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转换之间

2024-08-17

角色转换之间(共12篇)

角色转换之间 篇1

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是当今时代赋予中学语文教师的重任, 也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之一, 而现代文阅读题得分的多少也早已成为语文成绩高低的一个关键。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有人认为学习语文目的唯在作文, 而读书为作文之预备……我则语之以读书亦为目的。老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 则其功至伟。”而我则认为他人作文亦是自己作文。无论是在阅读还是在做题中都要做到角色的转换, 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使其阅读能力得之于文而又超之于文。下面我具体阐释一下我对角色转换的认识:

一、阅读文章理清主旨是关键

现代文阅读文本意蕴深厚, 体现出作者的人文情怀, 无论内容还是表达上都离不开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因此要备战现代文阅读需要时刻围绕文本主旨, 这样才能高屋建瓴, 复习才会更有效。

如2014 年山东省潍坊“二模”现代文阅读朱道能的《回家》中考查了文章开头写乡邻们的话语有什么作用。若是单纯看这两句话确实表明了乡邻之间的和谐热情, 但是这和作者的主旨——对父母的关爱不能仅仅局限在物质上的孝敬, 更需要情感上的抚慰大相径庭。

二、从作文者的角度解读标题

1. 若你是作者, 你会写出一个什么样的题目?要么你想告诉读者你要写的内容例如《卖刀》《生命的暗示》《谈静》;要么你想告诉读者你的观点、态度或叫主题例如《上善若水》《白杨礼赞》。

2. 若你是作者你怎么引起读者的注意呢?要么运用手法, 吸引人的眼球例如《菱角的喜剧》《时间的陈述》, 要么设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例如《喂, 出来》《地下森林断想》。

三、从作文者的角度看材料的组织安排

要弄清材料为何这样组织安排, 首先要分清各个材料 ( 在小说中体现为人物形象、故事情节) 之间的关系。

1. 各个材料是并列关系只是共同突出一个主题, 例如汪曾祺的散文《昆明的雨》中作者为了表达“我想念昆明的雨”就如数家珍的写了这些能代表昆明雨季特点的仙人掌、菌子、杨梅和缅桂花。

2. 材料之间有主角有配角, 配角起了衬托主角的作用。

例如林清玄的散文《香鱼的故乡》中作者为了表达人类要保护环境这个主题就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了濒临绝迹的鳟鱼、集体自杀的海豚、无故死去的饲养鸟类和热带鱼, 这更好的衬托了香鱼的故乡却无香鱼, 从而很自然地领会了作者的“让香鱼回到它的故乡, 香鱼是我们的, 故乡也是我们的, 我们千万不要让故乡成为香鱼拒绝的地方。”

再如全国新课标卷Ⅱ中阿城的《峡谷》, 文章着力写骑手, 文中反复出现“鹰”, 是为突出“骑手”这一形象服务。第一次写鹰, 强化了山谷的荒凉僻静, 为骑手的出现提供了独特的背景;第二次写鹰, 暗示骑手已经到来;第三次则是以空中自由飞翔的鹰与独来独往的骑手相互比照, 丰富了骑手的形象内涵。文中写鹰, 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为人物营造特定的环境氛围, 二是直接突出人物形象。

当然以上都属于正衬而《未婚妻》中那个“占了两人的座位, 枕着三个枕头, 正在叱骂拥塞在车厢中的农民”的“老媪”以她的自私、冷漠更加凸显农民夫妇的善良、热情; (或老媪与其他旅客形成对比, 相互映衬, 表现出老媪的冷漠和其他旅客的热情) 。

3. 其中的一个材料 (在小说则为故事情节、人物形象) 起了一个线索的作用

例如李清明的散文《牛铃叮当》文章题目叫“牛铃叮当”, 且文章多次写到“牛铃”, 说明“牛铃”是文章的一条线索, 贯穿全文, 牛铃叮当承载着作者对农耕生活的情感与记忆。再如小说《孔乙己》中的“我”是孔乙己命运的旁观者, 串起了孔乙己的整个故事。

4. 有的材料 (在小说中为故事情节、人物形象) 只是为了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例如在小说《未婚妻》中那个“看报纸的旅客”, 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 他的“玩笑”引起农民夫妇对“我”的身份的误会, 从而推动情节发展;从人物关系的角度看, 他是一个穿针引线式的人物, 把“我”与农民夫妇、未婚妻联系起来。

总之, 现代文阅读理解是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 培养学生完成从做题者到作文者的角色转换从而避免“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进行整体、有效的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做题能力, 也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何乐而不为?

参考文献

[1]林富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定位和教学取向[J].教育评论, 2004 (5) .

[2]张春莲.语文教师也应该是“写作者”[J].语文教学通讯;2014 (4) .

角色转换之间 篇2

对于这些类似新潮的“文化”,我们要坚决说不!文化反哺,哺的千万不能是三鹿!

孩提时代,老先生手把手地教育我们“人之初,性本善”。而如今,我们要用什么反赠?随着年轻人对个性张扬的极度追求,许多所谓的文化在潮流中混杂进来。古之施教者的传授内容,是经过数千年积淀下来的精华,在这等博大精深之前,我们应有的是责任,而不只是展现自我的矫情。

慕容天天,一个以行为艺术家自居的女孩,曾一度赤裸着身体在铁笼内宣告人体之美。而她竟然说服了自己的母亲,与之共同拍摄那些所谓艺术的照片。在角色转换之后,她所传授的是什么文化?不是扯下了一块遮羞布,就能成为一种文化。

正因为角色转换,我们才需要正视自己的行为。校对自己写下的教科书,是否别字连篇。

当老者敦敦念叨“见义勇为”时,我们应以“见义智为”对之;当长辈们用“淡泊一生,平安是福”来寄托心声时,我们可以用“不见风雨,何以出彩虹”与之相对;当老人用“书中自有颜如玉”来告诫我们时,我们要携起他们的手,看社会的波涛壮美。当他们提醒我们要保护好自己时,我们可以告诉他们:“青春就是疯狂地奔跑,然后华丽地跌倒,站起来,再跑!”这才是所谓的文化反哺,这才是我们应有的“师德”!

