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镇小城镇建设总结

2024-05-28

z镇小城镇建设总结(共8篇)

z镇小城镇建设总结 篇1

今年以来,我镇小城镇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市建设局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根据年初与市政府签订的工作目标,结合本镇的实际情况,做到目标明确,精心组织,层层落实,求真务实抓措施、抓管理、抓实效,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为了更好地发展来年,现将2004小城镇建设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领导,不断提高对建设好小城镇意义的认识:

自从2000年我镇被评为##市新型示范小城镇以来,镇党委一直深感责任更重,压力更大,在一手继续抓完善发展的基础上,一手又在制定更高的目标,建设出更好的实绩,继续争创,几年来曾多次专门组织相关人员到外地学习参观,更大程度地拓宽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视野,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超前意识,不断提高对抓好小城镇建设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镇的近几年的建设,纵比有成绩,横比有差距,同时实践证明,抓好小城镇建设工作,它不但标志着一个地区的三个文明建设程度和精神风貌的形象,而且能拉动其他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又是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党委、政府一班人十分重视,特别面对目前的既要保吃饭,又要保建设的实际情况,保吃饭又不能停止建设,保建设资金怎么办,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所以做到千方百计统筹兼顾,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发动,部署落实,制定目标,落实措施,明确责任,规划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镇小城镇建设工作总结。在严格按照集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实行土地招标拍卖,取之于土,用之于建,滚动发展,全镇上下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各单位、各部门各自履行职责,做到跟踪管理,热情服务,全方位的推进城镇化进程。

二、进一步树立目标意识,强化规划、建设、管理并重: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严格执行已修编的集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小区详细规划,集镇建设主要以##花园住宅小区和幸福路、健康路、镇中南路建设为主,有待继续规划发展的是镇中北路、国际路、镇南路。村庄建设主要以自然村合并后的行政村及相关中心村为主,以此来指导其他开发建设,确保建设入区率达到100%,同时强化建管并重和公共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2004年市交##镇全年总投入目标5698万元,实际投入6080万元,占总投入目标的106.7%,其中投入有:居民建房46户,552万元,农民建房310万元,3100万元,商品房开发25户,400万元,工业集中区1600万元(其中包括##、##、##、##等工业集中区),道路建设、文化路30万元,通达工程硬质路面12公里,总投入240万元,桥3座,68万元,路灯150盏20万元,绿化50万元,环卫20万元。在整个工程建设中,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工程项目的招投标,一律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操作,工作总结《##镇小城镇建设工作总结》。今年以来我镇特别注重抓建设管理不放松,尤其是各类建设必须按规划、按图建设,坚决反对随意性、任意改变规划,切实做到无规划不建设入区率达100%;二是抓质量安全管理,抓好安全就是最大效益,抓好安全就是最大稳定,抓好安全就是对人民生命财产最大负责,抓好安全责任大于泰山,确保全年无一重大事故的出现;三是抓已建的各项配套设施管理,包括路灯、绿化、电力、电讯、自来水、下水道等;四是抓管理队伍的建设,有专职城管队伍,加大管理力度,规范管理程序,管理责任区分工明确;五是抓好环境卫生管理,增加环卫人员,提高环卫人员劳动待遇,做到有专人清洁打扫,有固定垃圾场地,常抓不懈,确保按规划、快建设、重管理良性循环。

三、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意识:

今年以来,我们##的村镇建设管理工作应该说好于往年,无论是工作的管理规范程度,执法的力度,包括处理各项矛盾纠纷,业务水平、服务意识、管理收入均有明显好转。今年初我们紧密围绕着市交目标,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办公室的管理目标,并与各工作人员签订了全年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工作的各项制度和管理程序,确保正常工作的开展,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地方性经济的发展变化,特别是有关收费政策的限制,村建办公室的发展,也同时带来危机感。首先要先保证工作人员的吃饭,才能保证好发展,故此我们必须在管理上、服务上、执法上狠下功夫,一是要强化宣传力度,依法建设、依法管理、依法收费,提高全民守法意识;二是要抓好规划,扩大效果,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增长经济拉动发展,提高管理水平,杜绝违章建筑,确保管理百分之百的到位;三是热情服务,跟踪管理,用我们的热情态度、优质的服务、高速的工作效率感动建设者、留住投资者,促进更多更好的项目建设落成。四是继续抓好有关基础设施配套工作,完善相关配套工程,保证所有投资者、建设者有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保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四、存在的问题:

1、建设功能齐全的小区还需进一步完善,同时要加强小区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2、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套工程建设相对滞后。

3、公共绿化和小区绿化暂时不够达标。

4、环卫管理力度还需加大,缺乏标准的公厕。

五、今年打算:

1、严格执行集镇建设总体规划,明确集镇性能与职能,建立良好的城市形态。用地布局必须合理,功能分区一定要明确,对未来的集镇建设能够提供指导性作用,将城市设计的思想贯穿于集镇建设总体规划过程中,对集镇建设的空间形态,用地布局,风貌特色作统一规划,使集镇建设充满艺术魅力,力求在近期内建设具有水乡特色的新型荻垛集镇,创造出宜人的生活环境。

2、强化集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合理安排各项设施的规划与布局,提高生产与生活水平。

3、改善集镇生活居住环境。一是提高绿化的覆盖率,大力开展种花植树活动,形成以居注单位庭院绿化为基础,以道路绿化为网络,公园、桥头绿化、广场绿化为点缀,河滨绿化为重点的绿化格局。二是要加强环卫治理,不断加强领导和宣传的力度,强化组织建设,加强管理,全面推行落实环境保护治理目标责任制,提高居民卫生意识,按规划设计的标准,逐步完善冲水式公厕,保持街道的长期清洁卫生,达到美化、净化镇区环境,建立风貌独特、景致宜人的绿化系统。

4、按现代化集镇建设标准,正确处理好集镇规模,扩大所带来的镇区结构功能布局,道路交通,环境保护等诸多矛盾,保持集镇建设的连续性和实施的可能性。

5、结合近年的经济发展和建设需要,在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的基础上,将继续编制好有关小区的详细规划。

6、面对现实,展向未来,纵横相比,既做到量力而行又做到尽力而为,有所为有所不为。

7、今后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科技兴旺,设施配套,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小城镇。

二OO四年十二月二十

z镇小城镇建设总结 篇2

如何保护小城镇小康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在小城镇小康村的规划阶段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前应用的实施方案供大家讨论。

1 中宁县的基本情况

中宁县是中国的枸杞之乡,是宁夏枸杞产业发展的核心示范区。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势西高东低,自然形成了黄河水的灌溉区域。黄河两岸物产丰富、风景优美,山水、道路、村庄、城市、工厂点缀的就像一幅美丽的国画。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千年的跨越,历史的沧桑,中宁县的祖先留给中宁县人民最宝贵的财富“红枸杞”,使勤劳善良的中宁人民继承和发展传统的种植枸杞经验外,勇于创新,奋力打拼,取得了经济社会各行业的突飞猛进。

近年来我县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把枸杞产业当作振兴县城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来抓,强力推进了枸杞特色产业的发展。

目前,全县枸杞种植面积13万亩,枸杞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准化,生产技术在基地中得到大面积推广。一个集生态、观光、经济效益为一体的中宁枸杞产业基地正在迅速崛起,并正在为全县农民增加收入。

如今的中宁县已是宁夏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全国最大的枸杞集散中心。

2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了长远的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先后在全县16个乡镇建设了造纸,纺织,化工,淀粉,乳品,食品加工,果汁,啤酒,枸杞制品,陶瓷,冶炼,水泥等几十家大中型企业,同时也给中宁县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重负。诸如,境内的河流,渠道的水质污染,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城镇居民生活用水也受到了威胁,快速城镇建设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如何在有效的控制下恒泰环境污染,提高城镇人居环境质量,已成为城镇建设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3 解决对策

