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示范园区建设方案

2024-07-11

高新示范园区建设方案(共6篇)

高新示范园区建设方案 篇1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省级

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绿色循环经济)

工作方案

前言

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是在国家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展开的,是当前推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是促进工业变大变强的战略举措。当前,**正处在突破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是实现富民强市的根本途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载体,通过创建以绿色循环经济为主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实现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引领、带动全市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陕政办发„2010‟16号、陕工信发„2010‟63号文件,结合**及高新区实际,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绿色循环经济)工作方案》。

第一章 创建示范基地的条件分析

一、**高新区概况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中心城市160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的江北新区。规划范围东至刘家沟、大桥北路至阳安铁路与襄渝铁路的交汇处;南至**大道、316国道;西以冉家河为界;北到总体规划确定的快速北环线。总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

2009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以申报建设省级高新区为载体,实施二次创业,促进工业园区全面转型升级,明确了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总体思路、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12月省政府正式批准在陕西**工业园区基础上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享受省级高新区的相关政策。

止2009年底,工业园区建成2.19平方公里,其中工业1.6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36亿元,平整场地76.39万平方米,建成标准化道路7.55公里、16.98万平方米,绿化8.04万平方米。给排水、电力、通讯设施基本建成配套。入园企业67个,总投资46.79亿元,累计完成10.04亿元,建成投产42个,其中工业27个。签约招商合同项目9个,总投资9.9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57亿元。特别是雨润集团、庞大集团两个中国500强企业入驻,大大提升了**的对外开放形象和园区的竞争力、影响力。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省政府在陕南布点的唯一一个高新区,是市委、市政府贯彻实施“陕南突破发展”战略 的重大举措,也是引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经济增长极和城市新板块。按照省政府的批复意见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建设秦巴特色高新区,打造**城市新中心”,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突出富硒食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特色服务和生态环保产业,以引进国内外大企业集团为突破,形成园区发展的核心企业,在其周围吸引聚集一大批关联配套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将高新区打造成为富硒食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和特色服务的“四大产业基地”,形成陕、川、渝、鄂交汇区的产业、研发、商务物流“四大中心”,建设成为“一体两翼”核心区、综合城市新区和现代科技企业的聚集区。到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150亿元、工业总产值3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00亿元、财政收入20亿元。到2020年,高新区拥有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集团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成为省内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开放型创新集中区。

二、示范基地创建条件分析

1、示范基地现有基础

**高新区绿色循环经济主要依托本地的富硒特色资源、秦巴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发展富硒食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三大板块:以雨润食品、九龙魔芋、硒源油脂为龙头的富硒食品产业集群,年工业产值达到8.6亿元;以北医大、正大药业、天源植化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年工业产

值达到5.4亿元;以天沐公司(硫酸镍循环产业项目)、江华集团、天拓公司为龙头的新型材料产业集群,产值15亿元,其中硫酸镍项目一期工程达产后,年工业产值将过百亿,是**工业的“翻身”项目。

2.主要条件达标情况

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是省政府对陕南地区发展的要求,也是**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区位交通优势,加快突破发展的必然选择。09年,省政府批准的《陕南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以资源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以园区为平台,以技术为支撑,打造生物加工、生态旅游、新型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建设陕南循环经济产业核心聚集区”,“**循环经济产业核心聚集区:形成以月河川道为主体,以旬阳、平利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空间布局,重点建设新型材料、清洁能源、富硒食品、生物制药、丝绸纺织五大基地”。省政府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陕政办函„2009‟257号)的批复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定位是:重点发展富硒食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特色服务、环保产业”。**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的意见》(安发„2010‟5号)中要求,“加快以现代科技为重点的产业聚集区建设。围绕产业布局规划,优化和提升特色产业,建设富硒食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基地”。因此,在**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创建以绿色循环经济为方向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是符合省市的相关规划和土地利用、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工业建筑容积率1.0,符合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项目规划的许可要求。在建成区2.19平方公里范围内,园区内单位土地单位土地平均投资强度2129.82万元/公顷,单位土地平均产出3364.12万元/公顷。2009年,区内企业销售收入31.85亿元,工业总产值22.29亿元,上缴税收1.2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3.66万元/人,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富硒食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三大板块工业总产值24.24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86.57%,主导产业比较清晰,形成了**福润、九龙食品、硒源油脂、北医大制药、天沐公司、江华集团等一批骨干企业,物流、中医药研发和检测等一批专业化配套体系初步完善。符合“示范基地”创建关于集约程度、规模效益的要求。

2009年,**高新区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较上年下降5.3%,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高于全市4.8%的下降水平。单位产值能耗0.83吨标准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0.84%立方米/万元,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09年11月,园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通过省环保厅评审批复(陕环保„2009‟号)。各主要建设项目开工前,均通过了环评审查,按要求建设污水处理、粉尘处理、降噪处理

设施,尤其是对用水量大、化学排放物较多的生物医药企业,要求建设水循环利用系统,加强定期监测,成立了康兴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等企业。园区主要污染物符合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有关企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指标达到国家标准。

2009年,园区企业研发投入总额670万元,研发占销售收入1.1%。成立了陕南中医药研发监测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组建了**市富硒稻米科技专家大院,拥有生物农药、聚烯烃改性功能母料等一批发明专利。

2009年,**高新区管委会在经济发展招商局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明确了安全生产的责任、程序和工作机制,与各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形成了管委会、重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联动机制,强化了管委会对安全事故和隐患处理的综合协调手段。建立了突发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在危险化学品保管运输、学校安全、特种设备、交通安全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安全监督检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促使管委会各部门、园区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意识的提升。继续保持了安全生产稳定的态势,已连续多年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信息化是时代的潮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信息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令人刮目相看,带来的效益是综合的,带来的发展是跨越的。近年来,随着全社会信息化

水平的不断提升,高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联通、电信、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整个高新区,园区企业宽带接入率达到96%,11户规模以上企业宽带接入率达到100%。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取得一定成绩,烟草物流、江华集团等一批重点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位居全市前列。

**高新区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管委会设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高新区建设的意见》中,也明确了高新区的人才培养及选拔任用政策,借鉴其他开发区经验,制定符合实际、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薪酬制度和福利政策。鼓励高素质优秀人才到高新区创业发展。同时,成立了人才创业服务中心,建立科技人员合理流动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建设专家公寓、提供科研实验室、建立产业孵化器等政策,吸引高层次智力人才。园区内有陕西经贸学院、金海学校、昌达学校等职业培训机构,为园区乃至全市培养了大批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自新《劳动合同法》颁布以来,园区管委会加大宣传、检查、督促力度,区内企业认真贯彻实施,成立了专门的社会保障服务机构,保证了园区劳动关系和谐。

高新区在水电路等硬件环境逐步完善的同时,加大技术开发、检验检测、市场开拓、现代物流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建成了陕南中医药检测研发中心、富硒资源研发中心等技术服务机构,金融中心正在建设,雨润物流、康兴物流

等项目有序推进,不久的将来,为新型工业化服务的配套设施将会更加完善,功能更加齐全。

市委、市政府对高新区的建设、发展寄予厚望,以安发„2010‟5号《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的意见》,在机制体制创新、财税政策、人才发展、项目规划等多方面倾斜支持。市级有关部门也对高新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予以高度重视,在产业振兴、陕南突破、市政设施等方面每年均有较大投入,高于全市其它县区平均水平。

2、“示范基地”创建的有利条件(1)交通优势明显

**高新区位于**江北新区、月河川道的黄金地带,交通、通信便捷,距市中心、机场、火车站、汉江码头、高速公路入口均在5公里以内,拥有上佳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市处于“西三角”腹地,位于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和江汉经济区的交汇地带,区位优势明显,借助西安、重庆、成都、武汉等中心城市雄厚的工业基础、强大的科技实力,加快发展的潜力巨大。近些年,**市的交通条件大幅改善,已形成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西康高速已经建成,十天高速正开工建设;襄渝、西康、阳安三条铁路在此交汇;汉江梯级电站陆续建成,具有四级航道水运能力;**机场也正在扩建,以满足更大的市场需求。这些,都为**成为经济发展新枢纽、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资源禀赋优势突出

秦巴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已发现有65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其潜在价值高达9000亿元以上。以优势矿产资源为依托,发展新型材料工业前景广阔。**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素有“天然生物基因库”之称,境内生物物种多达6000余种,居全省之首、全国前列,是我国绞股蓝、黄姜的最佳生长区,西北地区茶叶、蚕桑主产区,陕西重要的林特产品和中药材产区。

(3)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 **地处秦岭腹地,山川秀美,鸟语花香,气候适宜,风调雨顺,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优美的生态环境,加上富集的资源优势,是吸引外来投资的重要砝码。**水资源总量达252亿立方米,清洁水资源丰富。依水而成的绿色能源资源存量巨大,可供未来工业发展所需。2008年,全市用电量20亿度,而水电总发电量为42亿度,余量足以再造一个**。丰富的水电资源为**进一步发展新型材料工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3、发展机遇

(1)政策优势: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我省的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近国家已经明确表示要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并会不断推出新的优惠政策支持西

部发展,这将为**高新区的发展提供持久的政策机遇。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关中率先发展、陕南突破发展、陕北跨越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近几年省委省政府已连续出台了多个支持陕南突破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这些文件既为高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又提供了诸多优惠政策。

