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园区考察相关

2024-05-09

高新技术园区考察相关(精选5篇)

高新技术园区考察相关 篇1

高新技术园区考察

1、深圳

高新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圳市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

建筑:国贸大厦、发展中心、地王商业大厦、京基100、招商银行大厦、赛格广场、深圳音乐厅、市民中心、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孵化器

2、杭州

高新区: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建筑:白马湖生态创意城、阿里巴巴滨江总部、华为杭州研发中心、杭州钱江新城市民中心、杭州国际会议中心、杭州下沙城建中心、杭州西湖文化广场、杭州能源与环境产业园绿色建筑科技馆、杭州低碳科技馆

3、苏州

高新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虎丘区)、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

建筑:苏州科技城、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小鸟巢)、东方之门、苏州金谷园、苏州绿地中心、西交利物浦大学学术楼、中国太湖文化论坛会议中心

4、昆山

高新区:昆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建筑:昆山科技文化博览中心、莲湖公园绿吧

5、上海

高新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

建筑:ILOG软件公司大楼、荷兰皇家帝斯曼公司中国园、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

工业园区考察报告 篇2

山西**工业园区是1992年经山西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工业开发区,2001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开发区,2006年2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核认定,更名为山西**工业园区。园区位于**市城区南端,现有规划面积为7.29平方公里,扩区20.73平方公里已得到省发改委批复。园区坚持省委省政府提那一世小说网 http://出的“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产业布局,重点发展冶金及机械装备制造产业。今年已被列为省“1525”工程百亿重点扶持园区。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园区已开发利用土地4.58平方公里,土地开发利用面积达67%。累计签约项目424个,建成项目305个,累计完成各类投资74.57亿元,辖区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33亿元,累计上交税收8.6亿元。园区已逐步形成了以冶金、机械、新材料、食品为特色的产业集群。

园区内主要基础设施按照高标准规划建设,已建成“九通一平”标准,形成了完备的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讯、邮政、国际互联网以及闭路电视系统,为入驻企业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

二、机械产业园考察情况

机械产业园是促进**机械加工和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核心区。为做大做强冶金、机械加工、装备制造业,减少投资者的前期投入,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及进一步强化园区的投资环境与引资功能,于2007年7月启动了机械产业园建设,重点发展机械加工和装备制造业。产业园位于**工业园区东区占地1500余亩,分三期建设,目前一期5.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已经建成,并所有厂房已经完成企业入驻。机械产业园为进区企业提供厂房资源、办公场所、员工宿舍以及水、电、气、电话、通讯、互联网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三、园区考察的几点感受

通过此次考察,让大家感受到,工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其发展速度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的总体实力,也是一个地区经济繁荣与否的重要标志。但目前**工业园区的基本还处于发展的初期,产业链短,集聚效应不强。

根据此次考察,结合市情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1、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始终坚持发展先于一切,发展重于一切,发展高于一切,以宽广的视野、超前的意识、超常的措施,加快发展步伐。在具体工作中,应坚持在实践中解放思想,从文山会海和琐碎事务中解脱出来,腾出精力抓大事,谋大局,不唯书,不唯上,做到只要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事,看准了就要坚决地干,大胆地干,真正做到在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中去解放思想,用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新思维去谋划更大的发展。

2、千方百计地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建设工业园区可以优化城区周边区域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迅速膨胀主导产业规模,促进工业经济迅速聚集。在注重工业园区建设的同时,还应把握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工业园区建设应与加快城市化进程相结合,把工业园区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特别是按照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区的标准和要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一步规划到位,分步组织实施,把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成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新型城区;二是园区建设应与加快工业化进程相结合。工业园区是我市工业强市的重要载体,是经济腾飞的战略高地。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应牢固树立工业兴区的思想,明确工业园区的职能就是抓工业、抓招商引资。坚定走“依靠工业办园,引进企业扩园,发展实业兴园”的路子,致力于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逐步形成以主导产业为框架、支柱企业为支撑、拳头产品为重心的工业体系,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新型工业化的园区建设之路。三是园区建设应与加快主导产业规模化进程相结合。产业是工业园区的生命,也是园区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所在。园区应结合已经初步形成冶金、机械加工的产业优势,要把培育强有力的冶金、机械产业作为支撑,促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建立起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作为园区建设的主题。真正做到以主导产业兴园区,以产业膨胀增实力,不断提升工业园区的档次和品位。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新形势下,园区要深入了解产业转移的特点,认真遵循产业转移的规律,切实发挥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彻底消除阻碍产业转移的瓶颈性制约因素。抓住承接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选准产业转移的承接点,建设产业转移承接高地,促进园区经济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一是转变领导方式,集中精力抓招商。各级领导干部应拿出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研究招商引资工作,带头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落实招商引资项目。实行全体动员、全民动手,把招商引资工作推向全民

人罪 带着军队玩穿越 都市全异能大师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化轨道。二是加大奖励政策。除对引进项目的有功人员由政府给予奖励外,还应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评价党员、考核干部的一条重要依据,并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三是研究市场,始终抢抓招商机遇,紧紧把握承接产业转移的大好时机,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使工业园区真正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四是讲究方法,科学招商。园区要紧跟形势那一世小说网 http://发展的客观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特别要学会和利用现代网络、中介机构进行招商,积极开展以商招商、以会招商、组团招商。加强对现代招商手段的研究,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制定严格的招商项目运作程序,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4、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经济建设的根本保障。“硬环境不硬,软环境不软”,是**工业园区与其他先进工业园区最大的差距。园区在继续加大硬环境建设力度,以高档次的基础设施、优美的城市环境,使我们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变成环境优势、开发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同时,也要努力提高服务档次和管理水平,真正把工业园区构建成“服务高地”、“政策洼地”,为入驻企业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

苏州宿迁工业园区考察报告(精) 篇3

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内参)调研组

江苏、广东都是区域发展很不平衡的经济大省。由于历史和现实多种因素,江苏经济发展水平自南-中-北呈显著的梯度差异。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苏北地区的发展,在2001年做出了实行南北挂钩合作、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的战略部署,具体合作模式是苏南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分别和苏北的淮安、宿迁、徐州、盐城、连云港实行一对一挂钩合作,挂钩双方以推进产业转移为合作重点,同时开展劳务、农业、旅游、社会事业、城市建设、干部培养等多领域的合作。苏州、宿迁两市开展南北挂钩合作力度很大,成绩显著,由两市共建的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简称“苏宿工业园区”),不仅是两市合作的样板,更是江苏省南北挂钩合作的典范。为了解江苏省南北挂钩合作的做法和经验,2010年1月11-14日,本参编辑部调研组赴宿迁市进行了调研考察。调研组一行参观考察了苏宿工业园区建设情况,与园区工委、管委会领导及其各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参观了宿迁市城市建设情况,考察了从苏州转移到宿迁的代表性企业及宿迁市其他有关企事业单位,并与市发改委、市劳动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限于篇幅,现将苏、宿两市合作共建苏宿工业园区的做法及该园区建设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的基本情况

(一)苏州、宿迁两市挂钩合作的起因。

宿迁市位于江苏西北部,北与徐州、东与连云港、南与淮安相

连,西与安徽宿州毗邻。1987年由宿迁县改为县级市,1996年设地级市,下辖泗洪县、泗阳县、沭阳县和宿城区、宿豫区共三县两区,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总人口582万人。境内有洪泽湖与骆马湖两大湖泊,京杭大运河贯穿市区。

建市以来,宿迁经济一直排在江苏十三个地市的末位。2001年,苏州GDP 已达 1760亿元,居全省之首,居于末位的宿迁只有223亿元。※ 是年,苏州的昆山、张家港、太仓等县级市人均GDP 已高达38635元、35917元和35169元,但