3.1 确立“边发展,边控制”的保护原则

长期以来,我县城镇建设是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由于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认识不足,生态环境破坏十分突出,工业企业污染十分严重。由此在城镇建设中,根据现状确立“边发展,边治理”的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3.2 切实抓住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关键问题

3.2.1 水污染治理措施

1)建设污水处理厂,严格禁止污水向河流渠道内排放。

2)乡镇污染较严重的工厂,企业采取了关、停和搬迁到工业园区的处理办法。

3)中心乡镇及基层村在规划期内的污水处理采用小型的污水处理设备。

3.2.2 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1)提高城镇液化石油气普及率,城市集中供暖,减少民用煤烟污染。

2)大力发展企业生产操作和储运中防尘技术。

3)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提倡使用清洁能源。

3.2.3 噪声污染控制措施

1)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设置必要的绿化隔离带。

2)在交通干道两侧,建造林果树的景观绿化隔离带。

3)对经过居民区,文教区的道路采取限速,限制鸣笛及限制车流量等措施。

3.3 以人为本,突出特色,因地制宜

1)城乡统筹,和谐发展。

在中宁县小城镇规划建设中,要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入手,以循环生态经济发展为指导,可根据中宁县城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基础设施配置,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问题,尽可能做到设施共建,生态共保,资源共享,生态经济循环发展。

2)以人为本,自然优先。

一方水养一方人,东西南北各有差异,城镇建设各有不同,但必须保持“以人为本”的宗旨。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是城镇规划和建设的核心,也是内在美。要维持自然生态过程的完整性和持续性,服从和不割断自然生态过程,保持原始的自然风貌,保持自然物种的多样性,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要向古人学习,善待大自然,保护土地和水资源的良好循环,将城镇、村庄合理的安放在大自然之中,做到人工建筑与自然风景和谐的融合在一起。对有传统的,有独特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遗产的村庄,城镇要加倍保护,切不可破坏。

3)突出特色,构建绿色生态城镇。

特色和个性是城镇规划建设的生命力。特色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a.自然地理特色。b.历史文化特色。c.地方建筑形式、建筑风貌特色。根据中宁县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脉,风土人情,结合民风民俗,合理利用特有的中宁枸杞这一绿色生态为主题,注重城镇建设中的生态环境效益,完善城镇综合经济职能,构建绿色的可持续发展之城。

中宁县近年来,坚持“统一规划,组团建设,分区管理,和睦相处”的原则,以乡镇为单位,打破了村庄界限,讲全县集中规划,建设成了10大工业园区。重点以枸杞为特色的绿色观光园,生态园和万亩枸杞基地;以县城南北地形的高中低3个层次,分别构建了防护林带区,红枣基地、苹果基地、农业基地;以京藏高速公路,109国道,101省道,滨河大道两边规划建设以花、果、林为主的景观长廊;以黄河两岸的湿地、湖泊、池塘构建了生态保护区和旅游区;以城镇居住区建设的绿地,广场,公园,儿童,居民健身休息的活动场地。中宁县在城镇快速发展中,营造了一批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布局合理,适合人居,文明生态的城镇。

到目前,中宁县逐步形成了“工作在园区,居住在镇区,生活在社区”的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

4确立生态保护区,关键是管理

1)加强管理,加强对生态环境管理的投入,建立专门的环卫机构及专业的保护队伍。一些城镇管理跟不上,对生态环境的管理投入力度小,没有专门的环卫机构和专业队伍,生活垃圾随便倾倒,工业“三废”任意排放,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加剧了小城镇及周边区域的环境污染,因而必须加强管理,加大投入。

2)加强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的控制,工业污水,废气,粉尘和固体废物的排放必须加强控制,在规划中合理集中安排工业用地,企业污水排前必须处理达标。

3)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控制,推广先进的技术,推广清洁生产方式,改进落后工艺,科学使用农药、化肥和地膜,减少农用化学品污染,积极开发和推广畜禽粪便和秸秆的回收利用,不断提高农业废物的资源化水平,发展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

5结语

小城镇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一项对立而统一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和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探索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同时也要认识到小城镇的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工作,要正确处理好人类与自然,城市与环境,经济与生态和谐的发展关系。

摘要:介绍了宁夏中宁县的基本情况,分析了中宁县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以期实现“城市与自然共存”,从而又快又好地促进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李冠衡.关于城市绿地生态建设的思考[J].山西建筑,2007,33(30):346-347.

石墙镇小城镇建设简介 篇3

石墙镇小城镇建设简介

今年以来,石墙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投资700余万元,实施了2公里的邹两路镇驻地段综合改造工程。其中排水、硬化、绿化、亮化投资500余万元,弱电下地投资200余万元。整个工程,清除道路两侧线杆200棵,拆除电缆1000对10000米,割接光缆26条15000米,新放各种电缆5000米、光缆18000米,将架空线路全部入地;新建道路两侧地下排水沟渠、管涵4200米、砌垒雨水口130个,铺设3米宽人行道11000平方、路沿石8000米,栽植红枫、樱花、紫薇等背景树木500棵,法桐行道树800棵,红叶石楠、小叶女贞等地被植物39万棵,绿化总面积11000平方。综合改造后,加上新增绿化带、人行道,道路由原来的22米加宽到40米,排水、硬化、绿化、亮化等各种功能配套齐全,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大大提高了小城镇建设的品位和档次。

田湾镇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 篇4

一、基本情况

田湾镇位于辰溪县北部,距县城14公里,省道S223线贯穿而过,地处沅江流域,属典型的丘陵沟壑地形,年均降水量400毫米,全镇辖13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2886户10300人,全镇总面积9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34亩。

二、城镇基础设施及产业现状

1、交通道路状况。省道S223线穿境而过,七个村沿省道S223线分布两侧,村村通有简易公路,村组道路四通八达,硬化率90%以上。

2、水利设施情况。田湾镇属自流灌溉区,共有水库2个,渠道灌溉率80%以上,杨梅坳村团结坝为附近几个村的农田灌溉提供了便利。

3、通讯网络、电力工程情况。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网络覆盖全镇,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广播村村开通,农网改造后,电量充沛,可保证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足额使用。

4、农业生产情况。全镇农业种植结构以蔬菜和水稻为主,目前,蔬菜种植面积1000亩,蔬菜年产量 万公斤,建有蔬菜大棚200座,生产的辣椒、茄子、西瓜等农副产品销售至附近几个县市。

5、公益事业情况。医疗卫生网络健全,共有村卫生所10所,合作医疗定点机构一个,已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9698人,参合率达到95%。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各一所,镇有400平方米的中心文化楼,各村建有活动室。

三、城镇建设基本原则

1、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我镇改革规划要起点高、高标准、高水平、放眼长远,适度超前;建设要量力而行,逐步实施,多出精品。

2、尊重规律,循序渐进。城镇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发展小城镇要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坚持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同步进行循序渐进,尊重农民意愿。

2、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从实际出发,根据集市内现有资源和条件,科学制定改造方案,搞好城镇建设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注重实效,切实发挥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

3、统筹兼顾,协调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民生和发展经济并举,以政府规划和人民意愿相结合。

四、存在的问题

1、由于本级财政财力有限,投入城镇建设资金有限,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2、缺乏城建专业人员指导建设规划,没有城市建设的独立项目支持。

五、2011年田湾镇建设规划

1、翻修我镇农贸市场

在我镇原有的农贸市场的基础上,进行重整翻修,打平地面,新建雨棚,解决集市内排水不畅问题,便利人民群众的市场交易活动,同时使集市发挥起应有的辐射带动作用。

2、枫香塘村公路建设

在我镇枫香塘村境内修建一条宽2米,贯穿所有院落的公路,加大硬化率,公路已于去年下半年正式动工,得到省、市、县各级交通部门的重视。

3、学校环境建设

加强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修建篮球场,完善绿化,对保坎进行除险加固,改善学校师生工作学习环境。