(2)产业振兴机遇:我国经济在全国上下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政策措施的刺激下,经济运行已基本度过“严冬”,正在稳步回升。为应对危机,国家实施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在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轮投资热潮。国务院出台了10项产业振兴规划,我省也相继制订出台了13项产业振兴规划。最近国务院又就调整结构、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这些规划和重大政策措施的出台,为高新区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带来了一系列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3)产业转移机遇:根据产业梯度转移理论,新产业总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先行发展,之后被更新的产业替代,原有产业向相对落后地区转移。随着全球产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我国产业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开始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关键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抓紧体制机制创新步伐,加强产业和重大项目规划研究,通过发展环境、创业环境和招商引资政策的

不断创新,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4)周边机遇:国家相继批准成立了重庆成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和武汉城市群两型社会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年6月又出台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分别为成渝地区、江汉地区、关中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周边的渝、川两省不断加强与我省的紧密合作,重庆、成都和西安统筹协调联动发展的“西三角”也将成为我国发展的又一极。**处在成都、重庆、武汉、西安等大城市的几何中心,只要积极利用、聚集、吸引和争取周边各类可以利用的发展优势和要素资源,通过区域合作、错位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完全可以顺势搭载周边的经济快车,分享周边地区改革发展带来的好处。

4、制约因素

(1)工业化整体水平不高,工业经济总量不大,规模效益相对较低,影响企业竞争力。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高新区工业从小到大,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比较而言,工业经济总量仍然偏小,比重偏低。具体来看,产业结构上,低附加值的建材、机械加工等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大;规模结构上,规模以上企业仅占全市的3.6%;产品结构上,国内外知名品牌较少,国内外市场小,产品结构处于由初级阶段向次高级水平过渡中,仍具有明显的资源指向性和粗放性特征。

因此,要改善高新区工业规模效益,就必须对为数众多但效益较低的小企业实施重大调整措施,将稀缺性的资源有效地配臵到具有比较优势或相对比较优势的行业和企业中去,以提高行业集中度,增强企业竞争力。

(2)技术进步和科技投入不足,资金、技术、人才短缺,制约工业发展后劲。

当前高新区工业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阶段,这个时期尤其要重视和加强技术进步。但从现实情况看,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尚未有大的发展,一是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偏小,高新技术产品较少。生物工程、新材料等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尚未形成气候。二是新技术和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特别是工业制造业程度低,技术开发投入不足。工业增长主要是依靠外延扩大再生产实现的,依靠技术进步、进行内涵改造实现增长的较少,资源效率低下,企业科研活动经费支出只占销售收入的1.5 %,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企业总体技术装备水平落后。

目前来看高新区在人才、技术的拥有和储备上还处于劣势,能招引人才的企业少,留不住人才的企业多。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缺乏连续性,鼓励人才成长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另一方面是充分发挥个人才能的环境及氛围远不及其他先进开发区。技术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能力差。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还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产

业化步伐缓慢,企业技术开发受到观念、人才、机制的制约,自主创新能力差,严重制约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后劲。

(3)环保与用地指标限制增多。**的最大优势在于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秦巴山区是我国生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家中线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又是“三水六山一分田”的耕地资源十分缺乏的地区,如何解决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用地指标之间的矛盾,其根本出路就在于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工业园区,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集约节约的工业化道路。这就给新建项目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相应会增加项目建设成本。

(4)市场竞争加剧。全国各地都在加快发展,工业园区也纷纷上马,各地都在争资源、争人才、争政策、争市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新区该如何突出自身优势,抓住机遇,抢先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尽快谋划一批战略性前沿性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占领产业制高点,形成核心竞争优势,还需要认真下苦功夫进行谋划。

三、“示范基地”创建的经济社会影响分析及示范意义 新型工业化是党和国家在我国工业化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从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新型工业化要求以来,全国各地在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过程中,努力实现着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充分

发挥的发展目标。目前,中省通过创建产业示范基地方式,对新型工业化加强政策引导,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变大变强,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构想,高新区要建成引领**经济实现突破发展的现代产业聚集区和综合城市新区。目前,正在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今后也必将成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先行者和承载地。**选择高新区为载体,创建以绿色循环经济为方向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大高新技术、生态环保、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通过示范基地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以点带面,可以加速推进全市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

2、创建示范基地是推动**产业聚集、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的客观要求。可以进一步优化**高新区的产业结构,重点支持在产业升级、“两化融合”、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等方面走在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集群,进而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升级,同时也有利于集约使用土地资源,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加速融合,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1、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陕南突破发展机遇,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以建设秦巴特色高

新区为目标,以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环境优化为动力,大力培植富硒食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产业集群,全面提升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水平,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提高核心企业竞争力和园区综合经济实力,强化人才支撑,扩大招商引资,实施项目带动,重视环境保护,把**高新区打造成为陕西绿色循环经济核心产业聚集区,示范带动全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引领**突破发展。

2、基本原则

坚持与生态环境相和谐。按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进行产业集中布局,三大板块产业项目向园区聚集,以切实保护植被、保护水源、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实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理念。

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产业发展,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的土地使用指标标准,提高建设容积率。统筹规划产业聚集区和工业园区的道路、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用地,健全节约集约用地长效机制。

坚持资源整合、优化利用。依托**和周边地区的资源优势,明确产业定位。要紧扣产业链,聚集特色产业,打造产业集群,着力培育龙头名牌企业,打造产业支撑点。鼓励大企业依托品牌、技术、资源等优势,整合上、下游产业

链,逐步形成集聚发展、群体竞争的产业体系。

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举全力开展对外招商,引进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推进生物和矿产资源的合作开发,创新合作方式,拓宽合作领域,实现互利共赢。

3、主要目标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当前**正处在加快工业发展的关键机遇期。高新区将用5年时间,围绕“再造一个新**”的总体要求,以创建绿色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基地为着力点,实现以下目标:

——工业经济总量和质量大幅提升。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长8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税收8亿元,工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90%,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到18万元/人年。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到2015年,工业占GDP的比重提高到90%以上,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增加值达到120亿元,比重超过80%。

——工业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十二五”期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总额达到2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达20%以上。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到2015年,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2%以上,拥有省级以上的重点实验室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6

家,应用型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达到60%,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不断提高。工业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到201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5%、12%,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40%。

第三章 产业发展

1、富硒食品产业

产业发展背景:硒元素属于世界稀缺资源。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预防和治疗癌症有积极作用。**是湖北恩施之后我国第二个富硒区。据西北植物研究所1988年在陕南对成土母岩的调查分析,位于大巴山的紫阳、岚皋、平利、镇坪四县全境和汉滨区、旬阳、白河、石泉县的部分地区均有硒资源分布。目前,全市已开发了50余种富硒食品。其中紫阳富硒茶、富硒魔芋精粉、富硒矿泉水和富硒腊肉制品已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并受到消费者青睐。

产业发展定位:立足于宝贵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开发基础,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产业发展思路,全市动员,谋划产业,策划项目,大力支持培育一批国家级的精品品牌,用高新区建设引领**打造“中国富硒食品种植生产加工示范基地”。

产业发展重点:重点放在富硒农特产品加工、肉制品深

加工、魔芋深加工、茶叶深加工、富硒有机食品、粮油、果蔬饮品深加工及食品包装产业。重点建设几大基地——中国富硒茶生产与加工基地、中国富硒魔芋生产与加工基地、中国富硒矿泉水生产与加工基地,并多品种、多渠道发展**富硒食品产业。

产业发展目标: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46亿元;到2020年,达到92亿元;到2025年,达到150亿元。

产业布局:总体规划中的富硒食品区(改线路口以西、316以南的区域)。

2、生物医药产业

产业发展背景:医药产业是聚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它既是传统产业,又是高科技产业。天然药物开发和生物医药发展,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政策中,是今后大力倡导和支持的方向。中药现代化为陕南中药产业崛起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以中药资源为原料的植物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为现代制药工业提供了重要原材料,又为开发新药提供了新的途径。生物医药、天然药物和中药产业已经发展成为2l世纪最具发展空间的战略性产业。

陕南开发中药资源形成新的产业,具有国内其它地区难以比拟的先天优势。陕南特殊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陕南成为我国重要的“天然药库”、“生物资源基因库”

和“中药材之乡”。仅**就有各类中药材资源3000多种,具备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良好基础。

产业发展定位:依托得天独厚的天然药物资源优势,以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和新药剂型创新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医药产业,力争使高新区在未来十年之内,发展成为**建设“陕南现代中药产业基地”的核心产业聚集区。

产业发展重点:重点放在有面积、有产量、可形成较大产业规模,而又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的品种上。比如围绕黄姜、绞股蓝、木瓜、葛根、五味子、山茱萸等发展下游医药、食品、保健品产业。充分利用**生物资源多样性优势,新建、扩建或改建一批中药有效成份提取、特效药开发、保健系列产品生产及综合加工企业,大力提高绞股蓝、黄姜、葛根、木瓜等资源的循环利用的附加价值。积极引进省内外实力较强的大型医药企业,采取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发展规范化的药源种植基地,加强新药研发和市场开拓力度。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加快推进深加工、精加工系列产品的研发、创新与生产。在发展饮片、颗粒剂、粉针剂基础上,进一步向小剂量、速效、方便服用、方便携带、无毒副作用的高附值剂型发展。同时,还要大力发展食药两用的中药深加工产业,利用中药发展保健产品。

产业发展目标: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到2020年,达到22亿元;到2025年,达到40亿元。

