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学生社会调查报告(精选8篇)
学校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篇1
社会对学校满意度调查问卷
尊敬的学生家长:
您好!受教育厅的委托,请您协助我们进行学校满意度调查,您的回答对全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工作非常重要,请务必客观答题,反映您的真实想法,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第一部分:您的基本情况
1.您居住在城镇还是农村?()A、城镇 B、农村
2.您的孩子在哪类学校上学?()
A、幼儿园 B、小学 C、初中 D、普通高中 E、中等职业学校 3.您孩子就读的学校性质是?()A、公办
B、民办 4.您的年龄在?()
A、20-29岁 B、30-40岁 C、40岁以上
第二部分:满意度调查
1.您对目前孩子就读学校的总体状况满意吗?()
A、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太满意 E、不满意 2.您对孩子就读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满意吗?()A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太满意 E不满意 3.您对孩子就读学校的办学条件满意吗?()
A、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太满意 E、不满意 4.您对学校的教育质量满意吗?
A、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太满意 E、不满意 5.您对学校的安全管理满意吗?()
A、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太满意 E、不满意 6.你对孩子就读学校的招生与收费满意吗?()
A、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太满意 E、不满意 7.您对学校教师在关心学生方面满意吗?()
A、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太满意 E、不满意 8.您对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满意吗?()
A、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太满意 E、不满意 9.您对学校教师在不接受学生家长钱物或宴请方面满意吗?()A、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太满意 E、不满意 10.您对学校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方面满意吗?
A、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太满意 E、不满意 11.您对学校开展家校联系与合作方面满意吗?()
A、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太满意 E、不满意 12.总体而言,您孩子在校学习和生活快乐吗?
A、快乐 B、比较快乐 C、一般 D、不太快乐 E、不快乐
第三部分:开放题(不计分)
1.您认为学校当前最需要在哪方面进行改进?
A、办学条件 B、教学质量 C、教师素质 D、招生收费 E、管理水平
学校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篇2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阐述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价值诉求的总体要求和基本看法。社会主义价值观往往在两个方面中有所体现:其一, 由平等、自由、共享和仁爱等层面构成的社会主义一般价值观, 其基本核心内容是对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做了强调;其二是公民对于社会主义价值的构成、性质、特点和评价标准等范畴的认知态度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它可以从公民的需求出发, 对社会满足的情况和角度进行评价, 对个人对社会主义的社会意义和多种物质的精神层面进行综合评价和考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主要包括民主、富强、自由、文明和和谐等方面, 它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
由于社会的不同, 导致其价值观也各不相同。例如:忠义孝即为封建社会的价值观, 而平等、自由和博爱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我国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经由多年的总结、提炼和探讨得出的结论,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作为人类在历程上全新的社会制度存在的, 因为社会发展和转型导致社会制度在塑造价值观上出现了一定的问题。现阶段公民对于社会主义价值观还仍然处于迷茫阶段, 这是由于中外价值观念的碰撞以及新旧价值思想的交替所导致的。基于此, 我国应该重视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因为其能够有效的使党和人民的思想进行高度凝聚, 而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应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特点包括:崇高性、民族性和普遍性。未来的发展趋势和人类长远利益是核心价值观的主要体现, 这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其崇高性。人类基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 核心价值具有一定的民族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这也是人类尤为先进的思想文化, 同时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革命进行了有效指导。核心价值观反映了社会、民族乃至国家价值体系的本质, 这在一定程度也彰显其普遍性的特点, 它可以对社会价值的主流判断产生一定的影响和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使普遍和精神的物质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来, 还能够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揭示。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女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的践行情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包含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设定。针对于女子中等职业学院, 其社会核心价值教育观主要体现在对其进行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教育中。新职业学校德育教材中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元素。对这些元素进行充分的掌握、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女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接受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使其形成具有良好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综合素质。现阶段的女子中等职业学校使用的德育教材是《经济政治与社会》, 在这本教材中设有专门的章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内容进行介绍, 从而对女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树立共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但是对于时代和民族精神, 教材中却没有明显的显示出来, 所以有关于对学生进行时代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培养还尚未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体现在其改革创新时代精神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上, 它是作为我国精神支柱存在的。基于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女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的践行情况还需要不断的完善。
三、如何开展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女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的实践
(一) 班主任教师应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意义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的工作重心是要满足国家和党的要求。针对于女子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 教师的职责是贯彻、教育、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作为班主任教师更应该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意义, 从自身出发, 学习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 使女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使教书育人的任务顺利完成, 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的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 女子职业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与学生特点相适应
引领和教育女子职业学校学生要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 适应学生的特点, 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这样才能取到相应的成果。现阶段的女子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是学习基础较差所以不能顺利步入高中教育的初中生, 她们自身会存在一定的消极因素, 包括:学习意志力薄弱、学习习惯散漫、学习兴趣不高和自卑感较强。班主任要对其特点进行深度的把握与认识, 激发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 将学生对学习成绩的关注转换为对自己前途的关注, 使她们对自己未来的工作领域产生一定程度的向往, 重新塑造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学生。此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性较强, 所以教师对其灌输就有了一定的难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首先要对教材进行充分消化, 以认真的态度备课, 完成理论教学与感性教学的完美转化, 尽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女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的传授。
四、在校园文化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 开展更多的校园文化活动
良性的校园文化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正确价值观念形成,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使校园文化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从根本上促进了师生共同参与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活动要以积极内容的校园文化主题为中心, 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和策划进一步加强。同时要通过多种形式活动, 包括团日活动和党建活动等, 使学生以演讲辩论, 交流活动等方式参与活动。此外, 女子中职学校还要有针对性的开展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教育, 使学生能够形成反思与总结的文化效果, 这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二) 大力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
目前, 由于一些部委 (包教育部、中宣部和团中央等) 在学生中大力开展了多种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所以女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这里呈现出来, 使学生锻炼自我的机会进一步加强。此外, 职业院校还大力开展了志愿者服务活动, 为学生搭建社会实践平台, 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取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思想和新知识。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和宣传, 可以提高志愿者数目。现在的多媒体技术很发达, 在对其宣传的效果上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例如:校电视台、校广播台、校园网、校刊和校内宣传栏等方式。大力开展志愿者服务的目的是在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进一步促使学生形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结语
综上所述, 女子中等职业学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要任务是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堂教育进行充分发挥, 使其教育认同上述价值观。班主任应该与学生一起培养良好的社会主义习惯, 在校园的文化建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 使学生的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得到同步,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职业院校作为引导学生行为和思想的主导力量。
摘要: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阐明了我国要建设国家和社会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致力于培养一个公民的基础使命, 学校可以为国家建设提供具有使命感的人才, 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更肩负着培养人才的责任。本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含义做出了详细的介绍, 针对于女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希望能够为打造女子中等职业学校符合社会主义发展型人才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女子中等职业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妍妍.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情况调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4, (6) :46-47.