4.、实施亮化工程

大力实施集镇亮化工程,预计在田湾境内800米s223线道路两旁新增路灯30盏,方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5、人畜安全饮水工程

按照县委县政府人畜安全饮水工程的工作要求,目前我镇已开始逐步实施,现在已经完成了取水点和基本管线的安置,确保4月底全面完成工程,保证人民群众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6、修建垃圾池

完善村镇垃圾处理系统,首先以田湾和农科村为试点,以政府投入和群众集资的形式新建垃圾池,安排环卫人员进行日常垃圾处理,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六、保障措施

第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了确保我镇城市建设规划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镇、村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担任组长,镇长担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负责建设规划的实施,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在项目实施区派专人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任务落实、检查验收等工作。

第二、强化管理,用好资金。对项目资金采取设立专户,实行专款专用,专户储存,单独核算,严禁挤占挪用,规范用款程序,充分管好用好配套资金,并加强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的投入。

关于沂山镇小城镇建设的调查 篇5

关于沂山镇小城镇建设,在这个寒假我进行了调查。关于沂山镇小城镇建设的调查 小城镇建设中,沂山镇突出特色,打造小城镇建设亮点沂山镇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准确定位,思路明晰,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城镇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针对沂山镇特殊的地理环境,提出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制定规划,把小城镇发展规划与城市发展相结合;要节约土地资源、财政资源,调动一切可利用的社会资源服务小城镇发展;要做到完善功能与突出特色相结合,立足自身实际,找准发展定位,突出发展特色,形成小城镇建设的长效机制;要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坚持建管并重,提高小城镇综合管理水平,推动小城镇建设再上新台阶。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针对基础设施欠账多、较薄弱的实际,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城镇总体规划,制定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按照功能划分,建设配套设施,夯实城镇发展基础。一方面,投资1400万元,高标准铺装人行道5.6万平方米,铺设排污管道2.8万米,安装仿古路灯376盏,建设花坛3.8万平方米,短短一年时间镇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硬化、美化、亮化水平明显提升。另一方面,投资3000多万元,突出路网建设,打通道路瓶颈,在配套完善原蒋峪镇区“申”字型道路框架的基础上,重点搭建现政府驻地道路框架,打通下小路口至汶河、实验路、沂山东大门至太平山三条东西路,关王路、汶河大道两条南北路,与东红路镇区段、大古路形成“三纵四横”格局,变沿路带状发展为块状发展,拓展城镇空间,载体功能明显增强

特色风貌日益显现沂山镇历史悠久,东镇沂山雄踞境内,齐长城遗址逶迤而过,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地域特色,为沂山镇打造风格独具、业态鲜明的特色城镇提供了丰厚底蕴。围绕发挥“旅游、生态、历史文化”三大优势,注重在打造特色上做文章,按照仿宋古镇形象,集中搞好新建和已有建筑的建设、改造和提升工作,形成“黛瓦白墙红门窗”建筑风格,城镇特色日益彰显。突出生态特色,强力推进绿化、美化工作,见地植绿、见缝插绿,松、竹、梅、石有机结合,相映成趣。今年以来,投入资金3500万元,高标准组织实施东镇旅游专线绿化、东红路绿化提升、沂山林场东扩和镇区绿化提升四大重点工程,栽植各类苗木60万株,建成沿街公园2处,打造绿化接点13个,安装风景石200余块,绿色、生态、千年古镇形象初步显现。

园区功能明显增强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的思路,沂山镇合理布局园区建设,着力打造以蒋峪为中心的工业商贸园区、以大关为中心的旅游服务园区、以小关、万家坪为中心的行政服务园区,沿东红路的城镇聚集带,形成“三区一带”发展布局。在工业园区建设上,集中力量培植华一工业园,加大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投入,发挥好载体作用,目前园区已聚集7家企业;坚持探索创新,推动永锋生态创业园建设,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5个干选场和1个水选场顺利建成,帮助首批3800亩土地整理恢复正在进行,闯出了一条土地治理、生态恢复与工业发展相结合的路子。在服务业园区建设上,引导蒋峪商贸服务园区加快膨胀,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快速发展,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对接沂山旅游,精心打造沂山商业步行街,融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成为展示特色商品与风土人情的亮丽窗口。

社区建设全面推进在小城镇建设中,沂山镇将农村社区建设与城镇建设紧密结合,创新思维,协调推进。按照各村人口、经济、历史、渊源等条件,本着方便群众、利于发展的原则,规划建设了12个中心社区,以此带动全镇124个行政村的整合,实现迁村并点目标。大关社区投入运营后,着眼于促进景区建设和镇区发展,按照社区服务中心带动高档小区建设的模式,规划建设沂秀佳苑安置区,首期建设600座别墅,对草山亭村和南草山亭村实施整村搬迁,打造高档生态示范小区,实现农房变楼房、农民变市民的大跨越。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沂山镇坚持城镇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统筹谋划,今年以来着力抓好沂山镇综合学校建设、计生服务大楼建设、大关医院改造、综合文化中心建设等10件实事,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针对原大关初中规模小、档次低、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实际,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投资1100万元,按照九年一贯制学校标准,实施沂山镇综合学校建设,目前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的综合楼主体顺利完工,1000平方米的学生餐厅正加紧建设,年底可投入使用。小城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战略任务,工作中必须因地制宜,开拓创新,统筹推进。沂山镇在实践中积累了以下四条经验:

第一,加强小城镇建设,必须坚持高点起步,规划先行。规划是城镇建设的龙头。沂山镇地处临朐南大门,是山东省历史文化名镇、市级中心镇,省道东红路、下小路、大沂路交织成网,已动工建设的长深高速纵贯南北,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独特的镇情、优越的区位、资源和交通条件,为小城镇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县委、县政府以县城为中心、沂山为次中心的总体规划,“突破沂山”战略的组织实施,决定了必须高起点规划城镇建设。依托沂山旅游、次中心定位和区位交通优势,我们聘请山东省规划设计院权威专家、潍坊规划设计院、潍坊田园设计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高起点规划,编制了《沂山镇总体规划》,同时编制各项控制性规划,专门聘请青岛腾远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对旅游发展进行专项设计,制订完善旅游发展规划,为高水平建设小城镇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加强小城镇建设,必须坚持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城镇是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体现,特色是城镇的生命力所在。围绕打沂山牌、唱特色戏,坚持以镇山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旅游为引领,明确旅游城镇、千年古镇发展方向,打造独具特色的城镇形象;发挥生态、旅游、历史文化优势,打响生态名镇、旅游强镇、千年古镇品牌,提升知名度,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第三,加强小城镇建设,必须坚持多元投入,夯实基础。投入是小城镇建设的动力。围绕解决“钱从哪里来”问题,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开发机制。成立注册资金2000万元的临朐县沂山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的临朐荣华投资担保公司,注册资金

500万元的临朐县天隆投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搭建投融资平台,发挥市场作用,集聚资本,加快建设。立足旅游、生态、交通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大企业、大财团参与城镇建设和旅游业发展,仅山东鼎基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即投资5亿元以上,实施系列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目前投入8000万元的安置项目已铺工建设。通过政策带动,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建设,仅沿东红路拆迁改建即启动民间资本5000余万元。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为城镇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撑。

第四,加强小城镇建设,必须坚持强化管理,有序发展。管理是永恒的主题。只有严字当头,建管并重,才能巩固城镇建设成果,促进持续健康发展。围绕强化城镇管理,着力充实壮大城管、环卫、绿化管护三支队伍,探索城镇管理路子,制定规章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严格落实“门前六包”责任制,通过宣传引导、制度制约,强化措施、依法管理,有效解决乱搭乱建、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问题,实现了垃圾进场、车辆入场、广告进栏、摊点入市、商品入店,城镇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它有利于解决现阶段农村一系列深层次矛盾,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缓解当前国内需求不足状况,为整个工业和服务业的长远发展拓展新的市场空间,是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必由之路。小城镇建设一定会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青岛农业大学

