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相关认定(共8篇)
高新技术企业相关认定 篇1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相关问题解答
1、专利为公司股东或内部员工的能否视为公司的专利?独占许可合同是否包括5年?
答:专利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权属人必须为申报企业本身,公司股东或内部员工的专利不能视为公司的专利。如申报高企,必须进行专利权转移或签订独占许可协议,独占许可合同年限为5年以上,并且必须涵盖企业认定高企后的三年有效期。
2、我单位与一个自然人同时是专利权人,需不需要签订独占协议,是否是自主知识产权;我单位与另一个单位同时是专利权人,是否是自主知识产权。若以上两种情况已签订了专利权归属协议,还需要备案吗?
3、几个企业同时拥有一个专利,所有权人如何确定? 答:2和3属于同一类问题。只要专利证书上专利权人中有你单位,不管是否还有其他单位和个人,即可认定该专利就是你单位的自主知识产权。
4、主营产品收入必须是获得专利的产品收入吗?假如企业主营产业是A,但专利是B、C,可以申报吗?
答:不一定是获得专利的产品收入,主营产品收入指的是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产品必须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以下简称《重点领域》)。专利B、C必须和企业的主营业务A有较紧密联系,并确实在生产研发过程中得到应用,才能被认可,否则不能申报。
企业。
9、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是否在国家高企认定网和省科技网上同时申报注册吗?两个网区别?
答:网上申报注册必须在国家高企认定网上进行;科技网“高企认定专栏”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发布认定有关政策、通知、要求的官方网站,不能进行网上申报。
10、高新技术企业的年收入有最低要求吗?没有利润的企业能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吗?
答:高新技术企业的年收入没有最低要求。只要符合《认定办法》要求的都可以申报。
11、如果企业研发费用比例只有百分之三点多,不到百分之四,能不能申报?
答:需视“最近一年销售收入额”而定。企业研发费用比例是指近三个会计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1)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2)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3)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12、研发费用和高新技术收入的比例,这里两个总收入口径一致吗?高新技术产品占总收入的60%,是最近一年还是最近三年都要达到?
答:口径不一致。研发费用比例是指近三个会计的研究开发
品效果不理想,后来又进行的投产算是转化一次还是二次?
答:主要考核企业最近3年内科技成果转化的年平均数,《工作指引》中对成果转化项数及打分有详细规定。一次投产产品效果不理想,后来又进行的投产算是转化一次。
17、由于公司人员具有一定流动性,曾是07、08年的研发人员,但是在09年离职这部分人员是否仍计入研发人员名单?公司人员总数以什么时间为准?装订具体详细的排序方式如何?
答:研发人员、科技人员、公司人员总数一般是以申报上一年底人员为基准,按照《工作指引》中对几个指标的描述进行统计的。研究开发人员数主要统计企业的全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企业是否签订了劳动合同来鉴别。对于兼职或临时聘用人员,全年须在企业累计工作183天以上才计入“研究开发人员”名单。申报材料的装订可以查看2010第一批高企申报通知。
18、我们是药品生产企业,我们现仅有一个产品09年授权有发明专利,能否申请高企?
答:可以。企业对照《认定办法》、《工作指引》和《实施细则》进行自我评价,认为符合条件的,按照有关要求准备材料。
19、研发公司尚无产品销售,是否达到70分?认证是否每年2次?
答:综合得分包括: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数量(30分)、科技成果转化能力(30分)、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20分)、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20分)等四项指标,综合得分达到70分以上是高企认定的
研究开发了许多专用设备和工艺,请问这些半成品,设备和工艺(专用)能否归集为高新技术产品?
答:不能归集为高新技术产品。符合高新技术领域,并能带来销售收入的产品,才能算是高新技术产品,在高企认定时才有实际意义。
24、与铁路轨道养护相关的着减磨润滑防锈油脂属于八大类中的新材料,之下的子目类不清楚能否申报高企?
答:申报企业的主营产品(服务)必须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并具体到子目录。需要对领域进一步细化。
25、申报要求取得5年独占许可协议,并发出“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证明,请问:独占许可协议和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是不是一回事?
答:是一回事。
26、据说科技部要修改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请问现在修改没有?这项申报是修改过后的新领域还是以前的领域,以什么为准进行申报?
答:企业以现行的《重点领域》为准进行申报。修改领域工作尚在进行中,还未出台文件。
27、若07、08年是查账征收,09年改核定征收,但财务健全,能否申报?对销售收入有何要求?
答:不能申报。近三年中有一年或以上企业所得税实行核定征收办法的,因不能准确进行会计核算,有关指标不能确定,因此不能认定为高新企业。申报高企对销售收入没有要求。
销售增长率=(第三年销售额-第二年销售额)÷第二年销售额 在计算会计内企业未产生销售收入或成长性指标为负的按0计算;第一年销售收入为0的,按两年计算;第二年销售收入为0的,都按0计算。
2008年才有收入,按照两年的公式进行计算。
31、专项审计报告能否把三年研发经费通过一个审计报告审计,内含分开的三年报表?