[2]靳媛, 刘景伟, 王启云等.高校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情况调查分析--以大连医科大学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 (6) :145-146.
[3]赵伟兵, 刘东利.深入践行核心价值观着力打造和谐新企业——关于黑龙江省肇东市东兴建筑集团和谐发展情况调查[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 23 (1) :30-33.
[4]石朝霞.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研究——以大连女子职业中专为例[D].辽宁师范大学, 2012.
[5]苏玉敏.分层次教学在女子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践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1.
学校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问题;学校社会工作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全国一半以上人口居住着在农村地区。众多农村地区人口分布不集中、师资力量薄弱、留守儿童众多是不争的现实。为加强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确保每个儿童都能上学,成立寄宿制学校显得尤为必要。2004年起,国家在贫困地区实施义务教育工程和危房改造工程的基础上,为实现西部两基攻坚计划,加大了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支持力度。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寄宿制学校有了长足的发展,寄宿制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毋庸质疑,寄宿制学校为提高农村入学率,解决学生上学难等众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由于特殊的办学方式和环境,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困难。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存在的问题
1.亲情缺失
亲情是每一个人在发展过程当中不可或缺的成长动力和心里需求。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会向着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归属和爱的需要正处于五种需要的中间位置,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而归属和爱的需要,往往是在亲情当中的到满足的。由此可见,亲情的获取对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寄宿的特点,农村寄宿制的学生往往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回家一次。长期与父母的分离,往往导致亲情的缺失。寄宿制学生亲情的缺失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其一,恋家型学生的亲情缺失。由于年龄较小对父母的依赖性强,离开家来到学校寄宿无论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比较难适应。其二,对学校环境不满意, 学生格外想念父母。其三,学生与父母产生隔阂,主动疏离。其四,很多家长外出打工或者离异,造成亲情的被动缺失。
2.心理困扰
寄宿制要求学生从家庭走向集体,从依赖父母走向自理自立。而寄宿制学校学生大多处在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急剧变化期,在心理尚未成熟条件下极易出现心理困扰。很多学生入学前并没有做好寄宿制生活的应对准备,当独立面对各种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时,往往不知如何解决。同时,学生出现困惑时,无法获得父母及时的疏导与宽慰,容易出现认知错误与心理扭曲,影响他们身心健康。很多学生在家受父母的娇惯、溺爱,形成了个人中心主义的思想。来到寄宿制学校后,由于集体主义观念淡薄,以自我为中心,与同学相处不融洽,导致人际交往矛盾重重。长期发展下去,容易造成个性压抑,甚至出现行为偏差。
3.生活枯燥
相对于城市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资源不足,各种硬件、软件设施缺乏等问题。“硬件不硬,软件不软”是很多寄宿制学校的真实写照。很多学校教学设备匮乏,生活条件简陋,即“硬件不硬”。由于工资待遇低,条件艰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很难吸引优秀老师前来任教,导致了学校师资力量的薄弱,即“软件不软”。“硬件不硬,软件不软”的结果直接作用在学生身上。由于基本设施的缺乏,学生课余生活单调枯燥,人们常用“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来形容很多寄宿制学生的枯燥生活。此外,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 学校在教学课程设计方面只注重主干课程的教学, 很难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生活,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兴趣方面严重缺失。单调的课程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枯燥,厌烦情绪长久积压在心里。
4.社会化困难
人出生后面对的是一个既存的社会,要从一个生物人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人,就要不断适应社会。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需要逐渐完成社会化的功能。寄宿制学校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学校教育环境。除正常的教育职责外,寄宿制学校还承担着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职责。可以说,寄宿制学校的教育功能是“学校、家庭、社會”“三位一体”的,学生的社会化主要依靠在学校完成。由于寄宿制学校封闭、单纯的特点,学生往往无法与外界社会进行广泛的接触,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往往面临诸多的困难。
5.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在寄宿制学校中,学生远离了父母的管教,老师也往往顾及不到每一位同学,很多自制力差的同学易走向歧途。寄宿制学校生活相对枯燥,当学生面对多彩的外部世界时,尚未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对各种诱惑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他们极易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误导,走上迷途。如一些学生沉迷网络、电子游戏,荒废了学业。在欲望与金钱产生矛盾时,容易导致行为上的偏离,直至走上违纪乃至违法的道路。
