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稿夹小校本课程建设总结
正稿夹小校本课程建设总结 篇1
立足课堂引领,延伸课外践行
——无锡市夹城里中心小学文明礼仪与综合实践
校本课程建设总结
校本课程开发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也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我校结合自身实际,以无锡市“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为依托,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建设新思路,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第一部分 文明礼仪教育: 从《现代文明礼仪》到《与礼同行》
一、校本课程的前世----《现代文明礼仪》
(一)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理念
文明,是指文化,也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和具有较高文化的程度;礼仪是指礼节和仪式。它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顶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文明礼仪对个人而言:
1、它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因此注重文明礼仪可以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 2.礼仪行为是一种信息性很强的行为,每一个礼仪行为包含着多层信息。当有了好的形象,好的开始,那么沟通就变得更自然更愉快,信息传递也更加有效;3.社交礼仪也是用来联络感情的一种有效方法。文明礼仪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公民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水平涉及民族国家的对外形象。一个国家的公民坦德素质修养水平、文明礼貌素质,是国家的软实力的组成部分。如果软实力做得好,你的文化被吸收,你的文化也有辐射力,你的政策容易被别人理解,受到的障碍就相对少的多。一个国家的公民道德素质文明礼仪涉及到国家对外的信用,非常重要的就是整个民族国家的对外形象。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旨在通过教育,培养小学生文明的言行举止和良好的个人道德修养,使他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这种教育既有利于学生的人际交柱和终身发展,更关系到一个国家公民的整体素质,提高国家民族的形象。随着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机制,校本课程便成为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
(二)出台前世《现代文明礼仪》的学校背景
夹城里中心小学,是一所由几所小学合并而成的学校,学生有80%以上来源于外省市地区,学生之间家庭文化背景差异较大,学生的道德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学校不少教师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抓礼仪道德教育,仅仅停留在宣传、号召上,空洞的条文传统的说教较多,实践少,随意性大,大多只是一种简单化的规范要求,缺乏理论指导,脱离实际。目前小学生大多是独个子女,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行为上具体表现在惟我独尊,以我为中心,在家中缺少礼教,对长辈不够尊重,不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使性子,有的甚至和父母顶嘴,对父母山言不逊,对爷爷奶奶,更是有恃无恐。造成这些文明礼仪行为失控的另一方面是学生家庭的教育状况,父母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较大,父母长时间在工厂或地区上班,早出晚归,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很少:管孩子的大多是爷爷奶奶,对孩子较宠爱,往往忽视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教育。加之近年来外来打上者越来越多,他们的文明程度、文明意识普遍较低,这种氛闹也给学生带来很多个良影响。
针对此现状,学校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立足课堂引领,延伸到课外践行”的实践研究,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形成优雅、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引导学生无论是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中,乃至整个人生历程中,都能踏上文明之旅,过上文明而愉快的生活。至此,与礼同行的前世校本课程试行本《现代文明礼仪》问世了。教材中编录了《新小学生守则》、《新三字经》、《小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小学生文明习惯十则》以及涉及优雅举止礼貌谈吐等方面的礼仪常识。在课本中,确立了四个研究目标:
1、研究和探索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活动方式;
2、形成适合我校师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校本教材;
3、建立科学、客观的文明礼仪教育的评估方式;
4、培养小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让更多的新无锡人能习惯无锡地区的礼仪习俗和风貌,以尽快适应第二故乡的生活。
课题中心组成员通过对文献的搜集与研究,根据中华传统礼仪和现代文明礼仪的内涵,梳理出适合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以及课题组成员梳理出品德课程中与文明礼仪教育主题的结合点。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序列。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利用校本教材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粗通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在实践中达成知行统一,最终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在此基础上,课题组的成员还人语文和艺体学科教材中梳理出可以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结合点,以提型各为教师在学科教学时进行有机渗透。