32、对研发费、高新技术产品收入的专项审计是3年(07、08、09年)一次性合并审计?还是分别每年审计?
答:31和32属于同一类问题。专项审计报告包括两类:近三企业研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和近一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专项审计报告。近三年研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可作一个报告,但内含三年分开的报表,三年研发费情况分别进行说明。专项审计报告必须按照中注协出具的《高新技术企业专项审计指引》执行。
33、符合目录八大领域的很多领域(有四个:节能,软件等)是否都填报上?
答:可以多选,但重点填写企业主营业务所属领域。
34、科技成果转化的标准如何?是三年的每年都是必须达标,还是平均数达标就可以?评分标准如何?
答: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是指企业对技术成果进行应用性开发,形成产品、服务、样品、样机的能力。主要考核企业最近3年内科技成果转化的年平均数。评分标准具体可查阅《工作指引》。
改变产品图案和形状的外观设计专利(主要是指:运用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方法,经过研究与开发过程得到的外观设计)、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
38、如果会计核算中没有把研发费用单独核算,或核算不规范,应该归入研发费用的没有归入。在专项审计报告中能否调整列出?
答 :企业由于对研发费的会计核算不完善,或研发人员和财会人员缺乏沟通协调,研发费混入生产成本的,尽快纠正不规范的做法,完善研发核算体系,帐目、报表需要调整的按规定进行调整,以准确记载帐目、出具财务会计报告。中介机构应依据企业账载数据进行鉴证,如其出具的专项报告与企业账载不符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九十八条进行处罚。
39、近三个的研发费用都要单列还是只有最近一个研发费用单列出来就行了?高新技术产品和非高新技术产品有明确的区分标准吗?
答:按照《工作指引》规定,企业应按照“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结构归集(样表)”设臵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用研究开发费用辅助核算账目。
高新技术产品和非高新技术产品的区分标准是:企业是否通过技术创新、开展研发活动,形成符合《重点领域》要求的产品。
40、企业自主研发并应用于本公司日常经营生产活动的产品是否算是科技转化?在申报时,是否每个自主知识产权及科技转化的申报材料都要有项目立项书?请解释一下涉密企业的概念有什么标准,是
省级以上农作物审定(鉴定)证书均可作为技术成果的体现。研发费用归集要按照“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结构归集(样表)”及研发活动的有关定义进行,评定时重点测算研发投入的强度。
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发生额,专家评审时按照80%计入研发费用总额。全部是委托外部研发费用发生额按照80%计算后,符合规定比例、同时符合《认定办法》其他条件的,可以认定。
高新技术企业相关认定 篇2
一、主要产品 (服务) 的概念不清晰
《认定办法》规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第一个条件是:在中国境内 (不含港、澳、台地区) 注册的企业, 近三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 或通过五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 对其主要产品 (服务) 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但是, 以什么样的标准来界定主要产品, 定性还是定量, 《认定办法》和《工作指引》并没有明确。在具体操作中, 各地的理解不一、执行尺度也就不一样。一方面, 有的地方认为主要产品应该是占企业销售收入比重最大的产品, 那么在认定中, 企业只有对占销售收入比重最大的产品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符合条件。如果企业只是对占销售收入比重不大甚至很小的产品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但对占销售收入比重最大的产品的核心技术没有自主知识产权, 则不符合条件;另一方面, 有的地方则认为不需要这么严格, 既然国家没有规定, 就不要加以限制, 只要是企业的产品就可以认定为主要产品。那么在认定中, 只要企业对自己的任意一款产品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就符合条件, 而不管该产品占销售收入比重是多少。上述两种理解存在较大差异, 从而导致在认定中不同省市认定口径或执行尺度不一样, 同样情况的企业, 在不同的地方, 有的可以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而有的则没有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 这严重影响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公平性。
笔者认为, 关于主要产品的界定问题, 既要达到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目的, 又要保持口径一致、保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公平。从便于操作和科学地角度出发, 以产品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作为衡量标准是可行的。
具体来说, 以产品销售收入占销售收入总额50%以上的产品作为主要产品是最准确的说法, 但是这样掌握过于严厉或教条。考虑目前企业的产品可能多种多样的经营实际, 可以按照产品销售收入占销售收入总额比重最大的产品作为主要产品, 再宽松一点掌握, 可以按照企业应用了自主知识产权的若干种产品的合计销售收入占销售收入总额比重最大的若干种产品作为主要产品。总的来说, 不管是按哪种方法或口径掌握主要产品的界定标准, 最关键的是全国要统一口径, 避免各地因理解不同而在具体的认定中执行尺度差异过大, 人为造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的不公平,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此尽早明确。
二、自主知识产权的规定不合理
《认定办法》和《工作指引》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必须有自主知识产权, 但是对企业获得知识产权的途径比较宽松, 无论是企业自主研发获得的, 还是通过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获得的, 甚至通过五年以上独占许可方式获得的, 都可以视为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
在《工作指引》中关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具体评价方法中, 没有将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得方式作为评价指标, 仅仅按照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评价, 对企业自主研发获得的知识产权并没有任何鼓励措施。企业为了尽快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往往通过受让、受赠、并购、五年以上独占许可方式快速获得自主知识产权, 实际上这些自主知识产权可能对企业发展没有实质性帮助作用, 与企业主营业务也没有太大关系。