题目:关于沂山镇小城镇建设的调查 科生寒假实践报告

院校:园林园艺学院园艺专业

姓名:王鹏学号:20083453

完成时间:2010年2月10号

z镇小城镇建设总结 篇6

展望未来, 新冶源的绚丽画卷更是夺目耀眼!随着城镇提升改造步伐的不断加快, 冶源镇将沿着“工业强镇、农业富镇、旅游兴镇、商贸活镇”的发展之路, 向着建设“山水园林文化旅游型中心城镇”的目标阔步前进。

科学规划, 确立城镇发展方向

在城镇规划中, 冶源镇坚持科学性、严肃性和可持续性统一的建设理念, 拓宽小城镇发展的空间, 保证小城镇快速健康发展。委托山东省规划设计院完成了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 确立了山水园林旅游型中心城镇的定位, 镇域空间结构形成“一带两片”格局, “一带”即沿弥河、潍九路构筑的综合发展带, “两片”即以石河为界划分的南北两大片区。近年来, 全镇坚持“南北竞进、西部扩展”的镇区发展思路, 不断加大城建力度。规划到2012年镇区总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 镇区人口7万人, 城市化率为61%。明确的发展定位、合理的功能分区、城镇建设布局和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 构成了完善的城镇发展框架。

加大投入, 增添城镇发展活力

发展是硬道理, 投入是硬措施。近年来, 全镇着力在基础设施建设、绿化工程和房地产开发上下功夫, 加快城镇化进程。在基础设施建设上, 投资300多万元, 对浮山广场进行整体改造, 高标准实施硬化、绿化、美化;投资2000多万元, 对旅游专线、海浮山西路、巨洋路西段等6条道路进行硬化改造;投资1500万元, 开工建设南环路、米山南路、龙岗路, 进一步完善了镇区道路框架。在绿化工程方面, 完成巨洋路、米山路等11条道路以及王家河、琴口生态林场的生态绿化, 新增绿化面积80多万平方米;投资4000多万元, 实施仲临路冶源段绿化工程;完成了10.5公里的冶源路两侧绿化工程;在树种栽植上, 坚持乔灌花草搭配、景松奇石点缀, 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绿化效果。近年来, 在历届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下, 冶源镇生态城镇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 先后被评为省级“绿化示范乡镇”和“环境优美乡镇”。在房地产开发上, 先后新建、续建富华嘉苑、洼子小区、冶南小区、迟家庄农村住宅区、搬迁安置楼区等住宅小区, 总投资2.4亿元, 开发面积22.3万平方米;投资3000万元, 开工建设海浮山医院病房楼;投资800万元, 新建消防中队、工商所、派出所办公楼。

园区带动, 增强城镇发展实力

近年来, 冶源镇把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商贸区等三大园区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 坚持规划引领, 加大投入, 多园并进, 不断放大园区示范带动效应, 加快城镇发展步伐。

一是建好工业园区, 以“工”强镇。始终坚持“工业强镇”的指导思想不动摇, 按照“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的要求, 着力培植工业大项目和骨干财源项目。在工业园区建设上, 按照“要素集聚、土地集约、产业集群”的总体要求, 在不断配套完善杨善工业园、洼子工业园、冶泉工业园、腊山工业园的基础上, 加快冶泉工业园南区的建设进度, 全力搭建起招商引资的平台;在项目引进建设上, 依托石灰石、文化旅游等资源优势,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主攻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目前, 全镇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7家, 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二是立足建好现代农业园区, 以“农”富镇。狠抓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推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建成了大棚西瓜、葡萄、奶牛、肉鸭和虹鳟鱼、鲟鱼特色养殖等农业种植、养殖园区, 注册了“海浮山”、“王舍”牌葡萄, “浮龙”、“劲龙”牌虹鳟鱼等知名商标。并成立了冶源镇龙湾淡水鱼养殖专业合作社、惠农瓜菜专业合作社、西瓜协会等2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淡水鱼养殖基地;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 “杨善牌”西瓜等6种瓜菜通过绿色食品认证, 2011年还被国际风筝联合会确定为外宾接待专用瓜菜。

建好商贸服务区, 以“市”活镇。先后投资1200多万元用于沿冶源路、涌泉路、竹泉路两侧商业网点改造, 大力发展大型超市、专卖店和集贸市场, 为发展商贸流通提供了良好平台。去年, 投资1700万元, 重点抓了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的巨洋路红新、迟家庄沿街商贸区。华兴商场在冶源镇区已建设3处大型超市, 营业面积达5800平方米。

高点定位, 提高旅游开发档次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提升老龙湾核心景区的总体部署, 按照“拆迁安置大片区”的原则, 实施老龙湾片区搬迁改造工程。该工程共涉及冶西、冶南、冶东三个村搬迁住户381户、沿街房5000米, 相关单位、企业13个, 目前, 已拆除总户数的90%以上, 5000平米沿街房全部拆除完毕。聘请中国建筑设计院对安置社区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在实施搬迁的同时, 聘请杭州园林设计院对老龙湾核心景区提升进行了高标准规划设计, 设计方案已经初步评审。适时抓好老龙湾南大门、停车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努力提高景区开发建设的档次和水平。

建管并重, 提升城镇魅力形象

关于木里镇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思路 篇7

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镇党委、镇政府和全县建设工作者们的努力下,我镇的小城镇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以‚煤炭工业木里、生态畜牧木里、绿色环保木里‛为诸称的现代化小城镇为目标,以转型提升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使木里镇经济发展更加高效、社会进步更加全面、城镇特色更加鲜明、居民生活更加宽裕、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把木里镇建成现代天峻县的展示区和适宜人居的现代化小城镇。近年来用于城镇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资金逐年增加。在此基础上,通过游牧民定居工程,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牧民逐渐实现了定居,牧民人均占有道路、住宅、基础设施面积增加,供电、供水、移动通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使我镇的小城镇建设呈现出其显著特点。

一是领导重视。近年来,各级政府和领导都高度重视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着力把木里镇建设成为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及具有高原民族特色和辐射带动作用的高原型城镇。

二是科学规划。按照全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要求,结合镇情镇力,在原来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科学优化,突出城 1 镇发展特色,根据镇域特色,依照全镇的城镇空间布局,加快全域城镇化步伐。结合我镇地域和城镇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以及新的发展需要,对我镇总体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调整规划布局,扩大规划控制区规模,形成了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施配套、交通方便、功能齐全、具有高原民族特色和旅游特色的新型城镇规划蓝图。在牧业产业化上做文章,培育野血牦牛繁育基地。充分利用该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品牌战略,带动牧民增收致富。

三是多方筹资。在煤炭业上做文章,做大做强煤炭产业。着力延伸煤炭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内涵,打造精品煤炭格局。一是坚持依托煤炭产业整合和总体布局主旋律不变,实现由规模开发向技术创新转变,着力打造煤炭开发示范企业。树立新观念。变政府包建为全民共建.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推行城镇建设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渠道的宽广化.变一方投入为多方聚资,多管齐下,大力挖掘社会闲散资金,拓宽城建资金渠道,采用激活民资的方法,初步形成了政府、社会、个人共同投资建设的格局 在木里镇道路改造和定居点的开发过程中,从利用国家对藏区优惠政策入手,从利用企业资金、技术优势等方面入手,让投资者在投资、成本、收益实践过程中,带动地方小城镇建设,不断积累一定的经验,确立今后的发展思路。