二、校本课程的今生----《与礼同行》
学校以市级立项课题《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研究》为抓手,运用校本课程试行本《现代文明礼仪》,开展礼仪养成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获得很多实践案例,校本教材补充进入课堂,并在实践中继续补充和完善。反思之前的礼仪教育,发现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多地关注行为习惯的规范,以至于空洞说教多,强行灌输多,布置要求多;往往以一个个教育活动为抓手,以致于礼仪教育缺乏系统与序列。学生往往是礼仪教育的受教者,没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能力等,这让我们认识到,礼仪教育不能没有文化的浸润,不能缺少受教主体学生的参与,也需要建立起一个较为完整的礼仪文化体系。只有在学生参与理念指导下、以礼仪文化为载体、在礼仪文化浸润与滋养下的学校德育,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达到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深入开展素质数育,大力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我校作为无锡市第一所“新市民家长学校”,作为无锡市德育先进学校、无锡市文明单位,更应该弘扬“文明礼仪”的道德风范,落实“公民道德素质教育纲要”精神,强化基础礼仪道德建设,从文明礼仪道德教育切入,广泛开展文明礼仪的情感熏陶和养成教育,使学生从小做到知书达礼、体貌兼并,举止与表情一致,行为美与心灵美统一,并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效应,辐射到广泛家长、社区,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全民素质做好奠基工作。学校提出了《儿童主动参与的校园礼仪文化的建构研究》。课题继续以“礼仪教育”为抓手,继续立足于对小学生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在原先础上,有了新的发展与深 化:一是重视了礼仪教育与校园文化建构的统一,有效弥补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文化缺失”,走的是礼仪教育的内涵发展之路。二是更关注儿童精神生命的成长。“儿童主动参与的校园礼仪文化建构”,更着眼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动参与意识,让儿童在建构属于自己的文化中得以浸润,成为校园礼仪文化的主人。于是校本课程的今生《与礼同行》问世了。《与礼同行》校本教材,该教材在给学生教授礼仪知识的同时,更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礼仪实践。目前,这本校本教材经两次修改后印刷成册,交付 每一位班主任老师学习使用。该校本教材在“十二五”期间可以作为省编品德教材的补充进入课堂,并在实践中继续补充和完善。校本课程《与礼同行》更是对“礼仪文化”赋予了新的含义
1、礼仪:是对礼节、仪式的统称。它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涉及穿着、交往、沟通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对学校来说,主要是师生的仪容仪表仪态以及持人接物、与人交往、相互沟通的行为方式。
2、校园礼仪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中的主体在校园生活中呈现的仪表仪容、行为举止,还包括学校的礼仪规范、习惯、风气等,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它不是天生的,它是学校特色教育长期积淀、凝结的结果,是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产物。学校礼仪文化一旦形成,必将对于置身于这一学校文化之中的个体产生作用,并从深层影响着学校的内涵发展。3校园礼仪文化的建构:是指校园礼仪文化的科学策划、系统建构和长期积淀。对学校礼仪文化内容、价值追求、方法策略等的设计、实施、完善,并最终形成稳定的校园礼仪文化。4儿童主动参与的校园礼仪文化的建构研究:借助校园礼仪文化这一教育载体,探索儿童生活世界,为了儿童精神生命成长的校园礼仪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儿童如何主动参与校园礼仪文化建构的新路子,描述在校园礼仪文化建构的过程中儿童主动发展的成长轨迹,探索儿童主动参与校园礼仪文化建构的过程,并在过程中关注儿童价值观、思维方式的改变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自觉养成。
三、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施
(一)校本课程的实施
1、教师每学期应根据学校制定的计划,撰写教案。
2、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如礼仪知识竞赛、礼仪训练、小品表演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教师必须在每次校本课程后,作好记录。
5、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学期结束上交学校。
(二)校本课程管理
1、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指导教师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2、组织实施、落实实施计划
3、每学期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4、课程开发教师应有:个人申请、开发纲要、过程记载、学生花名册、点名册、评价体系、实验报告及总结等。
5、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学具等的管理。
6、加强校本课程档案建设,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研究的做法
l、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与课堂学习的整合。
学校以品德课程标准为指针,以品德课堂为主渠道,以品德教材为抓手,同时整合其它学科相关内容,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研究,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我们要求教师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载体,充分挖潜教材中的礼仪教育因素,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利用课堂教学的资源,引导学生与同伴合作时须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注重教学中教师文明礼仪的诱导与体验。在教研活动中同一学科教师采取集体备课,把每堂课教学内容的德育渗透内容做认真发掘,使课堂教学不仅完成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目标,还应完成德育教育目标。教学中教师把自己的主导作用寓于学生主体活动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跃、充满激情的课堂中接受文明礼仪教育。
