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之间读后感

2024-10-18

得失之间读后感(共12篇)

得失之间读后感 篇1

得与失的关系,就像处事完全不同的兄弟俩,他们要完成的任务相同,但顺序不同。

――题记

人们对待得与失的态度往往截然不同,大家都喜欢“得”,而却忌讳“失”,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得与失是相等的,只是开始不一样,然后慢慢地,得者失去了更宝贵的东西,而失者却得到了更丰富的馈赠。

从文章《得失之间》中我知道了这个道理。这篇文章讲了黑人菲力斯在28岁那年取得了全欧马拉松冠军后的一个小故事:在他获得荣誉后应邀到全国最大的监狱去作演讲,他向上千名罪犯讲叙了自己的真实经历,全场掌声连绵,有人问他最感谢的人是谁,全场都关注着他,希望能够马上听到这个的人物身份,然而,他的回答竟让众人都吃了一惊:小偷,居然是前偷走他自行车的小偷!因为疏忽小偷成功了,从此更一发不可收拾,而这个教训确实的家境贫困的菲力斯每天跑10公里的路去上学,三年下来历尽艰辛,吃了不少苦头,这也为他将来的比赛奠定了基础:他先后取得了全校长跑冠军、市比赛亚军……但他总觉得对不起小偷。他刚说完,台下的罪犯希库莱就承认了自己的过错,菲力斯摘下自己的奖章别到他的胸前。

曾经读过这样一篇关于父亲教育儿子的故事,父亲下荷包蛋面,一碗上有蛋,一碗上无蛋,儿子拿了有蛋的那碗,吃完了父亲才端起碗吃,面下藏有两只蛋,父亲告诫儿子,贪占便宜可能占不到便宜:又一次,父亲仍然下两碗面,一碗上有蛋,一碗上无蛋,儿子先选无蛋的的,果然是完全无蛋,而父亲那碗上卧一蛋,下藏一蛋,父亲教训儿子道,想占便宜要吃亏;第三次,仍如前一样,儿子让父亲先选,父亲自拿了那碗有蛋的,儿子面下也藏有一蛋,父亲意味深长地说,不想占便宜,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

得与失都一样,得者最终失,失者最终得,这是古今的史实道理,正如刘备失徐州而得荆州战略要地,诸葛舍灭孟获之良机而得万众敬服之心。

得失之间读后感 篇2

本书以汉、唐、宋、明、清这五个中国历史上最重要朝代的政治制度为例来讲述“中国历代政治”的得与失, 已基本可概括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之进程。全书条理分明, 共分为五章, 一个章节就是一个朝代。在每一章中钱穆先生都是从“政府组织”、“考试与选举”、“赋税制度”和“国防与兵役制度”这四个方面来介绍该朝代的政治制度, “纯从历史事实上来比较它的好坏, 根据当事人的意见来说明它的得失”。先生在这本书中不仅仅是在讲这五个朝代的政治制度, 而且是在该朝代的“人事”基础上去讲此朝的制度。笔者认为这里“人事”指的就是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人事比较容易变动; 而制度由人创立和制定且比较稳定, 可以规定人事、限制人事。用事实说话使得钱先生的笔触更加深入, 语言也更有说服力, 这是本书内容上的一大亮点。

钱穆先生在前言中就已经开宗明义地指出: 要讲一代的制度, 必先精熟悉一代的人事。在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现实中去分析该朝代的政治制度才更有真实性, 也更有价值。政治制度是现实的, 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而定, 还要保持其灵活性和与时俱进性。就拿“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来讲, 当时实行确实是有其优越性和必要性, 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但到后来, 因为其施行的时间、空间关系都有了很大的不同, 却还是照样沿用原来的制度框架, 终于就出了大问题。

任何一项制度, 决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项政治制度之间都是互相配合才得以形成一整套的政治体系。断续的政治制度或者是没有延续性的政治制度在历史中也是推行不了的。反观现今, 许多学者极力呼吁模仿外国所谓“民主自由”的政治制度, 岂不是有将历史隔断的嫌疑。又或者想推翻现实来迁就一项前景不明的制度, 然后明其名曰“革命”。其实革命的本质, 应该是推翻制度来迁就现实, 而绝非是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而任何一种制度的创立, 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 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 哪怕这种用意和需要在当时就未必为人所知, 更不用说后世人。多少年之后, 时代变迁, 制度也早已不存在, 单凭后代人的主观臆想去不切实际地推论, 也是脱离了该制度的初衷的。

钱穆先生说, 某一制度的创立, 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 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 其前身已经渐渐地在创立; 某一制度的消失, 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 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 已经渐渐地在变质。政治制度有其稳定性, 但是也不排除其根据“人事”不断变动的可能。只有用这样的心态和分析方法, 才能更加全面地去把握各项制度的来龙去脉, 否则仍只是一条条的具文, 决不是能在历史上有真实影响的制度。

在钱穆先生观点中, 他认为政治制度是现实的, 因而是与时俱进不断变化的。任何政治制度, 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 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每一种政治制度都必须根据现实情况不断改进, 但无论如何变化, 一项制度背后的本质精神所在, 也就是这项制度的主要用意所在, 却是可以持久不变的。我们若是一方面去完全否定传统政治制度背后的一切理论根据, 一方面又刻意忽略现实环境里面的一切客观真实的要求, 那我们此刻的理论, 必然是是蔑视现实空想的理论, 而我们所期望的制度, 也是不切现实的制度。

任何制度的存在都是有利也有弊的。并不是欧美国家现行的政治制度就只有民主自由、理性和法度, 也并不是我们的传统政治只是专制黑暗、无理性、无法度。一切合理的、有法度的制度都是在不断地改进、不断地生长, 现行的合理的制度必然是吸取历史经验的教训而不断完善才成为如此的面貌, 而现如今与现实格格不入的政治制度也必然是经过了无数次历史检验而被证明的不合适。钱穆先生提出了“历史意见”这样一个概念说的就是如此。一项制度在其实施期间就应该知晓该制度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实际影响, 也应该事先了解当时各方的意见。万古长青的制度不存在, 同样也没有亘古不变的政治制度。“历史意见”有其合理之处, 但我们不应该仅凭“历史意见”来忽略现如今的“时代意见”, 更不能用现在的“时代意见”去随意抹杀当时的“历史意见”。就好像我们此刻所处的时代, 已经是需要民主政治的时代了, 如果现在我们再去呼吁要求一个皇帝, 肯定就会显得格格不入。但我们也不该单凭我们当前的意见来一笔抹杀历史, 认为从有历史以来便不该有一个皇帝; 或者是认为但凡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只要有了一个皇帝便是坏政治。这些结论都是不可取的。将一项政治制度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综合考虑是分析政治制度利弊的必要手段。钱穆先生认为这两者之间, 应该有精义相通, 并不只是以一种矛盾与冲突的方式存在。