是爷爷告诉我,一串红的汁液有糖的滋味,现在,轮到我来告诉他,水仙花的瓣叶可消除一个白昼的疲惫。

角色转换之间,我们走上讲台,就不能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年轻是一段很美的光景,不要只顾展现自己的美丽,该去为别人留下点风景。

角色转换之间,我感动着木兰的替父从军,也呐喊着金晶的坚强之旅;我震撼于汉字的历史回音,也叹服于英语的婉转音韵。

雏鸟反哺,总将最鲜美的留给母亲;文化反哺,当然要用最优秀的去彰显我们的实力。

角色转换之间 篇3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 学科教师 管理者 角色转换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B-0004-02

无论是学习的哪一个阶段、无论是在哪一个学校,班主任始终伴随着学生的成长,班主任既是学科教师,同时又是班级的管理者,一方面要备课、授课,另一方面还要管理班级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因此班主任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压力也是很大的,他们只有付出比其他任课老师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高中班主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面临着两种角色,实现角色的转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老师在长期的实践中慢慢总结和发展。

一、高中班主任的职责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管理着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不仅对学生的物质生活要精心地关心和照顾,还要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健康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解和管理,一个班级日常所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务都离不开班主任的管理。我国目前的情况,高中班主任的工作是比较琐碎的,班主任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不仅要做好一个管理者的工作,还要做好学生活动的组织者的工作,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工作,诸多的事情放在一起给高中班主任带来了很高的要求与挑战,只有把握好细节、对每一个学生都做到很好的了解,才能切实地做好班主任的工作,只有班主任尽到了自己的职责,班级才能正常地运转,学生才能有一个好的环境学习。而高中阶段不同于其他阶段,特别是高三的学生面临着高考,身体上以及心理上的压力都很大,容易出现问题,班主任的责任更是重大。

二、高中班主任角色的重新定位

在新时期,高中班主任这个角色与传统的角色有些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新的定位。一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要求老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个性,因此高中班主任要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理念,要想做好班主任的工作就必须与学生打成一片,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个性、思想、喜好,只有这样才能掌握班级的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开展工作,班主任不仅仅是管理者是教师,还要与学生做朋友。二是新时代的高中班主任要学会与学生相处、根据学生的特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控能力,要善于与学生一起学习成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辅助予有效的指导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以及个性的完善。三是面对新时代的学生特立独行的新特点,高中班主任也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自己的新角色,从而保障管理的效果。

三、教师与管理者角色转换的策略

(一)划分工作时间

为了促进高中班主任角色之间的转换,就要对工作时间进行合理地划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中班主任两方面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对于高中班主任来说,教学任务以及管理任务都是比较繁重的,因此在短暂的时间内完成两种角色的转换是很必要的。

以语文教师作为班主任、以及《离骚》课程为例。首先,老师可以将上课时间用红笔标出来,这是一定的不可以改变的“死时间”,不可以随便地挪动。其次,在此基础上将课前的时间划分出来,并固定出一段时间来备课《离骚》。再次,合理地规划出学生的自习时间,高中生的自习时间也就是高中班主任工作的时间,需要对学生进行监督,作为一名班主任需要定时地去关注和了解学生的自习情况,了解学生的需求。最后,对班级以及学生管理时间进行划分,尽管老师的精力以及时间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对学生和班级进行实时的监督和管理,但是老师还是要抽出一些时间根据学生的表现找其单独的谈话和交流,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心理思想等,还可以通过向其他任课老师的咨询来掌握学生的整体情况。

(二)明确工作内容和职责

首先是教师的职责。高中班主任无论作为哪一科的任课教师,都要在课堂上专心地授课,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老师,忘记自己的高中班主任身份,放下班主任应有的姿态,用平常心来教学。其次是班主任的职责。作为一个任课老师还要尽可能地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做朋友,保持一种比较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比如,语文老师虽然作为班主任,但是在语文课堂上,班主任就是语文老师的身份,只需要讲授《离骚》这节课文知识,将屈原的思想以及爱国情怀、文章中的相关的字、词知识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掌握《离骚》的具体内容,这是语文老师的责任和义务,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只是老师,这是在课堂当下应该扮演的角色。然而在上完语文课之后,恢复班主任角色的时候就要有班主任的样子,要给学生做好榜样,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威严,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有助于督促学生安分守己,因此两种角色有着不一样的任务就有着不一样的性质,同样给学生的感觉也不一样,老师需要亲和、与学生互动,而班主任在亲和的同时还要有威严,只有掌握不同角色的具体特点才能将不同的角色扮演好,如果把班主任的角色带入到教学中,那么就会给课堂上学习的学生营造一种紧张的感觉,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老师只有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自身深厚的专业知识才能让学生信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老师要把握好角色之间的关系,才能在课堂上成为一个好老师,在课下做一个有威严的班主任,内外兼修才能做好班主任和老师的双重工作。

(三)分割课堂,交叉教育

1.分割课堂。作为高中班主任的老师,他的工作是被分为两部分的,即课堂上的一部分和课外的一部分。首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语文的教育工作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具有固定性,在课堂上出现的时候,学生很明确地知道这是自己的老师,作为一名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授业解惑,因此在课堂上只尽到一个老师应有的责任就行了,千万不要把班级管理的事情带入到课堂中来,不仅会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还不利于课堂气氛的营造,从而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其次,作为一名班主任,就要担负起关心学生的重要责任,此时就变成了思想老师或者是心理老师,在课外教育中,老师与学生之间要多交流多沟通,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想法,在学校里老师可以通过开班会或者是谈心会等形式来了解学生,或者是单独谈话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开导,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以及新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还可以通过新媒介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及时掌握学生的生活以及心理动态,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交叉教育。作为班主任的语文老师,在给学生讲授《离骚》的时候通过对屈原爱国精神充分表达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正面精神力量,从而正确地引导学生的三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离骚》的讲解语文老师在无形中利用了相关的内容来对学生进行了教育,对学生的三观进行调整,不仅很好地履行了一个语文老师的责任,还在无形之中进行了班主任的教育工作,避免了班主任权威的一面,而是以一个语文老师的身份给予学生关爱;在课堂外作为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可以运用自身的语文知识再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交流、沟通,虽然角色不同但是在融会贯通中解决了学生的问题,成功地塑造了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的双重角色。

作为高中班主任本身就不是一件易事,做好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角色的转换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老师对这两个角色的深刻理解,只有全面地了解了这两个角色的特点和实质才能真正诠释这两个角色,轻松地转换教师和班主任的角色,从而做好育人的工作以及管理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钟燕华.高中班主任如何实现管理者与学科教师的角色转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4)

[2]昊雯.高中班主任如何转换管理者与学科教师的角色[J].考试周刊,2014(93)

[3]李永胜.高中班主任如何实现管理者与学科教师的角色转换[J].好家长,2015(20)

转换角色 篇4

随着技术的融合进程, 以及工业自动化的系统完善, 对我们的控制工程师而言, 适时地通过再学习, 转换自己从前的单一角色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在不久前控制工程中文版进行的一项调查中, 显示57%的读者认为自动化供应商/分销商提供的服务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技术支持, 而且87%的读者认为IT技术对控制工程师的工作有重要影响。由此可见, 无论从底层数据到上层信息, 从硬件到软件, 从控制到优化仿真, 系统级的全面学习与了解各项技术正在成为提高我们工程师素质的重要目标之一。对此, 我认为本期内容中的“偷来的金点子”、“简单培训:在线学习就足够了”可能会有一些颇有裨益的启发。

转换角色还要发生在自动化专业媒体的编辑身上。刚刚成为这本杂志的主编, 很多新的东西值得品味和感受。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点, 便是我正感受着传统杂志编辑角色的转换——从纯粹的平面编辑转向平面网络一体化, 我们也从本期杂志开始增加了一些网刊结合的内容, 让读者更加方便地发现更多的价值文章。

事实上, 编辑角色的转换, 其核心则应该是扮演技术潮流的发现者, 行业趋势的引导者, 读者厂商的沟通者, 广大用户的咨询者。新年伊始, 我谨代表本刊预祝读者们春节快乐、阖家团圆!