(一)科学规划小城镇 镇政府把规划作为城镇建设发展的龙 2 头来抓,新编了木里镇总体规划并修编了各村庄规划,对城镇的性质、功能和发展进行了科学定位,确定了城镇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木里镇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将‚生态立镇、产业兴镇、工业强镇、城镇靓州‛紧密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小城镇.制定了以木里镇为中心、以煤炭工业园区为依托、以天木公路为主线、以地域特点为主的规划蓝图。一是在城镇建设中,以地域特色、民族特色为基础,以地方特色为龙头,严格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加快建设步伐。二是坚持规划的超前性和可行性,做到规划、规模、规范并重,以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城镇为准则,做到规划一步到 位,发展留有余地,建设分期实施,为城镇的进一步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三是坚持规划的权威性,做好规划一张图,论证求广泛,评审严把关,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四是坚持规划的科学性,确保道路、绿化,照明‚三配套‛,功能、环境、造型‚三统一‛,生态、景观、格局‚三协调‛。五是坚持规划的严肃性.严格执行规划‚红线‛,对规划区内的开发建设项目实行全程跟踪监督,对突破规划、乱占滥建行为.发现一处纠正一处,从而维护了规划的严肃性。

(二)以经营手段建设小城镇。在城镇建设中,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用经营手段运作城镇建设,把工作着力点放在盘活存量资产上 一是通过煤炭开发企业大规模开发木里煤田的机遇,努力 3 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在城镇建设中积极争取国家、省、卅、县支持的同时,把吸引民间投资作为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关键来抓,充分发挥政府的杠杆作用,结合当地实际,采用牧民入股焦煤公司等形式,实现资源共享、共驻共建。二是实行资产经营产业化。按照‚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盘活资金,把资金用于公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上来。三是结合实际,找准经济发展的亮点和特色,利用自然生态景观来体现城镇形象,对城镇进行形象设计。在彩钢活动板房的基础上,使原有建筑物新起来、美起来。四是用完善的城镇基础设施、良好的投资环境、宽松的优惠政策吸引省内外煤炭开发投资者,促进我镇各牧业社停车场、沙场等经济实体,进而推动城镇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以经营方式管理小城镇。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调整优化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加快形成城乡联网、设施共享、服务功能一体化的格局,使更多的牧民共享现代文明成果。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推进牧区经济发展。以加快牧民居住向新型社区集中为重点,全面落实惠牧强牧各项政策,配套基础设施,完善社区服务,提高牧民的居住和生活质量,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城镇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城镇管理的优化。为此,把先进的经营理念引入城镇管理工作之中,加大了城镇综合执法力度,确立了依法管理城镇的思路。为努力营造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规范有序的社会环 4 境,相继开展了环境卫生、广告牌匾、交通秩序、施工现场等综合整治工作,实施了‚硬、绿、净、亮、美‘五化’‛工程。这些变化,使人们普遍对小城镇的建设有了认同感、归属感和自 豪感,使自觉参与和支持城镇管理工作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不仅营造了文明开放的城镇环境,也吸引了大量省内外开发商来投资建设;同时,还为小城镇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城镇管理中借鉴其它城镇管理的先进经验,推行城管综合执法,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对乱搭乱建、乱挖城市道路、乱倒垃圾、乱泼污水等行为进行严管重罚,解决了以往城镇执法中存在的多头执法、执法过滥、相互扯皮和‚三不管‛等问题,从而提高了城镇管理的行政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提高小城镇的品位和功能。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就是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基础,按照大项目提升小城镇品位、小配套服务千家万户的思路,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在城镇规划中应树立科学理念,在高起点精心设计和可持续发展上做文章,注重体现人与自然、文化与经济的和谐统一,体现‚区域小城镇‛的政治、金融、文化及旅游中心内涵,把城镇规划与生态环境建设、经济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努力塑造‚城镇的良好形象‛,从而优化投资环境和人们的工作生活居住环境,促进社会进步。

(五)推行政务公开,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推行政务公开,5 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责任政府和法制政府的基本要求,也是从制度上防止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 为此,在今后的城镇建设中。推行政务公开是其重要的工作,应着重采取如下对策:一是遵循‚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原则,适时向社会公开普遍适用的公共事物管理的政务信息和社会服务信息。二是创新政务公开形式。要通过政府公报、政务公开栏、行政审批大厅、网站、信息咨询及社会公示、听证等多种形 式,落实政务信息公开和办事公开制度。三是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要加强政务公开评议制度、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及监督救济制度,从而要把政务公开制度落到实处。

(六)强化政府职能,注重基础设施的社会利用。一是科学利用城镇的产业发展,应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鼓励新建单位、企事业单位、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人投资入股,投工投筹,实行城镇资源整合。二是加强政府监管职能,严格把好规划审批关,严格按照规章办事。三是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注重提高城镇资源的承受能力。按照这一思路,城镇建设中的设施将由业主建设和管理。同时,要积极推行政府对公用行业的有效监督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高度重视城镇教育和文化的发展,提高城镇人口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创业的能力。五是推进行政管理创新,强化为 6 民服务能力。充分发挥镇政府与牧区劳动力和企业直接接触的的基层优势,加大引导力度,增强牧区劳动力的培训的针对性,为更多牧区劳动力向城镇聚集、向企业就业提供便利,并设立专项支持劳动力的资金,纳入政府预算内支出项目。

(七)以科学发展观开创小城镇建设的新局面。要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要求,在加强城镇规划建设的同时,就要注重城镇管理,从创新中找出路;要充分发挥广大城镇居民的主人翁作用,积极参加城镇管理;注重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城建领域,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引玉‛作用和政策措施的‚引导‛作用;为提高城镇建设市场化水平,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调整、放宽进城政策,支持鼓励富裕起来的牧民进城,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促进消费市场的繁荣,拉动经济的增长,提高城镇化水平。这样既可转移大量剩余劳动力,又可通过组织富余劳动力参与城镇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增加非牧收入,提高牧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八)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木里镇城镇发展起步晚,小城镇建设水平较低,外部投资环境不良。小城镇建设基本属于自然发展状态,多简易房屋,基础设施落后,长期以来过着靠天养畜,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牧区地广人稀,牧民居住十分分散,集中定居十分困难,小城镇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相应的水、电、路和环卫等配套设施。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当地经济发展,生产、生活区混杂,7 道路、商贸区混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滞后,‚脏、乱、差‛现象严重,城镇职能分工模糊,中心镇功能作用不明显。

3、木里镇地质构造为多年冻土层,建筑结构易发生变化。矿山爆破震动剧烈,煤炭资源开发使部分草山征用,造成地表结构严重破坏。多深沟、险滩、石头煤渣堆积成山,道路崎岖不平。

3、小城镇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生态环境污染较严重。木里煤田蕴含优质煤炭资源,随着不断征地、勘探、开采、运输,造成局部环境水、空气等污染。人畜饮水困难,粉尘造成环境污染,无法正常放牧和从事正常的生产经营及工作生活。

z镇小城镇建设总结 篇8

平坝夏云镇东临贵阳市,西接平坝县城,公路、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越,中央省属厂场、工业园业聚集,城镇建设初具规模,被国家六部委确定为100个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省政府确定为36个省级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之一。夏云镇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抓住平坝城镇建设年的机遇,进一步科学规划,立足市场带动,产业支撑,全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把夏云打造成为“黔中强镇”,扮靓安顺的东大门。

高标准修编,科学规划城镇蓝图。根据夏云作为县城次中心的定位,提升城镇建设档次目标。该镇投入资金36万余元,聘请贵州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研究院,高标准完成《夏云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修编》,使之符合夏云发展特色。一是城镇居民容量增大。该镇现有城镇面积2.5平方公里,居民人口1.5万人,规划立足集镇中心、开发新区,吸纳周边厂场和工业园区居民入住,城镇面积将增加到9.5平方公里,容纳居民2万余人。二是布局合理适宜人居。按照现代城市的基本要求,对城镇体系布局和构成进行规划后,科学布局商贸区、工业区、住宅区和游乐区,使城镇区域布局既便于管理,不仅适宜人居,而且利于城镇经济的协调发展。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城市功能。根据县委提出的城镇建设年乡镇“八个一工程”的要求,拟用五年左右时间,建设新区文化广场、农贸市场、停车场,完善商业区、居住区,完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城镇建设规模,健全城市功能。