钱穆先生还提到了当我们讨论某一项制度的时候, 重视其“时代性”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其“地域性” ( 或者称之为“国别性”) 。也就是某一项政治制度在某一地区或者某一国家得以顺利推行并取得一定成效并不代表该制度在另一地区或另一国家会取得同样的效果和成绩。政治制度的存在是极具灵活性和适应性的, 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社会里, 既不可能所谓“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治制度, 当然也更没有“行之百世而无弊”的政治制度。

读完这本书, 当我再去回顾中国历史上的历代所谓的传统政治制度时, 脑海中浮现的不再只是简单粗暴地概括为“专制政治”; 同样, 分析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时, 不再去刻意将中国的传统政治制度与欧美国家政治制度进行比较, 更多地考虑中国历史的特殊性会使得分析过程更加理性客观。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积淀我们不应只看到封建政治制度的流弊, 历史长河中沉积下来的也有许多宝贵的政治经验。比如我们的政治制度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改进的; 中国传统政治也使得我们的社会逐步地趋于平等的等等。一个朝代的政治得失也应用一种客观公正的心态加以对待, 若因对满清政治制度的不满意而连带对历朝历代政治制度一并不满意, 若因对传统政治制度不满意继而迁怒于整个历史传统文化, 也是万万要不得的。读史使人明智, 以前人之鉴指导今人之事才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如何权衡得失之间 篇3

(2002年4月4日弈于联众网站)

顺炮直车两头蛇对双横车

△天涯人□张晓霞

1、炮二平五…………

□此局是一则比较简短有力的杀局,由于红方布局的失误,被黑方抓住后一击中的,是比较典型的得失范例。

1、…………炮8平52、马二进三马8进7

3、车一平二车9进14、马八进七车9平4

5、兵三进一马2进36、兵七进一车1进1

7、相七进九…………

□至此形成顺炮直车两头蛇对双横车的布局雏形,这是一路变化激烈的布局。

7、…………车4进5

□车4进5容易吃亏,现在比较流行的是卒1进1。

8、马三进四(图)…………

如图形势,红方进马急躁,应改走炮八进二,以后在河头形成堡垒。

8、…………车4平39、车九平七卒3进1

10、车二进五炮2进4

□黑方进炮助攻好棋,此后形成了比较激烈的对攻局面。

11、车二平七…………

□红方如不吃卒而改走兵七进一,黑方则车1平6,马四进三,车6进2,红方也是很难应付。

11、…………车1平612、马四进三车3平4

13、马七进八…………

□红进外马后中路被对手任意打击,吃亏太大,应走车七平二,其结果好于实战。

13、…………炮2平514、仕六进五士6进5

15、兵三进一马3进4

□良好的阻隔战术,红方已经无力抵抗。

16、后车进二将5平617、炮八退二后炮平4

18、前车平六车4进319、车六退五车6进8

至此,黑胜。

此局为北京市两位棋友所弈,中局的争夺战很有特色。

△徐坚平□张晓霞

15、马七进六…………

□在此局面下红方走车八平七的变化较多,先走马七进六有些问题。

15、…………车8进4

□黑方比较犀利的走法是车8进5,马五进七,卒7进1,黑方在7路底线有较大的潜力。

16、车八平七车8平4

△棋谱上当红方车八平七时,黑方走炮2进4,以下变化为兵七进一,车8平3,车七退一,象5进3,马六退八,车2进6,车四进二,炮7平9,车四平三,炮9进5,车三退一,炮9平5,车三平七,象3进5,黑方弃子有攻势稍好。

□黑方确实应该走炮2进4,平车顶马于己无益。

17、车四退二炮2进418、炮五平六炮2平3

□黑方打车坏棋,应改走车4平7,车七进一,炮2平3,马六进七,车7平4,车四退二,车2进3,黑方弃子后有一定攻势。

19、炮六进三炮3退320、炮六进一…………

△好棋,一举夺得主动。

20、…………炮3平221、兵七进一卒1进1

□此时黑方已经不可避免地陷入被动,挺边卒嫌软,可走炮2进5,给二路车打通道路。

22、炮九平八车2平123、马五进七卒1进1

24、炮八平九炮2平125、炮九退一…………

△红方退炮灵活。

25、…………卒5进126、炮九平五卒1进1

27、炮五进四车1平228、马七进九车2进5

29、相三进五马3进530、马九进八炮1平2

△只有平炮,否则红方炮六平八,黑方溃败。

31、兵七进一炮2退2

□退炮致使红方长驱直入,应改走炮2平4交换,黑势可以得到缓解。

32、车四进二卒7进133、仕四进五卒7进1

34、兵七进一炮2进235、车四进二炮7退1

36、兵七进一炮7平837、兵七平六炮8进2

38、马六进七车2退139、马七进八马7进6

40、车四退三

至此,红方胜定。

如图是哈铁分局职工赛上哈市电务段孟维林与绥化机务段孙建华的实战,观枰可见红方过河兵颇具威力,各子占位俱佳,形势大优,而黑方自然不肯束手就擒,要利用车马双炮之威兴风作浪。

47、…………炮4平548、前马退六…………

红方看到白马踩双炮又可兼顾四路帅门,于是欣然走子。

48、…………马6进449、帅五平四车9平4

50、马六进五?…………

红方盲目乐观,以为得子后胜券已握,因此未能详细计算,此时可走炮三退三得子胜定。

50、…………车4平651、车三平四炮3平6

52、车四平三炮6退2(黑胜)

得失之间作文 篇4

于是,天神将月亮赐给了这只白兔,白兔得到月亮以后,心情完全变了。他不再以旁观者的身份去享受月亮带来的美丽心情,他开始患得患失,所有的心情都随着月亮的变化而变化,心情起伏不定。月的阴晴圆缺对他来说,不再是赏心悦目的,而是让他忧心忡忡。后来,他终于决定把月亮还回去。

这个故事寓意很深,他巧妙的告诉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得失观,世间万物值得欣赏的东西太多了,我们不可能都要据为己有,而且得到以后可能会觉得没有先前那样美好,得到巨大的财富反而会引发人们无穷的得失之患,因为害怕失去而变得精神紧张。

人们常说有得必有失,这话很客观,舍得,舍得,懂得舍弃才能够得到更多。得到一样东西的同时也许意味着失去别的东西。所以,待人处事我们要多一份淡定和从容,坦然的接受生活中某些缺憾,得到的要学会珍惜,失去了也不必太在意,能够从容的对待生活中的得与失,才不会被大喜大悲所困扰,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阳光!