企业通过受让、受赠、并购、独占许可等方式获得的自主知识产权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这样的政策导向不利于企业加强自主研发, 不能真正达到刺激和促进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目的。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 只引进而不注重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势必削弱自主研究开发的能力, 拉大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事实也告诉我们,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 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因此, 笔者建议, 为了鼓励企业自主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在具体认定过程中, 对于企业通过自主研发获得的知识产权和通过其他方式取得的知识产权应该区别对待, 在对企业通过自主研发获得的知识产权赋予更高的分值;二是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 在初次认定通过后, 应要求企业加强自主创新, 在三年后的复核中, 对这类企业应要求企业有通过自主研发获得的知识产权, 从而督促企业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三、科技人员和研发人员的条件刚性不足
虽然《工作指引》对科技人员和研发人员均进行了具体的定义, 但是在实践中仍然无法准确衡量, 科技人员和研发人员的口径弹性较大, 企业和认定部门之间容易产生争议。如, 《工作指引》中规定研发人员包括的辅助人员是指参与研究开发活动的熟练技工。企业在申报时有的为了凑够数量, 将一些不参与研究开发活动的技工也作为了辅助人员, 有时候甚至辅助人员的数量远远超过了研发人员, 而认定部门在具体审核时既无法把握技工参与研发活动达到什么程度算参与, 也无法界定究竟有哪些技工参与了研究开发活动。在具体实践中, 能够作为抓手的只有是否签订了劳动合同和是否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因此, 只要这些科技人员和研发人员和企业签订了合同并且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就可以了, 这样就造成了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和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条件的刚性不足。
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应对进一步细化科技人员和研发人员的口径, 如, 可以考虑将专职研发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作为认定条件, 同时降低10%的比例要求, 这样可以提高认定条件的刚性, 便于操作;也可以鼓励企业增加专职研发人员、从而提高研发实力。
四、中介机构鉴证和专家评审制度的约束机制不健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不仅是中国一项重大的产业政策, 而且还影响着数以百亿计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 关系重大。为保证质量, 《认定办法》和《工作指引》引入了中介机构鉴证和专家评审制度, 但是对中介机构鉴证和专家评审的质量如何进行监督和约束规定得不够全面。
(一) 中介机构管理
目前,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部门对中介机构出具的关于研发费用和高新技术产品 (服务) 收入的专项审计报告既没有统一格式, 也缺乏对审计质量的监督。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指引〉的通知》 (会协[2008]83号) , 符合条件的中介机构应该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指引》的要求进行专项审计, 并出具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指引》规定格式的研究开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与高新技术产品 (服务) 收入专项审计报告。但是国家有关部门并没有明确要求中介机构在进行高新技术企业专项审计时采取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规定的统一格式。在缺乏统一要求的情况下,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的中介机构关于研发费用和高新技术产品 (服务) 收入的专项审计格式混乱, 审计质量参差不齐。在利益驱动下, 有的中介机构在审计证据受限的情况下, 仍然会出具标准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甚至帮助企业弄虚作假。
笔者建议:一是统一审计规范和格式。国家有关部门应明确规定中介机构要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指引》的要求进行专项审计, 并出具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指引》规定格式的研究开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与高新技术产品 (服务) 收入专项审计报告;二是完善对中介机构审计质量的监督制度。国家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监督制度, 要求各地认定部门采取适当方式, 如聘请财务专家或其他机构对中介机构的审核结果进行复核, 对不符合要求的中介机构应该取消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介机构资格, 并按规定予以处罚, 同时由企业重新聘请符合条件的中介机构进行鉴证。
(二) 专家评审制度
为了保证认定的公平性, 国家有关部门在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中引入了盲审制度, 即认定机构在将企业的有关电子材料通过网络工作系统分发给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的专家时, 要在电子材料中将企业身份信息隐去。
但是由于多种原因,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全国专家库至今尚未建立, 再加上网络工作系统建设问题, 盲审制度一直没有实施。目前, 各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还是由本省专家进行评定, 且在认定过程中多数没有实行盲审制度。由于地域限制和专家数量、研究领域等原因, 在专家评审阶段可能存在问题, 如, 可能导致认定受少数专家的影响, 而且有些专家可能与企业之间因为在某些研发项目上有过接触而存在影响客观公正的因素, 不利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从约束机制来说, 据笔者了解, 多数省市没有建立对专家评审意见进行复审制度, 导致专家的评审意见无人监督。
笔者建议:一是科技部要尽快建立全国专家库, 提高评审专家的随机性, 增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公平性;二是要加快完善认定网站, 加紧推行专家盲审制度, 提高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独立性;三是建立对专家评审意见的复审制度, 形成对专家评审意见的有效监督。
参考文献
[1]姚和平, 徐红.谈改进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J].科技管理研究, 2009, (11) .
[2]陈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仍存在不足[J].浙江经济, 2009, (18) .