多渠道筹资,破解城镇建设瓶颈。建设资金缺口是制约城镇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该镇树立城市经营理念,多方筹集资金,破解资金缺口大难题。一是力争项目促城建。抓住中央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争取水利部二期供水工程项目资金200余万元,实施对红湖厂家属区与镇区45公里的管网改造,实现城镇生活用水与厂场工业用水剥离,解除了将来城镇用水之忧;争取电力部门电网改造资金100余万元,完成镇区电网改造工程,解决了城镇生活、商业和工业用电不足问题;争取省、市交通部门项目资金200余万元启动占地6000余平方米的客运站建设。二是市场引资助城建。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原则,按市场运作模式,招商引资,向房地产企业引资6000余万元,新建占地14.98亩的农贸市场及其商住楼128套, 由发成白云集团开发占地22.7亩的“云都新农花园”已启动开工。三是自筹资金支城建。采取政府出资、部门帮资、社会捐资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在政府出资200万元的基础上,驻境厂场捐资100余万元,先后拆除原夏云邮政支局办公楼和移动公司铁塔,拉通了新区与镇区衔接处主干道口60米;修建新区道路10637平方米,安装新区雨水、污水管3040米,安装路灯46盏;修复镇区破损路面300余平方米;清除路间建筑垃圾2000多立方米,破除路间水泥石块1000多平方米。

推进产业化、增强城镇发展后劲。小城镇发展是要有相相应的产业作支撑,该镇加快三大产业化发展进程,不断增强城镇发展的后劲。一是大力发展非公经济。以《平坝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平坝县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营造良好的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协助县高新区管委会引进、扶持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骨干企业推进工业化进程。投资3000多万元占地2000亩的一期工程已完工,占地1万亩的二期工程已启动,现已入驻富强包装有限责任公司、金凤徕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新峰机械公司、卉名塑胶厂等14家非公企业,引资总额近5亿元。目前,工业园区入驻企业已46家。同时,投入了60余万元,加快建设夏云农特产品批发市场,促进商贸业快速发展,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就地转移大量劳动力。二是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分布在该镇公路沿线万亩大坝1个,千亩大坝4个,国家连续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项目,已整治土地近8000亩,依托良好的农业发展条件,着力建设千亩无公害蔬菜、高产玉米、葡萄、西瓜、优质大米、千亩绿茶种植园六大农业生产示范园,提高科技含量,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打造农产品品牌,推向省内外市场。三是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近年该镇充分利用集镇周边环境优雅,气候宜人的天然优势,沿清黄、贵黄、贵烟公路发展了12家农家乐乡村旅游点,今年7月,成功举办了“农家美食节”,有效地拉动了食宿餐饮业提速发展。截至10月底,农家乐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近2000万元。在引导现有12家农家乐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做大做强乡村旅游,推动城镇建设进程。

三条线衔接、拓展城镇发展空间。该镇紧紧抓住区位优势,在城镇发展思路上,抓好三条发展线的衔接,拓展城镇建设空间。一是与周边厂场、工业园区衔接。境内红湖机械厂、平水机械厂、夏云农场等4个中央、省属厂场和1个县管工业聚集区,按照国家征地的相关政策,引导红湖厂、平水厂等的生活区、商住楼向城镇内发展,使镇区与厂场、园区融为一体,实现中央、省属厂场和工业园生活区10000余人向城镇转移。二是与周边村寨结合部衔接。将镇区周边的桥上、界首、毛栗园等6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与镇区规划紧密结合,严格用地审批程序,按照统一要求搞好结合部的建房用地规划建设,沿镇区到周边村寨进村公路延伸发展,拓宽周边发展空间,实现结合部16个自然村寨5000余户1万余人融入城镇生活区。三是沿清黄、贵黄、贵烟公路与县城衔接。按照夏云集镇定位为平坝县城次中心的区位优势,向县城沿路建镇,有效拓展小城镇外围空间。同时,抓好夏云农场、夏云工业园区清黄路过境段建设,开发沿线的黄龙村、叶坪村,扩大城镇规模,促进物流业、经贸业的发展。

平坝县夏云镇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投入资金250万元对整个镇区供水管网进行改造,投资340万元新建700米新区主、次干道,已经完成雨污管、通讯电缆、路灯电缆埋设和油路铺设、路灯亮化等。还安装50个垃圾桶,修复旧路面1000多平方米,集镇区电力、通信和有线电视线路综合改造已经完成,新区集贸市场主体工程进入扫尾阶段。图为施工人员在人行道铺地板砖。

平坝县夏云镇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发展信心,突破重点、抓住关键、打牢基础、强化工作,确保整改落实取得成效。

突出一个重点。突出小城镇建设这个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夏云镇打造成平坝县城次中心。投入340万元完成夏云新区主干道建设800米、沥青铺设路面10634平方米、铺设人行道8000米、安装路灯60盏、埋设雨污管道2800米,投入250万元完成镇区供水管网改造;建成占地14.98亩的夏云新区综合农贸市场,将于今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在今年之内完成涉及36480平方米(含商铺)248套住房的云都兴隆花园商住小区建设;已完成占地8亩的客运站征地工作,计划在年内建成投入使用;加大新区土地开发力度,并挂牌出让农产品批发市场。

抓住两个关键。一方面是抓住推进工业化进程这个关键。进一步打造“诚信夏云”,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切实为镇境内中央、省属企业搞好服务,妥善化解企业与周边村寨矛盾纠纷,配合建设好高标准、高起点的招商引资平台——夏云工业园区。通过工业园区的发展壮大,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夏云,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空间。目前已入驻园区的企业有49家,其中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8户;占地1万亩的二期工程已启动,来自天津、上海等地的17家入驻企业,合同引资总额6.43亿元,已投产企业7家,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另一方面是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关键。充分发挥阿腰、江西等村错季节蔬菜的示范带动作用,抓好以贵烟公路沿线阿腰、江西、桥上、小山等村千亩蔬菜基地建设,实施好100万元蔬菜种植项目,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切实提高错季节蔬菜种植的规模和品质,努力把夏云打造成黔中菜都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支持力度,发展壮大各种专业协会,目前全镇共有3家大型农业合作组织,为农户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

打牢三个基础。一是打牢新农村建设这个基础。切实抓好桥上、江西、叶坪3个市级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不断加大对山、水、林、田、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以推进农村危房改造为重点,抓好村庄规划统筹,改善广大群众居住条件;推进“整脏治乱”工作和加大“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实施村容美化、环境绿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四化”工程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农村。二是打牢交通设施这个基础。扎实做好全镇路网规划,抓好通村油路、通村硬化道路项目库建设,储备一批道路建设项目,力争经过1—2年实现全镇14个村到镇的快速通达。三是打牢水利设施这个基础。加大水利项目的争取力度,重点做好流域治理、山塘水库的除险加固和田间渠道的建设,不断增强农业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目前,农业开发项目总投入800万元,建成水利设施有43个,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强化四项工作。一是强化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多层次的理论学习教育活动,尤其是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放在重中之重,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引导党员干部学用结合,把学习成果转化到具体工作中去。继续抓好作风建设各项制度的具体落实,健全完善党委议事规则和民主决策程序,最大限度发挥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二是强化精神文明建设。以创建各级文明乡镇、文明村寨为目标,积极争取更多的农民文化家园、农村书屋、农村运动健身等项目,为全镇农民提供必要文化生活条件。目前,建成农家书屋4个,现有图书20000余册;建成健身活动场所3个1200平方米,购置健身器材30套;三是强化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平安乡镇”、“十无模范村”创建活动,加大矛盾纠纷化解力度,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2009年,共接待来访群众560人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3起,全年无一起赴京、赴省上访事件,同时,创建阿腰、桥上、茶场、黄龙4个县级“十无模范村”。四是强化卫生、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完善镇、村二级卫生服务网络,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实现农村参合人数和参保人数100%参与,当前,全镇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51%,农村养老保险共发放60岁以上养老金245人,已经参保缴费1165人;投入150万元新增学校教室328平方米,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强化殡葬改革,加强对贵黄、清黄等主要公路两侧可视范围坟墓治理力度,已治理坟墓377座,并确保不出现新坟头。