二、专业学校社会工作的有效介入
学校社会工作是将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的一项专业社会工作。其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在校的儿童和青少年,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与条件,使学生获得适当的心智与行为发展,以适应现在及未来的生活。学校社会工作在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应发挥重要作用,专业社会工作者对于寄宿学生的问题应给予更多支持和协助。
1.运用个案工作化解危机
个案工作施对象主要是问题学生,其目的是针对发生问题的个人,社工将他们的问题加以详细研究和分析,予以适当的解决。社工可以通过专业量表的测试,任课老师推荐等多种途径找到问题学生。此外可以设立专门的“社工邮箱”,农村寄宿制学生遇到各方面的问题时,可将问题写下来投入信箱。社工根据收到的信件分析学生存在的多方面的困惑,筛选出需要专门辅助的个案,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和治疗。这样的方式可以克服学生腼腆、害羞的心理,也保护了学生的隐私,极大地便利了社工专业辅导工作的开展。在具体的辅导治疗当中可以采用危机介入、任务中心、社会——心理、行为治疗、叙事治疗等多种专业模式,运用心理辅导、社会救助、个案转介、功课辅助的方式,灵活使用各种专业技巧,帮助问题学生解决困难,正确认识自己,弥补其缺陷。在个案中,对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社工可以联系儿童福利机构、公安机关、工读学校、精神病防治院、救济院等社会机构,为学生寻找合适的办法和出路。
2.运用小组工作开展治疗和预防
小组工作是指通过有目的小组活动,帮助寄宿学生增进其社会功能,有效处理个人存在的问题。小组类型包括由正常的个人组成的小组及有问题的个人组成的小组,也包括正常个人和问题个人共同组成的小组。农村寄宿学生存在的问题一般具有普遍性,问题学生人数众多且同质性强,开展小组工作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成果,还可以节省人力、财力。
对已经出现亲情缺失、心理困扰、社会化困难、生活枯燥等问题的学生,可以成立专门的治疗小组。在具体的小组治疗中,通过各种各样活动的开展,让组员积极发言、自由交流、克服自卑,并在同质性的小组中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克服困难、共同成长。小组可以邀请从类似问题中成功走出来的同学分享克服问题的经验和感受,起到现身说法的效果。有条件的,还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开展辅导、培训活动,提升学生自我应对、解决困难的能力,达到增权的效果。除了针对问题学生开展小组治疗外,社工可以组织更多的预防小组,开展预防教育和适应培训,将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防范于未然。如宿舍是开展预防小组的可选单位。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而言,宿舍就是家,是感情寄托的地方。社工以宿舍为单位组成专门的辅导小组,通过小组活动促进团结、友好、互助关系的形成,让学生在温馨的环境里快乐生活和成长,避免各种问题的出现。
3.运用社区工作提供社会支持
寄宿制学校学生众多问题出现的原因除学生个人外,很大程度上是学校资源匮乏、学生缺少社会支持系统。针对此种情况,社工在学校社区工作方面应有更多作为。第一,社工充分扮演“资源链接者”的角色,利用各种途径,争取社会资源,改善学校条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强的保障。如社工可以与社会的公益组织建立联系,寻求帮助。运用公益组织的力量,为学校配备专门的图书室,满足学生的阅读渴求。第二,社工积极发展与校外团体的横向联系,根据不同的需要,寻找相应功能团体的支持。如,社工可以积极联络学校周围的文艺团体进学校开展爱心演出,丰富学生课余的精神文化生活。第三,社工引领学生加强对外沟通,促进社会化。如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各种参观、体验活动,促进社会化功能的实现。总之,社工充分利用社会力量,链接各种有效资源,多途径、多层次上促进寄宿制学生问题的预防和治疗。
参考文献
[1]刘洪.介入教育的新角色——学校社会工作[J].科技创新导,2008(15).
[2]王桂东.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探索[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8(6).
[3]范明林.学校社会工作[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
[4]陈卫洪,漆雁斌.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问题分析[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7).
[5]张海波,杨兆山.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适应问题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3).
[6]许丽遐,甄军芳.新形势下的学校社会工作[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7]张星晔.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状况及应对策略[J].才智,2010(6).
[8]王伟.寄宿制学校有关亲情缺失的研究[J].科技导刊,2011(2).
作者简介:
李权财(1990—),男,彝族,四川凉山人,现就读于江南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系,研究方向:学校社会工作。
崔萌(1990—),女,山东青岛人,现就读于江南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系,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
学校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篇4
仁和片区教研室:
为进一步落实德育体育教育,我校拟在本周进行一次户外社会实践活动,特提出审批。
春季,万物复苏,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这是一项很好的体育活动,它能结伴交友,使人赏心悦目。心胸开阔,心旷神怡,调解人心理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强健肺功能,同时还能开发儿童智力。
通过此类户外实践活动,也能融洽师生和同学之间的感情,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由于户外实践活动是一项集体性娱乐活动,学生需要和看中的也正是这种集体氛围和体验。
特此申报,请领导批准!