中考满分作文:得失之间 篇5

得失之间

我喜欢那些证书和那些奖杯,也想得到它们,因为那样多光荣呀!可是有一件事彻底的改变了我的想法。

那是一个炎热的上午,正是下课的时间,突然一个外班的同学跑进我们的教室,急匆匆地对我说:“这是你的信,传达室的老师让我给你送过来。”然后就又急匆匆地跑了出去。我接过信,心想:“谁会给我写信呢?”,我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打开一看,上面写到:“您的作文《文具的诉苦》在我们本年度的作文评选中,被评为银奖。我们将给您颁发荣誉证书,并将您的文章编入《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中,请尽快办理相关手续。”当时,我高兴得都要跳起来了,这时有些同学也走过来看我的这封信。我得意极了,想象着我拿着证书和奖杯在同学们面前炫耀,并把有我那篇作文的《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分发给大家看,大家都羡慕地看着我,鼓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样想着以至于连后来的课也没听好。终于挨到了放学,我疾步回到家里和妈妈详详细细地讲了一遍这件事,妈妈看起来也很高兴,马上就办了各项手续,但电话那一头却说需要等两个月才能颁发证书和《小学生优秀作文选》这本书。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焦急的等待着,好像度日如年,几次催促妈妈打电话询问情况,但一直都是遥遥无期。这中间还有同学问我拿到了奖杯和证书了吗,我只能无奈的摇摇头。

就这样,又过了十几天,我上网的时候忽然看到一则醒目的消息:我们已发现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本网站的一些作文采用评选的方法进行诈骗活动,请小作者们提高警惕,以防受骗。刚看到这则消息,我的心仿佛从几千米的高空落了下来,心想:“完了,我也上当了,这样的话,不但所有的愿望都落空了,而且在同学中多没面子啊。”,这样想着我伤心的哭了,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我不知怎么,还是哭了出来!妈妈走过来,用轻柔得语气问我:“怎么了?”,我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妈妈这些情况,妈妈对我说:”儿子,其实妈妈早就知道了这种情况会发生,但怕伤害你的自尊心,所以一直没告诉你,其实得不得奖并不重要,你的写作水平提高了才是最重要的。”我说:”可是证书对我来说也很重要,同学会怎么看我呀?“妈妈又说:”同学评价不会仅仅通过这个证书,而是看你的真正的实力,所谓的面子其实只是你自己的内心在作怪。”我 点了点头,擦去了眼泪……

人生之义得失之间(廉政演讲稿) 篇6

“>人生之义得失之间(廉政演讲稿)2007-12-18 13:44:06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人生之义得失之间(廉政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人生之义得失之间》

同样的制度,同样的环境,在得与失、廉与贪之间,经过一番吹拉弹唱之后,听到的是风格迥异的曲子。有的人勤字当头,唱一首《爱拼才会赢》;有的人以奉献开路,谱一曲《生命在于奉献》;而有的人却贪字“挂帅”,奏一段《致命害虫》。

同样的八小时之外,有的人选择腾云驾雾、杯盆狼藉,而有的人选择潜心学习、加班加点,也有的人选择文武并

举、张弛有道,而有的人却选择出线越位、腐化堕落。

同样是一名父亲,有的人带给子女的是自豪、自信、自尊与自强,而有的人留给孩子的是迷茫、困惑、排挤、嘲笑与自卑。

如果说腐败是一种耻辱,那么它需要我们时刻铭记;

如果说腐败是一种挑战,那么它需要我们勇敢面对;

如果说腐败是一种现状,那么它需要我们努力去改变。

今年的廉政风暴带给每一位××人的触动是空前的、思考是深入的。风暴过后相信每一位对自己对家庭对企业负责的同志,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那么一个贪字,它到底给极少数滑倒的同志带来了什么呢?

贪,折断的是家庭团圆这根弦。从今往后,一头是冰冷铁窗,形影相吊,而另一头则是望眼欲穿,孤灯夜伴;一头是千夫所指,一失足成千古恨,而另

一头则是众人背议,妻儿老小孤立无援。一个丢失道义的人,家庭的欢乐早已被牢狱所剥夺。

贪,毁掉的是事业前程这条路。从今往后,他将拐入人生的羊肠小道,丢失了昂扬的斗志、没有了同事的支持、丢失了进取的自信、没有了朋友的鼓励。一个丢失道义的人,事业的意义早已被法律的威严所封杀。

贪,失去的是康足富裕这份福。汽车在加速、火车在提速、经济在飞速。一代伟人邓小平带领我们起航的这艘巨轮,经过二十多年的扬帆,造就了全世界的经济神话,造就了我们今天的康足富裕。可就是这么一个贪字,足以让他滑落巨轮,坠入深渊。一个丢失道义的人,物质的意义早已被精神的荒芜所抛弃。

贪,剥夺的是人格尊严这个义。廉则度年如日,贪则度日如年。在各种机制不断完善,法律日趋成熟的今天,一个贪字就等同于一个囚犯的囚字,做人

已全无尊严可言。一个丢失道义的人,生活的意义早已被道德判了终身监禁。

还是一个贪字,它给我们其它同志又带来了什么?

首先是廉洁意识的提高。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俗者好赌,欲者好贪。莫为俗欲者,力修仁智者。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首先心要清静,然后手要干净。

其次是距离意识的加强。对眼前的名利财色保持“远距离”,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对身边的人和事保持“等距离”,处事公正,一视同仁;对真情实况保持“近距离”,力戒漂浮,求真务实;对服务的对象保持“零距离”,排忧解难,情系百姓。

再次是行动意识的增强。面对大机遇、大变革,千载难逢;大挑战、大跨越,千山万水。每个热血男儿都要干劲十足的行动起来,把聪明才智各尽其能的发挥出来,排除一切干扰,把自己推进到我局跨越式大发展的战线上来。

依然是一个贪字,它又给我们的企业带来什么呢?

案发后,局党政班子态度坚决,旗帜鲜明,局纪委及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的十条整改措施:包括制定突发案件处置预案,深入开展第二轮警示教育活动,开展重要岗位人员交流和干部廉政建设专题分析,与检察院联合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等一系列措施。建立健全“不愿腐败”的自律机制、“不敢腐败”的惩治机制和“不能腐败”的防范机制。班子成员确保了职工队伍的思想稳定,带领大家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在困难中取得了新的突破。版权所有

一个优秀的民族,善于从各种大灾难的恢复重建中凝聚前行。

一个优秀的企业,则善于从各种挫折的总结分析中提升发展。

最后,我想把我国著名的文史杂家、寿星郑逸梅先生的人生秘诀与诸位分享,郑老常说:“不与富交,我不贫;不与贵交,我不贱;自感不贫不贱,就

能常处乐境,于身心有益”。

也许,人生之义,真的就在得失之间。不过,贵在品、贵在思、贵在行。

得失之间跌宕起伏 篇7

2013年中国纪录片的发展起伏跌宕,“纪录片热”持续升温,这一现象不仅意味着纪录片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赢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更表明中国人的文化观念、文化意识和文化选择正在逐渐改变。纪录片使中国人重新回顾自己的历史、重新认知自己的文化,也使中国人更深刻地看待社会现状、发现自我价值。