宿迁的泗洪县、沭阳县、泗阳县分别只有4687元、4035元和3697元。为了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尽快加长宿迁这根短板,江苏省委、省政府在2001年实施的“南北挂钩合作”决策部署中,决定由全省经济发展最快、实力最强的苏州和宿迁挂钩合作,以加快宿迁发展步伐。2006年11月,江苏省委又做出了“重点帮助宿迁实现更大突破”的重大决策。苏、宿两市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建工业园区、推进产业转移,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目前,从苏州转移到宿迁的 500万元以上项目414个,总投资358.8亿元,实际到账资金131.9亿元,累计新增税收7.47亿元,带动就业19万多人。

(二)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基本概况。

2006年底,江苏省政府在总结南北挂钩合作的经验、并借鉴了部分兄弟省市、特别是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和粤北地区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成功经验后,开始实施“南北共建工业园区”的新政策,作为深化南北挂钩合作、推进产业转移的战略举措。2007-2009年,苏南五市和苏北五市及各市的县(区)都结对共建工业园区,其中 ※ 宿迁市预计2009年实现GDP 810亿元。苏州市预计2009年实现GDP 7400亿元。

省级认定的南北共建园区有20个。苏、宿两市合作共建了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张家港(宿豫)工业园、吴中(宿城)工业园、昆山(沭阳)工业园、吴江(泗阳)工业园、常熟(泗洪)工业园等6个园区。目前已开发总面积17.5平方公里,完成基础实施建设总投入14.68亿元,引进项目近百个,协议总投资244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近60个。

苏宿工业园区是两市市级层面的合作载体,园区运作以苏州方为主,主要依托苏州工业园区组织实施开发、建设、管理,园区组建了相对独立、具有开发区功能与权益的管理机构,具备市场运作主体功能、能进行独立投融资的开发主体,实施滚动开发。园区位于宿迁城西省级开发区范围内,规划总面积13.6平方公里,其中启动区面积2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9万人。按照近、中、远期发展目标,实施工业、居住、商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开发。到2009年12月底,园区累计投入基础

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开发资金10.09亿元,其中,基础实施建设投入5.64亿元,配套设施建设投入4.45亿元,5.8平方公里范围内“八通一平”的投资环境基本形成,可供使用的净地面积约4.5平方公里,区内已建和在建各类项目的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其中厂房建筑面积31.59万平方米,提前和超额完成了两市合作协议确定的三年完成2平方公里启动区开发的目标。园区累计签约30个项目,注册19个项目,总投资8.4亿美元、1亿港币、18.79亿元。累计开工项目12个,其中已投产和即将投产的项目6个,平均投资强度达到每亩255万元。目前,苏宿工业园区框架已经基本拉开,基础设施比较完善,配套设施功能齐全,工作重点已从开发建设转向招商引资,经济发展正由“投入期”转向“投入产出期”。

二、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建设的基本理念

苏、宿两市对苏宿工业园区的建设从高要求,提出努力把共建园区建设成为“南北挂钩的集聚区、综合开发的先导区、机制创新的试验区、现代新城的示范区”。总体发展理念和思路是:借鉴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理念,筑巢引凤,着眼长远,错位发展。

(一)坚持“三个优先”,扎实推进园区基础实施建设。

1、坚持先规划、后建设。苏宿工业园区管委会专门请新加坡的设计公司为园区做规划。三年来,园区先后完成了13.6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工业区详细规划,以及给水、排水、电力、消防、通信、供热、燃气、环保及污水等8个专项规划的编制、评审和批准工作,完成了3.8平方公里的商住区城市规划设计,各项规划设计支出近500万元,基本形成了“集约精致、以人为本、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规划理念和先进完备的规划体系。

2、坚持需求未到、基础设施先行。苏州工业园区的典型做法就是“筑巢引凤”,在客商还未到来、或客商还未提出需求,就着手推进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这种做法对吸引高端项目、大项目具有重要作用。路网工程方面,按照“八通

一平”的标准,5.8平方公里范围内7纵2横近18公里的路网全部建成,贯通了园区内工、商业地块,并与市区紧密连接。供电、自来水、污水、雨水管网、燃气、弱电等各类管线一次性铺设到位。功能设施方面,总投资3800万元的首座110KV 变电站建成并实现2万伏中压供电;总投资4200万元、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和17.4公里的污水总管工程竣工投运;总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园区标准厂房全面交付。

3、坚持生态环保优先。苏宿工业园区主动区别于一般的开发区,实行了严格的环保措施。一是超前建设污水处理厂。2007年,以BOT 方式开工建设最终处理能力8万吨、尾水排放达到一类A 级最

高标准的污水处理厂。二是加强区域环境要素跟踪监督。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经验,实行雨水、污水分流、污水全部截流,并对周边厂矿企业的污染排放进行实时核查和监控。三是开展环境管理贯标工作。在宿迁地区率先启动了区域1SO14001体系认证,2008年底圆满完成贯标工作,通过了国际标准化组织认证。2009监督审核各项指标优良。四是实行引进项目环保一票否决制,从源头上把好项目准入关,以确保园区生态环境不受影响。

(二)高规格、高起点推进配套建设。

1、高标准建设园内的配套设施。苏宿工业园区开建初期,重点推进集宿区和高档住宅区建设。鉴于大项目一旦投产,一个企业就需数千、上万名蓝领工人和大批管理人员,园区在项目未到之前,就提前为企业解决员工餐饮、住宿、学习、娱乐、体育等需求。按照新加坡的做法,厂区一律不设员工宿舍,而是在园内专门划区建设集宿区。目前,园区下属开发公司已投资6040万元,建成建筑总面积3.1万平方米的员工集宿区,首批企业员工已正式入住。集宿区内宿舍、餐厅、澡堂、文体娱乐等各类设施都比较齐全,装备、管理也比较先进。总投资1.5亿元,建成了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的明日新城高档住宅区,以满足园区企业技术和管理精英的居住需求。总投资4500万元、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的首个邻里中心年内开工建设。

2、坚持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园区管委会加快商住区开发建设,争取以一流的商业服务环境、生活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把园区建成“现代新城的示范区”,把园区各企业的高层次人才留住,把市内外、省内外的优秀人才吸引到园区工作。在加强园区综合开发建设的同时,园区管委会还成立了城市管理局,加强园区城市管理。

3、加快建立和完善行政服务体系。苏州工业园区的亲商理念深得客商赞誉,苏宿工业园区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这一理念,把构建精简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为客商提供一流的服务,作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提前抓好。园区成立之初,就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行政管理和服务体系。目前,管委会下设办公室、招商局(经济发展局)、规划局、环保局、劳动保障和社会事业局、公安局、城管局共8个部门,各部门人员、经费、设备配备到位,工作职责到位,管理服务到位。

(三)坚持错位发展,避免与周边开发区争抢项目。

苏宿工业园区在园区功能定位、产业定位、项目安排上主动与周边开发区拉开一定的差距,坚持精选产业层次高、附加值高的项目,重点瞄准电子、精密机械一类项目,避免与周边的开发区产业雷同,恶性竞争,力争建成投产后的企业成为宿迁的工业亮点、学习样板、参观看点。

三、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南北合作共建的主要做法

苏、宿两市市委、市政府和苏州工业园区对苏宿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园区建设的保障条件和运作方式上,形成了“四个到位”、“四个以苏南为主”的共建模式。“四个到位”即:组织保证落实到位、人才支撑落实到位、资金保障落实到位、帮办服务落实到位。“四个以苏南为主”即:人才以苏南为主、资金以苏南为主、招商以苏南为主、运行管理和服务以苏南为主。“四个以苏南为主”是“四个到位”的具体做法。

(一)四个到位。

以下介绍一下“组织保证落实到位”和“帮办服务落实到位”的具体做法。“人才支撑落实到位”、“资金保障落实到位”的具体做法体现于下文的“人才以苏南为主”、“资金以苏南为主”。