角色转换之间750字作文 篇5

如果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就某个问题的观点产生分歧,且不论真理站在哪一方,老人总会用不屑的语气说:你懂什么!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我走过的桥比你做过的路还多!

然而在科技、文化、思想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吃过的盐”“走过的桥”这类“经验论”真的还能占上风吗?谁能保证年轻的.一代创造的新文化不比传统文化丰富?文化反哺不是凶恶的暗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年长的一代也不必惊慌抗拒,正如韩愈所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因此,在不同的“道”之间,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往往会发生角色转换。

很大一部分时间里,年长的一辈是施教者,他们作为文化传统的传承者,向后辈讲述经久不衰的故事,描述所见所闻以及体会感悟。那么独特的习俗或是家族的精神,构建起了年青一代的文化根基,使之吸取传统文化土壤中丰厚的营养。年轻人才得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

当年青一代吸取了足够的养分破土而出时,往往又会发现世界与长辈的描述不尽相同。年轻人凭借旺盛的生命力勇敢迎接大千世界缤纷多彩文化的冲击。传统的和现代的、民族的和世界的、阳光的和灰色的各种文化,年轻人总能以极快的速度接受、分析、消化。由于这些额外的营养,年青一代或许能成长更快,有一天,他们超过了年长的一代。

观察社会进程我们会发现,因为生活条件的逐渐改善,年轻一辈的平均身高一般会超过前辈。同样的,因为思想观念的开放,年轻一辈的学习能力也强于前辈。于是,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

年轻人能从受教者转换成施教者还有一个原因:他们在创造文化,新文化中蕴含的鲜明的时代活力,这正是年长一辈所缺乏的。

文化反哺和鸟类反哺一样是自然社会的正常现象,角色转换之间也可能会发生一些小冲突。面对冲突,我想年轻人即使成为施教者也要给予长辈充分的尊重,一如雏鸟长大后也要听取老鸟的经;同时即使长辈不再是施教者,也不必认为地位受到动摇,学无止境,见贤思齐,才能终身丰赡文化内涵。

教师角色应该转换 篇6

关键词:教师角色转换研究者引路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师在教学中越来越感到困惑。有的老师说:“原来的学生求知欲很强,你走到教室,被围住问问题想走都走不了。现在,你在教室里转来转去,做困兽状,想让人问问题的念头都几乎是奢望。”有的老师说:“以前,考试之前学生忙着问考试范围,现在的学生考前考后一样悠闲。”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呢?《吕氏春秋孝行览》说得好,“饥马盈厩,嗼然,未见刍也;饥狗盈窖,嗼然,未见骨也;见骨与刍,动不可禁。”大意是饥饿的马挤满了马棚,都寂然无声,因为它们没有看到草料;饥俄的狗挤满了地窖,都静默无声,因为他们没有看到骨头;如果它们见到了草料和骨头,骚动是不可能阻止的。我想,学生之所以没有出现教师预期的讨论问题如火如荼、特别关注考试前教师讲题的重点的场面,也是他们没有从老师那里获得新的信息的缘故。这倒不是说教师地位不再像以往那样重要了,而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多了,他们不再事事处处依赖于老师。学生可以通过广泛的阅读、各种传媒、电化教学手段的普及,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应用于教学获得信息、知识,老师不再是教育信息的唯一传递者了。教师作为教育信息的主要传递者的地位正受到挑战。因此,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应加以转换。

1 教师应当是学生心理的研究者

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十分重要。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既要注意备好教材,又要注意备好学生。时刻留意学生的反应,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想要得到什么,缺少什么。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和他们交朋友、做知己。

学生的信息来源不只是局限于校内,更不局限于课堂。他们可以利用手中的手机、mp3上网,听歌,聊天。利用任何可能的时间和机会去接触传播媒介。这一时期的学生比以前任何时期都能更大量、快捷、方便地获取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谓泥沙俱下、难分好坏,给学生精神上思想上造成难以估量的负面的影响,导致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学习态度和成绩的变化。有段时间一个班的班主任请假了,该班的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放松了许多。5个男生每天晚自习后翻墙逃出上网,第二天早上又与走读生一起进学校上课。白天自然是整天趴在桌子上,以睡觉为己任,养精蓄锐后,晚上再出去上网,周而复始。一开始,任课教师还以为他们生病了,后来语文教师了解到事情原委。通过一番交流后,该老师知道了他们的心思。原来,班主任在家时,管束比较严格,平时爱看武侠小说、口袋书的人不能放心大胆地看;爱上网打游戏聊天的人没有机会。家长把教育孩子的权力完全交给班主任,学生又没有自我约束的能力,此时真正是老虎不在家,猴子称霸王,于是就出现了集体违规的事情。他们对自己的要求较低,把学习的任务放在最后,把家长的希望视若儿戏。该老师将自己看到的一幕讲给学生听:一个家长将自家的芝麻卖给轧油的作坊,老板发现芝麻特别重,不大合乎常理,于是仔细检查已经倒出来的芝麻,结果大吃一惊:发现芝麻里面参杂了一些细砂子。结果被人大骂一顿。几天后这个家长出现在校园里,给自己的孩子送钱。孩子的衣着光鲜,母亲秋衣领子已经失去弹性,无精打采地耷拉在一边肩膀上。看着她的人,想着她做的事,再将她对面的学生联系在一起,让人嘘唏不已,感慨万千哪!家长的无奈、挣钱如此不易、对儿子如此心存厚望全部摊开呈现在学生眼前时,这些顽皮的孩子终于低下了头。古人说得好: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错误总是难免的,只是我们要让他们知道有些事实真相的确是残酷的。唯其如此,才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才能打动他们,使之觉醒。还有一位学生因为基础差,学习没有动力,上课无所事事,下课就听收音机,然后写交友信,被班主任知道这一情况后,找到他,跟他一起分析了当前女孩子的心理、找男朋友的几个标准,然后要他把自身条件同女孩子的择友标准对照,使他意识到要想获取女生的芳心,自己还有一定的差距。老师趁热打铁加以引导:俗话说,没有知识要有常识。现在有了这个常识,再有一定的知识,岂不使自己拥有资本了吗?学习有起色,做事有目标成为自己努力奋斗的方向,这就是资本。后来的一段时间里,该生的表现很不错。

学生都是有感知能力的个体,他们也会深深懂得“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道理。如果教师采取粗暴的态度,打击、讽刺甚至挖苦学生,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会僵化,甚至会产生无法预想的后果。只要教师能够找到问题的症结,抓住关键,换位思考,就会产生“纲举目张”的效果。走进学生、了解学生、作学生心理的研究者,应当是目前教师在教学中要扮演的角色。