突破“小众化”边缘

纪录片突破“小众化”的边缘印象,回归电视主流平台一直是中国纪录片这些年发展的方向。如今,这个诉求在电视节目市场化下正被逐步实践,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2年,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推出的大型生活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纪录片热潮。这部总共7集的纪录片,展示了我国各地的美食生态以及食物给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各方面的影响。通过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国人第一次了解到特色食材与美食之间微妙和特有的融合;并第一次认识到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与此同时,这一刻,美食和舌尖相关的一切仿佛都猛然苏醒,介绍本地特色的美食节目相继开办、网站上纷纷评选出国内最值得一尝的小吃、“舌尖”二字一时间成了最热门的网络用语之一。

而这部纪录片的意义远不止此,和《话说长江》《大国崛起》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纪录片一样,《舌尖上的中国》再次以纪录片的形式触动了国人的神经,并以此让我们看到了纪录片在中国的春天。它把纪录片带进了大众的视野,成功地为社会设置了话题议程。

2012年,中国纪录片突破“小众化”边缘,通过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让纪录片产业骤然升温,人们的眼光纷纷投向此处。与此同时,中国纪录片领域产生了《故宫》《超级工程》《春晚》等品质上佳的作品;单从央视的广告收入来看,从2011年开始呈逐年迅速增长趋势,2013年超过4亿元。

这一年,中国纪录片开始突破“小众化”边缘。这一年,是国内纪录片市场化发展最为明显的一年。无论是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力度,还是电视台及新媒体的需求量,以及产业资源整合的步伐,都较前明显加速,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跨越“高大上”题材

长期以来,中国电视纪录片大多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大型机构摄制的宏大题材作品,如《故宫》《大国崛起》《公司的力量》等;另一类是由电影电视人个体摄制的小成本制作,大多反映城市、农村边缘群体和特殊人群的生活现状,如《八廓南街16号》等。

相比国外纪录片题材上的多样性,国产纪录片题材相对狭窄。

对于目前中国纪录片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59.5%的被调查者认为是“题材单一,不能满足更多观众的收视需求”;59.3%的人希望纪录片不要一味地追求宏大叙事或猎奇等边缘化生存,要贴近大众生活;还有39.1%的人选择“精英化倾向严重,过于高高在上”。通过调查数据很显然能看出,受众想要看到的纪录片,是要真实地记录生活、记录社会,其中心、焦点理应是人。纪录片应该找到走向草根的路子,不能那么高高在上和学术化,简单和通俗的方式才是民众所接受并喜欢的。而题材方面,不应仅限于社会新闻,国外纪录片的路子就很广,有服装的、学术的,甚至有追星方面的。

因此,当一部《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如横空出世,将观众带入审美的通感愉悦,重新激起了国人对纪录片的热情。此后,国产纪录片开始跨越“高大上”的题材,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关注细节。

2013年,中国国产纪录片虽然没有一部像《舌尖》那样火遍大江南北的片子,但也不乏经典之作:《中国皇帝在卢浮》《国家大剧院》《丹顶鹤》《魅力印度尼西亚》《魅力希腊》《青歌赛》《京剧》《来自弗吉尼亚的故事》《发现肯尼亚》、《丝路》《扎溪卡的微笑》《习仲勋》《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等影片。这一年,中国纪录片的创作题材更加多元化。

其中,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播出后,引发了不少人的文化共鸣。茶的历史源远流长,一叶一水,一杯茶就这么泡出来了,可这看似简单的一杯茶,背后凝结了多少劳动者的汗水?纪录片《茶》讲述了源自中国的一片小小茶叶,如何改变了世界的贸易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摄制组穿越了大半个地球,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个关于茶叶的故事。

纪录片不需要太高深,电视的受众本身就不可能是所谓的精英群。因此,我们的纪录片不应再局限于那些固有的题材和领域,更有理由去拓展和延伸。

纪录片是文明和社会发展的见证者,承担着厚重的历史命运,纪录片应该是有自觉发现的思考,有成熟思考的表达;同时,纪录片在表达文明、历史这一宏大的题材时,应从微观细节入手,摆脱长久以来,“高大上”的光环。

未来:任重道远

这一年,国产纪录片开始突围;这一年,国产纪录片创作开始崛起。

这一年,国产纪录片的发展在得失之间,跌宕起伏。

这一年,国产纪录片缺失之中,又收获颇丰。

这一年,国产纪录片现实题材创作不足的现象依然存在。

中国纪录片创作呼唤持续的精品力作。当前优秀的中国纪录片作品以历史人文题材居多,而引自海外的作品则以自然类为盛。我们急需反映现实生活、现实社会的优秀纪录片;同时,我们也不能对反映现实作狭义理解,仅将其归为呈现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社会边缘的内容。现实生活是丰富的,普通人的生活与梦想、一个群体的变迁、婚姻健康养老问题、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都可成为题中之义。在当下这样一个剧烈转型变革的年代,现实题材作品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时代中国的全面认识,有助于弥合与整合复杂的价值鸿沟和碎片化价值取向,有助于为岁月流转与变迁存照。

2012年热播的现实题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是近年来该题材作品中难得的佳作,其在内容生产、产业效益、社会文化话题引领、国际传播等方面彰显了中国纪录片的实力。但2013年,虽然也有前述诸多包括现实题材作品在内的纪录片热播,中国纪录片作品的数量与质量依然保持了发展势头,但单部作品的影响力却远不及《舌尖上的中国》。“后舌尖”时代,中国纪录片呼唤持续的精品力作创作。作为对外传播国家形象与文化魅力、对内提升民众认知与审美素养的电视纪录片,其创作需要不断砥砺、不懈努力。

由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全国院线放映新片317部,其中国产片241部,票房达到170多亿元。这一年国产电影纪录片产量为15部,比2011年减少了42%,进入院线市场的仅有2部。

从数量上看,电影纪录片占年度发行放映国产片的0.8%。从票房上看,两部纪录片总票房为130万元,还没有一部热门电影一天的票房多。最近上映的《狄仁杰2》,在全国公映的首日零点场票房达220万元。

去年进入院线的纪录片,一部是关于索马里海盗的《索马里真相》,另一部是为纪念科学家钱学森诞辰100周年创作的《仰望星空》。《索马里真相》拍摄于2010年,投资约200万元,票房127万元。在2012年3月上映时,全国放映场次不足万场,观众4.7万人次,也就是说场均观众不足5人。《仰望星空》同样在3月上映,实际上仅有一些配合活动的放映,票房仅3万元。

《故宫》《舌尖上的中国》等片的热播带动了纪录片在中国全面升温,但纪录片电影的产量和票房依然难堪。去年中国电影总票房170亿元,纪录片票房仅130万元,不如热门电影一天的票房。

多方面的数据显示,国产纪录片仍然在艰难中顽强地生存者。纪录片往往不像电影那样通俗易懂,易于被大众所接受,加之其反映的主题往往引人深思。不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海外市场,纪录片一直都处于一个小众的状态。

虽然,这一年,国产纪录片的热播唤起了纪录片产业的回暖,同时,也给不少独立纪录片人足够的信心。然而,市场的形成、资金的运转、体系的形成,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国产纪录片的发展,才刚刚开始,人们只是刚刚从一场凛冽的寒风中嗅到了一丝花开的芬芳。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 篇8