组织保证落实到位。为加强共建工作,苏、宿两市借鉴苏州工业园区和新加坡的经验,成立了由两市市长领头的“联合协调理事会”,下设“双边工作委员会”,由两市分管副市长挂帅。苏州工业园区专门成立了以管委会主任为组长的“走出去领导小组”和“推进苏宿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宿迁市还专门成立了“推进苏宿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和“苏宿工业园区遗留问题工作小组”。两市领导和苏州工业园区负责人多次到苏宿工业园区实地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园区开发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强有力的领导和协调是园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

帮办服务落实到位。苏州工业园区作为苏州市对口支持苏宿工业园区的开发区,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在苏宿工业园区建设、管理、招商各方面细心帮办,全面扶持,无私服务。园区工委、管委会出台了《关于对口支援苏宿工业园区发展的意见》,对到苏宿工业园区发展的不同类型的企业,分别在财政、税收、租金补贴、土地回购、购房优惠等方面给予富有吸引力的优惠和奖励。苏州工业园区下属各国有企业在苏宿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商业配套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示范和带动作用。此外,在政策支持、融资担保、组织人事、干部培训等方面,也都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为苏宿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各部门、下属各单位都做出了很大贡献。

(二)四个以苏南为主。

1、园区人才队伍(管委会干部队伍)“以苏南为主”。

——组成以苏州干部为主体的苏宿工业园区干部队伍。为确保合作共建对人才的需要,苏州和宿迁市委、市政府对苏宿工业园区干部的配备和培养做了精心安排。为了使该园区能充分理解、借鉴苏州工业园区和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园区干部以苏州派出为主。

2006年底,即苏宿工业园区成立伊始,苏州工业园区工委、管委会精心选调了10名参加过本园区早期建设、实践经验丰富的干部进驻宿迁,组成苏宿工业园区管理团队。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沈小鹰被派往宿迁市,担任副市长兼苏宿工业园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园区其他主要干部,除管委会副主任徐洪桥、劳动保障和社会事业局局长戈亮由宿迁市选派外,均由苏州派来的干部担任。这些干部在宿迁的挂职时间一般为3年。在首批派往之后,苏州工业园区又陆续派出了项目投资、工程管理、测绘、人力资源服务等多支专业队伍。目前,由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及下属各单位(如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公司)派到苏宿工业园区的各类人员有33人,约占苏宿工业园区管委会(含下属开发公司)正式干部职工总数(56人)的60%。

这个干部团队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均为苏州工业园区的现任干部,并且为成团派出,不是从苏州市各个部门临时抽调、拼凑起来的。再说,不是园区工作的干部,往往对园区工作也不熟悉。二是把苏州工业园区的干部成团派往苏宿工业园区,有助于这个管理团队内部加强配合、提高工作效率,也有助于苏宿工业园区加强与苏州各方面的沟通和合作,获得苏州各方面的支持。三是这个团队可使苏宿工业园区充分借鉴、运用苏州工业园区和新加坡的经验,同时可为宿迁培养、带出一批熟悉园区工作的宝贵人才。四是所有挂职干部的工资仍由苏州工业园区承担,从而减轻了苏宿工业园区的财政负担,并保证了挂职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把苏宿工业园区干部培训纳入苏州工业园区和新加坡政府培训计划。为了进一步推动苏州工业园区经验转移和观念对接,苏州工业园区把苏宿工业园区的干部培训纳入其干部培训计划,免费对口培训苏宿工业园区的干部,做到自主选择,随需随学。不仅如

此,还与新加坡方面协调,使苏宿工业园区和苏州工业园区一起纳入新加坡政府培训计划,从而使苏宿工业园区的干部享受中新合作培训的各项待遇。三年来,苏宿工业园区共组织了五批综合培训,其中三批70人次在新加坡培训,两批在苏州工业园区培训,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园区开发资金(及管委会办公经费)“以苏南为主”。

苏州市对苏宿工业园区建设资金给予了大力支持,园区开发资金和运作经费主要由苏州市提供。一是启动资金以苏州为主。园区成立之初,苏州市政府出资5000万元、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出资1亿元、宿迁市政府出资5000万元、江苏省国信集团(省属企业)出资1亿元※,四方共注资3亿元成立了“江苏省苏宿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各方注资均及时足额到位,确保园区开发顺利进行。二是融资担保以苏州为主。苏州工业园区发挥自身资金实力和信誉优势,在首轮三年开发期间,为苏宿工业园区开发公司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贷款,提供了总额为6亿元的融资担保,由该公司根据资金需要分贷款,去年又再次明确将对第二轮开发融资提供担保。三是行政经费以苏州为主。苏州工业园区全额承担了苏宿工业园区管委会连续三年共4600万元的行政经费,平均每年1500万-1600万元,并进一步明确今年的行政经费保持去年的水平不变、后三年逐年递减补贴的政策。四是园区财政收入不集中、不分红。为了保证苏宿工业园区前期发展资金,苏、宿两市决定,两市10年内不向苏宿工业园区分享财政收入,苏宿工业园区开发公司的各股东10年内也不分红,使园区管委会的财政收入和园区开发公司的经营收※ 苏州市政府出资5000万元、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出资1亿元,均通过苏州工业园区下属的开发公司出面运作。江苏省政府出资1亿元,通过省国信集团出面运作。

入全部留在园区。

3、园区招商“以苏南为主”。

——充分发挥苏州的区位优势组织招商活动。苏州、宿迁积极利用苏州的区位优势,加大宿迁外宣推介力度,把苏州作为招商的基地。2007年以来,两市在苏州共同组织举办了一系列大型招商活动。2007年4月,为期一个月的“南北挂钩招商月”在苏州举行,为宿迁引进各类项目262个,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73亿元。2008年5月,“苏州宿迁南北挂钩投资洽谈月”也在苏州举行,两市共邀请了近万名苏州客商到宿迁实地考察。苏、宿两市还通过双方企业互访、社团互访、参与

“苏北光彩行”等活动,使苏州企业家更直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宿迁,促使有转移意向的苏州企业投资考察首选宿迁,为苏州产业加快向宿迁转移明确了导向。

——招商策略主打“苏州工业园区”牌。苏州工业园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很高,其建设水平、管理服务水平、诚信度等有口皆碑。苏、宿两市充分发挥苏州工业园区的品牌效应,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主干力量,合作开展招商工作。苏州工业园区把支持苏宿工业园区招商纳入自己的招商工作范畴。一是鼓励园区企业到苏宿工业园区投资,把加工环节或增产、扩产部分转移到苏宿工业园区。二是有些外来客商要到苏州工业园区投资,苏州工业园区根据产业性质、类别,若是当地不适合接受的项目,就推荐到苏宿工业园区,把苏宿工业园区看作是苏州工业园区的一部分,告诉客商,苏州工业园区在宿迁还有一个园区。

——“以商招商”成为苏宿工业园区招商的主要方式。目前园区招商方式逐步从小分队上门“敲砖”、专业人员招商等转向“以商招商”为主。近年来,来自苏州的大项目加快落户苏宿工业园区及其他园区,有助于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产业链招商局面,也即

已落户宿迁的大企业鼓励自己的关联企业、协作企业转移到苏宿工业园区发展。另外,苏宿工业园区“筑巢引凤”的做法,也使得客商从已入园企业那里了解到关于园区的大量正面信息,从而增强到园区投资兴业的信心。

——苏州产业导向和激励政策促使企业加快向宿迁转移。苏州市出台了《关于鼓励企业“走出去”进一步推进国内经济合作的意见》等文件,重点鼓励在对口地区建立产业转移集聚区,通过实施财政专项资金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支持南北挂钩共建园区的建设和推进产业转移,集中优势把南北共建园区建设成为产业转移的首选区、招商引资项目的集聚区、园区理念的示范区、合作成果的标志区。苏州市政府还提出,把共建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工作,纳入本地招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各共建工业园区之间的信息沟通,互助举荐项目,把共建工业园区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4、园区运行管理和服务“以苏南为主”。