产业布局:总体规划中的生物医药区(以东科药业、北医大制药、天津植化为基础,向东北拓展的区域)。

3、新型材料产业

产业发展背景:自“十五”开始,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明显向以新材料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倾斜,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国内一大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战略性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带动着新材料需求的不断扩大。我国已成为新材料需求大国和出口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国内对各类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的需求还在急剧扩大。目前迫切需要的有:超耐热合金材料、耐高温结构陶瓷材料、超低温材料、轻型结构材料(铝锂、铝镁、纤维材料等)、硬质合金材料、超硬陶瓷材料、超塑性合金材料、非晶态金属材料、纳米材料、快速凝固材料、单晶合金材料、工程塑料(ABS、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聚酯、聚醚、含氟塑料、氟硅材料、硅材料等)、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贮氢材料、蓄热材料、蓄冷材料、储能材料、核电材料、航空航天材料、液晶材料、超导材料、光纤材料、膜材料、医用聚合物材料、磁功能材料、声功能材料、光功能材料、温控显示材料、功能转换材料(热电、压电、光电、热释电、磁光、电光、声光材料等)等。新型材料的市场前

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从支撑产业发展的资源看,陕南三市和**本地有着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黑色金属资源和非金属资源。陕北和关中的煤资源,陕北、河南、四川等周边地区的盐资源,也可考虑充分利用。

产业发展定位:新型材料是发挥**及周边资源优势,能够真正带动园区发展上水平、**经济大跨越的首先主导产业。要高起点规划,科学布局,高标准建设,力争用5到10年将高新区打造成“陕南新型材料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发展重点:利用**丰富的黑色金属资源和有色金属资源发展下游的特种钢、不锈钢、合金材料及其制品;利用非金属矿产资源和初级产品发展下游的非金属高科技新材料;利用以上两类现代材料的产业基础,形成的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功能基复合材料,以及沿以上材料产业链的纵向和侧链发展集群化的制品产业。

产业发展目标: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到2020年,达到540亿元;到2025年,达到800亿元。

产业布局:总体规划中的材料A区(北环路以西、316国道以北的区域)及B区(关庙硫酸镍循环产业园)的部分区域。

第四章 土地利用

一、高新区土地利用状况

按照省政府批复和修编后的**中心城市总体规划,**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现状工业园区总体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规划范围内用地以工业用地为主,周边分布大量村庄。316国道、阳安铁路东西向穿越规划区,傅家河、冉家河由南向北流入月河。高新区已建成区域面积为2.19km,其中工业以二类工业和三类工业为主,分布于316国道北侧,较为零散;居住用地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的59%,多是村民居住用地,部分少量三类居住用地集中于316国道两侧;商业金融用地较少,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的5.33%,分布在316国道两侧。工业建筑容积率1.0,符合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项目规划的许可要求。在建成区2.19平方公里范围内,园区内单位土地单位土地平均投资强度2129.82万元/公顷,单位土地平均产出3364.12万元/公顷。

二、土地集约利用的创建目标

到2015年,**高新区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工业向园区集中”取得显著成效,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水平和综合利用效益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单向型、外延扩张型向集约循环型、内涵挖潜型转变,土地资源对绿色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全社会保护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明显增强。高新

2区工业用地地均GDP产出率比2010年提高50%以上,单位土地平均投资强度比2010年提高40%左右。

三、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措施

1、加强行政管理,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推进模式。从行政推动层面,制定整套推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产业政策、价格政策、财税政策和投资政策等,明确推进目标、推进重点和保障措施,落实政府、企业和高新区居民的各自责任。建立由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负责专项规划的实施和跨部门的协调推进,对有关体制、机制、政策和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充分衔接。

2、开展动态监控,形成土地集约利用绩效评估的标准和机制。一是按照“批项目、核土地”要求,完善各类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标准体系,研究制定有关核定、评价及操作办法,跟踪掌握已批建设项目用地的供地、投资、开工、竣工、开发强度、产出效率等方面情况,建立用地规模核定制度和项目用地供应评估机制。二是逐步推进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情况的评估工作,形成定期评价、通报机制,主要评价内容是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闲臵土地和低效用地情况、违法违规用地情况等。三是建立地价与土地利用集约程度挂钩的调节机制。在不低于全市各类土地基准地价的前提下,对土地利用低效的适当提高供地价格,对土地利用效率高的适当给予优惠。

3、鼓励制度创新,开拓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新路。一是按照 “规划先行、政策引导、村民自愿、多元投入”为原则,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机制,通过将城镇增量建设用地指标与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盘活相挂钩,实现城乡建设用地的总量控制。二在规划许可前提下,鼓励用地单位通过整合挖潜,通过修建工业标准厂房等方式,适当提高容积率。鼓励新企业租用或购买闲臵厂房,挖掘土地利用潜力。探索利用存量用地二次开发,加快淘汰劣势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三是建立企业用地退出机制。对闲臵土地、低效土地在规定期限内仍未达到有关整改要求的,动员其用地单位退出占有的土地资源,并允许退出的土地指标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再利用。四是对工业用地逐步全面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并严格执行出让最低价标准,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对工业用地的配臵作用。

第五章 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

一、高新区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概况

高新区地处**西北,环境质量良好,大气环境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省环境质量均达到相关区划标准。现有企业污染物主要类型为工业废水、工业粉尘和固体废弃物。环境控制重点企业:天源植化、天拓化工、江华水泥、建平水泥。一方面这些项目在开工前,均已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修建了相关环保设施,如天源植化修建了污水自处理循环利用系

统,水泥生产线安装了除尘降噪设备。另一方面,这些企业生产规模不大,总体污染物排放量较小。区内康兴废旧物资回收等企业运行正常。总体上看,高新区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重工业、高耗能企业较少,各项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措施得力。2009年,**高新区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较上年下降5.3%,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高于全市4.8%的下降水平。单位产值能耗0.83吨标准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0.84立方米/万元,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09年11月,园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通过省环保厅评审批复(陕环保„2009‟号)。园区主要污染物符合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有关企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指标达到国家标准。

二、创建目标

到2015年,单位产值能耗下降1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0%,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工业“三废”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清洁生产企业达标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

三、推进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的主要措施

1、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单位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

核体系。加强能源统计巡查,对能源统计数据进行监测。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统计、监测、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以排污总量控制、治污项目进度、环境质量改善为重点,纳入政府环境保护责任,实行逐级考核,并将结果纳入综合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责任追究挂钩,对因工作不力没有按期完成任务的,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

2、建立健全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快建立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严格执行国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环评审批规定,强化环评审批向上级备案制度和向社会公布制度。实行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调剂制度,把总量削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的前臵条件。探索鼓励和引导有需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排污权交易。加强“三同时”管理,严把项目验收关。对建设项目未经验收擅自投运、久拖不验、超期试生产等违法行为,严格依法进行处罚。

3、强化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加强对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检查和指导,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完善节能减排计量和统计,组织开展节能减排设备检测,编制节能减排规划。重点耗能企业建立能源管理师制度。实行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审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及公告制度,推动企业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节能管理水平。

4、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税收政策。积极筹集资金,采用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机制推广、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及污染减排监管体系建设等。进一步加大争取中省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专项投资向节能环保项目的倾斜力度。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进和完善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符合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所有节能减排项目,均按规定给予税收优惠。实行节能环保项目减免企业所得税及节能环保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对节能减排设备投资给予增值税进项税抵扣。实行废旧物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优惠政策;对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在计征企业所得税时实行减计收入的政策。

5、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积极推动大宗工业废物资源化利用,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加快推进矿山、工业副产品治理和综合利用。通过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再生有色金属、废旧汽车回收拆解集散市场和重点利用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废旧电子电气产品回收再利用示范。推进废旧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橡胶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根据产业发展布局和结构调整要求,依托重点企业建设生态园区,促进特色产业和中小企业集聚,通过上下游产业联合、优化整合,实现区域内物质循环利用、综合利用,促进集中供热、供冷、供电、供水和水处理系统优化管理,提高能源

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排放。

第六章 自主创新能力

一、高新区自主创新现状

2009年,园区企业研发投入总额1670万元,研发占销售收入0.5%。成立了陕南中医药研发监测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组建了**市富硒稻米科技专家大院,拥有生物农药、聚烯烃改性功能母料等一批发明专利。

二、创建目标

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符合科技和产业发展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高新区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40%以上,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有效发明专利位居全市前列,富硒食品、新型建材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居国内领先水平。

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

1、强化政策引导,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设立自主创新基金,尽快出台《**高新区自主创新专项基金管理办法》,从2010年起,每年由高新区财政安排50万元,以引导和鼓励高新区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并把以后每年新增财力的4%用于逐步提高科技创新投入。同时,高新区、企业单位共同努力,积极争取中省科技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用于科技自主创新和各类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的贴息和奖励。

2、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科技基础条件。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发挥公共科技职能,支撑经济发展,推动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自身发展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推进了以高新区产业孵化器、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步伐。

3、落实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根据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申请减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使其享受税收优惠是支持企业创业、创新,提升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高新区管委会负责组织区内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使其尽快纳入高新技术企业范围,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4、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步伐。现阶段,产学研合作是高新区获得技术支持的主要途径,80%以上的规模的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有技术合作关系。加强产学研合作,借助院校科技资源优势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促进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和