对于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是否需要象中国目前这样,搞越来越加强的中央集权确实是个疑问,管理范围过大,层次繁冗,能否管好,能否根据各地不同情况来统筹兼顾,始终是个问题。这方面美国做的比较好,它的每个洲拥有足够的权利来根据自身条件来确定法律、财政、经济发展政策,这样能减少行政层极,提高行政效率,更好的完善地方政治。封建政治发展中,汉代的地方政治一直为后人所称道,应该值得借鉴。当然美国和中国有所不同,目前的我们毕竟改革开放才二十年,在国民经济还不太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还不太高的情况,集中力量办大事或许是个较好的选择。

接着是关于政治与现实的关系。汉代君权和相权大致是并列的,而到了明代,朱元璋把相权的大部分拿到了自己的权利范围里。这些变革与制度本身特点、制度的发展以及人事都有关系,当然更重要的是符合现实需要。但是朱元璋对宰相的废止实际上是为维护个人权威和独裁服务的,那么作为“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如何让制度跟随现实而变迁,如何让制度的变迁真正为老百姓服务似乎应该作为目前的发展标竿。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上,对制度的完善和变革该如何做。八十年代,一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拉开了改革的序幕,并在接下来的二十年内证明了这个论断的无比伟大光荣正确,那么“实践标准论”同样适用于现在以及以后的制度变迁,只要充分把注意力放在人民群众那去,充分发挥老百姓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扬民主和自由而不只是说一套做一套,相信制度一定能够越来越适应现实,那样伟大光荣正确才名副其实。

再者是中外制度的比较。孙中山曾经说中国古代政治比西方先进,这是实话。中国封建制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越发完备和巩固,汉唐之时达到顶峰,盛极而衰,腐朽和专制越来越明显,终于到清代在内外的合力作用下把封建制度带到了终点。一百年前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制度,但是封建思想直到今天仍然或多或少的占据着“子民”的大脑,正是由于发展完备所以封建思想的余孽才如此顽固,如此根深蒂固。相反,华夏文化发达之时,欧美只是蛮痍之地,放眼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借助资本的力量迅速壮大,美国更是称霸全球,原因何在,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 篇9

面对中国经济的崛起这一事实,最困难的不是预测和计算,而是如何解释

心得

市场活动有成功有失败,最怕的不是失败了,而是“不知道怎么”赢了,赢就会掩盖所有的问题和不足,让人沾沾自喜,今后遇到类似的状况就简单地去复制,然后祈祷好的结果发生。

其实无论成败,都应该有分析有复盘有胜败点的认知,不然无法做到优化以及复制和推广,就像我们的教学七步法,就是通过做的好的案例提炼总结,最终形成成功的模式进行推广以实现价值最大化利用。

笔记

中国人最害怕、最不愿意、最讨厌、最不能容忍的事情就是分裂。统一是一个宿命般的,带有终极意义的中国文化,甚至无法确定“统一”到底是目的本身,还达成目的的手段。

心得

统一看似是褒义词,分裂似乎是贬义词,但我认为都是表达状态的中性词。

在市场宣传上亦是如此,新东方作为一家集团公司,在品牌性上当然应该有相当的统一属性,但是也不能因此就不允许差异化的存在,毕竟每个城市每个学校的发展状况都是有差异的,要有统一的观念,也要有允许因地制宜的智慧和气概。

笔记

公元前七世纪的管仲变法和公元前四世纪的商鞅变法在土地、郡县、户籍、军制、经济上的治理政策可以说几乎截然不同,它们分别提供了两个颇为极致的治理模型。

心得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观后感 篇10

今日拜读钱穆先生名作。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感触颇深,有感而发。

文科类的同学最早了解到钱穆先生这个名字,应该是高中时期吧,遇到各种的历史的材料呢,那时还有钱乘旦。斯敏斯塔夫阿诺斯的,这些历史大家的地位举足轻重,但一直没有真正的读过他们的作品,说来惭愧,经过推荐决定从钱穆先生最有名的作品入手,希望可以从中得到一丝启发吧。

拿到整本书,这本书的通俗易懂,这也是受白话文的影响,在建国后通过整理得来的,整篇行文流畅,不臃肿和高中历史课的感觉很像,准确说更像是对高中课本的一个延伸。更加具有人文气息。

本书从我们最熟悉的5个朝代,秦,唐,宋,明清,这也是最具代表性的5个朝代,分别从政府皇权地方选举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入手,清晰的给我们展现了时代的整个政治脉络,许多之前一知半解的问题,我也找到了一些方向和答案。

从历来到历史中去,一直是我们了解学习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很多时候我们很难去摆脱现实的枷锁,钱穆先生可能给了我树立一个很好的典范。

任何制度绝不会有利而无弊,也不会有绝对的有弊而无利,所谓得失即根据其实际的利弊而判定,这句话充满了辩证法的色彩,我们不妨静下心来想,有的时候我们对具体某一事件或某一时代的评价是否过于片面,提到1912年前的中国,我们总是下意识的想到黑暗专制等字眼,可这样对他们来说真的公平吗?在本书中我们可能会有一个新的答案。

辛亥前后由于革命宣传,把秦以后的政治传统用专制黑暗四字一笔抹杀,由于对传统政治之忽视而加深了传统文化之误解,我们若能平心荷官的来检讨中国文化。该首先检讨传统政治,在中国文化精神偏重人文见,其中儒家的抱负哪一项注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尤为重视政治这一环节。

此证只分两方面讲一讲人是二假制度,人事比较变动,制度有人创意,有人订个修订,亦数人事比较稳定,若离开人世谈制度,则制度也只是条文似乎枯燥无味,无可再讲。

从秦到清2000多年,我们对以往的传统政治至少不能简单说成专制统治了,客观的讲有许多宝贵的经验给我们参考,还有许多错误我们能避免,就像我们对待传统文化一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全书总结下来有以下4点

1中央政府,有逐步集权的倾向。

2中国历史传统政治造成各阶层一天天趋于平等。

3长久安是人人所希望的。

4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天天的繁杂化。

行走在爱恨之间读后感 篇11

(一)孙朋朋

“先把爱放到一边,去了解最好的一个选择,了解的多了,一切皆有可能”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对日本人来说有的恐怕只是恨意,但我们是否真正的了解日本呢?真如岩松所说,放下爱恨,行走在爱恨之外,多去了解,那么中日关系又岂能没有改善的时候呢?

当然,人生亦是如此!人们往往会被曾经的埋藏在心底恨意所干扰,如此你便会被情绪左右,便不能真正的了解眼前的事,不能真正的看清眼前的人!此时,不妨先放下那所谓的爱恨,去了解,去熟悉,也唯有如此你才能坦然处理,欣然面对!