苏州工业园区向苏宿工业园区派驻了大批干部,使苏宿工业园区的建设和管理都以苏州方面的力量为主,并充分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

——市里充分授权,园区封闭运作。宿迁市给予苏宿工业园区副市级建制,授权园区工委、管委会在园区范围内行使宿迁市组织、人事、财政、劳动、科技、发改、规划、建设、国土、环保、经贸、外经贸、物价等部门相应管理权限,并同意园区管委会刻制、使用“宿迁市人事局(2)”、“宿迁市财政局(2)”等12个印章(当地称“2号章”)。处级干部由苏州市提名、宿迁市任命。宿迁市委组织部把副处级干部的任免权下放到园区。管委会下设哪些局及每个局设几个处,都由园区工委、管委会决定。

——园区实行“帮办制度”。在亲商理念的指引下,苏宿工业园区

把实行“帮办制度”作为打造服务型政府、为企业提供一流服务的一种重要做法。宿迁市政府规定,对每一入园项目都成立一个“帮办”小组,都安排一位副局以上干部任帮办组长,专门、专人、专一服务。“帮办”指导企业把需要办理审批手续的各种资料全部整理好,然后由“帮办”替企业办理各种手续,并协助企业解决各种问题。

四、对广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的启示与建议

(一)珠三角一方能否给予强有力支持,是产业转移工业园能否实现高起点、高水平建设和快速发展的关键。

苏宿工业园区能够高起点、高水平进行建设,关键在于共建双方落实了“四个到位”和“四个以苏南为主”。这从根本上取决于苏州市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取决于共建双方在南北挂钩合作、推进产业转移方面形成的强大合力。目前,我省部分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不好看、进展慢、招商难,说到底,与珠三角共建方重视不够、支持乏力有关。东西北多数市县财力薄弱,人才缺乏,客户不足,致使园区投入和招商力度有限。如果在园区发展前期三五年,珠三角一方能够给予有力支持,完全可以帮园区从根本上解决困难,提高园区规划建设水平和招商成效,加快园区

发展速度。目前,全国各地都采取了强有力措施抓产业转移,围绕产业转移的竞争空前激烈,我省推进产业转移面临巨大挑战,东西北和珠三角在推进产业转移方面都处于关键时期。珠三角各市、区要以强烈的责任感、荣誉感、紧迫感和大局意识,加大对东西北对口市、县的支持,形成共建的强大合力,按照园区确定的时序工作进度,切实做到开发建设资金到位、共建工作责任到位、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二)找到产业转移-承接的最佳结合点,是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共建双方持久合作的基础。

苏宿工业园区之所以得到苏、宿两市的高度重视,共建合作进

行的很顺利,正是由于两地在破解各自发展难题上找到了很好的结合点。两市早期挂钩合作的结合点是劳务合作,当时苏州劳动力短缺,而宿迁迫切需要输出劳动力。目前,苏州工业园区正面临土地紧张、环保容量有限、劳动力不足、市场局促等多个突出问题,需要一部分传统制造业转移出去以实现“腾龙换鸟”、“扩笼壮鸟”;同时,为扶持一部分制造业做大做强,需要这些企业在异地进行增产扩产,提升产能,宿迁正好具备承接苏州产业转移的各种条件。但是,苏州的企业适应了苏州的产业环境,那里有一流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一流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如果宿迁缺乏这样的园区,即使宿迁的要素优势再明显,苏州也很难动员企业转出,宿迁也很难吸引苏州的企业转入。为此,双方紧密合作在宿迁“复制”了一个苏州工业园区,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产业转出-转入的难题。当前,不论是东部沿海还是中西部,各地都在兴建产业转移园区,但普遍存在用地难、用工难、开发资金难、产业集聚发展难、产业链招商难等难题,其主要原因在于产业承接地和转出地之间没有从多层面找到最佳结合点,既没有充分实现要素的对接,又没有实现服务的对接。我省推进产业转移、建设产业园区要尊重产业转移规律,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在找准“最佳结合点”上多下功夫。在这方面,应积极创新园区共建模式,运用政府和市场两种能量寻找最佳结合点。

(三)高度重视规划,从长计议,避免急躁情绪和短期行为,是产业转移工业园开发建设的应有态度。

在苏、宿两市的大力支持下,苏宿工业园区开发建设资金也有保障,本可加快开发进度,但园区坚持“筑巢引凤”,先规划后开发,努力打造一流园区,而不是急于上项目,以完成任务取得显绩。高度重视规划、高标准建设园区是苏州工业园区、也是苏宿工业园区 的核心理念和突出特色。目前,宿迁市五个县(区)级的南北共建园区都采取了苏宿工业园区的这一做法,筑巢引凤效果十分显著,吸引了大批苏南客商前往考察,吸引了一批投资额亿元以上、甚至10亿元以上的苏州项目落户。※ 现在国家宏观调控趋紧,虽然发展机遇越来越多,但制约因素也越来越多,特别是用地限制,为此,各地都在新兴园区的建设方面狠下功夫,力求高端化、集约化、精致化。对规划重视不够是珠三角工业化的失误之一,东西北各市县应吸取先发地区的教训,在产业园区建设上,坚持先规划后开发,立足长远谋发展,摒弃“基础设施建设跟着项目走”的传统做法。可筑巢引凤,也可引凤筑巢;可开发招商,也可招商开发;还可边开发、边招商、边建设。但无论采取什么发展模式,都应把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园区作为重要前提,对园区的发展想的深远一些,看的长远一些。

(四)配备、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园区工作队伍,是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的重要保证。

现代开发区建设与管理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需要一批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以苏州工业园区成团选派干部为主,构建一个高效、专业、稳定的园区工作班子,是苏宿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经验。目前,我省部分产业转移工业园人才队伍力量比较薄弱,不仅数量不足,而且不够精干。珠三角和东西北共建双方一定要选派高素质、高水平专业人才组建园区工作队伍。珠三角各市、※近年来,从苏州转移到宿迁的代表性大型工业项目有:可成科技(落户苏宿工业园区、总投资6亿美元,用工总数预计4-5万人),长江润发(投资10亿元),恒力集团(投资20亿元),德华纺织(投资20亿元)、德力化纤(投资25亿元)波司登服饰(投资10亿元)、梦兰纺织(投资20亿元)、震轮纺织(投资10.2亿元)、阿奇兰纺织(投资2亿美元)。以上项目有的已开工建设,有的已建成投产。

区需加大对共建园区的人才支持力度,有条件的市、区应把专业、精干的干部成批成团派往共建园区,同时加强对共建园区后备干部的培养。共建双方应积极探索产业转移工业园人才队伍的共建模式,坚持把引进、培养和使用园区工作干部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对共建双方的挂职干部,坚持多给位、多给权、多关怀。双方在园区组织人事安排方面应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使干部选派、挂职锻炼、团队架构保持稳定。

2010年1月

高新技术园区考察相关 篇4

为了进一步规范AA县农产品交易市场的秩序,加强对交易市场的调控监管,保障交易市场的平稳高效运转,学习了解XX县蔬菜市场先进的管理经验,2011年6月16日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白显勇同志和县商贸物流区管委会周兆胜主任带队前往山东省XX县市考察调研,重点学习XX县市委市政府对市场的管理体制设置以及市场本身的内部管理及规章制度。

在XX县市委组织部卢部长、XX县市委李秘书长以及XX县蔬菜物流园尹丽芬总经理等领导同志的接待下,我们一行分为两组,分头考察学习。具体考察学习结果如下:

在政府的机构设置上:

经过两天的学习调研和实地考察,初步明确了XX县市对于其蔬菜市场交易活动的管理理念和相关管理结构的设置和沿革,市场不同发展阶段其管理机构不同的组建方式及作用。

一、XX县蔬菜交易市场的发展历程及不同阶段管理机构设置情况

(一)XX县蔬菜交易市场的发展初期也曾遇到如我县山禄公司类似的问题,在市场中存在“菜霸、称霸”等欺行霸市现象,为了加强对XX县蔬菜批发市场的管理,1995年元月,XX县市成立蔬菜市场管理处,为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原XX县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蔬菜批发市场管理所同时撤销。

随着XX县市蔬菜交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交易活动和管理 1

方式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为适应形势需要,便于搞好市场管理,1997年6月XX县市编委对市蔬菜市场管理处的内部机构设置进行了新的划分调配。蔬菜市场管理处下设了办公室、财务科、信息科、市场稽查科、公司管理科、市场卫生科、个体管理科、征收科、治安联防大队、外来输出管理科等10个股级内部科室,人员编制从市工商局事业人员编制中调剂解决。

(二)全国工商部门实行垂直管理后,为理顺关系,实行管办分离,1999年2月XX县市编委研究决定将市蔬菜市场管理处由原隶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改为市人民政府直属工作机构,仍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定编30人,经费实行自收自支。原职责任务、内设机构等不变。

(三)随着XX县市蔬菜市场自身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公司化管理条件逐步成熟,为发挥其蔬菜产业的规模经营优势,提高市场竞争能力,XX县市根据1998年第14次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的决议组建山东XX县蔬菜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为:XX县市蔬菜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XX县市外来苹果有限责任公司、XX县市蔬菜配送有限责任公司、XX县市蔬菜优质种苗有限责任公司、XX县市评估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上述各公司均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行政事务监管方面:为筹建XX县市农产品物流园专门设立了农产品交易市场服务中心,由市委副秘书长兼任主任,编制12名,为全额拨款正科级事业单位,主要为物流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协调与属地关系,负责物流园区视察学习人员的接待工作,监管市场的有效运营,不介入市场管理。由上看出,随着XX县蔬菜(农产品)交易规模的不断壮大,市场作为管理服务的主体,其作用不断

加强,政府派出机构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市场和政府相关部门及属地等关系,并监管各项制度的贯彻实施。

二、结合我县实际,筹建农产品交易市场管理机构

目前,我县农产品自由贸易市场规模较小,经营散乱,市场中流动的生产要素繁多,价值交换和利益分配方式多种多样,给市场监管带来许多不便,同时严重影响了市场交易的效率和收益。因此,加强农产品交易市场的整合和监管势在必行。通过充分借鉴XX县市蔬菜交易市场的成长中的教训和成功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对筹建我县农产品交易市场监管机构提出如下建议:

(一)设立“AA县农产品交易市场管理服务中心”,为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核定编制12名,人员从现有财政供养人员中调剂,人员关系一并到位。督促引导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合法经营。其主要职能为:协调农产品交易市场及市场主体同属地的关系,制定市场内运行的各项规则;督察具有市场监管职能的部门落实其职责,保障市场交易活动依法有序进行;监督市场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依法进行宏观调控;协调职能部门应对突发性事件,及时发现问题,制定应急预案。

(二)加强职能部门协调,在山禄公司等大型农贸交易市场内设立警务室、工商办事处、技术监督办事处、交通物流管理处,强化职能部门工作职责,为市场正常依法运作提供服务和保障。

(三)待市场发展成熟以后,应更多地依靠经济价值规律调控各类生产要素的配置,引进专业化的管理公司来经营市场,政府管理机构应该逐渐转变到对市场的监管服务上来。

在市场的内部管理上:XX县蔬菜物流园包括蔬菜果品交易区、农资交易区、理货区、电子结算中心、物流配送及配套服务区等六大功能。采取交易、存储、配送、商业、居住、办公、休闲等多功能混合互动模式,为广大客商提供规模大、服务功能强、服务范围广的交易和服务平台。XX县蔬菜日交易量2000多万公斤,交易额近4000万元,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园区有专业的管理团队及先进的管理制度,管理次序井然有序。

结合XX县蔬菜市场的硬件及软件设施我们看到了山禄市场的很多不足,从中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结合山禄市场现状,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引进高端管理人才,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XX县蔬菜市场有一个专业的管理市场的团队,有总经理石总负责整个市场的管理工作,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市场的管理体系分为总经理、总经理助理,下设采购部、行政部、人力资源部、会议室、财务总监、物业部等。而山禄市场目前管理混乱,没有专业的管理市场人员,缺少一名专业的管理市场的总经理及下属管理团队,市场急需聘请一名专业的管理市场的总经理及管理人员。

二、加强劳务人员管理,理清劳务关系。

XX县市场将地排车管理将这项服务完全外包,市场收取一定的外包费用,减少了市场的管理精力。XX县蔬菜物流园的装卸工人来自全国各地,市场对装卸工人实行入园办卡的管理制度,工人每月向市场交30元的管理费,市场统一对工人进行管理。

山禄市场内部劳务人员的现状是因山禄市场的建设征用的是苏楼、窦湾、肖庄三个村庄的土地,由三个村庄的失地村民在山禄市场从事装卸工作,由于存在间接的劳务垄断问题,山禄市场装卸队六月

一号前由于管理没跟上,出现强装、强卸、乱要价等问题较为突出。目前,领导小组接手管理后,虽然成立了三个村的装卸队,但是管理上还需进一步加强,1、对装卸工人实行实名办卡的管理制度,实行持证上岗,旬查月评活动。

2、组建苏楼、窦湾、肖庄三个装卸大队,每个大队里选出一个大队长,实行大队长负责制,大队长对管理办公室负责,接受村委领导,市场直接和大队长联系。

3、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好的表扬奖励,对违反市场装卸制度的人员进行处罚警告或罚款,情节严重的予以清除出市场。

三、加强收费管理,落实听证审批制度

XX县蔬菜市场实行按交易额收取费用,实行“一卡通”的结算模式,园区所有交易买卖直接从卡里扣除交易费。园区内实行无现金交易,一卡通的使用,提高商户的资金转账和资金管理的效率,为交易双方提供安全、方便、快捷的服务。另外对入驻园区的业主按年收取租金,物业费没有另外收取。山禄市场目前收取的费用是摊位费和过磅费,其他费用没有收取,下步计划收取入市交易费、物业费等,建议山禄市场不再收取物业费,对收费方面也建立“一卡通”的结算模式,山禄市场所有的收费项目劳务必须统一由物价部门审核把关。市场不得随意增加收费项目和提高收费标准。

四、加强卫生管理,落实保洁制度。

XX县园区保洁环卫工作完全采用外包形式。山禄市场目前自己雇佣工人从事环卫工作,存在打扫卫生不彻底,环境卫生差,环卫工人难管理现象,建议山禄市场的环卫工作也采取外包的方式,来提高环卫的劳动效率同时也减轻市场的管理压力。

五、加强对保安队伍的管理,改变保安队伍的招聘方式。

XX县蔬菜市场在当地派出所的监管下自行招聘保安,保安每月工资1500元,另外市场给保安缴纳五险一金。山禄市场目前只有五名保安,待遇是每人每月1200元,没有保险。建议保安由开发区派出所统一招聘、统一审核、统一管理。市场的管理人员与保安要分开招聘,明确各自职责,进一步提高保安队伍的素质,为市场提供一个安全公平的交易环境。

六、进一步加强市场管理,保障市场健康有序的运营。

建议组建市场管理服务中心,下设办公室、督查科、安全保卫科、交通科、市场管理科、质量监督科、物业管理科。办公室由商贸物流管委会牵头,协调各科室的工作,监管市场的管理行为制定处理突发事件的紧急预案。督查科由督察局牵头,督查各部门工作责任落实情况,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安全保卫科由开发区派出所牵头,负责市场的安全保卫,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及违反市场劳务定价行为。交通科由交通局牵头,负责园区内交通秩序的疏导,规范车辆停放,防止出现交通堵塞。市场管理科由工商局牵头,维护市场内正常的交易秩序,整顿清理市场内流动摊点。质量监督科由质量监督局牵头,负责对市场内磅秤的校验。物业科由商贸物流管委会牵头,负责市场内物业环境卫生的监管,完善市场管理,维护市场的交易秩序。