2、小学生文明礼仪的课外践行。我们将小学生的文明礼仪立足课堂引领,并努力拓展教育时空,延伸课外践行,做了一下几点尝试:(1)向学生的生活实践延伸,促进文明习惯的养成;(2)向家庭,社会延伸,加速学生的社会性发展;(3)向校、班队活动延伸,拓展创新展示的平台。
3、构建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礼仪教育网络。(1)成立“家委会”和“理事会”,创建组织机构;(2)组建“志愿者”队伍,形成教育合力;(3)完善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
4、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文明礼仪教育集体践行活动。
综上所述,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突出“三个为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为了学校的发展、是为了教师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经过尝试与实践,学校呈现出喜人的变化。(1)学校在变:学校办学理念在变,教学内容在变。“科研兴校”与“特色办学”已成为学校的发展趋势。(2)教师在变。教师的教学思想在变,教学行为在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提高。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参与教材开发等,必须学习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从而提高了教育理论水平;二是研究校本课程不同于必修课的教学方法,寻求教学方法的突破,改善了课堂教学方式;三是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加强了学法指导,改善了师生关系,提高教学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四是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们集结在一起,就某一个案例进行商讨研究,各抒己见,各种思想火花碰撞、融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了团队精神;五是组织开放式教学,与家长、与社区沟通,扩大了信息来源,开阔了眼界,增强了教育服务意识。(3)学生在变。学生反映在学习中的突出变化在于:兴趣增强了,积极性上来了,对身边的事关注多了,综合能力提高了。
可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引发了学校教育内涵的深刻变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我们将以《与礼同行》研究为依托,不断思考和拓展,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在《与礼同行》的前世与今生中,找到礼仪教育的灿烂未来,让文明礼仪之花越开越盛!
第二部分 综合实践课程
从《科技》、《小发明》到《蜗牛的研究》
一、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随着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机制,校本课程便成为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
我校一方面抓住基地建设这一主线,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另一方面,我们以此为载体,发现并培养了一支专兼职结合、老中青互补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这部分教师从课程意识、教学观念、研究意识以及教材观、学生观上有了根本性转变和提高,这就为校本课程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确立了“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与实践”的基本思路,并首先在基地学校运行,这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和实践的机遇。
二、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探索与建设
对校本课程的探索与建设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阶段
我们在市教研室的具体安排和指导下,以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材料为依托,开展了综合时间活动课程的实践与研究。但是,一学期下来,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完全倾向了“学科化教学”,甚至是以学科教学的模式构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这完全背离了我们使用教材的初衷。2011年5月区教育局组织了全体综合实践教师培训,大家交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经验,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理论,研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问题,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我校丁敏老师到会学习。会议结束后,我们又多次邀请区教研室分管教研员深入我校现场指导工作,并帮助我们确立了这样一种研究思路:把研究性学习作为切入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根据这一研究思路,我校形成多个小课题开展研究。《蜗牛的研究》是其中的一个小课题,孩子们在学校的小池塘周边捉蜗牛进行饲养,并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围绕蜗牛的资料收集、实验研究、蜗牛种类、开发利用展开了研究。孩子们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饲养观察、实验研究,并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做成小报到社区宣传,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一部分孩子已经深深的迷上了某些研究专题,他们的好奇程度之高,探索欲望之强,研究兴趣之浓,令所有的指导教师和家长惊叹。如何保护学生的这种研究欲望,将孩子们的研究引向深入,我们树立了“开放研究”的指导思想,既重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了学生的权利,又拓宽了学生的研究领域,提高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2、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建设阶段