射洪县曹碑学校
2014年4月15日
(附:曹碑学校2014年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射洪县曹碑学校2014年
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活动宗旨:
阳春三月,鸟语花香,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活动,让学生走向美丽的大自然,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亲近自然、感受生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之美。同时也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在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放飞心情。活动主题:
春天,我和你有约 活动方案:
一、时间:4月16日(周三)上午8:00——11:30
二、活动地点安排:高峰山
三、跟班教师安排 总负责:冯光辉
一至三年级负责人:张为民 四至六年级负责人:冯
毅 七至九年级负责人:姚云焱
一年级:责任人:任朝发
李家容
任善钊
刘绍怀 二年级:责任人:杨成培
岳光清
陈秀华
王
李 三年级:责任人:赵兴云
王
冠
丁建华 四年级:责任人:王家雍
付先江
五年级:责任人:敬大楷
刘绍龙
六年级:责任人:罗三好
覃青松
邱
杰
七年级:责任人:覃 尧
胥学森
胥学仕
八年级:责任人:姚福先
刘春桂
刘绍志
九年级:责任人:段仕康
范亚玲
四、人员安排: 随队医护:
(带好外伤备用药箱)摄
像:汤忠良 照
相:冯
毅
王家雍 保
卫:刘绍志
王
李
五、活动计划:
(一)安全教育:
1、排队行走安全:一切行动听从老师指挥,紧跟队伍,不掉队,在队伍中行走不喧哗,不拥挤,不吃东西。
2、游玩安全:
(1)不玩水,不去水塘水沟边玩耍,不攀爬石头,树木;不玩火。
(2)不钻草丛、树丛,不做危险游戏;
(3)不触摸电线。
(4)在老师视线范围内活动,不得随意离开,有事离队要向老师请假并结伴而行。
(二)文明教育:
1、在来回路途中要注意交通文明,不乱穿马路,走公路右边。
2、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卫生文明:不乱丢废弃物,扔在自己带的塑料袋里,离开休息地,要搞好卫生。
3、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语言文明:不讲脏话,不大声喧哗;如有游客询问要热情地回答。
4、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行为文明:不追跑打闹、不损坏公共财物,在活动过程中做到文明、安全。
(三)活动安排:
1、以班级为单位,由教师主导,在指定区域开展活动(拉歌、跳舞、讲故事、玩游戏等); 2、1—4年级野餐:学生自带一瓶水及饼干面包之类干粮;
5—9年级野炊:分组(5年级分三个组,6年级分四个组,7年级分两个组,8年级分两个组,9年级一个组),班主任提前做好相关安排:收费、购买食材、自带材料、科任教师分配。
六、活动注意事项:
1、在活动前一天各班布置活动相关事项(统一穿校服、穿运动鞋),并进行一次活动安全教育,使全体教师和学生时刻将安全装在心中。活动那天,各年级按时到校后,以班级为单位进一步加强关于活动安全知识教育及再次强调活动注意事项。
2、班主任要教育学生讲究节约,强调不得带零食来校,只能带一瓶水。动员不带相机等贵重物品。如果带了,请教育好注意保管。此外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严禁破坏公共财物。
3、全体教师7:55签到,8:00清点人数,班主任向学生做安全的进一步强调后,全体师生8:10在后操场集合,面向校门,按照从高到低年级排两路纵队行进。(班主任要安排人擎旗,出发前要清点人数)
4、在来回的途中,体育教师在指定路口负责保证学生过马路的安全,并维持好队伍秩序。(两人分别在两边路口整理指挥队伍)
5、以班级为单位,在规定按区域开展活动,不得独自行动,不玩危险游戏,一切活动均听带队老师的指挥。为防止学生走失,不准学生擅自离开群体活动,若有个别离开,预先告知班主任;有必要的要请示学校领导。
6、在目的地全体师生一切行动听从学校调度,严格遵守往返时间,不得擅自提前返回。
7、不参加的学生一定要家长写好请假条或回执,同时班主任电话联系确定。参加的同学在回执上一定要填写好家长的联系电话。
8、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集合整队,按来时要求统一返校,不能在路上、同学家逗留。
9、事发应急措施:若有事发,班主任及时向活动负责人汇报,最及时地把伤者送往医院救治,并及时通知家长,做好上报工作。
射洪县曹碑学校德育处 2014年4月10日
射洪县曹碑学校2014年 社会实践活动应急预案
一、突发事件处理原则:
1、保持镇静、沉着应对。
2、学生优先原则。
3、就地抢救原则。
4、报警、求援原则。
5、维持秩序、迅速疏散原则。
二、应急反应措施:
1、一名行政领导、全体任课教师随班。
2、所有教师的手机必须处于开机状态。
3、进入参观点后,由领队教师在出入口执守,观察学生情况。
三、学生突发疾病、意外伤害:
师生在途中突发疾病、意外伤害,带队教师立即与领导联系,视轻重由领队作处理、或就近送医院。
四、学生走失处理:
1、确保学生小组长知晓班主任及其他带队教师电话号码,以便联系。
2、如发现学生走失,切不可大意、拖延,应立即组织就地寻找。
3、从学生最后接触的同学入手,了解最后行踪。
4、电话通知其它带队教师关注寻找。
五、交通事故处理:
1、迅速报告年级负责领导,视伤情确定立即送医院,或紧急处理后送医院。
2、保护好现场,指挥师生撤离至安全地点。
3、检查、诊治。
4、事故处理小组,分别负责家长、公安、医疗、保险各方接洽,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事故处理小组: 组长:姚云焱
成员:张为民
冯
毅
汤忠良
王
冠
各班主任
特殊学校之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5
向小娟告别后,我们又去了失明学生的教室参观,在走廊上有一个小女孩,她很可爱,只是她的眼球上,没有瞳孔。在她精致的脸庞上,那如月光般皎洁的眼球是那么刺眼,如同一幅细腻的银灰色素描上突然被擦出了一大块突兀的纯白,看着让人痛心。可她却惊人地乐观,为我们唱了好几首歌,我心中的钦佩之情和羡慕之情油然而生。钦佩,是因为我敬佩她可以如此开朗地面对残酷的人生,假若是我,我必定会被“失聪”这个枷锁所束缚,无法挣扎,被“失明”这个水牢所囚禁,无法逃脱;羡慕,则是由于她的思想多么天真无邪,在她心中,幸福正是这么简单而透明,讽刺的是,社会中的一些人一辈子求名逐利,陷入流光溢彩红尘万丈的城市里,被自己的欲望所吞噬,结果离幸福愈来愈远。
学校的社会实践报告 篇6
一、 实践的内容与过程
整个实践过程分为五周进行,第一、二周在该校的教学处,了解 学校的教学工作情况及工作安排。第三、四周在该校的德育处,主要学习对学生安全及思想品德方面的管理工作。第五周在该校的办公室,主要是了解该校管理人员的只要职责,讨论和学习学校管理的经验和做法。
(一) 学校基本情况
大浪街道爱义原是公办村小学,于20xx年8月经宝安区教育局 批准转制为民办小学。学校占地243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500平方米;现拥有34个教学班,1800名学生,教职工100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学校绿化面积覆盖率81,7%。现拥有多媒体电教室、语音室、电脑室、图书室、软件制作室、自然实验室、体育器材室、队部室、仪器室、会议室、文印室、资料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广播室、一个300平方米的体育活动娱乐场、一个150平方米的生物园、一个风雨操场和一个标准的篮球场,拥有一个200米环形跑道的运动场和一个足球场。
(二) 具体实践情况
首先,在教学处的时间里,我跟随着教学主任,学习如何开代课 单,如何安排课程表,如何进行各项教研活动,听棵、评课,安排检查作业、检查教案,特别是对在校老师的新课程新理念培训及新课程新理念的创新指导。其次,在德育处的时间里,每天跟随德育主任检查各班卫生、安全、纪律及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参加学生的晨检和午会工作,认真、虚心的向主任学习德育管理的方法,并学会制作各种表格。最后,在办公室的时间里,我学习学校的管理制度,了解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聆听领导对学校管理工作的个案分析,吸取起他们的经验。
二、 学校管理方面成功的主要经验
爱义学校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确立了“让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 ——新世纪我能行”的办学理念。有自己学校特色的“三风一训”,并把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五会”上即“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键体”。加大教研力度,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各项工作扎实开展,落实到位,初步构建了主体教育办学模式和较有个性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依法治校,规范办学 “依法管理教育、依法维护教育、 依法发展教育“是学校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的制度保障。横朗小学完善学校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保障学校管理的法制化。做到有一份工作,就有一份职责;有一岗位,就有一项制度。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建立教师民主议事规则,每周召开教师会议。重大决策,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学校财政收支,岗位调整等实行集体决议。