2 学习的引路人

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来源广,有时并不一定是好事。他们对这些信息有的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妄加揣测。这样的夹生饭,对他们只能是有害无益。作为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并提供帮助。高中教材中有《孔雀东南飞》一文,许多学生通过资料知道“孔雀东南飞”是采用托物起兴的表现手法,为整篇文章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但知道孔雀为什么“东南飞”的人就少了。他们能回答的仅仅是“西北有高楼”而已。事实上,“孔雀东南飞”的原因,只要认真研读教材,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刘兰芝被焦家休弃了,但她与焦仲卿的分别却是缠绵凄漓的,二人无法实现“携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愿望,活生生被拆散的悲愤溢于言表,刘兰芝面对丈夫依依不舍与“五里一徘徊”相应和。离开焦家之后,她只能回到兄长的家。这与孔雀失偶,久久不愿离去,毕竟还是要走是一样的。文章结束部分这样写道,焦仲卿听说刘兰芝投水自杀后,也“自挂东南枝”,以夫妻双双殉情来表达对封建礼教及家长制度的反抗。不难理解,这里的“东南”应是刘兰芝娘家所在的地方。至此,“孔雀东南飞”的理由可以知道了,这是暗示刘兰芝将被迫从焦家离开啊!说到这里,学生们恍然大悟:自觉学习为主,还是得依靠教师的“辅”才行,“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才是最重要的。我行我素是行不通的。离开教师这个领路人是要迷途的。当然,做教师的首先要肯定学生的自觉学习的意识,肯定其能力,在关键时刻加以指导,学生学习就会变得轻松起来。以往那种填鸭式教学模式,满堂灌的现象应该退出历史的舞台,给我们的孩子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知识的天空纵横驰骋,自由飞翔。

学生喜欢听歌,听的歌曲五花八门,但主题都是一样的,那就是l love you or you love me。好像生活除了这些浅薄的东西挂在嘴上,再无别的可言,让人觉得贫乏、单调甚至好笑。因为以他们的阅历、经验、体会来表达这世界永恒的主题,真是可想而知的了。如何因势利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成为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一次,一个学生无意间听到教师课间播放古琴曲,跑过来问是什么歌,我把歌名告诉他,是《夜宴》中的插曲,由周迅演唱的。他很感兴趣。上课时我把歌词抄写在黑板上,给学生讲解大致的意思,学生听后很是震惊: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歌词分明写的是暗恋,是爱情,更是一种寂寞的内心世界,多有意境,多有涵养,多么内敛而有诗意的东西啊!我给学生介绍,其实,古诗词中这样的东西比较多,大家可以留意收集并欣赏。结果,两天之后的另一次课堂上,学生们居然找来数十篇这类诗。

看完这些,我很感动,毕竟,他们在学习,在欣赏,在品味,在提高。在接下来的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过程中,学生对这类名句背诵速度提高了很多,对其他要求背诵的篇目也是如此。当然,像“求求你给我一点爱,爱,爱”、“擦干眼泪陪你睡”、“老鼠爱大米”之类的歌曲鲜有人唱起。

教师不是万能的,但在引导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的确可以起到“拨云见日”的作用。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学生成长道路上给他们带来欢愉,让他们减少走弯路带来的懊恼,也是大功一件。

教师的角色经过转变后,不是没有任务,而是有更大更多的任务需要完成。需要我们的教师继续投入到其他领域,去研究学生、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更好地挖掘学生这一教学活动主体的潜能,将以教材中的精华全部被学生接受作为自己的目标,相信教学成绩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李华.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教师角色转换思考[D].苏州大学, 2009.

[2]吴丹绮.生命视野中的教师角色转换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3]刘虹.创新学习与教师角色转换[D].东北师范大学,2005.

转换角色, 定位“首席” 篇7

一、要转变教学观念, 重新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习目的, 重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 找准教学的定位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应该强调在基础知识上的人的主观意识的发挥, 一方面注重语言的积累, 另一方面更强调语言感知和语言应用的能力。其中, 语言感知的能力包括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学生应从对语文的综合理解感悟中来感知语文学习的技巧, 并灵活自然地将学习技巧应用于对语文的感悟, 二者应是相互作用、浑然天成的一体, 而不应是机械地用技巧去将语文解剖为单个的字、词、句、段。教学要放眼全篇, 放眼全册, 放眼整个中学乃至人的整个的语文学习生命, 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兴趣, 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培养学生从语文中感知世界的能力。

教师更要充分地认识到:语文学习中, 教师和学生的基本关系是一样的, 都是一个学习者。学习中, 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有的是一种共同讨论、达成共识的关系, 甚至允许不同见解的存在。在这样的观念支配下, 教学中才能放开手脚, 肯定学生的学习和思维, 启发学生多用度地看问题, 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教师要形成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 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教学中“教为主导”的理念, 不仅束缚了教师, 还让相当一部分学生习惯了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一时还难以转入主动与创造性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坚决转换教学理念, 构筑宽松、和谐、民主的高效课堂。创设这样一种环境气氛, 每个学生随时都可以提出问题, 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不管自己的意见正确与否, 都会受到正确的对待, 因为任何探索都是有意义的。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地发展。而人格的平等、心灵的沟通、教师自我心迹的表露, 不仅能营造出轻松自然、亲切和谐的课堂气氛, 而且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

三、教师对于学生的人文精神的渗透要做艺术的感染

人文精神传输重在熏陶、感染。教师要在这几方面加强修养。首先是情感上要丰富而真诚,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 首先体现在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作者及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上, 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 以使学生受到熏陶, 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其次, 在言行上要有风度。言的风度即指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 这主要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要有艺术性。教师课堂上的教学用语, 不仅要讲究其规范、科学、形象、生动, 更要体现出尊重、体谅、温暖和坦诚。在发问的时候, 可以说:“你能为大家描绘一下这段景色描写所体现出来的美吗?”在引导的时候, 可以说:“请试着从别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在评述的时候, 可以说:“这很有个性的答案, 显示出了你的与众不同”。行有风度主要一点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 做学生的表率。最后, 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 才能引导其感受, 创造这些美。

四、作为“首席”, 教师的认识不一定处处要表现得高于学生, 但一定要有高于学生的学习意识

教师必须做一个超前的学习者。学习中教师的“解惑”的作用不能完全丢弃, 因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必然会遇到主观、客观的困难。教师作为“首席”, 就有引导学生学习的必要。教师必先要有一定的“源头活水”才能打开学生的思路, 启发学生的学习。教师有必要不断地学习, 加强自身业务, 强化个人的语文素养, 因为, “语文教师的修养, 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 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自身修养不够, 教学方法再讲求, 效果也有限;反之, 教起来会左右逢源, 事半功倍。” (刘国正语) 先让自己的“一桶水”成为“活水”, 学生的学习才能成为流动的过程, 成为无限发展的过程。

