷言冷语,甚至以生不出男孩就离婚来威胁,有时还打她。这些都使丽芬觉得自己很没用,在村里抬不起头来,对自己形成了负向评价。

(2)受压迫群体与外在环境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负面经验。丽芬在向村里要好的姐妹诉苦后,大家只是同情她,并且都认为家丑不能外扬,于是丽芬也选择了忍耐和沉默。丽芬曾找过妇联主任和派出所民警,他们都做过丽芬家人的工作,但没起什么作用。

(3)宏观环境的障碍使她难以有效地在社会中行动。丽芬的现实处境不仅仅归因于个人和家庭,社会文化对妇女的歧视、性别偏见或性别盲以及妇女社会资源的缺乏都是一种宏观环境障碍,限制了丽芬的行动。

2.从优势视角看,丽芬拥有的资源包括:

(1)个人资源。她比较吃苦耐劳,是家里的经济支柱,除了种地、养猪、养牛,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以及多病的婆婆,比较有能力。

(2)社会资源。妇联和派出所的帮助,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丽芬所在的村庄开展的服务。

3.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有:

(1)承认丽芬是独立的个体,有她独特的生活经验,而不仅仅是家庭角色的扮演者。

(2)承认社会上的权利分配不均及资源不足的现象,这些现象常常使妇女处于不利的境地。

(3)了解、理解和接纳丽芬的现实处境和她的生存选择。

(4)增加丽芬的资源和选择的多样性。

(5)将个体与群体联结起来,促进妇女之间特别是具有类似经历的妇女互动。本案例中就要促进丽芬与村里其他有同样问题的妇女之间互动互助。

(6)将妇女的困境提高到社会改革的层面,视妇女问题为个人与社会运作失调的结果,而不应将妇女问题个人化。

4.解决丽芬问题的策略主要有:

(1)个人层面:要使丽芬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权益和能力,使其明白她的困境并不仅是个人原因,帮助其提高自信和自强精神。

(2)小组层面:将村里陷于困境的妇女召集起来组成小组,通过小组互动、小组经验、小组凝聚以及方案活动实现小组中妇女个人和小组整体问题的解决。

(3)社区层面:

1)构建社区社会支持网络,在村里宣传妇女权益,改变传统偏见和歧视,树立正确的妇女发展观。

2)构建以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召集村里陷于困境的妇女,增加她们的自信,相信她们有能力处理自己的问题,促进她们之间的沟通和互助。

3)构建以妇女志愿者为本的支持网络。

4)构建社区紧急支援网络,与妇联、派出所协商,为妇女在特殊情况下提供紧急支援。

第五题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可能面临生活照料、就业、身体康复、社会歧视与权益保护等不同层面的问题。残疾人社会工作者要通过处理残疾人心理社会方面的问题,帮助残疾人克服在康复、教育、就业、婚姻家庭生活、社会权益、文化生活和环境方面遇到的障碍,让残疾人把损伤带来的能力丧失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更好地发挥潜能,有机会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2.方案设计

根据案例中社区残疾人的需求,社会工作者设计的社区服务方案如下:

(1)方案目标

呼吁社会关注残疾人群体,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使其享有安全、平等、温馨的社区生活环境。

(2)方案实施策略

1)组织成立社区志愿者组织,定期为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比如送餐、打扫卫生、洗衣服、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等服务。

2)联系相关康复服务,开展医疗康复、教育康复与社会康复服务,促进残疾人最大限度地进行自理。

3)整合社区其他资源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帮助残疾人申请困难补助与医疗救助。联系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为适龄残疾人提供就业援助与指导,促进其顺利就业等。

4)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残疾人群体的社会融合问题,如创建与推广无障碍通道,保障残疾人的环境友好权,消除社会歧视等。

(3)方案执行

主要包括整合社区与社会各方面资源,落实服务方案,调控执行进度,根据需要实时调整方案。

(4)方案评估

上一篇:愚人节整人方法情侣版下一篇:对医院感谢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