(二) 关注教师,以人为本 学校的发展,团结是前提,目标 是动力,教师是保证。爱义学校始终坚持把铸高尚师魂,造就一支事业型的教师队伍;树立优良师德,造就一支楷模型的教师队伍;强精湛师能,造就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作为“强校”之本。能引领教师解读教师职业和事业精神,让教师能以德修身、以德育人、依法治教,能积极进取,勤学善思,探索实践。通过政治学习,教师能严守职业道德,严显教师形象,严格规章制度,严把工作纪律,兢兢业业,真心实意地爱校、爱生、爱事业;全心全意地学习、工作、创事业。能把教师的事业精神,工作态度,体现在自己所承担的每一个岗位工作上,每一次教育数学活动中,,体现在对学生悉心的辅导上。能引领教师立足今天看发展,立足发展看明天,确立起“为了明天的教育做好今天的工作,为了今天的工作朔造明天的素质”的时代新理念。
(三) 文化立校 环境育人 学校的文化建设,就是熏陶人的 环境建设。如果把校园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校园文化就是由这个有机整体所创造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爱义学校根据学校布局,优化构成校园文化的各个要素,确立了绿化、美化、净化校园,建设优良校风,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全面育人功能是目标。现在我们的校园是春有花、夏有荫、秋有花、冬有绿,处处有草坪,四季有花开,整个校园,满目青翠。
(四) 关注质量 开发潜能 学校的一切工作,是为了学生的 发展。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引导教师能准确解读学生、解读教材、解读当今教育。爱义学校始终把教育的质量作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并时刻关注和严格把好学科教育质量关,认真筹划、组织和落实有关处室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调研、验收和指导的各项工作。
新课程教育是全面、和谐的教育,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与之身心发展相一致的教育。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出发,爱义学校组织和开展了学生的写作、英语、数学、科技、美术、舞蹈和体育等第二课堂活动,扎实推进对学生的特长培养和个性培养。积极倡导班主任,致力构建班级图书角,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引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 倾力打造平安校园
为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横 朗小学通过“四抓四落实”,倾力打造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一 抓认识重落实。从促进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的认识出发,通过校园广播、橱窗、板报等宣传阵地,以及开展讲座、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的广泛宣传,积极营造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的浓厚氛围。切实加强对师生进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毒品危害等多方面教育,积极营造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安全工作氛围。
二抓重点强落实。树立平安校园的观念,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控与报告制度,做到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对带有普遍性、全局性的热点问题予以高度重视,统筹考虑,始终把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作为建设“平安校园”的重中之重。加强对校 和教学仪器的安全检查,消除隐患,严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三抓经常细落实。始终把“平安校园”的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通过行政、教育等多种手段,把“平安校园”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切实加强交通安全意识,坚持和完善校车接送制度,积极探索和建立“家校共建”等保障学生交通安全的各种制度,有效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通过建立帮教档案,实行“多帮一”等多种方法途径,做好“后进学生”转化工作。
四抓制度促落实。爱义学校与每位教师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状,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落实责任制,建立了家庭与学校之间,学校与部门之间层层负责的安全责任网和具体的责任范围;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切实抓好学校安全的常规工作,做到“五有”,即“有计划、有布置、有专题、有落实、有效果”。并做到“五结合”,即“常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与安全工作相结合;校园与社会、家庭的安全教育紧密结合;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六) 成绩喜人 声誉提高
据统计,爱义学校学生的作文、奥数、音乐、体育、美术、科技 等方面的比赛倾果累累。师生获国家级奖有223人次;获省、市级奖有103人次;区级奖有493人次;镇(街道)级奖有475人次。学生作文、教师论文在国家、省、市、区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有281篇。
三、 学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爱义学校虽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待改进。
1、部分新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学校的特色建设尚缺力度,办学特色不够明显。
3、教科研制度不健全,科研工作不规范,科研成果不理想。
4、“教改问题,主要是教员问题”。因增班幅度较大,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较为欠缺,造成目前学校教科研氛围不浓。
四、 实践的收获和体会
回顾这一个月的实践调研活动,感触深,其调研活动内容之丰富, 场面之感人,师生之热情,都让我难以忘怀。
通过这次实践调研活动的.开展,开阔了我的视野,冶炼了我的情操,加大了我与社会的接触面,进一步激发了我的学习、就业、创业的激情。使我认识了自我,对生活、对社会有了更深的理解。实践证明,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实践成才,到农村、工厂、社区去,发挥知识技能优势,开展各项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发展,在活动中提升自我。
五、 改进学校管理工作的建议
1、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深化课程改革,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解读新课程,实践新课程,真正使教师形成新课程的理念并有效指导自己的教学改革。
3、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开拓进取、务实高效、乐于奉献的领导集体;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富于活力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4、注重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加强体验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5、继续抓好重点课题的落实,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努力使教师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轨,加强对已立项的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向科研要质量,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教育科研要有新突破,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打造学校品牌,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的过程性管理。
6、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十月份举行横朗小学第五届艺术节活动和春季运动会;在重大节日走向社会,汇报学习成果,锻炼学生能力,积极开展道德教育传活动。
7、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树立安全第一的 思想,增强师生安全意识的防范能力,进一步健全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对安全工作做到常抓不懈。要重点抓好校* 、食品卫生和交通安全等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
六、 加强学校管理工作的思考