新课改打开了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的全新的思路, 抓住这个新的时机, 还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的本来面貌, 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也应成为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型人才的主力平台, 语文教师就是这个平台上的先行者。做好“平等中的首席”, 应成为每位语文教师在新课改形式下的追求。

摘要:在新课改下, 教师的角色由“教”的位置上退下来, 和学生成为“平等中的首席”。作为“首席”, 教师应对自己有一些新的要求。

论图像色彩模式及其之间的转换 篇8

当我们打开一幅图像的时候,这幅图像可能是RGB色彩模式的,也可能是CMYK色彩模式的。如果是CMYK图像,转换为RGB图像的理由就很不充分。因为,在点阵图像编辑软件中,每进行一次图像色彩空间的转换(转换过程中不同色彩模式的色域范围由大变小),都将损失一部分原图像的细节信息。如果你将一幅图像一会儿转成RGB,一会儿转成CMYK,则图像的细节损失将是很大的。所以,专业的设计人员不会将图像的色彩空间轻易来回转换。现在我们讨论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图像输入过程允许你选择RGB色彩模式或CMYK色彩模式,你将做何选择?而当你先选择了RGB格式,进行图像的各项调整时,何时将图像转换为CMYK格式最恰当?

RGB是所有基于光学原理的设备所采用的色彩方式。例如显示器,是以RGB方式工作的。而RGB的色域范围要大于CMYK,所以,RGB能够表现的许多颜色,特别是鲜艳而明亮的色彩,印刷设备就印不出来。这就是当把色彩模式从RGB转化到CMYK时画面会变暗的原因。在Photoshop中编辑RGB图像时,你可以选择视图菜单中的校样颜色命令,也就是说,用RGB方式编辑,而以CMYK方式显示。这算是一种好方法,因为用RGB方式编辑图像的效率远比用CMYK方式要高,Photoshop在CMYK方式下工作时,一方面因色彩通道比RGB多出一个,另外,它还要用RGB的显示方式来模拟出CMYK的显示器效果,并且,CMYK的运算方式与基于光学的RGB原理完全不同,因此,用CMYK方式编辑图像的效率自然要底多了。

另一个用RGB方式编辑图像的理由是,很多滤镜都不支持CMYK模式,你可以在Photoshop中将图像转成CMYK模式,然后看看滤镜菜单。还有,图像的编辑往往经过许多细微的过程,比如可能要将几幅图像中的内容组合到一起,并且由于各组成部分的原色调不可能相同,需要对它们进行调整,也可能要使各部分以某种方式合成,并进行滤镜处理,等等。不论过程是什么,你肯定会希望尽可能产生并保留各种细微的效果,尽可能使画面具有丰富的细节,大家肯定不会喜欢平板而无生气的画面。刚才说过,RGB的色域范围比CMYK要大得多。所以,当以RGB方式编辑图像时,在整个编辑过程中,你将得到更宽的色彩空间和更细微多变的颜色细节,而这些效果,如果用得好,大部分能保留下来。虽然最终仍不得不转成CMYK并且毫无疑问肯定会有色彩损失,但何必在一开始就让它“损失”呢?

其实不论是将RGB图像转换成CMYK,还是用校样颜色模拟CMYK显示效果,在程序背后起决定作用的,是分色参数。对分色参数的调整,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图像的转换。至少,Photoshop这样的软件具备对分色参数的控制能力。

目前,很少印前部门意识到RGB图像数据的重要性。有些部门已认识到扫描和数字照相在整个校色和修版过程中应按RGB模式保存文件,而在所有的调节完成之后,向CMYK转换。正因为有了这些经过校色和修正的RGB数据,专业印前部门才能够长期存储有效文档。这就使得从档案库中检索的图像可用在不同输出设备(或其他复制系统)上。这种对于RGB图像数据的强调在很多出版工作流程中产生了良好影响,无论分色方法是采用系统级色彩管理法还是采用Photoshop中的图像转换法。

各种印刷机、数字打样设备或计算机监控器复制同一图像的效果应严格相同。在为各设备进行单独分色时这是可能的。因为各复制系统能在青、品、黄和黑色之间生成稍微不同的混合以产生相似的外观,所以单独分色便使图像在不同的设备上看起来相同。

观察(并测量)这些设备所复制的颜色差别的主要方法,是测量产生中性灰所需要的青、品红和黄的量,我们称之为复制系统的灰平衡。如果图像转换为CMYK,那么重新使用不同的输出设备,图像就要求调节CMYK图像之高光、中间调和暗调网点,并改变总的灰平衡和色彩饱和度。图像中黑色的量很难不损害图像质量而加以改变,但若不修正黑色数据而印刷图像,则会产生不良的结果。

例如,原来为高质量联机干燥的单张纸印刷机分色的CMYK图像,如果在冷固型卷筒纸印刷机上印刷就会造成蹭脏。折衷方案是修正CMYK图像。RGB图像可利用较大的RGB色调范围来再现更为明亮、更为饱和的颜色。然而,在图像被分色为CMYK后,图像中的所有像素均处于CMYK色调范围之内。

整个印刷工业编档保存RGB图像的发展趋势,常会碰到某些有经验的扫描仪操作人员和分色专门人员的阻力。这些老专业人员,在使用一排排旋钮装饰的老式扫描仪时就学习了分色的技术。但他们直到客户开始在廉价的台式CCD扫描仪上进行扫描时,才听说RGB图像文件用于印前。RGB图像编辑表明了桌面扫描仪开始成为一种威胁,而一些印前技术人员却鄙视地把RGB校色和低质量的图像捕捉联系在一起。

除了RGB模式,Photoshop的Lab色彩模式也具备良好特性。

RGB是基于光学原理的,而CMYK是颜料反射光线的色彩模式。Lab的好处在于它弥补了前面两种色彩模式的不足。RGB在蓝色与绿色之间的过渡色太多,绿色与红色之间的过渡色又太少,CMYK在编辑的过程中损失的色彩则更多。Lab在这些方面都有所补偿。Lab也由三个通道组成,L表示亮度,它控制亮度和对比度的变化,a通道包括的颜色从深绿(底亮度值)到灰色(中亮度值)到亮红色(高亮度值),b通道包括的颜色从亮蓝色(底亮度值)到灰色到焦黄色(高亮度值)。与RGB模式相似,色彩的混合将产生更亮的色彩。只有亮度通道L的值才影响色彩的明暗变化。你可以将Lab看作是两个通道的RGB模式加一个亮度通道的模式。

Lab模式是与设备无关的,可以用这一模式编辑任何一幅图像。并且与RGB模式同样快,比CMYK则快好几倍。Lab可以保证在进行色彩模式转换时CMYK范围内的色彩没有损失。很多图像编辑人员在转换色彩模式时为了在打印时保留更多的颜色信息和图像的细节,会先把RGB图像转换成LAB图像,保持信息不受损失,然后再次由LAB图像转换为CMYK图像。事实上,每当你将RGB图像转换成CMYK图像时,Photoshop会自动加上一个中间步骤,即先转成Lab模式,刚才的操作无疑是画蛇添足。