有效捷径。高新区管委会重视与高新区经济社会紧密联系的西北大学、西农大、西建大等高校和省社科院、省决咨委办公室等机构保持密切合作。

第七章 技术装备与产品质量

一、高新区主导产业技术装备与产品现状

2010年,高新区雨润食品、阳晨科技投产,其技术装备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东科药业、天源植化的中药植物提取工艺和设备位居全省前列。江华集团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使用窑外分解工艺,采用新型原料、燃料均化和节能粉磨技术及装备,全线采用计算机集散控制。即将投入建设的天沐公司硫酸镍循环产业项目,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属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兴安粮食有限公司、瑞雪食品公司取得了富硒食品认证标志,硒源公司的富硒菜籽油产品取得“锦园春”、“秦巴佬”两个注册商标名称,富硒标志认证正在申报中,该公司大宗成品油进入国家储备库,少量在省内销售,九龙贸易公司生产的魔芋微粉取得了绿色食品认证,2010年新上魔芋纯化粉,国内销售情况良好,目前在做自营出口准备工作。

二、创建目标

到2015年,富硒食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三大板块,骨干企业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位于同行业先进水平,富硒食品产业工艺和装备水平达到国家领先。80%以上的企业通过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富硒食品龙头企业争取能提拟制定富硒产品国家行业标准。“陕西省著名品牌”达到10件,“中国驰名品牌”达到3件。

三、主要措施

1、以标准规范市场。构筑行业准入门槛,以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为目标,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今后凡新进高新区企业,鼓励采用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必须通过ISO9000体系认证。扶持富硒食品龙头企业制定行业标准。引导现有企业制定企业标准。通过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促进产品质量的稳定、优质,扩大产品和服务贸易的范围,充分发挥技术标准提高产业经济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2、强化区域品牌建设。积极推进名牌发展战略,围绕富硒食品、镍材料、非金属材料、中药植物提取等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一批全国名牌和省级名牌。形成名牌产业集群,带动整个高新区经济整体质量水平提高。

3、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对获得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获证企业的后续监管,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严把原材料进厂和产品出厂检验关,严格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着力解决产品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区域性产品质量整顿工作。扶持提高一批骨干优势企业,规范一批中小企业,淘汰一批生产条件差、生产工艺落后的生产企

业,使高新区所有生产企业具备生产合格产品的生产条件,企业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假冒伪劣和低质低价的无序竞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确保产品质量整体水平的提升。

4、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拓宽融资渠道,在积极争取中省技改专项资金投入的同时,更多地采取市场化的融资方式破解资金难题,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发展租赁、风险投资、发行债券等融资方式。对符合政策、市场前景好的重大技改项目,高新区要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促进银企合作,争取贷款支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大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培养等多方面优惠政策,全面落实企业增值税转型和进口设备免税政策,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第八章 安全生产

一、高新区安全生产现状

2009年,**高新区管委会在经济发展招商局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明确了安全生产的责任、程序和工作机制,与各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形成了管委会、重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联动机制,强化了管委会对安全事故和隐患处理的综合协调手段。建立了突发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在危险化学品保管运输、学校安全、特种设备、交通安全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安全监督检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法律

法规的宣传贯彻,促使管委会各部门、园区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意识的提升,督促重点企业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继续保持了安全生产稳定的态势,已连续多年没有发生死亡 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二、创建目标

进一步落实政府的监管责任和企业的主体责任,各类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经常化,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和企业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水平,坚决杜绝特大事故,控制各类重大安全事故和重大影响事故,减少一般安全事故。全年各类安全事故死亡总人数要逐年下降,其它各类指标要坚决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控制范围之内。食品生产、化工新材料等重点行业全面落实有关国家安全生产标准,企业劳动保护水平位居全市前列,危险化学品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项目施工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领域形势稳定好转。“平安高新”、“安全高新”形象深入人心。

三、主要措施

1、强化目标考核,理清协同关系。要积极推进高新区职能部门牵头,相关监管单位、重点企业大力协同的良好局面。按照“谁监管、谁负责”,对照目标书进一步明确高新区安全生产办公室责任;按照“谁受益、谁负责”,明确个体、企业经营者责任;按照“谁管辖、谁负责”,明确建设、交管、消防等部门的安全管理责任,切实达到人人想安全,33

个个抓安全,安全指挥程序流畅,安全工作衔接紧密无空档,安全工作落实无盲区。

2、加大安全投入,理清工作思路。切实加强管委会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设,指导、督促重点企业、重点行业落实人员、加强科技投入,加强经费投入,加强安全生产设备投入,加强劳动保护投入,抓干部、抓重点、抓落实,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把事后处罚改进为事前预防,牢固树立“基层之上”的思想,全面提升安全监管水平。

3、突出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整合监管资源,建立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建筑、交通、消防、危化品等高危行业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适时进行安全预测,安全分析,明确预防重点、完善应急措施,制定安全预案,切实形成监管合力。

4、加大执法检查和隐患整治力度。深化安全隐患管理制度建设,明确落实隐患整治责任,认真贯彻事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程与行业标准,结合工作时段特点,适时开展各类专项行动,汲取教训,改进工作,确保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一线,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5、加大安全教育培训,强化舆论宣传。为解决高新区各行业安全员素质层次不齐、行业安全常识掌握不全、安全经验缺乏等现象,鼓励企业在开展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

人员培训的基础上,系统开展全员安全培训,统一考核持证上岗,从根本上夯实企业安全基础,彻底杜绝行业监管的弱项。侧重舆论宣传教育,强化舆论监督,防隐患于未然,全面推进全区安全工作整体上台阶。

第九章 两化融合

一、信息技术应用及信息化现状

近年来,随着全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高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联通、电信、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整个高新区,园区企业宽带接入率达到96%,11户规模以上企业宽带接入率达到100%。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取得一定成绩,烟草物流、江华集团等一批重点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位居全市前列。但是,由于高新区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两化融合”的进程依然大大落后于其它先进开发区,实现基础性管理系统(OA、MIS等系统)的企业仅有6户,尚未实施企业占绝大多数;全部实现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包括CIMS、ERP等系统)的企业只有1户;虽然有部分企业建立了网络,但电子商务销售额占比太小。从企业信息化进程来看,信息系统建设水平目前尚处于一般事务处理和简单信息管理的阶段,呈现出资源不能共享、信息化建设综合优势发挥不出来的局面。从系统应用和网络增值服务来看,除CAD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应用比较好外,整体效果不明显、不理想。

二、创建目标

以提升绿色循环产业效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总体目标,到2015年,通过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广应用、公共服务平台支撑、电子商务扶持引导、“两化融合”专业人才培训四大工程,促使富硒食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三大产业技术改造的深度和广度有较大提高,作用效果明显增强,信息技术融入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装备、生产过程控制、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关键环节,企业生产经营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协同化,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使高新区成为**“两化融合”的先行示范区。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技术在三大产业得到深化应用。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中流程型企业先进控制系统应用率达到70%以上。企业管理和行业服务信息化水平有较大提升。企业资源计划(ERP)、财务管理(FM)等领域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普及,中小企业互联网宽带普及率达到95%以上。重点产业骨干企业普遍建立完整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广泛应用电子商务;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明显提高。高新区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5亿元。

三、促进两化融合的主要措施

1、对信息化基础较弱和处于信息技术应用阶段的中小

型企业,重点引导小型企业在公共服务平台上收集、发布产品信息和宣传企业形象,开展企业会计财务和办公自动化应用,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逐步开展网上客户服务和网上贸易洽谈等商务活动;中大型企业重点推动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产品设计和开发的能力,提高生产过程控制水平,推动业务集成与应用集成,进行资源优化配臵和监控,推动企业改造业务流程,开展网上询价、采购和营销等电子商务;重点建设中小企业技术管理咨询平台和市场开拓平台,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工程和创业基地项目建设,加大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

2、开展试点示范工作。按照“典型示范、分类指导、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原则,开展“两化”融合试点工作。针对“两化”融合不同环节和领域,组织天沐公司、江华水泥、雨润食品等骨干企业实施示范工程、示范项目,带动中小企业两化融合进程,把高新区创建为**“两化”融合示范先行区。

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完善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投融资政策,强化投融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长效投融资机制。设立高新区“两化”融合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两化”融合重点项目,积极争取中省技改、产业振兴、陕南突破发展资金,扶持先进适用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普及应

用,金融机构对于高新区列入国家和省上有关“两化”融合重点项目的企业,优先给予信贷配套支持。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具有行业应用背景的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具有信息技术知识基础的管理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支持**学院、陕西经贸学院等机构推进与行业应用结合的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各类行业信息化应用复合型人才。管委会每年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中小企业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工培训,重点提高企业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信息化知识水平。

第十章 人力资源利用与开发

一、人力资源利用与开发现状

管委会设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高新区建设的意见》中,也明确了高新区的人才培养及选拔任用政策,借鉴其他开发区经验,制定符合实际、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薪酬制度和福利政策。鼓励高素质优秀人才到高新区创业发展。同时,成立了人才创业服务中心,建立科技人员合理流动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建设专家公寓、提供科研实验室、建立产业孵化器等政策,吸引高层次智力人才。园区内有陕西经贸学院、金海学校、昌达学校等职业培训机构,为园区乃至全市培养了大批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自新《劳动合同法》颁布以来,园区管委会加大宣传、检查、督促力度,区内企业

认真贯彻实施,成立了社会保障服务机构,保证了园区劳动关系和谐。截止现在,高新区企业稳定就业人员2694人,其中技工200余人,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80余人,高新区规划范围内农村人口1.8万人,其中劳动力占60%。职业培训学校在校人数3400人,累计为高新区乃至全市培养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1.6万人。