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相关政策解读 篇3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每年组织一次,受理认定申请的截止日期为每年5月15日。
申请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有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国民经济各主要行业中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
(二)领导层重视技术创新工作,具有较强的市场和创新意识,能为技术中心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具有较完善的研究、开发、试验条件,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研究开发投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知名品牌,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研究开发与创新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四)拥有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拥有一定规模的技术人才队伍,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创新人才优势。
(五)技术中心组织体系健全,发展规划和目标明确,具有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技术创新绩效显著。
(六)企业两年内(指申请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当年的5月15日起向前推算两年)未发生下列情况:1、因偷税、骗取出口退税等税收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刑事处理。2、涉嫌涉税违法已被税务部门立案审查。3、走私行为。
(七)已认定为省市(部门)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两年以上。
(八)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等三项指标不低于限定性指标的最低标准。
已是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其控股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如具备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条件,且从事业务领域与母公司不同,可申请作为该企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分中心,申请材料和认定程序与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相同。
税务部门每年对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和申请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是否存在涉税违法行为进行核查,核查具体要求由国家税务总局另行通知。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将享受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的进口货物擅自转让、移作他用或者进行其他处置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从违法行为发现之日起停止享受有关进口税收优惠政策;尚不够追究刑事责任的,从违法行为发现之日起停止享受优惠政策一年。
有偷税、骗取出口退税等涉税违法行为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尚不够追究刑事责任的,停止享受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税收优惠政策一年(从发布停止享受优惠政策公告之日算起)。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含分中心)根据《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税收暂行规定》(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2007]第44号令),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异地分支机构需满足有关条件,并经核准后方可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科技部通过企业技术中心科技专项计划对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给予资金支持,以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强自主创新,促进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每年要填报《享受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政策进口科技开发用品免税情况表》,并于每年2月15日前报各主管部门及省级财政部门,各主管部门及省级财政部门汇总后于2月底前分别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
《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沪经信技〔2015〕214号)企业技术中心是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力量,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组织,是企业制订和实施长期发展战略、整合内外资源、统筹管理技术创新活动、从事重大技术研究开发以及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综合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分为国家级、市级和区(县)级三个层级。
市经济信息化委牵头负责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具体组织、评价、日常管理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等工作。
各区(县)政府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区(县)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和评价等工作。
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基本条件:
(一)在本市依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在本行业处于龙头地位,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主要产品和服务符合国家和本市产业发展导向。属于当年度《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及能效指南》中限制类或淘汰类的企业,不得申请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二)具有较完善的研究、开发、试验条件,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研究开发投入;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品牌,具有完备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体系;研究开发与创新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三)拥有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拥有一定规模的技术人才队伍,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创新人才优势。
(四)企业决策层高度重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技术中心组织体系健全,企业发展规划和目标明确,具有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技术创新绩效显著。
(五)企业信用状况良好,两年内(自申请截止日起前两年)未发生下列情况:1.因偷税、骗取出口退税等税收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刑事处理;2.涉嫌税收违法已被税务部门立案审查;3.走私行为。
区(县)所属企业申请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须被认定为区(县)级企业技术中心两年以上;市属企业申请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须由所属控股(集团)公司推荐申报;中央在沪企业可直接申请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应达到以下指标要求:
(一)企业上一年度销售(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不低于2亿元),或者企业新增投资2亿元以上,并且承担国家、本市重点项目;
(二)企业上一年度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不低于1000万元,且占上一年度销售(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3%(农业、服务业及石油、煤炭、交通、建筑、烟草、电力、电信等行业企业不低于1%);
(三)企业上一年度拥有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1000万元;
(四)企业上一年度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不低于60人;
(五)申请年度前的三个年度内,企业通过自主研发获取的知识产权不少于6件(含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同时上一年度必须有发明专利申请。
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每年组织申报一次,具体要求按照市经济信息化委发布的年度申报通知。
经认定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按照本市有关规定,可享受相应扶持政策。
鼓励各区(县)政府对各级企业技术中心给予相应的政策匹配和扶持。
各区(县)政府可参照本办法,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制定区(县)级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推动区(县)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0年4月29日。原《上海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沪经技(2008)291号〕同时废止。
(上海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研究所姜怡供稿)
企业被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优势 篇4
(2010-03-05 09:11:12)
(一)高新技术企业的优势
1、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既是企业名片,又是无形资产,对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促进企业的发展,赢得市场的认可具有积极的作用;
2、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在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内可以享受“二免三减半”的企业所得税优惠。
3、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安排科技项目立项,争取各级科技部门的资金支持。
(二)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条件和程序
高新技术企业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市一级没有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根据科技部指示精神,今年我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考核工作,执行国家即将出台的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认定条件,具体要求届时另行通知。
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应具备的条件:
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应具备:
1、已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2、年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上;
3、高新技术产品占60%以上;
4、科研投入占销售收入5%;
5、科技人员占30%以上。
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应具备:
1、年销售收入1500万元以上;
2、高新技术产品占60%以上;
3、科研投入占销售收入5%;
4、科技人员占20%以上;
5、企业注册10年以上。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国家科技部网站填报《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书》一式四份,逐级审核上报,再由省科技厅评审上报科技部。申报时间以科技部通知为准。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材料 篇5
工作注意事项
一、材料递交省科技厅;
二、专家评审;(有些相关的工作需要做一下……!)