当然,为了利用色调、饱和度和亮度(HSB)的校色方法,不必将图像转换为Lab模式。专业图像编辑程序(如Photoshop)使RGB模式图像可通过调整HSB值,包括根据整体或特定基本色或间色中的HSB值进行校色。

如果你经常使用Photo CD图像,可以直接以Lab模式打开,Kodak的专有YCC模式与Lab基本一致,所以在转换过程中色彩的损失会最少。

因为上面的原因,我在编辑图像的时候,如果条件允许,我尽可能先用LAB色彩模式或RGB色彩模式,不得已时才转成CMYK模式。而一旦成为CMYK图像,就不要轻易再转回来了,如果实在需要的话,可以把图像先转换为LAB模式再次进行编辑。

参考文献

[1]刘斌强,陈希,狄凯歌.Photoshop的色彩模式与转换(PhotoshopDeSeCaiMoShiYuZhuanHuan)[J].今日印刷(JinRiYinShua); 2006年09期.

[2]李逦.学会使用Photoshop中的色彩模式(XueHuiShiYong PhotoshopZhongDeSeCaiMoShi)[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LiaoNing XingZhengXueYuanXueBao).2007年09期.

角色转换之间 篇9

1 角色转换与角色融合的内涵

角色本是戏剧中的名词, 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美国著名社会学家G.H.米德首先将角色概念引入社会学, 进而发展成为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之一——社会角色理论。社会角色是指“与人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2]。最初的角色概念一般指的是个人, 后来角色概念也广泛应用于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社会学的角色理论为研究社会及个体行为提供了一种概念和研究视角。

社会学认为, 任何一个社会角色的扮演通常要经历三个阶段: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在角色扮演时有一个基本原则:角色扮演必须专一。由于一个人或组织在不同的社会空间占据着不同的社会地位, 这就造成了社会角色的多重性和复杂性, 角色专一化就是一个人扮演的多重角色必须隔离, 一个角色在某个特定的时空中只能专注于一个角色, 否则就会引起角色扮演的失败。

但是在营销实践中, 企业营销者往往是多种角色集于一身, 并出现了大量“混淆”角色关系的现象。例如, 企业与顾客之间看似有着明确的角色分工:企业提供价值, 顾客消费价值, 但随着经济发展和营销创新, 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这种分工不再清晰, 顾客已经部分地参与到企业的研发、融资、生产和服务等各环节中。微软在windowS2000改进版的测试中, 邀请65万多名顾客参加, 共同探讨改进产品性能的方法。由于微软与顾客建立了共同的价值主张, 因此得到了顾客的热心和主动支持。德国汽车加油站多采用顾客自助加油方式, 从而使企业降低了成本, 而顾客也得到一定的优惠及潜在利益。大型超市向产品供应商收取“入场费”, 在一定程度上把供应商角色部分地转换为“顾客”的角色, 提供服务才收取一定费用。零售商之间本是竞争关系, 而日本的一些零售商通过合作采购和运输来降低采购成本, 由竞争角色部分地转换为合作者角色。

“角色转换”在社会学中, 是指一个人或组织由一种社会角色向另一种社会角色的变动或更替。这在社会学中被视为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的现象, 社会学也对角色转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但是在现实中, 角色转换并非一定是完全的角色转换和更替。导致了另一种现象:一个人或组织在同一件事件中同时具备不同角色的特征。本文将这种现象称为角色融合。所谓角色融合是指在角色关系中, 被转换角色的一方如果在同一事件或角色关系中同时承担了多个角色的现象。角色融合与一般的角色多重性不同, 角色多重性是一个人或组织在面对不同的事件或角色关系时具有多重的角色和身份, 例如一个人在工作单位是同事、下属, 在家庭面对妻子则是丈夫, 面对子女则是父亲。在这种情况下, 一个人或组织只要能认清社会行为对象赋予自身的角色期望, 及时转换自身的角色行为就不会出现角色冲突和角色错位。而角色融合则不同, 它是在同一事件或角色关系中一个人或组织同时具有多重角色和身份。例如特许加盟关系中, 受许方同时具有顾客、中间商、合作人和“子公司”等多种角色的特征, 而特许方同时具有卖方、合作人和“总公司”等多种角色的特征。

2 角色转换和角色融合是未来营销的常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 一个人或组织与社会中其他人或组织的各种联系也更加广泛, 而这种相互联系的关系也不断发生变化。在这种背景条件下, 角色转换和角色融合将是营销活动中的常态。具体原因如下:

2.1 外部消费者角色期望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完善和买方市场的形成, 特别是消费者讨价还价能力的增强, 消费者在大部分市场中已逐渐处于优势位置, 企业和营销人员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一切为了消费者满意”等观念, 不断适应消费者对企业和营销者的角色期望, 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这种市场条件下, 营销人员不仅是“卖方”和通过销售来盈利的角色, 同时也是“引导者”、“代言人”、“服务员”、“顾问”、“朋友”、“倾听者”、“谈判者”和“中间人与信息传递者”[3]。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需要企业不时就要对自己的目标市场重新定位, 发现新的没有被满足的消费者, 面对他们的要求和期望, 企业和营销者也必须做好自己的角色转换。

2.2 将外部角色冲突内化最终减少冲突的方法体现

社会学认为角色冲突是角色行为相互矛盾的产物, 角色冲突主要被划分为:角色内冲突、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外冲突三种形式[1]。其实, 这三种角色冲突实际上都是一个人和组织在多个角色期望之间的冲突, 本文将其称为内部角色冲突。而实际上, 个人或组织还不可避免地存在另一种角色冲突, 这就是个体有时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规范和社会期望的要求, 引起角色本身和社会对其的角色期望之间的矛盾冲突, 这在社会学中被称为角色错位, 其实质上是社会关系之间的冲突, 对一个人或组织来说是外部冲突。正如前述, 营销的利害相关者特别是消费者对企业和营销者提出了更多的角色期望的要求, 如果企业和营销者不能或不愿适应其这种要求, 就会产生外部角色冲突, 使企业缺乏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为了减少这种外部的角色冲突, 企业和营销者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角色冲突内部化, 让企业和营销者自己或外部的利害相关者同时承担起融合的多种角色身份, 以便化解外部的关系冲突。换位思考就是角色冲突内部化的具体表现。

2.3 企业营销创新的有力手段

从营销理论看来, 市场机会就是存在于市场中的尚未得到满足的消费者需求。企业的利害相关者尤其是消费者对企业及其营销者的角色期望本身就是需求的一种表现形式。企业可以通过这种角色期望和外部角色冲突发现新的市场机会, 甚至创新出新的商业模式。干洗设备及干洗耗材生产企业也正是基于顾客自身盈利的安全性需求, 和对生产企业提供盈利模式和服务的角色期望, 特许经营模式应运而生。几乎所有营销创新都伴随着企业或其营销者的角色转换甚至角色融合, 而角色转换和角色融合总是能够带来企业的营销创新。