二、创建目标

到2015年,围绕富硒食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三大产业的劳动力资源优化配臵科学合理,形成一支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为骨干,中级工为主体,结构合理,具有良好职业风尚,技术过硬,适应产业发展要求的技术工人队伍。中级工占20%,高级工占8%,技师、高级技师占5%。继续实施“阳光工程”,累计培训农民10万人次,年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800人以上。建立起以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职业技术培训网络、职业技能鉴定为重点的职业技能开发体系。

三、加强人力资源利用与开发的主要措施

1、树立发展新理念,抓紧制定高新区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充分考虑到高新区实际和跨越式发展阶段,将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与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新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等紧密结合,为高新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人力、人才保障。在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中,要充分强调培养人的创新能力重要性。

2、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创建学习型社会。加快城乡教育体制改革,加快社会化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多渠道筹集教育基金,不断改善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大力发展非义务教育,围绕绿色循环经济,加强与职业培训机构、大中专院校沟通,优化专业设臵、教材教学,加强在职培训和再就业培训。

3、继续保持快速的经济增长,最大限度创造就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围绕主导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使之真正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载体。加快城镇化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业内部和农村地区就业。

4、加强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完善政府服务。进一步深化人事劳动制度改革,消除体制因素对人才的制约。加快发展完善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体系,健全劳动与职业指导服务机构,规范人才竞争与流动秩序,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加强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和职业指导体系建设,提升人才创业服务中心服务层次和范围,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第十一章

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一、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高新区在水电路等硬件环境逐步完善的同时,加大技术开发、检验检测、市场开拓、现代物流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建成了陕南中医药检测研发中心、富硒资源研发中心等技术服务机构,金融中心正在建设,人才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运行平稳。雨润物流、康兴物流等项目有序推进,为主导产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已列为全市的发展重点。

二、创建目标

到2015年,富硒食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三大重点产业基本建立起技术创新、金融服务、市场营销、现代物流、中介服务体系,人才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金融合作办公室等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依托龙头企业建立的技术检测、技术推广平台服务范围逐步扩大。

三、主要措施

1、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资源共享机制。由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开发建设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公用研发平台、公用信息平台、公用企业孵化平台、公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开展专业化服务,形成共享机制,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本,促进科技成果成熟度和转化率的提高。

2、多渠道筹措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资金。以财政补助、贴息、资本金注入等多种形式扶持基地公共服务体系项目建

设,保证国家专项资金的配套。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公用工程岛、产业孵化中心等项目。通过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建设一批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开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品,鼓励企业申请专利保护,为产业技术进步提供支撑,有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3、狠抓产业公共服务体系人才工作。建立健全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吸引高层次人才到高新区从事科研、咨询、管理工作,打造全市人才“新高地”。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造就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家队伍;加强产业技术人才需求预测,加快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城市就业服务组织、培训机构和用工单位之间多层次、跨地域的合作,保证重点产业对熟练工人的用工需求。

第十二章 政府支持与服务

一、示范基地创建组织机构和管理保障体系

**高新区十分重视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成立了示范基地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经济发展招商局、国土局、规划建设局、财政局长为成员,研究创建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在经济发展招商局设立办公室,负责示范基地申报、实施、考评的组织、42

协调具体事务。

高新区管委会实行充分授权、区域管辖、统一管理、开放运行的管理体制。建立小机构、小政府、大服务、高效率的运行机制;探索一区多园、组团开发、市区共建、市县合作的开发模式;健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资源共享的服务体系:实行竞争上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科级以下聘用的用人机制。

遵照“公开、公正、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原则,把示范基地管理与服务、监督与协调、规范与引导有效结合起来,从审批上优化发展环境,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从内容上推行政务公开,从行为上方便服务对象,从体制上推进服务型、责任型、法治型、效能型管委会的建设。

二、市政府支持**高新区的主要政策和保障措施

1、支持政策

(1)开发建设主体。高新集团作为高新区建设主体和投融资平台,负责高新区开发建设任务的实施与管理。将原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所有资产,作为高新集团注册资本,所有债权债务由高新集团承担。

(2)规划和土地管理。在高新区设市规划局高新分局,承担高新区范围内的规划职能。在高新区设市国土局高新分局和市统征中心高新区办公室,负责高新区规划范围内建设

用地的统一规划、统一征用、分期开发,独立进行土地统征储备、拆迁安臵和土地管理工作,建立规划区内的土地使用权出让一级市场。高新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耕地占补指标可在市域范围内平衡或跨县区调剂,并倾斜配臵项目用地和土地资源。

(3)实行财政分设管理。建立和完善相对独立的高新区财政和金库体制,设立工资专户,负责供养人员工资及津补贴。根据发展需要,高新区实行“属地征管”,参照县级财政体制的有关政策执行。五年内,市、县区分享的收入全部留给高新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五年之后视具体情况,由市政府重新核定分成上缴比例。根据重大项目预期的税收贡献和社会效益,实行重大项目财政补助。在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方面,优先安排高新区项目,支持高新区加快发展。

(4)招商引资工作。可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自主制定招商引资和项目入区的优惠政策。对在高新区投资超过5000万美元或3亿元人民币,对全市产业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或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省内前10强企业投资的项目,按照“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原则确定扶持、优惠政策。

(5)投融资支撑体系。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BOT、BT,TOT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外资、民资和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等项目的开发建设,鼓励高

新集团探索多种形式的融资工作,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探索组建服务自主的新型金融组织,适时组建高新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设立高新区发展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孵化中小企业和初创项目,完善企业融资服务体系。

(6)优秀人才创业发展机制。高新区管委会的人才培养及选拔任用,纳入市级组织人事部门实行统一管理。鼓励高素质优秀人才到高新区创业发展。经组织选拔到高新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保留原身份不变;经引进到管委会的智力人才,优先选聘到关键岗位和重点职位任职。高新区管委会可借鉴其他开发区的经验,制定符合实际的薪酬制度和福利政策,薪酬标准可高于市本级机关平均工资,奖励工资可根据工作贡献程度设定。

(7)探索市区共建模式。坚持互惠互利、利益共享的建设原则,探索市区共建、市县合作的开发模式。凡是各县区引进落户的项目,实行税收分成制度;县区属企业迁入高新区的,原税收基数留县区,新增长部分按比例分成;高新区规划范围内现汉滨区属企业,维持原税收政策。统计按属地原则进行统计,各县区迁入和引进的所有项目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按现行统计制度有关统计规定上报。迁入和引进项目的基础设施配套及社会公共事务,按属地原则管理。

(8)加强产业规划引导。按照中心城市总体规划、高新区总体规划和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的有关要求,加强招商引

资和产业规划管理。对市、县区两级招商引资落户高新区的项目,统一纳入高新区产业规划布局进行规范管理,并享受高新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对拟选址安排在高新区周边的产业项目,有关部门要统一协调,严格审批,避免产业雷同,防止重复建设。

(9)创造优良投资环境。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内按照中心城市规划实施,并予以倾斜支持,优先安排配套项目,加快提升高新区综合配套能力。高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统一管理规划区域内的党政和社会事务,市、区各级政府和部门原则上不干预高新区规划范围的事务,不在高新区搞评比达标和检查摊派活动,努力营造高新区创业、发展、和谐的投资环境。

2、保障措施

(1)强化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加快高新区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来抓。市政府成立高新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担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市发改委、经委、科技局、规划局、建设局、国土资源局、公安局、财政局,人民银行、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高新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是高新区建设和发展的最高决策机构,研究决定高新区重大招商引资项目、46

建设资金和开发建设的有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高新区管委会,由领导小组副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2)深入宣传。聘请专业机构,围绕高新区开发、建设与发展主题,针对高新区在产业聚集、新区建设和“一体两翼”中功能定位,高起点、高品位设计统一的宣传方案,塑造包装高新区形象。通过丰富高新区网站建设,开展促销推介活动、与知名媒体合作开辟专栏、邀请海内外媒体记者进行专题采访等不同的宣传方式,推介主题、元素和风格一致的高新区形象信息,展示高新区良好投资环境,集聚人气,提升高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加强督查。加快高新区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为强力推进高新区的各项工作,市考核办、市监察局、市政府督查室全面负责高新区外部环境的综合协调,严格督办考核市政府授与高新区有关权限的落实和运行状况。各县区和市级各有关部门要统一认识,服从大局,加强配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扶持力度,用切实有效的行动,全力支持高新区加陕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高新示范园区建设方案 篇2

国家智慧城市示范区———知识城规划区位于广州市东北部萝岗区九龙镇内, 用地面积约123km2。

中新知识城建设的总体目标为:立足广东, 服务全国, 辐射东南亚, 面向全球, 把知识城建设成为引领泛珠三角区域以至中国改革开放、知识创新、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发展模式转变的先行区;力争通过20年左右的努力, 建设成为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高端人才汇聚高地、自主创新的首善之区、战略型新兴产业的集聚中心、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成为开放合作、创新发展、生态文明、和谐宜居的智慧城市。

2 知识城智能电网建设目标

2.1 知识城智能电网建设条件分析

(1) 知识城规划定位高, 区域高端客户群体对建设能源综合利用、双向互动的新型电力系统存在旺盛需求, 适合推广新型电力系统新型运营模式和理念。

(2) 知识城为全新规划的新兴区域, 非常适合开展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试点。

(3) 政府对该区域建设具有较高的支持力度, 建设思路开放, 为应用各项新技术、推广新的运营模式创造了良好条件。

(4) 知识城的建设强调“科技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 与新型电力系统的理念相契合, 为新型电力系统示范项目的建设增加了助力。

2.2 知识城智能电网建设目标

根据知识城地区内外部建设条件以及需求分析, 未来该地区有开展智能电网建设的需求和优势, 适于推广各项新技术和新型运营、管理体制。知识城智能电网建设目标如下:

(1) 绿色电网。未来知识城电网能满足用户的电、热、冷等综合能源利用需求, 建设绿色变电站、推广电动汽车, 实现环境得以最大程度保护的目标;通过制度创新和可再生能源的便利使用, 提高一次能源的高效利用。

(2) 开放电网。未来知识城电网能支持可再生能源入网, 实现电能流双向流动;同时用户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实现信息流的双向交换、共享、互动。

(3) 透明电网。未来知识城电网将通过智能配电网、实时运营监控系统、输电网在线监测技术和智能家居家电试点技术的应用, 使用户能够充分了解电力生产情况, 实现自动管理用电情况的同时引导用户用电行为, 最终达到用户节能;同时实现电网企业对电力生产和传输的实时自动化监控。

3 知识城智能电网建设方案

3.1 综合能源建设

结合中新知识城具体情况, 在知识城开展联合循环、冷热电三联供和光伏发电三种分布式能源的建设, 整个知识城分布式能源出力合计将达30万kW, 每年发电量接近10万kW·h, 约占总供电量的12%。

根据对起步区地块的使用面积和产业性质的比较和分析, 在区域内负荷密度较大的商业区块共设置4个燃气冷热电三联供能源站;在工业区内设置一套由两台25 MW的燃气轮机组成的联合循环系统 (总装机容量为75 MW等级) ;另设置三个集中制冷站;对于负荷密度较小 (如住宅配套、分散类教育用地等) 的区块, 用户自行考虑分散制冷 (如直接采用较为灵活的分体空调) 。

3.2 一次网架设计

根据《中新知识城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 知识城“220kV容载比一般控制在1.9~2.1范围;新建220kV变电站一般采用4台主变, 单台主变容量采用100 MVA”。通过对知识城220kV变电容量进行测算, 若不考虑综合能源利用, 远景年知识城需建设9座220kV变电站, 考虑综合能源利用后, 远景年知识城需建设7座220kV变电站。

近期知识城北部电源从白云区的220kV汉田站引入, 南部电源从220kV迁岗站、500kV穗东站引入。从汉田站新建两回架空线路至规划#1站, 规划#2站敷设双回电缆至#1站, 从穗东站新建两回架空线路至规划#5站, 规划#5站敷设双回电缆至#2站。从220kV迁岗站新建双回架空线路至#1站。

中期知识城需投产#1站、#3站、#4站及#5站, 扩建#2站。将#1站至汉田双回线路改接至500kV汾水站, 规划#1站、#3站和#4站均解口#1站至汾水站双回电缆, 规划#5站解口#2站至穗东双回线路。

远期电网达到目标网架, 知识城需投产#6站、#7站。将#2站—#5站双回电缆改接至#4站, 形成#4站—#5站双回线路。#6站投产后, 分别建设至#5站及科北站双回架空线路。#7站投产后, 分别建设至#3站及科北站双回线路。

3.3 绿色变电站

知识城220kV变电站采用全户内GIS型式, 按3C绿色变电站建设, 采用节能、降耗、降噪等措施。同时采用先进、可靠、集成、环保的智能设备, 按照全站信息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的要求, 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功能, 对站内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在线监测, 智能评估设备的检修周期;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应用功能。

3.3.1 一次系统技术方案

开关类设备应实现智能化控制, 可实时显现开关分合闸位置信息和其他状态信息, 接受分合闸命令;由电力电子器件组成的执行单元代替常规辅助开关、继电器, 实现电子操动, 提高设备可靠性;实现在线监测功能, 给出预警信号。

智能变压器应配备电子器件、传感器和执行器等设备, 通过网络数字接口实现关键状态参量的监测、控制与数据共享, 具有自我诊断、状态评估、风险评估、状态检修等功能。

电压/电流互感器采用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 减少变电站占地面积及基础工程施工量。

电容器配置在线监测功能组件, 监测范围包括三相不平衡电流、电容量及介质损耗等。

并联电抗器选用低损耗节能型产品, 并配置在线监测功能, 监测范围包括油中溶解气体、油中含水量、绝缘油温度、绝缘油高度、绕组温度等。

3.3.2 二次系统技术方案

过程层智能装置设备包括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 完成实时电气量的采集、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控制命令的执行。

间隔层设备包括保护装置、测控装置、故障录波及网络报文记录分析系统、安全自动装置、电能计量装置等, 实现各个过程层实时数据信息的汇总;完成保护逻辑控制功能的运算、判别、发令;完成各个间隔及全站的操作联闭锁功能;执行数据的承上启下通信传输功能, 同时完成与过程层及站控层的通信。

站控层设备包括全景数据平台、监控平台、运维管理平台、驾驶台、智能远动机, 提供变电站内运行的人机联系界面, 形成全站监控中心、运维管理中心, 并与集控及调度主站通信。

3.3.3 变电站建设环境保护措施

(1) 深化变电站外观设计, 注重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2) 优化变电站噪声控制手段;

(3) 站内电气设备无线电干扰应从设备制造上进行控制, 宜优先选用电磁辐射水平低的电气设备, 如有必要可采取屏蔽措施, 降低电磁强度的影响;

(4) 宜对变电站内的空调通风系统冷热源、风机、水泵等设备进行有效监测, 对关键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记录, 对上述设备系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可靠的自动化控制;

(5) 对照明系统, 选用高效节能光源, 如T5型荧光灯、金卤灯和LED灯等;采用配光合理、反射效率高、耐久性好的节能灯具;采用感应式或延时的自动控制方式实现建筑的照明节能运行。

3.4 智能家居与家电

在智能家居家电及用户方面, 表现为“智能用电基础设施平台”, 主要包括三大层次:用户层、通信层及数据管理层。用户层以智能电表为核心, 包括居民用户家庭内部的多表联网、智能家居网络 (HAN) 、家庭能源终端、智能插座、智能家电等, 还包括对非居民用户如工商业、楼宇、充电/储能站及并网型可再生能源的数据采集与监控。通信层包括两大层次———局域网通信与广域网通信, 目标为实现实时互动。局域网通信指从智能电表至智能集中器终端的通信, 俗称“最后一公里通信”;远程通信网络指从智能集中器终端到控制中心后台办公室的通信。数据管理层主要指智能计量系统 (MDM) , 俗称主站系统, 硬件上包括前置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 软件上可集成为一套可扩展数据管理同步系统, 如EnergyIP软件。

通过构建家庭户内的通信网络, 实现家庭空调等智能家电的组网, 实现电力光纤网络互联。通过智能交互终端、智能插座、智能家电等, 实现对家用电器用电信息自动采集、分析、管理, 实现家电经济运行和节能控制。通过电话、手机、互联网等方式实现家居的远程控制等服务。通过门户互动网站实现可定制的家庭用电信息查询、设备远程控制、缴费、报装、用能服务指导等互动服务功能。

3.5 智能通信平台

为实现高速、实时、双向的信息通信, 需建设一个融信息、通信于一体的电力供应与交换平台。具体建设思路为:一方面, 选取部分试点采用OPLC (光纤复合低压电缆) 技术实现光纤到户, 大力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电力网“四网融合”, 为智能通信以及交互透明的智能用电机制奠定物理基础。另一方面, 建立无线专网作为补充, 实现通信网络全覆盖。

4 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综合能源利用各类方案建设规模, 整个中新知识城综合能源系统的总投资约为115.85亿元, 其中分布式供能系统投资预计为29.17亿元, 电网 (含部分智能电网建设) 投资约70.06亿元, 终端能源传输使用合计为16.62亿元, 供应、传输和终端利用所占比例分别为25%、61%和14%。电源部分清洁利用电源所占比例为100%。

参考文献

[1]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新广州知识城市政综合规划——电力工程专项规划[Z].

[2]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广州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Z].

数字校园示范建设方案[推荐] 篇3

根据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以市教育局《关于启动中小学课堂同步数字化资源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精神为指导,以合理开发、适当整合我校数学网络教学资源为宗旨,充分发掘教师自身的课程资源价值,达到互学互促,共同提高的目的,尽力提高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质量,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努力培养教师业务素质,加大微课制作、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素材等建设力度,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小学三年级同步数字资源实施方案: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一).信息化设备拥有水平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建有良好的满足公共使用要求的网络基础设施,网络核心采用H3C LS-7506E系列核心交换机、H3C Secpath F100-E-G防火墙、接入互联网。校园采用H3C EWP-WA2620i-AGN无线全覆盖,校园网配有IBM服务器3台。网络基础设施已经实现了全校范围的覆盖,覆盖区域包括教学、办公、寝室、食堂、体育馆等。能够保障学校的网络应用。

2.多媒体教室配备情况

配备多媒体设备:学校所有教室配备了65英寸教学一体机,集计算机、投影仪、显示器于一体,多媒体教室占教室总数比例 1 为100%。多媒体教室可上网,基于新媒体新技术的交互性教学设施得到应用。

3.微课制作室情况

学校有专用录播室,实现优质课堂全方位录制。学校有专用课件、微课制作室、录相机、照相机、录音棚等设备,学校教师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专用室、办公室配有联想电脑。

4.智慧校园建设

物联网在数字化校园中得到应用。学校监控实现校园无死角覆盖;学校采用IP定点广播;学校的路灯采用太阳能技术;昌浦众创工作室正在组建中。

(二)、基本应用情况

1.校园门户网站建设与应用情况

具有安全的校园门户网站 能对校内外公开信息,提供相关服务;具有稳定的安全通道能够访问内部网,满足不同校区间敏感数据访问。学校有注册的网站,网站域名规范,各部门窗口门户清晰、信息通畅。