三、专家审核通过以后,省国税局会委托地方国税局到企业进行捡查;(企业财务要准备相关财务票据、应对捡查,主要是
1、研发费多少?是否和比例相符,2、高新技术产品收入是否占到了60%以上,近三年的销售收入和所得税申报表是否相符?
3、研发费用要少于管理费用。并热情招待捡查的工作人员并……!)
四、审核通过后、等待证书。
2019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篇6
二、申请资格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须同时满足以下6条件:
(一)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一年以上的企业,近三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二)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三)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四)企业为获得科学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了研究开发活动,且近三个会计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最近一年销售收入 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
2.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企业注册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计算;
(五)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
(六)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要求。
三、准备资料
1、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验原件)和法定代表人证明书;
2、上财务审计报告及申请高新技术企业专项审计报告;
3、产品技术标准、质量性能测试报告,(开发软件的企业需提供:软件产品登记证书或该产品的软件需求说明书、系统设计报告、用户手册、测试大纲、测试报告和用户试用报告等材料);
4、银行贷款卡和信誉等级证明;
5、属于特殊行业的企业需提供特殊行业许可证或入网证。对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通信等有特殊行业管理要求的高新技术产品,申报时必须提交行业规定许可生产、销售的必备文件的复印件;
6、专利证书或查新报告;(以上材料必须具备);
7、用户使用意见相关材料;
8、科技成果登记证书以及其他相当的技术证明材料;
9、若环境污染的项目需提交环保达标证明。
高新技术企业相关认定 篇7
1 新办法政策变化
按照党的十六大要求, 国务院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 并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 指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 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适应新的形势发展, 大力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实现产业升级, 2008年4月和7月, 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国科发火[2008]172号)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 (国科发火[2008]362号) (以下统称为“新办法”) 。新办法在认定标准、操作程序、管理体制、政策协调等方面做了详细说明与规定, 较旧办法相比, 变化较大, 主要体现为:一是突出强调了对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 针对不同销售规模企业规定了不同的研发经费投入比例, 并且“企业必须对其主要产品 (服务) 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近三年内, 企业可以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 或通过五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获得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二是取消了地域界限, 不分区内区外统一认定, 实现了由区域政策向产业政策的转移;三是以技术领域标准代替产品领域标准, 企业只有是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八大类高新技术领域标准, 才有可能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避免了以往只有加工制造高新技术产品的能力, 却不掌握该产品的核心技术的加工型企业也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弊端;四是将研发经费按规模区分, 并明确指标的测度依据, 使认定工作更加规范标准统一, 避免了认定工作的主观随意性;五是设立了“部门决策、地方认定、机构监管”管理工作体系, 还通过引入中介机构、隐去企业信息、建立专家库、评价结果进行公示公告等方法、措施, 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评审结果的公平、公正性。
2 新办法的不足与改进建议
新办法在认定标准、操作规范、政策协调等方面都作出了科学、合理、有效的要求与规定, 并针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许多实际问题提出了更加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特别是, 新办法突出强调了自主知识产权和研发经费在认定工作中的作用, 对引导企业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用于技术和产品研发,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发挥了积极的政策导向作用。但是, 新办法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与缺陷,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依法经营、依法纳税、安全生产、劳动保障不仅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也是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内在要求。而且, 此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密切联系, 如果企业连基本的依法纳税都不能履行, 又谈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因此, 新办法应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之一, 作出明确规定, 并要求出具所属税务部门、劳动部门等相关部门对企业出具的合法经营的证明性材料。
(2) 新办法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考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条件和依据, 并制定了详细评价指标与要求, 但是在某些指标和细则上还存在一些不足, 有待进一步斟酌与完善。主要有:
1) R&D研发经费国际上有合计科目, 可以参照国际合计科目, 结合国内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实际情况, 制定符合国情的R&D研发经费合计科目, 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对R&D研发经费的归集和管理, 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价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
2) 在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考核方面, 虽然提出了针对不同销售规模企业使用不同的研发经费比例要求, 但是对企业规模的划分还不够细, 特别是针对大型规模企业仅笼统地划归为“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事实上, 一些大型企业销售规模达到十几亿, 甚至几十亿, 如果全部划归为“2亿元以上”一类, 则不能正确、合理反映大型规模企业的研发投入实际情况, 导致出现中小企业分值高, 而大型企业分值低的现象。除此之外, 不同行业、产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也不一样。因此, 认定办法应当按照不同行业和产业对企业销售规模划分和研发经费比例要求进行细化和科学合理界定。