3 企业及其营销者的角色转换和角色融合带来的问题

企业及其营销者为适应外部的角色期望而进行角色转换和角色融合后, 常会带来外部的潜在冲突的内化, 由个体外部的关系冲突转变为个体内部的角色冲突。

冲突内化后无非表现为前述的社会学中的三种角色冲突:角色外冲突, 即角色转换后新旧角色之间的冲突;角色间冲突, 即个体身兼几种角色所发生的冲突;角色内冲突, 即同一个角色由于社会上人们对于他的期望与要求的不一致, 或者角色承担者对这个角色的理解的不一致, 而在角色承担者内心产生的一种矛盾与冲突。

角色冲突有时并不一定都是消极的。例如在服务行业的服务营销管理者, 与制造企业相比较往往并不是单纯的角色, 他们同时承担了运营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管理和营销管理等几个方面的职能角色, 这些职能角色的目标并不总是一致的, 于是极可能陷入角色冲突的境况, 但这种角色冲突客观地促使他们在决策时要考虑到更广泛的管理因素及其制约关系, 最终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冲突反倒成为是一种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方式。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 由于冲突程度与工作绩效呈现倒U形的关系, 当外部关系的冲突内化后, 如果相关个体和组织不能适应这种角色转换和角色融合, 同样会给相关个体和组织的工作带来麻烦, 降低工作绩效, 最终影响企业和营销者与各利害相关者的合作关系。尽管如此, 角色转换和角色融合依然在营销管理活动中有着积极的意义, 因为它们为营销管理活动提供了灵活调节内外部的角色冲突的手段。

角色转换和角色融合带来的问题可以通过下面的相关对策得以进一步解决。

4 针对角色转换和角色融合的有关问题的对策

4.1 规划并细化剧本

角色转换和角色融合意味着新的一次相关个人和组织的角色重新定位。在这样一次重新定位过程中, 最重要的是从系统的角度规划好相关个体和组织相互作用的关系剧本。通过流程管理和岗位职责管理为相关个体和组织制定情节性的操作规范和行为方式, 使存在角色转换和角色融合的个体、部门和组织明确在特定情景条件下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 这是解决角色转换和角色融合所引起的相关问题最重要的途径。

4.2 选择适应性强的人员承担相关岗位

不同的人在同样复杂的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差异很大。营销是与人打交道的行业, 也是角色关系相对复杂的行业, 选择习惯于正面思维、视野开阔和善于换位思考的人来承担, 不仅可以减少角色冲突带来的绩效下降问题, 还可以充分利用角色转换和角色融合给营销工作带来出乎意料的效果。

4.3 对角色转换进行调试

此外, 组织还需对承担多角色的个人和部门进行心理训练和调试。研究表明, 个人通过角色学习、技能训练, 识别角色期望的真正含义, 就能提高协调处理差异性角色期望的能力。而作为营销组织也应在一定程度上主动给予相关人员以足够的支持, 建立培训机制帮助个体增强角色意识, 提高个体的角色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奚从清.角色论[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中国大百科全书. (社会卷) [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1.

角色转换之间 篇10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加具有发展意义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尊重学生, 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 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 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角色已经不能适应需求, 只有教师角色全方位更新, 变“教师”为“导师”, 才能以最佳的心理素质去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好教学工作, 才能实现职业教育培养“以技能为主的一线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一、由“课程被动执行者”转换为“课程主动研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只是课程的执行者, 按照教学大纲、教学要求“教”教学内容, 完成教学任务, 最多也就是调整一下课程和教学顺序而已, 很少有自己的思想和实践在其中, 因此也就脱离了生活实际, 教师仅仅是传统课程的被动执行者。而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 要求“事怎样做便怎样学, 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 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 不能算是学”。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以外的生活实际和本人的教学实践, 积极参与校本教材的编制和开发, 更重要的是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对校本教材进行评价和再开发。

实践与探索:《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我们学校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原先我们使用的教材涉及面广, 实训内容以单项练习为主, 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的训练, 很难在有限的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此我们本着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自编《计算机应用基础》校本教材, 给学生提供一个高质量的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过程。

样本教材的开发和使用在我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分析原因在于我们在校本教材内容的编排上跳出学科体系的屏障, 将实际工作过程中能用到的基本操作编写成典型的项目, 引领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 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基本工作经验, 一方面满足社会对“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另一方面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校本教材的使用过程中, 教师充分利用教材, 但又不拘泥于教材, 教师会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教材内容、项目的实用性进行重新评价, 集体探讨后进行再开发, 使校本教材具有更高的质量, 为学生的“零就业”奠定基础。

二、由“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而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 强调三者合一。“在做上教, 在做上学”。因此要将学生定位于学习的主体, 教师定位于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 教会学生怎样去学, 怎样去做, 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正如古人所说的“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实践与探索。在《计算机办公软件——Word》教学中我们把排版分为“基本排版”“图文混排”“综合排版”三大模块, 每一个模块又分成几个项目实施教学, 每一个项目又划分成几个小任务, 这些小任务由几个基本操作去完成。学生在不同的项目中扮演相应的角色。比如在“图文混排”中,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为报纸版面编辑, 模拟项目排版, 感受排版工作的一般工作流程, 熟练掌握Word的图文混排功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教师扮演了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首先对课堂进行组织, 告诉学生我们要做什么?通过什么方式去做?如何去承担报纸版面编辑这样一个角色?在学生尝试探究环节中, 学生要根据本人的实际经验和学习能力去探究, 虽然小组内可以互相交流和学习, 但学生毕竟存在学识和经验上的不足, 这时候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 用学生的眼光去看问题, 探索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给他们提供思路, 引导学生一步步去完成探究任务。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在不只学会了操作, 掌握了方法, 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探索的乐趣, 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长久以来被失败所压低的自信心提高了, 对学习的兴趣也加强了, 学习效果自然好了。

三、由教学过程的“主角”向“配角”转换, 充当学习的“辅导者”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 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角”, 学生只是“配角”, 甚至是“旁观者”。本节课做什么、怎么做, 老师已经安排好, 学生只要接受老师的安排即可。教师行使着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 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不能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而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 更强调学生的“做”。因此, 教师要放下权威、师长的架子, 把舞台交给学生, 让学生做“主角”, 自己做“配角”, 以一个辅导者、培养者的身份, 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实践与探索:在教学中, 教师的辅导帮助贯穿于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各个环节。项目分析环节,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去分析项目制作思路, 提出学习方法建议;学生尝试探究环节, 指导学生按照教材中的案例步骤操作, 如何提炼出要点;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期间, 针对学生操作的具体情况采用集中与分散、集体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辅导方式进行解疑答难;课堂小结和作业环节, 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知识归纳总结, 系统化整理等。教师这一角色的“扮演”, 充当学习者学习的“辅导者”, 使学生发现问题并能及时解决, 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上的种种障碍, 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在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革中,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重要的一环, 教师只有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实践和探索, 自我提高, 自我发展, 自我完善, 真正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转换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导师”, 做课程的研发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辅导者, 使教学做合一, 丰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内涵, 提高教学质量, 为中职教育培养“以技能为主的一线应用型人才”。