当然,从这本书中我们也看得到,一部分日本人对待历史的角度是不正确的!他们在有意的掩盖自己父辈祖辈曾经犯下的错!现实社会中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总是有意无意的去掩饰我们的不足!其实这是很愚蠢也是很不正确的做法,不管怎样,事情就是那样,已经发生了,你的不足就是不足,你的错就是你的错误,你永远掩饰不了!你要做的是勇敢的正确面对它,处理它,唯有如此你才更上一层楼!

这书中也介绍了不少日本比较领先的地方!我想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不能因为我们痛恨日本就抵制日本的一切东西!这是不理性的也是不正确的!比如说日本民众的环保意识,比如日本动漫界人物对工作的认真,严谨,热爱!这些是我们所不足的,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这样才能向强国更进一步!才能让我国发展的更好!

说完这本书,再说说作者!岩松,在中日关系紧张的时候,在中国人最痛恨日本的时候!敢于走向日本,敢于接触日本,了解日本,而后介绍给国人!这种敢于迈出第一步的人,这种勇敢的精神恐怕也值得你我钦佩!另外,作为国人,岩松又何尝不痛恨日本,但整本书中的言语却丝毫不偏激,始终保持着冷静的视角,平实,客观的态度,介绍日本!这种情怀又岂能不令我们心生敬意呢?

岩松的人,话,书,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不管对手与我们有着怎样的情结,有着多少恩怨,不管你多么的讨厌亦或是多么憎恨你的对手,在此之前,请把爱恨放到一边,多去了解,用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如此你的人生之境便会到达更高的层次!

行走在爱恨之间读后感

(二)断断续续的把白岩松的《行走在爱与恨之间》看完了,作为一本电视节目的文字版,图文并茂,读起来不枯燥,文字也浅显易懂,不费神,很适合现在的自己阅读。

在序里,白岩松写了一些关于中国和日本现在的政治局面,中国和日本的经济关系,中日双方这几年的关系等等,说实话不太看得懂,不过大概明白了为什么07年就做的电视节目,要到14年又重新做一遍。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对方,同时也了解自己。这既是一次节目的记录,也是一次认识日本的旅程。

书里分了好多章节,分别介绍了对日本的初印象,靖国神社、和平博物馆等,还有对日本政界、财经界、影视界、文化界、音乐界等代表人物的采访。但让我印象深刻却不是这些,是那里的国民意识,有许多值得探讨和学习的地方。

首先是防灾。日本作为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有防灾的意识无可厚非,并不惊讶。但想到上一个星期的刚刚发生的长江沉船事件,又觉得灾难的不可预见性,让人害怕。有一个细节很特别,在东京市,“区”的概念要比北京小的多,但没个区都建立了防灾教育和体验项目,重点对未成年人进行灾前预防训练,且一些学校就被设为周边的第一避难所,并设有专门放置防灾资材的铁皮房子。特别的不是这些,而是每一个铁皮房子里存放的给予人民生存保障的食品保质期是5年,一般到第四年的时候就会更换,更换下来的食品又会在进行各种防灾演习时让们吃掉,所以不会浪费。就是这样常态化的管理,才让幼小的孩子都能不惧怕灾难的突然来临,因为他们已经学会了应对灾难的逃生技能。而我们呢?

其次是日本的环保。舞洲垃圾处理工厂外形五颜六色,像个大型的儿童乐园,十分干净,不是印象中的垃圾堆埋区那种又脏又臭的样子。许多专门为儿童设计的介绍环保知识的大屏幕、科普观摩走廊,亲身体验垃圾处理的流程,不得不说,这个国家真的非常懂得“一切从娃娃抓起”.变废为宝,让这个自负盈亏的大房子在投资巨大的情况下,既能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100%的无害化处理,居然还能保持略有盈利,这才是“双赢”.我们也开始有了垃圾分类的认识,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分类垃圾筒已经在大街小巷遍布开来,但是有几个是能真正按着分类正确投放的。细致的垃圾分类箱分为许多,有投入垃圾塑料瓶的,有投入新闻报纸杂志的,有厨余垃圾的,有回收电池的,细致的垃圾分类可以分到17类。不同的类别分期分时收集,给每个家庭逐步养成习惯,这个过程或许会非常漫长,但却是非常值得学习的。细致的分类,可以减少多少人工分类的时间,我们不会再在微博上看见环卫工人满是伤痕的双手,不再担心会有垃圾桶里的玻璃碎片划伤他们。环保,该是全民的环保。

结束时,看到了这样一段话,“在日本,我们总能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比如文字,比如建筑,比如唐诗和宋词。同样在日本,我们也时刻感受到日本当代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比如动漫,比如时尚,比如流行音乐。那么,我们当代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多吗?回答是否定的,这个答案并不让人愉快。我们的确该底下头来仔细的想一想。”

行走在爱恨之间读后感

(三)爱恨之前,先了解

上学期,用闲暇时间在手机读书软件上看完了这本书。对于我这种看书要看老半天的人来说,能看完就已经不错了。原因主要有三:一来是这本书确实不厚;二来是白岩松的节目我一直都还比较喜欢;三来就是日本这个国家我一直有兴趣。

《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这本书是07年“岩松看日本”电视节目的文字版本。

日本这个国度,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日本电器,日本动画,日本歌曲,日本电影电视剧,陌生的当然就很多了,比如他们的衣食住行,他们的意识形态,他们对于中国的看法感受等。而这本书,无疑是一扇窗口,给我们一次了解日本的机会。实话实说,这种专题介绍日本的节目,少之甚少,因此也感觉难能可贵。

这本书由于是中央台制作节目的一种整理,因此不能发现,书的内容还是比较官方的。注重的内容也大多停留在我们一贯关注的那些领域。因此,一些内容我们是事先多少有所了解的。而这本书,有不少地方都只是得到了印证而已。这也是这本书的些许遗憾,但这种遗憾无法避免。毕竟,这本书的言论是很官方,很正式,且很负责任的。

翻到《防灾:无处不有的国民意识》这一章的时候,以经历汶川大地震的心态来读,心情和以前很不一样。日本这个国家,由于以地震为代表的自然灾害众多,防灾意识当属世界第一。特别是看到书中所讲一小学的防灾演习和普通大众准备的防灾生活用品这两项的时候,尤其令人感触良多。联想到学校今天下午将要举行的所谓防灾演习,心里更不是滋味。像这种提前通知时间的防灾演习有任何意义可言么,仿佛可以预见到时候大家是怎样一种心态。我们需要从这次地震中反省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了。我不知道当发现日本那传说中装备既专业又齐全的地震包的背后印着“made in China”的时候,作为一个中国的国民我们应该想些什么。忧患意识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基石,而我们不管是离日本健全的预警机制还是全民防灾的国民意识,都还差得太远太远。虽然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这次大地震之后,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如果一切更深入的认识都要来自于亲身经历都要来自于这样有切肤之痛的大灾难,那我们付出或者将要付出的代价是不是惨痛了些?我不敢想象。