在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学习领域拓宽了,视野扩大了,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了;自主活动、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孩子们的自主性被唤醒了,创造性被激活了,还培养了他们踏实认真、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形成了亲近自然、关注环境的责任感。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探索,围绕地域性、时代性两条线索,形成了不少典型的研究案例。结合我市风景区的地理优势,开展了《湿地鸟类研究》,针对长广溪、尚贤河、管社山等湿地公园鸟类展开研究时,了解到目前无锡地区有鸟类207种,其中蠡湖地区的鸟类品种比10年前整治之初有了大幅度增加,培养了学生爱鸟护鸟的意识。另外,还生成了“走进张闻天”“水果的研究”“跟名角学锡剧”等人文性很强的课题。结合自身特点,我们充分挖掘无锡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形成了体现学校特色的支柱课题,推动了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
在此基础上,我们以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为依托,根据课题的生成、行动研究、成果交流、体味反思四个阶段,进行了校本课程的建设,各学校选取代表自己学校特色的2—4 个小课题作为校本课程编写的蓝本,组织骨干教师团队,编写《科技》《小发明》《蜗牛的研究》校本教材。刚开始时,遇的最大困难就是:老师们无从着手。尽管教师们在小课题研究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肤浅到深化的过程,有了深刻的体验,但让自己编写教材,“还真不行”,结果拿出来的基本上就是案例的简单变形:既没有基本的思路,也没有形式上的创新。基于这一现状,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形成了校本教材编写团队,编写一本校本教材为蓝本,并以此为带动,召开编写人员培训会,从组织形式到模块设计,从内容编排到教材思路作了详细地介绍,不仅给编写教师感性的认识,又使教师的教材编写理念得以更新。
3、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规范阶段
几年的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校本课程作为一门新生事物,是一门“土生土长”的自主开发的“动态课程”。他除了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等基本特性之外,还具有具有动态生成性,即它的相对不稳定性。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相应的环境对其进行加工、完善,使其具有更大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编写教材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我们通过校本教材的建设,在锻炼教师队伍的同时,促进了学校课程文化的形成,推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进程。同时,为了使校本课程“研有所用”“用有所获”,并将其功效发挥到极致,推动校本课程的良性发展,规定将其纳入课表,在地方课程中展开学习,并明确任课教师及其工作量、考评办法,使校本课程的实施常规化、有效化,促进学校课程改革试验的运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课程文化。
三、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引发了学校教育内涵的深刻变化
1、改善了教学方式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冲击了师生的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师生从传统的教学关系中解放了出来。教师的研究意识、问题意识和民主平等的教学关系的形成得到了发展。
2、发展了不同层次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在校本课程的建设及使用过程中,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材料》这一有效载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为宗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无锡市第四届新市民学校才艺展示邀请赛中,我校学生表演的锡剧《双推磨》获得金奖,受到了与会领导、老师们的一致赞誉,更是博得了全场的喝彩。
3、促进了学校校本特色的发展
我校已成立红领巾闻天研究院,成为无锡VCT项目实验学校,我们以此为基点,充分发挥学生特长,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为指导,开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中,我们遇到的问题及思考
1、内功不够硬。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学校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管理还不够系统科学,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能力相对较弱,主动探索有一定的盲目性,许多方面费时较大却收效甚微,部分教师甚至不愿花时间去主动探索。
2、外力不足。校本课程的开发中系统的规则,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和实证性研究十分缺乏。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在落实“发展学生个性”这一课改要义于行动的今天,校本课程乃是学生“生命的呼唤”。我们相信,我们以综合实践 活动小课题研究为依托,推进校本课程建设的思路及做法,会为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翻开新的一页。
2012年9月
【正稿夹小校本课程建设总结】推荐阅读:
生物校本课程总结05-08
学校校本课程总结06-01
科学校本课程教学总结08-25
12篮球校本课程总结09-25
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09-07
校本地方课程工作总结10-08
《丁寨乡校本课程研究》工作总结07-06
校本课程建设10-21
校本课程研究05-08
校本音乐课程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