2.学校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应用

学校采用 办公系统,实现办公、教务、备课、资源共享的数字化。学校统一提供网上个人存储空间10G,用于师生存储资料和个人信息发布。教师在办公室、家中制作的教学资源可以同步到教室电脑上。实现移动办公的需要。

3.校园一卡通系统 实现了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应用项目(如图书证、饭卡、学生证、工作证、医疗卡、上机卡、考勤卡、门禁卡等)。

二、学校参加信息化专题培训情况

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地大量培训及进修以培养适应教育信息化趋势的教师,努力为资源库设计、开发、管理、使用建设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

1、加快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是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开发、管理和使用的基础。

2、巩固和完善信息技术教育教研组,做到三优先(优先培训、优先提供设备、“评先”“评优”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的政策,培养了一支具有一定信息素养,熟练操作、熟悉教学、能指导的具有创造能力的骨干队伍。

3、加强培训,参加校内与校外培训相结合,以参加校内培训为主;参加校内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充分发挥校内设备作用,以参加校内培训为主;假日与工作时间培训相结合,克服工学矛盾,以假日、课外为主。并对全校教师进行一轮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知识、校园教育教学系统管理软件的使用和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及使用教学课件等培训。

现在学校有1人参加了全国微课制作培训,有6人次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PPT、flash、学科教师网络培训;15人次参加了开发区组织的微课制作培训;学校定期开展教育现代设备赛课活动,以赛带训的形式组织教师培训。经过几年来的培训,学 校现有专任教师37人,完成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37人,完成率为100%。

三、同步数字化资源建设执行

(一)提供保障

1.建立领导小组

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学校信息化工作决策机构,每年召开研究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工作会议;分管领导的信息化意识强;建立专门的学校信息化管理部门,并配备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专职人员及相应工作人员;建设一支信息化建设技术支持和运行维护的专职队伍,并有队伍建设奖惩办法。

2.信息化资金保障:信息化资金列入经费资金,有独立的学校信息化预算;加大信息化资金投入,年信息化运行维护及数字化资源建设资金占生均培养经费的比例>5%。

3.人员信息化技能保证:定期对信息化领导、信息化管理者、专业人员和教师进行信息化培训;对新聘任人员提出信息化技能要求,并实施上岗培训。

4.信息化制度保障:学校领导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单列有中长期信息化规划战略规划与发展策略;将信息化工作水平纳入学校内部考评制度,将学校各部门的信息化工作水平纳入绩效考评;建立具体的信息化工作激励机制;信息化技能运用作为考核和晋升依据。

(二)教学资源库的征集 数学教学资源库的征集,必须发动广大数学教师积极参与。资源库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随时充实和更新,不可能一劳永逸。因此,收集的总思路是把任务分解到各年级数学备课组,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资源的积累,按备课组——教导处的顺序逐级验收上传。

1.电子备课资料库、课件库、题库、微课的征集

电子备课资料库、课件库、题库的建设由年级备课组长牵头,将任务合理分配给本年级的教师。教案电子文档应按照统一格式,并标明作者和提交日期以明确责任。上传到教研组的教案、课件、练习题必须是经过课堂实施的、年级组所认可的,以确保质量。每月结束,教导处组织数学骨干教师审定,然后再上传到枣庄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2.案例库、科研成果库的征集

案例库、科研成果库的建设由教导处牵头,按年级建立案例库,教育科研课题库。

上传到案例库的案例,一般是成功的研究课、示范课案例。

(三)教学资源库的管理

科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资源库应用效率的保证。为了有序地进行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我校成立了领导小组、管理小组、资源开发小组,各司其职,并建立各种合理的制度,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1.资源库建设和管理的领导班子由校长任组长,成员为教 导处人员、数学骨干教师,职能是在协调资源库建设和管理全局工作的基础上,主要负责资源的审核和上传。

2.资源开发由一线教学骨干、教学能手、课改标兵等组成。开发组通过共同研究,制订资源收集计划,使全校教师参与的资源征集和收集工作有序进行。

学校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动态工程,它需要全体数学教师一起来参与、完善,需要全面性的资源网络的支持与相应的配套激励机制。只有资源库实用、丰富了,大家都乐于参与学校资源库的共建,并习惯于以此作为工作平台,才能更好地实施数学学科信息化教学,实现教育信息化,推进素质教育。

附件:

1.数字化资源建设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2.数字化资源人员分工表

3.数字化资源奖励办法

高新示范园区建设方案 篇4

征集活动方案

为宣传高新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工作进展情况,体现高新区创建风貌,挖掘园区内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绿色创建先进事迹,宣传创建先进人物,突出高新区创建特色,经高新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领导小组和合肥市环境保护局决定,开展高新区创生态工业园区主题征文及创建口号征集活动,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高新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领导小组 合肥市环境保护局

承办单位:高新区环保分局

二、征文及创建口号征集内容

创建征文要求以绿色环保为主题,从合肥高新区生态工业园区创建为出发点,结合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生态社区、低碳生活和绿色家园等环境保护热点话题为内容,提供近年来高新区环保工作的先进事例及做法,也可围绕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献计献策,题材可以是散文、小说、诗歌、随笔、论文等多种文体。字数1000字至5000字(诗歌字数不限)。

创建口号内容应紧紧围绕合肥高新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主题,体现高新区特色和生态园区的丰富内涵,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文字精炼、富有美感、简明易记、琅琅上口,具有独创性和较强的感染力,适合在网络、平面、电视等各种载体上推广;每人提交的创模宣传口号作品不超过4条,每条口号内容一般不超过

16字。

三、征文要求

1.征文及创建口号需报送全文,只接受电子版,文稿请用word录入排版;

2.征文及创建口号请勿涉及保密内容;请作者确保文章内容的真实性;

3.请作者自留底稿,文章获奖与否,均不退还来稿;

4.获奖作品版权归活动组织者所有;

5.征文电子版请发送至gaoxinhb12369@163.com,来稿请注明“征文或口号活动”,并注明联系方式,若因联系方式不清导致奖品及奖金无法兑现结果由作者自行承担。

四、征文及创建口号征集时间

自征文通知网站及媒体发布日期之日起,通知将于近期发布在合肥市环境保护局、合肥高新区管理委员会网站,时间一个月。

五、征文及创建口号评选及奖励

1.征文日期截止后,主办方将对所有稿件收集,并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对文章进行评比。

2.征文及口号设特等奖1名,奖金各1500元;一等奖共3名,奖金各1000元;二等奖共10名,奖金各500元;并设有两名优秀组织奖,奖金各1000元。

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联系人:姚迪安宗胜(高新环保分局)

高新示范园区建设方案 篇5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4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但在实践中,农村幼儿园在开展区角活动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教育经费投入少、活动材料有限等。教师只有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充分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才能开展有农村特色的幼儿园区角活动,使区角活动真正发挥出特有的教育功能。为了丰富我园教育教学手段,更大地激发我园幼儿游戏兴趣。我们开展了农村特色的区角活动。

一、带着孩子走向室外

1.走进自然自然材料并非指专门为儿童游戏而存在的材料,它包括自然界随时可觅的一切,这一切在孩子们眼中都可以成为他们最心爱的游戏材料。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山坡上、田边地头、小溪池塘、„„在这种自然区域里,有着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天然游戏材料。于是,我们经常带着孩子们来到田头山坡,让孩子们尽情地嬉戏玩耍。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三五成群,有的采来野花编织花环,互相比试着谁的花美、谁的花多;有的蹲在一起挖个小土坑做灶,拔来野草作炒菜„„

二.让幼儿融入环境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选择、自发探索的自主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一,也是幼儿园教育最普遍的教育形式。随着广大教师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区域活动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关注与重视。新《纲要》要求注重对幼儿的兴趣及能力的培养,并将情感发展放在了幼儿多角度发展的首位。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在鼓励幼儿尝试、探索的同时,应更多的关注孩子在情感上的发展。基于快乐、喜欢、高兴、满足、热爱等积极的情感有助于提高幼儿活动的效率,我们在组织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也应注重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态度。如娃娃家就充分的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体验快乐、制造快乐,生产快乐,图书吧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探索,在快乐中体验。三、一物多用,变废为宝

在农村幼儿园园内的活动场地小,幼儿园人数多的情况下。我们综合的利用,巧妙的结合,例如:条件好的幼儿园他们有足够的经费去购置成套的区域活动时所用到的“桌椅”,材料等。他们班级的活动室也要有足够的空间去放置这些材料,然而以我们幼儿园为例,班级的活动空间小,没有空间再去放置这些“桌椅”。因此,我们就想到把我们班级的墙面放置手工角,美术角等活动区,再利用可用空间分放建构区,利用生活中的瓶盖、瓶子来引导幼儿创造!