至于本书的其他部分,我也不知道怎样评价才好。试想在生活中要全面了解一个人尚且困难如此,何况我们想了解的是一个国家,还是这样一个与我们有着恩恩怨怨的复杂的国家。像白岩松这样一个经历过众多新闻事件的成熟的中国记者尚且把握不好这个话题,更何况是年纪与阅历都尚浅的我们。像我和身边相当大一部分人,说是在日本文化的浸染之中长大,毫不过分。虽然我们接触的方便很狭窄,大部分是所谓的文化,包括文学动漫音乐影视。但文化是思想的载体,还是很能反应一部分真实的。有时候觉得年龄的代沟的确阻塞人的思想,像白岩松在对待日本流行文化这样一个话题时,把握得就很差强人意,至少在我眼中是这样。以采访滨崎步那一节为代表,感觉不管是整个访谈还是他自己的感慨,有种很表面的感觉,也许就是因为年龄层次的问题。总而言之,日本是个太复杂的国家,也许我们还要用上更多的时间,更长更艰难的历程才能看清。

白岩松毕竟是一名中央台的著名记者主持人。因此他的言语都相当谨慎。这是可以理解的。同时,由于他年龄略微偏大,因此他对于诸如日本东京 潮流集散地的报道,以及对于滨崎步的报道这类涉足青年人的话题,都显得比较苍白,同时,又限于政治考虑,还有时间上的略显仓促,所以这次对于日本的“看”还很不全面。这是毋庸置疑的。

得失之间读后感 篇12

通过收听芮成钢的微博才知道他最近出了《虚实之间》这本书,鉴于此人外表颇为英俊,通过看他主持的电视节目,感觉他是一个非常睿智的人,所以买了这本书。本没打算写读后感的,可是书最后2章的内容着实感动了我,所以想记录下来:

书是直接寄到我工作的银行,当时是和《大衰退》一起购买的,虽然我一直想看大衰退,但在收到书的时候,还是被《虚实之间》的封面给吸引了,小芮着实是一位很帅气的小伙(虽然从书中得知他已经36岁,已经不能用小伙儿这个词语称呼了),扉页的照片也拍摄的非常漂亮,不愧是做媒体的,对美的审视很有水平。

刚拿到书就开始迫不及待的拆开看了,书的内容是阐述芮成钢的10多年的媒体工作经历,非要用简单的语言总结此书,就是“芮成钢人生感悟”,我阅读能力不好,理解能力更差,也不爱写东西。但每每看书之后,都想写点什么,记录点什么,或许在阅读书的时候,真把阅读书当成是与作者本人交流,听完作者的倾诉之后,总想写点什么,也算是听完作者“倾述”之后给点自己的回应。

芮成钢,名字来源于其父的一部作品《新来的小石柱》,作品主人翁大名石成钢,芮爸爸就给刚出世2个月的儿子取名芮成钢,虽未有幸看芮爸爸的这部作品,但看扉页的照片,发觉两人照片还颇为相似,石成刚更像是芮成钢的卡通版;而芮成钢估计也是因为父亲的作品原因,年轻时的发型与作品中的主人翁发型非常相似(当然现在发型更帅气了)。

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和芮成钢是好朋友,他们给彼此的称呼是:老陆,小芮。我也想用小芮这个名字称呼作者。我本就爱好给别人起小名,看完《虚实之间》觉得更重新认识了芮成钢,所以觉得用小芮亲切许多;小芮是合肥市的高考状元,曾经因为在G20首尔峰会上对话奥巴马而成为网络上搜索的热名词,我也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知道芮成钢这个人的,但肯定在那之前,就对小芮也比较感兴趣,所以就在网上查了那次“对话奥巴马”事件,当时看到网络上很多评论,好的坏的,事件的关键词就在于“代表”2个字,我看完之后没多大感触,也没做任何评论,我的态度也很中立,当然这个事件,小芮在《虚实之间》书中也做了解释,其实就是一个翻译的笔误,英文跟中文确实存在差异,很多词语在英文意思上是言简意赅的,翻译成中文就变了味。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细细读下书中章节“我与奥巴马对话真相”。作品内容很简洁,很自然。作者阐述自己10多年的记者工作经历,认识了很多我们平时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政界、商界领袖人物,如:奥巴马、小布什、施瓦辛格、菅直人、拉加德、克林顿等等,讲述了很多关于他们不为人知的事情,其实这个倒是很能理解,在屏幕前和在生活中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普通老百姓似乎更关心名人生活中的事情。这让我想起一个词:好奇害死猫。总之呢,芮成钢的记者生涯很精彩,他思想见解独到,语言犀利却也不失幽默,睿智之中不缺憨厚可爱,是一个讨人喜爱的主持人。通过他的书,能感觉到他精神层面上的、超脱物质的东西,但是却又让人看不透,深不可测。其实也没必要看透,就好比他在书中所说的“生命的节奏仿佛钟摆,在真假之间,虚实之间,摇摆往复。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真假之间并非泾渭分明,虚实之间往往一念之差”,但书中阐述亲情的部分,却真真切切,我深能体会这种感觉。我的童年与小芮很像,跟外婆外公的感情很好,跟父母之间更像是朋友,而且我相信在世界上,还有很多跟我们经历很雷同的人,这也正是书中所说的“世界其实并不大,人们的喜怒哀乐共性多于个性”。好了,就到此为此吧,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阅读下这本书,它虽然不像有些书籍专业性那么强,也不像散文诗书那么的多愁善感,但作者芮成钢先生写的很认真,看完一章之后,让人有继续读下去的强烈愿望,这位在达沃斯“混”了10多年的杰出青年,在工作生活中有哪些感触呢?去读读这位帅气、睿智的中国青年的思想,读完之后,会有很多感触,会意识到作为人该有的某些责任。虽然这仅仅是感触,不会对你的实际行为产生多大的影响;你也并不会因为此书,就变成另外一个你。人,总是好奇的嘛,好奇虽然可能害死猫,却也可以增加你的视野,改变你的思维,教会你很多不能用言语表达的东西。钦此。

列举了书中的各个章节:

把中国的故事讲好

领导也是人

欧元的终结

一个球砸到三个总统

没有克拉就没有幸福?

好一颗美丽的大金牙

“做不了夫妻做朋友”

当拉菲遇到蒜泥白肉

莫让金融误国

给我一点儿安全感(我看完之后睡觉做噩梦了)

媳妇熬成婆之后

特权是一种落后的象征

我该怎么活?

中国人起洋名,证明谁的软实力?

做一个怎样的交流者?

代言的代价

为什么我有五个手机?

用自己的头脑思考

当名人是一种遭遇

我与奥巴马对话真相(国际未删节版)

日本,我们最了不起的邻居

阴谋来了!

比路易·威登更奢侈的中国不是西方垃圾的收容所

记者十年

你严重伤害了我的感情!

搞关系,必须的我的英语“通关秘籍”

发音真的很重要吗?