学校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其任务是优化学校教育要素,合理配置学校教育资源,保障学校工作高速、有效运转的秩序,同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育人合力,追求最佳的教育效益。
(一) 加强学校管理的基础建设
学校必须要建立行政管理、教学管理、教育管理、办公室管理、 总务管理制度、体育、卫生制度,各处室主任、副主任职责,学科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和职工的工作职责等,这些规章制度的建设使学校各管理层次的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形成规范,保证了学校整体工作的正常远行。
学校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篇7
近年来, 农村留守学生问题已成为我国各界关注的热点, 相应的解决方案也纷纷出台。但从实施的效果来看, 多数帮扶行动治标不治本, 制度化、科学化的工作模式仍未形成。
2011年10月, 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等18个部门和组织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为学校社会工作制度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也为农村留守学生问题的解决找到了新的出路。《意见》明确了学校等事业单位要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 提出政府要采取财政资助、提供服务场所等方式支持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更好地开展工作, 使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学生问题具备了现实可能性。
学校社会工作最初兴起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 是专业性的社会福利服务在学校内的实施。学校社会工作者以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 通过专业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和消除矛盾, 实现学校———社区———家庭的良性互动, 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应对农村留守学生成长中的各种不确定性风险, 可以考虑引入学校社会工作机制来加以防范和解决。
一、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学生问题的必要性
1. 以优势视角弥补问题视角的不足
对于留守学生的看法, 目前大多数人是以“问题”为导向的, 认为由于父母的缺位, 留守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着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学业失教、行为失管和生活失助等一系列问题, 而忽视了留守学生自身的优势和资源, 夸大了该群体问题的严重性。基于“问题视角”, 人们对“留守学生”大多存有怜悯心理, 认为他们是当然的弱者和救助对象, 由此出现了一些强制性的或过多的、不必要的关爱。在此类关爱的名义下, 留守学生被贴上了“问题学生”的负面标签, 这种“污名化”会改变留守学生自身及周围人对他们的看法, 导致其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下降。
学校社会工作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采取优势视角, 反对给留守学生贴上“问题”标签, 强调个人具有在逆境中保持正常、健康的心理和行为的能力———抗逆力, 主张在“问题”和日常生活中寻找优势和资源, 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增能。在优势视角的实践模式中, 社会工作者和留守学生之间不是权威与服从、施救者与受救者的关系, 而是友好协作的关系, 学校社工在其中更多的是扮演陪伴者和发掘者的角色。这种关系有利于增强留守学生的支持系统, 提升其自尊和自信水平, 从而有助于降低亲情缺失所带来的自卑、冷漠和沮丧。
2. 以职业化社工弥补非专业人员的不足
留守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 与子女缺少交流, 无力对孩子进行有效的辅导和监督。委托监护人通常会把孩子的安全和物质需求放在首位, 对孩子的心理需求关注较少, 从而使孩子难以感受到亲情的呵护。一些村办学校重视知识教育, 而忽视法制教育、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也难以对不同家庭背景和特点的学生进行个别关注, 这就导致学生缺乏正确引导和行为规范。“社会妈妈”等与留守学生结对子的志愿者, 虽然具有助人的热情, 但他们所受的专业训练不足, 无法跟留守学生进行稳定而持续的互动, 因而关爱的水平和效果难以保证。
学校社会工作者受过专业的教育培训, 了解有关问题诊断与评估、心理咨询、家庭与社区动力、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情况以及社会社区干预的知识, 掌握了学校个案工作、学校小组工作、社区式学校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 对个体学生、家庭和社区具有深度的整体认识, 对各个层面的优势、问题、境遇、资源非常敏感。他们不仅能够较好地应对农村留守学生在成长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与困扰, 还可以作为家庭———学校———社区的联系纽带, 充当家长、教师、校长、学生和社区的顾问、教育者和调节者的角色, 与多方人员一起帮助学生解决他们面临的教育、心理和社会问题。学校社工秉持的价值理念, 如平等、尊重、接纳、自决等, 也有利于留守学生敞开心扉表达自己内心感受, 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水平, 获得良好的社会性发育。
3. 以系统化运作弥补碎片化服务的不足
对于农村留守学生问题, 地方政府、村委会、共青团、妇联、学校等各方都采取了相应的关爱措施, 包括在社区建立留守学生服务中心, 发展寄宿制学校, 招募“社会妈妈”、“爱心姐姐”等志愿者与留守学生结成帮扶对子, 但这些行动基本呈现出各自为政的局面, 干预措施是片段的、割裂的, 缺乏内在的衔接, 实施效果也难以进行科学评估。因此, 迫切需要建立系统化、标准化和可操作化的关爱机制。
完善的学校社会工作在法律、政策、机构、人员安排和资源协调方面建立了一套完备的体系。该体系主要由政府机构、民间社会工作机构、社工教育与学术界、基础教育合作体系四部分组成。其中, 政府机构负责提供政策、法律和经费等支持, 并且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政策落实、项目批准和效果评估等;民间社会工作机构由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的人员负责具体工作的开展, 如问题的调查、案主情况的分析、项目的讨论设计、社工的分配、指导和监督、资源的协调等;高校或研究中心负责培养专业的学校社工人员, 进行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 对学校社会工作进行理论研究和项目开发;基础教育部门有相应的机构或岗位设置, 可以及时、多渠道地与社工合作, 具体开展资料收集、专业指导、咨询、资源调动等工作, 并与学校其他部门联合开展工作。体系内部分工明确, 配合密切, 机构化运作的方式保证了服务的专业性、稳定性和可评估性, 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福利水平。
二、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学生问题的模式
1. 对留守学生的直接介入
为了充分发掘农村留守学生的内部资源和优势, 协助他们提高抗逆力, 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对留守学生开展生活适应、情绪调节、自信提升、行为矫正等方面的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 以解决其成长过程中的诸多困惑, 塑造健康的人格。
个案工作主要是对具有一定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留守学生开展一对一的服务。其工作重点是与留守学生建立尊重、信任、接纳的专业关系, 帮助案主宣泄压抑的情绪, 转变不合理的信念,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引导其在困难的情境中采取理智的应对方式, 塑造积极、健全的人格。
团体工作主要针对留守学生的成长性需求, 工作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社会胜任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目标感。
2. 整合与利用外部资源
除了针对留守学生自身的服务, 学校社工还应增强外部保护因素, 构建家庭———学校———社区的横向网络, 为留守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在此过程中, 社工扮演着教育者、联结者、协调者、发言人、建议呼吁者等角色。
对于家庭和学校, 学校社工可以通过开办家庭教育工作坊、教师工作坊等向留守学生的父母、委托监护人和教师传授有关学生发展规律、学生权利保护的知识以及应对孩子成长问题的方法, 提升家长和老师的意识与能力, 让他们对留守学生给予正向的情感支持, 以改善家庭系统功能, 营造富于关怀的校园环境, 增加留守学生的安全感、融入感和价值感。
针对社区文化环境和教育的不足, 学校社工可动员不同团体组织及居民广泛参与, 建立留守学生生活托管中心等机构, 为留守学生提供功课辅导、小组活动、有意义的活动参与机会等, 也可以通过社会行为模式, 倡导和参与社区制定一些有利于解决留守学生问题的规章制度。在此过程中, 社工要协调相关机构、组织所提供的服务, 避免服务的重复和服务对象求助的困惑。
3. 进行学校社会工作研究