以上内容是我们一行此次学习的体会和看法,仅供领导参考。

高新技术园区考察相关 篇5

四川省和重庆市工业园区是中西部园区的典型代表,这些年,以多重经济模式提振园区,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形成了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群。为了学习四川省和重庆市工业园区在规划建设、服务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开拓思路,探讨合作,积极推动我省各园区实现新的突破,广东省工业园区协会安排

日至

日赴四川省和重庆市璧山工业园区、曙光都市工业园区、宜家厨

业有限公司、曙光恒升珠宝加工厂、成阿工业园、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节能环保产业基地、明星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乐山工业园、乐山希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工业企业及工业园区进行考察交流。这次考察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大并亲眼目睹了山城地区经济发展的惊人速度,更切身感悟到了他们的成功之举、真谛经验和实干精神。整个考察活动是一堂生动、实际、深刻的开放课、发展课,全体同志在思想上都受到了一次强烈的震撼,责任感、压力感和危机感空前增强。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璧山工业园概况

腾笼换鸟焕发园区新活力

过去,建筑建材、机械制造、皮革皮鞋,曾是璧山工业的三大支柱产业。而如今,“老三样”全部换成了“新三样”: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医药。这一变化过程,也是璧山工业向生态要效益的过程。

这样一个数据最有说服力:2012

年前,对污染企业实行

“零容忍”,璧山主动放弃

亿元的工业产值,如今却换

来了

1000

亿元的低污染、低能耗企业,实现了璧山产业的升级。

目前,璧山被确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而璧山工业园区也被评为“国家级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和“重庆市园林式工业园区”。随着

平方公里生态园区建设的加速推进,璧山工业园区,不仅是承载梦想的“舞台”,集聚产业的“洼地”,也昭示着璧山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路正畅。

走进璧山工业园区,这里没有机器的轰鸣,却处处鸟语花香;这里,不见连片厂房,却真正“寸土寸金”;这里,既承载着现代工业的脉动,也辉映着现代都市的激情。

如果从空中俯瞰,一条条宽敞笔直的道路,或纵或横,铺展于

平方公里的园区土地上。而“路修到哪里,树就

种到哪里”,在已建成的48

公里道路旁,镶嵌着

万平方

米绿化,园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

45。

“我们招商引资的条件,可能是有点苛刻。”璧山工

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璧山本身是资源匮乏型城市,在环境、资源上的承载能力有限,璧山工业园区多年来的招商要求就是环

保、绿色、低碳、低能耗、高产出,对污染企业一律拒绝。

按照璧山招商引资的要求,投入上,每平方公里投资不低于

亿元;产出上,每平方公里要在80

亿元至

120

亿元

之间,未来这个目标将提高到

150

亿元;税收上,每亩不低

万元,今年的目标是

万元。目前璧山大力发展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医药等产业,相对之前的三大支柱产业,对环境的污染要少,投入产出也更高。对之前污染较严重的产业,如皮革皮鞋,园区则不再提供新用地,不能扩大规模,这也促使其通过提档升级取得发展。

筑巢引凤推动工业园区集聚发展

虽然进驻的条件苛刻,却吸引着更多企业落户璧山,大家看重的,就是璧山良好的生态环境。

台湾的食品龙头企业统一,就是近年入驻璧山工业园区的企业之一。统一在大陆有

个工厂,其中在璧山工厂配备的设备是最先进的。该项目负责人告诉我们,食品企业选址时对环境的要求特别高,他们当初选择到璧山,很大程度上也是被璧山良好的环境所吸引。

除了统一外,重庆本地的知名食品企业将纷纷搬迁至璧山工业园区内。据区工业园区管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重庆市面上销售的鱼、兔佐料,有

80都是在璧山生产的。

除了对落户产业的筛选外,璧山工业园区在建设发展中也注重绿色和低碳,比如在生态环境上,做到“厂在林中,林在厂中”,同时,完善工业园区的生活配套,在厂区

分钟的步行半径内,建公租房、社区公园等。这样的布局,使得市民和产业工人步行就可以上下班,家门口就有公园。

分钟的生活半径圈内,可以购物、娱乐、休闲,工作效率、生活品质得到极大提升。产业与城市在生态园区融合。

正是有了环境的改善,璧山工业的发展才能取得耀眼的成绩。今年前三季度,全区工业经济呈现出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实现工业总产值

1348.9

亿元,同比增长

44.6。

二、曙光都市工业园概况

重庆曙光都市工业园自

2006

月由重庆市政府正式

命名成立以来,经过

年的探索和实践,在不断总结都市工业中小企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紧紧依托特色工业园区,以“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思想理念为中小企业打造现代工业产业园,以土地利用集约化、产业企业集聚化、后勤服务保障专业化的企业工作思路,走出了一条集建设与服务同步发展的道路,全面推动入驻企业的发展,让中小企业能进来、能发展、能壮大,成为重庆都市工业楼宇建设发展的一面旗帜和标杆,为中国中小企业产业园的建设和创新提供了曙光模式。

坚持土地利用集约化——2006

年以来,曙光已成功开发

建设了A

区北岸国际、B

区港岸国际、C

区海岸国际,E

区两江国际四个园区,D

区海港企业国际城,F

区曙光•汽车零部件加工产业园和

G

区曙光•江南新型产业园已在建设中。七个园区全部开发建设完成后,将集约利用土地

700

余亩,建成150

万平方米的中小企业产业园。为节约城市土地资源、提高城市土地利用价值做出新的探索和贡献。

打造产业企业集聚化——曙光

150

万平方米的中小企业产业园建成后,预计引进低碳、环保、科技含量高、附加值

高的适应城市发展的中小企业

500

余户,将实现年工业产值

上百亿元,解决就业人员

万人左右,每年为国家创造税收

亿元。

后勤保障服务专业化——曙光都市工业园千方百计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信息、技术、市场、人才、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努力降低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帮助中小企业提升信用意识和信用能力,切实解决中小企业成长中所需的资

金、人才、技术和信息等问题。重庆曙光中小企业公共服务

平台以八大服务中心作为支撑,为入驻企业提供专业化服

务。十大服务中心也成为曙光最具特色、最具竞争力和品牌

价值的“软实力”。

物业管理服务中心:为园区提供安保、消防、保洁、水、电、气等各种维持企业正常生产工作秩序的服务工作。

金融财务服务中心:建立园区金融超市,有效解决入园

企业流动资金短缺、融资难、发展受限等问题,为企业自身孵化壮大提供资金方面的保障服务。

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发挥政府“助手”作用,协助政府

相关部门,帮助入园企业办理登记、年检等工商行政事务手续,为入驻企业提供简便、快捷、有效的政务服务。

后勤保障服务中心:建立园区员工食堂、员工电子阅览

室、员工文化娱乐中心、园区超市、园区药房、员工理发店

等设施,解决企业员工的衣食住行问题,让企业专注生产加快发展速度。

人力资源服务中心:联合当地政府社区,依据入驻企业的需求,开展专场招聘、专业培训等活动,解决入驻企业招

工难、用工难的问题,促进企业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为企

业加快发展储备人才。

“三确保”联合服务中心:建立园区“三确保”联合工

作队,专人负责、任务明确、工作落实,确保园区企业生产安全、消防安全、环保达标。

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中心:邀请知名学者、专家来园区办讲座,围绕企业发展的主题和难题答疑解惑,帮助中小企业家更新观念,拓展思维空间,科学规划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法律服务中心:由重庆曙光都市工业园管委会和鼎圣律师事务所联合打造,为入驻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当好法律顾问,举办法律知识讲座,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出现的日常基础法律问题和帮助企业学法、懂法、用法。合法经营、合法维护企业和员工的正当权益,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物流运输中心:为入驻企业提供商贸物流配送货物服