门和窗还有什么用途了?受到活动场地的限制,我们还将门和窗与区角活动融为一体,例如:在大门前面我们将它装饰的很漂亮,后面也不能浪费,将废旧的牛仔裤剪钉成一个书袋,投放在图书角,既结实又环保,一举两得。另外,窗台下如果空间很狭小不利于设置互动性大的游戏,那么你可以在窗台那挂几个地垫,将它装饰成娃娃的脸,并贴上毛线,这样的话孩子可以固定的坐在这给娃娃练习编辫子,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农村幼儿园普遍的存在室内室外活动材料少的现象,但是我们确是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供我们的利用,我们选择了安全、卫生、无污染的自然材料用于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操作和游戏。像树叶,树枝,蛋壳,石头,新鲜的瓜果蔬菜,各种植物的种子,毛线,各类的瓶子罐子盒子等等都可以用在游戏上。例如:你可以利用这些让孩子进行剪贴画,培养锻炼幼儿的现象力以及创造力,这样也就丰富了区角的材料,解决了室内室外材料投放少的问题。另外,农村的孩子有的生性胆小,内向与外界沟通的能力和城市的孩子相比稍薄弱些,因此我们就在想如何去提高幼儿这方面的能力。那么去开展服务性角色游戏对于提高幼儿与外界沟通交往的能力很有帮助。在创设类似这方面的角色游戏时,因是幼儿熟悉并感兴趣的。例如:小吃店,理发店,银行,医院等等。在游戏的过程当中要求幼儿使用礼貌用语,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让幼儿互动起来。尝试着从为别人服务中得到快乐,大胆的与人交流,沟通,主动去帮助别人,在游戏中提高锻炼自己,在游戏中成长。

区角活动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它深受幼儿的喜爱,其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和提高。农村有着它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那就是大自然,其实区角活动不一定就在狭小的园内进行,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也可以将它搬到大自然中,大自然里有着丰厚的资源,在这里孩子可以取用不尽。孩子可以堆沙玩土,在新鲜的空气中,孩子的想象力尽情放飞,在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时,孩子的创造力也得到了提升。

龙安桥中心幼儿园:

实验小学幼儿园区角展示:

活动区名称:益智区

创设背景:我们班的小朋友到了中班的后半个学期,对一些智力游戏,科学小实验,迷宫,还有像电视节目中的智力问答题等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每个孩子都愿意来参与。有的小朋友为了能出难题难住别的小朋友,所以一回家就去找书和资料,了解新的知识点,自己了解了以后再来讲给别的小朋友听,那么自信,那么认真,俨然像个小老师。于是我们就在班里设了这样一个益智区,让孩子们把所有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材料,图片,玩具等放在这个区域里。

活动目的:激发和满足幼儿认知的兴趣,的思维能力,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益智区主要通过各种材料,的操作,让幼儿在多角度思考中寻找答案,促进其主动发展。

活动区设置说明:由于条件有限,益智区由桌子围成一个独立空间,地面铺上拼图。

材料投放说明:根据孩子年龄特点,最近教育目标及幼儿园的实际发展水平来投放,我们不是一下子全放下去的,而是分批的不断更新,由易到难。材料提供的科学性,不能随心所欲,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要充分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现状,需求,孩子才会更主动去参与活动。

游戏规则:

1、一次进区6——8人。

2、活动材料要轻拿轻放。

3、不许大声说话,要小声交谈。

4、同伴之前要相互合作。

5、游戏后要将物品整理好。

入区活动标志设计说明:爱心卡上面贴有三角形标记,表示益智区

游戏指导:教师的角色定位更要体现出,她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以观察为基础,了解孩子的兴趣需要,情感态度,认知水平,个别差异。

活动区名称:自然角

创设背景:现代的幼儿生活越来越远离自然,他们熟悉一些高科技的东西,却不分葱和蒜,自然知识贫乏,而且对周围的事物不关心,于是我们就在班里设了一个自然角。

活动区目的:在自然角里让孩子们自己种植、浇水、除草、饲养小动物等,教师适时适宜地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养植方法,从而使幼儿而对自然界的事物得到正确的认识。

活动区设置说明:自然角中物品摆放整齐、美观、干净、安全。

材料投放说明:自然角材料的投放要考虑多样化,尽可能地避免重复现象,为孩子创设观察、比较的空间,增加教育的意义。同时,材料的选择要来源于孩子的生活。

游戏规则:

1、一次进区4——6人。

2、活动材料要轻拿轻放。

3、不许大声说话,要小声交谈。

4、同伴之前要相互合作。

5、观察后要将物品整理好,并作好记录。

入区活动标志设计说明:爱心卡上面贴有鱼的标记,表示自然角。

高新示范园区建设方案 篇6

一、园区建设成效

天水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位于麦积区三阳川中滩镇, 距市区18公里。区自2002年7月建设以来, 按照“政府推动、统一规划、市场运作、项目支持、示范引导、多元投资、共同建园”和“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 以民营投资为主体、银行贷款为辅助、政府投资为引导, 市场化运作, 企业化管理。经过两期的艰苦创业, 已建成占地300公顷 (核心区153.33公顷, 九龙山花牛苹果标准化示范基地和40万只蛋鸡养殖基地146.67公顷) , 组建完善了示范区6个技术创新和服务中心, 吸引了19家农业企业入驻园区, 形成了以特色果品、蔬菜、种质资源工程、食用菌、花卉、畜牧业及旅游观光农业为核心的七大生态绿色农业产业链, 培育孵化了一批高科技企业集群, 初步建立了区域特色农产品品质与安全性的检测、监测、评价、预警、控制技术平台和绿色型农产品及其深加工品“米”字形物流链及以冷链为核心的特色农产品及其加工品进入国内、国际市场良性而动态循环的高速物流管道。

园区现有西北优化型节能日光温室192座, 全自动温室6座, 面积21600平方米, 建成占地1.33公顷的菌类繁殖中心一处, 库容7500吨的贮藏气调库各3个, 优质花牛苹果母本园6.67余公顷, 苗木繁育园4公顷, 20000只蛋鸡养殖场一个, 集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园一处;1100平方米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一处;科研、办公楼各一座, 建成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脱毒苗木组培快繁中心、信息中心、培训中心、现代农业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2000头良种奶牛繁育示范场一处, 日产金针菇10吨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心一处, 2万头良种仔猪繁育场一处。示范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 建立的中国西部第一个航天育种基地现有9大类300多个品系材料在进行试验示范和新品种选育, 18品种已通过国家鉴定, 省上在示范区成立甘肃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7年10月, 甘肃省人民政府将天水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升格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园区多次受到了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 被确定为“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落叶果树脱毒中心实验示范基地”、“中国农大教学实习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产学研示范区”、“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基地”、“甘肃省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甘肃省科普示范基地”、“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市旅游定点单位”等数十项称号。

二、园区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经过多年发展, 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从循环经济发展角度看, 仍存在问题。首先是在种植业生产方面, 更多地只是利用了粮食等子实产品, 而秸秆等除做为畜禽饲料、农村生活燃料和直接还田的以外, 大部分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其次是养殖业生产方面, 畜禽粪便未能有效利用, 且严重污染着园区环境。再次是食用菌生产方面, 虽然食用菌生产规模较大、市场前景也较好, 但玉米芯用于栽培食用菌之后, 菌渣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对菌渣资源化利用已成突出问题。最后是节水措施落实不到位, 水处理成本高。园区蔬菜等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急需推进。

三、园区发展循环农业对策

针对示范区及天水市农业资源利用不充分, 产业循环薄弱的现实, 示范区必须立足现有产业, 建立循环经济体系, 以解决资源消耗巨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促进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降低生产成本, 促进示范区的可持续发展。为此, 通过发展沼气工程、有机肥加工, 扩大奶牛养殖、食用菌生产规模将示范区及周边的种植业有机结合起来, 建立现代农业循环产业链, 进而进一步提高示范区及天水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 促进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㈠指导思想以生态为核心, 资源为基点, 特色为内涵, 全球市场需求为背景, 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科学规范化、地域特色化的农业资源配置为基础, 多学科高技术组装集成化为手段, 产学研一体化为主线, 解决和示范种植业、养殖业及农产品深加工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实现天水特色农业的工业化、企业化、产业化、集团化和国际化, 建设一个创新型高成长性的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 成为天水城市功能扩张新的生存空间和经济发展新的生长点。

㈡发展原则一是发挥区域优势, 突出地方特色, 选择都市农业发展模式, 开展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提高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二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质高效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三是促进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及企业在农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提高农民收入。四是促进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生态型现代化农业循环产业模式, 使农业科技示范区率先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样板。

㈢发展重点以农业高科技为先导, 以发展生态农业和都市农业为主体,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大力推进新的农业技术革命, 为西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 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加速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根本转变, 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成为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载体, 对外开放的窗口, 覆盖三次产业整体的循环经济体系。

第一, 七大产业链孵化七大高科技企业集群。构建以特色果品、特色蔬菜、种子工程、食用菌、花卉、畜牧业及旅游观光农业为核心的七大生态化绿色农业产业链, 培育孵化七大高科技企业集群, 以此成为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的主体。

第二, 六大中心 (站) 构筑示范区发展的创新原动力。组建以航天育种工程中心、胚胎工程中心、组培工程中心、信息工程中心、农产品加工工程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为核心的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技术创新中心, 以此成为示范区跨越式发展的原动力, 力争使六大中心 (站) 成为省部级工程中心或国家工程中心。

第三, 一个平台构筑示范区内企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及产品国际化的绿色安全保护屏障。在示范区建设中率先建立区域特色农产品品质与安全性的检测、监测、评价、预警、控制技术平台, 使其成为示范区内企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及产品国际化的绿色安全保护屏障。

第四, 一个“米”字形物流链, 构建以冷链为核心的西部绿色型特色农产品及其加工品进入国际市场良性而动态循环的高速物流管道, 并率先沿陇海线实现与欧亚大陆桥的对接, 以此拉动示范区内及天水市二、三产业的迅速国际化发展。

上一篇:父母的希望初三日记下一篇:罗振同学读后感