为增进直接服务的有效性, 使留守学生享受优质的社会福利服务, 学校社工有必要从事相关研究, 充当起研究者、咨询者、政策影响者等角色。
一方面, 学校社工应本着公平正义的信念, 向政府部门、民间组织、公众等提供有关留守学生和学校社会工作的资料, 或者以专业人士的身份参加各种研讨会, 从专业角度提供咨询意见, 以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了解和支持, 最终促成有关留守学生的法律、政策和措施的变革。另一方面, 还要调查留守学生的需求, 开发针对生活、心理、安全、预防犯罪等不同问题的服务项目、设计服务方案和评估标准等, 以促进实务工作质量和效果的不断提高。
由此可见,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学生问题, 具有较强的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因此, 政府和社会工作界应以解决农村留守学生问题为契机, 努力扫除法律、资金、体制和人员方面存在的障碍, 大力推行学校社会工作, 促进农村留守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侯童, 玉禾.优势视角的学校社会工作辅导策略探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2) .
[2]王章华, 戴利朝.社会工作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中的介入模式探索现代教育管理, 2009 (7) .
学校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篇8
【关 键 词】小学教育;学校;家庭;社会
小学教育面向全体适龄儿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论其种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都必须接受小学教育。因此,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具有义务教育的性质,对于每个公民来说,教育机会是均等的,是应当享有的权利。其中还提到了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小学的义务教育不单单是小学生自己的个人问题,也是我们学校和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集中关心和瞩目的问题。
一、学校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学校教育是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是以集体为单位的普众教育,有利于发展孩子的集体观念和是非观念及社交能力,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社会尊师重教,学校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的学校是一个评级系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孩子,都能够很好地发现自己的长处、短处,从而更好地给自己定位。
学校教育要使青少年学会更好地融入群体与社会当中;要使青少年获得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动力、热情和必备的基础;要使青少年在纷杂的事物中学会选择,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要为青少年多样化的发展提供可能和条件,使他们具有独立健全的人格和鲜明健康的个性;要使青少年拥有善良的人性、美好的内心和优雅的举止;要使青少年学会清醒而客观地认识自身的价值和在社会上恰当的位置,并养成时时自我反省的习惯,学会自我调整,使自身不断完善;要使青少年逐渐懂得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包括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人类和对后代的责任。总之,学校教育要有助于不断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使今天的青少年在未来生活中更加文明、更加科学、更加幸福、更加美满。
二、学校教育如何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教育的总体目的是使孩子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与家长的具体教育目的是不同的:学校教育是一种共性教育,这种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标准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在某一阶段都达到某一个标准,但是我们知道,每个孩子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不仅表现在外貌有不同,同时也表现在内在的心理、素质、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目的是对孩子进行个性化教育,针对自己孩子特点的特殊教育,学校的普遍教育无法满足每个家庭的需求,只有家庭教育才能完成——因为只有家长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学校和家庭要相互配合起来,让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所谓家庭教育,就是家庭中年长的成员,如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对孩子的熏染、影响和教导,家庭是构成社会最基本的细胞,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其他亲族关系所组成的社会最基本单位。自古以来,人们就深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至关重要性。
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陶冶习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传统上我们认为家庭教育侧重于对孩子心理、品德、人品的塑造,因为家庭的环境对孩子善与恶的分辨、勤劳与懒惰的养成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家长就是孩子身边的老师,家长可能不去说教,但是他的一言一行无形中就影响到孩子,常言讲有其父必有其子,就是这个道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常常就决定了孩子们的道德标准甚至是法律的意识。学校老师说话也管事,但是他的教育方式常常在说教上,可能孩子理智明确、抽象思维比较强的时候会有理性的分析,能接受一些。但是更多的学校教育还是课堂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启智,而家长父母是培养人品的第一道关。
不当的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心理上潜移默化地产生难以预料的负面效应。家长本来代表称职的父母,但不当的家庭教育却会变成孩子成长的阻碍。传统的教育本来对家长本身就有很大的局限性,有些家长在教育子女思想观念和行为上陷入了误区,成为了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
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职,是任何人无法代替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的父母把子女的教育甩给自己的父母,自己忙事业、忙赚钱、打麻将等,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做法给自己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未来留下了隐患。这种“隔代抚养”,由于年龄、思想、知识观念上的差距,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难免陈旧,这在孩子走向社会时就很容易留下隐患。作为家庭方面,应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注意养教结合,爱严结合,言传身教结合,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相互了解,沟通情况,做到与学校教育相对同步,督促孩子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不提与学校相矛盾的要求,不当着孩子的面非议学校,埋怨、责怪老师。同时,家长要教育孩子热爱学校,尊敬老师,关心同学。
由于学校教育受到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和家庭对子女的期望不断的提高,对学校教育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学校殷切地想得到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以便建立起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桥梁。