20万美元,交换中国思想

耶鲁“愤青”

未来的主人翁

天涯知己陆克文

从太空看世界

两位犹太老人的故事

也谈“纸枷锁”

让孩子自己做主

留住最爱的人 书中令我颇有感触的言论:

钻石跟黄金不一样,钻石只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虚荣心。

不断扩招的大学向社会输送的毕业生远远超过“白领市场”就业需求,而“蓝领市场”却因工作环境差,薪酬低等原因,少人问津。

大多数中国人承受着各种“不能承受之重”。生一场大病,更是倾家荡产。

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转型时期制造了一大批“先富起来的人”,代价是牺牲环境、牺牲能源、牺牲劳动力。然而一转眼,这些资产成了美国的,新加坡的,马来西亚的,加拿大的。对于国家来说,这就意味着以大量环境成本、人力成本,甚至健康成本置换的财富,一夜之间没了-穷人补贴富人,中国补贴世界。

与其存3万亿外汇储备,国家不如多拿些钱出来改善民生,加强社会保障,否则人民的安全感从哪里来?

有人说做人应该这样:弱时须逞强,强时须示弱。

在你最为贫贱的时候,要逞强,摆出士可杀不可辱的架势,别教人看不起;在你强大起来以后,则要提醒自己示弱,以免成为众矢之的的。

木秀于林,风必催之。

大家都赢了,谁来做输家呢?

在这场财富追逐战中,低收入人群成为时代的牺牲品,穷人活不出自己的尊严。

中国自古就有“士农工商”的说法,商人排在最后一位,没有社会地位。今天的情况却大不相同。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空前的提升(当然还是排在官位的后面),不但鲜有人再提“铜臭”二字,商人的一言一行还颇受关注,举足轻重。

我们要做的,只是多问自己一句:“什么才是我最想拥有的,和最不能失去的?” 不是因为做了朋友才平等,而是因为平等才能做朋友---如果不相信这一点,不践行这一点,就永远不能成为一个好的交流者。

有时候我们认为只有当一个公司的理念与西方接轨,它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公司。商界精英们纷纷发表微博解读乔布斯传奇的一生,竞相表现自己是全中国最接近乔布斯精神世界的人。

人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

我们生活在一个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年代里,社交网络又给这浮躁和急功近利添了一把火。谣言止于智者

所谓“离群恐惧”,明知很烂也依然要去看,怕的是缺少和旁人的谈资。

名人的虚荣心是需要按摩的,说实话这力道分寸不太好拿捏。

„„这需要相当强大的心智和深厚的阅历来应付并管理。

对于作家,还是看他的文章有意思。我自己也有这个经验,有时因为认识了这个人,连他的文章也不想读了。自然伟大的作家不在此列,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是一致的。不过我够不上。因为我还是希望你读我的文章。

旁若无人,死不要脸。

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关键时刻,职业精神一定要超越所谓的面子。

华尔街喝醉了酒,让全世界跟着头疼。

今天的行为要得到后世的评说。

“我觉得中国面临的第一大挑战是如何平衡富裕的沿海地区与落后的内陆地区的发展,如何缩小贫富差距。我们都应该在这个问题上多加思考。”—克林顿

同时听到有关一个人的两种声音,有助于我们建立批判性思维,全面客观地看待一个人,打破神化的光环。任何高端人物,也都是人而不是神。既然是人,就有两面甚至多面。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本尼迪克特著的《菊与刀》,赖孝儿写的《日本人》,都是非常精辟的著作。

今天,路易·威登的皮包哪里都能买到,而在很多城市,无论你有多少钱,也无法买到纯净的空气和湛蓝的天空。

传统观念认为,一个企业如果过多考虑到环保因素,会提升成本,影响利润,但是最新的调查显示,今早开展环保项目研究的企业反而容易增加利润。

真正的rich life,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财富,生活多么奢华,而在有你对社会做出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新鲜空气才是最大的奢侈品。

如果你在一年当中,每天让自己某方面的知识能力增加一点,不怕少,只要坚持,就会形成巨大的能量,生成巨大价值。正所谓大道至简,真理看上去往往都很朴素。

人在某个关键点做出的选择,会将命运引致到完全不同的方向上。

在各个不同领域之间频繁试水频繁跳槽只会令你自己的定位更加模糊。术业有专攻,才能为自己赢得权威和公信力。

拜托,给我个理由先!

演讲的目的是表面观点,说服听众接受你的观点,大原则只有一条:采用他们习惯的语言风格和思维逻辑去讲,讲得好,一点即通。

除了拉近距离,幽默对于化解尴尬也是最好的方式。

行动是克服恐惧最好的办法

人生中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痛苦忧患的同情—罗素《三种激情》

既然学语言的根本是学一种思想,一种思维方式,就要把自己浸染在文化的环境里,要“生活和呼吸英语”

语言质量和信息深度

我不是最伟大的交流者,但我交流最伟大的内容—里根总统

在耶鲁,没有愚蠢的问题,没有完美的答案„„哪怕是一根木头,在那个班里竖上一年,也能被熏出点儿文化来。

观点的碰撞并不妨碍我们成为相互尊重的朋友。

一所名校在学术上的宽容。

你可以不赞成我的观点,但是我尊重你发言的自由。

当一场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迎面来袭,而这场危机的源头是监管不力,此后,市场经济准则和政府该如何平衡?我的回答是:“更好的监管不是更多的监管,而是准确的监管,巧监管。如果过度监管扼杀了经济自身的动力和活力,还不如不管。”

教育是把所学的知识忘记之后,剩下的东西。

封闭导致揣测,揣测带来虚构。偶然早就传说,传说刺激现实。

当人处在责任和权力的巅峰,孤独与牺牲在所难免。

战争、苦难、历史、文明、技术、艺术、宗教、还有千万年来绵延不断的爱和恨。如果你掌握我所掌握的一切信息,你会完全同意我的观点。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人们大都以为有那么一个装着计划书的小盒子,藏在白宫的什么地方,事实上什么计划也没有。

洒脱放手,轻装前行。

究竟是因为成功才随性,还是因为随性才成功。

物质带给人的边际效应是极其有限的,快感迅速减递,相当靠不住。

人生中最宝贵的是亲情、健康和自由,这些东西是真实的,一旦失去,生活会变得不一样。而你其实一样也没有失去。

Charity begins at home.(一切美德源于家庭)家庭是塑造个性和人格的最重要的环境。我要感谢父亲母亲,为我营造了宽松的、彼此尊重的成长氛围,让我健康自信。

亲情是世界上最真实的事情,带给我们无尽的温暖和无条件的信任。有这样的爱萦绕在身边,是真正的幸福,天堂也莫过如此。这些爱,渐渐成熟的我也会心怀感激去接受,去回报。

最真实的:健康,自由,亲情。

最难的是选择:选择A往往就要放弃B。

我们都是环境的产物,常在不经意间被别人的价值观影响、渗透甚至消费。

上一篇:诸子百家讲座观后感下一篇:三供一业供电改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