3) 新办法最大特点是以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突出表现在对专利的硬性指标要求。但是, 我们认为, 专利并不是衡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唯一指标和绝对指标, 同时也不符合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际情况, 主要体现在:①军工企业不申报专利;②企业拥有的专利可能对企业发展没有实际作用, 与企业主营业务不太相关;③允许企业通过受让、受赠的方式或专利独占许可等方式获得核心技术知识产权, 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不能真正达到刺激和促进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目的;④有些新药和国家级植物种子的认定比专利认定更难, 且时间更长;⑤由于某些特定情况或原因, 有些企业在新办法出台之前没有申报专利, 在此次申请认定过程中, 应允许以省级、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或省级、国家级科技成果奖等其他指标替代;⑥省级及国家级有关指标, 如产品标准数、科技创新类项目、科技成果获奖数、研发机构等级、自主品牌等指标也是衡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 在考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时, 一是要明确专利应对企业和产业发展有利, 与企业主营业务高度相关, 并突出强调企业必须通过自主研发获得自主知识产权;二是增加省级、国家级“产品标准数, 科技创新类项目, 科技成果获奖数, 研发机构等级、自主品牌”等指标考核或作为专利替代考核指标, 使评价指标更加丰富、全面, 从多角度考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4) 在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考核方面, 新办法判断依据是企业以技术成果形成产品、服务、样品、样机等, 即主要考核企业最近三年内科技成果转化的年平均数, 而对形成的产品、服务、样品、样机等成果转化的技术含量或技术水平等质的要求没有做出明确规定, 如产品是否为高新技术产品、是否获得省级、国家级科技成果奖, 以及成果转化的经济效益等市场化的定量指标考核。如果认定办法只追求对成果转化量的考核, 而缺乏质的考核, 容易导致一些一味追求成果转化数量而“滥竽充数” 的企业可能也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不利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整体技术研发水平的提高。
5) 在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水平考核方面, 新办法的评价标准是研究开发项目立项报告、研发投入核算体系、产学研合作的研发活动、设有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奖励制度等条件, 而对这些条件没有做出具体的定量、定性要求, 使得条件要求难度低, 且企业主观可操作性大, 缺乏权威性。因此, 认定办法应当增加产学研投入比例、研发机构等级、质量保证体系指数等标准要求。
(3) 新办法突出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考核, 忽视了对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影响和盈利能力、经济效益等创新价值的考核, 强调了过程, 而忽视了结果。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产品研发,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扩大企业规模, 以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 实现持续发展。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生存基础, 如果高新技术企业脱离了创新价值的前提背景, 单纯地追求创新, 那么这种创新或者是为技术突破所驱动, 或者是只注重市场先行, 或者是一味追求新奇怪诞, 结果往往是超过客户的心理接受能力和购买能力, 得不到市场的认可, 企业也将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2]。而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则正是突出强调了自主知识产权和研发经费等技术创新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作用, 却缺乏对企业规模影响、经济效益等指标的考核, 没有突出技术创新价值的重要性。按新的办法和指引认定, 可能使一些小企业、没有生命力、竞争力的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一些亏损甚至连续几年亏损的企业也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可见, 新办法在评价指标体系上存在一定缺陷, 应当增加对高新技术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考核。
结合新时期经济发展特点, 并考虑到高新技术企业的自身特性, 我们选取了一些对高新技术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关键作用, 能够体现出高新技术企业特点, 能够综合、客观地反映企业的创新价值、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指标, 具体如下:
1) 研发成果效益指标
①新产品销售收入及其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新产品销售收入及其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则是体现企业创新成果市场价值, 反映企业研发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其总额和比重越高, 则越有力说明新产品市场效益好, 对营业收入的贡献率大, 企业成长性好。
②新产品利税率、新产品年均投资收益率
新产品利税率和年均投资收益率是新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重要体现, 反映企业技术水平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
③科研贡献强度与科技人员效率
科研贡献强度为当年实现增加值/科研经费支出总额×100%, 科技人员效率为当年实现增加值/科技人员平均数×100%。企业科研经费的使用也要追求高效益, 并与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高新技术企业竞争的关键是科技研发实力的竞争, 而科技人员的科技素质和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研发实力, 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2) 综合获利能力指标
①主营业务收入规模、利润总额和利润率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销售。企业只有产品实现了销售、获得经济利益, 创新成果的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主营业务收入规模的绝对指标直接表明企业占有的市场份额和经营能力的强弱, 其不仅应占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绝大比重, 且应相对稳定。主营业务利润和利润率是衡量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主要经济指标。
②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 (净利润+应交所得税+应付利息) /平均资产总额, 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总额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它表示企业包括净资产和负债在内的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 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和投入产出状况, 是评价企业资产运营效益的重要指标。
③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净利润同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净资产收益率充分体现了企业的自有资本获取净收益的能力, 突出反映了投资与报酬的关系, 是评价企业资本经营效益的核心指标。
④资本收益率