务,有效地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了企业物流速度,加快

了企业的资金周转。

企业投诉服务中心:对客户的意见及时处理并及时向客户反馈处理意见和结果。

曙光都市工业园作为中国优秀民营企业、重庆市优秀民营企业以及全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十佳工业园和重庆市中

小企业发展最佳园区,重庆曙光都市工业园将继续坚持“三

生”(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理念、坚守“三化”(土

地利用集约化、产业企业集群化、后勤服务保障专业化)方

针,发挥“三手”(政府助手、企业帮手、经济发展推手)

作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致力于建设更多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园,为推动中小企业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适应新的时代发展作出不懈努力。

三、成阿工业园概况

成阿工业区位于金堂县淮口镇。淮口镇位于成都市区以东

公里,县城以南

公里的县域中部,辐射面积

方公里,总人口

8.2

万人,是国家级小城镇建设重点镇。成阿工业区是根据国务院灾后重建相关精神,由成都市

与阿坝州合作打造的灾后重建项目,也是全国唯一的地震灾后异地产业重建园区,由国务院李克强副总理亲批,未来将建设成为国家级工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

平方公里,已被列入四川省培育重点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1525”工程)

名单。园区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同步推进的发展理念,集两地之智、举两地之力谋合作、促发展,奋力将园区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园区、承接东西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灾后产业重建示范园区。到

2013

年园区基本建成,将实现工业总产值

300

亿元,工业增加值

亿元,在“十

二五”末,园区将建设成为

500

亿产业园区,成为成渝经济区新的增长级。

目前,园区已引进杭州士兰西部半导体生产基地、德尔集团四川营销总部及环保材料生产基地、广州兴华玻璃工业有限公司特种玻璃生产等

余个项目,总投资

131

亿元,其中上亿元项目

个。共引入节能环保项目

个,占引入

总数的75。园区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路网建设全

面提速。园区内成阿大道、广东路、江西路

条主干道已建

成,通车里程达

15.3

公里;在建道路里程

公里;拟建道

条,总长度

公里,近期将启动建设。园区供气供电、给水排水等配套工程正抓紧建设,确保在今年

月底全面形成承载能力。

四、乐山国家高新区概况

乐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乐山市中心城区大

渡河南岸,前身为成立于

1992

年的省级经济开发区,1996

年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乐山高新区,2012

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高新区。乐山高新区联动峨眉硅材料产业园、市中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五通桥循环经济产业园,实行“一区三园”的共同发展模式,代管市中区车子、安谷两个乡镇。

区内形成“3+1”(新能源产业、电子信息(物联网)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4

年,“一区三园”入驻企业

453

家,其中,规上企业

家,高新技术企业

家,实现工业总产值

502.7

亿元,工业增加值

150.7

亿元。

乐山高新区始终坚持“特色立区”,已形成“3+1”(光伏新能源产业、电子信息(物联网)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园区是科技部批准的国家硅材料开发与副产物利用产业化基地、四川省“51025”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园区、“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四川省劳动关系和谐园区”,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多晶硅材料产业基地及光伏产业园。乐山高新区现发展成为区位优势明、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发展环境优良的四川西南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基地。

区位优势明显:乐山高新区是乐山“两航、五铁、十高

速”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距成都和双流机场

时、乐山大佛

分钟、峨眉山

分钟车程。园区对岸大件码头可直通长江沿岸各港口,在建中的新乐山港年吞吐量可达

5000

万吨,100

万标箱。乐山、沙湾、峨眉

个火车站均

在25

公里的半径范围内,通过成绵乐城际列车,乐山到成都仅需要

分钟。

基础设施完善:区内路水、电、气、通讯、光纤、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完备。初步形成迎宾大道、乐高大道、建业大道、茶山路、临江北路等为主的“三纵三横”主干道交通路网,区内建成道路总长

20.64

公里;区内日供水能力达

万吨;三座变电站实行双回路供电,日供电能力

万千瓦;

日供气能力

万立方;无线网络已全面覆盖;区内有污水

处理厂一座,现日处理量为

万吨(一期),完全建成后将

达到

万吨/日的处理量。

发展环境优良:乐山高新区始终坚持以服务为“第一要务”,在创建优良经济发展软环境上下功夫,充分利用自身的体制优势,依托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从项目备案、工商登记、土地出让、规划建设、房产登记,向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打造发展一流软环境,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做到让企业少跑路、不跑路。

政策保障坚实:乐山高新区工业用地基准价按

16.8

万/

亩供给,园区企业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按

15的征收;区内新建符合国家鼓励类产业,投资强度达到

280

万元/亩以上的生产型企业,免收城市建设费、水土保持防治费等行政性和事业性收费;为拓宽招商引资信息渠道,搭建招商引资中介平台,对为高新区招商引资的单位、机构和个人实施一定奖励;同时针对入驻园区的重大的产业项目,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特事特

办的方式予以特殊优惠。同时园区成立了规模为

5000

万元的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乐山高新区将围绕“特色科技园区、临港生态新城”总

体定位和千亿园区目标,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线,以全

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大力实施项目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三大战略,力争尽快将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收入占

60以上,国家高新技术

企业占全市

80以上;建设成为乐山科技创新驱动引领区和产城一体化生态城市新区,全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

展示范区,西部国家高新区改革创新试验区。

二、主要经验和体会

两地的迅猛崛起,除了得益于自身的区位优势和文化底蕴外,根本的是他们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关键是走出

了一条既符合客观规律又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发展之路。这些地方有很多前瞻性的探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解放思想,建立机制,打造生态宜居园区。

始终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以思想的大

解放推动经济的大发展。所到四川省和重庆市各园区经济之所以实现快速发展,核心是他们的思想实现了真解放、观念实现了真更新。从他们介绍情况看不论是确定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工作重点还是制定政策、建立工作机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都具有超常规的思维、超常规的举措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可以说他们已经把解放思想贯穿于整个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具体行动中。璧山工业园宁愿丢掉

个亿的工业产值,如今却换来了

1000

亿元的低污染、低能

耗企业,很多地区只看眼前的利益,但璧山一开始就提出要建设园林式的宜居园区,着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国际惯例和市场机制的园区并把招商的重点放在技术含量高、资本密集型项目上,俗话说:“筑金窝引凤凰,筑茅草窝引鹌鹑”,正是有了一流的开发观念,才有了园区开发的一流举措和超常规的发展速度。

(二)发挥优势,准确定位,确定长远发展思路。

工业园的建设目标,不仅要具有地方特色,还要切合实际和市场机制的园区发展模式。我们广(韶)创新示范园是像曙光都市园区那样紧紧依托特色工业园区,以“生产、生活、生态”

三位一体的思想理念打造现代创新示范园,以土地利用集约化、产业企业集聚化、后勤服务保障专业化的企业工作思路,走民营园区道路;还是像成阿工业园那样走合作模式,广

(韶)创新示范园可以与广州开发区合作,结合时代背景,园区未来产业发展目标和孵化器发展战略思考,“互联网+

现在农业”、“健康产业”、“高端服务业”是园区产业选择的方向,将互联网在农产销售、农资供应、技术指导、金融服务等方面;互联网结合健康管理、健康咨询、医药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等方面做大做强。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新形势下,园区要深入了解产业转移的特

点,认真遵循产业转移的规律,切实发挥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彻底消除阻碍产业转移的瓶颈性制约因素,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市场运作,滚动开发,把握经济发展规律。