首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社会在发展,科学文化在不断进步,对学生的教育也只有不断的变化,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要求。家校教育的内容要适时更新,如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不断出现,家庭教育的缺失越来越多等,都是社会发展出现的教育新问题。因此,我们在家校教育联系的方式上、内容上,都要与时俱进。人们要不断地去探索、不断地去创新。其次,父母的知识有限,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能给予孩子很好的教育与引导,必须要有更专业更多的人来共同教育孩子,学校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教师面对着几十个孩子,只能针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共性教育,也就是群体教育。因时间及精力所限,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特点,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甚至因此使孩子对教师的照顾不周而产生不信任感,而家长可以及时引导孩子端正认识。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既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接受学校教育奠定很好的基础,又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最后,家长要加强与学校的沟通。沟通才能增进了解,沟通才能更好地合作。作为学校,有很多工作都需要家长支持,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等。一个班主任面对几十个学生,他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家长应该主动与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取得联系,掌握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要改变以往那种“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都是学校的事”的思想。要与老师坦诚相待,保持一致,形成教育合力。在现代社会,家长必须依靠学校让孩子接受系统的知识学习,在这一点上,家长无法取代。另一方面,学校只能承担起孩子教育的一部分责任。尤其是品德教育、习惯养成、性格培养等重要教育任务,更需要家长与老师的合作。我们认为,家长与老师要坦诚相待,相互交流、相互包容。作为家长,要正确对待老师的不足,人无完人,老师的教育水平有差距,出现失误和不足在所难免,希望家长与老师用沟通的办法来解决分歧。作为学校,我们也应理解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来,教好书,育好人,叫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过去人才常常是举孝廉,家长教子有方,家教很严,这孩子的家风人品很好;但是能力、知识怎么样,还得看老师,在名门的教育之下肯定学识很好。所以我们觉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是互相补充的。我们统计,单亲家庭或者家庭人员有不良行为的,孩子的人品也常常出现缺失,学校教育不可缺,但是孩子毕竟还是长时间生活在家庭里。
nlc202309011214
总之,家庭与学校作为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组成要素,在教育个过程中是不能分割开的。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社会比作孩子成长的大家庭,那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就相当于这个大家庭里面的父母双方,缺少或忽略任何一方,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只有两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才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氛围。所以,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应将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学校一直不停地探索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携手并进的路子,建立充满活力、多元的教育共同体,千方百计提高家长的各项素质,寻求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三、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不和谐现状的成因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我们学习和工作的质量也需直线上升,那么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三方也在相互牵制、相互调整。因此,这三方引发出许多不协调的因素。第一,大多数学生多依赖学校教育,少家长、社会参与。传统的思想总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只负责学生的生活,至于社会,非到用人时刻,否则根本无关系,因而家长、社会很少关心青少年思想的成长,只注重成绩的进步与否;第二,学生的理论教育颇多,少实践活动。近十年来有关教育改革方面的理论层出不穷。然而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大多数还是以灌输书本知识为主,至于其他方面教育几乎就没有实行;第三,学生多被重视智育开发,少加强德育培养。目前,由于中高考等种种原因,学校、家长、社会上的人们只要读书好、分数高,而包括“三观”在内的其他素质教育,则少得可怜,甚至忽视;第四,学生现在的发展方向多为纵向,少横向联系。一个少年儿童,除了所生活的周围环境之外,除了学校,还是学校;第五,学生的书本知识较多,少社会实践。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在书中大都有触及到,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许多少年儿童却不懂得屈原到底是谁,龙的传人是什么意思,思想教育流于形式,失于空洞。
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如何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学校、家庭和社会只是形式上的划分,实际上都属于社会范畴。青少年教育的根本在于教育好成年人。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必须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重要性的认识。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才能使青少年健康成长。三者之中任何一方面出了问题,都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甚至发生悲剧,这种事例举不胜举。
所谓良好的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必须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必须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教育;必须是符合青少年本人个性特点的因材施教的教育;必须是家庭、学校、社会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的教育。长春市学校教育体系和教育网络基本上是健全的。为了更好地发挥主渠道、主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应突出抓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入手,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继续深入开展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活动,继续开展师德年活动,更加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学校教育是对青少年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主阵地,学校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主要功能是早期智力开发;在社会化过程中掌握基本生活技能,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充当各种社会角色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习惯、良好品德和性格;基本功能是教子做人。社会教育是青少年社会化的实践平台,社会教育还要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使青少年在良好的氛围中受到教育。三结合是一种新事物要在结合方式上创新,在工作机制上创新,在活动成效上创新。
我们要夯实教育基础,有机地联合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在和谐美好的环境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学校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河阳学校初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总结09-21
学生向学校申请困难补助报告08-19
学校食堂满意度调查问卷(学生)07-22
学校学生会工作报告格式11-13
三年级学生关于学校周边建筑的调查报告范文08-20
华山小学学校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情况自查报告07-24
台子畈学校学生交通安全调研报告10-18
在校大学生在学校食堂就餐情况调查问卷06-13
高锦小学学生家长对学校满意度问卷调查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