资本收益率又称资本利润率, 是指企业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资本收益率用以反映企业运用资本获得收益的能力, 也是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资本收益率越高, 说明企业自有投资的经济效益越好, 投资者的风险越少, 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多投资, 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扩大、发展。
⑤主营业务毛利率
主营业务毛利率=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它是衡量企业产品或者某类业务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该指标反映了产品销售的初始获利能力, 指标越高, 表示取得同样销售收入的销售成本越低, 销售利润越高, 是企业持久盈利的根源, 体现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和盈利能力。
⑥息税前盈余
息税前盈余是相对于企业净利润而言的, 是指支付利息和缴纳所得税前的利润, 又称营业利润。该指标能够用来衡量企业的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 也是计算企业财务杠杆的依据。
3) 经营管理水平指标
①全员劳动生产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总产值/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是指根据产品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职工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它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 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
②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存货周转率指标的好坏反映企业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 它影响到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是整个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③应收账款周转率
公司的应收帐款在流动资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公司的应收帐款如能及时收回, 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便能大幅提高。应收帐款周转率则是反映公司应收帐款周转速度的比率, 应收帐款周转率高, 表明公司收帐速度快, 平均收账期短, 坏帐损失少, 资产流动快, 偿债能力强。
④流动资金周转率
流动资金周转率则是从企业资产中流动性较强的流动资产角度对企业资产利用效率进行的分析, 进一步揭示影响资产经营质量的主要因素。
⑤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销售收入净额同平均资产的比例, 它表明企业投资的每一元资产在一年里可以形成或产生多少元的销售, 因而从总体上反映了企业利用资产的效率, 是综合评价企业全部资产经营质量和利用效率的主要指标。
4) 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指标
在党的十七大更加强调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 企业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重要性日益凸显, 节能减排成为新型工业企业发展的主题, 新时期的高新技术企业更应当牢牢树立“绿色经济”理念, 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绿色生产”, 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因此, 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中, 应该适当增加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方面的指标, 积极引导和促进高新技术企业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能力的提高。具体可以考虑以下主要指标:
①万元产值综合能耗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是指企业总能耗与产值之比, 也就是每产生万元企业产值所消耗的能源消费量, 是衡量能源利用水平和效率最常用的综合性指标, 比值越小说明企业能源的使用效率越高。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低于省级或国家水平的企业, 可给予适当加分;反之, 则给予适当减分。
②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指工业企业经其所有排污口排到水环境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工业废水总量占外排工业废水总量的百分比, 是考察企业环境保护力度的重要指标。
③循环资源回收率
循环资源回收率反映了企业节约自然资源、循环利用再生资源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此外, 还应当要求出具所属环保部门对企业作出的环境保护工作合法合规的证明性材料, 并对通过省级、国家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或通过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认证的企业, 给予酌情增加分值。
综上所述,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与评价指标, 绝对不能片面追求技术创新过程的考核而忽视了对创新价值的考核, 也不能仅仅简单以专利拥有量平面视角去考虑和比较技术创新能力, 而应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出发, 根据不同行业和产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投入产出特点制定不同的指标和等级要求, 以立体、综合的新视角去考察、比较和评价, 并不断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发展和完善, 逐步建立一套能够综合考察高新技术企业现状, 有效引导和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综合竞争水平提高的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认定办法。
摘要:为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008年4月和7月, 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工作指引, 规定从2008年开始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全面重新认定。在剖析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程序基础之上, 总结其中突出体现的五项重要变化, 指出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旨在为进一步完善、改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不足与缺陷,自主创新能力,创新价值,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科技部.高举火炬旗帜, 积极探索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BE/OL].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网站, http://www.most.gov.cn/k jbgz/200807/t20080719_63129.htm, 2008-07-19.
[2]W.钱.金, 勒妮.莫博涅.蓝海战略[M].吉宓,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14.
[3]郎咸平.科幻——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战略评判[M].上海:东方出版社, 2006:1-15.
[4]徐文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及其综合评价[J].华东经济管理, 2001 (6) :41-43.
[5]苗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理论界, 2006 (4) :201-202.
[6]睦振南, 王贞萍.科研成果转化评估[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8.