云镇位于平坝县的东南面,与清镇市接壤,全镇占地面积89.58平方公里,93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3.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万人,农业人口2.3万人,拥有耕地面积19933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贵烟公路、贵黄高等级公路,清黄高速公路横贯全境,因而被誉为平坝县的东大门。自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以来,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经济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经济发展历史性跨越为近期目标,结合夏云实际,理清经济发展思路,抢抓机遇、排难而进,实现夏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68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500元。

一、发挥优势,理清思路,着力推进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

夏云镇历届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夏云交通便利区位优越,驻境厂场多、城镇比率较高的优势,逐步理清夏云经济发展思路,着力推进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一是加强农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夏云交通便利优势,将夏云定位为省内外各大中市场的“菜篮子”基地和“观光农业基地”,建错季节蔬菜、平坝灰鹅养殖、良种肉牛养殖三大基地和阿腰村、节溪小流域休闲垂钓、夏云农场茶园观光园、小山村葡萄观光园三大园区。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扎实推进城镇化的进程。抢抓夏云集镇是国家“六部委”、省建设厅确定建设的32个重点小城镇的历史机遇,将夏云小城镇建设作为实现夏云经济历史性跨越的有效载体,着力加快夏云小城镇建设,通过小城镇建设,不断拓宽小城镇的面积,完善小城镇的功能,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拓宽第三产业空间创选条件,提高城镇化水平。

三是优化服务,打造招商引资平台。以县工业园区(夏云工业经济带)落户夏云为契机,扎实做好园区建设和入驻企业的服务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建设以夏云工业经济带为龙头的企业群,同时,切实抓好对驻境厂场的服务工作,用好的环境流住人,确保驻境厂场对地方经济的持续拉动。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镇党委、政府采取“园区促动、城镇拉动、市场推动、厂地联动”等切实有效的措施,实现农民大幅度增收有新的突破,增强小城镇活力有新的突破,加快工业进程有新的突破,从而实现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良性轨道。目前,已形成3000余亩的错季节生产基地,上规模的养猪场有4家,有年出栏5万只鹅的平坝灰鹅养殖基地,依托农业产业和交通便利开发观光休闲,餐饮为一体的农家乐,现已开办2家,正在开办的4家,从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非公经济焕发出蓬勃活力,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现境内驻有红湖机械厂、平水机械厂、平坝农场、夏云农场4家中央、省属企业,41家非公制企业、1家外资企业,有规模企业以上8家。其中:食品加工企业6家,化工企业3家,民用产品加工企业5家,机械加工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塑料产品加工企业2家,沙场8家,其他7家。非公有制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促进夏云经济增长。从企业数量上看,非公有制企业增加较快,比重上升,各种经济成分均占有一定的比重;二是从产业结构看,各类企业都有重要的社会贡献,企业产值占有一定的比重。并且有些食品加工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更大程度地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是从吸纳劳动力的情况看,多种经济成分都成为吸纳劳动力的重要渠道,在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有些企业还为广大就业农民提供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成为“社会稳定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参与,有效地扩大了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二、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夏云集镇集机关场厂为一体,地处驻境场厂中心地带,县工业园区落户夏云集镇,贵黄高等级公路、清黄高速公路从集镇穿过,交通便利,是国家建设部等六部委确定的重点小城镇和省建设厅确定的全省32个重点小城镇建设的建制镇之一。县人民政府将夏云定位为县城次中心。镇党委、政府将小城镇建设作为实现夏云经济历史性跨越发展的载体,通过建设小城镇,增强小城镇吸纳人口的能力,拓宽小城镇面积,完善小城镇的功能,增强小城镇的活力,为驻境厂场、县工业园区生活区转移至集镇创造条件,通过加强市场建设,建成功能齐备的市场,使小城镇成为全镇工农业产品的集散地,同时拓展第三产业市场,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近转移。通过城镇化拉动工业化的发展,促进工业化进程。使夏云集镇真正成为全镇经济文化中心和黔中物流中心。目前,一是已储备小城镇建设用地200亩,高起点,高标准地完成了小城镇总体规则并经省建设厅评审通过,确保建设全省一流的小城镇;二是采取逐片报批土地开发,利用土地收益进行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加快小城镇建设,现已启动农贸市场建设,完成新区主干道和小城镇供水工程,农持产品批发市场正在筹建之中。

三、优化服务,打造企业发展新平台

树立诚信观念和机遇意识,立足于用好的环境吸引人、留住人,切实为县工业园区、驻境企业、非工有制企业服好务、真服务,扎实抓好夏云工业经济带的服务工作。夏云工业经济带是县人民政府依托夏云交通便利区位优势,与夏云农场合作开发,打造高标准、高起点的招商引资平台,是夏云经济发展难得的历史契机。镇党委、政府切实抓好夏云工业经济带建设服务工作,积极协调园区用地、工程建设引发等各类矛盾事件,确保按时完成园区内的“三通一平”建设,现已建成1200余亩工业园区。入驻企业6家,富强包装有限责任公司已建成投产。二是切实为企业创造良好外围环境。先后完成红湖机械厂、平水机械厂与周边农村的土地详查工作,剥离了驻境厂场转供农村的用水用电,有效解决了驻境厂场与周边农村的土地、用水、用电等历史遗留问题;切实解决非公有制企业用地、用水等困难,为其排忧解难,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用好的环境留住人。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针对投资方要求,千方百计提供让其满意的条件,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使投资方满意入驻。目前,镇境内有非公有制企业41家,2006年,全镇乡镇企业工业产值2.5亿元(不含驻境厂场)。四是依据企业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现依托当地企业转移农村劳动力2500余人。

下一步发展思路

1、全面启动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率。近期完成完成农贸市场、农特产品批发市场、商住楼、复式住宅的等建设。利用土地拍卖收益,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步行街、路灯、休闲广场等能基础设施,确保建成全省一流的小城镇,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功能齐备的工农产品交易场所。拉通平坝监狱、平水机械厂、工业园至小城镇主干道,实现平水机械厂、平坝监狱生活区,夏云工业经济带生活区移至小城镇,增强小城镇的人气,提高夏云城镇化水平。

2、依托夏云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经济总量。夏云工业园区的发展必将带动小城镇建设,以及第三产业发展。

3、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蔬菜及其它农副产品种植规模,筹建黔中农产品交易中心,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发展中的夏云

来源: 安顺日报 2009-07-20 地方新闻

夏云镇位于平坝东南面,地处黔中腹地,坐落于高原明珠红枫湖畔,是红枫湖主要的水源地和贵州西线黄金旅游通道,公路四通八达。东北距省城贵阳42公里,西南与安顺市相距44公里,滇黔公路、贵黄高等级公路、清镇高速公路和贵昆株六复线铁路横贯全境,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素有“平坝东大门”之称。镇区地势平坦,气候宜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7℃,无霜期273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较为适宜居住。全镇总面积89.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948亩,辖14个行政村,92个村民小组,63个自然村寨,总人口3.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万人。镇境内驻有4家中央、省属企业,46家非公有制企业,工业基础较好。

近年来,夏云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充分利用交通便利,区位优越的优势,立足实际,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非公有制企业蓬勃发展,小城镇建设扎实推进,全镇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地发展。2008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40040万元,比上年增长24%,乡镇企业总产值27372万元,比上年增长117%,农民人均纯收入2930元,比上年增长15.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部署以来,夏云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惠农政策,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统筹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近三年来,共引进项目资金1100余万元,实施土地开发整理211.65公顷,修建机耕道50余公里,人饮工程32处,通村公路30多公里,村庄整治3个自然寨,实施“亮丽工程”安装路灯7个寨子,新建蔬菜大棚100多个,新建10个行政村办公楼。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村容村貌得到很大的改变,全镇14个村均实现五通路、电、通讯、水、闭路电视),63个自然寨寨内道路基本实现水泥硬化,现正向通村通组道路硬化迈进,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产业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