摘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加具有发展意义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 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 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只有教师角色的全方位更新, 变“教师”为“导师”, 才能以最佳的心理素质去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好教学工作, 才能实现职业教育培养“以技能为主的一线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教师的角色转换 篇11

一、严师向慈母的转变

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亲在孩子们的眼里都是严厉的,而母亲在孩子们的眼里却是慈祥的,温柔的。我在铜仁学习时听了附中肖瑛老师的课,感触非常深。在上课的时候,她称呼她的学生都是“孩子们”“宝贝”“孩子”“乖乖”……学生们都非常高兴。这时候我就在想,我以后也要这样对待我的学生,让他们感觉到母亲般的慈爱、家庭般的温暖,让他们在爱的环境中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二、严师向挚友的转变

作为他们的老师,不仅仅只是老师,还要成为他们的朋友。

在我的班级里有个女学生性格十分古怪,有一次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在教新的广播体操,让班长(男学生)带操,这个女学生动作不规范,班长就拉她的衣袖,把动作做规范。这时候,这位女学生生气了,破口大骂,跑去教室放声大哭。搞得体育老师和其他同学一头雾水。体育老师打电话叫我来处理。我是知道那个学生的,因为她的父母感情不好,经常吵架。我想,她性格古怪可能跟这个有关系吧。我来到她身边搂住她说:“你怎么了,到老师家里跟老师说吧!”经过我的再三询问之后,她才告诉我,她妈妈告诉她不要跟男生在一起,男生专门欺负女生。还有最可气的就是,她妈妈说跟男生在一起会怀孕。当时我不知道该怎样向这个12岁的女孩解释,安慰了她几句之后就把她送走了。她走之后我想了很多种方法,都觉得不恰当,终于我想到了“生理卫生”。第二天我就给我的学生讲了一节“生理卫生”。放学后,我把这个女生叫到我的寝室,又一次进行开导,她终于释怀了。

过了一段时间,她跟班上的几个同学一起来,经常跟同学们一起和我聊天,谈心,我感到非常欣慰,我的学生把我当成了朋友。

三、知识的传授者向学习的引导者的转变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一名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事实是无法改变的。但与以前不同的是,在强调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方式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要随之改变,要引导学生在发现与探究中学习知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总之,有了一批有课改新理念武装的、有爱心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学改革才会蓬勃展开,一大批品德高尚的学生才会被培养出来,才会使祖国的明天更辉煌。

谈体育教师角色的转换 篇12

一、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1.教 师 应 从 “统 治 者 ”转 变 成 服 务 者 。

以往教师统治学生, 控制课堂, 独霸教学领域, 极大地遏制了学生的自我发展, 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从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和教学实践看, 应该是学生发展的服务者, 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 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 掌握学习要领寻找达标途径, 努力为确立的目标自觉学、积极练, 促进学生自我完善, 收获成果。

2.教 师 应 从 “施 教 者 ”转 变 成 参 与 者 。

参与本身就是一种言传身教。教师直接参与学生的体育教学活动, 既能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又能增进师生关系, 活跃民主气氛, 消除学生压抑、紧张的情绪, 筑起学生展示自我才华、充分发挥智慧和潜在能力的平台。同时, 师生同练同乐教师能直接了解学生动态, 有利于修改教学方案, 改进教学方式, 进行教学研究。

二、体育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抓住 学生 好奇 心 理 , 创 设 体验 情 境 。

好奇心是中学生的特点之一。客观世界的丰富多彩、千姿百态, 使学生感到陌生、新鲜好奇。体育教学环境是一种情绪场景, 它能给予学生情绪感染的体验, 进而产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因此, 体育老师要特别注意创设合理的、和谐的、温暖的、富有挑战性的、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的情境如根据课的内容在课前精心设计布局场地, 合理安置各种锻炼活动的器材, 让学生产生新、奇、异的心理活动, 积极诱导学生萌发参与活动的强烈欲望。

2.抓 住 学生的 好 表 现 心 理 , 让 学生 享受 体育 的 乐 趣 。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自我意识增强, 自我表现欲望日益强烈。初中年级学生在生理上出现质的转变, 他们精力充沛、充满活力、求知欲旺盛、好胜心强。新课标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因此, 当学生有表现欲望时, 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表现欲, 给予理解、关怀和适当的鼓励, 绝不能对学生的表现欲置之不理、视而不见或者用“你不行”等话语泼学生冷水。尤其是对男生, 都想表现自己在体育方面的能力和特长。如教学《过障碍》时, 我就先让学生动手布置一条“勇敢者的道路” (50*10米场地内, 等长的条跑道 , 不同类型 的障碍物 , 小凳子、跨 栏架、跳箱 盖、体操垫) , 障碍顺序自定。教学分六次进行, 第一次由小组中勇敢者通过各个障碍演示;第二次每个学生通过各障碍物;第三次、第四次学生自我体验;第五次小组比赛;第六次各小组推荐“能手”比赛。这样既能满足个体学生“我能行”的心理需要, 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又能节省教师示范的时间, 有效指导其他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既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使他们充分享受体育活动的乐趣。

三、体育教师应以生为本, 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始终把学生主动发展放在主体地位。核心问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师要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采用多种教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本, 就是教师成为学生的服务者, 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学到体育方面的知识与技术, 情操受到陶冶, 情感得到升华。要关心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 必须结合本校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 选择教学内容, 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参与的全体性, 关注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合作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感受到体育课堂是一个师生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生动活泼的乐园。

四、结论与建议

体育教师转换角色, 是教学改革的要求, 是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 体育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高度重视角色转换肩负时代赋予体育教师的神圣使命。体育新课程标准倡导一种全能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性即对学习过程的指导性, 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其实, 在体育实际教学中, 教师“正确导”和学生“主动学”通常是紧密结合的, 教师的主导性越强, 学生的主体性就越强, 反之, 教师的主导性差, 学生的主体性就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让学生领悟每一个动作的结构, 发现完成动作的最佳途径。例如耐久跑本是一项很难教授的内容, 教师可以在组织形式上进行创新, 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跑练形式, 通过创设情境利用“故事”串联, 采用练歇息 (首先用故事引入练习, 达到一定负荷后又用故事间歇, 再练, 并在场地上设置几个休息小圈, 跑累的同学可到小圈中休息一会, 然后加入练习) 的形式既达到练习的目的, 又让学生明晰自己的能力, 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教师之友, 2002.2.

[2]李凝.当代教师角色的转变趋势.教育科学, 2001.2.

[3]钟海清.走向高效能的教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9.

上一篇:肉类加工废水下一篇:胃癌根治术的配合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