高新技术企业相关认定 篇8
公司技术中心科技人员近190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5人,研究员6人,高级工程师30余人,中、高级职称人员占全部总人数的50%,形成了一支老中青搭配合理,创新意识强烈、充满活力的科技研发队伍。聘请外部专家9人,其中6人为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博士4人。多年来根据市场需求形成了电液控制技术、高水基液压控制技术、无人化开采技术、智能集成供液和工艺研发五个创新团队。
一、创新体系
天玛公司技术中心通过多年建设,建立了完善的创新体系。该创新体系以科技规划和任务需求为核心,形成了有效的创新能力。公司科技规划和年度任务需求的来源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科技规划制定的年度任务,另一部分需求是来自煤矿用户的反馈、公司技术、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的需要和市场的相关需求信息。技术中心的决策部门是公司技术委员会,咨询部门是专家咨询委员会,重大科技任务需经过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商讨,并最终经技术委员会的决策后由科技管理部门技术中心办公室组织落实。
公司科研项目分为系统研发类、技术预研类、技术开发类等六大类,根据项目类别的不同,科技管理部门组织相应的部门策划实施,过程管理由科技管理部门和质量工程师监督控制。产品孵化由工艺部门到生产中心进行产品试制等工作,样机出来后到相应的煤矿进行工业性试验,直至完成产品的定型。另外,在系统配套和产品应用过程中,技术问题由技术支持部门来协助完成。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产学研的合作模式,为科技创新提供了积极的外部力量。
二、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天玛公司技术中心是公司整体创新体系的有机载体,实行技术中心主任负责制,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对公司重大技术发展方向进行研讨,下设科技管理部门、技术战略发展部、电气自动化部、无人化项目部、液压研发部、工艺装备部、可靠性研究部、新产品技术支持部、孵化车间、无人化工程实验室、液压实验室和测试实验室等部门。在多年的创新活动中逐步完善、积累,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管理制度和“二纵、三横、四方向”的科技来源架构,健全了组织机构,树立了完善的经费保障和奖励机制,充分保障了公司的创新活动。专家咨询委员会是公司技术战略的咨询机构,主要负责公司技术战略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和产品的咨询和评价;技术委员会是技术中心的技术战略决策部门,职责讨论确立公司的技术发展方向和战略规划,制定年度科研计划,对研发课题论证、审批,对新技术、新设备和产品的可行性和先进性组织论证,对技术中心系统引进的骨干技术人员进行资格、能力的考核和把关,对公司发生的重大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论证。
技术中心制定了相应的制度规范,建立了严密的科技活动投入预算、核算体系和以科研管理制度为基础以PLM管理系统为平台的集成创新模式;科研项目的管理实行年终考核制,按照计划指标和目标进行考核,跨年度项目必须设定年度考核指标,建立了达标、及格和不及格三个考核等级,根据考核等级对项目团队和负责人进行奖励和处罚。日常管理建立了每周例会制度,针对承担的国家项目建立了每月例会报告制度。技术中心建立了科研活动研发经费保障体系,有效的保障了公司的科研活动和创新能力,一是按照公司上年度的销售收入提取本年度的研发经费,研发经费投入比例至少占上年度销售额的5%,近年来达到8%;二是积极争取国家、省市、集团等上级单位的课题经费支持,近三年来共获经费支持5000万余元;三是积极与矿方开展横向课题合作。
技术中心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一是建立了股权激励机制,公司为优秀骨干员工提供了股权的购买机会,目前公司员工持股占公司股份的32%,增强了骨干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二是建立了科技创新成果多指标量化评价体系,设立科技创新优秀成果奖;三是设立了多层次的奖励项目,包括创新贡献奖、优秀团队奖、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员工等,表彰为公司创造贡献的人员和团队,每年年底公司开展总结会时评选一次,四是制定了对专利申请人、项目承担者、论文发表者等多项奖励办法。
产学研合作取得积极成效。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进行技术交流,借助高校强大的模拟仿真技术及深厚的理论计算知识,对产品设计进行分析及优化;与“煤炭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煤矿采掘机械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建立了合作关系,测试验证我公司的产品,改进设计;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产业联盟建立了合作关系,借鉴各行业的尖端技术,应用到煤矿智能化开采中。加入了“中国矿业科学协同创新联盟”,积极践行产学研合作。
完善的科研条件建设为创新驱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一是技术中心建设了单独的研发、试验、测试等办公用楼;二是配置了一流的研发仪器设备,满足了研发过程的质量控制;三是建有国内最大压力和流量的高水基高压液压系统的测试系统,满足高水基产品开发的试验测试(压力等级:40MPa;流量等级:2000L/min);四是建有行业一流的电控智能产品测试平台和系统级测试平台,满足产品开发的测试需求,保证产品的质量;五是建有一个产品孵化车间,为产品快速研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创新能力和成果
一是公司通过攻克液压支架电液控制技术于2008年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套SAC型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打破了我国一直依赖进口的局面,几年来成功推动我国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应用率从2008年的5%到目前的15%(国外100%)。目前已形成适合于薄煤层、中厚煤层、大采高煤层等不同系列的控制系统;二是通过攻克综采工作面智能控制技术研制成功了SAM型综采自动化控制系统,2014年在黄陵矿业集团实现了连续常态8个月“有人值守,无人操作”的生产记录,创造了综采模式下无人化开采的世界先例;三是攻克了小功率水基介质高压本质安全型电液阀高耐久性和可靠密封技术难题,采用自动化加工制造技术成功实现了精密磨削与小直径深孔加工工艺方法,保证了产品一致性。建立了完整的整体电液换向阀规模化生产工艺体系,实现了核心产品的规模化应用。解决了大通径吸排液阀高效快速关断及高频噪音防治技术难题,完成了水基高压大流量柱塞泵的研制。 近年来,相继承担了国家863项目“综采智能控制技术和装备”、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煤炭综采成套装备智能系统”等多项国家重要科研项目;是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国家标准的制定者,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特等奖等10余项。近5年内专利授权79项,发明专利授权32项,占总授权量的40.5%,高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37.5%的3个百分点。
四、发展规划
【高新技术企业相关认定】推荐阅读:
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13
福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06-13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资料08-01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流程及时间05-12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解读12-09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业务服务合同书11-23
北京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依据是什么?11-20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所需材料清单10-10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所需的准备的材料07-30
北京市高新企业认定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