近年来,夏云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依据各村实际情况,不断探索,积极引导,深化发展,初步形成了“六园一乐”、“一镇多特”、“一村一品”得到全面提升。“六园”即以阿腰、江西为主的2千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园,以阿腰、桥上为中心的千亩高产玉米种植园,以黄龙、叶坪为主的2千亩烤烟种植园,以小山、桥上为主的千亩葡萄、西爪等经果林种植园,以金银、老岛为中心的6千余亩高产优质大米种植园,以茶场、夏云农场为主的2千亩绿茶观光园。生产的优质大米、茶叶、错季节蔬菜、葡萄等名优土特产远销省内外,是省城贵阳蔬菜的重要生产区。“一乐”即以集休闲、观光、垂钓、娱乐和饮食为一体化的农家乐,主要分布在清镇高速公路、贵黄公路、滇黔公路沿线,现已建成投入营业6家,另有2家正在建设之中。通过不断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化升级,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2008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30元。

蓬勃发展的夏云工业园区

夏云是贵州重要的军工机械制造基地,工业基础较好,镇境内驻有红湖机械厂、平水机械厂、夏云农场、平坝农场4个中央、省属单位,非公有制企业46家,其中外资企业1家,规模以上企业8家。特别是县人民政府与夏云农场合作,利用夏云农场大量国有土地建设的夏云工业园区,已基本实现了“五通一平”(路、电、通讯、水、闭路电视,场地平整),很大程度上为进驻园区的企业节约了投资成本,创造了良好环境。入驻企业在减小投资成本的同时,还可同步享受省级开发区优惠政策和平坝县出台的招商引资有关优惠政策。目前,夏云工业园区已引进资金5.55亿元,贵州富强包装有限公司、贵州金凤徕食品有限公司、贵州卉名塑料有限公司、贵州新峰机电有限等15家非公有制企业已入驻园区,并相继建成投产,为夏云镇工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2008年,全镇乡镇企业总产值达27372万元,比上年增长117%。

小城镇建设扎实推进

夏云镇是国家建设部等六部委确定的1887个重点小城镇和省建设厅确定的全省32个重点小城镇建设的建制镇之一,县委、县政府将夏云定位为县城次中心。近年来,镇党委、镇府认真贯彻落实“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精神要求,遵循“规划建设”的原则,围绕改造老镇区,建设好夏云新区,再造一个新夏云的目标,扎实推进小城镇建设。目前已储备建设用地200亩,完成了新区主干道建设和35千伏高压线改道,拉通了日供水4000吨的城镇供水主管道,高标准、高起点完成了夏云总体规划修编,修编后总规面积增加到9.5平方公里。现农贸市场正在加紧建设之中,综合商住区、农特产品批发市场和镇区二期供水工程即将投入建设。贵州:平坝夏云镇着力打造“五地”建设黔中强镇

平坝县夏云镇是100个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和36个贵州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之一。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夏云镇党委紧紧围绕“践行科学发展,建设黔中强镇”主题,着力打造投资兴业宝地、现代农业领地、商贾云集旺地、生态休闲胜地、适宜人居福地,推进小城镇建设。

打造投资兴业宝地。一是扩建投资平台。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 “贵州省乡镇企业(平坝)夏云工业集聚区” 由1.37平方公里至6.35平方公里的扩建工作,2009年9月份以来,先后妥善化解企业与周边村寨矛盾纠纷13起,着力解决土地问题2宗,用水、用电问题4宗,确保集聚区扩建工程建设顺利推进。二是完善投资优惠机制。在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和《平坝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试行)》等有关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明确入驻聚集区的企业可享受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三是宣传推介吸引客商。到上海、昆明等地召开招商引资会,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截至2010年初,已有驻镇企业49户,其中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8户;其中聚集区入驻企业17家,合同引资总额6.43亿元,已投产企业7家,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

打造现代农业领地。一是抓好“四大基地”和“三大园区”建设。即突出产业特色抓好错季节蔬菜生产基地、灰鹅养殖基地、种草养畜基地、优质烤烟基地和葡萄观光园区、茶园观光园区、休闲垂钓园区建设,推进农业规模化。二是支持创建农民专业协会。目前全镇共有种植、运输、养殖等农民专业协会17个,会员292人,联系农户100余户,协会为农户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三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2009年,投入近800万元资金,进行土地整治开发、人饮、烟水配套、道路硬化、河堤维修等项目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四是培训新型农民。采取外出参观学习、现场培训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葡萄种植、烤烟种植等培训67期6500人次,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

打造商贾云集旺地。一是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依托全镇具有万亩优质水稻种植园、千亩蔬菜种植园、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争取资金100万元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吸引昆明、南宁、广州等地外商批发外销。二是建设商住小区。投资6000余万元,于2009年冬开工建设占地22.7亩的128套商住小区。三是建设客运站。向省、市交通部门争取项目资金200余万元,启动了占地9亩6000余平方米的夏云客运站,有望在2010年内投入使用。

打造生态休闲胜地。一是发展农家乐。利用森林覆盖率高、农田无污染、交通便利的优势,在沿清黄、贵黄、贵烟公路沿线及延伸区域发展农家乐,目前建成了以“贵州省旅游定点单位”龙腾生态休闲苑为龙头的8家农家乐。二是打造节庆品牌。每年举办“平坝夏云清凉一‘夏’欢乐农家美食节”,2009年吸引近万名游客,全年实现旅游收入800万元。三是建设民俗一条街。投入6000余万元,建设了长300余米的小吃一条街和民族饰品一条街,吸引游客扩大消费,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打造适宜人居福地。一是高规格规划扩建小城镇。投入36万余元,聘请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夏云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修编》,城镇建成区由2.5平方公里增至9.5平方公里,居民由1.5万人增至5万余人,建成平坝县城次中心。二是高要求促进社会和谐。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园促进就业,78人自主创业发展养殖业、加工业等产业,带动就业 217人;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到 100%;建立镇领导包案调处重大矛盾纠纷制度,2009年,实现了赴省进京“零上访”及全年无刑事案件发生;加强民警、专职治安联防队、治安信息员队伍建设,切实提高防范水平,构建了邻里和谐、秩序井然的良好环境。三是可持续治理生态环境。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治理荒坡340亩;推进“整脏治乱”工作,创建“清洁村寨”、“卫生单位”;按照红枫湖、百花湖“两湖”流域保护要求,加强河流及其周边环境治理与绿化,实现“三废”污染物“零”排放。

夏云镇位于平坝县的东面,东与清镇市毗邻,南与高峰镇接壤,西连城关镇,北接十字乡,是平坝县的东大门。境内驻有红湖机械厂、平水机械厂、平坝监狱、夏云农场等4家中央、省属厂场。总人口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万人。全镇总面积89.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70公倾。贵烟公路、贵黄高等级公路、清镇高速公路、贵昆铁路横贯全境,交通便利,区位优越。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实现了全镇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渐完善,农业生产发展,全镇农业呈现一镇多特的格局,无公害蔬菜、水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2500亩,是贵阳等市场固定的蔬菜供应基地。良种畜禽养殖快速发展,良种牛、平坝灰鹅养殖达1万头(只)规模,逐渐向畜牧强镇的目标迈进。发展的环境不断优化,驻境厂场对农村经济的拉动不断增强。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全镇乡镇企业17家,规模以上企业3家。2005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2.9亿元,其中农业产值0.4亿元,本级财政收入2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0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900元。

上一篇:正直邪恶类的谚语下一篇:食堂改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