根据市

场运作,做好我们的园区开发工作,明确提出把市场开拓做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当前技术竞争、实力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强调引进的高新企业和原发机构必须在市场营销的顶层设计、策划上要有比别人更新的方法和能力,形成上下贯通的机制;要有勤于学习的意识和精神,做到勤于思考,面对新常态下市场的多元性要认真思考如何抓住机会,自身应当做什么和如何去做,要具备运作新市场条件下各类项目的思路、方法、能力,在此基础上清晰处理好机会与战略的关系,把握机会不断培育、孵化出高效益的产品,形成更好的战略布局。要像成阿工业园那样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抓经济是他们又一成功经验。

(四)开拓创新,抢抓机遇,推动经济跨越发展。

实现跨

跃式发展,必须善于认识机遇、抢抓机遇必须具有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四川、重庆等地在园区开发起步初期都经

历过土地征用难、拆迁难、群众上访等问题,但他们视困难

为机遇认定目标永不言弃。如璧山工业园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实施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区域环境。十几年来先后投入

多亿元资金,用于交通、电讯、供水、能源等

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区内主次干道线

200

多公里、均为混凝土路面,璧青一级公路和璧南河纵贯全境,渝遂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穿越而过,已建成的璧山--大学城隧道将园区与大学城连为一体,交通十分便捷。并做到集中供热供气,园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

45,饮用水达到国家二级水标准。20

分钟的生活半径圈内,可以购物、娱乐、休闲、教育、医疗,工作效率、生活品质得到极大提升。产业与城市在生态园区融合。

三、几点启示

参加考察的同志一致认识与四川、重庆等地相比从表层上看是数字、指标的差距,实质上是人的差距,是思想观念、政策环境和实干精神上的差距。四川等地善于运用先进的模式和理念发展经济其思维境界、知识结构、工作思路、办事效率、言谈举止无不体现出开放、超前、文明、精干的综合品位。通过考察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敢于突破,大胆创新,创造产业发展奇迹。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解放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们曾多次到先进地区学习,实际早已看到并不断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但几年过来与先进地区差距却越来越大,根本的是我们的思想没有真正解放,没有完全体现在行动上,影响了发展的速度,必须再次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层层找问题、见行动。四川、重庆考察告诉我们前几年璧山只是低水平、低总量上的增长,经济增长速度远远谈不上“超常规、跨越式”。当前,璧山从一个县城升格为国家高新开发区,发展势头良好,正处在一个大追赶和大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为我县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就一定要在思想观念上来一个大转变“超常规”发展必须配以“超常规思维”、“创奇迹”的速度必须得有“创奇迹”的观念。现实说明我们的思想解放远远不够或者说我们思想解放落实得不够,很多时候只是讲在嘴上写在纸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因此,下一步要把重点放在解决思想真解放和干大事创大业上。破除自我满足、墨守陈规、四平八稳的保守思想,树立敢闯敢试、敢冒、敢于突破、大胆思进的观念,破除被动应付、懒惰思想,树立勇于拼搏、主动出击求发展的观念,破除狭隘封闭的区位观,树立主动接受先进地区等地辐射,借势借力大发展的观念,破除部门利益、小集团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树立服从服务经济发展、全县一盘棋的大局观念,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树立求实务实、真抓实干的观念,破除经济发展与己无关的思想,树立经济发展人人有责的观念在全县形成人人想经济、议经济、抓经济的浓厚氛围。

第二、认清趋势,敢于挑战,实现经济的增长点。

思路

决定出路,只有科学明晰的大思路,才有跨越式的大发展。面对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期和新的战略机遇期,必须进一步审

视大势、分析优势,充实完善发展思路和方向目标实现大的发展。当前,我省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和新一轮经济增长期我们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潜力。纵观周边地区,清远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龙门、佛冈正在日新月异的发展,连平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可以说当前形势逼人时间不等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不发展就要落后,慢发展也要落后。因此,我们必须理清思路、确定目标,牢牢抓住

经济发展第一要务。围绕这一目标进一步充实完善各级部门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工作措施,统一全县上下的思想和行动,凝聚人心和力量形成加快新丰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三、提升水平,破守成规,助力跨越式发展。

必须走

集约化和市场化的路子,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大力发展园区经济。从四川、重庆看对城市建设和区域经济拉动作用最大的是工业园和开发区,工业园和开发区是当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四川、重庆的开放型经济之所以保持强劲势头,取得重大突破,也正是突出抓了开发区和城市载体建设,提高了项目承载能力。四川、重庆都以生动有力的实践说明园区是开放的窗口、工业的载体、招商的战场、经济的增长点、发展的新希望非抓不可。当前,我们要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对照先进,重新审视、谋划、优化园区的软、硬环境。县里要重点抓好刚确认的广(韶)创新示范园的开发建设打造招商引资平台增强财政造血功能。之前两个工业园都不算是成功的园区,都需要转型。因此,兴办园区要树立正确的开发思路和办法。一是要坚持规划先行做到高起点规划。要

聘请国内外专家对园区进行高起点定位规划,做到一次规划整体成型,分步实施滚动开发。同时,要加大规划执行力度,克服长官意志和一切随意性。二是在发展观念上搞突破。园区必须是“高新区”必须做解放思想的先行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者,打破惯例突破框框,尤其要在开发思路、经营体制、招商机制、社区改革等方面先行一步,作出大胆探索。三是在市场化运作上搞突破。学习借鉴璧山工业园区的经验,坚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综合开发的手段、改革开放的办法、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加快园区的各项开发和建设拉动地方经

济快速发展。

第四、放宽政策,优化环境,提升园区质量。

政策和环

境是发展的生命所在,今年国函[2016]161

号我县被国务院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因此,我们的园区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要引进节能、环保、生态、高科技、高产出的企业和项目,政策和环境越优越的地方发展越有活力。加快新丰经济发展步伐,特别是搞好园区的建设与开发必须创造优越的发展空间和环境。一个地方政策环境好,服务效率高,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就大。对照四川等地的做法,一要立足于服务城市发展争取省里政策支持特别是在园区发展上进一步

优化高科技工业园的发展环境,提高竞争力。二要学习先进地区的做法,区内政策再放宽,环境再优化,服务措施再强化。县有关职能部门,在权限范围内政策能放宽的一定要放宽审批事项能取消的要取消能合并的要合并审批时限能缩

短的要缩短,要坚决杜绝部门利益、眼前利益切实为大局、为经济发展尽职尽责。要发挥县域一站式服务大厅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办事效率,确保投资者办理手续能够来得了、办得下。

第五、区位定准,目标定高,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实现全县跨跃式发展需要有一支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需要有拼搏精神和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毅力。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在精神状态,在主观追求和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对比先进地区,我们的确做得不够但不能气馁,深刻分析先进地区的发展轨迹,我们要比出信心、比出勇气、比出加快发展的干劲来。一是要有一种胆识。以现在的基础,必须是跨跃式前进、超常规增长这需要各级干部有一种眼光放远、把目标定高、把区位定准、把步子迈大、敢于跳跃发展的勇气和胆识。

二是要有一种精神。

要大力发扬坚韧不拔,拼搏奉献的精神;

永不满足,不断登攀,要大力发扬善抓机遇,奋发有为的精神;发挥优势,加快发展,要大力发扬不甘落后,甘为人先的精神;自我加压,负重奋进,要大力发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咬定目标,锲而不舍。三是要有一种担当。领导干部要勤政为民树立谋一方发展、干一番事业的长期创业思想,工作中经常反思自己做得对不对、够不够、好不好,切实增强干事创业的危机感、压力感和责任感。四是要建立一套可行的激励机制。建立新的用人机制和干部考核机制,加大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的考核奖惩力度,制定具体标准实行责任追究,做到激励先进者、鞭笞落后者,考核奖惩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公示,在全社会形成“以工作论英雄

靠发展比高低,按成果行奖惩,凭政绩定升迁”的浓厚氛围

上一篇:人教版英语必修一unit5教案下一篇: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国家基本专业档案目录(第一批)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